CN101063470A - 盘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63470A
CN101063470A CNA2007101012985A CN200710101298A CN101063470A CN 101063470 A CN101063470 A CN 101063470A CN A2007101012985 A CNA2007101012985 A CN A2007101012985A CN 200710101298 A CN200710101298 A CN 200710101298A CN 101063470 A CN101063470 A CN 101063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h
reinforcing part
pad
board
wr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1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63470B (zh
Inventor
鹤见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63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63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63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3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 F16D65/0974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acting on 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ad rim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transverse to the brake disc axis
    • F16D65/0977Springs made from sheet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2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transmitting brake reaction force, e.g. elements interposed between torque support plate and p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器,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提高垫弹簧的强度和刚性,防止由外力引起的垫弹簧的变形等。在安装部件(1)上设置弹性地支承摩擦垫(7)的垫弹簧(8),由引导板部(9)、连接板部(10)、卡合板部(11)、径向靠压部(12)、旋转方向靠压部(13)、加强部(15)等构成垫弹簧(8)。加强部(15)的直线状加强部(15A)例如通过轧纹加工等方法形成在连接板部(10)的平板部(10A)上,斜状加强部(15B)形成在连接板部(10)的连接部(10B)上。由此,可防止例如在制动器动作时、组装操作时,垫弹簧(8)的连接部(10B)等由于外力而变形或由于变形而使引导板部(9)等的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例如对机动车等车辆施加制动力的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通常,设于机动车等车辆上的盘式制动器的构成如下:在车辆的驾驶员等进行制动操作时,将内侧和外侧的摩擦垫向盘的两面按压,由此对盘施加制动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2171号公报
这种现有技术中的盘式制动器具有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上的安装部件。并且,安装部件具有在盘的旋转方向上分离开并在轴向上跨过该盘外周侧的一对腕部,在这些腕部上分别设有例如由凹槽等构成的垫引导器。
另外,在安装部件的各腕部上设有:制动钳,其可在盘的轴向上滑动;一对摩擦垫,其可滑动地安装在各腕部的垫引导器上,被所述制动钳按压到盘的两面上;垫弹簧,其例如为两个,将各摩擦垫弹性地支承在各腕部之间,并且沿盘的轴向引导这些摩擦垫。
在此,垫弹簧例如由具有弹簧特性的金属板等构成,整体大致形成コ形,并且在沿轴向跨过盘外周的状态下配置在盘的两侧面(内侧和外侧)。此时,垫弹簧包括:分别位于盘的内侧和外侧而安装在安装部件的各垫引导器上的一对引导板部;跨过盘的外周侧并在轴向上延伸、两端侧与一对引导板部连接的连接板部。
引导板部通过将摩擦垫分别弹性地支承在安装部件的各垫引导器中,抑制摩擦垫的晃动等,并使其滑动位移变得顺滑。另外,连接板部将内侧的引导板部和外侧的引导板部一体连接。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构成为通过大致コ形的垫弹簧支承内侧和外侧的摩擦垫的结构。但是,若随着时间的流逝摩擦垫相对于垫弹簧的滑动性变差,一旦在非制动时由于盘空转引起的盘的振动而使得摩擦垫向远离盘的方向返回,则由于该摩擦垫向离开方向返回,而对垫弹簧的引导板部沿使其也一同离开盘的方向施加有拉伸外力。
该外力使得垫弹簧的引导板部相互分离,作为拉伸连接板部两端的方向上的力而起作用。此时,若引导板部与连接板部的连接部的强度、刚性较弱,则在该部分产生弹性变形。由于该弹性变形而成为摩擦垫总是向接近盘的方向靠压的状态,而伴随该按压、摩擦垫相对于盘的拖曳滑动则成为引起制动响声或强烈抖振声音的原因之一。因此,具有引导板部与连接板部的连接部的低强度、低刚性导致垫弹簧的功能或耐久性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式制动器,即使不过分改变垫弹簧的形状等,也能够充分提高其强度并可防止垫弹簧的变形,同时可提高耐久性及可靠性。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盘式制动器,包括:安装部件,其具有在盘的旋转方向上分离开并在轴向上跨过该盘外周侧的一对腕部,在该各腕部上设有垫引导器;制动钳,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可在所述盘的轴向上滑动;一对摩擦垫,其经由所述垫引导器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件的各腕部上,并且被制动钳按压到盘的两面上;垫弹簧,其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件的各腕部侧,将所述各摩擦垫弹性地支承在所述各腕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弹簧包括:一对引导板部,其分别位于盘的轴向两侧并配置在所述安装部件的各垫引导器上,沿盘的轴向引导所述一对摩擦垫;连接板部,其具有跨过盘的外周侧而在盘的轴向上延伸的平板部、和位于该平板部两端侧并与所述一对引导板部连接的两处连接部;加强部,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部中的至少所述两处连接部上,分别对该各连接部进行加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可在垫弹簧的连接板部中的连接部(或者平板和连接部二者上)设置加强部。并且,可通过该加强部可靠地至少对连接部的附近进行加强,即使例如不增大连接部的外形尺寸(宽度尺寸等),也能够在一对引导板部之间充分地提高垫弹簧的强度、刚性。因此,在制动盘动作时,即使例如由制动钳或摩擦垫向垫弹簧的连接部施加沿两连接部被拉伸方向的外力等,也能够防止该外力引起的连接部的弹性变形等。
因此,可长期稳定地发挥垫弹簧的功能,并可提高其耐久性和可靠性。另外,由于将连接部的刚性提高,故可抑制引导板部的变形、位置偏移等。由此,可使摩擦垫沿着引导板部顺畅地位移,可将垫的拖曳滑动转矩等减小而提高制动性能。另外,在组装制动器时,即使以某种程度的力进行垫弹簧的安装操作,由于不易发生弹簧变形等,故能够有效地进行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例如由板材冲压垫弹簧时,可使用预先形成有加强部用的凹凸部的模具等,利用该模具可将垫弹簧成形,并可通过轧纹加工将具有凹凸形状的加强部一同形成在所述连接板部上。由此,可在同一工序中有效地进行垫弹簧的冲压和加强部的形成。
因此,即使例如形成垫弹簧用的设备、工序等不复杂化,也能够容易地得到必要的强度和刚性,可抑制成本提高并提高生产性。另外,通过利用轧纹加工,即使例如不将连接部的外形(宽度等)增大或不在连接部上设置弯曲部位等,也能够得到高的强度。因此,例如在将垫弹簧配置在安装部件与制动钳之间的狭小间隙等中时,也能够容易地形成与周围零件不相干涉的加强部,并可顺畅地进行零件形状或布局的设计。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在垫弹簧的连接板部上、例如遍及平板部和连接部二者,连续地设置加强部,或者在平板或连接部上分别设置独立的加强部。由此,能够整体加强连接板部,并能够更加切实地提高垫弹簧的强度、刚性。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由于直线状加强部和斜状加强部成为整体大致コ形或U形地延伸的状态,利用这些直线状加强部和斜状加强部的协同效果,能够在整体上切实地加强垫弹簧的连接板部,并且可在一对引导板部之间进一步提高垫弹簧的强度、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整体图。
图2是从外侧观察图1的盘式制动器所看到的底面图。
图3是将图2中的垫引导器、垫弹簧等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以单体表示垫弹簧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垫弹簧的正面图。
图6是从右侧观察图5的垫弹簧所看到的侧面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5中的a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从图7中的箭头标记VIII-VIII方向观察垫弹簧的连接板部、加强部等所看到的放大剖面图。
图9是从与图7相同的位置看到的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从与图7相同的位置看到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整体图。
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垫弹簧的背面图。
图13是从左侧观察图12的垫弹簧所看到的侧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整体图。
图15是表示图14中的垫弹簧的背面图。
图16是从左侧观察图15的垫弹簧所看到的侧面图。
图17是从与图7相同的位置看到的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41、61:安装部件
1A、41A、61A:腕部
2、42、62:垫引导器
3、43、63:制动钳
7、44、65:摩擦垫
7A、44A:突部
8、45、66:垫弹簧
9、46、67:引导板部
9A、46A:上板
9B、46B:下板
9C、46C:侧板
9D、46D:立板
10、47、68:连接板部
10A、47A、68A:平板部
10B、47B、68B:连接部
11、48、69:卡合板部
12、49、70:径向靠压部
13:旋转方向靠压部
14、50:爪部
15、21、31、51、71、81:加强部
15A、21A、31A、51A、71A:直线状加强部
15B、21B、31B、51B、71B、81A:斜状加强部
D: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
在此,图1~图8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机动车用的盘式制动器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中,附图标记1为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上的安装部件,如图1、图2所示,该安装部件1配置在与车轮(未图示)一同沿箭头标记A方向旋转的盘D的附近。此时,盘D在车辆前进行驶时向箭头标记A方向旋转。
安装部件1大致包括:一对腕部1A、1A,其在盘D的旋转方向(周向)上分离,跨过盘D的外周而在轴向上延伸;安装座部1B,其连接各腕部1A的基端侧而设置,在盘D的成为内侧的位置固定在所述车辆的非旋转部分上;弓形的加强筋1C,其将各腕部1A的前端侧相互连接。
在此,在各腕部1A上设有销孔1D(图中仅表示一侧),后述的滑动销5可滑动地插嵌到该销孔1D中,该销孔1D在腕部1A的端面上开口。另外,销孔1D的开口端侧扩径形成,该扩径部位成为包围销孔1D的环状罩嵌合槽1E。并且,在该罩嵌合槽1E中嵌合有后述的保护罩6的前端部。因此,腕部1A将嵌合保护罩6部位的外径尺寸对应于罩嵌合槽1E的尺寸而大径地形成。
另外,在各腕部1A上,夹着盘D而在轴向一侧(内侧)形成后述的内侧垫引导器2、2,并且在轴向另一侧(外侧)形成外侧的垫引导器2、2(图中仅表示外侧的垫引导器)。
附图标记2表示分别设置在安装部件1的各腕部1A的内侧和外侧的垫引导器,这些垫引导器2经由垫弹簧8而嵌合后述的摩擦垫7的突部7A,在制动操作时或解除时,沿盘D的轴向引导摩擦垫7。
在此,如图2、图3所示,垫引导器2形成为例如剖面コ形的凹槽,并且在盘D的轴向上延伸。而且,垫引导器2的槽底侧构成所谓的转矩承受部,经由突部7A而承受制动操作时由盘D施加给摩擦垫7的制动转矩。
附图标记3是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1上的制动钳,如图1、图2所示,该制动钳3包括:内脚部3A,其配置在盘D的一侧(内侧);桥部3B,其从内脚部3A向盘D的另一侧(外侧)延伸设置并跨过盘D的外周侧而配置在安装部1的各腕部1A之间;外脚部3C,其从桥部3B的前端侧(外侧)向盘D的径向内侧延伸,例如前端侧构成双分叉状。
在内脚部3A上设有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突出的一对安装部3D、3D,该各安装部3D经由后述的滑动销5而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部1的各腕部1A上。另外,如图2所示,在内脚部3A上设有从外部供给制动液压的工作缸3E,在该工作缸3E中可滑动地插嵌有活塞4。
附图标记5是设置在安装部件1与制动钳3之间的例如两个滑动销,如图1所示,这些滑动销5使用螺栓5A等将基端侧连接到制动钳3的各安装部3D上。另外,各滑动销5的前端侧可滑动地插嵌到安装部件1的各腕部1A的销孔1D中。由此,制动钳3经由各滑动销5而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部件1上。
附图标记6是分别设置在安装部件1的各腕部1A与滑动销5之间的保护罩,这些保护罩6例如由橡胶等弹性材料构成,形成为可在轴向上伸缩的筒状体。保护罩6插通在滑动销5的外周侧,在该状态下将滑动销5的外周面与安装部件1的销孔1D之间密封。此时,保护罩6的基端侧安装在滑动销5的外周,保护罩6的前端侧嵌合在安装部件1的腕部1A的罩嵌合槽1E中。
附图标记7是配置在盘D的两面侧的内侧、外侧的摩擦垫,这些摩擦垫7例如形成为沿盘D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大致扇形板状体,如图2、图3所示,在其里面侧(里衬)的长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大致四边形的突部7A。
这些突部7A在盘D的旋转方向上分离配置,经由后述的垫弹簧8的引导板部9分别可滑动地插嵌在安装部件1的各垫引导器2中。在该状态下,突部7A被弹性地支承(夹持)在垫弹簧8的上板9A与径向靠压部12之间。
并且,内侧、外侧的摩擦垫7在制动操作时被制动钳3按压在盘D的两面上,此时,突部7A沿垫引导器2在盘D的轴向上滑动位移。另外,在制动操作时,若摩擦垫7受到来自盘D的制动转矩,则通过该制动转矩使突部7A经由垫弹簧8的引导板部9(侧板9C)压附到垫引导器2的槽底侧,由安装部件1承受制动转矩。
附图标记8表示分别设置在安装部件1的各腕部1A上的一对垫弹簧,这些垫弹簧8夹着摩擦垫7而设置在盘D旋转方向的两侧,在弹性地支承内侧、外侧的摩擦垫7的同时,使这些摩擦垫7的滑动位移顺滑。
在此,如图4~图6所示,垫弹簧8由例如具有弹簧特性的不锈钢板等构成,通过利用冲压等方法将该钢板弯折而一体形成为大致コ形的板材。垫弹簧8在沿轴向跨过盘D外周侧的状态下配置在盘D的两面侧(内侧和外侧)。另外,垫弹簧8由后述的引导板部9、9、连接板部10、径向靠压部12、12、旋转方向靠压部13、13、加强部15等构成。
附图标记9表示分别配置在盘D的轴向两侧的一对引导板部,这些引导板部9沿盘D的轴向引导摩擦垫7。在此,如图3所示,引导板部9例如弯曲形成大致U形或大致コ形,分别嵌合在安装部件1的各垫引导器2上,并且支承摩擦垫7的突部7A,使其可在轴向上滑动。
另外,引导板部9包括:在垫引导器2中位于盘D的径向外侧的上板9A;在垫引导器2中位于径向内侧的下板9B;将这些上板9A和下板9B之间连接并与垫引导器2的槽底侧抵接的侧板9C;大致L形地弯曲设置在上板9A的端部侧,在沿着安装部件1的腕部1A侧的状态下向盘D的径向外侧立起的立板9D。上板9A、下板9B以及侧板9C在垫引导器2中包围摩擦垫7的突部7A。
附图标记10表示设置在内侧的引导板部9与外侧的引导板部9之间的连接板部。如图3所示,该连接板部10例如配置在安装部件1的腕部1A与制动钳3的桥部3B之间的间隙S中,并且在该位置将内侧和外侧的引导板部9连接。
在此,如图4、图5所示,连接板部10由例如具有大致U形或大致コ形外形的细长板材等形成,在相对引导板部9的立板9D倾斜弯曲的状态下进行连接。另外,连接板部10包括跨过盘D的外周侧向轴向两侧延伸的直线状的平板部10A、和一体形成在该平板部10A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并分别与内侧的引导板部9和外侧的引导板部9连接的两处连接部10B。
并且,在平板部10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一体形成有后述的卡合板部11。另外,如图7所示,两处的连接部10B从平板部10A的两端侧向盘D的径向内侧大致“く”形弯曲,相对于平板部10A的伸长方向(盘D的轴向)倾斜延伸。
此时,连接部10B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W,该宽度尺寸W形成得比平板部10A的宽度要窄。另外,连接部10B的前端侧与引导板部9的立板9D连接,这些连接部位相对于盘D的旋转方向(周向)大致“く”形弯曲。
附图标记11是设置在连接板部10的平板部10A长度方向中间部的卡合板部,该卡合板部11从平板部10A向下方延伸并且弯曲形成大致“く”形。卡合板部11在卡合到安装部件1的径向内侧(盘径部)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将垫弹簧8相对于安装部件1在盘D的轴向上定位。
附图标记12是分别设置在各引导板部9的下板9B上的径向靠压部,这些径向靠压部12将摩擦垫7向盘D的径向外侧靠压,抑制其晃动等。
在此,如图4所示,径向靠压部12从下板9B的端部侧向引导板部9的内侧大致U形或大致C形弯曲,其前端侧由于径向靠压部12的弹性变形而能够相对上板9A接近、分离。并且,如图3所示,径向靠压部12通过其弹性反作用力将摩擦垫7的突部7A向引导板部9的上板9A压附,由此,将突部7A弹性地支承在上板9A与径向靠压部12之间。
附图标记13是分别设置在各引导板部9的下板9B上的旋转方向靠压部,这些旋转方向靠压部13将内侧和外侧的摩擦垫7向盘D的旋转方向靠压,从引导板部9的下端9B的前端向盘D的径向内侧倾斜地弯折。并且,旋转方向靠压部13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的全长上弯曲成“く”形的宽幅板状的弹簧片,其弯曲部位与摩擦垫7的端面弹性地抵接。
附图标记14是设置在引导板部9的侧面9C上的爪部,该爪部14通过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钩挂在垫引导器2的周壁上,而将引导板部9固定在垫引导器2中不能脱离。
附图标记15表示例如遍及连接板部10的平板部10A和连接部10B而设置的加强部。该加强部15在内侧的引导板部9与外侧的引导板部9之间提高垫弹簧8的强度(弯折强度等)和刚性。
在此,加强部15在冲压垫弹簧8时,例如利用轧纹加工等方法而一同形成,如图7、图8所示,形成为相对于连接板部10的凹凸形状部(例如,如图8所示的剖面形状在连接板部10的一侧面突出、在另一侧面凹陷的部分、或者与图8相反地,剖面形状在连接板部10的一侧面凹陷、在另一侧面突出的部分)。
另外,加强部15包括:沿连接板部10的平板部10A直线状地设置的直线状加强部15A;分别沿连接板部10的各连接部10B设置,从该直线状加强部15A的两端侧向内侧和外侧的引导板部9倾斜地直线状延伸的一对斜状加强部15B、15B。此时,一对斜状加强部15B、15B中向引导板部9延伸的前端部截止在连接部10B和引导板部9的立板9D的弯折位置的靠连接部10B侧的位置,对所述弯折位置的弯折加工不造成障碍。
此时,直线状加强部15A加强连接板部10的平板部10A,各斜状加强部15B分别加强内侧和外侧的连接部10B。另外,各斜状加强部15B大致呈“ハ”形(眉毛的形状)延伸,以夹着直线状加强部15A而相互扩开。
这些直线状加强部15A和斜状加强部15B形成为相互连续的一体的凹凸形状部,整体弯曲成大致U形或コ形。因此,加强部15可通过直线状加强部15A和斜状加强部15B的协同效果而向连接板部10及其附近赋予高强度和高刚性。
本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钳具有上述的结构,接下来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车辆制动操作时,通过向制动钳3的工作缸3E供给制动液压而使活塞4向盘D滑动位移,由此,将内侧的摩擦垫7按压到盘D的一侧面上。此时,由于制动钳3承受来自盘D的按压反作用力,制动钳3整体相对安装部件1的腕部1A向内侧滑动位移,外脚部3C将外侧的摩擦垫按压到盘D的另一侧面上。
由此,内侧和外侧的摩擦垫7能够从两面侧对盘D施加制动力。并且,在将制动操作解除时,通过停止向工作缸3E供给液压,内侧和外侧的摩擦垫7自盘D分离开,再次回复到非制动状态。
另外,在制动钳动作时,摩擦垫7被盘D拖曳滑动而向盘D的旋转方向位移,或者按压该摩擦垫7的制动钳3由于受到来自盘D的反作用力而向旋转方向位移。
此时,垫弹簧8通过径向靠压部12将摩擦垫7向盘D的径向外侧靠压,并且通过旋转方向靠压部13将摩擦垫7向盘D的旋转方向靠压。因此,例如经过时间的推移,摩擦垫7相对垫弹簧8的滑动性变差的状态下,若由于盘D空转时的盘振动而使摩擦垫7向离开盘D的方向位移,则对应这些位移而容易对垫弹簧8施加外力,该外力例如使垫弹簧8的引导板部9彼此分离,成为连接板部10的两端被拉伸方向(图5中的箭头标记F、F方向)的力而起作用。
但是,连接板部10通过加强部15被整体加强,尤其是连接部10B的附近,由于通过斜状加强部15B被赋予足够的强度和刚性,故能够可靠地防止连接部10等由于外力而变形、损伤的情况。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垫弹簧8的连接板部10上设置由直线状加强部15A和斜状加强部15B构成的加强部15,故能够通过其直线状加强部15A加强连接板部10的平板部10A,并可通过斜状加强部15B可靠地加强连接部10B。
因此,在盘式制动器动作时,即使例如从制动钳3或摩擦垫7向垫弹簧8施加引导板部9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外力等,也可以防止由于该外力而在连接部10B上产生挠曲、变形等的情况。因此,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垫弹簧8的功能,可提高耐久性和可靠性。
另外,通过提高连接部10B等的刚性,也能够抑制引导板部9的变形、位置偏移等。由此,在制动器操作时及操作解除时,可使摩擦垫7沿着引导板部9向盘D的轴向顺畅地位移,并且可减小摩擦垫7的拖曳滑动扭矩等而提高制动性能。另外,在组装制动器时,即使以某程度的力进行垫弹簧8的安装作业,由于不易产生弹簧8变形等,故能够有效地进行作业。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冲压垫弹簧8时,可使用预先形成有加强部用的凹凸部的模具等,在通过该模具将垫弹簧8成形的同时,通过轧纹加工将具有凹凸形状的加强部15一同形成。
由此,可在同一工序中有效地进行垫弹簧8的加工和加强部15的形成。因此,即使不将例如形成垫弹簧8用的设备、工序等复杂化,也能够容易地得到必要的强度、刚性,可抑制成本提高,提高生产性。
另外,垫弹簧8的连接板部10等配置在安装部件1的腕部1A与制动钳3之间的狭小间隙S(参照图3)中。在该间隙S中,由于相对周边零件的布局设计上的制约等而大多较难例如通过将连接板部10在板厚方向上较大弯曲来确保强度。
另一方面,也考虑通过例如增大连接部10B的宽度尺度W(参照图7)来确保强度的方法,此时,由于布局上的制约等而难以加大宽度尺寸W。
即,如图1所示,连接板部10配置在安装部件1的腕部1A中与罩嵌合槽1E对应的部分附近,该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对应于罩嵌合槽7E的尺寸而大径地形成。因此,若将例如位于图1中上侧的连接部10B的宽度尺寸W增大,则该连接部10B会与腕部1A的外周面相干涉,具有难以宽幅地形成连接部10B的情况。
但是,如本发明实施方式,通过对连接部10B等实施轧纹加工而形成斜状加强部15B,即使不增大连接部10B的宽度尺寸W,也能够充分提高其强度和刚性。因此,在设计盘式制动器时,例如无需留意连接板部10与腕部1A相干涉等的问题,能够容易地进行垫弹簧8的零件形状或布局的设计。
另外,由于加强部15设有从直线状加强部15A的两端侧倾斜延伸的斜状加强部15B,故能够将这些直线状加强部15A和各斜状加强部15B连续而延伸,可将加强部15整体形成大致U形或大致コ形。
结果,加强部15通过直线状加强部15A与斜状加强部15B的协同效果,能够在整体上加强垫弹簧8的连接板部10及其附近(与内侧、外侧的引导板部9连接的连接部位),可进一步提高这些部位整体的弯折强度等。
接下来,图9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将加强部的直线状加强部和斜状加强部大致十字状地连接而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附图标记21是设置在垫弹簧8的连接板部10上的加强部,该加强部21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例如通过轧纹加工等方法而形成为凹凸形状部,由直线状加强部21A和一对斜状加强部21B构成。
但是,直线状加强部21A形成得比第一实施方式要长,其两端侧超过斜状加强部21B的位置而到达连接板部10的平板部10A的两侧端面。并且,各斜状加强部21B在与直线状加强部21A大致十字状交叉的状态下与该直线状加强部21A的两端侧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大致十字状交叉的状态下将加强部21的直线状加强部21A和斜状加强部21B连接而构成,故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板部10的连接部10B及其附近的弯折强度。
接下来,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将加强部的直线状加强部和斜状加强部分开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附图标记31是设置在垫弹簧8的连接板部10上的加强部,该加强部31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例如通过轧纹加工等方法形成为凹凸形状部,由设置在平板部10A上的直线状加强部31A和直线状地设置在各连接部10B上的一对斜状加强部31B构成。
但是,内侧和外侧的斜状加强部31B在以适当的间隔与直线状加强部31A分离的状态下配置,成为与直线状加强部31A独立的凹凸形状部。并且,这些斜状加强部31B在平板部10A与连接部10B的连接处、超过强度弱的位置(图10中所示的直线X-X的位置)而延伸到平板部10A侧。由此,可提高在直线X-X位置的弯折强度。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加强部31的直线状加强部31A和斜状加强部31B分开配置,故能够对应于例如配置在垫弹簧8周围的零件的位置关系等,而容易地调整斜状加强部31B的形成位置,可提高设计自由度。
下面,图11~图13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适用双孔(ツインボア)规格的盘式制动器。
附图标记41是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上的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41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由一对腕部41A、安装座部41B、加强筋41C等构成,在各腕部41A上分别设有位于盘D的内侧和外侧的凹槽状的垫引导器42。
附图标记43是经由滑动销(未图示)等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41上的制动钳,该制动钳43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由内脚部(未图示)、桥部43B、外脚部43C、安装部43D等构成。另外,在内脚部上设有例如两个工作缸,在这些工作缸中分别可滑动地插嵌有活塞。
附图标记44是配置在盘D的两面侧的内侧、外侧的摩擦垫(图中仅表示了外侧的摩擦垫),在该各摩擦垫44上,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地,分别设有位于其长度方向两侧的大致四边形的突部44A。这些突部44A经由后述的垫弹簧45的垫引导部46而分别可滑动地插嵌到安装部件41的各垫引导器42中。
附图标记45表示分别设置在安装部件41的各腕部41A上的一对垫弹簧。如图12、图13所示,这些垫弹簧45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大致由引导板部46、连接板部47、卡合板部48、径向靠压部49、爪部50、后述的加强部51构成。并且,引导板部46具有上板46A、下板46B、侧板46C、立板46D等,连接板部47具有平板部47A、两处的连接部47B、47B。
附图标记51是设置在垫弹簧45的连接板部47上的加强部,该加强部51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例如通过轧纹加工等方法形成为整体大致U形或コ形的凹凸形状部,由设置在平板部47A上的直线状加强部51A和设置在各连接部47B上的一对斜状加强部51B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也可适用于双孔规格的盘式制动器。
接着,图14~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是:进一步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盘式制动器。
附图标记61是安装在车辆的非旋转部分上的安装部件,该安装部件61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具有一对腕部61A和安装座部61B,在各腕部61A上分别设有位于盘D的内侧和外侧的垫引导器62。但是,垫引导器62例如形成为L形的台阶部。
附图标记63是经由滑动销(未图示)等而可滑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61上的制动钳,该制动钳63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由内脚部63A、桥部63B、外脚部63C、安装部63D、工作缸63E等构成。并且,在工作缸63E中可滑动地插嵌有活塞64。
附图标记65是配置在盘D两面侧的内侧、外侧的摩擦垫(图中仅表示外侧的摩擦垫),该各摩擦垫65经由后述的垫弹簧66的引导板部67而分别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部件61的各垫引导器62上,可在盘D的轴向上位移。
附图标记66是分别设置在安装部件61的各腕部61A上的一对垫弹簧,这些垫弹簧66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如图15、图16所示,由后述的引导板部67、连接板部68、卡合板部69、径向靠压部70、加强部71等构成。
附图标记67表示分别配置在盘D轴向两侧的一对引导板部,这些引导板部67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将摩擦垫65向盘D的轴向引导。在此,引导板部67例如弯曲形成L形,其外侧面沿着安装部件61的垫引导器62配置。另外,引导板部67的内侧面例如沿摩擦垫65的径向内侧的端面等配置,在与径向靠压部70之间弹性地支承摩擦垫65。
附图标记68是在内侧的引导板部67与外侧的引导板部67之间连接设置的连接板部,该连接板部68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由跨过盘D外周侧并沿轴向延伸的直线状的平板部68A、和一体地形成在该平板部68A的长度方向两端侧并分别与内侧引导板部67和外侧引导板部67连接的两处连接部68B构成。另外,在平板部68A的长度方向中间部一体地形成有向下方延伸且大致弯折成“く”形的卡合板部69。
附图标记70是设置在连接板部68的径向外侧的内侧、外侧的径向靠压部,这些径向靠压部70形成为例如大致U形的弯曲部位,分别配置在与内侧和外侧的摩擦垫65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径向靠压部70的前端侧从连接板部68向盘D的径向内侧折返,并与摩擦垫65的径向外侧的端面弹性地抵接。由此,径向靠压部70将摩擦垫65向径向内侧靠压,并将其弹性地压附到垫引导器62上。
附图标记71是设置在垫弹簧66的连接板部68上的加强部,该加强部71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通过例如轧纹加工等方法而形成整体大致U形或コ形的凹凸形状部,由设置在平板部68A上的直线状加强部71A和设置在连接部68B上的一对斜状加强部71B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7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为:仅由斜状加强部构成加强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附图标记81是设置在垫弹簧8的连接板部10上的加强部,该加强部81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通故例如轧纹加工等方法而形成为凹凸形状部。但是,加强部81通过设置在内侧和外侧的连接部10B上的一对斜状加强部81A构成,省略第三实施方式的直线状加强部15A。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四、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规格的盘式制动器的垫弹簧45、66设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加强部51、71、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对第四、第五实施方式的垫弹簧45、66,也可以设置第二、第三或第六实施方式的加强部21、31、81等。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夹着摩擦垫7、44、65而配置在盘D旋转方向的两侧的两个垫弹簧8、45、66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必由同一形状的零件构成这两个垫弹簧,也可以将各垫弹簧构成为相互不同形状的零件。
另外,制动钳3、43、63经由安装在这些制动钳上的两个滑动销5而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部件1、41、61上,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如(日本)特开昭48-41166号公开地,也可以将制动钳可滑动地支承在安装部件上安装的两个滑动销上,只要制动钳可在盘的轴向上滑动地设置在安装部件上即可。

Claims (6)

1.一种盘式制动器,包括:安装部件,其具有在盘的旋转方向上分离开并在轴向上跨过该盘外周侧的一对腕部,在该各腕部上设有垫引导器;制动钳,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上,可在所述盘的轴向上滑动;一对摩擦垫,其经由所述垫引导器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件的各腕部上,并且被制动钳按压到盘的两面上;垫弹簧,其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件的各腕部侧,将所述各摩擦垫弹性地支承在所述各腕部之间,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弹簧包括:
一对引导板部,其分别位于盘的轴向两侧并配置在所述安装部件的各垫引导器上,沿盘的轴向引导所述一对摩擦垫;
连接板部,其具有跨过盘的外周侧而在盘的轴向上延伸的平板部、和位于该平板部两端侧并与所述一对引导板部连接的两处连接部;
加强部,其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部中的至少所述两处连接部上,分别对该各连接部进行加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所述加强部由凹凸形状部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部的平板部和所述两处连接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所述加强部包括:直线状地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部的平板部上的直线状加强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板部的两处连接部上并从所述直线状加强部的两端侧向所述引导板部倾斜延伸的斜状加强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所述加强部相对所述盘的轴向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式制动器,其中,所述加强部带状地延伸设置。
CN2007101012985A 2006-04-28 2007-04-28 盘式制动器 Active CN101063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26882A JP4653010B2 (ja) 2006-04-28 2006-04-28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126882/06 2006-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63470A true CN101063470A (zh) 2007-10-31
CN101063470B CN101063470B (zh) 2011-04-06

Family

ID=38647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012985A Active CN101063470B (zh) 2006-04-28 2007-04-28 盘式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42656B2 (zh)
JP (1) JP4653010B2 (zh)
CN (1) CN101063470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5148A (zh) * 2009-01-21 2010-09-0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CN102537148A (zh) * 2011-12-29 2012-07-04 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片新增弹性顶杆总成
CN103975175A (zh) * 2011-12-15 2014-08-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碟式制动块的弹簧引导部件和配备该引导部件的碟式制动器
CN104011422A (zh) * 2011-12-15 2014-08-2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碟式制动块的导轨和配备这种导轨的碟式制动器
CN104251271A (zh) * 2013-06-28 2014-12-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CN104995424A (zh) * 2013-04-29 2015-10-21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制动垫的盘式制动器,和用于组装和替换垫的相关方法
CN105579731A (zh) * 2013-08-16 2016-05-11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US9551391B2 (en) 2011-12-15 2017-01-24 Robert Bosch Gmbh Lock-equipped member for guiding a disc brake pad and disc brake provided with such guiding members
CN107076231A (zh) * 2014-09-23 2017-08-18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CN107620775A (zh) * 2017-10-09 2018-01-23 广州中博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低拖滞弹簧片及其制动钳总成
CN107850151A (zh) * 2015-06-12 2018-03-27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及其刹车片组件
CN111164323A (zh) * 2017-09-22 2020-05-15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盘式制动装置
CN113374814A (zh) * 2021-06-15 2021-09-10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制动卡钳中的制动块组合制动块弹性卡簧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7540B2 (ja) * 2005-04-28 2010-06-0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5137888B2 (ja) * 2009-03-26 2013-02-06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8397880B2 (en) * 2010-05-27 2013-03-19 Akebono Brake Corporation Pad retraction device
US8393441B2 (en) 2011-01-24 2013-03-12 Akebono Brake Corporation Spreader spring
US8376092B2 (en) 2011-02-10 2013-02-19 Akebono Brake Corp. Pad retraction device
JP5492176B2 (ja) 2011-11-30 2014-05-14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リパボディ、キャリパボディのトルク受け部の溝加工方法
DE102012010932A1 (de) * 2012-06-01 2013-12-05 Lucas Automotive Gmbh Führungsmittel für eine Bremsbelanganordnung
DE102012016737A1 (de) * 2012-08-23 2014-02-27 Lucas Automotiv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plastisch deformierbarer Rückstellfeder und Rückstellfeder
FR3005334B1 (fr) * 2013-05-02 2015-04-24 Chassis Brakes Int Bv "frein a disque comportant un ressort de precharge d'un patin de frein"
US9261152B2 (en) 2013-05-14 2016-02-16 Akebono Brake Corporation Coiled spreader spring
BR112015029758B8 (pt) * 2013-06-10 2022-09-13 Nissin Kogyo Kk Freio a disco para um veículo
US9279466B2 (en) * 2013-07-22 2016-03-08 Nissin Kogyo Co., Ltd. Vehicle disc brake
JP5919316B2 (ja) * 2014-02-12 2016-05-18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9677629B2 (en) * 2014-08-25 2017-06-13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Multiple piece pad clip
MX2017006342A (es) * 2014-11-19 2017-08-21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reno de disco.
KR101628600B1 (ko) * 2015-01-06 2016-06-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드래그가 축소되는 브레이크 캘리퍼용 패드 라이너
ITUA20164801A1 (it) * 2016-06-30 2017-12-30 Freni Brembo Spa Pinza di freno a disco
WO2018017966A1 (en) 2016-07-21 2018-01-25 Preferred Tool & Die, Inc. Caliper hardware providing separation between pad and rotor
WO2019003735A1 (ja) * 2017-06-30 2019-01-0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19012805A1 (ja) * 2017-07-11 2019-01-1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20190249731A1 (en) * 2018-02-09 2019-08-15 Mando Corporation Abutment clip for disk brakes
USD878984S1 (en) 2018-11-15 2020-03-24 Preferred Tool & Die, Inc. Brake caliper hardware
USD928674S1 (en) 2020-01-08 2021-08-24 Preferred Tool & Die, Inc. Brake caliper hardwa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41166A (zh) 1971-09-30 1973-06-16
JPS54129261A (en) * 1978-03-28 1979-10-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Keep plate for brake pad
JP3213191B2 (ja) * 1995-01-27 2001-10-02 トキ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232365B2 (ja) * 1995-02-20 2001-11-26 トキコ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DE69610236T2 (de) * 1995-03-16 2001-01-25 Akebono Brake Ind Belagklammer für Scheibenbremse
JP3816588B2 (ja) * 1996-07-09 2006-08-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3838586B2 (ja) * 1996-09-25 2006-10-25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クリップ
JP3871746B2 (ja) * 1996-10-23 2007-01-24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クリップ
JPH1182570A (ja) * 1997-09-16 1999-03-26 Toki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DE10136235A1 (de) * 2000-09-14 2002-07-11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Teilbelagsscheibenbremse sowie zugehöriger Bremsbelag mit einer Haltevorrichtung für den Bremsbelag
US6378666B1 (en) * 2001-11-16 2002-04-30 Robert Bosch Corporation Disc brake
JP3986837B2 (ja) 2002-01-31 2007-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4159371B2 (ja) * 2003-01-14 2008-10-01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パッドクリップ
JP3934063B2 (ja) * 2003-01-20 2007-06-20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US7219773B2 (en) * 2003-01-20 2007-05-22 Nissin Kogyo Co., Ltd. Disc brake for vehicle
US7163089B2 (en) * 2004-06-14 2007-01-16 Akebono Brake Industry Co., Ltd. Pad clip of disc brake apparatus
JP2006153233A (ja) * 2004-12-01 2006-06-15 Advics:Kk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5148B (zh) * 2009-01-21 2014-06-04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CN101825148A (zh) * 2009-01-21 2010-09-08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US9400023B2 (en) 2011-12-15 2016-07-26 Robert Bosch Gmbh Disc brake pad guideway and disc brake equipped with such a guideway
CN103975175A (zh) * 2011-12-15 2014-08-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碟式制动块的弹簧引导部件和配备该引导部件的碟式制动器
CN104011422A (zh) * 2011-12-15 2014-08-2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碟式制动块的导轨和配备这种导轨的碟式制动器
US9638275B2 (en) 2011-12-15 2017-05-02 Robert Bosch Gmbh Spring-equipped member for guiding a disc brake pad and disc brake provided with such guiding members
US9551391B2 (en) 2011-12-15 2017-01-24 Robert Bosch Gmbh Lock-equipped member for guiding a disc brake pad and disc brake provided with such guiding members
CN102537148A (zh) * 2011-12-29 2012-07-04 浙江万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片新增弹性顶杆总成
CN104995424B (zh) * 2013-04-29 2017-05-31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制动垫的盘式制动器,和用于组装和替换垫的相关方法
CN105209779B (zh) * 2013-04-29 2018-03-30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刹车片的固定卡钳盘式制动器,及相关组件和片的更换方法
CN105209779A (zh) * 2013-04-29 2015-12-30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刹车片的固定卡钳盘式制动器,及相关组件和片的更换方法
CN104995424A (zh) * 2013-04-29 2015-10-21 泛博制动国际有限公司 具有稳定制动垫的盘式制动器,和用于组装和替换垫的相关方法
CN104251271A (zh) * 2013-06-28 2014-12-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CN104251271B (zh) * 2013-06-28 2018-08-31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盘式制动器
CN105579731A (zh) * 2013-08-16 2016-05-11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CN105579731B (zh) * 2013-08-16 2017-12-29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US10100887B2 (en) 2013-08-16 2018-10-16 Knorr-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Brake pad of a disk brake, and disk brake
CN107076231A (zh) * 2014-09-23 2017-08-18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CN107076231B (zh) * 2014-09-23 2019-08-13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装置的引导器和盘式制动器
CN107850151A (zh) * 2015-06-12 2018-03-27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及其刹车片组件
CN107850151B (zh) * 2015-06-12 2019-07-09 卢卡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盘式制动器及其刹车片组件
CN111164323A (zh) * 2017-09-22 2020-05-15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盘式制动装置
CN111164323B (zh) * 2017-09-22 2021-12-14 株式会社爱德克斯 盘式制动装置
CN107620775A (zh) * 2017-10-09 2018-01-23 广州中博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低拖滞弹簧片及其制动钳总成
CN113374814A (zh) * 2021-06-15 2021-09-10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制动卡钳中的制动块组合制动块弹性卡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51772A1 (en) 2007-11-01
US8042656B2 (en) 2011-10-25
JP4653010B2 (ja) 2011-03-16
CN101063470B (zh) 2011-04-06
JP2007298119A (ja) 2007-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3470A (zh) 盘式制动器
CN1854554A (zh) 盘式制动器
CN1865727A (zh) 浮钳盘式制动器
CN1059160C (zh) 悬架臂
CN1074370C (zh) 踏板支架移动时可提供大脚踏空间的车辆踏板支承结构
CN1737398A (zh) 浮动钳型盘式制动器
CN1730966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叠层薄垫和具有其的衬块单元
CN1854552A (zh)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摩擦部件组件
CN1654239A (zh) 鞍式骑乘型全地形车辆的保护器
CN1740045A (zh) 车辆的联动制动装置
CN1485232A (zh) 制动钳
CN101830213A (zh) 车辆用操作踏板装置
JPWO2008120586A1 (ja) 車両用ペダル
US8430215B2 (en) Brake disks for a vehic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JP479781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ガイド装置
CN1960903A (zh) 撞击性能改进的发动机座架、座架壳体和相应的车辆
JP5856311B2 (ja) 車両用ペダル装置
CN1833115A (zh) 轴和毂的动力传输机构
CN1177725C (zh) 双轮车用制动装置
CN1240572C (zh) 连接器保持结构
JP5131925B2 (ja) 車両の懸架装置
JP2009046019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1357672A (zh) 跨乘式车辆
KR101282634B1 (ko) 차량용 페달장치
CN1957176A (zh) 设置摩擦操作活轮起动端头的起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