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731B -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 Google Patents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79731B
CN105579731B CN201480051451.6A CN201480051451A CN105579731B CN 105579731 B CN105579731 B CN 105579731B CN 201480051451 A CN201480051451 A CN 201480051451A CN 105579731 B CN105579731 B CN 105579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ing
brake
section
mount
spr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14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79731A (zh
Inventor
J·格拉夫
J·施罗普
M·舍瑙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filed Critical Knorr Bremse Systeme fuer Nutzfahrzeug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579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79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797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16D55/226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in which the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is moved axially, e.g. floating caliper disc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2Braking members; Mounting thereof
    • F16D65/04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2Bands, shoes or pads; 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for axially-engaging brakes, e.g. disc brakes
    • F16D65/095Pivots or supporting members therefor
    • F16D65/097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 F16D65/0973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 F16D65/0974Resilient means interposed between pads and supporting members or other brake parts not subjected to brake forces acting on 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pad rim in a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transverse to the brake disc axis
    • F16D65/0977Springs made from sheet metal
    • F16D65/0978Springs made from sheet metal acting on one pad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其包括至少一个安置在衬片支架(8)上的摩擦衬片和布置在衬片支架(8)上的闭锁装置(12),该闭锁装置具有一个弹簧元件(13)和一个止动元件(14),所述闭锁装置的弹簧元件和止动元件作为两个单独的部件相互形状锁合地联接并且能相对彼此枢转,闭锁装置能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并且能重新调整回去,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14c)容纳在衬片支架(8)的凹部(8e)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14c)从衬片支架沿侧向伸出,用以与要配置的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凹部配合作用。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配备有该制动衬片的用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

Description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相应的盘式制动器。
背景技术
这类制动衬片在用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中使用。在此,制动衬片容纳在制动器支架的衬片槽中。这样的衬片槽沿侧向通过所谓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限界。
目前,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侧向功能面通常位于相互平行定向的位置中。这可能导致,制动衬片在遭受振动时向着两个制动器支架角形件倾斜并且由此产生自锁效应,即,制动衬片被阻止从衬片槽中上升。这减轻了衬片压紧弹簧的负载并且保护制动衬片的切向的支承面和制动衬片在制动器支架的衬片槽中的支承面以防磨损。
一旦离开两个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上述的平行定向,自锁效应就消失,由此在涉及的构件上出现增大的磨损。
DE 10 2010 023 143 A1描述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盘式制动器以及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该制动衬片装备有衬片保持弹簧。至少压紧侧的制动衬片的衬片保持弹簧在每个端部具有一个可弹性变形的、在配属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和制动衬片之间可弹性变形的止动元件。该实施方式经受住了考验,但是被看作不利的是,在装配和尤其是拆卸制动衬片时产生增加的力耗费以及附加的工具。
在加工和维护中一直需要提高功能可靠性以及简单的装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创造一种改进的制动衬片。
另一个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盘式制动器。
本发明通过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解决所述任务。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包括至少一个安置在衬片支架上的摩擦衬片和布置在衬片支架上的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具有一个弹簧元件和一个止动元件,所述制动衬片的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的弹簧元件和止动元件作为两个单独的部件相互形状锁合地联接并且能相对彼此枢转,所述闭锁装置能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并且能重新调整回去,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容纳在衬片支架的凹部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从衬片支架沿侧向伸出,用以与要配置的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凹部配合作用。所述另一个任务通过如下所述盘式制动器的技术方案解决。
通过闭锁装置构造成具有两个单独的部件,这两个单独的部件形状锁合地联接并且可相对彼此运动,不仅能够实现制动衬片的简单装配,而且能够实现制动衬片的容易的拆卸。
盘式制动器的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包括至少一个安置在衬片支架上的摩擦衬片和布置在衬片支架上的闭锁装置,该闭锁装置具有一个弹簧元件和一个止动元件。所述闭锁装置的弹簧元件和止动元件作为两个单独的部件相互形状锁合地联接并且能相对彼此枢转。
按照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尤其是滑动钳式盘式制动器包括至少一个制动钳、位置固定地固定的制动器支架以及至少一个衬片保持装置,该制动器支架具有两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通过所述两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各保持一个制动衬片。至少一个制动衬片根据本发明构成,并且所述两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中的与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接触的至少一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根据本发明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的闭锁装置的闭锁区段配合作用。
在制动衬片的安装状态中,闭锁装置的止动元件的一个区段与所属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凹部配合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能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并且能重新调整回去,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容纳在衬片支架的凹部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从衬片支架沿侧向伸出,用以与要配置的盘式制动器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凹部配合作用。以这种方式能够在装入制动衬片时实现简单的装配,而不需要附加的力耗费或附加工具。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弹簧元件在弹簧本体的每个端部区域中各具有一个在弹簧元件的纵向上延伸的缝隙,并且所述止动元件具有带有缝隙状开口的本体,其中,所述本体在一个端部构造有闭锁区段并且用另一个端部与弹簧元件联接。由此能够实现简单地制造单独的部件,例如通过冲压和弯曲工序。
弹簧元件和止动元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状锁合地联接,即,弹簧元件的其中一个端部区域中的联接区段的一个缝隙与止动元件的所述另一个端部接合。因此实现部件的简单组装。
在另一种构型中,止动元件的与弹簧元件的所述一个缝隙接合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具有窄的连接区段,所述连接区段将止动元件的本体与横向端部连接,其中,所述窄的连接区段活动地容纳在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的缝隙中。由此得出闭锁装置的快速组装的其它优点。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衬片支架的凸起布置在止动元件的缝隙状开口中,并且衬片支架的导向凸起布置在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的缝隙中并且衬片支架的另一个导向凸起布置在弹簧元件的缝隙中。以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闭锁装置的非常有利的装配、拆卸和重新使用。
按照另一种实施方式,闭锁装置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在闭锁装置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的一个与弹簧元件的所述另一个缝隙相邻的支承端部支承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其中,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的上侧上并且将闭锁元件压到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因此有利地实现,闭锁元件与弹簧元件简单且有效地联接。
在一种替代实施方式中,止动元件的与弹簧元件的所述一个缝隙接合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具有带有联接开口的联接区段,其中,在止动元件的本体和联接区段之间的区段活动地容纳在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的缝隙中。这是一种具有可制造简单的部件的简单结构。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还包括一个联接件,该联接件与止动元件的联接区段在一个枢转轴线上可枢转地连接,并且该联接件在另一个枢转轴线上与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的凸起可枢转地连接。由此能够实现止动元件围绕枢转轴线的有利的强制运动。
制动衬片的衬片支架的上侧可理解成衬片支架的与支承在衬片槽中的下侧相对置的窄侧。摩擦衬片安置在衬片支架的大面积的侧面之一上。
在此,联接件具有至少一个纵向区段,该纵向区段在其各端部分别与一个联接区段连接,其中,一个联接区段与止动元件的联接区段可枢转地连接并且一个联接区段与凸起可枢转地连接。因此,联接件可以例如构成为U形的或者构成为链节。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衬片支架的凸起布置在止动元件的缝隙状开口中,并且衬片支架的导向凸起布置在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的缝隙中并且衬片支架的另一个导向凸起布置在弹簧元件的缝隙中,其中,联接件与衬片支架的凸起在枢转轴线上可枢转地连接。由此,闭锁装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固定和导向在确定的点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在闭锁装置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的与弹簧元件的所述另一个缝隙相邻的支承端部支承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其中,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布置在第一联接件和闭锁元件之间,并且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的上侧上并且将闭锁元件压到衬片支架的上侧上。由此有利地实现简单的构造。
在又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联接件U形地构造有可重新移除的轴向止动装置或/和联接件与凸起或与止动元件的联接区段的连接构造为卡夹连接。由此,除了装配简单的优点外,也实现闭锁装置的容易的拆卸和重新使用。
在另一种构型中,闭锁装置还包括另一个联接件,该另一个联接件与弹簧元件的一个构造有开口的支承端部可枢转地连接,并且该另一个联接件与衬片支架的上侧上的支承凸起可枢转地连接。因此能实现闭锁装置的确定的运动可能性。
为此,所述另一个联接件能够与支承凸起可枢转地并且可移动地连接,例如通过长孔。
所述另一个联接件也具有至少一个纵向区段,该纵向区段在其各端部分别与一个联接区段连接,其中,一个联接区段与弹簧元件的支承端部可枢转地连接并且一个联接区段铰接在支承凸起上。当然,所述另一个联接件也可以构成为链节。
在又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衬片支架的凸起布置在止动元件的缝隙状开口中,并且衬片支架的导向凸起布置在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的缝隙中并且衬片支架的支承凸起布置在弹簧元件的缝隙中,其中,所述联接件与衬片支架的凸起在枢转轴线上可枢转地连接,并且所述另一个联接件铰接在支承凸起上。
在又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在闭锁装置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的支承端部支承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其中,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布置在第一联接件和闭锁元件之间并且弹簧元件的联接区段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的上侧上并且将闭锁元件压到衬片支架的上侧上。该有利的简单的构造能够实现有效的闭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闭锁装置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的上侧上,即,所述另一个联接件U形地构造有可重新移除的轴向止动装置或/和所述另一个联接件与支承凸起或与弹簧元件的支承端部的连接构造为卡夹连接。这得到有利的简单的装配和拆卸以及可能的重新使用。
在盘式制动器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凹部构成为侧凹状的。由此能实现与闭锁装置的简单的配合作用。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衬片保持装置装配完时,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的闭锁装置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容纳在衬片支架的凹部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止动元件的闭锁区段与衬片支架脱开接合,用以与所属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凹部配合作用。闭锁元件的闭锁区段在闭锁位置中接合到侧凹状的凹部中。
在盘式制动器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装配衬片保持装置时,所述衬片保持装置将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的闭锁装置自动地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这是有利的简单的并且不需要进一步改变盘式制动器。
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可以设有至少一个单独的操作构件用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的闭锁装置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例如可以为此使用弹簧加载的、可扭转的、带有卡口锁合装置的销栓或者也可以使用螺钉。
止动元件在安装状态中通过相应的轮廓在制动衬片支架中被固定以防切向的移动。这能通过相应的凸起实现。
在制动衬片的安装状态中,闭锁装置的弹簧元件固定止动元件以防径向移动。
止动元件此外有利地构成具有限定间隙的行程限制装置,该行程限制装置在安装状态中无力作用,由此不增加制动钳的移动力。
止动元件可以在制动衬片的安装状态中在闭锁位置中在过载时克服弹簧元件的弹簧力提升并且由此有利地形成集成的过载保护装置。
与一体式的弹簧闭锁元件相比,具有弹簧元件和止动元件的两件式的闭锁装置减少在制动器支架角形件中在侧凹状的凹部的区域中的磨损并且由此减少至制动器支架角形件的间隙。
另一优点在于,抑制或者说明显减少了制动衬片和制动器支架上的不允许的磨损,这可导致构件的使用寿命延长并且导致更长的维护或更换间隔。
附图说明
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和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被详细说明,其中阐明了按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其它优点。其中: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的立体的示意图;
图2示出带有按照现有技术的制动衬片的衬片支架的示意图;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的局部侧视图,其中,闭锁装置在闭锁位置中;
图3a示出在解锁位置中的按照图3的实施例;
图4-4a示出联接区段的透视的示意图;
图5-5a示出按照图3和3a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型方案的示意的局部侧视图;
图6示出沿按照图3-3a和5-5a的方向VI的示意的俯视图;
图7示出沿按照图3-3a的方向VII的示意的俯视图;
图7a示出按照图7的部分区域的示意的侧视图;
图8-8d以按照图6和7的示意俯视图示出联接件的不同变型方案;
图9-9a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的局部侧视图;
图10示出按照图9-9a的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的透视图;
图11示出弹簧元件的示意的透视图;
图12示出闭锁元件的示意的透视图;和
图13示出按照图9-9a的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的第二实施例的闭锁装置的示意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诸如“上”、“下”、“右”、“左”等术语,所述术语涉及图中的定向。图中的x、y、z坐标用于进一步的定向。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1的立体的示意图。
盘式制动器1例如配置给车辆、尤其是商用车辆并且包括具有制动盘转动轴线2a的制动盘2、制动钳3、制动器支架4和至少两个制动衬片30、30’,所述制动衬片在衬片支架8、8’上分别具有一个摩擦衬片7、7’。制动盘转动轴线2a在y方向上延伸。
制动钳3在此构造为滑动钳并且以未详细描述的方式保持在位置固定地固定的制动器支架4上。
制动钳3的压紧区段容纳盘式制动器1的压紧机构。该压紧机构用于操作盘式制动器1并且可以例如是具有压缩空气缸的制动扭杆。对于该压紧机构在此不进一步说明。
盘式制动器1的、制动钳3的带有压紧机构的压紧区段布置所在的一侧在下文称为压紧侧9。盘式制动器1的、所谓的制动钳靠背设置所在的另一侧在下文称为反作用侧10。术语“压紧侧”和“反作用侧”和其它与此有关的名称是常见的并且用于更好的定向。
因此,带有摩擦衬片7和衬片支架8的位于压紧侧9的制动衬片30被称为压紧侧的制动衬片30,而与该压紧侧的制动衬片相对置的制动衬片被称为反作用侧的、带有摩擦衬片7’和衬片支架8’的制动衬片30’。
制动器支架4框架状地跨接或者说包围制动盘2的关于制动盘转动轴线2a在轴向外部的区段。在制动盘2两侧,制动器支架4设有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压紧侧)和5’、6’(反作用侧),这些制动器支架角形件在z方向上延伸并且用于支撑两个制动衬片30、30’。
制动衬片30、30’在它们的上侧分别设有一个闭锁装置12、12’,在下面还要详细说明该闭锁装置。仅用虚线表示的衬片保持装置11(也参见图3)布置在安装的制动衬片30、30’上方,与闭锁装置12、12’处于配合作用中(这在下面还要详细说明)并且用于将制动衬片30、30’在制动器支架4中止动。
在图2中示出按照现有技术的带有制动衬片30a的制动器支架4的示意图。
制动器支架4从压紧侧9示出带有在此可见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的内表面5a、6a分别在y-z平面中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分别与制动器支架4的下支撑区段4a各形成两个制动衬片槽之一,所述制动衬片槽分别在周向上、即在入口侧和出口侧(参照制动盘2围绕制动盘转动轴线2a的优选转动方向)以及向下在负z方向上支撑制动衬片30a的衬片支架8。在此,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的内表面5a、6a与衬片支架8的相应侧面8a接触,其中,在衬片支架8的下侧上的支承区段8b支承在制动器支架4的支撑区段4a上。
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布置有衬片弹簧31,在摩擦衬片30a的安装状态中,该衬片弹簧与衬片保持装置11(参见图1和3)处于配合作用中,其中,在负z方向上的力作用在摩擦衬片30a上,将其朝向衬片支架4的支撑区段4a压到衬片槽中。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30、30’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的局部侧视图,其中,闭锁装置12在闭锁位置中。在图3a中示出在解锁位置中的按照图3的实施例。
在图3和图3a中分别从压紧侧9(见图1和坐标系)仅示出不带摩擦衬片7的制动衬片30的衬片支架8的上部区域,其中示出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之一的带有内表面6a的上部区段,该内表面在制动衬片30的衬片支架8的侧面8a旁边。
关于图3-3a和其它图的说明当然也适用于另一个在此未示出的制动衬片30’。
衬片支架8在其上侧8c上在左侧设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凸起17,该上侧在正z方向上轻微凸形地(与制动盘2的半径匹配地)构成。在相对置的右侧一体成型有另一个凸起作为支承凸起18,该支承凸起同样在z方向上延伸。在这些凸起17、18之间大致居中地布置有支撑凸起19。在该支撑凸起19和凸起17之间,衬片支架8的上侧8c构造有导向凸起20。
在衬片支架8的左角处,上侧8c以轻微凸形的过渡区段8d过渡到向下延伸的、凹入成型的凹形的凹部8e中,在负z方向上延伸的侧面8a然后连接到该凹部上。与凹部8e相关的术语“凹形的”在此应理解为,凹部8e的圆心位于衬片支架8之外。相应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的与凹部8e相对置地设置的上部区段设有侧凹状的凹部21。两个凹部8e和21在y方向上延伸;其功能在下面还要详细阐述。
闭锁装置12布置在制动衬片30、30’的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并且包括一个弹簧元件13和一个闭锁元件14。在该第一实施例中,闭锁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一联接件15和一个第二联接件16。
弹簧元件13构造有在此向上弯曲的扁平的弹簧本体13a。弹簧本体13a在右侧具有一个支承端部13b并且在相对置的一侧具有一个联接区段13c,该连接区段带有向上弯曲的自由端部。该弯曲的端部的长度大约等于弹簧本体13a的双倍厚度。第二联接件16可枢转地铰接到支承端部13b上。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与闭锁元件14活动地联接。
闭锁元件14包括一个大致笔直构成的扁平的本体14a、一个联接区段14b和一个闭锁区段14c。本体14a在其指向弹簧元件13的右端部设有联接区段14b。本体14a的左端部与闭锁区段通过一个凸形的第一弧形区段14d连接,该第一弧形区段向下弯曲。在该第一弧形区段14d上连接有一个凹形的第二弧形区段14e,第二弧形区段过渡到向下弯曲的闭锁端部14f中。闭锁元件14的弧形区段14d、14e和闭锁区段14c的闭锁端部14f以这种方式波浪式地构成。
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一方面与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并且另一方面与第一联接件15联接。
联接件15、16例如链节式地构成。在下面结合图6至8详细地说明形状和变化。
第一联接件15以其右端部与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在枢转轴线28上可枢转地联接。第一联接件15的另一个左端部与凸起17在另一个枢转轴线27上可枢转地联接。枢转轴线27和28在y方向上平行于制动盘转动轴线2a延伸。
第一联接件15在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上方延伸,其中,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布置在第一联接件15和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之间。联接区段13c的向上弯曲的端部位于第一联接件15下方,其中,联接区段13c的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的上侧的一部分上。
闭锁元件14和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的联接通过形状锁合形成,方式是: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穿过在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中的缝隙13e(见图6)。第一联接件15的与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在枢转轴线28上连接的一侧防止联接区段14b往回滑动通过缝隙13e。
第二联接件16以其右端部与弹簧元件13的支承端部13b可枢转地联接。第二联接件16的另一个左端部与凸起18在长孔18a中围绕在y方向上平行于制动盘转动轴线2a的轴线可枢转地并且在x-z平面中可移动地联接。第二联接件16从弹簧元件13的支承端部13b在弹簧元件13的弹簧本体13a上方的一部分区域中延伸。
弹簧元件13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从支承端部13b的通过第二联接件16固定在支承凸起18右侧旁边的位置延伸大致直到第一联接件15下方的中心。该位置通过第一联接件15并且通过闭锁元件14与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的联接部的形状锁合确定。
在闭锁装置12的在图3a中示出的解锁位置中,制动衬片30、30’装入制动器支架4中,其中,衬片保持装置11尚未装配。弹簧元件13由于其预紧力而向上弯曲,其中,支承端部13b连同第二联接件16一起向左朝向中心移动了一段距离。该移动能通过支承凸起18中的长孔18a实现,第二联接件16可移动地并且可枢转地布置在该长孔中。此外,支承端部13b与第二联接件16的可枢转的联接能实现弹簧元件13围绕在y方向上的枢转轴线枢转运动。
因为弹簧元件13向上弯曲,弹簧元件13的左端部向下弯曲,该左端部通过联接区段13c而与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并且由此与第一联接件15联接。由于通过第一联接件15的强制导向,该第一联接件在凸起17中在枢转轴线27上向上枢转。由此得出,通过另一个枢转轴线28与第一联接件15联接的闭锁元件14也围绕枢转轴线27这样地枢转,使得闭锁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容纳在衬片支架8的凹部8e中。在此,闭锁区段14c的闭锁端部14f如此程度地容纳在凹部8e中,使得该闭锁端部在负x方向上不伸出超过侧面8a。以这种方式,能够将带有衬片支架8的制动衬片30、30’装入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的内表面5a、6a之间,而不会受到闭锁装置12的闭锁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阻碍。
制动衬片30、30’在其闭锁装置12的解锁位置中在盘式制动器1中装入所属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和6以及5’和6’之间的相应的衬片槽中,所述解锁位置由于弹簧元件13的预紧力如上所述地被占据。然后将衬片保持装置11(虚线示出)在负z方向上装配并且固定,以便占据闭锁装置12的在图3中示出的闭锁位置。在装配衬片保持装置11时,现在将装入的制动衬片30、30’的闭锁装置12自动地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在拆卸制动衬片30、30’时,将衬片保持装置11取下,由此使闭锁装置12重新自动地通过其弹簧元件13的预紧力回调到相应解锁的位置中。
由此,弹簧元件13被朝向支撑凸起19挤压。在此,支撑凸起19形成弹簧元件13的弹簧行程在负z方向上的边界。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13不是支承在支撑凸起19上,而是以确定的小的间距(间隙)布置在支撑凸起19上方。弹簧元件13的支承端部13b被向右外挤压并且支承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但是在其运动中通过第二联接件16和支承凸起18的长孔18a限制。同时,弹簧元件13以限定的力通过与其联接区段13c的联接压到闭锁元件14上,该闭锁元件又由于与第一联接件15的联接而围绕枢转轴线27以圆形轨迹沿顺时针方向枢转这么多,直到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的下侧支承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在此,闭锁元件14的闭锁端部14c沿顺时针方向从凹部8e枢转出来并且与所属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的凹部21接合。
闭锁元件14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一方面沿径向通过弹簧元件13并且沿切向通过相应成型的凸起17固定在衬片支架8上(见图6)。由此阻止了闭锁装置12的自主解锁。制动衬片30以这种方式被止动以防在切向方向上提升。
通过借助弹簧元件13的限定的力对闭锁元件的挤压,排除了过载。在力作用过大时,例如由于制动衬片30在z方向上升高,在逆着预设定的主制动方向制动时,闭锁元件14能够以其闭锁区段14c退让到衬片支架8上的凹部8e中。
在闭锁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的闭锁端部14f和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中的侧凹状的凹部21的上棱边之间设有限定的间隙,该间隙确保,构造为滑动钳的制动钳3在y方向上的移动力不会意外地上升。
弹簧元件13在工作行程上以联接区段13c在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上滑动。由此避免衬片支架8在该区域中的磨损并且由此避免增大在闭锁元件14和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中的侧凹状的凹部21之间的间隙。
在图4和4a中,举例地示出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以及还有弹簧元件13的支承端部13b的透视示意图。
图4示出作为冲压/弯曲件的构造,其中,联接区段14b或者支承端部13b被卷起,以便获得用于与联接件15、16联接的联接开口A。
在图4a中同样使用冲压/弯曲件。但是开口A通过冲压或钻孔工序产生。开口A的较大的公差可以是可能的。该端部通过围绕弹簧本体13a或者本体14a的纵轴线的扭转而进入到所属枢转轴线的相应位置中。
图5示出按照图3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型方案的示意的局部侧视图,其中,闭锁装置12在闭锁位置中。在图5a中示出按照图5的变型方案的示意的局部侧视图,其中,闭锁装置12在解锁位置中。
在该变型方案中,衬片支架8在其上侧8c设有导向凸起20a取代支承凸起18。
与按照图3和3a的实施方式不同,闭锁装置12仅包括第一联接件15。在该第一联接件、弹簧元件13和闭锁元件14之间的联接部如闭锁元件14的构造那样已经在上面说明。
在该变型方案中,弹簧元件13具有支承端部13d取代支承端部13b。该支承端部13d设有比联接区段13c的端部更大的弯曲半径。弹簧本体13a具有另一个缝隙13f(见图10、11和13),该另一个缝隙与支承端部13d相邻。该另一个缝隙13f围绕导向凸起20a布置并且与导向凸起20a配合作用地确保弹簧元件13的导向。
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13如已经结合图3a阐述的那样带有间距地布置在支撑凸起19上方。支承端部13d支承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其中,联接区段13c布置在第一联接件15和闭锁元件14之间并且联接区段13c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14的上侧上并且将该闭锁元件压到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
图6示出沿按照图3-3a和5-5a的方向VI的示意的俯视图。
在此可明显看出,如已经在上面说明的那样,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被引导穿过弹簧元件13的在弹簧本体13a和联接区段13c之间的过渡部中的在此矩形的缝隙13e。缝隙13e在x方向上设有比较大的间隙,由此改善了弹簧元件13的纵向运动。
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在此也设有矩形的开口14g,凸起17延伸穿过该矩形的开口。闭锁元件14以这种方式沿切向、即在x方向上被固定,其中,在x方向上设有与弹簧元件13的开口13e的大间隙相比小的间隙。
第一联接件15在这里被构造为链节类型并且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地在x方向上延伸的纵向区段15a,这两个纵向区段与相对于所述纵向区段垂直布置的联接区段15b和15c连接。至少联接区段15b和15c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此,左侧的联接区段15b穿过凸起17的未示出的但是容易想到的钻孔并且围绕枢转轴线27可枢转地支承在该钻孔中。右侧的联接区段15c插过闭锁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的开口A(见图4-4a)并且围绕枢转轴线28可枢转地支承在该开口中。
图7示出沿按照图3-3a和5-5a的方向VII的示意俯视图。在图7a中,看到按照图7的部分区域在y方向上的示意的侧视图,其中,联接件16在x-z平面中剖开地示出。
弹簧元件13的弹簧本体13a的右侧的端部区段也具有一个矩形的缝隙13f,支承凸起18在z方向上延伸穿过该缝隙。缝隙13f也在x方向上设有比较大的间隙,由此改善了弹簧元件13的纵向运动。
第二联接件16在此也构造为链节类型并且像第一联接件15那样包括两个相互平行地在x方向上延伸的纵向区段16a,这两个纵向区段与相对于所述纵向区段垂直布置的联接区段16b和16c连接。至少联接区段16b和16c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此,左侧的联接区段16b穿过支承凸起18的长孔18a并且在该长孔中围绕枢转轴线可枢转地并且可移动地支承。右侧的联接区段16c插过支承端部13b的开口A(见图4-4a)并且在该开口中围绕未详细示出的枢转轴线可枢转地支承。
图8至8d以按照图6和7的示意俯视图示出联接件15、16的不同变型方案。
图8示出构造为链节的联接件15、16,其中,(未示出的)基本形状、例如U形构造的基本形状首先以联接区段15b、16b和15c、16c插过凸起17、18和支承端部13b或者联接区段14b。然后,使纵向区段15d、16d和15e、16e弯曲并且在对接位置通过材料锁合的连接部23、例如通过熔焊、硬焊而连接。也可以如图8a所示的那样留出间隙24,而不连接。但是也可以实现(未示出的)其它连接器件(夹子等)。
在图8b中,设有具有仅一个纵向区段15a、16a的U形形状作为联接件15、16,其中,联接区段15b、16b和15c、16c相对于支承位置沿轴向通过轴向止动装置22、例如波浪形止动环固定在凸起17、18和支承端部13b或联接区段14b中。在此,联接区段15b、16b和15c、16c的与轴向止动装置22相对置的一侧也具有轴向止动装置22或波浪形肩部。
作为其它变型方案,图8c示出联接区段15b、16b和15c、16c的穿插过的端部区段15f、16f的通过径向铆接部(Vertaumelungen)或焊点实现的轴向止动装置。
按照图8d带有弯曲的端部区段15g、16g的变型方案当然也是可行的。
在图9中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30、30’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的局部侧视图,其中,闭锁装置12在闭锁位置中。此外,图9a示出在解锁位置中的闭锁装置12。图10是按照图9-9a的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30、30’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的透视图。在图11中示出弹簧元件13的示意的透视图。图12示出闭锁元件14的示意的透视图,并且在图13中示出根据图9-9a的按照本发明的制动衬片的第二实施例的闭锁装置12的示意的透视图。
在第二实施例中,衬片支架8在其上侧8c不具有支承凸起,而是具有导向凸起17’、20、20a以及支撑凸起19。
与按照图5和5a的实施方式不同,闭锁装置12是两件式的并且仅包括弹簧元件13和闭锁元件14。
弹簧元件13在此具有按照图5-5a的支承端部13d取代支承端部13b。弹簧本体13a在每个端部区域中各设有一个缝隙13e、13f,从而弹簧元件13是安装安全的,无需注意端部。缝隙13e、13f在该实施例中具有双T形状,因此能实现连接区段25在所属的缝隙13e的窄侧上的直接贴靠。
其中一个缝隙13e与导向凸起20配合作用,并且另一个缝隙13f与导向凸起20a配合作用。导向凸起20和20a在z方向上分别延伸穿过所属的缝隙13e、13f。
闭锁元件14设有在y方向上延伸的横向端部26取代联接区段14b,该横向端部与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通过窄的弯曲的连接区段25呈T形地连接。连接区段25的和横向端部26的弯曲部与导向凸起20的指向衬片支架8的侧面8a的支撑区段20b的形状相关联。窄的连接区段25的(相对于闭锁元件14的纵向轴线垂直的)宽度与缝隙13e的(相对于弹簧元件13的纵向轴线垂直的)宽度对应。此外,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以缝隙状的开口14g中断,该开口与凸起17’配合作用。凸起17’在z方向上延伸穿过开口14g。闭锁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在上面已经描述过。
在弹簧元件13和闭锁元件14之间的联接这样地实施,使得横向端部26借助闭锁元件14的窄的连接区段25插过缝隙13e并且与弹簧元件13形成活动的形状锁合的联接。
在组装闭锁装置12时,首先这样地布置弹簧元件13,使得该弹簧元件以其凸形的弧形部向上指向。然后,首先这样地转动闭锁元件14,使得横向端部26与弹簧元件13的缝隙13e对齐。然后,将横向端部26从下方这样地插过缝隙13e,使得连接区段25容纳在缝隙13e中。最后使闭锁元件14以连接区段25在缝隙13e中这样地转动,使得闭锁元件14的纵向与弹簧元件13的纵向对齐。
然后可以将如在图13中示出的组装好的闭锁装置12以简单的方式安置到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其中,凸起20a、20和17’分别容纳在所属的缝隙13f、13e和缝隙状的开口14g中。
在按照图9a的解锁位置中,闭锁元件14通过向上沿z方向预紧的弯曲的弹簧元件13经由闭锁元件14的横向端部26和连接区段25与缝隙13e的联接并且借助在凸起17’和闭锁元件14的缝隙状的开口14g之间的配合作用这样地枢转,使得闭锁区段14c容纳在衬片支架8的凹部8e中,如已经在上面说明的那样。
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13如已经在上面说明的那样以确定的小的间距布置在支撑凸起19上方(衬片保持装置未示出,但是如在图3中那样布置,这容易想到)。支承端部13d支承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其中,联接区段13c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14的上侧上并且将该闭锁元件压到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闭锁元件14的本体14a与衬片支架8的上侧8c的轮廓相对应地成形。弯曲的连接区段25和横向端部26这样地配置,使得它们与支撑区段20b的轮廓和该支撑区段到上侧8c的过渡部相对应。在此,闭锁元件14以本体14a支承在上侧8c上,并且弯曲的连接区段25和横向端部26紧贴在上侧8c和支撑区段20b之间的过渡部的轮廓上。
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闭锁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也与所属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6的侧凹状的凹部21接合。
在按照图3-3a的第一实施例和按照图5-5a的变型方案中,导向区段20(还有20a)与弹簧元件13的缝隙13e(13f)配合作用,如从图10容易想到的那样。
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止动元件14构成具有限定的间隙的行程限制装置,该行程限制装置在安装状态中无力作用,由此不增加制动钳3的可移动性。
此外,止动元件14在安装状态中在过载时克服弹簧元件13的弹簧力提升并且由此包括安装的过载保护。
尤其是在第二实施例的情况下,在移除衬片保持装置11之后,闭锁装置12也可重新拆卸。
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例限制,而是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修改。
因此例如可想到的是,第一联接件15与凸起17在枢转轴线27上的联接可以构造为可枢转的卡夹连接。
联接件15、16的联接区段15b-c和16b-c可以在相应的枢转轴线上也构造有相应的套筒。
支撑凸起19可以一方面也是在z方向上高度仅很小的凸起或者直接由衬片支架8的上侧8c的区段形成。
取代双T形状,缝隙13e、13f也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例如带有倒圆角部的矩形。
制动衬片30、30’可以装入所有的盘式制动器1、尤其是用于商用车辆的盘式制动器中。
可想到的是,闭锁装置12可以通过单独的操作构件或者单独的操作装置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这样的操作构件可以例如设置在衬片保持装置11中或者与衬片保持装置分开地为每个制动衬片30、30’设置并且例如用工具操作。例如,可借助螺丝起子转动的并且可在纵向上调节的、带有卡口锁合装置的销栓作为操作构件是可想到的。当然其它实施方式也是可能的。
附图标记清单
1 盘式制动器
2 制动盘
2a 制动盘转动轴线
3 制动钳
4 制动器支架
4a 支撑区段
5、5’;6、6’ 制动器支架角形件
5a;6a 内表面
7、7’ 摩擦衬片
8、8’ 衬片支架
8a 侧面
8b 支承区段
8c 上侧
8d 过渡区段
8e 凹部
9 压紧侧
10 反作用侧
11 衬片保持装置
12、12’ 闭锁装置
13 弹簧元件
13a 弹簧本体
13b 支承端部
13c 联接区段
13d 支承端部
13e-f 缝隙
14 闭锁元件
14a 本体
14b 联接区段
14c 闭锁区段
14d、14e 弧形区段
14f 闭锁端部
14g 开口
15;16 联接件
15a;16a 纵向区段
15b-c;16b-c 联接区段
15d-e;16d-e 纵向区段
15f-g、16f-g 端部区段
17,17’ 凸起
18 支承凸起
18a 长孔
19 支撑凸起
20、20a 导向凸起
20b 支撑区段
21 凹部
22 轴向止动装置
23 连接部
24 间隙
25 连接区段
26 横向端部
27;28 枢转轴线
29 扩宽部
30、30’、30a 制动衬片
31 衬片弹簧
A 联接开口
x、y、z 坐标

Claims (26)

1.盘式制动器(1)的制动衬片(30、31),包括至少一个安置在衬片支架(8、8’)上的摩擦衬片(7、7’)和布置在衬片支架(8、8’)上的闭锁装置(12),该闭锁装置具有一个弹簧元件(13)和一个止动元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的弹簧元件(13)和止动元件(14)作为两个单独的部件相互形状锁合地联接并且能相对彼此枢转,所述闭锁装置(12)能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并且能重新调整回去,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容纳在衬片支架(8)的凹部(8e)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从衬片支架(8)沿侧向伸出,用以与要配置的盘式制动器(1)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5’、6、6’)的凹部(21)配合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3)在弹簧本体(13a)的每个端部区域中各具有一个在弹簧元件(13)的纵向上延伸的缝隙(13e、13f),并且所述止动元件(14)具有带有缝隙状开口(14g)的本体(14a),其中,所述本体(14a)在一个端部构造有闭锁区段(14c)并且用另一个端部与弹簧元件(13)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13)和止动元件(14)通过如下方式形状锁合地联接,即,弹簧元件(13)的其中一个端部区域中的联接区段(13c)的一个缝隙(13e)与止动元件(14)的所述另一个端部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元件(14)的与弹簧元件(13)的所述一个缝隙(13e)接合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具有窄的连接区段(25),所述连接区段将止动元件(14)的本体(14a)与横向端部(26)连接,其中,所述窄的连接区段(25)活动地容纳在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的缝隙(13e)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衬片支架(8)的凸起(17)布置在止动元件(14)的缝隙状开口(14g)中,并且衬片支架(8)的导向凸起(20)布置在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的缝隙(13e)中并且衬片支架(8)的另一个导向凸起(20a)布置在弹簧元件(13)的缝隙(13f)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13)的一个与弹簧元件(13)的所述另一个缝隙(13f)相邻的支承端部(13d)支承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其中,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14)的上侧上并且将闭锁元件(14)压到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元件(14)的与弹簧元件(13)的所述一个缝隙(13e)接合的所述另一个端部具有带有联接开口(A)的联接区段(14b),其中,在止动元件(14)的本体(14a)和联接区段(14b)之间的区段活动地容纳在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的缝隙(13e)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还包括一个联接件(15),该联接件与止动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在一个枢转轴线(28)上可枢转地连接,并且该联接件在另一个枢转轴线(27)上与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的凸起(17)可枢转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件(15)具有至少一个纵向区段(15a),该纵向区段在其各端部分别与一个联接区段(15b、15c)连接,其中,一个联接区段(15c)与止动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可枢转地连接并且一个联接区段(15b)与所述凸起(17)可枢转地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件(15)构造为链节。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衬片支架(8)的凸起(17)布置在止动元件(14)的缝隙状开口(14g)中,并且衬片支架(8)的导向凸起(20)布置在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的缝隙(13e)中并且衬片支架(8)的另一个导向凸起(20a)布置在弹簧元件(13)的缝隙(13f)中,其中,联接件(15)与衬片支架(8)的凸起(17)在枢转轴线(27)上可枢转地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13)的与弹簧元件(13)的所述另一个缝隙(13f)相邻的支承端部(13d)支承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其中,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布置在第一联接件(15)和闭锁元件(14)之间,并且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14)的上侧上并且将闭锁元件(14)压到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联接件(15)U形地构造有可重新移除的轴向止动装置(22)或/和联接件(15)与凸起(17)或与止动元件(14)的联接区段(14b)的连接构造为卡夹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还包括另一个联接件(16),该另一个联接件与弹簧元件(13)的一个构造有开口(A)的支承端部(13b)可枢转地连接,并且该另一个联接件与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的支承凸起(18)可枢转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联接件(16)与支承凸起(18)可枢转地并且可移动地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联接件(16)具有至少一个纵向区段(16a),该纵向区段在其各端部分别与一个联接区段(16b、16c)连接,其中,一个联接区段(16c)与弹簧元件(13)的支承端部(13b)可枢转地连接并且一个联接区段(16b)铰接在支承凸起(18)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15或16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联接件(16)构造为链节。
18.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衬片支架(8)的凸起(17)布置在止动元件(14)的缝隙状开口(14g)中,并且衬片支架(8)的导向凸起(20)布置在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的缝隙(13e)中并且衬片支架(8)的支承凸起(28)布置在弹簧元件(13)的缝隙(13f)中,其中,所述联接件(15)与衬片支架(8)的凸起(17)在枢转轴线(27)上可枢转地连接,并且所述另一个联接件(16)铰接在支承凸起(18)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在闭锁装置(12)的闭锁位置中弹簧元件(13)的支承端部(13d)支承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其中,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布置在第一联接件(15)和闭锁元件(14)之间并且弹簧元件(13)的联接区段(13c)以其下侧支承在闭锁元件(14)的上侧上并且将闭锁元件(14)压到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动衬片(30、31),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12)这样可重新移除地布置在衬片支架(8)的上侧(8c)上,即,所述另一个联接件(16)U形地构造有可重新移除的轴向止动装置(22)或/和所述另一个联接件(16)与支承凸起(18)或与弹簧元件(13)的支承端部(13b)的连接构造为卡夹连接。
21.用于车辆的盘式制动器(1),至少具有制动钳(3)、位置固定地固定的制动器支架(4)以及至少一个衬片保持装置(11),所述制动器支架具有两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5’,6、6’),通过所述两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各保持一个制动衬片(30、3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制动衬片(30、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一构成,并且所述两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5’,6、6’)中的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一所述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30、30’)接触的至少一对制动器支架角形件具有凹部(21),所述凹部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之一所述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30、30’)的闭锁装置(12)的闭锁区段(14c)配合作用。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盘式制动器(1)是滑动钳式盘式制动器。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盘式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21)构成为侧凹状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1、22或2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衬片保持装置(11)装配完时,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30、30’)的闭锁装置(12)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在所述解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容纳在衬片支架(8)的凹部(8e)中,在所述闭锁位置中所述止动元件(14)的闭锁区段(14c)与衬片支架(8)脱开接合,用以与所属的制动器支架角形件(5、5’,6、6’)的凹部(21)配合作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当装配所述衬片保持装置时,所述衬片保持装置(11)将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30、30’)的闭锁装置(12)自动地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1),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一个单独的操作构件,用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制动衬片(30、30’)的闭锁装置(12)从解锁位置调整到闭锁位置中。
CN201480051451.6A 2013-08-16 2014-08-14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797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13687.3A DE102013013687A1 (de) 2013-08-16 2013-08-16 Bremsbelag einer Scheibenbremse und eine Scheibenbremse
DE102013013687.3 2013-08-16
PCT/EP2014/002247 WO2015022080A1 (de) 2013-08-16 2014-08-14 Bremsbelag einer scheibenbremse und eine scheibenbrem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79731A CN105579731A (zh) 2016-05-11
CN105579731B true CN105579731B (zh) 2017-12-29

Family

ID=51483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45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79731B (zh) 2013-08-16 2014-08-14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0887B2 (zh)
EP (1) EP3033539B1 (zh)
JP (1) JP6262857B2 (zh)
KR (1) KR20160043069A (zh)
CN (1) CN105579731B (zh)
AR (1) AR097360A1 (zh)
AU (1) AU2014308146B2 (zh)
BR (1) BR112016002036A2 (zh)
CA (1) CA2920974A1 (zh)
DE (1) DE102013013687A1 (zh)
MX (1) MX2016002025A (zh)
RU (1) RU2633137C2 (zh)
WO (1) WO20150220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4970A1 (de) 2015-06-15 2016-12-1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Nutzfahrzeug und Bremsbelagsatz
DE102015111847A1 (de) * 2015-07-22 2017-01-26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Montagewerkzeug für Belaghaltebügel mit Sicherungsvorrichtung einer Scheibenbremse, Scheibenbremse und Bremsbelagsatz
DE102016104969A1 (de) * 2015-10-09 2017-04-1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Nutzfahrzeug
GB2566335A (en) * 2017-09-12 2019-03-13 Meritor Heavy Vehicle Braking Systems Uk Ltd A disc brake
DE102018002886A1 (de) * 2018-04-10 2019-10-10 Lucas Automotive Gmbh Bremsbelaganordnun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einer Fahrzeugbremsanlag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1789A2 (de) * 2003-06-24 2004-12-29 Hermann Peters GmbH & Co.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CN101063470A (zh) * 2006-04-28 2007-10-3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盘式制动器
DE102008019265A1 (de) * 2008-04-17 2009-10-2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halterung einer Scheibenbremse
CN101595322A (zh) * 2007-01-26 2009-12-02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保持装置和制动衬片
DE102009030414A1 (de) * 2009-06-25 2011-01-0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254223A1 (ru) * 1984-10-01 1986-08-30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Ордена Трудового Красного Знамени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И Автомотор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Дисковый тормоз
DE3762149D1 (de) * 1986-01-17 1990-05-10 Lucas Ind Plc Schwimmsattel-teilbelag-scheibenbremse.
GB9207985D0 (en) * 1992-04-10 1992-05-27 Lucas Ind Plc Pad assembly for a disc brake
US5875873A (en) * 1997-05-05 1999-03-02 Meritor Heavy Vehicle Systems, Llc Air disc brake anti-rattle design
DE102006034764A1 (de) 2005-12-14 2007-06-28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DE102007036353B3 (de) * 2007-08-02 2009-02-26 Wabco Radbremsen Gmbh Scheibenbremse, insbesondere für Nutzfahrzeuge, sowie Niederhaltefeder einer solchen Scheibenbremse
DE102007049980A1 (de) * 2007-10-18 2009-04-23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Nutzfahrzeug sowie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DE102008010570B3 (de) * 2008-02-22 2009-10-29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DE102008051236A1 (de) * 2008-10-10 2010-04-15 Lucas Automotiv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bremsanlage und Belaghaltefederanordnung hierfür
DE102010023143A1 (de) 2010-06-09 2011-12-1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Scheibenbremse für ein Nutzfahrzeug sowie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91789A2 (de) * 2003-06-24 2004-12-29 Hermann Peters GmbH & Co.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CN101063470A (zh) * 2006-04-28 2007-10-3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盘式制动器
CN101595322A (zh) * 2007-01-26 2009-12-02 克诺尔商用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保持装置和制动衬片
DE102008019265A1 (de) * 2008-04-17 2009-10-22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halterung einer Scheibenbremse
DE102009030414A1 (de) * 2009-06-25 2011-01-0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Bremsbelag für eine Scheibenbrem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22080A1 (de) 2015-02-19
BR112016002036A2 (pt) 2017-08-01
MX2016002025A (es) 2016-05-16
AR097360A1 (es) 2016-03-09
CN105579731A (zh) 2016-05-11
RU2016109260A (ru) 2017-09-22
RU2633137C2 (ru) 2017-10-11
AU2014308146A1 (en) 2016-02-25
AU2014308146B2 (en) 2017-11-23
EP3033539A1 (de) 2016-06-22
EP3033539B1 (de) 2018-10-31
CA2920974A1 (en) 2015-02-19
US20160160946A1 (en) 2016-06-09
JP6262857B2 (ja) 2018-01-17
KR20160043069A (ko) 2016-04-20
US10100887B2 (en) 2018-10-16
DE102013013687A1 (de) 2015-02-19
JP2016528456A (ja)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79731B (zh)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衬片和盘式制动器
US8220596B2 (en) Disc brake for a commercial vehicle
US9358961B2 (en) Disc brake, in particular for a commercial vehicle, and brake pad for a disc brake
US10724589B2 (en) Brake pad retention system of a disc brake of a motor vehicle
KR101979044B1 (ko) 차량의 디스크 브레이크 및 브레이크 라이닝
US7958976B2 (en) Pad clip for disc brake
US10480600B2 (en) Disc brake and set of brake pads
US20120186918A1 (en) Disc brake
DE102006019386A1 (de) Scheibenbremse
US20090211857A1 (en) Brake Pad for a Disc Brake
US20100006531A1 (en) Coupling for rail vehicles
US7316301B2 (en) Brake caliper
US2856203A (en) Fifth wheel bracket
CN108474427A (zh) 具有衬片保持夹和锁定装置的盘式制动器及制动衬片组
US20070227837A1 (en) Wedge roller ramp parking brake assembly
US20130126283A1 (en) Brake Shoe of a Drum Brake, Brake Shoe Set, and Drum Brake
US8590718B2 (en) Coupling unit
CN110741175B (zh) 盘式制动器
JP475068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JP2007526428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に用いられるブレーキパッドペア
JP2008533395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パッド
JPH0266322A (ja) 摩擦クラツチ及びその組立て法
RU2821103C1 (ru) Фиксатор накладки опорной плиты полуприцепа
US20240159281A1 (en) Disc brake and carrier
JP2007232041A (ja) 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