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55819B - 一种红外传感器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传感器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55819B
CN101055819B CN2007100958504A CN200710095850A CN101055819B CN 101055819 B CN101055819 B CN 101055819B CN 2007100958504 A CN2007100958504 A CN 2007100958504A CN 200710095850 A CN200710095850 A CN 200710095850A CN 101055819 B CN101055819 B CN 101055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sensor
transmission signals
sensor switch
switch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0958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55819A (zh
Inventor
松冈万纪子
家城知大
横田浩二
薮肇
中埜进
三浦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55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55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558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nfrared-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 H04Q9/14Calling by using puls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0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 H05B47/11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 H05B47/13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in response to determined parameters by determining the presence or movement of objects or living beings by using passive infrared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9/00Miscellaneous
    • H01H2239/07UV or IR detection, e.g. of human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包括具有一探测范围的红外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控制器利用传感器来试图探测在探测范围内是否有人存在,并且基于从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来控制对应负载单元的接通和关断。该开关进一步包括设有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块以及壳体,壳体置于墙上并且保持传感器块,使得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旋转,并且从0度的前向向下旋转到至少40度。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传感器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红外传感器开关,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利用红外传感器来试图探测在该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是否有人存在,并且基于探测结果来控制对应负载单元的接通和关断的红外传感器开关。
背景技术
这一类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例如天花板上、墙上等,以便用作节能单元。例如,1994年9月2日发布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H6-245282号中所描述的终端单元安装在墙上。该单元包括其上安装有红外传感器的印刷电路板以及保持该印刷电路板并且通过方向调节钮绕竖直轴旋转的旋转框。在该单元的情况下,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竖直轴旋转。但是,因为探测范围的顶端和底端的位置是不变的,所以如果该单元安装在墙上的高处,则人体不能被探测到。
1992年2月24日发布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H4-55728号中所描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室外的墙上。该开关包括传感器块,该传感器块包括红外传感器(热电元件),并且绕水平轴旋转。在该开关的情况下,因为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旋转,所以可以改变探测范围的顶端和底端的位置。但是,探测范围的中心轴是从下45度向上和向下旋转,而中心轴不能向前指向,所以如果开关安装在比人矮的位置,则可能探测不到人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即使本发明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墙上比人高或矮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地探测人体。
本发明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包括具有一探测范围的红外传感器,以及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该传感器来试图探测在探测范围内是否有人存在,并且基于从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来控制对应负载单元的接通和关断。该开关还包括设有该传感器的传感器块,以及壳体。壳体被置于墙内并保持传感器块,使得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旋转并且可以从0度的前向向下旋转到至少40度。根据该结构,即使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比人高或矮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地探测人体。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地址存储器和发送器。地址存储器存储与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发送器基于规定的复用通过主控单元向对应负载单元发送传输信号。主控单元基于存储器中所存储的地址与分配给对应负载单元的地址之间的关系来发送传输信号。对应负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负载、接收器和控制器。接收器配置成基于复用来接收来自主控单元的传输信号。当接收器收到包括分配给负载单元的地址的传输信号时,负载单元的控制器根据传输信号中所包括的接通或关断控制代码来分别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负载的接通或关断。通过基于从传感器获得的探测结果产生包括与接通或关断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主控单元,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通过主控单元向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接通或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主控单元、红外传感器开关和负载单元来构造远距离监视/控制系统。
在一个增强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适配器的地址的接收器。该适配器包括用于输入地址的输入装置,以及用于将通过输入装置所输入的地址发送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发送器。当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接收器接收到来自适配器的地址时,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将所接收到的地址存储在地址存储器中。根据该结构,与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可以容易地设置到红外传感器开关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适配器的发送器为无线发送器,而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接收器为无线接收器。根据该结构,即使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比人高的位置,与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也可以容易地设置到开关上。
在一个可替选的实施例中,适配器是安装在墙上比人矮的位置的地址设置单元。根据该结构,即使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比人高的位置,与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也可以容易地设置到开关上。
在一个增强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探测周围亮度水平的亮度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负载为照明装置,且当亮度传感器所探测到的水平高于亮度基准水平时,不管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都使负载保持关断。根据该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功率消耗。
在另一增强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用于指示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的指示器。基于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驱动指示器指示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根据该结构,可以容易地看到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
在其它增强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保持时间调节器。该调节器用来调节用于保持负载的接通状态的保持时间,该保持时间始于从红外传感器获得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的时间点。在从红外传感器获得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之后,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在保持时间期间使负载单元保持接通。根据该结构,可以响应于通过调节器所调节的保持时间而适当地调节负载单元的接通状态。
在一个修改的实施例中,传感器块具有刻度,每个刻度表示探测范围的中心轴的倾斜度。根据该结构,可以容易地将探测范围的中心轴调节到所期望的倾角。
在一个增强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强制接通开关和强制关断开关。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被配置成当强制接通开关起作用时,通过主控单元向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接通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该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接通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主控单元。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当强制关断开关起作用时,通过主控单元向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该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关断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主控单元。根据该结构,易于检查与红外传感器开关相对应的负载单元是否开启和关闭。
在一个修改的实施例中,具有保持时间调节器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包含在调节器中的强制接通开关和强制关断开关。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被配置成当强制接通开关起作用时,通过主控单元向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接通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该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接通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主控单元。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当强制关断开关起作用时,通过主控单元向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该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关断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主控单元。根据该结构,易于检查与红外传感器开关相对应的负载单元是否开启和关闭。此外,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个增强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用于旋转传感器块,以便探测范围的中心轴绕水平轴旋转。根据包括向上或向下指令的外部信号,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控制器通过驱动装置旋转传感器块,使得探测范围的中心轴绕水平轴以每个规定的间隔旋转。根据该结构,即使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墙上比人高的位置,也可以容易地将传感器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调节到所期望的角度。
在一个增强实施例中,壳体保持传感器块,使得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从向前旋转到向后,以便用壳体隐藏传感器的正面。根据该结构,可以用壳体隐藏传感器以进行保护。
在一个修改的实施例中,壳体保持传感器块,使得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从前向向下和向后旋转到180度。根据该结构,传感器可以完全隐藏在壳体中,并确定地受到保护。
附图说明
现在,将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参看下面的具体描述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包括图1的红外传感器开关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传输信号和中断信号的说明图;
图4是红外传感器开关安装在墙上的说明图;
图5是红外传感器开关的电路框图;
图6是安装在墙上的红外传感器开关的前视图,其中已去除了其罩子上的盖子;
图7A安装在墙上的红外传感器开关的前视图,其红外传感器向前指向;
图7B是图7A的开关的侧视图;
图7C是图7A的开关的截面图;
图7D是图7C的开关的放大截面图;
图8A是安装在墙上的红外传感器开关的前视图,其红外传感器沿对角线向下指向;
图8B是图8A的开关的侧视图;
图8C是图8A的开关的截面图;
图9A是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最大水平角距离,即最大方位角)的说明图;
图9B是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最大竖直角距离)的说明图;
图10是一个变化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1是一个修改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一个修改的实施例的正面上部;
图13示出了另一修改的实施例的正面上部;
图14A示出了另一修改的实施例的正面上部;
图14B示出了其罩子上的盖子已被去除的图14A的实施例的正面上部;
图15A示出了另一修改的实施例的正面上部;
图15B示出了从其盖子去除了其罩子的图15A的实施例的正面上部;
图16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16B是图16A的开关的放大截面图;
图17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7B是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8示出了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
图19示出了所述主要部分;
图20示出了一个变化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
图21A是安装在墙上的另一变化的实施例的前视图,其红外传感器向后指向;
图21B是图21A的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1C是图21A的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22A是另一修改的实施例的侧视图;以及
图22B示出了图22A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即,红外传感器开关1。如图2中所示,开关1通过双线信号线缆Ls与主控单元A和对应负载单元B相连。图2的这个系统通常设有负载单元(B)和开关(1)。
单元A包括充当发送器和接收器的通信电路。基于时分复用,单元A通过信号线缆Ls发出传输信号,并且通过传输信号向每个单元B和每个开关1发送信息并从每个单元B和每个开关1接收信息。如图3中所示,传输信号Vs是时分复用信号,其为+/-24V的双极信号且包括起动脉冲ST、模式数据MD、地址数据AD、控制数据CD、纠错码CS以及信号返回时段WT。起动脉冲ST表示信号Vs的起始。模式数据MD是表示信号Vs的模式的数据。地址数据AD是用于标识每个单元(B)和开关(1)的数据。控制数据CD是表示针对对应单元B的控制指令(控制代码)的数据。纠错码CS为诸如用于检测传输错误的校验和数据的数据。信号返回时段WT是一时隙,对应单元B或开关1在其间返回一返回信号(监视数据)。通过脉宽调制来传送每个数据。
单元A还设有假信号(dummy signal)发送装置和中断处理装置(未示出)。假信号发送装置重复产生假信号并且通过信号线缆Ls将该假信号作为传输信号发出。每个假信号的模式数据MD被设置成假模式,并且每个假信号的地址数据AD被循环地改变。
如图3中所示,当任何开关1与假信号(传输信号Vs)的起动脉冲ST同步地返回中断信号Vi时,中断处理装置检测开关1,以便访问开关1。此时,该装置请求监视数据,即用于开启或关闭与开关1相关的单元B的数据。当收到来自开关1的监视数据时,单元A基于监视数据和开关1的地址产生并发送传输信号。即,传输信号的控制数据被设置成与监视数据相对应的控制代码,而地址数据被设置成与开关1的地址相关的负载单元B的地址。每个监视数据的内容与每个控制代码之间的关系是预先确定的,并且存储在单元A的存储装置中。每个开关(1)的地址与每个负载单元(B)的地址之间的关系也是预先确定的,并且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单元B包括继电终端单元B1和连接到单元B1的至少一个负载。在图2的例子中,单元B1连接到负载B2(照明装置)和负载B3(换气扇)。该单元B1可以安装在例如厕所中。单元B包括用于存储预先分配的地址的存储装置(未示出)、用于上述时分复用的通信电路(未示出)以及用于控制至少一个负载的控制器(未示出)。通信电路充当发送器和接收器。单元B1的电力通过每个传输信号的全波整流器来获得。当接收到来自单元A的传输信号Vs时,单元B1判断包括在信号Vs中的地址数据的地址是否与存储装置的地址一致。当地址数据的地址与存储装置的地址一致时,单元B1获取包括在信号Vs中的控制数据,并与信号Vs的信号返回时段同步地返回与该控制数据相对应的监视数据。此时,单元B1连接信号线缆Ls的两线之间的适当低阻抗,并通过电流模式信号返回监视数据。单元B1然后基于控制数据(控制代码)控制每个负载。负载B2基于控制数据而被开启或关闭、或者被变暗。负载B3基于控制数据而被开启或关闭。另外,当接收到来自单元A的周期性传输信号(假信号)Vs时,单元B1判断包括在信号Vs中的地址数据的地址是否与存储装置的地址一致。如果它们彼此一致,则单元B1与信号Vs的信号返回时段同步地返回与负载的状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
开关1包括通过安装框架C而置于墙上的壳体10、置于壳体10中的主电路块14以及位于壳体10正面下部的传感器块15。
如图1中所示,框架C具有尺寸是电源插座模块的三倍的窗孔C1,该电源插座模块具有两个缝隙,只能插入A型插头的两个平行的平叶片(flat blade),并且可以沿着框架C的长度方向设置该模块达三个模块。即,框架C具有用于保持三个模块的三对保持孔(C2)。每个孔C2形成为方括号形(即,“[”)。框架C的上部和下部还分别形成有椭圆形孔C3和C3。如图4中所示,其上安装有开关1的框架C位于墙D的正面,以便当将开关1的壳体10放入墙D1的孔D1时面对位于墙D背面的金属配件E,并通过两个螺钉F和F固定到配件E。另外,前盖G安装在框架C的正面。
如图1中所示,壳体10包括盒体11、罩子12和盖子13,其每个由合成树脂制成,使得壳体10的尺寸是上述电源插座模块的尺寸的三倍。另外,两对端子(T)安装在盒体11的基底110。每个端子T包括基座T1和螺钉T2,并与块14电连接。盒体11的右侧11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11a和111b,而盒体11的左侧112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形成有安装孔112a和112b。罩子12的右侧12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形成有插入到孔111a和111b中的凸起121a和121b。同样,罩子12的左侧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形成有插入到孔112a和112b中的凸起。每个凸起的顶端还形成有钩。因此,如果每个凸起被插入到对应的安装孔中,则罩子12可以固定到盒体11。
而且,罩子12的右侧121的上前端形成有突起121c和121c,其插入到框架C的右上部的保持孔C2中,而所述右侧121的下前端形成有突起121d和121d,其插入到框架C的右下部的孔C2中。同样,罩子12的左侧的上前端形成有突起121e和121e,其插入到框架C的左上部的孔C2中,而所述左侧的下前端形成有突起121f和121f,其插入到框架C的左下部的孔C2中。因此,如果每对突起被插入到对应的孔C2中,则壳体10可以固定到框架C。
罩子12的正面上部125形成有通孔125a、125b、125c、125d和125e,而罩子12的正面下部形成为半圆柱形腔126,其轴水平设置。腔126的底部形成有矩形弹性部件126a,其顶端向前弯曲,且腔126的半圆端形成有用于保持传感器块15的保持部件126b和126c。盖子13具有设置在孔125a前面的通孔13a,并且附装于正面上部125的左侧,使得盖子13可以打开和关闭。
如图5中所示,主电路块14包括用于上述时分复用的通信电路141、主电源电路142、用于传感器块15的电源电路143、用于块15的输入电路144、亮度传感器电路145、保持时间调节器146、存储装置147、地址设置电路148以及CPU140。电路141、142和143通过一对端子T和T与信号线缆Ls相连。电路141充当发送器和接收器。电路142通过从端子获得的每个传输信号的全波整流器产生电力,并将该电力提供给CPU140等。电路143通过从端子获得的每个传输信号的全波整流器产生电力,并将该电力提供给块15。基于块15中的红外传感器153a的输出,电路144试图探测在传感器153a的探测范围内是否有人存在,并将探测结果提供给CPU140。
如图1、图5和图6中所示,电路145包括:亮度传感器(例如,CdS)145a,其设置在孔13a和孔125a的后面,并检测周围的亮度水平;旋转式开关145b,其设置在孔125b的后面,并用来调节亮度基准水平;等等。亮度基准水平可以设置在从最小水平(例如,小于5Lx)到最大水平(例如,大于100Lx)的范围内。并且,当开关145b被调到该范围之外的“关断”位置时,电路145的功能被暂停。
调节器146包括设置在孔125c后面的旋转式开关146a等。开关146a用来调节用于保持对应负载单元B的接通状态的保持时间,该保持时间始于从传感器153a获得在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的时间点。保持时间可以设置在例如从10秒到30分钟的范围内。根据该结构,响应于通过调节器146调节的保持时间,负载单元的接通状态可以得到适当的调节。存储装置147是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如EEPROM,并且存储与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在该实施例中,装置147存储例如四个不同的地址,其每个包括组号、单元号以及四个不同的负载号之一。
电路148包括设置在孔125d后面的开关148a,以及设置在孔125e后面的光接收元件148b和光发射元件148c。元件148b和元件148c包括在主要用来接收来自外部适配器(未示出)的每个地址的无线发送/接收电路。该适配器包括用于输入每个地址的输入装置以及无线通信器(例如,无线发送器和接收器),该无线通信器用于向红外传感器开关1发送通过输入装置所输入的每个地址。根据该结构,每个与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可以容易地设置到红外传感器开关1。而且,即使开关1安装在比人高的位置,每个与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可以容易地设置到开关1。CPU140将在稍后描述。
如图1中所示,传感器块15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150、传感器电路块153、透镜154以及开闭器(shutter)155和156。壳体150包括形成为半圆柱体的中空体151、以及形成为半圆柱体并在正面具有矩形窗152a的中空盖152。块153包括红外传感器153a和LED 153b,并且被置于壳体150中并通过例如插入到体151的通孔(未示出)中的每个导线连接到电源电路143和输入电路144。例如,传感器153a包括诸如热电元件的元件,以及镜(mirror)。透镜154被置于壳体150中,以便设置在传感器153a前面。开闭器155和156设置在透镜154的左侧和右侧的前面,使得开闭器155和156可以分别绕开闭器155和156的后端旋转。开闭器155和156可以被打开,使得传感器153a的探测范围扩展到160°(见图9A)。
如图1、图7A-7D、图8A-8C和图9A-9B中所示,壳体150由罩子12的保持部件126b和126c保持,使得传感器153a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旋转,并从0度的前向向下旋转到至少40度。具体地,体151的右半圆端形成有孔151a,保持部件126b的突起(未示出)插入到其中,而体151的左半圆端形成有孔(未示出),保持部件126c的突起126e插入到其中。这些孔中的每个都位于壳体150的旋转轴的后面,并形成为具有与以上所述的40度相对应的长度的拱形。另外,弹性部件126a的顶端插入到形成在体151背面的任何一个缝隙(151c)中,从而使壳体150被固定到壳体10。所以,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以缝隙(151c)的每个节距(例如,5°)从前向向下旋转到至少40度。
CPU140配置成执行各种指令。例如,当开关148a被按下时,CPU140监视光接收元件148b的输出,并且当通过元件148b收到来自上述适配器的每个地址时,CPU140将每个地址存入存储装置147。
CPU140还基于通过输入电路144从红外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来控制对应负载单元的接通和关断。具体地,如果从电路144获得了在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当获得探测结果时,CPU140开启LED153b来指示探测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容易地看到从传感器153a获得的探测结果。CPU140还针对存储在装置147中的每个地址执行如下过程。即,CPU140使用通信电路141来与来自单元A的传输信号的起动脉冲同步地返回中断信号Vi。然后,如果收到来自单元A的监视数据请求,则CPU140通过电路141返回用于开启对应负载单元的负载(对应于负载号的负载)的监视数据。
在通过保持时间调节器146所调节的保持时间之后,CPU140针对存储在装置147中的每个地址执行与上述一样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监视数据被设置成关闭对应负载单元的负载。
另外,当亮度传感器145a所检测到的水平高于通过开关145b所调节的亮度基准水平时,CPU140使对应负载单元的负载B2保持关断,而不管从红外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根据该结构,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功率消耗。
现在说明第一实施例的传感器块15的角度调节。当红外传感器开关1安装在墙上比人高的位置时,可以移动传感器块15,使得传感器153a朝向比该位置矮的人,因此,即使开关1安装在墙上比人高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地探测人体。当开关1安装在墙上比人矮的位置时,可以移动块15,使得传感器153a朝向比该位置高的人,因此,即使开关1安装在墙上比人矮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地探测人体。
在一个修改的实施例中,壳体10保持块15,使得传感器153a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从前向向下旋转到至少40度,并且也可以从前向向上旋转到至少40度。即,体151的右半圆端和左半圆端的每个孔具有对应于以上所述的80度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与缝隙(151c)相同的缝隙优选地形成在体151的上背部。
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上述适配器是安装在墙上比人矮的位置的地址设置单元。在这种情况下,电路148和地址设置单元可以分别包括有线发送/接收电路和有线通信器,而不是无线发送/接收电路和无线通信器。地址设置单元也可以是包括与传感器块15相同的传感器块的辅助红外传感器单元,与电源电路143和输入电路144相连。如图10中所示,该辅助红外传感器单元1A可以包括与上述电源插座模块相同尺寸的壳体。在这种情况下,单元1A可以附装在安装框架C的任何位置。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单元1A也可以包括两倍于所述模块的尺寸的壳体。
在另一修改的实施例中,如图11中所示,传感器块15具有刻度(151d),每个刻度表示传感器153a的探测范围中心轴的倾斜度。刻度(151d)可以形成在壳体150(或体151)的侧面和端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刻度的每个间隔设置为例如5°。根据该结构,可以容易地将探测范围的中心轴调节到所期望的倾角。
在另一修改的实施例中,如图12中所示,红外传感器开关1进一步包括强制接通开关146c和强制关断开关146d,而调节器146包括用于照明装置(B2)的旋转式开关146a和用于换气扇(B3)的旋转式开关146b。开关146c和146d中的每个开关为例如旋转式开关、按钮式开关等。开关146a用来调节用于保持对应负载单元B的照明装置B2的开启状态的保持时间,该保持时间始于从传感器153a获得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的时间点。开关146b用来调节用于保持对应负载单元B的换气扇(B3)的开启状态的保持时间,该保持时间始于从传感器153a获得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的时间点。CPU140配置成当开关146c起作用时,通过单元A向对应负载单元B发送包括接通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该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接通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存储器147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电路147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单元A。CPU140还配置成当开关146d起作用时,通过单元A向对应负载单元B发送包括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该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关断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存储器147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电路141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单元A。根据该结构,易于检查对应于开关1的负载单元是否开启和关闭。
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强制接通开关和强制关断开关包括在调节器146中。例如,如图13中所示,在调节器146中,开关146a和146b中的每个开关可以设有强制接通开关和强制关断开关。在这种情况下,CPU140配置成:当开关146a的强制接通开关起作用(接通)时,通过单元A向对应负载单元的照明装置(B2)发送包括接通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并且当开关146a的强制关断开关起作用(关断)时,通过单元A向该照明装置发送包括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同样,CPU140配置成:当开关146b的强制接通开关起作用(接通)时,通过单元A向对应负载单元的换气扇(B3)发送包括接通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并且当开关146b的强制关断开关起作用(关断)时,通过单元A向该风扇发送包括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传感器153a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根据该结构,易于检查对应于开关1的负载单元的每个负载是否开启和关闭。另外,可以减少部件的数目并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个可替选的实施例中,地址设置电路148为设置在孔125e后面的拨码开关(dipswitch),而不是元件148b和148c,并且不提供上述外部适配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该拨码开关也可以位于壳体10的背面。
在另一修改的实施例中,红外传感器开关1可以包括比图1中的盖子小的盖子13,使得亮度传感器145a、开关148a以及元件148b和148c位于正面上部125未被盖子13所覆盖的部分。例如,传感器145a、开关148a以及元件148b和148c可以位于正面上部125的上端,如图14A和图14B中所示,或者可以位于正面上部125的左端,如图15A和图15B中所示。在这些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情况下,每个地址可以不打开盖子13而设置到开关1。另外,可以高效地设置传感器145a,使其不受盖子13的干扰。
图16A和图1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即,红外传感器开关2。除了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配置的壳体20和传感器块25之外,开关2还包括进一步包括驱动电路249的主电路块24。即,壳体20包括盒体21、罩子22和盖子23,而块25包括壳体250(体251和盖子252)、传感器电路块253(红外传感器153a等)、透镜254和开闭器(未示出)。
电路249包括伺服马达249a、齿轮249b等。马达249a由块24的CPU根据指令(例如,向上或向下指令)来驱动,其中所述指令通过远距离控制器(未示出)和块24中的地址设置电路的无线发送/接收电路而输入。齿轮249b附着于马达249a,并与体251的缝隙(251c)啮合。根据该结构,即使开关2被安装在墙上比人高的位置,也可以容易地将传感器253a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调节到所期望的角度。
在一个可替选的实施例中,马达249a由CPU根据通过安装在墙上的开关(例如,向上/向下开关)而不是上述远距离控制器输入的指令(例如,向上或向下指令)来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开关2可以包括有线发送/接收电路,而不是无线发送/接收电路。
图17A和图17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即,红外传感器开关3。开关3包括壳体30、主电路块34和传感器块35,并且其特征在于,块35由壳体30保持,使得块35中的传感器153a的探测范围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从向前旋转到向后。
即,除了以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配置的盒体31和盖子33之外,壳体30还包括具有保持部件326b和326c的罩子32,保持部件326b和326c分别形成有齿状槽口326d和326e,如图17A和图18所示,而不是弹性部件126a和突起(126e)。每个保持部件(槽口)的下部突出,以防止块35下落。另一方面,除了以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方式配置的传感器电路块353、透镜354以及开闭器355和356之外,块35还包括壳体350,其每个圆端形成有管轴(旋转轴)。具体地,壳体350的体351的右半圆端形成有半管状凸起351a,而壳体350的盖子352的右半圆端形成有半管状凸起352a,其与凸起351a一起构成管轴。凸起351a还形成有与齿状槽口326d啮合的突起351e。同样,体351和盖子352的每个左半圆端形成有半管状凸起,并且体351的凸起形成有与齿状槽口326e啮合的突起。每个槽口的齿的节距设为例如5°。
块353通过插入到至少一个上述管轴中的每个导线与块34中的电源电路和输入电路相连。在图19的例子中,块353通过插入到右管轴中的两个线W1和W2与电源电路和输入电路之一相连,并通过插入到左管轴中的两个线与另一个相连。
根据该结构,例如在传感器353a被暂停且开关3仅通过亮度传感器电路起作用的情况下,如果传感器353a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从向前旋转到向后,则传感器353a可以隐藏在壳体30的罩子32的腔326中,以进行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周围的亮度水平高于亮度基准水平,则对应负载单元的负载(照明装置)被关闭,否则被开启。另外,在使用传感器353a时,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从前向向上或向下每5°地旋转到40度。
在一个修改的实施例中,壳体30保持传感器块35,使得传感器353a的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从前向向下和向后旋转到180度。根据该结构,传感器353a可以完全隐藏在壳体30的腔中而确定地受到保护。
在一个变化的实施例中,如图20中所示,保持部件326b的槽口326d形成有突起326f,而不是齿,而半管状凸起351a为齿状,而不是突起351e。同样,保持部件326c的槽口326e形成有突起,而左凸起为齿状。每个凸起的齿的节距设为例如5°。
在另一变化的实施例中,如图21A、图21B和图21C中所示,传感器块35的体351的背面是平的。根据该结构,当传感器353a隐藏在腔326中时,开关1的正面的外观可以得到改善。
在另一修改的实施例中,如图22和图23中所示,传感器电路块353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红外传感器353a(未示出)周围的标示器(marker)(353c)。每个标示器353c为例如发射有色光的激光器,并且传感器353a、LED和标示器353c安装在块353的印刷电路板上。在图22和图23中,上标示器353c指示传感器353a的探测范围的上端,而下标示器353c指示探测范围的下端。右标示器353c指示探测范围的右端,而左标示器353c指示探测范围的左端。根据该结构,可以在视觉上确认红外传感器353a的探测范围。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上述标示器(353c)也可以应用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
尽管已经参考某些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许多修改和变化。

Claims (13)

1.一种红外传感器开关,包括:
具有一探测范围的红外传感器,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利用所述传感器来试图探测在所述探测范围内是否有人存在,并且基于从所述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来控制对应负载单元的接通和关断;
其中,所述开关包括:
设有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块;以及
壳体,所述壳体置于墙上并保持所述块,使得所述探测范围的中心轴可以绕水平轴旋转,并且可以从0度的前向向下旋转到至少40度,
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地址存储器,所述地址存储器存储与所述对应负载单元相关的地址;以及发送器,所述发送器基于规定的复用通过主控单元向所述对应负载单元发送传输信号,所述主控单元基于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地址与分配给所述对应负载单元的地址之间的关系来发送所述传输信号;
其中,所述对应负载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负载;接收器,用于基于所述复用来接收来自所述主控单元的传输信号;以及控制器,当所述接收器接收到包括分配给所述负载单元的地址的传输信号时,该控制器根据包括在所述传输信号中的接通或关断控制代码来分别控制所述至少一个负载的接通或关断;
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主控单元向所述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接通或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这是通过产生如下传输信号来实现的:所述传输信号是基于从所述传感器获得的探测结果而产生的,并且包括与接通或关断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所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地址,并且通过所述发送器发送到所述主控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外部适配器的地址的接收器,所述适配器包括用于输入所述地址的输入装置和用于将通过所述输入装置输入的地址发送到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发送器;
其中,当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接收器接收到来自所述适配器的地址时,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将所接收到的地址存储在所述地址存储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其中,所述适配器的所述发送器为无线发送器,而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接收器为无线接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其中,所述适配器是安装在墙上比人矮的位置的地址设置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检测周围亮度水平的亮度传感器;
其中:所述负载为照明装置;并且当所述亮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水平高于亮度基准水平时,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使所述负载保持关断,而不管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用于指示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的指示器,其中,基于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驱动所述指示器指示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调节保持时间的保持时间调节器,所述保持时间用于保持所述负载单元的接通状态,始于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所述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的时间点;
其中,在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所述探测范围内有人存在的探测结果之后,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在所述保持时间期间使所述负载单元保持接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其中,所述传感器块具有刻度,每个刻度表示所述探测范围的所述中心轴的倾斜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强制接通开关和强制关断开关,
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配置成:
当所述强制接通开关起作用时,通过所述主控单元向所述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所述接通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所述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所述接通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所述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所述主控单元;并且
当所述强制关断开关起作用时,通过所述主控单元向所述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所述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所述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所述关断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所述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所述主控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包括在所述保持时间调节器中的强制接通开关和强制关断开关,
其中,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配置成:
当所述强制接通开关起作用时,通过所述主控单元向所述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所述接通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所述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所述接通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所述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所述主控单元;并且
当所述强制关断开关起作用时,通过所述主控单元向所述对应负载单元发送包括所述关断控制代码的传输信号,而不管从所述红外传感器获得的每个探测结果如何,所述传输信号是通过以下来发送的:产生包括与所述关断控制代码相对应的监视数据以及存储在所述地址存储器中的地址的传输信号,以便通过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发送器将该传输信号发送到所述主控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进一步包括驱动装置,用于旋转所述传感器块,使得所述探测范围的所述中心轴绕所述水平轴旋转,
其中,根据包括向上或向下指令的外部信号,所述红外传感器开关的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来旋转所述块,使得所述探测范围的所述中心轴绕所述水平轴以每个规定的间隔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其中,所述壳体保持所述块,使得所述探测范围的所述中心轴可以绕所述水平轴从向前旋转到向后,以利用所述壳体隐藏所述传感器的正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开关,其中,所述壳体保持所述块,使得所述探测范围的所述中心轴可以绕所述水平轴从前向向下和向后旋转到180度。
CN2007100958504A 2006-04-12 2007-04-10 一种红外传感器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5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10294 2006-04-12
JP2006-110294 2006-04-12
JP2006110294A JP4640239B2 (ja) 2006-04-12 2006-04-12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55819A CN101055819A (zh) 2007-10-17
CN101055819B true CN101055819B (zh) 2010-07-21

Family

ID=38604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585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55819B (zh) 2006-04-12 2007-04-10 一种红外传感器开关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294576B2 (zh)
JP (1) JP4640239B2 (zh)
KR (1) KR100875950B1 (zh)
CN (1) CN101055819B (zh)
HK (1) HK1107725A1 (zh)
TW (1) TWI3697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99855B2 (ja) 2006-11-30 2009-07-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光伝送装置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01369248B (zh) * 2007-08-16 2011-11-0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自动控制终端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JP4456628B2 (ja) * 2007-11-22 2010-04-2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き自動スイッチ
JP5156520B2 (ja) * 2008-07-28 2013-03-0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センサ脱着式照明器具
CN102365560B (zh) 2009-01-27 2014-06-18 Xyz互动技术公司 用于单个和/或多个设备的测距、定向和/或定位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84530A1 (en) 2014-06-02 2015-12-10 Xyz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Inc. Touch-less switching
CN101866151B (zh) * 2010-05-14 2013-08-14 东莞巨扬电器有限公司 红外线mcu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20127317A1 (en) * 2010-11-19 2012-05-24 Bea, Inc. Method and device to securely open and close a passageway or access point
EP3140823A1 (en) * 2014-05-08 2017-03-15 Tyco Fire & Security GmbH Dual-detector capacity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figuration thereof
CA2963578A1 (en) 2014-10-07 2016-04-14 Xyz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orientation and positioning
CN104538218A (zh) * 2014-12-30 2015-04-22 广州视声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开关和开关组
DE102015102646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Insta Elektro Gmbh Melder
DE102015102645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Insta Elektro Gmbh Melder
US20170094069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0803A (en) * 1999-02-10 2000-08-08 Chang; Wen-Hsiang Infrared illuminative warning detector
CN2454836Y (zh) * 2000-11-29 2001-10-17 郭赐福 红外线感应器
US6781129B2 (en) * 2000-08-11 2004-08-24 Monte A. Leen Dual eye motion detecto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6024B2 (ja) * 1989-09-09 1998-06-1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のレンズの光軸調整装置および人体検知器
JP3002238B2 (ja) 1990-06-26 2000-01-2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屋外用熱線感知式自動スイッチ
JPH05325753A (ja) * 1992-05-26 1993-12-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感熱式自動スイッチ
JP3363174B2 (ja) * 1992-05-26 2003-01-0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式自動スイッチ
JP3217521B2 (ja) 1993-02-15 2001-10-0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熱線センサ用端末器
JP3496386B2 (ja) * 1996-02-15 2004-02-0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感知式自動スイッチ
JPH1070776A (ja) * 1996-08-27 1998-03-10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熱線センサ用端末器
JPH11273880A (ja) * 1998-03-26 1999-10-0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負荷制御装置
US6122678A (en) * 1998-05-18 2000-09-19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Local network based multiple sensor device with electrical load control means and with temperature sensor that is exposed to ambient air by diffusion
JP3740866B2 (ja) * 1998-10-26 2006-02-0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3620347B2 (ja) 1999-06-15 2005-02-16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2003281983A (ja) * 2002-03-26 2003-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階段用センサ付き照明装置
JP3888286B2 (ja) 2002-10-28 2007-02-2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の熱線センサ付自動スイッチ
JP4062090B2 (ja) * 2002-12-24 2008-03-19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人感センサユニット
AU2003901646A0 (en) * 2003-04-04 2003-05-01 Belight Corporation Pty Ltd Adaptor
JP2005135631A (ja) 2003-10-28 2005-05-2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熱線センサ付き自動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00803A (en) * 1999-02-10 2000-08-08 Chang; Wen-Hsiang Infrared illuminative warning detector
US6781129B2 (en) * 2000-08-11 2004-08-24 Monte A. Leen Dual eye motion detector assembly
CN2454836Y (zh) * 2000-11-29 2001-10-17 郭赐福 红外线感应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135631A 2005.05.26
JP特开平11-167678A 1999.06.2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94576B2 (en) 2012-10-23
HK1107725A1 (en) 2008-04-11
JP2007287358A (ja) 2007-11-01
JP4640239B2 (ja) 2011-03-02
TW200746209A (en) 2007-12-16
TWI369704B (en) 2012-08-01
KR100875950B1 (ko) 2008-12-26
CN101055819A (zh) 2007-10-17
US20070241896A1 (en) 2007-10-18
KR20070101801A (ko) 200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55819B (zh) 一种红外传感器开关
US9460645B2 (en) Apparatus intelligent illuminated sign, methods of configuration and controls
US8958918B2 (en) Building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lighting switch with adaptive blind, window and air quality controls
US7317405B2 (en) Solar-powered wireless crosswalk warning system
US10887958B1 (en) Camera wall plate with security camera
US20080258633A1 (en) Building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lighting switch
CA2719932C (en) Building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lighting switch with adaptive blind, window and air quality controls
CA3226000A1 (en) Keypad for controlling loads
CN105431802B (zh) 分配和压印触摸板触摸图标的方法和装置
EP3180672A1 (en) Multifunction pass-through wall power plug with communication relay and related method
WO2003065328A3 (en) License plate frame with programmable electronic display
JPH03502996A (ja) 電力管理及び自動装置
MXPA06007327A (es) Controlador de irrigacion modular y expansible.
AU2014354585A1 (en) Modular wireless power, light and automation control with user verification
US11304274B1 (en) Camera wall plate with security camera
US11602030B2 (en) Luminaire with power failure detection
AU2022200469A1 (en) Improvements in Switches
US20220307319A1 (en) Electromechanical device for managing cord looped window blinds, curtains, and shades
CN109302782B (zh) 基于智慧路灯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10042333U (zh) 一种进行移动物体感应控制的照明系统
CN201780665U (zh) 球冠状一体化网络智能安防监控装置
CN206650248U (zh) 插座
JPH11150770A (ja) 遠隔監視制御システム
JP7452115B2 (ja)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装置
CN217718454U (zh) 一种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77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077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