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10517A - 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 Google Patents

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10517A
CN101010517A CNA2005800289487A CN200580028948A CN101010517A CN 101010517 A CN101010517 A CN 101010517A CN A2005800289487 A CNA2005800289487 A CN A2005800289487A CN 200580028948 A CN200580028948 A CN 200580028948A CN 101010517 A CN101010517 A CN 101010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side plate
mainboard
multiblade blower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89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51349C (zh
Inventor
东田匡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03633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1010517(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10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10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513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5134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16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 F04D29/161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162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of a centrifugal flow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4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 F04D29/441Fluid-guiding means, e.g. diffuser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所述叶轮能够实现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风性能的多叶片送风机。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圆板状的主板(131)、多片叶片(133)以及侧板(132)。多片叶片(133)以旋转轴为中心呈环状配置在主板(131)的一面上,各叶片的一端被固定在主板(131)的外周部。侧板(132)具有:环状的侧板主体部(132a),其将多片叶片(133)的另一端的外周缘连接起来;轴向延伸部(132b),其从侧板主体部(132a)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在旋转轴方向上比叶片(133)的主板侧相反侧端更加朝向主板侧相反侧延伸;以及径向延伸部(132c),其从侧板主体部(132a)的外周端,比轴向延伸部(132b)的径向外周端更加朝向外周侧延伸。

Description

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特别地涉及通过环形的侧板将从主板延伸的多个叶片的端部连接起来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背景技术
在空气清洁机和空调机等中,为了进行送风而使用多叶片送风机。作为现有例,在图1和图2中,表示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一例。在这里,图1表示现有例的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侧视图(具体地为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图2表示现有例的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俯视图。
多叶片送风机10由叶轮13、容纳叶轮13的壳体11和用于旋转驱动叶轮1 3的电动机14等构成。在这里,图1和图2中的轴线O-O是叶轮13和电动机14的旋转轴线。
叶轮13的多片叶片33(在图2中,只图示出多片叶片33中的一部分)的一端固定在圆板状的主板31的一面的外周部,这些叶片33的另一端的外周缘用环状的侧板32连接起来。
壳体11具有:吸入口11a,其从旋转轴O方向的一侧吸入气体;和排出口11b,其向与旋转轴O交叉的方向排出气体。吸入口11a的周围由引导至叶轮13的钟形口12包围。并且,吸入口11a被设置成与侧板32面对。此外,排出口11b被设置成向与旋转轴O交叉的方向排出气体。
当驱动电动机14而使多叶片送风机10动作时,叶轮13相对于壳体11朝向图2的旋转方向R旋转。由此,叶轮13的各叶片33使气体升压并将其从内周侧的空间向外周侧的空间排出,并且从吸入口11a向叶轮13的内周侧的空间吸入气体,同时,被排出到叶轮13的外周侧的气体集中到排出口11b而排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09994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的多叶片送风机10中,被吸入到叶轮13的内周侧的空间中的气体的大部分主要是从旋转轴O的方向通过吸入口11a吸入气体的气流(以下,称为吸入主气流W,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的箭头W),但如图1所示的箭头X所示,在壳体11内,被排出到叶轮13的外周侧的气体的一部分也包括从壳体11的吸入口11a的周围部分的内表面与侧板32之间再次被吸入到叶轮13的内周侧的空间的气流(以下,称为旋转气流X)。该旋转气流X以与从壳体11的吸入口11a吸入的吸入主气流W合流的方式流入到叶轮13的内周侧的空间,但此时,当吸入主气流W的流动向量(vector)与旋转气流X的流动向量不一致时,气体的流动会产生紊流,因此,就成为噪音增大和送风性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如图1所示的箭头Y所示,在壳体11内,在侧板32的附近,容易产生从叶轮13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逆流的气流(以下,称为逆向气流Y)。该逆向气流Y的产生也成为噪音增大和送风性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风性能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本发明第1方面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具有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圆板状的主板、多片叶片以及一个或两个侧板。多片叶片以旋转轴为中心呈环状配置在主板的一面或两面,各叶片的一端被固定在主板的外周部。侧板具有:环状的侧板主体部,其将多片叶片的另一端的外周缘连接起来;轴向延伸部,其从侧板主体部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在旋转轴方向上比叶片的主板侧相反侧端更朝向主板侧相反侧延伸;以及径向延伸部,其从侧板主体部的外周端,比轴向延伸部的径向外周端更朝向外周侧延伸。
在该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中,在侧板上设置有轴向延伸部,因此,旋转气流的流动向量与吸入主气流的流动向量一致,从而可以减小旋转气流与吸入主气流合流时的气体的紊流。此外,由于在侧板上设置有径向延伸部,因此,可以抑制逆向气流的产生,同时,可以促进旋转气流。这样,在该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中,由于在侧板上设置有轴向延伸部和径向延伸部,因此,就可以实现抑制逆向气流,以及促进与吸入主气流的流动向量一致的旋转气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风性能。
在这里,在主板的一面上设置有多片叶片、并且具有将叶片的另一端外周缘连接起来的一个侧板的叶轮是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此外,在主板的两面上设置有多片叶片、并且具有将设置在主板一侧的面上的叶片的另一端外周缘连接起来的侧板和将设置在主板另一侧的面上的叶片的另一端外周缘连接起来的侧板的叶轮、即具有两个侧板的叶轮是所谓双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
本发明第2方面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是,在第1方面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中,侧板形成为,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时不与多片叶片重叠。
在该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中,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时,多片叶片与侧板被配置成不重叠,因此,在用模具一体成形的情况下,侧板部分的脱模与多片叶片部分的脱模不会产生干涉,从而可以进行一体成形。
本发明第3方面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具有:第1或第2方面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驱动机构,其旋转驱动主板;以及壳体,该壳体具有:一个或两个吸入口,其面对侧板而形成,以便可从旋转轴方向吸入气体;和排出口,其向与旋转轴交叉的方向排出气体。
在这里,在使用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情况下,可使用设置有一个吸入口的壳体。此外,在使用双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情况下,可使用设置有两个吸入口的壳体。
本发明第4方面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是,在第3方面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中,其外壳还具有环状的凸部,所述凸部是吸入口周围的内表面向叶轮侧相反侧突出而形成的。轴向延伸部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对应于凸部进行配置。
在该多叶片送风机中,由于可以使旋转气流顺畅地流到壳体的吸入口周围的内表面与轴向延伸部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可以促进旋转气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的侧视图(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
图2是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放大图,是表示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侧板附近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侧视剖面图以及与该剖面图对应的部分的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6是图5的放大图,是表示叶轮和模具在侧板附近的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侧板附近的图,是相当于图4的图。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侧视剖面图以及与该剖面图对应的部分的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俯视图以及与该俯视图对应的部分的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12是图10的放大图,是表示叶轮和模具在侧板附近的图。
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侧板附近的图,是相当于图4的图。
图14是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10、210多叶片送风机;111、191、211、291壳体;111a、191a、211a、211c、291a、291c吸入口;111b、191b、211b、291b排出口;113、143、213、243叶轮;114、214电动机(驱动机构);132、232主板;132、142、232、242、234、244侧板;132a、142a、232a、242a、234a、244a侧板主体部;132b、142b、232b、242b、234b、244b轴向延伸部;132c、142c、232c、242c、234c、244c径向延伸部;133、233、235叶片;193、293、294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1)多叶片送风机的结构
在图3和图4中,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110。在这里,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110的侧视图。图4是图3的放大图,是表示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的侧板132附近的图。
多叶片送风机110与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10(参照图1和图2)同样,是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该多叶片送风机110由叶轮113、容纳叶轮113的壳体111、用于使叶轮113旋转的电动机114等构成。在这里,图3中的O-O是叶轮113和电动机114的旋转轴线。
壳体111与现有的多叶片送风机10同样,在俯视时是涡旋形状的箱体(参照图2),该壳体111具有:吸入口111a,其从旋转轴O方向的一侧吸入气体;和排出口111b,其向与旋转轴O交叉的方向排出气体。吸入口111a被设置成与叶轮113的侧板132(后述)面对。吸入口111a的周围由引导至叶轮113的钟形口112包围。钟形口112是在吸入口111a的内周缘部中,朝向叶轮113侧弯曲为钟形的部分。
叶轮113与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10的叶轮13同样,其多片叶片133的一端固定在圆板状的主板131的一面的外周部,这些叶片133的另一端的外周缘用环状的侧板132连接起来。此外,如后所述,叶轮113是利用模具一体成形的树脂制品。
主板131是圆板状的部件,如图3所示,形成有中心孔131a。在中心孔131a中连接电动机114的轴。
叶片133以旋转轴O为中心配置成环状,其一端固定在主板131的外周部,并从这里沿旋转轴O没有扭转地延伸。并且,叶片133的另一端的外周缘通过环状的侧板132连接起来。进而,叶片133的形状是这样的形状:相对于与主板131相连的一端的叶片弦长,与侧板132相连的另一端的叶片弦长小一些。
侧板132配置在叶片133的另一端的外周侧,具有环状的侧板主体部132a、轴向延伸部132b以及径向延伸部132c。
侧板主体部132a与现有例的叶轮13的侧板32同样,是将叶片133的另一端的外周缘连接起来的环状部分,该侧板主体部132a形成为,当从主板侧相反侧(即,吸入口111a侧)观察叶轮113时,不与各叶片133的另一端重叠。
轴向延伸部132b是从侧板主体部132a的主板侧相反侧端,比叶片133的主板侧相反侧端更朝向旋转轴O方向的主板侧相反侧延伸的环状部分。并且,轴向延伸部132b的形状是这样的形状: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叶轮113时,轴向延伸部1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面包含在与侧板主体部132a相连的端面中。此外,轴向延伸部132b的径向内周缘与侧板主体部132a同样,形成为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叶轮113时,不与各叶片133的另一端重叠。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向延伸部1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延伸到与钟形口112的叶轮侧端在旋转轴O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并且,在轴向延伸部1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与壳体111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积极地使后述的旋转气流X1流动的间隙。
径向延伸部132c是从侧板主体部132a的外周端,比轴向延伸部132b的径向外周端更加朝向外周侧延伸的环状部分。并且,径向延伸部132c的形状是这样的形状:当从径向观察叶轮113时,径向延伸部132c的径向内周侧端面包含在与侧板主体部132a相连的端面中。
这样,侧板132的整体形成为,当从主板侧相反侧(即,吸入口111a侧)观察叶轮113时不与各叶片133的另一端重叠。
(2)多叶片送风机的动作
下面,利用图3和图4,对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驱动电动机114而使多叶片送风机110动作时,叶轮113在壳体111内旋转。由此,叶轮113的各叶片133使气体升压并将其从内周侧的空间向外周侧的空间排出,并且从吸入口111a向叶轮113的内周侧的空间吸入气体,同时,被排出到叶轮113的外周侧的气体集中到排出口111b而排出。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中,也与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10同样,产生如下气流:吸入主气流W1,其是从旋转轴O的方向通过吸入口111a吸入气体的气流;和旋转气流X1,其是排出到叶轮113的外周侧的气体的一部分从壳体111的吸入口111a的周围部分的内表面与侧板132之间再次被吸入到叶轮113的内周侧的空间的气流。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中,由于在侧板132上设置有轴向延伸部132b,因此,如图4所示,比起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10中的旋转气流X(图4中用虚线表示),旋转气流X1是通过壳体111的吸入口111a周围的内表面侧后被吸入到叶轮113的内周侧的空间的,因此,旋转气流X1的流动向量,就容易与吸入主气流W1的流动向量一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中,由于轴向延伸部1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延伸到与钟形口112的叶轮侧端在旋转轴O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因此,旋转气流X1的流动向量就更容易与吸入主气流W1的流动向量一致。这样,由于旋转气流X1的流动向量与吸入主气流W1的流动向量一致,所以可以减小旋转气流X1与吸入主气流W1合流时的气体的紊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中,通过设置在侧板132上的径向延伸部132c来阻挡在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10中产生的逆向气流Y(图4中用虚线表示),进而,使其变化为沿着径向延伸部132c的主板侧相反侧面的气流。这样,由于在现有例的多叶片送风机10中产生的逆向气流Y被径向延伸部132c阻挡,进而,使其变化为沿着径向延伸部132c的主板侧相反侧面的气流,所以可以抑制逆向气流Y的产生,同时,可以促进旋转气流X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中,由于在侧板132上设置有轴向延伸部132b和径向延伸部132c,因此,可以实现抑制逆向气流,以及促进与吸入主气流的流动向量一致的旋转气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风性能。
(3)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成形
下面,利用图5和图6,对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的成形进行说明。在这里,图5是表示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的侧视剖面图以及与该剖面图对应的部分的模具151、161的形状的图。图6是图5的放大图,是表示叶轮113和模具151、161在侧板132附近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是利用一对模具151、161,将树脂一体成形而做成的。
如图5和图6所示,当模具151、161在旋转轴O方向上合模时,模具151的主板形成部152和模具161的主板形成部162形成包含中心孔131a的主板131,模具151的叶片形成部153和模具161的叶片形成部163形成叶片133,模具151的侧板形成部154和模具161的侧板形成部164形成侧板132。
更具体地讲,通过叶片形成部153的第1部分153a和叶片形成部163形成叶片133的旋转方向前表面和旋转方向后表面,通过叶片形成部153的第2部分153b形成叶片133的主板侧相反侧的端面。在这里,由于叶片133的形状是这样的形状:相对于与主板131相连的一端的叶片弦长,与侧板132相连的另一端的叶片弦长小一些,因此,可以沿旋转轴O方向抽出模具151。
此外,通过侧板形成部154的第1部分154a形成侧板132的径向内周缘面(即,侧板主体部132a和轴向延伸部132b的径向内周缘),通过侧板形成部154的第2部分154b和第3部分154c形成轴向延伸部1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的端面和径向外周缘面,通过侧板形成部154的第4部分154d和第5部分154e形成径向延伸部132c的主板侧相反侧的端面和径向外周缘面,通过侧板形成部164形成侧板132的主板侧面(即,侧板主体部132a和径向延伸部132c的主板侧面)。在这里,侧板132整体形成为,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叶轮113时不与各叶片133的另一端重叠,轴向延伸部132b的形状是这样的形状: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叶轮113时,轴向延伸部1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的端面包含在与侧板主体部132a相连的端面中,径向延伸部132c的形状是这样的形状:当从径向观察叶轮113时,径向延伸部132c的径向内周侧端面包含在与侧板主体部132a相连的端面中,因此,可以沿旋转轴O方向抽出模具151。
这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可以通过沿旋转轴O方向抽出模具151、161而用树脂一体成形。
(4)变形例1
在上述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中,侧板132的轴向延伸部132b的径向外周缘面与径向延伸部132c的主板侧相反侧面以大致正交的方式连接,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叶轮143那样,使侧板132的轴向延伸部142b的径向外周缘面与径向延伸部142c的主板侧相反侧面平滑地连接起来。由此,可以将从叶轮143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流动的旋转气流(参照图4中的旋转气流X1)顺畅地向主板侧相反侧引导。
(5)变形例2
在上述多叶片送风机110中,壳体111的吸入口111a的周围的内表面是与旋转轴O大致正交的面,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壳体191那样,壳体191的吸入口191a周围的内表面具有向叶轮侧相反侧突出的环状的凸部193,并且,叶轮113的轴向延伸部1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对应于凸部193进行配置。由此,就可以使旋转气流(参照图4中的旋转气流X1)顺畅地流到壳体191的吸入口191a的周围的内表面与轴向延伸部132b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可以促进旋转气流。此外,也可以将本变形例的壳体191应用在具有变形例1的叶轮143的多叶片送风机中。
<第2实施方式>
(1)多叶片送风机的结构
图9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210。在这里,图3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叶片送风机210的侧视图。
多叶片送风机210是将本发明应用到双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的例子,该多叶片送风机210由叶轮213、容纳叶轮213的壳体211、用于使叶轮213旋转的电动机214等构成。在这里,图9中的O-O是叶轮213和电动机214的旋转轴线。
壳体211与现有的多叶片送风机10同样,俯视时是涡旋形状的箱体(参照图2),但与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110不同,该壳体211具有:吸入口211a、211c,从旋转轴O方向的两侧吸入气体;和排出口211b,其向与旋转轴O交叉的方向排出气体。吸入口211a、211c被设置成与叶轮213的侧板232、234(后述)面对。吸入口211a、211c的周围由引导至叶轮213的钟形口212a、212b包围。钟形口212a、212b是在吸入口211a、211c的内周缘部中,朝向叶轮213侧弯曲为钟形的部分。
叶轮213与单侧吸入式多叶片送风机110的叶轮113不同,其多片叶片233的一端固定在主板231的吸入口211a侧的面的外周部,这些叶片233的另一端的外周缘用被设置成面对吸入口211a的环状侧板232连接起来,并且,多片叶片235的一端固定在主板231的吸入口211c侧的面的外周部,这些叶片235的另一端的外周缘用被设置成面对吸入口211c的环状侧板234连接起来。即,叶轮213具有如下结构:多片叶片233、235的一端固定在圆板状的主板231的两面的外周部上,这些叶片233、235的另一端的外周缘用环状的侧板232、234连接起来。此外,如后所述,叶轮213是利用模具一体成形的树脂制品。
主板231是圆板状的部件,如图9所示,形成有中心孔231a。在中心孔231a中,连接电动机214的轴。
叶片233与第1实施方式的叶轮113的叶片133相同,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叶片133的说明中改变标号后的内容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其说明。此外,对于叶片235,也与叶片233同样省略说明。
侧板232与第1实施方式的叶轮113的侧板132同样,具有环状的侧板主体部232a、轴向延伸部232b以及径向延伸部232c,但由于与在第1实施方式的侧板132的说明中改变标号后的内容相同,因此,在这里省略其说明。此外,对于侧板235,也与侧板232同样,具有环状的侧板主体部235a、轴向延伸部235b以及径向延伸部235c,与侧板232同样省略说明。
(2)多叶片送风机的动作
下面,利用图9对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驱动电动机214而使多叶片送风机210动作时,叶轮213在壳体211内旋转。由此,叶轮213的各叶片233、235使气体升压并将其从内周侧的空间向外周侧的空间排出,从两个吸入口211a、211c向叶轮213的内周侧的空间吸入气体,同时,被排出到叶轮213的外周侧的气体集中到排出口211b而排出。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210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同样,在各侧板232、234上设置有轴向延伸部232b、234b,而且,轴向延伸部232b、234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延伸到与钟形口212a、212b的叶轮侧端在旋转轴O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因此,旋转气流(参照图4中的旋转气流X1)的流动向量就容易与吸入主气流(参照图4中的吸入主气流W1)的流动向量一致。这样,由于旋转气流的流动向量与吸入主气流的流动向量一致,所以可以减小旋转气流与吸入主气流合流时的气体的紊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210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110同样,通过设置在各侧板232、234上的径向延伸部232c、234c来阻挡逆向气流(图4中用虚线表示),进而,使其变化为沿着径向延伸部232c、234c的主板侧相反侧面的气流,因此,可以抑制逆向气流的产生,同时,可以促进旋转气流。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叶轮213中,在各侧板232、234上也设置有轴向延伸部232b、234b以及径向延伸部232c、234c,因此,就可以抑制逆向气流,以及促进与吸入主气流的流动向量一致的旋转气流,从而可以实现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风性能。
(3)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的成形
下面,利用图10、图11以及图12对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叶轮213的成形进行说明。在这里,图10是表示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叶轮213的侧视剖面图以及与该剖面图对应的部分的模具251、261、271、281的形状的图。图11是表示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叶轮213的俯视图以及与该俯视图对应的部分的模具251、271、281的形状的图。图12是图10的放大图,是表示叶轮213和模具251、261、281在侧板232附近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叶轮213是利用两对模具251、261以及模具271、281,将树脂一体成形而做成的。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当模具251、261沿旋转轴O方向合模时,模具251的主板形成部252和模具261的主板形成部262形成包含中心孔231a的主板231(但除径向外周缘之外),模具251的叶片形成部253形成叶片233(但除径向外周缘之外),模具261的叶片形成部263形成叶片235(但除径向外周缘之外),模具251的侧板形成部254形成侧板232的径向内周缘面(即,侧板主体部232a和轴向延伸部232b的径向内周缘),模具261的侧板形成部264形成侧板234的径向内周缘面(即,侧板主体部234a和轴向延伸部234b的径向内周缘)。
更具体地讲,对于叶片233,通过叶片形成部253的第1部分253a和叶片形成部263形成叶片233的旋转方向前表面和旋转方向后表面,通过叶片形成部253的第2部分253b形成叶片233的主板侧相反侧的端面。在这里,由于叶片233的形状是这样的形状:相对于与主板231相连的一端的叶片弦长,与侧板232相连的另一端的叶片弦长要小一些,因此,可以沿旋转轴O方向抽出模具251。此外,对于叶片235,也通过形成在模具261的叶片形成部263上的第1部分和叶片形成部(未图示),形成叶片235的旋转方向前表面和旋转方向后表面。
此外,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当模具271、281沿与旋转轴O正交的方向(即径向)合模时,外周缘形成部272、282形成主板231的径向外周缘、叶片233、235的径向外周缘,侧板形成部273、283形成侧板232、234(但除侧板232、234的径向内周缘面之外)。
更具体地讲,对于侧板232的模具281侧的部分,通过侧板形成部283的第1部分283a和第2部分283b形成轴向延伸部232b的主板侧相反侧的端面和径向外周缘面,通过侧板形成部283的第3部分283c和第4部分283d形成径向延伸部232c的主板侧相反侧的端面和径向外周缘面,通过侧板形成部283的第5部分283e形成侧板232的主板侧面(即,侧板主体部232a和径向延伸部232c的主板侧面)。此外,对于侧板232的模具271侧的部分,也与侧板形成部283同样,通过形成在模具271的侧板形成部273上的第1~第5部分(未图示)形成。另外,对于侧板234,也通过形成在模具271的侧板形成部274上的第1~第5部分(未图示)以及形成在模具281的侧板形成部284上的第1~第5部分(未图示)形成。在这里,侧板232、234整体形成为,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叶轮213时不与各叶片233、235的另一端重叠,轴向延伸部232b、234b的形状是如下的形状: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叶轮213时,轴向延伸部232b、234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面包含在与侧板主体部232a、234a相连的端面中,径向延伸部232c、234c的形状是如下的形状:当从径向观察叶轮213时,径向延伸部232c、234c的径向内周侧端面包含在与侧板主体部232a、234a相连的端面中,因此,可以沿径向抽出模具271、281。
这样,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叶轮213,可以通过沿旋转轴O方向抽出模具251、261并沿径向抽出模具271、281,用树脂一体成形。
(4)变形例1
在上述多叶片送风机210的叶轮213中,各侧板232、234的轴向延伸部232b、234b的径向外周缘面与径向延伸部232c、234c的主板侧相反侧面以大致正交的方式连接,但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叶轮243那样,使侧板232、234的轴向延伸部242b、244b的径向外周缘面与径向延伸部242c、244c的主板侧相反侧面平滑地连接起来。由此,可以将从叶轮243的外周侧朝向内周侧流动的旋转气流(参照图4中的旋转气流X1)顺畅地引导至主板侧相反侧。
(5)变形例2
在上述多叶片送风机210中,壳体211的吸入口211a、211c的周围的内表面是与旋转轴O大致正交的面,但也可以如图14所示的壳体291那样,壳体291的各吸入口291a、291c的周围的内表面具有向叶轮侧相反侧突出的环状的凸部293、294,并且,叶轮213的各轴向延伸部232b、234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对应于凸部193、294进行配置。由此,可以使旋转气流(参照图4中的旋转气流X1)顺畅地流到壳体291的吸入口291a、291c的周围的内表面与轴向延伸部232b、234b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可以促进旋转气流。此外,也可以将本变形例的壳体291应用在具有变形例1的叶轮243的多叶片送风机中。
若利用本发明,则可以提供能够实现降低噪音和提高送风性能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Claims (4)

1.一种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113、143、213、243),所述叶轮(113、143、213、243)  具有:
圆板状的主板(132、232),其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
多片叶片(133、233、235),它们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呈环状配置在所述主板的一面或两面上,并且各叶片的一端被固定在所述主板的外周部;以及
一个或两个侧板(132、142、232、242、234、244),所述侧板(132、142、232、242、234、244)具有:环状的侧板主体部(132a、142a、232a、242a、234a、244a),其将所述多片叶片的另一端的外周缘连接起来;轴向延伸部(132b、142b、232b、242b、234b、244b),其从所述侧板主体部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在旋转轴方向上比所述叶片的主板侧相反侧端更朝向主板侧相反侧延伸;以及径向延伸部(132c、142c、232c、242c、234c、244c),其从所述侧板主体部的外周端,比所述轴向延伸部的径向外周端更加朝向外周侧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113、143、213、243),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板(132、142、232、242、234、244)形成为,当从主板侧相反侧观察时,不与所述多片叶片(133、233、235)重叠。
3.一种多叶片送风机(110、210),所述多叶片送风机(110、210)具有:
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113、143、213、243);
驱动机构(114、214),其旋转驱动所述主板;以及
壳体(111、191、211、291),所述壳体(111、191、211、291)具有:一个或两个吸入口(111a、191a、211a、211c、291a、291c),其面对所述侧板(132、142、232、242、234、244)而形成,以便可从旋转轴方向吸入气体;和排出口(111b、191b、211b、291b),其向与所述旋转轴(O)交叉的方向排出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叶片送风机(110、2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91、291)还具有环状的凸部(193、293、294),所述凸部(193、293、294)是所述吸入口(191a、291a、291c)周围的内表面向叶轮侧相反侧突出而形成的,
所述轴向延伸部(132b、142b、232b、242b、234b、244b)的主板侧相反侧端对应于所述凸部进行配置。
CNB2005800289487A 2004-09-06 2005-09-05 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Active CN1004513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58816A JP3794423B2 (ja) 2004-09-06 2004-09-06 多翼送風機の羽根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多翼送風機
JP258816/2004 2004-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10517A true CN101010517A (zh) 2007-08-01
CN100451349C CN100451349C (zh) 2009-01-14

Family

ID=36036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800289487A Active CN100451349C (zh) 2004-09-06 2005-09-05 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92165B2 (zh)
EP (1) EP1795760B2 (zh)
JP (1) JP3794423B2 (zh)
CN (1) CN100451349C (zh)
AU (1) AU2005281118B2 (zh)
WO (1) WO200602805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437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送风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36748B2 (ja) * 2005-11-25 2011-07-2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多翼遠心送風機
US8591183B2 (en) 2007-06-14 2013-11-26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Extended length cutoff blower
CN101377206B (zh) * 2007-08-31 2013-08-07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扇叶结构及具有该扇叶结构的离心风扇
CN101382154B (zh) * 2007-09-07 2011-06-0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
US8550066B2 (en) * 2007-11-06 2013-10-08 Regal Beloit America, Inc. High efficiency furnace/air handler blower housing with a side wall having an exponentially increasing expansion angle
CN101451541B (zh) * 2007-11-30 2011-06-0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离心风扇
JP6089556B2 (ja) * 2012-10-10 2017-03-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シロッコファン
KR101960714B1 (ko) * 2012-11-30 2019-03-22 한화파워시스템 주식회사 임펠러
JP6244547B2 (ja) * 2013-09-24 2017-1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片吸込み型遠心送風機
FR3014029B1 (fr) * 2013-12-04 2015-12-18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Pulseur d'aspiration destine a u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 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KR102122255B1 (ko) * 2014-02-11 2020-06-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시로코팬
US10634168B2 (en) 2015-10-07 2020-04-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Blower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05269C3 (de) * 1969-02-04 1974-04-11 Bruno Dr.-Ing. 5000 Koeln Eck Ventilator
DE2203897A1 (de) * 1972-01-28 1973-08-02 Bosch Gmbh Robert Radialgeblaese
JPS5049711A (zh) * 1973-09-05 1975-05-02
JPS5336711A (en) 1976-09-17 1978-04-05 Sanyo Electric Co Ltd Sirrocco type blower
JPS60173700A (ja) 1984-02-17 1985-09-07 株式会社ネプチユ−ン 位動体位置監理装置
JPS60173700U (ja) 1984-04-27 1985-11-18 株式会社東芝 フアン
JPH0748009B2 (ja) 1989-07-04 1995-05-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H0339828U (zh) 1989-08-30 1991-04-17
JPH0886299A (ja) * 1994-09-16 1996-04-02 Nippondenso Co Ltd 遠心式送風機
JPH09209994A (ja) 1996-01-31 1997-08-12 Daikin Ind Ltd 遠心型多翼送風機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換気装置
JPH09242696A (ja) * 1996-03-11 1997-09-16 Denso Corp 遠心送風機
JP3649815B2 (ja) 1996-08-14 2005-05-18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遠心送風機
JPH10311294A (ja) 1997-05-14 1998-11-24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遠心送風機
US6299409B1 (en) * 1998-04-10 2001-10-09 Denso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type blower unit
US6092988A (en) * 1998-07-06 2000-07-25 Ford Motor Company Centrifugal blower assembly with a pre-swirle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KR100369919B1 (ko) * 1999-03-03 2003-01-2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팬, 팬의 용융금속 성형방법 및 팬의 용융금속 성형장치
JP4185654B2 (ja) * 2000-08-04 2008-11-2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JP4185663B2 (ja) 2000-11-24 2008-11-26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遠心式の多翼送風機
JP4026366B2 (ja) * 2001-03-16 2007-1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式送風機
US6890159B2 (en) * 2002-03-19 2005-05-10 Denso Corporation Air blower with fan unable to contact motor housing
US6893220B2 (en) * 2002-06-20 2005-05-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entrifugal fan
JP3876830B2 (ja) * 2002-12-10 2007-0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式送風機及び空調装置用の送風機
JP3843941B2 (ja) * 2002-12-25 2006-11-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式送風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2437A (zh) * 2017-11-22 2019-05-28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送风机
CN109812437B (zh) * 2017-11-22 2021-08-17 信浓绢糸株式会社 送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94423B2 (ja) 2006-07-05
US8192165B2 (en) 2012-06-05
AU2005281118A1 (en) 2006-03-16
US20070201976A1 (en) 2007-08-30
EP1795760B2 (en) 2019-11-27
AU2005281118B2 (en) 2008-11-06
JP2006070883A (ja) 2006-03-16
WO2006028057A1 (ja) 2006-03-16
EP1795760B1 (en) 2017-04-12
EP1795760A4 (en) 2012-02-15
CN100451349C (zh) 2009-01-14
EP1795760A1 (en) 2007-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1349C (zh) 多叶片送风机的叶轮以及具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送风机
JP3698150B2 (ja) 遠心送風機
KR100713996B1 (ko) 원심 송풍기의 날개차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원심 송풍기
CN1784547B (zh) 多叶片离心式送风机
US20110229327A1 (en) Centrifugal multiblade fan
JP4581992B2 (ja) 遠心送風機および該遠心送風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TWI807298B (zh) 葉輪、離心風扇以及空氣調和裝置
JP2003148395A (ja) 空調用送風機羽根車
JP6747421B2 (ja) 遠心送風機
CN204783822U (zh) 离心鼓风机
JP2002005090A (ja) 遠心ファン
JP2003074494A (ja) ターボファン
JP2002188594A (ja) 送風ファ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77631A (ja) 遠心型送風機の羽根車
JP4945859B2 (ja) 遠心送風機の羽根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遠心送風機
JP2006125229A (ja) シロッコファン
JP3902193B2 (ja) 多翼遠心送風機
KR100832959B1 (ko) 다익 송풍기의 날개차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다익 송풍기
KR200273142Y1 (ko) 송풍기
CN219654913U (zh) 一种圆形离心轴流式风机
JP7476735B2 (ja) 遠心送風機
KR200276467Y1 (ko) 송풍기
CN220134270U (zh) 离心叶轮及离心风机
JP2020133497A (ja) ファンモータ
CN118008852A (zh) 一种蜗壳离心通风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