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7359A - 片状部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和制造方法、片状部件、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状部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和制造方法、片状部件、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07359A
CN101007359A CNA2007100017271A CN200710001727A CN101007359A CN 101007359 A CN101007359 A CN 101007359A CN A2007100017271 A CNA2007100017271 A CN A2007100017271A CN 200710001727 A CN200710001727 A CN 200710001727A CN 101007359 A CN101007359 A CN 101007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sheet component
cutting
mentioned
polariz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017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7359B (zh
Inventor
山本悟
水岛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07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73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07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73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3/00Milling particular work; Special milling operations; Machines therefor
    • B23C3/12Trimming or finishing edges, e.g. deburring welded cor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7/00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 A43B17/08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ventil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17/00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 A43B17/02Insoles for insertion, e.g. footbeds or inlays, for attachment to the shoe after the upper has been joined wedge-like or resili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6Face-milling cutters, i.e. having only or primarily a substantially flat cutting surf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995Shaping one-piece blank by removing material
    • Y10T29/49996Successive distinct removal oper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3752Process
    • Y10T409/303808Process including infeed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30Milling
    • Y10T409/304144Means to trim ed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9/00Gear cutting, milling, or planing
    • Y10T409/50Planing
    • Y10T409/50082Proces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777Edge fe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83/00Cutting
    • Y10T83/04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以优良的精度将片状部件的端面加工成良好的状态的切削加工方法、具有利用该方法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序的片状部件的制造方法、利用该切削加工方法得到的片状部件、具备该片状部件的光学元件和图像显示装置。当对片状部件的端面(10)进行切削加工时,使具有沿着该端面(10)的垂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和向该端面(10)侧突出的切削刀的切削部件,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同时使其沿着该端面(10)的长度方向(W)进行移动,使由旋转的所述切削刀形成的切削区域(8)中远离与薄片面平行且通过旋转中心(P)的假想线(30)的部分的区域(9),与端面(10)接触。

Description

片状部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和制造方法、片状部件、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切削加工方法、和具有利用该方法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序的片状部件的制造方法、利用该切削加工方法对端面进行切削加工而成的片状部件、具备该片状部件的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特别有用于需要进行高精度端面加工的片状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需要进行高精度端面加工的片状部件的一个例子,可以举出偏振片等光学用途的薄膜。偏振片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LCD)的构成部件,被用于很多场合,近年来,对它的需要正在急剧增加。另外,具备了光学补偿功能或亮度改善功能等的高附加值的偏振片的使用也在增加,对显示品质的要求也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作为偏振片,一般使用的是,在由吸附碘或二色性染料并取向的聚乙烯醇类薄膜所构成的偏振薄膜的两个面上,层叠三乙酸纤维素(以下有时简称为TAC)等保护薄膜而成的材料。另外,根据目的,也可以使用借助粘合剂或胶粘剂层叠具有光学补偿功能或亮度改善功能的薄膜而成的材料。
若要将偏振片安装在LCD的面板上,有必要将该偏振片加工成规定的形状以及尺寸。特别是对于被安装在狭框规格的面板的偏振片而言,将其端面以高精度加工成良好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对于长条状的单层片或层叠片(如,由光学薄膜层和粘合层形成,有时也称为层叠薄膜)的原材料,使用冲切用刀等切割成矩形。该片状部件沿单向或双向被施以拉伸加工,而进行切割操作时无需考虑其拉伸方向。但是,在经切割的片状部件的端面(切割面)上会附着有纤维状断裂片,或者因切割时的压力而有粘合剂从端面溢出,这些会成为外观不良或质量下降的原因。
在下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切削加工方法中,使用了图9所示的仿形辊14。该仿形辊14始终被按压在仿形模13上,并可利用同芯安装的旋转刀12来切削片状部件11的端面,由此可以除去附着在其端面上的纤维状断裂片。然而,在该方法中,如图10所示,由于径向突出的旋转刀12在被按压向片状部件11的端面的状态下与之等间隔接触,所以在端面会形成较深的条纹状切削痕迹,使外观受损,同时无法得到足够的尺寸精度。
专利文件1:特开2004-1484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优良的精度将片状部件的端面加工成良好的状态的切削加工方法、具有利用该方法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序的片状部件的制造方法、通过该切削加工方法得到的片状部件、具备该片状部件的光学元件及图像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对片状部件的断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切削加工方法中,使具有沿着上述片状部件端面的垂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和向上述片状部件的端面侧突出的切削刀的切削部件,一边以其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一边使其沿着被切削端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上述片状部件进行相对移动,使由旋转的上述切削刀形成的切削区域中的、远离与片状部件面平行且通过旋转中心的假想线的部分,与上述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
在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中,使用具有沿着片状部件的端面的垂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和向该片状部件的端面侧突出的切削刀的切削部件。当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时,使该切削部件以其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同时沿着被切削加工的端面的长度方向使其移动,使旋转的切削刀切入到片状部件的端面。另外,切削部件相对于片状部件进行相对移动即可,所以不仅限于使切削部件接近片状部件的方式,还可以使片状部件接近切削部件,或者使两者相互接近。通过使旋转的切削刀切入到片状部件的端面,在端面附着有纤维状断裂片或者有粘合剂溢出的情况下,可以除去这些。由于该切削刀经过时不会像图9、10所示的旋转刀12那样按压端面,所以切削痕迹变得比较浅,而可以使表面具有良好的状态。
在本发明中,当使由旋转的切削刀形成的切削区域接触于片状部件的端面而进行切削加工时,使该切削区域中的远离规定假想线的部分与片状部件的端面相接触。该假想线是与片状部件的薄片面平行而延伸并通过切削区域的旋转中心的假想的线。关于根据该构成带来的作用效果,参考图1、2进行说明。
图1是为了与本发明进行比较而例示的切削加工方法的示意图,表示了使通过切削区域的旋转中心P且与薄片面平行的假想线30附近的区域与处于多片重叠状态的片状部件1的端面10相接触的状态。另一方面,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表示了使远离切削区域的假想线30的部分与片状部件1的端面10接触的状态。两图中(b)表示在端面10形成的切削痕迹。其中,符号2是转动的切削刀的轨迹。实际的切削刀的轨迹是螺旋状,但为了便于图示,以规定间距错开圆形轨迹来示意性地完成了记载。
在图1中,切削刀切入到片状部件1的端面10的角度相对于该端面10的长度方向W大致成90°,换言之,切削方向与端面10的厚度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大致平行。另一方面,在图2中,切削方向相对于端面10的厚度方向大大倾斜,同时切削间距与图1相比较小。由于如上所述地使切削区域8中的远离假想线30的部分与端面相接触,在其端面形成的切削痕迹的间距减小而不再显眼,外观变得良好。
另外,在上述中,根据切削方向的不同而具有如下所述的作用效果。即,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时,旋转的切削刀作用于将片状部件1的端面10的向正下方按压(或者向正上方顶压)方向,容易在片状部件1产生端面裂纹或缝隙,但如果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则由切削刀产生的向下按压(或者向上顶压)作用会得到缓和,可以防止端面裂纹或缝隙的产生。其结果,可以使片状部件的端面具有良好的状态,抑制端面的凹凸不平,有效获得出色的尺寸精度。
关于这种切削加工,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当切削刀的向端面的切入角度相对于端面的长度方向为75°以下时,可以有效获得上述的作用效果。即,在本发明中,当上述切削区域的部分接触上述片状部件的端面时,上述切削刀切入到端面的角度,优选相对于该端面的长度方向为75°以下。该切削刀的切入角度可以定义为,切削刀切入到片状部件的端面的部位的切线、和端面的长度方向所成的角度。当该切入角度超过75°时,接近图1所示的方法,切削痕迹将变得明显,同时防止片状部件的端面裂纹或缝隙的效果会减小。
另外,在本发明中,与上述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上述切削区域的部分,优选为距上述假想线相隔呈圆形或环形的上述切削区域的半径的1/3以上的部分。在切削区域中的远离通过旋转中心的假想线的区域中,与该假想线的距离为切削区域的半径的1/3以上的区域里,上述切削刀的切入角度可以确实达到75°以下,所以能很好地得到上述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即,切削区域中的、与经过旋转中心的假想线间的距离不到半径的1/3的区域,近似于图1所示的方法,切削痕迹变得明显,同时防止片状部件的端面裂纹或缝隙的效果会减小。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片状部件处于多片重叠的状态,并对该重叠的片状部件的端面集中进行切削加工。由此,可以同时对片状部件的多片端面进行切削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其中,使片状部件处于多片重叠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被切削刀向下按压(或者向上顶压)的片状部件不易在厚度方向上躲避开,因此比较容易产生端面裂纹或缝隙,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切削刀所带来的向下按压(向上顶压)端面的作用得到了缓和,所以可以有效防止这样的不良情况。
在上述中,优选使上述片状部件的旋转轴倾斜于上述片状部件端面的长度方向,仅从一个方向使旋转的上述切削刀切入到上述片状部件的端面。由此,避开由切削刀的返转导致的与片状部件的端面的接触,在其端面沿一定方向形成切削痕迹,其结果,形成在片状部件的端面的切削痕迹变得不明显,可以得到良好的外观品质。
在上述中,可以在使上述切削部件的旋转轴倾斜于上述片状部件端面的厚度方向的状态下对上述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由此,可以使片状部件的端面倾斜于厚度方向而进行切削加工,可以满足多个品种的需求。这样的切削加工,可以根据“使切削区域中的远离上述假想线的部分与端面接触”的本发明的构成而有效地进行。
在片状部件为对多片光学薄膜进行层叠而成的部件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对其端面的切削加工非常有用。作为该片状部件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偏振片。
另外,在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中,从以良好的状态以高精度加工片状部件的观点出发,上述切削部件的转速优选为2000~7000rpm,上述切削部件的相对移动速度优选为0.5~4.0m/min。
本发明的片状部件的制造方法,具有利用上述任意方法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序,根据上述的作用效果,可以制造端面以高精度被加工成良好状态的片状部件。
本发明的片状部件是,利用上述任意方法对端面进行了切削加工的片状部件。在该片状部件中,优选在端面形成有以相对于端面的长度方向为75°以下的角度延伸的切削痕迹。该切削痕迹的角度可以定义为切削痕迹的切线和端面的长度方向间的夹角。另外,被切削加工的端面的最大高度优选为6μm以下。该最大高度为形成于端面上的微小凹凸形状中的凹凸差的最大值,相当于根据JIS B0601:2001所定义的轮廓曲线的最大高度Rz。
本发明的光学元件是在一面或两面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片状部件的光学元件。此外,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是搭载有上述任一种片状部件或上述光学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为了与本发明比较而例示的切削加工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中使用的装置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表示片状部件的端面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片状部件的端面的侧视图。
图6是对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方法切削的片状部件的端面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方法切削的片状部件的端面的侧视图。
图9是对以往的切削加工方法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10是对以往的切削加工方法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切削后的端面的主视方向的显微镜照片。
图12是将本发明的切削后的端面按照彼此对接的方式排列时的侧视方向的显微镜照片。
图13是表示在本发明中被切削后的偏振片的层叠体的照片。
图14是以往的方法中的切削后的端面的主视方向的显微镜照片。
图15是将以往方法中切削后的端面按照彼此对接的方式排列时的侧视方向的显微镜照片。
图16是表示在以往的方法中被切削后的偏振片的层叠体的显微镜照片。
图中:1-片状部件,5-切削部件,7-切削刀,8-切削区域,9-切削区域中的远离假想线的部分的区域,10-片状部件的端面,16-工件台,17-压紧部件,20-丙烯酸类板,30-假想线,P-旋转中心,r-切削区域的半径,R-切削部件的旋转方向,S-旋转轴,W-被实施切削加工的端面的长度方向,θ-切削刀的切入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装置和方法>
用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用于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端面切削装置的构成的立体示意图。设置在该装置上的片状部件的端面的俯视图示于图4,其侧视图示于图5。
图3所示的端面切削装置,具有:工件固定装置3和工件加工装置4,这些以不同的进深而被并列设置。工件固定装置3包括:工件台16、和被配置在工件台16上方的压紧部件17。在工件台16上载置有作为切削加工对象的片状部件1,该工作台的高度可以通过升降手柄18的操作而适当调节。压紧部件17被安装在气缸19的杆的顶端,其可以在接近工件台16的位置和远离工件台16的位置之间进行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片状部件1的长度方向W配置有多个压紧部件17。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多片片状部件1的端面集中进行切削加工,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多片片状部件1后进行处理。片状部件1例如可以通过将长条状的单层片或层叠片的原材料冲裁加工成矩形形状而得到,对此后面将具体叙述。被载置在工件台16上的片状部件1,其上方的薄片面被压紧部件17所按压,由此被夹持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由按压造成的损伤,使重叠的片状部件1的上下面处于被丙烯酸板20夹持的状态。被切削的片状部件1的端面10,如图4、5所示,处于从工件台16向里侧(图中为右侧)探出的状态,其探出量被设定成切削加工量以上。
工件加工装置4具有:对片状部件1的端面10进行切削的切削部件5,切削部件5的进深(图4、5的左右方向位置)可以通过进深调整手柄21的操作被适当调节。另外,切削部件5可以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沿着片状部件1的端面10的长度方向W移动。本实施方式的切削部件5中,在圆板状主体6的平面部设置有多个切削刀7,同时可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以旋转轴S为中心进行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S沿着片状部件1的端面10的垂线方向,在与该垂线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各切削刀7被设置成向片状部件1的端面10侧突出,如图5所示,当在长度方向W上观察时,刀尖的位置被调整成与端面10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6个切削刀7被配置成互相隔着规定间隔。其中,对切削刀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自旋转轴S至切削刀的距离等各种条件而适当确定,优选自旋转轴S至切削刀的距离越远个数越多。此时,对切削刀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加工效率等观点来看,优选从旋转轴S以规定间隔等距离设置多个切削刀。
对切削刀7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圆柱状、棱柱状、截面成为梯形的柱状、半球状等。切削刀7的形状或大小可以根据片状部件的尺寸或所要求的加工效率等而适当设定。另外,切削刀7如果被设置成向切削的端面10侧突出,则可以相对于旋转轴S的轴方向倾斜。作为切削刀7的材质,例示有金属或金刚石等,但只要是适合对片状部件1进行切削加工的材质,就不限于这些。
接着,说明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首先,使片状部件处于多片重叠的状态。此时,为了防止由压紧部件17的按压或切削加工时的冲击造成的损伤,使重叠的片状部件1的厚度至少达到1mm以上,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接着,如图3~5所示,在工件台16上载置多片重叠的片状部件1,并隔着丙烯酸板20夹持固定。在确认并调整片状部件1以及切削部件5的位置之后,使切削部件5在向R方向旋转的同时沿着端面10的长度方向W移动。
图6是表示切削区域和片状部件的端面的位置关系的图,相当于从右侧观察图5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旋转的切削刀7形成呈环形的切削区域8。另外,当设置有从旋转中心P沿径向延伸的切削刀的情况下,形成呈圆形的切削区域。对于片状部件1的端面10的切削,是利用切削区域8中的、作为远离假想线30的部分的区域9进行的,其中所述假想线30与薄片面平行且通过旋转中心P。即,使切削部件5在旋转的同时沿着长度方向W移动,使区域9接触端面10而进行切削加工。
实施这种切削加工时,如图2所示,切削刀7向端面10的切入角度θ偏离90°,切削方向相对于端面10的厚度方向发生倾斜,所以切削痕迹的间距减小而不太显眼,外观变得良好,同时可以防止片状部件的端面裂纹或缝隙的发生。若要进行这样的切削加工,则预先调整工件台16的台高即可,以得到片状部件1和切削区域8之间的上述位置关系。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使用切削区域中的向下远离假想线30的部分的区域9的例子,但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向上远离假想线30的部分的区域。
切削刀7向端面10的切入角度θ优选为75°以下,由此可以使切削痕迹变得不明显,有效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即防止片状部件的端面裂纹或缝隙的效果。另外,切入角度θ优选为23°以上,如果其不到23°,则抑制端面凹凸不平的效果将会减弱,尺寸精度有下降的趋势。
区域9与假想线30间的距离,优选为切削区域8的半径r的1/3以上。由此可使切削刀7的切入角度θ确实达到75°以下,所以可以更有效地得到上述的作用效果。另外,更优选区域9远离假想线30的距离为半径r的1/2以上,进一步优选上述距离为半径r的5/6以上。另外,如果使与假想线30的距离超过半径r的10/11的部分接触端面10,则抑制端面凹凸不平的效果会减弱,尺寸精度有降低的趋势,所以优选使用与假想线30的距离在半径r的10/11以内的部分。
在切削区域8内,距离假想线30越远,切削刀7的切入角度θ越小,端面10的状态变得越好,但是,当重叠的片状部件1形成的厚度较厚时,就重叠在其上部的片状部件而言,其与假想线30的距离将会变近,存在切削刀7的切入角度θ增大的趋势。因此,将重叠的片状部件1形成的厚度t(不包括丙烯酸板的厚度)设置成满足t≤2r/3,并使其通过切削区域8中的距假想线30的距离为r/3的部分的区域内,由此可以使整个端面区域处于良好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切削部件5向R方向旋转,因此当片状部件1的端面10开始与区域9接触的时候,切削刀7切入端面10时无需对抗压紧部件17对片状部件1的按压力。其结果,可以适当保持对片状部件1的按压,确保切削加工的精度。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切削部件5向相反于R方向的方向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切削刀7从正对着片状部件1的送出方向(图6中为自右向左的方向)的方向切入端面10,因此可以在避免片状部件1被加速送出的条件下,确保等速移动,将端面10加工成良好的状态。切削部件5的旋转方向可以考虑上述的事项而适当设定。
作为加工条件,切削部件5的转速优选为2000~7000rpm且切削部件5的相对移动速度为0.5~4.0m/min,更优选该转速为4000~6000rpm且该相对移动速度为2.0~3.0m/min。在该转速不到2000rpm、或者移动速度超过4.0m/min的情况下,切削刀7的负荷增加,有端面变粗糙的趋势,例如,将利用该方法切削的偏振片安装在LCD的面板上时,有可能出现显示上的不良情况。另一方面,当转速超过7000rpm时,摩擦热会导致端面受损。另外,当移动速度不到0.5m/min时,生产率有降低的趋势。
<片状部件的具体例子>
本发明的片状部件是利用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对端面进行切削加工而成的片状部件,优选形成有相对于端面的长度方向以75°以下的角度延伸的切削痕迹。此时,如上所述,切削痕迹将变得不明显,因此外观良好,同时由于切削刀7相对于端面10的切入角度θ为75°以下,可以很好地防止端面裂纹或缝隙的发生,可以确保足够的尺寸精度。其中,从确保尺寸精度的观点出发,切入角度θ优选为23°以上。
本发明的片状部件中,被切削加工的端面的最大高度优选为6μm以下。此时,即便在将端面彼此对接而形成大型片状部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从由切削痕迹的凹凸所产生的缝隙漏光。其中,端面的最大高度更优选为5μm以下,更优选为4μm以下,越小越好。
作为片状部件,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薄片材料的单层体或层叠体,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可以适用于层叠多片光学薄膜而成的片状部件,作为这种片状部件,可以举出借助粘合剂或胶粘剂在偏振薄膜的一面或两面层叠了透明保护层的偏振片。
对上述偏振薄膜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使各种薄膜吸附碘或二色性物质进行染色后经交联、拉伸、干燥而调制成的薄膜等。作为吸附上述二色性物质的各种薄膜,可以举例为聚乙烯醇(下面,有时简称为PVA)类薄膜,部分缩甲醛化的聚乙烯醇类薄膜、乙烯一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类部分皂化薄膜、纤维素类薄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薄膜等,除了这些薄膜之外,还能够使用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聚烯类取向薄膜等。其中,优选PVA类薄膜。上述偏振薄膜的厚度通常在5~80μm的范围内,不过并不限于此。
用碘对聚乙烯醇类薄膜进行染色并经单向拉伸所得的偏振薄膜,例如可以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在碘的水溶液中进行染色后拉伸至原长的3~7倍而制成。也可以根据需要浸渍在硼酸或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染色前将聚乙烯醇类薄膜浸渍在水中进行水洗。通过对聚乙烯醇类薄膜进行水冼,除了可以清洗聚乙烯醇类薄膜表面的污物或防粘连剂之外,还可以使聚乙烯醇类薄膜溶胀而防止染色斑等不均匀现象。拉伸可以在用碘染色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拉伸,另外也可以在拉伸后用碘染色。也可以在硼酸或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或水浴中进行拉伸。
对上述透明保护层,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透明保护薄膜,不过优选具有优良的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屏蔽性能、各向同性等的材料。作为这种透明保护层材质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出二乙酸纤维素或三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类,聚苯乙烯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类,聚碳酸酯类,聚乙烯、聚丙烯、环状或者降冰片烯类、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类、氯乙烯类、偏氯乙烯类、尼龙或芳香族聚酰胺等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聚醚砜类、聚砜类、聚醚醚酮类、聚苯硫醚类、乙烯醇类、聚乙烯醇缩丁醛类、聚芳酯类、聚甲醛类、环氧类、醋酸酯类或者上述聚合物的混合物等透明树脂等。另外,还可以举例为上述丙烯酸类、氨基甲酸酯类、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类、环氧类、硅酮类等热固化性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
另外,上述透明保护层也可以是还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层。作为如上所述的具有光学补偿功能的透明保护层,例如能够使用以防止由辨识角变化所造成的着色、扩大良好辨识视角等为目的的公知的层,所述辨识角的变化基于液晶单元的相位差。具体地说,可以举例为将上述透明树脂单向拉伸或双向拉伸而成的各种拉伸薄膜、液晶聚合物等取向膜、在透明基材上配置液晶聚合物等取向层的层叠体等。其中,因为能够得到辨识性较好的宽视角,所以优选上述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特别优选使用将由圆盘类或向列相类液晶聚合物的倾斜取向层构成的光学补偿层用上述的三乙酸纤维素薄膜支撑的光学补偿相位差板。作为这种光学补偿相位差板,可以举例为由富士胶片公司制“WV薄膜”等市售品。还有,上述光学补偿相位差板,也可以是通过层叠2层以上上述相位差薄膜或薄膜支撑体,控制了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材料等。
对上述透明保护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根据相位差或保护强度等适当确定,不过通常为5mm以下,优选1mm以下,更优选1~500μm的范围。上述透明保护层,可以采用在偏振薄膜上涂敷上述各种透明树脂的方法、在上述偏振薄膜上层叠上述透明树脂制薄膜或上述光学补偿相位差板等的方法等以往公知的方法而适当形成,另外,也能够使用市售品。
还有,当在偏振薄膜的两个面上设置上述透明保护层时,其内外可以使用由相同材料构成的透明保护层,也可以使用由不同材料构成的透明保护层。
另外,可以对上述透明保护层进一步实施如硬涂层处理、防反射处理、以扩散或防眩等为目的的处理等。实施上述硬涂层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偏振片的表面损坏等,例如可以通过在上述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形成由固化性树脂构成的硬度、滑动特性等良好的固化被膜而进行处理。作为上述固化性树脂,能够使用如硅酮类、氨基甲酸酯类、丙烯酸类、环氧类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上述处理可以根据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实施上述防反射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在偏振片表面的外光的反射,可以通过形成以往公知的防反射薄膜等来完成。
实施上述防眩处理的目的是防止因偏振片表面的外光反射而干扰对偏振片透射光的辨识,例如,能够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在上述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形成微细的凹凸结构而进行。作为这种凹凸结构的形成方法,可以举例为采用喷砂法或压纹加工等的粗表面化方式、在如前所述的透明树脂中配合透明微粒形成上述透明保护层的方式等。
作为上述的透明微粒,可以举例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镉、氧化锑等,除此之外,还能够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无机微粒、由交联或者未交联的聚合物粒状物等组成的有机微粒等。对上述微粒的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0.5~50μm的范围。另外,对上述透明微粒的配合比例没有特别限制,但一般优选相对于如前所述的透明树脂100重量份为2~70重量份范围,更优选5~50重量份的范围。
配合了上述透明微粒的防眩层,例如能够作为透明保护层本身使用,另外,也可以作为涂敷层等而形成在透明保护层表面上。进而,上述防眩层也可以兼当用于将偏振片透射光扩散而扩大视角等的扩散层。
还有,上述防反射膜、扩散层和防眩光层等也能够与透明保护薄膜分开配置在偏振片上,如可作为由层叠了上述层的薄片等构成的光学层设置。
如上所述的上述透明保护层可以只层叠在上述偏振薄膜的一个面上,也可以层叠在两个面上,当层叠在两个面上时,例如,可以使用相同种类的透明保护层,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透明保护层。
关于上述偏振薄膜和上述透明保护层、特别是光学补偿相位差板的粘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一般可以使用粘合剂或胶粘剂,其种类可以根据偏振薄膜或透明保护层的种类等而适当确定。具体地说,当上述偏振薄膜是聚乙烯醇类薄膜时,例如,从粘接处理的稳定性等观点来看,优选水系胶粘剂。作为水系胶粘剂,可举出聚乙烯醇类胶粘剂、明胶类胶粘剂、乙烯类乳胶类、水系聚氨酯、水系聚酯等。上述水系胶粘剂通常作为由水溶液构成的胶粘剂使用。
通过使上述胶粘剂含有交联剂,能够增加凝胶强度、改善粘接性。聚乙烯醇类胶粘剂中能够含有硼酸、硼砂、戊二醛、三聚氰胺、草酸等水溶性交联剂。对水溶性交联剂的添加量没有特别限制,相对于聚乙烯醇等主成分的固态成分100重量份,通常为40重量份以下,优选0.5~30重量份。另外,为了进行交联,能够改变上述胶粘剂的pH。进而,在调节其水溶性时,必要时可以在上述胶粘剂中配合甲酸、苯酚、水杨酸、苯甲醛等防腐剂等添加剂。
这些胶粘剂如可以直接涂敷在偏振薄膜或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也可以在上述表面上配置由上述胶粘剂构成的带或薄片之类的胶粘剂层。
偏振薄膜和透明保护层的贴合可以利用辊层压机等而进行。对粘接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通常为0.05~5μm。
另外,如前所述,从使在液晶单元等上的层叠变得容易的角度考虑,偏振片中优选进一步具有粘合剂层,该层可以配置在上述偏振片的一个面上或两个面上。关于上述粘合剂层在上述偏振片表面的形成,能够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如将粘合剂的溶液或熔化液通过流延或涂敷等铺展方式直接添加到上述偏振片的规定面上而形成层的方法、或者同样地在后述的隔离片上形成粘合剂层后将其移送至上述偏振片的规定面上的方式等。还有,这种粘合剂层可以形成在偏振片的任何一个表面上,例如可以形成在偏振片中的上述光学补偿相位差板的露出面上。
当如上所述地设置在偏振片上的粘合剂层的表面露出时,在上述粘合剂层供于使用前,为了防止其污染等,优选使用隔离件覆盖上述表面。该隔离件可通过必要时在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等的适当的薄膜上使用硅酮类、长链烷基类、氟类、硫化钼等剥离剂设置剥离涂层而形成。
上述粘合剂层例如可以是单层体,也可以是层叠体。作为上述层叠体,例如能够使用组合了不同组成或不同种类的单层的层叠体。另外,当在上述偏振片的两个面上进行配置时,例如可以是分别相同的粘合剂层,也可以是不同组成或不同种类的粘合剂层。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偏振片的构成而适当确定,一般为1~500μm,优选5~200μm,进一步优选10~100μm。
作为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例如优选光学透明性优良且显示出适度的润湿性、凝聚性以及粘接性等粘合特性的粘合剂。作为具体的例子,可以举例为将丙烯酸类聚合物或硅酮类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类或橡胶类等的聚合物作为适宜的基体聚合物而调制的粘合剂等。
对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特性的控制,例如能够通过根据形成上述粘合剂层的基体聚合物的组成、分子量、交联方式、交联性官能团的含有比例、交联剂的配合比例等而对其交联度和分子量进行调节的以往公知的方法,适当进行控制。
偏振片在实际应用时,例如也可进一步与其他光学层层叠而作为偏振片使用。对上述光学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例为下面所示的光学层,即反射板、半透过反射板、包含1/2波长板和1/4波长板等λ板等的相位差板、视角补偿薄膜、亮度改善薄膜等在液晶显示装置(相当于上述的图像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可以使用的光学层。可以使用这些光学层中的一种,也可以合用两种以上。作为这种光学部件,特别优选反射型偏振片、半透过反射型偏振片、椭圆偏振片、圆偏振片、层叠有视角补偿薄膜的偏振片等。下面对这些各种偏振片进行说明。
首先,对本发明的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过反射型偏振片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上述反射型偏振片是在如前所述的加热处理后的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反射板而成,而上述半透过反射型偏振片是在如前所述的加热处理后的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半透过反射板而成。
上述反射型偏振片通常配置在液晶单元的背面侧,能够用于反射从辨识侧(显示侧)入射的入射光来进行显示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等。这种反射型偏振片如能够省略内置的背光灯等光源,从而具有易于使液晶显示装置薄型化等的优点。
上述反射型偏振片可通过在上述偏振片的一个面上形成由金属等构成的反射板的方式等以往公知的方法而制成。具体地说,可以举例为,根据需要对上述偏振片的透明保护层的一个面(露出面)进行消光处理并将由铝等反射性金属构成的金属箔或蒸镀膜作为反射板而形成在上述面上的反射型偏振片等。
另外,也可以举例为在如上所述地使各种透明树脂含微粒而形成表面微细凹凸结构的透明保护层上形成了反映该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板的反射型偏振片等。其表面为微细凹凸结构的反射板,可通过漫反射使入射光扩散,由此具有可防止定向性和外观发亮,可以抑制明暗不均的优点等。这种反射板,例如能够通过用真空蒸镀方式、离子镀方式及溅射方式等蒸镀方式或镀覆方式等以往公知的方法在上述透明保护层的凹凸表面上直接作为上述金属箔或金属蒸镀膜而形成。
另外,代替如上所述地将上述反射板直接形成在偏振片的透明保护层上的方式,作为反射板,可以使用在类似上述透明保护薄膜的适宜薄膜上设置反射层的反射片等。上述反射板中的上述反射层通常由金属构成,所以从防止由于氧化而造成的反射率下降,进而长期保持初始反射率和避免另设透明保护层的观点等来看,优选其使用形态为用上述薄膜或偏振片等覆盖上述反射层的反射面的状态。
另一方面,上述半透过反射型偏振片是在上述反射型偏振片中代替反射板而具有半透过型反射板的偏振片。作为上述半透过反射型反射板,可以举例为用反射层对光进行反射且使光透过的半透半反镜等。
上述半透过型偏振片通常设置在液晶单元的背面侧,能够用于以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即,当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使用液晶显示装置等时,反射来自于辨识侧(显示侧)的入射光而显示图像,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使用内置于半透过型偏振片的背面的背光灯等内置光源来显示图像的类型。也就是说,上述半透过型偏振片在如下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形成中十分有用,即,在明亮的环境下可以节约使用背光灯等光源的能量,而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下也可以利用上述内置光源正常使用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中非常有用。
下面对椭圆偏振片或圆偏振片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这些偏振片是在如上所述的加热处理后的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相位差板或λ板而成的。
上述椭圆偏振片如可以有效地用于以下情形,即补偿(防止)超扭曲向列相(STN)型液晶显示装置因液晶层的双折射而产生的着色(蓝或黄),从而进行上述没有着色的白黑显示的情形等。另外,控制三维折射率的椭圆偏振片还能够补偿(防止)从斜向观察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时产生的着色,所以优选。另一方面,上述圆偏振片可以有效地用于对显示彩色图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的色调进行调整的情形等,而且还具有防止反射的功能。
上述相位差板可以用于将直线偏振光变换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或者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或者变换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情况。特别是作为分别将直线偏振光变换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将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的相位差板,可以使用1/4波长板(也称为λ/4板)等,1/2波长板(也称为λ/2板)通常在变换直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时使用。
作为上述相位差板的材料,可以举例为对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或其他聚烯烃、聚芳酯、聚酰胺、聚酰亚胺、聚降冰片烯等聚合物薄膜进行拉伸处理而成的双折射性薄膜、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或在薄膜上支撑有液晶聚合物的取向层的层叠体等。
就上述相位差板的种类而言,可以是上述λ/2板或λ/4板等各种波长板、以补偿因液晶层的双折射引起的着色或扩大视角等补偿视角为目的的相位差板等具有与使用目的相对应的相位差的相位差板,也可以是控制了厚度方向上的折射率的倾斜取向薄膜。另外,也可以是层叠2种以上的相位差板而控制了相位差等光学特性的层叠体等。
上述倾斜取向膜,可通过在聚合物薄膜上粘接热收缩膜后在因加热形成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对上述聚合物薄膜进行拉伸处理或收缩处理的方式、或使液晶聚合物倾斜取向的方法等获得。
下面,对层叠有视角补偿薄膜的偏振片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上述视角补偿薄膜例如为从不垂直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的稍微倾斜的方向观察上述画面的情况下也使图像看起来比较清晰的、用于扩大视角的薄膜。作为此种视角补偿薄膜,例如可以使用在三乙酸纤维素薄膜等上涂敷圆盘状液晶或向列相状液晶而成的薄膜、或相位差板。作为通常使用的相位差板,可举出如沿其面方向被实施了单向拉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薄膜,与此相对,作为上述视角补偿薄膜,可以使用沿其面方向被实施了双向拉伸的具有双折射的聚合物薄膜、沿其面方向被单向拉伸并且沿其厚度方向也被拉伸了的可控制厚度方向的折射率的倾斜取向聚合物薄膜等双向拉伸薄膜等相位差板。作为上述倾斜取向膜,例如可以举出在上述聚合物薄膜上粘接热收缩膜后在因加热形成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对上述聚合物薄膜进行了拉伸处理或/和收缩处理的薄膜、使液晶聚合物倾斜取向而成的薄膜等。其中,作为上述聚合物薄膜的原材料,能够使用与如前所述的上述相位差板的聚合物材料相同的材料。
接着,对在上述偏振片上进一步层叠亮度改善薄膜而成的偏振片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偏振片通常被设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上述亮度改善薄膜是显示如下特性的薄膜,即,当因液晶显示装置等的背光灯或来自背面侧的反射等,有自然光入射时,反射规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或规定方向的圆偏振光,而使其他光透过。因此在使来自背光灯等光源的光入射而获得规定偏振光状态的透过光的同时,上述规定偏振光状态以外的光不能透过,被予以反射。借助设于其后侧的反射板等再次反转在该亮度改善薄膜面上反射的光,使之再次入射到亮度改善薄膜上,使其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规定偏振光状态的光透过,从而增加透过亮度改善薄膜的光,同时向偏振薄膜(偏振镜)提供难以吸收的偏振光,从而增大能够在液晶图像显示等中可以利用的光量,并由此可以提高亮度。在不使用上述亮度改善薄膜而用背光灯等从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穿过偏振镜而使光入射的情况下,具有与上述偏振镜的偏光轴不一致的偏光方向的光基本上被上述偏振镜所吸收,因而无法透过上述偏振镜。即,虽然会因所使用的偏振镜的特性而不同,但是大约50%的光会被上述偏振镜吸收掉,因此,液晶图像显示等中能够利用的光量将会相应地减少,导致图像变暗。由于上述亮度改善薄膜反复进行如下操作,即,使具有能够被偏振镜吸收的偏光方向的光不是入射到偏振镜上,而是使该类光先在亮度改善薄膜上发生反射,进而借助设于其后侧的反射板等完成反转,使光再次入射到上述亮度改善薄膜上。这样,只有在这两者间反射并反转的光中的、其偏光方向变为能够通过偏振镜的偏光方向的偏振光可以透过,同时将其提供给偏光镜,因此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中有效地使用背光灯等的光,从而能够使画面明亮
对上述亮度改善薄膜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电介质的多层薄膜或折射率各向异性不同的薄膜多层层叠体之类的显示出使规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透过而反射其他光的特性的薄膜等。另外。也可以是胆甾醇型液晶层、特别是胆甾醇型液晶聚合物的取向膜或在薄膜基材上支撑了该取向液晶层的薄膜之类的显示出将左旋或右旋的一对圆偏振光反射而使其他光透过的特性的薄膜。
因此,如果是透过规定偏光轴的直线偏振光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则通过使该透过光直接沿着与偏光轴一致的方向入射到偏振片上,能够在抑制由上述偏振片造成的吸收损失的同时,使光有效地透过。另一方面,如果是类似胆甾醇型液晶层的使圆偏振光透过的类型的亮度改善薄膜,也可以使光直接入射到偏振镜上,但是,从抑制吸收损失这一点考虑,优选借助相位差板对该透射圆偏振光进行直线偏振光化,之后再入射到上述偏振片上。而且,通过作为上述相位差板使用1/4波长板而能够将圆偏振光变换为直线偏振光。
上述亮度改善薄膜多数情况下存在于背光灯一侧的最表面上,为此,在操作时或安装面板时容易受损伤或出现凹凸不平,为了防止这些,也可以在上述亮度改善薄膜的最表面上进行硬涂层处理等处理。上述硬涂层处理是指在上述亮度改善薄膜上形成由固化性树脂构成的且硬度和滑动性良好的固化被膜的处理。作为上述固化性树脂,能够使用如硅酮类、氨基甲酸酯类、丙烯酸类、环氧类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等,上述处理可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
还有,上述亮度改善薄膜大都易带静电,由此,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取向会被扰乱,从而有可能对显示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防止这些,上述亮度改善薄膜也可以是被赋予了防静电功能的薄膜。作为能体现上述防静电功能的物质,只要是阳离子类、阴离子类、非离子类等防静电剂,聚噻吩类、聚苯胺类等导电性聚合物,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锑等具有导电性的微粒等,就没有特别限制。
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波长范围内能起到1/4波长板作用的相位差板,例如可以利用以下方式获得,即,将相对于波长550nm的光等单色光能起到1/4波长板作用的相位差层和显示其他相位差特性的相位差层(例如能起到1/2波长板作用的相位差层)层叠的方式等。因此,配置于偏振片和亮度改善薄膜之间的相位差板可以是由1层或2层以上的相位差层构成的层叠体。还有,就胆甾醇型液晶层而言,也能够组合不同反射波长的薄膜而成为层叠了2层或3层以上的层叠构造。由此能够获得在可见光区域等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反射圆偏振光的偏振片,从而可以基于此而获得较宽波长范围的透过圆偏振光。
如上所述的各种偏振片可以是在偏振片上层叠了2层或3层以上的光学层而成的结构。具体地说,可以举例为组合上述反射型偏振片或半透过型偏振片和相位差板而成的反射型椭圆偏振片或半透过型椭圆偏振片等。
如上所述,层叠了2层以上的光学层的偏振片,例如能够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过程中依次独立层叠的方式来形成,但是,如果是预先层叠层叠体而成的偏振片,则在质量的稳定性或组装操作性等方面优良,因此具有可改善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制造效率的优点。还有,在层叠中可以与上述相同地使用粘合层等各种粘接手段。
此外,形成上述偏振片或层叠了光学层的各种偏振片的偏振薄膜、透明保护层、光学层、粘合剂层等各层,可以是通过利用水杨酸酯类化合物、二苯甲酮类化合物、苯并三唑类化合物、氰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镍络合盐类化合物等紫外线吸收剂进行适当处理而赋予了紫外线吸收能力的层等。
如前所述,偏振片优选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各种装置的形成,例如能够将偏振片用于将偏振片设置在液晶单元的一侧或两侧的、反射型或半透过型、或透过·反射两用型等液晶显示装置。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上述液晶单元的种类可以任意选择,例如,可以使用以薄膜晶体管型或超扭曲向列相型为代表的单纯阵列驱动型的装置等各种类型的液晶单元。
当在液晶单元画面上设置偏振片或层叠了光学层的各种偏振片时,它们可以是相同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种类。进而,在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时,例如能够在适当的位置上配置1层或2层以上的棱镜阵列薄片、透镜阵列薄片、光扩散板、背光灯等适宜的器件。
在液晶单元的至少一个面上配置有实施了如前所述的切削加工的偏振片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当安装在窄框规格的面板上时,可构成具有良好显示品质的装置。
[其他实施方式]
(1)在本发明中,切削部件5的旋转轴S沿着端面10的垂线方向延伸即可,并不限于与该垂线方向平行的方式,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使旋转轴S倾斜于端面10的长度方向W,使切削刀7仅从一个方向切入到端面10中。由此可以避免切削刀7因返转而与端面10的接触,形成在一定方向上延伸的切削痕迹。其结果,薄片部件的端面上切削痕迹变得不明显,可得到良好的外观质量。此时,旋转轴S可以倾斜到在长度方向W的一侧切削刀7与端面10不接触的程度,而对其角度没有特别限制。
(2)在本发明中,如图8所示,可以在使切削部件5的旋转轴S倾斜于端面10的厚度方向(图8的上下方向)的状态下,进行切削加工。由此,可以倾斜于厚度方向而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可以对应于多个品种。这样的片状部件有时用于将端面彼此对接而形成大型的片状部件,通过本发明,可以抑制端面凹凸不平,达到良好的状态,所以可以有效防止在对接界面的光泄漏。作为旋转轴S的倾斜角度,例如可以举出60°,可以根据所需的端面形状适当设定。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对片状部件的端面中的一个面进行切削加工的例子,但对其他端面同样也可以进行切削加工。此时,还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切削部件,同时对片状部件的多个端面进行切削加工。
(4)就本发明的切削加工方法中使用的装置而言,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的装置,片状部件的固定机构或切削部件的形状还可以是其他形态。另外,对片状部件的形状也没有特别限制,除了矩形之外,还可以用于六边形或八边形等各种形状的片状部件的端面的切削中。
[实施例]
下面,为了具体表示本发明的构成和效果,在具体实施对片状部件的端面的切削加工之后,对其端面的表面状态的调查结果进行说明。作为片状部件,使用了搭载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偏振片(日动电工株式会社制的偏振片SEG1224)。该偏振片中,借助胶粘剂层在偏振镜(偏振薄膜)的两侧设置有透明保护层(TAC),借助粘合剂层在一侧的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损伤或污染的保护薄膜,在另一侧的透明保护层的表面上形成粘合剂层以将偏振片贴合到液晶显示装置上,并在其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保护粘合剂层的隔离件。
在切削加工之后,使用3D形状自动测定单元VHX-S15、数字显微镜VHX-200和高倍率变焦透镜VH-Z450(均为由株式会社キ一エンス制造),测定切削后的片状部件的端面的最大高度。具体而言,用变焦透镜以450倍的透镜倍率观察切削后的片状部件的端面,并通过3D形状自动测定单元沿着TAC部分的长度方向测定凹凸形状,之后将其在显微镜中显示,计算出最大高度(凹凸差异的最大值)。测定结果是对两个TAC分别算出的最大高度的平均值。
实施例1
根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法,层叠6片上述偏振片(320μm/片),厚度约为1.9mm,以0.5mm的切削量对其端面进行切削加工。切削区域的半径为72.5mm,切削半径的旋转轴与端面的垂线方向平行。另外,在所谓切削部件的转速为4500rpm、移动速度为2.0m/min的加工条件下,进行切削加工,此时使夹持已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丙烯酸板的下面与切削区域的下端(外周缘)对齐。丙烯酸板的厚度为3mm,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4.9mm的高度。因此,在实施例1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为相当于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10/11以上的部分的该距离为半径的13/14以上的部分,所述的假想线与薄片面平行且通过旋转中心,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21°。另外,将位于切削部件的旋转轴侧的片状部件作为第一片,针对6片片状部件都计算出上述的最大高度,其中将最大高度最大的,作为最差值。
实施例2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6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2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11/12以上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23°。
实施例3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7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3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9/10以上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25°。
实施例4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12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4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5/6以上且10/11以内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33°。
实施例5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24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5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2/3以上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48°。
实施例6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36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6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1/2以上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59°。
实施例7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48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7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1/3以上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70°。
实施例8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52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8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1/4以上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6片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上面的角度为73°。
比较例
进行切削加工时,使重叠的片状部件的中央通过切削区域的旋转中心,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如图8所示,在使切削部件的旋转轴相对于端面的厚度方向倾斜30°的状态下进行切削加工,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对一片上述偏振片(320μm/片)进行切削加工,此时使其上面经过距切削区域的下端高3.3mm的高度,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在实施例10中,与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的切削区域,成为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20/21以上的部分,切削刀切入到片状部件上面的角度为17°。
实施例11
除了在切削部件的移动速度为1.0m/min的条件下进行切削加工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2
除了在切削部件的移动速度为3.5m/min的条件下进行切削加工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
除了在切削部件的转速为2500rpm的条件下进行切削加工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除了在切削部件的转速为6500rpm的条件下进行切削加工之外,与实施例1相同。
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表2。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实施例7   实施例8
  层叠片数   6   6   6   6   6   6   6   6
  切削位置   4.9mm内侧   6mm内侧   7mm内侧   12mm内侧   24mm内侧   36mm内侧   48mm内侧   52mm内侧
  与假想线的距离   半径的13/14以上   半径的11/12以上   半径的9/10以上   半径的5/6以上   半径的2/3以上   半径的1/2以上   半径的1/3以上   半径的1/4以上
  切入角度(°)   21   23   25   33   48   59   70   73
  转速(rpm)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移动速度(m/min)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端面角度(°)   0   0   0   0   0   0   0   0
  最大高度(μm)   最差值   5.3   5.1   4.0   3.6   4.8   4.9   5.6   5.8
  第一片   4.7   4.2   3.5   3.5   4.7   4.5   5.5   5.8
  第二片   4.5   4.6   3.6   3.6   4.8   4.9   5.6   5.4
  第三片   4.7   4.8   3.8   3.4   4.5   4.3   5.0   5.7
  第四片   5.3   4.8   3.6   3.1   4.5   3.9   5.5   5.4
  第五片   5.0   5.1   4.0   3.4   3.7   4.3   5.0   5.2
  第六片   5.3   4.8   4.0   3.1   4.3   3.3   5.0   5.0
表2
  比较例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实施例12   实施例13   实施例14
  层叠片数   6   6   1   6   6   6   6
  切削位置   中心   4.9mm内侧   3.3 mm内侧   4.9mm内侧   4.9mm内侧   4.9mm内侧   4.9mm内侧
  与假想线的距离   0   半径的13/14以上   半径的20/21以上   半径的13/14以上   半径的13/14以上   半径的13/14以上   半径的13/14以上
  切入角度(°)   90   21   17   21   21   21   21
  转速(rpm)   4500   4500   4500   4500   4500   2500   6500
  移动速度(m/min)   2.0   2.0   20   1.0   3.5   2.0   2.0
  端面角度(°)   0   30   0   0   0   0   0
  最大高度(μm)   最差值   6.3   5.6   5.7   5.8   5.5   5.2   5.2
  第一片   4.8   5.5   5.7   4.5   3.7   4.6   3.9
  第二片   5.9   5.6   -   4.6   4.8   4.8   3.8
  第三片   6.0   5.2   -   5.1   4.7   4.8   4.8
  第四片   6.3   5.4   -   5.5   4.8   5.2   5.0
  第五片   6.2   5.2   -   5.4   5.2   5.1   5.2
第六片   5.6   5.2   -   5.8   5.5   5.2   5.2
如表1、表2所示,各实施例的最大高度都比比较例小,并通过使切削区域中远离假想线的区域接触端面,可以使端面状态良好,所述假想线与薄片面平行且通过旋转中心。特别是在实施例1~7中,切削后的端面的状态平滑,最大高度有效减小,其中,在实施例3~6较为显著,由此可知,优选使切削区域中的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1/3以上的部分接触端面,更优选为上述距离为半径的1/2以上的部分。进而可知,实施例3的旋转轴侧的多片以及实施例4中的最大高度最小,因此优选使切削区域中的与假想线的距离为半径的5/6以上且为10/11以内的部分与端面接触。另外,由实施例10的结果可知,即便是1片偏振片也可以进行切削加工,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相同位置被实施切削加工的实施例1的第六片的最大高度更小,由此可知,优选在重叠数片的状态下进行切削加工。
在这里,图11~13均为表示本发明的切削后的端面的照片。图11是表示其端面的主视的显微镜照片,没有看到裂纹或缝隙,可知已被加工成良好的状态。图12是将其端面按照彼此对接的方式排列时的侧视的显微镜照片,可知能抑制端面的凹凸不平,将其加工得比较平滑。图13表示偏振片的层叠体,因端面平滑而反射光,可以确认其被加工成有光泽的状态。
另一方面,图14~16是表示采用以往方法切削后的端面的照片,与图11~13相对应。在图14中,发现在偏振镜和TAC之间有裂纹或缝隙,端面粗糙。这是由于切削刀作用于向正下方按压(或者向正上方顶压)片状部件的端面的方向引起的。另外,如图15所示,在端面形成有比较大的凹凸,在图16中,发生光的漫反射,成为了没有光泽的加工状态。

Claims (14)

1、一种切削加工方法,该方法是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使具有沿着所述片状部件端面的垂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和向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侧突出的切削刀的切削部件,一边以其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一边沿着被切削的端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片状部件进行相对移动,使由旋转的所述切削刀所形成的切削区域中的、远离假想线的部分,与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所述假想线与片面平行且通过旋转中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当所述切削区域的部分与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接触时,所述切削刀切入于端面的角度相对于该端面的长度方向为7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接触于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的所述切削区域的部分,距所述假想线相隔呈圆形或环形的所述切削区域的半径的1/3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使片状部件处于多片重叠的状态,并对该重叠的片状部件的端面集中进行切削加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使所述切削部件的旋转轴倾斜于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的长度方向,使旋转的所述切削刀仅从一个方向切入到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在使所述切削部件的旋转轴倾斜于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的厚度方向的状态下,对所述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所述片状部件是层叠多片光学薄膜而成的片状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削加工方法,其中,
所述切削部件的转速为2000~7000rpm,所述切削部件的相对移动速度为0.5~4.0m/min。
9、一种片状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具有利用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对片状部件的端面进行切削加工的工序。
10、一种片状部件,
其是基于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端面被实施切削加工的片状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部件,其中,
在端面形成有相对于端面的长度方向以75°以下的角度延伸的切削痕迹。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部件,其中,
被切削加工的端面的最大高度为6μm以下。
13、一种光学元件,
其是在一面或两面设置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部件的光学元件。
1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
其是搭载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片状部件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学元件的图像显示装置。
CN2007100017271A 2006-01-27 2007-01-16 片状部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和制造方法、片状部件、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1007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19422 2006-01-27
JP2006019422 2006-01-27
JP2006019422 2006-01-27
JP2006282705A JP4954662B2 (ja) 2006-01-27 2006-10-17 シート状部材の切削加工方法と製造方法
JP2006-282705 2006-10-17
JP2006282705 2006-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7359A true CN101007359A (zh) 2007-08-01
CN101007359B CN101007359B (zh) 2012-05-30

Family

ID=38545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017271A Active CN101007359B (zh) 2006-01-27 2007-01-16 片状部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和制造方法、片状部件、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123445B2 (zh)
JP (1) JP4954662B2 (zh)
KR (1) KR101199277B1 (zh)
CN (1) CN101007359B (zh)
TW (1) TWI367797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9384A (zh) * 2009-11-12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管材的焊缝测定方法和焊缝切削方法以及焊缝切削装置
CN102574220A (zh) * 2009-09-30 2012-07-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薄膜的端面加工用刀具以及具备该端面加工用刀具的加工机、以及薄膜的端面加工方法
CN102756389A (zh) * 2008-11-19 2012-10-31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膜的切断方法及切断装置以及其使用的切刀
CN105073318A (zh) * 2013-04-09 2015-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切削加工方法以及切削加工装置
CN105121074A (zh) * 2013-04-19 2015-12-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切削方法及切削设备
CN105834884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39578A (zh) * 2015-06-04 2016-12-21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面切削刀轮
CN107193074A (zh) * 2016-05-26 2017-09-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378904A (zh) * 2017-08-25 2017-11-2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一种确定金刚石刀具刃口特定切削区域的方法
CN107921555A (zh) * 2016-07-22 2018-04-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08508520A (zh) * 2017-02-28 2018-09-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9254342A (zh) * 2015-03-30 2019-01-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
CN109477932A (zh) * 2017-05-29 2019-03-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叠层的制造方法
CN109844582A (zh) * 2016-10-14 2019-06-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2005143A (zh) * 2018-04-27 2020-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带保护玻璃的光学层叠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带保护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2236259A (zh) * 2018-06-21 2021-01-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切削用端铣刀及使用该端铣刀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13454500A (zh) * 2019-02-08 2021-09-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56344B2 (ja) * 2007-10-26 2012-10-24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加工方法
JP2010054824A (ja) * 2008-08-28 2010-03-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60787A (ja) * 2008-09-03 2010-03-18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876990B2 (ja) * 2011-03-25 2016-03-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端面加工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KR20150004802A (ko) * 2012-04-03 2015-01-13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표시 디바이스의 생산 시스템
JP5267719B1 (ja) * 2012-11-05 2013-08-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樹脂製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した光学部材、この光学部材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モバイル機器。
JP6381334B2 (ja) * 2013-09-04 2018-08-29 東友ファインケム株式会社Dongwoo Fine−Chem Co., Ltd. 端面加工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391442B2 (ja) * 2014-11-26 2018-09-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切削方法、切削方法を含む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偏光板
KR20180031058A (ko) 2015-08-21 2018-03-27 쓰리엠 이노베이티브 프로퍼티즈 컴파니 광축을 갖는 광학 필름 및 그의 처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102006376B1 (ko) * 2015-09-25 2019-10-0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절삭 바이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절삭 장치
RU2677964C2 (ru) * 2016-04-15 2019-01-22 Наталья Геннадьевна Овчинникова Способ разделки рельсов
RU2707010C2 (ru) * 2016-04-15 2019-11-21 Наталья Геннадьевна Овчинникова Способ разделки рельс
JP7018272B2 (ja) * 2017-08-01 2022-02-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755223B2 (ja) * 2017-08-25 2020-09-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子、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255974B2 (ja) * 2018-04-27 2023-04-1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07734B2 (ja) * 2018-04-27 2022-07-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20181184A (ja) * 2019-03-14 2020-11-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6704081B1 (ja) * 2019-07-05 2020-06-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端面を加工する方法、端面加工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端面加工装置
JP2021028672A (ja) * 2019-08-09 2021-02-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7491507B2 (ja) 2020-03-26 2024-05-28 国立大学法人東海国立大学機構 積層造形方法及び積層造形装置
JP2020197730A (ja) * 2020-07-31 2020-12-1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521056A (zh) * 2022-10-25 2022-12-27 深圳市益铂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激光切割的劈裂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33640A (en) * 1932-01-30 1933-11-07 Libbey Owens Ford Glass Co Glass edging machine
US3155008A (en) * 1962-05-21 1964-11-03 Lodge & Shipley Co Metal working
US3733962A (en) * 1971-11-22 1973-05-22 Falls Metal Works Inc Sheet metal deburring apparatus
DE3304201C2 (de) * 1983-02-08 1985-12-05 Dr. techn. Ernst Linsinger & Co GmbH, Steyrermühl Fräsvorrichtung zum Besäumen der Kanten von Blechen
SE450695B (sv) * 1983-07-01 1987-07-20 Sture Hall Apparat for fogberedning av platar avsedda att svetsas
DE3737868A1 (de) * 1987-11-07 1989-05-18 Loehr & Herrmann Gmbh Vorrichtung zum trennen und besaeumen von leiterplatten
JPH02160408A (ja) * 1988-12-07 1990-06-20 Ueda Eng Kk 側面加工機
US5678964A (en) * 1995-08-10 1997-10-21 Dashevsky; Leon G. Method of determining slide straightness and for providing a straight reference surface for a machine tool
US6116829A (en) * 1995-11-10 2000-09-12 Maschinenfabrik, Karl H. Arnold Gmbh & Co. Kg apparatus for machining at least one edge of at least one sheet metal plate
JP2001334404A (ja) * 2000-05-30 2001-12-04 Megaro Technica Kk 軟質板材の表面加工方法及び装置
JP4359413B2 (ja) * 2002-01-30 2009-11-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鏡面加工方法、面取り加工方法および鏡面加工装置、並びに積層フィルムの周縁仕上げ方法
JP4311028B2 (ja) * 2002-01-31 2009-08-12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表層切削装置及び鋼片の製造方法
JP2004082307A (ja) * 2002-08-28 2004-03-18 Techno Daiichi Kk 平板材端面の切削加工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正面フライス工具
JP2004148419A (ja) 2002-10-29 2004-05-27 Nitto Denko Corp 積層シートの切削加工方法及び積層シート及び光学素子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US20050153079A1 (en) * 2003-12-25 2005-07-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aminated polarizing plate, laminated polarizing plat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and image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50158136A1 (en) 2004-01-15 2005-07-21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Cutting method and cutting apparatus for layered sheet, layered sheet, optical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JP2005224935A (ja) * 2004-01-15 2005-08-25 Nitto Denko Corp 積層シートの切削加工方法及び切削加工装置、積層シート、光学素子、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017885A (ja) * 2004-06-30 2006-01-19 Fuji Xerox Co Ltd 導波路フィルム型光モジュール、光導波路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6389A (zh) * 2008-11-19 2012-10-31 三星钻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膜的切断方法及切断装置以及其使用的切刀
TWI566863B (zh) * 2009-09-30 2017-01-2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膜片之端面加工用切刀及具有該切刀之加工機,以及膜片之端面加工方法
CN102574220A (zh) * 2009-09-30 2012-07-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薄膜的端面加工用刀具以及具备该端面加工用刀具的加工机、以及薄膜的端面加工方法
CN102574220B (zh) * 2009-09-30 2015-08-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薄膜的端面加工方法
CN102059384B (zh) * 2009-11-12 2013-12-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管材的焊缝测定方法和焊缝切削方法以及焊缝切削装置
CN102059384A (zh) * 2009-11-12 2011-05-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管材的焊缝测定方法和焊缝切削方法以及焊缝切削装置
CN105073318A (zh) * 2013-04-09 2015-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切削加工方法以及切削加工装置
CN105121074A (zh) * 2013-04-19 2015-12-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切削方法及切削设备
TWI629151B (zh) * 2013-04-19 2018-07-1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切割方法及切割裝置
CN105834884B (zh) * 2015-01-30 2017-12-12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34884A (zh) * 2015-01-30 2016-08-10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4342A (zh) * 2015-03-30 2019-01-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
CN106239578B (zh) * 2015-06-04 2018-08-03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面切削刀轮
CN106239578A (zh) * 2015-06-04 2016-12-21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面切削刀轮
CN107193074A (zh) * 2016-05-26 2017-09-2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193074B (zh) * 2016-05-26 2018-05-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7921555A (zh) * 2016-07-22 2018-04-1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CN109844582A (zh) * 2016-10-14 2019-06-0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8508520A (zh) * 2017-02-28 2018-09-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CN109477932A (zh) * 2017-05-29 2019-03-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叠层的制造方法
CN107378904A (zh) * 2017-08-25 2017-11-24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一种确定金刚石刀具刃口特定切削区域的方法
CN112005143A (zh) * 2018-04-27 2020-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带保护玻璃的光学层叠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以及带保护玻璃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12236259A (zh) * 2018-06-21 2021-01-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切削用端铣刀及使用该端铣刀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13454500A (zh) * 2019-02-08 2021-09-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7359B (zh) 2012-05-30
US8123445B2 (en) 2012-02-28
KR20070078727A (ko) 2007-08-01
US20080289464A1 (en) 2008-11-27
US8980403B2 (en) 2015-03-17
JP2007223021A (ja) 2007-09-06
TWI367797B (en) 2012-07-11
JP4954662B2 (ja) 2012-06-20
KR101199277B1 (ko) 2012-11-09
TW200730281A (en) 2007-08-16
US20120135204A1 (en) 201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07359B (zh) 片状部件的切削加工方法和制造方法、片状部件、光学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0423874C (zh) 层叠片及其加工方法及装置、光学元件、图像显示装置
KR100855837B1 (ko) 편광판과 그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편광판을 이용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0371804C (zh) Ips模式液晶显示装置
JP4233431B2 (ja) 光学素子、偏光素子、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681343B2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3809291B (zh) 光控膜
JP4237544B2 (ja) 光学素子、集光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950732A (zh) 广视野角补偿偏振片、液晶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EP1582893A1 (en) Broad-band-cholesteric liquid-crystal film,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linearly polarizing element, illuminator,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CN101960340A (zh) 偏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95086C (zh) 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5629366A (zh) 切削方法、含有切削方法的偏光板制造方法以及偏光板
TW200533488A (en) Machining method and machining device for laminated sheet, laminated sheet, optical element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0442119C (zh) 直线偏光分离薄膜、直线偏光分离层叠薄膜及背照灯系统
KR100645664B1 (ko) 원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JP4251483B2 (ja) 光学素子、集光バックライトシステ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1154020A (ja) 偏光板及び光学部材
CN1302298C (zh)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412580A (zh)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3043262A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3004946A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2570323B1 (ko) 액정표시소자
KR20180124966A (ko) 편광판의 세트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ips 모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847650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