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4209A - 摩擦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擦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04209A CN101004209A CN200710001800.5A CN200710001800A CN101004209A CN 101004209 A CN101004209 A CN 101004209A CN 200710001800 A CN200710001800 A CN 200710001800A CN 101004209 A CN101004209 A CN 1010042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cam
- damping mechanism
- pressured
- friction g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5/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5/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without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15/46—Gearings providing a discontinuous or stepped range of gear ratio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3/00—Gearing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nstant gear ratio by friction between rotary members
- F16H13/10—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pressure between the members
- F16H13/14—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pressure between the members for automatically varying the pressure mechan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Friction Gea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擦传动装置,其结构简单且不增加轴长,能够有效衰减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该摩擦传动装置具有使自由旋转地支承在装置壳体(1)上的驱动辊(2)和从动辊(3)相互靠压接触的凸轮靠压机构(C),由其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使转矩从一个辊(2或3)向另一个辊(3或2)传递,设有活塞衰减机构(A1),其对所述驱动辊(2)和所述从动辊(3)中、因接触部产生摩擦力而向垂直于辊旋转轴(L)的平移方向变位的驱动辊(2)在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在驱动辊和从动辊的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使转矩从一个辊向另一个辊传递的摩擦传动装置。
技术背景
在旋转传动装置上,为了防止由转矩变动引起的振动而设有减震器。在作为旋转传动装置的一例的汽车用手动变速器中,作为转矩变动吸收装置,设有多个盘簧和由摩擦元件等构成的减震器。
在现有的减震器中,由于转矩作用在旋转方向上,故盘簧以作用于转矩方向即圆周方向的方式进行安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5-1338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擦传动装置,将转矩从一个辊向另一个辊传递,且结构简单且不会增加轴长,能够有效地衰减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摩擦传动装置中,使以自由旋转方式支承在装置壳体上的驱动辊和从动辊相互靠压接触,通过在其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将扭矩从一个辊向另一个辊传递,所述摩擦传动装置配设有:靠压机构,该靠压机构使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中的至少一个在与辊旋转轴垂直的平移方向变位;衰减机构,该衰减机构使受所述靠压机构作用的辊在平移方向的变位的振动衰减。
在上述的具有靠压机构的摩擦传动装置中,当在驱动辊和从动辊间传递转矩时,因在辊间的接触部产生对应传递转矩的摩擦力,而向与辊旋转轴上垂直的平移方向变位。并且,衰减机构对该辊的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
该衰减机构是对辊的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的机构,所以衰减机构可设在静止部件和辊构成部件之间。因此,与现有的减震器相比,其结构简单且不会使轴长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中传递转矩增加带来的驱动辊的变位状况的平移变位的说明图。
图3是使驱动辊在平移方向移动的力与驱动辊在平移方向的变位量的相对关系的特性图。
图4是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的运动模式图。
图5(a)、(b)是表示未衰减时的平移变位量特性和凸轮侧辊及固定侧辊的旋转速度特性的图。
图6(a)、(b)是表示进行衰减时的平移变位量特性和凸轮侧辊及固定侧辊的旋转速度特性的图。
图7是衰减机构的安装角度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图9(a)、(b)是实施例2的摩擦传动装置的运动模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5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5的摩擦传动装置的图12的A-A线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6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1~6的摩擦传动装置用于变速器的整体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1装置壳体;2驱动辊;2a辊轴;3从动辊;3a辊轴;L辊旋转轴;α角度;4、5凸轮斜面;S旋转支承部;C凸轮靠压机构(靠压机构);6驱动辊侧开口部;7从动辊侧开口部;8凸轮构件;9驱动辊支承轴承;9a滚针;9b凸轮随动件;10从动辊支承轴承;A1活塞衰减机构(衰减机构);11活塞缸(机构主体);12弹簧;13活塞;14油;15间隙;16活塞杆(衰减力给予部件);17滑动轴承(摩擦降低元件);A2摩擦衰减机构(衰减机构);18压板;A3伺服衰减机构(衰减机构);20伺服阀;21第一液压缸;21a第一缸室;22第二液压缸;22a第二缸室;23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24比例螺线圈(阀促动器);25衰减力控制器(衰减力控制部件);31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6说明实现本发明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说明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具有使自由旋转地支承在装置壳体1上的驱动辊2和从动辊3相互靠压接触的靠压机构,通过在其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将转矩从一个辊2或3向另一个辊3或2传递。
设有衰减机构,其对所述驱动辊2和所述从动辊3中、因在接触部产生摩擦力而向与辊旋转轴L垂直的平移方向变位的辊2向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
所述靠压机构是如下的凸轮按压机构C,其具有相对驱动辊2和从动辊3的接触点的切线呈角度α的凸轮斜面4、5,该凸轮斜面4、5与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抵接,从而使辊彼此间靠压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凸轮靠压机构C由固定在装置壳体1上的、形成有驱动辊侧开口部6和从动辊侧开口部7的凸轮构件8构成。所示驱动辊侧开口部6形成凸轮斜面4、5(包含曲线)并且还具有允许旋转支承部S平移变位的余量空间。并且,驱动辊2经由驱动辊支承轴承9以及凸轮构件8而相对装置壳体1沿凸轮斜面4、5可平移变位地且可旋转地被支承。所述从动辊侧开口部7形成与配置在从动辊3的辊轴3a外周位置上的从动辊支承轴承10的外圈形状一致的圆形的开口形状。并且,从动辊3经由从动辊支承轴承10和凸轮构件8相对装置壳体1以位置固定的状态可旋转地被支承。
所述旋转支承部S由配置在驱动辊2的辊轴2a的外周位置上的驱动辊支承轴承9构成,并且具有与辊轴2a相接的滚针9a和与凸轮斜面4、5相接的凸轮随动件9b。
所述衰减机构相对于与辊旋转轴L垂直的平移方向、即沿所述凸轮面4、5的方向(也包含靠近凸轮斜面4、5的方向),对由所述凸轮靠压机构C的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进行作用的机构。
所述衰减机构形成活塞衰减机构A1,其在作为机构主体的活塞缸11内配置由弹簧12施力的活塞13并且封入油14,在所述活塞13和缸内壁之间设定间隙15,将从所述活塞13向弹簧设定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活塞杆16作为衰减力给予部件。
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在所述装置壳体1上设定活塞缸11(机构主体),使活塞杆16(衰减力给予部件)抵接在由所述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辊外周面上。
使驱动辊和从动辊靠压接触,通过在其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转矩的本实施方式的摩擦传动装置,作为一例如图15所示地作为变速器等使用,该变速器配置多个辊径比不同的驱动辊对2A、2B、2C,通过由伺服电机31使偏心轴30旋转而切换接触的从动辊对3A、3B、3C。
该变速器通过滑移来吸收变速时的旋转差从而不需要同步机构,与例如采用齿轮组和同步机构的平行双轴式齿轮变速器相比,能够大幅度实现小型化。但是,摩擦传动装置作为变速器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增加能够吸收发动机转矩的振动、变速时传递的旋转转矩的急剧变动产生的振动、摩擦传动装置自身的自激振动等的衰减机构。
接着,说明作用。
〔转矩变动衰减作用〕
对此,在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中设置活塞衰减机构A1,其对驱动辊2和从动辊3中、因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而向与辊旋转轴垂直的平移方向变位的辊在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由此,装置的结构简单且不会增加轴长,能够有效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旋转传动装置的减震器,将弹簧元件和衰减元件以作用于旋转方向的方式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将一个辊分割为二,在分割的辊的周向位置上插入弹簧元件和衰减元件。因此,结构变得复杂,且轴向长度比辊宽度还长。对此,实施例1的活塞衰减机构A1由于是对驱动辊2的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的机构,故不需改变辊构成部件的结构就能设定在静止部件和辊构成部件之间。因此,与现有的减震器相比,能够使结构简单,并且通过收纳在辊构成部件的幅度内,从而也不会增加轴长。
另外,使接触部产生摩擦力的驱动辊2的运动与旋转运动和平移运动连动。因此,即使旋转运动自身的转矩变动不衰减,也能够通过衰减与旋转运动连动的平移运动的转矩变动来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结果,装置的结构简单,不会增加轴长,能够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下面详细说明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的转矩变动衰减作用。
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的靠压机构中,当从驱动辊2向从动辊3传递转矩,则驱动辊2上产生传递力的反作用力。该传递力的反作用力由驱动辊支承轴承9和凸轮斜面4、5的抵接部支承,在抵接部上产生相对接触面垂直的力,所以可以将相对接触面垂直的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分量和垂直方向分量。在此,水平方向分量和传递力的反作用力平衡,垂直方向分量成为靠压力,作用于驱动辊2和从动辊3的接触部上。在这样的结构中,与传递转矩成正比的靠压力施予驱动辊2和从动辊3的辊彼此间,所以若传递转矩变大则靠压力也变大。另一方面,在该摩擦传动装置的靠压机构中如图2所示传递力变大,相应地靠压力变大,则辊接触点的弹性变形也变大,用于吸收该变形的凸轮侧的驱动辊2例如在凸轮斜面4上移动。图3表示由该传递转矩使驱动辊2在平移方向上移动的力与驱动辊2沿凸轮斜面4的平移方向变位量的关系的计算结果。
如图3的特性可明确,要使驱动辊2在平移方向上移动的力与平移方向变位量大致成正比。另外,辊接触面的摩擦系数通常是0.1以下,凸轮斜面4的角度α是6°以下这么小,所以其移动在正转矩(=沿凸轮斜面4在平移方向上变位的转矩)和负转矩(=沿凸轮斜面5在平移方向上变位的转矩)能近似位于一条直线上。
因此,考虑到凸轮靠压机构C侧的驱动辊2能够在平移方向上保持自由度,并由弹簧来支承。即,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成为凸轮侧的驱动辊2的平移和旋转、固定侧的从动辊3的旋转这三个自由度模式,若模式化则如图4所示。用运动方程式表示则如下。
〔数1〕
在此,Mi=驱动辊的驱动转矩;Ii=驱动辊的惯量;θi=驱动辊角度(二次微分表示加速度);Ft=接触部的传递力;ri=驱动辊半径;η=传递效率(由实验等算出);ro=从动辊半径;Io=从动辊惯量;θo=从动辊角度(二次微分表示加速度);Mo=从动辊的传递转矩;m=凸轮侧的质量;k=表示图3所示的平移方向变位量与使辊在平移方向移动的力的关系的系数;x=变位量。将(3)式代入(1)、(2)式中后可知,两辊2、3的旋转方向的运动经由摩擦力Ft而与凸轮侧的驱动辊2的平移运动关联。即,旋转加速度(θi和θo的二次微分值)变动时,平移方向的变位x和加速度(x的二次微分值)也变动。相反,若平移方向的变位x和加速度(x的二次微分值)不变动,则旋转加速度(θi和θo的二次微分值)也不变动。因此,若在平移运动中设置衰减项来抑制振动的话,也能够抑制旋转方向的振动,得到与现有例的减震器相同的功能。
本实施例1中,采用粘性衰减项,设粘性衰减系数为c、平移方向的变位x的速度(x的一次微分值),则式(3)变为如下。在此,不考虑衰减机构内部的弹簧。
图5表示未衰减时的凸轮侧辊及固定侧辊的旋转速度和平移变为量的数值计算结果。并且,图6表示加入衰减时的结果。通过加入适当的衰减可以使振动消失。
如图7所示,在以大角度Φ与凸轮斜面4交叉的方向上也能够设置活塞衰减机构A1,但相对于角度Φ活塞衰减机构A1所需的衰减力f为:
若角度Φ接近90°则作用于活塞衰减机构A1的力变得极大,这是不利的。因此,若角度Φ接近0°则在上述(5)式中,cosΦ接近1,能够使衰减力f减小。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设定在凸轮斜面4的角度Φ和凸轮斜面5的角度Φ的中间的角度,能够相对两斜面减小衰减力。即,平移方向虽然是指包含与辊旋转轴垂直的全部方向,但作为使衰减力作用的方向,优选辊旋转轴的移动方向本身。
在实施例1中,在由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外周面上靠压活塞衰减机构A1。活塞衰减机构A1是封入油的活塞13,在活塞13和活塞缸11的间隙15中流入油14,能够实现粘性衰减项。活塞缸11固定在装置壳体1上。在活塞端部和缸底部夹持弹簧12,形成总将活塞13压出的状态。
如上所述,在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中,上述靠压机构是凸轮靠压机构C,其具有相对驱动辊2和从动辊3的接触点的切线呈角度α的凸轮斜面4、5,通过该凸轮斜面4、5与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抵接而使辊彼此靠压接触。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相对于与辊旋转轴L垂直的平移方向、即沿所述凸轮斜面4、5的方向,对由所述凸轮靠压机构C的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进行作用。
例如,在以大角度Φ与凸轮斜面4交叉的方向上设置活塞衰减机构A1,则如上所述,对活塞衰减机构A1作用的力变得极大,在强度方面是不利的。
对此,在实施例1中,作为使辊彼此靠压接触的靠压机构采用凸轮靠压机构C,活塞衰减机构A1形成为相对沿凸轮斜面4、5的方向作用的机构,由此能够以凸轮靠压机构C这样的简单结构对辊彼此给予靠压接触力,并能够对活塞衰减机构A1减小必要的力,在强度方面是有利的。
在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中,上述活塞衰减机构A1在作为机构主体的活塞缸11中配置由弹簧12施力的活塞13并封入油14,在所述活塞13和缸内壁之间设定间隙15,将从所述活塞13向弹簧设定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活塞杆16作为衰减力给予部件。因此,若活塞杆16变位,则能通过在活塞13和活塞缸11的间隙1 5中流过油14,从而实现粘性衰减项。
在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中,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在所述装置壳体1上设定活塞缸11,在由所述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辊外周面上抵接活塞杆16。
因此,使设计最小程度地变更,仅通过在装置壳体1上附加活塞衰减机构A1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接着,说明效果。
在实施例1的摩擦传动装置中,能够得到以下列举的效果。
(1)摩擦传动装置具有使自由旋转地支承在装置壳体1上的驱动辊2和从动辊3相互靠压接触的靠压机构,通过在其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将转矩从一个辊2或3向另一个辊3或2传递,其中,设置衰减机构,其对所述驱动辊2和所述从动辊3中、因接触部产生摩擦力而向与辊旋转轴L垂直的平移方向变位的驱动辊2在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所以结构简单且不会增加轴长,能够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转矩变动。
(2)上述靠压机构是凸轮靠压机构C,其具有相对驱动辊2和从动辊3的接触点的切线呈角度α的凸轮斜面4、5,通过使该凸轮斜面4、5与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抵接而使辊彼此靠压接触。所述衰减机构相对于与辊旋转轴L垂直的平移方向即沿所述凸轮斜面4、5的方向,对在由所述凸轮靠压机构C的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进行作用,因此能够以凸轮靠压机构C这样的简单结构对辊彼此间给以靠压接触力,能够减小衰减机构所需要的力,在强度方面是有利的。
(3)上述衰减机构是活塞衰减机构A1,其在作为机构主体的活塞缸11中配置由弹簧12施力的活塞13并封入油14,在所述活塞13和缸内壁之间设定间隙15,将从所述活塞13向弹簧设定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活塞杆16作为衰减力给予部件,因此,若活塞杆16变位,则能通过在活塞13和活塞缸11的间隙15中流入油14来实现粘性衰减项。
(4)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在所述装置壳体1上设定活塞缸11,在由所述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辊外周面上抵接活塞杆16,因此,使设计最小程度地变更,仅通过在装置壳体1上附加活塞衰减机构A1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凸轮构件上设置活塞衰减机构的主体,并在驱动辊的旋转支承部抵接衰减力给予部件的例子。
首先,说明结构。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实施例2的摩擦传动装置具有使自由旋转地支承在装置壳体1上的驱动辊2和从动辊3相互靠压接触的靠压机构,通过在其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将转矩从一个辊2或3向另一个辊3或2传递。
所述靠压机构是凸轮靠压机构C,其具有相对驱动辊2和从动辊3的接触点的切线呈角度α的凸轮斜面4、5,通过使该凸轮斜面4、5与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抵接而将辊彼此间靠压接触。
设置衰减机构,其对所述驱动辊2和所述从动辊3中、因在接触部产生摩擦力而向与辊旋转轴L垂直的平移方向变位的辊2在平移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
所述衰减机构相对于与辊旋转轴L垂直的平移方向、即沿所述凸轮斜面4、5的方向(也包含靠近凸轮斜面4、5的方向),对由所述凸轮靠压机构C的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进行作用。
所述衰减机构形成活塞衰减机构A1,其在作为机构主体的活塞缸11内配置由弹簧12施力的活塞13并封入油14,在所述活塞13和缸内壁之间设定间隙15,并将从所述活塞13向弹簧设定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活塞杆16作为衰减力给予部件。
如图8所示,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在所述凸轮靠压机构C的凸轮构件8上设定活塞缸11(机构主体),在由所述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中的、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的凸轮随动件9b上抵接活塞杆16(衰减力给予部件)。另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接着,说明作用。在活塞衰减机构A1的接触部上作用衰减力,若如实施例1那样靠压的对象(驱动辊2的外周面)旋转,则恒定地产生摩擦作功,造成转矩损失。对此,在实施例2中,由于在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的凸轮随动件9b上靠压活塞杆16,故不会产生恒定的摩擦损失,仅对转矩变动产生摩擦损失。
另外,将实施例2的摩擦传动装置模式化,则如图9所示,成为凸轮侧的驱动辊2的平移和旋转、固定侧的从动辊3的旋转这三个自由度模型。这样,其他作用与实施例1的情况相同。
接着,说明效果。
实施例2的摩擦传动装置中,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1)、(2)、(3)的效果之外,还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5)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在所述凸轮靠压机构C的凸轮构件8上设置活塞缸11,在由所述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中的、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的凸轮随动件9b上抵接活塞杆16,因此能够降低衰减作用时的摩擦损失,并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在实施例2的摩擦传动装置中增加相对沿负转矩侧的凸轮斜面的方向进行作用的衰减机构的例子。
首先说明结构。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
实施例3的摩擦传动装置中,如图10所示,作为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设定第一活塞衰减机构A1-1和第二活塞衰减机构A1-2,该第一活塞衰减机构A1-1相对所述凸轮斜面4、5中正转矩侧的凸轮斜面4的方向进行作用,第二活塞衰减机构A1-2相对所述凸轮斜面4、5中负转矩侧的凸轮斜面5的方向进行作用。另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
接着,说明作用。实施例2中,仅仅是将活塞衰减机构A1靠压在凸轮随动件9b上,所以凸轮随动件9b靠近活塞衰减机构A1时产生衰减力,但当远离时就不产生衰减力。要在两方向上都产生衰减力,需要结合凸轮随动件9b和活塞衰减机构A1,由于凸轮随动件9b在凸轮斜面上滚动旋转,所以需要设置复杂的连杆机构。
对此,在实施例3中,仅相对旋转支承部C的凸轮随动件9b简单地靠压第一活塞衰减机构A1-1和第二活塞衰减机构A1-2,即能在正负两转矩方向作用衰减力。另外,其他作用与实施例1和2相同。
接着,说明效果。
实施例3的摩擦传动装置中,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1)(2)(3)和实施例2的(5)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效果。
(6)由于作为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设定第一活塞衰减机构A1-1和第二活塞衰减机构A1-2,该第一活塞衰减机构A1-1相对所述凸轮斜面4、5中正转矩侧的凸轮斜面4的方向进行作用,第二活塞衰减机构A1-2相对所述凸轮斜面4、5中负转矩侧的凸轮斜面5的方向进行作用,所以仅相对凸轮随动件9b简单地靠压两个活塞衰减机构A1-1和A1-2,就能够在正负两转矩方向作用衰减力。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在实施例3的摩擦传动装置中,在衰减力给予部件的抵接部分设置摩擦降低元件的实施例。
首先说明结构。
图11是表示实施例4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图。在实施例4的摩擦传动装置中,如图11所示,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1和A1-2在活塞杆16(衰减力给予部件)向凸轮随动件9b的抵接部分上设置滑动轴承17(摩擦降低元件)。另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3相同。
接着,说明作用。由于凸轮随动件9b在凸轮斜面上滚动旋转,所以在抵接部上产生若干滑动,有出现磨损的可能。对此,在实施例4中,在向凸轮随动件9b的抵接部分上设置滑动轴承17,能防止磨损。
接着,说明效果。
在实施例4的摩擦传动装置中,除了上述实施例1的(3)和实施例2的(5)及实施例3的(6)的效果之外还有以下效果。
(7)所述活塞衰减机构A1-1和A1-2在活塞杆16向凸轮随动件9b的抵接部分上设置滑动轴承17,因此能够防止作为活塞衰减机构A1-1和A1-2的衰减力给予部件的活塞杆6的磨损,并且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另外,在活塞衰减机构A1的抵接部分设置滑动轴承17的结构也能够适用于实施例1。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实施例1的(4)的效果。
〔实施例5〕
实施例5是代替实施例1~4使用的活塞衰减机构而采用衰减产生摩擦力的摩擦衰减机构的例子。
首先,说明结构。
图12是表示实施例5的摩擦传动装置的整体正面图。图13是表示实施例5的摩擦传动装置的图12的A-A线剖面图。
在实施例5的摩擦传动装置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摩擦衰减机构A2通过安装在凸轮构件8上的一对压板18、18夹持由所述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中、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的凸轮随动件9b的两侧面。此外,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接着,说明作用。由于驱动辊2的凸轮随动件9b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时,在凸轮随动件9b的两侧面和压板18、18之间产生摩擦力,所以该摩擦力变为衰减力。该衰减力是振动学中的库仑摩擦的衰减项。另外,其他作用与实施例1相同。
接着,说明效果。
在实施例5中,除了实施例1的(1)(2)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下面的效果。
(8)所述摩擦衰减机构A2利用安装在凸轮构件8上的一对压板18、18夹持由所述凸轮斜面4、5支承的驱动辊2的旋转支承部S中、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的凸轮随动件9b的两侧面,因此,凸轮随动件9b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时,在凸轮随动件9b的两侧面和压板18、18之间产生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可有效地衰减驱动辊2和从动辊3之间的旋转方向的转矩变动。
〔实施例6〕
实施例6将由促动器和控制电路构成的伺服机构作为伺服衰减机构的例子。
首先,说明结构。
图14是表示实施例6的摩擦传动装置的主体正面图。
实施例6的摩擦传动装置中,如图14所示,所述衰减机构形成为由将源自伺服阀20的油路与第一缸室21a和第二缸室22a连结的第一油压缸21和第二油压缸22构成的伺服衰减机构A3-1、A3-2。在此,也可以在从伺服阀20与第一缸室21a和第二缸室22a连结的油路上设置孔洞。并且,设置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23和衰减力控制器25(衰减力控制部件),所述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23检测被所述靠压机构C靠压的驱动辊2的平移变位量,所述衰减力控制器25对来自所述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23的平移变位量信息进行反馈,并控制所述伺服阀20的比例螺线圈24(阀促动器)。另外,其他结构和实施例3相同。
接着,说明作用。在衰减力控制器25中,对来自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23的平移变位量信息进行反馈,并且根据平移变位量驱动控制伺服阀20的正比螺线圈24。即,根据旋转支承部S的平移变位量信息来控制决定衰减力的油压力。即,通过积极地控制衰减力而比实施例1~5进一步提高减振性能。
接着,说明效果。
在实施例6中,除了实施例1的(1)和实施例5的(8)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得到下面的效果。
(9)所述衰减机构形成由将源自伺服阀20的油路与第一缸室21a和第二缸室22a连结的第一油压缸21和第二油压缸22构成的伺服衰减机构A3-1、A3-2,并且设置检测被所述靠压机构C靠压的驱动辊2的平移变位量的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23和对来自所述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23的平移变位量信息进行反馈并控制所述伺服阀20的正比螺线圈24的衰减力控器25,因此,伺服衰减机构A3-1、A3-2具有伺服功能,能够进一步提高变动转矩的吸收衰减性能。
以上,根据实施例1~6说明了本发明的摩擦传动装置,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是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做各种设计上的变更和追加等。
实施例1~6中,作为靠压机构列举了凸轮靠压机构,但只要是能够使驱动辊和从动辊相互靠压接触的机构即可,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凸轮靠压机构中,例示了使凸轮斜面的凸轮角度为恒定值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即,使凸轮斜面的凸轮角度越远离通过驱动辊和从动辊的中心的直线越有级地或无级地变大的结构。
在实施例1~4中,作为衰减机构例示了活塞衰减机构,在实施例5中,表示摩擦衰减机构,在实施例6中表示伺服衰减机构,但具体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表示的机构,只要是相对辊的平移变位产生衰减力的机构即可。
在实施例1~6中,表示了平移变位的辊都是驱动辊的例子,但是平移变位的辊是从动辊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相对于平移方向变位对从动辊进行作用的衰减机构。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摩擦传动装置不限定于用于车辆变速器,对要求动力传递功能和变速功能等的工业机械等可以广泛应用。
Claims (11)
1.一种摩擦传动装置,该摩擦传动装置使以自由旋转方式支承在装置壳体上的驱动辊和从动辊相互靠压接触,通过在其接触部产生的摩擦力将转矩从一个辊向另一个辊传递,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传动装置配设有:
靠压机构,该靠压机构使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中的至少一个在与辊旋转轴垂直的平移方向变位;
衰减机构,该衰减机构使受所述靠压机构作用的辊在平移方向的变位的振动衰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靠压机构是凸轮靠压机构,该凸轮靠压机构具有相对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的接触点的切线呈角度的凸轮斜面,通过使该凸轮斜面与所述驱动辊和所述从动辊之一的旋转支承部抵接使辊彼此靠压接触,
所述衰减机构对由所述凸轮靠压机构的凸轮斜面支承的辊沿与辊旋转轴垂直的平移方向、即沿所述凸轮斜面的方向的变位进行作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机构是活塞衰减机构,该活塞衰减机构在作为机构主体的活塞缸中配置由弹簧施力的活塞并且封入油,在所述活塞和缸内壁之间设定间隙,将从所述活塞向弹簧设定侧的相反侧延伸的活塞杆作为衰减力给予部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机构使所述衰减力给予部件与由所述凸轮斜面支承的辊的辊外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机构的机构主体配置在所述摩擦传动装置的装置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机构使所述衰减力给予部件与由所述凸轮斜面支承的辊的旋转支承部中、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的凸轮随动件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机构的机构主体配置在所述靠压机构的凸轮构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衰减机构设置第一衰减机构和第二衰减机构,该第一衰减机构作用于沿所述凸轮斜面中的正转矩侧的凸轮斜面的方向,所述第二衰减机构作用于沿所述凸轮斜面中的负转矩侧的凸轮斜面的方向。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机构的衰减力给予部件的抵接部分上设置有摩擦降低元件。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机构通过安装于凸轮构件上的一对压板夹持由所述凸轮斜面支承的辊的旋转支承部中、一边在凸轮斜面上滚动一边平移变位的凸轮随动件的两侧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衰减机构形成伺服衰减机构,该伺服衰减机构形成为将源自伺服阀的油路与第一缸室和第二缸室连结的第一油压缸和第二油压缸,
所述摩擦传动装置设有: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该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检测被所述靠压机构靠压的辊的平移变位量;衰减力控制部件,该衰减力控制部件反馈来自所述平移变位量检测部件的平移变位量信息控制所述伺服阀的阀促动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06848A JP4816093B2 (ja) | 2006-01-16 | 2006-01-16 | 摩擦伝動装置 |
JP6848/06 | 2006-01-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4209A true CN101004209A (zh) | 2007-07-25 |
CN101004209B CN101004209B (zh) | 2014-05-28 |
Family
ID=3790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01800.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04209B (zh) | 2006-01-16 | 2007-01-16 | 摩擦传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75535B2 (zh) |
EP (1) | EP1808617B1 (zh) |
JP (1) | JP4816093B2 (zh) |
CN (1) | CN101004209B (zh) |
DE (1) | DE602007001983D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9565A (zh) * | 2008-02-26 | 2011-01-05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摩擦型传动装置和用于摩擦型传动装置的挤压力控制方法 |
CN103016668A (zh) * | 2012-12-25 | 2013-04-03 | 东莞市俊知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摩擦传动式减速器 |
CN104613147A (zh) * | 2014-11-19 | 2015-05-13 | 韩树海 | 摩差传动方法 |
CN107830135A (zh) * | 2017-11-13 | 2018-03-23 | 蒋志斌 | 双星液动无级变速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94520B2 (ja) | 2007-03-07 | 2011-06-08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変速装置 |
JP5262588B2 (ja) * | 2007-12-26 | 2013-08-1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駆動力配分装置 |
EP2246593B1 (en) | 2008-01-23 | 2012-06-27 | Nissan Motor Co., Ltd. | Friction roller type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US8402851B2 (en) * | 2008-01-24 | 2013-03-26 | Nissan Motor Co., Ltd. | Friction-roller typ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
JP5176977B2 (ja) | 2009-01-22 | 2013-04-0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駆動力配分装置 |
JP5326676B2 (ja) * | 2009-03-07 | 2013-10-30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装置 |
JP5326866B2 (ja) * | 2009-06-30 | 2013-10-30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駆動力配分装置のトランクション伝動容量制御装置 |
US8344724B2 (en) | 2009-11-06 | 2013-01-01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Non-intrusive monitoring of power and other parameters |
NL1037687C2 (en) * | 2010-02-04 | 2011-08-08 | Arthur Moerkerken | Stepless transmission with improvements. |
JP5644455B2 (ja) * | 2010-12-09 | 2014-12-2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ローラ式摩擦伝動ユニット |
CN103282692B (zh) * | 2010-12-24 | 2015-12-02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牵引传动容量控制装置 |
WO2012170012A1 (en) | 2011-06-07 | 2012-12-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pparatus, printers, and charge roller assemblies |
JP2014024495A (ja) * | 2012-07-30 | 2014-02-06 | Nissan Motor Co Ltd | 駆動力配分装置 |
CN104064100B (zh) * | 2014-06-13 | 2016-07-06 | 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机构运动演示平台 |
CN111022510B (zh) * | 2019-11-30 | 2020-11-24 | 乐清市凡山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的平稳减震轴承装置 |
CN117007305B (zh) * | 2023-10-07 | 2024-01-05 | 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备自检转动精度功能的减速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58706A (en) * | 1954-06-22 | 1958-11-04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riction gear |
JPS4417918Y1 (zh) * | 1965-10-06 | 1969-08-02 | ||
JPS63148949U (zh) * | 1987-03-23 | 1988-09-30 | ||
US6849025B2 (en) * | 2001-04-09 | 2005-02-01 | Nsk Ltd. | Frictional roller transmission |
CN2500866Y (zh) * | 2001-08-17 | 2002-07-17 | 燕月 | 回转传动装置 |
JP2003176862A (ja) * | 2001-12-11 | 2003-06-27 | Jatco Ltd | 動力伝達装置 |
DE10206201A1 (de) * | 2002-02-15 | 2003-09-11 | Daimler Chrysler Ag | Toroidvariator mit Rollern |
JP2005133859A (ja) | 2003-10-31 | 2005-05-26 | Aisin Seiki Co Ltd | トルク変動吸収装置 |
US7441634B2 (en) | 2003-12-26 | 2008-10-28 | Nissan Motor Co., Ltd. | Friction drive device |
JP4407281B2 (ja) * | 2003-12-26 | 2010-02-0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装置 |
JP4407314B2 (ja) | 2004-03-02 | 2010-02-0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装置 |
JP4561133B2 (ja) * | 2004-03-11 | 2010-10-13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摩擦伝動装置 |
DE102004025542A1 (de) * | 2004-05-25 | 2005-12-22 | Ina-Schaeffler Kg | Reibradantrieb |
-
2006
- 2006-01-16 JP JP2006006848A patent/JP48160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1-11 US US11/652,036 patent/US75755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1-12 DE DE602007001983T patent/DE602007001983D1/de active Active
- 2007-01-12 EP EP07100476A patent/EP1808617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7-01-16 CN CN200710001800.5A patent/CN1010042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9565A (zh) * | 2008-02-26 | 2011-01-05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摩擦型传动装置和用于摩擦型传动装置的挤压力控制方法 |
CN101939565B (zh) * | 2008-02-26 | 2013-11-06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摩擦型传动装置和用于摩擦型传动装置的挤压力控制方法 |
CN103016668A (zh) * | 2012-12-25 | 2013-04-03 | 东莞市俊知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摩擦传动式减速器 |
CN103016668B (zh) * | 2012-12-25 | 2015-12-02 | 东莞市俊知自动机械有限公司 | 摩擦传动式减速器 |
CN104613147A (zh) * | 2014-11-19 | 2015-05-13 | 韩树海 | 摩差传动方法 |
CN107830135A (zh) * | 2017-11-13 | 2018-03-23 | 蒋志斌 | 双星液动无级变速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7575535B2 (en) | 2009-08-18 |
JP2007187275A (ja) | 2007-07-26 |
CN101004209B (zh) | 2014-05-28 |
US20090170656A1 (en) | 2009-07-02 |
DE602007001983D1 (de) | 2009-10-01 |
JP4816093B2 (ja) | 2011-11-16 |
EP1808617A1 (en) | 2007-07-18 |
EP1808617B1 (en) | 2009-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04209B (zh) | 摩擦传动装置 | |
JP7452097B2 (ja) | クラッチ装置 | |
CN112189100B (zh) | 逆向输入断开离合器以及促动器 | |
US11808306B2 (en) | Clutch device | |
US3810398A (en) | Toric transmission with hydraulic controls and roller damping means | |
CN103459891B (zh) | 摩擦辊式减速机以及电动汽车用驱动装置 | |
US5013283A (en) | Adjustable pulley with improved support structure | |
CN104246268A (zh) | 摩擦制动装置 | |
JP2008106923A (ja) | 遊星ローラ式変速機 | |
EP0400187B1 (en) | Infinitely variable traction roller transmission | |
US6558286B1 (en)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nd variants | |
KR101201025B1 (ko) | 마찰 전동 변속 장치 및 마찰 전동 변속 장치의 압박력 제어 방법 | |
US6676560B1 (en) |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US20010023215A1 (en) | Toroidal type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JP4244502B2 (ja) |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 |
US6142029A (en) | Axoid force mechanism | |
JP2000130528A (ja) | 伝達車加圧装置用圧縮装置 | |
JP3461876B2 (ja) | まさつ車無段変速装置 | |
JP7133974B2 (ja) | 減衰機構 | |
US20230304546A1 (en) | Clutch device | |
JP5678610B2 (ja) | 無段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 |
SU1688907A1 (ru) | Передаточный механизм валковой дробилки | |
JP4032547B2 (ja) |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の組立方法 | |
JPH09269040A (ja) |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 |
JP3675120B2 (ja) | トロイダル型無段変速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