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91954C - 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91954C
CN100591954C CN200510082186A CN200510082186A CN100591954C CN 100591954 C CN100591954 C CN 100591954C CN 200510082186 A CN200510082186 A CN 200510082186A CN 200510082186 A CN200510082186 A CN 200510082186A CN 100591954 C CN100591954 C CN 10059195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t axle
clutch
mentioned
turbine blade
blad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10082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5168A (zh
Inventor
泽村吉信
山本敏弘
熊谷吉彦
木原照雄
椿野幸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51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51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9195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9195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2045/0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comprising a clutch between prime mover and fluid gearing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具备变矩器的流体传动装置,适当选择用以导入发动制动力的传动机构,而能够谋求该流体传动装置结构的简化和单纯化且有效的发动机制动力传递机能。这种流体传动装置,具备配置在曲轴(11)上的离心离合器(14)和变矩器(15),曲轴(11)的驱动力从离心离合器(14)输入到变矩器(15),介由变矩器(15)的涡轮轴(17a)向减速装置(G1)进而向驱动轴传递。发动机制动力从减速装置(G1)经由涡轮轴(17a)向作为单向离合器(19)的离合器外座圈(19a)的涡轮轮毂(17b)传递、再从该离合器(19)的离合器内座圈(19b)向曲轴(11)传递。

Description

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变矩器的小型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小型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已知一种结构,变速离合器和作为流体传动装置的变矩器呈机构上相互串联连结状态而并排设置在内燃机曲轴上,它们中的一方与曲轴连结,另一方介由减速装置而与多级变速器的输入轴连结。并且,在这种现有的众所周知的流体传动装置中,已知使介由涡轮叶片部工作的锁止离合器具备发动机制动力的传递机能。另外,与之区别,提出一种结构,将发动机制动力从涡轮轴直接介由单向离合器向曲轴传递,因此,不经由变矩器而具备发动机制动力的传递机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13626号公报(第4页—第7页,第3图)
不过,在变速离合器和变矩器呈机构上相互串联连结状态而并排设置在内燃机曲轴上的流体传动装置中,使锁止离合器具备发动机制动力的传递机能的结构,具体地说,使由涡轮叶片部的摩擦板和泵叶片部的受压板构成的锁止离合器具备发动机制动力的传递机能,该形式的流体传动装置中具备复杂结构的涡轮叶片部和泵叶片部。
并且,流体传动装置的这种复杂结构的涡轮叶片部和泵叶片部的配备,产生的结果是,使传动装置的变矩器的结构进而流体传动装置本身的结构复杂,在提高制作上及组装上的作业性改善方面成为很大的课题。
另一方面,图4所示的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辆用流体传动装置,具备的结构是:变速离合器014和具有泵叶片016、涡轮叶片017及定轮叶片018的变矩器015呈结构上相互串联连结状态并排配置在内燃机的曲轴011上,作为它们中之一的变速离合器014与曲轴011连结,作为之另一个的变矩器015的涡轮叶片017介由齿轮011g而与多级变速器的输入轴驱动连结。
这种流体传动装置中,发动机制动力的传递机能通过从涡轮叶片的涡轮轴介由单向离合器019向曲轴传递的结构来实现,具备不经由变矩器而工作的发动机制动机能。不过,这种流体传动装置,是一种在泵叶片和涡轮叶片之间具有锁止离合器的形式,例如其结构是在与涡轮轴联动的涡轮叶片部一体的传动板上花键卡合着其外周部的该离合器的摩擦离合器板,即使发动机制动工作时与涡轮轴部共同旋转,具有复杂结构的涡轮叶片部和泵叶片部,同样是上述流体传动装置残留的课题。
在如上所述的状况中,具备呈机构上相互串联连结状态而并排设置在曲轴上的离合器和变矩器的流体传动装置,希望通过适当选择用以导入发动制动力的传动机构,而能够谋求该流体传动装置结构的简化和单纯,且提供能够确保有效的发动机制动力传递机能的该传动装置的改进技术。
另外,希望提供一种作为综合上述的改进具有那样的流体传动机构的传动装置的一个悬案的事项的、上述的小型的车辆用传动装置,其被施予了用于可靠地实现车辆停车时的曲轴与向驱动轮即后轮的动力传递部之间的所谓防止惯性旋转的适当的改进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用以解决上述课题的具备小型车辆用变矩器的流体传动装置的改进技术,第1项发明是一种具备曲轴和轴支承在该曲轴上的流体传动装置的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传动装置具有泵叶片、涡轮叶片及定轮叶片,涡轮叶片的轴上支撑着定轮叶片,定轮叶片的轴上支撑着泵叶片,上述涡轮叶片,直接支撑在曲轴上,同时形成圆筒状轴部与叶片部分成两部分的结构,上述圆筒状轴部和叶片部,在沿曲轴的轴方向间隔开的该轴部的内燃机侧端部和该叶片部端部,分别介由轴承支撑在该曲轴上,圆筒状轴部外周和叶片部内周配合成一体化。
第2项发明,基于第1项发明的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支撑在上述曲轴上的涡轮叶片部邻接的该曲轴上的位置设有离心离合器,该离心离合器将曲轴驱动力对应于转速向泵叶片部传递,还在上述涡轮叶片部与上述离心离合器之间装有从涡轮叶片部向离心离合器传递发动机制动力的单向离合器,另外,支撑上述涡轮叶片部的轴承,其内圈在曲轴上以其轴方向定位并固定,其外圈固定在涡轮叶片部。
发明的效果
第1项发明,在上述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中,上述流体传动装置,具有泵叶片、涡轮叶片及定轮叶片,涡轮叶片的轴上支撑着定轮叶片,定轮叶片的轴上支撑着泵叶片,上述涡轮叶片,直接支撑在曲轴上,同时形成圆筒状轴部与叶片部分成两部分的结构,上述圆筒状轴部和叶片部,在沿曲轴的轴方向间隔开的该轴部的内燃机侧端部和该叶片部端部,分别介由轴承支撑在该曲轴上,圆筒状轴部外周和叶片部内周配合成一体化,因此,涡轮叶片部由轴承直接支撑在曲轴上,因此,有效防止该叶片部与曲轴的惯性旋转,且涡轮叶片部的轴部结构形成单纯的圆筒管状而被简化。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中,在与支撑在上述曲轴上的涡轮叶片部邻接的该曲轴上的位置设有离心离合器,该离心离合器将曲轴驱动力对应于转速向泵叶片部传递,还在上述涡轮叶片部与上述离心离合器之间,夹入装有从涡轮叶片部向离心离合器传递发动机制动力的单向离合器,另外,支撑上述涡轮叶片部的轴承,其内圈在曲轴上以其轴方向定位并固定,其外圈固定在涡轮叶片部,因而,在单向离合器定位的同时与该离合器邻接的轴承相对于涡轮叶片和曲轴定位而固定,从而,降低单向离合器的晃动,其工作特性稳定、发动机制动性能提高。另外,发动机制动力的导入机构简化、单纯。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了本发明的由内燃机与减速器构成的动力单元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由内燃机和减速器构成的动力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表示的现有发明由内燃机和减速器构成的动力单元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0-曲轴箱;11-曲轴;11g-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m-供给油路;11n-排出油路;11q-球轴承;12-主轴;12a-一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2b-二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3-中间轴;13a-二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3b-驱动链轮;14-离心离合器;14e-离合器瓦;14g-输出鼓;15-变矩器;16-泵叶片部;16b-连结构件;17-涡轮叶片部;17a-涡轮轴部;17b-涡轮轮毂;18-定轮叶片部;18a-定轮轮毂;18b-定轮轴部;18e-定轮单向离合器;18f-第2离合器外座圈;18g-第2离合器内座圈;18h-第2离合器元件;19-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a-第1离合器外座圈;19c-第1离合器内座圈;19d-第1离合器元件;20-汽缸体;30-汽缸盖;40-汽缸盖罩;E-内燃机;G-减速器;G1-第1级减速装置;G2-第2级减速装置;PU-动力单元。
具有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以侧视图表示搭载了本实施例的由内燃机E与减速器G构成的动力单元PU的机动二轮车。另外,图2表示该动力单元PU的纵剖视图,还有,图3表示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参照图1,机动二轮车车体构架F,其前端具备头管1,在头管1上能够操纵转向地支承着前叉2,前叉2轴支承着前轮WF,另外,在车体构架F其中间部具有枢轴板3,该枢轴板3上能够上下摆动地支承着摇臂4的前部,摇臂4以后端轴支承着后轮WR,还有,从车体构架F后部延伸出去的座梁5上,支撑着燃料箱6和覆盖燃料箱6的乘客用座7。
搭载在车辆上的由内燃机E及减速器G构成的动力单元PU,在枢轴板3和前轮WF之间的位置使内燃机E侧靠前方搭载在车体构架F上,内燃机E使其汽缸C的盖侧朝向车体前方,使吸气侧靠上方、排气侧靠下方配置,从后方配置的减速机G输出轴输出的动力介由链式最终减速装置9向后轮WR传递。
同时还参照图2,发动机E的汽缸C,其后部(图2的图示中为下方侧)接合固定在曲轴箱10的前部(图2的图示中为上方侧),该汽缸C由直接固定在曲轴箱10上的汽缸体20、其后部固定在该汽缸体20前部的汽缸盖30、还有覆盖汽缸盖30前部(图2的图示中为上方侧)且固定在该盖30上的汽缸盖罩40构成,结果,这些结构部利用螺栓相互接合固定而一体化、构成内燃机结构的主要部分。
曲轴箱10中介由主轴承10a支承着能够旋转的曲轴11,曲轴11的曲柄销11a上介由其大头部11c安装有连杆11b,在连杆11b的小头部11d介由活塞销11e安装活塞11f,活塞11f在汽缸体20所形成的汽缸筒20a内往复滑动。这些结构本身已经被熟知。
曲轴箱10中,设有与曲轴11平行延长且能够旋转地由轴承支撑在该箱10中的主轴12和作为输出轴的中间轴13,主轴12上介由后述的作为一级减速装置G1的齿轮啮合而传递曲轴11的旋转,另外,主轴12的旋转介由作为二级减速装置G2的齿轮啮合而向中间轴13传递,经中间轴13上的作为最终减速装置9构成构件的驱动链轮13b、介由链而驱动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
曲轴11上,其左方端固定着发电机11h的转子11i,发电机11h的定子11j安装在与曲轴箱10左端面结合的左侧盖10b上。另外,曲轴箱10、汽缸体20及汽缸盖30上,贯通它们而形成正时链Tc的收纳室,利用该链Tc,凸轮轴31以曲轴11旋转的1/2的旋转而减速旋转。
从曲轴箱10右壁突出的曲轴11的右方端,介由作为输入离合器的离心离合器14及变矩器15连结到由上述一级及二级减速装置G1、G2构成的减速器G上,在减速器G及曲轴11间设有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该离合器19与变矩器15并列设置。上述离心离合器14、变矩器15、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及覆盖一级减速装置G1的右侧盖10c与曲轴箱10及减速器箱10d右端面结合。
一级减速装置G1,由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和一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2a构成,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曲轴11上用以传递从变矩器15产生的输出,一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2a固定在上述主轴12右方端并与上述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啮合。另外,二级减速装置G2,被收容在减速器箱10d内,由与主轴12一体成形的二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2b和固定在作为输出轴的中间轴13上并与二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2b啮合的二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3a构成,从减速器箱10d左端壁突出的中间轴13的左方端连结着最终减速装置9的链轮13b。
如图2和作为图2的部分放大图的图3所示,在右侧盖10c内面一体突出设置与上述曲轴11同轴的圆筒状轴承壳10c1,在伸入轴承壳10c1内的曲轴11右端及轴承壳10c1间装配带密封的球轴承11k。并且,面向曲轴11右端的油室10c2形成在上述轴承壳10c1内,该油室10c2由没有图示的从油箱抽取工作油的油泵供给工作油。
曲轴11上,同轴设有向变矩器15供给工作油的供给油路11m,供给油路11m使其一端通向上述油室10c2同时关闭另一端,同时,曲轴11上还同轴设有导出从变矩器15排出的工作油的排出油路11n,排出油路11n使其一端配置在距上述供给油路11m另一端向轴方向内方隔开间隔的位置,该排出油路11n另一端由球状堵塞构件11o关闭,与排出油路11n在靠近其另一端连通的油路11n4,设置在曲轴11中,用以引导对连杆11b的大头部11c及曲轴销11a间进行润滑的工作油。
变矩器15,具备直接或间接支撑在作为旋转轴的曲轴11上的泵叶片P、涡轮叶片T及定轮叶片S,它们在曲轴11上的配置是在上述供给油路11m侧配置上述涡轮叶片T的叶片部17同时在上述排出油路11n侧配置上述泵叶片P的叶片部16。
传递从变矩器15产生的输出的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配置在该变矩器15左侧并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曲轴11上,与之相对,装在曲轴11及变矩器15间的离心离合器14配置在变矩器15右侧。
离心离合器14,由焊接在与曲轴11右端部花键14a连接的驱动板轮毂14b上的驱动板14c、介由枢轴14d可以摆动地支承在该驱动板14c上的多个离合器瓦14e和设置在各离合器瓦14e间作用弹力以使各离合器瓦14e趋向缩小直径方向的复位弹簧14f和包围各离合器瓦14e配置的有底圆筒状输出鼓14g构成。
曲轴11上安装有使内轮11q1内端与其第1环状肩部11p抵接的球轴承11q,在与上述内轮11q1外端之间夹着第1限制板11s的状态下使上述驱动板轮毂14b与曲轴11花键14a连接,在与驱动板轮毂14b外端之间夹着第2限制板11t的状态下将与曲轴11拧合的螺母N紧固,从而驱动板轮毂14b即驱动板14c被固定在曲轴11上。
各离合器瓦14e外周面14e1上粘接着能够与输出鼓14g内周面14g1滑动接触的摩擦衬片14h,离合器瓦14e的重量及复位弹簧14f的弹簧负载,其设定为:在曲轴11以超过怠速转速的规定转速以上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各离合器瓦14e直径扩大,使摩擦衬片14h压接在输出鼓14g内周面14g1上。
变矩器15的泵叶片部16配置在曲轴箱10侧,涡轮叶片部17配置在泵叶片部16及上述输出鼓14g之间,定轮叶片部18沿曲轴11的轴线方向按与供给油路11m及排出油路11n间对应的位置、配置在泵叶片部16及涡轮叶片部17的内周部15a间。而在泵叶片部16、涡轮叶片部17及定轮叶片部18间,形成循环油路用于由工作油进行动力传递。
泵叶片部16上焊接着从其外周部16a超过涡轮叶片部17向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连结构件16b,该连结构件16b与离心离合器14的输出鼓14g被液密焊接。即离心离合器14的输出鼓14g与变矩器15的泵叶片部16连结。还有,其外周部16a与连结构件16b可以一体成形。
装在曲轴11及曲轴箱10间的左右一对主轴承10a中的右侧主轴承所具有的内轮10a1内端与设置在曲轴11上的第2环状肩部11u抵接。另一方面,在曲轴11外周,能够相对旋转地嵌入安装使一端与上述球轴承11q外轮11q2抵接的中空涡轮轴部17a。
并且,在该涡轮轴部17a的另一端及主轴承10a内轮10a1之间装有推力滚针轴承11v和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曲轴11上的油泵驱动齿轮11w。即,中空的涡轮轴部17a被夹在推力滚针轴承11v及球轴承11q间,因而以被限制轴方向活动的状态能够相对旋转地被支承在曲轴11上。
固定涡轮叶片部17内周部的涡轮轮毂17b与上述涡轮轴部17a一端侧外周花键17c连接、而配合成一体化,涡轮轴部17a与涡轮叶片部17一起旋转。并且,在涡轮轮毂17b及输出鼓14g之间装有轴承套17d。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在与上述推力滚针轴承11v邻接的位置与涡轮轴部17a另一端部外周花键17e连接,与该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对应地在涡轮轴部17a及曲轴11之间装有径向滚针轴承11x。
定轮叶片部18所具备的定轮轮毂18a,与相对旋转自由地嵌入安装在涡轮轴部17a外周的中空定轮轴18b花键18c连接,该定轮轴18b的轴方向移动,由上述涡轮轮毂17b和利用上述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介由推力滚针轴承11y构成的第3限制板11z限制。并且,在泵叶片部16内周部16c及定轮轴18b之间装有轴承套18d。
另外,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由与涡轮轮毂17b一体相连设置的圆筒状第1离合器外座圈19a、与第1离合器外座圈19a以同轴关系被该外座圈19a围绕且与上述驱动板轮毂14b花键19b连接的第1离合器内座圈19c和环状排列地装在第1离合器外座圈19a和第1离合器内座圈19c之间的能够进行从第1离合器外座圈19a向第1离合器内座圈19c的反负载传动的多个楔块、辊等第1离合器元件19d构成。
在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和变矩器15的泵叶片部16之间配置有设置在定轮叶片部18及固定位置间的定轮单向离合器18e。该定轮单向离合器18e,由与定轮轴部18b左端部连结的有底圆筒状第2离合器外座圈18f、以同轴关系围绕定轮轴部18b同时被第2离合器外座圈18f以同轴关系围绕的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环状排列装在第2离合器外座圈18f和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之间的多个楔块、辊等第2离合器元件18h。
与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一体设置的卡合臂部18i和具有与曲轴11平行轴线并植入设在曲轴箱10中的销10e卡合,第2离合器内座圈18e不能绕曲轴11及定轮轴部18b的轴线旋转。另外,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内周部,被夹持在推力轴承板18j与第4限制板18m之间,推力轴承板18j装在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内周部与第2离合器外座圈18f之间,第4限制板18m由安装在定轮轴部18b上的止动环18k支撑,从而限制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轴方向移动。再有,定轮轴部18b及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之间装有轴承套18n。
该定轮单向离合器18e,其功能是:在变矩器15中,由定轮叶片部18负担在泵叶片部16及涡轮叶片部17间产生转矩放大作用时的反力时,阻止定轮轴部18b即定轮叶片部18的旋转,而若不产生上述转矩放大作用,则使定轮叶片部18与泵叶片部16及涡轮叶片部17在同一旋转方向空转。
在涡轮轴部17a内周及曲轴11外周间形成沿曲轴11轴线方向与排出油路11n一端几乎对应的左侧供给侧环状油室11m2和沿上述曲轴11轴线方向与供给油路11m另一端几乎对应的右侧排出侧环状油室11n2,涡轮轴部17a、定轮轴部18b及定轮轮毂18a上设有使供给侧环状油室11m2通向变矩器15内的循环油路流入侧的多个流入通路11m3,同时,设有使排出侧环状油室11n2通向变矩器15内的循环油路流出侧的多个流出通路11n3。
并且,在曲轴11上设有连结着用以将从其供给油路11m供给的工作油导向泵叶片部16的供给油路11m另一端部及供给侧环状油室11m2间的多个供给侧倾斜油路11m1,该供给侧倾斜油路11m1具有相对曲轴11轴线倾斜的轴线,同时,设有连结着用以将从涡轮叶片部17排出的工作油导向排出油路11n的排出侧环状油室11n2及排出油路11n一端部间的多个排出侧倾斜油路11n1,该排出侧倾斜油路11n1具有相对曲轴11轴线倾斜的轴线。
本实施例的由内燃机E和减速器G构成的动力单元PU具备大概如上述的结构。
下面,关于该实施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变矩器15,将其涡轮叶片部17配置在设于曲轴11上的供给油路11m侧,同时其泵叶片部16配置在设于曲轴11上的排出油路侧11n侧,将从供给油路11m供给的工作油导向泵叶片部16的多个供给侧倾斜油路11m1和将从涡轮叶片部17排出的工作油导向排出油路11n的多个排出侧倾斜油路11n1设置在曲轴11上,使它们具有相对曲轴11轴线倾斜的轴线。
从而,从作为给油油路的供给油路11m介由供给侧倾斜油路11m1向变矩器15供给工作油,从变矩器15介由排出侧倾斜油路11n1向排出油路11n排出工作油,从而能够使变矩器15工作油的流入侧及排出侧的工作油的流动顺畅化,抑制工作油的流通阻力,提高变矩器15的传递效率。并且,即使变化副机相对于变矩器15的配置,也不会使工作油的通路复杂化,能够使传动装置小型化。
另外,为了传递来自变矩器15的输出而配置在该变矩器15左侧的一级减速用驱动用齿轮11g,旋转自由地被支承在曲轴11上,装在变矩器15及曲轴11间的离心离合器14配置在变矩器15右侧,因此,作为副机的上述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及上述离心离合器14分开在变矩器15两侧配置,从而能够避免负载向曲轴11的局部性集中,能够避免增大曲轴11自身和支撑结构等的必要强度而谋求传动装置的小型化。
再有,设置在定轮叶片部18及固定位置间的定轮单向离合器18e,配置在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及泵叶片部16间,因此,能够在定轮叶片部18附近配置定轮单向离合器18e,从而能够谋求传动装置的小型化,同时抑制定轮叶片部18的大惯性使之较小,因而能够抑制定轮叶片部18空转时的工作油流通阻力使之较小,谋求变矩器15的性能提高。
即使车辆停车时的怠速运转时,也不在空挡位置,因此,由于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与由于油的粘性而产生的摩擦力,涡轮叶片部17轴部17a惯性旋转而引起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空转,不过,本实施例中,涡轮叶片部17的轴部17a由球轴承11q直接支撑在曲轴11上,因此,有效地阻止上述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惯性旋转。
发动机制动力,从涡轮叶片部17轴部即涡轮轴部17a介由涡轮轮毂17b、发动机制动用离合器19直接传递给曲轴11,因而发动机制动力的传递有效且可靠性高,并且,涡轮轮毂17b形成该单向离合器19的外座圈19a等这种结构单纯且简化。
涡轮叶片部17和涡轮轴部17a,是分别形成单独的分成两部分结构且相互花键17c连接,涡轮叶片部17和涡轮轴部17a分别介由轴承(球轴承11q)、(径向滚针轴承11x)直接支撑在曲轴11上,因而获得稳定的支撑,其制作性和组装性良好,且涡轮轴部17a为圆筒管状而能够简化。另外,涡轮轴部17a外周配合着涡轮叶片部17内周,因此,能够在曲轴11和涡轮叶片部17之间形成的径向空间配置球轴承11q。其结果是,球轴承11q的使用成为可能,且结构简化。
其结构是与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邻接的球轴承11q在该单向离合器19安装的同时定位固定在曲轴11上,单向离合器19与球轴承11q邻接配置,因而维持没有晃动的稳定状态,因此其工作特性稳定且发动机制动性能提高。另外,这两者的邻接配置,有助于结构的单纯化和小型化。

Claims (2)

1.一种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其具备曲轴和轴支承在该曲轴上的流体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体传动装置具有泵叶片、涡轮叶片及定轮叶片,涡轮叶片的轴上支撑着定轮叶片,定轮叶片的轴上支撑着泵叶片,上述涡轮叶片,被直接支撑在曲轴上的同时、形成圆筒状轴部与叶片部分成两部分的结构,上述圆筒状轴部和叶片部,在沿曲轴的轴方向间隔开的该轴部的内燃机侧端部和该叶片部端部分别介由轴承支撑在该曲轴上,圆筒状轴部外周和叶片部内周配合成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支撑在上述曲轴上的涡轮叶片部邻接的该曲轴上的位置设有离心离合器,该离心离合器根据转速将曲轴驱动力向泵叶片部传递,还在上述涡轮叶片部与上述离心离合器之间装有从涡轮叶片部向离心离合器传递发动机制动力的单向离合器,另外,支撑上述涡轮叶片部的轴承,其内圈在曲轴的轴方向被定位而固定,其外圈被固定在涡轮叶片部。
CN200510082186A 2004-09-30 2005-07-01 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195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8729A JP4443365B2 (ja) 2004-09-30 2004-09-30 小型車両用伝動装置
JP2004288729 2004-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5168A CN1755168A (zh) 2006-04-05
CN100591954C true CN100591954C (zh) 2010-02-24

Family

ID=36375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821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91954C (zh) 2004-09-30 2005-07-01 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43365B2 (zh)
CN (1) CN100591954C (zh)
TW (1) TWI2896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40443B2 (en) * 2008-08-13 2012-08-1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owertrain with engine oil-fed torque converter
JP5663370B2 (ja) * 2011-03-31 2015-02-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無段変速機
DE102017109093A1 (de) * 2017-04-27 2018-10-3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triebsstra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7450341B2 (ja) * 2019-04-10 2024-03-15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駆動ユニット
US11040611B2 (en) * 2019-08-27 2021-06-2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urbine mounted P2 front wheel drive transmission arrangement
CN113898719B (zh) * 2021-09-30 2023-09-0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定子轴及制动器外毂与定子轴的连接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5168A (zh) 2006-04-05
JP2006105167A (ja) 2006-04-20
TWI289636B (en) 2007-11-11
JP4443365B2 (ja) 2010-03-31
TW200615475A (en) 2006-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1954C (zh) 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
CN109305028A (zh) 具有双驱动泵的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JP2005009464A (ja) エンジンの始動装置
EP2151603A1 (en) Power unit and motorcycle with the same
US725206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EP1666721B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0537342C (zh) 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
CN100538120C (zh) 传动装置
US7210851B2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bearings
JP5602697B2 (ja) カム式トルクダンパ
JP3154693B2 (ja) 車輌用エンジンの始動装置
JP4878853B2 (ja) 内燃機関
EP2151600B1 (en) Stepp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cycle with the same
JP4327229B2 (ja) 有段式自動変速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パワー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モーターサイクル
CN104121126A (zh) 具有离心调节器的喷油泵
JP3559320B2 (ja) 内燃機関のクランク軸の支持構造
JP4326090B2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JP2005090490A (ja) エンジン用発電機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JP2005155721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2002039271A (ja) バランサ付エンジンにおける潤滑構造
JP2017180738A (ja) 内燃機関のバランサ装置
JP2008057548A (ja) 自動二輪車
JP2006250093A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