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37342C - 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37342C
CN100537342C CNB2005100822350A CN200510082235A CN100537342C CN 100537342 C CN100537342 C CN 100537342C CN B2005100822350 A CNB2005100822350 A CN B2005100822350A CN 200510082235 A CN200510082235 A CN 200510082235A CN 100537342 C CN100537342 C CN 10053734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heel
claw
gear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822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54773A (zh
Inventor
椿野幸博
山本敏弘
藤原清隆
泷口亲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4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4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373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3734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通过将与支架装置立起工作联动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设在流体传动装置和驱动轮间的驱动力传动系统中,从而,停车时支架装置立起时防止惯性转动机构工作而限制上述驱动力传动系统上的动力传动,谋求该停车时驱动轮空转的防止。从流体传动装置的变矩器产生的输出从蜗轮轴经由一级减速装置(G1)向主轴(12)传送,再传送给中间轴、驱动轴。主轴上设有具备棘轮部(12g1)的摩擦环(12f),与支架装置(51)立起工作联动工作的爪板(54)的爪构件(54a)通过该工作而与棘轮部(12g1)卡扣。利用爪板(54)的爪构件对棘轮部(12g1)的卡扣,限制主轴(12)的惯性转动,防止驱动轮的空转。

Description

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作为动力传动装置而具备变矩器的机动二轮车中,其停车时支架装置立起时、对向驱动轮即后轮传递内燃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系统施予摩擦力、从而抑制支架装置立起时后轮空转的防止空转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动力传动装置,已知一种机动二轮车的装置,在具备变矩器的机动二轮车中,具备设置在变矩器与后轮之间的动力传递系统中的油压工作的摩擦离合器和进行该摩擦离合器断开连接的控制阀,使该控制阀与停车时侧支架装置向立起位置移动联动而进行电气控制,利用该控制隔断向摩擦离合器供给工作用油压而切断该离合器,例如即使变速踏板处于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也能够在侧支架装置立起时隔断向上述摩擦离合器供给工作用油压、切断该离合器,而防止随着变矩器产生的后轮惯性转动,抑制所谓的蠕变现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昭54—110540号公报(第2页—第3页,第1图)
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机动二轮车的安全装置,在变矩器与驱动轮即后轮之间的动力传递系统上具备油压工作摩擦离合器,另外,具备进行该摩擦离合器断开连接的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停车时随着侧支架装置向立起位置移动带来的支架开关关闭而独立工作,控制阀的上述工作隔断向摩擦离合器供给工作用油压而切断该离合器,防止随着变矩器产生的蠕变现象、阻止作为驱动轮的后轮惯性转动。
并且,上述油压控制阀的独立工作,例如即使变速踏板处于中立位置以外的位置,也能够在侧支架装置成为立起位置时隔断向上述摩擦离合器供给工作用油压,因此,防止随着变矩器产生的后轮惯性转动、即阻止蠕变现象。
从而,该安全装置,只是在机动二轮车停车时立起侧支架装置,而经由电气性的支架开关的关闭来独立控制控制阀,即使变速踏板处于中间以外的位置,也能通过切断离合器而有效地实现阻止变矩器产生的后轮的惯性转动,不过,其控制并用电气与油压的工作系统,从而其结构复杂,且成本方面也高。
发明内容
在如上所述的状况中,寻求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后轮的防止空转结构,其随着停车时支架装置向立起位置移动而隔断变矩器与后轮间的动力传递,有效地阻止该停车时由于变矩器的蠕变现象产生的后轮惯性转动,并确保可靠工作,而且能够以简单结构实现低成本。
本发明,涉及提供一种用以解决上述课题的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的改进技术,第1项发明的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作为变矩器的流体传动装置、进行上述流体传动装置和驱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的齿轮轴、停车时旋转自由地支撑车架以使驱动轮从路面浮起的支架装置、与支架装置的立起工作联动并与齿轮轴的旋转部卡合而限制该齿轮轴旋转的机构,上述限制齿轮轴旋转的机构,由设置在与支架装置立起工作联动转动的卡扣转向节上的爪板的爪构件和设置在齿轮轴上的棘轮部构成,该棘轮部经由摩擦环设置在上述齿轮轴上。
第2项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传动装置支撑在曲轴上且该流体传动装置与曲轴配重收容室邻接,上述爪板的爪构件与上述棘轮部被设置成与曲轴配重邻接。
发明的效果
第1项发明,上述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具备由泵叶片部、蜗轮叶片部和定轮叶片部构成的作为变矩器的流体传动装置和进行上述流体传动装置和驱动轴之间动力传递的齿轮轴、停车时旋转自由地支撑车架以使驱动轮从路面浮起的支架装置、与支架装置立起工作联动并与齿轮轴的旋转部卡合而限制该齿轮轴旋转的机构,因而能够利用简易结构而防止从流体传动装置向驱动轮的惯性转动。
而且,上述限制齿轮轴旋转的机构,由设置在与支架装置立起工作联动转动的卡扣转向节上的爪板的爪构件和设置在齿轮轴上的棘轮部构成,该棘轮部经由摩擦环设置在上述齿轮轴上,因而,利用棘轮部限制从流体传动装置侧传递驱动力而防止驱动轮惯性转动,同时,即使棘轮部为卡合状态,也在摩擦环作用下使齿轮轴滑动转动,因而对驱动轮施加规定的转动力,而使该驱动轮能够向任意方向旋转,因此,提高车辆的维修性。
第2项发明,在第1项发明中,上述流体传动装置支撑在曲轴上,且该流体传动装置与曲轴配重收容室邻接,上述爪板的爪构件与上述棘轮部被设置成与曲轴配重邻接,因而能够谋求空间的有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搭载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机动二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动力单元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动力单元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2、3所示的动力单元主要部分的图。
图5是表示与作为本发明主要结构部的车辆主支架装置相关联的后轮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部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所示的图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与作为本发明主要结构部的车辆主支架装置相关联的后轮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图的侧视图。
图中,15—变矩器;50、500—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A—棘轮机构部;50B—支架装置机构部;50C—连杆机构部;51—主支架装置;510—侧支架装置;52—连杆机构;52a、520a—横拉杆;53、530—卡扣转向节;54、540—爪板;54a、540a—爪构件;S—限制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以侧视图表示搭载了本实施例的内燃机E的机动二轮车的车辆,在该机动二轮车车架F其前端所具备的头管1上,能够操纵转向地支承着前叉2,前叉2轴支承着前轮WF,在车架F其中间部所具备的枢轴板3上,能够上下地支承着摇臂4的前部,摇臂4以后端轴支承着后轮WR,车架F后部所具备的座梁5上支撑着燃料箱6和覆盖燃料箱6的乘客用座7。
由内燃机E及减速器G构成的动力单元P,以配置在枢轴板3和前轮WF之间的方式搭载在车架F上,从上述减速机G输出轴8输出的动力经由链式最终减速装置9向后轮WR传递。
搭载在车架F上内燃机E为4循环的单气缸发动机,使其汽缸的盖侧朝向车体前方,使吸气侧靠上方、排气侧靠下方配置,从而,吸气管E1从汽缸盖上部延伸,该吸气管E1从上方延长到车辆前方,在其延长端配置空气滤清器,另外,从汽缸盖下部延伸出没有明确图示的排气管。
同时参照图2、3等可知,内燃机E的汽缸C,其后部(图2的图示中为左方侧,图3中为下方侧)接合固定在曲轴箱10的前部(图2的图示中为右方侧,图3中为上方侧),该汽缸C由直接固定在曲轴箱10上的汽缸体20、其后部固定在该汽缸体20前部的汽缸盖30、以及覆盖汽缸盖30前部(图2中的右方侧,图3中的上方侧)且固定在该盖30上的汽缸盖罩40构成,结果,这些结构部利用螺栓相互接合固定而一体化、构成内燃机E结构的主要部分。
如图3所示,曲轴箱10中,经由主轴承10a能够旋转地支承着曲轴11,曲轴11的曲柄销11a上经由其大头部11c安装有连杆11b,在连杆11b的小头部11d经由活塞销11e安装活塞11f,活塞11f在汽缸体20所形成的汽缸筒20a内往复滑动。这些结构本身已经被熟知。
曲轴箱10中设有与曲轴11平行延长且能够旋转地由轴承支撑在该箱10中的作为齿轮轴的主轴12和作为输出轴的中间轴13,主轴12上经由后述的作为一级减速装置G1的齿轮11g、12a的啮合而传递曲轴11的旋转,另外,主轴12的旋转经由作为二级减速装置G2的齿轮12b、13a的啮合而向中间轴13传递,经由中间轴13上的最终减速装置9构成构件的驱动链轮13b而驱动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
曲轴11的左方端固定着发电机11h的转子11i,发电机11h的定子11j安装在与曲轴箱10左端面结合的左侧盖10b上。另外,曲轴箱10、汽缸体20及汽缸盖30上,贯通它们而形成正时链Tc的收容室,利用该链Tc,凸轮轴31以曲轴11转速的1/2的转速而减速旋转。
从曲轴箱10右壁突出的曲轴11的右方端,经由作为输入离合器的离心离合器14及变矩器15连结到由上述一级及二级减速装置G1、G2构成的减速器G上,在减速器G及曲轴11间设有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该离合器19与变矩器15并列设置。上述离心离合器14、变矩器15、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及覆盖一级减速装置G1的右侧盖10c、与曲轴箱10及减速器箱10d右端面结合。
一级减速装置G1,由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和一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2a构成,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被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曲轴11上用以传递从变矩器15产生的输出,一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2a固定在上述主轴12右方端并与上述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啮合。另外,二级减速装置G2,被收容在减速器箱10d内,由固定在上述主轴12上的二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2b和固定在作为输出轴的中间轴13上并与二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2b啮合的二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3a构成,在从减速器箱10d左端壁突出的中间轴13的左方端连结着最终减速装置9的链轮13b。
在右侧盖10c内面一体突出设置与上述曲轴11同轴的圆筒状轴承壳10c1,在伸入轴承壳10c1内的曲轴11右端及轴承壳10c1间装有带密封的球轴承11k。并且,面向曲轴11右端的油室10c2形成在上述轴承壳10c1内,该油室10c2由没有图示的从油箱抽取工作油的油泵供给工作油。
还同时参照图4,曲轴11上同轴设有向变矩器15供给工作油的供给油路11m,供给油路11m使其一端通向上述油室10c2同时关闭另一端,同时,曲轴11上同轴设有引导从变矩器15排出的工作油的排出油路11n,排出油路11n使其一端配置在从上述供给油路11m另一端向轴方向内方隔开间隔的位置,该排出油路11n另一端由球状堵塞构件11o关闭,与排出油路11n在靠近其另一端连通的油路11n4设置在曲轴11上,用以导引对连杆11b的大头部11c及曲轴销11a间进行润滑的工作油。
变矩器15,具备直接或间接支撑在作为旋转轴的曲轴11上的泵叶片部16、蜗轮叶片部17及定轮叶片部18,它们在曲轴11上的配置是在上述供给油路11m侧配置上述蜗轮叶片部17同时在上述排出油路11n侧配置上述泵叶片部16。
传递从变矩器15产生的输出的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配置在该变矩器15左侧并旋转自由地支承在曲轴11上,与之相对,装在曲轴11及变矩器15间的离心离合器14配置在变矩器15右侧。
离心离合器14,由焊接在与曲轴11右端部花键14a连接(对照图4)的驱动板轮毂14b上的驱动板14c、经由枢轴14d可以摆动地支承在该驱动板14c上的多个离合器瓦14e和设置在各离合器瓦14e间作用弹力以使各离合器瓦14e趋向缩小直径方向的复位弹簧14f和包围各离合器瓦14e配置的有底圆筒状输出鼓14g构成。
曲轴11上安装有使内轮11q1内端与其第1环状肩部11p抵接的球轴承11q,在与上述内轮11q1外端之间夹着第1限制板11s的状态下使上述驱动板轮毂14b与曲轴11花键14a连接,将在与驱动板轮毂14b外端之间夹着第2限制板11t的状态下与曲轴11旋合的螺母N紧固,从而驱动板轮毂14b即驱动板14c被固定在曲轴11上。
各离合器瓦14e的外周面14e1上粘接着能够在输出鼓14g内周面14g1滑动的摩擦衬片14h,离合器瓦14e的重量及复位弹簧14f的弹簧负载,其设定是:在曲轴11以超过怠速转速的规定转速以上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各离合器瓦14e直径扩大,使摩擦衬片14h压接在输出鼓14g内周面14g1上。
变矩器15的泵叶片部16配置在曲轴箱10侧,蜗轮叶片部17配置在泵叶片部16及上述输出鼓14g之间,定轮叶片部18沿曲轴11的轴线方向并与供给油路11m及排出油路11n间对应地配置在泵叶片部16及蜗轮叶片部17的内周部15a间。在泵叶片部16、蜗轮叶片部17及定轮叶片部18间形成循环油路用于由工作油进行动力传递。
泵叶片部16上焊接着从其外周部16a超过蜗轮叶片部17向轴方向延伸的圆筒状连结构件16b,该连结构件16b与离心离合器14的输出鼓14g被液密焊接。即离心离合器14的输出鼓14g与变矩器15的泵叶片部16连结。
装在曲轴11及曲轴箱10间的左右一对主轴承10a中右侧主轴承所具有的内轮10a1内端与设置在曲轴11上的第2环状肩部11u抵接。另一方面,在曲轴11外周能够相对旋转地嵌入安装使一端(图示右方侧)与上述球轴承11q外轮11q2抵接的中空蜗轮轴部17a。
并且,在该蜗轮轴部17a的另一端(图示左方侧)及主轴承10a内轮10a1之间装有推力滚针轴承11v和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曲轴11上的油泵驱动齿轮11w。即,中空的蜗轮轴部17a被夹在推力滚针轴承11v及球轴承11q间,因而以被限制轴方向活动的状态能够相对旋转地被支承在曲轴11上。
固定蜗轮叶片部17内周部的蜗轮轮毂17b与上述蜗轮轴部17a一端侧外周花键17c连接,蜗轮轴部17a与蜗轮叶片部17一起旋转。并且,在蜗轮轮毂17b及输出鼓14g之间装有轴承套17d。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在与上述推力滚针轴承11v邻接的位置与蜗轮轴部17a另一端部外周花键17e连接,与该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对应地在蜗轮轴部17a及曲轴11之间装有径向滚针轴承11x。
定轮叶片部18所具备的定轮轮毂18a,与相对旋转自由地嵌入安装在蜗轮轴部17a外周的中空定轮轴18b花键18c连接,该定轮轴18b的轴方向移动,由上述蜗轮轮毂17b和利用上述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经由推力滚针轴承11y构成的第3限制板11z限制。并且,在泵叶片部16内周部16c及定轮轴18b之间装有轴承套18d。
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在与蜗轮轮毂17b一体相连设置的圆筒状第1离合器外座圈19a、和由第1离合器外座圈19a同轴围绕且与上述驱动板轮毂14b花键19b连接的第1离合器内座圈19c之间环状排列装有能够进行从第1离合器外座圈19a向第1离合器内座圈19c的反负载传动的多个楔块、辊等第1离合器元件19d。
在一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1g和变矩器15的泵叶片部16之间配置有设置在定轮叶片部18及固定位置间的定轮单向离合器18e。该定轮单向离合器18e,在与定轮轴部18b左端部连结的有底圆筒状第2离合器外座圈18f、和同轴围绕定轮轴部18b同时被第2离合器外座圈18f同轴围绕的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之间环状排列装有多个楔块、辊等第2离合器元件18h。
与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一体设置的卡合臂部18i,和具有与曲轴11平行轴线并植入设在曲轴箱10的销10e卡合,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不能环绕曲轴11及定轮轴部18b的轴线旋转。另外,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内周部被夹持在推力轴承板18j与第4限制板18m之间,推力轴承板18j装在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内周部与第2离合器外座圈18f之间,第4限制板18m由安装在定轮轴部18b上的止动圈18k支撑,从而限制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轴方向移动。再有,定轮轴部18b及第2离合器内座圈18g之间装有轴承套18n。
该定轮单向离合器18e,其功能是:在变矩器15中由定轮叶片部18负担在泵叶片部16及蜗轮叶片部17间产生转矩放大作用时的反力时,阻止定轮轴部18b即定轮叶片部18的旋转,而若不产生上述转矩放大作用,则使定轮叶片部18与泵叶片部16及蜗轮叶片部17在同一旋转方向空转。
在蜗轮轴部17a内周及曲轴11外周间形成沿曲轴11轴线方向与排出油路11n一端几乎对应的左侧供给侧环状油室11m2和沿上述曲轴11轴线方向与供给油路11m另一端几乎对应的右侧排出侧环状油室11n2,蜗轮轴部17a、定轮轴部18b及定轮轮毂18a上设有使供给侧环状油室11m2通向变矩器15内的循环油路流入侧的多个流入通路11m3,同时,设有使排出侧环状油室11n2通向变矩器15内的循环油路流出侧的多个流出通路11n3。
并且,在曲轴11上设有连结着供给油路11m另一端部及供给侧环状油室11m2间的多个供给侧倾斜油路11m1,和连结着排出侧环状油室11n2及排出油路11n一端部间的多个排出侧倾斜油路11n1。供给侧倾斜油路11m1用于将从其供给油路11m供给的工作油导向泵叶片部16,该供给侧倾斜油路11m1具有相对曲轴11轴线倾斜的轴线。排出侧倾斜油路11n1用于将从蜗轮叶片部17排出的工作油导向排出油路11n,该排出侧倾斜油路11n1具有相对曲轴11轴线倾斜的轴线。本实施例的由内燃机E和减速器G构成的动力单元P具备大概如上述的结构。
不过,上述变矩器15的使用具备利用它的滑动作用而吸收起步和变速时等的转矩振动的机能,不过,只要继续输入发动机动力,就会由于发动机制动用单向离合器19及由油粘性而产生的摩擦力,而或多或少地向蜗轮叶片部17的轴部17a进行转矩传递,例如,本实施例中,由于没有空挡,因此,在怠速状态,也会发生向作为车辆驱动轮的后轮WR传递动力的蠕变现象。
而讲到本实施例中随着蠕变现象发生而产生的弊端防止措施,为此具备以下所述的后轮WR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如图5、6所示,具备3个主要机构部,其一是棘轮机构部50A,另一个是支架装置机构部50B,再一个是为了防止上述后轮WR惯性转动而在工作机构上连结支架装置机构部50B和棘轮机构部50A的连杆机构部50C。
棘轮机构部50A,是向经由变矩器15输出部侧的一级减速装置G1而减速旋转的齿轮轴即主轴12施行的机构,施行该机构部的主轴12如已述,与曲轴11平行延长,由左右2个部位的轴承12c、12d能够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10中,在其轴承12c、12d间的右方轴承12d附近具备大径轴部12e。
大径轴部12e的靠近右方的局部具有一体形成的齿轮,该齿轮为已述的二级减速用驱动齿轮12b,该齿轮12b与中间轴13的二级减速用被动齿轮13a(图5、6中没有所示)啮合,构成上述的二级减速装置G2(参照图3),在该大径轴部12e的齿轮12b的邻接左方附近经由摩擦构件12h配置后述的具备棘轮部的摩擦环12f的大径圆筒部12g。
摩擦环12f,通过参照图5而能够理解,由直径大的大径圆筒部12g和从该大径圆筒部12g轮毂状突出的小径圆筒部12i构成,大径圆筒部12g和小径圆筒部12i的连接部12j在其外周形成阶梯部,其小径圆筒部12i内周部与主轴12的小径轴部12k配合,同时其阶梯部12m与主轴12的大径轴部12e的阶梯部12n抵接,且其大径圆筒部12g内周部与大径轴部12e经由摩擦构件12h配合,该配合形成相对于主轴12以规定的摩擦力卡合并通过施加规定以上的转动力而能够相对转动地滑动的结构,在维修时等能够使驱动轮即后轮WR向任意旋转方向旋转。
摩擦环12f大径圆筒部12g外周部形成具备卡扣阶梯部12g2(对照图2)的棘轮部12g1,卡扣阶梯部12g2咬入并卡扣后述连杆机构部50C的爪板54的爪构件54a,根据本实施例,棘轮部12g1的卡扣阶梯部12g2是形成大径圆筒部12g外周面的4个圆弧相互连接的该圆弧连接部的阶梯部(参照图2),等间隔设置在上述外周面圆周上的4个部位,爪板54的爪构件54a往该卡扣阶梯部12g2卡扣,是在摩擦环12f向使车辆前进方向旋转时才存在的,如果摩擦环12f旋转相反,则上述卡扣不存在。
支架装置机构部50B由主支架装置51构成,具备车辆停车时该支架装置51立起而使车辆保持为其后轮WR从接地部浮起状态、即离开状态的结构,主支架装置51,具备一对支架臂部51c和这些臂部51c前端的接地部51d,支架臂部51c其基部51a的中空管构件51b,由使汽缸盖30朝向车辆前方搭载的内燃机E的曲轴箱10后方下部的轴部配合支撑且转动枢支承,支架臂部51c从该基部51a延伸而成。
并且,在从基部51a分支部51e延伸的一方支架臂部51c和曲轴箱10后方下部构架间架设未图示的弹簧,该弹簧,在以用于支架装置51立起的上述中空管构件51b的配合支撑部为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动量超过弹簧作用止点的位置时,其弹簧的拉力向保持支架装置51立起状态的方向作用,而在其转动量没有到达弹簧的作用止点时其施加使支架装置51返回其转动的起动位置的拉力。
为了防止后轮WR的惯性转动而工作地连接支架装置机构部50B和棘轮50A的连杆机构部50C设有连杆机构52的横拉杆52a一端,该连杆机构52经由其开孔51h与设置在支架装置51的基部中空管构件51b外周的板状突部51g连结,还具备使该横拉杆另一端与第一臂部53a的开孔53b卡扣的机构,第1臂部53a具有与卡扣转向节53一端(图示左方侧)锯齿形配合的基部,利用该机构,卡扣转向节53与主支架装置51立起工作联动进行转动工作。
在卡扣转向节53的另一端(图示右方侧)固定着第2臂53c,在第2臂53c前端部形成向卡扣转向节53轴方向同方向延伸的2个弯曲部53d、53e,另外,在第2臂53c端部附近设有销53f,在该销53f前端部53g能够转动地安装已述的爪板54的基部,在爪板54前端部如已述设有与摩擦环12f棘轮部12g1卡扣的爪构件54a,另外,在爪板54中间部设有小销54b。
在第2臂部53c端部附近的销53f的外周部缠绕着受扭弹簧53h,该弹簧53h其两端具备延出部53h1、53h2(参照图2),该延出部53h1、53h2,在臂53c转动使爪板54与上述摩擦环12f的棘轮部12g1卡扣或卡扣解除的其起动开始位置(实线图示的卡扣解除位置)和转动结束位置(虚线图示的卡扣位置),分别与臂前端弯曲部53d、53e及爪板54的小销54b抵接(参照图2),从而,构成使爪板54依靠该弹簧53h的施力而稳定保持在上述卡扣或卡扣解除位置的作用。
即,如图2所示,在爪板54的爪构件54a卡扣在摩擦环12f棘轮部上的卡扣位置,如虚线图示用以保持卡扣状态的弹簧施力经由小销54b而作用,另外,在由爪板54的爪构件54a带来的卡扣解除位置,如实线所示用以保持该爪板54侧面与限制构件S抵接的解除状态的弹簧施力经由小销54b而作用。
并且,臂53c在上述卡扣或卡扣解除时的任意方向的转动工作,都是从其起动转动开始在前一半的工作中,利用由爪板54小销54b产生的对弹簧53h延出部53h1、53h2之一的抵接推动,或者在后一半的转动中,利用由臂前端部的2个上述弯曲部53d、53e之一方产生的对弹簧延出部53h1、53h2的抵接推动,从而经由弹簧53h弹性地使爪板54随着臂53c的转动而在其前端的销53f上与该臂53c相对转动。
在此,简单地说明本实施例的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的作用。
若使图6实线所示的俯卧状态的主支架装置51向图示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虚线所示的位置立起,则与支架装置51一体的板状突部51g旋转运动,与该突部51g连结的连杆机构52的横拉杆52a向图示右方直线运动。该横拉杆52a的直线运动,经由卡扣转向节53的第1臂部53a使该转向节53向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
卡扣转向节53的转动,使卡扣转向节53另一端的第2臂53c向图2所示顺时针方向(与图6对应为逆时针方向)转动,经由受扭弹簧53h对臂53c前端附近的销53f向规定方向弹簧施力的爪板54,随着该臂53c的转动而在销53f上相对于该臂53c相对转动且与该臂53c一起移动。
参照图2,随着第2臂53c转动而产生的爪板54的上述移动,由于受扭弹簧53h的2个延出部53h1、53h2分别与臂53c前端部的弯曲部53d、53e和爪板54中央部的小销54b抵接,而被限制其方向,爪板54相对于臂53c在其端部附近的销53f上相对转动,从用以卡扣的起动位置、即卡扣解除位置的臂53c和爪板54的呈大致直线的实线所示的相对位置,向爪板54的爪构件54a往摩擦环12f外周棘轮部12g1卡扣的卡扣位置的臂53c和爪板54的呈大致直角的虚线所示的相对位置变化。
上述爪板54移动时由该爪板54的爪构件54a进行的对摩擦环12f棘轮部12g1的卡扣,使主轴12向车辆前进方向的旋转被该摩擦环12f产生的该环12f与主轴12间的摩擦力抑制,从曲轴11产生的由于惯性转动带来的旋转被隔断、且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旋转被限制。
本实施例由于具备上述结构,因而达到如下效果。
即,蜗轮叶片部17,经由球轴承11q被支撑在曲轴11上,因而有效地防止惯性转动,不过,经由与主支架装置51立起联动的联动机构而在主轴12上的摩擦环12f设置用于限制其旋转的棘轮部12g1,在主支架装置51被立起的车辆停车状态,即使内燃机E处于怠速运转状态,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也不会空转。
与主支架装置51立起联动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是连杆机构52和横拉杆52a等纯机械性的工作机构,因而工作的可靠性高,不会发生故障,且结构比较简单因而能够低成本地提供。
主轴12上的棘轮机构部50A的摩擦环12f夹着摩擦构件12h在规定以上转动力的作用下能够相对转动地安装在该轴12上,因而在车辆维修时等,对后轮WR施加规定转动力,则能够使该后轮WR向希望的方向旋转,不会损害维修作业性。
作为本实施例的其他方式,提出图7、8所示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0。该实施方式,是在侧支架装置510上具备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0,该机构500与上述主支架装置51的防止机构50没有本质性变化,因此,关于这些没有变更的结构部的说明省略。
侧支架装置510,在车辆侧视图中位于车辆搭载的内燃机E曲轴箱10下方而安装在车架F上,通常,在车辆主视图中设置在右侧,其一端枢支承部510a由在上述构架F上能够转动的支架臂部510b构成,该臂部510b的另一端成为接地部510c,从而,形成具有平整面的结构。用于支架臂部510b立起的转动,克服被张紧设置在该臂部510b和构架F间没有图示的弹簧而构成,若到达图8所示的实线立起位置,则该弹簧的拉力超过其作用止点而成为反作用,使支架臂部510b稳定保持在立起位置。
支架臂部510b被允许的旋转范围为从其接地部510c位于车辆后方向的俯卧状态到稍微越过垂直线的上述立起位置,该立起位置成为支架臂部510b的转动界限。
支架臂部510b的一端枢支承部510a的轮毂部突出臂前端510d卡合着连杆机构520的横拉杆520a一端,另外,该横拉杆520a另一端与卡扣转向节530一端(图7中的图示左方侧)的杆前端530a卡合。并且,在卡扣转向节530另一端的另一个杆530c上保持着爪板540,该爪板540具备与主轴12一体形成的齿轮120f的齿部120g1卡扣的爪部540a。
从而,与侧支架装置510立起工作联动,经由该连杆机构520的横拉杆520a使该转向节530转动,经过与已述的主支架装置51中说明的工作过程同样的过程,取代设置在摩擦环12f上的棘轮部12g1、而由与主轴12一体形成的齿轮120f的齿部120g1卡合着爪板540的爪构件540a,主轴12的旋转被完全限制,能确实消除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惯性转动。
根据该侧支架装置510形成的防止惯性转动机构500,考虑到侧支架装置510立起使用时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的接地状态,从确保安全性的观点而言,能够谋求确实地防止惯性转动,从而,取代设置在以规定摩擦力保持转动的上述摩擦环12f上的棘轮部12g1、而使用与主轴12一体形成的齿轮12f。

Claims (2)

1.一种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作为变矩器的流体传动装置;
进行上述流体传动装置和驱动轴之间的动力传递的齿轮轴;
停车时旋转自由地支撑在车架上,以使驱动轮从路面浮起的支架装置;
与支架装置立起工作联动地与齿轮轴的旋转部卡合而限制该齿轮轴旋转的机构,
上述限制齿轮轴旋转的机构由设置在卡扣转向节上的爪板的爪构件和设置在齿轮轴上的棘轮部构成,该卡扣转向节与支架装置立起工作联动转动,该棘轮部经由摩擦环设置在上述齿轮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空转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流体传动装置被支撑在曲轴上,且该流体传动装置与曲轴配重收容室相邻,上述爪板的爪构件和上述棘轮部被设置成与曲轴配重相邻。
CNB2005100822350A 2004-09-30 2005-07-01 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3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88730 2004-09-30
JP2004288730A JP4429859B2 (ja) 2004-09-30 2004-09-30 自動二輪車の空転防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4773A CN1754773A (zh) 2006-04-05
CN100537342C true CN100537342C (zh) 2009-09-09

Family

ID=36373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8223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37342C (zh) 2004-09-30 2005-07-01 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29859B2 (zh)
CN (1) CN100537342C (zh)
TW (1) TWI2740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6005A (ja) 2008-03-27 2009-10-15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TWI453335B (zh) * 2010-10-21 2014-09-21 Kwang Yang Motor Co The diversion structure of crankcase
CN106965874A (zh) * 2017-05-05 2017-07-21 江苏台铃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专用支撑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4773A (zh) 2006-04-05
JP2006103356A (ja) 2006-04-20
TWI274003B (en) 2007-02-21
TW200610680A (en) 2006-04-01
JP4429859B2 (ja) 2010-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179052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パワーユニット配置構造
CN1171746C (zh) 山地行驶用四轮车
CN100537342C (zh) 机动二轮车的防止空转结构
CN100591954C (zh) 小型车辆用传动装置
JP2013228079A (ja) 車両の変速装置
US20110072924A1 (en) Power unit for a vehicle
CN102192042B (zh) 套管部件的组装结构
EP2151603A1 (en) Power unit and motorcycle with the same
US7252067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vehicle
JP5286976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供給構造
TWI245095B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0439737C (zh) 具有速度保护功能的液力耦合器以及涡轮复合系统
CN100538120C (zh) 传动装置
EP2151600B1 (en) Stepped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motorcycle with the same
ES2421335T3 (es) Transmisión automática escalonada y vehículo con la misma
TW472013B (en) Power unit for motorcycle
JP2009138619A (ja) 内燃機関
WO2023084592A1 (ja)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
CN101813045B (zh) 内燃机的起动电动机配置结构
JP7059316B2 (ja) 鞍乗型車両
JP6187173B2 (ja) クラッチの潤滑構造
ES2371307T3 (es)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ón automática escalonada y motocicleta con el mismo.
JPH0353126B2 (zh)
CN101779058B (zh) 骑乘型车辆用的有级式自动变速装置、具备该装置的动力单元和具备该动力单元的骑乘型车辆
CN110397721A (zh) 自动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