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97721A - 自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397721A
CN110397721A CN201910304367.5A CN201910304367A CN110397721A CN 110397721 A CN110397721 A CN 110397721A CN 201910304367 A CN201910304367 A CN 201910304367A CN 110397721 A CN110397721 A CN 110397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ear
clutch
transmission
in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043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397721B (zh
Inventor
更科俊平
竹中宏光
伊藤俊一
岩井夏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G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G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GI CORP filed Critical YAG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397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7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397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397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6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 F16H61/28Generation or transmission of movements for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s with at least one movement of the final actuating mechanism being caused by a non-mechanical force, e.g. power-assist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6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orbital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46Signals to a clutch outside the gear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3/14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 F16D2023/141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Actuating members directly connected to clutch-actuating sleeves or bearing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fork; Details of for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being distinctly separate from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43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 F16H2057/02047Automatic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 F16H4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 with fluid clutches or fluid gearing the fluid gearing be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既能够实现变速器壳体的小型化和简单化,又能够保护离合器致动器免受障碍物的侵害。自动变速器(2)具备离合器致动器(32),离合器致动器(32)通过底板(50)安装于前壳体(6)的右纵壁(6R),使离合器杆(31)摆动。离合器致动器(32)具有:外壳(32A),其产生使离合器杆(31)摆动的操作力;以及连结构件(32B),其连结外壳(32A)与离合器杆(31)。支架(56)安装在底板(50)的下部,外壳(32A)安装于支架(56)且相对于支架(56)位于前壳体(6)的右纵壁(6R)侧,连结构件(32B)被支架(56)从外侧覆盖。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所搭载的自动变速器中,已知如下AMT(Automated ManualTransmission;手自一体变速器):在MT(Manual Transmission;手动变速器)中通过致动器自动地进行变速操作和离合器操作,从而能使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
作为现有的这种自动变速器,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在离合器致动器的下方设置保护装置,利用保护装置保护离合器致动器免受飞石等的侵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6-38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现有的自动变速器中,需要将分体的保护装置安装到变速器壳体中,因此,需要在变速器壳体中确保用于设置保护装置的空间。从而,变速器壳体有可能会大型化并且复杂化,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既能够实现变速器壳体的小型化和简单化,又能够保护离合器致动器免受障碍物的侵害。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自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壳体,其支撑输入轴且使该输入轴旋转自如,在外壁形成有开口部;离合器,其在上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设置于上述输入轴的轴向端部,能够在内燃机与上述输入轴之间传递动力或者将动力阻断;离合器杆,其从上述输入轴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径向的外端部通过上述开口部向上述变速器壳体的外侧突出,通过作用于上述外端部的操作力进行摆动,从而切断上述离合器;离合器致动器,其通过底板安装到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述外壁,使上述离合器杆摆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具有: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其产生使上述离合器杆摆动的操作力;以及连结构件,其连结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与上述离合器杆,上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底板的下部安装有支架,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安装于上述支架且相对于上述支架位于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述外壁侧,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至少上述连结构件被上述支架从外侧覆盖。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上述的本发明,既能够实现变速器壳体的小型化和简单化,又能够保护离合器致动器免受障碍物的侵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右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主视图。
图4是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沿着输入轴纵向切断后的纵截面图。
图5是图1的V-V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6是图3的VI-VI方向向视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换挡单元被拆下的状态的变速器壳体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自动变速器,3...发动机(内燃机),4...变速器壳体,6C...开口部(变速器壳体的开口部),6R...右纵壁(变速器壳体的外壁),17...离合器,21...输入轴,21a...前端部(输入轴的轴向端部),31...离合器杆,31b...外端部(离合器杆的径向的外端部),32...离合器致动器,32A...外壳(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32B...连结构件,50...底板,56...支架,77...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具备:变速器壳体,其支撑输入轴且使输入轴旋转自如,在外壁形成有开口部;离合器,其在变速器壳体的内部设置于输入轴的轴向端部,能够在内燃机与输入轴之间传递动力或者将动力阻断;离合器杆,其从输入轴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径向的外端部通过开口部向变速器壳体的外侧突出,通过作用于外端部的操作力进行摆动,从而切断离合器;离合器致动器,其通过底板安装到变速器壳体的外壁,使离合器杆摆动;离合器致动器具有: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其产生使离合器杆摆动的操作力;以及连结构件,其连结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与离合器杆,自动变速器在底板的下部安装有支架,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安装于支架且相对于支架位于变速器壳体的外壁侧,在离合器致动器中,至少连结构件被支架从外侧覆盖。
从而,既能够实现变速器壳体的小型化和简单化,又能够保护离合器致动器免受障碍物的侵害。
[实施例]
下面,使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
图1至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的图。在图1至图7中,上下前后左右方向以设置于车辆的状态下的自动变速器为基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左右方向,自动变速器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
首先,说明构成。
在图1中,在车辆1上搭载有自动变速器2(AMT),自动变速器2在连接到发动机3的状态下纵置地设置在车辆1的地板面板1A的下方。即,本实施例的车辆1是后轮驱动车辆。
自动变速器2具备变速器壳体4,变速器壳体4具备:转矩变换器(torqueconverter)壳(以下,简称为变矩器壳)5、前壳体6、后壳体7以及加长壳体8。
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3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连接到变矩器壳5的前端部。发动机3执行燃料的燃烧,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在图4中,在变矩器壳5中收纳有变矩器10。变矩器10具备:前盖10A,其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板(drive plate)连结到发动机3的未图示的曲轴;以及壳部10B,其连结到前盖10A,变矩器10构成在发动机3与自动变速器2之间通过油来传递动力的流体联接器。
在壳部10B的内表面上固定有未图示的泵轮(pump impeller)。在壳部10B的内部,未图示的涡轮转轮(turbine runner)与泵轮相对设置,涡轮转轮连结到涡轮轴11。在泵轮与涡轮转轮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导轮(stator)。
在变矩器10中,当发动机3的曲轴旋转时,前盖10A、壳部10B以及泵轮通过驱动板一体地旋转。此时,通过由泵轮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在变矩器10的内部的流体中产生从泵轮朝向涡轮转轮的流动。
涡轮转轮由于该流体的流动而旋转,并且连接到涡轮转轮的涡轮轴11旋转。导轮通过将来自涡轮转轮的流体的流动转换为沿着泵轮的旋转方向,从而使发动机3的动力放大。
在变矩器壳5形成有隔壁5A,隔壁5A将变矩器壳5的内部的空间和前壳体6的内部的空间隔开。涡轮轴11通过轴承38支撑于隔壁5A且旋转自如。
在变矩器壳5中收纳有油泵12,油泵12例如由次摆线式的油泵构成。油泵12具有:后泵壳体13,其通过未图示的螺栓固定到隔壁5A;以及前泵壳体14,其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紧固到后泵壳体13。
在后泵壳体13与前泵壳体14的内部形成有泵室15,在泵室15中设置有未图示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内转子安装于涡轮轴11,与涡轮轴11一体地旋转。
外转子设置在内转子的径向外侧,随着内转子的旋转而旋转。次摆线式的油泵12中,由于形成在外转子的内齿与形成在内转子的外齿接触,从而在外齿与内齿之间形成有收纳油的未图示的工作室。
在油泵12中,当发动机3的动力通过涡轮轴11传递到内转子时,内转子和外转子向一个方向旋转。此时,连续地产生工作室的容积增加和容积减少,从而油被吸入工作室并从工作室排出。
在涡轮轴11的后端部形成有扩径部11A,扩径部11A形成为比涡轮轴11的前端部、中央部大的直径。在扩径部11A安装有环状的飞轮16,飞轮16收纳于前壳体6。
在前壳体6中收纳有离合器17,离合器17与飞轮16相对。离合器17安装在输入轴21的轴向的前端部21a。
输入轴21收纳于前壳体6和后壳体7,在轴向的前端部21a侧支撑于形成在前壳体6上的隔壁6A且旋转自如,轴向的后端部21b支撑于输出轴22且旋转自如。本实施例的输入轴21的前端部21a构成本发明的输入轴的轴向端部。
输出轴22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与输入轴21相对。输出轴22支撑于形成在后壳体7的后端部上的隔壁7C和加长壳体8且旋转自如,相对于输入轴21相对旋转。
离合器17具备:离合器盘17A,其设置为与输入轴21一体地旋转自如,并可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自由移动;压板17B,其将离合器盘17A按压到飞轮16;以及膜片弹簧17C,其对压板17B向飞轮16侧施力。
在前壳体6的隔壁6A上形成有筒状部6a,筒状部6a从隔壁6A的径向的内端沿着输入轴21的轴向向离合器17侧延伸。
在筒状部6a的外周部设置有分离轴承18,分离轴承18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移动而与膜片弹簧17C的径向内侧接触和分开。
在图6中,离合器杆31的径向的内端部31a与分离轴承18接触。离合器杆31从输入轴21的外周部经过形成于前壳体6的开口部6C向前壳体6的外侧突出。即,离合器杆31从前壳体6的径向中心部(上下方向中心部)经过开口部6C向输入轴21的径向的外侧延伸。
自前壳体6突出的离合器杆31的径向的外端部31b连接到离合器致动器32。
离合器杆31的摆动支点31c设置在内端部31a与外端部31b之间。从而,当离合器致动器32的操作力作用于离合器杆31的外端部31b时,离合器杆31将摆动支点31c作为支点进行摆动,内端部31a沿着输入轴21的轴向移动。
离合器致动器32具备:外壳32A;未图示的活塞,其收纳于外壳32A;以及棒状的连结构件32B,其连结活塞与离合器杆31的外端部31b。本实施例的外壳32A和活塞构成本发明的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
在图5中,外壳32A安装于换挡单元41的底板50。当油从换挡单元41供应到外壳32A时,活塞被油的油压施力,从而连结构件32B向图6中的后方移动。
当连结构件32B向图6中的后方移动时,离合器杆31以摆动支点31c为中心向图6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内端部31a使分离轴承18向图6中的前方移动。
此时,分离轴承18将膜片弹簧17C的径向的内端部向图6中的前方按压。从而,对压板17B的施力被解除,离合器盘17A与飞轮16分开。其结果是,发动机3的曲轴的旋转不再传递到输入轴21。
另一方面,当油不再从换挡单元41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32的外壳32A时,连结构件32B向图6中的前方移动。此时,离合器杆31被未图示的施力构件施力,而以摆动支点31c为中心向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不向前方按压分离轴承18。
此时,膜片弹簧17C对压板17B施力而将离合器盘17A按压于飞轮16,从而将发动机3的曲轴的旋转传递到输入轴21。
另外,当油不再从换挡单元41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32的外壳32A时,外壳32A内的活塞定位到离合器盘17A被按压在飞轮16上的位置。
这样,离合器17能够在发动机3的曲轴与输入轴21之间传递动力或将动力阻断。
在图4中,在前壳体6和后壳体7中收纳有中间轴23,中间轴23支撑于隔壁6A、7C且旋转自如。中间轴23平行于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地延伸。
在输入轴21上,从离合器17侧起朝向输出轴22,设置有4挡输入齿轮24A、3挡输入齿轮24B、2挡输入齿轮24C、1挡输入齿轮24D以及倒挡输入齿轮24E。
4挡输入齿轮24A、3挡输入齿轮24B、2挡输入齿轮24C、1挡输入齿轮24D以及倒挡输入齿轮24E支撑于输入轴21且相对旋转自如。
在输出轴22的前端部设置有5挡离合器齿轮22A,5挡离合器齿轮22A包括形成在输出轴22的外周部的卡爪(dog)。
在中间轴23上,从离合器17侧起朝向输出轴22,设置有4挡中间齿轮26A、3挡中间齿轮26B、2挡中间齿轮26C、1挡中间齿轮26D以及中间驱动齿轮26E。
4挡中间齿轮26A、3挡中间齿轮26B、2挡中间齿轮26C、1挡中间齿轮26D以及中间驱动齿轮26E固定于中间轴23,不能与中间轴23相对旋转。即,中间齿轮26A至中间齿轮26D以及中间驱动齿轮26E都与中间轴23一体地旋转。
4挡中间齿轮26A、3挡中间齿轮26B、2挡中间齿轮26C、1挡中间齿轮26D分别与构成同一变速挡的4挡输入齿轮24A、3挡输入齿轮24B、2挡输入齿轮24C、1挡输入齿轮24D啮合。
中间驱动齿轮26E与中间从动齿轮27啮合,中间从动齿轮27固定于输出轴22且与输出轴22一体地旋转。
在前壳体6和后壳体7中收纳有3挡-4挡用的同步装置28、1挡-2挡用的同步装置29以及倒挡-5挡用的同步装置30。
3挡-4挡用的同步装置28设置为能与输入轴21一体地旋转,并且可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自由移动。3挡-4挡用的同步装置28能通过均未图示的3挡-4挡用的换挡拨叉、3挡-4挡用的换挡轴以及3挡-4挡用的换挡拨叉在换挡选择轴33上移动。
当换挡选择轴33选择3挡-4挡用的换挡拨叉,通过3挡-4挡用的换挡轴使3挡-4挡用的换挡拨叉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移动时,3挡-4挡用的同步装置28会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移动。
1挡-2挡用的同步装置29设置为能与输入轴21一体地旋转,并且可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自由移动。1挡-2挡用的同步装置29能通过均未图示的1挡-2挡用的换挡拨叉、1挡-2挡用的换挡轴以及1挡-2挡用的换挡拨叉在换挡选择轴33上移动。
当换挡选择轴33选择1挡-2挡用的换挡拨叉,通过1挡-2挡用的换挡轴使1挡-2挡用的换挡拨叉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移动时,1挡-2挡用的同步装置29会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移动。
倒挡-5挡用的同步装置30设置为能与输入轴21一体地旋转,并且可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自由移动。倒挡-5挡用的同步装置30能通过均未图示的倒挡-5挡用的换挡拨叉、倒挡-5挡用的换挡轴以及倒挡-5挡用的换挡拨叉在换挡选择轴33上移动。
当换挡选择轴33选择倒挡-5挡用的换挡拨叉,通过倒挡-5挡用的换挡轴使倒挡-5挡用的换挡拨叉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移动时,倒挡-5挡用的同步装置30会在输入轴21的轴向上移动。
3挡-4挡用的同步装置28通过从中立位置向输入轴21的轴向的前侧移动,从而将4挡输入齿轮24A连结到输入轴21而使前进4挡成立,将输入轴21的动力通过4挡输入齿轮24A和4挡中间齿轮26A传递到中间轴23。
传递到中间轴23的动力从中间驱动齿轮26E通过中间从动齿轮27传递到输出轴22。均未图示的差动装置、驱动轴以及驱动后轮通过未图示的传动轴连结到输出轴22。
从而,传递到输出轴22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差动装置,由差动装置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轴,然后传递到驱动后轮。其结果是,车辆1行驶。
3挡-4挡用的同步装置28通过从中立位置向输入轴21的轴向的后侧移动,从而将3挡输入齿轮24B连结到输入轴21而使前进3挡成立,将输入轴21的动力通过3挡输入齿轮24B和3挡中间齿轮26B传递到中间轴23。
1挡-2挡用的同步装置29通过从中立位置向输入轴21的轴向的前侧移动,从而将2挡输入齿轮24C连结到输入轴21而使前进2挡成立,将输入轴21的动力通过2挡输入齿轮24C和2挡中间齿轮26C传递到中间轴23。
1挡-2挡用的同步装置29通过从中立位置向输入轴21的轴向的后侧移动,从而将1挡输入齿轮24D连结到输入轴21而使前进1挡成立,将输入轴21的动力通过1挡输入齿轮24D和1挡中间齿轮26D传递到中间轴23。
倒挡-5挡用的同步装置30通过从中立位置向输入轴21的轴向的前侧移动,从而将倒挡输入齿轮24E连结到输入轴21而使后退挡成立,将输入轴21的动力从倒挡输入齿轮24E通过均未图示的倒挡惰轮、倒挡输出齿轮、1挡中间齿轮26D传递到中间轴23。此时,中间轴23向与前进时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车辆1后退。
倒挡-5挡用的同步装置30通过从中立位置向输入轴21的轴向的后侧移动,从而将5挡离合器齿轮22A连结到输入轴21而使前进5挡成立,将输入轴21的动力直接传递到输出轴22。
在前壳体6的上部设置有换挡箱9,换挡选择轴33设置在换挡箱9的内部。换挡选择轴33向与输入轴2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换挡选择轴33设置于换挡箱9且旋转自如,并且可在轴向上自由移动,被未图示的螺旋弹簧向后述的换挡单元41侧施力。
在图7中,在换挡选择轴33的轴向的右端部设置有操作杆33A,操作杆33A从换挡选择轴33的轴线向径向外侧延伸。换挡选择轴33的轴向的右端部和操作杆33A从换挡箱9向右方突出,位于前壳体6的右纵壁6R侧。
在图1中,在前壳体6的右纵壁6R设置有换挡单元41,换挡单元41具有箱体42。操作杆33A插入到形成于箱体42的未图示的开口部,开口部朝向右纵壁6R开口。
在箱体42中收纳有变速致动器43,变速致动器43具有换挡致动器44和选择致动器45。
换挡致动器44具有供操作杆33A插入的凹部。在箱体42中收纳有未图示的换挡操作电磁阀。换挡操作电磁阀调整供应到换挡致动器44的油的油压,从而通过换挡致动器44来按压操作杆33A,使换挡选择轴33向绕其轴线的换挡方向旋转。
选择致动器45设置在换挡选择轴33的轴线上并与换挡选择轴33相对。在箱体42中收纳有未图示的选择操作电磁阀。
选择操作电磁阀通过调整供应到选择致动器45的油的油压的大小,从而使换挡选择轴33在其轴向上移动。
从而,换挡选择轴33对抗螺旋弹簧的作用力而在轴向上移动,从对应于各变速挡的多个换挡拨叉中选择成为进行变速的对象的换挡拨叉。
在箱体42中收纳有未图示的离合器操作电磁阀,离合器操作电磁阀调整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32的油的油压。
换挡单元41包括:箱体42、备用罐46、蓄压器47、电动机48、油泵49以及底板50。箱体42、备用罐46、蓄压器47、电动机48以及油泵49安装于底板50而实现一体化。
备用罐46储存油。油泵49被电动机48驱动,从而使从备用罐46供应的油升压,将升压后的油通过形成于底板50的未图示的油路供应到蓄压器47。
蓄压器47蓄积油的圧力,通过形成于底板50的未图示的油路将高圧的油供应到箱体42。供应到箱体42的油通过换挡操作电磁阀、选择操作电磁阀以及离合器操作电磁阀供应到换挡致动器44、选择致动器45以及离合器致动器32。
在底板50上连结有油配管37的一端部,油配管37的另一端部连结到离合器致动器32。蓄压器47所蓄积的油从底板50的油路通过油配管37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32。
箱体42的下侧部分构成控制装置51的外箱。即,在箱体42的下侧部分收纳有控制装置51。控制装置51包括微型计算机,上述微型计算机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电动机48通过线束52连接到控制装置51,控制装置51通过线束52将驱动信号输出到电动机48从而驱动电动机48。
未图示的旋转传感器通过未图示的线束连接到控制装置51。旋转传感器检测与4挡输入齿轮24A相邻地设置于输入轴21的励磁环(exciter ring)24F的转速,并将其输出到控制装置51。控制装置51基于旋转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来检测输入轴21的转速。
控制装置51基于例如来自检测设置于驾驶座的未图示的换挡杆的换挡操作的未图示的换挡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来自检测车速的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的检测信息、来自检测加速踏板的踩踏量的加速传感器等的检测信息来判断变速点。
控制装置51在判断出变速点时,通过操作离合器操作电磁阀将油供应到离合器致动器32的外壳32A,从而使连结构件32B向图6中的后侧移动,解除膜片弹簧17C对压板17B的施力而切断离合器17。
控制装置51在离合器17被切断时,控制换挡操作电磁阀和选择操作电磁阀而驱动换挡致动器44和选择致动器45,从而在轴向上以及绕轴线操作换挡选择轴33来进行变速。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中,箱体42、备用罐46、蓄压器47、油泵49以及电动机48通过底板50安装到前壳体6的右纵壁6R。
在本实施例的底板50上安装有箱体42、备用罐46等,并且底板50具有供油流动的油路。因此,能够无需变更变速器壳体4的形状或是将用于向箱体42、蓄压器47供应油的油路形成于变速器壳体4侧,能够无需对变速器壳体4进行设计变更。本实施例的前壳体6的右纵壁6R构成本发明的变速器壳体的外壁。
在图5中,开口部6C形成在输入轴21的右斜下方,离合器杆31从输入轴21向右斜下方延伸,其外端部31b从开口部6C向右斜下方突出。开口部6C被盖构件78封闭,前壳体6的内部被盖构件78密封。
在图4中,变矩器壳5的发动机3侧是开口的。在变矩器壳5的前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凸缘部5F。多个凸台部5G形成于凸缘部5F,且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开(参照图3),在凸台部5G安装有未图示的螺栓。
在图4中,前壳体6的变矩器壳5侧是开口的,如图7所示,在前壳体6的前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凸缘部6D。多个凸台部6E形成于凸缘部6D,且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开,在凸台部6E安装有未图示的螺栓。
螺栓穿过凸台部6E而紧固于变矩器壳5,从而使变矩器壳5与前壳体6相互连结。
在图4中,前壳体6的后壳体7侧是开口的,在前壳体6的后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凸缘部6F(参照图7)。多个凸台部6G形成于凸缘部6F,且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开,在凸台部6G安装有螺栓34A(参照图1)。
在图4中,后壳体7的前壳体6侧是开口的,如图7所示,在后壳体7的前端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凸缘部7A。多个凸台部7B形成于凸缘部7A,且在圆周方向上彼此分开,在凸台部7B安装有螺栓34A。
在凸台部6G和凸台部7B安装有螺栓34A,凸缘部6F和凸缘部7A被紧固,从而前壳体6与后壳体7相互连结。
在图7中,在前壳体6的右纵壁6R设置有多个壳体侧凸台部35A、35B、35C、35D。
在右纵壁6R的上部,壳体侧凸台部35A形成在换挡选择轴33的后斜下方,并连结到凸缘部6F。在右纵壁6R的上部,壳体侧凸台部35B形成为与壳体侧凸台部35A按相同的高度位置并排于前后方向。
在右纵壁6R的下部,壳体侧凸台部35C形成在换挡选择轴33的正下方,与开口部6C在前后方向上并排。在右纵壁6R的下部,壳体侧凸台部35D形成在开口部6C的前方。
在图1、图7中,底板50具有:平板部50A;以及基座部50B,其从平板部50A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平板部50A形成有未图示的开口部。换挡选择轴33的操作杆33A插通在开口部中,操作杆33A穿过开口部插入到箱体42的开口部。即,操作杆33A穿过开口部从右纵壁6R向外侧突出。
在图1中,在平板部50A的上部安装有箱体42。箱体42安装于平板部50A,并且其底部的前端部42a相比于其底部的后端部42b位于上方。在平板部50A的下部形成有蓄压器安装部50C。蓄压器安装部50C从平板部50A朝向右方突出为筒状(参照图5),在蓄压器安装部50C安装有圆筒状的蓄压器47。
蓄压器47设置为与箱体4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从而,能够缩短底板50的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能够缩短前壳体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实现变速器壳体4的小型化。
在基座部50B的上表面安装有油泵49,在基座部50B的下表面设置有电动机48。备用罐46安装在平板部50A的上表面和基座部50B的前端,设置为在前后方向上横跨油泵49。
这样,通过将油泵49和电动机48安装在基座部50B的上下表面,从而与将油泵49和电动机48并排设置在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底板5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因此,能够缩短前壳体6的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实现变速器壳体4的小型化。
在图1中,在蓄压器安装部50C的下部设置有安装片50m,支架56通过一对螺栓57A紧固于安装片50m的下端部。
在图1、图2中,支架56具有:板状部56A,其沿着输入轴21的轴向(沿着车辆1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倾斜部56B(参照图5),其从板状部56A的前端朝着右纵壁6R向下方倾斜,板状部56A通过螺栓57A紧固于安装片50m。
即,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倾斜部56B从构成底板50的下部的安装片50m沿着构成右纵壁6R的一部分的倾斜壁6r倾斜。
在图5中,当从输入轴21的轴向观察时,右纵壁6R具有倾斜壁6r,倾斜壁6r在开口部6C的周围相对于水平轴倾斜,倾斜部56B从板状部56A沿着倾斜壁6r倾斜。即,倾斜壁6r和倾斜部56B形成为相互平行。
在图2中,板状部56A与倾斜部56B通过肋56C连结,倾斜部56B被肋56C加强而以高的刚性支撑离合器致动器32。
在图1中,在倾斜部56B的前侧的上部和下部形成有凸台部56a、56b,凸台部56a、56b从倾斜部56B朝向右纵壁6R突出。在外壳32A中,在与凸台部56a、56b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凸台部32a、32b(参照图7)。
外壳32A相对于支架56位于前壳体6的右纵壁6R侧,由于凸台部56a与凸台部32a由未图示的螺栓紧固,并且凸台部56b与凸台部32b由螺栓57B(参照图2)紧固,从而外壳32A被安装于支架56。在该状态下,连结构件32B被支架56从外侧覆盖。
在图5中,当从输入轴21的轴向观察时,连结构件32B设置在由底板50、支架56以及包含倾斜壁6r的右纵壁6R所包围的空间77内。在图1、图3中,外壳32A与底板50的安装片50m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这样,本实施例的外壳32A安装于支架56,且被支架56和右纵壁6R夹着。
在图1中,在底板50的平板部设置有多个板侧凸台部54A、54B、54C、54D。板侧凸台部54A紧固于壳体侧凸台部35A(参照图7),板侧凸台部54B紧固于壳体侧凸台部35B(参照图7)。
板侧凸台部54C紧固于壳体侧凸台部35C,板侧凸台部54D紧固于壳体侧凸台部35D。
壳体侧凸台部35C与壳体侧凸台部35D隔着开口部6C设置在前后方向上,因此,板侧凸台部54C和板侧凸台部54D横跨开口部6C并紧固于壳体侧凸台部35C和壳体侧凸台部35D。因此,板侧凸台部54C和板侧凸台部54D横跨开口部6C并紧固于右纵壁6R。
在图1中,在前壳体6的下部安装有油底壳61,油储存于油底壳61。在图5中,在油底壳61与前壳体6的下部之间收纳有阀体62,阀体62通过未图示的螺栓紧固在前壳体6的下部。
阀体62将油泵12从油底壳61吸上来的油通过形成于变矩器壳5的隔壁5A、后泵壳体13的未图示的油路供应到变矩器10。
这样,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具备通过底板50安装在前壳体6的右纵壁6R,使离合器杆31摆动的离合器致动器32。
离合器致动器32具有:外壳32A,其产生使离合器杆31摆动的操作力;以及连结构件32B,其连结外壳32A与离合器杆31。
支架56安装在底板50的下部。外壳32A安装于支架56,且相对于支架56位于前壳体6的右纵壁6R侧,连结构件32B被支架56从外侧覆盖。
从而,能够在自动变速器2接近了障碍物时,使支架56比连结构件32B先接触到障碍物,能够防止离合器致动器32接触到障碍物。
另外,能够使从地面弹回的飞石在接触到连结构件32B之前接触支架56。以上的结果是,能够保护连结构件32B免受障碍物、飞石的侵害。
此外,即使是障碍物、飞石以外的对象物,也能够使对象物在碰撞到连结构件32B之前先与支架56碰撞,因此,能够保护连结构件32B免受障碍物、飞石以外的对象物的侵害。
另外,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能够利用用于将离合器致动器32安装于底板50的支架56来保护连结构件32B,因此,能够无需设置用于保护离合器致动器32的专用的保护装置。因此,能够无需在变速器壳体4上设置用于设置专用的保护装置的空间,能够实现变速器壳体4的小型化和简单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变速器壳体4设置为使输入轴21的轴向朝向前后方向,当从输入轴21的轴向观察时,支架56从底板50的下部沿着右纵壁6R的倾斜壁6r倾斜。
而且,离合器致动器32的连结构件32B设置在由底板50、支架56以及右纵壁6R所包围的空间77内。
从而,能够使离合器致动器32靠近右纵壁6R,防止离合器致动器32从右纵壁6R向外侧突出较大。因此,能够缩短变速器壳体4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防止变速器壳体4大型化。
而且,与离合器致动器32从右纵壁6R向外侧突出较大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空间77变小。因此,能够使障碍物、飞石难以侵入连结构件32B。其结果是,能够减少障碍物、飞石接触连结构件32B的机会,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连结构件32B。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离合器致动器32与底板50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从而,能够使离合器致动器32的高度相对于前壳体6的底面变高。因此,能够缩短底板50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防止变速器壳体4在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大。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变速器壳体4的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中,虽然是通过支架56从外侧覆盖连结构件32B,但也可以通过支架56从外侧覆盖外壳32A和连结构件32B。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离合器致动器中,虽然是使用通过油压进行操作的离合器致动器32,但也可以由电动机等电气式的离合器操作致动器、电磁螺线管等电磁式的离合器致动器构成,也并不限于这些。另外,本实施例的自动变速器2不限于AMT,也可以由AT(Automatic Transmission)构成。
虽然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很明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加以变更。旨在将所有这种修改以及等价物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

Claims (3)

1.一种自动变速器,具备:
变速器壳体,其支撑输入轴且使该输入轴旋转自如,在外壁形成有开口部;
离合器,其在上述变速器壳体的内部设置于上述输入轴的轴向端部,能够在内燃机与上述输入轴之间传递动力或者将动力阻断;
离合器杆,其从上述输入轴向径向的外侧延伸,并且径向的外端部通过上述开口部向上述变速器壳体的外侧突出,通过作用于上述外端部的操作力进行摆动,从而切断上述离合器;
离合器致动器,其通过底板安装到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述外壁,使上述离合器杆摆动;
上述离合器致动器具有: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其产生使上述离合器杆摆动的操作力;以及连结构件,其连结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与上述离合器杆,
上述自动变速器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板的下部安装有支架,
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主体部安装于上述支架且相对于上述支架位于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述外壁侧,
在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中,至少上述连结构件被上述支架从外侧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速器壳体设置为使上述输入轴的轴向朝向前后方向,
当从上述输入轴的轴向观察时,上述支架从上述底板的下部沿着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述外壁倾斜,
至少上述连结构件设置在由上述底板、上述支架以及上述变速器壳体的上述外壁所包围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离合器致动器与上述底板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CN201910304367.5A 2018-04-18 2019-04-16 自动变速器 Active CN110397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9790A JP6958469B2 (ja) 2018-04-18 2018-04-18 自動変速機
JP2018-079790 2018-04-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397721A true CN110397721A (zh) 2019-11-01
CN110397721B CN110397721B (zh) 2022-08-26

Family

ID=67875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04367.5A Active CN110397721B (zh) 2018-04-18 2019-04-16 自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58469B2 (zh)
CN (1) CN110397721B (zh)
DE (1) DE102019205192A1 (zh)
FR (1) FR3080424B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5457A (ja) * 1994-09-30 1996-04-23 Suzuki Motor Corp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装置
JPH09226405A (ja) * 1996-02-29 1997-09-02 Suzuki Motor Corp クラッチ操作装置
JP2000103254A (ja) * 1998-09-29 2000-04-11 Suzuki Motor Corp クラッチ装置
KR20070037193A (ko) * 2005-09-30 2007-04-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모터식 클러치 액추에이터 구조
EP1867886A1 (en) * 2006-06-15 2007-12-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housing
CN104989806A (zh) * 2015-07-06 2015-10-21 李广连 一种齿轮组驱动机座
JP2016038068A (ja) * 2014-08-11 2016-03-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JP2018020782A (ja) * 2017-11-07 2018-0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3485B2 (ja) * 1994-08-24 2002-12-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ティフナー
JP3218509B2 (ja) * 1998-09-02 2001-10-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動駆動ユニット
JP5041249B2 (ja) * 2008-12-16 2012-10-0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013442B2 (ja) * 2010-08-16 2012-08-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US10093164B2 (en) * 2014-06-13 2018-10-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Hybrid module designed as an insertable module
US10228049B2 (en) * 2014-11-20 2019-03-12 Gkn Driveline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final drive unit (FDU) with wet clutch(es)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5457A (ja) * 1994-09-30 1996-04-23 Suzuki Motor Corp クラッチレリーズ装置
JPH09226405A (ja) * 1996-02-29 1997-09-02 Suzuki Motor Corp クラッチ操作装置
JP2000103254A (ja) * 1998-09-29 2000-04-11 Suzuki Motor Corp クラッチ装置
KR20070037193A (ko) * 2005-09-30 2007-04-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모터식 클러치 액추에이터 구조
EP1867886A1 (en) * 2006-06-15 2007-12-1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housing
JP2016038068A (ja) * 2014-08-11 2016-03-2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変速機
CN104989806A (zh) * 2015-07-06 2015-10-21 李广连 一种齿轮组驱动机座
JP2018020782A (ja) * 2017-11-07 2018-02-0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205192A1 (de) 2019-10-24
FR3080424B1 (fr) 2021-01-15
CN110397721B (zh) 2022-08-26
JP6958469B2 (ja) 2021-11-02
JP2019190476A (ja) 2019-10-31
FR3080424A1 (fr) 2019-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16686B1 (en) Motive-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vehicle
CN101315107B (zh) 双离合器装置
EP2644942A1 (en) Vehicular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030217617A1 (en) Transmission
KR100906591B1 (ko) 자동변속기용 제어장치
CN101405930B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2597578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4565112B (zh) 离合器机构、操作离合器机构的方法以及机动车辆的传动系
EP3045781B1 (en) Vehicle power unit
JP2012192913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CN100532194C (zh) 分离器
JP4082926B2 (ja) 自動変速装置
JP4823119B2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の駆動装置
JP6512212B2 (ja) 自動変速機
CN105659001A (zh) 自动变速器
CN110397721A (zh) 自动变速器
JP2010529374A (ja) トルク伝達デバイス
JP6379835B2 (ja) 車両用変速機
CN110397720A (zh) 自动变速器
JP6508231B2 (ja) 自動変速機
EP2990696B1 (en) Vehicle v-bel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01839313B (zh) 具备行星齿轮机构的自动变速器
CN101839316B (zh) 具备行星齿轮机构的自动变速器
KR101836826B1 (ko) 자동 변속장치
KR100539981B1 (ko) 액체를 이용해서 구동하는 수동 겸용 자동변속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