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80872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80872C
CN100480872C CNB2006100642780A CN200610064278A CN100480872C CN 100480872 C CN100480872 C CN 100480872C CN B2006100642780 A CNB2006100642780 A CN B2006100642780A CN 200610064278 A CN200610064278 A CN 200610064278A CN 100480872 C CN100480872 C CN 10048087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ower supply
signal
imaging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0642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1601A (zh
Inventor
宫下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1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8087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80872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机,其中在通过过程控制处理实现图像质量稳定的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更好地抑制由于过程控制处理的不必要的执行而导致的用户不必要等待的时间、装置的寿命缩短以及调色剂的不必要消耗。在引擎单元中提供用作在即使断开来自引擎单元电源电路的供电时也能保留所存储的信息的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的NVRAM,并且将在执行过程控制处理时从计时电路输出的计时信号信息存储在NVRAM中,引擎单元被构造为根据存储在NVRAM中的计时信号信息以及从计时电路输出的计时信号来判断,当来自引擎单元电源电路的供电开始时,是否将要执行过程控制处理。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依据从电源开始供电来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并且响应所测量的结果执行用于设定成像条件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
背景技术
在这种类型的成像装置中,在电源接通之后立即或者在指定计时,例如在已经产生了预定数目的已印好的复印件时,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立即,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以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节能模式构成了成像命令待机模式,其出现在如下情况下,即当至少在指定的期限内还没有执行诸如复印开始按钮操作或打印命令信号的成像命令时,中断给加热定影设备等的加热器供电。
其中执行这种成像条件设定控制的已知成像装置在日本未审的专利申请No.2003-345180中有描述。在这种成像装置中,将如下处理控制执行为成像条件设定控制。也就是说,首先,在感光体上形成预先建立的不同光学写入强度和形状的多个块状潜像,并且利用电势传感器检测这些块状潜像的电势。这些块状潜像由显影装置显影以产生用作基准图像的多个块状调色剂图像,并且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每单位表面积上的附着于每个块状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数量。接着,依据块状潜像的电势和附着于块状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数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由感光体、光学写入设备和显影装置等构成的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一旦以这种方式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就设定成像条件,诸如感光体的均匀充电电势的控制目标值、显影偏压、感光体上的光学写入强度和显影剂的调色剂密度。由于这种成像条件设定控制能够对于由环境(温度和湿度)和调色剂特性(流动性(fluidity)和颗粒密度(bulk density)等)波动所导致的成像密度或梯度再现性中的波动能够进行抑制,因此能长时间稳定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2003-345180中所述的这种成像装置中,在接通电源之后立即或者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立即考虑的又一过程控制执行条件是定影辊的温度。为了避免由于执行不必要的过程控制而使用户被迫等待不必要的长时间的情况,因此要考虑这个条件。更具体地,如果在接通电源之后或者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定影辊立即超过预定温度(例如,不低于50℃),则电源关闭和执行节能模式的时期就非常短(例如数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不大可能出现环境或调色剂特性的明显波动。于是,成像性能从紧接着电源中断之前或者紧接着转变到节能模式之前的变化基本上可以忽略。如果尽管如此仍然执行过程控制,则用户将被迫地进行不必要的等待。因此,当在接通电源之后或者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定影辊立即超过预定温度时,不执行过程控制。根据这种构造,能够抑制使得用户进行不必要的等待的出现。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者通过试验发现,即使具有这种构造,用户有时也被迫地进行不必要的等待。更具体地,在电源关闭时间或节能模式执行时间的一个中等时期之后,诸如介于数十分钟和数小时之间,有时在环境和调色剂特性中没有明显的波动。于是,在此情况下,也希望省略在接通电源之后或者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立即执行的过程控制。然而,在电源关闭时间或节能模式执行时间的一个中等时期之后,定影辊的温度下降到大约室温。于是,执行过程控制并且用户被迫地进行不必要的等待。
尤其,随着近年来出现的对于提高节能的需求,已经设计了许多成像装置规范,使得由于在诸如数分钟的非常短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成像命令而简单地向节能模式转变。于是,使得用户频繁地进行不必要的等待。
另外,具有强烈节能意识的用户每次在完成打印操作之后就将电源开关切换到关闭。使得这种类型的用户也频繁地进行不必要的等待。
除了在执行不必要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用户被迫地进行不必要的等待之外,也降低了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寿命并且还不必要地消耗了诸如调色剂的成像剂。这是因为,为了形成用于成像条件设定控制的基准可视图像,诸如块状调色剂图像,从而驱动可视图像形成设备并且消耗成像剂。
几乎所有的其中执行节能模式的常规成像装置都包括计时器功能,用于确定自接收成像命令以来的时间是否超过了规定时间。然而,不能利用这种计时器功能来确定节能模式执行时间和电源关闭时间。因为在节能模式执行时间和电源关闭时间中切断给计时器电路和控制单元供电的电源,所以该计时器功能不能用于节能模式执行时间和电源关闭时间。
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在例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H11-160921、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2003-177638和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2004-013101中公开。
发明内容
考虑到前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在通过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来实现图像质量稳定的同时,与传统技术相比,能更好地抑制由于执行不必要的成像设定控制而导致的如下情况的出现,即用户不必要的等待、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寿命缩短以及成像剂的浪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成像装置包括: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用于获取图像信息;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在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控制设备,用于根据电源供电开始来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以及响应所测量的结果执行用于设定成像条件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和信号输出设备,用于响应事件变化来改变输出信号。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在即使已经终端电源供电时也保留所存储的信息的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在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将从信息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并且在电源供电开始时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的信号信息以及从信息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判断是否将要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其中,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包括非易失随机存储器,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计时设备,用于计时从完成由图像信息获取设备获取图像信息或者完成成像操作时起已经过去的时间;判断设备,用于根据计时设备的计时结果判断是否要断开从电源向所述控制设备供电;以及电源断开设备,用于根据来自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断开从电源向控制设备供电,并且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判断设备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图像信息向所述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的输入和电源断开设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中,成像装置包括: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用于获取图像信息;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在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控制设备,用于根据电源供电开始来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以及响应所测量的结果执行用于设定成像条件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和信号输出设备,用于响应事件变化来改变输出信号。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在即使已经终端电源供电时也保留所存储的信息的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在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将从信息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并且在电源供电开始时根据存储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的信号信息以及从信息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判断将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执行为其中在相对长的时间上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的长期模式还是其中在相对短的时间上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的短期模式,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计时设备,用于计时从完成由图像信息获取设备获取图像信息或者完成成像操作时起已经过去的时间;判断设备,用于根据计时设备的计时结果判断是否要断开从电源向控制设备供电;以及电源断开设备,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断开从电源向所述控制设备供电,并且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判断设备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图像信息向所述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的输入和电源断开设备。
附图说明
从下面基于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printer)的示意性结构的图;
图2是该复印机(copier)的一部分电路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和调色剂附着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和显影电势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5是示出由打印机的引擎单元执行的恢复后常规处理(post-rise routineprocessing)的大概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属于打印机的修改示例的装置的电路的主要部分的方框图;
图7是示出由该修改示例的装置所执行的恢复后常规处理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属于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恢复后常规处理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和
图9是示出由属于该打印机的修改示例的装置所执行的恢复后常规处理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应用的在电子照相彩色打印机(printer)(下文中称为打印机)中用作成像装置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属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示意性构造。图中的打印机1包括感光体单元10、光学写入单元20、显影单元30、转印单元40、定影单元60、反向单元(inverting unit)70、进纸盒80和手动进纸托盘83等。黑色(下文中称为K)、青色(下文中称为C)、洋红色(下文中称为M)和黄色(下文中称为Y)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形成于感光体单元10的感光带11上。
感光体清洁设备12、充电辊13、显影单元30和转印单元40布置在连续的感光带11周围。感光带11在被驱动辊14、第一转印相对辊15和张紧辊16从背面侧支撑时张紧,并且伴随着被在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设备所旋转驱动的驱动辊14的旋转,在图中顺时针方向上连续运动。当利用具有联接器的感光带11时,期望在感光带11的宽度方向上端部中的非成像区域中提供联接器,并且此外,通过图中未示出的传感器对此进行检测,并且基于其检测结果,在避开联接器的带区域中执行稍后描述的光学写入操作。
光学写入单元20包括半导体激光器21、图中未示出的激光发射驱动控制单元、多角镜22、以及三个反射镜23a、23b、23c等。基于从图中未示出的个人计算机发送的彩色图像信息,来执行向光学信号的转换,并且据此在感光带11上管理相应于彩色图像的光学写入。于是,K、C、M、Y静电潜像依次形成于感光体11的表面上。
显影单元30支撑位于在垂直方向中布置的四个K、C、M、Y显影单元31K、31C、31M、31Y,在垂直方向中它们与感光带11的垂直方向张紧的表面相对。这些显影单元31K、31C、31M、31Y的每一个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接触-分离机构在图中的从左向右方向上移动,以便与感光体11的垂直方向张紧的表面相接触和分离。显影单元另外还包括显影辊32K、32C、32M、32Y,搅动板33K、33C、33M、33Y,以及图中未示出的在其中容纳调色剂K、C、M、Y的箱体(casings)34K、34C、34M、34Y。其一部分圆周表面通过在箱体34K、34C、34M、34Y的纵向端部提供的开口而暴露的显影辊32K、32C、32M、32Y承载箱体34K、34C、34M、34Y的K、C、M、Y,同时被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设备旋转地驱动。另外,搅动板33K、33C、33M、33Y被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设备旋转地驱动,以便将箱体34K、34C、34M、34Y中的K、C、M、Y调色剂向显影辊32K、C、M、Y传送。显影偏压被图中未示出的显影偏压电源施加于显影辊32K、32C、32M、32Y,于是显影辊32K、32C、32M、32Y被施加偏压至相对于感光带11的预定的电势。
当显影单元30的接触-分离机构的用于将驱动力从图中未示出的马达传递到显影单元31K、31C、31M、31Y的图中未示出的电磁离合器接通时,其驱动力将箱体34K、34C、34M、34Y向着感光带11一侧(图中的右侧)移动。为了显影,移动显影单元31K、31C、31M、31Y的一个选定的显影单元以便紧靠感光带11。另一方面,在停止电磁离合器的激励时,将紧靠感光带11的显影单元在远离感光带11的方向上(图中的左侧)移动。
当打印机主体处于待机状态时,显影单元30将每个显影单元31K、31C、31M、31Y设置在远离感光带11的位置处。在开始打印操作时,根据彩色图像信息的K图像信息在感光带11上执行光学扫描,以在感光带11上形成K静电潜像。为了确保K静电潜像的尖端部的显影,使K显影单元31K紧靠感光带11,并且在K静电潜像的尖端部到达K显影单元31K和感光带11相对的K显影位置之前开始旋转显影辊32K。于是,K静电潜像被K显影装置显影在感光带11上,成为K调色剂图像。在K静电潜像的尖端部经过K显影位置之后,K显影单元31K立即与感光带11分离并且C显影单元31C迅速紧靠感光带11。这至少在基于C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的尖端部到达C显影位置之前执行。C静电潜像从尖端部开始在感光带11上显影为C调色剂图像。随后对M、Y执行这种相同的显影过程。
转印单元40包括连续的中间转印带41、带清洁设备42、位置检测传感器43、驱动辊44、第一转印辊45、第二转印相对辊46、清洁相对辊47、废调色剂箱49、第二转印辊51、上导板52、下导板53、以及图中未示出的第二转印偏压施加设备以及第二转印辊接触-分离设备等等。
用作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41被驱动辊44、第一转印辊45、第二转印相对辊46以及清洁相对辊47张紧。通过由图中未示出的驱动设备旋转地驱动的驱动辊44的旋转,中间转印带在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箭头B的方向)上连续运动。在中间转印带41的轴向端部的非成像区域中提供多个位置检测标记(图中未示出)。根据位置检测传感器43检测到的这些位置检测标记的任何一个(在启动成像操作时位置检测传感器43首先经过的位置检测标记)的计时来设定成像启动计时。
在被夹持于第一转印相对辊15和第一转印辊45之间时,使得感光带11和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紧靠以形成第一转印缝隙。形成于感光带11上的K、C、M、Y调色剂图像在第一转印缝隙处依次重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于是,在中间转印带41上形成了4色重叠的调色剂图像(下文中称为4色调色剂图像)。
带清洁设备42包括清洁刷42a和图中未示出的接触-分离机构。至少在将彩色调色剂图像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期间,清洁刷42a在远离中间转印带41表面的位置待机。因此,根据需要,清洁刷42a被接触-分离机构移动到清洁位置并且使其沿着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滑动从而清理中间转印带41上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清理的调色剂聚集在布置于中间转印带41环的内侧中的废调色剂箱49中。
转印单元40包括图中未示出的带接触-分离设备,由于中间转印带41在驱动下导致其张紧状态发生变化,使得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就紧靠第二转印辊51从而形成第二转印缝隙,然后与第二转印辊51分离以去除第二转印缝隙。在执行将彩色调色剂图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时,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与第二转印辊51分离。因此,在由重叠转印所产生的4色调色剂图像的尖端部到达带缠绕第二转印相对辊46之处之前,立即使中间转印带41的表面紧靠第二转印辊51以形成第二转印缝隙。
图中未示出的用作记录元件的转印纸容纳在进纸盒80中,并由进纸辊81a、81b、81c向互抵辊对(resist roller pair)82传送。
可自由打开的手动进纸托盘83布置在打印机1主体的左侧面,由此可将OHP纸或原稿等向着互抵辊对82供给出去。
以与中间转印带41上的4色调色剂图像同步的调速(timing),互抵辊对82将从进纸盒80或手动进纸托盘83供给出来的记录纸等向着第二转印缝隙供给出去。将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第二转印偏压施加于第二转印辊51,并且因此,在张紧中间转印带41的第二转印相对辊和第二转印辊51之间形成第二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41上的4色调色剂图像由于这个第二转印电场和缝隙压力的作用整体地二次转印到记录纸上,并且连同记录纸的白色,形成全色图像。
这里所述的单元易于与打印机主体分离。例如,转印单元40的移走很简单,仅仅涉及打开图中未示出的前面盖板并且使该单元在纸张平面上从后侧向前侧的方向滑动。
在上述构造的打印机1中,在启动成像操作时,感光带11首先在箭头A的方向上顺时针旋转并且中间转印带41在箭头B的方向上逆时针旋转。因此,由图中未示出的电源向其施加充电偏压的充电辊13在与感光带11相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以便均匀地对其表面进行充电。根据K图像信息借助于激光LD在均匀充电的感光带11的表面上进行光学扫描。于是,从感光带11的暴露区域出现与曝光量成比例的电荷损失,于是曝光区域被形成为K静电潜像。因此,在伴随着感光带11的连续运动而进入上述第一转印缝隙之前,K静电潜像由K显影单元31K显影为K调色剂图像。由于第一转印偏压由图中未示出的电源施加于靠近其布置的第一转印辊45并且第一转印相对辊15接地,因此在第一转印缝隙中形成第一转印电场。已经进入第一转印缝隙的K调色剂图像由于第一转印电场以及缝隙内的压力等作用而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此后,在将C、M、Y调色剂图像在第一转印缝隙中依次重叠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的K调色剂图像上之前,在感光带11上依次类似地形成C、M、Y调色剂图像。虽然通常的情况是在重叠的初次转印期间施加于第一转印辊45的第一转印偏压逐渐增大,但是在一些情况下由于中间转印带41的电阻特性等原因而施加了预定的第一转印偏压。
未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1上的少量第一转印残留调色剂在其已经经过第一转印缝隙之后附着于感光带11的表面上。在由感光体清洁设备12已经将第一转印残留调色剂从感光带11的表面上移除之后,残留调色剂借助于图中未示出的回收管聚集在废调色剂箱中。如此去除第一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感光带11表面由去电荷灯(图中未示出)去除电荷。
在经过第二转印缝隙之后,将在上述第二转印缝隙处已经在其上形成全色图像的记录纸供给到定影单元60。定影单元60在定影带61和紧靠其表面的压紧辊62之间形成定影缝隙,该定影带在由容纳热源的定影辊等张紧的同时连续运动。因此,通过按照由图中未示出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定影带61的表面温度对到定影辊的热源的电源进行接通/断开控制,将定影带61的表面温度维持在140[℃]的水平的温度。供给到定影单元60的记录纸被上述定影缝隙所夹持,并且由于缝隙压力或定影带61的压力,全色图像被定影。因此,在离开定影单元60之后,记录纸被排放到设备外面(箭头C的方向)并且在形成于打印机框架体的上表面中的排放纸托盘84上背面向上地堆叠。
当要在纸张的两面上执行打印时,由双面转变夹紧器85在箭头D方向上引导已经经过定影单元60的记录纸,并将其供给至反向单元70。在记录纸的后端已经经过反向转换夹紧器71之后,反向辊对72停止,并且依次记录纸也停止。因此,在已经过去预定的空闲时间之后,启动反向辊对72的反向旋转并且开始记录纸的改变方向(switchback)。此时发生反向转换夹紧器71的改变方向(switchover)并且在箭头E方向上引导记录纸并将其供给到互抵辊对82。供给到互抵辊对82的记录纸在互抵辊对82的缝隙处以反向状态待机。因此,以预定的调速驱动互抵辊对82并且将记录纸供给到第二转印位置,在该处,在4色重叠的调色剂图像整体地从中间转印带41转印并且由定影单元60定影全色图像之后,将纸张排放到装置外面。
在包括这种基本构造的打印机中,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由感光体单元10、光学写入单元20和转印单元40构成,所述可视图像形成设备根据图像信息在构成图像载体的中间转印带41表面上形成构成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图像。
图2示出了该打印机的部分电路。打印机包括监视打印机各个部件的控制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由引擎单元104和控制器106构造。控制单元的引擎单元104借助于I/O接口110与光学写入单元20、显影单元30、显影偏压电源101、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感光体单元10、转印单元40、驱动电源102、定影单元60以及定影电源电路103等相连接。
显影偏压电源101将高压的显影偏压输出到显影单元用于每种颜色的每个显影辊(32K、32C、32M、32Y),并且根据来自引擎单元104的控制信号,独立调节输出到显影辊的输出电压值。
如前所述图1所示的布置在感光带11周边中的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检测形成于感光带11宽度方向的端部上的后述基准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表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并响应所检测的结果输出电压。这个输出电压值由图中未示出的A/D控制器从模拟数据转换为数字数据并且然后输入引擎单元104。
驱动电源102根据来自引擎单元104的控制信号对于每个单元执行到驱动源(例如驱动马达)的供电的接通/断开。
根据图中未示出的用于检测定影单元60的定影带的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定影电源电路103接通到定影辊内热源的供电。
引擎单元104由CPU(中央处理单元)104a、其中存储各种控制程序和控制参数的ROM(只读存储器)104c、其中临时存储用作工作区的各种数据的RAM(随机存取存储器)104b、以及后述的NVRAM(非易失随机存储器)104d等。
CPU106a、RAM106b、计时电路106c、数据输入端口106d以及控制器106借助于I/O接口110连接到引擎单元104和各种单元。由用作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的数据输入端口106d获取从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外部装置供给的图像信息信号并输出到光学写入单元20和引擎单元104。
在该打印机中,从外部100V电源插座等供应的主电输入到主电源电路107。从主电源电路107输出的电供应到电源开关108,并且借助于继电器电路109供应到显影偏压电源101、驱动电源102、定影电源电路103以及引擎单元电源电路105。引擎单元电源电路105构成了用于给引擎单元104供电的电路。
主电源电路和各个电源电路之间的电接触由于操作者对电源开关108进行操作而断开。另外,继电器电路109根据来自控制器106的控制信号断开电源开关108与各个电源电路之间的电接触。其含义是,即使在电源开关108连接的电接触状态下,当继电器电路109处于断开的电接触状态时,切断向电源电路的供电并且依次切断向驱动源和引擎单元104的供电。从主电源电路107输出的电借助于电源开关108或继电器电路109直接供应到控制器106。
引擎单元104被构造为按规定的计时执行节能模式请求判断处理。更具体地,用作计时设备的包括引擎单元104的计时功能的CPU104a测量从当控制器106的数据输入端口106d完成图像信息的获取时开始或者已经完成一系列成像操作控制(打印商店控制)时开始已经过去的时间。当该已经过去的时间超过预计时间,例如数十分钟,时,其判断需要转变到节能模式。在此情况下,其向控制器106输出节能模式信号。虽然控制器106一般将电接触接通信号输出到继电器电路109,但是在从引擎单元104接收到节能模式请求信号之后停止这个输出。于是,断开继电器电路109的电接触并且停止向显影偏压电源101、驱动电源102、定影电源电路103和引擎单元电源电路105供电。在执行节能模式时,在其中已经断开向每个电源并且依次向每个单元、每个驱动源和引擎单元104的供电的情况下,控制器处于待机,以便由数据输入端口106d接收用作成像命令的图像信息信号。
即使在已经执行节能模式时也从主电源电路107向控制器106供电,并且因此经由数据输入端口106d接收从个人计算机等发送的图像信息信号。当在执行节能模式期间接收到图像信息信号时,控制器106将电接触接通信号输出到继电器电路109。于是,向每个电源、每个单元、以及引擎单元104供电并且导致从节能模式的恢复。
当操作者断开电源开关108时以及当执行节能模式时,出现向引擎单元104的供电的断开。引擎单元104被构造为,使其当电源开关108从断开切换到接通以及在当前执行的节能模式结束之后供电时,根据需要来执行构成成像条件设定控制的过程控制处理。然而,这个过程控制处理仅在判断出定影带的温度不超过50[℃]时才根据来自定影单元60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来执行。于是,当电源断开时间或节能模式执行时间是诸如数分钟等的非常短时间时,避免了不必要地执行过程控制处理的情况。
过程控制处理首先涉及上述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的校准。更具体地,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包括图中未示出的LED和图中未示出的漫反射型光接收元件,所述LED构成了向感光带(11)的表面发射光的发光元件,所述光接收元件接收带表面上的漫反射光并响应接收的光量而输出电压。如图3所示,其中在水平轴上描绘了感光带11的表面上的每单位表面积的调色剂附着量,在垂直轴上描绘了输出电压值,光接收元件展示了输出电压值随着C、M、Y颜色调色剂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线性特性。另一方面,其展示了输出电压值随着K调色剂的调色剂附着量的降低而增大的弯曲特性。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的校准还涉及,在来自LED的发射光的关闭状态,由引擎单元104进行的将来自光接收元件的输出电压值的检测作为Vsg。Vs0值构成在已经检测到高密度黑色实调色剂图像时来自光接收元件的饱和输出电压,预先将Vs0值存储在引擎单元104的ROM 104c中。调节LED的发光量使得在从上述Vsg减去Vs0所获得的值是预定值(例如1.5V)。在这个调节的基础上校准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
在实施传感器的这种校准之后,实施绘图恢复操作(plotter riseoperation)。这个绘图恢复操作涉及,在已经启动每个驱动马达之后,恢复预先建立的充电偏压、显影偏压和转印偏压。
在实施绘图恢复操作之后,实施梯度模式检测处理。这个梯度模式检测首先涉及形成K梯度模式图像,该K梯度模式图像由感光带(11)上不同的调色剂附着量的17个基准调色剂图像所构造。此时基于显影电势的差调节K梯度模式图像的基准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显影电势构成了感光带(11)上的静电潜像和显影辊的表面电势(显影偏压VB)之间的电势差。另外,基于感光带(11)上的光学写入强度差来调节显影电势。在显影之前,由图中未示出的电势传感器检测K梯度模式图像的基准调色剂图像的静电潜像的电势,电势传感器将其检测结果输出到引擎单元104。另外,随着感光带(11)的连续运动,由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检测K梯度模式图像的基准调色剂图像。当显影基准调色剂图像时,引擎单元104根据来自电势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显影偏压VB来计算显影电势。另外,根据来自调色剂附着量传感器100的输出信号计算基准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于是,计算出如图4所示的表示调色剂附着量和显影电势之间关系的线性近似公式。这个线性近似公式表示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电势。于是,引擎单元104通过执行这个梯度模式检测处理来测量成像性能。在产生该线性近似公式并据此指定用于获得目标调色剂附着量的最佳显影电势之后,根据预先存储在ROM104c中的数据表指定与该显影电势相对应的感光带均匀充电电势VL、显影偏压VB以及光学写入强度VD。因此,将这些指定的结果存储在用作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的NVRAM 104d中。对于C、M、Y类似地执行这种梯度模式检测处理。
在执行上述过程控制处理之后,根据图像信息信号执行打印工作时,当执行过程控制处理时,对于每种颜色设定感光带均匀充电电势VL、显影偏压VB以及光学写入强度VD到与存储在NVRAM 104d中的数据相同的值。此外,在检测到较低的调色剂附着量时,也可以采用用于接收普通反射光的普通反射型发光元件作为发光元件。
在由该打印机所执行的过程控制处理中,当电源断开时间或节能模式执行时间是中等时期时,在电源接通之后或者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有时会立即执行如前所述的不必要的过程控制,这使得用户进行不必要的等待。
此外,在上述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2003-345180中所述的成像装置包括供用户选择执行该过程控制处理的模式或不执行该过程控制处理的模式的选择功能。对于不关心产生高质量打印的用户而言,通过选择后一种模式,能避免由于执行该处理控制所导致的等待时间并且能减轻与“被迫等待”相关的压力。另外,对于关心产生高质量打印的用户而言,根据需要通过选择前一种模式并执行该处理控制,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然而,当然也将会出现如下情况:在选择了后一种模式并且电源断开时间或节能模式执行时间为中等的时期时,将执行不必要的过程控制处理。
下面将解释该打印机的构造的特征性特点。
图5是示出由打印机的引擎单元104执行的恢复后常规处理的大致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在操作者接通电源开关108之后或者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开始向引擎单元104供电之后,立即执行所述恢复后常规处理。于是,首先,根据来自定影单元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断定影带的表面温度(定影温度)是否未超过50℃(步骤1:下文中术语步骤简单地标识为S)。于是,如果温度确实超过50℃(S1中为否),则结束所述恢复后常规处理。相反,如果温度确实未超过50℃(S1中为是),则执行S2及之后的控制流程。
为了方便起见,首先解释S2及之后的控制流程中的S5至S7控制流程。在S5,执行前述的过程控制处理。于是,测量成像性能并根据该测量结果将设定的成像条件(显影偏压等)存储在NVRAM 104d中。此后,并且在将当前日期信息的日期1作为过程控制执行日期的日期2存储在NVRAM 104d中(S6)之后,完成该系列的恢复后常规处理。
在恢复后常规处理的S2中,获取当前日期信息作为日期1。此后,并且在读取(S3)执行先前过程控制处理时存储在NVRAM 104d中的过程控制执行日期信息的日期2之后,判断日期1是否等于日期2(S4)。于是,如果两者相等(S4中为是),并且,因此电源断开时间或节能模式执行时间为中等时期,则结束该系列的恢复后常规处理而不执行过程控制处理。相反,如果两者不相等(S4中为否),并且,因此电源断开时间或节能模式执行时间超过中等时期,则执行如上所述的过程控制处理(S5)以及步骤S6和S7。
此外,不仅将过程控制执行日期存储在NVRAM 104d中作为日期2,而且也可以将根据从计时电路106c输出的时间信号的处理控制执行时间的时间2存储在其中。在此情况下,应当在当前时间的时间1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的时间2之间的差超过预计时间时执行过程控制处理。
图6示出了属于该打印机的修改示例的装置的电路的主要部分。在这个修改示例的装置中,温度传感器112和湿度传感器113借助于I/O接口连接至引擎单元104。温度传感器112和湿度传感器113每个都布置在互抵辊对(resistance roller pair)(图1中的82)附近。温度传感器112利用常规技术来检测互抵辊对区域中的温度并且响应其检测结果将温度信号输出到引擎单元104。另外,湿度传感器113利用常规技术来检测互抵辊对附近中的湿度并且响应其检测结果将湿度信号输出到引擎单元104。
图7是示出该修改示例的装置的恢复后常规处理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除了日期之外,在这个控制流程中执行过程控制处理(S5)中考虑的条件还包括温度和湿度。更具体地,在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112的输出信号获取当前温度信息T1(S2a)之后,根据来自湿度传感器113的输出信号获取当前湿度信息H(S2b)。于是,在利用预定算法将当前湿度信息H转换为当前绝对湿度信息AH1(S2c)之后,根据来自计时电路106c的计时信号获取当前日期信息的日期1(S2d)。此后,读取在执行先前过程控制处理时存储在NVRAM 104d中的过程控制执行日期信息的日期2(S3a)。在这个修改示例的装置中,将在执行先前过程控制处理时的温度信息和绝对湿度信息存储在NVRAM 104d中,作为过程控制执行时间温度信息T2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绝对湿度信息AH2。在读取过程控制执行数据信息的日期2之后,依次读取过程控制执行时间温度信息T2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绝对湿度信息AH2(S3b,S3c)。于是,判断当前温度信息T1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温度信息T2之间的差是否未超过15[℃](S4a),并且如果其超过15[℃](S4a中为否),则执行所述过程控制处理(S5)。
另一方面,如果其未超过15[℃](S4a中为是),则判断当前绝对湿度信息AH1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绝对湿度信息AH2之间的差是否未超过15[g/m3](S4b)。于是,如果其超过15[g/m3](S4b中为否),则执行所述过程控制处理(S5)。相反,如果其未超过15[g/m3](S4b中为是),则判断日期1是否等于日期2(S4c),并且如果两者相等(S4c中为是),则结束该系列的恢复后常规处理。另外,如果两者不相等(S4c中为否),则执行所述过程控制处理(S5)。
在这种构造的该修改示例的装置中,即使从先前过程控制处理已经过去很少的时间,在出现温度或湿度的明显变化时,就执行所述过程控制处理以抑制由于这种突然的温度或湿度变化所导致的图像质量波动。
下面将说明其中应用本发明的打印机的第二实施例。除非下面另有具体说明,属于该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构造与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相同。
这种打印机中过程控制处理的执行涉及根据需要在常规过程控制处理和简单过程控制处理之间的切换。常规过程控制处理与第一实施例的过程控制处理相同。简单过程控制处理涉及在比常规过程控制处理要短的时间中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例如,虽然在如上所述的常规过程控制处理中,对于每种颜色形成由17种基准调色剂图像构造的17梯度的梯度模式图像,但是在简单过程控制处理模式中,形成梯度数目比这要少,例如5梯度,的梯度模式图像。而且,对于每种颜色可形成一个基准调色剂图像。在此情况下,假设采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2003-5465中所述的算法,可以根据单个基准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附着量来确定成像性能。然而,虽然在利用少于17梯度的梯度模式图像的单个基准调色剂图像的所有情况下,成像性能的测量速度增大,但是会出现测量精度的下降。
图8是示出这种打印机中恢复后常规处理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其中日期1和日期2相等的情况与图5的控制流程图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在还没有执行过程控制处理的情况下就结束过程控制流程,而且还在于替代常规过程控制处理(S5a),而执行简单过程控制处理(S5b)。
图9是示出属于这种打印机的修改示例的装置中的恢复后常规处理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在这种修改示例的装置中,代替当前日期信息的日期1或过程控制执行时间的日期信息的日期2,获取和存储当前时间信息的时间1或过程控制执行时间信息的时间2。
在该修改示例的装置中应当假设:当前温度信息T1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温度信息T2之间的差(下文中称之为温差△T)不超过10[℃],当前绝对湿度信息AH1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绝对湿度信息AH2之间的差(下文中称之为湿度差△AH)不超过10[g/m3],另外,认为当前时间信息时间1和过程控制执行时间的时间信息时间2之间的差(下文中称之为时间差△Time)为不超过24小时。在此情况下,流程按照S4a→S4b→S4c→结束的顺序进行,并且结束恢复后常规处理,而不执行过程控制处理。
例如,在温差△T超过15[℃](S4a-S4d→S5a)、湿度差△AH超过15[g/m3](S4a→S4d→S4e-S5a或者S4a→S4b→S4e→S5a)、或者当时间差△Time超过72小时(S4a→S4b→S4c→S4f→S5a、S4a→S4b→S4e→S4f→S5a或者S4a→S4d→S4e→S4f→S5a)时,执行常规过程控制处理。
在温差△T超过10[℃]但不超过15[℃]时、当湿度差△AH超过10[g/m3]但不超过15[g/m3]时、以及当时间差△Time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时,执行简单过程控制处理(S4a→S4d→S4e→S4f→S5a)。另外,在温差△T不超过10[℃]、湿度差△AH超过10[g/m3]但不超过15[g/m3]、并且时间差△Time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时,也执行简单过程控制处理(S4a→S4b→S4e→S4f→S5a)。在温差△T不超过10[℃]、湿度差△AH不超过10[g/m3]、并且时间差△Time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72小时时,也执行简单过程控制处理(S4a→S4b→S4c→S4f→S5a)。
虽然就此给出的说明属于利用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打印机,但是本发明也能应用于其中采用喷墨系统的成像装置。虽然在喷墨系统中执行节能模式并不常见,但其电源接通/断开的实施类似于电子照相系统中所采用的情况。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基于切断向控制单元或喷墨驱动电路供电的电源的节能模式将变得可用。这些喷墨系统中的成像条件包括施加于电源的压电元件的电压值或者实施或不实施喷墨头清洁。通过利用任何种类的适合方法来测量从喷墨头的喷墨孔输出的墨水的条件,能确定喷墨系统的成像性能,或者也能根据从最后实施喷墨头清洁起已经过去的时间来确定喷墨系统的成像性能。
在执行构成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的过程控制处理时,当由引擎单元104和控制器106的集合所构造的用作控制设备的控制单元响应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的测量结果而将成像条件信息(显影偏压VB、带均匀充电电势VL、和光学写入强度VD)存储在用作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的NVRAM 104d中时,以及当开始接收到来自用作电源的引擎单元电源电路105的供电时,根据构成NVRAM 104d的存储信息的日期2或时间2以及还有基于来自构成信息输出设备的计时电路的构成输出信息的计时信号的日期1或时间1,判断出将不执行过程控制处理,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条件被设定至与NVRAM 104d的存储信息相同的条件。根据这种构造,即使在电源接通之后或者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没有立即执行过程控制处理,通过按照已经由先前过程控制处理设定的成像条件形成图像也能输出稳定图像质量的图像。
另外,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包括用作计时设备的CPU 104a,其用来计时从利用用作图像获取设备的数据输入端口106d获取图像信息已经结束起或者从成像操作结束起已经过去的时间;用作判断设备的CPU104a,其用来根据由计时设备产生的计时结果判断是否要断开从引擎单元电源电路105至引擎单元104的供电;以及用作输出断开设备的继电器电路109,其用来根据来自构成控制设备的一部分的控制器106的控制信号断开从引擎单元电源电路105至引擎单元104的供电;以及还有构成控制设备的一部分的控制器106,用来根据输入到数据输入端口106d的图像信息以及CPU 104a的判断结果来控制继电器电路109。根据这种构造,在由CPU 104a产生的计时结果超过预定时间时,通过断开从引擎单元电源电路105至引擎单元104的供电,可以执行节能模式。
另外,在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因为将用于至少输出日期信息的计时电路106c用作信息输出设备,所以可以采用在执行先前过程控制处理时的日期与紧邻在接通电源之后或者紧邻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的日期之间的差超过预定值作为过程控制处理的执行触发器。
另外,在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因为将用作用于检测温度并输出其检测结果信息的温度检测设备的温度传感器用作信息输出设备,所以可以采用在执行先前过程控制处理时的温度与紧邻在接通电源之后或者紧邻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的温度之间的差超过预定值作为过程控制处理的执行触发器。
另外,在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因为将用作用于检测湿度并输出其检测结果信息的湿度检测设备的湿度传感器用作信息输出设备,所以可以采用在执行先前过程控制处理时的湿度与紧邻在接通电源之后或者紧邻在从节能模式恢复之后的湿度之间的差超过预定值作为过程控制处理的执行触发器。
另外,在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因为利用用于基于电子照相系统形成的构成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设备作为可视图像形成设备,所以可以以比在利用喷墨系统时可能的速度更高的速度来形成图像。
另外,在属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因为构成控制设备的控制单元将成像电势条件设定为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成像条件,所以可以通过调节成像电势来调节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
上述本发明的优点概括如下:
(1)通过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能实现图像质量的稳定。
(2)响应诸如时间、温度和湿度等事件的变化,信息输出设备改变其输出信号。于是,在已经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之后,那时控制设备将从信息输出设备输出的诸如计时信号等的信息存储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即使由于断开电源或者执行节能模式而阻碍控制设备的供电时,这种存储的信息也能保留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而没有改变。当在供电断开之后由于电源的接通/断开或者节能模式的转换或恢复,又开始接收到电源时,控制设备将此时从信息输出设备输出的时间信号、温度信号和湿度信号等与在执行先前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存储在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的时间信息、温度信息和湿度信息相比较。作为这种比较的结果,确定当前时间和执行先前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之间出现的环境波动的幅度。通过仅在环境波动的幅度明显时才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避免了成像条件设定控制的不必要的执行。于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能更好地抑制由于成像条件设定控制的不必要的执行而导致使得用户进行不必要的等待、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寿命缩短以及成像剂的不必要的消耗的出现。
(3)当根据在又开始接收到电源时从成像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与在执行先前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存储在非易失性成像存储设备中的信号信息之间的对比判断出从执行先前成像条件设定控制开始环境中的变化不那么明显时,执行短时间模式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于是,在不太需要执行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迅速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电势,能更好地抑制由于成像条件设定控制的不必要的执行而导致使得用户进行不必要的等待、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寿命缩短以及成像剂的不必要的消耗的出现。
在接受本公开的教导之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偏离其范围的情况下,各种修改都将是可能的。

Claims (13)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用于获取图像信息;
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在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
控制设备,用于根据电源开始供电来测量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以及响应所测量的结果执行用于设定成像条件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以及
信号输出设备,用于响应时间、温度或湿度的事件变化来改变输出信号,其中
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在即使电源供电已经中断时也保留所存储的信息的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在执行所述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将从所述信号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信息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并且在电源供电开始时根据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的信号信息以及从所述信号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判断是否将要执行所述成像条件设定控制,其中,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包括非易失随机存储器,
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计时设备,用于计时从完成由图像信息获取设备获取图像信息或者完成成像操作时起已经过去的时间;判断设备,用于根据计时设备的计时结果判断是否要断开从电源向所述控制设备供电;以及电源断开设备,用于根据来自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断开从电源向控制设备供电,并且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判断设备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图像信息向所述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的输入和电源断开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当控制设备响应在执行所述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的所测量的结果将所述成像条件信息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时,并且当电源供电开始时根据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的信号信息以及从所述信号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判断出将不执行所述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所述控制设备将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条件设定至与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的信息的成像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利用至少输出日期信号的计时电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利用检测温度并输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的温度检测设备作为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利用检测湿度并输出其检测结果的湿度检测设备作为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使用利用电子照相系统来形成可视图像的设备作为所述可视图像形成设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设备将成像电势条件设定为所述成像条件。
8.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
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用于获取图像信息;
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图像信息在图像载体的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
控制设备,用于根据电源开始供电来测量所述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以及响应所测量的结果执行用于设定成像条件的成像条件设定控制;以及
信号输出设备,用于响应时间、温度或湿度的事件变化来改变输出信号,其中
所述控制设备包括用于在即使电源供电已经中断时也保留所存储的信息的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在执行所述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时将从所述信号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信息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并且在电源供电开始时根据存储在所述非易失性信息存储设备中的信号信息以及从所述信号输出设备输出的信号判断将所述成像条件设定控制执行为其中在相对长的时间上测量所述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的长期模式还是其中在相对短的时间上测量所述可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性能的短期模式,
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还包括:计时设备,用于计时从完成由图像信息获取设备获取图像信息或者完成成像操作时起已经过去的时间;判断设备,用于根据计时设备的计时结果判断是否要断开从电源向控制设备供电;以及电源断开设备,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信号断开从电源向所述控制设备供电,并且其中所述控制设备被构造为根据所述判断设备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图像信息向所述图像信息获取设备的输入和电源断开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利用至少输出日期信号的计时电路作为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利用检测温度并输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的温度检测设备作为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利用检测湿度并输出其检测结果的信号的湿度检测设备作为所述信号输出设备。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使用利用电子照相系统来形成可视图像的设备作为所述可视图像形成设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设备将成像电势条件设定为所述成像条件。
CNB2006100642780A 2005-12-28 2006-12-28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048087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9863A JP4778789B2 (ja) 2005-12-28 2005-12-28 画像形成装置
JP379863/05 200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601A CN1991601A (zh) 2007-07-04
CN100480872C true CN100480872C (zh) 2009-04-22

Family

ID=37865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42780A Active CN100480872C (zh) 2005-12-28 2006-12-28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11275B2 (zh)
EP (1) EP1804129B1 (zh)
JP (1) JP4778789B2 (zh)
CN (1) CN100480872C (zh)
DE (1) DE602006003177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33770A (ja) * 2005-07-26 2007-02-0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6842B2 (ja) * 2007-06-13 2012-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3064A (ja) * 2008-10-01 2010-04-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460197B2 (ja) * 2009-09-10 2014-04-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デバイス製造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11117994A (ja) * 2009-11-30 2011-06-1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398800A (zh) * 2010-07-02 2012-04-04 株式会社东芝 马达控制装置、图像形成装置、马达控制方法
JP2013035153A (ja) * 2011-08-04 2013-02-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6065453B2 (ja) * 2012-08-15 2017-0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き込み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書き込み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289151B2 (ja) * 2013-03-15 2018-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59644A (zh) * 2015-12-04 2016-04-06 北海创思电子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027149A (ja) * 2018-08-10 2020-02-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4563A (ja) * 1990-05-31 1992-02-05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H0545982A (ja) * 1991-08-15 1993-02-2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098138B2 (ja) * 1993-07-06 2000-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28956A (ja) 1993-11-05 1995-05-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DE69408268T2 (de) 1993-11-09 1998-05-14 Ricoh Kk Bilderzeugungsgerät mit einem Kontaktteil in Kontakt mit einem Bildträger
US5799225A (en) * 1994-10-19 1998-08-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variable transfer and attraction voltage
JPH08262940A (ja) * 1995-03-22 1996-10-1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方法
JP3408918B2 (ja) * 1995-03-30 2003-05-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11538A (ja) 1996-05-21 1997-12-02 Ricoh Co Ltd 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
JP3484951B2 (ja) * 1996-11-28 2004-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3658956B2 (ja) 1997-11-26 2005-06-15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421508B2 (en) * 1998-08-31 2002-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ystem for preventing retransfer of a toner image between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and an image bearing member
JP3711830B2 (ja) * 2000-02-03 2005-11-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07638B2 (ja) * 2001-04-19 2008-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7394A (ja) * 2001-11-29 2003-06-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45180A (ja) 2002-05-23 2003-12-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341209B2 (ja) 2002-06-11 2009-10-07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4069803A (ja) * 2002-08-02 2004-03-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3674614B2 (ja) 2002-11-22 2005-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KR100601893B1 (ko) * 2004-01-15 2006-07-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절전모드 제어방법
JP2005249873A (ja) * 2004-03-01 2005-09-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安定化処理実行方法
JP2005266241A (ja) * 2004-03-18 2005-09-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601A (zh) 2007-07-04
EP1804129B1 (en) 2008-10-15
DE602006003177D1 (de) 2008-11-27
EP1804129A1 (en) 2007-07-04
JP2007178908A (ja) 2007-07-12
JP4778789B2 (ja) 2011-09-21
US20070147868A1 (en) 2007-06-28
US7711275B2 (en) 2010-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80872C (zh) 成像装置
US84171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eveloping device cooling mechanis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760304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oner supply controlling unit
CN101339385B (zh) 成像设备
US763065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2498140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566355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1405248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1722813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CN101403871B (zh) 成像设备
CN101551626A (zh) 转印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902597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3142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determining a toner adhesion quantity
JP201322510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18B (zh) 传感器部件和图像形成装置
JP346694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292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234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860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47630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JP200022771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3387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573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71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8292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消費電力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