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7974C - 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7974C
CN100477974C CNB2006101032908A CN200610103290A CN100477974C CN 100477974 C CN100477974 C CN 100477974C CN B2006101032908 A CNB2006101032908 A CN B2006101032908A CN 200610103290 A CN200610103290 A CN 200610103290A CN 100477974 C CN100477974 C CN 100477974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diagonal angle
transfer point
angle length
zigz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6101032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06947A (zh
Inventor
辛卿珉
洪康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ewoong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ewoo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ewoong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ewoong Med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069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069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79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7974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4Stents retaining their form, i.e. not being deformable, after placement in the predetermined pl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44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folded prior to deploy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2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86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A61F2/90Stents in a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wire-like elements; Stents in the form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a net-like or mesh-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F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METAL WIRE
    • B21F45/00Wire-working in the manufacture of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F45/008Wire-working in the manufacture of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of medical instruments, e.g. stents, corneal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210/00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 A61F2210/0014Particular material properties of prostheses classified in groups A61F2/00 - A61F2/26 or A61F2/82 or A61F9/00 or A61F11/00 or subgroups thereof using shape memory or superelastic materials, e.g. nitino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包括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的第一线和第二线。所述第一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所述支架的底端时不与其自身互锁,而从所述支架的底端到顶端向上延伸时与其自身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类似地,所述第二线从第二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所述支架的底端时不与其自身互锁,而从所述支架的底端到顶端向上延伸时与其自身互锁,以这种方式以便将由第一线形成的菱形空间分成四个较小的菱形空间。所述第一线与所述第二线彼此交织,以便所述第二线可选地在交叉点处的第一线下方和上方通过。

Description

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stent)及其制造方法,其位于生物体的管状器官的狭窄部分并用于扩张狭窄部分的通道。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其中不管通道的形状是直的(水平的或垂直的)还是弯的,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均能够被定位以适合狭窄部分的通道形状,并且当利用导管使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位于狭窄部分的通道中时,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不会产生任何纵向的压缩或延伸以及任何总长度变化,同时可以使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的圆周弹性最大,从而允许以有效的方式执行将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放置在适当位置并扩张所述狭窄部分的任务。
背景技术
通常,血栓、动脉硬化或类似的疾病经常会导致血管堵塞或收缩,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各种失调。在血管变狭窄的情况下,目前的趋势是通过使用支架来治疗所述狭窄而不采取外科手术。
在传统上,已开发和使用了多种支架。传统支架的示例包括具有中空的圆柱形本体的可自扩展的支架,其中所述本体由交叉编织以留下多个菱形空间的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线构成,所述线的相对的端通过焊接而彼此连接。除非外力强制挤压所述支架,否则在径向和纵向施加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所述支架将趋向于返回到原始形状。
通过随着所述菱形空间的缩小而大幅度减小所述圆柱形本体的体积、利用诸如导管的辅助工具将所述支架一直插入到目标狭窄部分、以及采用推进导管将所述支架推到与所述狭窄部分接触、以允许所述支架扩张血管或类似的管状器官,从而使得这种类型的可自扩展的支架位于狭窄部分。这样,所述支架被设计成具有比血管直径大10-30%的直径以及具有大于血管的狭窄部分的长度。
尽管将上述可自扩展的支架用于直的或逐渐弯曲的血管并不困难,但是其并适合用于严重弯曲的血管。换句话说,通过在径向上在外部对所述支架施加弹性力而破坏原始的弯曲条件,从而使得采用所述支架的血管具有变直的趋势。这样增加了血管的长度并使得位于支架相反端的血管的通道变得比治疗之前更小,而与最初的目的相反。
为了避免出现前述的问题,由本申请人提交的第2001-18024号和第2001-18025号韩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位于生物体的管状器官的狭窄部分、用于扩张狭窄部分的通道的可自扩展的支架。不管通道的形状是直的(水平的或垂直的)还是弯曲的,在这些现有的专利申请中教导的可自扩展的支架均能够保持血管通道的形状,从而使得位于支架处的血管部分的不必要的变形最小。这样便使得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变得非常有用。
更具体地说,第2001-18024号韩国专利(下文中指“第一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可自扩展的支架,其中,两个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被编织成平织图案,以使得钩状部分和仅交叉的部分之间留下可变的菱形空间。所述仅交叉的部分位于钩状部分之间。所述钩状部分允许支架纵向收缩,而所述仅交叉部分用于阻止支架弯曲。其中一条线在倾斜的圆周方向延伸对角长度l,然后在转换点转到不同的方向。这种延伸和转向过程在多个转换点处重复执行。另一条线在倾斜的圆周方向延伸对角长度2l,然后在转换点转到不同的方向。这种延伸和转向过程在多个转换点处重复执行。这里,l表示两个相邻的转换点之间的距离,其中在利用夹具制造所述支架时设置突出的销。
另一方面,第2001-18024号韩国专利(下文中指“第二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可自扩展的支架,其中第一和第二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分别用于形成主要支架部件和次要的支架部件,二者均在径向被覆盖。所述主要支架部件通过在平织图案中编织第一线而制成,以在钩状部分和仅交叉的部分之间留下可变的菱形空间。所述钩状部分允许支架纵向收缩,而所述仅交叉部分用于阻止支架弯曲。此外,所述次要的支架部件通过从圆柱形夹具的顶部到底部沿对角方向延伸第二线而制成,其中所述第二线平行于所述主要支架部件的第一线,从而使得第二线可以将所述主要支架部件的菱形空间平均分成四个较小的空间。
根据第一和第二对比文件中公开的可自扩展的支架,能够由外力使所述钩状部分和所述仅交叉部分之间形成的可变的菱形空间变形,同时允许所述支架在径向上保持弹性。因此,即使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位于严重弯曲的狭窄部分,其也能够使管状器官(例如,血管、咽喉、胆管以及尿道)的狭窄部分保持其最初的弯曲形状,同时能够扩张狭窄部分的通道。
上述第一和第二对比文件的可自扩展的支架具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在第一对比文件中,由于两条线被编织成具有钩状部分和仅交叉的部分,因此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在纵向上会产生严重的收缩和延伸。换句话说,第一对比文件的可自扩展的支架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按照目标狭窄部分的形状而弹性地变形。但是,第一对比文件的可自扩展的支架易于在纵向上收缩或延伸,从而当从导管处装载或卸载所述支架时,所述支架会产生较大的长度变化。这样便降低了使所述支架定位于适当位置的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此外,如果在纵向不均匀收缩的条件下,使所述支架位于狭窄部分,则没有相同的扩张力作用在狭窄部分。
相反地,由于组成主要支架部件的第一线被编织成具有钩状部分和仅交叉的部分,但是组成次要支架部件的第二线具有可以从不具有钩状或换向的顶部到底部延伸,因此第二对比文件的可自扩展的支架可以在纵向上自由地收缩和延伸。但是,对于第二对比文件的可自扩展的支架来说,第二线的直的部分使得所述支架难于按照弯曲的狭窄部分的形状弯曲。此外,第二线的直的部分降低了所述支架在圆周方向的弹性,从而难于有效地扩张狭窄部分的通道,以及然后在扩张条件下保持所述通道。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具有第一和第二对比文件的支架的优点的可自扩展的支架,即,具有降低的长度变化、增强的弹性和最大的圆周弹性的可自扩展的支架。
发明内容
针对上面所引用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扩张的支架,其能够扩张生物体的狭窄部分的通道,无论所述通道的形状是直的(水平的或垂直的)还是弯的,所述支架都能够柔性地符合并保持所述狭窄部分的通道形状,从而使所述狭窄部分的不必要的变形最小,并且所述支架还被设计成易于安装到所述狭窄部分中,通过防止由于任何疏忽而产生的长度变化(例如,利用导管安装的过程中的纵向收缩和延伸),并同时使其在圆周方向的弹性最大,从而有效地扩张所述狭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基础夹具,其具有圆柱和多个呈放射状向外突出的销,所述圆柱具有通过平均分割圆柱的周长W和长度L,而限定出的多条周长分割线(a0、a1、a2、a3......a19)和多条长度分割线(b0、b1、b2、b3......b26),所述周长分割线与长度分割线交叉,以在其交叉点形成多个线转换点,所述突出销在所述转换点处被插入所述圆柱;
制造主要支架部件:将第一形状记忆合金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圆柱最高处的第一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所述第一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二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从第三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第四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五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圆柱最低处的第六主要转换点;所述第一线从所述第六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着所述圆柱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一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在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以及
制造次要支架部件:第二形状记忆合金线从第二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圆柱最高处的第一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所述第一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二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从第三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第四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五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圆柱最低处的第六次要转换点;所述第一线从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着所述圆柱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一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
其中所述次要支架部件的第二线被配置成与所述主要支架部件的第一线在多个交叉点处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以这种方式彼此交织,以便所述第二线可选地在所述交叉点处通过所述第一线的下方和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包括:
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的第一线;所述第一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支架最高处的第一主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一主要转换点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主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二主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主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主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所述第四主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主要转换点,以及然后从所述第五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支架最低处的第六主要转换点;所述第一线从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沿着所述支架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一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以及
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的第二线;所述第二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支架最高处的第一次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一次要转换点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次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二次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次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次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所述第四次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次要转换点,以及然后从所述第五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支架最低处的第六次要转换点;所述第二线从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沿着所述支架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二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线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线在多个交叉点处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以这种方式彼此交织,以便所述第二线可选地在所述交叉点处通过所述第一线的下方和上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给出的优选实施方案的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示出为了使本发明的具体化而采用的基础夹具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基础夹具的顶视图,其中在显微放大条件下示出了其部分;
图3a至3e是图解说明产生第一支架部件的过程的展开图;
图4a至4e是图解说明形成采用第一支架部件编织的第二支架部件的过程的展开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可自扩展的支架的示意性的主视图;
图6a和6b是示出图5中图示出的支架的某个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图6a示出了正常扩张条件下的支架,而图6b图解说明了径向收缩条件下的支架;
图7是图解说明将本发明的支架安装到生物体血管中的过程的概念视图;以及
图8和9是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线的材料为形状记忆合金,其与本申请的发明人先前在韩国提交的专利申请的发明中所使用的材料相同。首选的线材料之一是基于镍钛(Ni-Ti)的合金
本发明的可自扩展的支架80采用第一和第二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10和11制成,其中形状记忆合金线10和11均具有0.1至0.5mm范围内的直径。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构成了主要支架部件X和次要支架部件Y,二者彼此交织以提供可自扩展的支架80。
假定支架80被垂直放置,并且从前侧观察支架80,第一线10从支架80的顶部到底部向下延伸而并未与自身互锁,但是从支架80的底部到顶部向上延伸时与自身互锁以留下多个菱形空间。类似地,第二线11从支架80的顶部到底部向下延伸而并未与自身互锁,但是从支架80的底部到顶部向上延伸并同时与自身互锁,以这种方式以便将由第一线10形成的菱形空间分成四个较小的菱形空间。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以这种方式彼此交织,以便第二线11交替地在交叉点处的第一线10下方和上方穿过。这些特征通过下面的描述将变得显而易见。
根据本发明,图1和图2中示出的基础夹具100用于制造可自扩展的支架80。所述基础夹具包括具有直径φ、周长W以及长度L的圆柱110。通过平均分割周长W和长度L,分别设置多条周长分割线a0、a1、a2、a3......a19和多条长度分割线b0、b1、b2、b3......b26。
在圆柱110的纵向上沿着周长分割线a0、a1、a2、a3......a19,形成多个交织凹槽130。在全部交叉点即周长分割线a0、a1、a2、a3......a19与长度分割线b0、b1、b2、b3......b26之间的转换点处,可拆卸地插入多个突出销120。在两个相邻的交织凹槽130之间分别形成多个辅助的交织凹槽130′,以构建基础夹具100。将锚定销99或99′插入基础夹具100的最高处,并使其彼此之间成直径对置关系。
应当理解,上述设置仅用于理解本发明,换句话说,尽管将本发明描述成采用通过平均分割基础夹具100的圆柱110的周长W和长度L而设置的周长分割线a0、a1、a2、a3......a19和长度分割线b0、b1、b2、b3......b26,但是这样仅是为了保证更加容易地理解本发明。因此,根据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尺寸,即根据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直径和长度,所述周长分割线和长度分割线的数量可以增大或减小。
参照图3和图4,将给出利用上述的基础夹具100来制造本发明的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过程的描述,其中,图3和图4图解说明了展开情况下的基础夹具100,以解释所述支架的制造过程。
首先参照图3a,为了制造主要支架部件X,通过将第一线10的近端打结而形成结,并将所述结插入并系到锚定销99上。所述结作为第一顶部起始点S,第一线10从所述第一顶部起始点S开始向下延伸到多个转换点。在整个说明书中,术语“转换点”是指基础夹具100的周长分割线a0、a1、a2、a3......a19和长度分割线b0、b1、b2、b3......b26之间的交叉点。
第一线10从第一顶部起始点S向下延伸到第一主要转换点a0b0的突出销,其位于基础夹具100的圆柱110的最上部的周长分割线b0。
转向第一主要转换点a0b0的突出销的左侧,第一线10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而到达第二主要转换点a2b2的突出销,其中l表示两个在对角方向相邻的转换点之间的距离。
转向第二主要转换点a2b2的突出销的下侧,第一线10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而到达第三主要转换点a3b1的突出销,其中第二对角长度l是第一对角长度2l的二分之一。
转向第三主要转换点a3b1的突出销的上侧,第一线10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而到达第四主要转换点a7b25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数倍(例如,24倍)于第二对角长度l。
转向第四主要转换点a7b25的突出销的下侧,第一线10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而到达第五主要转换点a8b24的突出销。
转向第五主要转换点a8b24的突出销的上侧,第一线10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到达第六主要转换点a10b26的突出销,其位于基础夹具100的圆柱110的最下部的周长分割线b26。
这样便产生了向下延伸部分75(参见图6a),其在第一主要转换点a0b0和第六主要转换点a10b26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主要转换点和所述第六主要转换点分别位于基础夹具100的圆柱110的最上部的周长分割线b0和最下部的周长分割线b26。第一线10的向下延伸部分75用于限制纵向的压缩或延伸,即支架80的长度变化。
参照图3b,第一线10然后从第六主要转换点a10b26的突出销,沿着圆柱11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以粗实线示出的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在此过程中,第一线10沿着长度分割线b25和b26,绕过了位于圆周分割线a10到a8的多个突出销。如图3b中以显微地方式示出的,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与第一线10的部分在第四转换点a7b25互锁。
转向图3c和3d,如粗实线和细虚线所示,第一线10从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向上延伸,然后沿着圆柱11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前进,从而以这种方式在长度分割线b25至b1之间,形成多个中间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中间的锯齿形部分与第一线10的部分在第五主要转换点a8b24和第二主要转换点a2b2互锁。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的数量不受任何限制,因而可以根据待制造的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长度而变化。
参照图3e,第一线10从中间的锯齿形部分的最高处向上延伸,然后沿着圆柱11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前进,从而以这种方式形成如粗实线所示的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与第一线10的部分在第三主要转换点a3b1互锁。第一线10的远端与第一线10在第一顶部起始点S附近的第一主要转换点a0b0连结。例如借助于如图5所示的可收缩的套管200或通过焊接来执行所述连结任务。
在这点上,第一线10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通过主要的连接线部分而彼此连接,其中每个主要的连接线部分沿对角线向上方向,在相邻的锯齿形部分之间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
如图6a所示,第一线10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在互锁部分60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20,从而完成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主要支架部件X。交织凹槽130提供线移动的通道,从而使得更易于执行将第一线10的锯齿形部分互锁的任务。
应当理解,第一线10与其自身未在从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顶部到底部前进的向下延伸部分75互锁,而是在第一线10向上延伸通过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时互锁。如图6b所示,这样制成的主要支架部件X可以在预定范围内在径向收缩,并且由于向下延伸部分75的存在,因而可以防止主要支架部件X的过度的纵向收缩或延伸。
每隔一个突出销120便被用于制造具有第一线10的主要支架部件X,而剩余的突出销120用于制造下面描述的次要的支架部件Y。
参照图4a,为了制造次要的支架部件Y,通过将第二线11的近端打结而形成结,并且将所述结插入并系到与锚定销99在径向上相对的锚定销99′上。所述结作为第二顶部起始点S,第二线11从所述第二顶部起始点S开始向下延伸到多个转换点。
如图4a中的粗实线所示,第二线11从第二顶部起始点S向下延伸到第一次要转换点a11b0的突出销,其位于基础夹具100的圆柱110的最上部的周长分割线b0。
转向第一次要转换点a11b0的突出销的左侧,第二线11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而到达第二次要转换点a13b2的突出销,其中l表示两个在对角方向相邻的转换点之间的距离。
转向第二次要转换点a13b2的突出销的下侧,第二线11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而到达第三次要转换点a14b1的突出销,其中第二对角长度l是第一对角长度2l的二分之一。
转向第三次要转换点a14b1的突出销的上侧,第二线11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而到达第四次要转换点a18b25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数倍(例如,24倍)于第二对角长度l。
转向第四次要转换点a18b25的突出销的下侧,第二线11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而到达第五次要转换点a19b24的突出销。
转向第五次要转换点a19b24的突出销的上侧,第二线11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到达第六次要转换点a1b26的突出销,其位于基础夹具100的圆柱110的最下部的周长分割线b26。
这样便产生了向下延伸部分75(参见图6a),其在第一次要转换点a11b0和第六次要转换点a1b26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次要转换点和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分别位于基础夹具100的圆柱110的最上部的周长分割线b0和最下部的周长分割线b26。第二线11的向下延伸部分75用于限制纵向的压缩或延伸,即支架80的长度变化。
参照图4b,第二线11然后从第六次要转换点a1b26的突出销,沿着圆柱11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以粗实线示出的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在此过程中,第二线11沿着长度分割线b25和b26,绕过位于圆周分割线a1到a19的多个突出销。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与第二线11的部分在第四转换点a18b25互锁。
转到图4c和4d,如粗实线和细虚线所示,第二线11从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向上延伸,然后沿着圆柱11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前进,从而以这种方式在长度分割线b25至b1之间,形成多个中间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中间的锯齿形部分与第二线11的部分在第五次要转换点a19b24和第二次要转换点a13b2互锁。中间圆柱状锯齿形部分的数量不受任何限制,因而可以根据待制造的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长度而变化。
参照图4e,第二线11从中间的锯齿形部分的最高处向上延伸,然后沿着圆柱11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前进,从而以这种方式形成如粗实线所示的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与第二线11的部分在第三次要转换点a14b1互锁。第二线11的远端与第二线11在第二顶部起始点S附近的第一次要转换点a11b0处连结。例如借助于如图5所示的可收缩的套管200或通过焊接来执行所述连接任务。
在这点上,第二线11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通过次要的连接线部分而彼此连接,其中每个次要的连接线部分沿对角线向上方向,在相邻的锯齿形部分之间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
如图6a所示,第二线11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在互锁部分70彼此互锁,并且相对于第一线10的相应部分放置,以便以这种方式将由第一线10形成的菱形空间20分成四个较小的空间,从而完成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次要的支架部件Y。辅助的交织凹槽130′提供线移动通道,从而使得更易于执行将第二线11的锯齿形部分互锁的任务。
应当理解,第二线11与其自身未在从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顶部到底部前进的向下延伸部分75互锁,而是在第二线11向上延伸通过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时互锁。如图6b所示,这样制成的次要的支架部件Y可以在预定范围内在径向收缩,并且由于向下延伸部分75的存在,因而可以防止次要的支架部件X的过度的纵向收缩或延伸。
未被用于制造主要支架部件X的所有其他的突出销120均被用于制造具有第二线11的次要支架部件Y的过程。
在制造次要支架部件Y时,次要支架部件Y的第二线11被配置成在多个交叉点70与主要支架部件X的第一线10交叉。此外,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在平织图案中彼此交织,即采用这种方式以便第二线11可以可选地在交叉点70处的第一线10的下方和上方通过。因而,可以防止第一支架部件X和第二支架部件Y彼此分离。
通过切断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的近端和远端、从基础夹具100上去除突出销120、将由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构成的中空的圆柱状线交织的本体Z与基础夹具100分离以及通过热处理过程而使线交织的本体Z记住其原始形状,则可以完成可自扩展的支架80。
在制造了线交织的本体Z之后,通过允许线交织的本体Z在不失去其弹性的温度下记住其原始形状,而执行所述热处理过程。特别地,所述热处理过程优选在350到600℃范围内执行8到30分钟。
如前所述,采用直径在0.1到0.5mm范围内的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来制造本发明的可自扩展的支架80。当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的直径小于或等于0.1mm时,所述线的固有弹性会变得非常低,以至于所述狭窄部分不能够通过所述可自扩展的支架而充分扩张。相反,如果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的直径大于0.5mm,那么线交织的本体Z将不会具有足够大的菱形空间,从而难于充分地减小线交织的本体Z的体积。
采用前述的方法制成的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80包括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二者彼此交织以防止分离。
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第一线10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当可自扩展的支架80被垂直放置时,第一线10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支架80的最高处的第一主要转换点,然后从第一主要转换点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到达第二主要转换点,其中第二对角长度l表示两个在对角方向相邻的转换点之间的距离。然后,第一线10从第二主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到达第三主要转换点,其中第二对角长度l比第一对角长度2l小二分之一倍。第一线10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主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第二对角长度l大数倍(例如,24倍)。第一线10然后从第四主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到达第五主要转换点;然后从第五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到达位于支架80最低处的第六主要转换点。
这样便产生了向下延伸部分75(参见图6a),其在第一主要转换点和第六主要转换点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主要转换点和所述第六主要转换点分别位于支架80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向下延伸部分75用于限制纵向的压缩或延伸,即支架80的长度变化。
因此,第一线10从第六主要转换点沿着支架8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第一线10从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沿着支架80的长度被放置成前者在后者之上。第一线10的远端在靠近第一顶部起始点处与第一线10连结。
在这点上,第一线10的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中间的锯齿形部分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通过主要的连接线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每个主要的连接线部分在对角线向上方向,在相邻的锯齿形部分之间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
如图6a所示,第一线10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在互锁部分60彼此互锁,以便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20。应当理解,第一线10与其自身未在从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顶部到底部前进的向下延伸部分75互锁,而是在第一线10向上延伸通过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时互锁。
就像上述的第一线10一样,第二线11也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当可自扩展的支架80被垂直放置时,第二线11从第二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支架80最高处的第一次要转换点,然后从第一次要转换点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到达第二次要转换点,其中第二对角长度l表示两个在对角方向相邻的转换点之间的距离。然后,第二线11从第二次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到达第三次要转换点,其中第二对角长度l比第一对角长度2l小二分之一倍。第二线11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次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第二对角长度l大数倍(例如,24倍)。第二线11然后从第四次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l,到达第五次要转换点;然后从第五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到达位于支架80最低处的第六次要转换点。
这样便产生了向下延伸部分75(参见图6a),其在第一次要转换点和第六次要转换点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次要转换点和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分别位于支架80的最高处和最低处。向下延伸部分75用于限制纵向的压缩或延伸,即支架80的长度变化。
因此,第二线11从第六次要转换点沿着支架80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第二线11从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沿着支架80的长度被放置成前者在后者之上。第二线11的远端在靠近第一顶部起始点处与第二线11连结。
在这点上,第二线11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通过次要的连接线部分而彼此连接,其中每个次要的连接线部分在对角向上方向,在相邻的锯齿形部分之间延伸第一对角长度2l。
如图6a所示,第二线11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在互锁部分60彼此互锁,以便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20。应当理解,第二线11与其自身未在从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顶部到底部前进的向下延伸部分75互锁,而是在第二线11向上延伸通过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时互锁。
第二线11被配置成在多个交叉点70与第一线10交叉。此外,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在平织图案中彼此交织,即采用这种方式以便第二线11可以可选地在交叉点70处的第一线10的下方或上方通过。因而,可以防止第一线10和第二线11彼此分离。
现在参照图7,在使用时,将可自扩展的支架80放入到目标狭窄部分B-1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利用菱形空间20的折叠来缩小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直径,将支架80装入导管50中,通过血管或类似的器官将导管50带至狭窄部分B-1,然后利用推进导管55将支架80从导管中取出。这样便允许可自扩展的支架80扩张到其原始形状,从而可以通过可自扩展的支架80的扩张来扩大狭窄部分B-1的通道。
特别地,如图8和9所示,由于互锁部分60和向下延伸部分75的组合(参见图6a和6b),本发明的可自扩展的支架80从而能够柔软地符合并保持所述狭窄部分的通道形状。因此,可自扩展的支架80能够使狭窄部分的不必要的变形最小,并能够通过防止由于任何疏忽而产生的长度变化并同时使其在圆周方向的弹性最大(例如安装过程中的纵向收缩和延伸),从而有效地扩张所述狭窄部分。
尽管上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有选实施方案,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对其所作的各种变化或改动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1)

1.一种制造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基础夹具,其具有圆柱和多个呈放射状向外突出的销,所述圆柱具有通过平均分割圆柱的周长W和长度L,而限定出的多条周长分割线(a0、a1、a2、a3......a19)和多条长度分割线(b0、b1、b2、b3......b26),所述周长分割线与长度分割线交叉,以在其交叉点形成多个线转换点,所述突出销在所述转换点处被插入所述圆柱;
制造主要支架部件:将第一形状记忆合金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圆柱最高处的第一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所述第一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二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从第三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第四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五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圆柱最低处的第六主要转换点;所述第一线从所述第六主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着所述圆柱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一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以及
制造次要支架部件:第二形状记忆合金线从第二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圆柱最高处的第一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所述第一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二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从第三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第四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然后从第五转换点的突出销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圆柱最低处的第六次要转换点;所述第一线从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的突出销沿着所述圆柱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一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
其中所述次要支架部件的第二线被配置成与所述主要支架部件的第一线在多个交叉点处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以这种方式彼此交织,以便所述第二线可选地在所述交叉点处通过所述第一线的下方和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对角长度等于21,所述第二对角长度等于1,以及所述第三对角长度等于241,其中1表示两个在对角方向相邻的转换点之间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第一线和第二线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通过主要的和次要的连接线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每个主要的连接线部分沿对角线向上方向,在相邻的锯齿形部分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要支架部件的第一线开始延伸的第一顶部起始点与所述次要支架部件的第二线开始延伸的第二顶部起始点在直径上对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要支架部件的第一线具有在所述第一顶部起始点附近固定地系到所述第一线的远端,所述次要支架部件的第二线具有在所述第二顶部起始点附近固定地系到所述第二线的远端。
6.一种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包括:
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的第一线;所述第一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支架最高处的第一主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一主要转换点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主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二主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主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主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所述第四主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主要转换点,以及然后从所述第五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支架最低处的第六主要转换点;所述第一线从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沿着所述支架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一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以及
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的第二线;所述第二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位于所述支架最高处的第一次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一次要转换点沿对角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对角长度,到达第二次要转换点,然后从所述第二次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三次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二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小二分之一倍,然后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第三对角长度,到达第四次要转换点,其中所述第三对角长度比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大数倍,然后从所述第四次要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第二对角长度,到达第五次要转换点,以及然后从所述第五转换点沿对角方向向下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到达位于所述支架最低处的第六次要转换点;所述第二线从所述第六次要转换点沿着所述支架的圆周方向,以锯齿形延伸,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所述第二线从所述最下部的锯齿形部分以这种方式向上延伸,从而形成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部分和最上部的圆柱锯齿形部分;所述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线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线在多个交叉点处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以这种方式彼此交织,以便所述第二线可选地在所述交叉点处通过所述第一线的下方和上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对角长度等于21,所述第二对角长度等于1,以及所述第三对角长度等于241,其中1表示两个在对角方向相邻的转换点之间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其中每个第一线和第二线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锯齿形部分通过主要的和次要的连接线部分彼此连接,其中每个主要的连接线部分沿对角线向上方向,在相邻的锯齿形部分之间延伸所述第一对角长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线开始延伸的第一顶部起始点与所述第二线开始延伸的第二顶部起始点在直径上对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其中所述第一线具有在所述第一顶部起始点附近固定地系到所述第一线的端点,所述第二线具有在所述第二顶部起始点附近固定地系到所述第二线的端点。
11.一种自扩张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包括:
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的第一线;所述第一线从第一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所述支架的底端时不与其自身互锁,从而形成向下延伸部分,所述第一线从所述支架的底端以锯齿形延伸到所述支架的顶端,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以及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所述第一线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以及
由超弹性的形状记忆合金线制成的第二线;所述第二线从第二顶部起始点向下延伸到所述支架的底端时未与其自身互锁,从而形成向下延伸部分,所述第二线从所述支架的底端以锯齿形延伸到所述支架的顶端,从而形成最下部的圆柱状锯齿形、多个中间的圆柱状锯齿形以及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所述第二线的最下部的、中间的以及最上部的圆柱状锯齿形彼此互锁,以在其间留下多个菱形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线被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线在多个交叉点交叉,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线和所述第二线以这种方式彼此交织,以便所述第二线可选地在所述交叉点处通过所述第一线的下方和上方。
CNB2006101032908A 2006-01-26 2006-07-24 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9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060008276A KR100664531B1 (ko) 2006-01-26 2006-01-26 형상기억합급을 이용한 가변상태 유지형 확장기구의제조방법과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확장기구
KR1020060008276 2006-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06947A CN101006947A (zh) 2007-08-01
CN100477974C true CN100477974C (zh) 2009-04-15

Family

ID=3786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329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7974C (zh) 2006-01-26 2006-07-24 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13522B2 (zh)
EP (1) EP1813224B1 (zh)
JP (1) JP4451421B2 (zh)
KR (1) KR100664531B1 (zh)
CN (1) CN100477974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18401B1 (en) 1999-02-01 2006-03-28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Woven intravascula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the same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y of the same
RU2454974C2 (ru) 2006-10-22 2012-07-10 Айдев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а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продвижения стентов
KR100847432B1 (ko) * 2007-03-14 2008-07-21 주식회사 에스앤지바이오텍 내강 확장용 스텐트
US9005274B2 (en) * 2008-08-04 2015-04-14 Stentys Sas Method for treating a body lumen
KR100974308B1 (ko) * 2008-08-05 2010-08-05 주식회사 엠아이텍 스텐트
KR101602400B1 (ko) * 2014-04-03 2016-03-10 주식회사 엠아이텍 스텐트 제조 방법
KR101557010B1 (ko) * 2014-07-11 2015-10-02 주식회사 비씨엠 커버드 스텐트와 그 제조방법
KR101616864B1 (ko) * 2014-09-01 2016-04-29 주식회사 엠아이텍 스텐트 제조 방법
KR101696810B1 (ko) * 2015-02-04 2017-02-01 주식회사 엠아이텍 연결용 스텐트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728319B1 (ko) * 2015-04-15 2017-04-19 주식회사 엠아이텍 스텐트 제조방법
US10278718B2 (en) * 2015-06-03 2019-05-07 Covidien Lp Flexible intravascular treatment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use
CN113384384A (zh) * 2015-06-29 2021-09-14 莱拉医药公司 支架装载和递送系统
KR101791142B1 (ko) * 2015-08-03 2017-10-27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체중 저감용 스텐트, 스텐트 제조용 지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250058B (zh) 2015-10-26 2017-08-29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管腔编织支架
CN108463191B (zh) * 2016-06-03 2020-03-20 浦易(上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鼻窦支架的编织成型方法和由此获得的支架
KR102622089B1 (ko) * 2016-12-19 2024-01-0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8164235A1 (ja) * 2017-03-08 2018-09-13 テルモ株式会社 留置カテーテル
CN109009591B (zh) * 2018-08-24 2024-02-27 四川大学 生物可吸收支架
CN111803253B (zh) * 2020-07-20 2023-05-30 河南驼人贝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自膨胀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WO2022070228A1 (ja) * 2020-09-29 2022-04-0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
KR102270438B1 (ko) * 2020-12-14 2021-06-29 주식회사 제가텍 육각 메쉬 스텐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4948362A (zh) 2021-02-16 2022-08-3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970004845Y1 (ko) * 1993-09-27 1997-05-21 주식회사 수호메디테크 내강확장용 의료용구
US5554181A (en) * 1994-05-04 1996-09-10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Stent
DE19508805C2 (de) * 1995-03-06 2000-03-30 Lutz Freitag Stent zum Anordnen in einer Körperröhre mit einem flexiblen Stützgerüst aus mindestens zwei Drähten mit unterschiedlicher Formgedächtnisfunktion
US6241757B1 (en) * 1997-02-04 2001-06-05 Solco Surgical Instrument Co., Ltd. Stent for expanding body's lumen
EP1065993B1 (en) * 1998-03-05 2010-08-11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Intraluminal stent
JP4621849B2 (ja) * 2000-07-31 2011-01-26 マニー株式会社 ステントの製造方法
US6585758B1 (en) * 1999-11-16 2003-07-01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Multi-section filamentary endoluminal stent
KR100457629B1 (ko) * 2001-04-04 2004-11-18 (주) 태웅메디칼 형상기억합금을 이용한 가변상태 유지형 확장기구의제조방법과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확장기구
KR100424290B1 (ko) * 2001-04-04 2004-03-24 (주) 태웅메디칼 형상기억합금을 이용한 담즙관 확장기구의 제조방법과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확장기구
KR100457630B1 (ko) * 2001-04-04 2004-11-18 (주) 태웅메디칼 형상기억합금을 이용한 가변상태 유지형 확장기구의제조방법과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확장기구
KR100424291B1 (ko) * 2001-04-04 2004-03-24 (주) 태웅메디칼 형상기억합금을 이용하여 신체의 협착부위를 확장시키기위한 확장기구 제조장치
KR100548781B1 (ko) * 2003-04-08 2006-02-01 주식회사 에스앤지바이오텍 원통형 스텐트
KR100561713B1 (ko) * 2003-05-23 2006-03-20 (주) 태웅메디칼 가변상태 유지형 스텐트의 제조방법과 이에 의해 제조된가변상태 유지형 스텐트
US8292943B2 (en) * 2003-09-03 2012-10-23 Bolton Medical, Inc. Stent graft with longitudinal support memb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95945A (ja) 2007-08-09
KR100664531B1 (ko) 2007-01-04
EP1813224B1 (en) 2012-09-12
US20070173927A1 (en) 2007-07-26
CN101006947A (zh) 2007-08-01
EP1813224A2 (en) 2007-08-01
EP1813224A3 (en) 2007-09-26
US8313522B2 (en) 2012-11-20
JP4451421B2 (ja) 2010-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7974C (zh) 可自扩展的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US7632300B2 (en) Stent with dual support structure
US6416539B1 (en) Controlled length intraluminal implant
KR101728319B1 (ko) 스텐트 제조방법
US20150257909A1 (en) Bendable stent
KR100974308B1 (ko) 스텐트
JP6177259B2 (ja) ステントおよびステントグラフト
KR101735702B1 (ko) 셀 확장이 용이한 스텐트와 그 제조방법
WO2017163457A1 (ja)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JP2002177400A (ja) 長さ方向の可撓性と半径方向の剛性を増強した低プロフィール放射線不透過性ステント
JP2019513487A (ja) 編組支持構造
KR101109709B1 (ko) 형상기억합금 와이어를 이용한 스텐트의 제조방법과 이에 의해 제조한 스텐트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지그의 구조
WO2019087433A1 (ja) ステントおよび医療機器
KR102438975B1 (ko) 이중 구조 스텐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5066203A (ja) 均一に拡張する柔軟なステント
KR20160040760A (ko) 스텐트 제조방법
KR101187211B1 (ko) 스텐트, 스텐트 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4329789A (ja) 血管追従性と拡張性の優れたステント
KR20160116071A (ko) 스텐트
JP2004298334A (ja) 血管径保持性の優れた均一に拡張する柔軟なステント
JP2004275513A (ja) 血管径保持性および血管追従性の優れた柔軟なステント
KR20040087493A (ko) 원통형 스텐트
JP2004248978A (ja) 均一に拡張する柔軟なステント
JP2005027909A (ja) 血管追従性・拡張性のよい、血管に優しい柔軟なステント
JP2004321297A (ja) 血管追従性の優れた柔軟なステ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