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71582C - 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71582C
CN100471582C CNB021316589A CN02131658A CN100471582C CN 100471582 C CN100471582 C CN 100471582C CN B021316589 A CNB021316589 A CN B021316589A CN 02131658 A CN02131658 A CN 02131658A CN 100471582 C CN100471582 C CN 10047158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ed
bar
coating
aluminum sheet
rod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316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08482A (zh
Inventor
市川和纪
西野刚
金子修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75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8015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775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8014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2912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093948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130287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3103208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08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08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158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158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 B05C1/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 B05C1/0839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the work being unsupported at the line of contact between the coating roller and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 B05C1/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 B05C1/0826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the work being a web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 B05C1/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 B05C1/0847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the circumferential speed of the coating roller and the work speed having same direction but different valu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00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 B05C1/04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 B05C1/08Apparatus in which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work by contact with a member carr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e.g. a porous member loaded with a liquid to be applied as a coating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work of indefinite length using a roller or other rotating member which contacts the work along a generating line
    • B05C1/0856Reverse coating roll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C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PHOTOGRAPHIC PROCESSES, e.g. CINE, X-RAY, COLOUR, STEREO-PHOTOGRAPHIC PROCESSES; AUXILIARY PROCESSES IN PHOTOGRAPHY
    • G03C1/00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 G03C1/74Applying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s to the base; Drying processe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包括: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按压件,其用于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所述按压件邻近于涂杆布置;以及移动装置,其用于沿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按压件。

Description

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和一种杆式涂覆方法。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用于向涂覆对象施加预定量的涂覆液的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向涂覆对象如金属板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即所谓的计量),通常使用图23中所示的杆式涂覆装置102。
杆式涂覆装置102具有一个柱状涂杆106,其被安置得沿垂直于金属板104的传输方向(箭头F1的方向)接触金属板104的涂覆表面(下表面),该金属板被以恒定的输送速度输送。涂杆106在其与金属板104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而且圆周速度等于金属板104的输送速度。涂覆液108在涂杆106的带动下升高,从而在拦截件112与金属板104之间形成液珠110。换言之,液珠110中的涂覆液被施加在金属板104上,而多余的涂覆液被从金属板104上去除。
不同厚度的板被用作涂覆对象金属板104。然而,随着金属板104的厚度变化,金属板104与拦截件112之间的间隙也发生变化。其结果是,液珠110变得不稳定了,因而难以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金属板104在输送中有时会出现竖直弯垂或褶皱。出于这种原因,金属板104与涂杆106之间的接触状态不能保持恒定,因而液珠110有时会变得不稳定。特别是目前由于金属板104的输送速度越来越高,因此液珠110会因速度的提高而更难以保持稳定。作为示例,当液珠110变得不稳定时,会因液珠110的扰动而造成涂覆条纹,因此难以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因金属板104的输送速度增大而造成的液珠110不稳定会导致产生所谓的掺气(在涂覆时被俘获在涂覆液内的空气),这会降低涂覆表面的质量。当拦截件112与涂覆对象(金属板104)之间的间隙较大时,掺气对涂覆液的影响特别明显。所以,液珠110具有不稳定的趋向,而这又会导致难以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另外,诸如提高板的输送速度、增加涂覆液的粘度、在涂覆时改变操作条件等因素都可能会对液珠110保持稳定造成妨碍。液珠的扰动会产生涂覆条纹和涂覆裂缝,因而难以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因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和一种杆式涂覆方法,其能够对涂覆对象的不同厚度作出反应,从而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和一种杆式涂覆方法,即使提高了板的输送速度并且增加了涂覆液的粘度,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它包括: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按压件,其用于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所述按压件邻近于涂杆布置;以及移动装置,其用于沿所述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按压件。
此外,在第一个方面中,按压件是压辊,其被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着旋转。
另外,在第一个方面中,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方法,其用于将涂杆与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接触上,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供应涂覆对象;利用邻近于涂杆布置的按压件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以及根据涂覆状态沿所述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按压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中,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在根据第一个方面的杆式涂覆装置中,涂杆被带到与被输送着的涂覆对象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被施加到涂覆对象上。涂覆对象被安置在涂杆附近的按压件从涂杆的相反侧按压。按压件可以被移动装置沿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因此,即使涂覆对象具有不同的厚度,也可以通过按压件的移动而调节涂覆对象与拦截件之间的间隙,因此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保持稳定。出于这种原因,涂覆对象的涂覆表面质量也可以稳定化,而且即使涂覆对象具有不同的厚度,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按压件可以采用一个仅仅接触并按压涂覆对象的零件。然而,在按压件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的压辊时,可以防止涂覆对象被按压件磨损和破坏。
此外,如果涂杆不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时,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也可以保持稳定。因此,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在根据第二个方面的杆式涂覆方法中,涂杆被带到与被输送着的涂覆对象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被传送并施加到涂覆对象上。涂覆对象被安置在涂杆附近的按压件从涂杆的相反侧按压,而且按压件可以根据涂覆状态而沿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因此,按压件可以根据涂覆对象的不同厚度而沿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以调节涂覆对象与拦截件之间的间隙并且使液珠稳定化。出于这种原因,涂覆对象的涂覆表面质量也是稳定的,而且即使涂覆对象具有不同的厚度,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涂杆不是被涂覆对象与涂杆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其结果是,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稳定化。因此,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它包括: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以及按压件,其用于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所述按压件邻近于涂杆布置。
此外,在第三个方面中,按压件是压辊,其被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着旋转。
另外,在第三个方面中,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方法,其用于将涂杆与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接触上,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供应涂覆对象;以及利用邻近于涂杆布置的按压件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
此外,在第四个方面中,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在根据第三个方面的杆式涂覆装置中,涂杆被带到与被输送着的涂覆对象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被施加到涂覆对象上。涂覆对象被安置在涂杆附近的按压件从涂杆的相反侧按压。因此,可以防止涂覆对象在输送过程中弯垂,而且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保持稳定。出于这种原因,涂覆对象的涂覆表面质量也可以稳定化。此外,作为示例,即使涂覆对象具有不同的厚度,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按压件可以采用一个仅仅接触并按压涂覆对象的零件。然而,在按压件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的压辊时,可以防止涂覆对象被按压件磨损和破坏。
另外,涂杆不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其结果是,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稳定化。因此,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在根据第四个方面的杆式涂覆方法中,涂杆被带到与被输送着的涂覆对象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被传送并施加到涂覆对象上。涂覆对象被安置在涂杆附近的按压件从涂杆的相反侧按压。因此,可以防止涂覆对象在输送过程中弯垂,而且液珠可以保持稳定。出于这种原因,涂覆对象的涂覆表面质量也可以稳定化。此外,作为示例,即使涂覆对象具有不同的厚度,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另外,涂杆不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其结果是,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稳定化。因此,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它包括: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以及间隙保持机构,其用于将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
此外,在第五个方面中,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按压件,其用于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所述按压件邻近于涂杆布置;所述间隙保持机构包括移动装置,其用于沿所述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拦截件和按压件中的至少一个。
此外,在第五个方面中,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方法,其用于将涂杆与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接触上,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供应涂覆对象;以及利用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的拦截件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其中,形成在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
此外,在第六个方面中,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在根据第五个方面的杆式涂覆装置中,涂杆被带到与被输送着的涂覆对象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被施加到涂覆对象上。此时,涂覆液的液珠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
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通过间隙保持机构而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在设定了间隙的上限后,俘获的掺气量会减小(优选不产生掺气),因此液珠可以保持稳定。出于这种原因,涂覆对象的涂覆表面质量也可以稳定化,而且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拦截件本身可以接近和/或离开涂覆对象,或者按压件可以按压涂覆对象并且移动涂覆对象,以使涂覆对象接近和/或离开拦截件。
另外,由于涂杆不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因此,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是稳定的。这样,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在根据第六个方面的杆式涂覆方法中,涂杆被带到与被输送着的涂覆对象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被施加到涂覆对象上。此时,涂覆液的液珠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
这里,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通过间隙保持机构而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在设定了间隙的上限后,俘获的掺气量会减小(优选不产生掺气),因此液珠可以保持稳定。出于这种原因,涂覆对象的涂覆表面质量也可以稳定化,而且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涂杆不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其结果是,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是稳定的。这样,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在本发明中,考虑到需要减少俘获在涂覆液中的掺气,因此间隙的长度没有下限值。然而,为了防止拦截件与涂覆对象发生不必要的接触,优选将间隙长度保持在0.1mm或以上。
此外,“不同的圆周速度”包括涂杆以与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情况,以及涂杆以与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不同的方向旋转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它包括: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以及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此外,在第七个方面中,涂杆的转数在±500/min内。
另外,在第七个方面中,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一个切换机构,其用于将旋转驱动器的旋转驱动力在能够将驱动力传递到涂杆上的传动状态与驱动力不被传递到涂杆上的非传动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的第八个方面是一种杆式涂覆方法,其用于将涂杆与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接触上,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供应涂覆对象;以及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涂杆。
此外,在第八个方面中,涂杆的转数在±500/min内。
在根据第七个方面的杆式涂覆装置中,涂杆被带到与被输送着的涂覆对象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被施加到涂覆对象上。在这种杆式涂覆装置中,涂杆不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其结果是,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是稳定的。这样,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涂杆的转数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圆周速度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即可。然而,涂杆的转数优选在±500/min内,以使液珠可靠地保持稳定。
另外,可以通过切换机构防止旋转驱动器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上。其结果是,涂杆可以象传统结构那样在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
在根据第八个方面的杆式涂覆方法中,涂杆不是被其与涂覆对象间的摩擦力带动着旋转,而是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主动旋转。其结果是,形成在拦截件、涂杆和涂覆对象之间的涂覆液的液珠可以稳定化。这样,作为示例,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涂杆的转数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如前所述其圆周速度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即可。然而,如果涂杆的转数在±500/min内,则液珠可以可靠地保持稳定。
在与涂覆对象相接触的涂杆部分沿着与涂覆对象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时,“转数”以“+”表示。因此,当“转数”以“—”表示时,说明与涂覆对象相接触的涂杆部分沿着与涂覆对象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2C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杆式涂覆装置中的铝片材和拦截板之间的间隙的注释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6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6C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7C是根据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9B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俯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12B是根据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13A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13B是根据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15A是根据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15B是根据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俯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中的铝片材和拦截板之间的间隙的注释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透视图。
图20A是根据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未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20B是根据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在涂覆时的正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俯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旋转驱动器的侧视图。
图23是一种传统杆式涂覆装置的示意性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A、2B和2C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杆式涂覆装置12被组合在平印版前体的生产线中。杆式涂覆装置12用于向铝片材14施加涂覆液50(感光溶液或类似物),铝片材14是平印版前体基片。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沿其纵向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以下“输送方向”指的是铝片材14的输送方向,并且以图中的箭头F表示。另外,“宽度方向”指的是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并且以图中的箭头W表示。
杆式涂覆装置12具有一个涂杆16,其被安置得从下面接触铝片材14。涂杆16被成形为大致柱状(或大致圆柱形),并且被一个支承件18支承着,以使其纵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
支承件18的上表面是支承面18S,其沿着涂杆16的外圆周表面成形为圆弧形。涂杆16接触支承面18S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在其上。
拦截板20和22分别布置在支承件1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拦截板20、22与支承件18之间分别设有预定间隙。上游侧拦截板20与支承件18之间的间隙用作涂覆液供应路径24。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的涂覆液50将随着涂杆16的旋转而移过涂覆液供应路径24并且连续上升,从而被传递到铝片材14上。此外,在铝片材14与涂杆16相接触部分的上游,涂覆液50的液珠52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20和涂杆16之间。
如图2A、2B和2C所示,支承件18和拦截板20、22被一个支架28保持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涂覆装置30。另外,用于从涂覆装置30的相反侧(即从铝片材14上方)接触铝片材14的支承辊32和34分别布置在涂覆装置3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图1中未示出支承辊32和34)。当支承辊32和34从上方按压铝片材14时,会有预定的张力施加到铝片材14上,从而可将铝片材14与涂杆16接触上。
当一个抬升装置(未示出)启动后,构成涂覆装置30的支承件18和拦截板20、22将整体式竖直移动。如图2A所示,在涂覆装置30下降而离开铝片材14的状态下,涂杆16不与铝片材14接触。因此,涂覆液50不会施加到铝片材14上。然而,如图2B所示,通过抬升涂覆装置30,涂杆16将与铝片材14接触上,因而铝片材14可以被涂覆装置50涂覆。此外,在保持涂杆16与铝片材14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略微竖直移动涂覆装置,可以将接触压力调节到预期压力。其结果是,可以实现适宜的涂覆,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铝片材14和涂覆液50的要求。
图3和4中示出了用于驱动涂杆16旋转的旋转驱动器36的示意性结构。
旋转驱动器36被构造得包含一个电机和一个减速装置以及诸如此类的元件,并且具有一个驱动源38,用于以预定的扭矩和预定的角速度产生旋转驱动力。驱动源38的输出轴40通过第一万向节42连接着轴44。此外,轴44通过第二万向节46连接着一个切换件48。切换件48在传动位置与非传动位置之间移动,在传动位置(图3中的实线所示位置),切换件48连接着涂杆16,从而可以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上,在非传动位置(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位置),切换件48与涂杆16之间的连接被断开,因而旋转驱动力不会传递到涂杆上。
另外,由于驱动源38通过两个万向节42和46连接着涂杆16,因此驱动源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16上,同时驱动源38的输出轴40与涂杆16之间的夹角永远保持恒定(本实施例中相互平行)。作为示例,在涂覆装置30略微竖直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涂覆装置30下降以使涂杆16离开铝片材14,驱动源38的输出轴40仍保持与涂杆16平行,而且涂杆16接收驱动源38的驱动力而旋转。
在本实施例的涂覆装置12中,涂杆16可以在驱动源38的旋转驱动力作用下主动旋转,因此涂杆16的圆周速度可以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一个压辊54布置在支承辊32与涂杆16之间,用于从铝片材14的上方即涂杆16的相反侧接触接触铝片材14。压辊54被一个支承装置55可旋转地支承着,以使其轴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此外,支承装置55支承着压辊54,以使之能够沿着铝片材14的厚度方向(即竖直方向)移动。如图2A所示,在涂覆装置30处在下降位置时,压辊54以这样的程度接触铝片材14,即铝片材14在支承辊32和34之间的平面度不会受到影响。在铝片材14被输送时,压辊54在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
相反,如图2B和2C所示,当涂覆装置30被抬升而且铝片材14被施加涂覆液50时,通过将压辊54抵靠着铝片材14竖直移动,可以调节支承在支承辊32和34之间的铝片材14与拦截板20之间的间隙C的长度CL(见图5)。
压辊54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铝片材14与拦截板20之间的间隙长度能够调节即可。如图2B所示,在涂杆16和压辊54接触铝片材14而能够施加涂覆液50时,假定从涂杆16的中心至压辊54的中心的距离为按压位置距离L,则优选使按压位置距离L在10至15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至60mm的范围内。
压辊54的竖直位置和竖直移动量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铝片材14与拦截板20之间的间隙C的长度CL可以调节,以使所述竖直位置和竖直移动量位于理想范围内即可。如图2C所示,在涂杆16和压辊54接触铝片材14而能够施加涂覆液50时,假定从涂杆16的顶点位置至压辊54的下端位置在涂覆装置30的升降方向上的距离为压迫量P,则压迫量P优选在1至30mm的范围内。
接下来描述利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的方法以及杆式涂覆装置12的功能。
在涂覆液50向铝片材14上施加时,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以恒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此外,涂覆装置30如图2B所示被抬升,涂杆16被带到与铝片材14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50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出来。这里,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中,铝片材14被压辊54从涂杆16的相反侧按压,压辊54的竖直位置可以通过支承装置55而调节。这样,铝片材14与拦截板20之间的间隙C的长度CL可以调节,例如根据铝片材14的厚度而调节,从而使得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20和涂杆16之间的液珠52可以稳定地保持。在涂覆对象较厚的情况下,铝片材14是坚硬的,因此在不被压辊54按压时间隙C的长度CL会变长。另一方面,在采用相对较薄的铝片材14的情况下,铝片材14的刚度较低,因此在不被压辊54按压时间隙C的长度CL会变短。这样,可以通过调节压辊54的竖直位置而保持间隙C的长度CL恒定(或近乎恒定),这样就可以保持液珠52稳定。其结果是,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20和涂杆16之间的液珠52可以稳定化。出于这种原因,涂覆的涂覆液50中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因而可以在铝片材14上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毋庸置言,除了铝片材14的刚度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导致间隙C的长度CL波动。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中,不论是否存在导致间隙C的长度CL波动的因素,长度CL均可以保持恒定,因而液珠52可以保持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中,切换件48在涂覆时移动到驱动力传动位置上,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因此驱动源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16上。其结果是,涂杆16可以以预定圆周速度主动旋转,该圆周速度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一般而言,对于形成于铝片材14、拦截板20和涂杆16之间的液珠52,在从铝片材14与涂杆16之间的接触部分T处看时(在图1中以虚线表示),如果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沿宽度方向呈现为周期性曲线形状,则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是精细的。特别是在边缘部分52E具有正弦曲线形状或接近正弦曲线的形状时,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更好。
如前所述,涂杆16的圆周速度被设置得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其结果是,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具有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而且液珠52会保持稳定。这样,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因而可以获得均匀涂覆表面质量。
特别是在所用涂覆液50具有高粘度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升高的情况下,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具有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而且液珠52会保持稳定。因此,可以获得均匀涂覆表面质量。出于这种原因,涂杆16的旋转速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圆周速度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即可。
毋庸置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基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涂覆液50的粘度和其他条件,有时会希望涂杆16以类似于传统结构的方式被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带动(驱动)着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将切换件48移动到驱动力的非传动位置,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就可以容易地阻止驱动源3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16上。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6A、6B和6C中示出了根据第二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56。在杆式涂覆装置56中,除了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类似的压辊54以外,还安置着一个压辊58。
从图6A、6B和6C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压辊58安置在与压辊54相对于中心线C对称的位置上,所述中心线C穿过涂杆16和支承件18的中心。另外,与压辊54一样,压辊58也被一个支承装置55可旋转地支承着,以使其轴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此外,压辊58能够沿着铝片材14的厚度方向(即竖直方向)移动。如图6A所示,在涂覆装置30下降而离开铝片材14的状态下,两个压辊54和58均只以这样的程度接触铝片材14,即铝片材14在支承辊32和34之间的平面度不会受到影响。在铝片材14被输送时,压辊54和58在它们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56可以呈现出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压辊54和58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根据诸如铝片材14的厚度等条件而调节,因此铝片材14与拦截板20之间的间隙C的长度CL可以在理想的范围内调节。这样,液珠52可以形成于铝片材14、拦截板20和涂杆16之间,并且可以保持稳定。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由于压辊58可以在涂杆16的下游竖直移动,特别是在担心例如因铝片材14在涂杆16下游侧的输送状态改变而导致间隙C的长度CL变化时,因此,杆式涂覆装置56能够使液珠50稳定化,并且使铝片材14的涂覆表面质量很精细。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7中示出了根据第三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62。在杆式涂覆装置62中,没有设置压辊54,而只设有与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压辊58类似的压辊58。压辊58被支承装置55支承着,从而可以沿竖直方向移动。
具有上述结构的杆式涂覆装置62可以呈现出与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压辊58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根据诸如铝片材14的厚度等条件而调节,因此铝片材14在涂杆16下游侧的偏移量可以调节。这样,铝片材14在涂杆16上游侧的偏移量也可以调节,而且铝片材14与拦截板20之间的间隙C的长度CL可以调节。其结果是,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20和涂杆16之间的液珠52可以稳定地保持,而且铝片材14的涂覆表面质量可以很精细。
如前面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个实施例所作描述,至少一个压辊54和58的竖直位置可以根据诸如铝片材14的厚度等条件而变化,而且间隙C的长度CL可以调节。这样,即是铝片材14具有不均匀的厚度,也可以确保铝片材14的涂覆表面质量是均匀的。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8、9A和9B中示出了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杆式涂覆装置212被组合在平印版前体的生产线中。杆式涂覆装置212用于向铝片材14施加涂覆液50(感光溶液或类似物),铝片材14是平印版前体基片。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沿其纵向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杆式涂覆装置212具有一个涂杆216,其被安置得从下面接触铝片材14。涂杆216被成形为大致柱状(或大致圆柱形),并且被一个支承件218支承着,以使其纵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
支承件218的上表面是支承面218S,其沿着涂杆216的外圆周表面成形为圆弧形。涂杆216接触支承面218S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在其上。
拦截板220和222分别布置在支承件21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拦截板220、222与支承件218之间分别设有预定间隙。上游侧拦截板220与支承件218之间的间隙用作涂覆液供应路径224。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的涂覆液50将随着涂杆216的旋转而移过涂覆液供应路径224并且连续上升,从而被传递到铝片材14上。此外,在铝片材14与涂杆216相接触部分的上游,压辊54和58的竖直位置可以根据诸如铝片材14的厚度等条件而变化,而且间隙C的长度CL可以调节。这样,即是铝片材14具有不均匀的厚度,也可以确保铝片材14的涂覆表面质量是均匀的。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8、9A和9B中示出了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杆式涂覆装置212被组合在平印版前体的生产线中。杆式涂覆装置212用于向铝片材14施加涂覆液50(感光溶液或类似物),铝片材14是平印版前体基片。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沿其纵向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杆式涂覆装置212具有一个涂杆216,其被安置得从下面接触铝片材14。涂杆216被成形为大致柱状(或大致圆柱形),并且被一个支承件218支承着,以使其纵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
支承件218的上表面是支承面218S,其沿着涂杆216的外圆周表面成形为圆弧形。涂杆216接触支承面218S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在其上。
拦截板220和222分别布置在支承件21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拦截板220、222与支承件218之间分别设有预定间隙。上游侧拦截板220与支承件218之间的间隙用作涂覆液供应路径224。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的涂覆液50将随着涂杆216的旋转而移过涂覆液供应路径224并且连续上升,从而被传递到铝片材14上。此外,在铝片材14与涂杆216相接触部分的上游,间移动,在传动位置(图10中的实线所示位置),切换件248连接着涂杆216,从而可以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上,在非传动位置(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位置),切换件248与涂杆216之间的连接被断开,因而旋转驱动力不会传递到涂杆上。
另外,由于驱动源238通过两个万向节242和246连接着涂杆216,因此驱动源2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216上,同时驱动源238的输出轴240与涂杆216之间的夹角永远保持恒定。作为示例,在涂覆装置230略微竖直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如图1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涂覆装置230下降以使涂杆216离开铝片材14,驱动源238的输出轴240仍保持与涂杆216平行,而且涂杆216接收驱动源238的驱动力而旋转。
在本实施例的涂覆装置212中,涂杆216可以在驱动源238的旋转驱动力作用下主动旋转,因此涂杆216的圆周速度可以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一个压辊254布置在支承辊232与涂杆216之间,用于从铝片材14的上方即涂杆216的相反侧接触接触铝片材14。压辊254被一个支承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承着,以使其轴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如图9A所示,在涂覆装置230处在下降位置时,压辊254以这样的程度接触铝片材14,即铝片材14在支承辊232和234之间的平面度不会受到影响。在铝片材14被输送时,压辊254在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
相反,如图9B所示,当涂覆装置230被抬升而且铝片材14被施加涂覆液50时,铝片材14被支承辊232和234从上方按压,并且由于被涂杆216从下方推压,因而还被压辊254按压。这样铝片材14在输送时略微向上和向下弯曲。铝片材14被压辊254从涂杆216的相反侧输送,同时铝片材在竖直方向(厚度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可以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
压辊254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使图9B中所示的按压位置距离L在10至15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至60mm的范围内。
压辊254的竖直位置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使图9B中所示的压迫量P在1至30mm的范围内。通过预先适宜地设置压辊254的位置,可将压迫量P设为理想的值,而且通过调节涂覆装置230的抬升量,也可以获得所述理想值。
接下来描述利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的方法以及杆式涂覆装置212的功能。
在涂覆液50向铝片材14上施加时,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以恒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此外,涂覆装置230如图9B所示被抬升,涂杆216被带到与铝片材14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50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出来。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中,铝片材14被压辊254从涂杆216的相反侧按压,因此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沿厚度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也就是说,由于可以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因此铝片材14可以保持与涂杆216接触,而且接触条件可以恒定地保持。此外,铝片材14相对于拦截板220的竖直移动也被限制在恒定的范围内。其结果是,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220和涂杆216之间的液珠52可以稳定化。出于这种原因,涂覆的涂覆液50中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因而会在铝片材14上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特别是在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增大时,铝片材14竖直弯垂的趋势很强,但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中,由于能够可靠地防止铝片材14竖直弯垂,因此可以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中,切换件248在涂覆时移动到驱动力传动位置上,如图10中的实线所示。因此驱动源2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216上。其结果是,涂杆216可以以预定圆周速度主动旋转,该圆周速度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一般而言,对于形成于铝片材14、拦截板220和涂杆216之间的液珠52,在从铝片材14与涂杆216之间的接触部分T处看时(在图8中以虚线表示),如果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沿宽度方向呈现为周期性曲线形状,则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是精细的。特别是在边缘部分52E具有正弦曲线形状或接近正弦曲线的形状时,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更好。
如前所述,涂杆216的圆周速度被设置得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其结果是,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具有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而且液珠52会保持稳定。这样,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因而可以获得均匀涂覆表面质量。
特别是在所用涂覆液50具有高粘度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升高的情况下,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具有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而且液珠52可以稳定地保持。因此,可以获得均匀涂覆表面质量。出于这种原因,涂杆216的旋转速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圆周速度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即可。
毋庸置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基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涂覆液50的粘度和其他条件,有时会希望涂杆216以类似于传统结构的方式被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带动(驱动)着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将切换件248移动到驱动力的非传动位置,如图10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就可以容易地阻止驱动源23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216上。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12A和12B中示出了根据第五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56。在杆式涂覆装置256中,除了与第四个实施例中类似的压辊254以外,还安置着一个压辊258。
从图12A和12B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压辊258安置在与压辊254相对于中心线C对称的位置上,所述中心线C穿过涂杆216和支承件18的中心。另外,与压辊254一样,压辊258也被一个支承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承着,以使其轴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如图12A所示,在涂覆装置30下降后,压辊258只以这样的程度接触铝片材14,即铝片材14在支承辊232和234之间的平面度不会受到影响。在铝片材14被输送时,压辊254和258在它们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
具有上述结构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56可以呈现出与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可以防止铝片材14弯垂,因此液珠52可以保持稳定,并且可以获得良好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压辊258还在涂杆216的下游侧接触铝片材14。尤其是在担心因铝片材14在涂杆216的下游侧弯垂而导致液珠52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使液珠52稳定化,因此铝片材14可以在杆式涂覆装置256中获得良好的涂覆表面质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13A和13B中示出了根据第六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62。在第六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62中,没有设置第四和第五个实施例中的压辊254和248。然而,位于涂杆216上游的支承辊232设在几乎与第四个实施例中的压辊254相同的位置上。
因此,在第六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62中,支承辊232也可以大致用作第四个实施例中的压辊254。也就是说,由于铝片材14在涂杆216的相反侧被支承辊232按压,因此可以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出于这种原因,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220和涂杆216之间的液珠52可以保持稳定,从而可以在铝片材14上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此外,在杆式涂覆装置262中,如前所述,支承辊232还被用作压辊254,因此零件数量少于第四个实施例中的杆式涂覆装置212。这样,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的结构可以简化。
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第四至第六个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因此液珠52可以保持稳定。这样,涂覆的涂覆液50中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并且可以在铝片材14上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特别是在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增大时,可以可靠地防止铝片材14弯垂,因此在本发明的各个杆式涂覆装置212、256和262中,涂覆表面质量可以保持均匀。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14、15A和15B中示出了根据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312。杆式涂覆装置312被组合在平印版前体的生产线中。杆式涂覆装置312用于向铝片材14施加涂覆液50(感光溶液或类似物),铝片材14是平印版前体基片。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沿其纵向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杆式涂覆装置312具有一个涂杆316,其被安置得从下面接触铝片材14。涂杆316被成形为大致柱状(或大致圆柱形),并且被一个支承件318支承着,以使其纵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
支承件318的上表面是支承面318S,其沿着涂杆316的外圆周表面成形为圆弧形。涂杆316接触支承面318S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在其上。
拦截板320和322分别布置在支承件31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拦截板320、322与支承件318之间分别设有预定间隙。上游侧拦截板320与支承件318之间的间隙被特别地用作涂覆液供应路径324。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的涂覆液50将随着涂杆316的旋转而移过涂覆液供应路径324并且连续上升,从而被传递到铝片材14上。此外,在铝片材14与涂杆316相接触部分的上游,涂覆液50的液珠52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320和涂杆316之间。
如图15A和15B所示,支承件318和拦截板320、322被一个支架328保持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涂覆装置330。另外,用于从涂覆装置330的相反侧(即从铝片材14上方)接触铝片材14的支承辊332和334分别布置在涂覆装置33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图14中未示出支承辊332和334)。当支承辊332和334从上方按压铝片材14时,会有预定的张力施加到铝片材14上,从而可将铝片材14与涂杆316接触上。
当一个抬升装置(未示出)启动后,构成涂覆装置330的支承件318和拦截板320、322将整体式竖直移动。如图15A所示,在涂覆装置330下降而离开铝片材14的状态下,涂杆316不与铝片材14接触。因此,涂覆液50不会施加到铝片材14上。然而,如图15B所示,通过抬升涂覆装置330,涂杆316将与铝片材14接触上,因而可以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此外,在保持涂杆316与铝片材14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略微竖直移动涂覆装置330,可以保持拦截板320与铝片材14之间的间隙C的长度CL(见图18),以使之具有预定值。
图16和17中示出了用于驱动涂杆316旋转的旋转驱动器336的示意性结构。
旋转驱动器336被构造得包含一个电机和一个减速装置以及诸如此类的元件,并且具有一个驱动源338,用于以预定的扭矩和预定的角速度产生旋转驱动力。驱动源338的输出轴340通过第一万向节342连接着轴344。此外,轴344通过第二万向节346连接着一个切换件348。切换件348在传动位置与非传动位置之间移动,在传动位置(图16中的实线所示位置),切换件348连接着涂杆316,从而可以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上,在非传动位置(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位置),切换件348与涂杆316之间的连接被断开,因而旋转驱动力不会传递到涂杆上。
另外,由于驱动源338通过两个万向节342和346连接着涂杆316,因此驱动源3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316上,同时驱动源338的输出轴340与涂杆316之间的夹角永远保持恒定。作为示例,在涂覆装置330略微竖直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如图17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涂覆装置330下降以使涂杆316离开铝片材14,驱动源338的输出轴340仍保持与涂杆316平行,而且涂杆316接收驱动源338的驱动力而旋转。
在本实施例的涂覆装置312中,涂杆316可以在驱动源338的旋转驱动力作用下主动旋转,因此涂杆316的圆周速度可以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一个压辊354布置在支承辊332与涂杆316之间,用于从铝片材14的上方即涂杆316的相反侧接触接触铝片材14。压辊354被一个支承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承着,以使其轴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如图15A所示,在涂覆装置330处在下降位置时,压辊354以这样的程度接触铝片材14,即铝片材14在支承辊332和334之间的平面度不会受到影响。在铝片材14被输送时,压辊354在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
相反,如图15B所示,当涂覆装置330被抬升而且铝片材14被施加涂覆液50时,铝片材14被支承辊332和334从上方按压,并且由于被涂杆316从下方推压,因而还被压辊354按压。这样铝片材14在输送时略微向上和向下弯曲。铝片材14被压辊354从涂杆316的相反侧输送,同时铝片材在竖直方向(厚度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因此,可以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
压辊354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使图15B中所示的按压位置距离L在10至150m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5至60mm的范围内。
压辊354的竖直位置也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能够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即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还优选使图15B中所示的压迫量P在1至30mm的范围内。通过预先适宜地设置压辊354的位置,可将压迫量P设为理想的值,而且通过调节涂覆装置330的抬升量,也可以获得所述理想值。
接下来描述利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312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的方法以及杆式涂覆装置312的功能。
在涂覆液50向铝片材14上施加时,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以恒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此外,如图15B所示,涂覆装置330被抬升,涂杆316被带到与铝片材14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50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出来。
此时,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312中,在涂覆装置330竖直移动时,拦截板320与铝片材14之间的间隙C的长度CL被调节,从而可以具有预定值,而且即使是在铝片材14被输送时,也可以保持所述预定值,如图18所示。一般而言,当间隙C的长度CL较大时,所谓的掺气会在涂覆时被俘获在溶液中,而且液珠52变得不稳定。在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增大后,掺气特别容易俘获在溶液中,而且液珠52变得更加不稳定。在本实施例中,间隙C的长度CL被设置得不超过一个能够使俘获的掺气减少(优选不产生掺气)的上限值,因而涂覆液50能够施加。出于这种原因,即使是在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提高后,液珠52也能够保持稳定,从而可以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312中,铝片材14被压辊354从涂杆316的相反侧按压,因此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沿厚度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也就是说,由于可以防止铝片材14在输送过程中弯垂,因此铝片材14可以保持与涂杆316接触,而且接触条件可以恒定地保持。此外,铝片材14相对于拦截板320的竖直移动也被限制在恒定的范围内。其结果是,形成在铝片材14、拦截板320和涂杆316之间的液珠52可以稳定化。出于这种原因,涂覆的涂覆液50中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因而会在铝片材14上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可以设置一个支承装置,其用于支承压辊354并且使之能够竖直移动。其结果是,利用支承装置竖直移动压辊354,可以将间隙C的长度CL保持在理想值,而不必通过涂覆装置330的竖直移动或者通过涂覆装置和压辊354二者的竖直移动。此外,不是必须是按压件具有前述形状(柱状或圆柱形),它也可以是杆状件或板状件。然而,在辊形件的情况下,考虑到为了保持铝片材14(载体)的平面度,或者防止在输送时打滑,优选使其直径位于φ10至φ200的范围内。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312中,切换件348在涂覆时移动到驱动力传动位置上,如图16中的实线所示。因此驱动源3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316上。其结果是,涂杆316可以以预定圆周速度主动旋转,该圆周速度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一般而言,对于形成于铝片材14、拦截板320和涂杆316之间的液珠52,在从铝片材14与涂杆316之间的接触部分T处看时(在图14中以虚线表示),如果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沿宽度方向呈现为周期性曲线形状,则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是精细的。特别是在边缘部分52E具有正弦曲线形状或接近正弦曲线的形状时,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更好。
如前所述,涂杆316的圆周速度被设置得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其结果是,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具有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而且液珠52会保持稳定。这样,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因而可以获得均匀涂覆表面质量。
毋庸置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基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涂覆液50的粘度和其他条件,有时会希望涂杆316以类似于传统结构的方式被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带动(驱动)着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将切换件348移动到驱动力的非传动位置,如图16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就可以容易地阻止驱动源33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316上。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八个实施例。与前面描述的实施例中基本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描述。
图19、20A和20B中示出了第八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412。杆式涂覆装置412被组合在平印版前体的生产线中。杆式涂覆装置412用于向铝片材14施加涂覆液50(感光溶液或类似物),铝片材14是平印版前体基片。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沿其纵向以预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杆式涂覆装置412具有一个涂杆416,其被安置得从下面接触铝片材14。涂杆416被成形为大致柱状(或大致圆柱形),并且被一个支承件418支承着,以使其纵向与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重合。
支承件418的上表面是支承面418S,其沿着涂杆416的外圆周表面成形为圆弧形。涂杆416接触支承面418S并且可旋转地支承在其上。
拦截板420和422分别布置在支承件41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拦截板420、422与支承件418之间分别设有预定间隙。上游侧拦截板420与支承件418之间的间隙被用作涂覆液供应路径424。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的涂覆液50将随着涂杆416的旋转而移过涂覆液供应路径424并且连续上升,从而被传递到铝片材14上。此外,在铝片材14与涂杆416相接触部分的上游,涂覆液50的液珠52形成在在铝片材14、拦截板420和涂杆416之间。
如图20A和20B所示,支承件418和拦截板420、422被一个支架428保持为一体,从而形成了一个涂覆装置430。另外,用于从涂覆装置430的相反侧(即从铝片材14上方)接触铝片材14的支承辊432和434分别布置在涂覆装置430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图19中未示出支承辊432和434)。当支承辊432和434从上方按压铝片材14时,会有预定的张力施加到铝片材14上,从而可将铝片材14与涂杆416接触上。
当一个抬升装置(未示出)启动后,构成涂覆装置430的支承件418和拦截板420、422将整体式竖直移动。如图20A所示,在涂覆装置430下降而离开铝片材14的状态下,涂杆416不与铝片材14接触。因此,涂覆液50不会施加到铝片材14上。然而,如图20B所示,通过抬升涂覆装置430,涂杆416将与铝片材14接触上,因而可以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此外,在保持涂杆416与铝片材14接触的情况下,通过略微竖直移动涂覆装置430,可以将接触压力调节到预期压力。其结果是,可以实现适宜的涂覆,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铝片材14和涂覆液50的要求。
图21和22中示出了用于驱动涂杆416旋转的旋转驱动器436的示意性结构。
旋转驱动器436被构造得包含一个电机和一个减速装置以及诸如此类的元件,并且具有一个驱动源438,用于以预定的扭矩和预定的角速度产生旋转驱动力。驱动源438的输出轴440通过第一万向节442连接着轴444。此外,轴444通过第二万向节446连接着一个切换件448。切换件448在传动位置与非传动位置之间移动,在传动位置(图21中的实线所示位置),切换件448连接着涂杆416,从而可以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上,在非传动位置(图2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位置),切换件448与涂杆416之间的连接被断开,因而旋转驱动力不会传递到涂杆上。
另外,由于驱动源438通过两个万向节442和446连接着涂杆416,因此驱动源4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416上,同时驱动源438的输出轴440与涂杆416之间的夹角永远保持恒定。作为示例,在涂覆装置430略微竖直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如图2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涂覆装置430下降以使涂杆416离开铝片材14,驱动源438的输出轴440仍保持与涂杆416平行,而且涂杆416接收驱动源438的驱动力而旋转。
在本实施例的涂覆装置412中,涂杆416可以在驱动源438的旋转驱动力作用下主动旋转,因此涂杆416的圆周速度可以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接下来描述利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412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的方法以及杆式涂覆装置412的功能。
在涂覆液50向铝片材14上施加时,铝片材14被输送装置(未示出)以恒定的输送速度输送。
此外,如图20B所示,涂覆装置430被抬升,涂杆416被带到与铝片材14相接触的位置,而且涂覆液50从涂覆液供应装置(未示出)供应出来。在本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412中,切换件448在涂覆时移动到驱动力传动位置上,如图21中的实线所示。因此驱动源438的旋转驱动力能够传递到涂杆416上。其结果是,涂杆416可以以预定圆周速度主动旋转,该圆周速度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
一般而言,对于形成于铝片材14、拦截板420和涂杆416之间的液珠52,在从铝片材14与涂杆416之间的接触部分T处看时(在图19中以虚线表示),如果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沿宽度方向呈现为周期性曲线形状,则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是精细的。特别是在边缘部分52E具有正弦曲线形状或接近正弦曲线的形状时,涂覆表面的质量会更好。
如前所述,涂杆416的圆周速度被设置得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其结果是,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具有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而且液珠52会保持稳定。这样,不会因液珠扰动而出现涂覆条纹或类似缺陷,因而可以获得均匀涂覆表面质量。
特别是在所用涂覆液50具有高粘度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升高的情况下,液珠52的边缘部分52E具有类似正弦曲线的形状,而且液珠52会保持稳定。因此,可以获得均匀涂覆表面质量。出于这种原因,涂杆416的旋转速度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圆周速度不同于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相对应的圆周速度即可。然而,优选使所述旋转速度位于±500rpm的范围内,更优选位于±200rpm的范围内。这里“+”表示涂杆416上的与铝片材14相接触的部分沿着与铝片材14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因此,“—”的情况表示涂杆416上的与铝片材14相接触的部分沿着与铝片材14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涂杆416主要以低于传统结构的速度旋转,在传统结构中,涂杆416在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旋转(未提供旋转驱动力)。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涂覆液50被涂杆416升起时,可以防止涂覆液50飞溅(即所谓的溶液飞溅)。
此外,在涂杆416以低于传统结构的速度旋转时,还可以防止包含液珠52在内的涂覆液50被铝片材14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接触部分挟裹到下游侧。因此,可以涂覆液50在防止铝片材14的宽度方向两端出现所谓的涂覆过厚。
毋庸置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基于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涂覆液50的粘度和其他条件,有时会希望涂杆416以类似于传统结构的方式被其与铝片材14间的摩擦力带动(驱动)着旋转。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将切换件448移动到驱动力的非传动位置,如图2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就可以容易地阻止驱动源43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涂杆416上。
作为本发明的涂杆16、216、316和416,可以使用下面的元件:具有平滑外周表面的杆;绕线杆,其中一根丝线沿周向缠绕在杆的外周表面上,各圈线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而且相邻线之间形成了槽;带槽杆,其中在杆的整个长度上或所需部分上沿周向形成了槽;以及类似的元件。考虑到杆的滚动精度(直线度和圆度)、角动量(力矩)、重量平衡以及诸如此类的因素,优选使涂杆16、216、316和416的外径位于φ1至φ30mm的范围内,更优选使位于φ6至φ20mm的范围内。
此外,支承件18、218、318和418没有限制,只要它们能够分别牢固地支承着相应的涂杆16、216、316和416即可。然而,考虑到需要使涂杆16、216、316和416平滑旋转,支承件优选采用与涂杆16、216、316和416之间摩擦系数低的支承件,此外还希望具有高耐磨性。作为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可以采用聚乙烯树脂、含氟树脂、聚缩醛树脂和诸如此类的材料。在至少支承面18S、218S、318S和418S(分别支承着相应涂杆的部分)由上述材料制成时,可以产生前述效果。
按压件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能够压紧并且防止铝片材14弯垂即可。作为示例,不是必须将按压件成形为前述辊形(柱状或圆柱形),因此杆状件或板状件也可以使用。然而,在按压件具有辊形时,考虑到确保铝片材14(载体)的平面度并防止在输送时打滑,优选使其直径位于φ10至φ200mm的范围内。
此外,作为被杆式涂覆装置12、212、312和412施加涂覆液50的涂覆对象(载体),可以采用带状物体或片状物体,例如由铝或类似金属制成的金属薄板(前述铝片材14)、纸、塑料薄膜、带树脂涂层的纸、合成纸和类似物。在铝板被用作平印版前体载体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的纯铝材料A1050、A1100和A1070,以及铝合金材料如铝镁基合金、铝锰基合金、铝锰镁基合金、铝锆基合金、铝镁硅合金。塑料薄膜材料可以采用诸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诸如聚乙酸乙烯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乙烯基聚合物,诸如6,6—尼龙、6—尼龙等聚酰胺,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2,6萘二甲酸二甲酯等聚脂,诸如聚碳酸酯、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等乙酸纤维素,以及类似材料。另外,作为带树脂涂层的纸中所用的树脂,通常采用聚烯烃,包括聚乙烯,但树脂材料并不局限于此。
铝片材4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但考虑到操作性和通用性,铝片材14采用大约0.01mm至1.0mm的厚度较为有益。
此外,涂覆液50并不局限于前面所述的感光溶液,而是还可以采用其他溶液,例如高分子量化合物的水溶液、有机物水溶液、颜料稀释液、胶体溶液以及类似的溶液。作为形成平印版前体感光层的的涂覆液50,下列模式(1)至(11)中的感光溶液可以用于形成感光层:
(1)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中含有一种红外线吸收剂、一种受热时产生酸的化合物和一种通过酸而发生交联反应的化合物;
(2)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中含有一种红外线吸收剂和一种受热时可溶于碱的化合物。
(3)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由两层构成:第一层中含有一种用于在被激光照射时产生射线的化合物、一种可溶于碱的粘合剂和一种多官能单体或预聚物,第二层是一个隔氧层;
(4)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由两层构成:一个物理显影中心层和一个卤化银乳剂层。
(5)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由三层构成:一个含有多官能单体和多官能粘合剂的聚合物层、一个含有卤化银和还原剂的层和一个隔氧层。
(6)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由两层构成:一个含有酚醛清漆树脂和偶氮化萘醌(naphthoquinonediazide)的层和一个含有卤化银的层。
(7)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中含有一种有机光导体。
(8)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由两层或三层构成:一个可以通过激光照射而被去除的激光吸收层、一个亲脂层和/或一个亲水层。
(9)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中含有:一种用于吸收能量而产生酸的化合物;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在支链中具有一个官能团,用于在酸的作用下产生磺酸或羧酸;以及一种用于吸收可见光以向上述酸产生剂提供能量的化合物。
(10)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中含有偶氮化醌(quinonediazide)的化合物和酚醛清漆树脂。
(11)一种模式为:其中感光层中含有:一种化合物,其在受到光线或紫外线照射时能够分解,并在自身中形成交联结构(或者其分子与感光层中其他分子形成交联结构);以及一种能够溶于碱的粘合剂。
作为本发明的杆式涂覆装置,前面描述了杆式涂覆装置12、212、312和412,它们用于在平印版前体生产线中向铝片材14(载体)施加感光溶液,但杆式涂覆装置并不局限于前面描述的用途。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例1、2、3和4。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实例1]
在实例1中,第一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12用于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
首先,铝板要经受所需的处理,例如表面粒化、蚀刻、电解表面糙化、阳极氧化,以获得铝片材14。铝片材14被杆式涂覆装置12涂覆上涂覆液50,再被干燥,然后被卷绕成卷状。接下来,铝片材被展开,并且利用视觉评估涂覆表面质量。
涂覆条件设置为:
·铝片材宽度:500mm
·铝片材厚度:0.3mm,0.2mm
·输送速度:50m/min
·涂覆量:0.021/m2
·涂杆直径:10mm
·涂杆转数:—50/min(反转)
·涂覆液粘度:5mPa·s
·压辊直径:φ50mm
·按压位置距离L:30mm
压迫量P根据上述条件作出各种变化,以便评估间隙C的长度CL、涂覆液50向铝片材14上的涂覆性能以及铝片材14的涂覆表面质量(特别是因液珠扰动而造成涂覆条纹)。另外,对于不带压辊54的杆式涂覆装置,也做了同样的评估以便对比。
Figure C02131658D00501
在表中,符号◎表示可被接受的结果,即不会产生问题或缺陷。符号○表示结果比◎稍差,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问题和缺陷。以×表示的结果代表会产生问题和/或缺陷。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表1中的实例中,当间隙C的长度CL位于恒定范围内时(在5.5mm内),涂覆性能和涂覆表面质量可以接受,特别是在间隙C的长度CL不超过4.0mm时(实例1—1、实例1—3至实例1—6),涂覆性能和涂覆表面质量会特别好。
另一方面,在利用不带压辊54的杆式涂覆装置实施涂覆时(对比例1—1),间隙C的长度CL不能调节。其结果是,液珠不稳定,而且涂覆表面质量会下降到能够产生问题和缺陷的程度。
[实例2]
在实例2中,第四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212用于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
首先,铝板要经受所需的处理,例如表面粒化、蚀刻、电解表面糙化、阳极氧化,以获得铝片材14。铝片材14被杆式涂覆装置212涂覆上涂覆液50,再被干燥,然后被卷绕成卷状。接下来,铝片材被展开,并且利用视觉评估涂覆表面质量。
涂覆条件设置为:
·铝片材宽度:500mm
·铝片材厚度:0.3mm
·输送速度:100m/min
·涂覆量:0.021/m2
·涂杆直径:10mm
·涂杆转数:—50/min(反转)
·涂覆液粘度:5mPa·s
·压辊直径:φ50mm
·压迫量P:2mm
通常,平印版前体制造过程中的铝片材14输送速度最大为50m/min或以下。因此,作为平印版前体制造过程中的铝片材14输送速度,前述输送速度(100m/min)是相对较高的。
按压位置距离L根据上述条件在10至150mm的范围内变化,以便评估涂覆液50向铝片材14上的涂覆性能和铝片材14的涂覆表面质量(特别是因液珠扰动而造成涂覆条纹)。另外,对于不带压辊54的杆式涂覆装置,也做了同样的评估以便对比。
对于产生的结果,是在大致三个范围内评估的,即按压位置距离L位于10mm至60mm的范围内(实例2—1)、位于大于60mm至100mm的范围内(实例2—2)、位于大于100mm至150mm的范围内(实例2—3)。出于这种原因,分别示出了根据这三个范围的结果。
Figure C02131658D00531
在表中,符号◎表示可被接受的结果,即不会产生问题或缺陷。符号○表示结果比◎稍差一些,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问题和缺陷。符号△表示结果比○稍差,但在平印版某些最终用途中,不会造成明显问题和缺陷。换言之,即使是在以△表示的结果下,平印版前体也足以满足某些使用要求。以×表示的结果代表会产生问题和/或缺陷。
从表2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按压位置距离L位于10mm至60mm的范围内时(实例2—1),铝片材14的弯垂极小,而且涂覆表面质量好。另外,在按压位置距离L位于大于60mm至100mm的范围内时(实例2—2),会因液珠扰动而造成涂覆条纹,但涂覆条纹极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不会产生问题和缺陷。此外,在按压位置距离L位于大于100mm至150mm的范围内(实例2—3)时,会出现类似的前述涂覆条纹,但在平印版某些用途中不会产生问题和缺陷。
另一方面,在利用不带压辊54的杆式涂覆装置实施涂覆时(对比例2—1),铝片材14的弯垂较大而且液珠不稳定,因此会产生涂覆条纹,这样,涂覆表面质量会下降到能够产生问题和缺陷的程度。
[实例3]
在实例3中,第七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312用于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
首先,铝板要经受所需的处理,例如表面粒化、蚀刻、电解表面糙化、阳极氧化,以获得铝片材14。铝片材14被杆式涂覆装置312涂覆上涂覆液50,再被干燥,然后被卷绕成卷状。接下来,铝片材被展开,并且利用视觉评估涂覆表面质量。
涂覆条件设置为:
·铝片材宽度:500mm
·铝片材厚度:0.3mm
·输送速度:100m/min
·涂覆量:0.021/m2
·涂杆直径:10mm
·涂杆转数:—50/min(反转)
·涂覆液粘度:10mPa·s
·压辊直径:φ50mm
·按压位置距离L:30mm
通常,平印版前体制造过程中的铝片材14输送速度最大为50m/min或以下。因此,作为平印版前体制造过程中的铝片材14输送速度,前述输送速度(100m/min)是相对较高的。
在上述条件下,间隙C的长度CL在5.0mm至0.1mm的范围内变化,以便在相应的长度内对涂覆液50向铝片材14上的涂覆性能以及铝片材14的涂覆表面质量(特别是因液珠扰动而造成涂覆条纹)进行评估。另外,对于间隙C的长度CL被调节为7.0mm和6.0mm时的情况,也做了同样的评估以便对比。
表3
 
间隙长度 涂覆性能(液珠稳定性) 涂覆表面质量(有无涂覆条纹)
对比例3-1 7.0mm ×(不稳定) ×(有)
对比例3-2 6.0mm ×(不稳定) ×(有)
实例3-1 5.0mm ○(稳定) ○(无)
实例3-2 4.0mm ○(稳定) ○(无)
实例3-3 1.0mm ○(稳定) ○(无)
实例3-4 0.5mm ○(稳定) ○(无)
实例3-5 0.1mm ○(稳定) ○(无)
在该表中,符号○表示可被接受的结果,即不会产生问题或缺陷,符号×表示会产生问题和/或缺陷。
从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间隙C的长度CL被调节为0.1mm至5.0mm的范围内时(实例3—1至3—5),液珠稳定,而且涂覆表面质量好。
另一方面,在间隙C的长度CL被调节为7.0mm和6.0mm时(对比例3—1和3—2),液珠不稳定,而且会产生涂覆条纹,因此涂覆表面质量会下降到能够产生问题和缺陷的程度。
[实例4]
在实例4中,第八个实施例的杆式涂覆装置412用于向铝片材14上施加涂覆液50。
首先,铝板要经受所需的处理,例如表面粒化、蚀刻、电解表面糙化、阳极氧化,以获得铝片材14。铝片材14被杆式涂覆装置412涂覆上涂覆液50(此时,如下面的表4所示,涂杆416以与对应于铝片材14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再被干燥,然后被卷绕成卷状。接下来,铝片材被展开,并且利用视觉评估涂覆表面质量。
涂覆条件设置为:
·铝片材宽度:500mm
·铝片材厚度:0.3mm
·输送速度:150m/min
·涂覆量:0.021/m2
·涂杆直径:10mm
·涂杆转数:—50/min(反转)
·涂覆液粘度:15mPa·s
此外,作为对比例,即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为50m/min而涂覆液粘度为2mPa·s或5mPa·s(对比例4—1或4—2),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为100m/min而涂覆液粘度为5mPa·s(对比例4—3),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为150m/min而涂覆液粘度为15mPa·s(对比例4—4),涂杆416在其与金属板14间的摩擦力作用下从动旋转,以便对涂覆表面质量作与实例4—1至4—6类似的评估。
通常,平印版前体制造过程中的铝片材14输送速度最大为50m/min或以下。因此,作为平印版前体制造过程中的铝片材14输送速度,前述输送速度(100m/min和150m/min)是相对较高的。
在表4中,符号◎表示可被接受的结果,即不会产生问题或缺陷。符号○表示结果比◎稍差一些,但在实际使用中不会产生问题和缺陷。符号△表示结果又比○稍差,但在平印版的某些最终用途中,不会造成明显问题和缺陷。换言之,即使是在以△表示的结果下,平印版前体也足以满足某些使用要求。以×表示的结果代表会产生问题和/或缺陷。
从表4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涂杆416以与对应于铝片材14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情况下,即使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较高而且涂覆液的粘度较高,涂覆表面质量也会是好的(见实例4—1至实例4—6)。特别是在涂杆416在+500rpm至—500rpm范围内旋转时,不论平印版前体的类型和用途如何,涂覆表面质量均是好的(见实例4—2至实例4—5)。在涂杆416在+200rpm至—200rpm范围内旋转时,平印版前体的涂覆表面质量会更好(见实例4—3和实例4—4)。
另一方面,在涂杆416从动旋转的情况下,如果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为50m/min而涂覆液50的粘度为2mPa·s(对比例4—1),则液珠稳定,并且可以获得好的涂覆表面质量。然而,如果涂覆液50的粘度为5mPa·s(对比例4—2)、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为100m/min(对比例4—3)或者铝片材14的输送速度为150m/min而涂覆液粘度为15mPa·s(对比例4—4),则液珠不稳定,而且涂覆表面质量会下降到能够产生问题和缺陷的程度。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即使是在涂覆对象的输送速度增大或者涂覆液的粘度提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匀的涂覆表面质量。
Figure C02131658D00591

Claims (18)

1.一种杆式涂覆方法,用于将涂杆与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接触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供应涂覆对象;
b.利用邻近于涂杆布置的按压件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其中,涂杆中心与按压件的按压位置之间的距离在15至60mm的范围内;
c.根据涂覆状态沿所述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按压件;以及
d.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式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3.一种杆式涂覆方法,用于将涂杆与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接触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供应涂覆对象;
b.利用邻近于涂杆布置的按压件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
c.利用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的拦截件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
d.利用移动装置沿所述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拦截件和按压件中的至少一个;以及
e.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
其中,形成在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式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杆式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涂杆中心与按压件的按压位置之间的距离在15至60mm的范围内。
6.一种杆式涂覆方法,用于将涂杆与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接触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供应涂覆对象;
b.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涂杆;
c.利用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的拦截件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以及
d.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
其中,形成在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杆式涂覆方法,其特征在于,涂杆的转数在±500/min内。
8.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包括:
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
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
按压件,其用于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所述按压件邻近于涂杆布置;以及
移动装置,其用于沿所述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按压件;
其中,涂杆中心与按压件的按压位置之间的距离在15至60mm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杆式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件是压辊,其被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着旋转。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11.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包括:
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
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以及
按压件,其用于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所述按压件邻近于涂杆布置;
其中,涂杆中心与按压件的按压位置之间的距离在15至60mm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杆式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件是压辊,其被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着旋转。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14.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包括:
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
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
间隙保持机构,其用于将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以及
按压件,其用于从与涂杆相反的一侧按压涂覆对象,所述按压件邻近于涂杆布置;
所述间隙保持机构包括移动装置,其用于沿所述涂覆对象的厚度方向移动拦截件和按压件中的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
16.一种杆式涂覆装置,包括:
涂杆,其用于接触沿恒定方向输送着的涂覆对象,从而向涂覆对象上施加涂覆液,并将多余的涂覆液从涂覆对象上去除;
拦截件,其用于在涂覆对象和涂杆之间形成涂覆液的液珠,所述拦截件沿涂覆对象的输送方向布置在涂杆上游;
旋转驱动器,其用于驱动涂杆以与对应于涂覆对象输送速度的圆周速度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以及
间隙保持机构,其用于将拦截件与涂覆对象之间的间隙保持在不超过5mm的预定值。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杆式涂覆装置,其特征在于,涂杆的转数在±500/min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杆式涂覆装置,还包括一个切换机构,其用于将旋转驱动器的旋转驱动力在能够将驱动力传递到涂杆上的传动状态与驱动力不被传递到涂杆上的非传动状态之间切换。
CNB021316589A 2001-09-13 2002-09-12 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58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7543A JP2003080156A (ja) 2001-09-13 2001-09-13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277543/2001 2001-09-13
JP2001277542A JP2003080141A (ja) 2001-09-13 2001-09-13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277542/2001 2001-09-13
JP2001291205A JP2003093948A (ja) 2001-09-25 2001-09-25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302877/2001 2001-09-25
JP291205/2001 2001-09-25
JP2001302877A JP2003103208A (ja) 2001-09-28 2001-09-28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08482A CN1408482A (zh) 2003-04-09
CN100471582C true CN100471582C (zh) 2009-03-25

Family

ID=2748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3165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1582C (zh) 2001-09-13 2002-09-12 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6815008B2 (zh)
EP (1) EP1293261A3 (zh)
CN (1) CN100471582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49565B2 (ja) * 2003-08-08 2009-04-02 Tdk株式会社 バー塗布方法
JP4264312B2 (ja) * 2003-08-08 2009-05-13 Tdk株式会社 バー塗布方法
DE102004024079A1 (de) * 2004-05-14 2005-12-08 Voith Paper Patent Gmbh Rakelbett
JP4772465B2 (ja) * 2004-11-26 2011-09-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薄膜の間欠塗工方法
DE102005020848A1 (de) * 2005-05-02 2006-11-09 Voith Patent Gmbh Rakelbett
US8287949B2 (en) * 2005-07-07 2012-10-16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Aqueous dispersions
JP2007161769A (ja) * 2005-12-09 2007-06-28 Fujifilm Corp ポリマーフイルムのアルカリ鹸化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006378A (ja) * 2006-06-29 2008-01-17 Fujifilm Corp 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WO2008029718A1 (fr) * 2006-09-08 2008-03-13 Toray Industries, Inc. Procédé de revêtement et appareil de revêtement
MX358309B (es) * 2011-10-19 2018-08-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Articulos con recubrimientos delegados por fusion y métodos para la elaboración de los mismos.
WO2013184072A1 (en) 2012-06-06 2013-12-1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Gate-tunable graphene-ferroelectric hybrid structure for photonics and plasmonics
JP6371527B2 (ja) * 2014-01-07 2018-08-08 富士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塗工装置
EP3069797B1 (en) * 2015-03-17 2019-05-08 Maan Intellectual Properties B.V. Combination of device for applying a hot-melt to a web of material and a web of material
CN107429875B (zh) * 2015-04-20 2019-08-27 株式会社富士 润滑脂涂布件
US10966622B2 (en) 2016-05-20 2021-04-0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 Printed ECG electrode and method
EP3714100A1 (en) * 2017-11-21 2020-09-3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ting on baggy web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4589B2 (ja) * 1976-08-12 1983-01-2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塗布方法
EP0376207A3 (en) * 1988-12-26 1991-07-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Application device
JP3343153B2 (ja) * 1993-04-20 2002-11-11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塗布方法
JP2000107661A (ja) * 1998-09-30 2000-04-1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ロッド塗布方法及び装置
US6780470B2 (en) * 2001-07-18 2004-08-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ethod of coating a web with a solu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30113456A1 (en) 2003-06-19
US6815008B2 (en) 2004-11-09
EP1293261A2 (en) 2003-03-19
CN1408482A (zh) 2003-04-09
EP1293261A3 (en) 2005-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1582C (zh) 杆式涂覆装置和杆式涂覆方法
CN102001219B (zh) 记录装置
EP1803502A2 (en) Coating device and liquid agent coating method
CN104071620B (zh) 功能性薄膜的制造方法以及料片输送装置
KR100242371B1 (ko) 주행 필름상의 코팅 형성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장치
TW200932371A (en) Coating device
JP2007289809A (ja) シート状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7326080A (ja) ロッド塗布方法及び装置
JP4021667B2 (ja) 塗布装置
US7025830B2 (en) Co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2167975U (zh) 一种涂覆均匀的隔膜涂覆装置
US5083527A (en) Coating apparatus and coating rod
JP2003181365A (ja) 塗布装置
JP2003080156A (ja)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2003093948A (ja)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3905352B2 (ja)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2003080141A (ja)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2009112923A (ja)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塗布方法
JP3988066B2 (ja) 塗布方法及び装置
JP3905362B2 (ja)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JP2009240995A (ja) バー塗布装置、塗布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9082829A (ja) バー塗布装置、それを用いた塗布方法、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212652071U (zh) 胶带生产用涂胶装置
JP2006263678A (ja) バー塗布方法及び装置
JP2003103208A (ja) バー塗布装置及びバー塗布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fourth priority days)

Correct: 20010928

False: 20010925

Number: 15

Page: 51

Volume: 19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fourth priority days)

Correct: 20010928

False: 20010925

Number: 15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19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NO.4 DATE OF PRIORITY ); FROM: 2001.9.25 TO: 2001.9.28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NO.4 DATE OF PRIORITY ); FROM: 2001.9.25 TO: 2001.9.28

CI01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fourth priority days)

Correct: 20010928

False: 20010925

Number: 15

Page: 51

Volume: 19

CI02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Correction item: Priority (fourth priority days)

Correct: 20010928

False: 20010925

Number: 15

Page: The title page

Volume: 19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NO.4 DATE OF PRIORITY ); FROM: 2001.9.25 TO: 2001.9.28

ERR Gazette correctio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PRIORITY (NO.4 DATE OF PRIORITY ); FROM: 2001.9.25 TO: 2001.9.28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UJIFILM HOLDINGS CORP.

Effective date: 200704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4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Photo Film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25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