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43306C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0443306C CN100443306C CNB2006100711329A CN200610071132A CN100443306C CN 100443306 C CN100443306 C CN 100443306C CN B2006100711329 A CNB2006100711329 A CN B2006100711329A CN 200610071132 A CN200610071132 A CN 200610071132A CN 100443306 C CN100443306 C CN 10044330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sheet
- image forming
- ink
- conve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840 ethylene tetrafluoroethylene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当更换墨盒(26)的时候,空气和灰尘不会进入记录液管(262)。引擎单元(230)可拆卸地连接在成像装置的装置主体(1)上,在所述引擎单元(230)中成像部分(2)和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被集成为一个单元。另外,其中可拆卸地存放着墨盒(26)的墨盒存储部分(30)被集成在引擎单元(230)上,并且与引擎单元(230)一起更换。另外,支架(23),记录液管(262),以及墨盒存储单元(30)作为一个单元从引擎单元(230)中拆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通过记录头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所述记录头喷射记录液体的墨滴。
背景技术
对于诸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装置以及具有上述各功能的多功能装置之类的成像装置,使用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的装置已经广泛公知。另外,有使用喷墨系统进行成像的成像装置。在喷墨系统中,使用的记录头由喷射记录液墨滴的墨滴喷射头组成,在输送记录介质的同时,通过从记录头将记录液墨滴喷射到记录介质上,在记录介质(纸)上形成图像。在这里,记录介质不仅限于纸,任何其他的记录介质,例如图像转印介质,都可以用作记录介质;而对于成像则包括图像记录、图像打印、文字打印等等。
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一种常规的喷墨记录装置。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副墨槽型的记录液供给机构,其中在支架中具有记录头单元和向记录头提供墨水的副墨槽。
在专利文件2中,公开另一种常规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提供使用管子向记录头供给记录液的记录液供给机构,记录头易于更换。为了在更换记录头的时候易于处理管子并且只更换需要更换的元件,记录头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架上,保持着管子的连接器可拆卸地连接在记录头上。
在专利文件3中,公开另一种常规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各记录头为单独更换。当将多个墨水供给管连接到布置在支架中的多个记录头或副墨槽时,管子通过夹持元件夹持,该夹持元件提供不带凹口的孔和带凹口的孔。
在专利文件4中,公开另一种常规的喷墨记录装置。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易于更换记录头。该喷墨记录装置提供由不同于副墨槽的元件形成的支架,副墨槽,以及可拆卸地附在副墨槽上的记录头,并且副墨槽具有吸入口,当从外界吸入的时候只在预定的时间打开,这样简化了墨水供给机构。
在专利文件5中,公开一种常规的模块型喷墨打印机。在该喷墨打印机中,管子的一端被连接到记录头,而管子的另一端被连接到墨水容器,多个墨水容器被安装在外壳中。因而,记录头、管子和墨水容器作为一个单元被拆卸。
在专利文件6中,公开一种常规的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没有向记录头供给记录液的记录液管。然而,为了使得打印机小型化并具有很高的可维护性,在机架左右侧板件之间形成了支架可移动空间,并在打印机前部布置了记录纸输送部分,在打印机后部布置了墨水供给部分。记录头保持单元被布置在后侧部件和记录纸输送部分的侧部件处的空间中。记录头保持单元和记录纸输送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在左右侧机架板元件上。
[专利文件1]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2-001983
[专利文件2]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3-211700
[专利文件3]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6-344626
[专利文件4]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5-124214
[专利文件5]PCT国际申请No.2002-506758(WO99/47355)的日文译文
[专利文件6]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2-273861
然而,如上所述,在专利文件1和4中,在它们的结构中通过使用记录液管将记录液从记录液存贮单元供给到记录头或者副墨槽,通过在记录头和记录液管之间简单地连接和解除连接,易于更换记录头。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当在拆卸记录液管的时候空气或灰尘进入了记录液管,使得更换记录头之后的喷墨记录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在专利文件5中,将记录头、管子以及墨水容器作为一个单元拆卸;因此,不需要单独拆卸管子。然而,当墨水容器中的墨水用完的时候,记录头、管子和墨水容器全都必须被拆卸,这样造成了很高的成本。在只拆卸墨水容器的情形中,墨水容器和管子解除连接,空气和灰尘可能进入管子。结果,喷墨打印机在更换记录头后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具有高度可维护性和高生产率的成像装置,同时防止无用的空气和灰尘进入记录液管中。
下面将在说明书中阐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有些部分根据说明书和附图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根据说明书中所提供的教导来实施本发明而认识到。通过在说明书中以非常完整、清楚、简明和准确的术语特别指出成像装置以致于能够使具有本领域普通技术的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可以认识到并获得本发明的目的以及其它的特征和优点。
为了根据本发明目的获得这些和其它优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引擎单元,它通过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支架以及通过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支架包括用于喷射记录液滴的记录头和用于向记录头供给记录液的副墨槽。所述引擎单元可以拆除和连接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上。成像装置还包括墨盒存储单元,存放用于通过记录液管向副墨槽供给记录液的记录液盒,从而使得记录液盒能够拆除和附在墨盒存储单元上,并且墨盒存储单元集成在引擎单元上。支架、记录液管以及墨盒存储单元可以作为一个单元从引擎单元中拆除。
在这里,优选的是记录液管布置在引擎单元支架的主扫描区域外的机架内。
另外,优选的是引擎单元具有能够拆除和连接在引擎单元上的输送单元,并且所述输送单元具有的输送元件包括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带,使得输送元件集成为一个单元。在这种情况中,优选的是引擎单元夹持着输送单元,使得当更换输送单元从而将输送单元从引擎单元拆除或者连接在引擎单元上时,输送单元可以移动到引导元件不存在的位置,引导元件沿主扫描方向引导支架移动。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成像装置包括通过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支架并且通过沿副扫描方向输送记录介质从而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引擎单元。所述支架包括用于喷射记录液滴的记录头和用于向记录头供给记录液的副墨槽。所述引擎单元可以拆除和连接在成像装置的主体上。成像装置还包括墨盒存储单元,存放用于通过记录液管向副墨槽供给记录液的记录液盒,从而使得记录液盒能够拆除和连接在墨盒存储单元上,并且墨盒存储单元集成在引擎单元上。支架、记录液管以及墨盒存储单元可以作为一个单元从引擎单元中拆除。因此,当更换记录液盒的时候,防止了空气或灰尘进入记录液管。另外,由于整个墨水供给机构(记录液供给机构)可以被更换,从而能够改善可维护性和组装性。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的说明时,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轮廓;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成像装置中成像部分和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外观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结构元件的布局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6是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是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8是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引擎单元的透视图;
图9的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水供给机构;
图10的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从引擎单元拉出导杆的过程;
图11的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拆除输送单元的引擎单元;
图12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拆除输送单元的第一过程;
图13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拆除输送单元的第二过程;
图14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拆除输送单元的第三过程;
图15的远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拆除输送单元的第四过程;
图16的透视图示出从图15相反侧看到的第四过程;以及
图17的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夹持着输送辊轴的夹持元件被侧板所夹持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叙述实现本发明的最佳模式。
解释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图1的示意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结构轮廓。图2是图1所示的成像装置中成像部分以及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的平面图。图3是图1所示的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的侧视图。
参考图1至3,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成像装置提供在纸(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2和在装置主体1中输送纸张的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在成像装置中,各纸张5从输纸部分4输入,其包括布置在装置主体1底面上的输纸盒。纸张5在面向成像部分2的位置由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输送,通过由成像部分2在纸张5上喷射墨滴从而在纸张5上形成(记录)图像。在单面打印(成像)的情况下,通过纸张输出部分7在布置于装置主体1上面的纸张输出盘8上输出纸张5。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纸张5从纸张输出部分7的中间被输送到布置于装置主体1底面的双面成像(打印)单元10上。将纸张5转向后,将纸张5再次馈送到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并将两面都形成了图像的纸张5输出到纸张输出盘8上。
另外,成像装置提供图像读取部分11(扫描器),用于在装置主体1中的纸张输出盘8上读取图像,作为用于在成像部分2中形成图像的图像数据(打印数据)输入部分。在图像读取部分11中,通过移动包括光源13和反射镜14的第一扫描光学单元15以及包括反射镜16和17的第二扫描光学单元18,读取放在压片玻璃12上的原稿的图像。被扫描(读取)的原稿图像由布置在透镜19后面的图像读取元件20被读取为图像信号。读取的图像信号被数字化,并将数字化的图像进行处理,再将处理过的图像数据打印成图像。
还有,成像部分2根据图像数据(打印数据)的输入数据形成图像,成像装置能够从诸如个人电脑之类的外部信息处理装置(主机)、诸如图像扫描器之类的外部图像读取装置以及诸如数码相机之类的图片获取装置通过电缆或网络接受图像数据(打印数据),并且能够通过处理所接受到的图像数据而打印图像。
如图2所示,成像装置的成像部分2提供主扫描方向驱动机构。所述主扫描方向驱动机构沿主扫描方向靠导杆21(导向元件)和导向支撑(未示出)可移动地夹持着支架23,并且通过主扫描方向电动机27驱动挂在主动皮带轮28A和从动皮带轮28B之上的同步皮带29,从而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支架23来扫描原稿。
记录头24由墨滴喷射头构成,喷射不同颜色墨滴的各个喷射头被安装在支架23上。通过在使记录头24喷射墨滴的同时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支架23,并且靠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沿纸张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输送纸张5,来形成图像。即,成像装置为往复型。
所述记录头24包括喷射黑色墨水(Bk)的两个墨滴喷射头24k1和24k2,喷射蓝绿色墨水(C)的墨滴喷射头24c,喷射品红色墨水(M)的墨滴喷射头24m,以及喷射黄色墨水(Y)的墨滴喷射头24y。这样,在不涉及颜色的时候,用记录头24来代表这五个墨滴喷射头。各色墨水从安装在支架23中的副墨槽25(参考图1)供给到各个墨滴喷射头24k1至24y。
如图1所示,其中容纳着相应的黑色、蓝绿色、品红色和黄色墨水的作为记录液盒的墨盒26从装置主体1的前部可拆卸地连接在墨盒存储部分(单元)30上。将各色墨水从墨盒26供给到各相应色副墨槽25中。在成像装置中,黑色墨水从两个墨盒26供给到两个副墨槽中。
在记录头24中,作为向墨水流动路线(压力产生室)中的墨水施加压力的压力产生器(致动器),有压电型压力产生器、热敏型压力产生器、静电型压力产生器,等等。在压电型压力产生器中,通过使用压电元件使得形成墨水流动路线壁的振动板变形来改变墨水流动路线的容积从而喷射墨滴。在热敏型压力产生器中,通过使用加热电阻加热墨水流动路线中的墨水,靠所产生的气泡压力喷射墨滴。在静电型压力产生器中,将形成墨水流动路线壁的振动板面对电极定位,通过在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力使得振动板变形来改变墨水流动路线的容积从而喷射墨滴。它们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用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另外,如图2所示,在位于装置主体1中支架23扫描方向一侧的非打印区域中,布置了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其保持记录头24的喷嘴的正常状态并使其从其非正常状态恢复。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提供用于覆盖相应的五个记录头24k1、24k2、24c、24m和24y的喷嘴面的五个湿度维持帽122k1、122k2、122c、122m和122y,吸力帽123,用于擦拭记录头喷嘴面的刮片124,以及用于接受没有用作形成图像的墨滴的剩余墨滴接受元件125。在这里,当不涉及颜色的时候,用湿度维持帽122表示五个湿度维持帽。
另外,如图2所示,在位于装置主体1中支架23扫描方向另一侧的非打印区域中,具有用于接受从五个记录头24喷出的、没有用作形成图像的墨滴的剩余墨滴接受元件126。剩余墨滴接受元件126提供用于五个记录头24的五个开口127k1、127k2、127c、127m和127y。在这里,当不涉及颜色的时候,用开口127表示五个开口。
如图1至3所示,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提供输送辊32、从动辊33、传送皮带31、充电辊34、导向元件35、两个推动辊36、两个齿轮辊37以及纸张分离爪38。输送辊32输送从输纸部分4输入的纸张5,以大约90度改变其输送方向从而面对成像部分2。传送皮带31是环形皮带,挂绕在作为主动辊的输送辊32和作为张紧辊的从动辊33上。充电辊34通过高压电源向传送皮带31施加高交流电压,从而使得传送皮带31的表面充电。导向元件35在面对成像部分2的区域引导传送皮带31。两个推动辊36将纸张5推到传送皮带31上的面对输送辊32的位置。两个齿轮辊37推动通过成像部分2在其上形成图像的纸张5的上表面。纸张分离爪38将其上形成图像的纸张5从传送皮带31上分离开。
副扫描方向电动机131通过同步皮带132和同步皮带轮133旋转输送辊32;这样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的传送皮带31沿图2中所示的纸张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可旋转地移动。传送皮带31具有双层结构,其具有前面层,该层为没有使用变阻控制的纯树脂形成的纸张附着层,例如ETFE纯材料,以及后面层(底层),该层由与前面层相同的材料形成,并由碳施加变阻控制。然而,传送皮带31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具有单层或者三层的结构。
另外,将具有高分辨率的编码轮137连接在输送辊32的轴32a上,并且配置有用于检测形成在编码轮137中的裂缝(未示出)的透射型光学传感器138;这样,由编码轮137和光学传感器138形成可旋转编码器。
输纸部分4可以从装置主体1的前侧拆除,并提供在每个当中都存放了许多纸张5的输纸盒41;通过从输纸盒41中取出每纸张5来输入纸张5的输纸辊42和摩擦垫43;以及将输入的纸张5对准的套准辊44。另外,输纸部分4提供其中存放着许多纸张5的手动输纸盘46、通过从手动输纸盘46中取出每张纸5来输入纸张5的输纸辊47以及输送从输纸盒(未示出)输入和从双面成像单元10输入的纸张5的输送辊48,作为一种选择其安装在装置主体1下面。将纸张5输入到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的辊,例如输纸辊42、套准辊44、输纸辊47以及输送辊48,都由输纸电动机49通过电磁离合器(未示出)驱动旋转,该电动机是HD型的步进电动机。
纸张输出部分7提供三个纸张输出辊71a、71b和71c(在不单独叙述它们的时候,它们被称为纸张输出辊71),它们输送被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的纸张分离爪38分离的纸张5;和面对纸张输出辊71的三个齿轮72a、72b和72c(在不单独叙述它们的时候,它们被称为齿轮72)。另外,纸张输出部分7提供下部导向部分73和上部导向部分74,它们在纸张输出辊71和齿轮72之间引导被输送的纸张5;和一对纸张翻转辊77以及一对翻转纸张输出辊78,它们使被输入到下部导向部分73和上部导向部分74之间的纸张5经过翻转纸张输出路线81被输送到纸张输出盘8,这是第一纸张输出线路,纸张5在其中被翻转。另外,在下部导向部分73和上部导向部分74之间输送纸张5的输送路线,被称为输送线路70,并且确定输送线路70的长度以便能够保证用于干燥纸张5的时间达到即使在纸张翻转并输出的时候也不会发生图像磨损的程度。
在输送线路70的输出侧,布置了分支机构60。该分支机构将线路转换到用于翻转和输出纸张5到纸张输出盘8的第一纸张输出线路81,用于输出纸张5到纸张水平输出盘181(下面叙述)的第二输出纸张线路82,以及用于将纸张5输送到双面成像单元10的纸张输出线路(双面成像线路)中的任何一个线路。
在装置主体1的侧面,布置了双面垂直成像的纸张输送线路83,它将从分支机构60输出的纸张5向下输送到双面成像单元10。在双面垂直成像的纸张输送线路83上,布置了一对输入辊91和一对输出辊92,它们将纸张5向下输送。另外,在装置主体1的侧部上布置了用于形成双面垂直成像的纸张输送线路83的导板84。
双面成像单元10提供垂直输送线路90a,其垂直输送从双面垂直成像的纸张输送线路83输入的纸张5;和转向输送线路90b。在垂直输送线路90a中,布置了五对双面辊93。在转向输送路线90b中,布置了双面输出辊94,其翻转从垂直输送线路90a输入的纸张5并输入翻转的纸张5;和三对双面输送辊95。
另外,布置了分支板96,它将纸张5的输送路线从垂直输送路线90a转换为转向输送路线90b,并且将输送路线从转向输送路线90b转换到输送辊48,分支板96的布置方式使得其可以弧形摇摆。所述分支板96可以在由图1中的实线所示的转向侧位置以及由图1中的虚线所示的再次供给侧位置之间摇摆。
从双面成像单元10输出的纸张5通过输送辊48输送到套准辊44。
另外,为了防止在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的输送辊32和推动辊36与套准辊44之间的纸张5中形成活套(loop)从而使得反张力作用到纸张5上,当从输纸部分4中的输纸盒41、手动输纸盘46或者双面成像单元10输入的纸张5被套准辊44输送的时候,在装置主体1中布置了转换导板110,其布置方式使得转换导板110可以摇摆。
通过从图1所示的状态沿箭头的方向摇摆,转换导板110引导纸张5。当纸张5从套准辊44输送到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并且当纸张5到达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时转换导板110返回到图1所示状态的时候,转换导板110使得纸张5在其上形成活套。
另外,在成像装置中,为了手动输入单张纸,在装置主体1的一侧布置单张纸手动输纸盘141,其布置方式使得该单纸张手动输纸盘141能够被打开和闭合。当单张纸被输入的时候,所述单张纸手动输纸盘141打开到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位置。从单张纸手动输纸盘141输入的纸张5可以通过转换导板110的上表面进行导向从而直插在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的输送辊32和推动辊36之间。
另外,为了使用手动输入的单张纸形成图像并以面向上的方式水平地输出纸张5,在装置主体1的另一侧布置了纸张水平输出盘181,其布置方式使得该纸张水平输出盘181可以被打开和闭合。当纸张水平输出盘181被打开的时候,形成了作为第二纸张输出路线的纸张水平输出路线82,其以水平方式将从下部导向部分73和上部导向部分74之间输入的纸张5输出。
采用上述结构,当使用例如OHP层和厚纸张等在弯曲的路线中难以被输送的厚介质的时候,能够将介质直接从单张纸手动输纸盘141输送到纸张水平输出盘181。在这里,在成像过程中能够将普通的纸张直接从单张纸手动输纸盘141输送到纸张水平输出盘181。
接下来,将简单解释成像装置中的成像操作。将具有正负矩形脉冲的高交流电压从AC偏压供给部分(未示出)施加在充电辊34上。由于充电辊34接触传送皮带31的绝缘层(上表面),在传送皮带31的输送方向上在皮带状态中向着传送皮带31的上表面上交替地施加正负电荷。这样,通过在预定的充电宽度内进行充电,在传送皮带31上产生了非均匀的电场。
从输纸部分4、手动输纸盘46、双面成像单元10或者单张纸手动输纸盘141输入的纸张5在输送辊32和推动辊36之间的传送皮带31上输送,其中在皮带上靠正负电荷充电产生了非均匀的电场。纸张5对应于电场的方向被瞬时极化,靠静电力附着在传送皮带31上,并依靠传送皮带31的移动而被输送。
纸张5被传送皮带31间歇地输送,并且根据记录数据通过从记录头24喷射记录液墨滴从而在纸张5上形成(打印)图像。靠纸张分离爪38从传送皮带31分离纸张5的末端。这样,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纸张5从传送皮带31上分离开。纸张5靠纸张输出部分7被输送到纸张输出盘8、纸张水平输出盘181、或者双面成像单元10。当纸张5被输送到双面成像单元10的时候,在纸张5的另一侧上形成图像并且纸张5被输出。
接下来,参考图4至8,进一步解释成像装置中的结构元件的布置。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外观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结构元件的布置的示意性正视图。图6是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是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8是图4所示成像装置的引擎单元的透视图。
在成像装置中,成像部分2和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整成形成引擎单元230(参考图8)。装置主体1提供引擎单元230、输纸部分4、纸张输出部分7、图像读取部分11,等等。在装置主体1的上部位置布置了纸张输出盘8,用于输出纸张5。在装置主体1的前侧和上述纸张输出部分8,布置了操作部分201(操作面板或操作板)。从操作部分201将预定的指令给予装置主体1、图像读取部分11,等等;另外,在操作部分201上显示出预定的信息。操作部分201被布置为可以摆动,就是说,操作部分201为倾斜型。成像装置为前面操作型。另外,图4中所示的成像装置提供多个附加的输纸盘202用于存放许多纸张,而不是布置双面成像单元10。
另外,成像装置提供可以被打开的右前盖301从而将引擎单元230(成像部分2和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可拆卸地连接在装置主体1上,和可以被打开的左前盖302从而更换装置主体1前侧中的墨盒存储部分30中的墨盒26。当可以从上述装置主体1上面看到右前盖301和左前盖302时候,如图7所示,在右前盖301后面布置的剩余墨滴接受元件126略微伸出,而在左前盖302后面布置的墨盒存储部分30相对缩回。这样,在平面图中使得装置主体1的面积较小。
如图5所示,在装置主体1中,引擎单元230布置在装置主体1的右侧(当从其它侧看的时候是在左侧),具有输送路线70的纸张输出部分7布置在引擎单元230的左侧,水平地输送由引擎单元230形成了图像的纸张5。另外,墨盒存储部分30被布置在上述纸张输出部分7之下,作为记录液盒的墨盒26可拆卸地连接到的墨盒存储部分30。
由于纸张输出部分7的输送路线70被布置在装置主体1中,其在形成图像之后很快水平地输送其上由引擎单元230形成了图像的纸张5,因此获得了用于使其上被喷射了记录液(墨水)以便形成图像的纸张5上的记录液干燥的时间。这样,可以防止在输送到纸张输出盘8的同时由于图像的磨损而造成的纸张5上图像质量的降低。
就是说,当在纸张5上形成图像之后很快翻转从而输出纸张5时,在纸张5上的记录液充分干燥之前,形成有图像的面必须由辊等夹持。因此,很可能发生图像的磨损,并且这造成图像质量的降低。然而,在成像装置中,在装置主体1中布置了纸张输出部分7,在图像形成之后迅速水平地输送在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5,同时保持成像面向上。因此,可以充分获得用于干燥纸张5上记录液的时间,其后,即使当纸张5被翻转的时候,也不会发生成像面的磨损从而防止了图像质量的降低。
另外,由于其中存放着墨盒26的墨盒存储部分30布置在纸张输出部分7之下,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装置主体1中的空间,并且可以使沿装置主体1长度方向的空间很小。
就是说,在串行扫描型的成像装置中,为了保持和恢复记录头24,需要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以及剩余墨滴接受单元126。因此支架23的扫描区域的宽度必须大于可以穿过的纸张的宽度。在沿支架23扫描方向是装置主体1的前后方向的结构中,例如,将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布置在后侧而将剩余墨滴接受元件126布置在前侧。
在具有墨槽(墨盒)存放在支架里的这样结构的成像装置中,不需要在装置主体中另外布置墨盒存储部分。然而,在副墨槽型的成像装置中,必须在装置主体1中布置其中存放有墨盒26的墨盒存储部分30。当墨盒存储部分30被布置在引擎单元230之下的时候,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和剩余墨滴接受单元126被布置在支架23主扫描方向的两侧上,装置主体1的高度不必要地变得很大。另外,在上述成像装置中,当引擎单元230可拆卸地连接在装置主体1上的时候,不能将墨盒存储部分30布置在引擎单元230的前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如图5中所示,当将墨盒存储部分30布置在引擎单元230侧面的空间中并且从装置主体1的前面看是在纸张输出部分7之下的时候,可以不令装置主体1的高度和宽度很大地布置墨盒存储部分30。另外,如图7所示,当墨盒存储部分30被布置为从装置主体1的上面看使得墨盒存储部分30的一部分被布置在最大的纸张通过宽度内,装置主体1在前后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可以减小。另外,当布置纸张输出部分7从而获得纸张5上记录液的干燥时间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利用纸张输出部分7下面的空间。
在成像装置中,如图7所示,墨盒存储部分30被布置在装置主体1的前部侧,而包括热产生部件的电子元件部分400被布置在与装置主体1的墨盒存储部分30面对的后部侧。
在成像装置中,由例如电源和控制印刷电路板等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当将电子元件部分400布置于在成像部分2中使用记录液的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下面的时候,由于从电子元件部分400所产生的热量自然上升,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和记录头24位于被加热的位置,方便了记录液的干燥,并且易于发生记录头24喷嘴的闭合。
在成像装置中,由往复型中形成的空间内,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和剩余墨滴接受单元126必须布置在主扫描方向的两侧上,从而有效利用了该空间。为了降低热量对于成像部分2的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的影响,将包括热产生部件的电子元件部分400面对着墨盒存储部分30布置在装置主体1的后部侧,并且处在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那一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电子元件部分400至少包括可能产生热量的电源和控制印刷电路板。
接下来,更详细地解释引擎单元230。如上所述,由成像部分2和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整合形成了引擎单元230,并且将其可拆卸地连接在装置主体1上。这样,改善了可维护性。另外,如图8中所示,用于向成像部分2的支架23上的副墨槽25供给墨水的墨盒26可拆卸地存放于其中的墨盒存储部分30以整合方式连接在引擎单元230上。
如上所述,由于成像装置为副墨槽型装置,为了使装置主体1的墨盒26中的墨水再次充满支架23上的副墨槽25,墨盒存储部分30提供用于夹持墨盒26的机架260和用于将墨盒26中的墨水供给到副墨槽25的墨水供给元件261。墨水通过记录液管262从墨水供给元件261供给到支架23上的副墨槽25。在这里,特别的是在支架23上设置有五个副墨槽25,并提供了五个记录液管262连接到五个墨盒26。
另外,通过将墨盒存储部分30的机架260固定在引擎单元230的机架231上,把存放墨盒26的墨盒存储部分30与引擎单元230集成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单元。当将引擎单元230从装置主体1上拆除的时候,引擎单元230可以与墨盒存储部分30一起从装置主体1上被拆除,而不需要拆开从包含墨盒26的墨盒存储部分30经过记录液管262到达支架23上的副墨槽25的墨水供给机构。这样,可以防止因为灰尘或空气进入墨水供给机构所以墨水供给机构的关闭所造成的墨盒26的墨水不能供给到副墨槽25。
当将引擎单元230的机架231从墨盒存储部分30的机架260上拆除的时候,并且还拉出了导杆21,如图9中所示,墨盒存储部分30、机架260、墨水供给元件261、记录液管262、包括记录头24和副墨槽25的支架23可以作为一个单元被拆除,就是说,墨水供给机构可以作为一个单元进行更换。在这里,图9的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墨水供给机构。
通过以上所述,当更换墨水供给机构的时候,可以防止因为灰尘或空气进入墨水供给机构所以由于墨水供给机构的关闭所造成的墨水不能供给。这样,可以改善可维护性和可组装性。另外,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墨盒管262不是直接连接到墨盒26上,当更换墨盒26的时候,空气或灰尘不会进入记录液管262中。另外,在只更换记录头24而不是更换包括记录头24的支架23的时候,传送皮带31和记录头24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记录头24之间的相互位置都改变了;这样,降低了图像的可再现性。
如图9所示,从墨盒存储部分30连接到支架23上副墨槽25的记录液管262是沿着引擎单元230的机架231的支撑板231a(主扫描区域外侧的构件)布置,并且在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的传送皮带31(未示出)上形成打开的空间。
因此,当在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中发生阻塞的时候,即使支架23停留在原位置(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的上方),由于记录液管262不在副扫描方向纸张输送部分3的上方,可以容易地进行解决阻塞的处理。
图10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230拉出导杆21的过程。参考图10,将解释从引擎单元230拉出导杆21的过程。首先,布置在侧板235外面的编码轮137(未示出)以及同步轮133(未示出)被拆除(后面详细叙述),夹持着导杆21端部的侧板235的夹持元件211被拆除,并且导杆21沿着箭头的方向被拉出。这样,将导杆21从支架23上拆除。即使当导杆21被拆除的时候,支架23也由喷嘴保持和恢复单元121所支撑。
图11的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其中拆除了输送单元的引擎单元230。在引擎单元230中,通过集成传送皮带31、夹持传送皮带31的输送辊32和从动辊33形成了传送单元310。如图11中所示,传送单元310可拆卸地附在引擎单元230上,而不需要拆除作为导向元件引导支架23的导杆21。
参考图12至17,将详细解释从引擎单元230拆除传送单元310的过程。
首先,将传送单元310中的夹持输送辊32的夹持器311和312、从动辊33等分别从引擎单元230的侧板234和233上拆除(参考图11)。
图12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230拆除传送单元310的第一过程。在图12中,将编码轮137在侧板235的外侧连接在传送单元310的输送辊32的轴32a上。图13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230拆除传送单元310的第二过程。如图13中所示,将编码轮137从输送辊32的轴32a上拆除,将使副扫描方向电动机131附在其上的电动机托架237的螺钉松开,并且从同步辊133上松开同步带132。图14的示意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230拆除传送单元310的第三过程。如图14中所示,将同步辊133从输送辊32的轴32a上拆除。
图15的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从引擎单元230拆除传送单元310的第四过程。图16的透视图示出了从图15相反侧看到的第四过程。图17的截面图示出了夹持着输送辊32的轴32a的夹持元件被侧板235所夹持的部分。
参考图15至17,解释了第四过程。如图16中所示,夹持元件240的凸面部分240a沿着夹持元件240处所示箭头方向旋转,并且释放与侧板235的啮合。另外,输送辊32的轴32a沿着侧板235中形成的细长孔238向着细长孔238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移动。随后,轴32a可以从细长孔238拆除,并且夹持元件240也可以从轴32a拆除。此时,移动了传送单元310的位置,从而与侧板235的用于夹持导杆21的杆孔239保持分开,也就是与导杆21分开。之后,轴32a可以从细长孔238拆除,并且夹持元件240也可以从轴32a拆除。这样,如图11所示,从引擎单元230中拆除了传送单元310。
如上所述,由于在侧板235中形成了细长孔238用于夹持传送单元310的输送辊32的轴32a,传送单元310可以沿纸张输送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在不拆除导杆21的情况下就从引擎单元230中拆除传送单元310。这样,改善了可维护性和组装性。
由于用于探测传送皮带31移动量的编码轮137在引擎单元230的机架231的侧板235的外侧被连接在输送辊32的轴32a上,编码轮137不会阻碍传送单元310的拆除。
如上所述,由于包含有用于输送其上形成了图像的介质的传送皮带31的传送单元310是可拆卸地连接在引擎单元230上,所以可以改善可维护性和组装性。另外,引擎单元230的传送单元310可拆卸地布置在当传送单元310被拆卸时导杆21不存在的位置处。因此,可以不需拆开引擎单元230(主方向移动机构)就拆除传送单元310。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可维护性和组装性。
另外,由于传送单元310作为一个单元被拆除,如图11中所示,也将由夹持器240(未示出)夹持在侧板233和234之间的充电辊34拆除。因此,可以容易地更换充电辊34。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别公开的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下可以作出变化和改变。
本发明是基于2005年2月24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No.2005-048336,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Claims (4)
1.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的特征在于:
引擎单元(230),通过沿主扫描方向移动支架(23)并且通过沿副扫描方向传送记录介质(5)从而在记录介质(5)上形成图像,其中支架(23)包括用于喷射记录液滴的记录头(24)和用于向记录头(24)供给记录液的副墨槽(25),并且所述引擎单元(230)可拆卸地连接在成像装置的主体(1)上;以及
墨盒存储单元(30),存放用于通过记录液管(262)向副墨槽(25)供给记录液的记录液盒(26),使得记录液盒(26)可拆卸地连接在墨盒存储单元(30)上,其中所述墨盒存储单元(30)集成在所述引擎单元(230)上;其中,
单独由支架(23)、记录液管(262)以及墨盒存储单元(30)构成的单个单元可拆卸地连接到引擎单元(2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记录液管(262)布置在引擎单元(230)的支架(23)的主扫描区域外的机架(231)的内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擎单元(230)具有可拆卸地连接在引擎单元(230)上的传送单元(310),并且传送单元(310)具有传送元件,该传送元件包括用于传送记录介质(5)的传送皮带(31),使得传送元件被集成为一个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擎单元(230)夹持着传送单元(310),当传送单元(310)从引擎单元(230)移除或连接到引擎单元(230)时,引擎单元(230)以可移动的方式将传送单元(310)保持在避开引导元件(21)的位置,引导元件(21)引导支架(23)在主扫描方向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48336A JP4610369B2 (ja) | 2005-02-24 | 2005-02-24 | 画像形成装置 |
JP048336/05 | 2005-02-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24511A CN1824511A (zh) | 2006-08-30 |
CN100443306C true CN100443306C (zh) | 2008-12-17 |
Family
ID=3642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100711329A Active CN100443306C (zh) | 2005-02-24 | 2006-02-24 | 成像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7878624B2 (zh) |
EP (1) | EP1695831B1 (zh) |
JP (1) | JP4610369B2 (zh) |
CN (1) | CN100443306C (zh) |
DE (1) | DE602006019338D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50300B2 (en) * | 2007-01-04 | 2010-12-14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4939377B2 (ja) * | 2007-11-14 | 2012-05-2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04771B2 (ja) | 2007-11-22 | 2012-08-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KR20100124344A (ko) * | 2008-03-25 | 2010-11-26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체 공급 유로 장치 및 그것을 채용한 액체 분사 장치 |
JP5577962B2 (ja) * | 2010-08-31 | 2014-08-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多機能装置 |
CN102059857A (zh) * | 2010-10-21 | 2011-05-18 | 张家港市杰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单喷码头的多工位伺服装置 |
JP5835649B2 (ja) * | 2011-08-11 | 2015-12-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8833929B2 (en) * | 2011-08-11 | 2014-09-16 | Ricoh Company,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6083115B2 (ja) * | 2012-02-29 | 2017-02-2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743002B2 (ja) * | 2014-04-25 | 2015-07-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109803831A (zh) * | 2016-10-17 | 2019-05-24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打印设备 |
CN112423990B (zh) * | 2018-07-13 | 2023-07-14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无人参与的储存器再填充 |
JP7326081B2 (ja) * | 2019-09-13 | 2023-08-15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インク供給部、印刷装置、および錠剤印刷装置 |
JP7298420B2 (ja) * | 2019-09-25 | 2023-06-2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移動機構及び印刷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19876A1 (en) * | 1989-08-29 | 1991-04-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US5245365A (en) * | 1990-02-28 | 1993-09-14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Ink-jet printer with user replaceable printing system cartridge |
US6082854A (en) * | 1998-03-16 | 2000-07-04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odular ink-jet hard copy apparatus and methodology |
CN1603109A (zh) * | 2003-09-19 | 2005-04-06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38156A (en) * | 1977-09-06 | 1979-02-06 | Bonner Darcy R | Wearable chair |
US5243998A (en) * | 1989-05-25 | 1993-09-14 |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 Automatic operant conditioning system |
JP3187870B2 (ja) * | 1990-08-17 | 2001-07-1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該インクタンクを用い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H05124214A (ja) | 1991-11-06 | 1993-05-21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エツト記録装置 |
US5348002A (en) * | 1992-04-23 | 1994-09-20 | Sirray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terial analysis |
US5772597A (en) * | 1992-09-14 | 1998-06-30 | Sextant Medical Corporation | Surgical tool end effector |
US5524635A (en) * | 1992-09-14 | 1996-06-11 | Interventional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for advancing a guide wire |
JPH06344626A (ja) | 1993-06-11 | 1994-12-20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5369429A (en) * | 1993-10-20 | 1994-11-29 | Lasermaster Corporation | Continuous ink refill system for disposable ink jet cartridges having a predetermined ink capacity |
JPH07246713A (ja) * | 1994-03-09 | 1995-09-26 | Canon Inc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516733B2 (ja) * | 1994-10-12 | 2004-04-0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441051A (en) * | 1995-02-09 | 1995-08-15 | Hileman; Ronald 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non-invasive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mboli |
US6179786B1 (en) * | 1998-10-02 | 2001-01-30 | Profemme Ltd. | System for thermometry-based breast cancer risk-assessment |
US6588869B1 (en) * | 1998-11-05 | 2003-07-08 | Gateway, Inc. | Front accessible, stackable, printer/scanner/fax |
US6238354B1 (en) * | 1999-07-23 | 2001-05-29 | Martin A. Alvarez |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ssembly |
US6270463B1 (en) * | 1999-11-23 | 2001-08-07 | Medrad,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in a strong electromagnetic field |
JP2001219570A (ja) * | 2000-02-08 | 2001-08-14 | Ricoh Co Ltd | インク供給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2001983A (ja) | 2000-06-22 | 2002-0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852132B1 (en) * | 2000-07-05 | 2005-02-08 | Russell A Houser | Artificial limbs incorporating superelastic supports |
JP2002137469A (ja) * | 2000-10-31 | 2002-05-14 | Canon Inc | シート部材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
JP4696379B2 (ja) | 2001-03-15 | 2011-06-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3966729B2 (ja) | 2002-01-22 | 2007-08-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7370949B2 (en) * | 2002-02-28 | 2008-05-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supplying membe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US7055944B2 (en) * | 2002-06-03 | 2006-06-06 | Ricoh Company, Ltd. | Recording in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ink cartridge, ink recorded matter,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
JP3800144B2 (ja) * | 2002-07-26 | 2006-07-2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 |
US6949075B2 (en) * | 2002-12-27 | 2005-09-27 | Cardiac Pacemaker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lung sounds using an implanted device |
US8005686B2 (en) * | 2003-04-18 | 2011-08-23 | Mallory Baird M | Integrated point-of-care systems and methods |
JP4175977B2 (ja) | 2003-07-30 | 2008-11-05 |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 可動シンカーを備える横編機 |
US7396331B2 (en) * | 2003-10-27 | 2008-07-08 | Home Guardian, Llc | System and process for non-invasive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signals |
US7894874B2 (en) * | 2006-05-08 | 2011-02-22 | Luna Innovations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ng and tracking of moving objects using ultrasound |
US20090012382A1 (en) * | 2007-07-02 | 2009-01-08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on of obstructions in vasculature |
US8082225B2 (en) * | 2007-08-31 | 2011-12-20 | The Invention Science Fund I, Llc | Using destination-dependent criteria to guide data transmission decisions |
US20090287093A1 (en) * | 2008-05-15 | 2009-11-19 |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 Circulator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US20090287101A1 (en) * | 2008-05-13 | 2009-11-19 | Searete Llc, A Limited Liability Corporation Of The State Of Delaware | Circulatory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
-
2005
- 2005-02-24 JP JP2005048336A patent/JP46103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2-21 DE DE602006019338T patent/DE602006019338D1/de active Active
- 2006-02-21 US US11/359,862 patent/US787862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2-21 EP EP06250909A patent/EP1695831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2-24 CN CNB2006100711329A patent/CN100443306C/zh active Active
-
2010
- 2010-12-08 US US12/963,219 patent/US823549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419876A1 (en) * | 1989-08-29 | 1991-04-0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US5245365A (en) * | 1990-02-28 | 1993-09-14 |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 Ink-jet printer with user replaceable printing system cartridge |
US6082854A (en) * | 1998-03-16 | 2000-07-04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Modular ink-jet hard copy apparatus and methodology |
CN1603109A (zh) * | 2003-09-19 | 2005-04-06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6231654A (ja) | 2006-09-07 |
EP1695831B1 (en) | 2011-01-05 |
US20060187504A1 (en) | 2006-08-24 |
US8235499B2 (en) | 2012-08-07 |
DE602006019338D1 (de) | 2011-02-17 |
US20110074878A1 (en) | 2011-03-31 |
US7878624B2 (en) | 2011-02-01 |
CN1824511A (zh) | 2006-08-30 |
EP1695831A1 (en) | 2006-08-30 |
JP4610369B2 (ja) | 2011-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43306C (zh) | 成像装置 | |
JP472615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7561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59782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73135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allowing easy maintenance | |
JP472615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32705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767398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output unit | |
JP440884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用紙搬送装置 | |
JP47388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8005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863702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611100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搬送装置 | |
JP477637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24334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623794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98217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調整方法 | |
JP200829078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673210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1313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48007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4757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100572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