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23365C -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23365C
CN100423365C CNB2005100041426A CN200510004142A CN100423365C CN 100423365 C CN100423365 C CN 100423365C CN B2005100041426 A CNB2005100041426 A CN B2005100041426A CN 200510004142 A CN200510004142 A CN 200510004142A CN 100423365 C CN100423365 C CN 10042336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pipe
heart yearn
conductivity sleeve
electric wire
conducti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041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8195A (zh
Inventor
大沼雅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38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8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2336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2336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提供了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连接方法,通过同时进行芯线部的压接连接与导电性套管的安装,能改进结合作业性与提高芯线部相互接触可靠性。在由剥去包层部(17b)露出芯线部(17c)的电线束(17)与压接连接芯线部(17c)的导电性套管10组成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中,由旋缎对导电性导管(10)的周壁(11)直接环缎,于此导管(10)中形成杯状喇叭口(15),在此导管(10)的开口端部(12)的内侧形成锥面(13)。在旋缎,机中相同相对的模具同插入使电线束(17)定位的止动件,使芯线部(17c)的前端触合止动件的端面。

Description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备有电线以及接头用导电性套管所成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图6所示的已有例子是用于将电线52相互连接的导电性套筒50(JISC 280c)。在这种导电性套筒50一端的开口端部51中设有用以将电线52的芯线部52a无阻碍地光滑插入的凸缘状扩径部50a。将芯线部52a插入导电性套筒50中,用末图示的压接工具等将导电性套筒紧缩以压接连接芯线部52a。
图7所示的已有例子涉及到由同心状大径部41a与小径部41b组成的罩部主体41以及装入到小径部41b的导电性套管43两者构成的连接罩40(特许文献1),罩主体41由热缩性合成树脂形成。具有前端封闭的内壁41c,后端则有用于插入电线45端部的孔口42,导电性套筒43以铜等导电性材料为结构材料,嵌入小径部41b中。
当两根电线45的端部从孔口42插入连接罩40的里侧时,包层部45b剥除后露出的芯线部45a位于小径部41b中,包层部45b则位于大径部41a。然后用未图示的压接工具紧缩,导电性套筒43与罩主体41一起缩径,而使芯线部45a压接连接。
另一个已有例子涉及到电力电缆用终端连接部和适用于它的导板(特许文献2)。这一已有例子是在将电力电缆用终端连接部与绝缘子组合时于绝缘子的内表面上不加设金属条而便于组装,在电力电缆用终端连接部的压缩套管上设有止动器的凸缘部,在绝缘子的上部内表面与凸缘部之间插设绝缘性的圆盘状导板,而压缩套管则固定于绝缘子上。
其他的已有例子则涉及到屏蔽电线的终端连接结构(特许文献3)。此已有例子中是将屏蔽电线牢靠地固定于连接筒内,在剥去包层露出屏蔽层的屏蔽电线与将此屏蔽层插入筒内的连接筒组成的终端连接结构中,于连接筒紧缩部的前后两端以相互背向的状态形成喇叭口。通过以前后的喇叭口将屏蔽层勒入其中,而能有效地阻止屏蔽电线朝推拉两个方向移动。
特许文献1:实开平5-50662号公报(p.4~5,图2)
特许文献2:特开平11-136842号公报(p.2)
特许文献3:特开2002-10469号公报(p.3~4)
但在上述的已有例子中存在应解决的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在第一已有例子中,为了从未图示的管件切断而得的套管坏料中形成扩径部50a,需要反复地进行扩径加工,从而有加工次数增多而加大制造费用问题,扩径部50a由于是在导电性套管15一端的孔口端部51中形成,在导电性套管50中便产生方向性问题,操作者有时会弄错电线插入方向。此外,通过压接工具等使导电性套管紧缩后,导电性套管的外周不会沿周向均匀地压缩,就会有主要是在轴向的中央部分成为颈缩形状,在导电性套管与芯线部之间部分地产生间隙以及在芯线部相互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
在第二已有例子中由于不是直接压缩导电性套管43而是通过加压吸收到罩主体41中,就会有压缩率低的问题。当所加压力大时,导电性套管43会变形成为椭圆形或多角形,而有在芯线部45a之间产生间隙,使接触阻力增大不能获得稳定的电性能的问题。
第三已有例子是把电力电缆前端剥去包层后的芯线部插入压缩套管的插入孔中,对压缩套管进行压缩而使芯线部与压缩套管压接连接,但由于压接力弱,当给电力电缆施加拉伸力时,担心芯线部接头部会从压缩套管中抽出。
第四已有例子是采用预先形成了颈缩部的连接筒,然后用压接工具等紧缩此颈缩部,这同第一已有例子相同,存在着相对此连接筒的加工次数增多,连接作业不良的问题以及制造成本加大的问题。此外需将屏蔽电线上卷绕的屏蔽层相对于颈缩部恰切地对位,进行仔细的操作,因而有结合作业性不良的问题。
此外,形成颈缩部的具体方法不明确,但例如用于动式工具进行紧缩时,不仅接头作业性不良,且由于力的增减不定,缺乏连接可靠性,在压接力弱时,担心屏蔽电线会从连接筒抽出,若是采用油压式工具紧缩,虽然在稳定的力下能够进行紧缩,但对外周不能均匀地紧缩,在屏蔽电线与紧缩部分之间就会有部分地产生间隙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的连接方法,它们能通过同时进行芯线部的压接连接和导电性套管的安装来改进结合作业性和提高芯线部相互的接触可靠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第1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露出芯线部的多根电线和压接连接该芯线部的导电性导管组成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中,在上述芯线部的压接之际通过对上述导电性套管的周壁直接进行环锻,在该导电性套管上形成杯状喇叭口,同时喇叭口的边缘接触上述芯线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作为结合部的芯线部插入导电性套管中使导电性导管的外周直接环锻,而让周壁在逼近圆的状态下均匀地缩径使芯线部与导电性套筒压接连接。这样,在进行局部镦粗的压缩成形时,通过于导电性套管中形成杯状的喇叭口,就能使喇叭口的边缘无间隙地接触芯线部,同时能防止第一已有例子中那种相对于套筒的电线插入方向的错误。
第2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电性套管的开口端部的内侧,形成使厚度向着端部逐渐变薄的锥面。
根据上述结构,能可靠地防止导电性套管的边缘陷入芯线部中。
第3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将多个电线的芯线部插入结合用的导电性套管中,使该导电性套管位于在电线插入侧具有锥形入口部的相向相对的模具之间,通过环锻此导电性套管的外周,在压接该芯线部的同时,于此导电性套管中形成杯状的喇叭口。
根据上述结构,导电性套管不会变形成椭圆形或多角形,能无间隙地压接芯线部,芯线部的电阻不会产生波动。使入口部的形状复制到位于相向相对的模具之间入口部内的导电性套管之中,形成杯状喇叭口,填入到导电性套管中的芯线部在导入入口部的同时光滑地插入此摸具内。
第4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其中采用了在开口端部内侧形成了使厚度向着端部逐渐变薄的锥面的上述导电性套管。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导电性导管的边缘陷入芯线部中。
第5方面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3或4方面所述的电线终端的连接方法中,在使上述芯线部的前端接触从电线插入相反侧插入上述模具内的定位用止动件的状态下,环锻上述导电性套管。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使插入模具内的芯线部的前端接触止动部件,能进行插入方向的定位,
如上所述,根据第1方面本发明,通过将作为结合部的芯线部插入导电性套管中,直接环锻导电性套管的外周,就能使周壁以逼近圆的状态下均匀地缩径而压接连接芯线部,故能防止导电性套管变形成椭圆形或多角形,避免在芯线部与导电性套管间产生间隙,在由镦粗压缩成形时,通过于导电性套管中形成杯状喇叭口能使喇叭口的边缘无间隙地接触芯线部,从而可以提高芯线部与导电性套管的接触可靠性,此外能防止导电性套管的边缘陷入芯线部中带来的损伤,同时由喇叭口强制地压接电线而改进了接触可靠性。
根据第2方面本发明所述的发明则能可靠地防止导电性套管的边缘陷入芯线部,从而能不损伤芯线部来进行压接连接。
根据第3方面本发明所述的发明,通过旋锻机使导电性套管沿周向均匀地压缩成形就能不变形为椭圆形或多角形,使芯线部无间隙地压接连接。在模具的电线导入侧由于设有入口部,在位于相向相对的模具间的入口部的导电性套管中复制入口部的形状,形成杯状的喇叭口,从而可提高电线连接的可靠性,还由于在结合的同时形成了喇叭口,故能不增加加工次数低成本地进行结合作业。
再有,根据第4方面本发明所述的发明能够防止导电性套管的边缘陷入芯线部,因而能起到第2方面本发明相同的效果,可以防止损伤芯线部。
此外,根据第5方面本发明在模具内的电线插入相反侧插入了定位用的止动部件,因而通过使插入模具内的芯线部的前端触合止动部件便能进行插入方向的定位,于是能在改进结合作业性的同时于导电性套管的开口端部中可靠地形成喇叭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明本发明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一实施形式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导电性套管与芯线部的纵剖面图。
图3是导电性套管与芯线部的模剖面图。
图4是示明本发明的电线终端连接方法一实施形式的透视图,(a)示明导电性套管安装到芯线部上之前的状态;(b)示明导电性套管安装于芯线部上的状态;(c)示明芯线部插入一对相向相对模具间的状态;(d)示明环锻后电线从模具间拔出的状态。
图5是结合作业中所用旋锻机的正视图。
图6是例示已有的连接罩的平面图。
图7是例示已有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的剖面图。
图中各标号的意义如下;
10,导电性套管;11,周壁;13,锥面;15,喇叭口;16,止动部件;17,电线束;17c,芯线部;21,模具;21a,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形式的具体例子。图1~3示明本发明的电线终端结构一实施形式,图4示明本发明的电线终端连接方法,图5示明用于形成导电性套管的旋锻机。
导电性套管例如是用手动工具等压接工具或压接装置,将汽车用配线中所用包层电线经剥去包层的芯线部进行相互压接连接的结合用连接部件。本发明的导电性套管10是在电线束17的结扎工序后的工序中,通过旋锻机20的压缩成形而使芯线部17c压接连接。
在所结合的电线中有从电动机或螺线管等多个致动器引出的电线,从电线束的干线分支出的分支出的分支电线或是收容于电气连接箱内的电子元器件上所连接的电线等。所结合的电线数可根据电路形式增减,在本实施形式中是用7根单一电线组成的电线束17的芯线部17c通过导电性套管10压接连接。
本实施形式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通过同时进行芯线部17c的压接连接以及导电性套管10的安装,提高了芯线部17c相互的接触可靠性,其特征在于;在把剥除包层部17b露出芯线部17c的电线束17与压接连接芯线部17e的导电性套管10组成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中,用旋锻机20对导电性套管10的周壁11直接地进行环锻,由此在导电性套管10中形成喇叭口15,这样可于导电性套管10的开口端部12的内侧有效地形成锥面13。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施形式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及其作用。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由剥去各单线17a的包层部17b露出芯线部17c的电线束17与压接连接芯线部17c的导电性套管10组成,构成电线束17的单线17a是所谓包层电线,包层部用未图示的电线剥外皮表置进行剥去外皮。
电线剥外皮装置具有顶住包层电线的端部的止动器、驱动与止动器连接的杆的气缸、从两侧夹持包层电线的一对夹具、在包层电线的包层部中形成切口进行剥外皮的一对切刀,通过上述杆的自由进退的移动以调整芯线部17c的暴露长度,使芯线部17c的长度大于导电生套管10的长度。
如图1等所示,导电性套管10以软铜等导电性金属材料为构成材料,由管材等按任选尺寸切成,具有从一方向另一方贯通的插通孔14电线束17适当搓合的芯线部17c插入此插通孔14c中。导电性套管10的内表面也可施以镀锡等表面处理,而能降低接触阻力提高电气的连接性。
插通孔14的内径形成为比搓合的芯线部17c的外径大的尺寸,以使芯线部17c插通之际不发生挂住现象。本实施形式的导电性套管10如上所述,在开口端部12的内侧形成有锥面13,因此在导电性套管10压缩之际能防止导电性套管10的边缘陷入芯线部17中,同时也是有利于芯线部17c卡住的结构。
锥面13由模压加工或用开坡口加工工具的切削加工或用研磨加工等形成(参考图2),此锥面13由于形成在导电性套管10的两侧,可以防止操作者弄错电线插入方向。
本实施形式的锥面13虽为倒角的斜面,但也可用倒角成弧形的圆弧面取代锥面13,形成为圆弧面时,由于未在导电性套管10的内表面上形成棱线13a,可有效地防止电线压接部的芯线部17c受到损伤等。
当芯线部17c插入导电性套管10中由图5所示的旋锻机20使导电性导管10的外周均匀在缩成形时,在芯线部17c插入的开口侧即形成杯状的喇叭口15。喇叭口15复制了相向相对的摸具21,21加入口部21a的形状,能缓和芯线部17c的急剧变形,同时由于导电性套管10的边缘陷入芯线部17c中而能防止伤及芯心部17c。
通过应用旋锻机20的环锻来形成喇叭口15是本发明的特征,可不必像第一已有例子那样通过反复增多加工于导电性导管50本身内形成喇叭口15那样的扩径部50a,可以减少加工次数和降低制造成本。此外,喇叭口15是形成于导电性套管10的一侧故对于导电性套管10存在方向性的问题,但由于喇叭口15是通过环锻形成,因而当芯线部17c插入导电性套管10中时不会弄错插入方向,可以减少结合不良性而改进结合作业性。
下面据附图4说明本实施形式的电线终端连接方法。如图所示,芯线部17c的压接用图5所示的旋锻机20进行。
本实施形式的电线终端连接方法,是在一对相向相对的模具21,21的加工部21b中从后侧插入定位用的止动件16,将结合用导电性套管10安装到电线束17的芯线部17c上,从前侧将导电性套管10插入一对相向相对的模具21、21的入口部21a中,让芯线部17c的前端触合止动件16的端面,通过环锻导电性套管10的外周使导电性套管10缩径,在压接连接芯线部17c的同时,于导电性套管10中形成杯形的喇叭口15,导电性套管10采用从长尺寸管件切断所得的如图1等所示的套管。
图4(a)~(d)依序示明电线束17的芯线部17c的压接连接过程。图4(a)示明导电性套管10安装到芯线部17c上之前的状态。从管件切割下的导电性套管10成为筒状,内侧形成插通孔14,电线束17与导电生套管10置于一对相向相对的接具21,21的前方。模具21的后侧插入定位用止动件16。
图4(b)示明导电性套管10安装到芯线部17c上的状态。图4(c)示明,导电性套管10从模具21的前侧插入,芯线部17c的前端抵触止动件16的端面,导电性套管10位于跨接加工部21b与入口部21a的状态。通过使芯线部17碰合止动件16,为使芯线部17c与导电性套管10对位,能改进结合作业性,同时能于导电生套管10的开口端部12中可靠地形成喇叭口15。
图4(d)示明经环锻后从模具21中取出电线束17的状态,导电性套管10中周壁11经均匀地压缩成形,将芯线部17c压接连接成密触的状态,在导电性套管10的一侧形成杯状的喇叭口15。
下面基于图5说明旋锻机20的主要构成部分与操作。在旋锻机20的主轴24内,模具21与支承件22以对接状态保持为可动形式。在本实施形式中配置一对模具21、21,模具21的数目不限定为一对,两对也可。主轴24的中心配置着正好填设于模具21的内表面中作为加工件的导电性套管10。通过这样地将导电性套管10配置于主轴24的回转中心,能使导电性套管10的整个外周受到均匀的冲击。
如图4所示,在模具21的内侧形成有加工部21b,以及与加工部21b相连接的锥形入口部21a,导电性套管10可从入口部21a侧光滑地插入。
配置于模具21径向外侧的支承件22虽为与模具21独立的部件,但与模具21协同转动且能沿径向移动,转动是由未图示的电动机带动主轴转动进行,径向移动则是通过支承件22与辊23的回转接触进行。
支承件22的外周面成为凸轮面22e。此凸轮面22不形成恒定的曲率半径,宽向的中央部分沿径向外突。因此,当支承件22与辊23回转接触时,只是在中央部分突出量相等的部分,支承件22才由辊23才朝径向推压,使模具21沿径向移动。
在主轴24的外周与外圈25之间等间隔地设置着由轴支承成可自由自转的球状的上述辊23。
辊23的个数在此为6个,但也可以是8个,辊23的个数愈多,在主轴每一个转动中的冲击次数增多,可提高导电性套管10的压缩率(加工率)。
上述旋锻机20按下述方式工作。使主轴24转动后,模具21与支承件22转动,同时辊23自转。支承件22由于位于模具21的径向外侧,旋转时与辊23接触,支承件22的凸轮面22a落定到辊23之上,支承件22的内表面将模具21推压向径向内侧,使模具冲击与电性套管10的周壁11,
当支承件22与辊23成为非接触状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支承件22稍稍朝径向外侧分离,使模具21成为与导电性套管10分离的状态,暂停模具21的冲击,当支承件22与辊23再次接触则又重复上述操作。
图3示明通过环锻压接的芯线部17c与导电性磁管10的剖面图,导电性套管10通过均匀地压缩使其与芯线部之间不存在间隙,能减小接触阻力,获得稳定的电性能。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形式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通过环锻使导电性套管10均匀地压缩成形,避免了在芯线部17c与导电性套管10之间产生间隙,能提高芯线部17c与导电性套管10的接触可靠性。导电性套管10的边缘不会陷入芯线部17c中,可以防止伤及芯线部17c,借助喇叭口15使芯线部17c强制压接能提高接触可靠性,芯线部17c的压接连接与导电性套管10的安装可同时进行,能改进结合作业性。由于能通过环锻形成喇叭口,可不增多加工次数低成本地进行结合作业。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形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的范围内可以实施种种变形。

Claims (5)

1. 一种电线终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露出芯线部的多根电线和压接连接该芯线部的导电性套管组成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中,在上述芯线部的压接之际通过对上述导电性套管的周壁直接进行环锻,在该导电性套管上形成杯状喇叭口,同时喇叭口的边缘接触上述芯线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终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导电性套管的开口端部的内侧,形成使厚度向着端部逐渐变薄的锥面。
3. 一种电线终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多根电线的芯线部插入结合用的导电性套管中,使该导电性套管位于在电线插入侧具有锥形入口部的相向相对的模具之间,通过环锻此导电性套管的外周,在压接该芯线部的同时于此导电性套管上形成杯状喇叭口。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终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采用了在开口端部内侧形成了使厚度向着端部逐渐变薄的锥面的上述导电性套管。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线终端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芯线部的前端接触从电线插入相反侧的上述模具内的定位用止动件的状态下,对上述导电性套管进行环锻。
CNB2005100041426A 2004-01-09 2005-01-07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336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04032A JP4199132B2 (ja) 2004-01-09 2004-01-09 電線終端接続構造および電線終端接続方法
JP2004004032 2004-01-09
JP2004-004032 2004-01-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8195A CN1638195A (zh) 2005-07-13
CN100423365C true CN100423365C (zh) 2008-10-01

Family

ID=34818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0414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3365C (zh) 2004-01-09 2005-01-07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199132B2 (zh)
CN (1) CN100423365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596A (zh) * 2012-06-28 2012-10-24 沈阳新河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导体连接用的连接体和连接装置及其冷接工艺
CN108886205A (zh) * 2016-04-07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体的连接结构以及线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21903B2 (en) 2004-09-27 2006-10-17 Yazaki Corporation Terminal
KR100692186B1 (ko) 2006-02-28 2007-03-12 경신공업 주식회사 브라켓 삽입용 지그
JP5012063B2 (ja) * 2007-02-05 2012-08-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5191923B2 (ja) 2009-02-17 2013-05-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の接続方法
US8181343B2 (en) * 2009-10-08 2012-05-22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ealed crimp connection methods
JP6075968B2 (ja) 2012-05-14 2017-0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筒状編組加締め接続構造
CN103474796A (zh) * 2013-09-14 2013-12-25 浙江豪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JP5950889B2 (ja) * 2013-11-28 2016-07-13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接続方法
CN103928815A (zh) * 2014-04-28 2014-07-16 佛山市新基德电子厂有限公司 两种导电体冷冲压连接方法
JP6622961B2 (ja) * 2014-05-19 2019-12-18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線接続構造体および電線接続方法
CN107112705B (zh) * 2014-08-29 2018-12-21 哈勃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模、压痕压接模组合以及具有这样的模组合的压接工具
CN111613949A (zh) * 2020-05-30 2020-09-01 江苏奥兰通标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标识导线的接线工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8199A (en) * 1983-03-09 1984-10-17 Icore Int Ltd An electrical cable
JPH05152045A (ja) * 1991-05-15 1993-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超電導線の接続方法、超電導線接続用スリーブ及び超電導線接続装置
JPH0822847A (ja) * 1994-07-07 1996-01-23 Tadao Totsuka 端子カバー
JPH08339841A (ja) * 1995-06-09 1996-12-24 Asahi Tec Corp 圧縮スリーブ用導体案内具
JPH0927354A (ja) * 1995-07-13 1997-01-28 Tadao Totsuka 端子カバー
JPH11221647A (ja) * 1998-02-06 1999-08-17 Yazaki Corp スェージング加工装置
CN2453557Y (zh) * 2000-11-17 2001-10-10 蔡修竹 导线连接帽
US20030022562A1 (en) * 2001-07-25 2003-01-30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a terminal with a wi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8199A (en) * 1983-03-09 1984-10-17 Icore Int Ltd An electrical cable
JPH05152045A (ja) * 1991-05-15 1993-06-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超電導線の接続方法、超電導線接続用スリーブ及び超電導線接続装置
JPH0822847A (ja) * 1994-07-07 1996-01-23 Tadao Totsuka 端子カバー
JPH08339841A (ja) * 1995-06-09 1996-12-24 Asahi Tec Corp 圧縮スリーブ用導体案内具
JPH0927354A (ja) * 1995-07-13 1997-01-28 Tadao Totsuka 端子カバー
JPH11221647A (ja) * 1998-02-06 1999-08-17 Yazaki Corp スェージング加工装置
CN2453557Y (zh) * 2000-11-17 2001-10-10 蔡修竹 导线连接帽
US20030022562A1 (en) * 2001-07-25 2003-01-30 Yazaki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a terminal with a wir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596A (zh) * 2012-06-28 2012-10-24 沈阳新河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导体连接用的连接体和连接装置及其冷接工艺
CN102751596B (zh) * 2012-06-28 2014-12-03 沈阳新河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导体连接用的连接体和连接装置及其冷接工艺
CN108886205A (zh) * 2016-04-07 2018-11-2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体的连接结构以及线束
CN108886205B (zh) * 2016-04-07 2020-04-2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导体的连接结构以及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199132B2 (ja) 2008-12-17
JP2005197159A (ja) 2005-07-21
CN1638195A (zh) 2005-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3365C (zh)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JP6414272B1 (ja) 編組加工装置及び編組付ケーブル加工方法
JP5762219B2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編組シールド層とドレイン線と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続構造
JP5660458B2 (ja) 端子付き電線とその製造方法
CN110832713B (zh) 用于制造电线路装置的方法
WO2010110160A1 (ja) 端子金具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CN103828143A (zh) 单芯电线与绞合电线的连接方法
US9240662B2 (en) Terminal treatment method and terminal treatment apparatus for coaxial cable
CN104380529B (zh) 用于在连接器和电缆之间产生一种可操作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187039A5 (zh)
CN1194451C (zh) 电缆插头加工方法
WO2012005258A1 (ja) 絶縁電線の接続構造及び接続方法
CN206135011U (zh) 一种配接电缆的超小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JP4157828B2 (ja) 接続キャップ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線接続方法
JP2005302448A (ja) 被覆電線の端末接続方法、スリーブ仮接続用プレス装置及び電線接続用導電性スリーブ
JPH0740258Y2 (ja) 耐屈曲性圧接電線
CN111710996A (zh) 一种预分支电缆加工过程中主支缆导体压接用连接铜板
CN105680196A (zh) 连接器
JP5597464B2 (ja) 電線の撚り合わせ形成方法及び撚り合わせ構造
KR20210042726A (ko) 전선의 이탈을 방지하는 압착 슬리브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7368402U (zh) 端子套管接线辅助工装及电缆导体整形工装
WO2018198711A1 (ja) 撚りほどき装置および電線端部加工装置
JP2005302340A (ja) 電線接続用導電性スリーブ、ジョイント電線、電線接続用スエージング装置及び電線接続方法
JP2016201313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061208A (ja) 電線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