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4796A -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4796A
CN103474796A CN201310419203XA CN201310419203A CN103474796A CN 103474796 A CN103474796 A CN 103474796A CN 201310419203X A CN201310419203X A CN 201310419203XA CN 201310419203 A CN201310419203 A CN 201310419203A CN 103474796 A CN103474796 A CN 103474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metal sleeve
extraction electrode
cable extraction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92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灵辉
徐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OXIA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OXIA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OXIA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OXIA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192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74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3474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4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包括:电缆线,电缆线的外部紧套有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的内径小于金属套管外电缆线的外径。金属套管为开口式金属套管或封闭式金属套管。所述的电缆线包括带护套的电缆线,所述金属套管内的电缆线不设护套。本发明还提供了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该冲模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开设有与所述的金属套管外径相同的圆孔,其中该圆孔的一半位于上模,另一半位于下模。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加工方法。本发明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刚性结构好形状稳定、电接触良好、使用寿命长的有益效果,加工本发明产品的专用模具简单可靠,本发明产品的加工方法简单易行。

Description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的电缆连接是必不可缺的设备组成部分,当大电流状态下的连接时,对电缆连接的要求更加高,例如,电力设备中,需要连接电力电容器,电力电容器按用途可分为移项电容器、串联电容器、电热电容器、耦合电容器、脉冲电容器、直流电容器、断路电容器、滤波电容器、防护电容器和标准电容器等。并联电容器用于电力设备和系统以提高功率因素;串联电容器串联在输电线或电网中用以补偿输电线路的感抗;不同的地方选择不同的电容器装置,每个电容器装置有几十组到几百组的电容器通过铜芯绝缘软电缆线串并联连接,每根铜芯绝缘软电缆线长度根据设计要求各不相同,每根铜芯绝缘软电缆线中固定导线线夹之间的距离根据设计要求也不相同,电流大的可以超过300A。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两根电缆线之间的连接通过线夹1夹紧连接,该线夹1有一固定孔11,上下片结构相同,两端带弯角,安装时,上下片的两端环抱电缆线3,固定孔11穿入螺钉用螺母夹紧固定,使用护套2时,线夹1处的护套2剥去即可。采用该结构时,通过螺钉螺母夹紧固定,电缆线3被压紧,由于电缆线3非刚性结构,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步变形,接触电阻会增加,由于电流很大,会产生较大的压降,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电力工人需要定时维护,进一步拧紧螺钉螺母,维护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以上不足,提供了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在电缆线外加一紧缩过的刚性套管作为电极,线夹夹在该刚性套管上,不会发生形变,从而确保接触良好,达到减少或免维护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包括:电缆线,电缆线的外部紧套有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的内径小于金属套管外电缆线的外径。也就是说,金属套管内的电缆线已被压缩至小于其他部位的电缆线,使得该部位电缆线的缝隙减小,从而解决了该部位在使用过程中变形的技术问题。
金属套管为开口式金属套管或封闭式金属套管。
所说的开口式金属套管是指,用平板金属卷成圆管,因此,有开口端,而封闭式金属套管是指圆管,因此,没有开口端。使用开口式金属套管时,加工比较方便,不需要从电缆线的端头套入,但封闭后的刚性稍差,使用封闭式金属套管时,需要从电缆线的端头套入,但封闭后的刚性较好。
不管是开口式金属套管还是封闭式金属套管,需要有合理的套管壁厚,以确保缩管后的刚性,具体的套管壁厚取决于电缆线直接、松紧程度、电缆线中单根线的粗细数量等。
所述的电缆线包括带护套的电缆线,所述金属套管内的电缆线不设护套。
本发明同时适用带护套和不带护套的电缆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专用模具,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该冲模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开设有与所述的金属套管外径相同的圆孔,其中该圆孔的一半位于上模,另一半位于下模。
圆孔的两侧上模的下方开设有定位键和定位槽,相应地,圆孔的两侧下模的上方开设有定位槽和定位键。
定位键和定位槽设置有导向的斜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相应的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加工方法,按如下加工步骤:
A、将内径大于电缆线外径的金属套管套在电缆线外;该金属套管可以是开口式金属套管或封闭式金属套管,如果是带护套线的,则剥去该段的护套线;
B、将金属套管连同电缆线送入到压管机缩小金属套管的直径,同时生成数个套管凸筋;
C、将金属套管连同电缆线送入到安装有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的冲床进行冲压,每冲压一次,转一个角度,直至将所有的套管凸筋压平。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步骤B完成后,生成数个套管凸筋,此时可以先预处理,金属套管连同电缆线转一个角度,将所述的套管凸筋用压管机压扁。方便下一道步骤C的加工。
本发明产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刚性结构好形状稳定、电接触良好、使用寿命长的有益效果,加工本发明产品的专用模具简单可靠,本发明产品的加工方法简单易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缆线与线夹安装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缆线引出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缆线引出电极加工过程中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缆线引出电极加工前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用于本发明加工的压管机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为用于本发明加工的冲床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包括:电缆线3,电缆线3的外部紧套有金属套管4,该金属套管4的内径小于金属套管4外电缆线3的外径。
金属套管4可以是开口式金属套管或封闭式金属套管。
电缆线3包括带护套2的电缆线3,所述金属套管4内的电缆线3不设护套2,护套2剥去即可。
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如图6所示,包括:上模61和下模62,上模61和下模62开设有与金属套管4外径相同的圆孔63,其中该圆孔63的一半位于上模,另一半位于下模。
由于存在套管凸筋41,冲模容易出现受力不均匀的状态,圆孔63的两侧上模的下方开设有定位键64和定位槽,相应地,圆孔63的两侧下模的上方开设有定位槽和定位键。
定位键64和定位槽设置有导向的斜面。
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加工方法,按如下加工步骤:
A、将内径大于电缆线3外径的金属套管4套在电缆线3外(图4);如果没有护套2,直接套入即可,如果有护套2,金属套管4的内径比护套2大0.5-1mm,如果是开口式金属套管可以从开口处扳开再裹上;
B、将金属套管4连同电缆线3送入到压管机5(图5中为压管机的模具)缩小金属套管4的直径,同时生成数个套管凸筋41(图3),套管凸筋41通过压管机的模具的缝隙自动生成,金属套管4连同电缆线3转一个角度,将所述的套管凸筋41用压管机压扁。
C、将金属套管4连同电缆线3送入到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图6)的冲床进行冲压,每冲压一次,转一个角度,直至将所有的套管凸筋41压平(图2)。

Claims (8)

1.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包括:电缆线,其特征是,电缆线的外部紧套有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的内径小于金属套管外电缆线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其特征是,金属套管为开口式金属套管或封闭式金属套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其特征是,所述的电缆线包括带护套的电缆线,所述金属套管内的电缆线不设护套。
4.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是,上模和下模开设有与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金属套管外径相同的圆孔,其中该圆孔的一半位于上模,另一半位于下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其特征是,圆孔的两侧上模的下方开设有定位键和定位槽,相应地,圆孔的两侧下模的上方开设有定位槽和定位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键和定位槽设置有导向的斜面。
7.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加工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其特征是,按如下加工步骤:
A、将内径大于电缆线外径的金属套管套在电缆线外;
B、将金属套管连同电缆线送入到压管机缩小金属套管的直径,同时生成数个套管凸筋;
C、将金属套管连同电缆线送入到包括如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的冲床进行冲压,每冲压一次,转一个角度,直至将所有的套管凸筋压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B完成后,金属套管连同电缆线转一个角度,将所述的套管凸筋用压管机压扁。
CN201310419203XA 2013-09-14 2013-09-14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Pending CN103474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9203XA CN103474796A (zh) 2013-09-14 2013-09-14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19203XA CN103474796A (zh) 2013-09-14 2013-09-14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4796A true CN103474796A (zh) 2013-12-25

Family

ID=49799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9203XA Pending CN103474796A (zh) 2013-09-14 2013-09-14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474796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7695A (zh) * 1995-12-20 1999-02-10 普尔萨焊接有限公司 金属制件的电磁连接或焊接
CN1638195A (zh) * 2004-01-09 2005-07-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CN202025974U (zh) * 2010-12-16 2011-11-02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制作端子套圈的模具
CN202134872U (zh) * 2010-04-01 2012-02-01 东京制纲株式会社 绞接电线的拉线端部构造
CN102918714A (zh) * 2010-05-31 2013-02-06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超导电缆导体的末端结构和端子构件
CN202840005U (zh) * 2012-10-12 2013-03-27 竞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接头
CN203192951U (zh) * 2013-03-29 2013-09-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新型并沟线夹
CN203495096U (zh) * 2013-09-14 2014-03-26 浙江豪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
CN203503811U (zh) * 2013-09-14 2014-03-26 浙江豪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引出电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7695A (zh) * 1995-12-20 1999-02-10 普尔萨焊接有限公司 金属制件的电磁连接或焊接
CN1638195A (zh) * 2004-01-09 2005-07-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终端连接结构与电线终端连接方法
CN202134872U (zh) * 2010-04-01 2012-02-01 东京制纲株式会社 绞接电线的拉线端部构造
CN102918714A (zh) * 2010-05-31 2013-02-06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超导电缆导体的末端结构和端子构件
CN202025974U (zh) * 2010-12-16 2011-11-02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制作端子套圈的模具
CN202840005U (zh) * 2012-10-12 2013-03-27 竞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端子接头
CN203192951U (zh) * 2013-03-29 2013-09-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新型并沟线夹
CN203495096U (zh) * 2013-09-14 2014-03-26 浙江豪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
CN203503811U (zh) * 2013-09-14 2014-03-26 浙江豪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电缆线引出电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2444A (zh)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分裂导线线夹金具及其支线夹
CN103268847B (zh) 一种带套管结构的熔断器及安装方法
CN105470670B (zh) 电缆线接线端子及其加工方法
CN203503811U (zh) 电缆线引出电极
CN203495096U (zh) 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
CN201417827Y (zh) 内弯挤压式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2684032B (zh) 管母线连接方法
CN203039123U (zh) D侧套管接导线金具
CN203707460U (zh) 旋压式电力线连接器
CN103474796A (zh) 电缆线引出电极及该电缆线引出电极的冲模模具和加工方法
CN201608487U (zh) 碳纤维复合芯铝绞线用耐张线夹
CN107799922B (zh) 一种接线端子
CN106054044A (zh) 充气柜用绝缘试验装置
CN201417829Y (zh) 锥形挤压式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5211974U (zh) 电力线路导线不受力连接的裹通式并沟线夹
CN212257728U (zh) 一种铜鼻分线线夹结构
CN205248468U (zh) 电缆线接线端子
CN212012089U (zh) 一种防窃电电缆终端连接装置
CN201038700Y (zh) 电缆终端尾管与电缆铝护套的连接装置
CN207069548U (zh) 一种试验用背靠背式gis高压电缆连接装置
CN104600533B (zh) 一种电连接器内部导线余量控制方法
CN203536583U (zh) 一种绝缘母线导电芯的连接结构
CN203673937U (zh) 一种变压器引线夹持装置
CN203056463U (zh) 一种新型单芯高压电缆牵引头
CN105490044A (zh) 电力线路导线不受力连接的裹通式并沟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