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417842C - 换挡装置和汽车变速箱 - Google Patents

换挡装置和汽车变速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417842C
CN100417842C CNB038162784A CN03816278A CN100417842C CN 100417842 C CN100417842 C CN 100417842C CN B038162784 A CNB038162784 A CN B038162784A CN 03816278 A CN03816278 A CN 03816278A CN 100417842 C CN100417842 C CN 10041784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change
change lever
dialled
spindle
gearshi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162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66046A (zh
Inventor
米夏埃尔·埃本霍赫
马丁·弗吕基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666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66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78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784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69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or mor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400/00Special features of vehicle units
    • B60Y2400/42Clutches or brakes
    • B60Y2400/428Double clutch arrangements; Dual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2063/025Final output mechanisms for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02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refor; Actuating means for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301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being characterised by linkages converting movement, e.g. into opposite direction by a pivoting lever linking two shift ro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219Interchangeably locked
    • Y10T74/19228Multiple concentric clutch sha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77Particular element [e.g., shift fork, template,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012Multiple controlled elements
    • Y10T74/20018Transmission control
    • Y10T74/20177Particular element [e.g., shift fork, template, etc.]
    • Y10T74/20183Shift fork structure

Abstract

特别是用于汽车的多级变速箱的换挡装置,其中在变速箱内至少一个变速组件配设两个相互不顺序衔接的变速级,其中设有一用来操纵变速组件的换挡手柄(4),并且换挡手柄(4)配设一换挡位置图(6),在该换挡位置图中每两个相互顺序衔接的挡的换挡位置在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内基本上相互面对面,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内可选择的挡配设于不同的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换挡手柄(4)与一变速杆拨指轴(11、311)连接,并且该变速杆拨指轴可以借助于换挡手柄(4)轴向移动并可径向回转;变速杆拨指轴(11、12、311)配设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13、313);以及,变速杆拨指(13、313)这样设置在变速杆拨指轴(11、12、311)上,使得变速杆拨指(13、313)在中性位置不垂直于换挡叉轴(310)分布;以及,有关的变速杆拨指(313)在向一个方向回转时操纵换挡叉轴(310)或变速组件,而在变速杆拨指(313)向相反方向回转时变速杆拨指(313)脱开,并且不操纵换挡叉轴(310),这时换挡叉轴(310)与变速杆拨指(313)运动连接,直至重新到达中性位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

Description

换挡装置和汽车变速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多级变速箱的换挡装置和一种汽车变速箱。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汽车变速箱(例如DE4137143A1),其中介绍了一种多级同步前置变速箱,该变速箱中为多个变速组件之一分别配设两个挡。这里配设于一个变速组件的两个挡(1和3或2和4)不是相互衔接的挡。这里造成这样的优点,即得到一种换挡系统,用这种系统可以进行交叉的操作,从而减少换挡辅助时间。但是缺点是,用普通的手动开关不能使这种变速箱换挡,因为普通的H-换挡位置图中的手动开关只能转换例如相互衔接的挡。
此外已知一种用于载重汽车的12挡变速箱(例如EP1034384B1),其中前置组手动换挡,主变速组或后置组气动自动换挡。对于主变速组和后置组设有气动换挡装置,它们在借助于手动换挡装置选择时相应地开动所希望的挡的凹槽。因此所得到的线路线相当于一个普通的6挡变速箱。但是这里的缺点是,必须设置单独的气动换挡装置,以便能够用在常见的换挡位置图中习惯的方法换挡。
此外由本发明申请人的德国专利资料已知一种用于汽车变速箱的换挡装置(例如DE3000577),其中用一换挡手柄按HH-换挡位置图换挡。这里在换挡轴上设有两个变速杆拨指,其中分别只有一个变速杆拨指切换主变速箱的四个挡,在从第二凹槽转换到第三凹槽时操作一换挡阀,它切换区域组。在第三和第四凹槽内切换时第二个变速杆拨指便起作用。这里其缺点也是区域组单独的促动装置。
由DE3527390A1已知一种手动换挡的复式离合器变速箱。这里在操作换挡手柄时传动套筒在选择凹槽内移动。通过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操作换挡手柄时双变速组件的各一个离合器闭合。这种换挡装置的缺点是仅仅局限于四个前进挡,如果应该完全手动没有外力辅助换挡的话。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地改进汽车变速箱,特别是多级变速箱,其中为至少一个变速组件配设不相互衔接的变速级,使得可以借助于普通的H-换挡位置图手动操作。
按本发明的用于汽车的多级变速箱的换挡装置,其中,在变速箱内至少一个变速组件配设两个相互不顺序衔接的变速级,以及,设有一用来操纵变速组件的换挡手柄,此换挡手柄配设一换挡位置图,在该换挡位置图中每两个相互顺序衔接的挡的换挡位置在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基本上相互面对面,并且可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选择的挡配设于不同的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换挡手柄与一变速杆拨指轴连接,并且该变速杆拨指轴可以借助于换挡手柄轴向移动并可径向回转;变速杆拨指轴配设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以及,变速杆拨指这样设置在变速杆拨指轴上,使得变速杆拨指在中性位置不垂直于换挡叉轴分布;以及,有关的变速杆拨指在向一个方向回转时操纵换挡叉轴或变速组件,而在变速杆拨指向相反方向回转时变速杆拨指脱开,并且不操纵换挡叉轴,这时换挡叉轴与变速杆拨指运动连接,直至重新到达中性位置。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按照本发明规定,在换挡手柄和至少配设两个不相互衔接的挡的变速组件之间设置一手动控制的转换装置,它在操作换挡手柄时造成一换挡机构的运动,它插入相当于所转换的挡的变速级。转换装置最好做成这样,使得换挡手柄的运动根据其在换挡位置图中的位置转换成至少一个换挡机构的运动。这时换挡手柄在其换挡位置图中的不同的换挡手柄位置内的同样的运动可以造成在这个换挡位置与换挡手柄连接的换挡机构的不同运动,特别是不同的运动方向。按照本发明转换装置做成这样,使它将换挡手柄的运动不需控制机构地转换成换挡机构的与换挡手柄的运动方向无关的运动方向。这意味着,为了根据换挡手柄在换挡位置图内的位置将换挡手柄的运动转换成换挡机构的运动,不需要例如电子控制逻辑电路。
根据目的的不同转换装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做成在换挡手柄和配设两个不相互衔接的挡的变速组件之间的连接装置。本发明的一种结构,在例如本发明用于换挡手柄安装在前面离位于汽车尾部的变速箱一定距离的公共汽车中时规定转换装置的间接结构,借助于转换装置机械地(用换挡叉轴或绳索传动装置(Seilzug)),或者机电地、气动地或者液压地传递换挡手柄的运动。一种机械转换装置的实施形式规定,将转换装置做成换挡叉轴或者做成绳或索转换装置。但是不同结构的组合可能证明是特别有利的。
在这种结构中有利的是,在采用具有普通换挡位置图或普通拨叉定位板的普通换挡手柄时汽车变速箱内变速级的设置是独立的。
在换挡手柄在换挡位置图的至少一个选择凹槽内移动时可借助于与变速组件连接的换挡机构使至少两个变速组件与换挡手柄同时连接。
另一种优良的实施形式规定,换挡手柄配设一种换挡位置图,它做成H形或多重H形,其中相邻变速级的换挡位置基本上面对面。
按照又一种优良的实施形式规定,换挡手柄可以在至少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转换变速箱的相互衔接的变速级,其中借助于配设两个不相互衔接的变速级的一个变速组件转换其中至少一个变速级。
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规定,每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配设至少两个变速组件。
按照另一个重要特征规定,在换挡手柄在换挡位置图的一选择凹槽内移动时借助于换挡叉轴使至少两个变速组件可与换挡手柄同时连接。在另一种优良的实施形式中可借助于换挡悬臂同时连接至少两个变速组件。这里有利的是,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相互面对面的挡不必配设相邻的变速级。特别有利的是,两个挡的变速组件的嵌入方向不必是方向相反的。
按照另一个重要特征规定,换挡手柄与一变速杆拨指轴连接,并且此拨指轴可借助于换挡手柄轴向移动和径向回转。其中一种优良的结构规定,换挡手柄与变速杆拨指轴刚性连接。
按照本发明规定,至少另一个变速杆拨指轴与该变速杆拨指轴连接。离合器的一种特别优选的结构规定,变速杆拨指轴借助于不可旋转地安装在变速杆拨指轴上的齿轮连接。在采用两个以上变速杆拨指轴时一种结构空间优化的优良结构规定,变速杆拨指轴设置在一个以上的平面内。不同变速杆拨指轴的离合器开创了这样的重要优点,即在一个变速组件与换挡手柄连接时可以自由选择在换挡位置图内相应的换挡位置。但是使变速杆拨指轴可以脱开也可能是适宜的。例如可以借助于换挡手柄脱开,其中沿其轴线拉或压换挡手柄;或者也可以在沿选择凹槽侧向移动时进行变速杆拨指轴的自动脱开。从而得到换挡装置的更多的自由度,它例如可以用于预选或缩短换挡时间。因此在换挡和/或选择运动时可以保持借助于脱开的变速杆拨指轴接通的挡,并借助于与换挡手柄连接的变速杆拨指轴改变一个组。
按照另一个主要特征规定,变速杆拨指轴这样地连接,即换挡手柄的选择运动使所有变速杆拨指轴平行移动,和/或换挡手柄的换挡运动使相邻变速杆拨指轴反向旋转。这里有利的是,换挡手柄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的规定的换挡方向不限制变速杆拨指轴的旋转方向。在普通换挡装置中仅仅采用一个变速杆拨指轴使得在换挡手柄运动时规定了一固定在变速杆拨指轴上的元件的运动方向只能沿根据换挡手柄的运动方向确定的方向。
按照本发明规定,每个变速杆拨指轴配设一个或多个变速杆拨指。其中的优点是,变速杆拨指可以做得不同。由此可以在接通不同的挡时实现换挡手柄不同的传动比。从而可以优化促使同步化的力传递,因此可以采用较简单的同步元件。
根据变速箱内变速级布置的不同而规定,在至少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不同变速杆拨指轴的至少两个变速杆拨指与不同的换挡叉轴嵌合。因此按照本发明两个变速组件和所属换挡叉轴的空间距离与换挡手柄在拨叉定位板内的位置无关。如果位于一共同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的挡的变速组件这样地设置,即它们两者必须借助于换挡机构向同一个方向移动,以接通挡,那么为了接通两个挡,借助于按本发明的配置处于嵌合位置的变速杆拨指给定换挡手柄的一反方向的操作方向。
按照另一个重要的特征规定,在变速杆拨指轴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时一个变速杆拨指轴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使一个换挡叉轴脱离嵌合,另一根变速杆拨指轴的至少另一个变速杆拨指使另一个换挡叉轴移动。这里特别有利的是,在使换挡手柄运动到一换挡叉轴拨块凹槽的一个换挡位置时只有一根换挡叉轴,从而也只有一个挡转换,其他变速杆拨指不必轴向移动,以使它与变速杆拨指轴脱开。
按照本发明换挡装置做成这样,即在变速杆拨指轴向反方向旋转时另一个变速杆拨指轴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使另一根换挡叉轴脱离嵌合,一个变速杆拨指轴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使一根换挡叉轴移动。
如果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的两个挡配设于不同的变速组件,并且为了接通有关挡必须向反方向移动,那么按照本发明操纵换挡机构的变速杆拨指安装在同一变速杆拨指轴上。这里按照一个重要特征规定,在变速杆拨指轴沿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时一个变速杆拨指轴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使一根换挡叉轴脱离嵌合,并且同一根变速杆拨指轴的至少另一个变速杆拨指使另一根换挡叉轴移动。
此外本发明不仅仅涉及到不是配设相邻挡的变速组件的操作,它允许借助于一个变速杆拨指向两个方向操作变速组件,但是这里超过普通换挡装置的可能性,可以根据变速杆拨指与其中一个变速杆拨指轴的配置的不同,更换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两个挡的布局。
其次在采用多个变速杆拨指时可以规定,特别是在一个变速杆拨指专门配设于仅仅一个或少数几个变速组件时,变速杆拨指的轮廓,尤其是长度,可以优化到待接通挡所希望的力传动比。
为了将换挡手柄的运动传递到与变速级相配的变速组件上,在本发明的一种结构中换挡机构配备至少一个扇形齿轮和一个相配的齿条。
为了将换挡手柄的运动传递到换挡机构上,设置至少一个扇形齿轮和至少一根齿条。
作为上述带两个变速杆拨指轴的转换装置的另一种选择,转换装置也可以基本上由一个带多根换挡叉轴的变速杆拨指轴组成,其中变速杆拨指轴基本上垂直于换挡叉轴设置。因此有利地取消在上述具有两根变速杆拨指轴的方案中所必需的将第一根变速杆拨指轴的旋转运动,例如借助于齿轮,传递到第二根变速杆拨指轴上。
换挡叉轴最好基本上设置在变速杆拨指轴相对两侧的两个平面内。此外在变速杆拨指轴上设置与换挡叉轴上的换挡槽共同作用的变速杆拨指,使得可以实现变速杆拨指和换挡叉轴上的换挡槽的任意几何组合,以及换挡叉轴任何在技术上有意义的运动方向。
如前所述,换挡手柄也与变速杆拨指轴刚性连接,使得可以通过驾驶员将换挡手柄的运动直接转变成变速杆拨指轴、从而还有换挡叉轴的运动。
变速杆拨指最好这样地设置在变速杆拨指轴上,使得在换挡手柄的中性位置变速杆拨指不垂直于换挡叉轴分布,而是倾斜于换挡叉轴纵轴设置。
为了通过操作换挡手柄接通一个挡,有关变速杆拨指可回转到一个位置,该位置基本上垂直于换挡叉轴布置。由此达到,有利地每次只有一个变速杆拨指与一换挡槽嵌合,而其余变速杆拨指不与所属的换挡元件嵌合。
在有关变速杆拨指向一个方向回转时便操纵换挡叉轴或变速组件,在变速杆拨指向相反方向旋转时变速杆拨指脱开,不操纵换挡叉轴,这时换挡叉轴与变速杆拨指最好运动连接,直至重新到达中性位置。
按照换挡装置的上述结构特别有利的是,为了接通或断开一个挡只需要一个变速杆拨指。
在另一种优良的结构中换挡叉轴这样设置,它用来操纵一个变速组件(Schaltpaket)或用来接通或脱开两个挡,亦即用两个换挡销可控制例如四个挡。
代替所述可移动的换挡杆,转换装置也可以包含固定不动的换挡叉轴,在它们上面最好设置可移动的换挡套筒。
所述换挡装置做成手动控制的和/或无控制机构的,因此例如不需要用来操纵换挡装置的电子控制装置。
此外本发明涉及汽车变速箱,其中在变速箱内至少一个变速组件配设两个不相互衔接的变速级,它们可借助于一个换挡装置手动换挡,其中设有一个用来操纵变速组件的换挡手柄,并且换挡手柄配设一换挡位置图,其中每两个相互衔接的挡在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的换挡位置基本上相互面对面,并且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可选择的挡配设于不同的变速组件。
本发明使得上述换挡促动装置,可以使迄今为止看作不可手动换挡的汽车变速箱变得可手动换挡。因此例如一复式离合器变速箱,尤其是可动力换挡的复式离合器变速箱的轮组也可以从手动换挡变速箱导出。因此变速箱的主要元件(轮组、壳体、内部换挡装置)可以用同样的加工设备制造。从而可以减少各个元件的多样性,并由于较大的批量基数降低成本。因此例如动力换挡变速箱和也可以自动化的手动换挡变速箱可以仅仅在一种变速箱的基础上制造。此外用一个按本发明的换挡装置可以允许一副变速箱手动换挡,而为了接通不同的变速级或在换挡手柄的选择运动时改变副变速级的施加外力的促动器,不需要其他换挡手柄。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意表示优选的实施例。附图表示:
图1按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变速箱和换挡手柄的示意图;
图2a一按现有技术的可动力换挡的复式离合器变速箱的示例传动线路;
图2b一按本发明的可手动换挡的复式离合器轮组的示例传动线路;
图3按本发明的带换挡位置图的转换装置,连同换挡轴及所属变速杆拨指轴;
图4变速杆拨指的一种特殊结构的局部视图,与换挡叉轴处于嵌合状态;
图5a转换装置工作方式的原理图;
图5b转换装置工作方式的另一个原理图;
图6a至6d用对不同换挡位置的示意图表示按图3的转换装置;
图7一手动换挡装置连同相应变速杆拨指的另一种实施形式;
图8一变速杆拨指、两个不同的换挡叉轴以及换挡悬臂元件的局部视图;
图9按图6的视图连同相应的换挡叉轴和变速杆拨指的示意形状;
图10、11按图9的视图的俯视图;
图12以透视图表示按本发明的带一变速杆拨指轴和所属换挡叉轴的转换装置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结构;
图13至15以不同的侧视图表示按图12的转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以示意图表示一汽车的发动机,在发动机上沿轴向连接一离合器以及一变速箱1,如由现有技术所知。变速箱1通过换挡手柄4操纵,其中在这种实施形式时换挡手柄4在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和一选择凹槽7内移动。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换挡手柄4以H形换挡位置图示出,但是也可以设置多重H形的换挡位置图。这取决于所属汽车变速箱1的变速级数量。
图2a用象征性的图示表示一按现有技术的复式离合器变速箱的结构及其在动力换挡系统的传动线路中的安装。为了实现动力换挡而不出现牵引力中断,复式离合器变速箱配设一复式离合器16。为此复式离合器16的每个离合器分别配设一复式离合器变速箱的输入轴。其中偶数(2、4、6)和奇数(1、3、5)挡分别位于一变速器输入轴上。偶数挡变速级位于空心轴17上,奇数挡位于被空心轴17包围的实心轴18上。第二和第四挡变速级由支承在空心轴上的浮动齿轮(Losrad)19a和19b以及与中间轴21固定连接的固定齿轮20a、20b构成。第六挡变速级由安装在空心轴17上的固定齿轮20c和在中间轴21上的浮动齿轮19c构成。第一挡变速级由安装在实心轴18上的固定齿轮20d和浮动齿轮19d构成。第三和第五挡变速级由安装在实心轴18上的浮动齿轮19e、19f和在中间轴21上的两个固定齿轮20e、20f构成。后退挡或其他前进挡的变速级没有表示出来。第二和第四挡位的浮动齿轮19a、19b配设一共同的变速组件2,它可以使两个浮动齿轮19a、19b与空心轴17不可旋转地连接。第一和第六挡位同样配设一共同的变速组件2。该变速组件安装在中间轴21上,可以轴向移动并可以使浮动齿轮19c、19d与中间轴21不可旋转地连接。第三和第五挡位也配设一共同的可轴向移动的变速组件2,它可以使浮动齿轮19e、19f与实心轴18不可旋转地连接。为了能够实现动力换挡而不中断牵引力,目标挡的挡位在其配设的离合器脱开的情况下在固有的换挡过程之前便已经接通。然后在换挡过程中进行复式离合器16的两个离合器进行交叉换挡。这时目标挡的离合器闭合,而原来这一挡的离合器同时同步脱开。其中作用在复式离合器16上的扭矩从原来的离合器转移到新的离合器上。不管是复式离合器16还是复式离合器变速箱的控制都自动地进行。其中复式离合器配设一自动的离合器促动器,复式离合器变速箱配设一变速箱促动器,它自动地操纵变速组件2。不管是离合器促动器还是变速箱促动器的控制都通过一未画出的控制单元进行,它使例如可以接受一换挡要求的输入信号与变速箱促动器和离合器促动器的开动相互协调和付诸实施。
图2b中表示在一手动换挡传动线路中的同样的复式离合器变速箱。这里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设有一可由驾驶员操纵的离合器22。复式离合器变速箱的两个变速箱输入轴都与离合器22的离合器盘连接。两个变速箱输入轴不可旋转的连接既可以在离合器内部也可以在复式离合器变速箱内部进行。专业人员当然清楚,代替两根变速箱输入轴也可以采用仅仅一根变速箱输入轴,而不必改变原先复式离合器变速箱的轮组。在采用按本发明的换挡装置时可以保留复式离合器变速箱变速级的基本布局,而且以习惯的方式以这样的换挡位置图换挡,在这种换挡位置图中相邻挡基本上相互面对面。采用普通的换挡装置会造成使驾驶员显得不自然的换挡位置图。这里第二和第四挡位于一个凹槽内、第一和第六挡在另一凹槽内、第三和第五挡在又一凹槽内相互面对面布置。
图3表示一按本发明的转换装置8,但是具有与图2b中所示的装置不同的换挡顺序。这里换挡手柄4在一拨叉定位板23内运动。拨叉定位板23的换挡位置图6由四个通过一个选择凹槽7连接的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组成。换挡手柄4与变速杆拨指轴11固定连接。变速杆拨指轴12与变速杆拨指轴11平行布置。变速杆拨指轴11、12借助于齿轮24和25相经耦联。其中齿轮24与变速杆拨指轴11固定连接。齿轮25与变速杆拨指轴12固定连接。通过变速杆拨指轴11、12借助于齿轮24、25的这种耦联,在换挡手柄4在一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内运动时使两个变速杆拨指轴进行反方向的旋转运动。换挡手柄4在选择凹槽7内的运动引起两个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平行移动。为此齿轮25设计成这样,使它在其两个端面上具有盘状导向元件26,它们具有比齿轮25大的半径。从而使变速杆拨指轴11上的齿轮24轴向移动。在两根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每一根上分别安装四个变速杆拨指13,它们与相应的变速杆拨指轴11、12刚性连接。借助于换挡手柄4选择所希望的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使相应的变速杆拨指13与待换挡的换挡叉轴10作用连接。在这里所示的换挡位置中选择第七和后退挡凹槽。在这个换挡位置上变速杆拨指13a与换挡叉轴10a嵌合,变速杆拨指13b与换挡叉轴10b嵌合。换挡手柄4向第七挡的换挡位置移动使两个变速杆拨指轴11、12反方向旋转。变速杆拨指轴12的旋转造成两个变速杆拨指13a和13b向变速杆拨指轴11方向回转。这时变速杆拨指13a从换挡叉轴10a的换挡槽27a向上转出。与换挡叉轴10b的换挡槽27b嵌合的变速杆拨指13b在换挡手柄4向第七挡的换挡位置移动时向变速杆拨指轴12下方垂直旋转。这时换挡叉轴10b向与换挡手柄4相同的方向移动,并借助于一未画出的与换挡叉轴10b连接的变速组件接通。换挡手柄4向中性凹槽或选择凹槽7回转使换挡叉轴10b借助于相嵌合的变速杆拨指13b拉回。换挡手柄4向后退挡R的换挡位置方向继续移动造成变速杆拨指13b从换挡叉轴10b的换挡槽27b中向上转出。这时换挡叉轴10b不再向超过中性位置方向移动。在换挡手柄4向后退挡换挡位置方向移动时变速杆拨指13a重新转入换挡叉轴10a上的换挡槽27a内,以其侧壁与换挡槽27a的侧面贴合,并在换挡手柄4继续旋转时使换挡叉轴10a移动,以接通后退挡。这时换挡叉轴10a向与换挡手柄4在切换到后退挡时的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图4表示变速杆拨指13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结构。这里变速杆拨指13做成对称的,它由两条臂13a和13b组成,安装在变速杆拨指轴11上并嵌入换挡叉轴10c的换挡槽27c内。在变速杆拨指轴11顺时针旋转时变速杆拨指13的臂13a接通换挡叉轴10c的挡A。同时臂13b从做成对称的换挡槽27c中转出。为了脱开挡A变速杆拨指轴11逆时针反转,这时变速杆拨指臂13a使换挡叉轴10c退回。如果为了接通另一个挡,变速杆拨指轴11继续逆时针旋转,那么变速杆拨指臂13a便从换挡槽27c中转出。如果A挡脱开,另一个新的这里未画出的挡跳跃式地接通,那么由于换挡叉轴10的惯性可能导致,它向B挡接通的方向继续滑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接通在换挡位置图中位于A挡的换挡位置对面的另一挡时变速杆拨指臂13b转入换挡槽27c内,但是这时换挡叉轴10c不移动。因为换挡叉轴10c在碰到变速杆拨指臂13b时便停止,从而防止B挡无意的接通。
图5a和5b表示转换装置8工作方式的原理图。在图5a中换挡手柄4位于第一和第二挡的凹槽内。这时两个变速杆拨指13位于同一变速杆拨指轴11上。两个变速杆拨指13的左变速杆拨指嵌入第一和第三挡的换挡叉轴内,这里它用细实线表示。两个变速杆拨指的右面一个嵌入用虚线表示的第二挡和后退挡的换挡叉轴内。两个换挡叉轴和所属的变速杆拨指13,如由图3可见,安装在不同平面内,但是在图5a和5b中投影到一观察平面内。在图5a的第一个图中换挡手柄4位于中性位置。变速杆拨指轴11的位置这样确定,即它不是垂直地位于换挡槽27上方。在图5a的第2个图中换挡手柄4向左运动,以接通第一挡。这时左变速杆拨指使第一和第三挡的换挡叉轴向右移动。在图5a的第三个图中接通了第一挡,第一和第三挡的换挡叉轴根据一切换的位置向右移动,右面的变速杆拨指从第二挡和后退挡的换挡叉轴的换挡槽中完全抬起,而这个换挡叉轴在接通第一挡期间不必移动。在图5a的第四个图中第一挡重新脱开,为此换挡手柄4向右移动回到垂直位置。这时右面的变速杆拨指重新进入第二挡和后退挡的换挡叉轴上的换挡槽,而左面的变速杆拨指使第一挡的换挡叉轴退回。第五个图相当于第一个图,在此图中两挡都脱开。在图6中换挡手柄向右移动,以接通第二挡。这时左面的变速杆拨指从第一和第三挡的换挡叉轴上的换挡槽中抬起。右面的变速杆拨指使第二和后退挡的用虚线表示的换挡叉轴向左移动。在第七个图中第二挡接通,左面的变速杆拨指从第一和第三挡的换挡槽中完全抬起,右面的变速杆拨指基本上转到变速杆拨指轴11的正下方,这时第二挡和后退挡的换挡叉轴向左移动。
由图5a可以清楚看到,变速杆拨指装在换挡手柄直接安装在其上面的变速杆拨指轴上造成换挡叉轴相对于换挡手柄的操作方向相反的移动方向。
图5b中表示转换装置8在换挡手柄4在这样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一个位置时的工作原理,在这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处于嵌合中的变速杆拨指13安装在不同的变速杆拨指轴11、12上。两个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离合器未画出,但是由图3可以看到。配设于变速杆拨指轴11的左变速杆拨指13与第四和第六挡的换挡叉轴嵌合,这里此换挡叉轴用虚线表示。配设于反方向的变速杆拨指轴12的右变速杆拨指13配设于第一和第三挡的变速杆拨指轴。这里两个换挡叉轴与所属的处于嵌合中的变速杆拨指轴也位于不同平面内,但是在图中投影在一个平面内。在最上面的图中换挡手柄4位于一中性位置,第三和第四两挡脱开。为了接通第三挡,换挡手柄根据其换挡位置图向第三挡的换挡位置方向移动。根据中间的图形换挡手柄4向左压。这时配设于换挡手柄4的变速杆拨指轴11的变速杆拨指13从其第四和第六挡的换挡槽27中抬起。装在变速杆拨指轴12上的变速杆拨指13通过变速杆拨指轴12反方向的旋转而顺时针转动。这时变速杆拨指13使第一和第三挡的用实线表示的换挡叉轴向左移动。在图5b最下面的图中表示第三挡接通的换挡位置。第四和第六挡的左变速杆拨指从第四和第六挡的换向叉轴的换挡槽中完全转出。装在变速杆拨指轴12上的第三挡的变速杆拨指基本上垂直地转到变速杆拨指轴12的下方。由图5a和5b可以清楚看出,本发明转换装置的一个重要结构特征是两根变速杆拨指轴11和12非中心地设置在各个换挡叉轴的换挡槽27的上方。从而保证,一个变速杆拨指13从其换挡槽27中转出,而所属的换挡叉轴不产生移动。为了接通一个挡按照本发明规定,不管是配设于哪个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相应变速杆拨指13都这样地装在变速杆拨指轴上,使它在操作换挡手柄4时垂直于换挡叉轴转到其变速杆拨指轴下方。
在图6a至6d中表示转换装置8在对于换挡叉轴拨块凹槽1-2(图6a)、对于换挡叉轴拨块凹槽3-4(图6b)。对于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6(图6c)以及对于换挡叉轴拨块凹槽7-R(图6a)的不同换挡位置。此视图基本上示意地相当于按图3的结构,其中为了简单起见换挡位置图6从一设置在图3中在变速杆拨指轴11、12上方的平面投影到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平面内。换挡叉轴10a、10b、10c和10d相互轴线平行和可轴向移动地支承在一没有画出的变速箱壳体内,其中在换挡手柄的中性位置上换挡叉轴10a至10d的末端位于一个平面内。在换挡叉轴10a至10d上列出的数字1至7和R表示变速器挡位。为了接通一个挡位或为了操纵一个变速组件分别使一个换挡叉轴这样地轴向移动,使得换挡叉轴配备了相应于变速器挡位的数字的末端在换挡过程后突出于其他未转换的换挡叉轴的末端。
如上面已经部分说明过的那样,转换装置8(图6a)主要由换挡叉轴10a至10d组成,它们配备用来包容变速杆拨指13a至13h的换挡槽27a至27h。如四个变速杆拨指13a、13b、13c、13d和变速杆拨指轴12不可旋转地连接,四个变速杆拨指13e、13f、13g、13h与变速杆拨指轴11不可旋转地连接。变速杆拨指轴11、12基本上相互轴线平行并垂直于换挡叉轴10a至10d地设置在一个位于换挡叉轴10a至10d“上方”的平面内。变速杆拨指轴11和12借助于在图3中所示的换挡手柄4既可轴向移动又可绕其本身轴线旋转地支承。通过同样在图3中所示的两个变速杆拨指轴11、12借助于齿轮24和25的连接,两个轴11、12既可以轴向同方向移动又可以相互反方向旋转。在图右边缘处旋转方向箭头旁的数字标记1、2给出按照变速杆拨指轴11、12旋转方向的相应变速挡1或2。
通过变速杆拨指13a至13h与变速杆拨指轴11、12相匹配的布置,根据所希望的变速挡或所选择的换挡叉轴拨块凹槽,例如换挡叉轴拨块凹槽1-2(图6a),变速杆拨指轴11的两个变速杆拨指13e和13g与换挡叉轴10a、10c上相配的换挡槽27e和27g嵌合。在换挡手柄在换挡叉轴拨块凹槽1-2内向前(也见图3中的换挡位置图6),亦即向第一挡方向回转时,变速杆拨指13g转到变速杆拨指轴11“下方”,并使其侧壁与换挡槽27g的端面接触,并在继续回转时使换挡叉轴10c沿箭头方向移动(在图纸平面中向下),使得在换挡过程结束后换挡叉轴10c以其在图纸平面中的“下”端突出于其余换挡叉轴10a、10b和10d的末端;为了看得清楚起见,这些末端位置没有画出。在第一挡接通期间第二挡的变速杆拨指13e同时从换挡槽27e中转出。换挡槽27a至27h设计成这样,使它们在轴向分别具有一基本上“锐边”的用来与变速杆拨指贴合的端面,而在其对面的端面上具有一基本上倾斜的或弧形的缺口,它使相配的变速杆拨指可以从槽中转出,而这不使换挡叉轴产生运动。
为了转换到第二挡(图6a)换挡手柄在换挡位置图6中向方向2回转。这时一方面向后转的变速杆拨指13g将换挡叉轴10c重新拉回其中性位置,而另一方面现在变速杆拨指13e嵌入换挡槽27e内,并贴合在槽27e的“锐边”端面上,接着带动换挡叉轴10a向第二挡的箭头方向(在图形平面内向上)运动。在第二挡接通时换挡叉轴10a的“上”端(用数字2表示)突出于其余换挡叉轴10b、10c、10d的末端;为了看得清楚起见这个位置未画出。在换挡手柄从换挡位置2转回到中性位置时按相反的顺序进行规定的运动。在1-2转换期间除参与1-2转换的两个变速杆拨指13e、13g外的其余变速杆拨指未曾嵌合;类似地这也适合于后面还要说明的其余转换。此外在换挡叉轴拨块凹槽1-2内变速杆拨指轴11、12位于其在图形平面内的左止挡位置。其次在1-2转换期间仅仅两个变速杆拨指参与,它们固定在一共同的变速杆拨指轴11上。因此在1-2转换时不需要第二个变速杆拨指轴12的“反向”运动。
在从换挡叉轴拨块凹槽1-2向3-4(图6b)转换时变速杆拨指轴11、12首先向在图形平面中的右方同方向运动,使第一和第二挡的变速杆拨指13e、13g从换挡槽27e、27g中转出,换挡叉轴10a、10c被释放。一旦调整到换挡叉轴拨块凹槽3-4,变速杆拨指13c、13h便嵌入换挡槽27c、27h内,其中变速杆拨指13c安装在变速杆拨指轴12上,变速杆拨指13h安装在变速杆拨指轴11上。当换挡手柄转到第三挡的位置时变速杆拨指轴12与变速杆拨指轴11反方向、与换挡手柄的运动方向同方向旋转。这时变速杆拨指13c使换挡叉轴10c产生一个向第三挡方向的轴向移动,亦即在图形平面中向“上”移动。在接通第三挡时换挡叉轴10c的用“3”表示的末端突出于其余换挡叉轴的末端。在从第三挡换到第四挡时变速杆拨指13c首先使换挡叉轴10c重新回到中性位置,然而从换挡槽27c中转出,使得接着在另一根变速杆拨指轴11上的变速杆拨指13h转入换挡槽27h,然后使换挡叉轴10d向第四挡方向移动。这里与1-2转换不同,两个受力的变速杆拨指13c、13h进行向同一方向的回转运动,并向同一个方向带动换挡叉轴10c、10d。
转换5-6(图6c)以及7-R(图6d)也与上述两个转换1-2和3-4类似地进行,其中变速杆拨指轴11、12分别根据换挡叉轴拨块凹槽位置轴向移动,从而操纵不同的换挡叉轴或者说与换挡叉轴连接的未画出的变速组件。在5-6转换时,两个设置在不同变速杆拨指轴11、12上的变速杆拨指13f,13d参与嵌合,它们使相配的换挡叉轴10b、10d向同一个方向移动。
在7-R转换时(图6d)两个变速杆拨指13b、13a开始工作,它们共同设置在一个变速杆拨指轴12上,并使相配的换挡叉轴10b、10a向不同方向移动。
当然除了上述带有可轴向移动的换挡叉轴的转换装置外还可以推荐一种结构,它设置一个或多个固定不动的“换挡叉轴”,在它/它们上面设置带有固定连接的换挡拨叉的可轴向移动的滑套。作为同样详细介绍过的变速杆拨指和带换挡槽的换挡叉轴的结构的另一种选择,也可以设置可回转地支承在换挡轴上的扇形齿轮的结构,扇形齿轮与代替换挡叉轴的相配齿条的齿共同作用。
图7中表示本发明转换装置的另一种结构。转换装置108主要由一携带变速杆拨指轴111、112以及另一轴119的矩形框架114组成。框架114可相对其纵轴线旋转地支承。为此在框架114的两个端面上安装回转轴承115。换挡手柄104与变速杆拨指轴111固定连接。变速杆拨指轴111、112以及另一轴119相互平行并垂直于框架114的转轴设置。换挡手柄104在其延伸线上形成变速杆拨指113a。所属的变速杆拨指轴111可旋转地支承在框架114上,同样支承在框架114上的变速杆拨指轴112带有一第二变速杆拨指113b。两个变速杆拨指113a、113b借助于杠杆124、125相互连接。为此在杠杆124上设一纵向槽126,在变速杆拨指113b的杠杆125上装一销轴127,它垂直地嵌入杠杆124的槽126内,因此两个变速杆拨指113a、113b,或者两个变速杆拨指轴111、112按照本发明在这样的程度上相互连接,即换挡手柄104沿换挡叉轴拨块凹槽方向105的运动促使两个变速杆拨指113a、113b反方向运动。在同样支承在框架114上的轴119上安装换挡悬臂116。这些换挡悬臂116与变速杆拨指113a、113b连接。为此两个变速杆拨指113a、113b的每一个分别配设两个换挡悬臂。换挡悬臂116配备导向槽117,固定安装在两个变速杆拨指113a、113b上的导向元件118嵌入导向槽117内。如果换挡手柄104沿其换挡位置图的选择凹槽107方向107运动,那么整个转换装置108绕其由两个回转轴承115构成的旋转轴线回转。
图8作为局部视图表示一变速杆拨指113,它配设两个悬臂件116,以及两个换挡叉轴110a和110b。变速杆拨指113和两个所属的换挡悬臂116a、116b与前换挡叉轴110a位于一个平面内。这里换挡悬臂116a的换挡悬臂拨指128a以及变速杆拨指113嵌入换挡叉轴110a的换挡槽127a内。如果借助于一未画出的换挡手柄使变速杆拨指113顺时针旋转,那么变速杆拨指113使换挡叉轴110a向左移动。这时换挡悬臂116a绕其转轴旋转,此旋转由轴119确定。换挡悬臂116a的运动基本上通过换挡叉轴110a的移动进行,因为换挡悬臂拨指128a在换挡叉轴110a的一与它相配的换挡槽127a内移动,这里与变速杆拨指113固定连接的导向元件118在换挡悬臂116a的导向槽117内沿导向槽117的与换挡叉轴110a成直角的分区运动。不与换挡叉轴110a连接的右换挡悬臂116b做得和左换挡悬臂116a一样。一位于变速杆拨指113上的导向元件同样嵌入右换挡悬臂的未画出的导向槽内。在变速杆拨指113顺时针回转时此导向元件在换挡悬臂116b的导向槽的基本上平行于换挡叉轴110a形成的分区内移动。在变速杆拨指113顺时针从一中性位置转出时,换挡悬臂元件116b不旋转,因为导向槽精确地相当于导向元件的轨道。为了脱开用换挡叉轴110a转换的挡,变速杆拨指113逆时针向左旋转,那么导向元件118在换挡悬臂116a的导向槽117内退回。这时导向元件118造成换挡悬臂116a逆时针旋转。由此借助于换挡悬臂拨指128a使换挡叉轴110a向右移动,这促使当时接通的变速挡脱开。在到达相应于换挡手柄的选择方向的中性位置时导向元件118到达导向槽117的转折点。从这里开始在导向槽117的右分区内移动,它描述导向元件118的轨迹,因此变速杆拨指113继续旋转造成换挡悬臂116a逆时针的非强制性连接的旋转。因此变速杆拨指113可以从这里画出的中性位置继续逆时针旋转,而换挡悬臂116a不使换挡叉轴110a向右移动,由此接通一变速挡。为了借助于变速杆拨指113转换一配设于换挡叉轴110b的变速挡,换挡手柄必须沿选择凹槽107回转,这时变速杆拨指113以及两个换挡悬臂116a、116b平行于两个换挡叉轴110a、110b回转。由此使换挡悬臂拨指128b和变速杆拨指113嵌入换挡叉轴110b的换挡槽127b内。
在图9中以象征性符号的方式表示变速杆拨指113、213以及所属的换挡悬臂116a、b和216a、b与两个换挡叉轴110c、110d共同作用。变速杆拨指与其所属的换挡悬臂设置在两个平行平面内。其中变速杆拨指113以及换挡悬臂116a、116b设置在一个平面内,变速杆拨指213及其换挡悬臂216a、216b设置在一个与其平行的第二平面内。在两个换挡叉轴110c、110d上固定安装换挡槽元件227a、227b。换挡槽元件227a安装在换挡叉轴110c上,它带有一换挡槽228c,它基本上垂直地在换挡叉轴110c上方位于变速杆拨指113的平面内。变速杆拨指113的换挡悬臂116a嵌入该换挡槽228c内。变速杆拨指113在这里所示的转换装置的中性状态下以其下端直接位于换挡槽元件227a旁边。借助于换挡叉轴110c可以切换到第二以及第四挡。第二挡的接通通过换挡叉轴110c向左移动进行。为了接通第四挡,换挡叉轴110c必须向右移动。换挡叉轴110c同样配设一换挡槽元件227b。换挡槽元件227b最好做成一体的,并由一包围换挡叉轴110d的套筒状第一分区以及一板状分区组成,板状分区做得平行于换挡叉轴平面并与换挡叉轴110c重叠。板状分区配设换挡槽228a、228b、228d、228e。在这里所示的换挡手柄位于第一和第二挡的凹槽的中性位置上所在的换挡位置,换挡悬臂116b嵌入换挡槽228a内。换挡槽元件227b的换挡槽与换挡槽元件227a的换挡槽228c位于一条直线上。变速杆拨指113以其左下侧面贴合在换挡槽227a的外侧上。并以其右侧面贴合在换挡槽元件227b的换挡槽228b上。变速杆拨指113的向左移动促使换挡叉轴110c向第二挡的接通方向移动。这时换挡叉轴110d保持不动。变速杆拨指113从这里所示的换挡位置向右移动促使借助于换挡叉轴110d接通第一挡。通过本发明的转向装置使变速杆拨指113的移动造成变速杆拨指213的反向移动。但是变速杆拨指213的移动不起作用,因为变速杆拨指213以及两个换挡悬臂216a、216b在换挡槽元件227b的一横向槽229内移动,该槽基本上平行于换挡叉轴分布。
在图10中表示图9中的换挡装置的俯视图。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换挡槽元件227b在两个换挡叉轴110c、110d之上延伸,并且换挡槽元件227a的槽228c与槽228a、228b、228d、228e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和第二挡都借助于变速杆拨指113切换。其中在接通第一挡时变速杆拨指与换挡槽元件227b接触,并使它向上移动。在变速杆拨指113的这一运动时换挡悬臂116a保持不动。为了脱开第一挡,变速杆拨指116b使换挡槽元件227b和换挡叉轴110d退回。为了接通第二挡,变速杆拨指113使换挡槽元件227a以及还有换挡叉轴110c向下移动。在变速杆拨指113的这一运动时换挡悬臂116b保持不动。为了脱开第二挡,变速杆拨指113退回到所示位置,这时换挡悬臂116a使换挡叉轴110c退后到中性位置。如果将换挡手柄放到第三和第四挡的凹槽内,那么变速杆拨指113、213以及换挡悬臂116a、116b、216a、216b平行向右移动。这时换挡悬臂216b进入换挡槽228c,变速杆拨指213进入换挡槽228d,换挡悬臂216a进入换挡槽228e。换挡手柄向第三挡的、与第一挡位于相同的换挡手柄方向的换挡位置的运动,借助于按本发明的转向装置造成变速杆拨指213的向下运动。这时变速杆拨指213与换挡槽元件227b相接触,并借助于它使换挡叉轴110d向下向第三挡的换挡位置方向移动。在变速杆拨指213作这一运动时换挡悬臂216b保持不动。为了脱开第三挡,换挡悬臂216a使换挡叉轴110d后退。这时变速杆拨指113和换挡悬臂116a、116b在换挡槽元件227a、227b旁边自由运动。在接通第四挡时变速杆拨指213使换挡槽元件227a从而还有换挡叉轴110c向上移动。在变速杆拨指213这样运动时换挡悬臂216a保持不动。在换挡手柄退回到中性位置或选择位置时借助于换挡悬臂216b使第四挡脱开。
图11表示相应于图10的换挡装置的俯视图,其中换挡叉轴110c的挡位作了更换。第二挡通过换挡叉轴110c向上移动而接通,第四挡通过向下移动接通,因此在第一和第二挡的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转换时为了接通其相应的挡(第一或第二挡)两个换挡叉轴必须向上移动。这可以通过将两个换挡槽元件227a、227b设计成这样来达到,即在接通第一挡时按图10变速杆拨指113使换挡槽元件227b向上移动,从而使换挡叉轴110d也向上移动。第一挡的脱开如对图10的说明那样进行。在接通和脱开第一挡时变速杆拨指213和换挡悬臂216a在换挡槽元件227b的横向槽229内运动,换挡槽元件不移动,在此期间换挡悬臂216b相对于换挡槽元件227b设置保持不变。在换到第二挡时变速杆拨指213由于两个变速杆拨指113、213的连接而借助于转换装置反方向运动,以使变速杆拨指113向上运动。这时变速杆拨指113与位于换挡槽元件227a上并沿变速杆拨指方向延伸的换挡突台230接触,并使换挡槽元件和换挡叉轴110c向上移动。与此同时变速杆拨指113连同所属的换挡悬臂116c在一沿换挡叉轴方向分布的变速杆拨指元件227a上的横向槽内向下自由运动。在此期间换挡悬臂116b相对于变速杆拨指元件227b位置固定,使它在接通第二挡时不运动。为了脱开第二挡将换挡悬臂216b压在换挡突台230上,从而使换挡槽元件227a和换挡叉轴110c向下移动。在选择第三和第四挡的换挡叉轴拨块凹槽时两个变速杆拨指113、213连同所有的换挡悬臂116a、116b、216a、216b一起向右移动,使得变速杆拨指213与其换挡悬臂216a、216b位于一个平面内,原先变速杆拨指113连同其换挡悬臂116a、116b位于此平面内。在接通第三挡时变速杆拨指213向下移动,这时它使换挡槽元件227b并由此使换挡叉轴110d向下移动,因为这时它不再在横向槽229内自由运动,变速杆拨指113和换挡悬臂116b在换挡槽元件227b旁自由向上移动,而换挡悬臂116a相对于换挡槽元件227a位置保持不变。在脱开第三挡时换挡悬臂216a使换挡槽元件227b向上退回到中性位置。在接通第四挡时变速杆拨指113使换挡槽元件227a向下移动,而变速杆拨指213和换挡悬臂216b自由向上运动。换挡悬臂216a相对于换挡槽元件227b位置保持不变。为了脱开第四挡,换挡悬臂116a使换挡槽元件227a向上退回到中性位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可供选择的结构中(图12)例如规定,转换装置或转向装置308由一变速杆拨指轴311和多个换挡叉轴310a至d构成,其中变速杆拨指轴311基本上垂直于换挡叉轴310a至d设置。其中两个换挡叉轴310a和b(在变速箱装在汽车内的安装位置看)例如设置在变速杆拨指轴311的下方,另两个换挡叉轴310c和d设置在其上方,或者设置在左右两侧。在换挡叉轴310a至d中分别设有两条换挡槽327a至d和e至h,它们与所示的变速杆拨指313a至d以及与其他未画出的变速杆拨指相配。在变速杆拨指轴311例如顺时针旋转运动时,变速杆拨指313d同样顺时针转入换挡槽327d内,使换挡叉轴310d向右向第一挡(1.)方向移动。与此同时变速杆拨指313b在变速杆拨指轴311顺时针旋转时从换挡叉轴310b的相配换挡槽327b中转出,使换挡叉轴310b不移动。其余的换挡叉轴310a和c与相配的变速杆拨指313a和e不连接,因此换挡叉轴310a和c也不作换挡运动。
如果变速杆拨指轴311借助于未画出的所属换挡手柄逆时针旋转,那么一方面换挡叉轴310d借助于变速杆拨指313d重新向左退回到中性位置(N),另一方面换挡叉轴310b通过变速杆拨指313b向右移动,并接通第二挡(2.)。
在以下的图13、14、15中再一次放大表示图12中的各向视图A、B、C。
由图13可以看到,变速杆拨指313d贴合在换挡叉轴310d的换挡槽327d内。在变速杆拨指轴311顺时针旋转运动时换挡叉轴310d借助于变速杆拨指313d向右移动,因此例如接通第一挡(1.)。变速杆拨指313b位于在图13中未画出的换挡叉轴310b的槽327b内,此换挡叉轴在图形平面内位于所示换挡叉轴310a的后面。变速杆拨指313a没有与换挡叉轴310a上相配的槽327a嵌合,因此转到一平行于换挡叉轴310a的平面内,而不操作换挡叉轴310a。在图13中所示的换挡叉轴310a和d以及所属的变速杆拨指313a、b、d的位置对应于中性位置。
如果变速杆拨指轴311(图13、14)逆时针重新转向,那么换挡叉轴310d重新退回到所示的中性位置,并使第一挡(1.)脱开。在变速杆拨指轴311继续逆时针旋转运动时变速杆拨指313d从换挡叉轴310d的换挡槽327d中向左转出,并且变速杆拨指313b插入换挡叉轴310b上的换挡槽327b内,并使换挡叉轴310b向右移动-第二挡(2.)被接通。
在图14和15中所示的变速杆拨指轴311的位置时变速杆拨指313a和e未嵌合。
在这里所示的按本发明的换挡装置的所有结构中按照本发明采用这样的变速杆拨指,它们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的各挡的换挡位置时必须使换挡机构在变速箱内部向同一方向移动,这些变速杆拨指要不与在变速杆拨指轴对面一侧的换挡叉轴共同作用,要不安装在不同的借助于一转向装置连接的变速杆拨指轴上。如果换挡机构的移动方向应该方向相反,那么换挡机构必须用一个或同一变速杆拨指轴上的不同变速杆拨指移动。
图形标记表
1  汽车变速箱
2  变速组件
3  变速级
4  换挡手柄
5  换挡叉轴拨块凹槽
6  换挡位置图
7  选择凹槽
8  转换装置
10a、b、c、d  换挡叉轴
11  变速杆拨指轴
12  另一变速杆拨指轴
13a至h  变速杆拨指
14  扇形齿轮
15  齿条
16  复式离合器
17  空心轴
18  实心轴
19a、b、c、d  浮动齿轮
20a、b、c、d  固定齿轮
21  中间轴
23  拨叉定位板
24  齿轮
25  齿轮
26  导向元件
27a至h  换挡槽
104  换挡手柄
105  换挡叉轴拨块凹槽方向
107  选择凹槽方向
108  转换装置
110a、b、c、d  换挡叉轴
111  变速杆拨指轴
112  变速杆拨指轴
113a,b  变速杆拨指
114  框架
115  枢轴承
116a,b  换挡悬臂
117  槽
118  导向元件
119  轴
124  杠杆
125  杠杆
126  槽
127a,b  换挡槽
128a,b  换挡悬臂拨指
213  变速杆拨指
216a,b  换挡悬臂
227a,b  换挡槽元件
228a至d  换挡槽
229  横向槽
230  换挡突台
308  转换装置
310a至d  换挡叉轴
311  变速杆拨指轴
313a至d  变速杆拨指
327a至d  换挡槽
327e至h  换挡槽
A、B、C  视图

Claims (38)

1. 用于汽车的多级变速箱的换挡装置,其中,在变速箱内至少一个变速组件配设两个相互不顺序衔接的变速级,以及,设有一用来操纵变速组件的换挡手柄,此换挡手柄配设一换挡位置图,在该换挡位置图中每两个相互顺序衔接的挡的换挡位置在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相互面对面,并且可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选择的挡配设于不同的变速组件;其特征在于,换挡手柄(4)与一变速杆拨指轴(11、311)连接,并且该变速杆拨指轴可以借助于换挡手柄(4)轴向移动并可径向回转;变速杆拨指轴(11、12、311)配设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13、313);以及,变速杆拨指(13、313)这样设置在变速杆拨指轴(11、12、311)上,使得变速杆拨指(13、313)在中性位置不垂直于换挡叉轴(310)分布;以及,有关的变速杆拨指(313)在向一个方向回转时操纵换挡叉轴(310)或变速组件,而在变速杆拨指(313)向相反方向回转时变速杆拨指(313)脱开,并且不操纵换挡叉轴(310),这时换挡叉轴(310)与变速杆拨指(313)运动连接,直至重新到达中性位置。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换挡手柄(4)和所述至少一个变速组件(2)之间设置一个转换装置(8),该转换装置将换挡手柄(4)的运动转变成一换挡机构的运动,该换挡机构接通相应于所转换的挡的变速级(3)。
3.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转换装置(8)设计成在换挡手柄(4)和所述至少一个变速组件(2)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连接装置。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转换装置(8)设计成机械、液压或气动的连接装置或至少两个上述连接装置的组合。
5. 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转换装置(8)设计成换挡叉轴或绳/索转换装置或者设计成两者的组合。
6. 按权利要求2所述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换挡手柄(4)配设一换挡位置图(6),该换挡位置图设计成H或多重H形,其中相邻变速级的换挡位置相互面对面。
7.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用换挡手柄(4)在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之内可切换变速箱(1)的相互顺序衔接的变速级,其中至少一个变速级(3)借助于一配设两个相互不顺序衔接的变速级(3)的变速组件(2)进行换挡。
8.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每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配设至少两个变速组件(2)。
9. 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换挡手柄(4)在换挡位置图(6)的至少一个选择凹槽(7)内移动时可借助于与变速组件(2)连接的换挡机构使至少两个变速组件(2)与换挡手柄(4)同时连接。
10. 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转换装置包含一转向装置,通过该转向装置可以产生一换挡机构的与换挡手柄在一换挡叉轴拨块凹槽内的换挡运动同方向的运动。
11.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至少另一个变速杆拨指轴(12)与变速杆拨指轴(11)连接。
12. 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连接借助于固定在轴上的齿轮进行。
13. 按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变速杆拨指轴(11、12)设置在一个或多个平面内。
14. 按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变速杆拨指轴(11、12)这样地连接,使得换挡手柄(4)的一选择运动使所有变速杆拨指轴(11、12)平行移动,和/或换挡手柄(4)的一换挡运动使相邻的变速杆拨指轴(11、12)逆向/反向旋转。
15.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至少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内不同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至少两个变速杆拨指(13)与不同换挡叉轴(10)嵌合。
16.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至少一个换挡叉轴拨块凹槽(5)内同一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至少两个变速杆拨指(13)与不同换挡叉轴(10)嵌合。
17.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变速杆拨指轴(11)在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时,其中一个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13)脱离与其中一个换挡叉轴(10)的嵌合,并且另一根变速杆拨指轴(12、11)的至少另一个变速杆拨指(13)使另一换挡叉轴(10)移动。
18. 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变速杆拨指轴(11)向相反/反向的旋转方向旋转时另一变速杆拨指轴(12、11)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13)脱离与另一换挡叉轴(10)的嵌合,并且其中一个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13)使其中一个换挡叉轴(10)移动。
19.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变速杆拨指轴(11)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时,其中一根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13)脱离与其中一个换挡叉轴(10)的嵌合,并且同一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至少另一个变速杆拨指(13)使另一换挡叉轴(10)移动。
20.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变速杆拨指轴(11)在两个旋转方向上旋转时一根变速杆拨指轴(11,12)的至少一个变速杆拨指(13)使一换挡叉轴(10)移动。
21.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换挡叉轴(10)的轮廓设计成这样,使得借助于变速杆拨指(13)可使换挡叉轴(10)转换到一换挡位置或一中性位置。
22. 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变速杆拨指(13)的轮廓设计成这样,使得力传动比可通过此轮廓调整。
23.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为了将换挡手柄(4)的运动传递到换挡机构上,设置至少一个扇形齿轮(14)和至少一根齿条(15)。
24.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换挡手柄(4)在换挡位置图(6)的选择凹槽(7)内移动时,可借助于与变速组件连接的换挡悬臂对至少两个变速组件(2)施加作用。
25. 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转向装置主要由一变速杆拨指轴(311)和多个换挡叉轴(310)组成,其中变速杆拨指轴(311)垂直于换挡叉轴(310)布置。
26. 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换挡叉轴(310)设置在变速杆拨指轴(311)相对两侧的两个平面内。
27. 按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在变速杆拨指轴(311)上设有变速杆拨指(313),这些变速杆拨指与换挡叉轴(310)上的换挡槽(327)共同作用。
28.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换挡手柄与变速杆拨指轴(311)刚性连接。
29.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为了通过操作换挡手柄接通一个挡,有关的变速杆拨指(313)可回转到一个位置,该位置垂直于换挡叉轴(310)设置。
30.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设有一用来接通或脱开一个挡的变速杆拨指(313)。
31.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设置一用来操纵一个变速组件或者接通或脱开两个挡的变速杆拨指(313),亦即通过两个变速杆拨指(313)可切换四个挡。
32. 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转换装置包含固定不动的换挡叉轴,代替可移动的换挡叉轴,在固定的换挡叉轴上设有可移动的换挡套筒。
3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挡装置,其特征为:换挡装置做成手动控制的和/或无控制机构的。
34. 汽车变速箱,其特征为:所述汽车变速箱包含一按权利要求1至33之任一项的换挡装置。
35. 按权利要求34所述的汽车变速箱,其特征为:所述汽车变速箱包含一仅仅带一个起动离合器(22)的复式离合器轮组。
36. 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汽车变速箱,其特征为:所述汽车变速箱设计成动力换挡变速箱。
37. 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汽车变速箱,其特征为:所述汽车变速箱设计成副变速箱。
38. 按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汽车变速箱,其特征为:所述汽车变速箱是可手动换挡的。
CNB038162784A 2002-07-11 2003-07-09 换挡装置和汽车变速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8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31547A DE10231547A1 (de) 2002-07-11 2002-07-11 Schaltvorrichtung
DE10231547.7 2002-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66046A CN1666046A (zh) 2005-09-07
CN100417842C true CN100417842C (zh) 2008-09-10

Family

ID=297619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1627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7842C (zh) 2002-07-11 2003-07-09 换挡装置和汽车变速箱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51670B2 (zh)
EP (1) EP1521928B1 (zh)
JP (1) JP4290649B2 (zh)
CN (1) CN100417842C (zh)
BR (1) BR0312509A (zh)
DE (2) DE10231547A1 (zh)
WO (1) WO20040080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53259A1 (de) 2002-11-15 2004-05-27 Zf Friedrichshafen Ag Universell gestaltbares Kraftfahrzeuggetriebe
DE10253471A1 (de) 2002-11-16 2004-08-26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DE10302258A1 (de) 2003-01-22 2004-08-12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305242A1 (de) 2003-02-08 2004-09-23 Zf Friedrichshafen Ag Sechs- oder siebengängiges Schaltgetrieb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316163A1 (de) 2003-04-09 2004-11-11 Dr.Ing.H.C. F. Porsche Ag Mehrstufiges Schaltgetrieb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4006682A1 (de) * 2004-02-11 2005-09-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Einstangenschaltvorrichtung an einem Schaltgetriebe
EP1564447B1 (de) 2004-02-13 2012-11-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DE102004024679A1 (de) 2004-05-19 2005-12-1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mehrgängiges Getriebe
DE102005035328B4 (de) * 2005-07-28 2015-04-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mit integrierter Elektromaschine und dessen Anwendung
KR100783435B1 (ko) * 2006-10-11 2007-12-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수동 변속기의 변속 조작기구
DE102006061607A1 (de) 2006-12-27 2008-07-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eines manuell schaltbaren KFZ-Getriebes
DE102006061605A1 (de) 2006-12-27 2008-07-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eines manuell schaltbaren KFZ-Getriebes
DE102006061606A1 (de) 2006-12-27 2008-07-03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eines manuell schaltbaren KFZ-Getriebes
JP4810472B2 (ja) * 2007-03-12 2011-11-09 愛知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ツイン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DE102007015067B4 (de) 2007-03-29 2018-02-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eines automatisiert schaltbaren KFZ-Getriebes
JP4235847B2 (ja) 2007-08-09 2009-03-1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4333800B2 (ja) * 2008-02-14 2009-09-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4285580B1 (ja) * 2008-02-22 2009-06-24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DE102008000643B4 (de) * 2008-03-13 2022-02-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zum Schalten von zumindest einem Losrad an einer zugeordneten Welle eines Getriebes
JP4591596B2 (ja) 2008-11-27 2010-12-0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JP2010230111A (ja) * 2009-03-27 2010-10-14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変速機
KR101039921B1 (ko) * 2009-07-28 2011-06-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더블클러치변속기의 변속장치
DE102009046345A1 (de) * 2009-11-03 2011-05-05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Mehrgruppengetriebe
DE102010043563A1 (de) 2010-11-08 2012-05-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e Synchronisiervorrichtung eines Windungsgetriebes
DE102010043564A1 (de) 2010-11-08 2012-05-10 Zf Friedrichshafen Ag Handschaltsystem für ein Gruppengetriebe
KR20140008648A (ko) * 2012-07-11 2014-01-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전자식 변속 장치
CN102853071B (zh) * 2012-09-21 2015-04-22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换挡机构、变速器及机动车辆
DE102014115371B4 (de) * 2014-10-22 2016-06-16 Getrag Getriebe- Und Zahnradfabrik Hermann Hagenmeyer Gmbh & Cie Kg Schalt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getriebe und Schaltverfahren
CN104405864B (zh) * 2014-11-15 2016-08-2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速器的斜线换挡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换挡装置
DE102016218946A1 (de) 2016-09-30 2018-04-19 Zf Friedrichshafen Ag Manuelle Schalteinrichtung
CN109882586A (zh) * 2019-04-22 2019-06-14 王玉果 气动换挡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62892A1 (de) * 1972-12-22 1974-06-27 Kloeckner Humboldt Deutz Ag Zahnraederwechselgetriebe in gruppenbauweise, insbesondere fuer land- und/oder bauwirtschaftlich nutzbare kraftfahrzeuge
DE3527390A1 (de) * 1985-07-31 1987-02-05 Klaue Hermann Stirnradwechselgetriebe mit einer antriebs- und einer die achsantriebswelle bildenden abtriebswelle, insbesondere fuer personenkraftwagen
DE19514246A1 (de) * 1995-04-15 1995-09-28 Josef Dipl Ing Schneider Rückwärtsgang-Schalteinrichtung für von Hand schaltbare Wechsel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Abbremsung der Eingangswelle
DE10133695A1 (de) * 2000-07-18 2002-03-07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Getriebe
FR2815103A1 (fr) * 2000-10-10 2002-04-1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boite de vitesses a cremaillieres opposees, et applic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727783A (fr) * 1931-11-16 1932-06-24 Changement de vitesse
DE1625182A1 (de) * 1967-06-01 1970-07-16 Ruhla Uhren Veb K Indexierung fuer Verwahlgetriebe
DE3000577C2 (de) 1980-01-09 1983-01-27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Ag, 7990 Friedrichshafen Schalteinrichtung für ein aus einem Haupt- und einem Zweibereichs-Gruppengetriebe bestehenden Zahnräder-Wechselgetriebe
DE4017964A1 (de) * 1990-06-05 1991-12-12 Baensch Tetra Werke Medizinalfutter zur systematischen behandlung von ektoparasitaeren und ektobakteriellen erkrankungen von zier- und nutzfischen
DE4137143A1 (de) 1991-11-12 1993-05-13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Kraftfahrzeuggetriebe
US5511437A (en) * 1993-07-01 1996-04-30 Eaton Corporation Compound vehicular transmission
DE4411114A1 (de) * 1994-03-30 1995-10-05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Getriebe,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9753061C1 (de) 1997-11-29 1999-06-10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12-Gang-Schaltgetriebe in 2x3x2-Bauweise
DE19957985A1 (de) * 1999-12-02 2001-06-07 Zahnradfabrik Friedrichshafen Getriebe
DE10191680B4 (de) * 2000-04-28 2020-03-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JP2002070961A (ja) * 2000-08-29 2002-03-08 Aisin Seiki Co Ltd 平行軸歯車式変速機
DE10253471A1 (de) * 2002-11-16 2004-08-26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alt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262892A1 (de) * 1972-12-22 1974-06-27 Kloeckner Humboldt Deutz Ag Zahnraederwechselgetriebe in gruppenbauweise, insbesondere fuer land- und/oder bauwirtschaftlich nutzbare kraftfahrzeuge
DE3527390A1 (de) * 1985-07-31 1987-02-05 Klaue Hermann Stirnradwechselgetriebe mit einer antriebs- und einer die achsantriebswelle bildenden abtriebswelle, insbesondere fuer personenkraftwagen
DE19514246A1 (de) * 1995-04-15 1995-09-28 Josef Dipl Ing Schneider Rückwärtsgang-Schalteinrichtung für von Hand schaltbare Wechsel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Abbremsung der Eingangswelle
DE10133695A1 (de) * 2000-07-18 2002-03-07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Getriebe
FR2815103A1 (fr) * 2000-10-10 2002-04-12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e boite de vitesses a cremaillieres opposees, et appl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0312509A (pt) 2005-04-12
US20060117892A1 (en) 2006-06-08
DE10231547A1 (de) 2004-01-22
JP4290649B2 (ja) 2009-07-08
WO2004008005A1 (de) 2004-01-22
EP1521928A1 (de) 2005-04-13
JP2005532517A (ja) 2005-10-27
DE50308931D1 (de) 2008-02-14
CN1666046A (zh) 2005-09-07
US7451670B2 (en) 2008-11-18
EP1521928B1 (de) 200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17842C (zh) 换挡装置和汽车变速箱
JP4660194B2 (ja) 変速機における切換装置
EP1616116B1 (de) Mehrstufiges schaltgetrieb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JP4235847B2 (ja) 変速装置
US8746098B2 (en) Gear shifting actuator and method of shifting gear ratios
CN101115940B (zh) 用来操纵换挡拨叉的装置
ITMI20010887A1 (it) Dispositivo di azionemento per un cambio con linee del cambio parallele e procedimento per l'azionamento del cambio
JP2008304025A (ja) 変速装置
US7467563B2 (en) Shifting device with a single rod on a gearbox
US7654170B2 (en) Centering spring apparatus for a transmission shift control mechanism
US20090211389A1 (en) Gear change control system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JP2009191965A (ja) 自動変速機の変速操作装置
CN101846184A (zh) 双离合传动装置
JP4235844B2 (ja) 変速装置
WO2013172418A1 (ja)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5891642B2 (ja) 多段変速機の変速機構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車両
JP4333272B2 (ja) 変速機の変速操作機構及びその設計方法
EP1740853B1 (en) Transmission selector mechanism
JP4401723B2 (ja) マニュアル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変速操作機構
JPS61211563A (ja) 変速機の変速機構
CN104334932A (zh) 变速器
DE10152193A1 (de) Schalteinrichtung mit Schaltschwinge
JP2010151291A (ja) 変速シフ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変速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