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4192C - 旋转型纱线卷绕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型纱线卷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4192C
CN100354192C CNB03803767XA CN03803767A CN100354192C CN 100354192 C CN100354192 C CN 100354192C CN B03803767X A CNB03803767X A CN B03803767XA CN 03803767 A CN03803767 A CN 03803767A CN 100354192 C CN100354192 C CN 100354192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rntable
reel
mentioned
yarn
crimp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8037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30613A (zh
Inventor
吉冈诚儿
日野常夫
杉冈隆美
弓达利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ST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TM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TM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630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30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419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4192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48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winding heads arranged on rotary capstan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6)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转台(3、3’)夹有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两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各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9、9’)的转动方向相反。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使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6a)的位置为绕线筒架(4、4’、5、5’)的里侧位置,使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的位置为绕线筒架的面前侧位置,在每个捕纱用槽上设置穿丝的穿丝部件(12、12’、15、15’),提高空间效率。

Description

旋转型纱线卷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转型自动卷绕机。更详细地讲,本发明涉及如下所述的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在机架上可以转动地设置转台,并将安装绕纱用绕线筒的多个绕线筒架可以旋转地承载于转台,如果卷绕在一个绕线筒架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
背景技术
在将从纺纱机纺出的纱线连续卷绕在绕线筒上的情况下,一般使用旋转型卷绕机。在此,旋转型卷绕机由可以转动地设置在机架上的转台、可以旋转地承载于转台,并安装绕纱用绕线筒的两个绕线筒架、沿垂直方向升降的可动箱体、可以旋转地安装于可动箱体的压接辊、和相对于丝道位于压接辊上游侧的横动程装置构成。
在绕纱机中,近年来,为了增加产量有多端化(在一个锭上可以安装多个卷绕绕线筒)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单位产量的空间效率提高和设备费用的降低、卷绕姿势的提高。为了满足该要求,提出了组合卷绕机,从而进一步成为多端的方案。
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平1-267270号(1989年10月25日公开)公报中,公开了将多个可以转动的转台上下排列在一个机架上的卷绕机。
对于单位生产量的空间效率提高和设备费用的降低要求,在日本专利公开:平1-267270号(1989年10月25日公开)公报中公开的配置中,只不过将多个转台上下排列在一个机架上,未考虑使左右方向的机架变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附带的问题点而作出的,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充分提高左右方向的空间效率,并可以实现单位产量的空间效率提高和设备费用的降低、卷绕姿势的提高的旋转型自动卷绕机。
在本发明中,通过如下所述的卷绕机,达到上述目的,该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在可以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台上可以旋转地安装至少两个绕线筒架,具有相对于该绕线筒架设置在丝道上游侧的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其特征在于,夹有上述丝道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上述转台,一个转台和另一个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和相对于另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反的同时上述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上述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
在本发明中,由于转台夹有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所以可以充分减小左右方向的间隔。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所以在将卷绕在绕线筒上的纱线导向接触辊时,无需通过转台的侧部,因此可以充分减小左右转台间的间隔,可以充分提高左右方向的空间效率。
在本发明中,最好为如下所述的卷绕机,使安装在上述一个转台上的卷绕侧的绕线筒架和安装在另一个转台上的卷绕侧的绕线筒架的距离小于可以卷绕的最大直径的卷装外径并开始绕纱,使卷绕在上述每个卷绕侧的绕线筒架上的卷装的外周间隔保持为规定值,同时随着卷绕卷装向相互规避的方向逐渐绕粗,使转台转动。通过该构成,进一步提高左右方向的空间效率。
另外,最好为如下所述的卷绕机,将上述一个压接辊和另一个压接辊支承于共用的一个升降箱体,同时每个压接辊相对于该升降箱体可以独立移动,通过该构成,可以修正接触于两个压接辊的卷绕卷装的直径差。
另外,最好从向上述绕线筒的绕纱开始至绕纱结束,转台伴随卷绕卷装的绕粗而转动,从而使纱线对于上述压接辊的接触角(印刷角)大致一定。
另外,最好在上述转台上设置使其转动的驱动机构,共用上述两个转台的驱动机构可以使装置紧凑。
另外,穿丝装置可以设置在上述两个转台的中央部,该穿丝装置依次将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卷绕的纱线和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卷绕的纱线导向导纱器,然后使其动作并在两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上同时穿丝,从而缩短穿丝时间,可以同时穿丝,因此优选。
进而,在本发明中,只要两个转台夹有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即可,也可以从纱线给送装置至横动程装置沿间隔微小间隙接近的平行丝道引导纱线。
而且,最好如实施例所示,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和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一起被引导至横动程装置,在横动程装置上横动后,送至各自的压接辊。
通过该构成,可以使左右单元更加接近,进而,在左右单元中可以共同使用从送线辊等的给送部件至横动程装置的部件,可以进而降低整体的设备费用。
进而,在本发明中,可以使安装于上述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的位置为绕线筒架的里侧位置,使安装于上述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的位置为绕线筒架的面前侧位置,可以在每个捕纱用槽上分别设置穿丝的穿丝部件。
由此,如在以后工序中通常进行地那样,具有下述优点,如果使卷绕的纱线卷装的方向为同向并供给至筒子架,则由于来自纱线卷装的纱线的解舒方向为同向,所以可以没有妨碍地传递连接纱线卷装的传递纱尾和下一个卷装的端纱,纱线的解舒方向也可以为同向。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在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旋转型自动卷绕机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其侧视图。
图3是按时间顺序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装置的初始穿丝时的动作顺序的图。
图4是按时间顺序表示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装置的纱线切换时的动作顺序的图。
图5和图6是使纱线配合于安装于转台绕线筒架的绕线筒的捕纱槽时的纱线的弯曲状态的概要右侧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装置的几何位置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中的转角θ和卷绕直径的关系的线图。
图9是表示纱线对于压接辊的接触角度α(印刷角)和卷绕直径的关系的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符号1表示机架,在本实施例中机架1作为单元构成。机架1的主体为长方体形状,在机架1的底部设置延伸至前方(图2左侧)的作业空间附近的底座2。
在机架1的前面可以绕水平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转动地设置圆板状的转台3、3’。两转台3、3’的中心轴线在水平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具有间隔。各转台3、3’连接于马达等驱动机构(未图示),以驱动机构转动。此外,可以电或机械连接两个转台3、3’的驱动机构,由两转台3、3’共用的一个驱动机构驱动,使整个设备紧凑。
在转台3、3’上,沿其中心轴线平行,即,图1的纸面的垂直方向(图2的纸面方向)分别可以旋转地突出设置两个绕线筒架4、5和4’、5’。绕线筒架4、5和4’、5’分别连接于马达等驱动装置(未图示),以规定速度旋转。在本实施例的绕线筒架4、5和4’、5’上可以分别安装八个绕线筒6。
如图1所示,在机架1的内部垂直设置两条滑动轨道7,升降箱体8可以由液压缸(未图示)沿滑动轨道7升降。
在升降箱体8上承载有压接辊9、9’和横动程装置10。压接辊9、9’相对于升降箱体8分别可以独立移动(可以摆动或直线移动)地被茭承,接触于安装在绕线筒架4、5、4’、5’上的绕线筒6或其上形成的纱层。压接辊9、9’在将纱线Y卷绕于安装在绕线筒架4、5、4’、5’上的绕线筒6时,在向绕线筒6给送纱线Y的同时压接,以改善卷装的形状,同时提高卷装硬度为目的,接触于卷装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从设置在卷绕机上方的供给辊等纱线供给机构(未图示)至横动程装置10,一起给送安装于两转台3、3’的绕线筒6上卷绕的两纱线Y,从横动程装置出来后各自分开。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箱体8为一个,在该一个升降箱体8上分别独立,且可以摆动地支承有两个压接辊9、9’,通过该构成,可以修正形成于转台3、3’的绕线筒架4、5、4’、5’上的绕线筒的卷装直径的差。
横动程装置10由在绕线筒6的轴向横动纱线Y的横动导纱器和横动驱动横动导纱器的横移三角构成,横移三角由驱动装置(未图示)旋转,配合于横移三角的槽的横动导纱器在横动范围内使纱线Y沿绕线筒6的轴向往复运动。
此外,在实施例中采用了横移三角方式的横动程装置10,但是也可以采用由沿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叶片构成的旋转叶片方式的横动程装置等公知的横动程装置。
在机架1的上表面可以摆动地支承断面为く字状(参照图1)的板11、11’,板11、11’由液压缸(未图示)可以从机架1上方的回复位置(图1所示的位置)至纱线切换时的动作位置(参照图4(c))移动。在板11、11’的前端配置导纱器12、12’和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
导纱器12、12’和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从机架1的前面至作业空间附近,沿绕线筒架4、5、4’、5’的轴线平行(图1的纸面的垂直方向)延伸,由上述液压缸(未图示)使板11、11’移动同时还可以沿图1的纸面平行移动。
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限制丝道,从而使纱线Y从横动程装置10的横动导纱器脱离,并使纱线Y不从卷绕规定量的纱线Y的卷装(满卷卷装)的端面落下。由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限制丝道的纱线由导纱器12、12’引导至形成在安装于绕线筒架4、5、4’、5’的绕线筒6上的捕纱槽6a的对应位置,纱线Y与捕纱槽6a一致。
另外,在机架1的下表面可以摆动地支承L字状的板14、14’的下端部,板14、14’由液压缸(未图示)从机架1中央部下方的回复位置(图1、图3(c)所示的位置)至初始穿丝时的动作位置(图3(b)所示的位置)移动。板14、14’从机架1的前面至作业空间附近沿绕线筒架4、5、4’、5’的轴线平行(图1的纸面的垂直方向)延伸,在其前端,在与在安装于绕线筒架4、5、4’、5’的绕线筒6上形成的捕纱槽6a对应的位置上配置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可以和板14、14’同时在回复位置和初始穿丝时的动作位置间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使安装于图1中右侧的转台3的绕线筒架4、5中的绕线筒6的捕纱用槽6a的位置为绕线筒架4、5的里侧位置(机架1侧),另外,如图6所示,使安装于图1中左侧的转台3’的绕线筒架4’、5’中的绕线筒6的捕纱用槽6a的位置为绕线筒架4’、5’的面前侧位置(作业空间侧)。此外,转台3、3’和绕线筒6的捕纱用槽6a的位置关系可以与上述相反。另外,根据情况,可以使安装于转台3、3’的绕线筒架4、5、4’、5’中的绕线筒6的纱线握持槽6a一起为里侧位置(机架1侧)或面前侧位置(作业空间侧)。
上述导纱器12、12’和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为本发明的穿丝部件,将纱线Y引导至与安装于对应的绕线筒架4’、5’中的绕线筒6的捕纱用槽6a对应的位置地对其进行设置。
以下,参照图3说明该实施例装置的初始穿丝时(纺出开始时等在绕线筒上穿丝Y时)的动作,另外,参照图4说明满卷绕线筒切换时(绕纱Y从满卷绕线筒向空绕线筒切换时)的动作。
<初始穿丝时>
在纺出开始时等在绕线筒上穿丝Y的初始穿丝时,绕线筒架4顺时针方向旋转,绕线筒架4’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每个绕线筒架4、4’的转速达到规定的转速(适于穿丝的转速),则由液压缸(未图示),使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向接近绕线筒架4、4’的方向动作,使纱线Y配合于安装在绕线筒架4、4’上的绕线筒6的捕纱槽,不仅由捕纱槽的握持力,还由纱线走行方向和绕线筒6的旋转方向的相对速度切断纱线Y,将纱线Y卷绕在安装于绕线筒架4、4’的绕线筒6上。
以下,根据图3说明其动作,特别是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的动作。
从位于卷绕机上游的纱线给送辊给送纱线Y。在由设在横动程装置10附近的纱线脱离导纱器(未图示)从横动程装置10上使给送的纱线Y脱离的状态下,用吸力枪等纱线握持机构(未图示)握持其前端,并使纱线握持机构位于机架1下方的中央。与此同时,使各转台3、3’转动至安装于绕线筒架4、4’的绕线筒6和压接辊9、9’的接触位置。
其后,如图3(a)所示,由液压缸(未图示)使板14、14’分别沿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使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移动至初始穿丝位置。在该状态下,作业者将离开纱线握持机构的纱线Y从横动程装置附近的纱线脱离导纱器的位置分开,操作手持的穿丝导纱器,使每个纱线Y分别通过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
其后,绕线筒架4、4’开始向上述旋转方向的旋转,另外,压接辊9、9’与绕线筒架4、4’反方向旋转,使各自分别成为规定的转速(适于穿丝的转速)。该状态为马上进行初始穿丝前的状态。
由液压缸(未图示)使板14、14’继续摆动,使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向进一步接近绕线筒架4、4’的方向动作,将纱线Y配合于安装在绕线筒架4、4’上的绕线筒6的捕纱槽6a,从而成为图3(b)的状态。
下面,由液压缸(未图示),使板14、14’和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沿上述方向的相反方向摆动并返回至回复位置,从而成为图3(c)的状态。
如上所述,纺出开始时等的纱线Y向绕线筒6的初始穿丝完成,下面,将纱线Y卷绕在绕线筒6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使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向接近绕线筒架4、4’的方向动作来进行初始穿丝,但是也可以使转台3、3’沿通常切换动作的相反方向转动,从而除了使绕线筒架4、4’向接近初始穿丝导纱器15、15’的方向移动的动作之外,将纱线Y配合于安装在绕线筒架4、4’上的绕线筒6的捕纱槽。
<满卷绕线筒切换时>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装置的满卷绕线筒切换时(绕纱Y从满卷绕线筒至空绕线筒的切换时)的动作。
绕线筒架4、4’分别沿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纱线Y从而卷绕在安装在绕线筒架4、4’上的绕线筒6上。从开始向绕线筒6卷绕纱Y至卷绕结束之间,升降箱体8上升至规定位置后,由驱动装置(未图示)使转台3、3’分别沿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微速转动,并使纱线Y对于压接辊9、9’的接触角(印刷角)大致一定。
如果卷绕的纱线Y达到规定量(如果成为满卷),则转台3、3’分别沿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高速转动,如后述的那样,导纱器12、12’和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分别进出于绕线筒架4和绕线筒架5之间、绕线筒架4’和绕线筒架5’之间从而将纱线Y配合于安装在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6的捕纱槽。保持将空绕线筒的纱线Y握持在捕纱槽的状态,通过使空绕线筒旋转,从满卷绕线筒切断连接于空绕线筒的纱线Y,这次将纱线Y卷绕在安装在绕线筒架5、5’上的绕线筒6上。
以下,根据图4说明其动作,特别是,导纱器12、12’和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的动作。
图4(a)是表示安装在绕线筒架4、4’上的绕线筒6上卷绕的纱线Y达到规定量(满卷),马上进行纱线Y的切换之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液压缸(未图示)使板11、11’、导纱器12、12’和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位于不和纱线Y干涉的位置。
由驱动装置(未图示),使转台3、3’分别沿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成为图4(b)的状态。在此,由液压缸(未图示),使板11、11’、导纱器12、12’和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开始从回复位置向动作位置移动,成为图4(c)的状态。
下面,为了使纱线Y不从卷绕规定量的纱线Y的卷装(满卷卷装)的端面落下,由丝道限制导纱器13、13’预先限制丝道,并使导纱器12、12’沿绕线筒架4、4’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将纱线Y配合于绕线筒6的捕纱槽6a。
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另外,如后面详细说明的那样,控制转台3、3’和压接辊9、9’,同时在安装在绕线筒架5、5’上并在捕纱槽6a上锁止有纱线Y的绕线筒6上进行纱线Y的卷绕。
安装在绕线筒架4、4’上的绕线筒6(满卷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Y,在绕线筒架4、4’停止旋转后,由平行于绕线筒架4、4’,在其轴线方向可以移动的推动器构成的落纱装置(未图示)排出至卷绕机外(作业空间侧)。
板11、11’、导纱器12、12’和丝道限制导纱器1 3、13’,在向安装在绕线筒架5、5’上的绕线筒6的穿丝、安装在绕线筒架4、4’上的绕线筒6上卷绕的满卷卷装的排出和空绕线筒向绕线筒架4、4’上的安装等规定的作业完成的时刻,分别从动作位置返回至回复位置。
<绕粗转动>
下面,说明该实施例装置的开始卷绕至卷绕结束的动作。在图7中用虚线表示绕线筒架4、4’的卷绕开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卷绕开始位置处的绕线筒架4、4’的中心间距L设定得比满卷卷装的外径Dp小。因此,如果保持绕线筒架4、4’位于卷绕开始位置的状态至卷绕结束地卷绕纱Y,则绕线筒架4的满卷卷装和绕线筒架4’的满卷卷装干涉(接触)而损伤纱线卷装。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卷绕中总是,在两转台上的卷绕卷装间保持规定间隔地随着卷装向各个卷绕卷装相互规避的方向逐渐绕粗,使转台3、3’转动。
由此,在使横动程装置紧凑,压接辊间的距离S变小的同时,即使满卷卷装的大小变大,在整个卷绕直径中也可以使压接辊和卷绕卷装接触。
另外,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从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转角θ基本一定(参照图8的点划线),在本实施例中,较大设定卷绕开始的转角θ,从卷绕开始到卷绕结束,随着卷绕直径的增加,如图8实线所示,逐渐减小转角θ。
通过使转角θ这样变化,同时绕粗,如图9所示,可以使纱线Y对于压接辊的接触角度α(印刷角:参照图7)大致一定地进行卷绕。
为了比较,用点划线表示在卷绕结束位置固定绕线筒架的情况下纱线Y对于压接辊的接触角度α(印刷角)。在这种情况下,随着从小卷到满卷,纱线对于压接辊的接触角度α(印刷角)逐渐减小。另外,对于卷绕直径215mm,纱线对于压接辊的接触角度α(印刷角)为180°,在其以下的卷绕直径的情况下,压接辊和卷绕卷装成为不接触的状态。
如果使纱线对于压接辊的接触角度α(印刷角)大致一定地进行卷绕,则可以使压接辊和纱线Y的摩擦阻力大致一定。另外,使接触角度α(印刷角)大致一定可以使压接辊和卷绕卷装的接触角度大致一定(压接力大致一定),提高卷绕姿势和纱线质量。
在本发明中,由于转台夹有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所以可以充分减小左右方向的间隔。
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所以在将卷绕在绕线筒上的纱线导向接触辊时,无需通过转台的侧部,因此可以充分减小左右转台间的间隔,可以充分提高左右方向的空间效率。
在本发明中,只要两个转台夹有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即可,也可以从纱线给送装置至横动程装置沿间隔小间隙接近的平行丝道引导纱线。
进而,最好如实施例所示,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和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一起被引导至横动程装置,在横动程装置上横动后,送至各自的压接辊。
通过该构成,可以使左右单元更加接近,进而,在左右单元中可以共同使用从送线辊等的给送部件至横动程装置的部件,可以进而降低整体的设备费用。
在本发明中,最好为如下所述的卷绕机,使安装在一个转台上的卷绕侧的绕线筒架和安装在另一个转台上的卷绕侧的绕线筒架的距离小于可以卷绕的最大直径的卷装外径并开始绕纱,使卷绕在每个卷绕侧的绕线筒架上的卷装的外周间隔保持为规定值,同时随着卷绕卷装向相互规避的方向逐渐绕粗,使转台转动。通过该构成,进一步提高左右方向的空间效率。
另外,最好为如下所述的卷绕机,将一个压接辊和另一个压接辊支承于共用的一个升降箱体,同时每个压接辊相对于该升降箱体可以独立移动,由此,可以修正接触于两个压接辊的卷绕卷装的直径差。
另外,最好从向绕线筒的绕纱开始至绕纱结束,转台伴随卷绕卷装的绕粗而转动,从而使纱线对于上述压接辊的接触角(印刷角)大致一定。
另外,最好为如下所述的卷绕机,在转台上设置使其转动的驱动机构,两个转台的驱动机构机械或电气共用可以使装置紧凑。
另外,穿丝装置如果设置在两个转台的中央部,则缩短穿丝时间,可以同时穿丝,因此优选,该穿丝装置依次将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卷绕的纱线和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卷绕的纱线导向导纱器,然后使其动作并在两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上同时穿丝。
进而,在本发明中,最好为如下所述的卷绕机,使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的位置为绕线筒架的里侧位置,使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的位置为绕线筒架的面前侧位置,在每个捕纱用槽上分别设置穿丝的穿丝部件。由此,具有下述优点,在以后工序中,如果使卷绕的纱线卷装的方向为同向并供给至筒子架,则由于来自纱线卷装的纱线的解舒方向为同向,所以可以没有妨碍地传递连接纱线卷装的传递纱尾和下一个卷装的端纱。

Claims (7)

1.一种卷绕机,为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其中,在可以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台上可以旋转地安装至少两个绕线筒架,具有相对于该绕线筒架设置在丝道上游侧的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台夹有上述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一个转台和另一个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和相对于另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反的同时上述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上述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使安装在上述一个转台上的卷绕侧的绕线筒架和安装在另一个转台上的卷绕侧的绕线筒架的距离小于可以卷绕的最大直径的卷装外径并开始绕纱,使卷绕在上述每个卷绕侧的绕线筒架上的卷装的外周间隔保持为规定值,同时随着各个卷绕卷装向相互规避的方向逐渐绕粗,使转台转动。
2.一种卷绕机,为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其中,在可以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台上可以旋转地安装至少两个绕线筒架,具有相对于该绕线筒架设置在丝道上游侧的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台夹有上述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一个转台和另一个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和相对于另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反的同时上述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上述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将上述一个压接辊和另一个压接辊支承于共用的一个升降箱体,同时每个压接辊相对于该升降箱体独立并可以移动。
3.一种卷绕机,为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其中,在可以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台上可以旋转地安装至少两个绕线筒架,具有相对于该绕线筒架设置在丝道上游侧的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台夹有上述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一个转台和另一个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和相对于另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反的同时上述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上述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从向上述绕线筒的绕纱开始至绕纱结束,转台伴随卷绕卷装的绕粗而转动,从而使纱线对于上述压接辊的接触角大致一定。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转台上设置使其转动的驱动机构,上述两个转台的驱动机构通用。
5.一种卷绕机,为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其中,在可以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台上可以旋转地安装至少两个绕线筒架,具有相对于该绕线筒架设置在丝道上游侧的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台夹有上述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一个转台和另一个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和相对于另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反的同时上述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上述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穿丝装置设置在上述两个转台的中央部,该穿丝装置依次将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卷绕的纱线和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卷绕的纱线导向导纱器,然后使其动作并在两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上同时穿丝。
6.一种卷绕机,为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其中,在可以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台上可以旋转地安装至少两个绕线筒架,具有相对于该绕线筒架设置在丝道上游侧的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台夹有上述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一个转台和另一个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和相对于另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反的同时上述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上述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安装于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和安装于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一起被引导至横动程装置,在横动程装置上横动后,送至各自的压接辊。
7.一种卷绕机,为旋转型自动卷绕机,其中,在可以绕转动中心转动的转台上可以旋转地安装至少两个绕线筒架,具有相对于该绕线筒架设置在丝道上游侧的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如果安装于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上卷绕的纱线达到规定量,则切换至安装于另一个绕线筒架的绕线筒进行绕纱,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台夹有上述丝道并在其两侧分别配置,一个转台和另一个转台的转动方向相反,相对于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和相对于另一个转台而设置的压接辊的旋转方向互相相反的同时上述压接辊和横动程装置位于上述转台的转动中心的上方,使安装于上述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的位置为绕线筒架的里侧位置,使安装于上述另一个转台的绕线筒架上的绕线筒的捕纱用槽的位置为绕线筒架的面前侧位置,在每个捕纱用槽上分别设置穿丝的穿丝部件。
CNB03803767XA 2002-02-12 2003-02-05 旋转型纱线卷绕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419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033760A JP4128367B2 (ja) 2002-02-12 2002-02-12 レボルビング型自動巻取機
JP33760/2002 2002-0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30613A CN1630613A (zh) 2005-06-22
CN100354192C true CN100354192C (zh) 2007-12-12

Family

ID=27678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03767X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54192C (zh) 2002-02-12 2003-02-05 旋转型纱线卷绕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4128367B2 (zh)
CN (1) CN100354192C (zh)
AU (1) AU2003207230A1 (zh)
DE (1) DE10392255B4 (zh)
TR (1) TR200402001T2 (zh)
WO (1) WO20030686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7145C (zh) * 2004-03-03 2009-06-1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卷绕多根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8412B2 (ja) * 2002-08-20 2008-07-30 Tstm株式会社 レボルビング型糸条巻取機
JP4176428B2 (ja) 2002-09-17 2008-11-05 Tstm株式会社 綾振り装置
WO2004069713A1 (ja) * 2003-02-07 2004-08-19 Tstm Co., Ltd. 糸条の巻取り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0554063B1 (ko) * 2004-02-09 2006-02-22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이중 데크를 갖는 사권취 장치
DE102005005129B4 (de) * 2004-02-11 2014-12-11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mehrerer Fadenscharen
KR101286860B1 (ko) * 2004-02-11 2013-07-17 엘리콘 텍스타일 게엠베하 운트 코. 카게 다수의 실 다발을 감는 장치
EP1718555B1 (de) * 2004-02-27 2008-04-23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mehrerer fäden
WO2005095247A1 (de) * 2004-04-02 2005-10-13 Saurer Gmbh & Co. Kg Aufspulvorrichtung
CN1950283B (zh) * 2004-05-06 2012-09-05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连续卷绕多根丝线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18724A (zh) * 2004-07-28 2007-08-15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卷绕装置
JP2008290835A (ja) * 2007-05-24 2008-12-04 Tmt Machinery Inc 糸条巻取機
KR100936247B1 (ko) 2007-10-23 2010-01-12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이중 데크를 갖는 사권취 장치
KR100936248B1 (ko) * 2007-11-21 2010-01-12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트윈 드럼 와인더
KR20090052435A (ko) * 2007-11-21 2009-05-26 일진에이테크 주식회사 트윈 드럼 와인더
CN201102835Y (zh) * 2007-12-11 2008-08-20 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氨纶丝卷绕头
DE102010056269A1 (de) 2010-12-24 2012-06-28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m Aufwickeln synthetischer Fäden
CN102390762B (zh) * 2011-07-15 2014-06-11 郑州中远氨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长丝纤维卷绕装置及卷绕方法
BR112014000985A2 (pt) * 2011-07-15 2017-02-21 Zhengzhou Zhongyuan Spandex Eng Tech Co Ltd aparelho de enrolamento de fibra de filamento e método de enrolamento para aparelho de enrolamento de fibra de filamento
JP5771102B2 (ja) * 2011-09-16 2015-08-26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巻取装置
JP6935243B2 (ja) 2017-06-21 2021-09-15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糸巻取機
CN110001222B (zh) * 2019-04-22 2021-02-12 上海营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色带的制备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1522A (ja) * 1995-05-01 1996-11-19 Murata Mach Ltd 巻取機
JPH11116139A (ja) * 1997-10-16 1999-04-27 Du Pont Toray Co Ltd 弾性糸の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US6015113A (en) * 1997-10-06 2000-01-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Winder for synthetic filaments
JP2000327228A (ja) * 1999-05-14 2000-11-28 Teijin Seiki Co Ltd 巻取機の糸掛装置
US6158689A (en) * 1997-07-10 2000-12-12 Barmag-Spinnzwirn Gmbh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161790A (en) * 1997-10-31 2000-12-19 Barmag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n advancing yarn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14675A (en) * 1978-02-28 1979-09-06 Toray Ind Inc Turret type thread stripe winder
JPH01267270A (ja) * 1988-04-16 1989-10-25 Teijin Seiki Co Ltd ターレット型自動切替え糸条巻取機
DE69806795T2 (de) * 1997-10-06 2003-04-03 Du Pont Wickler für synthetische filamente
DE10016161A1 (de) * 1999-04-23 2000-11-09 Barmag Barmer Maschf Aufspul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1522A (ja) * 1995-05-01 1996-11-19 Murata Mach Ltd 巻取機
US6158689A (en) * 1997-07-10 2000-12-12 Barmag-Spinnzwirn Gmbh Yarn wi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015113A (en) * 1997-10-06 2000-01-18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Winder for synthetic filaments
JPH11116139A (ja) * 1997-10-16 1999-04-27 Du Pont Toray Co Ltd 弾性糸の巻取装置および巻取方法
US6161790A (en) * 1997-10-31 2000-12-19 Barmag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nding an advancing yarn
JP2000327228A (ja) * 1999-05-14 2000-11-28 Teijin Seiki Co Ltd 巻取機の糸掛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7145C (zh) * 2004-03-03 2009-06-10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卷绕多根长丝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392255T5 (de) 2005-07-07
CN1630613A (zh) 2005-06-22
JP4128367B2 (ja) 2008-07-30
AU2003207230A1 (en) 2003-09-04
DE10392255B4 (de) 2006-10-19
WO2003068648A1 (fr) 2003-08-21
TR200402001T2 (tr) 2004-11-22
JP2003238031A (ja) 2003-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4192C (zh) 旋转型纱线卷绕机
CN100522779C (zh) 弹性纱线卷绕系统、弹性纱线卷绕机和弹性纱线卷绕方法
CN100404401C (zh) 横动设备
CN101580983B (zh) 倍捻机的智能防叠松边装置及其方法
EP1028908B1 (en) Winder for synthetic filaments
CN1283539C (zh) 旋转型丝线卷绕机
US6015113A (en) Winder for synthetic filaments
EP0927695A2 (en) Elastic yarn take-up winder and package
CN1100715C (zh) 卷绕机
US5219125A (en) Yarn transfer arrangement
CN101970327B (zh) 氨纶丝卷绕头
JP4074545B2 (ja) レボルビング型自動巻取機の糸条案内装置
US531823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 thread from a full package to an empty tube
CN103221324B (zh) 用于卷绕长丝的设备
CN101100770A (zh) 倍捻机的智能防叠松边装置
JP2000327228A (ja) 巻取機の糸掛装置
US6024320A (en) Yarn traversing mechanism for winding apparatus
JP2008522926A (ja) 巻取機
CN220811476U (zh) 一种收放线机
CN114126997B (zh) 转塔型卷纱装置
KR100424985B1 (ko) 방사권취기의 실전환방법
JP2535536Y2 (ja) 紡糸巻取機
KR100314139B1 (ko) 탄성사의 방사 권취방법 및 방사 권취기
JP2008063148A (ja) レボルビング型自動巻取機
JP2563121Y2 (ja) 紡糸巻取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APAN TMT MACHINER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TSTM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908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821

Address after: Osaka

Patentee after: TMT Machinery, Inc.

Address before: Ehime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STM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