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05237A1 -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05237A1
WO2023005237A1 PCT/CN2022/082494 CN2022082494W WO2023005237A1 WO 2023005237 A1 WO2023005237 A1 WO 2023005237A1 CN 2022082494 W CN2022082494 W CN 2022082494W WO 2023005237 A1 WO2023005237 A1 WO 202300523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oping
additive
coating
sintering
positiv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824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万江涛
张宁
张勇杰
刘满库
刘海松
江卫军
Original Assignee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KR10202370024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KR20230028463A/ko
Priority to JP2023545867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9046A/ja
Priority to EP22847857.4A priority patent/EP4279457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300523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0523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C01G53/42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 C01G53/44Nickelates containing alkali metals, e.g. LiNiO2 containing manganes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53/00Compounds of nickel
    • C01G53/40Nicke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1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9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 H01M4/139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based on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or on mixtures of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LiCoO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 H01M4/50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nganese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manganese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Mn2O4 or LiMn2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52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 H01M4/525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nickel, cobalt or iron of mixed oxides or hydroxides containing iron, cobalt or nickel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e.g. LiNiO2, LiCoO2 or LiCoOx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50Solid solutions
    • C01P2002/52Solid solutions containing elements as dop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1Micr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microme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8Posi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包括:将掺杂包覆添加剂与助溶剂混合,预烧后洗涤,干燥后得到低熔点添加剂,利用烧结的方法对待改性材料进行掺杂处理和/或包覆。该方法可以适当降低掺杂和包覆的烧结温度和时间,适当提高掺杂的均一度和包覆结合牢固程度,并降低工艺要求。

Description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材料制备和改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在新能源锂电材料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对此类材料的不断研发发现,通过适当的掺杂和包覆能对材料的安全、循环、倍率等性能进行一定的改善,从而使材料的整体电化学性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现而今,掺杂和包覆已经成为三元正极材料特别是高镍体系高品质三元材料制备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有掺杂和包覆报道的方法不少,也起到了较好的改性作用,然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通过简单易行的方法进行掺杂和包覆,同时使掺杂包覆效果尽量更好是需要更深入进行研发优化的。
关于掺杂包覆现有的工艺大多采用氢氧化物前驱体物理混合的方式加入Li源和掺杂添加剂进行烧结从而达到掺杂的效果,然后进行二烧混料加入纳米级的包覆氧化物混料烧结;也有采用前驱体阶段直接进行共沉淀掺杂然后混入纳米级包覆氧化物;还有采用湿法共沉淀外包覆、溶胶凝胶法包覆、原子包覆等进行掺杂包覆的;还有采用喷雾法一次性进行掺杂和包覆操作的工艺等。
采用掺杂和包覆的共性是都采用金属或非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等原料进行,而其中掺杂包覆金属元素的此类化合物多数熔点较高,从而使掺杂和包覆的温度较高,掺杂的均一度和包覆的附着牢固程度会有一定的缺陷,使最终的掺杂包覆效果减弱。
公开内容
本公开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所述掺杂包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掺杂包覆添加剂与助溶剂混合,预烧后进行洗涤,干燥后得到低熔点添加剂;
(2)采用所述的低熔点添加剂,利用烧结的方法,对待改性材料进行掺杂处理和/或包覆处理。
本公开中所述“掺杂包覆方法”不局限于对材料既进行掺杂又进行包覆,还可以是单独的掺杂,或者是单独的包覆。具体的以步骤(2)中进行的实际处理工艺为准。
本公开中所述“掺杂包覆添加剂”可以是掺杂用添加剂,也可以是包覆用添加剂。种类不作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从常用的掺杂剂和包覆剂中选择。
在本公开的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针对少量的掺杂包覆添加剂进行助溶剂烧结处理,洗脱后残留极少,且因低熔点添加剂在后续的烧结工序中使用量也极少,通常小于1%,故几乎不引入其它杂相。
在本公开的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采用熔盐预烧结处理的方法,先将掺杂包覆添加剂(例如可以是掺杂包覆的元素化合物)和助溶剂混合进行预烧结将其转化为熔点低的化合物(也可称为低熔点添加剂),然后洗涤去除助溶剂,然后采用此类材料用于掺杂和/或包覆。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一、可以适当降低掺杂和包覆的烧结温度和时间,包覆烧结温度相对普通氧化物材料降低10℃~50℃左右,时间减少0.5h~3h仍能达到较好的掺杂和包覆效果;二、可以适当提高掺杂的均一度和包覆结合牢固程度,未对容量和首先产生明显影响,且循环性能提升了0.5%~2%;三、可以降低工艺要求,例如,对原料掺杂包覆添加剂(例如可以是氧化物原料)的粒度要求不严格,微米级或者亚微米级的尺寸也能满足要求,1μm左右的物料加工性能也较好;又如,对掺杂处理和/或包覆处理采用的低熔点添加剂的尺寸要求严格度也降低了,不需要破碎成特别小的纳米材料,一般粒径小于0.8μm即可。
本公开中,助溶剂的添加顺序不可改变,若直接将掺杂包覆添加剂、助溶剂和待处理材料混合,烧结,虽然能够降低烧结的温度和时间,但是掺杂均一性和包覆结合牢固度无法有效改善,而且,助溶剂一部分残留在最终的产品中无法去除,会导致产品性能的劣化。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掺杂包覆添加剂独立地包括钛、铝、锌、钙、镁、锆、钪、钇、铈或钒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助溶剂包括锂、钠或钾的卤化物、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卤化物包括氟化物、氯化物或溴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助溶剂包括第一助溶剂、第二助溶剂和第三助溶剂,所述第一助溶剂和第二助溶剂选自卤化物或碳酸盐中的两种,所述第三助溶剂为氢氧化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溶剂、第二助溶剂和第三助溶剂的摩尔比为(0~5):(0~5):(0~5),通过选用混合熔盐可以优化熔化温度、减少杂质元素的含量,还可以优化熔盐的成本构成,其中,第一助溶剂、第二助溶剂和第三助溶剂的摩尔比例如可以是(0.1~5):(0.1~2):(0.1~2)、(0.1~2):(0.5~3):(0.5~3)、(1~4):(0.5~4):(0.5~4)或(0.5~1.5):(0.5~1.5):(0.5~1.5)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助溶剂、第二助溶剂和第三助溶剂的摩尔比为(0.1~2):(0.1~2):(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混合溶液中第一助溶剂和/或第二助溶剂中包括锂盐,有利于减少杂相的生成并提供活性元素提升电化学性能。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掺杂包覆添加剂与所述助溶剂的质量比为1:(0.8~20),例如1:0.8、1:1、1:1.5、1:2、1:3、1:4、1:5、1:7、1:8、1:10、1:12、1:13、1:14、1:15、1:17或1:20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掺杂包覆添加剂与所述助溶剂的质量比为1:(2~10)。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混合在高速混合机内进行,所述混合的时间为5min~10min,例如5min、6min、8min或10min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预烧结的升温速度为3℃/min~15℃/min,例如3℃/min、5℃/min、6℃/min、8℃/min、10℃/min、12℃/min或15℃/min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预烧结的温度为500℃~1200℃,例如500℃、600℃、700℃、750℃、800℃、900℃、1000℃、1100℃或1200℃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预烧结的时间为2h~8h,例如2h、3h、3.5h、4h、5h、6h、7h或8h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在步骤(1)所述预烧结后洗涤之前进行粉碎的步骤。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粉碎的方式为研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所述洗涤采用的洗涤剂为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过程中,固液比为1:(1~3),例如1:1、1:1.5、1:1.7、1:1.8、1:2、1:2.5或1:3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过程中伴有搅拌,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rpm~600rpm,例如400rpm、425rpm、450rpm、500rpm、550rpm或600rpm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温度为40℃~60℃,例如40℃、45℃、50℃、55℃或60℃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洗涤的时间为20min~30min,例如20min、22min、25min或30min等。
本公开中,洗涤可重复进行,每次抽滤后滤渣直接进入下一轮洗涤操作。所述洗涤的重复次数不作限定,例如可以是重复2次~3次。
在一个实施例中,洗水蒸发结晶,助溶剂重复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1)研磨至所述低熔点添加剂的粒径小于0.8μm,例如0.8μm、0.7μm、0.6μm、0.55μm、0.52μm等。
本公开对待改性材料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是电极材料或快离子导体中的至少一种。电极材料可以是正极材料或负极材料,可以列举出的正极材料可以有三元正极材料、无钴二元正极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等,可以列 举出的快离子导体有磷酸钛铝锂、磷酸锗铝锂等,但并不限于上述列举出的物质,其他本领域常用的适用于采用烧结的方法进行掺杂或包覆的物质均适用于本公开。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制备所述的低熔点添加剂;
(b)将三元正极活性物质与掺杂剂混合,一次烧结,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c)将所述一次烧结产物破碎,然后与包覆剂混合,二次烧结,得到改性的三元正极材料;
其中,步骤(b)所述掺杂剂和步骤(c)所述包覆剂均选自于步骤(a)所述的低熔点添加剂,掺杂剂和包覆剂的种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公开对步骤(b)所述掺杂剂和步骤(c)所述包覆剂的具体种类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掺杂剂可选择三氧化二铝,包覆剂可选择氧化锆。
在一实施例中,改性三元正极材料的形貌为球形。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b)所述掺杂剂的用量为所述三元正极活性物质质量的0%~1%且不含0%,例如0.01%、0.02%、0.05%、0.1%、0.5%、0.6%、0.8%或1%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b)所述一次烧结的温度为820℃~910℃,例如820℃、850℃、880℃、900℃或910℃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b)所述一次烧结的时间为5h~20h,例如5h、6h、8h、10h、12h、13h、15h、16h、18h或20h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c)所述掺杂剂的用量为所述一次烧结产物质量的0.01~1%,例如0.01%、0.05%、0.1%、0.2%、0.3%、0.4%、0.5%、0.6%、0.8%或1%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c)所述二次烧结的温度为300℃~800℃,例如300℃、400℃、500℃、550℃、600℃、650℃、700℃或800℃等。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c)所述二次烧结的时间为1h~8h,例如1h、2h、3h、5h、6h、7h或8h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掺杂添加剂与助溶剂混合,预烧后进行洗涤,干燥后得到低熔点掺杂添加剂,然后用乙醇作为分散剂进行湿法研磨0.5h~2h,使低熔点掺杂添加剂的粒度小于0.8μm;
将包覆添加剂与助溶剂混合,预烧后进行洗涤,干燥后得到低熔点包覆添加剂,然后用乙醇作为分散剂进行湿法研磨0.5h~2h,使低熔点包覆添加剂的粒度小于0.8μm;
(b)将三元正极活性物质与低熔点掺杂添加剂混合,所述低熔点掺杂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三元正极活性物质质量的0%~1%且不含0%,820℃~910℃烧结5h~20h,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c)将所述一次烧结产物破碎,然后与低熔点包覆添加剂混合,所述低熔点包覆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一次烧结产物质量的0.01~1%,300℃~800℃烧结1h~8h,得到改性的三元正极材料。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实施例中,通过将用于掺杂的添加剂和用于包覆的添加剂分别与助溶剂预混、预烧结、洗涤、干燥、研磨、混料一烧、混料二烧,进行三元材料的制备,通过选取助溶剂为原料对高熔点化合物进行熔融烧成将其转变成低熔点化合物,然后利用新制备的低熔点化合物进行掺杂和包覆,效果良好,可适当降低掺杂包覆的温度,提高掺杂和包覆的效果。其中,经过步骤(a)掺杂添加剂和包覆添加剂转化为更容易掺杂和包覆的低熔点物质,以利于获得更好的掺杂和包覆效果;经过洗涤能够有效去除残留的助溶剂,提高产品纯度,减少杂相的产生。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掺杂包覆方法还可以用来制备快离子导体,例如磷酸钛铝锂、磷酸锗铝锂等进行掺杂、包覆。
本公开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采用如上所述的掺杂包覆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包括具有掺杂元素的三元正极材料内核,以及包覆于所述三元正极材料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中包含包 覆元素。
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中掺杂元素分布均匀,且包覆层均匀致密,有利于材料综合性能的提升。
本公开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1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的SEM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公开,不应视为对本公开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包括Al掺杂的镍钴锰内核,以及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中包含包覆元素Al。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预混:按照添加剂和助溶剂重量比1:2进行预混合,在高速混合机内进行预混10min。
本实施例中添加剂为三氧化二铝,助溶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锂、氯化钾按照摩尔比1:1:1的混合物。混合熔盐可以优化熔化温度,可以减少杂质元素的含量,还可以优化熔盐的成本构成。
②预烧结: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匣钵中设定升温速度5℃/min,烧结温度600℃,烧结时间为2h。
③洗涤:将预烧结产物初步破碎,然后放入纯水中进行助溶剂的洗脱,固液比1:1;搅拌500rpm,洗涤温度50℃,洗涤时间30min,重复洗涤次数两次,每次抽滤后滤渣直接进入下一轮洗涤操作。洗水蒸发结晶,助溶剂重复使 用。
④干燥破碎:将洗涤后的固体颗粒进行干燥,然后用乙醇作为分散剂湿料研磨0.5h,使其粒度达到小于0.8μm,得到低熔点添加剂。
⑤混料一烧:按照NCM811:低熔点添加剂(重量比)=100:0.3添加上述步骤④得到的低熔点添加剂,在850℃下进行NCM811的一次烧结15h,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⑥混料二烧:将一次烧结产物进行破碎,然后和占破碎产物质量0.8%的步骤④得到的低熔点添加剂进行混合并在550℃下进行二次烧结3h,得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包括Ti掺杂的镍钴锰内核,以及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中包含包覆元素Ti。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预混:按照添加剂和助溶剂重量比1:5进行预混合,在高速混合机内进行预混10min。
本实施例中添加剂为二氧化钛,助溶剂为氯化钠、氢氧化锂、氟化钾按照摩尔比2:1:0.2的混合物。混合熔盐可以优化熔化温度,可以减少杂质元素的含量,还可以优化熔盐的成本构成。
②预烧结: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匣钵中设定升温速度8℃/min,烧结温度700℃,烧结时间为2h。
③洗涤:将预烧结产物初步破碎,然后放入纯水中进行助溶剂的洗脱,固液比1:1;搅拌500rpm,洗涤温度50℃,洗涤时间30min,重复洗涤次数两次,每次抽滤后滤渣直接进入下一轮洗涤操作。洗水蒸发结晶,助溶剂重复使用。
④干燥破碎:将洗涤后的固体颗粒进行干燥,然后用乙醇作为分散剂湿料研磨1h,使其粒度达到小于0.8μm,得到低熔点添加剂。
⑤混料一烧:按照NCM811多晶:低熔点添加剂(重量比)=100:0.5添加上述步骤④得到的低熔点添加剂,在810℃下进行NCM811多晶的一次烧结12h,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⑥混料二烧:将一次烧结产物进行破碎,然后和占破碎产物质量0.3%的步骤④得到的添加剂进行混合并在680℃下进行二次烧结3h,得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包括NCM811内核,以及包覆于所述NCM811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中包含包覆元素Ti、Al和P。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预混:按照添加剂和助溶剂重量比1:10进行预混合,在高速混合机内进行预混10min。
本实施例中添加剂为二氧化钛、三氧化二铝、磷酸二氢铵(摩尔比1.7:0.15:3.0),助溶剂为氯化钠、氢氧化锂、溴化钾按照摩尔比1:2:0.1的混合物。混合熔盐可以优化熔化温度,可以减少杂质元素的含量,还可以优化熔盐的成本构成。
②预烧结:将混合后的物料放入匣钵中设定升温速度10℃/min,烧结温度1100℃,烧结时间为5h。
③洗涤:将预烧结产物初步破碎,然后放入纯水中进行助溶剂的洗脱,固液比1:2;搅拌500rpm,洗涤温度50℃,洗涤时间30min,重复洗涤次数两次,每次抽滤后滤渣直接进入下一轮洗涤操作。洗水蒸发结晶,助溶剂重复使用。
④干燥破碎:将洗涤后的固体颗粒进行干燥,然后用乙醇作为分散剂湿料研磨1h,使其粒度达到小于0.8μm,得到低熔点添加剂。
⑤混料一烧:不加添加剂,在800℃下进行NCM811多晶的一次烧结12h,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⑥混料二烧:将一次烧结产物进行破碎,然后和占破碎产物质量0.6%的步骤④得到的低熔点添加剂进行混合并在450℃下进行二次烧结5h,得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①中,助溶剂的种类为氢氧化钠,含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①中,添加剂和助溶剂重量比1:0.5。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①中,添加剂和助溶剂重量比1:15。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未进行步骤①-步骤④,而是直接将氧化铝破碎至与实施例1步骤④破碎后相同粒度,用于后续步骤⑤的混料一烧和步骤⑥的混料二烧。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对比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⑤的一次烧结温度为880℃,时间为15.5h;步骤⑥的二次烧结温度为575℃,时间为4h。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改性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混料一烧:按照NCM811:添加剂:助溶剂(重量比)=100:0.3:0.15将三者混合,添加剂为三氧化二铝(粒度小于0.8μm),助溶剂为氢氧化钠、碳酸锂、氯化钾按照摩尔比1:1:1的混合物,在850℃下进行一次烧结15h,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②混料二烧:将一次烧结产物进行破碎,然后和占破碎产物质量0.8%的添加剂进行混合并在550℃下进行二次烧结3h,得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
性能检测:
对各个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正极材料制成正极,并组装成扣电,检测电化学性能,得到产品0.1C克容量和首效,以及1C/1C循环50周容量保持率,结果参见表1。
表1
Figure PCTCN2022082494-appb-000001
Figure PCTCN2022082494-appb-000002
通过表1可知,采用本公开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掺杂和/或包覆效果,进而提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通过实施例1与实施例4的对比可知,采用NaOH这种单一助溶剂替换实施例1的混合熔盐,虽然材料成本略有降低,但是最终产品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循环性能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助溶效果变差,且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杂相。
通过实施例1与实施例5-6的对比可知,助溶剂含量过低助溶效果降低,循环性能下降;过高则助溶效果得不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1-2的对比可知,没有助溶剂加工步骤最终产品的容量、首效、循环都会降低,即使提高烧结温度和时间也无法有效改善掺杂包覆效果,容量和首效也大幅降低。
通过实施例1与对比例3的对比可知,直接加助溶剂进行一烧产品电化学性能几乎得不到提升,助溶效果得不到体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三元正极材料的掺杂和/或包覆,对于其他电极材料、或者其他快离子导体的制备也有很好的适用性。。

Claims (15)

  1. 一种掺杂包覆方法,所述掺杂包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掺杂包覆添加剂与助溶剂混合,预烧后进行洗涤,干燥后得到低熔点添加剂;
    (2)采用所述的低熔点添加剂,利用烧结的方法,对待改性材料进行掺杂处理和/或包覆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掺杂改性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掺杂包覆添加剂独立地包括钛、铝、锌、钙、镁、锆、钪、钇、铈或钒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掺杂改性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助溶剂包括锂、钠或钾的卤化物、碳酸盐或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卤化物包括氟化物、氯化物或溴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掺杂改性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助溶剂包括第一助溶剂、第二助溶剂和第三助溶剂,所述第一助溶剂和第二助溶剂选自卤化物或碳酸盐中的两种,所述第三助溶剂为氢氧化物;
    所述第一助溶剂、第二助溶剂和第三助溶剂的摩尔比为(0~5):(0~5):(0~5)。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掺杂改性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掺杂包覆添加剂与所述助溶剂的质量比为1:(0.8~20)。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掺杂包覆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混合在高速混合机内进行,所述混合的时间为5min~10min。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掺杂包覆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预烧结的升温速度为3℃/min~15℃/min,,步骤(1)所述预烧结的温度为500℃~1200℃,,步骤(1)所述预烧结的时间为2h~8h。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掺杂包覆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洗涤采用的洗涤剂为水,所述洗涤的过程中,固液比为1:(1~3),所述洗涤的过程中伴有搅拌,所述搅拌的转速为400rpm~600rpm,所述洗涤的温度为40℃~60℃,所述洗涤的时间为20min~30min,所述洗涤的重复次数为2次~3次。
  9.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掺杂包覆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所述的低熔点添加剂;
    (b)将三元正极活性物质与掺杂剂混合,一次烧结,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c)将所述一次烧结产物破碎,然后与包覆剂混合,二次烧结,得到改性的三元正极材料;
    其中,步骤(b)所述掺杂剂和步骤(c)所述包覆剂均选自于步骤(a)所述的低熔点添加剂。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所述掺杂剂的用量为所述三元正极活性物质质量的0%~1%且不含0%。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b)所述一次烧结的温度为820℃~910℃,步骤(b)所述一次烧结的时间为5h~20h。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c)所述掺杂剂的用量为所述一次烧结产物质量的0.01~1%,步骤(c)所述二次烧结的温度为300℃~800℃,步骤(c)所述二次烧结的时间为1h~8h。
  13. 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掺杂添加剂与助溶剂混合,预烧后进行洗涤,干燥后得到低熔点掺杂添加剂,然后用乙醇作为分散剂进行湿法研磨0.5h~2h,使低熔点掺杂添加剂的粒度小于0.8μm;
    将包覆添加剂与助溶剂混合,预烧后进行洗涤,干燥后得到低熔点包覆添加剂,然后用乙醇作为分散剂进行湿法研磨0.5h~2h,使低熔点包覆添加剂的粒度小于0.8μm;
    (b)将三元正极活性物质与低熔点掺杂添加剂混合,所述低熔点掺杂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三元正极活性物质质量的0%~1%且不含0%,820℃~910℃烧结5h~20h,得到一次烧结产物;
    (c)将所述一次烧结产物破碎,然后与低熔点包覆添加剂混合,所述低熔点包覆添加剂的用量为所述一次烧结产物质量的0.01~1%,300℃~800℃烧结1h~8h,得到改性的三元正极材料。
  14. 一种采用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所述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包括具有掺杂元素的三元正极材料内核,以及包覆于所述三元正极材料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包覆层中包含包覆元素。
  15. 一种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改性三元正极材料。
PCT/CN2022/082494 2021-07-30 2022-03-23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WO202300523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37002459A KR20230028463A (ko) 2021-07-30 2022-03-23 도핑 코팅 방법, 이 방법을 사용한 삼원계 양극 소재의 개질 방법 및 응용
JP2023545867A JP2024509046A (ja) 2021-07-30 2022-03-23 ドープ・被覆方法、該方法を用いて三元正極材料を変性する方法及び使用
EP22847857.4A EP4279457A1 (en) 2021-07-30 2022-03-23 Doping and coating method, method for modifying ternary positive electrode material using same, and us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2905.8 2021-07-30
CN202110872905.8A CN113603155B (zh) 2021-07-30 2021-07-30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5237A1 true WO2023005237A1 (zh) 2023-02-02

Family

ID=7833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82494 WO2023005237A1 (zh) 2021-07-30 2022-03-23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279457A1 (zh)
JP (1) JP2024509046A (zh)
KR (1) KR20230028463A (zh)
CN (1) CN113603155B (zh)
WO (1) WO202300523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9756A (zh) * 2023-11-20 2024-02-06 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富镍的铝掺杂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3155B (zh) * 2021-07-30 2023-01-10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CN115000398B (zh) * 2022-05-23 2024-01-12 上海大学 一种表面协同改性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863653B (zh) * 2023-01-30 2023-07-18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一次颗粒表面均匀包覆的方法及得到的正极材料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05124A1 (en) * 2007-11-12 2009-05-22 Toda Kogyo Corporation Lithium manganate particles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1950802A (zh) * 2010-10-13 2011-01-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锰酸锂系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171862A (zh) * 2008-10-01 2011-08-31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锰酸锂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CN102364723A (zh) * 2011-10-17 2012-02-29 江苏科捷锂电池有限公司 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铝包覆方法
CN108604665A (zh) * 2015-12-21 2018-09-28 约翰逊Ip控股有限公司 固态电池、隔板、电极和制造方法
CN110504432A (zh) * 2019-08-29 2019-11-26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镍钴锰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和供电装置
CN112080800A (zh) * 2020-05-26 2020-12-15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12993258A (zh) * 2021-05-12 2021-06-1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的掺杂和包覆方法、三元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CN113603155A (zh) * 2021-07-30 2021-11-0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65180A1 (en) * 2007-11-23 2009-05-28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Non-metal doped metal oxide nanosheet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CN103765659A (zh) * 2011-09-02 2014-04-30 纳幕尔杜邦公司 锂离子电池
CN109326781B (zh) * 2018-09-29 2021-09-14 湖南长远锂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44397A (zh) * 2018-11-28 2020-06-05 天津国安盟固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8469A (zh) * 2018-11-30 2019-02-22 清远佳致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得的三元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和电动车辆
JP6630865B1 (ja) * 2019-04-12 2020-01-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複合金属酸化物粉末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
CN112830524A (zh) * 2019-11-22 2021-05-2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单晶型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606362A (zh) * 2020-05-27 2020-09-01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助熔剂辅助制备高镍三元材料的方法、得到的产品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705124A1 (en) * 2007-11-12 2009-05-22 Toda Kogyo Corporation Lithium manganate particles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102171862A (zh) * 2008-10-01 2011-08-31 户田工业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用锰酸锂颗粒粉末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CN101950802A (zh) * 2010-10-13 2011-01-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锰酸锂系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64723A (zh) * 2011-10-17 2012-02-29 江苏科捷锂电池有限公司 高安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铝包覆方法
CN108604665A (zh) * 2015-12-21 2018-09-28 约翰逊Ip控股有限公司 固态电池、隔板、电极和制造方法
CN110504432A (zh) * 2019-08-29 2019-11-26 桑顿新能源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镍钴锰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正极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和供电装置
CN112080800A (zh) * 2020-05-26 2020-12-15 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 单晶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CN112993258A (zh) * 2021-05-12 2021-06-18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三元正极材料的掺杂和包覆方法、三元正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
CN113603155A (zh) * 2021-07-30 2021-11-0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09756A (zh) * 2023-11-20 2024-02-06 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富镍的铝掺杂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79457A1 (en) 2023-11-22
CN113603155B (zh) 2023-01-10
KR20230028463A (ko) 2023-02-28
JP2024509046A (ja) 2024-02-29
CN113603155A (zh) 2021-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05237A1 (zh) 掺杂包覆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三元正极材料改性的方法和应用
CN111463411A (zh) 一种单晶形貌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5193A (zh) 单晶镍钴锰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CN110224123B (zh) 一种高电压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76688B (zh) 一种铈锆共掺杂多孔结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07281A1 (zh) 镁钛共掺杂碳酸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84829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金属氧化物的方法
CN110890535A (zh) 一种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10970604A (zh) 一种包覆型三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13745493A (zh) 一种石墨烯改性高镍系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WO2023179048A1 (zh) 一种氟铝共掺杂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08363A (zh) 一种硅酸锂包覆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WO2022089204A1 (zh) 一种包覆型高镍三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3174028A1 (zh) 一种高镍多元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3179247A1 (zh) 一种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86156A (zh) 一种高镍正极材料的水洗方法、其产品及产品的用途
CN113772718B (zh) 一种SnS-SnS2@GO异质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046508A1 (zh) 一种钴梯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9768275A (zh) 一种掺钛锂离子正极材料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CN113871589A (zh) 一种熔盐辅助钛酸锂包覆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99763A (zh) 一种三元单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23071412A1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18733A (zh) 一种锆掺杂均匀的镍锰氢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78524A (zh) 一种高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16106B (zh) 一种偏钒酸钾分散包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478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354586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J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84785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803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