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2100598A1 -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特异性抗原过氧化物还原酶iv - Google Patents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特异性抗原过氧化物还原酶iv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2100598A1
WO2012100598A1 PCT/CN2011/083629 CN2011083629W WO2012100598A1 WO 2012100598 A1 WO2012100598 A1 WO 2012100598A1 CN 2011083629 W CN2011083629 W CN 2011083629W WO 2012100598 A1 WO2012100598 A1 WO 201210059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tibody
early
peroxide reduct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1/0836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吴乔
吴玉章
Original Assignee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filed Critical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Publication of WO201210059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2100598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0005Vertebrate antigens
    • A61K39/0008Antigens related to auto-immune diseases; Preparations to induce self-tolera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2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joint disorders, e.g. arthritis, arthro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4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for non-specific disorders of the connective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89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superoxide as acceptor (1.1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115/00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superoxide as acceptor (1.15)
    • C12Y115/01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superoxide as acceptor (1.15) with NAD or NADP as acceptor (1.15.1)
    • C12Y115/01002Superoxide reductase (1.15.1.2)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93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related to disea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800/00Detection or diagnosis of diseases
    • G01N2800/10Musculoskeletal or 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 G01N2800/101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e.g. Sjögren, Wegener's granulomatosis
    • G01N2800/102Arthritis; Rheumatoid arthritis, i.e. inflammation of peripheral join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Description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特异性抗原过氧化物还原酶 IV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 特别涉及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原。
背景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以滑膜炎为基本病理改变,以慢性破坏性 关节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大多病情呈进行性, 最终导致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而严重致残,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未经正确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可迁延不愈,甚至导致 关节畸形。 如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 RA的病情发展。 因而早期诊断 RA—直是各 国学者关注的问题, 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的血清标志物备受大家的关注。
201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 (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 EULAR)提出了新的 RA分类标准。 它要求参加评分的患者至少有一个临床上明确有滑膜炎的关节,而且滑膜炎的原因不能被其 它疾病所解释。 该标准根据受累关节的情况、 血清抗体检查结果、 急性期反应物、 症状持续 时间等项目的积分来诊断。 总分为 10分 6分就能明确诊断 RA;小于 6分目前不能确诊 RA, 但患者有可能在将来满足诊断标准。
实验诊断方面,除过去的类风湿因子 (RF)外,还有抗瓜氨酸多肽 (CCP)抗体、 抗 RA33 抗 体、 抗角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抗体等抗体。 RF在 RA中的阳性率可高达 75%-80%,但其特 异性较差,在其他疾病中也能检测到 RF,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疟疾、 结核等;甚至正常人血清 中也可检测到 (健康人群阳性率 3%-5%,老年人 10%-30%);在某些预防接种后也可能出现 RF 阳性的结果。 抗 RA-33抗体的靶抗原是 33kD的核酸蛋白,是对 Hela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特 异性抗体,与 hnRNP有交叉反应。 抗 RA-33在早期 RA中可以出现,有利于 RA的早期诊断。 该抗体特异性较高,可达 99%,但敏感性仅 35.8%。 通常 RA33总与 RA36同时出现,而后者更 具特异性。 在我国 RA患者中的敏感性为 28.9%-37.7%,其特异性为 89.8%-95.5%。 因为约有 1/3 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血清中亦可检测出抗 RA33 抗体,所以抗 RA33 抗体对 RA 诊断的特异性受到质疑。 抗 CCP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1.4%和 92.5%。 但在符合 RA分类诊断标准的患者当中, 仍然存在相当部分抗 CCP抗体阴性患者。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尚未有人报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过氧化物还原酶 IV的新应用, 该应用是通过 在 RA滑膜组织中筛选出 RA备选抗原, 再在备选抗原中筛选出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并对其及 其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在早期和晚期 RA 患者血清中通过 ELISA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测,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主要表达于 RA病变起始部位滑膜细胞胞浆,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体外特异 性刺激 RA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增殖并分泌 RA发病相关细胞因子 IL-17A、 TNF- α和 IFN- Y , 所以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是新的 RA疾病相关抗原, 该抗原抗体及其免疫 复合物检测的新应用在早期 RA患者血清当中特异性和敏感性高, 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 断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原中的应用。
进一步, 所述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 表位肽、 免疫复合物及其抗体在制备类风湿关节 炎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 所述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 表位肽、 免疫复合物及其抗体在制备类风湿关节 炎早期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进一步,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疫苗中的应用。
本技术方案分别利用免疫蛋白组学方法在 RA滑膜中筛选出 RA备选抗原及抗体, 通过 TOF-TOF质谱法及免疫蛋白印迹 (Western Blotting) 法进一步鉴定和验证备选抗原中的五号 蛋白点为过氧化物还原酶 IV; 利用 Western-blot检测 RA和骨性关节炎 (OA) 滑膜组织中过 氧化物还原酶 IV表达差异;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证实过氧化物还原酶 IV主要表达于 RA起始病变部位滑膜细胞胞浆; 借助间接法 ELISA测定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体在 RA血清 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借助双抗体夹心 ELISA测定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及其免疫复合物在 RA 血清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发现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体和免疫复合物在晚期 RA患者 (病程 大于 2个月) 中明显高于正常人, 而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早期 RA患者 (病程小于 2月) 中 明显高于正常人, 并且高于经免疫抑制治疗的晚期 RA患者; 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证实了过氧 化物还原酶 IV特异性刺激 RA 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 并分泌 IL-17、 TNF- α和 IFN- γ等与 RA发病相关细胞因子。 根据上述结果, 本发明得出如下结论: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为 RA特 异性疾病相关抗原。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针对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进行改造等方式制备疫苗 可能为 RA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原中的应用, 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 尤其适用于早期诊断试剂的应用,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还为制备类风湿 关节炎疫苗中提供了新思路。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 详细描述, 其中:
图 1为 RA滑膜组织蛋白点 2-D分离后 Coomassie blue染色双向凝胶电泳图。
图 2为 RA患者血清与图 1蛋白点杂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
图 3为 OA患者血清与图 1蛋白点杂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
图 4为正常人血清与图 1蛋白点杂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
图 5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患者血清与图 1蛋白点杂交的双向凝胶电泳图。
图 6为 RA滑膜组织中特异性与 RA患者血清反应的双向凝胶电泳图, 包含 12个蛋白 点。
图 7为 TOF-TOF蛋白质串联质谱对第 5号蛋白点的鉴定图谱。
图 8为免疫印迹法蛋白定性检测电泳谱,其中 A为单向凝胶电泳图 (1、 2为不同 RA滑 膜组织, 3、 4为 Hela细胞阳性对照), B为 RA滑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
图 9为免疫印迹法检测 RA患者和 OA患者滑膜组织中过氧化物还原酶 IV的差异表达电 泳图 (1、 2分别为 RA和 OA滑膜组织)。
图 10-A和图 10-B为苏木素 -依红 (HE) 染色 RA滑膜组织的病理照片图, 图 10-C和图 10-D为 RA滑膜组织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免疫组化染色的病理照片图。
图 11为 PBMC增殖实验的刺激指数 (stimulation index, SI) 分析图。
图 12为 CFSE染色流式细胞检测 PBMC增殖图。
图 13为 ELISA法检测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刺激 PBMC IFN- y、 IL-17和 TNF- α分泌量的 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验材料
1.1试剂
丙烯酰胺、 甲叉丙烯酰胺、 TEMED、 过硫酸铵、 十二烷基磺酸钠、 Tris、 甘氨酸、 溴酚 蓝、 二硫苏糖醇 (DTT)、 CHAPS, 低熔点琼脂糖、 低分子量标准蛋白、 IPG 缓冲液、 IPG胶 条 (pH3-ll L)、 IPG覆盖油、 尿素和 PhastGel Blue R购自 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 碘乙 酰胺购自 Sigma; 测序级胰蛋白酶购自 Promega; 蛋白酶抑制剂和 ECL Western blot检测试 剂盒购自 Roche; 甲醇、 冰乙酸和无水乙醇购自重庆川东化工 (集团)有限公司化学试剂厂; 辣根酶标记山羊抗人 IgG ( H+L )、 辣根酶标记山羊抗小鼠 IgG ( H+L )、 Power VisionTM(IgG抗体 -HRP多聚体)复合物和 DAB显色试剂盒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 鼠 抗人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克隆抗体购自 Abeam 公司 (效价 1:12800 ) ; Recombinant human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购自 Lifescience公司; 多聚甲醛购自北京化学试剂公司。
1.2仪器
IPGphor等电聚焦仪、 SE600垂直电泳仪、 MultiTempIII循环水浴和 TE50X 电转仪购自 Amersham Pharmacia Biotech公司; 550型酶联仪和 GS-800 图像扫描系统 Bio-Rad 公司; MALDI-TOF质谱仪购自 Bruker公司; 低温高速离心机购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仪器厂; 脱 色摇床购自江苏海门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LEICA AM 2135 型切片机购自 Leica公 司; BX-50型 Olympus显微镜和 PM-20型 Olympus显微摄像系统 Olympus公司; 紫外分光 光度仪 Backmen公司。
1.3主要试剂配制
1.3.1 样品裂解液贮液: 40 mmol/L Tris, 7 mol/L尿素, 2 mol/L硫脲, 质量分数为 4% 的 CHAPS , 1ml/管分装, -70°C冻存。
1.3.2 lOmg/ml RNase A, -20°C冻存备用。
1.3.3 mg/ml DNase I, -20°C冻存备用。
1.3.4 20 X蛋白酶抑制剂: 1粒蛋白酶抑制剂溶解于 350 μ L纯水中。
1.3.5 1 mol/L DTT, -20°C冻存备用。
1.3.6 IPG buffer, 4°C保存备用。
1.3.7 样品裂解液工作液: 40mmol/L Tris, 7 mol/L尿素, 2mol/L硫脲, 质量分数为 4% 的 CHAPS , 100 μ g/ml DNase I, 25 μ g/ml RNase A, I X蛋白酶抑制剂, 0.8 % IPG buffer, 60 mmol/L DTT。
1.3.8 溶涨液贮液: 7 mol/L尿素, 2 mol/L硫脲, 质量分数为 2%的 CHAPS , 痕量溴酚 蓝, -70°C冻存。
1.3.9 溶涨液工作液: 溶涨液贮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1 %的 IPG buffer , 60 mmol/L DTT (临用前加)。
1.3.10 平衡缓冲液: 50 mmol/L Tris-Cl H 8.8, 6 mol/L urea, 体积分数为 30 %的 glycerol, 质量分数为 2%的 SDS, 溴酚蓝痕量。
1.3.11 质量分数为 0.5 %低熔点琼脂: 质量分数为 0.5 %的低熔点琼脂溶解于 SDS-PAGE 电泳缓冲液。
1.3.12 30 %丙烯酰胺贮液: 30g丙烯酰胺, 0.8g甲叉丙烯酰胺溶解于 100ml纯水中, 过 滤, 4°C贮存于棕色瓶中。
1.3.13 4 X分离胶缓冲液: 1.5 mol/L Tris-Cl(pH 8.8)
1.3.14 10 SDS: lOg SDS溶解于 50ml H2O中, 定容至 100ml。
1.3.15 10 %过硫酸铵: O.lg过硫酸铵溶解于 lml纯水中。
1.3.16 SDS-PAGE电泳缓冲液: 94g甘氨酸, 12.1g Tris, 50ml 10 % SDS , 溶解于水并 定容至 1000ml。
1.3.17 考马斯亮蓝染色液贮液: 溶解 1 片 PhastGel Blue R 于 80ml 水中, 搅拌 5- lOmin, 加入 120mL甲醇, 搅拌直至染料完全溶解, 过滤溶液备用。
1.3.18 考马斯亮蓝染色液工作液 (0.1 %): 染色液贮液与体积分数为 20 %乙酸按体积比为 1: 1的比例混合。
1.3.19 脱色液: 体积分数为 30 %乙醇, 体积分数为 10 %乙酸溶于水中。
1.3.20 转移缓冲液 (39mm甘氨酸, 48mmTris 碱, 质量分数为 0.037 %的 SDS, 体积分 数为 20 %甲醇): 称取甘氨酸 2.9g, Tris碱 5.8g, SDS 0.037g, 并加入 200ml甲醇, 最后加 水补充至总体积为 1000ml。
1.3.21 TBS(50mM Tris碱, 150mM氯化钠, ρΗ7·5) : 称取 6.05g Tris碱, 8.76g氯化 钠, 用 HC1调节 pH值至 7.5, 加水至总体积为 1L, 2-8°C保存 3个月。
1.3.22 TBST: 将 lmLTween 20加入 1L TBS中, 2-8°C保存 3个月。
1.3.23 1 %封闭液: 加入 10mL封闭液贮液到 90mlTBS中, 在 -15~-25 °C稳定保存。
1.3.24 0.5 %封闭液: 加入 5mL封闭液贮液到 95mLTBS中, 在 -15~-25 °C稳定保存。
1.3.25 一抗 (血清): 用 0.5 %的封闭液稀释一抗。
1.3.26 POD标记的抗鼠或兔 IgG: 用 100 μ L纯水将冻干粉溶解, 得到二抗贮液。 用 0.5 %的封闭液稀释得到工作液。 40mU/mL 二抗通常足够用来检测。 该贮液在 2-8 °C可以保存 12个月, 但工作液需要新鲜配置。
1.3.27 ECL检测溶液: 将溶液 A与溶液 B 以体积比为 1:1 的比例混合, 该溶液现配现 用。
1.3.28 0.01M PBS : 50mL0.2mol/L PB加 8.8g NaCl, 双蒸水定容至 1000mL。
1.3.29 RIPA裂解液: 1.5M Nacl lmL, lOOmM Tris-HCL(pH7.4) 5mL, 加质量分数为 10 SDS lOOuL, 500mM DTT lOOuL, NP-40 lOOuL, Complete Mini (蛋白酶抑制剂) 1片, 三蒸水定容至 10 mL。
1.3.30 包被液: 0.85M (PH 9.6 ) 碳酸盐缓冲液: 1.59g Na2C03力 B 2.93g NaHC03, 三蒸 水定容 1000mL。
1.3.31 洗涤液: 0.01M pH7.4 PBS十吐温 -20 (T) 使最终质量分数为 0.05 %。
1.3.32底物溶液: 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 (pH5.0~5.5): 0.1M柠檬酸 24.3mL加入 25.7ml
0.2M Na2HP04 · 12H20加入邻苯二胺 40.0mg, 定容至 50mL, 临用前加 0.15mL体积分数为
30 %的 ¾02
1.3.33 终止剂: 22.2mL硫酸加入蒸馏水 177.8mL。
1.4 样品: 5 例 RA 滑膜组织由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教授提供; 534 例 RA (其中早期 67 例、 晚期 467 例)、 65 例 OA、 120 例 SLE、 10 例硬皮病 ( scleroderma )、 15例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及 120例正常对照 (NC) 血液标本源自西 南医院。
2、 双向凝胶电泳法筛选 RA滑膜组织中的备选抗原
2.1样品制备
2.1.1 取出 -70°C冻存的 RA滑膜组织样品, 室温平衡约 lOmin, 加入样品裂解液工作液 充分研磨, 涡旋器上振荡约 20-30min后, 室温放置 l-2h, 使细胞蛋白充分溶解, 经过超声 裂解后 4°C 12000rpm 1小时。
2.1.2 样品溶液的蛋白定量 (DC Protein Assay, BIO-RAD COMPANY)。
2.1.2.1 配制蛋白标准液 (0.25mg/ml〜1.5mg/ml蛋白): 先将 BSA溶解于水配制 10mg/mL 的 BSA母液, 然后用样品裂解液稀释成 0、 0.25、 0.5、 1.0、 1.5mg/ml五个不同浓度的 BSA 溶液。
2.1.2.2样品液的稀释: 用样品裂解液将样品液稀释 10、 20倍备用。
2.1.2.3 准备工作液试剂 Α' : 每 1ml试剂 A加入 20 μ L试剂 S (该工作液试剂 A'可稳定 1 周, 即使 1天以后形成了沉淀。 如果形成了沉淀, 加热溶液并振荡。 不要用加样枪头吹打, 因为容易堵塞枪头而改变加入样品中的试剂体积) 。
2.1.2.4样品及标准品 Α655值的测定: 吸取 5 μ L标准液和样品加入干净、 干燥的微孔 板。 每孔加入 25 L试剂 A'或试剂 Α。 每孔加入 200 L试剂 B。 15min后, 655nm测吸光 值。 lh内吸光值稳定。
2.1.2.5 建立线性方程, 计算样品蛋白浓度。
2.2 实验方法
2.2.1 2D-PAGE第一向——等电聚焦。
2.2.1.1 取出 -20 °C冻存的 IPG strip, 室温平衡数分钟。 2.2.1.2样品和溶涨液在 IPG holder中混合, 达到合适的上样量, 去掉 IPG胶条的保护 膜, 胶面朝下, 避免产生气泡, 放入溶涨液中。 IPG 胶条上覆盖一层矿物油, 盖上盖子, 溶 涨过夜。
2.2.1.3 仪器运行参数如下:
等电聚焦运行参数: 温度, 20 °C ; 最大电流, 50mA per IPG strip; 样品体积, 350 μ 1(180mm IPG strip)或 250 l(130mm IPG strip); 30V, 10-12 小时 (溶涨); 200V, 1 小时; 500V, 1小时; 500-8000V, 30min; 8000V, 5-6小时 (IPG 3-10L), 6-7小时 (IPG 4-7)。
2.2.1.4达到适当的总电压-时间积 (Total Volt-hours ,Vh)后, 取出胶条于平衡液中平衡。
2.2.2 平衡
2.2.2.1 lOOmg DTT溶解于 10mL平衡缓冲液中 (平衡缓冲液 I )。 取出 IPG胶条分别放入 玻璃管中, 在振荡仪上振荡平衡 15min。
2.2.2.2 400mg碘乙酰胺溶解于 10mL平衡缓冲液 (平衡缓冲液 II ), 将胶条转移到平衡缓 冲液 II中, 盖上盖, 在振荡仪上振荡平衡 15min。
2.2.3 2D-PAGE第二向—— SDS-PAGE
2.2.3.1 灌胶
胶的浓度 10 % 12.5 %
30 %丙烯酰胺贮液 33.3ml 41.7 ml
1.5M Tris-HCl 25 ml 25 ml
10 % SDS 1 ml 1 ml
纯水 40.2 ml 31.8 ml
10 %过硫酸铵 500μ1 500μ1
TEMED 33μ1 33 μΐ
总体积 100 ml 100 ml
2.2.3.2 按仪器说明书装好灌胶膜具, 倒入凝胶溶液, 在每块胶的上面加入纯水以得到 平的凝胶上样平面。 室温条件下至少聚合 2h。
2.2.3.3 电泳槽中装满电泳缓冲液, 并打开恒温水浴系统, 调节温度为 15°C。
2.2.3.4将平衡好的 IPG胶条浸入纯水中 1 秒中, 以除掉多余的平衡缓冲液, 将胶条放 在滤纸上除去多余水份。
2.2.3.5 将 IPG胶条小心的放置在 SDS胶面上, 并轻压使 IPG胶条与 SDS胶面充分结 合, 上面覆盖 0.5 %低熔点琼脂糖溶液, 使琼脂糖在 5min内凝固。
2.2.3.6 将胶盒插入电泳槽中, 开始电泳。
2.2.3.7 SDS 电泳运行条件: 使用 SE600 电泳仪, 具体方法如下: 温度, 15°C ; 电流时 间, 10mA/胶, 15min; 25mA/胶, 3-4 hours。 2.2.3.8 当溴酚蓝迁移到胶的底部边缘即可结束电泳。
2.3染色和图像分析
2.3.1 染色
电泳完成后用新鲜配制的考马斯亮蓝染色液工作液 (0.1 %), 染色 4h 或过夜, 用脱色液 脱色直至背景干净。
2.3.2. 凝胶图像采集和图像分析
采用 GS-800 图像分析系统对二维电泳凝胶扫描, 利用 PDQuest 7.0软件 (Bio-Rad)进行 凝胶图像分析。
2.4Western blot
2.4.1 转印过程:
2.4.1.1 SDS 电泳完成后, 将胶切角标示后, 以适量的转移缓冲液将凝胶在室温平衡 15min。
2.4.1.2 戴上手套, 切 6张滤纸和 1张 PVDF膜, 大小与胶相同, 并将滤纸浸泡在转移 缓冲液中。
2.4.1.3 以 100 %甲醇湿润 PVDF膜 15秒, 然后转入纯水中浸润 3min, 最后在转移缓冲 液中平衡 15min。
2.4.1.4 组装转运三明治, 由负极到正极依次为: 滤纸 -凝胶 -PVDF膜-滤纸。
2.4.1.5 将三明治放入转运仪中, 根据凝胶面积按 0.65mA/cm2, 接通电源, 电转移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2.4.1.6 转运结束后, 用丽春红 S染色。
2.4.1.7 PVDF膜充分漂洗后, 进行特异性抗体杂交, 显色。
2.4.1.8 膜的封闭: 将膜放入塑料袋中, 根据滤膜面积加入 1 %封闭液, 4°C封闭过夜。 2.4.1.9 一抗与 PVDF 膜孵育: 将大肠癌患者血清或正常人血清以 1 : 200 的浓度与 PVDF膜孵育。
2.4.1.10 漂洗: TBST洗涤两次, 每次 lOmin; 0.5 %的封闭液洗涤两次, 各 10min。 2.4.1.11 POD标记二抗与 PVDF膜孵育: 根据滤膜面积加入二抗稀释液, 平放在平缓摇 动的平台上于室温温育 30min。
2.4.1.12漂洗: 用大量 TBST洗涤 4次, 每次 15min。
2.4.2 显色过程: 将膜暴露在检测试剂中后, 必须快速进行显色反应, 以免发光反应消 退。 所有的过程必须在暗室中进行。 2.4.2.1 将一个透明的、 与膜大小相同的透明塑料袋中装满清洗液, 然后将膜放入袋 中, 用 10ml的玻璃移液管轻轻滚动以赶出多余的液体。
2.4.2.2加入预先混合好的检测液。
2.4.2.3 将膜插入显色盒中, 蛋白面朝上。
2.4.2.4 关灯, 将一张胶片放在膜上, 并关上显色盒。 曝光 10-60s。
2.4.2.5 马上换一张新的胶片放在膜上, 关上显色盒, 并将刚才曝光的胶片进行显色。 显色过程中, 可以打开红光监测。
2.4.2.6 从第一张胶片的信号强度上推测第二张胶片的适宜曝光时间。 发光反应在 1- 2min后就达到高峰, 并且持续 20-30min, lh后, 信号强度会下降至高峰的 60-70 %。 如果 信号太强, 可以等待 lOmin后, 在进行第二次曝光。
结论: 应用免疫蛋白组学的方法, 通过设置 OA、 正常人和 SLE血清对照后筛查出特异 性与 RA血清反应的 12个滑膜组织蛋白点作为 RA备选抗原, 详见图 1-图 6。
3、 从 RA备选抗原中鉴定出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及其差异表达和病变组织分布
3.1 MALDI-TOF/TOF质谱鉴定
3.1.1 酶解消化
3.1.1.1 考马斯亮蓝染色凝胶的脱色: 将电泳染色后凝胶中的蛋白点切下, 用干净的解 剖刀将凝胶切成 l-2mm2大小, 用超纯水清洗几次后, 用含 50%乙腈, 25 mmol/L NH4HC03 溶液浸泡胶点, 振荡 20min后弃去溶液, 重复 1〜2次至胶点中蓝色褪尽。
3.1.1.2 酶切: 真空离心干燥约 20min, 使胶片完全脱水体积縮小, 加入 5〜10 μ 1胰酶 溶液 (0.01 g/ l, 含 25mmol/L NH4HC03), 4°C放置 20-30min, 待酶液完全吸收, 补充 5-10 μ 1 25mmol/L NH4HC03, 37 °C保温 15h。
3.1.1.3 肽提取: 加 5 % TFA 50〜100 μ 1于 40°C保温 lh, 吸出上清, 加入 2.5 % TFA, 50 %乙腈 50-100 μ 1于 30°C保温 lh, 吸出上清, 合并上清液, 冰冻干燥。 干燥后样品用 3〜 5 μ 1 0.5 %的 TFA溶液溶解。 样品用 C18 Ziptip(Millipore, USA)脱盐, 脱盐步骤按照说明书 操作。
3.1.2 MALDI-TOF/TOF 分析: 将酶切好样品送北京华大基因组公司, 采用 MALDI- TOF/TOF质谱的方法分析。
3.1.3 数据库查询及参数设定:
如图 7 显示, 最大允许的肽质量数误差为: 400ppm; 每条肽考虑一次不完全切割; 等 电点的范围为: 3-10; 采用 Mascot和 NCBI BLAST进行序列的同源性分析。 3.2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抗凝胶电泳法验证质谱鉴定
一维验证: 从液氮中取出冻存的组织, 精确称重后按 l:10(w/v)加入 RIPA裂解液。 冰浴 下充分研磨匀浆, 将匀浆液吸入一 1.5mL离心管中, 置冰上裂解 60min。 4°C离心, 12000g X 60min。 取上清并分装, -70°C冻存备用。 样品溶液的蛋白定量 (同前述方法)。 配制 10% 分离胶和 5 %积层胶; 上样前样品处理: 根据蛋白定量调整蛋白浓度, 蛋白样品上样量为 50mg (总体积 20mL)。 电泳: 积层胶电压 80V, 分离胶电压改 120V。 用 Abeam公司鼠抗人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克隆抗体作为一抗, 北京中杉生物技术公司辣根酶标记山羊抗人 IgG (H+L) 为二抗, 电转膜, 杂交, 显影等步骤同前述方法。 结果详见图 8。
结果: 图 8-A 显示了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抗一维验证质谱鉴定结果, 1、 2 分别为两个 不同 RA患者滑膜组织; 3、 4为 Hela细胞阳性对照; 从而证实质谱鉴定的 5号蛋白点在不 同 RA滑膜组织中均有表达。
二维验证: 用上述二维凝胶电泳相同的方法分离 RA 组织蛋白点, 转膜后孵育 Abeam 公司鼠抗人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克隆抗体, 显影后与 RA 血清杂交后出现的蛋白点位置比 对。
结果: 图 8-B 为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抗二维验证质谱鉴定结果,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 抗与 RA滑膜组织反应点与图 2 RA血清反应的 5号点位置相同; 说明在 RA血清中确实存 在能与滑膜组织反应的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体。
3.3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 RA和 OA滑膜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SDS-PAGE 电泳: 采用 3.2 中同样方法制备 RA和 OA 蛋白样品。 电泳: 积层胶电压 80V, 分离胶电压改 120V。 电转膜, 杂交, 显影等步骤同前述方法。 结果详见图 9。
结果: 图 9显示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 RA滑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 ΟΑ,1、 2分别为 RA 和 OA滑膜组织, 上方条带为 β -actin内参 (42Kd), 下方为目的条带 (31Kd);
3.4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病变组织中分布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 Power Vision TM二步法, 按说明书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具体方法如 下:
3.4.1 石蜡包埋组织切片 (4 μ ηι〜5 μ ηι), 60°C烤箱加热 24h。
3.4.2 二甲苯脱蜡, 乙醇梯度水化。 纯二甲苯脱蜡两次 (分别为 5min、 7min), 100%、 100 %、 95 %、 80 %、 70 %梯度酒精水化至水。
3.4.3 PBS浸泡 5min X 2, 滴加 3 %甲醇 -H202封闭, 室温 10min, 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 酶。 3.4.4 PBS 浸泡 5minX 3, 微波抗原修复, 0.01M枸橼酸盐缓冲液 (pH=6) 浸泡, 微波 炉内加热, 中档 6min, 间歇 2min, 低档 5min, 室温冷却 20min。
3.4.5 5 %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封闭 10min。
3.4.6 倾去血清, 加入 1:50 稀释的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单抗, 湿盒内 4°C冰箱过夜。 用 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3.4.7 PBS浸泡, 5min X 3, 滴加 Power VisionTM复合物 50 μ L, 37°C孵育, 30min。
3.4.8 PBS浸泡, 5min X 3, DAB显色, 使用 DAB显色试剂盒, A、 B、 C液各一滴加入 0.85ml蒸馏水中, 充分混匀后加至玻片, 室温显色 10min。
3.4.9 自来水冲洗, 苏木素复染 15s〜30s, 1 %盐酸酒精分化, 饱和碳酸锂蓝化。
3.4.10 常规梯度酒精脱水、 二甲苯透明、 DPX封片保存。
3.4.11 显微镜下观察, 照相。 结果详见图 10。
图 10-A、 B (分别 100 X和 200 X ) 显示 RA滑膜组织 HE染色, 表现为滑膜细胞增生, 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浸润, 以淋巴细胞为主; 图 10-C、 D (分别 100 X和 200 X ) 显 示,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滑膜组织中的分布,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过氧化物还原酶 IV主要 表达于滑膜细胞胞浆;
3.5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体外特异性剌激 RA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
3.5.1 3H-TdR掺入法
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 RA、 SLE、 皮肌炎、 硬皮病、 OA及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 按照 2 X 105/孔在 96 孔锥形板中培养。 分别设置未刺激、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刺激 (50ug/mL) 和 PHA刺激阳性对照组, 共培养 3天。 各组细胞于终止培养前 18〜24h掺入 3H-TdR 3.7 X 106 Bq/孔, 到达相应的观察时间点后终止培养, 弃上清, 用多头细胞收集仪收 集样品于玻璃纤维滤纸上, 烘干。 将收集了不同样品的滤纸分别夹入液闪瓶, 加入闪烁液, 在 β液闪仪中测每分钟脉冲计数值 (cpm)。 PBMC增殖刺激指数 stimulation index (SI=待测 样本 cpm/阴性对照 cpm) (详见图 11 ) 表示。
3.5.2 CFSE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 PBMC增殖
新鲜分离的 RA患者及各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数调至 8 X 106/L,700g X 5分钟 离心后, 用 1ml含 5%FBS的 0.01M PBS重悬。 CFSE (贮存浓度 10 mmol/L) 用 DMSO稀 释至 5mmol/L, 取 l.lul CFSE工作液加入 llOul 0.01M PBS中, 再逐滴的加入到细胞中, 混 匀, 置 37°C孵育 10 min后, 加入 10ml含 5%FBS的 0.01M PBS终止反应。 700g X 5分钟离 心去上清, 充分上述操作 3次。 RPMI1640完全培养液悬浮细胞,调整细胞数为 2X 105/L。 接 种 96孔板, 每孔 200 Lo 每个样品各设 3个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刺激孔 (50ug/孔) ,3个阴性 对照孔 ( 50ul 0.01M PBS ) 和 3个 PHA刺激孔 (25 mg/L) ,37°C、 5%C02继续培养 3d。 应 用流式细胞仪 (Beckman FC500 ) 将每个样品分析 10 000个细胞。 获取的数据经 Cell Quest 软件分析。 首先通过前散射 (FS ) 和侧散射 (SS ) 二维散点图,划出淋巴细胞区。 所得结果 用柱状图显示, 如图 12。
结论: 3H-TdR 掺入法和 CFSE标记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同时证实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 原体外特异性刺激 RA外周血单核细胞增殖, 说明过氧化物还原酶 IV为 RA特异性抗原。 3.6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体外特异性剌激 RA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 IL-17A、 TNF- α和 INF- γ
新鲜分离的 RA患者及各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48孔板培养, 每孔 1 X 106/L, 每 个样品各设 3个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刺激孔 (50ug/孔) ,3个阴性对照孔 (50ul 0.01M PBS ) 和 3个 PHA刺激孔 (25 mg/L) , 37 °C、 5% C02培养 3d。 12000rpmX 5分钟 4°C离心, 收集上 清。 按照如下预包被人 IL-17A、 TNF- α和 INF- Y ELSIA 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加入稀 释好后的标准品 50ul于反应孔、 加入待测样品 50ul于反应孔内。 立即加入 50ul的生物素标 记的抗体。 盖上膜板, 轻轻振荡混匀, 37 °C温育 1小时。 甩去孔内液体, 每孔加满洗涤液, 振荡 30秒, 甩去洗涤液, 用吸水纸拍干。 重复此操作 3次。 如果用洗板机洗涤, 洗涤次数 增加一次。 每孔加入 80ul的亲和链酶素 -HRP, 轻轻振荡混匀, 37°C温育 30分钟。 甩去孔内 液体, 每孔加满洗涤液, 振荡 30秒, 甩去洗涤液, 用吸水纸拍干。 重复此操作 3次。 如果 用洗板机洗涤, 洗涤次数增加一次。 每孔加入底物 A、 B各 50 L, 轻轻振荡混匀, 37 V温 育 10分钟。 避免光照。 取出酶标板, 迅速加入 50 L终止液, 加入终止液后应立即测定结 果。 在 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 OD 值。 根据标准曲线, 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最终得出检 测样本各细胞因子浓度。 如图 14所示, A、 B、 C分别表示 INF- y、 IL-17A和 TNF- a, 结 果显示,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体外刺激 RA PBMC 分泌与 RA 发病相关细胞因子, IL- 17A、 TNF- a和 INF- γ。 而不刺激 ΟΑ、 正常人及 SLE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PBMC 分泌上述细胞因子。
结论: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体外特异性刺激 RA患者 PBMC分泌 IL-17A、 TNF- a和 INF- Y。 IL-17A、 TNF- a和 INF- Y均为参与 RA疾病发生的重要细胞因子, 说明过氧化物 还原酶 IV为 RA特异性的疾病相关性抗原。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针对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进行改造等方式制备疫苗可能为 RA 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最后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尽管通过参照本发 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 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可以在形式 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 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 围。

Claims

权利要求书
1.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原中的应用。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 表位肽、 免疫 复合物及其抗体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氧化物还原酶 IV抗原、 表位肽、 免疫 复合物及其抗体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应用, 其特征在于: 过氧化物还原酶 IV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疫苗 中的应用。
PCT/CN2011/083629 2011-01-24 2011-12-07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特异性抗原过氧化物还原酶iv WO201210059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56315A CN102344916B (zh) 2011-01-24 2011-01-24 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抗原
CN201110025631.5 2011-01-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0598A1 true WO2012100598A1 (zh) 2012-08-02

Family

ID=45543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1/083629 WO2012100598A1 (zh) 2011-01-24 2011-12-07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特异性抗原过氧化物还原酶iv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4916B (zh)
WO (1) WO20121005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08586A (zh) * 2012-03-14 2013-09-18 天津大学 发酵中青霉菌细胞内外蛋白质组的鉴定方法
CN103308674B (zh) * 2012-12-20 2018-04-06 周继蓉 过氧化物还原酶iv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其应用
CN105039363A (zh) * 2015-08-06 2015-11-11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一种鹿prdx4基因及其克隆方法与编码蛋白
CN108088990B (zh) * 2017-12-13 2020-12-22 非因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 用于蛋白微阵列检测的多效性细胞蛋白提取液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6064A1 (en) * 2009-06-16 2010-12-23 B.R.A.H.M.S Gmbh Diagnostical use of peroxiredoxin 4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46064A1 (en) * 2009-06-16 2010-12-23 B.R.A.H.M.S Gmbh Diagnostical use of peroxiredoxin 4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NG, XIAOTIAN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with Increased Expres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Tissues",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vol. 36, no. 5, 2009, pages 872 - 88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4916B (zh) 2013-08-07
CN102344916A (zh) 201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37460A1 (zh) 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制备检测肿瘤的试剂盒中的应用
JP3626177B2 (ja) 尿路上皮癌腫瘍マーカー
WO2016037459A1 (zh) 检测肿瘤的试剂盒及其专用识别特定糖基结构的物质
WO2012100598A1 (zh)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特异性抗原过氧化物还原酶iv
Hornsleth et al. Detection of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nasopharyngeal secretions by ELISA: comparison with fluorescent antibody technique
Zhu et al. Detection of serum anti-melanocyte antibodi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related antigens in patients with vitiligo
CN107271670B (zh) Ppp1ca作为肝癌诊断和检测预后的标志物及其应用
CN111273010A (zh) 检测soat1蛋白表达水平的试剂盒在制备筛查肝细胞癌产品中的应用
CN111574608A (zh) 牛细粒棘球蚴病的特异性检测抗原及其应用
Melle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related 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dentification of thioredoxin and epidermal‐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upregulated protein markers in microdissected tumor tissue
CN113583132A (zh) 抗pr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518188B (zh) 牛细粒棘球蚴病的特异性检测抗原及其应用
CN110687285B (zh) 诊断试剂盒及mak16在制备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CN105699649B (zh) 用于术前检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血清标记物
CN104945496B (zh) 一种多肽及其在制备与纯化对ehd2特异的抗体中的应用
JP2013245960A (ja) 乳がん患者手術治療後の予後判定方法
CN109957005B (zh) 一种代谢素多肽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抗体以及应用
CN105238763A (zh) 抗pr蛋白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及其产生的抗pr单克隆抗体和应用
CN111298097A (zh) 皮质抑素14在制备自身免疫炎性疾病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Zhai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alcyclin binding protein (CacyBP) monoclonal antibody
CN103983687A (zh) 人源hsf2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特异性诊断分子标记物的应用
CN108912229B (zh) 抗Bcl6蛋白单克隆抗体及其细胞株、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59070A (zh) TEX2基因及其RNAi干扰系统的应用
CN115902221B (zh) BAZ1B_K426hy及其多克隆抗体在制备检测肿瘤的产品中的应用
KR20120021518A (ko) 간암 진단용 조성물 및 진단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18571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571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185714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