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32223. 八、新型說明: 【新型所屬之技術領域】 士創作係有關於-種散熱裝置,特別是指—種藉由將 稷,熱官重疊設置,且於該等熱管之間填設有導熱柱,以 取得較多導熱面積之散熱裝置。 【先前技術】 一電機設備或電子設備等在運作時,其電子元件會產生 面熱;該高熱必須加以散失,才能確保該電子元件的運作 ^常’且不會因運作溫度過高而導致損壞。以電腦的中央 處理器為例,其處理資料的速度極快,而其所產生的高熱 必須迅速的加以散失,才不會運作 , 狀人 <个曰递作不正常導致該電腦當 機。因此,該電機設備或該t子設備另具有散熱裝置,以 對該電子元件進行散熱的工作。 …白知的散熱裝置係包含-導熱塊、—散熱器及與複數 熱官’該等熱管之吸熱端、冷凝端分別連結料料塊、
散熱器,且令該導熱塊設置在電子元件上,以吸取電子元 件所產生之熱量,該熱量可經由該#熱管 散失,達成散熱的功效。 政'、、〃。而 惟,上述的散熱裝置受限於該基座的體積大小, 設置^數量賴管,在目前電子元件之運算速度不斷增 加的炀況下,其導熱功效已逐漸變得不敷所需。 曰 緣是,本創作人有感上述問題之可改善,乃潛 並配合學理之運用’而提出—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 間題之本創作。 ° 义 【新型内容】 5 M332223.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散熱裝置,其在有 限體積之基座上創造出較多的導熱面積,使得散熱 有更好的導熱效能。 為了達成上述之目的,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散熱裝置, 包括:-基座;複數第-熱管,每一第一熱管具有一吸孰 端該等第-熱管之吸熱端係相互間隔地設置於該基座 ^數第二熱管,每—第二熱f具有—吸熱端,該等第 -熱官之吸熱端係相互間隔地交錯疊設於該等第—敎管之 f熱端上方;複數第—導齡,每―第—導餘教於相 狀兩該第一熱管之吸熱端之間,該第一導熱柱之一端抵 接於碑基座,且另—相對端抵接於該第二熱管之吸熱端; ^及硬數第二導熱柱’每―第二導熱柱填設於相鄰之兩該 =二熱管之吸熱端之間,且該第二導熱柱之—端抵接於該 弟一熱管之吸熱端。 —^創作另提供-種散熱裝置,&括:一基座;複數第 —熱管,每一第一熱管具有一吸熱端,該等第一熱管之吸 ,端係相互鄰靠地設置於該基座上;複數第二熱管,每一 ^二,管具有—吸熱端,該等第二熱管之吸熱端係相互鄰 Λ地交,疊設於該等第一熱管之吸熱端上方;複數第一導 ,柱,每一第一導熱柱填設於相鄰之兩該第一熱管之吸熱 =之間,該第一導熱柱之一端抵接於該第二熱管之吸熱 ^ ^及複數第一導熱柱,每一第二導熱柱包含一第一部 ^第—部’該第二部、第一部係相對地填設於相鄰之兩 “弟二熱管之吸熱端之間。 本創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創作散熱裝置係將複數
M332223. …ir是,因此並不會受限於基座的體積大小,而可 二^多的熱f ’並藉由填設_等熱管間之複數導 ^柱’使得導熱面積增加,令電衫件所產生之孰量= 快速地傳導讀熱n、。 夠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特徵及技術内容,請參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 t、參考與說㈣,並非絲料創作加·制者。 【實施方式】 請參閱第—圖至第三圖所示,為本創作散埶裝置之第 :實_),該散熱裝置包括基座1(}、—散熱器20弟 複數弟-熱官3Ό、複數第二熱管4 Q、複數第一導熱柱 5 0、複數第二導熱柱6 〇及一壓蓋7 i 〇係以金屬材㈣成,祕座i Q頂—設形賴^個凹 槽1 1,用以供該等第一熱管3 〇設置。 该政熱裔2 0為散熱鳍片組,且該散熱器2 〇穿設有 複數穿孔2 1,用以設置該等第一、第二熱管3〇、4 〇。 每^\第一熱管3 〇具有一吸熱端3 1及一冷凝端3 2,戎等第一熱官3 0之吸熱端3 1係對應地組設於該等 凹槽1 1Θ ’使得該等第—熱管3 〇之吸熱端3丄相互間 隔地設置於該基座1 〇上。該等第—熱f3 Q之冷凝端3 2穿設於該散熱器2 0之穿孔2 1。 每一=一熱官4 0具有一吸熱端4丄及一冷凝端4 2,该等第一熱官4 〇之吸熱端4 1係相互間隔地交錯疊 設於該等第一熱官3 0之吸熱端3 1上方,且該等第二熱 管4 0與第-熱管3 0之間亦各具有直接接觸的部份。該 7 M332223. 4 〇之冷凝端4 2亦同樣穿設於該散熱器2 0 二…倒梯形’並在其底端形成 接合面51,且在相對其底端之 頂知形成熱管4 〇對應的頂接合面, -導熱柱5 Q兩側分別形成—呈凹弧狀之側接合面^。 每-第-導熱柱5 〇對應地填設於相鄰之兩第一 之間,可以電焊或塗膠方式固定,該底接合面5L氏^ 該基座10頂面,該頂接合面52抵接於該第2 = :Π^Γ’該兩側接合面53分別抵接二 兩弟一熱官3 0之吸熱端3丄側緣。 ^-第二導熱柱60在其底端形成一底接合面6工, 且在其兩側分卿成—呈凹弧狀之側接合面6 2,每-第 -導熱柱6 G填設於相鄰之兩第二熱f4 =,可^電焊或塗勝方式固定,該底接合面6== =弟-熱'3 Q之吸熱端31頂部,該二側接合面6 2分 別抵„之兩第二熱管4 〇之吸熱端彳丄侧緣。 該壓盍7 0係以金屬材料製成,該壓蓋7 〇内面凹嗖 =數:與該等第二熱管4〇對應之凹部7ι,該等凹部 1二=”二熱管4〇之吸熱端4 1頂部,從而使 於該等第二熱管4 〇上,且連結於該 =二¥熱柱6 Q,以固定該㈣—、第二熱管m 藉由上述之組成以形成本創作散熱裝置。 執,裝置係用以對一電子元件(圖略)進行散 '、、、且以絲座10貼抵於該電子元件上。#該電子元件 8 M332223. 發熱時,該熱量會經由該等第一熱管3 〇的吸熱端3 i迅 速吸收,而有些熱量也會經由該等第一、第二導熱柱5 〇、 傳導至該等第二熱管之吸熱端41 ,以及經由該 等第熱管3 0與第二熱管4 〇間接觸的部份傳導至第二 之吸熱端4 1,從而使得導熱面積增加。之後該 等第、第一熱官3 〇、4 〇再將該熱量傳至冷凝端3 2、 4 2 ’並經由所連結的散熱器2 〇而排出。 請參閱第四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 實施例之差異處在於·· /' 、该等第二導熱柱6 0係由該壓蓋7 〇往下一體延伸形 成’且每-第二導熱柱6 〇之側接合面6 2上半部呈凹弧 狀,下半部為平坦狀。 一請參閱第五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與第一 實施例之差異處在於: :亥::裝置進一步包括複數第三熱管8〇及複數第三 =0,每一第三熱管8〇同樣具有吸熱端81及冷 减知8 2 ’該等第三熱管8 〇之吸埶 日卩 又錯rxWM—熱官4 0之吸熱端 三熱管80之冷凝端82連結於該散熱哭2〇万4弟 每-第三導熱柱90之底端形成 ^導齡90兩側分別形成-呈凹弧狀之二: 2。母一弟三導熱柱9 〇填設於相鄰之兩第 i該底接合面91抵接於該第二熱管40线熱端41 頂部,该一侧接合面9 2分別扭垃认+ * …、 0側緣。 -接於相郇之兩第三熱管8 M332223 从::二電子兀件發熱時’該熱量會經由該等第-、第二、 ,=W、、柱5 Q、6 q、9 〇傳導至該等第二、第三 =之吸熱端41、81,以及經由該等第二= 第- 2與第三熱管80間接觸的部份傳導: Ϊ;熱8。之一、8 1,從而使 :青參閱第六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 一 貫轭例之差異處在於·· ,、罘 4导弟二熱管4 Q之數量係多於該等第—熱 ^導iff熱裝置更包括有兩第四導熱柱1◦〇,= :四¥熱柱1 0 0分別填設於最外側之第-、第二哉管3 〇、40之吸熱端31、41之間。 :3 該基座10頂面之底接合面101、—抵接於 取卜側乐―熱官4 0之吸熱端4 1底部的頂接合面丄〇 2 ^一抵接於最外侧第—熱管3 〇之吸熱端3 1側緣的側接 & 面 1 0 3 〇 〜田ό亥電子元件發熱時,該熱量除了可經由該等第一、 乐-導熱柱5 0、6 Q傳導至該等第二熱管4 Q之吸熱端 4 1 ’以及經由該等第一、第二熱管3 0、4 0間接觸的 ^傳導至第二熱管4 0之吸熱端4 1之外,還可透過該 兩第四導熱柱1 〇 〇傳遞熱量,以提昇導熱效率。 ^请麥閱第七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與第一 貫施例之差異處在於: 该等第一熱官3 〇之吸熱端3 1係相互鄰靠地設置於 M332223. 該基座!0上,且該等第二熱管4 Q之吸熱端4 i係相互 鄰靠地交錯疊設於該等第一熱管3 〇之吸熱端3丄上方。 該第-導熱柱5 0略呈-倒三角形,其頂端之頂接合 面5 2抵接於對應之第二熱管4 〇之吸熱端4 i底部,且 其兩側之側接合面5 3分別抵接於相鄰之兩第―教管 之吸熱端3 1側緣。 每-第二導熱柱6 〇包含一第—部6 3及一第二部6 4,該第二部6 4、第—部6 3係略呈三角形,該第一部 6 3、第二部6 4兩側分別形成—呈凹弧狀之側接合面6 3 1、6 4 1,該第-部6 3底端另形成一底接合面6 3 2 ° 每-第二部6 4、第-部6 3係相對地填設於相鄰之 兩第二熱管4 0之吸熱端4 χ之間,該等側接合面6 3 1、64 1分別抵接於相鄰之兩第二熱f4 ◦之吸熱端4 1側緣,且該底接合面6 3 2抵接於對應之第一熱管3 〇 之吸熱端31頂部。 ^ 該壓蓋7 0係蓋設於該等第二熱管4 〇之吸熱端4工 上方,且連結於該等第二導熱柱6 〇之第二部6 4。 請參閱第八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與第五 實施例之差異處在於: 该等第一導熱柱6 〇之第二部6 4係由該壓蓋7 〇往 下一體延伸形成。 請參閱第九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七實施例,與第五 實施例之差異處在於: 該散熱裝置進一步包括複數第三熱管8 〇及複數第三 M332223· 導熱柱^ 0,每—第三熱管8 0具有吸熱端81及冷凝涵 8 2 ’該等第三熱管8 Q之吸熱端8 f設於該等第二熱管40之吸熱端41上方,:二也;: 官8 0之冷凝端8 2連結於該散熱器2 〇。 、 … 4,::第ί!熱柱90包含一第三部9 3及-第四部9 第:‘ί) 3、第四部9 4係相對地填設於相鄰之兩 弟二熱e 8 〇之吸熱端8 1之間。每一第三部9 3、 邛9 4兩側分別形成一抵接於相鄰之兩第三熱管 熱端8 1側緣之侧接合面9 3 j、9 4丄。μ 吸 請參閱第十圖所示,為本創作之第八實施例, 貫施例之差異處在於·· r、弟五 該等第二熱管4〇之數量係多於該等第一熱管 數置,且該散熱裝置更包括有分別填設於最外侧之 、 、40之吸熱端3 1、41之間的兩第四導 二^ 每—第四導熱柱1 00分別於其底端、頂端 及罪近弟-熱官3 Q-側處分別形成_抵接於該基座丄〇 頂面之底接合面1〇 1、一抵接於最外側第二埶 =端4 1底部的頂接合面χ 〇 2及—抵接於最外側第一 '、、、管3 0之吸熱端3 1側緣的側接合面1 〇 3。 是以,本創作散熱裝置不會受限於基座的體積大小, 可在與基座連結之複數熱管上疊設有其它熱管, 數導熱柱將電子元件所產生之熱量傳導至該等相互最設之 熱管,從而創造較多的導熱面積,並提昇散熱裝置ς導熱 功效。 惟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即 12 M332223, 侷限本創作之專 圖式 内容所為之等效結=介故,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 内,合予陳明。^均同理皆包含於本創作之範圍 【圖式簡單說明】 ί二作之第—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二二ΊΗ乍之第—實施例的立體,址合圖。 味 y 乍之弟一貫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弟四圖係本創作> # _ + ^ 昂二貫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f五圖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六圖係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七圖係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八圖係本創作之第六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創作之第七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創作H施例的剖視示意I 13 M332223..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基座 11 凹槽 2 0 散熱器 2 1 穿孔 、 3 0 第一熱管 3 1 吸熱端 . 3 2 冷凝端 40 第二熱管 4 1 吸熱端 4 2 冷凝端 50 第一導熱柱 5 1 底接合面 5 2 頂接合面 5 3 侧接合面 ) 60 第二導熱柱 6 1 底接合面 6 2 侧接合面 6 3 第一部 6 3 1 侧接合面 632 底接合面 6 4 第二部 6 4 1 侧接合面 14 M332223. 7 0 壓蓋 7 1 凹部 8〇第三熱管 8 1 吸熱端 8 2冷凝端 90 第三導熱柱 9 1 底接合面 9 2 侧接合面 9 3第三部 931 側接合面 9 4 第四部 941 侧接合面 100 第四導熱柱 1 0 1 底接合面 102 頂接合面 1 0 3 侧接合面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