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23285B - 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23285B
TWI823285B TW111108478A TW111108478A TWI823285B TW I823285 B TWI823285 B TW I823285B TW 111108478 A TW111108478 A TW 111108478A TW 111108478 A TW111108478 A TW 111108478A TW I823285 B TWI823285 B TW I8232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onductive film
biological electrode
biological
bas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8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41355A (zh
Inventor
畠山潤
岩淵元亮
池田譲
渡邊修
野中汐里
長谷川幸士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3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328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1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substituted by heteroatoms or groups containing heteroatoms
    • C08F212/30Sulfu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63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51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 A61B5/257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adhesive pads or tapes
    • A61B5/259Means for maintaining electrode contact with the body using adhesive means, e.g. adhesive pads or tapes using conductive adhesive means, e.g. g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63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 A61B5/266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containing electrolytes, conductive gels or pas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63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 A61B5/268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 materials containing conductive polymers, e.g. PEDOT:PSS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 C08F212/02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 C08F212/0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 C08F212/14Monomers containing only on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 containing one ring substituted by heteroatoms or groups containing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38Esters containing sulfu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5/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5/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romatic monomer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and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41/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bond to sulfur or by a heterocyclic ring containing sulfur;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2Manufacturing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sensors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125Manufacturing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ducing sensors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Details of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ensors
    • A61B2562/164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Details of structural supports for sensors the sensor is mounted in or on a conformable substrate or carri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 Measuring Or Testing Involving Enzyme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為一種生物體電極,其特徵為具有: 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 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及 導電路, 該導電膜形成於該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的單面,該導電路連接於該導電膜且貫穿該伸縮性基材並露出於相反側。藉此提供生物體訊號的感度高,生物相容性優良,係為輕量且能以低成本製造,無論被水潤濕、乾燥、長時間貼附於肌膚,生物體訊號的感度仍不會大幅地降低,無肌膚搔癢、紅斑、皮疹而為舒適的生物體電極,並提供該生物體電極的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Description

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本發明關於接觸生物體的皮膚並利用來自皮膚之電氣訊號而可檢測心搏數等身體的狀態之生物體電極、其製造方法、以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近年,隨著IoT(Internet of Things)的普及,穿戴式裝置的開發也在進展。可連接到網際網路之鐘錶、眼鏡為其代表例。又,在醫療領域、運動領域也需要可恆常監測身體的狀態之穿戴式裝置,為今後會成長的領域。尤其,因為世界性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之蔓延而帶來了嚴重的醫療負荷,現正疾呼未感染病毒的人在家中進行醫療的必要性及其進程。
在醫療領域中已有販賣例如利用電氣訊號來感測心臟的運動之心電圖測定般利用微弱電流的傳感器來監測身體之臟器的狀態之穿戴式裝置。心電圖的測定係將塗有導電糊劑之電極安裝在身體來實施測定,但其為僅1次之短時間的測定。相對於此,如上述之醫療用穿戴式裝置的開發係著眼於連續數週恆常監測健康狀態之裝置的開發。因此,醫療用穿戴式裝置所使用的生物體電極要求即使在有淋浴、沐浴、發汗等之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使用的情況下,仍可獲取生物體訊號、無搔癢或肌膚過敏等、以及舒適性。又,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求無裝戴感般輕量且為薄膜、以及可低成本且生產性高地進行製造。
利用以Apple Watch為代表之鐘錶型裝置、使用了Radar之非接觸型傳感器進行心電圖的量測已成為可能。但是,醫療取向之高精度的心電圖之測定仍然需要在身體的數處貼附生物體電極之型式的心電計。
就醫療用穿戴式裝置而言,有貼附於身體之型式及納入於衣服之型式,就貼附於身體之型式而言,已廣泛地利用使用了含有上述導電糊劑之材料例如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水及電解質之親水性凝膠的生物體電極。親水性凝膠係於用以保持水之親水性聚合物中含有鈉、鉀、鈣作為電解質,並將來自肌膚之離子濃度的變化利用和親水性凝膠接觸後之氯化銀的還原反應來變換成電氣訊號。另一方面,就納入於衣服之型式而言,已有人提出將PEDOT-PSS(聚-3,4-乙烯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鹽,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sulfonate)之類的導電性聚合物、銀糊劑納入纖維中而成的布使用於電極之方法(專利文獻2)。
但是,在上述使用含有水及電解質之親水性凝膠的情況,會有因乾燥導致缺水的話會失去導電性之問題、因淋浴、沐浴而和水接觸的話凝膠(導電凝膠)會膨脹而從肌膚剝離之問題,並實施為了提高耐水性而安裝凝膠之保護膜等手段(專利文獻3)。為了提高耐水性而在和凝膠接觸之基材使用耐水性基材的話,會有皮膚無法呼吸並於長期貼附時發生搔癢之問題、凝膠或基材等之片數增加且將其予以複合時之膜厚變厚,因此安裝於肌膚時之不適感提高,並由於和衣服之摩擦而容易剝離之各種問題,難以長期安裝。
另一方面,使用如PEDOT-PSS之類的導電性聚合物時,還會有導電性聚合物之酸性強而導致有引起肌膚過敏之風險的問題、連續幾天穿著含有導電聚合物之衣服所致之不適感的增加、沐浴中需要脫衣服導致沐浴中無法量測、或導電聚合物在洗滌中從纖維剝落之問題。
有人提出使用了導電性聚矽氧之乾式生物體電極(專利文獻4)。在此,係藉由在本來具有絕緣性之聚矽氧橡膠中添加懸垂被定義為界面活性劑及清洗劑之磺酸的鹼金屬鹽而成的聚矽氧化合物來改善離子導電性並感測生物體訊號。
前述專利文獻4所記載之生物體電極並非具有黏著性者。為了在身體活動時也能正確地取得生物體訊號,生物體電極需要始終接觸於肌膚。因此,生物體電極需要黏著性。前述導電凝膠之中,有不具黏著性者,也有利用安裝在導電凝膠周邊之黏著層來確保黏著性的情況,但為了獲得更安定的生物體訊號,需要在導電層本身具有黏著性。
有人提出在聚矽氧黏著劑中混合離子性聚合物之生物體電極材料(專利文獻5、6)。這些生物體電極材料,係藉由在具有肌膚過敏性低、撥水性高、抑制搔癢或剝離後之肌膚發紅之效果的聚矽氧黏著劑中,組合高離子導電性及不會通過肌膚之離子性聚合物,而成為即使在包含每天的沐浴、運動之長期貼附也不會剝離且可獲得安定的生物體訊號者,但要求進一步改善長期貼附安裝的舒適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3/039151號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5-10067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0-27110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2018-515279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8-126496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8-13053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成,目的為提供生物體訊號的感度高,生物相容性(biocompatibility)優良,係為輕量且能以低成本製造,無論被水潤濕、乾燥、長時間貼附於肌膚,生物體訊號的感度仍不會大幅地降低,無肌膚搔癢、紅斑、皮疹等而為舒適的生物體電極,以及提供該生物體電極的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體電極,具有: 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 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及 導電路, 前述導電膜形成於前述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的單面,前述導電路連接於前述導電膜且貫穿前述伸縮性基材並露出於相反側、或露出於前述伸縮性基材的側面。
若為如此的生物體電極,則會成為生物體訊號的感度高,生物相容性優良,係為輕量且能以低成本製造,無論被水潤濕、乾燥、長時間貼附於肌膚,生物體訊號的感度仍不會大幅地降低,無肌膚搔癢、紅斑、皮疹等而為舒適的生物體電極。
又,本發明中,前述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宜為不織布或透膜(membrane)。
若為如此的伸縮性基材,則可製成即使長時間貼附於肌膚,皮膚仍可呼吸之生物體電極。
又,本發明中,前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宜含有: 離子性材料(A),選自氟磺酸、氟磺醯亞胺、N-羰基氟磺醯胺中之任一者的銨鹽、鋰鹽、鈉鹽、鉀鹽或銀鹽。
若為如此的黏著性導電膜,則可始終密接於肌膚,即使為浸在水中的狀態也不會因吸水而膨潤,且可維持長時間黏著性並獲得穩定的電氣訊號。
此時,前述離子性材料(A)宜具有下述通式(1)-1至(1)-4表示之次結構。 [化1] 通式(1)-1中,Rf 1及Rf 2為氫原子、氟原子、氧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Rf 1及Rf 2為氧原子時,Rf 1及Rf 2為鍵結於1個碳原子而形成羰基之1個氧原子,Rf 3及Rf 4為氫原子、氟原子或三氟甲基,Rf 1至Rf 4中之1個以上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通式(1)-2、通式(1)-3及通式(1)-4中,Rf 5、Rf 6及Rf 7分別為氟原子、三氟甲基或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且具有至少1個以上之氟原子。通式(1)-1至通式(1)-4中,M +為選自銨離子、鈉離子、鉀離子及銀離子之離子。通式(1)-2中,m為1~4之整數。
離子性材料(A)若具有如此的次結構,則可製成導電性及生物相容性更為優良的生物體電極。
又,前述離子性材料(A)為具有選自下述通式(2)表示之重複單元A1~A7中之1種以上之離子性聚合物更佳。 [化2] 通式(2)中,R 1、R 3、R 5、R 8、R 10、R 11及R 13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甲基,R 2、R 4、R 6、R 9、R 12及R 14分別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13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烴基。前述烴基也可具有酯基、醚基或它們兩者。R 7為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伸烷基,且R 7中的氫原子中之1個或2個也可被氟原子取代。X 1、X 2、X 3、X 4、X 6及X 7分別獨立地為單鍵、伸苯基、伸萘基、醚基、酯基及醯胺基中之任一者,X 5為單鍵、醚基及酯基中之任一者。Y為氧原子及-NR 19-基中之任一者。R 19為氫原子、碳數2~12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烷基、及苯基中之任一者,且也可具有選自醚基、羰基、酯基及醯胺基中之1種以上。Y也可和R 4一起形成環。Rf 1’及Rf 5’分別為氟原子、三氟甲基或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且具有至少1個以上之氟原子。m為1~4之整數。a1、a2、a3、a4、a5、a6及a7為0≦a1≦1.0、0≦a2≦1.0、0≦a3≦1.0、0≦a4≦1.0、0≦a5≦1.0、0≦a6≦1.0、0≦a7≦1.0,且0<a1+a2+a3+a4+a5+a6+a7≦1.0。M +為選自銨離子、鈉離子、鉀離子及銀離子之離子。
離子性材料(A)若具有如此的結構,則可製成導電性及生物相容性更進一步優良的生物體電極。
又,本發明中,前述離子性材料(A)宜含有下述通式(3)表示之銨離子作為構成前述銨鹽之銨離子。 [化3] 通式(3)中,R 101d、R 101e、R 101f及R 101g分別為氫原子、碳數1~15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2~12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烯基或炔基、或碳數4~20之芳香族基,且也可具有選自醚基、羰基、酯基、羥基、胺基、硝基、磺醯基、亞磺醯基、鹵素原子及硫原子中之1種以上。R 101d及R 101e或R 101d、R 101e及R 101f也可和它們所鍵結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環,形成環時,R 101d及R 101e或R 101d、R 101e及R 101f為碳數3~10之伸烷基、或形成環中具有通式(3)中的氮原子之芳香族雜環。
若為包含含有如此的銨離子之離子性材料(A)者,則可製成導電性及生物相容性更加優良的生物體電極。
又,本發明中,除了含有前述(A)成分之外,宜更含有選自聚矽氧樹脂、(甲基)丙烯酸酯樹脂、胺甲酸酯系樹脂中之1種以上之(A)成分以外的黏著性樹脂(B)成分。
如此的樹脂(B)可和(A)離子性材料(鹽)相容並防止鹽的溶出,且可保持金屬粉、碳粉、矽粉、鈦酸鋰粉等導電性改善劑,可含有用以賦予撥水性之聚矽氧,並可使黏著性展現。
此時,宜含有具有烯基之二有機基矽氧烷、及具有SiH基之有機基氫聚矽氧烷作為前述(B)成分。
如此的樹脂(B)可和離子性材料(A)相容並防止鹽的溶出。
此時,宜更含有具有R xSiO (4-x)/2單元(R為碳數1~10之有取代或無取代之一價烴基,x為2.5~3.5之範圍)及SiO 2單元之聚矽氧樹脂作為前述(B)成分。
使用如此的樹脂(B)也可和離子性材料(A)相容並防止鹽的溶出。
又,本發明中,宜更含有選自碳粉、金屬粉、矽粉及鈦酸鋰粉中之1種以上作為(C)成分。
碳粉及金屬粉可作為導電性改善劑而發揮作用並賦予更優良的導電性,矽粉、鈦酸鋰粉可更為提高離子接受性的感度,故會成為更理想的生物體電極。
此時,前述碳粉宜為碳黑及奈米碳管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藉由含有如此的碳粉,可提供更高的導電性。
又,本發明中,前述導電路宜含有選自金、銀、氯化銀、鉑、鋁、鎂、錫、鎢、鐵、銅、鎳、不鏽鋼、鉻、鈦、碳及導電性聚合物中之1種以上。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中,可理想地使用如此的導電路。
又,本發明中,前述導電路宜為按扣(snap)形狀。
若為如此的導電路,則可簡便地實施和用以接收生物體訊號並對其進行處理之器件的接合。
又,本發明中,前述伸縮性基材與前述導電膜之合計膜厚宜為1mm以下。
若為如此的膜厚,則係薄膜且裝戴感較低而較舒適。
此時,前述伸縮性基材與前述導電膜之合計膜厚為500μm以下更佳。
若為如此的膜厚,則更為舒適。
又,本發明中,前述伸縮性基材宜具有黏著層。
若為如此的伸縮性基材,則可使生物體電極的黏著力增大。
又,本發明中,前述導電膜之上宜以離型襯墊(release liner)覆蓋。
可理想地使用如此的生物體電極。
此時,前述離型襯墊選自氟樹脂、聚乙烯、聚丙烯、環狀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酸乙烯酯、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聚醯亞胺、聚苯硫醚、聚碸、聚醚碸、聚醚酮、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縮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丙烯腈、賽璐玢及紙,且若非前述氟樹脂則係經氟系之剝離劑或聚矽氧/氟系之剝離劑塗佈。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離型襯墊若為如上所述者,則從導電膜之剝離較容易。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上述之生物體電極之方法,係製作貫穿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之導電路、或以露出於伸縮性基材的側面之方式在前述伸縮性基材上製作導電路,並形成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使其連接至貼附於肌膚之側的導電路。
根據如此的製造方法,能以低成本輕易地製造生物體訊號的感度高,生物相容性優良,係為輕量且能以低成本製造,無論被水潤濕、乾燥、長時間貼附於肌膚,生物體訊號的感度仍不會大幅地降低,無肌膚搔癢、紅斑、皮疹等而為舒適的生物體電極。
此時,可於前述貫穿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之導電路或露出於前述伸縮性基材的側面之前述伸縮性基材上的導電路之貼附於肌膚之側,藉由將已形成在離型襯墊上之前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進行轉印來形成前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或藉由在導電路上進行直接印刷來形成前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
根據如此的製造方法,可更簡便地製造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
此時,宜於離型襯墊上塗佈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材料並予以硬化。
根據如此的製造方法,可更為簡便地製造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係將上述生物體電極貼附於肌膚,並於沐浴或淋浴後、或在沐浴或淋浴中測定生物體訊號。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具有撥水性,故可實施如此的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發明之效果]
如上所述,若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其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則可提供生物體訊號的感度高,生物相容性優良,係為輕量且能以低成本製造,無論被水潤濕、乾燥、長時間貼附於肌膚,生物體訊號的感度仍不會大幅地降低,無肌膚搔癢、紅斑、皮疹而為舒適的生物體電極,並提供該生物體電極的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如上所述,要求開發用以展現高感度且低雜訊的生物體訊號之高導電性及生物相容性優良,係為輕量且能以低成本製造,無論被水潤濕或乾燥皆可量測生物體訊號,長時間貼附於肌膚亦無肌膚粗糙、搔癢,為輕量且薄膜的生物體電極、其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隨著心臟的鼓動,從肌膚表面會釋放出鈉、鉀、鈣離子。生物體電極需要將從肌膚釋放出的離子之增減變換成電氣訊號。因此,需要用以傳達離子之增減的離子導電性優良的材料。隨著心臟的鼓動,肌膚表面的電位也會變動。該電位變動微小,亦需要用以將微弱電流傳達到裝置之電子傳導性。
含有氯化鈉、氯化鉀之親水性凝膠具有高離子導電性及電子導電性,但水分乾掉的話,則會失去導電性。又,還會由於因沐浴、淋浴而使氯化鈉、氯化鉀溶出至生物體電極外而導致導電性降低。
使用了金、銀等金屬之生物體電極僅檢測微弱電流,並由於離子導電性低,故作為生物體電極之感度低。碳和金屬同樣具有電子傳導性,但電子傳導性比金屬低,其作為生物體電極之感度較金屬為低。
以PEDOT-PSS為代表之導電聚合物具有電子傳導性及離子導電性之兩者,但由於極化低,故離子導電性低。
氟磺酸、氟磺醯亞胺及N-羰基氟磺醯胺的鹽之極化性高,具有高離子導電性。藉由將其和碳等進行組合,可展現高離子導電性及電子傳導性之兩者。
為了將生物體電極膜貼附於肌膚而安定地獲得生物體訊號,需要黏著性。另一方面,長時間貼附並剝離後,在肌膚上留下殘渣的話,可能會成為發疹、肌膚粗糙的原因。
就發疹、肌膚粗糙、搔癢等之另一個原因而言,可列舉皮膚無法呼吸所致。預期會貼附1週以上之長時間的醫療用黏性繃帶,為了儘量使皮膚可行呼吸,而會進行將黏性繃帶之基材製成薄膜並選用透氣性高的不織布之手段、或為了使汗容易釋放出,而會在表面施加附有凹凸之壓花(emboss)加工等手段。
在金屬製之按扣貫穿中心部之不織布上貼附有習知之不含矽之凝膠電極而成的生物體電極,在將其貼附於肌膚之狀態下進行沐浴的話,水容易通過不織布,故凝膠會膨潤且體積會膨脹,並從肌膚剝落。為了防止水的滲透而如前述專利文獻3所記載般安裝防水罩蓋的話,生物體電極的厚度會增加而無法達到舒適的裝戴感。
若可在薄膜之不織布組合防水性導電膜,則即使沐浴也不會降低導電性。甚至導電膜若具有黏著性,則可安定地感測生物體訊號。
就防水性導電膜而言,可列舉含有聚矽氧之導電膜。此外,就含有聚矽氧之黏著劑而言,可列舉:聚矽氧黏著劑、胺甲酸酯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這些黏著劑之中,就高撥水性、肌膚之皮疹狀況少、皮膚能呼吸之觀點,聚矽氧黏著劑最佳。
就基本性質而言,聚矽氧為絕緣體。因此,以含有聚矽氧之黏著劑作為基礎時,需要用以改善導電性之材料。就導電性改善劑而言,可列舉金屬粉、碳粉,但如前所述,從肌膚釋放出的不僅為微弱的電位,還有鈉、鉀、鈣等離子。因此,需要對離子之增減有高敏感的離子導電性之性質。
為了使離子電池之離子導電性改善,已有人探討添加離子液體。會形成中和鹽的酸之酸性度高的話,離子會強烈極化並改善離子導電性。就鋰離子電池而言,雙(三氟甲烷磺醯基)醯亞胺酸、參(三氟甲烷磺醯基)甲基化物酸之鋰鹽會展現高離子導電性即因為如此。另一方面,會有在成為中和鹽前之酸的狀態下,酸強度愈高,則該鹽的生物體刺激性愈強之問題。亦即,離子導電性和生物體刺激性為權衡關係。但是,適用於生物體電極之鹽則必須要兼顧高離子導電特性及低生物體刺激性。
離子化合物的分子量愈大,則會有對肌膚之滲透性愈降低,並對肌膚之刺激性愈降低之特性。因此,有人提出添加具有如下之離子聚合物而成的生物體電極;該離子聚合物如日本特開2018-099504號公報所記載之氟磺酸、日本特開2018-126496號公報所記載之氟磺醯亞胺及日本特開2018-130533號公報所記載之N-羰基氟磺醯胺中任一者之銨鹽、鋰鹽、鈉鹽、鉀鹽、日本特開2019-180467號公報所記載之銀鹽等。
添加有前述離子聚合物者,係含有聚矽氧之黏著材,藉此可始終密接於肌膚,即使為浸在水中的狀態也不會因吸水而膨潤,可維持長時間黏著性並獲得穩定的電氣訊號。但是,這些生物體電極係於非多孔質之導電性基材上使用含有上述離子聚合物之組成物來形成生物體接觸層。
本案發明人們如此般針對上述課題反覆深入探討後之結果發現下述構成之生物體電極、其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乃至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為一種生物體電極,具有: 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 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及 導電路, 前述導電膜形成於前述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的單面,前述導電路連接於前述導電膜且貫穿前述伸縮性基材並露出於相反側、或露出於前述伸縮性基材的側面。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具有撥水性,故也可進行日常的淋浴、沐浴。不僅沐浴後、淋浴後的生物體訊號之測定,也可在沐浴中、淋浴中進行測定。
不僅心電圖之測定,也可進行肌電圖、腦波、呼吸數之測定。又,不僅可測定從肌膚釋放出的訊息,也可藉由對肌膚施予電氣訊號,而對肌肉傳遞訊號、或也可控制腦波。據認為例如可使用在用以提高表現或減少疲勞之對游泳中之肌肉的刺激、或提高沐浴中的舒緩放鬆等用途。
為了構成高感度的生物體電極,不僅需要高離子導電性,也需要高電子傳導性。為了提高電子傳導性,除了添加離子聚合物之外,更添加金屬粉、碳粉係為有效。
在上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的形成中,也可使用上述離子聚合物。離子聚合物中含有聚矽氧時,其它成分中則不一定要含有聚矽氧。
以下,針對本發明詳細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生物體電極>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具有: 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 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及 導電路, 前述導電膜形成於前述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的單面,前述導電路連接於前述導電膜且貫穿前述伸縮性基材並露出於相反側之面、或露出於前述伸縮性基材的側面。又,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具有形成於貫穿多孔質膜的導電路上或多孔質膜上的導電路之成為生物體接觸層的含有聚矽氧之黏著性導電膜。
使用圖示簡單地說明。針對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10之一例,將其剖面顯示於圖1。生物體電極10具有: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1、導電路2、導電膜3及離型襯墊4;其中,該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1具有:不織布1-1、黏著層1-2及補強薄膜1-3;該導電路2具有: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
<導電膜之組成物> 以下,針對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各成分更詳細地說明。
[(A)離子性材料(鹽)] 作為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的(A)離子性材料(導電性材料)而摻合之鹽,可含有選自氟磺酸、氟磺醯亞胺、N-羰基氟磺醯胺中之任一者的銨鹽、鋰鹽、鈉鹽、鉀鹽或銀鹽之具有離子性重複單元之聚合物作為(A)之離子性材料。
選自氟磺酸、氟磺醯亞胺、N-羰基氟磺醯胺中之任一者的銨鹽、鈉鹽、鉀鹽、銀鹽之離子性材料(A)可具有下述通式(1)-1至(1)-4表示之次結構。 [化4] 通式(1)-1中,Rf 1及Rf 2為氫原子、氟原子、氧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Rf 1及Rf 2為氧原子時,Rf 1及Rf 2為鍵結於1個碳原子而形成羰基之1個氧原子,Rf 3及Rf 4為氫原子、氟原子或三氟甲基,Rf 1至Rf 4中之1個以上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通式(1)-2、通式(1)-3及通式(1)-4中,Rf 5,Rf 6及Rf 7分別為氟原子、三氟甲基或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且具有至少1個以上之氟原子。通式(1)-1至通式(1)-4中,M +為選自銨離子、鈉離子、鉀離子及銀離子之離子。通式(1)-2中,m為1~4之整數。
宜為具有選自上述通式(1)-1、(1)-2表示之氟磺酸、(1)-3表示之磺醯亞胺、(1)-4表示之N-羰基磺醯胺的銨鹽、鈉鹽、鉀鹽、銀鹽中之1種以上之重複單元係選自下述通式(2)表示之重複單元A1~A7中之1種以上之離子性聚合物。 [化5] 通式(2)中,R 1、R 3、R 5、R 8、R 10、R 11及R 13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甲基,R 2、R 4、R 6、R 9、R 12及R 14分別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13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烴基。前述烴基也可具有酯基、醚基或它們兩者。R 7為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伸烷基,且R 7中的氫原子中之1個或2個也可被氟原子取代。X 1、X 2、X 3、X 4、X 6及X 7分別獨立地為單鍵、伸苯基、伸萘基、醚基、酯基及醯胺基中之任一者,X 5為單鍵、醚基及酯基中之任一者。Y為氧原子及-NR 19-基中之任一者。R 19為氫原子、碳數2~12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烷基、及苯基中之任一者,且也可具有選自醚基、羰基、酯基及醯胺基中之1種以上。Y也可和R 4一起形成環。Rf 1’及Rf 5’分別為氟原子、三氟甲基或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且具有至少1個以上之氟原子。m為1~4之整數。a1、a2、a3、a4、a5、a6及a7為0≦a1≦1.0、0≦a2≦1.0、0≦a3≦1.0、0≦a4≦1.0、0≦a5≦1.0、0≦a6≦1.0、0≦a7≦1.0,且0<a1+a2+a3+a4+a5+a6+a7≦1.0。M +為選自銨離子、鈉離子、鉀離子及銀離子之離子。
上述通式(2)中a1~a7分別為重複單元A1~A7之比率。
(重複單元A) 上述通式(2)表示之重複單元A1~A7之中,用以獲得重複單元A1~A5之氟磺酸鹽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所述之例。
[化6]
[化7]
[化8]
[化9]
[化10]
[化11]
[化12]
[化13]
[化14]
[化15]
[化16]
[化17]
[化18]
[化19]
[化20]
[化21]
[化22]
[化23]
[化24]
[化25]
[化26]
用以獲得上述通式重複單元A6之磺醯亞胺鹽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
[化27]
[化28]
[化29]
[化30]
[化31]
用以獲得上述通式重複單元A7之N-羰基磺醯胺鹽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
[化32]
[化33] 式中,R 1、R 3、R 5、R 8、R 10、R 11及R 13如前所述。
又,前述離子性材料(A)宜含有下述通式(3)表示之銨離子(銨陽離子)作為構成前述銨鹽之銨離子。 [化34] 通式(3)中,R 101d、R 101e、R 101f及R 101g分別為氫原子、碳數1~15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2~12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烯基或炔基、或碳數4~20之芳香族基,且也可具有選自醚基、羰基、酯基、羥基、胺基、硝基、磺醯基、亞磺醯基、鹵素原子及硫原子中之1種以上。R 101d及R 101e或R 101d、R 101e及R 101f也可和它們所鍵結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環,形成環時,R 101d及R 101e或R 101d、R 101e及R 101f為碳數3~10之伸烷基、或形成環中具有通式(3)中的氮原子之芳香族雜環。
上述通式(3)表示之銨離子具體可例示如下者。
[化35]
[化36]
[化37]
[化38]
[化39]
[化40]
[化41]
[化42]
[化43]
[化44]
[化45]
[化46]
[化47]
[化48]
[化49]
[化50]
上述通式(3)表示之銨離子為3級或4級銨離子特佳。
(重複單元B) 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的(A)成分中,除了含有上述重複單元A1~A7之外,也可為了使導電性改善而將具有乙二醇二甲醚鏈之重複單元B予以共聚合。用以獲得具有乙二醇二甲醚鏈之重複單元B之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述。藉由將具有乙二醇二甲醚鏈之重複單元予以共聚合,可幫助從肌膚釋放出的離子在乾電極膜內之移動,並提高乾電極之感度。
[化51]
[化52]
[化53]
[化54] R為氫原子或甲基。
(重複單元C) 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的(A)成分中,除了含有上述重複單元A1~A7、B之外,也可為了使導電性改善而將具有羥基、羧基、銨鹽、甜菜鹼、醯胺基、吡咯烷酮、內酯環、內醯胺環、磺內酯環、磺酸的鈉鹽、磺酸的鉀鹽之親水性重複單元C予以共聚合。用以獲得親水性重複單元C之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述。藉由將這些含有親水性基之重複單元予以共聚合,可提高從肌膚釋放出的離子之敏感性,並提高乾電極之感度。
[化55]
[化56] R為氫原子或甲基。
(重複單元D) 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的(A)成分中,除了含有上述重複單元A1~A7、B、C之外,也可具有賦予黏著能力之重複單元D。用以獲得重複單元D之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所述者。
[化57]
[化58]
[化59]
[化60]
(重複單元E) 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的(A)成分中,除了含有上述重複單元A1~A7、B、C、D之外,也可將交聯性重複單元E予以共聚合。交聯性重複單元E可列舉具有環氧乙烷環或氧雜環丁烷環之重複單元。
用以獲得具有環氧乙烷環或氧雜環丁烷環之重複單元E之單體具體可列舉如下述。
[化61]
[化62]
在此,R為甲基或氫原子。
(重複單元F) 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的(A)成分中,除了含有上述重複單元A1~A7、B、C、D、E之外,也可具有含有矽之重複單元F。用以獲得重複單元F之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者。
[化63] n為0~100之整數。
[化64]
(重複單元G) 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的(A)成分中,除了含有上述重複單元A1~A7、B、C、D、E、F之外,也可具有含有氟之重複單元G。
用以獲得含有氟之重複單元G之單體,具體可例示如下者。
[化65]
[化66]
[化67]
[化68]
[化69]
[化70]
[化71]
在此,R為氫原子或甲基。
就合成(A)成分之離子性材料的方法之一種而言,可列舉將可提供重複單元A1~A7、B、C、D、E、F、G之單體中之期望的單體,在有機溶劑中,添加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並進行加熱聚合來獲得共聚物之高分子化合物的方法。
聚合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可例示:甲苯、苯、四氫呋喃、二乙醚、二㗁烷等。聚合起始劑可例示:2,2’-偶氮雙異丁腈(AIBN)、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過氧化苯甲醯、過氧化月桂醯等。加熱溫度宜為50~80℃,反應時間宜為2~100小時,為5~20小時更佳。
在此,離子性材料(A)中的重複單元A1~A7、B、C、D、E、F、G的比例為0≦a1<1.0、0≦a2<1.0、0≦a3<1.0、0≦a4<1.0、0≦a5<1.0、0≦a6<1.0、0≦a7<1.0、0<a1+a2+a3+a4+a5+a6+a7≦1.0、0≦b<1.0、0≦c<1.0、0≦d<1.0、0≦e<0.9、0≦f<0.9、0≦g<0.9,宜為0≦a1≦0.9、0≦a2≦0.9、0≦a3≦0.9、0≦a4≦0.9、0≦a5≦0.9、0≦a6≦0.9、0≦a7≦0.9、0.01≦a1+a2+a3+a4+a5+a6+a7≦0.9、0.03≦b≦0.9、0≦c≦0.8、0≦d≦0.8、0≦e<0.8、0≦f<0.8、0≦g<0.8,為0≦a1≦0.8、0≦a2≦0.8、0≦a3≦0.8、0≦a4≦0.8、0≦a5≦0.8、0≦a6≦0.8、0≦a7≦0.8、0.02≦a1+a2+a3+a4+a5+a6+a7≦0.8、0.05≦b≦0.9、0≦c≦0.7、0≦d≦0.5、0≦e<0.3、0≦f<0.7、0≦g<0.7更佳。b~g分別為重複單元B~G的比率。
另外,例如a1+a2+a3+a4+a5+a6+a7+b+c+d+e+f+g=1係表示含有重複單元A1、A2、A3、A4、A5、A6、A7、B、C、D、E、F、G之高分子化合物中,重複單元A1、A2、A3、A4、A5、A6、A7、B、C、D、E、F、G之合計量相對於全部重複單元之合計量為100莫耳%;a1+a2+a3+a4+a5+a6+a7+b+c+d+e+f+g<1係表示重複單元A1、A2、A3、A4、A5、A6、A7、B、C、D、E、F、G之合計量相對於全部重複單元之合計量為未達100莫耳%,且含有A1、A2、A3、A4、A5、A6、A7、B、C、D、E、F、G以外之其它重複單元。
(A)成分的分子量,皆就重量平均分子量而言,宜為500以上,為1,000以上且1,000,000以下更佳,為2,000以上且500,000以下再更佳。又,聚合後未納入(A)成分中之離子性單體(殘存單體)若為少量,則在生物體適性試驗中,該殘存單體不會有滲入肌膚而引起過敏之疑慮,故殘存單體的量宜減少。殘存單體的量相對於(A)成分整體100質量份,宜為10質量份以下。又,(A)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也可將分子量、分散度、聚合單體不同的2種以上予以混合使用。聚合物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及分散度(Mw/Mn)係利用使用四氫呋喃(THF)作為溶劑之凝膠滲透層析(GPC)來確認。
[(B)樹脂] 摻合於用以形成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所使用的導電膜之材料中之(B)樹脂,係用來和上述(A)離子性材料(鹽)相容並防止鹽的溶出、保持金屬粉、碳粉、矽粉、鈦酸鋰粉等導電性改善劑、含有用以賦予撥水性之聚矽氧並使黏著性展現之成分。(A)之離子性材料含有聚矽氧並具有黏著性時,(B)樹脂則不一定需要,且(B)樹脂也可不含聚矽氧。另外,樹脂若為上述(A)成分以外的樹脂即可,宜為熱硬化性樹脂及光硬化性樹脂中任一者或它們兩方,為選自聚矽氧系、丙烯酸系及胺甲酸酯系之樹脂中之1種以上更佳,為選自聚矽氧系、含有聚矽氧之丙烯酸系及含有聚矽氧之胺甲酸酯系之樹脂中之1種以上特佳。它們之中,聚矽氧系黏著劑就撥水性、皮膚呼吸性、貼附時之肌膚搔癢等不適感少的觀點最理想。
黏著性之聚矽氧系樹脂可列舉加成反應硬化型或自由基交聯反應硬化型者。加成反應硬化型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15-193803號公報所記載之含有具有烯基之二有機基矽氧烷、具有R 3SiO 0.5及SiO 2單元之MQ樹脂、具有多個SiH基之有機基氫聚矽氧烷、鉑觸媒、加成反應控制劑及有機溶劑者。又,自由基交聯反應硬化型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15-193803號公報所記載之含有可具有也可不具烯基之二有機基聚矽氧烷、具有R 3SiO 0.5及SiO 2單元之MQ樹脂、有機過氧化物及有機溶劑者。在此,R為碳數1~10之有取代或無取代之一價烴基。
又,也可使用使聚合物末端或側鏈具有矽醇之聚矽氧烷與MQ樹脂進行縮合反應而形成的聚矽氧烷-樹脂一體型化合物。MQ樹脂由於含有許多矽醇,故藉由添加MQ樹脂會改善黏著力,但由於無交聯性,故不會和聚矽氧烷分子性鍵結。藉由如上述般將聚矽氧烷與樹脂製成一體型,可使黏著力增加。
又,聚矽氧系之樹脂中也可添加具有選自胺基、環氧乙烷基、氧雜環丁烷基、聚醚基、羥基、羧基、巰基、甲基丙烯酸基、丙烯酸基、酚基、矽醇基、羧酸酐基、芳基、芳烷基、醯胺基、酯基、內酯環之基之改性矽氧烷。藉由添加改性矽氧烷,會改善(A)成分在聚矽氧樹脂中的分散性。改性矽氧烷為矽氧烷之一末端、兩末端、側鏈中任一者經改性者亦無妨。
黏著性之丙烯酸系樹脂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16-011338號公報所記載之具有親水性(甲基)丙烯酸酯、長鏈疏水性(甲基)丙烯酸酯作為重複單元者。離子聚合物中不含聚矽氧時,為了改善撥水性,需要將具有矽氧烷鍵之(甲基)丙烯酸酯予以共聚合。
黏著性之胺甲酸酯系樹脂可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00-256640號公報之聚胺甲酸酯多元醇化合物與多官能異氰酸酯化合物之反應產物、日本特開2019-076695號公報、日本特開2019-076696號公報所記載之具有胺甲酸酯鍵以及具有聚醚、聚酯鍵、聚碳酸酯鍵、於側鏈具有矽氧烷鍵者。
又,為了防止(A)成分從導電膜溶出所導致之導電性的降低,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B)樹脂宜為和上述(A)成分之相容性高者。又,為了防止導電膜從多孔質膜、導電路剝離,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B)樹脂宜為對多孔質膜、導電路之黏接性高者。為了使(B)樹脂成為和多孔質膜、導電路、離子聚合物之相容性高者,使用極性高的樹脂、使用具有黏著性之樹脂係為有效。如此的樹脂可列舉具有選自醚鍵,酯鍵,醯胺鍵、醯亞胺鍵、胺甲酸酯鍵、硫代胺甲酸酯鍵及硫醇基中之1種以上之聚丙烯酸系樹脂、聚胺甲酸酯樹脂、黏著性聚矽氧樹脂等。又,另一方面,由於含有導電膜之生物體接觸層會和生物體接觸,故容易受到來自生物體之汗水的影響。因此,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B)樹脂宜為撥水性高且不易水解者。為了使樹脂成為撥水性高而不易水解者,使用含有聚矽氧之樹脂係為有效。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B)成分的摻合量相對於離子聚合物(A)100質量份,宜為0~2000質量份,為10~1000質量份更佳。又,(B)成分可分別單獨使用1種,也可混合使用2種以上。
另外,如後所述,導電膜係用以獲得生物體訊號的導電膜之組成物的硬化物。藉由使其硬化,生物體接觸層對肌膚及對導電性基材之兩者的黏接性會變良好。另外,硬化手段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一般的手段,例如可使用熱及光中任一者或其兩者、或利用酸或鹼觸媒所為之交聯反應等。
使用具有烯基之二有機基矽氧烷以及具有許多SiH基之有機基氫聚矽氧烷作為(B)成分時,可藉由利用鉑觸媒所為之加成反應來使其進行交聯。
鉑觸媒可列舉:氯鉑酸、氯鉑酸之醇溶液、氯鉑酸與醇之反應產物、氯鉑酸與烯烴化合物之反應產物、氯鉑酸與含有乙烯基之矽氧烷之反應產物、鉑-烯烴錯合物、鉑-含有乙烯基之矽氧烷錯合物等鉑系觸媒;銠錯合物及釕錯合物等鉑族金屬系觸媒等。又,也可使用將這些觸媒溶解/分散於醇系、烴系、矽氧烷系溶劑而成者。
另外,鉑觸媒的添加量相對於(A)及(B)合計之樹脂100質量份,宜為5~2,000ppm,為10~500ppm之範圍特佳。
又,使用加成硬化型之聚矽氧樹脂時,也可添加加成反應控制劑。該加成反應控制劑係作為為了使鉑觸媒在溶液中及塗膜形成後之加熱硬化前的低溫環境下不進行作用之淬滅劑而添加。具體可列舉:3-甲基-1-丁炔-3-醇、3-甲基-1-戊炔-3-醇、3,5-二甲基-1-己炔-3-醇、1-乙炔基環己醇、3-甲基-3-三甲基矽氧基-1-丁炔、3-甲基-3-三甲基矽氧基-1-戊炔、3,5-二甲基-3-三甲基矽氧基-1-己炔、1-乙炔基-1-三甲基矽氧基環己烷、雙(2,2-二甲基-3-丁炔氧基)二甲基矽烷、1,3,5,7-四甲基-1,3,5,7-四乙烯基環四矽氧烷、1,1,3,3-四甲基-1,3-二乙烯基二矽氧烷等。
加成反應控制劑的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10質量份,為0.05~3質量份之範圍特佳。
實施光硬化之方法可列舉:使用具有(甲基)丙烯酸酯末端、烯烴末端之樹脂、或添加末端成為(甲基)丙烯酸酯、烯烴、硫醇基之交聯劑同時添加因光而產生自由基之光自由基產生劑之方法、或使用具有環氧乙烷基、氧雜環丁烷基、乙烯基醚基之樹脂、交聯劑並添加因光而產生酸之光酸產生劑之方法。
光自由基產生劑可列舉:苯乙酮、4,4’-二甲氧基苯偶醯、苯偶醯、苯偶姻、二苯甲酮、2-苯甲醯基苯甲酸、4,4’-雙(二甲基胺基)二苯甲酮、4,4’-雙(二乙基胺基)二苯甲酮、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異丙醚、苯偶姻丁醚、苯偶姻異丁醚、4-苯甲醯基苯甲酸、2,2’-雙(2-氯苯基)-4,4’,5,5’-四苯基-1,2’-聯咪唑、2-苯甲醯基苯甲酸甲酯、2-(1,3-苯并二氧雜環戊烯-5-基)-4,6-雙(三氯甲基)-1,3,5-三𠯤、2-苄基-2-(二甲基胺基)-4’-𠰌啉基苯丁酮、4,4’-二氯二苯甲酮、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2,4-二乙基硫代𠮿 -9-酮、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醯基)氧化膦(BAPO)、1,4-二苯甲醯基苯、2-乙基蒽醌、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2-羥基-2-甲基苯丙酮、2-羥基-4’-(2-羥基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2-異亞硝基苯丙酮、2-苯基-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苯乙酮。
也可藉由添加熱分解型之自由基產生劑來使其硬化。熱分解型之自由基產生劑可列舉: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甲基丙脒)鹽酸、2,2’-偶氮雙[2-(2-咪唑啉-2-基)丙烷]鹽酸、2,2’-偶氮雙(4-甲氧基-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環己烷-1-甲腈)、1[(1-氰基-1-甲基乙基)偶氮]甲醯胺、2,2’-偶氮雙[2-甲基-N-(2-羥基乙基)丙醯胺]、2,2’-偶氮雙[N-(2-丙烯基)-2-甲基丙醯胺]、2,2’-偶氮雙(N-丁基-2-甲基丙醯胺)、二甲基-2,2’-偶氮雙(異丁酸酯)、4,4’-偶氮雙(4-氰戊烷酸)、二甲基-2,2’-偶氮雙(2-甲基丙酸酯)、過氧化苯甲醯、三級丁基氫過氧化物、異丙苯氫過氧化物、二(三級丁基)過氧化物、二(三級戊基)過氧化物、二正丁基過氧化物、二異丙苯基過氧化物等。
光酸產生劑可列舉:鋶鹽、錪鹽、磺醯基重氮甲烷、N-磺醯氧基醯亞胺、肟-O-磺酸酯型酸產生劑等。光酸產生劑之具體例可列舉例如:日本特開2008-111103號公報之段落[0122]~[0142]、日本特開2009-080474號公報所記載者。
另外,自由基產生劑、光酸產生劑的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宜為0.1~50質量份之範圍。
[(C)成分]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可更含有選自碳粉、金屬粉、矽粉及鈦酸鋰粉中之1種以上作為(C)成分。(C)成分之中,碳粉及金屬粉係為了使電子導電性提高而添加,矽粉及鈦酸鋰粉係為了使離子接受性之感度提高而添加。
[金屬粉]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為了使電子導電性提高,也可添加選自金、銀、鉑、銅、錫、鈦、鎳、鋁、鎢、鉬、釕、鉻、銦之金屬粉。金屬粉的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宜為1~50質量份之範圍。
金屬粉的種類,就導電性之觀點,宜為金、銀、鉑,就價格之觀點,宜為銀、銅、錫、鈦、鎳、鋁、鎢、鉬、釕、鉻。就生物相容性之觀點,宜為貴金屬,這些觀點綜合而言,為銀最佳。
金屬粉的形狀可列舉球狀、圓盤狀、薄片狀、針狀,添加薄片狀之粉末時的導電性最高,較為理想。金屬粉的尺寸為100μm以下、振實密度(tap density)為5g/cm 3以下、比表面積為0.5m 2/g以上之相對較低密度且比表面積較大之薄片較理想。
[碳材料] 導電性改善劑可添加碳材料。碳材料可列舉:碳黑、石墨、奈米碳管、碳纖維等。奈米碳管為單層、多層之任一皆可,表面經有機基修飾亦無妨。為碳黑及奈米碳管中任一者或兩者特佳。碳材料的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宜為1~50質量份之範圍。
[矽粉]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為了使離子接受性之感度提高,可添加矽粉。矽粉可列舉由矽、一氧化矽、碳化矽構成的粉體。粉體的粒徑宜小於100μm,為1μm以下更佳。愈細的粒子其表面積愈大,故可接受較多的離子並成為高感度的生物體電極。矽粉的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宜為1~50質量份之範圍。
[鈦酸鋰粉]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為了使離子接受性之感度提高,可添加鈦酸鋰粉。鈦酸鋰粉可列舉Li 2TiO 3、LiTiO 2、尖晶石結構之Li 4Ti 5O 12之分子式,宜為尖晶石結構物。又,也可使用和碳進行複合化而成的鈦酸鋰粒子。粉體的粒徑宜小於100μm,為1μm以下更佳。愈細的粒子其表面積愈大,故可接受較多的離子並成為高感度的生物體電極。它們也可為和碳複合化之複合粉。鈦酸鋰粉的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宜為1~50質量份之範圍。
[任意成分]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可含有黏著性賦予劑、交聯劑、交聯觸媒、離子性添加劑、有機溶劑等任意成分。
[黏著性賦予劑] 又,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為了賦予對生物體之黏著性,也可添加黏著性賦予劑。如此的黏著性賦予劑可列舉例如:聚矽氧樹脂、非交聯性矽氧烷、非交聯性聚(甲基)丙烯酸酯、非交聯性聚醚等。
[交聯劑]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也可添加環氧系交聯劑。此時的交聯劑係於1分子內具有多個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之化合物。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為1~30質量份。
[交聯觸媒]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也可添加用以使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進行交聯之觸媒。此時的觸媒可使用日本特表2019-503406號公報中之段落[0027]~[0029]所記載者。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為0.01~10質量份。
[離子性添加劑]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可添加用以使離子導電性提高之離子性添加劑。考慮生物相容性的話,可列舉: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糖精、乙醯磺胺酸鉀、日本特開2018-044147號公報、日本特開2018-059050號公報、日本特開2018-059052號公報、日本特開2018-130534公報中之鹽。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也可含有下述通式(4)所記載之具有聚甘油基之聚矽氧化合物。具有聚甘油基之聚矽氧化合物的摻合量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宜為0.01~100質量份,為0.5~60質量份更佳。又,具有聚甘油基之聚矽氧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也可混合使用2種以上。 [化72] 式中,R 1為相同或不相同之碳數1~10之直鏈狀、分支狀之烷基、或苯基,R 2為具有式(4)-1或式(4)-2表示之聚甘油基結構之基,R 3、R 4為相同或不相同之R 1或R 2,R 4彼此也可鍵結而成為醚基並形成環。a為0~6,b為0~4,a+b為0~10。惟,b為0時R 3至少1個為R 2。R 5為碳數2~10之伸烷基或碳數7~10之伸芳烷基,c為0~10,d為2~6。
如此的具有聚甘油基之聚矽氧化合物可例示如下。
[化73]
[化74]
[有機溶劑] 又,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可添加有機溶劑。有機溶劑具體可列舉:甲苯、二甲苯、異丙苯、1,2,3-三甲基苯、1,2,4-三甲基苯、1,3,5-三甲基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丁苯、二級丁苯、異丁苯、異丙基甲苯、二乙苯、2-乙基-對二甲苯、2-丙基甲苯、3-丙基甲苯、4-丙基甲苯、1,2,3,5-四甲基甲苯、1,2,4,5-四甲基甲苯、四氫萘、4-苯基-1-丁烯、三級戊基苯、戊基苯、2-三級丁基甲苯、3-三級丁基甲苯、4-三級丁基甲苯、5-異丙基-間二甲苯、3-甲基乙苯、三級丁基-3-乙苯、4-三級丁基-鄰二甲苯、5-三級丁基-間二甲苯、三級丁基-對二甲苯、1,2-二異丙苯、1,3-二異丙苯、1,4-二異丙苯、二丙苯、五甲基苯、六甲基苯、己基苯、1,3,5-三乙苯等芳香族系烴系溶劑;正庚烷、異庚烷、3-甲基己烷、2,3-二甲基戊烷、3-乙基戊烷、1,6-庚二烯、5-甲基-1-己炔、降莰烷、降莰烯、雙環戊二烯、1-甲基-1,4-環己二烯、1-庚炔、2-庚炔、環庚烷、環庚烯、1,3-二甲基環戊烷、乙基環戊烷、甲基環己烷、1-甲基-1-環己烯、3-甲基-1-環己烯、亞甲基環己烷、4-甲基-1-環己烯、2-甲基-1-己烯、2-甲基-2-己烯、1-庚烯、2-庚烯、3-庚烯、正辛烷、2,2-二甲基己烷、2,3-二甲基己烷、2,4-二甲基己烷、2,5-二甲基己烷、3,3-二甲基己烷、3,4-二甲基己烷、3-乙基-2-甲基戊烷、3-乙基-3-甲基戊烷、2-甲基庚烷、3-甲基庚烷、4-甲基庚烷、2,2,3-三甲基戊烷、2,2,4-三甲基戊烷、環辛烷、環辛烯、1,2-二甲基環己烷、1,3-二甲基環己烷、1,4-二甲基環己烷、乙基環己烷、乙烯基環己烷、異丙基環戊烷、2,2-二甲基-3-己烯、2,4-二甲基-1-己烯、2,5-二甲基-1-己烯、2,5-二甲基-2-己烯、3,3-二甲基-1-己烯、3,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2-乙基-1-己烯、2-甲基-1-庚烯、1-辛烯、2-辛烯、3-辛烯、4-辛烯、1,7-辛二烯、1-辛炔、2-辛炔、3-辛炔、4-辛炔、正壬烷、2,3-二甲基庚烷、2,4-二甲基庚烷、2,5-二甲基庚烷、3,3-二甲基庚烷、3,4-二甲基庚烷、3,5-二甲基庚烷、4-乙基庚烷、2-甲基辛烷、3-甲基辛烷、4-甲基辛烷、2,2,4,4-四甲基戊烷、2,2,4-三甲基己烷、2,2,5-三甲基己烷、2,2-二甲基-3-庚烯、2,3-二甲基-3-庚烯、2,4-二甲基-1-庚烯、2,6-二甲基-1-庚烯、2,6-二甲基-3-庚烯、3,5-二甲基-3-庚烯、2,4,4-三甲基-1-己烯、3,5,5-三甲基-1-己烯、1-乙基-2-甲基環己烷、1-乙基-3-甲基環己烷、1-乙基-4-甲基環己烷、丙基環己烷、異丙基環己烷、1,1,3-三甲基環己烷、1,1,4-三甲基環己烷、1,2,3-三甲基環己烷、1,2,4-三甲基環己烷、1,3,5-三甲基環己烷、烯丙基環己烷、八氫茚(hydrindane)、1,8-壬二烯、1-壬炔、2-壬炔、3-壬炔、4-壬炔、1-壬烯、2-壬烯、3-壬烯、4-壬烯、正癸烷、3,3-二甲基辛烷、3,5-二甲基辛烷、4,4-二甲基辛烷、3-乙基-3-甲基庚烷、2-甲基壬烷、3-甲基壬烷、4-甲基壬烷、三級丁基環己烷、丁基環己烷、異丁基環己烷、4-異丙基-1-甲基環己烷、戊基環戊烷、1,1,3,5-四甲基環己烷、環十二烷、1-癸烯、2-癸烯、3-癸烯、4-癸烯、5-癸烯、1,9-癸二烯、十氫萘、1-癸炔、2-癸炔、3-癸炔、4-癸炔、5-癸炔、1,5,9-癸三烯、2,6-二甲基-2,4,6-辛三烯、檸檬烯、香茅烯(myrcene)、1,2,3,4,5-五甲基環戊二烯、α-水芹烯(phellandrene)、蒎烯、萜品烯、四氫雙環戊二烯、5,6-二氫雙環戊二烯、雙環戊二烯、1,4-癸二炔、1,5-癸二炔、1,9-癸二炔、2,8-癸二炔、4,6-癸二炔、正十一烷、戊基環己烷、1-十一烯、1,10-十一碳二烯、1-十一炔、3-十一炔、5-十一炔、三環[6.2.1.0 2,7]十一-4-烯、正十二烷、正十三烷、2-甲基十一烷、3-甲基十一烷、4-甲基十一烷、5-甲基十一烷、2,2,4,6,6-五甲基庚烷、1,3-二甲基金剛烷、1-乙基金剛烷、1,5,9-環十二烷三烯、1,2,4-三乙烯基環己烷、異烷烴等脂肪族烴系溶劑;環己酮、環戊酮、2-辛酮、2-壬酮、2-庚酮、3-庚酮、4-庚酮、2-己酮、3-己酮、二異丁基酮、甲基環己酮、甲基正戊基酮等酮系溶劑;3-甲氧基丁醇、3-甲基-3-甲氧基丁醇、1-甲氧基-2-丙醇、1-乙氧基-2-丙醇等醇系溶劑;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單戊醚、二乙二醇單庚基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異丙醚、二異丁醚、二異戊醚、二正戊醚、甲基環戊醚、甲基環己醚、二正丁醚、二(二級丁基)醚、二異戊醚、二(二級戊基)醚、二(三級戊基)醚、二正己醚、苯甲醚等醚系溶劑;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乙醚乙酸酯、乳酸乙酯、丙酮酸乙酯、乙酸丁酯、3-甲氧基丙酸甲酯、3-乙氧基丙酸乙酯、乙酸三級丁酯、丙酸三級丁酯、丙二醇單三級丁醚乙酸酯等酯系溶劑;γ-丁內酯等內酯系溶劑;水等。
另外,有機溶劑的添加量相對於樹脂100質量份,宜為10~50,000質量份之範圍。
[其它添加劑]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中,也可混合二氧化矽粒子。二氧化矽粒子其表面為親水性,和親水性之離子聚合物、聚甘油聚矽氧之親和性佳,且可使離子聚合物在疏水性之聚矽氧黏著劑中或聚甘油聚矽氧在聚矽氧黏著劑中的分散性更好。二氧化矽粒子可理想地使用乾式、濕式中任一者。也可添加經氟磺醯胺鹽、氟磺醯亞胺鹽修飾之二氧化矽粒子。
將上述所列舉之導電膜之組成物進行混合並因應需要實施過濾來製作導電膜溶液。
<生物體電極>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邊參照圖式邊詳細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10的剖面顯示於圖1。生物體電極10具有: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1、導電路2、導電膜3及離型襯墊4;其中,該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1具有:不織布1-1、黏著層1-2及補強薄膜1-3;該導電路2具有: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成為恰突出導電膜3的厚度分量程度的形狀,並成為導電膜3更容易黏著於肌膚之形態。
圖2係將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各零件分解後之概略剖面圖,圖3係其俯視圖。顯示以貫穿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多孔質膜)之不織布1-1的導電路之形式於上下進行挾持的形狀之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補強薄膜1-3可和圖1般位於和導電膜3接觸之側,也可位於和肌膚之相反側之不織布1-1的表面或其兩者,或也可無補強薄膜1-3。補強薄膜1-3宜具有電氣導電性。為了具有電氣導電性,可將塑膠膜表面以銀、銅、鐵、SUS、氯化銀等之導電膜覆蓋,也可使用前述金屬薄膜,亦可使用塗層金屬之纖維布。
多孔質膜係用以實施皮膚呼吸者,具有伸縮性。伸縮性至少為5%,宜為10%以上。多孔質膜可為纖維狀,也可為具有連續孔之透膜(membrane)。纖維狀之膜宜為不織布。多孔質膜的材質可列舉: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尼龍、聚碳酸酯、PET、PEN、聚胺甲酸酯、聚醯亞胺、四氟乙烯。不織布等多孔質膜所使用的纖維、透膜也可實施抗菌處理。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與導電膜合計膜厚為1mm以下,宜為800μm以下,為500μm以下更佳。薄膜者裝戴感較低且舒適,但過於薄膜的話,剝離離型襯墊並貼附於肌膚時會產生皺摺、或膜的強度降低而容易剝落,故需要選擇最適膜厚,例如可選擇5μm以上。
多孔質膜可附設源自黏著劑之黏著層1-2。為了防止僅有導電膜之黏著性會不足的情況下生物體電極之剝落,導電膜之周邊的黏著層係為有效。多孔質膜用的黏著劑可使用前述聚矽氧系、丙烯酸系、胺甲酸酯系。惟,導電膜之黏著性足夠高時,多孔質膜的黏著層則不一定需要。
貫穿多孔質膜之導電路宜為按扣型,但按扣也可非挾持形,非按扣而為配線亦無妨。按扣的材質可為金屬也可為導電碳。導電路宜含有選自金、銀、氯化銀、鉑、鋁、鎂、錫、鎢、鐵、銅、鎳、不鏽鋼、鉻、鈦、碳及導電性聚合物中之1種以上。按扣內部非導電性亦可,此時係僅在樹脂製之按扣的表面塗層金屬、碳。為凝膠電極的情況下,下部按扣的底面之和凝膠接觸的面需要為氯化銀,但本發明之離子聚合物為高極化,因此即使不利用氯化銀的還原反應,仍可傳遞電氣訊號,故氯化銀可有可無。
按扣的內部為樹脂並以碳進行塗層時,即使將生物體電極貼附於肌膚直接拍攝X光片,X射線可透射故不會出現陰影。除了碳之外更塗層金、鉑、銀等貴金屬時,即使在MRI等強磁場環境下也不會放熱而較理想。
圖2、3中的補強薄膜1-3係為了緩和柔軟且具有伸縮性之不織布1-1與堅硬的下部按扣2-2的界面之應力而插入。補強薄膜1-3可理想地使用PET、PEN、TPU等之薄膜。係僅用以緩和應力之用途,故可有可無。
[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 圖4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之一例。在此,係於設有黏著層之不織布片材開孔,並以按扣上下挾持。使用補強薄膜時,挾持於設有黏著層之不織布片材與下部按扣之間即可。含有聚矽氧之黏著性導電膜係印刷於離型襯墊上。印刷方法可列舉網版印刷、模板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噴墨印刷。印刷後為了溶劑的乾燥及硬化而實施烘烤。最後在裝著離型襯墊的狀態下,使導電膜壓接於按扣來完成生物體電極。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宜為前述導電膜之上以離型襯墊覆蓋者。也可在離型襯墊上之整面塗佈含有聚矽氧之黏著性導電膜,使溶劑蒸發並於利用烘烤等所為之膜的硬化後,於另一側之膜表面亦以離型襯墊覆蓋,利用雷射、或銳利的刀刃裁切成預定的形狀,並將單側之離型襯墊剝離,以裝著單側之離型襯墊的狀態下,使導電膜壓接於按扣來製作生物體電極。
在離型襯墊上之整面塗佈含有聚矽氧之黏著性導電膜時,可使用棒塗、輥塗塗佈於平板上之離型襯墊、或於輥上之離型襯墊以輥對輥(roll to roll)進行連續塗佈。黏著性導電膜的膜厚宜為1~1000μm之範圍,為5~500μm之範圍更佳。
前述離型襯墊宜選自氟樹脂、聚乙烯、聚丙烯、環狀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酸乙烯酯、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聚醯亞胺、聚苯硫醚、聚碸、聚醚碸、聚醚酮、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縮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丙烯腈、賽璐玢及紙,且若非前述氟樹脂則係經氟系之剝離劑或聚矽氧/氟系之剝離劑塗佈。這些基材用的材料可為單獨也可為多種層合而成的基材。例如,在紙等纖維上塗佈聚矽氧黏著劑溶液的話,溶液會滲入纖維中,而在硬化後無法剝離。因此,在紙之上貼合其它塑膠薄膜,並於其上塗層氟系剝離劑。
離型襯墊需要從導電膜剝離,故為了順利地實施剝離,宜為無伸縮性之基材。
為了剝離以聚矽氧黏著劑為基礎之導電膜,需要在離型襯墊之基材上塗佈氟系之剝離劑。就剝離劑而言,具體係例如塗層日本特開2011-201033號公報、日本特開2020-100764號公報所記載之氟聚矽氧剝離劑。
以2片離型襯墊挾持黏著性導電膜時,係在裁切成特定的形狀後將單側的離型襯墊剝離並將黏著面貼附於下部按扣,但將單側的離型襯墊剝離時有時會發生非差異性剝離的情況。兩側的離型襯墊之剝離力相同時,不易進行差異性剝離。此時,需要改變任一側之離型襯墊的剝離劑之種類、基材的厚度來改變剝離力。基材愈厚有剝離力愈大的傾向,故使用相同的剝離劑時,係使用膜厚不同的2片離型襯墊基材。
也可將黏著性導電膜塗佈於離型襯墊上,並使用纖維狀或形成有細小凹凸、孔洞之離型襯墊作為另一離型襯墊。纖維狀或形成有細小凹凸、孔洞之離型襯墊由於和黏著性導電膜之接觸面積小,故可減輕剝離力,不易發生差異性剝離的問題。
黏著性導電膜並非如凝膠電極般含有水等揮發性成分,故不會因成分的蒸發導致性能劣化,因此能以纖維狀或形成有孔洞之離型襯墊覆蓋並長時間保存。
圖5係顯示於離型襯墊整面塗佈導電膜的情況。塗佈可列舉輥塗、棒塗、縫塗、噴塗、旋塗等方法。塗佈、烘烤後,裁切成預定的尺寸,並使其壓接轉印於下部按扣上。轉印後之離型襯墊僅在導電膜區域,故為了亦覆蓋周邊的黏著部分,實施替換張貼大面積的離型襯墊。 圖5係導電膜之單面以離型襯墊覆蓋的情況,圖6係雙面覆蓋的情況。
圖7係使以按扣上下挾持之不織布上下反轉,並於下部按扣上直接形成導電膜。針對導電膜的形成,由於在周邊存在黏著層,故宜為不接觸黏著層之非接觸印刷方法。非接觸印刷可列舉噴墨印刷、噴嘴噴射印刷。
將圖4、圖5、圖6之製程進行比較,則圖4較簡單且生產量高而較理想。圖4~7之中最簡單的為圖7之製程。
圖8係將上部按扣替換成從下部按扣延伸配線並於末端安裝母型連接件。圖9顯示公型連接件。也可無上部按扣而僅有下部按扣。
實際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照片顯示於圖10。左為貼附於肌膚之黑色的導電膜側,右係以上部按扣側為表面側。
圖10所顯示之製得的生物體電極的厚度顯示於圖11及12。係導電膜的膜厚為20μm、多孔質膜與導電膜合計膜厚為390μm之薄的膜厚構成。
圖10所顯示之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各零件的尺寸顯示於圖13。
也可將用以取出生物體訊息之按扣配置於導電膜之外側。將貼附於肌膚之生物體電極的按扣連接至測定裝置時,若為圖1所示之中央按扣型的話,則會施加些微的應力並因此而導電膜3從肌膚剝離垂掛,有時會有生物體訊號之感度降低的情況。為了減少將生物體電極的按扣連接至測定裝置時對導電膜3施加的應力,宜為如圖14所示將按扣配置於導電膜之外側的形態。此時,導電膜3和下部按扣2-2需要以導電配線1-5連繋作為導電路。導電配線1-5宜為具有伸縮性者。圖14顯示形成於薄膜1-4上之導電配線1-5,薄膜1-4及導電配線1-5宜分別具有伸縮性。風箱形狀的導電配線具有伸縮性,但若為伸縮性之導電配線,則可使用直線狀之配線佈局,面積狹窄較理想。此時,伸縮性之薄膜例如宜為聚胺甲酸酯片材。於其上印刷在伸縮性之樹脂中混合導電填料及溶劑而成的導電糊劑來形成導電配線。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剖面圖,且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配置於導電膜3之外側。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俯視圖,且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配置於導電膜3之外側。
也可如圖17所示,使上部按扣2-1成為平坦。此時可使用磁力使上部按扣2-1與測定裝置之解碼端子結合。
也可如圖18所示,將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配置於導電膜3之外側,且以導電膜3覆蓋下部按扣2-2。此時,導電膜3係與導電配線1-5及導電性之下部按扣2-2之兩者接觸,故可展現高導電性。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剖面圖,且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配置於導電膜3之外側,並且以導電膜3覆蓋下部按扣2-2。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俯視圖,且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配置於導電膜3之外側,並且以導電膜3覆蓋下部按扣2-2。
圖2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照片,且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配置於導電膜3之外側,並且以導電膜3覆蓋下部按扣2-2。
也可如圖22所示,於不織布1-1之相反側配置挾持形成於伸縮膜之導電配線1-5的上部按扣2-1及下部按扣2-2。
實際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照片顯示於圖23。左為貼附於肌膚之黑色的導電膜側,右係以上部按扣側為表面側。
也可如圖24所示不附設按扣。實際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照片顯示於圖25。左為貼附於肌膚之黑色的導電膜側,右係以導電配線側為表面側。此時係如圖26所示,係以導電性夾具等挾持來和裝置導電。
也可如圖27所示,將印刷於伸縮性薄膜上之導電配線作為導電路並製成導電纖維1-6。導電纖維係於纖維表面塗層金屬、導電聚合物之形態,並兼顧伸縮性及導電性。
本發明係具有形成於皮膚可呼吸之不織布上的黏著性導電膜之生物體電極,但也可具有用以使汗散逸至外部的孔洞。因為在皮膚和導電膜之間累積汗水的話,導電膜會從皮膚剝離並使生物體訊號之感度降低。圖28係於導電膜及導電配線開孔的情況,圖29係於導電膜及導電配線開孔之外,更於不織布開孔的情況,圖30係進一步於導電膜之外側的黏著層及不織布開孔的情況。
圖28~30之孔洞的尺寸之直徑為3mm以下,宜為2mm以下,宜為空隙率係20%以下之面積。開孔的面積為20%以上的話,會因強度降低而從肌膚剝離,並因為生物體電極部分的面積減少,而使生物體訊號之感度降低。
也可如圖31所示將導電配線1-5配置於導電膜3側。此時,導電配線1-5不貫穿不織布1-1,故製造簡便。
也可如圖32所示將導電配線及薄膜置換成導電纖維1-6。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各構成材料更詳細地說明。
[生物體接觸層]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具有形成於貫穿多孔質膜的導電路上之成為生物體接觸層的含有聚矽氧之黏著性導電膜。該導電膜係在使用生物體電極時,實際上和生物體接觸的部分,具有導電性及黏著性。導電膜為上述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之組成物的硬化物,亦即,含有上述(A)離子性材料(鹽)、(B)樹脂等添加劑之含有聚矽氧之黏著性樹脂層。
另外,導電膜的黏著力宜為0.5N/25mm以上且20N/25mm以下之範圍。黏著力之測定方法中,JIS Z 0237所示之方法係為一般,基材可使用如SUS(不鏽鋼)般之金屬基板或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基板,也可使用人的肌膚進行測定。人的肌膚之表面能量比金屬或各種塑膠低,係接近鐵氟龍(註冊商標)之低能量,為不易黏著之性質。
生物體電極之導電膜的厚度宜為1μm以上且5mm以下,為2μm以上且3mm以下更佳。導電膜愈薄黏著力愈降低,但可撓性會改善,變輕且對肌膚之親和性變好。可兼顧黏著性、對肌膚之質感來選擇導電膜的厚度。
又,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也可和習知的生物體電極(例如日本特開2004-033468號公報所記載之生物體電極)同樣,為了防止使用時導電膜從生物體剝離,而在導電膜以外另外設置黏著膜。另外設置黏著膜時,使用丙烯酸基型、胺甲酸酯型、聚矽氧型等黏著膜材料來形成黏著膜即可,尤其聚矽氧型因為透氧性高,考量在貼附狀態下皮膚仍可呼吸,撥水性亦高故可減少汗水導致之黏著性降低,此外對肌膚之刺激性低,故較理想。另外,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如上所述,藉由於導電膜之組成物添加黏著性賦予劑、或使用對生物體之黏著性良好的樹脂,而可防止從生物體剝離,故不一定需要設置上述另外設置之黏著膜。
針對使用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製成穿戴式裝置時之生物體電極及感測器器件之配線、或其它構件,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日本特開平5-082405號公報、日本特開平5-009505號公報之和鉤部的接合零件,來連接突出自生物體電極之鉤部及導電配線並與裝置連接。或也可將日本特開2004-033468號公報所記載之承載有利用印刷來形成的配線及裝置之伸縮性基材貼附於肌膚。此時,藉由使用防水性之裝置,則可在沐浴或淋浴中測定心電圖。
<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係製作貫穿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之導電路、或以露出於伸縮性基材的側面之方式在前述伸縮性基材上製作導電路,形成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並將其連接至貼附於肌膚之側的導電路。
此時,宜於前述貫穿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之導電路之貼附於肌膚之側或露出於前述伸縮性基材的側面之前述伸縮性基材上的導電路之貼附於肌膚之側,藉由將已形成在離型襯墊上之前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進行轉印來形成前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或藉由在導電路上進行直接印刷來形成前述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
此外,宜藉由於離型襯墊上塗佈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材料並予以硬化來形成。
另外,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所使用的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導電膜等和上述同樣即可。
於導電路上塗佈導電膜之組成物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制,有直接塗佈之方法、塗佈於其它基板上後使其轉印之方法。任一方法中皆宜為例如浸塗、噴塗、旋塗、輥塗、流塗、刮塗、網版印刷、柔版印刷、凹版印刷、噴墨印刷等方法。
又,也可在伸縮性基材上塗佈導電膜之組成物。於伸縮性基材上塗佈導電膜之組成物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宜為上述方法。
導電膜之組成物的硬化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取決於導電膜之組成物所使用之(A)、(B)成分之種類而適當選擇即可,例如宜使用熱及光中任一者或它們兩者來使其硬化。又,也可事先在上述導電膜之組成物中添加會產生酸、鹼之觸媒,並藉此使交聯反應發生來使其硬化。
另外,加熱時的溫度並無特別限制,取決於導電膜之組成物所使用之(A)、(B)成分之種類適當選擇即可,例如宜為約50~250℃。
又,組合加熱及照光時,可同時實施加熱及照光,也可在照光後實施加熱,亦可於加熱後實施照光。又,為了在塗膜後之加熱前使溶劑蒸發,也可實施風乾。
在硬化後之導電膜表面附著水滴、或吹附水蒸氣、薄霧的話,和肌膚之親和性會改善,可更快獲得生物體訊號。為了使水蒸氣、薄霧之水滴的尺寸微細化,也可使用和醇混合而成的水。也可和含有水的脫脂棉、布接觸來潤濕膜表面。
潤濕硬化後之導電膜表面的水也可含有鹽。和水混合的水溶性鹽宜選自鈉鹽、鉀鹽、鈣鹽、鎂鹽、甜菜鹼。
前述水溶性鹽具體可為選自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氯化鎂、糖精鈉鹽、乙醯磺胺酸鉀、甲酸鈉、甲酸鉀、甲酸鈣、磺酸鈉、磺酸鉀、磺酸鈣、磷酸鈉、磷酸鉀、磷酸鈣、磷酸鎂、甜菜鹼之鹽。另外,上述高分子化合物(A)不包含於前述水溶性鹽。
更具體而言,於上述之外,還可列舉:乙酸鈉、丙酸鈉、三甲基乙酸鈉、乙醇酸鈉、丁酸鈉、戊酸鈉、己酸鈉、庚酸鈉、辛酸鈉、壬酸鈉、癸酸鈉、十一酸鈉、月桂酸鈉、十三酸鈉、肉荳蔻酸鈉、十五酸鈉、棕櫚酸鈉、十七酸鈉、硬脂酸鈉、苯甲酸鈉、己二酸二鈉、馬來酸二鈉、苯二甲酸二鈉、丁酸鈉、2-羥基丁酸鈉、3-羥基丁酸鈉、2-側氧基丁酸鈉、硬脂酸鈉、葡萄糖酸鈉、甲磺酸鈉、1-壬烷磺酸鈉、1-癸烷磺酸鈉、1-十二烷磺酸鈉、1-十一烷磺酸鈉、椰油醯基羥乙磺酸鈉、月桂醯基甲基丙胺酸鈉、椰油醯基甲基牛磺酸鈉、椰油醯基麩胺酸鈉、椰油醯基肌胺酸鈉、月桂醯基甲基牛磺酸鈉、月桂醯胺丙基甜菜鹼、異丁酸鉀、丙酸鉀、三甲基乙酸鉀、乙醇酸鉀、葡萄糖酸鉀、甲磺酸鉀、硬脂酸鈣、乙醇酸鈣、葡萄糖酸鈣、3-甲基-2-側氧基丁酸鈣、甲磺酸鈣。甜菜鹼係分子內鹽之總稱,具體而言係於胺基酸的胺基加成3個甲基而成的化合物,更具體而言,可列舉三甲基甘胺酸、肉鹼、三甲基甘胺酸、脯胺酸甜菜鹼。
前述水溶性鹽可更含有碳數1~4之1價醇或多元醇,前述醇宜為選自乙醇、異丙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甘油、二甘油、或具有聚甘油結構之聚矽氧化合物者,前述具有聚甘油結構之聚矽氧化合物為上述通式(4)表示者更佳。
就利用含鹽之水溶液所為之前處理方法而言,可在硬化後之導電膜之組成物(生物體電極膜)上利用噴霧法、水滴點膠法等來塗抹生物體電極膜。也可如蒸氣浴般以高溫高濕狀態來塗抹。塗抹後為了防止乾燥,也可用片材覆蓋。片材在即將貼附於肌膚前需要剝離,故可塗佈剝離劑、或使用剝離性之鐵氟龍薄膜。以剝離片材覆蓋之乾電極為了長時間保存,係以用鋁等覆蓋之袋予以密封。為了防止在用鋁覆蓋之袋中乾燥,宜事先在其中封入水分。
吹附含鹽之水溶液的前處理法,在含有具有通式(2)記載之重複單元的離子性聚合物之乾電極中最為有效,在由含有PEDOT-PSS、氯化銀、碳或金屬之導電性纖維構成的乾電極亦為有效。
在即將貼附前以含有水、含水之乙醇或甘油等醇之布擦拭生物體電極欲貼附側之肌膚、或進行噴霧塗佈,就使肌膚表面潤濕而在更短時間取得高感度且高精度的生物體訊號方面係為有效。前述以含有水之布擦拭不僅具有潤濕肌膚之效果,還具有去除肌膚表面之油脂的效果,藉此也會改善生物體訊號之感度。
如上所述,若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則能以低成本輕易地製造導電性及生物相容性優良,係為輕量,無論被水濡濕或乾燥導電性皆不會大幅降低之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
<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係將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貼附於肌膚,並於沐浴或淋浴後、或在沐浴或淋浴中測定生物體訊號。
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具有撥水性,故可實施如此的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除了在沐浴或淋浴後、或在沐浴或淋浴中進行測定之外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習知之測定方法。 [實施例]
以下,使用實施例及比較例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導電膜溶液中摻合的離子性聚合物1係如下般進行合成。將各單體之20質量%環戊酮溶液放入反應容器並進行混合,將反應容器於氮氣環境下冷卻至-70℃,重複3次減壓脫氣、吹氮。昇溫至室溫後,以相對於單體整體1莫耳為0.01莫耳的量添加作為聚合起始劑之偶氮雙異丁腈(AIBN),昇溫至60℃後,使其反應15小時,利用蒸發器使環戊酮蒸發。得到的聚合物之組成係將聚合物溶液之一部分乾燥後,利用 1H-NMR進行確認。又,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Mw)及分散度(Mw/Mn)係利用使用四氫呋喃(THF)作為溶劑之凝膠滲透層析(GPC)來確認。 離子性聚合物1如下所示。
離子性聚合物1 Mw=38,100 Mw/Mn=1.91 [化75]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以同樣的方法使下述離子性聚合物2~14進行聚合。
離子性聚合物2 Mw=36,100 Mw/Mn=1.93 [化76]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3 Mw=150,600 Mw/Mn=1.85 [化77]
離子性聚合物4 Mw=44,400 Mw/Mn=1.94 [化78]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5 Mw=43,100 Mw/Mn=1.88 [化79]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6 Mw=41,200 Mw/Mn=1.72 [化80]
離子性聚合物7 Mw=43,600 Mw/Mn=1.93 [化81]
離子性聚合物8 Mw=31,600 Mw/Mn=2.10 [化82]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9 Mw=55,100 Mw/Mn=2.02 [化83]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10 Mw=87,500 Mw/Mn=2.01 [化84]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11 Mw=43,600 Mw/Mn=1.91 [化85]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12 Mw=97,100 Mw/Mn=2.20 [化86] 式中的重複數表示平均值。
離子性聚合物13 Mw=68,900 Mw/Mn=2.26 [化87]
離子性聚合物14 Mw=67,300 Mw/Mn=2.00 [化88]
導電膜溶液中摻合作為聚矽氧系樹脂之矽氧烷化合物1~4如下所示。 (矽氧烷化合物1) 令在30%甲苯溶液中的黏度為27,000mPa・s,且烯基含量為0.007莫耳/100g,分子鏈末端被SiMe 2Vi基封端而成的含乙烯基之聚二甲基矽氧烷為矽氧烷化合物1。 (矽氧烷化合物2) 令由Me 3SiO 0.5單元及SiO 2單元構成的MQ樹脂之聚矽氧烷(Me 3SiO 0.5單元/SiO 2單元=0.8)的60%甲苯溶液為矽氧烷化合物2。 (矽氧烷化合物3) 令使由在30%甲苯溶液中的黏度為42,000mPa・s,且烯基含量為0.007莫耳/100g,分子鏈末端被OH封端而成的含乙烯基之聚二甲基矽氧烷40質量份、由Me 3SiO 0.5單元及SiO 2單元構成的MQ樹脂之聚矽氧烷(Me 3SiO 0.5單元/SiO 2單元=0.8)的60%甲苯溶液100質量份、及甲苯26.7質量份構成的溶液邊回流邊加熱4小時後,進行冷卻使聚二甲基矽氧烷鍵結於MQ樹脂而成者為矽氧烷化合物3。 (矽氧烷化合物4) 使用信越化學工業製 KF-99作為甲基氫矽油。
導電膜溶液中摻合作為丙烯酸系黏著性樹脂之丙烯酸系黏著劑聚合物1、2如下所示。
丙烯酸系黏著劑聚合物1 Mw=560,000 Mw/Mn=2.69 [化89]
丙烯酸系黏著劑聚合物2 Mw=410,000 Mw/Mn=2.87 [化90]
胺甲酸酯系黏著劑使用三洋化成工業(股)製品之POLYTHICK UPS-1A與POLYTHICK UPS-1B之混合物。這些胺甲酸酯系黏著劑為不含聚矽氧者。
導電膜溶液中摻合的有機溶劑之說明如下所示。 ISOPAR G:異烷烴系溶劑 標準石油製 ISOPAR M:異烷烴系溶劑 標準石油製 DGDE:二乙二醇二乙醚
導電膜溶液中摻合作為添加劑之鈦酸鋰粉、鉑觸媒、導電性改善劑(碳黑、奈米碳管)、摻合作為金屬粉之銀薄片、摻合作為加成反應控制劑之1-乙炔基環己醇如下所示。 鈦酸鋰粉:Sigma-Aldrich公司製 尺寸200nm以下 鉑觸媒:信越化學工業製 CAT-PL-50T 碳黑:Denka公司製 DENKA BLACK Li-400 多層奈米碳管:Sigma-Aldrich公司製 直徑110~170nm,長度5~9μm 銀薄片:Sigma-Aldrich公司製 平均尺寸10μm 加成反應控制劑:1-乙炔基環己醇
[導電膜溶液1~13、比較導電膜溶液1] 以表1、2所記載之組成摻混離子性聚合物、黏著性樹脂、有機溶劑及添加劑(鈦酸鋰粉、鉑觸媒、導電性改善劑)、金屬粉、加成反應控制劑,並以300網目之不鏽鋼過濾器過濾,製得導電膜溶液(導電膜溶液1~13、比較導電膜溶液1)。
[表1]
導電膜溶液 離子性聚合物(質量份) 聚矽氧系樹脂及黏著性樹脂 (質量份) 有機溶劑 (質量份) 添加劑 (質量份)
導電膜溶液1 離子性聚合物1(20) 矽氧烷化合物1(40) 矽氧烷化合物2(100) 矽氧烷化合物4(3) ISOPAR G(100) CAT-PL-50T(0.7) 鈦酸鋰粉(12) 碳黑(8)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2 離子性聚合物2(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正辛烷(40) 正癸烷(2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10) 銀薄片(20)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3 離子性聚合物3(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正壬烷(6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5)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4 離子性聚合物4(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ISOPAR G(6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12) 多層奈米碳管(4)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5 離子性聚合物5(20) POLYTHICK UPS-1A(60) POLYTHICK UPS-1B(40) DGDE(60) 環戊酮(40) 碳黑(20)
導電膜溶液6 離子性聚合物6(20) POLYTHICK UPS-1A(60) POLYTHICK UPS-1B(40) DGDE(60) 環戊酮(40) 碳黑(20)
導電膜溶液7 離子性聚合物7(20) 丙烯酸系黏著劑聚合物2 (100) DGDE(60) 環戊酮(40) 碳黑(20)
導電膜溶液8 離子性聚合物8(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正癸烷(30) 正辛烷(3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6)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9 離子性聚合物9(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正癸烷(30) 正辛烷(3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18)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10 離子性聚合物10(25)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正癸烷(30) 正辛烷(3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20)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11 離子性聚合物11(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正癸烷(30) 正辛烷(3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20)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12 離子性聚合物12(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ISOPAR M(30) 正辛烷(3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20) 1-乙炔基環己醇(2)
導電膜溶液13 離子性聚合物13(20) 矽氧烷化合物3(126) 矽氧烷化合物4(3) 正癸烷(20) 正十二烷(20) 正十三烷(20) 環戊酮(70) CAT-PL-50T(1.5) 碳黑(20) 1-乙炔基環己醇(2)
[表2]
導電膜溶液 離子性聚合物(質量份) 黏著性樹脂 (質量份) 有機溶劑 (質量份) 添加劑 (質量份)
比較導電膜溶液1 離子性聚合物14(20) 丙烯酸系黏著劑聚合物1 (100) DGDE(60) 環戊酮(40) 碳黑(20)
(生物體電極之製作) 伸縮性基材使用:作為多孔質膜1之塗佈有丙烯酸系黏著劑之伸縮性為20%之聚乙烯不織布(400μm厚度),作為多孔質膜2之塗佈有丙烯酸系黏著劑之伸縮性為50%之聚胺甲酸酯不織布(400μm厚度),作為多孔質膜3之塗佈有胺甲酸酯系黏著劑之伸縮性為20%之聚乙烯不織布(380μm厚度),作為多孔質膜4之塗佈有聚矽氧黏著劑之伸縮性為20%之聚乙烯不織布(330μm厚度),作為多孔質膜5之塗佈有丙烯酸系黏著劑之伸縮性為20%之胺甲酸酯透膜(150μm厚度)。比較例用之非多孔質膜使用伸縮性為10%之膜厚50μm之TPU片材。
導電路使用:於塑膠表面塗佈銀而成的上下按扣作為按扣1,塗佈碳之按扣2,塗佈銀並於下部按扣之和導電膜的接觸部分塗佈氯化銀作為按扣3。
比較例3使用市售的以凝膠電極為基礎之生物體電極(Kendall H135SG)。
按扣周圍的補強薄膜使用厚度20μm之PET薄膜。
以圖4所示之製程實施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於設有黏著劑之多孔質膜或TPU片材、及PET薄膜以衝壓進行開孔,並以上下按扣挾持。導電膜之印刷係將各導電膜溶液或比較導電膜溶液網版印刷於鐵氟龍片材上,於125℃烘烤15分鐘,形成直徑17mm、厚度20μm之導電膜圖案。將其壓接轉印於下部按扣上,並於其上貼附離型襯墊。
(離型襯墊上的聚矽氧黏著導電膜之製作) (1)如圖4所示之離型襯墊上之聚矽氧黏著導電膜圖案之製作 於離型襯墊上,使用上述導電膜溶液,並利用網版印刷機以開孔模板遮罩印刷聚矽氧黏著導電膜圖案,於室溫風乾10分鐘後於125℃、10分鐘條件在烘箱中使其硬化,形成膜厚50μm之聚矽氧黏著導電膜圖案。
(2)如圖6所示之以離型襯墊挾持之聚矽氧黏著導電膜之製作 在離型襯墊上,使用ALL good(股)製自動薄膜塗佈器(狹縫塗佈機)塗佈上述導電膜溶液,於室溫風乾10分鐘後於125℃、10分鐘之條件在烘箱中使其硬化。將狹縫塗佈機之狹縫寬分別設為350μm、550μm、740μm,分別形成硬化後之膜厚為50μm、100μm、150μm厚度之聚矽氧黏著導電膜。50μm厚製品使用於表3中之實施例16、19、20、21,膜厚100μm製品使用於實施例17,膜厚150μm製品使用於實施例18之生物體電極之製作。
離型襯墊使用下述者。 1:NIPPA(股)製PET separator SS1A(厚度100μm) 2:NIPPA(股)製PET separator SS1A(厚度50μm) 3:NIPPA(股)製PET separator FSD5(厚度100μm) 4:NIPPA(股)製PET separator FSD5(厚度38μm) 5:鐵氟龍纖維片材(厚度280μm) 比起PET separator SS1A之剝離力,PET separator FSD5的剝離力低,更容易剝離。又,比起PET separator SS1A(厚度100μm),PET separator SS1A(厚度50μm)之剝離力較低。比起PET separator FSD5(厚度38μm),鐵氟龍纖維片材之剝離力較低。
塗佈聚矽氧黏著導電材溶液並使其硬化後所欲貼附的離型襯墊需要比欲塗佈聚矽氧黏著導電材溶液之離型襯墊之剝離力低。上下2片離型襯墊相同時剝離力相同則有時會有無法差異性剝離的情況。
表3中,離型襯墊記載2種時,左側為塗佈聚矽氧黏著導電膜溶液者,右側為覆蓋硬化後之聚矽氧黏著導電膜者。
實施例16之生物體電極之製作所使用的於上下貼附有離型襯墊之寬度16cm、長度29cm之聚矽氧黏著導電膜之厚度50μm之片材的照片顯示於圖33。
實施例製得的圖1表示之剖面形態之生物體電極的照片顯示於圖10,圖18所示之形態之生物體電極的照片顯示於圖21,圖22所示之形態之生物體電極的照片顯示於圖23,圖24所示之形態之生物體電極的片顯示於圖25。
(生物體接觸層的厚度測定) 上述生物體電極之製作所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中,使用測微計測定多孔質膜與導電膜合計厚度。基材為TPU片材時,則測定TPU片材與導電膜合計厚度。將這些厚度定義為生物體接觸層的厚度。結果如表3所示。
(生物體訊號之測定) 將生物體電極之離型襯墊剝離,在即將貼附前使用以水潤濕之紗布擦拭貼附處的肌膚,將心電計之正電極貼附於圖34中之人體的LA處,負電極貼附於LL處,接地貼附於RA處。 於剛貼附時以及每天相同時刻,以坐在椅子上之安靜狀態,將和生物體電極之按扣以導電線前端安裝的夾具挾持並連接歐姆龍健康事業(股)製攜帶心電計HCG-901,實施心電圖之測定。非測定時生物體電極係保持貼附於身體之狀態,僅將前述攜帶心電計及電線移除。1天1次於15分鐘至30分鐘之間在約40℃之浴池中沐浴。結果如表3所示。確認如圖35所示之以PQRSTU波為代表之ECG訊息是否出現,實施量測直到該波形消失為止。
[表3]
實施例 伸縮性基材 導電路 黏著性導電膜溶液 導電膜貼附方法 離型襯墊 生物體電極之剖面形態 生物體電極層的厚度(微米) 自貼附後起可獲取ECG訊息之天數 皮膚之搔癢
實施例1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1 圖4 1 圖1 410 15
實施例2 多孔質膜2 按扣1 導電膜溶液2 圖4 1 圖1 410 15
實施例3 多孔質膜3 按扣1 導電膜溶液3 圖4 1 圖1 395 21
實施例4 多孔質膜4 按扣1 導電膜溶液4 圖4 1 圖1 345 30
實施例5 多孔質膜5 按扣1 導電膜溶液5 圖4 1 圖1 171 13
實施例6 多孔質膜1 按扣2 導電膜溶液6 圖4 1 圖1 405 12
實施例7 多孔質膜1 按扣3 導電膜溶液7 圖4 1 圖1 400 12
實施例8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8 圖4 1 圖1 415 18
實施例9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4 1 圖1 420 19
實施例10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10 圖4 1 圖1 415 16
實施例11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11 圖4 1 圖1 412 20
實施例12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12 圖4 1 圖1 418 22
實施例13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13 圖4 1 圖1 415 21
實施例14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4 圖4 1 圖14 400 21
實施例15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4 1 圖22 410 26
實施例16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6 1 2 圖22 410 24
實施例17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6 1 2 圖22 460 26
實施例18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6 1 2 圖22 510 28
實施例19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6 2 4 圖22 420 26
實施例20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6 3 4 圖22 400 27
實施例21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6 4 5 圖24 410 25
實施例22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4 圖4 1 圖24 390 27
實施例23 多孔質膜1 按扣1 導電膜溶液9 圖6 1 2 圖18 410 25
比較例1 TPU片材 按扣1 導電膜溶液1 圖4 1 圖1 215 3
比較例2 多孔質膜1 按扣1 比較導電膜溶液1 圖4 1 圖1 415 5
比較例3 - - - - - - 1135 1
如表3之實施例1~23所示,使用多孔質膜作為伸縮性基材並具有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及導電路之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中,自貼附後起可長時間獲取生物體訊號。另一方面,伸縮性基材使用無開孔之TPU片材之比較例1的情況,由於皮膚無法呼吸而發生搔癢,並於貼附3天後剝離。即使伸縮性基材使用多孔質膜時,若導電膜不含矽之比較例2的情況,會發生水導致之劣化,生物體訊號之獲取日程變短。市售凝膠電極之比較例3的情況,生物體接觸層的厚度比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生物體接觸層的厚度厚,在第一天沐浴時,凝膠膨潤而剝離。實施例之生物體電極的多孔質膜與導電膜合計厚度為薄膜,無貼附於肌膚之裝戴感而為舒適。
另外,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上述實施形態係為例示,具有和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技術思想實質上相同的構成,發揮同樣的作用效果者,皆意欲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內。
1: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 1-1:不織布 1-2:黏著層 1-3:補強薄膜 1-4:薄膜 1-5:導電配線 1-6:導電纖維 2:導電路 2-1:上部按扣 2-2:下部按扣 3:導電膜 4:離型襯墊 LA:正電極貼附處 LL:負電極貼附處 RA:接地貼附處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且上下按扣配置於導電膜之中心。 [圖2]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之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俯視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之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圖5]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之另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圖6]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之又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之再一例之概略剖面圖。 [圖8]係顯示末端連接母型連接件之拉出配線的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 [圖9]係顯示末端連接公型連接件之拉出配線的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 [圖10]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照片。 [圖11]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各零件的厚度之概略剖面圖。 [圖12]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多孔質膜與導電膜重疊的部分之厚度之概略剖面圖。 [圖13]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各零件的直徑之概略剖面圖。 [圖14]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且上下按扣配置於導電膜之外側。 [圖15]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剖面圖,且上下按扣配置於導電膜之外側。 [圖16]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俯視圖,且上下按扣配置於導電膜之外側。 [圖17]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且上部按扣的表面為平坦的形狀。 [圖18]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且上下按扣配置於聚矽氧導電膜之外側,並且以聚矽氧導電膜覆蓋下部按扣。 [圖19]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剖面圖,且上下按扣配置於聚矽氧導電膜之外側,並且以聚矽氧導電膜覆蓋下部按扣。 [圖20]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在組裝前之零件構成的一例之概略俯視圖,且上下按扣配置於聚矽氧導電膜之外側,並且以聚矽氧導電膜覆蓋下部按扣。 [圖21]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生物體電極之照片,且上下按扣配置於聚矽氧導電膜之外側,並且以聚矽氧導電膜覆蓋下部按扣。 [圖22]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且上下按扣在導電膜之外側且貫穿不織布而位於相反側。 [圖23]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圖22表示之生物體電極之照片。 [圖24]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係未安裝圖22所示之生物體電極的上下按扣之形態。 [圖25]係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圖24表示之生物體電極之照片。 [圖26]係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所製得的圖24表示之生物體電極安裝有導電配線及夾具之照片。 [圖27]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係將圖24所示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配線與薄膜置換成導電纖維之形態。 [圖28]係於圖14所示之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及導電配線及薄膜開孔之概略圖。 [圖29]係於圖14所示之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及導電配線及薄膜及不織布開孔之概略圖。 [圖30]係於圖14所示之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的導電膜及導電配線及薄膜及黏著層以外之處的不織布及黏著層開孔之概略圖。 [圖31]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係和導電膜接觸之導電配線未貫穿不織布的形態。 [圖32]係顯示本發明之生物體電極之概略剖面圖,係將圖31之導電配線及薄膜置換成導電纖維之形態。 [圖33]係導電膜之上下分別以離型襯墊挾持之片材的照片。 [圖34]係顯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中的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時對人體貼附電極及接地之處之圖。 [圖35]係使用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生物體電極而獲得之1幀心電圖波形。

Claims (21)

  1. 一種生物體電極,其特徵為具有: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及導電路,該導電膜形成於該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的單面,該導電路連接於該導電膜且貫穿該伸縮性基材並露出於相反側、或露出於該伸縮性基材的側面,該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含有:離子性材料(A),選自氟磺酸、氟磺醯亞胺、N-羰基氟磺醯胺中之任一者的銨鹽、鋰鹽、鈉鹽、鉀鹽或銀鹽。
  2. 如請求項1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為不織布或透膜(membrane)。
  3. 如請求項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離子性材料(A)具有下述通式(1)-1至(1)-4表示之次結構;
    Figure 111108478-A0305-02-0145-2
    Figure 111108478-A0305-02-0145-3
    Figure 111108478-A0305-02-0145-4
    Figure 111108478-A0305-02-0145-5
    通式(1)-1中,Rf1及Rf2為氫原子、氟原子、氧原子、甲基或三氟甲基,Rf1及Rf2為氧原子時,Rf1及Rf2為鍵結於1個碳原子而形成羰基之1個氧原子,Rf3及Rf4為氫原子、氟原子或三氟甲基,Rf1至Rf4中之1個以上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通式(1)-2、通式(1)-3及通式(1)-4中,Rf5、Rf6及Rf7分別為氟原子、三氟甲基或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且具有至少1個以上之氟原子;通式(1)-1至通式(1)-4中,M+為選自銨離子、鈉離子、鉀離子及銀離子之離子;通式(1)-2中,m為1~4之整數。
  4. 如請求項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離子性材料(A)為具有選自下述通式(2)表示之重複單元A1~A7中之1種以上之離子性聚合物;
    Figure 111108478-A0305-02-0146-6
    通式(2)中,R1、R3、R5、R8、R10、R11及R13分別獨立地為氫原子或甲基,R2、R4、R6、R9、R12及R14分別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13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烴基;該烴基也可具有酯基、醚基或它們兩者;R7為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伸烷基,且R7中的氫原子中之1個或2個也可被氟原子取代;X1、X2、X3、X4、X6及X7分別獨立地為單鍵、伸苯基、伸萘基、醚基、酯基及醯胺基中之任一者,X5為單鍵、醚基及酯基中之任一者;Y為氧原子及-NR19-基中之任一者;R19為氫原子、碳數2~12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烷基、及苯基中之任一者,且也可具有選自醚基、羰基、酯基及醯胺基中之1種以上;Y也可和R4一起形成環;Rf1’及Rf5’分別為氟原子、三氟甲基或碳數1~4之直鏈狀或分支狀之烷基,且具有至少1個以上之氟原子;m為1~4之整數;a1、a2、a3、a4、a5、a6及a7為0≦a1≦1.0、0≦a2≦1.0、0≦a3≦1.0、0≦a4≦1.0、0≦a5≦1.0、0≦a6≦1.0、0≦a7≦1.0,且0<a1+a2+a3+a4+a5+a6+a7≦1.0;M+為選自銨離子、鈉離子、鉀離子及銀離子之離子。
  5. 如請求項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離子性材料(A)含有下述通式(3)表示之銨離子作為構成該銨鹽之銨離子;
    Figure 111108478-A0305-02-0147-1
    通式(3)中,R101d、R101e、R101f及R101g分別為氫原子、碳數1~15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烷基、碳數2~12之直鏈狀、分支狀或環狀之烯基或炔基、或碳數4~20之芳香族基,且也可具有選自醚基、羰基、酯基、羥基、胺基、硝基、磺醯基、亞磺醯基、鹵素原子及硫原子中之1種以上;R101d及R101e或R101d、R101e及R101f也可和它們所鍵結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環,形成環時,R101d及R101e或R101d、R101e及R101f為碳數3~10之伸烷基、或形成環中具有通式(3)中的氮原子之芳香族雜環。
  6. 如請求項2之生物體電極,除了含有該(A)成分之外,更含有選自聚矽氧樹脂、(甲基)丙烯酸酯樹脂、胺甲酸酯系樹脂中之1種以上之(A)成分以外的黏著性樹脂(B)成分。
  7. 如請求項6之生物體電極,含有具有烯基之二有機基矽氧烷、及具有SiH基之有機基氫聚矽氧烷作為該(B)成分。
  8. 如請求項6之生物體電極,更含有具有RxSiO(4-x)/2單元及SiO2單元之聚矽氧樹脂作為該(B)成分,R為碳數1~10之有取代或無取代之一價烴基,x為2.5~3.5之範圍。
  9. 如請求項2之生物體電極,更含有選自碳粉、金屬粉、矽粉及鈦酸鋰粉中之1種以上作為(C)成分。
  10. 如請求項9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碳粉為碳黑及奈米碳管中之任一者或兩者。
  11.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導電路含有選自金、銀、氯化銀、鉑、鋁、鎂、錫、鎢、鐵、銅、鎳、不鏽鋼、鉻、鈦、碳及導電性聚合物中之1種以上。
  12.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導電路為按扣(snap)形狀。
  13.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伸縮性基材與該導電膜之合計膜厚為1mm以下。
  14. 如請求項13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伸縮性基材與該導電膜之合計膜厚為500μm以下。
  15.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伸縮性基材具有黏著層。
  16. 如請求項1或2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導電膜之上以離型襯墊(release liner)覆蓋。
  17. 如請求項16之生物體電極,其中,該離型襯墊選自氟樹脂、聚乙烯、聚丙烯、環狀聚烯烴、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酸乙烯酯、聚苯乙烯、聚甲基戊烯、聚醯亞胺、聚苯硫醚、聚碸、聚醚碸、聚醚酮、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縮醛、聚碳酸酯、聚苯醚、聚丙烯腈、賽璐玢及紙,且若非該氟樹脂則經氟系之剝離劑或聚矽氧/氟系之剝離劑塗佈。
  18. 一種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係製造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生物體電極之方法,其特徵為:製作貫穿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之導電路、或以露出於伸縮性基材的側面之方式在該伸縮性基材上製作導電路,並形成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使其連接至貼附於肌膚之側的導電路。
  19. 如請求項18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其中,係於該貫穿多孔質之伸縮性基材之導電路或露出於該伸縮性基材的側面之該伸縮性基材上的導電路之貼附於肌膚之側,藉由將已形成在離型襯墊上之該 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進行轉印來形成該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或藉由在導電路上進行直接印刷來形成該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
  20. 如請求項18或19之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係於離型襯墊上塗佈含有矽之黏著性導電膜材料並予以硬化。
  21. 一種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其特徵為:將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生物體電極貼附於肌膚,並於沐浴或淋浴後、或在沐浴或淋浴中測定生物體訊號。
TW111108478A 2021-03-12 2022-03-09 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TWI8232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0742 2021-03-12
JP2021040742 2021-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355A TW202241355A (zh) 2022-11-01
TWI823285B true TWI823285B (zh) 2023-11-21

Family

ID=832260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8941A TWI830679B (zh) 2021-03-12 2022-03-09 導電膜組成物、及導電膜
TW111108478A TWI823285B (zh) 2021-03-12 2022-03-09 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28941A TWI830679B (zh) 2021-03-12 2022-03-09 導電膜組成物、及導電膜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4306558A1 (zh)
JP (1) JP7149448B1 (zh)
KR (1) KR20230069223A (zh)
CN (2) CN117165014A (zh)
IL (1) IL301602A (zh)
TW (2) TWI830679B (zh)
WO (1) WO2022190575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6264Y2 (ja) * 1992-11-09 1997-08-27 株式会社クラレ 生体医学用電極
TWM568147U (zh) * 2018-05-04 2018-10-11 林渝宸 Electrode patch
JP2021003591A (ja) * 2020-09-30 2021-01-14 旭化成株式会社 電位測定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505A (ja) 1991-07-03 1993-01-19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金属粉乾燥方法
JPH0582405A (ja) 1991-09-18 1993-04-02 Hitachi Ltd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457308B2 (ja) * 1991-11-15 2003-10-14 ミネソタ マイニング アンド マニュファクチャリング カンパニー 二相複合導性感圧接着剤の施された生物医療電極
JP2000256640A (ja) 1999-03-08 2000-09-19 Toyo Ink Mfg Co Ltd ポリウレタン粘着剤組成物
JP3623124B2 (ja) 1999-03-25 2005-02-23 日本光電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
JP3923861B2 (ja) 2002-07-03 2007-06-06 フクダ電子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
JP4858714B2 (ja) 2006-10-04 2012-01-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019071B2 (ja) 2007-09-05 2012-09-0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新規光酸発生剤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レジスト材料及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5165715B2 (ja) 2010-03-24 2013-03-21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離型用フィルム
WO2013039151A1 (ja) 2011-09-15 2013-03-21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用電極被覆パッド
KR20130039151A (ko) 2011-10-11 2013-04-19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타이어 힘 정보 기반 차선 유지 보조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RU2621072C2 (ru) 2012-12-19 2017-05-31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вязи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ий сеть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и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ее это устройство
JP6073776B2 (ja) 2013-11-28 2017-02-01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生体電気信号モニタ用衣類
JP6348434B2 (ja) 2014-03-28 2018-06-2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粘着剤組成物、その製造法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JP6358874B2 (ja) 2014-06-27 2018-07-18 ニチバン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またはシート
US10736528B2 (en) 2015-05-28 2020-08-11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ry electrode for bio-potential and skin impedance sensing and method of use
EP3170877B1 (en) 2015-11-19 2020-11-1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Structural adhesive with improved failure mode
KR102229836B1 (ko) 2016-04-08 2021-03-22 주식회사 다이셀 반투막
ITUA20162518A1 (it) 2016-04-12 2017-10-12 Redox S R L Dispositivo riscaldante istantaneo per solidi, liquidi, gas e vapori
JP6744848B2 (ja) 2016-09-13 2020-08-19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761384B2 (ja) 2016-09-29 2020-09-2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761386B2 (ja) 2016-09-29 2020-09-2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生体電極、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塩
JP6792538B2 (ja) 2016-12-21 2020-11-2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966310B2 (ja) 2017-02-06 2021-11-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高分子化合物
JP6836520B2 (ja) 2017-02-14 2021-03-0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892376B2 (ja) 2017-02-14 2021-06-2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高分子化合物
JP6845191B2 (ja) 2017-10-19 2021-03-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920000B2 (ja) 2017-10-26 2021-08-18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839125B2 (ja) * 2018-04-02 2021-03-0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990167B2 (ja) 2018-12-25 2022-01-12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剥離剤組成物、剥離紙及び剥離フィルム
CN111493863B (zh) * 2020-04-29 2021-08-13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透气抗菌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46264Y2 (ja) * 1992-11-09 1997-08-27 株式会社クラレ 生体医学用電極
TWM568147U (zh) * 2018-05-04 2018-10-11 林渝宸 Electrode patch
JP2021003591A (ja) * 2020-09-30 2021-01-14 旭化成株式会社 電位測定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0575A1 (ja) 2022-09-15
JPWO2022190575A1 (zh) 2022-09-15
JP7149448B1 (ja) 2022-10-06
EP4306558A1 (en) 2024-01-17
TW202241355A (zh) 2022-11-01
KR20230069223A (ko) 2023-05-18
TWI830679B (zh) 2024-01-21
CN115067957A (zh) 2022-09-20
CN117165014A (zh) 2023-12-05
TW202348201A (zh) 2023-12-16
IL301602A (en) 2023-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32721A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高分子化合物
TW201816058A (zh) 黏著劑組成物、生物體電極及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
JP7158335B2 (ja)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TW202227014A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反應複合體
TWI790774B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高分子化合物及複合體
TWI823285B (zh) 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生物體訊號之測定方法
TWI789008B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及矽材料粒子
KR102578541B1 (ko) 생체 전극 조성물, 생체 전극 및 생체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CN114736578B (zh) 生物体电极组成物、生物体电极、及生物体电极的制造方法
TWI836312B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及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
JP7410065B2 (ja) 生体電極、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生体信号の測定方法
TWI841819B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以及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
JP7406516B2 (ja)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生体電極の製造方法
KR102668007B1 (ko) 생체 전극 조성물, 생체 전극 및 생체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TWI820672B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及生物體電極之製造方法
JP2024014732A (ja)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4014731A (ja) 生体電極組成物、生体電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2411309A (zh) 生物體電極組成物、生物體電極、及其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