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4171B - 聚酯樹脂丸粒、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酯樹脂丸粒、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4171B
TWI804171B TW111102432A TW111102432A TWI804171B TW I804171 B TWI804171 B TW I804171B TW 111102432 A TW111102432 A TW 111102432A TW 111102432 A TW111102432 A TW 111102432A TW I804171 B TWI804171 B TW I8041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ioxidant
weight
polyester resin
polyester
mo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2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35478A (zh
Inventor
延濟源
盧一鎬
林炳宰
許榮民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愛思開邁克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1703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220113597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170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14285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2100170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14280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愛思開邁克沃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愛思開邁克沃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5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54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4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41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81Aci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83Terephtha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6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18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acids or 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cyclic rings
    • C08G63/19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3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 C08G63/197Hydroxy compounds containing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aromatic rings containing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3Fillers, pigments or reinforcing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7Thiols
    • C08K5/372Sulfides, e.g. R-(S)x-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3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bound to oxygen and to carbon only
    • C08K5/5377Phosphinous compounds, e.g. R2=P—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實施例有關於一種聚酯樹脂丸粒、一種聚酯薄膜及一種用於製備其等的方法。當該聚酯樹脂丸粒包含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時,其本質黏度及色彩特性優異。因此,即使使用廢聚酯製備,其色彩特性也不會變差且品質優良,如此環境問題可得到解決且再利用性也很好。

Description

聚酯樹脂丸粒、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施例有關於一種聚酯樹脂丸粒、一種聚酯薄膜及一種用於製備其等的方法。
發明背景
聚酯是纖維、薄膜及容器最廣泛使用的合成樹脂。特別是,由於聚酯薄膜具有優異的透光率及耐熱性,所以其等廣泛應用於涵蓋封裝、載體、光學、偏光之各產業。
然而,聚酯在結構上存在著問題,即當其暴露於紫外線時,其薄膜可能變差,容易導致黃變。此外,當光學或偏光聚酯薄膜發生黃變時,其亮度也可能降低,從而降低其品質。因此,提高聚酯薄膜之色彩特性的研究仍持續不斷的進行中。
此外,近年來,隨著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增加,需要解決使用聚酯製造之產品再利用的問題。在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中,在熔融擠出或拉伸步驟中會形成聚酯廢料(以下稱為廢聚酯)如不良品或下角料。為了再利用這種廢聚酯,已經嘗試將其重新擠出以製備聚酯薄膜。然而,因為聚酯對熱敏感,若於再利用這些廢聚酯的過程中施加熱或壓力,則使用其等製得的薄膜的品質,尤其是色彩特性會顯著變差。
例如,日本公開特許公報2007-092204號揭示一種將廢聚酯與乙二醇混合然後熔融的方法。此方法很複雜且需要很長的處理時間。此外,用此方法生產的薄膜因顏色及機械性能品質差而再利用性低。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特許公報2007-092204號
技術問題
據此,本實施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聚酯樹脂丸粒、一種聚酯薄膜及用於製備其等的方法,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通過回收廢聚酯而製得且具有優異的色彩特性。 問題的解決方案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包含聚酯樹脂,該聚酯樹脂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以下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 [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式2]
Figure 02_image003
在式1及2中,R 1至R 3各自獨立地為經C 1至C 10烷基取代的芳基,及R 4及R 5各自獨立地為經C 1至C 20芳烷基取代的芳基。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包括製備聚酯樹脂,該聚酯樹脂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將該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混合;將該混合物熔融擠出以製備一未拉伸的片材;將該未拉伸的片材沿一第一方向進行第一次拉伸,及將其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進行第二次拉伸,以製備一經拉伸的片材;及在200℃至260℃下將該經拉伸的片材熱定型。
根據又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包含聚酯樹脂,該聚酯樹脂包含70莫耳%或更多的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70莫耳%至99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莫耳%至30莫耳%的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及其具有90或更大的L*、0.1或更小的a*及4.0或更小的b*,或具有3或更小的黃度指數(Y.I.)。 本發明之有利效果
當根據該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包含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時,本質黏度及色彩特性優異。此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使用廢聚酯製備,無需複雜的製程。即使使用廢聚酯製備,其色彩特性也不會變差且品質優良,如此環境問題可得到解決且再利用性也很好。
此外,當根據該實施例之聚酯薄膜使用包含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之混合物製備時,其色彩特性及機械性能如拉伸強度優異。此外,該聚酯薄膜可使用該聚酯樹脂丸粒或廢聚酯製備。即使使用廢聚酯製備,其色彩特性也不會變差且質量優異,如此環境問題可得到解決且再利用性也很好。
進行本發明之最佳模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實施例不限於以下描述的那些。相反地,只要不改變本發明的主旨,其等可被修改成各種形式。
在整個說明書中,當部分被指稱“包含”一元素時,應理解的是可包括其他元素,而不是排除其他元素,除非另有明確說明。
此外,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使用的所有表示組分數量、反應條件等等的數字均應理解為經術語“約“修飾。
在整個說明書中,術語第一、第二等等係用於描述各種不同的組分。但該組分不應受該術語之限制。這些術語之目的僅用於區分一個組分與另一個組分。 聚酯樹脂丸粒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包含聚酯樹脂,該聚酯樹脂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以下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 [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式2]
Figure 02_image003
在式1及2中,R 1至R 3各自獨立地為經C 1至C 10烷基取代的芳基,及R 4及R 5各自獨立地為經C 1至C 20芳烷基取代的芳基。
該聚酯樹脂丸粒包含聚酯樹脂。具體地,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共聚合的共聚合聚酯樹脂。
該二醇組分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例如,該二醇組分可包含1,2-環己烷二甲醇、1,3-環己烷二甲醇或1,4-環己烷二甲醇。較佳地,其可包含1,4-環己烷二甲醇。
此外,該二醇組分可包含呈70莫耳%或更多之量的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例如,以該二醇組分之總莫耳數為基礎,該聚酯樹脂可包含呈72莫耳%或更多、75莫耳%或更多、85莫耳%或更多、88莫耳%或更多、90莫耳%或更多、93莫耳%、95莫耳%或更多、97莫耳%或更多、99莫耳%或更多或100莫耳%之量的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
若該二醇組分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則有可能提高可撓性、黏合性、耐久性及耐水解性。若該二醇僅由環己烷二甲醇組成,則有可能使耐熱性及耐水解性最大化。
此外,若需要,該二醇組分可包含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乙二醇、新戊二醇及二乙二醇所組成之群組。例如,該共聚合聚酯樹脂可包含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乙二醇、新戊二醇及二乙二醇所組成之群組,以該二醇組分之總莫耳數為基礎,其量為1莫耳%至30莫耳%、1莫耳%至20莫耳%、1莫耳%至15莫耳%、1莫耳%至10莫耳%或1莫耳%至5莫耳%。
該二羧酸組分包括70莫耳%至99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莫耳%至30莫耳%的間苯二甲酸。例如,以該二羧酸組分之總莫耳數為基礎,該聚酯樹脂可包含呈72莫耳%至99莫耳%、75莫耳%至99莫耳%、80莫耳%至98莫耳%、83莫耳%至98莫耳%或85%莫耳至98%莫耳數量的對苯二甲酸,及1莫耳%至28%莫耳、1莫耳%至25%莫耳、1莫耳%至20莫耳%、2莫耳%至15莫耳%或3莫耳%至13莫耳%之量的間苯二甲酸。若該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的含量滿足以上範圍,則有可能提高可撓性、耐久性、耐熱性及耐水解性。
此外,該聚酯樹脂可進一步包含二甲基對苯二甲酸作為該二羧酸組分。例如,以該二羧酸組分之總莫耳數為基礎,該聚酯樹脂可包含呈1莫耳%至15莫耳%、1莫耳%至10莫耳%或3莫耳%至7莫耳%之量的二甲基對苯二甲酸。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可為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酯(PCT)樹脂。
該聚酯樹脂可包含廢聚酯。具體地,該聚酯可為經粉碎的廢聚酯樹脂片材。該廢聚酯可為諸如聚酯薄膜的製備過程中形成的不良品或邊角料之聚酯廢料。其可為片狀,但不限於此。
具體地,以該聚酯樹脂丸粒之總重量為基礎,該聚酯樹脂可包含98重量%至99.9重量%的廢聚酯。例如,以該聚酯樹脂丸粒之總重量為基礎,該廢聚酯的含量可為98.1重量%至99.9重量%、98.6重量%至99.9重量%或98.8重量%至99.8重量%。
在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中,在熔融擠出或拉伸步驟中會形成廢聚酯如不良品或邊角料。為了再利用此種廢聚酯,已經嘗試將其重新擠出以製備聚酯薄膜。然而,由於聚酯對熱敏感,若於再利用此等廢聚酯的過程中加熱或加壓,則使用其等製得的薄膜的品質,尤其是色彩特性,會顯著變差,導致泛黃。
然而,即使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包含量為98重量%至99.9重量%之大量的上述此種廢聚酯時,其等在諸如透光率及耐熱性之機械性能方面仍很優異,同時其等之色彩特性不會變差,從而產生優異的品質。
該廢聚酯可包含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關於該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之細節如上所述。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包含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具體地,該聚酯樹脂丸粒包含具有酚系酯結構之一第一抗氧化劑。
該第一抗氧化劑可包含以下式A的結構。 [式A]
Figure 02_image005
在式A中,R 11至R 14各自獨立地為氫或C 1至C 10烷基,X 11為C(R 15) b,R 15為氫或C 1至C 10烷基,a為1至4的整數,b為0至3的整數及a + b = 4。
具體地,R 11至R 14可各自獨立地為氫、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或叔丁基。更具體地,R 11及R 14可各自獨立地為叔丁基,及R 12及R 13可各自獨立地為氫。
此外,X 11可為C(R 15) b,及R 15可為氫、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或叔丁基。
此外,a為1至4的整數,b為0至3的整數及a+b=4。當a為2或更大時,R 11至R 14中之二或多個分別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當b為2或更大時,R 15中之二或多個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更具體地,a可為4及b可為0。
具體地,該第一抗氧化劑可由以下式A-1表示。 [式A-1]
Figure 02_image007
以該聚酯樹脂丸粒的總重量為基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第一抗氧化劑。例如,以該聚酯樹脂丸粒的總重量為基礎,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呈0.05重量%至0.95重量%、0.05重量%至0.7重量%、0.1重量%至0.6重量%或0.15重量%至0.55重量%之量的第一抗氧化劑。當該第一抗氧化劑的含量滿足上述範圍時,有可能提高該聚酯樹脂丸粒之抗黃變效果,藉此得到優異的色彩特性。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由以下式1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 [式1]
Figure 02_image001
R 1至R 3各自獨立地為經C 1至C 10烷基取代的芳基。具體地,R 1至R 3可各自獨立地為經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叔丁基、戊基或己基取代的苯基。更具體地,R 1至R 3可各自獨立地為經叔丁基取代的苯基且可為2,4-叔丁基苯基、2,5-叔丁基苯基或3,5-叔丁基苯基。此外,R 1至R 3可彼此相同。
該第二抗氧化劑可選自於由以下式1-1至1-3表示的基團。 [式1-1]
Figure 02_image009
[式1-2]
Figure 02_image011
[式1-3]
Figure 02_image013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由以下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 [式2]
Figure 02_image003
R 4及R 5各自獨立地為經C 1至C 20芳烷基取代的芳基。具體地,R 4及R 5可各自獨立地為被芳烷基取代的苯基。更具體地,R 4及R 5可各自獨立地為被苯甲基、苯乙基、苯丙基、苯異丙基、苯丁基或苯基叔丁基取代的苯基。此外,R 4及R 5可彼此相同。
第二抗氧化劑可選自於由以下式2-1至2-3表示的基團。 [式2-1]
Figure 02_image015
[式2-2]
Figure 02_image017
[式2-3]
Figure 02_image019
在式2-1至2-3中,R 6至R 9可各自獨立地為經C 1至C 10芳基取代的烷基。具體地,R 6及R 9可各自獨立地為被苯基取代的甲基、被苯基取代的乙基、被苯基取代的丙基、被苯基取代的異丙基或被苯基取代的丁基。此外,所有的R 6至R 9可彼此相同。
此外,該第二抗氧化劑可選自於由以下式2-4至2-6表示的基團。 [式2-4]
Figure 02_image021
[式2-5]
Figure 02_image023
[式2-6]
Figure 02_image025
以該聚酯樹脂丸粒的總重量為基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第二抗氧化劑。例如,以該聚酯樹脂丸粒的總重量為基礎,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呈0.05重量%至0.95重量%、0.05重量%至0.7重量%、0.1重量%至0.6重量%或0.15重量%至0.55重量%之量的第二抗氧化劑。在該第二抗氧化劑的含量滿足以上範圍時,有可能提高該聚酯樹脂丸粒的抗黃變效果,藉此可實現優異的色彩特性。
此外,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的重量比可為1:0.5至4.0。例如,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的重量比可為1:0.5至3.8、1:0.5至3.5、1:0.5至3.0、1:0.6至2.5、1:0.6至2.3、1:0.6至2.0、1:0.65至1.8、1:0.65至1.5或1:0.7至1.2。在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的重量比滿足以上範圍時,可實現優異的色彩特性,而不會降低諸如耐久性及耐熱性之機械特性。
根據又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由以下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 [式3]
Figure 02_image027
在式3中,R 10為C 1至C 20烷基,X 1為C(R A) m,R A為氫或C 1至C 10烷基,n為1至4的整數,m為0至3的整數,及 n+m=4。
具體地,R 10是C 1至C 20烷基。具體地,R 10可為C 1至C 15烷基、C 5至C 15烷基或C 10至C 15烷基。更具體地,R 10可為C 12烷基。
此外,X 1可為C(R A) m,其中R A可為氫、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丁基或叔丁基。
另外,n為1至4的整數,m為0至3的整數,n+m=4。當n為2或更大時,R 10中之2或多個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當m為2或更大時,R A中之2或多個為彼此相同或不同的。更具體地說,a可為4,及b可為0。
具體地,該第三抗氧化劑可選自於由以下式3-1至3-3表示的基團。 [式3-1]
Figure 02_image029
[式3-2]
Figure 02_image031
[式3-3]
Figure 02_image033
此外,該第三抗氧化劑可由以下式3-4表示。 [式3-4]
Figure 02_image035
以該聚酯樹脂丸粒的總重量為基礎,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第三抗氧化劑。例如,以該聚酯樹脂丸粒的總重量為基礎,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呈0.05重量%至0.95重量%、0.06重量%至0.95重量%、0.08重量%至0.8重量%、0.08重量%至0.6重量%或0.08重量%至0.5重量%之量的第三抗氧化劑。在該第三抗氧化劑的含量滿足以上範圍時,有可能提高該聚酯樹脂丸粒的抗黃變效果,藉此可實現優異的色彩特性。
此外,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對該第三抗氧化劑的重量比可為1:0.5至1.5:0.5至1.5。例如,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對該第三抗氧化劑的重量比可為1:0.7至1.5:0.7至1.5或1:0.7至1.2:0.7至1.2。更具體地,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對該第三抗氧化劑的重量比可為1:1:1。在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對該第三抗氧化劑的重量比滿足以上範圍時,可實現優異的色彩特性,而不會降低諸如耐久性及耐熱性之機械特性。
具體地,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包含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之顏料:碳黑、氧化鈦、不溶性偶氮系顏料、酞菁系顏料及多偶氮系顏料。此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具有560nm至680nm可見光吸收波長帶之藍色系顏料。隨著該顏料的進一步使用,有可能進一步增強該聚酯樹脂丸粒的抗黃變效果,從而獲得優異的色彩特性。特別是,若進一步使用藍色系顏料,則有可能最大化該抗黃變效果,從而獲得更優異的色彩特性。
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0.01重量份至1.0重量份的顏料。例如,該顏料的含量可為0.01重量份至0.8重量份、0.01重量份至0.7重量份、0.03重量份至0.7重量份、0.05重量份至0.5重量份、0.1重量份至0.5重量份或0.2重量份至0.4重量份。
此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之添加物:紫外線穩定劑、熱穩定劑、抗靜電劑及分散劑。
該紫外線穩定劑可為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二苯甲酮基、苯并三唑基、氰基丙烯酸酯基及水楊酸酯基化合物,但不限於此。此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0.5重量份至2.5重量份、0.5重量份至2.0重量份、1.0重量份至2.0重量份或1.5重量份至2.0重量份之紫外線穩定劑。
該熱穩定劑可為碘基化合物,但不限於此。此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0.05重量份至4重量份、0.1重量份至3重量份、0.15重量份至3重量份、0.3重量份至2.5重量份或0.5重量份至2.5重量份的熱穩定劑。
該抗靜電劑可為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四級銨鹽、金屬鹽、導電聚合物、金屬氧化物、界面活性劑及碳奈米管,但不限於此。此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呈0.01重量份至5重量份、0.05重量份至4重量份、0.1重量份至3重量份、0.15重量份至3重量份、0.3重量份至2.5重量份或0.5重量份至2.5重量份之量的抗靜電劑。
該分散劑可為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聚丙烯酸酯基、聚胺基甲酸酯基及聚酯基化合物,但不限於此。此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進一步包含0.25重量份至10重量份、0.3重量份至7重量份、0.3重量份至5重量份、0.5重量份至3重量份、1重量份至3重量份或1.5重量份至2.5重量份的分散劑。
另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具有6或更小的黃度指數(Y.I.)。例如,該聚酯樹脂丸粒之黃度指數可為5.5或更小、5或更小、4.5或更小、4或更小、3或更小、2或更小或1.5或更小。
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具有55或更大的L*、-0.5或更小的a*及8或更小的b*。例如,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具有55.5或更大、56或更大或57或更大的L*,-0.55或更小、-0.6或更小或-0.8或更小的a*,及7.5或更小、7或更小、6.7或更小、6.5或更小、6.3或更小或6.1或更小的b*。
L*、a*、b*是國際照明委員會(CIE)建立的色度坐標,其中色度以L (亮度)、a (綠色至紅色的補色)及b (黃色為藍色補色)表示。其等可使用 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進行測量。若薄膜發生泛黃,其b*值可能會增加。
另外,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具有0.60dl/g或更高的本質黏度(IV)。例如,該聚酯樹脂丸粒的本質黏度(IV)可為0.60dl/g或更高、0.61dl/g或更高或0.62dl/g或更高。 聚酯樹脂丸粒的製備方法
根據又一個實施例之用於製備聚酯樹脂丸粒的方法,包含製備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之聚酯樹脂;將該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物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混合;及將該混合物熔融擠出。
首先,製備聚酯樹脂。
該聚酯樹脂的細節如上所述。
該聚酯樹脂可呈薄片的形式。具體地,使二醇組分與二羧酸組分的混合物在260℃至320℃、270℃至310℃或270℃至295℃下反應2小時至8小時、3小時至7小時或4小時至7小時,製得薄片形式的聚酯基樹脂。
此外,可使用廢聚酯作為該聚酯樹脂。廢聚酯的細節如上所述。
若使用廢聚酯作為該聚酯樹脂,則該廢聚酯可為經粉碎的廢聚酯。具體地,該聚酯樹脂可為經粉碎的廢聚酯樹脂片材。
更具體地,該聚酯樹脂可為廢聚酯或粉碎成5mm至25mm大小的廢聚酯片材。例如,該經粉碎的廢聚酯可具有5mm至23mm、5mm至20mm、5mm至18mm、7mm至15mm、7mm至13mm或9mm至13mm的大小。在該經粉碎的廢聚酯的大小滿足以上範圍時,有可能提高均質性,藉此有可能提高該聚酯樹脂丸粒的品質。
之後,將該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混合。
該第一抗氧化劑及該第二抗氧化劑的細節如上所述。
具體地,將因此製得的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第二抗氧化劑混合。在此情況下,可進一步添加選自於由顏料、紫外線穩定劑、熱穩定劑、抗靜電劑及分散劑所組成之群組中的至少一種作為添加劑。關於該添加劑的細節如上所述。
根據又一個實施例,因此製得的聚酯樹脂可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第二抗氧化劑及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混合。關於該第三抗氧化劑的細節如上所述。
最後,將混合物熔融擠出以製備丸粒。
具體地,可將混合物熔融擠出、乾燥、冷卻,然後用切粒機切割製成丸粒。
該熔融擠出可在260℃至300℃的溫度下進行。例如,該熔融擠出可在260℃至298℃、265℃至300℃、270℃至295℃或275℃至295℃的溫度下進行。
此外,該乾燥可在60℃至100℃進行2小時至12小時。具體地,該乾燥可在65℃至95℃、70℃至90℃或75℃至85℃下進行3小時至12小時、3小時至10小時或4小時至8小時。當該丸粒的乾燥過程條件滿足以上範圍時,可進一步提高所製得的丸粒之品質。
之後,可將乾燥的丸粒冷卻至15℃或更低、10℃或更低或6℃或更低,然後用切粒機切割以製備丸粒。
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具有球形、圓柱形或多邊柱形,但不限於此。例如,該聚酯樹脂丸粒可具有幾何形狀的橫截面積,如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六邊形、八邊形或星形,但不限於此。 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
根據另一個實施例之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包含製備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之聚酯樹脂;將該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混合;將該混合物熔融擠出以製備一未拉伸的片材;將該未拉伸的片材沿第一方向進行第一次拉伸,及將其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進行第二次拉伸,以製備一經拉伸的片材;及在200℃至260℃下將該經拉伸的片材熱定型。
首先,製備聚酯樹脂。
具體地,製備聚酯樹脂的步驟如該用於製備聚酯丸粒的方法中所述。
此後,將該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物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混合。
該第一抗氧化劑及該第二抗氧化劑的細節如上所述。
具體地,將如此製得的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第二抗氧化劑混合。在此情況下,可進一步添加選自於由顏料、紫外線穩定劑、熱穩定劑、抗靜電劑及分散劑所組成的群組中之至少一種作為添加劑。關於添加劑的細節如上所述。
根據又一個實施例,如此製得的聚酯樹脂可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第二抗氧化劑及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混合。關於該第三抗氧化劑的細節如上所述。
此外,該混合步驟可包含將該聚酯樹脂與該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該第二抗氧化劑進行第一次混合,或者將該聚酯樹脂與該酚系第一抗氧化劑、該第二抗氧化劑及該第三抗氧化劑進行第一次混合;及將該第一混合物與一基質樹脂進行第二次混合。
若聚酯樹脂是經粉碎的廢聚酯,則單獨使用廢聚酯製得的聚酯薄膜的品質可能會變差。因此,進一步使用與經粉碎的廢聚酯具有相同組分及含量的基質樹脂,藉此可提高製得的聚酯薄膜的品質。
具體地,將經由該聚酯樹脂與該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該第二抗氧化劑進行第一次混合所獲得的,或該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劑、該第二抗氧化劑及該第三抗氧化劑進行第一次混合所獲得的第一混合物,與一基質樹脂進行第二次混合,藉此有可能提高製得的聚酯薄膜之品質。
該基質樹脂可包含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具體地,該基質樹脂中之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的種類及含量可與該廢聚酯中之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相同。若該基質樹脂及該廢聚酯片材的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之種類及含量相同,則有可能增加該廢聚酯的再利用性且進一步提高該聚酯薄膜的品質。
在該第二次混合步驟中,可混合5重量份至50重量份之第一混合物。例如,在該第二次混合步驟中,5重量份至48重量份、5重量份至45重量份、7重量份至35重量份、7重量份至32重量份或10重量份至30重量份之第一混合物,可混合與100重量份之基質樹脂。當該第一混合物的含量滿足以上範圍時,可提高所製得的聚酯樹脂薄膜之諸如透光率、霧度、拉伸強度及本質黏度之機械性能及色彩特性。
根據又一個實施例,該第二次混合步驟可通過將以上製得的聚酯樹脂丸粒與一基質樹脂混合來進行。具體地,將以上製得的聚酯樹脂丸粒使用作為一第一混合物,及可將其等與該基質樹脂混合以進行該第二次混合步驟。在此情況下,該聚酯樹脂丸粒中之二醇組分及二羧酸組分在其類型及含量方面可與該基質樹脂的相同。
此後,將該混合物熔融擠出以製備一未拉伸的片材。
具體地,可將該混合物或該第二混合物通過T型模頭熔融擠出,然後冷卻以獲得未拉伸的片材。
該熔融擠出步驟可在Tm + 5℃至Tm + 70℃、Tm + 5℃至Tm + 50℃或Tm + 7℃至Tm + 35℃之溫度下進行。該冷卻步驟可在Tg – 120℃至Tg + 20℃、Tg – 110℃至Tg + 10℃、Tg – 105℃至Tg – 30℃、Tg – 105℃至Tg – 50℃、Tg – 105℃至Tg – 65℃或Tg – 105℃至Tg – 80℃之溫度下進行。
例如,該熔融擠出溫度可為260℃至320℃、270℃至310℃或270℃至295℃,及該冷卻溫度可為-20℃至100℃、0℃至90℃、5℃至75℃、10℃至60℃、10℃至50℃或15℃至45℃。當該熔融溫度滿足以上範圍時,擠出物的黏度可適當地維持,同時該熔融也能平順地進行。
之後,將該未拉伸的片材沿一第一方向進行第一次拉伸,然後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進行第二次拉伸,以製得一經拉伸的片材。
該第一拉伸可在60℃至120℃之溫度下以2倍至5倍的拉伸比進行。例如,該第一拉伸可在70℃至110℃、75℃至105℃、80℃至100℃或85℃至100℃之溫度下,以2倍至4.8倍、2.5倍至4.5倍、2.5倍至4倍或3倍至3.5倍之拉伸比進行。若該第一拉伸之溫度及拉伸比滿足以上範圍,則有可能提高耐熱性及耐水解性。
在此說明書中,該第一方向可為橫向(TD)或縱向(MD)。具體地,該第一方向可為縱向(MD),而垂值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可為橫向(TD)。
在該第一拉伸後,第二拉伸係在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進行。此外,該第二拉伸可以2倍至5倍之拉伸比進行。例如,該第二拉伸可在70℃至140℃、80℃至140℃、90℃至135℃、100℃至130℃或115℃至125℃之溫度下,以2.5倍至5倍、3倍至4.5倍或3.5倍至4.5倍之拉伸比進行。
此外,在該第二拉伸之前可進一步進行預熱步驟或塗佈步驟。
該預熱步驟可在70℃至120℃之溫度下進行0.01至1分鐘。例如,該預熱溫度可為75℃至115℃或80℃至110℃,及該預熱時間可為0.05分鐘至0.5分鐘或0.08分鐘至0.2分鐘。
該塗佈步驟可為能夠提供給該聚酯薄膜諸如抗靜電特性之功能性的步驟,且可通過旋塗或聯機塗佈進行,但不限於此。
該第一方向(d1)上之拉伸比對該第二方向(d2)上之拉伸比之比值(d1/d2)可為0.5至1。例如,該第一方向(d1)上之拉伸比對該第二方向(d2)上之拉伸比之比值(d1/d2)可為0.5至0.95、0.65至0.95或0.7至0.9。
最後,在200℃至260℃下對該經拉伸的片材進行熱定型,以製得聚酯薄膜。
該熱定型可為退火,且205℃至260℃下進行0.01分鐘至1分鐘。例如,該熱定型溫度(T2)可為200℃至260℃、210℃至250℃、225℃至250℃或235℃至245℃,及該熱定型時間可為0.05分鐘至0.5分鐘或0.08分鐘至0.2分鐘。但其等不限於此。 聚酯薄膜
根據又一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包含聚酯樹脂,該聚酯樹脂包含70莫耳%或更多的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70莫耳%至99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莫耳%至30莫耳%的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及其具有90或更大的L*,0.1或更小的a*及4.0或更小的b*,或具有3或更小的黃度指數(Y.I.)。
關於聚酯樹脂之細節如上所述。
具體地,該聚酯薄膜可通過該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製得。
根據一個實施例之聚酯薄膜可為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酯(PCT)薄膜。
該聚酯薄膜具有L*為90或更大,a*為0.1或更小及b*為4.0或更小。例如,該聚酯薄膜可具有L*為91或更大、92或更大、95或更大或96或更大,a*為0.09或更小、0.07或更小或0.05或更小,及b*為3.8或更小、3.5或更小、2.8或更小、2.5或更小、1.8或更小、1.3或更小、1.0或更小或0.7或更小。當L*、a*及b*分別地滿足以上範圍時,色彩特性優異。特別是,因為b*很小,所以抗黃變效果優異且幾乎沒有發生色彩變差。
此外,該聚酯薄膜可具有3或更小的黃度指數(Y.I.)。例如,該聚酯薄膜之黃度指數可為2.5或更小、2或更小、1.8或更小、1.5或更小、1.4或更小、1.2或更小、1或更小、0.8或更小或0.5或更小。
此外,該聚酯薄膜可具有0.65dl/g或更高的本質黏度(IV)。例如,該聚酯薄膜之本質黏度(IV)可為0.67dl/g或更高或0.70dl/g或更高。
此外,該聚酯薄膜可具有3.5kgf/mm 2或更大的拉伸強度。具體地,該聚酯薄膜在第一方向上的拉伸強度可為3.6kgf/mm 2或更大、3.8kgf/mm 2或更大、4.0kgf/mm 2或更大、5.5kgf/mm 2或更大、6.5kgf/mm 2或更大、8.5 kgf/mm 2或更大、9.0kgf/mm 2或更大、9.5kgf/mm 2或更大或10kgf/mm 2或更大。此外,該聚酯薄膜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的拉伸強度可為3.5kgf/mm 2或更大、3.8kgf/mm 2或更大、4.0kgf/mm 2或更大、5.5kgf/mm 2或更大、6.5kgf/mm 2或更大、8.5kgf/mm 2或更大、9.0kgf/mm 2或更大、9.5 kgf/mm 2或更大或10kgf/mm 2
根據又一個實施例,該聚酯薄膜在第一方向上可具有9kgf/mm 2或更大的拉伸強度,及在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第二方向上可具有225kgf/mm 2或更大的拉伸強度。例如,該聚酯薄膜在MD方向上的拉伸強度可為9.2kgf/mm 2或更大、9.5kgf/mm 2或更大或10kgf/mm 2或更大,及該聚酯薄膜在TD方向上的拉伸強度可為228kgf/mm 2或更大、230kgf/mm 2或更大、240kgf/mm 2或更大、245kgf/mm 2或更大或250kgf/mm 2或更大。
該聚酯薄膜可具有220kgf/mm 2或更大的模量。具體地,該聚酯薄膜在第一方向上的模量可為220kgf/mm 2或更大、225kgf/mm 2或更大、230kgf/mm 2或更大、235kgf/mm 2或更大或240kgf/mm 2或更大。
此外,該聚酯薄膜可具有11%或更低的霧度。例如,該聚酯薄膜的霧度可為10%或更低、9%或更低、8%或更低、7%或更低、6%或更低、5.8%或更低、5%或更低、4.5%或更低或4%或更低。
該聚酯薄膜可具有60%或更高的透光率。例如,該聚酯薄膜的透光率可為60%或更高、70%或更高、80%或更高、85%或更高、90%或更高、90.5%或更高、91%或更高或91.4%或更高。
此外,根據以下方程式1,該聚酯薄膜可具有1,000%或更小之黃度指數的變化率。 [方程式1]
Figure 02_image037
在方程式1中,HT1是該聚酯薄膜在250℃下熱處理歷時30分鐘前的測量值,HT2是該聚酯薄膜在250℃熱處理歷時30分鐘後的測量值。
例如,根據以上方程式1之聚酯薄膜的黃度指數的變化率可為985%或更小、950%或更小、850%或更小、700%或更小、600%或更小或550%或更小。當根據方程式1之黃度指數的變化率滿足以上範圍時,因為該聚酯薄膜具有優異的耐熱性,所以即使在熱處理之後色彩特性也不會變差,從而產生優異的品質。
此外,根據以上方程式1,該聚酯薄膜具有-80%或更大之拉伸強度的變化率。例如,根據以上方程式1,該聚酯薄膜在第一方向上的拉伸強度的變化率可為-70%或更大、-60%或更大、-55%或更大或-50%或更大。當根據方程式1之拉伸強度的變化率滿足上述範圍時,因為該聚酯薄膜具有優異的耐熱性,所以即使在熱處理後,機械特性也不會變差,從而產生優異的品質。
此外,根據以上方程式1,該聚酯薄膜具有-10%或更大之模量的變化率。例如,根據以上方程式1,該聚酯薄膜在第一方向上的模量的變化率可為-9%或更大、-8.5%或更大、-8%或更大、-6%或更大、-4%或更大、-3.5%或更大或-2%或更大。當根據方程式1的模量的變化率滿足以上範圍時,因為該聚酯薄膜具有優異的耐熱性,所以即使在熱處理後,機械特性也不會變差,從而產生優異的品質。 本發明之模式
在下文中,將參考以下範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然而,這些範例係用於說明本發明,本發明的範圍不限於此。 [ 範例] 聚酯樹脂丸粒的製備 範例1-1
將99.7重量%粉碎成10mm大小之廢聚酯、0.15重量%的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及0.15重量%之由式1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Songnox 1680,製造商:Songwon)混合。在此,該經粉碎的廢聚酯包含100莫耳%的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的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然後,將該混合物在280℃下熔融擠出,在80℃下乾燥5小時,冷卻至5℃,然後用切粒機切割,製備聚酯樹脂丸粒。 範例1-2 至1-4 及比較例1-1
以與實施例1-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樹脂丸粒,不同的是組分及含量分別如以下表1所示的改變。在此,以實施例1-4中之混合物的總重量為基礎,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作為顏料。 [表1]
  混合物 添加物
廢聚酯 第一抗氧化劑 第二抗氧化劑 顏料藍
範例1-1 99.70重量% 0.15重量% 0.15重量% -
範例1-2 99.30重量% 0.35重量% 0.35重量% -
範例1-3 99.00重量% 0.50重量% 0.50重量% -
範例1-4 99.70重量% 0.15重量% 0.15重量% 0.30重量%
比較例1-1 100.00重量% - - -
測試範例1-1 :色彩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分別測量上所製備的實施例1-1至1-4及比較例1-1之聚酯樹脂丸粒的L*、a*及b*,作為色彩特性。 測試範例1-2 :本質黏度(IV)
將上所製備的實施例1-1至1-4及比較例1-1之聚酯樹脂丸粒(10mg)各自溶於100℃的鄰氯苯酚中,然後使用Ostwald黏度計,在35℃恆溫浴中,通過測量樣品下落的時間來測量相對黏度。根據相對黏度對本質黏度換算表,將如此測得的相對黏度換算成本質黏度(IV)。在此,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三位的值示於下表2中。 [表2]
  L* a* b* 本質黏度(dl/g)
範例1-1 58.56 -0.86 5.33 0.628
範例1-2 59.84 -0.81 6.39 0.623
範例1-3 61.80 -1.05 6.65 0.620
範例1-4 57.54 -1.83 0.62 0.659
比較例1-1 51.69 -0.14 8.59 0.639
如表2所示,範例1-1至1-4之聚酯樹脂丸粒在色彩及本質黏度特性方面均優於比較例1-1的丸粒。
具體地,當範例1-1至1-4的聚酯樹脂丸粒包含該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時,添加顏料之範例1-4及沒有添加顏料之範例1-1至1-3的色彩特性優異。特別是b*值低,確定抗黃變效果優異。
相比之下,在其中丸粒僅包含聚酯樹脂,具體地廢聚酯,而沒有該第一抗氧化物及由式1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的比較例1-1中,顏色品質非常差。 聚酯薄膜之製備 範例2-1
首先將99.7重量%粉碎成10mm大小的廢聚酯、0.15重量%之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及0.15重量%之第二抗氧化劑(Songnox 1680,製造商:Songwon)混合。在此,該經粉碎後的廢聚酯包含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8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之後,將10重量份之第一混合物與100重量份之基質樹脂進行第二次混合。在此,該基質樹脂包含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將該第二混合物送入擠出機中,然後通過T型模頭在290℃下熔融擠出,冷卻以獲得一未拉伸的片材。先將該未拉伸的片材沿MD方向在95℃下拉伸3.3倍,在105℃預熱,同時以30米/分的速度輸送,再沿TD方向在120℃下拉伸3.9倍,然後在240℃下熱定型0.1分鐘,獲得具厚度40μm的聚酯薄膜。 範例2-2
以與範例2-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30重量份之第一混合物。 範例2-3
以與範例2-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於該第一混合物中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之顏料藍。 範例2-4
以與範例2-3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30重量份之第一混合物。 比較例2-1
以與範例2-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100重量份之經粉碎的廢聚酯作為第一混合物,不添加該第一抗氧化劑及該第二抗氧化劑。 比較例2-2
以與比較例2-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該第一混合物中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 測試範例2-1 :色彩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2-1至2-4及比較例2-1及2-2之聚酯薄膜的L*、a*及b*,作為色彩特性。 測試範例2-2 本質黏度 (IV)
將以上製得的範例2-1至2-4及比較例2-1及2-2之聚酯薄膜(10mg)各自溶解於100℃之鄰氯苯酚中,然後使用Ostwald黏度計,在35℃恆溫浴中,通過測量樣品下落的時間來測量相對黏度。根據相對黏度對本質黏度換算表,將如此測得的相對黏度換算成本質黏度(IV)。在此,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三位的值示於下表3中。 測試範例 2-3 :拉伸強度
將以上製得的範例2-1至2-4及比較例2-1及2-2之聚酯薄膜各自依據ASTM-D882,以50mm的夾具間距安裝在INSTRON的廣用測試儀(4206-001,製造商:UTM)上。以50mm/分鐘的拉伸速率進行測試,並使用安裝在設備中的程式測量拉伸強度。 測試範例2-4 :霧度
使用霧度計(SEP-H,由Nihon Semitsu Kogaku製造)分別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2-1至2-4及比較例2-1及2-2之聚酯薄膜的霧度。 測試範例2-5 :透光率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分別測量上所製得的範例2-1至2-4及比較例2-1及2-2之聚酯薄膜在380nm下的透光率。 [表3]
  L* a* b* 本質黏度(dl/g)
範例2-1 96.19 0.04 0.59 0.748
範例2-2 96.15 0 0.69 0.720
範例2-3 96.18 0.01 0.49 0.743
範例2-4 96.11 -0.03 0.51 0.720
比較例2-1 51.69 -0.14 8.59 0.639
比較例2-2 53.01 -1.79 4.55 0.633
[表 4]
  拉伸強度(kgf/mm 2) 霧度(%) 透光率(%)
MD TD
範例2-1 4.08 4.10 2.88 91.60
範例2-2 4.13 4.11 3.42 91.54
範例2-3 4.05 4.10 3.03 91.47
範例2-4 4.12 4.09 3.96 91.56
比較例2-1 3.57 3.69 4.50 90.60
比較例2-2 3.60 3.65 4.40 90.50
如表3及表4所示,範例2-1至2-4的聚酯薄膜在色彩、本質黏度、拉伸強度、霧度及透光率特性方面均優於比較例2-1及2-2的薄膜。
具體地,使用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製備範例2-1至2-4的聚酯薄膜。據此,添加顏料之範例2-3及2-4的聚酯薄膜,以及未添加顏料之範例2-1及2-2的聚酯薄膜,在諸如拉伸強度及色彩特性之機械性能方面均優異。特別是,範例2-1至2-4中之聚酯薄膜的b*值非常低,可確認抗黃變效果優異。
相比之下,比較例2-1及2-2中沒有使用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1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製備的薄膜,在拉伸強度及色彩品質之機械性能方面非常差。特別地,雖然在比較例2-2中使用了顏料,但與範例2-1至2-4的薄膜相比,b*值非常高,表明發生了黃變。 聚酯樹脂丸粒的製備 範例3-1
將99.7重量%粉碎成10mm大小的廢聚酯、0.15重量%之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及0.15重量%之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Doverphos S9228,製造商:Dover Chemical)混合。在此,該經粉碎的廢聚酯包含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之後,將該混合物在280℃下熔融擠出,在80℃下乾燥5小時,冷卻至5℃,及用切粒機切割製得聚酯樹脂丸粒。 範例3-2 至3-4 及比較例3-1 及3-2
以與範例3-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樹脂丸粒,不同的是組分及含量分別如下表5所示的改變。在此,以範例3-4及比較例3-2中之混合物的總重量為基礎,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作為顏料。 [表5]
  混合物 添加物
廢聚酯 第一抗氧化劑 第二抗氧化劑 顏料藍
範例3-1 99.70重量% 0.15重量% 0.15重量% -
範例3-2 99.30重量% 0.35重量% 0.35重量% -
範例3-3 99.00重量% 0.50重量% 0.50重量% -
範例3-4 99.70重量% 0.15重量% 0.15重量% 0.30重量%
比較例3-1 100.00重量% - - -
比較例3-2 100.00重量% - - 0.30重量%
測試範例3-1 黃度指數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3-1至3-4及比較例3-1及3-2之聚酯樹脂丸粒各自的黃度指數(Y.I.)。 測試範例3-2 色彩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3-1至3-4及比較例3-1及3-2之聚酯樹脂丸粒各自的L*、a*及b*,作為色彩特性。 測試範例3-3 本質黏度 (IV)
將以上製備的範例3-1至3-4及比較例3-1、3-2之聚酯樹脂丸粒(10mg)各自溶於100℃下鄰氯苯酚中,用Ostwald黏度計,在35℃恆溫浴中,通過測量樣品下落的時間來測量相對黏度。根據相對黏度對本質黏度換算表,將如此測得的相對黏度換算成本質黏度(IV)。在此,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三位的值示於下表6中。 [表 6]
  黃度指數 (Y.I.) L* a* b* 本質黏度(dl/g)
範例3-1 1.27 59.10 -0.95 6.02 0.628
範例3-2 1.03 59.47 -0.81 5.00 0.627
範例3-3 0.81 61.33 -0.68 4.26 0.620
範例3-4 1.11 57.54 -1.83 0.62 0.659
比較例3-1 4.50 51.69 -0.14 8.59 0.639
比較例3-2 4.10 53.01 -1.79 4.55 0.633
如表6所示,範例3-1至3-4的聚酯樹脂丸粒在色彩及本質黏度特性方面均優於比較例3-1及3-2的丸粒。
具體地,當範例3-1至3-4的聚酯樹脂丸粒包含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2所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時,在添加顏料的範例3-4及未添加顏料的範例3-1至3-3中,黃度指數極低,色彩特性優異。
相比之下,在丸粒僅包含聚酯樹脂,具體地廢聚酯,而沒有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的比較例3-1及3-2中,色彩品質非常差。特別是,比較例3-2雖然使用了顏料藍,但黃度指數高,表示發生了黃變。 聚酯薄膜之製備 範例4-1
將99.7重量%粉碎成10mm大小的廢聚酯、0.15重量%之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及0.15重量%之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Doverphos S9228,製造商:Dover Chemical)混合。在此,該經粉碎的廢聚酯包含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之後,將10重量份的第一混合物與100重量份的基質樹脂進行第二次混合。 在此,該基質樹脂包含100莫耳%的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的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將第二混合物送入擠出機中,然後通過T型模頭在290℃下熔融擠出,冷卻得到未拉伸的片材。將該未拉伸的片材先在MD方向上95℃下拉伸3.3倍,在105℃下預熱,同時以30m/分的速率輸送,再於TD方向上120℃下二次拉伸3.9倍,然後在240℃下熱定型0.1分鐘,獲得厚度為40μm的聚酯薄膜。 範例4-2
以與範例4-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30重量份的第一混合物。 範例4-3
以與範例4-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在該第一混合物中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 範例4-4
以與範例4-3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30重量份的第一混合物。 比較例4-1
以與範例4-1同樣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100重量份之經粉碎的廢聚酯作為第一混合物,而不添加第一抗氧化劑及第二抗氧化劑。 比較例4-2
以與比較例4-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在第一混合物中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 測試範例4-1 黃度指數 (Y.I.)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4-1至4-4及比較例4-1及4-2之聚酯薄膜各自的黃度指數(Y.I.)。 測試範例 4-2 拉伸強度
將以上製得的範例4-1至4-4及比較例4-1及4-2的聚酯薄膜各自依據ASTM-D882,以50mm的夾具間距安裝在INSTRON的廣用測試儀(4206-001,製造商:UTM)上。以50mm/分鐘的拉伸速率進行測試,並使用安裝在設備中的程式測量拉伸強度。 測試範例4-3 :模量
根據KS B 5521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4-1至4-4及比較例4-1及4-2之聚酯薄膜各自的模量。 測試範例4-4 :霧度
使用霧度計(SEP-H,由Nihon Semitsu Kogaku製造)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4-1至4-4及比較例4-1及4-2之聚酯薄膜各自的霧度。 [表 7]
  黃度指數 (Y.I.) MD拉伸強度 (kgf/mm 2) MD模量 (kgf/mm 2) 霧度(%)
範例4-1 1.46 10.3 243.4 5.35
範例4-2 1.13 10.7 250.6 4.94
範例4-3 0.81 11.6 265.8 3.91
範例4-4 1.25 10.2 242.1 5.65
比較例4-1 5.50 9.50 220.7 6.20
比較例4-2 4.90 9.60 223.5 6.11
如表7所示,範例4-1至4-4之聚酯薄膜的黃度指數、拉伸強度、模量、霧度特性均優於比較例4-1、4-2的薄膜。
具體地,使用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製備範例4-1至4-4的聚酯薄膜。據此,添加顏料的範例4-3及4-4之聚酯薄膜與未添加顏料之範例4-1及4-2的聚酯薄膜一樣,在拉伸強度及模量之機械性能及色彩特性(具非常低的黃度指數)方面均優異。
相比之下,比較例4-1及4-2中沒有使用第一抗氧化劑及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製備的薄膜,在諸如拉伸強度及模量之機械性能及色彩品質(具非常高的黃度指數)方面非常差。 聚酯樹脂丸粒的製備 範例5-1
將99.7重量%粉碎成10mm大小的廢聚酯、0.1重量%之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及0.1重量%之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Doverphos S9228,製造商:Dover Chemical)及0.1重量%之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ADK STAB 412S,製造商:EDEKA)混合。在此,該經粉碎的廢聚酯包含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之後,將混合物在280℃下熔融擠出,於80℃下乾燥5小時,冷卻至5℃,用切粒機切割,製備聚酯樹脂丸粒。 範例5-2 至5-4 及比較例5-1 及5-2
以與範例5-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樹脂丸粒,不同的是組分及含量分別如下表8所示改變。在此,以範例5-4及比較例5-2中的混合物的總重量為其礎,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作為顏料。 [表 8]
  廢聚酯 第一 抗氧化劑 第二 抗氧化劑 第三 抗氧化劑 顏料藍
範例5-1 99.70重量% 0.10重量% 0.10重量% 0.10重量% -
範例5-2 99.31重量% 0.23重量% 0.23重量% 0.23重量% -
範例5-3 99.01重量% 0.33重量% 0.33重量% 0.33重量% -
範例5-4 99.40重量% 0.10重量% 0.10重量% 0.10重量% 0.3重量份
比較例5-1 100.00重量% - - - -
比較例5-2 100.00重量% - - - 0.3重量份
測試範例5-1 黃度指數 (Y.I.)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分別測量以上面製得的範例5-1至5-4及比較例5-1及5-2之聚酯樹脂丸粒的黃度指數(Y.I.)。 測試範例5-2 :色彩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分別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5-1至5-4及比較例5-1及5-2之聚酯樹脂丸粒之作為色彩特性的L*、a*及b*。 測試範例 5-3 :本質黏度 (IV)
將以上製得的範例5-1至5-4及比較例5-1及5-2之聚酯樹脂丸粒(10mg)各自溶於100℃下鄰氯苯酚中,然後使用Ostwald黏度計,在35℃恆溫浴中,通過測量樣品下落的時間來測量相對黏度。根據相對黏度對本質黏度換算表,將如此測得的相對黏度換算成本質黏度(IV)。在此,四捨五入到小數點後三位的值示於下表9中。 [表 9]
  黃度指數 (Y.I.) L* a* b* 本質黏度(dl/g)
範例5-1 1.24 59.98 -0.83 4.42 0.641
範例5-2 0.99 59.54 -0.78 4.05 0.628
範例5-3 0.76 61.62 -0.76 4.34 0.626
範例5-4 1.02 57.65 -1.86 0.79 0.659
比較例5-1 4.50 51.69 -0.14 8.59 0.639
比較例5-2 4.10 53.01 -1.79 4.55 0.633
如表9所示,範例5-1至5-4之聚酯樹脂丸粒在色彩及本質黏度特性方面均優於比較例5-1及5-2的丸粒。
具體地,當範例5-1至5-4的聚酯樹脂丸粒包含該第一抗氧化劑、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及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時,添加顏料之範例5-4及未添加顏料之範例5-1至5-3的色彩特性優異,具非常低的黃度指數。
相比之下,在其中丸粒僅包含聚酯樹脂,具體地廢聚酯,而沒有該第一抗氧化物至第三抗氧化劑的之範例5-1及5-2中,顏色品質非常差。雖然在比較例5-2中使用了顏料藍,但黃度指數高,表明發生了黃變。 聚酯薄膜的製備 範例6-1
將99.7重量%粉碎成10mm大小的廢聚酯、0.1重量%之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及0.1重量%之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Doverphos S9228,製造商:Dover Chemical)及0.1重量%之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ADK STAB 412S,製造商:EDEKA)混合。在此,該經粉碎的廢聚酯包含100莫耳%之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之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之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之後,將10重量份的第一混合物與100重量份的基質樹脂進行第二次混合。 在此,該基質樹脂包含100莫耳%的環己烷二甲醇作為二醇組分及88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2莫耳%的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
將第二混合物送入擠出機中,然後通過T型模頭在290℃下熔融擠出,冷卻得到未拉伸的片材。將該未拉伸的片材先在MD方向上95℃下拉伸3.3倍,在105℃下預熱,同時以30m/分的速率輸送,再於TD方向上120℃下二次拉伸3.9倍,然後在240℃下熱定型0.1分鐘,獲得厚度為40μm的聚酯薄膜。 範例6-2
以與範例6-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30重量份的第一混合物。 範例6-3
以與範例6-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在第一混合物中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 範例6-4
以與範例6-3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使用30重量份的第一混合物。 比較例6-1
以與範例6-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將100重量份之經粉碎的廢聚酯用作第一混合物,而沒有添加第一抗氧化劑至第三抗氧化劑。 比較例6-2
以與比較例6-1中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在該第一混合物中進一步添加0.3重量份的顏料藍。 測試範例6-1 :黃度指數(Y.I.)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分別測量範例6-1至6-4及比較例6-1及6-2之聚酯薄膜的黃度指數(Y.I.)。 測試範例6-2 :拉伸強度
將以上製得的範例6-1至6-4及比較例6-1及6-2之聚酯薄膜各自依據ASTM-D882,以50mm的夾具間距安裝在INSTRON的廣用測試儀(4206-001,製造商:UTM)上。以500mm/分鐘的拉伸速率進行測試,並使用安裝在設備中的程序測量拉伸強度。 測試範例6-3 :霧度
使用霧度計(SEP-H,Nihon Semitsu Kogaku製)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6-1至6-4及比較例6-1及6-2之聚酯薄膜的霧度。 [表 10]
  黃度指數 (Y.I.) 拉伸強度(kgf/mm 2) 霧度(%)
MD TD
範例6-1 1.36 11.3 253.4 5.89
範例6-2 1.05 11.5 259.6 5.23
範例6-3 0.73 12.2 269.8 4.23
範例6-4 1.15 10.8 248.1 5.99
比較例6-1 5.50 9.5 220.7 6.20
比較例6-2 4.90 9.6 223.5 6.11
如表10所示,範例6-1至6-4之聚酯薄膜的黃度指數、拉伸強度、模量、霧度特性均優於比較例6-1及6-2的薄膜。
具體地,使用第一抗氧化劑、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及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製備範例6-1至6-4的聚酯薄膜。據此,添加顏料的範例6-3及6-4之聚酯薄膜與未添加顏料之範例6-1及6-2的聚酯薄膜一樣,在拉伸強度及模量之機械性能及色彩特性(具非常低的黃度指數)方面均優異。
相比之下,比較例6-1及6-2中沒有使用第一抗氧化劑至第三抗氧化劑製備的薄膜,在諸如拉伸強度及模量之機械性能及色彩品質量(具非常高的黃度指數)方面非常差。 聚酯薄膜的製備 範例7-1
將100莫耳%的環己烷二甲醇(CHDM)作為二醇組分及96莫耳%的對苯二甲酸(TPA)及4莫耳%的間苯二甲酸(IPA)作為二羧酸組分混合,接著於其中添加0.15重量%之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0.15重量%之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Doverphos S9228,製造商:Dover Chemical)及0.15重量%之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ADK STAB 412S,製造商:EDEKA)。
將該混合物饋入擠出器中,然後在290℃下透過T型模頭熔融擠出,使其冷卻以獲得未拉伸的片材。將該未拉伸的片材先在MD方向上95℃下拉伸3.3倍,在105℃下預熱,同時以30m/分的速率輸送,再於TD方向上120℃下二次拉伸3.9倍,然後在240℃下熱定型0.1分鐘,獲得厚度為38μm的聚酯薄膜。 範例7-2
以與範例7-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添加0.06重量%的酚系第一抗氧化劑(Irganox 1010,製造商:BASF)、0.06重量%之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Doverphos S9228,製造商:Dover Chemical)及0.06重量%之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ADK STAB 412S,製造商:EDEKA)。 比較例7-1
以與範例7-1相同的方式製備聚酯薄膜,不同的是沒有添加第一抗氧化劑至第三抗氧化劑。在此,比較例7-1中之聚酯薄膜的厚度為50μm。 測試範例7-1 :拉伸強度
將以上製得的範例7-1及7-2及比較例7-1的聚酯薄膜各自依據ASTM-D882,以50mm的夾具間距安裝在INSTRON的廣用測試儀(4206-001,製造商:UTM)上。以500mm/分鐘的拉伸速率進行測試,並使用安裝在設備中的程式測量拉伸強度。 測試範例 7-2 :模量
根據KS B 5521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7-1及7-2及比較例7-1之聚酯薄膜各自的模量。 測試範例 7-3 :伸長率
將以上製得的範例7-1及7-2以及比較例7-1之聚酯薄膜分別切割成長4cm、寬1cm的尺寸,使用廣用測試儀INSTRON (4206-001,製造商:UTM),在50毫米/分之拉伸速率下測量斷裂前的最大變形。最大變形對初始長度的比值計算為伸長率。 測試範例7-4 :黃度指數(Y.I.)
使用UltraScan PRO (製造商:Hunterlab)分別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7-1及7-2以及比較例7-1之聚酯薄膜的黃度指數(Y.I.)。 測試範例7-5 :霧度
使用霧度計(SEP-H,Nihon Semitsu Kogaku製造)分別測量以上製得的範例7-1及7-2以及比較例7-1之聚酯薄膜的霧度。 測試範例7-6 :變化率
對於測試範例7-1至7-5,將以上製得的範例7-1及7-2及比較例7-1的聚酯薄膜分別在250℃下進行熱處理歷時30分鐘,熱處理前後的測定值及變化率如下表11所示。在此,熱處理前後的變化率係依據以下方程式1計算。 [方程式1]
Figure 02_image039
在方程式1中,HT1是該聚酯薄膜在250℃下熱處理歷時30分鐘前的測量值,HT2是該聚酯薄膜在250℃熱處理歷時30分鐘後的測量值。 [表 11]
  MD拉伸強度 (kgf/mm 2) MD模量 (kgf/mm 2) MD伸長率(%) 黃度指數 (Y.I.) 霧度 (%)
範例7-1 熱處理前 10.30 243.4 105.4 0.70 4.94
熱處理後 9.10 242.5 117.8 1.36 4.94
變化率 -11.7% -0.4% 11.8% 94.3% 0
範例7-2 熱處理前 11.60 265.8 73.8 0.33 3.91
熱處理後 6.20 262.7 3.1 2.04 4.08
變化率 -46.6% -1.2% -95.8% 518.2% 4.3%
比較例7-1 熱處理前 10.7 250.6 123.6 0.41 5.35
熱處理後 0.15 1.158 0 9.39 5.45
變化率 -98.6% -99.5% -100% 2190.2% 1.9%
如表11所示,範例7-1及7-2的聚酯薄膜在耐熱性、拉伸強度、模量、伸長率、黃度指數及霧度特性方面均優於比較例7-1的膜。
具體地,使用第一抗氧化劑、由式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及由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製備範例7-1及7-2的聚酯薄膜。因此,其等具有優異的耐久性及耐熱性,且具非常低的黃度指數之色彩特性。此外,範例7-1及7-2中的聚酯薄膜在熱處理後的拉伸強度、模量、伸長率、黃度指數及霧度的變化率低,證實品質優良。
相比之下,如比較例7-1中,在無第一抗氧化劑至第三抗氧化劑之情況下製得的薄膜之耐久性及耐熱性差。因此,熱處理後的拉伸強度及模量的變化率非常高,特別是黃度指數非常差。
(無)

Claims (17)

  1. 一種聚酯樹脂丸粒,其包含聚酯樹脂,該聚酯樹脂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由以下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
    Figure 111102432-A0305-02-0043-2
    Figure 111102432-A0305-02-0043-3
    在式1及2中,R1至R3各自獨立地為經C1至C10烷基取代的芳基,及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經C1至C20芳烷基取代的芳基,其中該聚酯樹脂包含廢聚酯。
  2. 如請求項1之聚酯樹脂丸粒,其以該聚酯樹脂丸粒之總重量為基礎,包含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該第一抗氧化劑及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該第二抗氧化劑。
  3. 如請求項1之聚酯樹脂丸粒,其中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之重量比為1:0.5至4.0。
  4. 如請求項1之聚酯樹脂丸粒,其進一步包含由以下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式3]
    Figure 111102432-A0305-02-0044-4
    在式3中,R10為C1至C20烷基,X1為C(RA)m,RA為氫或C1至C10烷基,n為1至4的整數,m為0至3的整數,及n+m=4。
  5. 如請求項4之聚酯樹脂丸粒,其以該聚酯樹脂丸粒之總重量為基礎,包含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該第一抗氧化劑、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該第二抗氧化劑及呈0.05重量%至1.0重量%之量的該第三抗氧化劑。
  6. 如請求項5之聚酯樹脂丸粒,其中該第一抗氧化劑對該第二抗氧化劑對該第三抗氧化劑之重量比為1:0.5至1.5:0.5至1.5。
  7. 如請求項1之聚酯樹脂丸粒,其中該二醇組分包含呈70莫耳%或更多之量的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及該二羧酸組分包含70莫耳%至99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莫耳%至30莫耳%的間苯二甲酸。
  8. 如請求項1之聚酯樹脂丸粒,其中該聚酯樹脂丸粒包含至少一種選自於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之顏料:碳黑、氧化鈦、不溶性偶氮系顏料、酞菁系顏料及多偶氮系顏料。
  9. 如請求項1之聚酯樹脂丸粒,其具有6或更小的黃度指數(Y.I.)、55或更大的L*、-0.5或更小的a*及8或更小的b*。
  10. 一種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其包含:製備包含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對苯二甲酸及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之聚酯樹脂;將該聚酯樹脂與酚系第一抗氧化物及由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混合;將該混合物熔融擠出以製備一未拉伸的片材; 將該未拉伸的片材沿第一方向進行第一次拉伸,及將其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進行第二次拉伸,以製備一經拉伸的片材;及在200℃至260℃下將該經拉伸的片材熱定型;
    Figure 111102432-A0305-02-0045-5
    Figure 111102432-A0305-02-0045-7
    在式1及2中,R1至R3各自獨立地為經C1至C10烷基取代的芳基,及R4及R5各自獨立地為經C1至C20芳烷基取代的芳基,其中該聚酯樹脂包含廢聚酯。
  11. 如請求項10之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其中該混合步驟包含將該聚酯樹脂與該酚系第一抗氧化劑、由以上式1或2表示的第二抗氧化劑及由以下式3表示的第三抗氧化劑混合:
    Figure 111102432-A0305-02-0045-6
    在式3中,R10為C1至C20烷基,X1為C(RA)m,RA為氫或C1至C10烷基,n為1至4的整數,m為0至3的整數,及n+m=4。
  12. 如請求項11之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其中該混合步驟包含: 將該聚酯樹脂與該酚系第一抗氧化劑及該第二抗氧化劑進行第一次混合,或者將該聚酯樹脂與該酚系第一抗氧化劑、該第二抗氧化劑及該第三抗氧化劑進行第一次混合;及將該第一混合物與一基質樹脂進行第二次混合,其中在該第二次混合步驟中,混合5重量份至50重量份之該第一混合物。
  13. 如請求項10之用於製備聚酯薄膜的方法,其中該聚酯樹脂是經粉碎的廢聚酯樹脂片材。
  14. 一種聚酯薄膜,其包含聚酯樹脂,該聚酯樹脂包含70莫耳%或更多的環己烷二甲醇或其衍生物作為二醇組分,及70莫耳%至99莫耳%的對苯二甲酸及1莫耳%至30莫耳%的間苯二甲酸作為二羧酸組分,及其具有90或更大的L*、0.1或更小的a*及4.0或更小的b*,或具有3或更小的黃度指數(Y.I.),其中該聚酯樹脂包含廢聚酯。
  15. 如請求項14之聚酯薄膜,其具有0.65dl/g或更高的本質黏度(IV)、3.5kgf/mm2或更大的拉伸強度、220kgf/mm2或更大的模量及11%或更低的霧度。
  16. 如請求項14之聚酯薄膜,其根據以下方程式1,具有1,000%或更小之黃度指數的變化率:
    Figure 111102432-A0305-02-0046-8
    在方程式1中,HT1是該聚酯薄膜在250℃下熱處理歷時30分鐘前的測量值,及HT2是該聚酯薄膜在250℃熱處理歷時30分鐘後的測量值。
  17. 如請求項16之聚酯薄膜,其根據以上方程式1具有-80%或更大之拉伸強度的變化率,及根據以上方程式1具有-10%或更大之模量的變化率。
TW111102432A 2021-02-05 2022-01-20 聚酯樹脂丸粒、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TWI8041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017039A KR20220113597A (ko) 2021-02-05 2021-02-05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펠릿,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21-0017041 2021-02-05
KR1020210017040A KR102514285B1 (ko) 2021-02-05 2021-02-05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펠릿,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210017041A KR102514280B1 (ko) 2021-02-05 2021-02-05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펠릿,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21-0017040 2021-02-05
KR10-2021-0017039 2021-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5478A TW202235478A (zh) 2022-09-16
TWI804171B true TWI804171B (zh) 2023-06-01

Family

ID=82741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2432A TWI804171B (zh) 2021-02-05 2022-01-20 聚酯樹脂丸粒、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I804171B (zh)
WO (1) WO202216912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8176B (zh) * 2011-01-31 2017-06-21 Sk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其製備方法
TW201728673A (zh) * 2015-11-16 2017-08-16 Kuraray Co Led反射板用聚酯組成物、led反射板、具備該反射板之發光裝置
CN111094421A (zh) * 2017-07-20 2020-05-01 伊士曼化工公司 具有改善的热稳定性、颜色和/或流动性质的聚合物组合物
TW202028315A (zh) * 2019-01-17 2020-08-01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67830A (ja) * 2002-08-05 2004-03-04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KR101430264B1 (ko) * 2007-10-25 2014-08-18 에스케이케미칼주식회사 색상이 우수한 고투명성 1,4-사이클로헥산디메탄올 공중합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417502B2 (ja) * 2018-01-24 2024-01-1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CN110272563A (zh) * 2019-06-27 2019-09-24 江苏极易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更好改善聚合物加工及长期老化变黄的复合抗氧剂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88176B (zh) * 2011-01-31 2017-06-21 Sk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聚酯樹脂組成物及其製備方法
TW201728673A (zh) * 2015-11-16 2017-08-16 Kuraray Co Led反射板用聚酯組成物、led反射板、具備該反射板之發光裝置
CN111094421A (zh) * 2017-07-20 2020-05-01 伊士曼化工公司 具有改善的热稳定性、颜色和/或流动性质的聚合物组合物
TW202028315A (zh) * 2019-01-17 2020-08-01 南韓商Sk化學公司 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5478A (zh) 2022-09-16
WO2022169129A1 (ko) 2022-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7163B (zh) 熱收縮性膜用聚酯樹脂、熱收縮性膜、熱收縮性標籤以及包裝體
KR102263118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에틸렌테레프탈레이트 용기의 재생 방법
US9213126B2 (en) Polyester resin composition and polyester film using the same
TWI457392B (zh) 白色多孔狀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KR101546978B1 (ko) 필름
JP2015183055A (ja)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201030090A (en) Polylactic acid film
TW202028292A (zh) 熱收縮性薄膜用聚酯樹脂、熱收縮性薄膜、熱收縮性標籤、以及包裝體
KR102514280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펠릿,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804171B (zh) 聚酯樹脂丸粒、聚酯薄膜及其製備方法
JP2007186553A (ja) 樹脂組成物、成形品、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TW201938634A (zh) 雙軸延伸膜
KR102131627B1 (ko) 내구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과 그 제조방법, 그것을 사용한 태양전지 밀봉용 필름, 및 태양전지
TWI720461B (zh) 熱收縮聚酯膜及其製法
KR102201257B1 (ko) 공중합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필름
KR102514285B1 (ko)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펠릿,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705241B1 (ko) 백색 폴리에스터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220113597A (ko)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 펠릿,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1227550B1 (ko) 색상이 향상된 이축연신 폴리에스터 필름
JP3631640B2 (ja) 難燃性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品
JP2008019387A (ja) ポリエステル組成物および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320808B1 (ko) 열수축성 폴리에스테르 유색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라벨
KR101127951B1 (ko) 이축연신 폴리에스터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5131266A (zh) 一种主链含受阻胺基团的聚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077148A (ja) 光学フィルム用ポリエテル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