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1162B -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麵條之模具 - Google Patents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麵條之模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791162B TWI791162B TW109127120A TW109127120A TWI791162B TW I791162 B TWI791162 B TW I791162B TW 109127120 A TW109127120 A TW 109127120A TW 109127120 A TW109127120 A TW 109127120A TW I791162 B TWI791162 B TW I79116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urvature
- width
- curve
- diameter
- di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od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模具,用於形成一麵條。該模具包含一擠出盤,該擠出盤具有一外側、一內側及延伸於該外側和該內側之間的至少一模孔。該至少一模孔於該外側具有一開口。該開口的形狀是由至少兩個向外凸起及該等向外凸起之間的多個曲線所定義。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形成麵條的模具,尤其是形成一種麵體剖面為特殊形狀的模具。
關於中式麵條,目前製麵業於製作多構型麵條面臨諸多技術瓶頸。有別於義大利麵條透過擠壓製程是以螺軸旋轉推送麵糰通過模具,擠出成型為多構型麵條,中式麵條則採用壓延式製程,利用轉動滾輪藉著逐次縮短間距,將麵糰壓延成麵帶,再經切麵刀滾切成麵條。此主要是因為義式麵條與中式麵條的原料成分和特性(如筋性)不同所造成的限制。已知的中式麵條構型上的變化,即取決於滾刀單元之剪切邊線設計,然而,滾刀單元之設計存在一些技術缺失。舉例而言,滾刀之間距規格受到機構的限制,意即通常將間距做窄,增加寬度則有限制。因此,中式麵條厚度大多較薄,為調整其厚度,於業內通常藉減少壓延減薄程度,製得厚麵帶,再執行滾切。然而,在滾刀間距擴寬程度有限的情形下,將厚麵帶滾入較窄間距滾刀中,厚麵帶易往外側推擠,產生不完整切條之情形,降低麵條平整良率,麵體構型之維持性可控程度較低。
此外,麵體剖面具有圓弧邊緣或構型為圓形之麵條,通常以圓弧剪切邊緣之滾刀單元製備。兩滾輪間,滾刀圓弧剪切邊緣之連接有限制 (存在大小不一的間隙),滾切製得麵體之圓弧曲度、連接性等構型維持性可控程度較低,限制了具圓弧邊緣構型麵條之設計多樣性。
承上述兩點之技術限制,利用滾刀創造表面具溝槽之麵體,其凹槽開鑿程度或凹槽邊緣設計受到限制。再者,滾麵刀之運作是由兩對邊擺置且平行之滾輪去滾動麵刀單元,進而裁切麵帶,以生成上下、左右對稱 (如方形)或上下左右均對稱(如長形) 之麵體構型。然而,受到所述習知刀具的限制的緣故,某些特殊形狀的麵條難以被製造。
又傳統麵條多為剖面圓形之圓柱狀麵體或剖面長方形之長立方狀麵體,就這類的麵體本身比較不容易提供入口時的咬感。除了麵體本身的原料選擇有關之外,這種麵體結構較為單薄,使麵體本身容易吸水而變得軟爛,無法在口中給予滿足的咬感。
因此, 有必要發展一種能夠製造特殊形狀麵條的模具,尤其可製作出具有提升咬感的麵條,為中式麵條增加附加價值。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模具,用於形成一麵條。該模具包含一擠出盤,該擠出盤具有一外側、一內側及延伸於該外側和該內側之間的至少一模孔。該至少一模孔於該外側具有一開口。該開口的形狀是由至少兩個向外凸起及該等向外凸起之間的多個曲線所定義。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 該開口的形狀由三個向外凸起及相鄰向外凸起之間的曲線所定義,其中所述曲線的一頂點相對靠近該開口形狀的一中心。所述向外凸起的曲率大於所述曲線的曲率。該開口具有一寬度,該寬度為通過相鄰的向外凸起的兩條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該開口的寬度為5.3 mm。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該入口直徑可由一或多個洗孔形成。該入口直徑為8.0 mm,該斜面深度為2.5 mm,該出口直徑為5.3 mm。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個、十個及十個排列。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 該開口的形狀由一第一向外凸起、兩個第二向外凸起、該第一向外凸起和各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第一曲線及該等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一第二曲線定義,其中該第一曲線的一頂點相對遠離該開口形狀的一中心,該第二曲線的一頂點相對靠近該開口形狀的中心。該第一曲線的曲率小於該第二曲率。該開口具有一寬度,該寬度為通過該等第二向外凸起的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該寬度為3.0 mm。該開口還具有一另一寬度,該另一寬度是該第二曲線的頂點至該第一向外凸起之間的距離,且該另一寬度與前述寬度垂直。該另一寬度為2.0 mm。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該入口直徑為6.5 mm,該斜面深度為2.5 mm,該出口直徑為3.0 mm。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二個、十二個及十二個排列。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 該開口的形狀由一第一向外凸起、兩個第二向外凸起、該第一向外凸起和各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第一曲線及該等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一第二曲線定義,其中該第一曲線由多個曲率組成,該第二曲線由單個曲率組成。該第一曲線自該第一向外凸起至該第二向外凸起依序為一第一曲率、一第二曲率及一第三曲率,其中該第二曲率大於該第一曲率,該第一曲率又大於該第三曲率。該開口自該第一向外凸起至該等第二向外凸起具有一第一寬度、一第二寬度及一第三寬度,其中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但小於該第三寬度。該開口還具有一第四寬度,該第四寬度為第一向外凸起至第二曲線的頂點之間的距離。該第一寬度為3.2 mm,該第二寬度為2.8 mm,該第三寬度為4.5 mm,該第四寬度為2.65 mm。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該入口直徑可由一或多個洗孔形成。該入口直徑為4.3 mm,該斜面深度為3.0 mm,該出口直徑為4.5 mm。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個、十個及四個排列。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 該開口的形狀由兩個向外凸起及該等向外凸起之間的兩條曲線所定義,其中所述曲線由一第一曲率和一第二曲率所組成,且所述兩條曲線互為橫向加上垂直鏡射的關係。該第一曲率由半徑為2.5 mm的圓形定義,該第二曲率由半徑為0.5 mm的圓形定義。所述曲線的第一曲率和第二曲率之間具有一轉折點,各向外凸起具有一寬度,該寬度為所述向外凸起和曲線接點之間的距離,該等向外凸起的最遙遠點之間還有一長度。該等曲線的轉折點之間距離為2.0 mm,各向外凸起的寬度為2.0 mm,該長度為6.5 mm。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該入口直徑為7.0 mm,該斜面深度為2.8 mm,該出口直徑為6.5 mm。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二個、八個及六個排列。
本發明另一目的還要再提出一種模具,用於形成一麵條,該模具包含一擠出盤,該擠出盤具有一外側、一內側及延伸於該外側和該內側之間的至少一模孔,該至少一模孔於該外側具有一開口。該開口的形狀是由一上半部形狀和一下半部形狀定義,該上半部形狀至少由具有一第一曲率的一第一曲線、具有一第二曲率的一第二曲線和具有一第三曲率的第三曲線依序圍繞而成,其中該第二曲率>該第三曲率>該第一曲率,該下半部形狀為該上半部形狀的旋轉對稱。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開口的形狀具有一最大長度,其為5.7 mm。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漸縮段為單圓洗孔而成,且該入口直徑為6.5 mm,該斜面深度為5.08 mm,該出口直徑為5.7 mm。
在一具體實施例中,該漸縮段為雙圓洗孔而成,且該入口直徑為6.5 mm,該斜面深度為4.88 mm,該出口直徑為5.7 mm,其中所述雙圓洗孔的各圓直徑為4.0 mm。
在以下本發明的說明書以及藉由本發明原理所例示的圖式當中,將更詳細呈現本發明的這些與其他特色和優點。
底下將參考圖式更完整說明本發明,並且藉由例示顯示特定範例具體實施例。不過,本主張主題可具體實施於許多不同形式,因此所涵蓋或申請主張主題的建構並不受限於本說明書所揭示的任何範例具體實施例;範例具體實施例僅為例示。同樣,本發明在於提供合理寬闊的範疇給所申請或涵蓋之主張主題。
本說明書內使用的詞彙「在一實施例」並不必要參照相同具體實施例,且本說明書內使用的「在其他(一些/某些)實施例」並不必要參照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其目的在於例如主張的主題包括全部或部分範例具體實施例的組合。
參閱第一圖,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形成麵條的模具,尤其是形成麵條剖面為特殊形狀的模具。所述模具具有一擠出盤(10),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與已知的一模座(11)連接。雖然未顯示,本領域技術者應瞭解所述模具還配合一壓制機構,將模座(11)中的麵糰經由擠出盤(10)擠出。本發明主要為針對擠出盤(10)的改良,故本文描述是以所述擠出盤(10)的特徵為主。
擠出盤(10)具有一內側及一外側,內側為與模座(11)連接的一側,外側相對於內側,外側為成型麵條前進的一側。第八圖可更清楚瞭解擠出盤(10)內側和外側的關係。
第二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20)的一實施例,所述開口(20)可視於擠出盤(10)的外側。應瞭解,顯示的模孔比例僅為示意,非本發明模孔的唯一比例。開口(20)的形狀由三個向外凸起(21)及相鄰向外凸起(20)之間的曲線(22)所定義。曲線(22)的一頂點(23)相對靠近開口(20)形狀的中心,意即曲線(22)是向內彎曲的。這些向外凸起(21)具有相同的曲率,即由相同的圓形(24)定義前述曲率。曲線(22)的曲率則小於向外凸起(21)的曲率,意即定義曲線(22)曲率的圓形(未顯示)相對較大。開口(20)具有一寬度(W),其是由通過兩個相鄰向外凸起(21)的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如圖示。本文所述曲率為半徑的倒數。
在一可行的實施例中,所述寬度(W)約為5.3 mm。當曲線(22)的曲率更小,開口(20)視覺上類似於三角形。
第三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30)的一實施例,所述開口(30)可視於擠出盤(10)的外側。應瞭解,顯示的模孔比例僅為示意,非本發明模孔的唯一比例。開口(30)的形狀由一第一向外凸起(31)、兩個第二向外凸起(32)、第一向外凸起(31)和各第二向外凸起(32)之間的第一曲線(33)及該等第二向外凸起(32)之間的一第二曲線(34)定義。第一曲線(33)的一頂點(未標示)是相對遠離開口(30)的中心,意即第一曲線(33)是朝外膨脹的。第二曲線(33)的一頂點(未標示)則是相對靠近開口(30)的中心,意即第二曲線(33)是向內彎曲的。
第一向外凸起(31)具有由圓形(35)定義的一第一曲率,第二向外凸起(32)則具有由圓形(36)定義的一第二曲率,且第一曲率大於第二曲率。第一曲線(33)也具有曲率且顯著大於前述第一曲率和第二曲率。第二曲線(34)具有曲率,其小於第一曲線(33)的曲率。在某些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二曲線(34)的曲率可增加或減小,其取決於兩個第二向外凸起的(32)的靠近程度。
開口(30)的形狀具有一寬度(W1),其為第一向外凸起(31)至第二曲線(34)的頂點之間的距離,約為2.0 mm。開口(30)的形狀具有另一寬度(W2),其與寬度(W1)相垂直且為通過該等第二向外凸起(32)的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約為3.0 mm。據此,開口(30)視覺上類似心形。
第四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40)的一實施例,所述開口(40)可視於擠出盤(10)的外側。應瞭解,顯示的模孔比例僅為示意,非本發明模孔的唯一比例。開口(40)的形狀由一第一向外凸起(41)、兩個第二向外凸起(42)、第一向外凸起(41)和第二向外凸起(42)之間的第一曲線(43)及該等第二向外凸起(42)之間的一第二曲線(44)定義。第一曲線(43)由多個曲率組成,第二曲線(44)由單個曲率組成。第二曲線(44)也是如同前述為向內彎曲的。
如圖所示,第一曲線(43)自第一向外凸起(41)至第二向外凸起(42)依序為一第一曲率(45)、一第二曲率(46)及一第三曲率(47),其中第二曲率(46)大於第一曲率(45),第一曲率(45)又大於第三曲率(47)。此處雖未顯示,但應瞭解這些曲率是由不同的圓形定義。除了第二曲率(46)的部分是向內彎曲,第一曲率和第三曲率(45、47)為視覺上向外膨脹,使第一曲線(43)具有一個顯著的內凹處。在一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二曲率(46)由直徑為0.4 mm的圓形定義,第三曲率(47)由半徑為1.48 mm的圓形定義。
開口(40)具有一第一寬度(W1)、一第二寬度(W2)、一第三寬度(W3)及一第四寬度(W4)。第一寬度(W1)是由兩條第一曲線(43)對應第一曲率(45)的兩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第二寬度(W2)是由兩條第一曲線(43)對應第二曲率(46)的兩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第三寬度(W3)是由兩條通過兩個第二向外凸出(42)的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也是開口(40)的最大寬度。第四寬度(W4)垂直於前述寬度(W1、W2、W3),且是由第二曲線(44)的頂點至第一向外凸起(41)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第一寬度(W1)約為3.2 mm,第二寬度(W2)約為2.8 mm,第三寬度(W3)約為4.5 mm,第四寬度約為2.65 mm。藉此,開口(40)視覺上呈現寬(最大寬度)和窄(最小寬度)結合的構形。
第五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50)的一實施例,所述開口(50)可視於擠出盤(10)的外側。應瞭解,顯示的模孔比例僅為示意,非本發明模孔的唯一比例。開口(50)的形狀由兩個向外凸起(51)及該等向外凸起之間的兩條曲線(52)所定義。所述曲線(52)由一第一曲率(53)和一第二曲率(54)所組成。所述兩條曲線(52)互為橫向加上垂直鏡射的關係,意即將其中一條曲線(52)先以橫向鏡射後,再以縱向鏡射則可與另一曲線(52)平行。
併參第六圖,其顯示定義開口(50)的方式。第一曲率(53)和第二曲率(54)之間具有一轉折點(55)。第一曲率(53)和第二曲率(54)分別與向外凸起(51)之間具有一接點(56)。兩個曲線(52)的轉折點(55)之間還具有一距離(D)。如圖所示,第一曲率(53)是由圓形(57)所定義。第二曲率(54)是由相對較小的圓形(58)定義,圓形(57)和圓形(58)為同心。如圖所示,圓形(57)具有兩個相互垂直的直徑,其中縱向直徑通過前述轉折點(55),而橫向直徑通過其中一對接點(56)藉此定義出開口(50)的一半部。至於另一半部可由已知的半部經過橫向和縱向鏡射而得到。開口(50)還具有一長度(L),其是由通過兩個向外凸起(51)的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且前述長度(L)為最大長度。
在可行的實施例中,寬度(W)為2.0 mm,圓形(58)的半徑為0.5 mm,距離(D)為2.0 mm,長度(L)為6.5 mm。向外凸起(51)的曲率是由直徑為2.0 mm的直徑所定義。藉此,開口(50)視覺上類似S形。
第七A圖至第七D圖為本發明模孔排列的各實施例,其分別顯示前述特殊形狀的多個模孔在擠出盤上的排列。
第七A圖是根據第二圖模孔(如三角形模孔)的排列,這些模孔沿著一內圈路徑(70)、一第一外圈路徑(71)及一第二外圈路徑(72)排列,其中內圈路徑(70)相對最靠近擠出盤的中心,第二外圈路徑(72)相對最遠離擠出盤的中心。如圖所示,內圈路徑(70)排列有十個模孔,第一外圈路徑(71)排列有十個模孔,第二外圈路徑(72)排列有十個模孔。且,各模孔的方向性隨徑向改變。
第七B圖是根據第三圖模孔(如心形模孔)的排列。如圖所示,內圈路徑(70)排列有十二個模孔,第一外圈路徑(71)排列有十二個模孔,第二外圈路徑(72)排列有十二個模孔。且,所有的模孔方向性一致。
第七C圖是根據第四圖模孔(如有最大寬度和最小寬度的模孔)的排列。如圖所示,內圈路徑(70)排列有十個模孔,第一外圈路徑(71)排列有十個模孔,第二外圈路徑(72)排列有四個模孔。且,各模孔的方向性隨徑向改變。
第七D圖是根據第五圖模孔(如S形模孔)的排列。如圖所示,內圈路徑(70)排列有十二個模孔,第一外圈路徑(71)排列有八個模孔,第二外圈路徑(72)排列有六個模孔。且,所有的模孔方向性一致。
應瞭解上述說明僅為舉例,本領域技術者可依需修加以修飾,如改變數量、開口形狀和方向、路徑數量、路徑方向和形狀、模孔排列密度等。
第八圖示意本發明模孔的一剖面圖。模孔分為一漸縮段(80)及一非漸縮段(81),漸縮段(80)靠近擠出盤的內側(82),非漸縮段(81)靠近擠出盤的外側(83)。漸縮段(80)是至少由一入口直徑(84)、一斜面深度(85)及一出口直徑(86)所定義。漸縮段(80)還具有一斜面寬度(87)和一夾角(88)。漸縮段(80)的出口直徑(86)是位於斜面的最低點,且與非漸縮段(81)的口徑一致。藉由選擇尺寸以定義模孔的形狀及其塑形路徑,舉例如下。在某些實施例中,漸縮段(80)可被替換為另一非漸縮段,且所述另一非漸縮段與所述非漸縮段(81)的直徑不同。
<第一例>
以第二圖的模孔寬度(W)為5.3 mm而言,入口直徑(84)為8.0 mm,出口直徑(86)為5.3 mm,夾角(88)為28.37度,總深度(漸縮段加非漸縮段)為9.5 mm。在一例子中,所述漸縮段可由三圓洗孔而成。如第十一圖所示,由擠出盤的內側觀之,第二圖的模孔的漸縮段(80)是由三個圓形洗孔(110)相互重疊所形成。
<第二例>
以第三圖的模孔寬度(W1)為2.0 mm且寬度(W2)為3.0 mm而言,入口直徑(84)為6.5 mm,出口直徑(86)為3.0 mm,夾角(88)為34.99度,總深度(漸縮段加非漸縮段)為9.0 mm。
<第三例>
以第四圖的模孔寬度(W3)為4.5 mm且寬度(W2)為2.8 mm而言,入口直徑(84)為6.54 mm(最寬處),出口直徑(86)為4.5 mm(最寬處),夾角(88)為8.69度,總深度(漸縮段加非漸縮段)為9.0 mm。在一例子中,所述漸縮段也可由三圓洗孔而成。在一例子中,所述漸縮段可由三圓洗孔而成。如第十二圖所示,由擠出盤的內側觀之,第四圖的模孔的漸縮段(80)是由三個圓形洗孔(120)相互重疊所形成。
<第四例>
以第六圖的模孔長度(L)為6.5 mm而言,入口直徑(84)為7.0 mm,出口直徑(86)為6.5 mm(最寬處),夾角(88)為32.4度,總深度(漸縮段加非漸縮段)為9.0 mm。
第九圖顯示本發明模具的其他實施例,其模孔的開口形狀主要是由旋轉對稱的一上半部形狀(91)和一下半部形狀(92)所定義。上半部形狀(91)和下半部形狀(92)是根據一中線(圖示虛線)所劃分。上半部形狀(91)主要由具有一第一曲率的一第一曲線(93)、具有一第二曲率的一第二曲線(94)和具有一第三曲率的第三曲線(95)依序圍繞而成。如圖所示,基本上第二曲率最大,而第一曲率最小。在一例子中,第三曲率約相當於半徑為0.65 mm的圓形。下半部形狀(92)為上半部形狀(91)的旋轉對稱,故不重複贅述。據此,該開口形狀呈現為一S形。此開口的形狀具有一長度(L)和一寬度(W),其在一例子中分別為5.7 mm和3.15mm。
同樣地,以第八圖的模孔分配而言及第九圖的模孔長度(L)為5.7 mm而言,入口直徑(84)為6.5 mm,出口直徑(86)為5.7 mm,夾角(88)為28.87度,總深度(漸縮段加非漸縮段)為9.0 mm。
此外,針對第九圖的特殊模孔開口形狀,第十圖顯示這種模孔在其內側的洗孔分布。不同於前述第八圖的情況是針對單圓洗孔,第十圖例示這種S形模孔的內側。在擠出盤內側具有雙圓洗孔(100)而形成的漸縮段。在一例子中,所述雙圓洗孔的各孔直徑為4.0 mm,且該漸縮段該入口直徑為6.5 mm,該斜面深度為4.88 mm,該出口直徑為5.7 mm,夾角(88)為16.81度。應了解,洗孔的數量和安排會影響入料時各入料點背壓的平衡,進而可改善麵體的質地。在以所述S形的單圓和雙圓洗孔的一比較實驗中,單圓洗孔模具獲得之麵體的良率(良率=表面平滑之擠出麵條數÷總擠出模孔數)為38至65%,雙圓洗孔模具可達62至100%,意即可獲得平滑麵體之比例較高。
根據上述本發明提供之模具,可形成出具有特殊形狀之麵條,具體可為三角形、心形、具最大和最小寬度的形狀或S形。根據本發明模具所形成之麵條相較習知麵條可具備其他功能,以下經由實驗例說明。
以第二圖類似三角形之麵體舉例而言,無論是在水煮品質、質地特性和質地動態量測等實驗例中,均與一般同等級的圓形麵體有顯著差異。在一實驗例中,烹調損失可做為麵條品質的關鍵指標,評估麵體在加熱過程中解離的程度,較低的烹調損失代表較佳的麵條品質。一般來說,烹調損失在7.0至8.0%屬於可接受範圍。實驗結果顯示,巿售麵條烹調損失為7.83 ± 0.35,符合文獻所述數值,而在擠出式麵條中以本發明之三角形麵體(如具有一最大寬度為5.3 mm)之烹調損失最低,為3.38 ± 0.20 g/100g,其次為5 mm 圓形麵體達3.62 ± 0.19,3 mm 圓形麵體之烹調損失最高,達4.04 ± 0.10 g/100g,且與本發明三角形麵體及3 mm 圓形麵體達顯著性差異。本發明所製成之三角形麵體烹調損失約為 3.38至4.04 %,明顯低於可接受範圍,表示麵條水煮品質良好。本發明其他構形與一般圓形麵體的比較實驗例不在此逐一贅述,前述實驗例僅為簡單說例示,非用於限制本發明。
簡單總結前述各實施例的特點:根據第二圖模孔形成之三角構形於攝食進入口腔後,定有單邊可置於臼齒區進行咀嚼細碎,其每次咀嚼咬合過程即可經由底邊產生質地硬度應力感知,形成具咬感特性,且三角構形由於與麵體中心直徑減小,有助於縮短麵體加熱熟化的時間;根據第四圖模孔形成之構形以三角形底邊與兩斜邊構型予以變化,形成底邊寬向上聚縮結構,以達成咀嚼過程齒區咬合麵體形變,其底邊於齒區形成硬度應力感知,具有咬感之感官特徵;根據第三圖模孔形成之心形運用圓弧凹槽(對應第三圖的第二曲線34)之構形縮短麵條表面至中心熱傳距離,其溝槽可隨直徑進行不同比例調整內凹點至底部距離,使其溝槽具不同徑高比,當直徑大於4 mm具備較高之咬勁;根據第五圖模孔形成之S形於口腔齒區咀嚼壓縮時,弧形結構於應力形變時具緩衝特性,使其下壓後回復應力顯著,具顯著彈性質地感知。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特定向外凸起和曲線組合之模孔及具有所述模孔的模具可形成特殊構形的麵條,其所提供的咬感可不同於傳統麵條,從而體現麵的附加價值。
雖然為了清楚瞭解已經用某些細節來描述前述本發明,吾人將瞭解在申請專利範圍內可實施特定變更與修改。因此,以上實施例僅用於說明,並不設限,並且本發明並不受限於此處說明的細節,但是可在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的領域及等同者下進行修改。
10:擠出盤
11:模座
20:開口
21:向外凸起
22:曲線
23:頂點
24:圓形
30:開口
31:第一向外凸起
32:第二向外凸起
33:第一曲線
34:第二曲線
35:圓形
36:圓形
40:開口
41:第一向外凸起
42:第二向外凸起
43:第一曲線
44:第二曲線
45:第一曲率
46:第二曲率
47:第三曲率
50:開口
51:兩個向外凸起
52:曲線
53:第一曲率
54:第二曲率
55:轉折點
56:接點
57:圓形
58:圓形
70:內圈路徑
71:第一外圈路徑
72:第二外圈路徑
80:漸縮段
81:非漸縮段
82:內側
83:外側
84:入口直徑
85:斜面深度
86:出口直徑
87:斜面寬度
88:夾角
91:上半部形狀
92:下半部形狀
93:第一曲線
94:第二曲線
95:第三曲線
100:洗孔
110:洗孔
120:洗孔
W、W1、W2、W3、W4:寬度、第一寬度、第二寬度、第三寬度、第四寬度
D:距離
L:長度
參照下列圖式與說明,可更進一步理解本發明。非限制性與非窮舉性實例系參照下列圖式而描述。在圖式中的構件並非必須為實際尺寸;重點在於說明結構及原理。
第一圖顯示本發明用於形成麵條之模具的局部示意圖。
第二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形狀的一實施例。
第三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形狀的另一實施例。
第四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形狀的又一實施例。
第五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形狀的再一實施例。
第六圖顯示第五圖的開口形狀的定義方式。
第七A至七D圖顯示本發明模孔排列的實施例。
第八圖顯示本發明模孔的剖面示意圖。
第九圖顯示本發明模孔開口形狀的其他實施例。
第十圖顯示使用於第九圖模孔的雙圓洗孔設計。
第十一圖顯示使用於第二圖模孔的三圓形洗孔設計。
第十二圖顯示使用於第四圖模孔的三圓形洗孔設計。
40:開口
41:第一向外凸起
42:第二向外凸起
43:第一曲線
44:第二曲線
45:第一曲率
46:第二曲率
47:第三曲率
W1、W2、W3、W4:第一寬度、第二寬度、第三寬度、第四寬度
Claims (37)
- 一種模具,用於形成一麵條,該模具包含一擠出盤,該擠出盤具有一外側、一內側及延伸於該外側和該內側之間的至少一模孔,該至少一模孔於該外側具有一開口,其特徵在於: 該開口的形狀是由至少兩個向外凸起及該等向外凸起之間的多個曲線所定義。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的形狀由三個向外凸起及相鄰向外凸起之間的曲線所定義,其中所述曲線的一頂點相對靠近該開口形狀的一中心。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模具,其中所述向外凸起的曲率大於所述曲線的曲率。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具有一寬度,該寬度為通過相鄰的向外凸起的兩條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
- 如請求項4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的寬度為5.3 mm。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其中該入口直徑由一或多個洗孔形成。
- 如請求項6所述之模具,其中該入口直徑為8.0 mm,該斜面深度為2.5 mm,該出口直徑為5.3 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的形狀由一第一向外凸起、兩個第二向外凸起、該第一向外凸起和各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第一曲線及該等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一第二曲線定義,其中該第一曲線的一頂點相對遠離該開口形狀的中心,該第二曲線的一頂點相對靠近該開口形狀的中心。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模具,其中該第一曲線的曲率小於該第二曲率。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具有一寬度,該寬度為通過該等第二向外凸起的平行切線之間的距離。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模具,其中該寬度為3.0 mm。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還具有一另一寬度,該另一寬度是該第二曲線的頂點至該第一向外凸起之間的距離,且該另一寬度與前述寬度垂直。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模具,其中該另一寬度為2.0 mm。
- 如請求項8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
- 如請求項14所述之模具,其中該入口直徑為6.5 mm,該斜面深度為2.5 mm,該出口直徑為3.0 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的形狀由一第一向外凸起、兩個第二向外凸起、該第一向外凸起和各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第一曲線及該等第二向外凸起之間的一第二曲線定義,其中該第一曲線由多個曲率組成,該第二曲線由單個曲率組成。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模具,其中該第一曲線自該第一向外凸起至該第二向外凸起依序為一第一曲率、一第二曲率及一第三曲率,其中該第二曲率大於該第一曲率,該第一曲率又大於該第三曲率。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自該第一向外凸起至該等第二向外凸起具有一第一寬度、一第二寬度及一第三寬度,其中該第一寬度大於該第二寬度但小於該第三寬度。
-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還具有一第四寬度,該第四寬度為第一向外凸起至第二曲線的頂點之間的距離。
- 如請求項19所述之模具,其中該第一寬度為3.2 mm,該第二寬度為2.8 mm,該第三寬度為4.5 mm,該第四寬度為2.65 mm。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其中該入口直徑由一或多個洗孔形成。
-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模具,其中該入口直徑為4.3 mm,該斜面深度為3.0 mm,該出口直徑為4.5 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的形狀由兩個向外凸起及該等向外凸起之間的兩條曲線所定義,其中所述曲線由一第一曲率和一第二曲率所組成,且所述兩條曲線互為橫向加上垂直鏡射的關係。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模具,其中該第一曲率由半徑為2.5 mm的圓形定義,該第二曲率由半徑為0.5 mm的圓形定義。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模具,其中所述曲線的第一曲率和第二曲率之間具有一轉折點,各向外凸起具有一寬度,該寬度為所述向外凸起和曲線接點之間的距離,該等向外凸起的最遙遠點之間還有一長度。
- 如請求項25所述之模具,其中該等曲線的轉折點之間距離為2.0 mm,各向外凸起的寬度為2.0 mm,該長度為6.5 mm。
-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
- 如請求項27所述之模具,其中該入口直徑為7.0 mm,該斜面深度為2.8 mm,該出口直徑為6.5 mm。
- 如請求項7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個、十個及十個排列。
-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二個、十二個及十二個排列。
- 如請求項22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個、十個及四個排列。
- 如請求項28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擠出盤具有多個模孔,分別自擠出盤內至盤外沿著一內圈路徑、一第一外圈路徑及一第二外圈路徑依序以十二個、八個及六個排列。
- 一種模具,用於形成一麵條,該模具包含一擠出盤,該擠出盤具有一外側、一內側及延伸於該外側和該內側之間的至少一模孔,該至少一模孔於該外側具有一開口,其特徵在於: 該開口的形狀是由一上半部形狀和一下半部形狀定義,該上半部形狀至少由具有一第一曲率的一第一曲線、具有一第二曲率的一第二曲線和具有一第三曲率的第三曲線依序圍繞而成,其中該第二曲率>該第三曲率>該第一曲率,該下半部形狀為該上半部形狀的旋轉對稱。
- 如請求項33所述之模具,其中該開口的形狀具有一最大長度,其為5.7 mm。
- 如請求項33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模孔具有靠近該內側的一漸縮段及靠近該外側的一非漸縮段,其中該漸縮段是由一入口直徑、一斜面深度及一出口直徑所定義,其中該入口直徑由一或雙洗孔形成。
- 如請求項35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漸縮段為單圓洗孔而成,且該入口直徑為6.5 mm,該斜面深度為5.08 mm,該出口直徑為5.7 mm。
- 如請求項35所述之模具,其中該漸縮段為雙圓洗孔而成,且該入口直徑為6.5 mm,該斜面深度為4.88 mm,該出口直徑為5.7 mm,其中所述雙圓洗孔的各圓直徑為4.0 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7120A TWI791162B (zh) | 2020-08-10 | 2020-08-10 |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麵條之模具 |
CN202110796242.6A CN114073258A (zh) | 2020-08-10 | 2021-07-14 | 用于形成特殊形状面条的模具 |
CN202121603407.5U CN215583039U (zh) | 2020-08-10 | 2021-07-14 | 用于形成特殊形状面条的模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9127120A TWI791162B (zh) | 2020-08-10 | 2020-08-10 |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麵條之模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05960A TW202205960A (zh) | 2022-02-16 |
TWI791162B true TWI791162B (zh) | 2023-02-01 |
Family
ID=81323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7120A TWI791162B (zh) | 2020-08-10 | 2020-08-10 |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麵條之模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7911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439266A (zh) * | 2023-04-28 | 2023-07-18 | 上海伟隆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叠加成型模具、叠加成型装置和叠加成型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42277B2 (en) * | 2000-05-12 | 2004-06-01 | Fuji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Lt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noodles by hot air |
TWM286647U (en) * | 2005-08-08 | 2006-02-01 | Cash In Hareware Co Ltd | Squeezing device for foodstuff container |
US9763456B2 (en) * | 2014-05-07 | 2017-09-19 | Beijing Silver Valley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 One-step noodle forming mechanism with rolling and cutting and a noodle machine integred with producing and cooking |
-
2020
- 2020-08-10 TW TW109127120A patent/TWI791162B/zh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42277B2 (en) * | 2000-05-12 | 2004-06-01 | Fuji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Lt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rying noodles by hot air |
TWM286647U (en) * | 2005-08-08 | 2006-02-01 | Cash In Hareware Co Ltd | Squeezing device for foodstuff container |
US9763456B2 (en) * | 2014-05-07 | 2017-09-19 | Beijing Silver Valley Electromechanical Co., Ltd. | One-step noodle forming mechanism with rolling and cutting and a noodle machine integred with producing and cooking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205960A (zh) | 2022-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5213B (zh) | 带沟面条 | |
TWI791162B (zh) |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麵條之模具 | |
KR101998645B1 (ko) | 압출면 및 압출면용 다이 피스 | |
CN215603011U (zh) | 提升咬感的面体 | |
TWM606396U (zh) | 提升咬感之麵體 | |
CN215583039U (zh) | 用于形成特殊形状面条的模具 | |
CN2194077Y (zh) | 一种夹心面条机 | |
TWM607382U (zh) |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麵條之模具 | |
JP6217973B2 (ja) | 麺類用混合切刃及びその細断方法 | |
TWI752584B (zh) | 提升咬感之麵體 | |
TWM531141U (zh) | 麵條成型輥切刀具結構 | |
JP3214933U (ja) | 幅広麺用切刃ロール | |
JP2009055870A (ja) | 溝付き麺類 | |
JP6228548B2 (ja) | マカロニ | |
TWM608300U (zh) | 用於形成特殊形狀扁麵條之模具 | |
JP2007089564A (ja) | 溝付きスパゲッティ | |
JPS6327597Y2 (zh) | ||
US20240237657A1 (en) |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pasta by means of extrusion through a bronze die plate insert with grooves | |
TWM607381U (zh) | 具有表面溝槽之麵體 | |
JP2019097559A (ja) | 幅広麺用切刃ロール | |
TWI752583B (zh) | 具有表面溝槽之麵體 | |
CN218681620U (zh) | 面皮成型辊压刀具结构 | |
JPH0838027A (ja) | 麺類および麺類用の回転式裁断装置 | |
TWM639759U (zh) | 麵皮成型輥壓刀具結構 | |
JP5179539B2 (ja) | 製麺用切刃ロー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