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91051B - 基板集合體片材 - Google Patents

基板集合體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91051B
TWI791051B TW107135373A TW107135373A TWI791051B TW I791051 B TWI791051 B TW I791051B TW 107135373 A TW107135373 A TW 107135373A TW 107135373 A TW107135373 A TW 107135373A TW I791051 B TWI791051 B TW I79105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ole
mounting
edge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5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3452A (zh
Inventor
柴田周作
春田裕宗
若木秀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34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34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10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105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7Manufacture or processing of a substrate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supported by a temporary or sacrificial carri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5Via connections; Lands around holes or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8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specially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e.g. using folded por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0011Working of insulating substrates or insulating layers
    • H05K3/0044Mechanical working of the substrate, e.g. drilling or punching
    • H05K3/0052Depaneling, i.e. dividing a panel into circuit boards; Working of the edges of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7Pads along the edge of rigid circuit boards, e.g. for pluggabl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1Dielectrics
    • H05K2201/0137Materials
    • H05K2201/0154Polyimid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1Optical component, e.g.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51Sens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1Tool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used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0147Carriers and holders
    • H05K2203/0152Temporary metallic carrier, e.g. for transferring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1Tools for processing; Objects used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0147Carriers and holders
    • H05K2203/0156Temporary polymeric carrier or foil, e.g. for processing or transferr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7Treatments involving liquids, e.g. plating, rinsing
    • H05K2203/0756Uses of liquids, e.g. rinsing, coating, dissolving
    • H05K2203/0759Forming a polymer layer by liquid coating, e.g. a non-metallic protective coating or an organic bond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5Position of the PCB during processing
    • H05K2203/1545Continuous processing, i.e. involving rolls moving a band-like or solid carrier along a continuous product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係供劃分用以安裝電子零件之複數個安裝基板者。安裝基板之總厚度為60 μm以下,且具有於厚度方向貫通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貫通孔。貫通孔係以沿著安裝基板之端緣、或沿著沿端緣延伸之假想線之方式形成。

Description

基板集合體片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基板集合體片材。
自先前以來,搭載於行動電話等之相機模組等攝像裝置一般具備:光學透鏡;殼體,其收容及保持光學透鏡;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氧半導體)感測器或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器等攝像元件;及攝像元件安裝基板,其係用以安裝攝像元件,並將攝像元件電性連接於外部配線。於攝像元件安裝基板之大致中央部之上,安裝有攝像元件,以包圍攝像元件之方式,於攝像元件安裝基板之周端部之上配置有殼體。於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此種基板。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21062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隨著行動電話之小型化之要求,行動電話等中所使用之攝像裝置被要求更進一步薄型化(低高度化)。作為攝像裝置之低高度化之手段之一,對使攝像元件安裝基板薄型化進行研究。
另,於攝像元件安裝基板中,一般使用利用金屬板加強整個背面之較厚之硬質型配線電路基板、及未利用金屬板加強整個背面之較薄之軟性型配線電路基板(FPC)2種。
FPC因未利用金屬板予以加強,故能較硬質型配線電路基板更為薄型化。然而,另一方面,因攝像元件與攝像元件安裝基板之材料互不相同,故存在如下情形,即,若將具備攝像元件及攝像元件安裝基板之攝像單元置於反覆出現高溫及低溫之外部環境下,則會發生熱應變,而使攝像單元發生翹曲。其結果,攝像元件與光學透鏡之位置發生偏移,而發生像失真之故障。
因此,對使用FPC之總厚度非常薄之FPC進行研究。此種FPC因熱應力已被大幅降低,故能抑制翹曲之發生。
然而,於此種FCP中,因較薄,故容易破損。尤其是,自大量生產之觀點而言,製作形成有複數個FPC之FPC基板集合體片材,繼而利用切割刀片自該FPC集合體進行單片化時,會發生FPC基板集合體片材破損之故障。其結果,良率降低。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效率良好地獲得複數個安裝基板之基板集合體片材。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1]包含一種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係供劃分用以安裝電子零件之複數個安裝基板者,上述安裝基板之總厚度為60 μm以下,且具有於厚度方向貫通上述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貫通孔,上述貫通孔係以沿著上述安裝基板之端緣、或沿著沿上述端緣延伸之假想線之方式形成。
根據該基板集合體片材,以沿著安裝基板之端緣或假想線之方式形成有貫通孔。故而,能將切割刀片插入貫通孔中,而以自基板集合體片材之側方端緣沿著端緣或假想線之方式將基板集合體片材切斷。因此,於切割刀片與基板集合體片材接觸時,能減少對基板集合體片材整體造成之衝擊或應變(變形)。藉此,於單片化時,能減少基板集合體片材乃至形成於基板集合體片材之安裝基板之破損,從而能提高安裝基板之良率。即,能效率良好地獲得複數個安裝基板。
又,因預先形成有貫通孔,故能減少因切斷而產生之切割屑,從而能抑制安裝基板之污染。
本發明[2]包含如[1]所記載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安裝基板具有沿第1方向及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之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且上述貫通孔具備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之第1貫通孔、及沿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第2貫通孔。
根據該基板集合體片材,具備沿第1方向延伸之第1貫通孔、及沿第2方向延伸之第1貫通孔,故而於第1方向及第2方向之切斷中,均能減少對基板集合體片材整體造成之衝擊或應變。藉此,能更確實且無破損地獲得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之安裝基板。
本發明[3]包含如[1]或[2]所記載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貫通孔之與沿著上述端緣之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長度為2000 μm以下。
根據該基板集合體片材,使用寬度與貫通孔之正交方向長度相同之切割刀片將基板集合體片材切斷時,能減小切斷面積。因此,能減少切割屑,從而能抑制安裝基板之污染。
本發明[4]包含如[3]所記載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貫通孔之上述正交方向長度與彼此相鄰之2個安裝基板之間的上述正交方向之距離大致相同。
根據該基板集合體片材,能以一次切斷,將一側之安裝基板之端緣與另一側之安裝基板之端緣切斷。因此,無需對該等端緣之每一者均實施切斷,從而能減少切斷步驟數。
本發明[5]包含如[1]~[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於沿著上述端緣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上述貫通孔之端緣於上述厚度方向上逐漸靠近。
根據該基板集合體片材,貫通孔之兩端緣具有於厚度方向上逐漸靠近之形狀,故而能使切割刀片相對於貫通孔之端緣緩緩接觸及切斷。因此,能更進一步減少對基板集合體片材整體造成之衝擊,從而能更進一步抑制基板集合體片材之破損。
本發明[6]包含如[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貫通孔形成於彼此相鄰之2個安裝基板之間。
根據該基板集合體片材,於安裝基板周邊預先形成有貫通孔,故而於切斷時,能更進一步抑制切割屑對安裝基板之附著。 [發明之效果]
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能抑制安裝基板之破損,且能效率良好地獲得複數個安裝基板。又,能減少因切斷而產生之切割屑,從而能抑制安裝基板之污染。
於圖1中,紙面上下方向為前後方向(第1方向),紙面下側為前側(第1方向一側),紙面上側為後側(第1方向另一側)。紙面左右方向為左右方向(與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紙面左側為左方向一側(第2方向一側),紙面右側為右側(第2方向另一側)。紙面紙厚方向為上下方向(厚度方向、與第1方向及第2方向正交之第3方向),紙面近前側為上側(厚度方向一側、第3方向一側),紙面內裏側為下側(厚度方向另一側、第3方向另一側)。具體以各圖之方向箭頭為依據。又,關於貫通孔及間隙區域等,將於俯視下,其等較長延伸之方向稱為長度方向,將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稱為寬度方向。再者,關於圖1、圖4、圖6、圖9、圖10、圖11,為方便起見,以斜線表示出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貫通孔。
<第1實施形態> 1.基板集合體片材 參照圖1,對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基板集合體片材1(以下,簡稱為基板片材)具備下述複數個安裝基板4,且如圖1所示,形成為沿面方向延伸之大致俯視矩形形狀(長方形形狀)之片狀。基板片材1被劃分成安裝基板區域2及周邊區域3。
安裝基板區域2位於基板片材1之俯視大致中央,係形成有(劃分出)複數個(9個)安裝基板4之區域。安裝基板區域2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於安裝基板區域2中,複數個安裝基板4係沿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隔開間隔而呈棋盤格狀整齊排列地配置。即,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鄰接之複數個安裝基板4之間,形成有未形成安裝基板4之間隙區域5。
安裝基板4係用以安裝電子零件之軟性配線電路基板,且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長方形)。安裝基板4如下所述,具備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及配線28。
間隙區域5具有俯視大致格子形狀,且具備沿前後方向(長度方向)延伸之複數個(2個)第1間隙區域6、及沿左右方向(長度方向)延伸之複數個(2個)第2間隙區域7。
複數個第1間隙區域6係沿左右方向相互隔開間隔而設置。第1間隙區域6係以自安裝基板區域2之前端緣(即,位於最前側之安裝基板4之前端緣16c)連續至後端緣(即,位於最後側之安裝基板4之後端緣16d)之方式呈直線狀形成。
再者,於基板片材1,與各個第1間隙區域6對應地,設置有1對貫通孔12(下述)。即,在位於各個第1間隙區域6之外側之周邊區域3,配置有1對貫通孔12。具體而言,在位於1個第1間隙區域6之前側之前側區域8,形成有1個內側第1貫通孔13a,在位於該第1間隙區域6之後側之後側區域9,形成有1個內側第1貫通孔13a。
複數個第2間隙區域7係沿前後方向相互隔開間隔而設置。第2間隙區域7係以自安裝基板區域2之左端緣(即,位於最左側之安裝基板4之左端緣16a)連續至右端緣(即,位於最右側之安裝基板4之右端緣16b)之方式呈直線狀形成。
再者,於基板片材1,與各個第2間隙區域7對應地,設置有1對貫通孔12(下述)。即,在位於各個第2間隙區域7之外側之周邊區域3,設置有1對貫通孔12。具體而言,在位於1個第2間隙區域7之左側之左側區域10,形成有1個內側第2貫通孔14a,在位於該第2間隙區域7之右側之右側區域11,形成有1個內側第2貫通孔14a。
第1間隙區域6與第2間隙區域7之寬度(即,各間隙之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長度,第1間隙區域6之左右方向長度、第2間隙區域7之前後方向長度)彼此大致相同,各自例如為2000 μm以下,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又,例如為10 μm以上,較佳為30 μm以上。
周邊區域3係位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周圍(即,前後方向外側及左右方向外側)且基板片材1之周端部之邊緣區域。周邊區域3具有內形及外形均為大致矩形形狀之俯視大致框形形狀。周邊區域3之內周緣與安裝基板區域2之外周緣連續。
周邊區域3具備前側區域8、後側區域9、左側區域10及右側區域11。前側區域8係位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前側之區域,於前後方向上,自安裝基板區域2之前端緣至基板片材1之前端緣而形成。後側區域9係位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後側之區域,於前後方向上,自安裝基板區域2之後端緣至基板片材1之後端緣而形成。左側區域10係位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左側之區域,於左右方向上,自安裝基板區域2之左端緣至基板片材1之左端緣而形成。右側區域11係位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右側之區域,於左右方向上,自安裝基板區域2之右端緣至基板片材1之右端緣而形成。再者,於周邊區域3之四角(前左角部、前右角部、後左角部、後右角部),各個區域(例如,前側區域8與左側區域10)重疊。
於周邊區域3,形成有複數個貫通孔12。複數個貫通孔12於上下方向上貫通基板片材1,且具備複數個(8個)第1貫通孔13及複數個(8個)第2貫通孔14。
複數個第1貫通孔13於俯視下具有細長之形狀,且係以沿前後方向(長度方向)延伸之方式呈直線狀形成。複數個第1貫通孔13配置於前側區域8及後側區域9。具體而言,複數個(4個)第1貫通孔13於前側區域8,沿左右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複數個(4個)第1貫通孔13於後側區域9,沿左右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配置於前側區域8之第1貫通孔13係以隔著安裝基板區域2,與配置於後側區域9之第1貫通孔13對向之方式配置。即,配置有於前後方向上對向之4對第1貫通孔13。
第1貫通孔13形成為沿著沿安裝基板4之端緣16(左端緣16a、右端緣16b)延伸之假想線15(15a、15b)(即,供形成安裝基板4之端緣16之直線之延長線15)。即,第1貫通孔13之左右方向端緣(寬度方向端緣)與假想線15一致。
具體而言,複數個第1貫通孔13中配置於左右方向中央之2對第1貫通孔13(內側第1貫通孔13a)形成為在相互於左右方向上鄰接之2個安裝基板4(4a、4b)中,沿著沿位於左側之安裝基板4a之右端緣16b延伸之假想線15b、及沿位於右側之安裝基板4b之左端緣16a延伸之假想線15a兩者。即,內側第1貫通孔13a形成為於左右方向(寬度方向)上,自沿安裝基板4a之右端緣16b延伸之假想線15b連續至沿安裝基板4b之左端緣16a延伸之假想線15a。
又,配置於左右方向外側之2對第1貫通孔13(外側第1貫通孔13b)形成為沿著沿安裝基板4之左端緣16a或右端緣16b延伸之假想線15(15a、15b)中之一者。即,位於最左側之一對外側第1貫通孔13b形成為沿著沿位於最左側之安裝基板4之左端緣16a(即,安裝基板區域2之左端緣)延伸之假想線15a。位於最右側之一對外側第1貫通孔13b形成為沿著沿位於最右側之安裝基板4之右端緣16b(即,安裝基板區域2之右端緣)延伸之假想線15b。
第1貫通孔13之寬度(與長度方向正交之方向)與相互於左右方向上鄰接之2個安裝基板4之間之距離(第1間隙區域6之寬度)大致相同。
如圖2B所示,第1貫通孔13於側剖視圖中,形成為於沿著端緣16(左端緣16a、右端緣1b)之前後方向上相互對向之第1貫通孔13之端緣17於上下方向(厚度方向)上逐漸靠近。具體而言,第1貫通孔13之前端緣17a及後端緣17b具有越朝向上側寬度越窄之剖視大致錐形形狀。即,第1貫通孔13之前端緣17a之上表面形成為朝向第1貫通孔13之內側而成為銳角,第1貫通孔13之後端緣17b之上表面形成為朝向第1貫通孔13之內側而成為銳角。
如圖1所示,複數個第2貫通孔14於俯視下具有細長之形狀,且係以沿左右方向(長度方向)延伸之方式呈直線狀形成。複數個第2貫通孔14配置於左側區域10及右側區域11。具體而言,複數個(4個)第2貫通孔14於左側區域10,沿前後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複數個(4個)第2貫通孔14於右側區域11,沿前後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配置於左側區域10之第2貫通孔14係以隔著安裝基板區域2,與配置於右側區域11之第2貫通孔14對向之方式配置。即,配置有於左右方向上對向之4對第2貫通孔14。
第2貫通孔14形成為沿著沿安裝基板4之端緣16(前端緣16c、後端緣16d)延伸之假想線15(15c、15d)。即,第2貫通孔14之寬度方向端緣與假想線15一致。
具體而言,複數個第2貫通孔14中配置於前後方向中央之2對第2貫通孔14(內側第2貫通孔14a)形成為在相互於前後方向上鄰接之2個安裝基板4(4a、4c)中,沿著沿位於前側之安裝基板4a之後端緣16d延伸之假想線15d、及沿位於後側之安裝基板4c之前端緣16c延伸之假想線15c兩者。即,內側第2貫通孔14a形成為於前後方向上,自沿安裝基板4a之後端緣16d延伸之假想線15d連續至沿安裝基板4c之前端緣16c延伸之假想線15c。
又,配置於前後方向外側之2對第2貫通孔14(外側第2貫通孔14b)形成為沿著沿安裝基板4之前端緣16c或後端緣16d延伸之假想線15(15c、15d)中之一者。即,位於最前側之一對外側第2貫通孔14b形成為沿著沿位於最前側之安裝基板4之前端緣16c(即,安裝基板區域2之前端緣)延伸之假想線15c。位於最後側之一對外側第2貫通孔14b形成為沿著沿位於最後側之安裝基板4之後端緣16d(即,安裝基板區域2之後端緣)延伸之假想線15d。
第2貫通孔14之寬度與相互於前後方向上鄰接之2個安裝基板4之間的前後方向之距離(第2間隙區域7之寬度)大致相同。
如圖2A所示,第2貫通孔14於側剖視圖中,形成為於沿著端緣16(前端緣16c、後端緣1d)之左右方向上相互對向之第2貫通孔14之端緣18於上下方向上逐漸靠近。具體而言,第2貫通孔14之左端緣18a及右端緣18b具有越朝向上側寬度越窄之剖視大致錐形形狀。即,第2貫通孔14之左端緣18a之上表面形成為朝向第2貫通孔14之內側而成為銳角,第2貫通孔14之右端緣18b之上表面形成為朝向第2貫通孔14之內側而成為銳角。
貫通孔12之長度方向長度L(第1貫通孔13之前後方向長度、第2貫通孔14之左右方向長度)各自例如為1 mm以上,較佳為2 mm以上,又,例如為120 mm以下,較佳為80 mm以下。
貫通孔12之寬度W(與長度方向長度正交之正交方向長度;第1貫通孔13之左右方向長度、第2貫通孔14之前後方向長度)分別與第1間隙區域6或第2間隙區域7之寬度大致相同。即,與彼此相鄰之2個安裝基板4之間之距離大致相同。具體而言,各自例如為2000 μm以下,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又,例如為10 μm以上,較佳為30 μm以上。
於貫通孔12中,長度L相對於寬度W之縱橫比(L/W)例如為1以上,較佳為2以上,更佳為5以上,又,例如為3000以下,較佳為500以下,更佳為100以下。
如圖2A-B所示,基板片材1於上下方向依序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及覆蓋絕緣層22。
基底絕緣層20配置於基板片材1之最上層。基底絕緣層20構成基板片材1之外形,且形成為沿面方向延伸之俯視大致矩形形狀。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形成為平坦狀。基底絕緣層20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每個安裝基板4,具有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及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又,基底絕緣層20於周邊區域3,具有複數個第1周邊開口部25。
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係用以將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自上表面露出之開口部。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係以形成矩形框狀之方式,相互隔開間隔而整齊排列地配置於安裝基板4之大致中央部。即,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係以與所安裝之電子零件之複數個端子35(下述)對應之方式設置。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於上下方向上貫通基底絕緣層20,且具有俯視大致圓形形狀。
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係用以使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自上表面露出之開口部。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沿寬度方向相互隔開間隔而整齊排列地配置於安裝基板4之前端部。即,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係以與所電性連接之外部零件之複數個端子對應之方式設置。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於上下方向上貫通基底絕緣層20,且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長方形形狀)。
複數個第1周邊開口部25係與下述覆蓋絕緣層22之第2周邊開口部29連通,用以形成貫通孔12之開口部。第1周邊開口部25係以與貫通孔12對應之方式,形成於周邊區域3。第1周邊開口部25具有越朝向上側寬度越窄之剖視大致錐形形狀。
基底絕緣層20由絕緣性材料形成。作為絕緣性材料,例如可列舉聚醯亞胺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丙烯酸樹脂、聚醚腈樹脂、聚醚碸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等合成樹脂等。較佳為基底絕緣層20由聚醯亞胺樹脂形成。
基底絕緣層20之厚度例如為1 μm以上,較佳為5 μm以上,又,例如為30 μm以下,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8 μm以下。
導體圖案21係以與基底絕緣層20之下表面接觸之方式,設置於基底絕緣層20之下側。導體圖案21針對安裝基板區域2之每個安裝基板4,逐一具備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及複數根配線28。
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係用以與攝像元件31(下述)等電子零件電性連接之端子。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係以形成大致矩形框狀之方式,相互隔開間隔而整齊排列地配置於安裝基板4之中央部。即,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配置於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之內部。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具有俯視大致圓形形狀,且其上表面自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露出。
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係用以與母板、電源等外部零件(未圖示)電性連接之端子。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沿寬度方向相互隔開間隔而整齊排列地配置於安裝基板4之前端部。即,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配置於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之內部。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長方形形狀),且其上表面自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露出。
複數根配線28係以與複數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及複數個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對應之方式設置。具體而言,配線28係以將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與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連接之方式,與其等構成一體而形成。即,配線28之一端與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連續,配線28之另一端與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7連續,而將其等電性連接。
作為導體圖案21之材料,例如可列舉銅、銀、金、鎳或包含其等之合金、焊料等金屬材料。較佳可列舉銅。
自翹曲之抑制及處理性之觀點而言,導體圖案21(配線28)之厚度(總厚度)例如為1 μm以上,較佳為3 μm以上,又,例如為15 μm以下,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8 μm以下。
配線28之寬度例如為5 μm以上,較佳為10 μm以上,又,例如為200 μm以下,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
覆蓋絕緣層22係以被覆導體圖案21之方式,設置於基底絕緣層20及導體圖案21之下側。即,覆蓋絕緣層22係以與導體圖案21之下表面及側面、以及自導體圖案21露出之基底絕緣層20之下表面接觸之方式配置。覆蓋絕緣層22之外形形成為與基底絕緣層20之外形大致相同。覆蓋絕緣層22於周邊區域3,具有複數個第2周邊開口部29。
複數個第2周邊開口部29係與基底絕緣層20之第1周邊開口部25連通,用以形成貫通孔12之開口部。第2周邊開口部29係以與貫通孔12對應之方式,形成於周邊區域3。第2周邊開口部29具有越朝向上側寬度越窄之剖視大致錐形形狀。
覆蓋絕緣層22由與上文中針對基底絕緣層20所敍述之絕緣性材料相同之絕緣性材料形成,較佳為由聚醯亞胺樹脂形成。
覆蓋絕緣層22之厚度例如為1 μm以上,較佳為2 μm以上,又,例如為30 μm以下,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5 μm以下。
於基板片材1中,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露出之側之表面,即,基底絕緣層20之表面係安裝電子零件之安裝面。又,安裝面之相反側之表面,即,覆蓋絕緣層22之表面係暫時配置固定片材41(下述)之背面。
自薄型化之觀點而言,基板片材1之總厚度(最大厚度),即,安裝基板4之總厚度為60 μm以下,較佳為40 μm以下,更佳為20 μm以下,進而更佳為10 μm以下,又,例如為1 μm以上,較佳為5 μm以上。
2.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製造方法 繼而,參照圖3A~圖3E,對製造基板片材1之方法進行說明。基板片材1例如可藉由金屬支持板準備步驟、基底絕緣層形成步驟、導體圖案形成步驟、覆蓋絕緣層形成步驟及金屬支持基板去除步驟而製造。
於金屬支持板準備步驟中,如圖3A所示,準備金屬支持板40。
金屬支持板40例如由不鏽鋼、42合金、鋁、銅合金等金屬材料形成。較佳為由不鏽鋼形成。
金屬支持板40之厚度例如為5 μm以上,較佳為10 μm以上,例如為50 μm以下,較佳為30 μm以下。
金屬支持板40之上表面形成為平坦(平滑)狀。
於基底絕緣層形成步驟中,如圖3B所示,將基底絕緣層20形成於金屬支持板40之上表面。具體而言,將具有開口部(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及第1周邊開口部25)之基底絕緣層20形成於金屬支持板40之上表面。
具體而言,作為基底絕緣層20之材料,將感光性之絕緣性材料之清漆(例如,感光性聚醯亞胺)塗佈至金屬支持板40之整個上表面,並進行乾燥,而形成基底皮膜(基底絕緣層)。其後,隔著具有與開口部(23、24、25)對應之圖案之光罩,將基底皮膜曝光。其後,使基底皮膜顯影,並視需要對其進行加熱使之硬化。
於導體圖案形成步驟中,如圖3C所示,將導體圖案21形成於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具體而言,於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以及自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3及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露出之金屬支持板40之上表面,形成導體圖案21。
作為導體圖案21之形成方法,例如可列舉加成法、減成法等。
於覆蓋絕緣層形成步驟中,如圖3D所示,將覆蓋絕緣層22形成於導體圖案21及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具體而言,於導體圖案21之上表面及側面、以及自導體圖案21露出之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形成覆蓋絕緣層22。
又,於基底絕緣層20之與第1周邊開口部25對應之位置,以具有第2周邊開口部29之方式,形成覆蓋絕緣層22。藉此,形成於上下方向上貫通基板片材1之貫通孔12。
覆蓋絕緣層22之形成方法例如與基底絕緣層20之形成方法相同。
藉此,以支持於金屬支持板40之狀態,獲得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及覆蓋絕緣層22之基板片材1。
於金屬支持板去除步驟中,如圖3E所示,將金屬支持板40去除。
作為去除方法,例如可列舉將金屬支持板40自基板片材1之下表面剝離之方法、以濕式蝕刻處理金屬支持板40之方法等。
藉此,獲得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覆蓋絕緣層22之基板片材1。然後,藉由將所製造出之基板片材1上下反轉,而獲得圖1所示之基板片材1。
3.基板集合體片材之單片化 繼而,參照圖3F及圖4,對將基板片材1之安裝基板4單片化之方法進行說明。基板片材1例如可藉由暫時固定片材配置步驟、切斷步驟而單片化。
於暫時固定片材配置步驟中,將基板片材1配置於暫時固定片材41。
具體而言,以使暫時固定片材41之上表面與基板片材1之整個背面(與安裝面相反之側:覆蓋絕緣層22)接觸之方式,將基板片材1配置於暫時固定片材41之上表面。
暫時固定片材41係為將基板片材1確實地切斷而固定基板片材1,且於切斷步驟後,能將經單片化後之安裝基板4剝除之片材。作為暫時固定片材41,例如可列舉微黏著型切割帶、紫外線剝離型切割帶等切割帶。
於切斷步驟中,將基板片材1切斷,而形成為複數個安裝基板4。即,使用切斷裝置之切斷刃,將基板片材1沿著複數個安裝基板4各自之外形(端緣16a~16d)切割。
作為切斷刃,例如可列舉具有圓盤狀且能相對於其軸而旋轉之切割刀片42。切割刀片42之寬度與貫通孔12之寬度大致相同。
作為切斷方法,首先,將切割刀片42之刃尖以沿著貫通孔12之長度方向且插入貫通孔12中之方式配置,繼而使切割刀片42朝向基板片材1之內側(即,沿著間隙區域5),相對性地移動至隔著安裝基板區域2而對向之貫通孔12。
具體而言,於前後方向之切斷中,向前側區域8之第1貫通孔13內插入切割刀片42之刃尖,繼而使切割刀片42沿著假想線15上之第1間隙區域6,相對於基板片材1自前側區域8之第1貫通孔13相對性地沿前後方向移動至後側區域9之第1貫通孔13。另一方面,於左右方向之切斷中,向左側區域10之第2貫通孔14之內部插入切割刀片42之刃尖,繼而使切割刀片42沿著假想線15上之第2間隙區域7,相對於基板片材1自左側區域10之第2貫通孔14相對性地沿左右方向移動至右側區域之第2貫通孔14。
此時,於剛移動後,切割刀片42自基板片材1之貫通孔12之端緣之上端(第1貫通孔13之形成於前端緣17a之銳角之前端、第2貫通孔14之形成於左端緣18a之銳角之前端)緩緩開始切割基板片材1,其後,沿上下方向將基板片材1完全切開。
藉此,如圖4所示,於基板片材1中,藉由切斷步驟切斷所得之切斷貫通孔45形成為格子狀,複數個安裝基板4相互獨立。
其後,將經切斷後之基板片材1自暫時固定片材41剝離。
藉此,獲得經單片化後之複數個安裝基板4。安裝基板4係用以安裝攝像元件31等電子零件(下述)之配線電路基板,尚不具備電子零件。
此種安裝基板4例如適宜用於用以安裝攝像元件31(下述)之配線電路基板。即,安裝基板4適宜用於相機模組等攝像裝置。
4.安裝裝置 使用圖5,作為具備安裝基板4之安裝裝置之一例,對攝像裝置30進行說明。攝像裝置30具備安裝基板4、作為電子零件之一例之攝像元件31、殼體32、光學透鏡33、濾波器34。
安裝基板4係以使作為安裝面之基底絕緣層20成為上側,使覆蓋絕緣層22成為下側之方式配置。
攝像元件31係將光轉換成電氣信號之半導體元件,例如可列舉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補金氧半導體)感測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元件)感測器等固體攝像元件。
攝像元件31形成為俯視大致矩形之平板形狀,且具備Si基板等矽、配置於其上之光電二極體(光電轉換元件)及彩色濾光片,對此並未圖示。於攝像元件31之下表面,設置有複數個與安裝基板4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對應之端子35。
攝像元件31安裝於安裝基板4。即,攝像元件31之端子35經由焊料凸塊36等,與對應之安裝基板4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攝像元件連接端子)26覆晶安裝。藉此,攝像元件31配置於安裝基板4之中央部,且與安裝基板4之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6電性連接。
攝像元件31藉由安裝於安裝基板4,而構成攝像單元37。即,攝像單元37具備安裝基板4、及安裝於安裝基板4之攝像元件31。
殼體32係以與攝像元件31隔開間隔而將其包圍之方式,配置於安裝基板4之俯視中央部。殼體32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之筒狀。於殼體32之上端,設置有用以固定光學透鏡33之固定部。
光學透鏡33與安裝基板4及攝像元件31隔開間隔而配置於安裝基板4之上側。光學透鏡33形成為俯視大致圓形形狀,且以來自外部之光到達攝像元件31之方式,藉由固定部而固定。
濾波器34與攝像元件31及光學透鏡33隔開間隔而配置於攝像元件31與光學透鏡33之間,並固定於殼體32。
5.作用效果 該基板片材1係劃分出複數個安裝基板4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且安裝基板4之總厚度為60 μm以下,具有於上下方向上貫通基板片材1之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形成為沿著沿安裝基板4之端緣16a~d延伸之假想線15(供形成端緣16a~d各者之直線之延長線)。
根據該基板片材1,於單片化時,能將切割刀片42插入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中,繼而以沿著位於安裝基板4之端緣16上或假想線15上之間隙區域5之方式,自基板片材1之側面將基板片材1切斷。故而,於切割刀片42與基板片材1接觸時,能防止切割刀片42沿上下方向按壓於基板片材1。因此,能減少對該基板片材1整體造成之衝擊或應變。藉此,能減少基板片材1或安裝基板4之破損,從而能提高安裝基板4之良率。即,能效率良好地獲得複數個安裝基板4。
又,因預先形成有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故能減少與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之體積相應量之切割屑,從而能抑制安裝基板4之污染。
又,於該基板片材1中,安裝基板4具有沿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之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且具備沿前後方向延伸之第1貫通孔13、及沿左右方向延伸之第2貫通孔14。
根據該基板片材1,於前後方向及左右方向之切斷兩者中,均能減少對基板片材1整體造成之衝擊或應變。藉此,能更確實且無破損地獲得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之安裝基板4。
又,於該基板片材1中,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之寬度為2000 μm以下。
根據該基板片材1,使用寬度與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之寬度相同之切割刀片42將基板片材1切斷時,能減小切斷面積。因此,能減少切割屑,從而能抑制安裝基板4之污染。
又,於該基板片材1中,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之寬度分別與第1間隙區域6及第2間隙區域7之寬度大致相同。
根據該基板片材1,能以一次切斷,將左側之安裝基板4之右端緣16b與右側之安裝基板4之左端緣16a同時切斷。或者,能將前側之安裝基板4之後端緣16d與後側之安裝基板4之前端緣16c同時切斷。因此,無需對該等端緣之每一者均實施切斷,從而能減少切斷步驟數。
又,該基板片材1中,於沿著前後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第1貫通孔13之端緣17隨著朝向上側(安裝面側)而逐漸靠近。於沿著左右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第2貫通孔14之端緣18隨著朝向上側(安裝面側)而逐漸靠近。因此,於切斷時,切割刀片42能相對於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之兩端緣17、18之上端之銳角,緩緩接觸及切斷。因此,能更進一步減少對基板片材1整體造成之衝擊,從而能更進一步抑制基板片材1之破損。
6.變化例 (1)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基板片材1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及覆蓋絕緣層22,但如圖6所示,基板片材1亦可進而具備加強層43。
即,參照圖7,圖6所示之基板片材1具備加強層43、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及覆蓋絕緣層22。
加強層43配置於基底絕緣層20之上表面。加強層43於俯視下,配置於周邊區域3。具體而言,加強層43分別配置於左側區域10及右側區域11。加強層43具有俯視大致矩形形狀。加強層43形成為沿上下方向投影時,不與貫通孔12(第1貫通孔13)重疊。即,於加強層43,形成有自左右方向內端緣向外側突出之缺口部44。
於圖6所示之實施形態中,能抑制安裝基板區域2之撓曲,從而基板片材1之操作性提高。其結果,能更準確地將安裝基板4單片化,從而能提高安裝基板4之良率。
(2)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基板片材1具備1個安裝基板區域2,但例如,基板片材1亦可具備複數個(2個以上)安裝基板區域2,對此並未圖示。即,複數個安裝基板區域2亦可隔開較形成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間隙區域5寬之間隔(周邊區域3),沿前後方向或左右方向整齊排列地配置。
(3)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基板片材1具有沿面方向延伸之片狀(單片片材),但例如,如圖8所示,基板片材1亦可為沿前後方向呈長條狀延伸之長條片材。圖8所示之基板片材1捲繞成卷狀。
於圖8所示之基板片材1中,具備安裝基板區域2、及與其對應之周邊區域3之區域係於長度方向上連續有複數個。
又,於圖8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沿前後方向呈長條狀延伸,但例如亦可為沿左右方向呈長條狀延伸,對此並未圖示。
(4)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如參照圖2所述,第1貫通孔13之端緣17及第2貫通孔14之端緣18各者為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靠近。即,該等貫通孔12具有剖視大致錐形形狀,但例如,第1貫通孔13之端緣17、第2貫通孔14之端緣18各者亦可為於上下方向上維持固定距離,對此並未圖示。即,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亦可具有剖視大致矩形形狀。
於該實施形態之製造方法中,例如,亦可藉由雷射加工等而形成第1貫通孔13及第2貫通孔14。
(5)於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中,以沿著假想線15之方式於周邊區域3形成有貫通孔14,但例如,除該等貫通孔14以外,亦可形成不沿著假想線15之貫通孔,對此並未圖示。
(6)於圖1、圖2A-B所示之實施形態中,基板片材1或安裝基板4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及覆蓋絕緣層22,即,基板片材1之導體層(導體圖案)為單層,但例如,基板片材1之導體層亦可為複數層,對此並未圖示。即,例如,基板片材1亦可於上下方向依序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覆蓋絕緣層22、第2導體圖案及第2覆蓋絕緣層(導體層雙層構成),又,基板片材1亦可於上下方向依序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覆蓋絕緣層22、第2導體圖案、第2覆蓋絕緣層、第3導體圖案及第3覆蓋絕緣層(導體層三層構成)。
第2導體圖案及第3導體圖案之構成分別與導體圖案21之構成相同,又,第2覆蓋絕緣層及第3覆蓋絕緣層之構成分別與覆蓋絕緣層22之構成相同。
安裝基板4之總厚度亦與圖1所示之實施形態相同(例如,60 μm以下)。
關於配線之總厚度(例如,導體圖案22所具備之配線28、第2導體圖案所具備之配線、及第3導體圖案所具備之金屬配線之合計厚度),例如,自翹曲之抑制之觀點而言,例如為15 μm以下,較佳為10 μm以下,更佳為8 μm以下,又,自處理性之觀點而言,例如為1 μm以上,較佳為3 μm以上。
<第2實施形態> 參照圖9,對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進行說明。再者,於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對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標註相同之符號,並將其說明省略。
於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與各個間隙區域5對應地,設置有2對貫通孔12。
即,在位於各個第1間隙區域6之外側之周邊區域3,設置有2對第1貫通孔13。具體而言,在位於1個第1間隙區域6之前側之前側區域8,形成有2個內側第1貫通孔13a,在位於該第1間隙區域6之後側之後側區域9,形成有2個內側第1貫通孔13a。
左側之內側第1貫通孔13a形成為沿著沿位於左側之安裝基板4a之右端緣16b延伸之假想線15b。即,左側之內側第1貫通孔13a之左端緣與假想線15b一致。另一方面,右側之內側第1貫通孔13a形成為沿著沿位於右側之安裝基板4b之左端緣16a延伸之假想線15a。即,右側之內側第1貫通孔13a之右端緣與假想線15a一致。
又,在位於各個第2間隙區域7之外側之周邊區域3,設置有2對第2貫通孔14。具體而言,在位於1個第2間隙區域7之左側之左側區域10,形成有2個內側第2貫通孔14a,在位於該第2間隙區域7之右側之右側區域11,形成有2個內側第2貫通孔14a。
前側之內側第2貫通孔14a形成為沿著沿位於前側之安裝基板4a之後端緣16d延伸之假想線15d。即,前側之內側第2貫通孔14c之前端緣與假想線15d一致。另一方面,後側之內側第2貫通孔14a形成為沿著沿位於後側之安裝基板4c之前端緣16c延伸之假想線15c。即,後側之內側第2貫通孔14a之後端緣與假想線15c一致。
於該基板片材1中,亦能藉由將切割刀片42之刃尖以沿著各貫通孔12之長度方向且插入貫通孔12中之方式配置,繼而使切割刀片42相對性地移動至隔著安裝基板區域2而對向之貫通孔12,將安裝基板4個變化。
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亦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相同之作用效果。於能減少切斷步驟數之觀點中,較佳可列舉第1實施形態。
關於第2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亦能應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變化例。
<第3實施形態> 參照圖10,對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進行說明。再者,於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對與上述第1~2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標註相同之符號,並將其說明省略。
於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複數個(24個)貫通孔12形成為沿著安裝基板4之端緣16之一部分。
具體而言,複數個(12個)第1貫通孔13中之複數個(6個)內側第1貫通孔13a形成於彼此相鄰之安裝基板4之間。即,複數個內側第1貫通孔13a形成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第1間隙區域6。內側第1貫通孔13a之寬度與彼此相鄰之2個安裝基板4之間之左右方向距離(第1間隙區域6之寬度)大致相同。即,內側第1貫通孔13a自配置於左側之安裝基板4a之右端緣16b連續至配置於右側之安裝基板4b之左端緣16a。
複數個(6個)外側第1貫通孔13b係以與安裝基板區域2之外側端緣(左端緣或右端緣)鄰接之方式,形成於周邊區域3。外側第1貫通孔13b之外形形狀與內側第1貫通孔13a之外形形狀相同。
複數個(12個)第2貫通孔14中配置於前後方向中央之複數個(6個)內側第2貫通孔14a形成於彼此相鄰之安裝基板4之間。即,複數個內側第2貫通孔14a形成於安裝基板區域2之第2間隙區域7。內側第2貫通孔14a之寬度與彼此相鄰之2個安裝基板4之間之前後方向距離(第2間隙區域7之寬度)大致相同。即,內側第2貫通孔14a自配置於前側之安裝基板4a之後端緣16d連續至配置於後側之安裝基板4c之前端緣16c。
複數個(6個)外側第2貫通孔14b係以與安裝基板區域2之外側端緣(前端緣或後端緣)鄰接之方式,形成於周邊區域3。外側第2貫通孔14b之外形形狀與內側第2貫通孔14a之外形形狀相同。
於第3實施形態中,以與各安裝基板4之各端緣16(左端緣16a、右端緣16b、前端緣16c、後端緣16d)接觸(鄰接)之方式,形成有貫通孔12。即,係以沿著各安裝基板4之左端緣16a及右端緣16b之全部之方式,形成有第1貫通孔13,且係以沿著各安裝基板4之前端緣16c及後端緣16d之全部之方式,形成有第2貫通孔14。
關於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亦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相同之作用效果。自能更進一步抑制切割屑對安裝基板4之附著之觀點而言,較佳可列舉第3實施形態。即,第3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因於安裝基板4之周邊預先形成有貫通孔12,故於切斷時,能減少安裝基板4之周邊(間隙區域)且與貫通孔12對應之切割屑。因此,能抑制切割屑附著於安裝基板4。
關於第3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亦能應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變化例。
<第4實施形態> 參照圖11及圖12,對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進行說明。再者,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對與上述第1~3實施形態相同之構件標註相同之符號,並將其說明省略。
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貫通孔12形成為沿著安裝基板4之端緣16之全部。
第4實施形態中,於第1間隙區域6及第2間隙區域7之全部、及與安裝基板區域2鄰接之周邊區域3,形成有貫通孔12。
貫通孔12具有俯視大致格子狀。即,貫通孔12具備複數個(4個)第1貫通孔13及複數個(4個)第2貫通孔14,且其等相互正交。
複數個第1貫通孔13係沿左右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第1貫通孔13自前側區域8之後端部連續至後側區域9之前端部。
複數個第2貫通孔14係沿前後方向隔開間隔而配置。第2貫通孔14自左側區域10之右端部連續至右側區域11之左端部。
於基板片材1中,複數個(9個)安裝基板4藉由貫通孔12而相互獨立,且亦獨立於周邊區域3。
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設置有配置於基板片材1之下側之支持層50。
支持層50支持複數個安裝基板4及周邊區域3。支持層50之外形形狀具有與基板片材1之外形形狀大致相同之形狀。
作為支持層50,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由紙等構成之剝離膜,例如,上述切割帶等。
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例如可藉由金屬支持板準備步驟、基底絕緣層形成步驟、導體圖案形成步驟、覆蓋絕緣層形成步驟、支持層配置步驟、金屬支持基板去除步驟而製造。
金屬支持板準備步驟、基底絕緣層形成步驟、導體圖案形成步驟及覆蓋絕緣層形成步驟與第1實施形態之該等步驟相同。
藉此,以支持於金屬支持板40之狀態,獲得具備基底絕緣層20、導體圖案21及覆蓋絕緣層22之基板片材1。
於支持層配置步驟中,將支持層50配置於基板片材1之覆蓋絕緣層22之表面。
最後,實施金屬支持板去除步驟。金屬支持板去除步驟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
藉此,以支持於支持層50之狀態,獲得基板片材1。
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亦發揮與第1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相同之作用效果。尤其是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貫通孔12形成為沿著安裝基板4之端緣16之全部。因此,複數個安裝基板4各自獨立,故而於單片化時,無需將基板片材1切斷,即能將安裝基板4自支持層50剝離。因此,能減少安裝基板4之破損,從而能提高安裝基板4之良率。即,能效率良好地獲得複數個安裝基板4。
又,因預先形成有貫通孔12,無需進行切斷,故能確實地抑制因切斷而產生之切割屑,從而能抑制安裝基板4之污染。
關於第4實施形態之變化例,亦能應用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變化例。再者,於第4實施形態之基板片材1中,參照圖8之假想線,以支持於支持層50之狀態,捲繞成卷狀。又,參照圖2,第1貫通孔13之端緣17及第2貫通孔14之端緣18各自亦可為隨著朝向上側而逐漸靠近,對此並未圖示。
再者,關於第1~第4實施形態及變化例,亦可使其等相互組合。例如,亦可於圖1所示之貫通孔12,進而設置圖10所示之貫通孔。
再者,上述發明係作為本發明之例示之實施形態而提供,其僅為單純之例示,不可限定性地進行解釋。該技術領域之業者所能理解之本發明之變化例包含於下述申請專利範圍內。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可應用於各種工業製品,例如適宜用於相機模組等攝像裝置。
1‧‧‧基板集合體片材2‧‧‧安裝基板區域3‧‧‧周邊區域4‧‧‧安裝基板4a‧‧‧安裝基板4b‧‧‧安裝基板4c‧‧‧安裝基板5‧‧‧間隙區域6‧‧‧第1間隙區域7‧‧‧第2間隙區域8‧‧‧前側區域9‧‧‧後側區域10‧‧‧左側區域11‧‧‧右側區域12‧‧‧貫通孔13‧‧‧第1貫通孔13a‧‧‧內側第1貫通孔13b‧‧‧外側第1貫通孔14‧‧‧第2貫通孔14a‧‧‧內側第2貫通孔14b‧‧‧外側第2貫通孔15‧‧‧假想線15a‧‧‧假想線15b‧‧‧假想線15c‧‧‧假想線15d‧‧‧假想線16‧‧‧端緣16a‧‧‧左端緣16b‧‧‧右端緣16c‧‧‧前端緣16d‧‧‧後端緣17‧‧‧端緣17a‧‧‧前端緣17b‧‧‧後端緣18‧‧‧端緣18a‧‧‧左端緣18b‧‧‧右端緣20‧‧‧基底絕緣層21‧‧‧導體圖案22‧‧‧覆蓋絕緣層23‧‧‧電子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4‧‧‧外部零件連接端子開口部25‧‧‧第1周邊開口部26‧‧‧電子零件連接端子27‧‧‧外部零件連接端子28‧‧‧配線29‧‧‧第2周邊開口部30‧‧‧攝像裝置31‧‧‧攝像元件32‧‧‧殼體33‧‧‧光學透鏡34‧‧‧濾波器35‧‧‧端子36‧‧‧焊料凸塊37‧‧‧攝像單元40‧‧‧金屬支持板41‧‧‧暫時配置固定片材42‧‧‧切割刀片43‧‧‧加強層44‧‧‧缺口部45‧‧‧切斷貫通孔50‧‧‧支持層L‧‧‧長度W‧‧‧寬度
圖1表示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第1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2A-B表示圖1所示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剖視圖,圖2A表示A-A剖視圖,圖2B表示B-B剖視圖。 圖3A-F表示圖1所示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製造步驟圖及切斷步驟圖,圖3A表示金屬支持板準備步驟,圖3B表示基底絕緣層形成步驟,圖3C表示導體圖案形成步驟,圖3D表示覆蓋絕緣層形成步驟,圖3E表示金屬支持基板去除步驟,圖3F表示切斷步驟。 圖4表示切斷後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俯視圖。 圖5表示具備自圖1所示之基板集合體片材獲得之安裝基板之攝像裝置。 圖6表示圖1所示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變化例(具備加強層之形態)之俯視圖。 圖7表示圖6所示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A-A剖視圖。 圖8表示圖1所示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變化例(為長條片材之形態)之俯視圖。 圖9表示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第2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10表示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第3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11表示本發明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第4實施形態之俯視圖。 圖12表示圖11所示之基板集合體片材之A-A剖視圖。
1‧‧‧基板集合體片材
2‧‧‧安裝基板區域
3‧‧‧周邊區域
4‧‧‧安裝基板
4a‧‧‧安裝基板
4b‧‧‧安裝基板
4c‧‧‧安裝基板
5‧‧‧間隙區域
6‧‧‧第1間隙區域
7‧‧‧第2間隙區域
8‧‧‧前側區域
9‧‧‧後側區域
10‧‧‧左側區域
12‧‧‧貫通孔
13‧‧‧第1貫通孔
13a‧‧‧內側第1貫通孔
13b‧‧‧外側第1貫通孔
14‧‧‧第2貫通孔
14a‧‧‧內側第2貫通孔
14b‧‧‧外側第2貫通孔
15‧‧‧假想線
15a‧‧‧假想線
15b‧‧‧假想線
15c‧‧‧假想線
15d‧‧‧假想線
16a‧‧‧左端緣
16b‧‧‧右端緣
16c‧‧‧前端緣
16d‧‧‧後端緣
24‧‧‧外部零件連接
26‧‧‧電子零件連接端子
27‧‧‧外部零件連接端子
L‧‧‧長度
W‧‧‧寬度

Claims (6)

  1. 一種基板集合體片材,其特徵在於,其包含劃分著用以安裝電子零件之複數個安裝基板之安裝基板區域、及周邊區域;且上述周邊區域具有俯視大致框形形狀,且具有與上述安裝基板區域之外周緣連續之內周緣;上述安裝基板之總厚度為60μm以下,且上述基板集合體片材具有於厚度方向貫通上述基板集合體片材之貫通孔,上述貫通孔係以沿著沿上述安裝基板之端緣延伸之假想線之方式形成於上述周邊區域。
  2. 如請求項1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安裝基板具有沿第1方向及與上述第1方向正交之第2方向延伸之俯視大致矩形形狀,上述貫通孔具備沿上述第1方向延伸之第1貫通孔、及沿上述第2方向延伸之第2貫通孔。
  3. 如請求項1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貫通孔之與沿著上述端緣之方向正交之正交方向長度為2000μm以下。
  4. 如請求項3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貫通孔之上述正交方向長度與彼此相鄰之2個安裝基板之間的上述正交方向之距離大致相同。
  5. 如請求項1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於沿著上述端緣之方向上相互對向之上述貫通孔之端緣於上述厚度方向上逐漸靠近。
  6. 如請求項1之基板集合體片材,其中上述貫通孔形成於彼此相鄰之2個安裝基板之間。
TW107135373A 2017-10-26 2018-10-08 基板集合體片材 TWI7910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7356 2017-10-26
JP2017207356A JP7153438B2 (ja) 2017-10-26 2017-10-26 基板集合体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3452A TW201923452A (zh) 2019-06-16
TWI791051B true TWI791051B (zh) 2023-02-01

Family

ID=66247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5373A TWI791051B (zh) 2017-10-26 2018-10-08 基板集合體片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9116B2 (zh)
JP (1) JP7153438B2 (zh)
CN (1) CN111226509B (zh)
TW (1) TWI791051B (zh)
WO (1) WO2019082611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7164U (zh) * 1981-03-27 1982-10-02
WO2007099641A1 (ja) * 2006-03-03 2007-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製品基板用の基板構造、製品基板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129638A (ja) * 2008-11-26 2010-06-10 Kyocera Corp 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
TW201608697A (zh) * 2010-02-16 2016-03-01 凡 歐貝克 具有半導體裝置和結構之系統
US20170135219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Apple Inc. Carrier ultra thin substr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40146B2 (ja) * 2002-06-18 2006-11-0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多数個取りセラミック基板
JP2005210628A (ja) 2004-01-26 2005-08-04 Mitsui Chemicals Inc 撮像装置用半導体搭載用基板と撮像装置
JP2006013259A (ja) * 2004-06-28 2006-01-12 Kyocera Corp 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
JP2007318035A (ja) * 2006-05-29 2007-12-06 Kyocera Corp 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電子部品収納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電子装置
JP2010153466A (ja) * 2008-12-24 2010-07-08 Elpida Memory Inc 配線基板
CN201418206Y (zh) * 2009-04-14 2010-03-03 常州海弘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邮票孔的pcb拼版
JP5550526B2 (ja) * 2010-10-29 2014-07-16 Tdk株式会社 積層型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006474B2 (ja) * 2011-04-25 2016-10-12 日本特殊陶業株式会社 配線基板、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22979A (ja) * 2011-12-10 2013-06-20 Ngk Spark Plug Co Ltd 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016552B2 (en) * 2013-03-15 2015-04-28 Sanmin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orming interposers and stacked memory devices
CA2937354C (en) * 2014-01-20 2020-04-14 Smart Wave Technologies Corp. Methods of laser trace post processing and depaneling of assemble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CN106031317B (zh) * 2014-02-28 2019-02-1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陶瓷基板以及模块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995385B (zh) * 2014-05-09 2017-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母板及其切割方法
CN204090295U (zh) * 2014-07-25 2015-01-07 江苏联康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pcb拼板
US9554469B2 (en) * 2014-12-05 2017-01-24 Zhuhai Advanced Chip Carriers & Electronic Substrate Solutions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polymer frame with a rectangular array of cavities
US10264664B1 (en) * 2015-06-04 2019-04-16 Vlt, Inc. Method of electrically interconnecting circuit assemblies
KR102021800B1 (ko) * 2016-04-22 2019-09-17 쿄세라 코포레이션 멀티피스 배선기판, 배선기판 및 멀티피스 배선기판의 제조 방법
CN211045429U (zh) * 2016-07-15 2020-07-17 3M创新有限公司 柔性多层构造以及lesd封装
CN107855665B (zh) * 2017-11-15 2019-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切割方法、显示装置
US20190357364A1 (en) * 2018-05-17 2019-11-21 At&S Austria Technologie & Systemtechnik Aktiengesellschaft Component Carrier With Only Partially Filled Thermal Through-Hole
US11516926B2 (en) * 2018-11-30 2022-11-29 Innolu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circuit board
US11596058B2 (en) * 2019-03-08 2023-02-28 Qorvo Us, Inc. Fiducials for laminate structur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7164U (zh) * 1981-03-27 1982-10-02
WO2007099641A1 (ja) * 2006-03-03 2007-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製品基板用の基板構造、製品基板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10129638A (ja) * 2008-11-26 2010-06-10 Kyocera Corp 多数個取り配線基板
TW201608697A (zh) * 2010-02-16 2016-03-01 凡 歐貝克 具有半導體裝置和結構之系統
US20170135219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Apple Inc. Carrier ultra thin substrat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82611A1 (ja) 2019-05-02
US11229116B2 (en) 2022-01-18
US20200329560A1 (en) 2020-10-15
JP7153438B2 (ja) 2022-10-14
JP2019079996A (ja) 2019-05-23
CN111226509A (zh) 2020-06-02
TW201923452A (zh) 2019-06-16
CN111226509B (zh) 2024-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50396B2 (ja) リジッド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の製造方法
US9024203B2 (en) Embedded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20120096711A1 (en) Wiring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20217607A1 (en) Wiring board with built-in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2004319530A (ja) 光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31290B (zh) 多層電路板及其製作方法
CN113130434A (zh) 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US8963012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US20140027047A1 (en) Carrier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ing the same
TWI791051B (zh) 基板集合體片材
KR102515701B1 (ko) 촬상 소자 실장 기판, 그 제조 방법 및 실장 기판 집합체
JP2014212168A (ja) 固体撮像素子用中空パッケージ
JP2023041968A (ja) 撮像素子実装基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実装基板集合体
KR101842938B1 (ko) 캐비티기판 제조방법
JP5344033B2 (ja) 電子装置
JP2018046084A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481794B2 (ja) ロール体
KR101130608B1 (ko)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18663B1 (ko) 임베디드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4135022A2 (en) Integrated circuit package with warpage control using cavity formed in laminated substrate bel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die
US20130187263A1 (en) Semiconductor stacked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7038679A (zh) 一种封装结构、封装方法、终端设备
JP2011009257A (ja) 電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123942A (ja) 半導体装置
KR20100084014A (ko) 반도체 패키지와, 이의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