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4547B -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4547B
TWI784547B TW110119350A TW110119350A TWI784547B TW I784547 B TWI784547 B TW I784547B TW 110119350 A TW110119350 A TW 110119350A TW 110119350 A TW110119350 A TW 110119350A TW I784547 B TWI784547 B TW I7845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awing area
image data
aforementioned
area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9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47076A (zh
Inventor
谷內華菜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470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470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54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2Image or content composition onto a p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41Dividing a job according to job requirements, e.g. black/white and colour pages, covers and body of books, ta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Page layout or assigning input pages onto output media, e.g. im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53Configuration of print job parameters, e.g. using UI at the cl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k Jet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課題]提供一種無需進行從向量格式的圖像資料之轉換便生成定義分布有複數個點之點圖案之圖像資料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解決手段]向輸入裝置輸入資料。處理裝置讓使用者從輸入裝置輸入指定使複數個點分布於被描畫表面之規則之分布規則資訊。再者,生成指定按照以分布規則資訊指定之規則分布於被描畫表面之複數個點各自的位置之圖像資料。

Description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本申請案係主張基於2020年6月1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20-095683號的優先權。該日本申請案的全部內容係藉由參閱而援用於本說明書中。
電阻膜式觸控面板中使用用以防止兩片導電膜的短路之點間隔物(dot spacer)。點間隔物由在面內有規則地分布之複數個點構成,該複數個點由絕緣材料構成。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揭示有使用噴墨印表機在點間隔物形成面噴吹油墨而形成點間隔物之技術。當使用噴墨印表機描畫所期望之圖案時,為了控制從噴墨頭之油墨的吐出而使用光柵格式的圖像資料。光柵格式的圖像資料通常藉由轉換使用CAD製作之向量格式的資料來生成。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4-13916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在將向量格式的圖像資料轉換為光柵格式的圖像資料時,有可能發生向量格式的圖像資料的一個點被分配到光柵格式的圖像資料的兩個像素之狀況。再者,可能發生點被分配到從應分配點之像素偏離了一個像素量之像素之狀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無需進行從向量格式的圖像資料之轉換而生成定義分布有複數個點之點圖案之圖像資料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依本發明的一觀點,提供一種圖像資料生成裝置,係具備: 輸入裝置,係輸入資料;及 處理裝置, 前述處理裝置讓使用者從前述輸入裝置輸入指定使複數個點分布於被描畫表面之規則之分布規則資訊, 並生成指定按照以前述分布規則資訊指定之規則分布於前述被描畫表面之複數個點各自的位置之圖像資料。 [發明之效果]
藉由不製作向量格式的圖像資料而輸入描畫區域的範圍資訊和分布規則資訊,能夠生成定義分布有複數個點之點圖案之圖像資料。
參閱圖1A~圖9D對基於一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進行說明。 圖1A係基於本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及使用由圖像資料生成裝置生成之圖像資料來進行描畫之油墨塗佈裝置的概略前視圖。在基台10上,藉由移動機構11支撐有可動工作台12。定義x軸及y軸朝向水平方向且z軸朝向鉛直下方之xyz正交座標系統。移動機構11由控制裝置50控制而使可動工作台12沿x方向及y方向這兩個方向移動。作為移動機構11,例如能夠使用包括X方向移動機構11X和Y方向移動機構11Y之XY載台。X方向移動機構11X使Y方向移動機構11Y相對於基台10沿x方向移動,Y方向移動機構11Y使可動工作台12相對於基台10沿y方向移動。
在可動工作台12的上表面(保持面)上保持作為油墨塗佈對象之基板20。基板20例如藉由真空吸盤固定於可動工作台12。移動機構11使保持於可動工作台12之基板20沿與xy面平行之方向移動。在可動工作台12的上方,例如藉由門型的支撐構件13支撐有油墨吐出單元30及攝像裝置40。油墨吐出單元30及攝像裝置40被支撐為能夠相對於基台10進行升降。油墨吐出單元30具有與基板20相對向之複數個噴嘴。各噴嘴將光固化性(例如紫外線固化性)的油墨液滴化並朝向基板20的表面吐出。油墨的吐出藉由控制裝置50來控制。
攝像裝置40拍攝基板20的上表面(塗佈油墨之表面)。藉由攝像裝置40來拍攝基板20的上表面中位於攝像裝置40的視角的範圍內之區域。
控制裝置50包括記憶部51及控制部52。在記憶部51中記憶有指定應塗佈油墨之位置之資訊(以下,稱為圖像資料。)。圖像資料由分別與基板20的表面上的複數個位置建立有對應關係之複數個像素構成。藉由將指定有無油墨塗佈之資訊與各像素建立對應關係來指定應使油墨滴落之像素。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將與圖像資料的複數個像素分別對應之基板上的位置簡稱為“像素”。
控制部52藉由根據該圖像資料控制移動機構11及油墨吐出單元30而使油墨滴落於基板20的表面的既定的位置。藉此,在基板20的表面上形成由油墨構成之點圖案或膜圖案。在本說明書中,將點之中滴落於一個像素上之油墨不與滴落於其他像素上之油墨連續而獨立者稱為“獨立之點”。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根據使用者所輸入之各種描畫條件來生成圖像資料。所生成之圖像資料輸入到控制裝置50中。從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向控制裝置50之圖像資料的輸入係使用可移除式媒體、LAN等通訊網路、藍牙(註冊商標)等近距離無線通訊等來進行。
圖1B係表示可動工作台12、油墨吐出單元30及攝像裝置40的俯視下之位置關係之圖。在可動工作台12的保持面上保持有基板20。在基板20的上方支撐有油墨吐出單元30及攝像裝置40。油墨吐出單元30包括噴墨頭31及固化用光源33。在噴墨頭31的與基板20相對向之面上設置有複數個噴嘴32。複數個噴嘴32在x方向上以等間隔排列。該間隔例如為相當於600dpi的解析度之尺寸。另外,複數個噴嘴32無需配置於與x方向平行之一條直線上,可以配置於從與x方向平行之基準線沿y方向規則地偏離之位置。例如,可以配置成交錯狀。
固化用光源33在y方向上分別配置於噴墨頭31的兩側,向基板20照射用以使塗佈於基板20之油墨固化之光。例如,當油墨為紫外線固化型者時,固化用光源33向基板20照射紫外線。固化用光源33作為使塗佈於基板20之油墨固化之固化裝置發揮作用。
移動機構11藉由由控制裝置50控制而使可動工作台12沿x方向及y方向移動。再者,控制裝置50控制來自噴墨頭31的各噴嘴32之油墨的吐出。
藉由一邊使基板20沿y方向移動(換言之,一邊使噴墨頭31相對於基板20沿y方向相對移動)一邊從噴墨頭31吐出油墨,能夠在x方向上例如以600dpi的解析度將油墨塗佈於基板20。滴落於基板20上之油墨藉由從位於基板20的移動方向的下游側之固化用光源33放射之光而被固化。將一邊使基板20沿y方向移動一邊從噴墨頭31向基板20滴落油墨之動作稱為“掃描動作”。將y方向稱為掃描方向。
可以藉由一次掃描動作,使噴墨頭31沿y方向往復至少一次。此時,藉由在往程和返程中使噴墨頭31相對於基板20沿x方向偏移噴嘴32的間距的1/2,能夠使油墨以1200dpi的解析度滴落於基板20上。藉由將噴墨頭31的偏離量設為噴嘴32的間距的1/4而使噴墨頭31往復兩次,能夠使油墨以2400dpi的解析度滴落於基板20上。如此,即使在為了提高解析度而使噴墨頭31沿y軸的負方向及正方向移動複數次之情況下,亦將複數次移動統稱為一次掃描動作。
若一次掃描動作結束,則控制裝置50使可動工作台12沿x方向移動。換言之,使噴墨頭31相對於基板20沿x方向相對移動。將該動作稱為“位移動作”。將x方向稱為位移方向。藉由重複掃描動作和位移動作,能夠將油墨塗佈於基板20的整個區域。噴墨頭31相對於基板20沿x方向之相對移動量設為與位於x方向的兩端之兩個噴嘴32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即可。另外,當在油墨的吐出中不使用兩端附近的一部分噴嘴32時,設為與實際使用之噴嘴32中位於兩端之噴嘴32之間的距離大致相等即可。
藉由不進行位移動作而進行複數次掃描動作,能夠使油墨複數次滴落於一個像素上。亦即,能夠反覆塗佈油墨。藉由反覆塗佈油墨,能夠使獨立之點進一步變高,從而能夠使膜進一步變厚。
若在從固化用光源33向基板20照射光之狀態下進行掃描動作,則從噴墨頭31吐出之油墨滴落於基板20上之後,立即被臨時固化。具體而言,在油墨滴落之後,油墨的滴落點移動到從固化用光源33照射之光的路徑內為止的短時間內,油墨被臨時固化。在油墨被臨時固化之前,滴落於基板20上之油墨沿基板20的面內方向擴散。該擴散程度依賴於基板20表面的親液性的程度。在油墨被臨時固化之後,不會發生油墨沿基板20的面內方向之擴散。
圖2係表示在基板20的表面上由油墨形成之圖案的一例之俯視圖。在本實施例中,形成用於電阻膜式觸控面板之點間隔物。在一張基板20上拼接4張觸控面板。將基板20的應塗佈油墨之表面(上表面)稱為被描畫表面23。分別對應於4張觸控面板而在被描畫表面23上劃定有正方形或長方形的4個描畫區域25。被描畫表面23的4個邊緣及描畫區域25各自的4個邊緣與x方向(位移方向)或y方向(掃描方向)平行。
作為一例,將被描畫表面23的一個頂點定義為xy座標系統的原點O。在圖2中,將左上的頂點定義為原點O,將右方向定義為x軸的正方向,將下方向定義為y軸的正方向。在描畫區域25中分別定義有相對於描畫區域25之相對位置被固定之基準點24。作為基準點24,例如採用描畫區域的4個頂點中最靠近原點O之頂點。在圖2中,被描畫表面23各自的左上的頂點成為基準點24。藉由在xy座標系統中指定基準點24的位置,能夠指定被描畫表面23上之描畫區域25的位置。
從噴墨頭31(圖1B)吐出之油墨的滴落位置以在被描畫表面23上定義之像素座標指定。將xy座標系統的原點作為一個頂點之像素相當於像素座標系統的原點(0,0)。
在描畫區域25中,沿x方向及y方向有規則地分布有複數個獨立之點22。複數個點22的分布規則在描畫區域25的內深部和周緣部不同。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圖1A)生成指定配置於描畫區域25之複數個點22的位置之圖像資料。
在圖2中示出了描畫區域25的內深部的點密度低於周緣部的點密度的例子,但複數個點22的分布態樣並不僅限於圖2所示之例子。亦存在描畫區域25的內深部的點密度高於周緣部的點密度的情況,亦存在複數個點22均勻地分布於描畫區域25的整個區域之情況。
將能夠藉由一次掃描動作塗佈油墨之區域稱為掃程(pass)區域21。複數個掃程區域21沿x方向排列配置。在圖2中,一張基板20的應塗佈油墨之區域被4個掃程區域21覆蓋。另外,所需要之掃程區域21的個數依賴於基板20的x方向的尺寸及噴墨頭31的大小。
圖3係基於本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的方塊圖。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包括處理裝置61、輸入裝置67及輸出裝置68。處理裝置61包括輸入控制部62、資料生成部63、輸出控制部64、描畫條件記憶部65及圖像資料記憶部66。
從輸入裝置67輸入用以在基板20(圖2)上形成點22所需要之各種印刷條件或描畫資訊。作為輸入裝置67,例如可以使用鍵盤、顯示裝置和指向裝置、通訊裝置、可移除式媒體讀取裝置等。
輸入控制部62藉由控制輸入裝置67而讓使用者從輸入裝置67輸入印刷條件或描畫資訊等。再者,輸入控制部62接收從輸入裝置67輸入之印刷條件或描畫資訊,並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中。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中之印刷條件或描畫資訊根據需要提供到資料生成部63。印刷條件中包括基板20(圖2)的被描畫表面23(圖2)的尺寸、描畫解析度、轉換係數。描畫資訊中包括指定複數個描畫區域25(圖2)各自的範圍之範圍資訊及指定使複數個點分布之規則之分布規則資訊等。範圍資訊例如包括指定描畫區域25的位置、形狀及大小之資訊。分布規則資訊例如包括指定點22的x方向及y方向的間距之資訊。
資料生成部63根據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中之範圍資訊、分布規則資訊等來生成光柵格式的圖像資料,並將所生成之圖像資料存儲於圖像資料記憶部66中。輸出控制部64將存儲於圖像資料記憶部66中之圖像資料輸出到輸出裝置68。作為輸出裝置68,例如可以使用可移除式媒體寫入裝置、通訊裝置等。從輸出裝置68輸出之圖像資料被讀入油墨塗佈裝置的控制裝置50(圖1A)中。再者,輸出裝置68包括顯示畫面,將圖像資料顯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又,輸出裝置68和輸入裝置67能夠共用一部分零件。
接著,參閱圖4~圖8對從輸入裝置67(圖3)輸入印刷條件、描畫資訊等之方法進行說明。用以輸入各種資訊之視窗顯示於輸入裝置67的顯示畫面。
圖4係表示用以輸入印刷條件之視窗70之圖。以下說明之與視窗70有關之各種流程藉由輸入控制部62控制輸入裝置67來執行。
在視窗70內標籤顯示用以進行“印刷條件設定”、“描畫資訊檔案讀入”、“描畫資訊設定”、“描畫資訊編輯”及“描畫資訊刪除”之輸入區域72。圖4示出印刷條件設定標籤被激活之狀態。在視窗70內,除了顯示有輸入區域72以外,還顯示有印刷條件顯示區域73、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保存按鈕75及圖像資料製作開始按鈕76。
在印刷條件顯示區域73中顯示作為生成圖像資料之基礎資訊而登記之印刷條件。在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中顯示作為生成圖像資料之基礎資訊而登記之描畫資訊的一覽。若使用者指定保存按鈕75,則當前登記之印刷條件及描畫資訊被附加檔案名稱並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圖3)中。檔案名稱能夠由使用者自由設定。若使用者指定圖像資料製作開始按鈕76,則輸入控制部62(圖3)向資料生成部63(圖3)下令生成圖像資料。若資料生成部63接收到該指令,則根據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中之印刷條件或描畫資訊來生成圖像資料。保存按鈕75及圖像資料製作開始按鈕76的指定藉由由使用者進行之觸摸(tap)操作、滑鼠的點擊操作等來進行。
在印刷條件設定標籤被激活時,輸入控制部62在輸入區域72中顯示用以輸入被描畫表面23(圖2)的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x方向及y方向的描畫解析度、x方向及y方向的轉換係數之6個輸入框81。再者,顯示印刷條件適用按鈕82。
被描畫表面23的尺寸以x方向及y方向的長度指定。x方向及y方向的長度以單位“mm”指定。x方向及y方向的描畫解析度藉由下拉選單方式輸入。描畫解析度以單位“dpi”指定。根據所指定之解析度來在被描畫表面23(圖2)上定義像素座標系統。
接著,對轉換係數進行說明。由於1英寸=25.4mm,因此將英寸轉換為毫米之正規的轉換係數C0 為25.4。若xy座標系統中之位置以毫米單位指定,則能夠根據該位置的xy座標、轉換係數C0 及所指定之解析度來求出像素座標系統中之像素座標。
例如,解析度為600dpi的噴墨頭的噴嘴間距為25.4/600[mm]。但,存在根據噴墨頭31而噴嘴32的間距的設計值從與解析度相當之間距稍微偏離之情況。例如,存在即使噴墨頭的規格上的解析度為600dpi,實際噴嘴間距的設計值亦為0.04225(=25.35/600)mm的情況。
若將噴嘴間距的設計值標記為Pn,則當使用解析度600dpi的噴墨頭時,被分配到被描畫表面上的x方向的長度Lx[mm]之像素的個數成為(Lx/C0 )×600[個]。與該像素數相當之長度Lxc[mm]為(Lx/C0 )×600×Pn[mm]。
當使用解析度為600dpi、噴嘴間距的設計值Pn為0.04225mm的噴墨頭時,若適用正規的轉換係數C0 將以單位毫米表示之x座標轉換為像素座標,則有時無法得到正確的像素座標。在本實施例中,作為轉換係數,輸入控制部62輸入基於實際使用之噴墨頭的噴嘴間距的設計值之適當的轉換係數,而非正規的轉換係數C0 。例如,當使用解析度為600dpi、噴嘴間距為0.04225mm的噴墨頭時,只要給出25.35作為轉換係數即可。若使用該轉換係數將以單位毫米表示之x座標轉換為像素座標,則能夠得到正確的像素座標。轉換係數例如以下拉選單方式輸入。在下拉選單的選單列表中包括與實際使用之噴墨頭的噴嘴間距的設計值對應之轉換係數及正規的轉換係數C0 即可。
若使用者指定印刷條件適用按鈕82,則輸入控制部62(圖3)登記輸入到輸入框81中之當前時點的資訊作為用以生成圖像資料之印刷條件,並將所登記之印刷條件顯示於印刷條件顯示區域73。
圖5係表示描畫資訊檔案讀入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70之圖。在輸入區域72中顯示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圖3)中之描畫資訊檔案的檔案名稱和更新日期時間及存儲有描畫資訊檔案之檔案夾名稱的一覽。再者,在輸入區域72中顯示檔案讀入按鈕83。
若使用者從一覽中選擇一個檔案來指定檔案讀入按鈕83,則輸入控制部62(圖3)從描畫條件記憶部65(圖3)讀出所指定之檔案,並將其內容顯示於印刷條件顯示區域73及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
圖6係表示描畫資訊設定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70之圖。輸入指定層之層識別資訊、基準點24(圖2)的x方向及y方向的位置(基準點位置)、描畫區域25(圖2)的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描畫區域尺寸)、x方向及y方向的點間距之合計7個輸入框84顯示於輸入區域72。再者,顯示描畫資訊適用按鈕85。
層識別資訊為1以上的整數,以下拉選單方式輸入。關於指定層之資訊的作用,稍後參閱圖9A~圖9D進行說明。基準點24(圖2)的位置以將被描畫表面23(圖2)的一個頂點作為原點O之xy座標系統的x座標及y座標指定。x座標及y座標以單位毫米指定。描畫區域25的尺寸以描畫區域25(圖2)的沿x方向延伸之邊的長度及沿y方向延伸之邊的長度指定。該等邊的長度以單位毫米指定。有時將包括基準點24的位置資訊及表示描畫區域25的尺寸之邊的長度資訊之資訊稱為指定描畫區域25的範圍之“範圍資訊”。
x方向的點間距及y方向的點間距分別以在x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的中心間距離及在y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的中心間距離來定義。點間距以單位毫米指定。有時將指定點間距之間距資訊稱為指定複數個點的分布規則之“分布規則資訊”。
若使用者指定描畫資訊適用按鈕85,則根據在當前時點輸入到輸入框84中之資訊,新登記一個描畫區域25(圖2)作為生成圖像資料之基礎資訊。在新登記一個描畫區域25時,輸入控制部62對新登記之描畫區域25賦予描畫區域識別資訊(描畫區域ID)。描畫區域ID係用以分別區分一個層內的複數個描畫區域25之資訊,例如由從1依序分配之整數構成。再者,輸入控制部62將新登記之描畫區域25的描畫區域ID追加顯示於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
圖7係表示描畫資訊編輯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70之圖。顯示於輸入區域72之內容與描畫資訊設定標籤被激活時的內容(圖6)相同。若使用者從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選擇一個描畫區域,則輸入控制部62將與所選擇之描畫區域25有關之層資訊、範圍資訊、分布規則資訊顯示於輸入區域72,並讓使用者修正該等資訊。
使用者能夠藉由操作輸入裝置67(圖3)來修正顯示於輸入區域72之層資訊、範圍資訊、分布規則資訊。在修正該等資訊之後,若使用者指定描畫資訊適用按鈕85,則輸入控制部62將所選擇之描畫區域25的描畫資訊改寫為修正後的描畫資訊。當層資訊被修正時,輸入控制部62對當前登記之所有描畫區域25重新賦予描畫區域ID。
圖8係表示描畫資訊刪除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70之圖。若使用者從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選擇一個描畫區域25,則輸入控制部62在輸入區域72中用灰色顯示所選擇之描畫區域25的描畫資訊。使用者無法修正該等資訊。在輸入區域72中進一步顯示刪除按鈕86。
若使用者指定刪除按鈕86,則消除當前選擇之描畫區域25的登記。再者,除了消除之描畫區域25以外,對當前登記之描畫區域25重新賦予描畫區域ID。輸入控制部62從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刪除消除了登記之描畫區域25。
接著,參閱圖9A~圖9D對資料生成部63(圖3)生成圖像資料之流程進行說明。在兩個層中各設定有一個描畫區域。將兩個層稱為第1層及第2層,在第1層中設定有第1描畫區域26,在第2層中設定有第2描畫區域27。第1層為第2層的下層的層。
資料生成部63根據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的描畫資訊來執行生成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第1流程。圖像資料91係由複數個像素90構成之光柵格式的圖像資料。
圖9A係表示構成藉由執行第1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第1層的圖像資料91指定與分布於第1描畫區域26之複數個點22對應之像素。在圖9A中,將配置點22之像素90塗黑表示。在以下的圖式中,亦同樣將配置點22之像素90塗黑表示。
在第1描畫區域26中,沿x方向及y方向以矩陣狀配置有複數個像素90。複數個像素90的x方向及y方向的間距(以下,稱為像素間距。)根據圖4所示之印刷條件的描畫解析度及轉換係數來求出。當x方向的描畫解析度為2400dpi、轉換係數為25.35時,x方向的像素間距為25.35/2400=0.0105625mm。當y方向的描畫解析度為2400dpi、轉換係數為25.4時,y方向的像素間距為25.4/ 2400=0.01058333mm。
被描畫表面23(圖2)中之第1描畫區域26的基準點24A的位置藉由將在圖6所示之視窗70中輸入之基準點位置的xy座標轉換為像素座標來確定。第1描畫區域26的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能夠根據在圖6所示之視窗70中輸入之描畫區域尺寸來求出。第1描畫區域26的範圍例如能夠以基準點24A的位置和相對於基準點24A位於對角之像素的位置來定義。相對於基準點24A位於對角之像素的像素座標能夠根據在圖6所示之視窗70中輸入之基準點位置的xy座標及以單位毫米表示之x方向及y方向的描畫區域尺寸來計算。
在第1流程中,資料生成部63將第1描畫區域26的基準點24A作為起點而在x方向及y方向上以所指定之點間距配置複數個點22。以下,有時將配置點22之像素90簡稱為“點22”。點間距等於與相鄰之兩個點22對應之像素90的中心間距離。
在圖9A中,示出了在x方向及y方向雙方上在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配置有兩個像素90之例子,但當形成電阻膜式觸控面板的點間隔物時,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數通常多於兩個。另外,x方向的像素間距與y方向的像素間距嚴格來說並不相同,因此即使以單位毫米表示之x方向的點間距與y方向的點間距相同,在x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數和在y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數亦不一定相同。
在執行第1流程之後,資料生成部63根據第2描畫區域27的描畫資訊來執行生成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第2流程。
圖9B係表示構成藉由執行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第2描畫區域27包含於第1描畫區域26中,且位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深部。
第2描畫區域27的基準點24B的位置、x方向及y方向的尺寸及點間距與第1描畫區域26的情況同樣地藉由在顯示有圖6所示之視窗70之狀態下由使用者輸入來設定。第2描畫區域27的點間距比第1描畫區域26的點間距寬。複數個點22與第1描畫區域26的情況同樣地將第2描畫區域27的基準點24B作為起點而在x方向及y方向上以所指定之點間距配置。第2層的圖像資料92指定分布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的位置。
在執行第1流程(圖9A)及第2流程(圖9B)之後,資料生成部63執行以下說明之第3流程。
圖9C係表示構成藉由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第3流程中,資料生成部63(圖3)對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亦即,相對下層的層的圖像資料)進行刪除位於在相對上層的層上定義之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之點22之處理。藉此,在第1層的圖像資料91的複數個像素90之中,位於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之所有像素90成為未配置點22之像素。
在執行第3流程(圖9C)之後,資料生成部63執行以下說明之第4流程。
圖9D係表示構成藉由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第4流程中,資料生成部63生成指定以第3流程後的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圖9C)和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圖9B)中的任一個指定之點22的位置之合成圖像資料93。例如,將“1”與配置點22之像素90建立對應關係,將“0”與未配置點22之像素90建立對應關係,且對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和第2層的圖像資料92按每個像素90取邏輯和,藉此生成合成圖像資料93。
第3流程及第4流程相當於在第1層的圖像資料91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像素90上覆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像素90之處理。
藉此,如圖9D所示,在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以由第2描畫區域27的描畫資訊指定之點間距配置有複數個點22。再者,在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且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側的區域(以下,稱為周緣部29。)以由第1描畫區域26的描畫資訊指定之點間距配置有複數個點22。在圖9D中,對周緣部29標註了陰影線。相對於周緣部29,有時將第2描畫區域27稱為內深部。
接著,對上述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在上述實施例中,使用者藉由不使用CAD等來製作向量格式的圖像資料而指定描畫區域的範圍和點間距,能夠生成指定複數個點22的位置之合成圖像資料93(圖9D)。資料生成部63將合成圖像資料93存儲於圖像資料記憶部66中。
輸出控制部64將存儲於圖像資料記憶部66中之合成圖像資料93輸出到輸出裝置68。該合成圖像資料被提供到油墨塗佈裝置的控制裝置50。
再者,使用者在指定配置於周緣部29(圖9D)之複數個點22的分布規則時,如圖9A所示,無需指定周緣部29的內周側邊緣的位置或形狀,而僅指定第1描畫區域26的範圍亦即周緣部29的外周側的邊緣即可。
在某一描畫區域中,若分別以成為與x方向及y方向的像素間距相同之方式指定x方向及y方向的點間距,則油墨塗佈於該描畫區域的所有像素上。藉此,能夠由油墨形成膜。如此的膜例如能夠用作覆蓋電阻膜式觸控面板的配線之保護膜(外塗層)。因此,使用基於上述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能夠生成用以形成電阻膜式觸控面板的點間隔物和外塗層雙方之圖像資料。
又,使用者無需考慮像素間距而能夠以毫米單位輸入描畫區域的位置或尺寸及點間距。藉此,與使用者考慮像素間距而個別指定配置複數個點22之像素90之方法相比,能夠抑制發生使用者的輸入錯誤。
再者,能夠將一旦登記之描畫資訊如圖7所示那樣按每個描畫區域25進行修正,或者如圖8所示那樣按每個描畫區域25進行刪除。因此,對於使用者而言,便利性提高。
接著,對上述實施例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在上述實施例中,舉出了使用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圖1A)來形成電阻膜式觸控面板的點間隔物之例子,但基於上述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亦可以生成用以形成有規則地配置有複數個點之其他點圖案之圖像資料。例如,能夠用於生成用以形成有機EL(OLED)面板或量子點顯示面板的每個發光色的像素之圖像資料。
在上述實施例中,在被描畫表面23內指定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並在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中配置了複數個點22,但未必一定要指定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例如,可以不指定被描畫表面23內的第1描畫區域26或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而僅指定配置於被描畫表面23內之複數個點22的分布規則。例如,當在被描畫表面23內的幾乎整個區域中配置複數個點22時,僅指定分布規則即可。
接著,參閱圖10A~圖10D對基於另一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藉由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的第1流程(圖9A)及第2流程(圖9B)相同之流程,資料生成部63(圖3)生成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圖9A)及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圖9B)。
圖10A係表示構成執行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與圖9B所示者相同。由於將第2描畫區域27的基準點24B作為起點而在x方向及y方向上以既定的點間距配置複數個點22,因此一部分點22配置於與從基準點24B延伸之兩個邊(外周線)相接之位置(或邊上)。在本實施例中,在執行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的第3流程(圖9C)之前,擴張第2描畫區域27。在擴張第2描畫區域27而擴大之區域中不配置點。
圖10B係表示構成擴張第2描畫區域27之後的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資料生成部63藉由使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朝向外側移動而擴張第2描畫區域27。例如,為了擴張第2描畫區域27,使第2描畫區域27的上下左右的外周線分別向上下左右的方向移動即可。外周線的移動量根據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之點22(圖9A)的密度或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點22(圖10A)的密度來確定。
例如,使外周線沿x方向移動第2描畫區域27的在x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的個數量。同樣地,使外周線沿y方向移動在y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的個數量。在圖10B所示之例子中,配置於在x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之像素為3個,因此使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沿x方向移動像素3個量。在y方向上亦相同。
圖10C係表示構成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第3流程中,資料生成部63對第1層的圖像資料91進行刪除位於擴張之後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之點22之處理。藉此,第1層的圖像資料91的複數個像素90之中位於擴張之後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之所有像素90成為未配置點22之像素。
在執行第3流程(圖10C)之後,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同樣地執行第4流程。
圖10D係表示構成藉由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擴張之第2描畫區域27中,與圖10B所示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同樣地配置複數個點22。在周緣部29,與圖10C所示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同樣地配置複數個點22。在圖10D中,對周緣部29標註了陰影線。在與擴張之第2描畫區域27與擴張前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差分相當之區域中未配置點。
接著,對圖10A~圖10D所示之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在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中,如圖9D所示,有時配置於周緣部29之點22與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點22的中心間距離短於第1描畫區域26的點間距及第2描畫區域27的點間距中的任一個。例如,在圖9D所示之例子中,點22隔著第2描畫區域27的左側及上側的外周線而接近。
相對於此,在圖10A~圖10D所示之實施例中,擴張第2描畫區域27,在比擴張前擴大之區域中不配置點,因此能夠防止配置於周緣部29之點22與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內深部)之點22過度接近。因此,能夠在第2描畫區域27(內深部)與周緣部29的邊界確保未配置點之非配置區域。
例如,若將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沿x方向之移動量設為第2描畫區域27的在x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的個數量,則能夠使第2描畫區域27內的點22與配置於周緣部29之點22的x方向的最短距離成為第2描畫區域27的x方向的點間距以上。在y方向上亦相同。
接著,參閱圖11A~圖11D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0A~圖10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11A係表示構成執行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與圖10A所示者相同。第2描畫區域27的x方向及y方向的點間距為像素間距的4倍。亦即,在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配置有3個像素90。另外,如圖9A所示,第1描畫區域26的x方向及y方向的點間距為像素間距的3倍。亦即,在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配置有兩個像素90。
圖11B係表示構成擴張第2描畫區域27之後的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本實施例中,根據第1描畫區域26的點間距及第2描畫區域27的點間距中較短的點間距來算出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的移動量(擴張第2描畫區域27之寬度)。例如,使外周線移動在點間距較短的區域中彼此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90的個數量。
在本實施例中,第1描畫區域26(圖9A)的點間距短於第2描畫區域27(圖11A)的點間距。因此,使外周線移動在第1描畫區域26中彼此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90的個數亦即兩個量。
圖11C係表示構成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第3流程中,與圖10C所示之第3流程同樣地,資料生成部63(圖3)對第1層的圖像資料91進行刪除位於擴張之後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之點22之處理。
圖11D係表示構成藉由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擴張之第2描畫區域27中,與圖11B所示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同樣地配置複數個點22。在圖11D中,對周緣部29標註了陰影線。
接著,對圖11A~圖11D所示之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與圖10A~圖10D所示之實施例相比,能夠使確保在周緣部29與第2描畫區域27(內深部)的邊界之點的非配置區域的寬度變窄。若本實施例適用於點的非配置區域的寬度過寬為不佳之用途,則可得到更大的效果。
接著,參閱圖12A~圖12D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1A~圖11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12A係表示構成執行第1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與圖9A所示之實施例同樣地,資料生成部63(圖3)將複數個點22以所指定之點間距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
圖12B係表示構成執行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
資料生成部63(圖3)將複數個點22以所指定之點間距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若將左上的基準點24B作為起點而使複數個點22以所指定之點間距排列於x方向(右方向)上,則有可能在右端的點22與第2描畫區域27的右側的外周線之間產生未配置點22之區域96x。如圖12B所示,當在x方向上相鄰之兩個點22之間的像素90的個數為5個時,未配置點22之區域96x的x方向的尺寸為像素5個量以下。在y方向上,亦同樣地有可能在下端的點22與第2描畫區域27的下側的外周線之間產生未配置點22之區域96y。
在本實施例中,在第2描畫區域27中配置複數個點22之後,在比位於最外側之點22更靠近外側之位置,以圍繞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所有點22之方式定義環狀的空白區域95。在圖12B中,對空白區域95標註了陰影線。第2描畫區域27的最外側的點22與位於空白區域95的內周側之像素90相接。空白區域95的寬度等於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中點間距較窄的描畫區域中之點之間的像素的個數量的長度。
在本實施例中,第1描畫區域26(圖12A)的點間距比第2描畫區域27的點間距窄,第1描畫區域26中之點之間的像素的個數為兩個,因此空白區域95的寬度相當於像素兩個量。資料生成部63使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向與空白區域95的外周線相等之位置移動。
圖12C係表示構成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資料生成部63(圖3)刪除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之複數個點22中使外周線移動之後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的點22。
圖12D係表示構成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資料生成部63與圖9D所示之實施例同樣地生成指定以第3流程後的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圖12C)和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圖12B)中的任一個指定之點22的位置之合成圖像資料93。
接著,對圖12A~圖12D所示之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如圖12B所示,使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向與空白區域95的外周線相等的位置移動。因此,能夠在周緣部29與第2描畫區域27(內深部)的邊界部分確保未配置有點之足夠寬度的非配置區域。在圖12D中,對周緣部29標註了陰影線。
空白區域95的寬度根據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中點間距較窄的描畫區域的點間距來設定,且以第2描畫區域27的最外側的點22與位於空白區域95的內周側之像素90相接之方式定義空白區域95,因此如圖12B所示,即使在產生未配置有點22之區域96x或區域96y之情況下,亦不易發生非配置區域的寬度必要以上地擴大之狀態。
接著,參閱圖13A~圖13D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執行第1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與圖12A所示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相同。
圖13A係表示構成執行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資料生成部63(圖3)根據所指定之分布規則將複數個點22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
若將第2描畫區域27的左上的基準點24B作為起點而使點22以所指定之點間距排列於x方向(右方向)上,則在右端的點22與第2描畫區域27的右側的外周線之間產生未配置點22之區域96x。在y方向上,亦在下端的點22與第2描畫區域27的下側的外周線之間產生未配置點22之區域96y。
在本實施例中,資料生成部63使在執行第3流程之前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以固定了複數個點22的相對位置關係之狀態在第2描畫區域27內平移移動。更具體而言,使第2描畫區域27的幾何中心與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的重心的距離比平移移動前縮短。更佳地,使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的重心與第2描畫區域27的幾何中心一致。
圖13B係表示構成使複數個點22平移移動之後的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藉由使複數個點22平移移動,在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之中位於最外側之點22至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為止之間確保未配置點之空白區域97。在圖13B中,對空白區域97標註了陰影線。
圖13C係表示構成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資料生成部63對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圖12A)進行去除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之複數個點22之處理。
圖13D係表示構成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資料生成部63與圖9D所示之實施例同樣地生成指定以第3流程後的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圖13C)和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圖13B)中的任一個指定之點22的位置之合成圖像資料93。
接著,對圖13A~圖13D所示之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使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平移移動,並根據平移移動後的點22的配置來生成合成圖像資料93(圖13D)。因此,能夠在周緣部29與第2描畫區域27(內深部)的邊界確保未配置有點之非配置區域。在圖13D中,對周緣部29標註了陰影線。在該非配置區域中包括藉由平移移動而產生之空白區域97。
接著,對圖13A~圖13D所示之實施例的變形例進行說明。 在圖13B所示之例子中,藉由使複數個點22平移移動而產生空白區域97。然而,例如當在x方向上位於兩端之兩個點22與第2描畫區域27的左右的外周線相接時,亦即,當複數個點22的重心與第2描畫區域27的幾何中心的x座標相同時,沿x方向之平移移動的距離成為零。在該情況下,不會產生沿第2描畫區域27的左右的外周線之空白區域97(圖13B)。在y方向上,亦有可能發生相同之事態。
在本變形例中,在使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平移移動之後,與圖12B所示之實施例同樣地,在比位於最外側之點22更靠近外側之位置,以圍繞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所有點22之方式定義環狀的空白區域95。再者,使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向與空白區域95的外周線相等的位置移動。在第3流程中,資料生成部63(圖3)刪除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之複數個點22中使外周線移動之後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內部的點22。
接著,對本變形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在本變形例中,即使在藉由使複數個點22平移移動而產生之空白區域97(圖13B)的寬度不充分之情況下,亦藉由與圖12B所示之流程相同之流程來確保空白區域95。因此,能夠在周緣部29與第2描畫區域27(內深部)的邊界確保足夠寬度的非配置區域。
接著,參閱圖14A~圖14C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14A係表示以第1層的圖像資料91指定之第1層的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在本實施例中,在被描畫表面23上配置有兩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資料生成部63(圖3)藉由執行與圖9A所示之第1流程相同之流程來在第1描畫區域26A、26B中配置複數個點。具體而言,資料生成部63藉由執行第1流程來生成指定配置於兩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之複數個點的位置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91。在圖14A中,僅示出第1描畫區域26A、26B的外周線,而省略複數個點的記載。
圖14B係表示以第2層的圖像資料92指定之第2層的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在被描畫表面23上配置有一個第2描畫區域27。資料生成部63(圖3)藉由執行與圖9B所示之第2流程相同之流程來在第2描畫區域27中配置複數個點。具體而言,資料生成部63藉由執行第2流程來生成指定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的位置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在圖14B中,僅示出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而省略複數個點的記載。
圖14C係表示以合成圖像資料93指定之第1描畫區域26A、26B及第2描畫區域27的配置之圖。資料生成部63藉由執行圖9C所示之第3流程及圖9D所示之第4流程來生成合成圖像資料93。在執行第3流程之前,資料生成部63從配置於第1層之複數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提取與配置於第2層之第2描畫區域27重疊之描畫區域。第1層的描畫區域與第2層的描畫區域有無重疊根據描畫區域各自的頂點的位置(xy座標)來判定。
例如,資料生成部63算出配置於第1層之複數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各自的4個頂點的xy座標。4個頂點的位置能夠根據圖6所示之基準點位置及描畫區域尺寸來求出。再者,算出配置於第2層之第2描畫區域27的4個頂點的xy座標。
當第2描畫區域27的4個頂點之中至少一個頂點位於被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A、26B中的任一描畫區域的4個頂點包圍之範圍內時,判定為第1層的該描畫區域與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27至少局部重疊。例如,如圖14C所示,當第2描畫區域27的4個頂點位於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A的範圍內時,第2描畫區域27包含於第1描畫區域26A中。當第2描畫區域27的一個或兩個頂點位於第1描畫區域26A的範圍內,但其他頂點位於第1描畫區域26A的範圍外時,第1描畫區域26A的一部分與第2描畫區域27的一部分重疊。
在其他第1描畫區域26B的範圍內不存在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27的任何頂點。在該情況下,第1描畫區域26B不與第2層的任何描畫區域重疊。
接著,對圖14A~圖14C所示之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當使用者輸入第2層的描畫區域的描畫資訊時,無需輸入確定與當前正在輸入描畫資訊之描畫區域重疊之下層(第1層)的描畫區域之資訊。藉此,能夠減輕描畫資訊的輸入操作時的使用者的負担。
接著,參閱圖15A~圖16C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15A及圖15B係表示基於本實施例之用以輸入描畫資訊之視窗70之圖。在本實施例中,除了顯示在基於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之輸入描畫資訊之視窗70(圖6)上顯示之輸入框84以外,還顯示輸入控制部62用以輸入下層的重疊之描畫區域ID之輸入框87。
如圖15A所示,在輸入第1層的描畫區域的描畫資訊時,用以輸入描畫資訊識別資訊之輸入框87設為空欄。此時,輸入控制部62(圖3)藉由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相同之流程將描畫資訊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中。如圖15B所示,在輸入第2層的描畫區域的描畫資訊時,使用者將基準點位置的輸入框設為空欄,並輸入下層的重疊之描畫區域ID。該資訊能夠藉由從顯示於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74之一覽中選擇一個描畫區域ID來輸入。輸入控制部62將所輸入之描畫資訊存儲於描畫條件記憶部65中。
圖16A係表示被描畫表面23、第1層的兩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的位置關係之圖。第1描畫區域26A、26B的描畫區域ID分別為“1”及“2”。例如,第1描畫區域26A的x方向的尺寸為70mm,y方向的尺寸為80mm。
圖16B係表示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27之圖。如圖15B所示,由於未輸入有第2描畫區域27的基準點位置,因此僅根據關於第2描畫區域27而輸入之描畫資訊,無法確定被描畫表面23上之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但,能夠確定第2描畫區域27的尺寸。例如,第2描畫區域27的x方向的尺寸為50mm,y方向的尺寸為60mm。
圖16C係用以說明資料生成部63(圖3)執行第3流程之前的處理之示意圖。如圖15B所示,第2描畫區域27與第1層的描畫區域ID為“1”的描畫區域亦即第1描畫區域26A重疊。資料生成部63在與第2描畫區域27重疊之下層的第1描畫區域26A的中央配置第2描畫區域27。具體而言,以第2描畫區域27的幾何中心與第1描畫區域26A的幾何中心一致之方式配置第2描畫區域27。藉此,周緣部29的上下左右的任何部分的寬度均成為10mm。圖15B所示之下層的重疊之描畫區域ID可以說係間接指定被描畫表面23上之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之資訊。
資料生成部在確定被描畫表面23上之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之後,執行圖9C及圖9D所示之第3流程及第4流程,藉此生成合成圖像資料93。
接著,對圖15A~圖16C所示之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根據形成於基板20(圖2)之複數個點22的用途,有時期望將第2描畫區域27(圖9D)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圖9D)的中央。在本實施例中,僅藉由不指定被描畫表面23上之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而指定下層的重疊之描畫區域,便能夠在第1描畫區域26A的中央配置第2描畫區域27。使用者無需計算被描畫表面23上之第2描畫區域27的位置,因此可得到操作性提高之優異之效果。
接著,參閱圖17~圖19F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17係表示基於本實施例之用以輸入描畫資訊之視窗70之圖。在本實施例中,除了顯示在基於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之輸入描畫資訊之視窗70(圖6)上顯示之輸入框84以外,還顯示輸入控制部62用以輸入點高度之之輸入框88。點高度以使油墨滴落於同一像素上之次數指定。
圖18係表示構成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包含第1描畫區域26A、26B、26C、26D之區域的像素90之圖。在被描畫表面23上配置有4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26C、26D。對像素90分別分配有指定點的高度之數值。在被分配之數值為零的像素90上不配置點。在圖18所示之例子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A、26B之點的高度為“1”,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C之點的高度為“2”,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D之點的高度為“3”。
圖19A係表示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A、26B的配置之圖。在被描畫表面23上配置有兩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配置於兩個第1描畫區域26A、26B之複數個點的位置利用第1層的圖像資料91來指定。配置於其中一個第1描畫區域26A之點的高度為“2”,配置於另一個第1描畫區域26B之點的高度為“3”。
圖19B係表示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27A~27F的配置之圖。在被描畫表面23上配置有6個第2描畫區域27A~27F。配置於6個第2描畫區域27A~27F之複數個點的位置利用第2層的圖像資料92來指定。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A、27B、27D、27E、27F之點的高度為“1”,配置於其餘的第2描畫區域27C之點的高度為“3”。
圖19C係表示利用合成圖像資料93來指定之描畫區域及點的高度之圖。在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A內配置有第2層的3個第2描畫區域27A、27B、27C,在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B內配置有第2層的3個第2描畫區域27D、27E、27F。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A的內部且第2描畫區域27A、27B、27C的外部亦即周緣部29A之點的高度等於配置於以第1層的圖像資料91指定之第1描畫區域26A之點的高度“2”。同樣地,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B的內部且第2描畫區域27D、27E、27F的外部亦即周緣部29B之點的高度等於配置於以第1層的圖像資料91指定之第1描畫區域26B之點的高度“3”。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A~27F之點的高度等於以第2層的圖像資料92(圖19B)指定之高度。
資料生成部63(圖3)根據合成圖像資料93來生成印刷用資料。在本實施例中,點的高度的最大值為“3”,因此進行3次印刷。資料生成部63生成第1次、第2次及第3次的印刷用資料。
圖19D係將第1次的印刷用資料101示意性地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第1次的印刷用資料101指定應藉由第1次印刷塗佈油墨之點的位置。在圖19D中,對配置有應塗佈油墨之點之區域標註了陰影線。在第1次印刷中,在點的高度為“1”、“2”、“3”的點的位置塗佈油墨。因此,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A、26B之所有點的位置成為油墨塗佈對象。
圖19E係將第2次的印刷用資料102示意性地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第2次的印刷用資料102指定應藉由第2次印刷塗佈油墨之點的位置。在圖19E中,對配置有應藉由第2次印刷塗佈油墨之點之區域標註了陰影線。在第2次印刷中,在點的高度為“2”、“3”的點的位置塗佈油墨。因此,第2描畫區域27A、27B、27D、27E、27F(圖19C)內的點的位置從油墨塗佈對象中除外,配置於周緣部29A、29B及第2描畫區域27C之點的位置成為油墨塗佈對象。
圖19F係將第3次的印刷用資料103示意性地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第3次的印刷用資料103指定應藉由第3次印刷塗佈油墨之點的位置。在圖19F中,對配置有應塗佈油墨之點之區域標註了陰影線。在第3次印刷中,在點的高度為“3”的點的位置塗佈油墨。因此,周緣部29A(圖19C)內的點的位置從油墨塗佈對象中除外,配置於周緣部29B及第2描畫區域27C之點的位置成為油墨塗佈對象。
接著,對圖17~圖19F所示之實施例的優異之效果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能夠在一個被描畫表面23上形成高度不同之複數個點。使用者無需分別製作第1次、第2次、第3次的印刷用資料,而在圖17所示之描畫資訊輸入用的視窗70中輸入點的高度即可。若使用者輸入點的高度,則資料生成部63生成複數個印刷用資料。因此,能夠縮短製作由第1次、第2次及第3次的印刷用資料構成之圖像資料之時間。
接著,對上述實施例的變形例進行說明。 在上述實施例中,將點的高度的最大值設為“3”,但亦可以將點的高度設為“2”,亦可以設為“4”以上。例如,當點的高度為以1以上且N以下的整數確定時,資料生成部63生成第1次至第N次的複數個印刷用資料。將參數n設為1以上且N以下的整數,並使第n次的印刷用資料指定高度為n以上的點的位置即可。
接著,參閱圖20A及圖20B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20A係表示構成基於本實施例之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之像素90之圖。在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中,設置有圍繞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27(圖9D)之周緣部29(圖9D)。相對於此,在本實施例中,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27的外周線的一部分與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的外周線的一部分一致。例如,第2描畫區域27的基準點24B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上側的外周線上。如此,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且第2描畫區域27的外部的區域無需一定要圍繞第2描畫區域27。
在本實施例中,資料生成部63(圖3)亦藉由執行第1流程(圖9A)至第4流程(圖9D)的流程來生成合成圖像資料93。再者,如圖10B、圖11B或圖12B所示之實施例那樣,可以在執行第3流程之前擴張第2描畫區域27。如圖13B所示之實施例那樣,可以使配置於第2描畫區域27之複數個點22平移移動。
又,可以對本實施例適用圖14A~圖14C所示之實施例、圖17~圖19F所示之實施例的各種流程。
圖20B係表示構成基於本實施例的變形例之合成圖像資料93之複數個像素90之中配置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內部及其周邊之像素90之圖。在本變形例中,第2描畫區域27的一部分與第1描畫區域26重疊,第2描畫區域27的其他部分位於第1描畫區域26的外側。在本變形例中,亦可以適用上述實施例的各種流程。如本變形例那樣,第2描畫區域27無需一定要包含於第1描畫區域26中。
接著,參閱圖21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21係表示利用由基於本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圖3)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93來指定之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27的配置之圖。在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中,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為正方形或長方形。相對於此,在本實施例中,在被描畫表面23上配置正方形或長方形以外的形狀的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的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或正六邊形。
當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為圓形時,將中心點作為基準點,作為指定尺寸之資訊而採用半徑的長度即可。當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為橢圓形時,將中心點作為基準點,作為指定尺寸之資訊而採用長徑及短徑的長度,作為指定被描畫表面23上之姿勢之資訊而採用x方向與長徑所成之角度即可。當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為正六邊形時,將中心點作為基準點,作為指定尺寸之資訊而採用對角長度(外接圓的直徑),作為指定被描畫表面23上之姿勢之資訊而採用x方向與一個邊所成之角度即可。
如本實施例那樣,亦可以將第1描畫區域26及第2描畫區域27的形狀設為能夠定義成為位置的基準之點且能夠定義尺寸及被描畫表面23上之姿勢之二維圖形。
接著,參閱圖22對又一實施例進行說明。以下,關於與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共同之構成,省略說明。
圖22係表示利用由基於本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60(圖3)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93來指定之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在圖1A~圖9D所示之實施例中,描畫區域配置於第1層及第2層這兩個層。相對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描畫區域配置於3個層。
在最下層的第1層中配置有第1描畫區域26,在中間層的第2層中配置有第2描畫區域27,在最上層的第3層中配置有第3描畫區域28。第2描畫區域27包含於第1描畫區域26中,第3描畫區域28包含於第2描畫區域27中。當生成合成圖像資料93時,如圖9C等所示之第3流程那樣,刪除以一個層的圖像資料定義之複數個點之中位於上一層的描畫區域的內部之點即可。如此,層的總數並不限於2層,亦可以設為3層以上。
上述各實施例僅為例示,當然亦可以進行在不同實施例中所示之構成的部分置換或組合。關於基於複數個實施例的相同構成之相同之作用效果,將不對每個實施例逐次提及。再者,本發明並不僅限於上述實施例。例如,可以進行各種變更、改良、組合等,這對於當業者而言是顯而易見的。
10:基台 11:移動機構 11X:X方向移動機構 11Y:Y方向移動機構 12:可動工作台 13:支撐構件 20:基板 21:掃程區域 22:點 23:被描畫表面 24:描畫區域的基準點 24A:第1描畫區域的基準點 24B:第2描畫區域的基準點 25:描畫區域 26,26A,26B,26C,26D: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 27,27A,27B,27C,27D,27E,27F: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內深部) 28:第3層的第3描畫區域 29,29A,29B:周緣部 30:油墨吐出單元 31:噴墨頭 32:噴嘴 33:固化用光源 40:攝像裝置 50:控制裝置 51:記憶部 52:控制部 60: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61:處理裝置 62:輸入控制部 63:資料生成部 64:輸出控制部 65:描畫條件記憶部 66:圖像資料記憶部 67:輸入裝置 68:輸出裝置 70:輸入視窗 72:輸入區域 73:印刷條件顯示區域 74: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 75:保存按鈕 76:圖像資料製作開始按鈕 81:輸入框 82:印刷條件適用按鈕 83:檔案讀入按鈕 84:輸入框 85:描畫資訊適用按鈕 86:刪除按鈕 87:用以輸入下層的重疊之描畫區域ID之輸入框 88:用以輸入點高度之輸入框 90:像素 91:第1層的圖像資料 92:第2層的圖像資料 93:合成圖像資料 95:空白區域 96x,96y:未配置點之區域 97:空白區域 101:第1次的印刷用資料 102:第2次的印刷用資料 103:第3次的印刷用資料
[圖1A]係基於一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及使用由圖像資料生成裝置生成之圖像資料來進行描畫之油墨塗佈裝置的概略前視圖,[圖1B]係表示可動工作台、油墨吐出單元及攝像裝置的俯視下之位置關係之圖。 [圖2]係表示在基板的表面上由油墨形成之圖案之俯視圖。 [圖3]係基於本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的方塊圖。 [圖4]係表示用以輸入印刷條件之視窗之圖。 [圖5]係表示描畫資訊檔案讀入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之圖。 [圖6]係表示描畫資訊設定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之圖。 [圖7]係表示描畫資訊編輯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之圖。 [圖8]係表示描畫資訊刪除標籤被激活時的視窗之圖。 [圖9A]係將藉由執行第1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9B]係將藉由執行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9C]係將藉由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9D]係將藉由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10A]係將執行基於另一實施例之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0B]係表示將擴張第2描畫區域之後的第2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0C]係將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0D]係將藉由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11A]係將執行基於又一實施例之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1B]係表示將擴張第2描畫區域之後的第2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1C]係將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1D]係將藉由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12A]係將執行基於又一實施例之第1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2B]係將執行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及應確保之空白區域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2C]係將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2D]係將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13A]係將執行基於又一實施例之第2流程而生成之第2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3B]係將使複數個點平移移動之後的第2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3C]係將執行第3流程而生成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13D]係將執行第4流程而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14A]係表示以基於又一實施例之第1層的圖像資料指定之第1層的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圖14B]係表示以第2層的圖像資料指定之第2層的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圖14C]係表示以合成圖像資料指定之第1描畫區域及第2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 [圖15A]及[圖15B]係表示基於又一實施例之用以輸入描畫資訊之視窗之圖。 [圖16A]係表示配置於被描畫表面、第1層之兩個第1描畫區域的位置關係之圖,[圖16B]係表示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之圖,[圖16C]係用以說明資料生成部(圖3)執行第3流程之前的處理之示意圖。 [圖17]係表示基於又一實施例之用以輸入描畫資訊之視窗之圖。 [圖18]係將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19A]係表示配置於第1層之第1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圖19B]係表示配置於第2層之第2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圖19C]係表示利用合成圖像資料來指定之描畫區域及點的高度之圖,[圖19D]~[圖19F]分別係將第1次~第3次的印刷用資料示意性地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20A]係將基於又一實施例之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圖20B]係將基於[圖20A]的實施例的變形例之合成圖像資料表示於像素座標系統的二維平面上之圖。 [圖21]係表示利用由基於又一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來指定之第1層的第1描畫區域及第2層的第2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 [圖22]係表示利用由基於又一實施例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生成之合成圖像資料來指定之描畫區域的配置之圖。
70:輸入視窗
72:輸入區域
73:印刷條件顯示區域
74:描畫資訊一覽顯示區域
75:保存按鈕
76:圖像資料製作開始按鈕
84:輸入框
85:描畫資訊適用按鈕

Claims (11)

  1. 一種圖像資料生成裝置,係具備:輸入裝置,係輸入資料;及處理裝置,前述處理裝置讓使用者從前述輸入裝置輸入分布規則資訊,該分布規則資訊係用來指定將複數個點分布於被描畫表面之規則者,並生成指定按照以前述分布規則資訊指定之規則分布於前述被描畫表面之複數個點各自的位置之圖像資料。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進一步讓使用者從前述輸入裝置輸入指定配置於前述被描畫表面之至少一個描畫區域的位置及尺寸之範圍資訊,並將以前述圖像資料指定之前述複數個點配置於以前述範圍資訊指定之描畫區域的內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中以前述範圍資訊指定之描畫區域的形狀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前述範圍資訊包括指定相對於描畫區域之相對位置被固定之基準點在前述被描畫表面上之位置之位置資訊、指定描畫區域的邊的長度之長度資訊,前述分布規則資訊包括指定點的間距之間距資訊。
  4. 如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之圖像資料生 成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進一步讓使用者從前述輸入裝置輸入按每個描畫區域從複數個層指定一個層之層識別資訊,遍及前述複數個層而使複數個描畫區域重合來生成前述圖像資料,當一個層的描畫區域與其他層的描畫區域重疊時,在兩者的重疊區域中,刪除兩個層中下層的層的描畫區域的點,而保留上層的層的描畫區域的點。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中當在一個層內設定複數個描畫區域時,前述處理裝置對同一層內的複數個描畫區域分別附加識別描畫區域之區域識別資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具有如下功能:讓使用者從前述輸入裝置輸入前述層識別資訊及前述區域識別資訊,將以所輸入之前述層識別資訊及前述區域識別資訊確定之描畫區域的前述範圍資訊及前述分布規則資訊顯示於前述輸入裝置,並讓使用者修正前述範圍資訊及前述分布規則資訊中的至少一部分。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 中前述處理裝置登記輸入了前述範圍資訊及前述分布規則資訊之前述複數個描畫區域,並根據所登記之前述複數個描畫區域來生成前述圖像資料。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具有如下功能:讓使用者從前述輸入裝置輸入前述層識別資訊及前述區域識別資訊,並消除以所輸入之前述層識別資訊及前述區域識別資訊確定之描畫區域的登記。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中若消除一部分描畫區域的登記,則前述處理裝置對未被消除之描畫區域重新賦予前述區域識別資訊。
  10. 如請求項4所述之圖像資料生成裝置,其中作為前述複數個描畫區域之中至少一個描畫區域之第1描畫區域的前述範圍資訊,係包括將確定彼此重疊之其他層的描畫區域之資訊作為指定位置之資訊,前述處理裝置使前述第1描畫區域的中心和與前述第1描畫區域重疊之其他層的描畫區域的中心一致。
  11. 如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之圖像資料生 成裝置,其中前述處理裝置進一步從前述輸入裝置輸入按每個描畫區域指定以1以上且N以下的整數確定之點的高度之高度資訊,前述圖像資料包括第1次至第N次的複數個印刷用資料,第n次的印刷用資料指定高度為n以上的點的位置。
TW110119350A 2020-06-01 2021-05-28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TWI784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95683 2020-06-01
JP2020095683A JP7469146B2 (ja) 2020-06-01 2020-06-01 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7076A TW202147076A (zh) 2021-12-16
TWI784547B true TWI784547B (zh) 2022-11-21

Family

ID=78787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9350A TWI784547B (zh) 2020-06-01 2021-05-28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469146B2 (zh)
KR (1) KR20210148922A (zh)
CN (1) CN113752695B (zh)
TW (1) TWI78454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5032B (zh) * 2016-08-22 2019-04-01 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噴墨裝置及噴墨裝置之洗淨方法
TW201924951A (zh) * 2017-12-08 2019-07-01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描繪裝置及描繪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66034B2 (ja) 2002-03-14 2007-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吐出パターンデータ生成方法および吐出パターンデータ生成装置
JP2004139162A (ja) 2002-10-15 2004-05-13 Fujitsu Component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と、該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るタッチパネル
JP2004337720A (ja) 2003-05-14 2004-12-02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制御方法、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システム及び液滴吐出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8089868A (ja) * 2006-09-29 2008-04-17 Fujifilm Corp 描画点データ取得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描画方法および装置
JP4721118B2 (ja) * 2006-09-29 2011-07-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2008092191A (ja) * 2006-09-29 2008-04-17 Fujifilm Corp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方法及び装置
JP2008173804A (ja) * 2007-01-17 2008-07-31 Brother Ind Ltd 印刷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印刷方法
JP4486995B2 (ja) * 2007-08-01 2010-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JP5084686B2 (ja) * 2008-09-30 2012-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5268875B2 (ja) * 2009-06-23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85505B2 (ja) * 2011-03-17 2014-09-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供給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供給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77685B2 (ja) * 2012-01-31 2013-12-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JP6120824B2 (ja) * 2014-12-11 2017-04-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271186A4 (en) 2015-07-09 2018-12-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er configuration
JP6769365B2 (ja) * 2017-03-21 2020-10-1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描画装置及び描画方法
JP7005293B2 (ja) * 2017-11-08 2022-01-2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5032B (zh) * 2016-08-22 2019-04-01 住友重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噴墨裝置及噴墨裝置之洗淨方法
TW201924951A (zh) * 2017-12-08 2019-07-01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描繪裝置及描繪方法
TWI689420B (zh) * 2017-12-08 2020-04-01 日商樫尾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 描繪裝置及描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48922A (ko) 2021-12-08
JP7469146B2 (ja) 2024-04-16
JP2021187088A (ja) 2021-12-13
TW202147076A (zh) 2021-12-16
CN113752695A (zh) 2021-12-07
CN113752695B (zh) 2023-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1510B (zh) 用于高分辨率电子图案化的无缝线直接成像
JP7215095B2 (ja) 三次元形状データの生成装置、三次元造形装置、及び三次元形状データの生成プログラム
TWI784547B (zh) 圖像資料生成裝置
TWI777584B (zh) 影像資料生成裝置及影像資料生成方法
US10695982B2 (en) Three-dimensional image forming system,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and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JP6925746B2 (ja) 膜形成装置及び膜形成方法
TWI778639B (zh) 印刷用資料生成裝置及墨水塗布裝置的控制裝置
CN110737179B (zh) 描画装置及描画方法
JP4275808B2 (ja) 文字の割付処理装置
JP6891917B2 (ja) 立体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立体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1181054A (ja) インク塗布装置、その制御装置、及びインク塗布方法
JP5799584B2 (ja) データ生成装置、データ生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095466B2 (ja) 版下割り付けシステム
JP2839287B2 (ja) 割付け支援システム
JPS63263571A (ja) カタログ編集システム
JPS63223955A (ja) 帳票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JPH01310479A (ja) 雑誌編集システム
JPH0413139A (ja) レイアウト処理装置
JPS62254264A (ja) 帳票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JPS62298870A (ja) 帳票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JPS61260765A (ja) 印刷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図形のレイアウト方法
JPH1071689A (ja) 集版システム
JPH01310478A (ja) 雑誌編集システム
JPS63305470A (ja) 帳票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JPS63305469A (ja) 帳票デザインシステ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