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82465B -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82465B
TWI782465B TW110111438A TW110111438A TWI782465B TW I782465 B TWI782465 B TW I782465B TW 110111438 A TW110111438 A TW 110111438A TW 110111438 A TW110111438 A TW 110111438A TW I782465 B TWI782465 B TW I78246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dielectric
thickness
dielectric layer
gate electrode
trench isol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11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3781A (zh
Inventor
陳奕寰
鄭光茗
周建志
亞歷山大 卡爾尼斯基
劉思賢
袁煥之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37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37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4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46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01L29/42368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the thickness being non-uni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7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1/78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 H01L21/8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 H01L21/82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with subsequent division of the substrate into plural individual devices to produce devices, e.g. integrated circuits, each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components the substrate being a semiconductor, using silicon technology
    • H01L21/8232Field-effect technology
    • H01L21/8234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 H01L21/823462MIS technology, i.e. integration processes of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f the conductor-insulator-semiconductor type with a particula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gate insulating layers, e.g. different gate insulating layer thicknesses, particular gate insulator materials or particular gate insulator impl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01L29/423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within a trench, e.g. trench gate electrode, groove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64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layer, e.g. thickness or uniform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575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here the source and drain or source and drain extensions are self-aligned to the sides of the g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568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 H01L29/66613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ith a gate recessing step, e.g. using local oxidation
    • H01L29/66621Lateral single gate silicon transistors with a gate recessing step, e.g. using local oxidation using etching to form a recess at the gate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02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13Vertical DMOS transistors, i.e. VDMOS transistors with trench gate electrode, e.g. UMOS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01DMOS transistors, i.e. MISFETs with a channel accommodating body or base region adjoining a drain drift region
    • H01L29/7816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 H01L29/7825Lateral DMOS transistors, i.e. LDMOS transistors with trench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33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 H01L29/7834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with lightly doped drain or source extension, e.g. LDD MOSFET's; DDD MOSFET's with a non-planar structure, e.g. the gate or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being non-plan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olid 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or of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71Manufacture of specific parts of devices defined in group H01L21/70
    • H01L21/76Making of isolation regions between components
    • H01L21/762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 H01L21/76224Dielectric regions, e.g. EPIC dielectric isolation, LOCOS; Trench refilling techniques, SOI technology, use of channel stoppers using trench refilling with dielectric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種半導體元件,半導體元件包含位於基底內的阱區。 源極區和汲極區佈置於阱區的相對側上的基底內。閘極電極佈置於阱區上方,閘極電極具有佈置於基底的最頂部表面下方且在源極區與汲極區之間延伸的底部表面。溝渠隔離結構包圍源極區、汲極區以及閘極電極。閘極介電結構將閘極電極與阱區、源極區、汲極區以及溝渠隔離結構分離。閘極電極結構具有中心部分和拐角部分。中心部分具有第一厚度,且拐角部分具有大於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

Description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本發明實施例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許多電子元件含有眾多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MOSFET包含佈置於源極與汲極之間的閘極。MOSFET取決於施加到閘極以接通MOSFET的電壓的量值而可分類為高電壓(high voltage,HV)元件、中電壓(medium voltage,MV)元件或低電壓(low voltage,LV)元件。電子元件中的每個MOSFET的結構設計參數視所要電性質而變化。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阱區,位於基底內;源極區和汲極區,佈置於阱區的相對側上的基底內;閘極電極,佈置於阱區上方,所述閘極電極包括佈置於基底的最頂部表面下方且在源極區與汲極區之間延伸的底部表面;溝渠隔離結構,包圍源極區、汲極區以及閘極電極;以及閘極介電結構,將閘極電極與阱區、源極區、汲極區以及溝渠隔離結構分離,其 中閘極介電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中心部分和具有第二厚度的拐角部分,以及其中第二厚度大於第一厚度。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阱區,位於基底內;源極區和汲極區,佈置於阱區的相對側上的基底內;閘極電極,佈置於基底內且直接位於源極區與汲極區的之間;溝渠隔離結構,連續地包圍源極區、汲極區以及閘極電極;以及閘極介電結構,佈置於閘極電極的外部側壁和底部表面上,其中閘極介電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中心部分、具有大於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內部拐角部分以及具有大於第二厚度的第三厚度的外部拐角部分,以及其中第一厚度、第二厚度以及第三厚度是從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最底部表面沿相同方向來測量。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溝渠隔離結構以圍繞基底的阱區;去除基底的一部分以在基底中形成凹部,其中凹部的外部側壁由溝渠隔離結構限定;在基底中的凹部的表面上方形成第一閘極介電層;在第一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二閘極介電層;執行去除製程以去除第一閘極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的中心部分,其中在去除製程之後,部分第一閘極介電層和部分第二閘極介電層保留在溝渠隔離結構上;在基底中的凹部的表面上方和第二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三閘極介電層;以及在第三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閘極電極。
100A、100B、200A、200B、300、500A、500B、600、800B、800C、900B、900C、1000B、1000C、1100A、1200A、1200B、1300A、1300B、1400A、1400B、1500A、1500B、1600A、1600B、1700A、1700B、1800A、1800B、1900A、1900B、2000A、2000B、2100A、2100B、2200A、2200B、2300A、2300B、2400A、2400B、2500A、2500B:橫截面圖
101:基底
101t、108t:最頂部表面
102:阱區
102a:第一阱區
102b:第二阱區
104:溝渠隔離結構
106:閘極介電結構
106a:中心部分
106b:拐角部分
106c:內部拐角部分
106d:外部拐角部分
106e: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
106f:第一中部表面
106t:最頂部表面
106L:最底部表面
108:閘極電極
108b:最底部表面
108L:下部部分
108U:上部部分
110:間隔物結構
112:內連線結構
114:內連線介電結構
114a:第一內連線介電層
114b:第二內連線介電層
114c:第三內連線介電層
114d:第四內連線介電層
116:接觸通孔
118:內連線導線
120:第一閘極介電層
122:第二閘極介電層
122a:更厚部分
124:第三閘極介電層
202:矽化物層
302:源極/汲極區
304:輕摻雜區
400、800A、900A、1000A、1100B、1200C、1600C、1700C、1800C、2000C、2100C、2500C、2600C:俯視圖
602:第一凹陷MOSFET
604:第二凹陷MOSFET
620:內連線通孔
622:接合墊
700:曲線圖
702:資料點
704:轉變電壓
706:閾值電壓
708:第一轉變電流
710:斜率
712:飽和電流
1202:凹部
1602:第一罩幕結構
1602a:替代性第一罩幕結構
1902:閘極電極材料
2102:硬罩幕層
2800:方法
2802、2804、2806、2808、2810、2812、2814:動作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d3:第三距離
d4:第四距離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3:第三厚度
t4:第四厚度
t5:第五厚度
xyz:方向
結合附圖閱讀以下詳細描述會最佳地理解本揭露的各態樣。應注意,根據業界中的慣例,各種特徵並未按比例繪製。實 際上,可出於論述清楚起見而任意地增大或減小各種特徵的尺寸。
圖1A和圖1B示出凹陷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所述凹陷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包括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2A和圖2B分別示出圖1A和圖1B的凹陷MOSFET的一些替代實施例的橫截面圖。
圖3示出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所述凹陷MOSFET具有由閘極介電結構包圍且在源極/汲極區之間延伸的閘極電極。
圖4示出凹陷MOSFET的俯視圖,所述凹陷MOSFET包括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5A和圖5B示出從凹陷MOSFET的另一視角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所述凹陷MOSFET包括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6示出兩個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所述兩個凹陷MOSFET安置在基底上以及在基底內且包括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7示出在施加到凹陷MOSFET時的電流對比閘極電壓的曲線圖,所述凹陷MOSFET包括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8A到圖8C、圖9A到圖9C以及圖10A到圖10C示出凹陷MOSFET的一些替代實施例的各種視圖,所述凹陷MOSFET包括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11A及圖11B到圖27A及圖27B示出形成凹陷MOSFET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各種視圖,所述凹陷MOSFET包括具有比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28示出與圖11A及圖11B到圖27A及圖27B中所示出的方法對應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流程圖。
以下公開內容提供用於實施所提供主題的不同特徵的許多不同實施例或實例。下文描述元件和佈置的具體實例以簡化本公開。當然,這些只是實例且並不意圖為限制性的。舉例來說,在以下描述中,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方或第二特徵上的形成可包含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直接接觸地形成的實施例,且還可包含額外特徵可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形成以使得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可不直接接觸的實施例。另外,本公開可在各種實例中重複附圖標號和/或字母。此重複是出於簡化和清楚的目的並且本身並不規定所論述的各種實施例和/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為了易於描述,在本文中可使用例如「在...下面」、「在...下方」、「下部」、「在...上方」、「上部」等等的空間相關術語,以描述如圖中所示出的一個元件或特徵相對於另一(些)元件或特徵的關係。除圖中所描繪的定向外,空間相對術語意圖涵蓋元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設備可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轉90度或處於其它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關描述詞因此可同樣地進行解釋。
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包括佈置於 基底上的源極區與汲極區之間的閘極電極。此外,閘極介電層可佈置於閘極電極與基底之間。在中電壓(MV)元件中,相較於低電壓(LV)元件,閘極介電層更厚以承受更高電壓而不被擊穿。然而,相較於LV元件,更厚閘極介電層可能增大MV元件的總高度。因此,一些MV元件可利用凹陷MOSFET,其中閘極介電層和閘極電極在橫向方向上凹陷於基底的最頂部表面的下方且直接位於源極區與汲極區的之間。
儘管凹陷MOSFET減小MV元件的高度,但凹陷MOSFET的可靠性可能受影響。舉例來說,由於施加到閘極電極的閘極電壓增大,因此隨著電壓增大,通過凹陷MOSFET的電流的增大可能不具有實質上恒定的斜率。在一些情況下,電流對比(versus)電壓的行為不一致是由於閘極介電層在接近凹陷基底下方的閘極電極的下部拐角更薄,導致閾值電壓在閘極電極的不同區域處不同。
本公開的各種實施例涉及在凹陷MOSFET中形成具有包圍閘極電極的更厚拐角的外部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以提高總凹陷MOSFET的可預測性、可控性以及可靠性。在此類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的更厚拐角可佈置於閘極介電結構的直接接觸溝渠隔離結構且佈置於源極區和汲極區的拐角處的區域處。溝渠隔離結構可連續地包圍凹陷MOSFET,且閘極電極可從溝渠隔離結構的第一側延伸到溝渠隔離結構的第二側。在一些實施例中,為增大閘極介電結構的拐角的厚度,將第一閘極介電層上方的第二閘極介電層形成於基底的凹部內。接著,通過微影和去除製程來去除第一閘極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的中心部分,使得第一閘極 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的剩餘部分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在第二介電層和基底上方形成第三介電層。因此,閘極介電結構的大部分具有第三介電層的第一厚度,而閘極介電結構的拐角部分具有相當於第一閘極介電層、第二閘極介電層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的厚度的總和的第二厚度。閘極介電結構的拐角部分可防止不期望的電流在拐角部分之下的基底中流動。隨著閘極介電結構的上覆溝渠隔離結構的拐角部分的厚度增大,凹陷MOSFET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圖1A示出包括凹陷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MOSFET)的積體晶片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00A,所述凹陷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具有更厚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圖1A的橫截面圖100A可截取自凹陷MOSFET的yz平面,而凹陷MOSFET的源極區和汲極區可見於垂直於yz平面的xz平面(參見圖3)。圖1A的橫截面圖100A包含基底101。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1可以是或包括半導體材料(例如,矽、鍺等),可以是絕緣體上矽(silicon-on-insulator,SOI)基底或一些其它合適的基底。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1包括阱區102。阱區102可具有較基底101更高的摻雜濃度及/或不同的摻雜類型。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基底101可能未摻雜,而阱區102可具有第一摻雜類型(例如,p型)或第二摻雜類型(例如,n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安置於基底101內且包圍阱區102和/或基底101的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是淺溝渠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 使得溝渠隔離結構104延伸到基底101中至基底101的前側與背側之間的深度。在其它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可以是完整或深溝渠隔離結構,使得溝渠隔離結構104完全或幾乎完全延伸穿過基底101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包括例如二氧化矽的介電材料且防止凹陷MOSFET的信號(例如,電流、電壓)干擾由溝渠隔離結構104包圍的阱區102的區域外部的基底101上的其它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佈置於基底101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在y方向上從溝渠隔離結構104的第一側延伸到溝渠隔離結構104的第二側。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可佈置於基底101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主要是在凹陷MOSFET的閘極電極108和/或其它特徵的形成期間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12佈置於基底101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12包括在內連線介電結構114內的接觸通孔116和內連線導線118。內連線結構112可提供積體晶片的閘極電極108與其它元件之間的導通路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具有與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大約平坦的最頂部表面108t。因此,閘極電極108的最底部表面108b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下方。由於閘極電極108凹陷於基底101的下方,因此凹陷MOSFET的總高度可減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佈置於閘極電極108的外部表面和下部表面上。閘極介電結構106可包括:中心部分106a,覆蓋閘極電極108的最底部表面108b;以及拐角部分106b, 包圍中心部分106a且佈置於閘極電極108的下部表面和外部側壁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直接接觸溝渠隔離結構104以及基底101的阱區102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更包括內部拐角部分106c和外部拐角部分106d。在此類實施例中,內部拐角部分106c可將閘極介電結構106的中心部分106a耦合到外部拐角部分106d。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中心部分106a具有第一厚度t1;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內部拐角部分106c具有大於第一厚度t1的第二厚度t2;且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外部拐角部分106d具有約等於或大於第二厚度t2的第三厚度t3。在此類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第二厚度t2以及第三厚度t3均是在z方向上測量的且從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最底部表面測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可包括三個閘極介電層,而閘極介電結構106的中心部分106a可包括一個閘極介電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構成閘極介電結構106的閘極介電層包括相同或類似材料(例如,氧化物),且因此在橫截面圖100A中,可能難以區別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個別閘極介電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拐角部分106b具有較閘極介電結構106的中心部分106a更大的厚度,以確保凹陷MOSFET的閘極介電結構106具有足夠厚的拐角部分106b以減小基底101中的不期望的電流流動,從而提高凹陷MOSFET的可預測性和可靠性。
圖1B示出圖1A的橫截面圖100A的替代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00B,其中繪示閘極電極結構的各層。
圖1B的閘極介電結構106包括第一閘極介電層120、佈置於第一閘極介電層120上方的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包括相同或類似材料,且因此在圖1B中,通過虛線示出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之間的界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包括高溫氧化物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包括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而閘極介電結構106的中心部分106a包括第三閘極介電層124,而不包括第一閘極介電層122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4。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等於第三閘極介電層124的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2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4的添加增大了閘極介電結構106在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處的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的厚度的總和等於第一厚度t1與第二厚度t2之間的差值。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與第二厚度t2之間的差值和第一厚度t1的比率在例如大致1.5與大致3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與第二厚度t2之間的差值和第三厚度t3的比率在例如大致0.25與大致0.33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與第三厚度t3之間的比率在例如大致0.125與大致0.18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厚度t2與第三厚度t3之間的比率在例如大致0.5與大致1之間的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的 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從溝渠隔離結構104延伸到阱區102正上方至第一距離d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距離d1可在例如大致0.1微米與大致0.3微米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的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在溝渠隔離結構104上方延伸達第二距離d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距離d1與第二距離d2之間的比率在例如大致0.5與大致2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距離d3是在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最外部側壁之間進行測量的,且第四距離d4將相對的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距離d1與第四距離d4之間的比率在例如大致0.01與大致0.2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距離d4與第三距離d3之間的比率在例如大致0.9與大致0.99之間的範圍內。
圖2A示出凹陷MOSFET的一些其它實施例的橫截面圖200A,所述凹陷MOSFET包括具有較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具有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下方的最底部表面108b,且具有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上方的最頂部表面108t。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凹陷MOSFET仍具有總體減小的高度,這是因為閘極電極108具有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下方的最底部表面108b。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和/或閘極介電結構106上,且直接接觸閘極電極108的最外部側壁。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202可佈置於閘極電極108上方以提高接觸通孔116與閘極電極108之間的接觸件的 性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因此閘極電極108包括下部部分108L,所述下部部分108L直接佈置於閘極介電結構106的中心部分106a上且具有由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內部拐角部分106c包圍的外部側壁。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包括上部部分108U,其佈置於下部部分108L上方,直接在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內部拐角部分106c上且具有由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外部拐角部分106d包圍的外部側壁。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的上部部分108U較閘極電極108的下部部分108L更寬。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的下部部分108L可具有在y方向上測量且在例如大致0.1微米與大致100微米之間的範圍內的寬度。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的上部部分108U較閘極電極108的下部部分108L更厚。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的上部部分108U可較閘極電極108的下部部分108L的厚度更薄或約相等。
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可包括例如多晶矽、鋁、鈷、釕或某一其它合適的導電材料。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可包括例如氮氧化矽、二氧化矽、氧化鉿或某一其它合適的介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一厚度t1可在例如大致100埃與大致300埃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二厚度t2可在例如大致300埃與大致500埃之間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三厚度t3可在例如大致0.08微米與大致2微米之間的範圍內。應瞭解,第一厚度t1、第二厚度t2以及第三厚度t3的其它 值也在本公開的範圍內。
圖2B示出圖2A的橫截面圖200A的替代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圖200B,其中繪示閘極電極結構的各層。
如圖2B的橫截面圖200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可以是彼此可區分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僅直接接觸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三閘極介電層124。
圖3示出自xz平面的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300。
在一些實施例中,xz平面例如實質上垂直於圖1A和圖2A的yz平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凹陷MOSFET包括佈置於基底101的由溝渠隔離結構104限定的區域內的源極/汲極區302。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汲極區302可具有與阱區102相對的摻雜類型。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汲極區302由輕摻雜區304包圍,其中輕摻雜區304相較源極/汲極區302摻雜類型相同但摻雜濃度較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橫截面圖300中,閘極電極108在x方向上在源極/汲極區302之間延伸,且同樣凹陷在基底101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12具有耦合到源極/汲極區302和閘極電極108的接觸通孔116。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汲極區302在x方向上直接佈置於閘極電極108與溝渠隔離結構104的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佈置於基底101上且直接接觸閘極電極108的外部側壁。在其它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具有與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實質上共面的最頂部表面108t,且 因此間隔物結構110並不直接接觸閘極電極108。
在一些實施例中,從xz平面上的橫截面圖300來看,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是不可見的。在一些實施例中,從xz平面來看,閘極介電結構106包圍閘極電極108的底部表面和外部側壁,以防止閘極電極108接觸阱區102、輕摻雜區304和/或源極/汲極區302。在一些實施例中,從xz平面來看,閘極介電結構106具有第一厚度t1,且因此直接佈置於源極/汲極區302的之間的閘極介電結構106可包括具有第一厚度t1的一個閘極介電層。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從xz平面來看,閘極介電結構106包括第三閘極介電層124,且第一閘極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圖2A的120、122)是不可見的。閘極介電結構106具有圍繞源極/汲極區302之間的閘極電極108的實質上均一的第一厚度t1,使得相同的「導通(ON)」閘極電壓可用於同時「導通」閘極電極108下方的整個通道區,以允許移動電荷載子在源極/汲極區302之間移動。
圖4示出凹陷MOSFET電晶體的一些實施例的俯視圖400,所述凹陷MOSFET電晶體包括更厚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2A的橫截面線AA'可對應於圖4的橫截面線AA',且圖3的橫截面線BB'可對應於圖4的橫截面線BB'。
圖4的俯視圖400繪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外部拐角部分106d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104。此外,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內部拐角部分106c佈置於閘極電極108下方 且從俯視圖400中不可見。因此,為易於理解,圖4中通過虛線示出內部拐角部分106c。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部拐角部分106c直接佈置於源極/汲極區302的外部部分的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沿著x方向延伸穿過源極/汲極區302的任何線並不同樣延伸穿過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外部拐角部分106d。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內部拐角部分106c並未直接佈置於源極/汲極區302的外部部分的之間,且因此沿著x方向延伸穿過源極/汲極區302的任何線並不同樣延伸穿過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內部拐角部分106c。
圖5A示出凹陷MOSFET電晶體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500A,所述凹陷MOSFET電晶體包括在xz平面上的隔離結構之間延伸的更厚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橫截面圖500A包括對應於圖4的橫截面線CC'的橫截面線CC'。
圖4的橫截面線CC'延伸穿過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圖5A的橫截面圖500A示出在溝渠隔離結構104的相對側之間延伸的拐角部分106b。換句話說,從一些視角看,由於閘極介電結構106在x方向上在溝渠隔離結構104之間延伸,因此閘極介電結構106連續地具有第二厚度t2
圖5B示出圖5A的橫截面圖500A的替代性實施例的橫截面圖500B,其中繪示閘極電極結構的各層。
如圖5B的橫截面圖500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可以是彼此可區分的且在x方向上在溝渠隔離結構104的相對側之間延伸。
圖6示出佈置於yz平面上的第二凹陷MOSFET旁側的第一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600。
在一些實施例中,積體晶片包括佈置於第二凹陷MOSFET 604旁側的第一凹陷MOSFET 60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凹陷MOSFET 602可以是n型MOSFET,其中當第一凹陷MOSFET 602「導通」時,移動電荷載子是電子。在此類實施例中,第一凹陷MOSFET 602可具有為p型的第一阱區102a。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凹陷MOSFET 604可以是p型MOSFET,其中當第二凹陷MOSFET 604「導通」時,移動電荷載子是電洞。在此類實施例中,第二凹陷MOSFET 604可具有為n型的第二阱區102b。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凹陷MOSFET 602和第二凹陷MOSFET 604包括具有拐角部分106b的閘極介電結構106,所述拐角部分106b較中心部分106a具有更大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12更包括內連線通孔620和接合墊622。可通過接合墊622將其它積體晶片和/或半導體元件耦合到第一凹陷MOSFET 602和/或第二凹陷MOSFET 604。
圖7示出在施加到凹陷MOSFET上時電流對比閘極電壓的一些實施例的曲線圖700,所述凹陷MOSFET具有較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如例如圖1A到圖6中所示出。
曲線圖700示出凹陷MOSFET中的電流的絕對值的示例性資料點702,所述絕對值隨施加到閘極電極(圖3的108)的電壓的絕對值增大而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閘極電壓等於轉變電壓704且第一轉變電流708行進穿過凹陷MOSFET時,電流開始流過凹陷MOSFET。在一些實施例中,隨著閘極電壓從轉變電 壓704增大,電流可以實質上恒定的速率增大直到電流在閾值電壓706下達到飽和電流712,其中通道區在閘極電極(圖3的108)下方和源極/汲極區(圖3的302)之間完全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凹陷MOSFET中的閘極介電結構(圖2A的106)的拐角部分(圖2A的106b),因此整個凹陷MOSFET(例如,在圖2A的橫截面圖200A和在圖3的橫截面圖300處)的閾值電壓706實質上相同,且因此示例性資料點702的斜率710在第一轉變電流708與飽和電流712之間實際上是實質上恒定的。與斜率710在第一轉變電流708與飽和電流712之間變化的情況下相比,具有實質上恒定的斜率710的凹陷MOSFET更加可靠。
圖8A到圖8C示出凹陷MOSFET的一些替代實施例的各種視圖800A到800C,所述凹陷MOSFET具有包括較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如圖8A的俯視圖800A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並不在x方向上在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最外部部分之間連續地延伸。
圖8B的橫截面圖800B示出自yz平面的圖8A的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圖8A的橫截面線AA'對應於圖8B的橫截面線AA'。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圖8B的橫截面圖800B對應於圖8A的俯視圖800A的橫截面線AA'。此外,圖8A的俯視圖800A對應於圖8B的橫截面線AA'。
如圖8B的橫截面圖800B中所示出,圖8A的橫截面線AA'延伸穿過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圖8B的橫截面圖800B包括具有拐角部分106b的閘極 介電結構106,所述拐角部分106b包圍中心部分106a且較中心部分106a更厚。
圖8C的橫截面圖800C示出自xz平面的圖8A的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圖8A的橫截面線CC'對應於圖8C的橫截面線CC'。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圖8C的橫截面圖800C對應於圖8A的橫截面線CC'。此外,圖8A的俯視圖800A對應於圖8C的橫截面線CC'。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第二厚度t2的拐角部分106b在溝渠隔離結構104的相對側之間完全地延伸。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拐角部分106b可能不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104或僅部分地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104。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從圖8C的橫截面圖800C,xz-平面來看,溝渠隔離結構104連續地下伏於整個閘極介電結構106。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直接佈置於第三閘極介電層124與阱區102之間。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從xz平面來看,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包圍垂直於x方向的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的最外部側壁。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將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與溝渠隔離結構104分離。
圖9A到圖9C示出凹陷MOSFET的一些其它替代實施例的各種視圖900A到900C,所述凹陷MOSFET具有包括較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如圖9A的俯視圖900A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拐角部分106b佈置於溝渠隔離結構104上方。在一些此類實施例 中,在x方向上延伸的線可與多個拐角部分106b相交。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A的橫截面線AA'對應於圖9B的橫截面線AA'。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B的橫截面圖900B對應於圖9A的俯視圖900A的橫截面線AA'。此外,圖9A的俯視圖900A對應於圖9B的橫截面線AA'。
如圖9B的橫截面圖900B中所示出,圖9A的橫截面線AA'在y方向上延伸穿過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B的橫截面圖900B包括具有拐角部分106b的閘極介電結構106,所述拐角部分106b包圍中心部分106a且較中心部分106a更厚。
圖9C的橫截面圖900C示出自xz平面的圖9A的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A的橫截面線CC'對應於圖9C的橫截面線CC'。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圖9C的橫截面圖900C對應於圖9A的俯視圖900A的橫截面線CC'。此外,圖9A的俯視圖900A對應於圖9C的橫截面線CC'。
如圖9C的橫截面圖900C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多個拐角部分106b在x方向上佈置於溝渠隔離結構104的相對側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閘極介電層124連續地在拐角部分106b之間延伸。
圖10A到圖10C示出凹陷MOSFET的一些其它替代實施例的各種視圖1000A到1000C,所述凹陷MOSFET具有包括較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
如圖10A的俯視圖1000A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包括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 其中內部拐角部分106c是在外部拐角部分106d與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直接佈置於源極/汲極區302的之間,而在其它實施例中,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並未直接佈置於源極/汲極區302的之間。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從圖10A的俯視圖1000A來看,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佈置於閘極電極108後方且因此通過虛線示出。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0A的橫截面線AA'對應於圖10B的橫截面線AA'。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0B的橫截面圖1000B對應於圖10A的俯視圖1000A的橫截面線AA'。此外,圖10A的俯視圖1000A對應於圖10B的橫截面線AA'。
如圖10B的橫截面圖1000B中所示出,圖10A的橫截面線AA'在y方向上延伸穿過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0B的橫截面圖1000B包括具有拐角部分106b的閘極介電結構106,所述拐角部分106b包圍中心部分106a且較中心部分106a更厚。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包括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所述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較閘極介電結構106的中心部分106a和內部拐角部分106c更厚。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可包括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的更厚部分122a。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可佈置於阱區102的正上方,而不是溝渠隔離結構104的正上方。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可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104。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較內部拐角部分106c更厚,其進一步減小基底101的阱區102中的不期望的電流流動。
圖10C的橫截面圖1000C示出自xz平面的圖10A的凹陷MOSFET的一些實施例。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0A的橫截面線CC'對應於圖10C的橫截面線CC'。換句話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0C的橫截面圖1000C對應於圖10A的俯視圖1000A的橫截面線CC'。此外,圖10A的俯視圖1000A對應於圖10C的橫截面線CC'。
如圖10C的橫截面圖1000C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從xz平面來看,拐角部分106b包括在溝渠隔離結構104的相對側之間連續地延伸的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圖10A的橫截面線CC'並不與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106e相交,且因此額外的內部拐角部分(圖10A的106e)並不存在於圖10C的橫截面圖1000C中。
圖11A及圖11B到圖27A及圖27B示出形成凹陷MOSFET的方法的一些實施例的各種視圖1100A及1100B到2700A及2700B,所述凹陷MOSFET具有較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儘管相對於方法描述圖11A及圖11B到圖27A及圖27B,但應瞭解,圖11A及圖11B到圖27A及圖27B中所公開的結構不限於此方法,但替代地,可單獨作為獨立於所述方法的結構。
如圖11A的橫截面圖1100A中所示,提供基底101。在各種實施例中,基底101可包括任何類型的半導體主體(例如,矽/CMOS塊體、SiGe、SOI等)以及任何其它類型的半導體材料,所述半導體主體例如半導體晶圓或晶圓上的一個或多個晶粒。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可形成於基底101內。溝渠隔 離結構104可通過選擇性地蝕刻基底101以形成由基底101的側壁限定的溝渠來形成。隨後,溝渠用一種或多種介電材料,例如二氧化矽填充,從而形成溝渠隔離結構104。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連續地包圍基底101的區域。在一些實施例中,橫截面圖1100A表示自xz平面和自yz平面視角的溝渠隔離結構104。
圖11B示出可對應於圖11A的一些實施例的俯視圖1100B。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1B的橫截面線AA'對應於圖11A的橫截面圖1100A。俯視圖1100B在xy平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是基底101內的連續連接的環狀結構。
在以下圖12A到圖27B中,「A」圖式表示從yz平面上的橫截面圖形成凹陷MOSFET的方法中的某一步驟,「B」圖式表示從xz平面上的橫截面圖形成凹陷MOSFET的方法中的某一步驟;且「C」圖式表示從xy平面上的俯視圖形成凹陷MOSFET的方法中的某一步驟。舉例來說,圖12A的橫截面圖1200A在yz平面上,圖12B的橫截面圖1200B在xz平面上,且圖12C的俯視圖1200C在xy平面上。此外,圖12A、圖12B以及圖12C示出從不同的平面/視角的所述方法的同一步驟。
如圖12A的橫截面圖1200A中所示出,通過微影且後續蝕刻溝渠隔離結構104之間的基底101來形成凹部1202。在一些實施例中,去除溝渠隔離結構104的內部部分,且因此凹部1202具有由溝渠隔離結構104限定的外部側壁。在一些實施例中,凹部1202的深度在例如大致0.08微米到大致2微米之間的範圍內。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對基底101執行離子植入製程以在溝渠 隔離結構104之間形成阱區102。在一些實施例中,阱區102還延伸至溝渠隔離結構104的下方和/或超過溝渠隔離結構104的外部側壁。在一些實施例中,阱區102具有第一摻雜類型(例如,n型)或第二摻雜類型(例如,p型)。
如圖12B的橫截面圖1200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凹部1202並不延伸到溝渠隔離結構104中。因此,從xz平面的視角,凹部1202具有由基底101限定的外部側壁。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凹部1202在x方向上較在圖12A的y方向上更窄。
如圖12C的俯視圖1200C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凹部1202在y方向上在溝渠隔離結構104之間延伸。從俯視圖1200C來看,使用虛線來限定凹部1202的外部側壁。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2A的橫截面圖1200A對應於圖12C的橫截面線AA',且圖12B的橫截面圖1200B對應於圖12C的橫截面線BB'。
如圖13A的橫截面圖1300A中所示出,將第一閘極介電層120沉積於凹部1202的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可包括例如二氧化矽、氮氧化矽、氧化鉿或一些其它合適的介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是借助於熱氧化製程形成。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可借助於沉積製程(例如,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物理氣相沉積(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等)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形成於溝渠隔離結構104的上部表面上,而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並不形成於溝渠隔離結構104的上部表面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具有在 凹部1202的表面上實質上均一的第四厚度t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厚度t4在例如大致100埃與大致200埃之間的範圍內。
如圖13B的橫截面圖1300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也可從xz平面見到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還形成於基底101的部分最頂部表面101t的上方。
如圖14A的橫截面圖1400A和圖14B的橫截面圖1400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溝渠隔離結構104與凹部1202之間沿著x方向直接形成輕摻雜區304。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4A的橫截面圖1400A並未在圖13A與圖14A之間改變。在一些實施例中,輕摻雜區304是使用微影和離子植入製程形成,使得輕摻雜區304直接佈置於溝渠隔離結構104與凹部1202之間且還具有與阱區102不同的摻雜類型。
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在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形成於凹部1202內之前形成輕摻雜區304和/或阱區102。因此,應瞭解,圖11A到圖14B中所示出的方法的步驟的次序可能改變。
如圖15A的橫截面圖1500A和圖15B的橫截面圖1500B中所示出,將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直接形成於第一閘極介電層120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包括與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相同的材料。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可包括與第一閘極介電層120不同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可借助於化學氣相沉積(CVD)或借助於一些其它合適的沉積製程(例如,PVD、ALD等)形成。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可包括高溫氧化物。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可包括在高溫下形成的二 氧化矽。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形成高溫二氧化矽的反應物可包括二氯矽烷和氧化亞氮,且可在設定成溫度在例如大致800攝氏度與大致1000攝氏度之間的範圍內的腔室中反應。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高溫氧化物可包括氮氧化矽。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具有在第一閘極介電層120上方實質上均一的第五厚度t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五厚度t5在例如大致100埃與大致200埃之間的範圍內。
如圖16A的橫截面圖1600A和圖16B的橫截面圖1600B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直接接觸和/或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104的部分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部分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上方直接形成第一罩幕結構1602。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可見於yz平面上的圖16A的橫截面圖1600A中,但不可見於xz平面上的圖16B的橫截面圖1600B中。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從xz平面來看,第一罩幕結構1602可覆蓋溝渠隔離結構104,且因此從xz平面中可見。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還直接上覆與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直接接觸的部分阱區10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以在y方向上測量的第一距離d1直接上覆部分阱區10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距離d1在例如大致0.1微米與大致0.3微米之間的範圍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可使用微影和去除(例如,蝕刻)製程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包括微影膠材料或硬罩幕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還直接覆蓋圖16A的橫截面圖1600A中的溝渠隔離結構104。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還可形成於整個 溝渠隔離結構104上方,且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可存在於圖16B的橫截面圖1600B中的溝渠隔離結構104正上方。
如圖16C的俯視圖1600C中所示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類似於兩個矩形。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6A的橫截面圖1600A對應於圖16C的橫截面線AA',且圖16B的橫截面圖1600B對應於圖16C的橫截面線BB'。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從圖16C的俯視圖1600C來看,第一罩幕結構1602還可完全覆蓋溝渠隔離結構104以保護溝渠隔離結構104免受後續的去除製程。
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從俯視圖1600C來看,第一罩幕結構1602具有不同設計以實現不同閘極電極結構設計,例如圖8A到圖8C、圖9A到圖9C和/或圖10A到圖10C中所示出的設計。舉例來說,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可使用圖16C的替代性第一罩幕結構1602a來代替第一罩幕結構1602。在此類其它實施例,通過虛線示出的替代性第一罩幕結構1602a在x方向上較凹部1202更窄。在一些此類其它實施例,替代性第一罩幕結構1602a可用於形成圖8A到圖8C中所示出的實施例。
如圖17A的橫截面圖1700A和圖17B的橫截面圖17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進行去除製程,以去除不位於第一罩幕結構1602正下方的部分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部分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7A和圖17B的去除製程去除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的中心部分,使得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的剩餘部分沿yz平面直接接觸溝渠隔離結構104。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7A和圖17B 的去除製程可包括在實質上z方向上進行的乾式蝕刻製程。在圖17A和圖17B的去除製程之後,凹部1202包括由基底101和/或基底101的區域(例如阱區102和輕摻雜區304)限定的一些下部表面和外部側壁。
在一些實施例中,溝渠隔離結構104對於圖17A和圖17B的去除製程的去除實質上具有抵抗性。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第一罩幕結構1602覆蓋整個溝渠隔離結構104,且因此第一罩幕結構1602阻止利用圖17A和圖17B的去除製程來去除溝渠隔離結構。
如圖17C的俯視圖1700C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圖17A的120、122)不存在,這是因為第一閘極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圖17A的120、122)在第一罩幕結構1602後方。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7A的橫截面圖1700A對應於圖17C的橫截面線AA',且圖17B的橫截面圖1700B對應於圖17C的橫截面線BB'。
如圖18A的橫截面圖1800A和圖18B的橫截面圖18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去除第一罩幕結構(圖16A的1602)且將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形成於凹部1202的表面上方以及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可包括與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或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相同的材料,而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可包括與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或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不同的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可借助於化學氣相沉積(CVD)或借助於一些其它合適的沉積製程(例如,PVD、ALD等)形成。在一 些實施例中,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具有在第一閘極介電層120上方實質上均一的第一厚度t1。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厚度t1在例如大致100埃與大致300埃之間的範圍內。
如圖18C的俯視圖1800C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虛線示出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繪示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僅佈置於第三閘極介電層124的某些部分之下。在一些實施例中,圖18A的橫截面圖1800A對應於圖18C的橫截面線AA',且圖18B的橫截面圖1800B對應於圖18C的橫截面線BB'。
如圖19A的橫截面圖1900A和圖19B的橫截面圖19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將閘極電極材料1902接著形成於第三閘極介電層124上方且填充基底101內的凹部(圖18A和圖18B的1202)。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材料1902可借助於沉積製程(例如,CVD、PVD、ALD、濺鍍、電鍍等)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材料1902可包括多晶矽、鋁、鈷、釕或一些其它合適的導電材料。
如圖20A的橫截面圖2000A和圖20B的橫截面圖20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通過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平坦化(chemical mechanical planarization,CMP))平坦化閘極電極材料(圖19A的1902),以形成具有實質上平坦的最頂部表面108t的閘極電極108。由於閘極電極108的最頂部表面108t是實質上平坦的,因此閘極電極108上方的後續沉積層也可具有實質上平坦的上部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將閘極電極材料(圖19A的1902)平坦化,使得閘極電極108的最頂部表面108t與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是實質上平坦的。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 的最頂部表面108t可經歷平坦化製程(例如,CMP)以及去除製程(例如,蝕刻),使得閘極電極108的最頂部表面108t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上方。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未示出),功函數層可形成於凹部(圖18A的1202)內以及閘極電極108的上方或下方以進一步調整凹陷MOSFET的閾值電壓。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圖20A和圖20B的平坦化製程(例如,CMP)和/或一些其它去除製程(例如,蝕刻)可去除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上方的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和/或第三閘極介電層124的任何部分。在圖20A和圖20B的平坦化製程和/或去除製程之後,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構成包圍閘極電極108的閘極介電結構106。從圖20A的橫截面圖2000A來看,閘極介電結構106包括中心部分106a,所述中心部分106a僅包括第三閘極介電層124且具有第一厚度t1。在一些實施例中,從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最底部表面106L到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一中部表面106f來測量第一厚度t1,其中第一中部表面106f在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最底部表面106L與最頂部表面106t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從圖20B的橫截面圖2000B來看,閘極介電結構106僅包括第三閘極介電層124,且因此具有第一厚度t1
此外,閘極介電結構106包括包圍中心部分106a且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104的拐角部分106b。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拐角部分106b具有第二厚度t2,所述第二厚度t2等於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的厚度(t4、t5、t1)的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最底部 表面106L與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二中部表面106s之間測量第二厚度t2,其中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二中部表面106s在閘極介電結構106的第一中部表面106f與最頂部表面106t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拐角部分106b還具有第三厚度t3,所述第三厚度t3可定義為閘極介電結構106的高度且在z方向上從閘極介電結構106的最底部表面106L到最頂部表面106t來測量。第一厚度t1、第二厚度t2以及第三厚度t3均在相同z方向上測量。第二厚度t2大於第一厚度t1以確保電流對比閘極電壓的比率是實質上恒定的,以提高凹陷MOSFET的可靠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厚度t2是第一厚度t1的至少三倍,這是因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可各自是至少100埃厚。
如圖20C的俯視圖2000C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第二閘極介電層122以及第三閘極介電層124是可見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第二閘極介電層122直接上覆溝渠隔離結構104。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閘極介電層120和/或第二閘極介電層122還直接上覆且接觸部分阱區(圖20A的102)。在一些實施例中,圖20A的橫截面圖2000A對應於圖20C的橫截面線AA',且圖20B的橫截面圖2000B對應於圖20C的橫截面線BB'。
如圖21A的橫截面圖2100A、圖21B的橫截面圖2100B以及圖21C的俯視圖2100C中所示,可將硬罩幕層2102形成於閘極電極108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硬罩幕層2102還可直接上覆一些或全部閘極介電結構106。在一些實施例中,硬罩幕層2102 包括硬罩幕材料,例如氮化矽、碳化矽或一些其它合適的硬罩幕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硬罩幕層2102借助於沉積製程(例如,CVD、PVD、ALD等)首先沉積於基底101上方,且接著借助於微影製程和去除(例如,蝕刻)製程來圖案化。
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間隔物結構110形成於硬罩幕層2102的外部側壁上。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是通過以下形成:將間隔物層沉積於硬罩幕層2102和基底101上方;接著可執行乾式蝕刻製程來去除間隔物層的實質上水準部分,從而形成間隔物結構110。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可包括例如二氧化矽、氮化矽、一些其它合適的介電材料或前述的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具有實質上彎曲的外部側壁。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間隔物結構110和硬罩幕層2102可一起完全且直接上覆閘極電極108和閘極介電結構106。
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可在執行閘極電極108的去除製程之前形成硬罩幕層2102。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閘極電極材料(圖19A的1902)可首先經歷平坦化製程(例如,CMP),且接著硬罩幕層2102可形成於平坦化閘極電極材料上方。接著,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執行根據硬罩幕層2102的蝕刻製程來去除平坦化閘極電極的外部部分,從而形成閘極電極108。在此類其它實施例中,閘極電極108可具有佈置於基底101的最頂部表面101t上方的最頂部表面108t。
如圖22A的橫截面圖2200A和圖22B的橫截面圖22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源極/汲極區302橫向形成於間隔物結構110與溝渠隔離結構104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源極/汲 極區302是借助於離子植入來摻雜部分輕摻雜區304而形成。相較輕摻雜區304,源極/汲極區302可具有相同摻雜類型,但摻雜濃度更高。源極/汲極區302可通過自對準製程形成,其中硬罩幕層2102和間隔物結構110在離子植入製程期間充當罩幕。源極/汲極區302從圖22A的橫截面圖2200A中不可見,這是因為間隔物結構與溝渠隔離結構104之間沒有用於形成源極/汲極區302的空間。
如圖23A的橫截面圖2300A和圖23B的橫截面圖23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第一內連線介電層114a形成於基底101和硬罩幕層2102上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連線介電層114a借助於沉積製程(例如,PVD、CVD、ALD等)形成,且可包括例如氮化物(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碳化物(例如,碳化矽)、氧化物(例如,氧化矽)、硼矽玻璃(borosilicate glass,BSG)、磷矽玻璃(phosphoric silicate glass,PSG)、硼磷矽玻璃(borophosphosilicate glass,BPSG)、低k氧化物(例如,摻碳氧化物、SiCOH)或類似物。
如圖24A的橫截面圖2400A和圖46B的橫截面圖24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CMP)以去除佈置於硬罩幕層2102上方的部分第一內連線介電層114a。在一些實施例中,平坦化製程(例如,CMP)還可去除間隔物結構110和硬罩幕層2102的上部部分,使得間隔物結構110可具有實質上平坦的上部表面。在一些其它實施例中,圖24A和圖24B的平坦化製程(例如,CMP)並不去除部分間隔物結構110和/或部分硬罩幕層2102。
如圖25A的橫截面圖2500A、圖25B的橫截面圖2500B以及圖25C的俯視圖2500C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從閘極電極108選擇性地去除硬罩幕層(圖24A的2102)。在一些實施例中,並不去除間隔物結構110。在一些實施例中,借助於濕式蝕刻或乾式蝕刻去除硬罩幕層(圖24A的2102),且閘極電極108、閘極介電結構106以及溝渠隔離結構104可對於濕式蝕刻或乾式蝕刻的去除實質上具有抵抗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未示出),在去除硬罩幕層(圖24A的2102)之後,可任選地執行閘極替換製程。在此類實施例中,可從閘極介電結構106選擇性地去除閘極電極108且不同的閘極電極材料可形成於閘極介電結構106內。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形成於圖19A到圖19C和圖20A到圖20C中的閘極電極108可稱為「虛擬閘極電極」,且接著將虛擬閘極電極去除且在圖25A到圖25C中替換為閘極電極108。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閘極替換製程來減小在各種處理步驟期間對閘極電極108的損害。
如圖26A的橫截面圖2600A、圖26B的橫截面圖2600B以及圖26C的俯視圖2600C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矽化物層202形成於閘極電極108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當閘極電極108包括多晶矽時,形成矽化物層202。在一些此類實施例中,矽化物層202可包括例如矽化鈷、矽化鈦、矽化鎳或一些其它合適的金屬矽化物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202是通過以下形成:沉積覆蓋閘極電極108的過渡金屬層,及隨後加熱過渡金屬層以使其與閘極電極108的多晶矽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矽化物層202有助於將形成於閘極電極108上方以耦合到閘極電極108的導 電特徵。
如圖27A的橫截面圖2700A和圖27B的橫截面圖2700B中所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將內連線結構112形成於閘極電極108和源極/汲極區302上方,使得凹陷MOSFET可耦合到佈置於基底101上方的更多元件(例如,記憶體元件、另一電晶體、圖像感測器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12包括佈置於第一內連線介電層114a、第二內連線介電層114b、第三內連線介電層114c和/或第四內連線介電層114d中的接觸通孔116、內連線導線118以及內連線通孔62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內連線介電層114a、第二內連線介電層114b、第三內連線介電層114c和/或第四內連線介電層114d可包括例如氮化物(例如氮化矽、氮氧化矽)、碳化物(例如碳化矽)、氧化物(例如氧化矽)、硼矽玻璃(BSG)、磷矽玻璃(PSG)、硼磷矽玻璃(BPSG)、低k氧化物(例如摻碳氧化物、SiCOH)或類似物。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通孔116、內連線導線118以及內連線通孔620可各自包括例如銅、鎢、鋁、鈦、鉭或一些其它合適的導電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內連線結構112可通過各種步驟形成,所述步驟包括沉積製程(例如,PVD、CVD、ALD、濺鍍等)、去除製程(例如,濕式蝕刻、乾式蝕刻、CMP等)和/或圖案化製程(例如,微影/蝕刻)。
圖28示出在凹陷MOSFET中形成具有較中心部分更厚的拐角部分的閘極介電結構的方法2800的一些實施例的流程圖。
雖然方法2800在下文示出且描述為一系列動作或事件,但應瞭解,不應以限制意義來解釋此類動作或事件的所示出的次序。舉例來說,除本文中所示出和/或所描述的動作或事件之外, 一些動作可與其它動作或事件以不同次序和/或同時出現。另外,可能需要並非所有的所示出動作以實施本文中的描述的一個或多個方面或實施例。此外,本文中所描繪的動作中的一個或多個可以一個或多個單獨動作和/或階段進行。
在動作2802處,形成溝渠隔離結構以圍繞基底的阱區。圖11A示出對應於動作2802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100A。
在動作2804處,去除基底的一部分以在基底中形成凹部,其中凹部的外部側壁由溝渠隔離結構限定。圖12A示出對應於動作2804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200A。
在動作2806處,在基底中的凹部的表面上方形成第一閘極介電層。圖14A示出對應於動作2806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400A。
在動作2808處,在第一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二閘極介電層。圖15A示出對應於動作2808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500A。
在動作2810處,執行去除製程以去除第一閘極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的中心部分。圖17A示出對應於動作2810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700A。
在動作2812處,在基底中的凹部的表面上方以及第二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三閘極介電層。圖18A示出對應於動作2812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1800A。
在動作2814處,在第三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閘極電極。圖20A示出對應於動作2814的一些實施例的橫截面圖2000A。
因此,本公開涉及一種在凹陷MOSFET中增大閘極介電 結構在閘極介電結構的拐角部分處的厚度以提高凹陷MOSFET的可靠性的方法。
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公開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阱區,位於基底內;源極區和汲極區,佈置於阱區的相對側上的基底內;閘極電極,佈置於阱區上方,所述閘極電極包括佈置於基底的最頂部表面下方且在源極區與汲極區之間延伸的底部表面;溝渠隔離結構,包圍源極區、汲極區以及閘極電極;以及閘極介電結構,將閘極電極與阱區、源極區、汲極區以及溝渠隔離結構分離,其中閘極介電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中心部分和具有第二厚度的拐角部分,以及其中第二厚度大於第一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電極在第一方向上從所述源極區延伸到所述汲極區,其中所述閘極電極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從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第一側延伸到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第二側,以及其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佈置於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的正上方且接觸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厚度是所述第一厚度的至少三倍。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中心部分的所述第一厚度是在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最底部表面與第一中部表面之間測量,其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的所述第二厚度是在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最底部表面與第二中部表面之間測量,其中所述第一中部表面在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第二中部表面與所述最底部表面之間,且其中所述第二中部表面在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最頂部表面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具 有在與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相同的方向上測量的第三厚度,且其中所述第三厚度大於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電極在第一方向上從所述源極區延伸到所述汲極區,且其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所述源極及汲極區的任何線並不延伸穿過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佈置於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中心部分上方的所述閘極電極的下部部分較所述閘極電極的佈置於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上方的所述閘極電極的上部部分更窄。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包括直接上覆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第一區和直接上覆且接觸所述阱區的第二區,其中所述第一區較所述第二區更薄。
在其它實施例中,本公開是有關於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阱區,位於基底內;源極區和汲極區,佈置於阱區的相對側上的基底內;閘極電極,佈置於基底內且直接位於源極區與汲極區的之間;溝渠隔離結構,連續地包圍源極區、汲極區以及閘極電極;以及閘極介電結構,佈置於閘極電極的外部側壁和底部表面上,其中閘極介電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中心部分、具有大於第一厚度的第二厚度的內部拐角部分以及具有大於第二厚度的第三厚度的外部拐角部分,以及其中第一厚度、第二厚度以及第三厚度是從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最底部表面沿相同方向來測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內部拐角部分將所述中心部分耦合到所述外部拐角部分,其中所述外部拐角部分上覆所述溝渠隔離結構,且所述中心部分在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相對側之間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內部拐角部分上 覆且直接接觸所述溝渠隔離結構和所述阱區。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電極包括具有第一寬度的上部部分和具有第二寬度的下部部分,所述第二寬度小於所述第一寬度,其中所述上部部分的外部側壁接觸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外部拐角部分,以及其中所述下部部分的外部側壁接觸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內部拐角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包括三個介電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內部拐角部分和所述外部拐角部分包括所述三個介電層,以及其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中心部分包括所述三個介電層中的一個。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三個介電層中的所述一個是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內部拐角部分的最頂部層。
在又其它實施例中,本公開是有關於一種方法,包括:形成溝渠隔離結構以圍繞基底的阱區;去除基底的一部分以在基底中形成凹部,其中凹部的外部側壁由溝渠隔離結構限定;在基底中的凹部的表面上方形成第一閘極介電層;在第一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二閘極介電層;執行去除製程以去除第一閘極介電層和第二閘極介電層的中心部分,其中在去除製程之後,部分第一閘極介電層和部分第二閘極介電層保留在溝渠隔離結構上;在基底中的凹部的表面上方和第二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三閘極介電層;以及在第三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閘極電極。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以及所述第三閘極介電層包括相同材料。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所述去除製程之後,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接觸所述阱區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對所述閘極電 極以及對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及/或所述第三閘極介電層執行平坦化製程,其中在所述平坦化製程之後,所述閘極電極、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所述第三閘極介電層以及所述基底具有實質上共面的上部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更包括:在所述去除製程之前,在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和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的外部部分上方形成罩幕結構,其中所述罩幕結構並不直接上覆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和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的所述中心部分。
前文概述若干實施例的特徵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更好地理解本公開的各方面。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瞭解,其可以易於使用本公開作為設計或修改用於進行本文中引入的實施例的相同目的和/或實現相同優勢的其它製程和結構的基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應認識到,此類等效構造並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和範圍,且其可在不脫離本公開的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在本文中進行各種改變、替代以及更改。
100A:橫截面圖
101:基底
101t、108t:最頂部表面
102:阱區
104:溝渠隔離結構
106:閘極介電結構
106a:中心部分
106b:拐角部分
106c:內部拐角部分
106d:外部拐角部分
108:閘極電極
108b:最底部表面
110:間隔物結構
112:內連線結構
114:內連線介電結構
116:接觸通孔
118:內連線導線
t1:第一厚度
t2:第二厚度
t3:第三厚度
yz: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阱區,位於基底內;源極區和汲極區,佈置於所述阱區的相對側上的所述基底內;閘極電極,佈置於所述阱區上方,所述閘極電極包括佈置於所述基底的最頂部表面下方且在所述源極區與所述汲極區之間延伸的底部表面;溝渠隔離結構,包圍所述源極區、所述汲極區以及所述閘極電極;以及閘極介電結構,將所述閘極電極與所述阱區、所述源極區、所述汲極區以及所述溝渠隔離結構分離,其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中心部分以及具有第二厚度的拐角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厚度大於所述第一厚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閘極電極在第一方向上從所述源極區延伸到所述汲極區,其中所述閘極電極在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從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第一側延伸到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第二側,以及其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佈置於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的正上方且接觸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第二厚度是所述第一厚度的至少三倍。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閘極介電 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具有在與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相同的方向上測量的第三厚度,且其中所述第三厚度大於所述第一厚度和所述第二厚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佈置於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中心部分上方的所述閘極電極的下部部分較所述閘極電極的佈置於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所述拐角部分上方的所述閘極電極的上部部分更窄。
  6. 一種半導體元件,包括:阱區,位於基底內;源極區和汲極區,佈置於所述阱區的相對側上的所述基底內;閘極電極,佈置於所述基底內且直接位於所述源極區與所述汲極區之間;溝渠隔離結構,連續地包圍所述源極區、所述汲極區以及所述閘極電極;以及閘極介電結構,佈置於所述閘極電極的外部側壁和底部表面上,其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包括:具有第一厚度的中心部分;具有第二厚度的內部拐角部分,所述第二厚度大於所述第一厚度;以及具有第三厚度的外部拐角部分,所述第三厚度大於所述第二厚度,且其中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厚度以及所述第三厚度是在分隔所述源極區與所述汲極區的橫截平面上所觀察的,且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厚度以及所述第三厚度是在所述橫截平面中從所述閘極介電結構的最底部表面沿相同方向來測量。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內部拐角部分將所述中心部分耦合到所述外部拐角部分,其中所述外部拐角部分上覆所述溝渠隔離結構,且所述中心部分在所述溝渠隔離結構的相對側之間延伸。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元件,其中所述閘極介電結構包括三個介電層。
  9. 一種半導體元件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溝渠隔離結構以圍繞基底的阱區;去除所述基底的一部分以在所述基底中形成凹部,其中所述凹部的外部側壁由所述溝渠隔離結構限定;在所述基底中的所述凹部的表面上方形成第一閘極介電層;在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二閘極介電層;執行去除製程以去除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及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的中心部分,其中在所述去除製程之後,部分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及部分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保留在所述溝渠隔離結構上;在所述基底中的所述凹部的所述表面上方以及所述第二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第三閘極介電層;以及在所述第三閘極介電層上方形成閘極電極。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半導體元件的形成方法,其中在所述去除製程之後,所述第一閘極介電層接觸所述阱區的一部分。
TW110111438A 2020-09-29 2021-03-30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TWI7824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84682P 2020-09-29 2020-09-29
US63/084,682 2020-09-29
US17/098,867 2020-11-16
US17/098,867 US11469307B2 (en) 2020-09-29 2020-11-16 Thicker corner of a gate dielectric structure around a recessed gate electrode for an MV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3781A TW202213781A (zh) 2022-04-01
TWI782465B true TWI782465B (zh) 2022-11-01

Family

ID=78786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11438A TWI782465B (zh) 2020-09-29 2021-03-30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11469307B2 (zh)
KR (1) KR102515313B1 (zh)
CN (1) CN113764516A (zh)
DE (1) DE102020132624A1 (zh)
TW (1) TWI7824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5549A (zh) * 2020-12-30 2022-07-01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8970A1 (en) * 2000-10-24 2002-04-25 Thomas Feudel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hape of an oxide layer formed on a substrate
US20110220995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Multi-Thickness Gate Dielectric
US20140159142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cessed Channel Insulated-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Self-Aligned Gate and Increased Channel Lengt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4834A (en) * 1991-08-26 1994-05-24 Motorola, In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having a gate dielectric with variable thickness
US6225661B1 (en) * 1998-09-02 2001-05-0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OS transistor with stepped gate insulator
US6225669B1 (en) * 1998-09-30 2001-05-01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Non-uniform gate/di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6136674A (en) * 1999-02-08 2000-10-24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Mosfet with gate plug using differential oxide growth
US6436774B1 (en) * 2001-01-26 2002-08-20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Ltd. Method for forming variable-K gate dielectric
JP3940565B2 (ja) * 2001-03-29 2007-07-04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09601B1 (ko) * 2006-07-25 2008-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US8129779B2 (en) * 2007-09-03 2012-03-06 Rohm Co., Ltd. Trench gate type VDMOSFET device with thicker gate insulation layer portion for reducing gate to source capacitance
WO2009041742A1 (ja) 2007-09-28 2009-04-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トレンチゲート型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090072013A (ko) * 2007-12-28 2009-07-02 주식회사 동부하이텍 수평형 디모스 트랜지스터
KR101576576B1 (ko) * 2009-02-13 2015-12-1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5341639B2 (ja) 2009-06-26 2013-11-13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938272B2 (ja) * 2012-05-23 2016-06-22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トランジス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31689B2 (ja) * 2013-04-16 2017-05-24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917168B2 (en) * 2013-06-27 2018-03-1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having variable thickness gate dielectric
US9466715B2 (en) * 2013-08-30 2016-10-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OS transistor having a gate dielectric with multiple thicknesses
KR101467703B1 (ko) * 2013-10-10 2014-12-02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979390B (zh) * 2014-04-04 2020-07-07 联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US10050115B2 (en) * 2014-12-30 2018-08-14 Globalfoundries Inc. Tapered gate oxide in LDMOS devices
CN106033777A (zh) * 2015-03-20 2016-10-1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Ldmos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JP6625938B2 (ja) * 2016-07-22 2019-12-25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インバータ回路、駆動装置、車両、及び、昇降機
JP6710627B2 (ja) * 2016-12-20 2020-06-17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276679B2 (en) * 2017-05-30 2019-04-30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299662B1 (ko) * 2017-07-13 2021-09-07 매그나칩 반도체 유한회사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57515B1 (ko) * 2018-02-22 2022-10-21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매립게이트구조를 구비한 반도체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DE102018109950B4 (de) * 2018-04-25 2022-09-2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Transistorbauelement
DE102019212646A1 (de) * 2019-08-23 2021-02-25 Robert Bosch Gmbh Grabentransistor
KR20210026808A (ko) * 2019-09-02 2021-03-10 에스케이하이닉스 주식회사 매립 게이트 구조를 구비한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8970A1 (en) * 2000-10-24 2002-04-25 Thomas Feudel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hape of an oxide layer formed on a substrate
US20110220995A1 (en) * 2010-03-10 2011-09-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Multi-Thickness Gate Dielectric
US20140159142A1 (en) * 2012-12-07 2014-06-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cessed Channel Insulated-Gat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with Self-Aligned Gate and Increased Channel Leng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2518A1 (en) 2022-03-31
US11799007B2 (en) 2023-10-24
TW202213781A (zh) 2022-04-01
KR20220043812A (ko) 2022-04-05
US20230361188A1 (en) 2023-11-09
DE102020132624A1 (de) 2022-03-31
US11469307B2 (en) 2022-10-11
US20220367654A1 (en) 2022-11-17
KR102515313B1 (ko) 2023-03-29
CN113764516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1830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TWI638441B (zh) 積體電路及其製造方法
TWI717410B (zh) 半導體結構、製造其的方法及製造密封環結構的方法
US2006009155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762159B (zh) 形成半導體電晶體元件之方法與半導體元件
TWI777363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743531B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205460A (zh) 形成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TWI782465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KR102456276B1 (ko) 후측 전력 레일들을 포함하는 반도체 디바이스들용 스페이서들
CN114864523A (zh) 具有栅极隔离层的半导体器件
TWI700799B (zh) 導電結構、包含導電結構之佈局結構以及導電結構之製作方法
CN113140502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US20220367452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orming thereof
TW202405891A (zh) 半導體裝置及其形成方法
TWI749986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TWI757063B (zh) 半導體裝置與其製造方法
TWI763461B (zh) 具有石墨烯層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TWI751896B (zh) 半導體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TW202245142A (zh) 半導體裝置以及其形成方法
KR102546906B1 (ko) Finfet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TWI832210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形成方法
TW202201629A (zh) 半導體元件及形成半導體元件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