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6986B - 薄膜、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薄膜卷、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薄膜、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薄膜卷、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6986B
TWI776986B TW107140011A TW107140011A TWI776986B TW I776986 B TWI776986 B TW I776986B TW 107140011 A TW107140011 A TW 107140011A TW 107140011 A TW107140011 A TW 107140011A TW I776986 B TWI776986 B TW I7769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less
width direction
roll
knurl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0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2873A (zh
Inventor
北村豐
岩城優介
山地理嗣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2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28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6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698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B44C1/1712Decalcomanias applied under heat and pressure, e.g. provided with a heat activable adhes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16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 B44C1/165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for applying transfer pictures or the like for decalcomanias; sheet material therefor
    • B44C1/17Dry transf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1/00Process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elsewhere, for producing decorative surface effects
    • B44C1/24Pressing or stamping ornamental designs on surfa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4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Shaping Of Tube Ends By Bending Or Straightening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薄膜,係以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薄膜,其特徵為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為0.3mm以上2.0mm以下,在寬度方向兩側,在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內,具有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前述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薄膜厚度的10%以上且小於20%。提供在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實施塗布、層疊、印刷、蒸鍍等之際的加工性和成型性優異的薄膜、及使用該薄膜的成型轉印箔。

Description

薄膜、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薄膜卷、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薄膜、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薄膜卷、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近年來,由於環境意識提高,在建材、汽車零件、行動電話、電機製品等方面上,無溶劑塗裝、鍍覆替代等的要求提高,展開了使用薄膜的裝飾方法的導入。作為裝飾三維形狀基材的方法,已知有以下的方法:在熱塑性樹脂薄膜積層創意層,在成型的同時使其轉印於基材。此外,對於這樣的裝飾方法,有人提出了包含聚烯烴系樹脂的薄膜。然而,若欲將包含聚烯烴系樹脂的薄膜應用於裝飾用途,則由於缺乏表面外觀的品質,因此為了加以改善以實用化而進行了各種嘗試。
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以下的設計:藉由應用以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薄膜來兼顧表面外觀和加工性、深引伸成型性。另外,專利文獻2公開了以下的設計:藉由對薄膜施加滾紋加工來兼顧薄膜的製造及加工步驟中的捲取性和成型轉印面的平滑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3-071419號公報
[專利文獻2] 國際公開2014/103988
然而,前述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技術,並不是在加工步驟中,特別是在實施薄膜的塗布、層疊、印刷、及蒸鍍等之際,對於外觀品質和加工性予以充分考慮的設計。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技術,存在以下的問題:在加工步驟中,特別是在實施薄膜的塗布、層疊、印刷、及蒸鍍等之際,產生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並不是充分滿足薄膜的搬送性、加工性、外觀品質的設計。
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有鑑於這樣的先前技術的背景而提供一種薄膜、及使用該薄膜之成型轉印箔、捲繞有該薄膜之薄膜卷、及該薄膜之製造方法,該薄膜係薄膜的製造及加工步驟中的搬送性和加工性優異,且具備高外觀品質和成型性。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進行銳意檢討,結果發現可藉由以下方式來解決,進而完成本發明。即,本發明的薄膜如下。
(1)一種薄膜,係以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薄膜,其特徵為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為0.3mm以上2.0mm以下,在寬度方向兩側,在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 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內,具有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前述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薄膜厚度的10%以上且小於20%。
(2)如(1)的薄膜,其中前述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0.1mm以上且小於2.0mm。
(3)如(1)或(2)的薄膜,其中在將前述滾紋部的凹部的面積設為Xmm2,將前述凸部的面積設為Ymm2時,X/Y為0.5以上10以下。
(4)如(1)至(3)中任一項的薄膜,其中前述薄膜為成型用薄膜。
(5)如(4)的薄膜,其中前述成型用薄膜為成型轉印箔用薄膜。
(6)一種成型轉印箔,其特徵為依序設置如(1)至(5)中任一項的薄膜、創意層及接著層。
(7)如(6)的成型轉印箔,其中保護層位於前述薄膜與前述創意層之間。
(8)一種薄膜卷,其特徵為具有將如(1)至(5)中任一項的薄膜捲繞在捲芯(core)的構成。
(9)一種薄膜之製造方法,係如(1)至(5)中任一項的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以下的滾紋步驟:使薄膜通過以薄膜厚度的75%以上95%以下的間隔所設置的平滑輥與刻印輥之間而形成滾紋部。
(10)如(9)的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前述刻印輥的溫度為190℃以上250℃以下。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薄膜、及使用該薄膜之成型轉印箔、捲繞有該薄膜之薄膜卷、及該薄膜之製造方法,該薄膜係薄膜的製造及加工步驟中的搬送性和加工性優異,且具備高外觀品質和成型性。
藉由使用本發明的薄膜及成型轉印箔,能夠在真空成型、空壓成型、及加壓成型這樣的各種成型方法中對成型裝飾後的成型構件(以下,有稱為製品構件的情形)賦予高創意性。因此,本發明的薄膜及成型轉印箔,例如,能夠適合用於建材、汽車零件、行動電話、電機製品、遊戲機零件等的成型構件的裝飾。
1‧‧‧薄膜
2‧‧‧滾紋部
3‧‧‧滾紋部的凹部
4‧‧‧滾紋部的凸部
5‧‧‧長邊方向
6‧‧‧具有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的區域
7‧‧‧一周期份的長度
8‧‧‧薄膜面
9‧‧‧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
10‧‧‧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
圖1係本發明的薄膜之一實施態樣的滾紋部的概略俯視圖。
圖2係表示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的例子的概略俯視圖。
圖3係本發明的薄膜之一實施態樣的滾紋部的概略俯視圖(A)、及在與厚度方向平行的面切斷時的概略端視圖(B)。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的薄膜,係以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薄膜,其特徵為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為0.3mm以上2.0mm以下,在寬度方向兩側,在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內,具有 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前述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薄膜厚度的10%以上且小於20%。
從兼顧生產性、加工步驟的加工性、及成型性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以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是重要的。在本發明中,環狀烯烴系樹脂係指聚合物的主鏈中具有脂環結構的樹脂,在聚合物100質量%中包含合計為50質量%以上100質量%以下的源自環狀烯烴單體的成分者。此處,環狀烯烴單體係指具有以碳原子所形成的環狀結構,且該環結構中具有碳-碳雙鍵的烴化合物。
此外,以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係指在將構成薄膜的全部成分設為100質量%時,薄膜中包含多於50質量%小於100質量%的環狀烯烴系樹脂。
環狀烯烴單體,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從生產性、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的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雙環[2,2,1]庚-2-烯(以下,有稱為降冰片烯的情形)、環戊二烯、1,3-環己二烯、及它們的衍生物,更佳為使用降冰片烯。
本發明的環狀烯烴系樹脂,只要滿足上述要件,可以是僅使一種環狀烯烴單體進行聚合所得到的樹脂、使複數種環狀烯烴單體進行共聚合所得到的樹脂、及使一種或複數種環狀烯烴單體與一種或複數種鏈狀烯烴單體進行共聚合所得到的樹脂中的任一者。
此處,鏈狀烯烴單體係指具有碳-碳雙鍵的烴化合物,且不具有以碳原子所形成的環狀結構者。又, 對於環狀烯烴單體和鏈狀烯烴單體的組合,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定。
環狀烯烴系樹脂可以僅使用1種,也可以混合複數種使用。又,在混合複數種環狀烯烴系樹脂使用的情況下,環狀烯烴系樹脂的含量係將全部的環狀烯烴系樹脂合計來算出。
在本發明中,從生產性、成型性、及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的觀點來看,作為環狀烯烴系樹脂,較佳為使用聚降冰片烯、聚環戊二烯、聚環己二烯、及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個以上,更佳為使用聚降冰片烯及/或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
作為僅使環狀烯烴單體進行聚合的樹脂的製造方法,能夠使用環狀烯烴單體的加成聚合、或者是開環聚合等的公知方法。例如,能夠藉由在使降冰片烯進行開環移位聚合後使其進行氫化的方法、使降冰片烯進行加成聚合的方法來得到聚降冰片烯。此外,能夠藉由在使環戊二烯、環己二烯進行1,2-、1,4-加成聚合後使其進行氫化的方法來得到聚環戊二烯、聚環己二烯。
作為使環狀烯烴單體和鏈狀烯烴單體共聚合而得之樹脂的製造方法,能夠使用環狀烯烴單體和鏈狀烯烴單體的加成聚合等的公知方法。例如,能夠藉由使降冰片烯和乙烯進行加成聚合的方法來得到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
此外,在本發明中,只要滿足前述要件且無 損本發明的效果,能夠根據需要而含有適量的阻燃劑、熱穩定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抗靜電劑、塑化劑、黏著性賦予劑、聚矽氧烷等的消泡劑、顏料或染料等的著色劑。
從兼顧加工步驟的加工性和成型性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較佳為75℃的儲存模數為1,000MPa以上3,000MPa以下,120℃的儲存模數為100MPa以下。儲存模數係指著眼於物質的應力和應變特性的相位延遲而表示黏彈性特性的指標。而且,儲存模數可以藉由公知的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來進行測定,詳細的測定條件後述。此外,75℃的儲存模數為1,000MPa以上3,000MPa以下,係指長邊方向及寬度方向之75℃的儲存模數為1,000MPa以上3,000MPa以下,以下,包含120℃的儲存模數在內也可做同樣的解釋。此處,長邊方向係指在製造薄膜之際薄膜前進的方向,寬度方向係指與薄膜面平行且與長邊方向正交的方向。
又,在薄膜被捲取成卷的情況下,能夠容易地確定出長邊方向、寬度方向,但在並未捲繞成卷的薄片狀的薄膜的情況下,無法容易地確定出長邊方向、寬度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則針對任意選擇的一方向,在藉由後述的方法測定薄膜的75℃的儲存模數後,使薄膜向右旋轉5°進行同樣的測定,重複此事直到達到180°為止,將值最大的方向作為長邊方向處理。
藉由將75℃的儲存模數設為1,000MPa以上,能夠減輕塗布、層疊、印刷、及蒸鍍等加工步驟中 的尺寸變化。此外,藉由將75℃的儲存模數設為3,000MPa以下,能夠確保薄膜的韌性,減輕薄膜生產性的降低。又,依在加工步驟的加工性方面重要的尺寸穩定性的觀點,75℃的儲存模數更佳為1,100MPa以上,再更佳為1,200MPa以上。
將薄膜的75℃的儲存模數設在1,000MPa以上3,000MPa以下或上述的較佳範圍內的方法,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將薄膜設為積層薄膜,將形成薄膜的層當中至少一個以上的層的玻璃轉移溫度設為80℃以上的方法。
層的玻璃轉移溫度能夠藉由以下的方法來進行測定。首先,利用微差掃描熱量計使由薄膜削出的層樣品升溫,記錄以縱軸作為溫度、以橫軸作為熱行為的波形。由所得到的波形,確定出底線(baseline)因從玻璃狀態至橡膠狀態的轉變而向下移位之處,在其反曲點拉出相對於波形的切線。此切線與底線交叉之處的溫度成為層的玻璃轉移點。又,在觀察到複數個從玻璃狀態至橡膠狀態的轉變的情況下,以底線的移位幅度最大的轉變為基礎,求出層的玻璃轉移溫度。
又,作為用於作成這種態樣的手段,例如,可舉出:調整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共聚合成分的比率的手段、使用玻璃轉移溫度不同的複數種樹脂作為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手段。針對這些手段的具體例,以使用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作為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在使用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作為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情況下,藉由使聚合物鏈中的源自降冰片烯的成分的比率變高,能夠使層的玻璃轉移溫度上升。此外,若使複數種聚合物鏈中的源自降冰片烯的成分的比率不同的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混合的話,則藉由提高聚合物鏈中的源自降冰片烯的成分的比率高的樹脂的摻合比,能夠使層的玻璃轉移溫度上升。
此外,從更容易將薄膜的75℃的儲存模數設在1,000MPa以上3,000MPa以下或上述的較佳範圍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相對於薄膜整體的厚度比100%,將玻璃轉移溫度為80℃以上的層的合計厚度比設為50%以上。此處,「玻璃轉移溫度為80℃以上的層的合計厚度比」,在薄膜中存在一個玻璃轉移溫度為80℃以上的層的情況下,係指該層在薄膜整體中所佔的厚度比,在存在複數個的情況下,係指對應的全部層在薄膜整體中所佔的合計厚度比。
另外,若薄膜的120℃的儲存模數為100MPa以下,則不僅具備優異的成型性,成型溫度也能夠設定在如150℃以下的較低溫度。因此,薄膜成為不僅能夠適合用於如金屬的熔點較高的構件的成型,也能夠適合用於如樹脂的熔點較低的構件的成型。
另外,在需要高成型性的情況下,薄膜的120℃的儲存模數更佳為50MPa以下,再更佳為20MPa以下,特佳為18MPa以下。此外,120℃的儲存模數的下限,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從薄 膜的成型性的觀點來看,若為0.5MPa的話便是充分的。
將薄膜的120℃的儲存模數設在100MPa以下或上述的較佳範圍內的方法,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作成形成薄膜的層當中至少一個以上的層的玻璃轉移溫度為120℃以下之態樣的方法。
又,作為用於作成這種態樣的手段,例如,可舉出:調整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共聚合成分的比率的手段、使用玻璃轉移溫度不同的複數種樹脂作為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手段。針對這些手段的具體例,以使用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作為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在使用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作為層中的環狀烯烴系樹脂的情況下,藉由使聚合物鏈中的源自降冰片烯的成分的比率變低,能夠使層的玻璃轉移溫度降低。此外,若使複數種聚合物鏈中的源自降冰片烯的成分的比率不同的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混合的話,則藉由提高聚合物鏈中的源自降冰片烯的成分的比率低的樹脂的摻合比,能夠使層的玻璃轉移溫度降低。
此外,從更容易將薄膜的120℃的儲存模數設在100MPa以下或上述的較佳範圍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相對於薄膜整體的厚度比100%,將玻璃轉移溫度為120℃以下的層的合計厚度比設為50%以上。從上述觀點來看,更佳為相對於薄膜整體的厚度比100%,將玻璃轉移溫度為110℃以下的層的合計厚度比設為50%以上, 再更佳為將玻璃轉移溫度為100℃以下的層的合計厚度比設為50%以上。
即,從將75℃的儲存模數設為1,000MPa以上3,000MPa以下且將120℃的儲存模數設為100MPa以下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將玻璃轉移溫度為80℃以上120℃以下的層的合計厚度比設為50%以上,更佳為將玻璃轉移溫度為80℃以上110℃以下的層的合計厚度比設為50%以上,再更佳為將玻璃轉移溫度為80℃以上100℃以下的層的合計厚度比設為50%以上。
從薄膜的平滑性、外觀品質、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及生產性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係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為0.3mm以上2.0mm以下是重要的。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意指表示寬度方向端部的薄膜的平坦性的指標,值越小越平坦。而且,「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為0.3mm以上2.0mm以下」係指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係兩側皆為0.3mm以上2.0mm以下。又,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的測定係藉由將500mm(長邊方向)×1,000mm(寬度方向)的大小的薄膜放置在水平的實驗台上,使用游標尺測定從實驗台起算的薄膜的高度來進行,詳細的測定方法後述。
若至少單側的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超過2.0mm,則在用作成型轉印用薄膜的情況下薄膜的搬送性明顯降低,因此產生皺褶、薄膜斷裂,有加工步驟的加工性惡化的情形。若僅著眼於減輕皺褶、薄膜斷裂的產生的話,則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越小越好。但是, 如後述,從一邊維持生產性,一邊無損薄膜的平滑性、外觀品質、及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的觀點來看,將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設為薄膜厚度的10%以上且小於20%是重要的,在作成這種態樣的情況下,薄膜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成為0.3mm以上。
從上述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係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較佳為0.3mm以上1.0mm以下。此外,若各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為0.3mm以上2.0mm以下的話,則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從薄膜的平滑性、外觀品質、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及生產性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係在寬度方向兩側,在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內,具有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是重要的。藉由作成這種態樣,變得容易將前述的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設在0.3mm以上2.0mm以下或前述的較佳範圍內,能夠無損生產性地使薄膜的平滑性、外觀品質、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提高。
此處,滾紋部係指由凹部和設置在其周緣的凸部所構成的區域(參照圖1)。圖1係本發明的薄膜之一實施態樣的滾紋部的概略俯視圖。圖1中的1表示薄膜,2表示滾紋部,3表示滾紋部的凹部,4表示滾紋部的凸部。又,關於滾紋部的凹部及滾紋部的凸部,以下,有簡稱為凹部、凸部的情形。
「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係指被以離一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成為1mm的方式與長邊方向平行地拉出的直線、和以離該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成為100mm的方式與長邊方向平行地拉出的直線包夾的區域。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係指複數個滾紋部在長邊方向上連接而成為帶狀者,作為具體例,可舉出圖2的(A)~(D)所示的態樣,但不限於它們。在圖2中,2表示滾紋部,5表示長邊方向,6表示具有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的區域。從上述觀點來看,具有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的區域較佳為在寬度方向兩側,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2mm以上50mm以下的區域。
使這樣的滾紋部形成的方法,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如後述,使薄膜通過加熱的刻印輥與平滑輥之間的方法。
從兼顧提升加工步驟中的薄膜的捲取性及減輕薄膜斷裂、和形成滾紋部的凸部,進一步確保對轉印箔的加工性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係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較佳為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0.1mm以上且小於2.0mm,更佳為0.2mm以上1.5mm以下,再更佳為0.5mm以上1.0mm以下。
以下,針對滾紋部,一邊參照圖3一邊進行說明。圖3係本發明的薄膜之一實施態樣的滾紋部的概略俯視圖(A)、及厚度方向概略端視圖((B):相當於(A)的I-I’線切斷部端視圖。)。通常,滾紋部2係藉由將加 熱的刻印輥壓抵在薄膜1來形成。此時,在被在刻印輥的突起部分所壓抵的部分中薄膜1軟化而形成凹部3的同時,軟化的薄膜被擠出至突起部分的外側而在凹部3的周圍形成凸部4。藉由形成此凸部4,在捲取成薄膜卷時薄膜彼此的接觸面積變小,除了能夠減輕刮傷的產生、黏結外,也能夠在兩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情況下減輕粗糙的面的形狀被轉印至平滑的面的情形。
「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圖3的9)」能夠以如下的距離表示:以薄膜面(圖3的8)的高度觀察滾紋部的凸部的外周,以其距離成為最大的方式取得外周上的2個點時的該2點間的距離。就「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的測定而言,能夠使用具備測量長度功能的光干涉型顯微鏡。作為這樣的光干涉型顯微鏡,例如,可舉出Ryoka Systems Inc.製的「VertScan」(註冊商標)2.0等,在使用該光干涉型顯微鏡的情況下的測定條件設為觀察模式=Forcus模式、濾鏡=530nm white、ScanRange=105nm。又,關於能夠用於測定的機器及條件,在後述的「凹部的面積Xmm2」、「凸部的面積Ymm2」、及「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中也一樣。
本發明的薄膜的「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能夠藉由在任意的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中,測定以長邊方向的長度成為一周期份的長度的方式任意選擇的範圍中所含的全部滾紋部的「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求出所得到的值的平均值來決定。一周期份的長度(圖2C的7)係指在滾紋部係以 在長邊方向上重複一定單元的方式周期性地形成的情況下的一單元份的長度。又,在滾紋部的形成看不到周期性的情況下,以長邊方向的長度成為5mm的方式任意選擇測定範圍。
若至少單側的寬度方向端部的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為2.0mm以上,則有在加工步驟中、在搬送薄膜時以滾紋部為起點產生薄膜斷裂的情形。另一方面,若至少單側的寬度方向端部的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小於0.1mm,則有凸部的形成變得不充分,由前述的凸部形成所產生的效果變得不充分的情形。
從不會使作為轉印箔使用時的成型物的表面外觀惡化地使薄膜的捲取性、及對轉印箔的加工性提高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在將滾紋部的凹部的面積設為Xmm2,將凸部的面積設為Ymm2時,X/Y較佳為0.5以上10以下,更佳為1.0以上7.5以下,再更佳為2.0以上5.0以下。
藉由在將滾紋部的凹部的面積設為Xmm2,將凸部的面積設為Ymm2時,X/Y為10以下,能夠抑制伴隨形成滾紋部而來的薄膜變形,可減輕薄膜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其結果,減輕了由以下因素所造成的生產性降低:因薄膜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所引起的捲取中的扭曲、捲繞偏移等的產生。除此之外,在對轉印箔的加工步驟中,減輕了搬送時皺褶的產生,因此能夠使轉印箔的生產性、將轉印箔用於裝飾所得到的成型物的表面外觀提高。另一方面,藉由X/Y為0.5以上,在捲取成 薄膜卷時薄膜彼此的接觸面積變小,除了能夠減輕刮傷的產生、黏結外,也能夠在兩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的情況下減輕粗糙的面的形狀被轉印至平滑的面的情形,因此能夠減輕薄膜的平滑性、外觀品質、及將轉印箔用於裝飾所得到的成型物的表面外觀的惡化。
滾紋部的凹部的面積Xmm2、凸部的面積Ymm2能夠使用具備測量長度功能的光干涉型顯微鏡來進行測定。本發明的薄膜的「凹部的面積Xmm2」、及「凸部的面積Ymm2」能夠藉由在任意的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中,測定以長邊方向的長度成為一周期份的長度的方式任意選擇的範圍中所含的全部滾紋部的「凹部的面積Xmm2」、及「凸部的面積Ymm2」,求出所得到的值的平均值來決定。又,在滾紋部的形成看不到周期性的情況下,以長邊方向的長度成為5mm的方式任意選擇測定範圍。
本發明的薄膜係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薄膜厚度的10%以上且小於20%是重要的。「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圖3的10)」能夠以如下的距離表示:在與薄膜面垂直且包含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的面切斷薄膜時所得到的凸部的頂部與薄膜面的距離。此時,在有複數個凸部存在而其高度不同的情況下,使用與薄膜面的距離最大的凸部的頂部進行測定。
本發明的薄膜的「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能夠藉由在任意的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中,測定以長邊方向的長度成為一周 期份的長度的方式任意選擇的範圍中所含的全部滾紋部的「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求出所得到的值的平均值來決定。又,在滾紋部的形成看不到周期性的情況下,以長邊方向的長度成為5mm的方式任意選擇測定範圍。
若至少單側的寬度方向端部的凸部的高度小於薄膜厚度的10%,則有損及薄膜的平滑性、外觀品質、及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的情形。另一方面,若至少單側的寬度方向端部的凸部的高度為薄膜厚度的20%以上,則伴隨形成滾紋部而來的薄膜變形變大,薄膜寬度方向端部的應變變得過大。因此,有以下情形:在捲取中產生扭曲、捲繞偏移,在加工步驟中亦在搬送時產生皺褶,生產性受損;在將薄膜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受損。從上述觀點來看,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較佳為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薄膜厚度的15%以上19%以下。
供將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設在薄膜厚度的10%以上且小於20%或上述的較佳範圍內用的方法,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以下的方法:將為了形成滾紋部而使用的平滑輥與刻印輥的間隔調節在薄膜厚度的75%以上95%以下的範圍內。具體而言,藉由在上述範圍內使平滑輥與刻印輥的間隔變窄,由於在使刻印輥進行壓接時軟化的樹脂增加(凹部的深度變大),因此能夠使凸部的高度變大。
從生產性、成型性、加工步驟的加工性、及製造成本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薄膜的厚度較佳為25μm 以上500μm以下,更佳為50μm以上200μm以下,再更佳為75μm以上150μm以下。若薄膜的厚度小於25μm,則有生產穩定性受損,在加工步驟中產生皺褶的情況。此外,若薄膜的厚度超過500μm,則有加工步驟中的加工性、成型性降低,成本變高的情況。
本發明的薄膜係薄膜的製造及加工步驟中的搬送性和加工性優異,且具備高外觀品質和成型性,因此較佳為成型用薄膜,更佳為成型轉印箔用薄膜。此處,成型用薄膜係指供將後述的創意層等轉印於成型構件(被黏物)用的可剝離的支撐薄膜。
從容易將裝飾附加於成型構件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成型轉印箔依序設置本發明的薄膜、創意層、及接著層是重要的。此處,創意層係指用於將著色、花紋圖案、木紋風格、金屬風格、珠光風格等裝飾附加於成型構件的層。此外,依序設置本發明的薄膜、創意層、及接著層係指不論在本發明的薄膜與創意層、創意層與接著層之間是否有其他層存在,本發明的薄膜、創意層、及接著層都是依序設置的全部態樣。
從保護製品構件的表面的觀點來看,本發明的成型轉印箔較佳為保護層位於本發明的薄膜與創意層之間。此處,保護層係指擔任保護被轉印於製品構件的創意層的作用的層。藉由作成這種態樣,使成型轉印箔接著於成型構件並僅將薄膜剝離之後的製品構件的表面的耐刮傷性、耐候性、及創意性提高。
在本發明的成型轉印箔中,保護層所使用的樹脂,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定,從無損製品構件的外觀的觀點來看,較佳為透明性高的樹脂。例如,較佳為單獨或組合使用聚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氟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此外,從使製品構件的耐刮傷性提高的觀點來看,較佳為使用熱硬化樹脂、紫外線硬化樹脂、電子束硬化樹脂及熱射線硬化樹脂等,更佳為使用紫外線硬化樹脂、電子束硬化樹脂等,再更佳為使用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樹脂、電子束硬化型丙烯酸系樹脂。
對本發明的薄膜形成創意層的方法,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能使用塗布、印刷、及金屬蒸鍍等。作為創意層所使用的樹脂,可舉出:聚酯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氟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樹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創意層中的著色劑,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定,考慮對創意層中使用的樹脂的分散性等,能夠從染料、無機顏料、及有機顏料等適宜選擇。
在藉由塗布或印刷形成創意層的情況下,從成型後的色調保持性、創意性的觀點來看,其厚度較佳為1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佳為2μm以上50μm以下,再更佳為5μm以上40μm以
Figure 107140011-A0305-02-0021-1
此外,在藉由金屬蒸鍍形成創意層的情況下,蒸鍍薄膜的製作方法,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定,能夠使用真空蒸鍍法、EB蒸鍍法、濺鍍法、及離子鍍法等。
金屬蒸鍍中的金屬,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從創意層的成型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銦、錫,更佳為銦。
在藉由金屬蒸鍍形成創意層的情況下,從兼顧創意層的成型性和創意性的觀點來看,其厚度較佳為0.001μm以上100μm以下,更佳為0.01μm以上50μm以下,再更佳為0.02μm以上30μm以下。
基於賦予對成型構件的接著性的目的,作為設在創意層中的接著層的素材,能夠使用感熱型或感壓型。在對成型構件進行轉印的情況下,能夠配合成型構件的材質而適宜選擇接著層的素材。
例如,在成型構件係以丙烯酸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較佳為單獨或組合使用丙烯酸系樹脂、聚苯醚.聚苯乙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樹脂、苯乙烯共聚物系樹脂等。在成型構件係以聚苯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較佳為單獨或組合使用與這些樹脂有親和性的丙烯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醯胺系樹脂等。在成型構件係以聚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較佳為單獨或組合使用氯化聚烯烴系樹脂、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樹脂、環化橡膠、香豆酮茚系樹脂。在成型構件係金屬的情況下,較佳為單獨或組合使用丙烯酸系樹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樹脂、聚碳酸酯系 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醚系樹脂、聚乙酸乙烯酯樹脂等。
對本發明的薄膜形成接著層的方法,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能使用輥塗布法、凹版塗布法、缺角輪(comma)塗布法等的塗布法、及凹版印刷法、網版印刷法等的印刷法。
使用利用了本發明的成型用薄膜的成型轉印箔進行裝飾的成型構件,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舉出:以聚丙烯、丙烯酸、聚苯乙烯、聚丙烯腈.苯乙烯、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等的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構件;以鋁、錳、鐵、鈦、銅、鋅等的金屬作為主要成分的構件等。
本發明的薄膜卷的特徵為具有將本發明的薄膜捲繞在捲芯的構成。本發明的薄膜卷能夠藉由將後述的本發明的薄膜捲取在捲芯來得到。
本發明的薄膜之製造方法的特徵為具有以下的滾紋步驟:使薄膜通過以薄膜厚度的75%以上95%以下的間隔所設置的平滑輥與刻印輥之間而形成滾紋部。藉由作成這種態樣,能夠容易地將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設在前述的較佳範圍內,因此所得到的薄膜成為平滑性、外觀品質、及在用於裝飾的情況下的表面外觀優異者。以薄膜厚度的75%以上95%以下的間隔所設置的平滑輥與刻印輥,係指以刻印輥的突起的頂部與平滑輥的間隙成為薄膜厚度的75%以上95%以下的方式所設置的平滑輥與刻印輥。又,在刻印輥的突起的高度、大小不 均勻的情況下,由最高的突起的頂部與平滑輥的間隙決定間隔。
若平滑輥與刻印輥的間隔小於薄膜厚度的75%,則有薄膜過度熱變形,平面性、加工步驟中的搬送性降低,薄膜的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變大的情形。此外,若平滑輥與刻印輥的間隔超過薄膜厚度的95%,則有無法充分地形成滾紋部的凸部,無法得到前述的藉由凸部的存在所得到的效果的情形。
刻印輥係指輥的表面(薄膜接觸的面)具有高度5μm以上的突起的輥,平滑輥係指輥的表面沒有高度1μm以上的突起存在的輥。刻印輥的突起的形狀,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從刻印的加工性、凹凸區域的加工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圓柱、圓錐台、三角柱、三角錐台、四角柱、四角錐台、六角柱、六角錐台、八角柱、及八角錐台等。從滾紋部的加工性和薄膜的搬送性的觀點來看,平滑輥的表面較佳係根據JIS B 0601-2001測定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為50nm以下,更佳為20nm以下,再更佳為10nm以下。
刻印輥的表面溫度,只要無損本發明的效果便沒有特別的限制,能夠根據使用的樹脂的特性適宜選擇,從兼顧滾紋部的形成和薄膜的生產性的觀點來看,較佳為190℃以上250℃以下。若刻印輥的表面溫度小於190℃,則有無法充分地形成滾紋部,薄膜的平滑性降低的情形。另一方面,若刻印輥的溫度超過250℃,則有在形成滾紋部之後刻印輥與薄膜的脫模性惡化,低彈性 化的薄膜附著於刻印輥或者是薄膜碎片零亂,生產性降低的情形。從上述觀點來看,刻印輥的表面溫度更佳為195℃以上240℃以下,再更佳為200℃以上230℃以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薄膜之製造方法,進一步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完全不限於此。
首先,將以粒料狀的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供給至擠出機進行加熱熔融。接著,用齒輪泵等將經加熱熔融的樹脂組成物的擠出量均勻化,透過過濾器等,由經加熱熔融的樹脂組成物拿除異物、改性的樹脂。另外,用模將去除了異物等的樹脂組成物成形為薄片狀並使其吐出,擠出在澆鑄鼓輪等的旋轉冷卻體上,在旋轉冷卻體和成對的經調整過夾持壓的夾持輥等的旋轉體之間進行冷卻固化而得到薄膜。接著,使薄膜通過分別配置在薄膜的兩端部的一對經加熱的刻印輥與平滑輥之間,使連續的滾紋部形成在薄膜的寬度方向兩端部。此時,刻印輥與平滑輥的間隔係以成為薄膜厚度的75%以上95%以下的方式設定。接著,藉由捲取步驟將所得到的具有滾紋部的薄膜捲取在捲芯而得到薄膜卷。
[實施例]
以下,顯示實施例,進一步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完全不限於此。
[測定及評價方法]
實施例中所示的測定、評價係用如下所示的條件進行。
(1)薄膜厚度
使用度盤規(dial gauge),測定薄膜樣品當中由不屬於滾紋部的部分任意選擇的5個地方的厚度,將其平均值作為薄膜厚度。
(2)儲存模數
以不含滾紋部的方式,將薄膜切出成60mm(長邊方向)×5mm(寬度方向)的矩形而製成樣品。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Rheology製,DVE-V4 FT Rheospectra),用下述的測定條件進行測定,求出75℃及120℃的長邊方向的儲存模數(MPa)。關於寬度方向的儲存模數(MPa),亦除了將樣品作成60mm(寬度方向)×5mm(長邊方向)的矩形外,與長邊方向同樣地操作來求出。
<測定條件>
頻率:10Hz
試驗長度:20mm
位移振幅:10μm
測定溫度範圍:25℃~160℃
升溫速度:5℃/分鐘
(3)平滑輥的表面粗糙度Ra
根據JIS B 0601-2001,藉由表面粗糙度計(Mitsutoyo(股)製,「Surftest」(註冊商標)SJ210)測定平 滑輥表面的二維中心線平均粗糙度Ra,將其結果作為表面粗糙度Ra。又,測定條件如下。
<測定條件>
觸針前端半徑:2μm
測定力:0.75mN
測定長度:25mm
截止值:0.08mm
測定方向:平滑輥的寬度方向
(4)刻印輥與平滑輥的間隙/薄膜的厚度
藉由游標尺(Mitsutoyo(股)製,「SuperCaliper」(註冊商標)CD67-S),測定刻印輥的突起的頂部與平滑輥的間隙的長度,將其結果作為刻印輥與平滑輥的間隙,將間隙的長度和薄膜的厚度的百分率作為刻印輥與平滑輥的間隙/薄膜的厚度。
(5)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凸部的高度、及X/Y
滾紋部的凹部的面積(Xmm2)及凸部的面積(Ymm2)係使用光干涉型顯微鏡(Ryoka Systems Inc.製,「VertScan」(註冊商標)2.0),以觀察模式=Forcus模式、濾鏡=530nm white、ScanRange=105nm,觀察表面形態的影像來求出。進一步使用測定模式而與薄膜面垂直地進行掃描,得到滾紋部的厚度方向概略剖面,求出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及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各測定係對一 個樣品進行3次,從其平均值求出。
(6)寬度方向兩端部的薄膜的應變
從薄膜卷任意地切出大小為500mm(長邊方向)×1,000mm(寬度方向)的樣品,對所得到的樣品測定端部的應變。樣品係放置在實驗台(Yamato Scientific製,LCA型)上,使用游標尺(Mitsutoyo(股),SuperCaliper CD67-S)測定從實驗台起算的薄膜的高度,將其作為應變。測定係對各寬度方向端部進行3次,將其平均值作為各寬度方向端部的薄膜的應變。
(7)薄膜的捲取性
觀察製造薄膜時的捲取步驟中的薄膜的搬送狀態及所捲取的薄膜卷的表面狀態,用以下的基準評價捲取性。捲取性係A為最優,將B以上設為合格。
A:薄膜的搬送狀態良好,捲取的薄膜卷中並未目視觀察到皺褶、刮傷、凹陷、凸狀變形、薄膜碎片的附著。
B:薄膜的搬送狀態良好,但捲取的薄膜卷中目視觀察到實用上沒問題的程度的皺褶、刮傷、凹陷、凸狀變形、薄膜碎片的附著。
C:薄膜的搬送狀態差(在搬送之際有扭曲、起伏等),或者是捲取的薄膜卷中目視觀察到實用上成為問題的皺褶、刮傷、凹陷、凸狀變形、薄膜碎片的附著。
(8)形成創意層時的加工性
在塗布裝置(廉井精機製)中使用塗布機(applicator),在由薄膜卷捲出的薄膜樣品的表面塗敷將碳黑分散於丙烯酸樹脂(Toyo Chemical製的6500B)所得到的黑墨,在80℃下進行乾燥5分鐘,形成塗膜厚度30μm的創意層。再度捲取形成有創意層的薄膜,目視觀察並用以下的基準評價加工性。形成創意層時的加工性係A為最優,將C以上設為合格。
A:薄膜卷中並未觀察到皺褶、凹陷、凸狀變形、塗敷脫落、薄膜的龜裂中的任一者。
B:捲取的薄膜卷中觀察到皺褶、凹陷、凸狀變形、點狀的塗敷脫落、薄膜的龜裂中的至少一者,但皆為實用上沒問題的程度。
C:捲取的薄膜卷中觀察到線狀的塗敷脫落,但為實用上沒問題的程度。
D:薄膜在搬送中斷裂,不能捲取。或者,薄膜卷中觀察到皺褶、凹陷、凸狀變形、塗敷脫落、薄膜的龜裂中的至少一者,該至少一者係實用上成為問題的程度。
又,關於塗敷脫落,將長徑為5mm以下者設為點狀,將長徑超過5mm者設為線狀。長徑係指在以距離成為最大的方式取得塗敷脫落的外周上的2點的情況下的該2點間的距離。
(9)成型轉印箔的成型性
使用塗布機,在薄膜卷樣品的表面塗敷丙烯酸/胺基 甲酸酯系的黑墨而形成創意層。進一步由上述的薄膜卷樣品,以不含滾紋部的方式在任意的位置上切出成200mm(長邊方向)×300mm(寬度方向)的大小作為樣品。使用塗布機,在薄膜樣品的創意層的表面塗敷改性烯烴系熱熔接著劑(東亞合成製的PES-360HV),在80℃下進行乾燥10分鐘,形成塗膜厚度20μm的接著層。使用布施真空股份有限公司製的三維真空加熱成型機(TOM成形機/NGF-0406-T),以成為120℃的溫度的方式加熱形成有接著層的樣品,沿著加熱為50℃的聚丙烯製樹脂模具(底面直徑150mm)進行真空.空壓成型(空壓:0.2MPa),得到薄膜/創意層/接著層/聚丙烯製樹脂模具的成型體。針對所得到的成型體,由能夠沿著模具成型的狀態(深拉比:成型高度/底面直徑),用以下的基準評價成型轉印箔的成型性。又,成型轉印箔的成型性係A為最優,將C以上設為合格。
A:能夠以深拉比1.0以上成型。
B:能夠以深拉比0.8以上且小於1.0成型,但深拉比1.0以上不能成型。
C:能夠以深拉比0.7以上且小於0.8成型,但深拉比0.8以上不能成型。
D:不能以深拉比0.7以上成型。
(10)製品構件(成型裝飾後的成型構件)的表面外觀
使用模塗布機,在薄膜卷的表面塗敷丙烯酸/胺基甲 酸酯系的黑墨,在80℃下進行乾燥10分鐘,形成塗膜厚度30μm的創意層。進一步使用塗布機,在創意層上塗敷Japan Chemical製的892L,在80℃下進行乾燥10分鐘,形成塗膜厚度20μm的接著層,製作成型轉印箔卷。
從所得到的成型轉印箔卷,在任意的位置上將成型轉印箔切出成200mm(長邊方向)×300mm(寬度方向)的大小。接著,以成為薄膜/創意層/接著層/成型構件(平面狀的聚丙烯製樹脂模具)的順序的方式,將成型轉印箔和成型構件重疊並進行真空.空壓成型,以照射強度成為2,000mJ/cm2的方式,對所得到的成型體照射紫外線以使塗劑硬化。之後,使用掃描型白色干涉顯微鏡(Hitachi High-Technologies(股)製的VS-1000),以倍率5倍觀察僅將薄膜剝離所得到的製品構件的表面,用以下的基準評價其表面外觀(起伏:製品構件的最大點高度-最小點高度)。又,製品構件(成型裝飾後的成型構件)的表面外觀係A為最優,將B以上設為合格。
A:起伏小於0.01mm。
B:起伏為0.01mm以上且小於0.1mm。
C:起伏為0.1mm以上。
(11)創意層、接著層的厚度
薄膜的創意層、接著層的層厚係藉由以下方式求出:使用Leica Micro Systems(股)製的金屬顯微鏡 LeicaDMLM,以倍率100倍拍攝薄膜的剖面照片後,由所得到的照片,按各層選定任意5個地方測定其厚度,算出其平均值。
[用於製造薄膜的樹脂]
(環狀烯烴系樹脂A)
Polyplastics公司製的「TOPAS」(註冊商標)8007F-04
(環狀烯烴系樹脂B)
Polyplastics公司製的「TOPAS」(註冊商標)6013F-04
(聚乙烯系樹脂)
Prime Polymer公司製的「Evolue」(註冊商標)SP2540
(實施例1)
以表1的組成、構成,分別供給至單軸擠出機(L/D=30),以供給部溫度230℃,其以後的溫度240℃進行熔融,使其通過過濾精度30μm的葉盤過濾器後,由T模(模唇間隙:0.4mm)薄片狀地吐出至溫度控制為40℃的金屬製鏡面輥(表面粗糙度Ra:0.01μm)上,得到澆鑄薄膜。此時,以溫度控制為30℃的消光風格橡膠製賦形輥進行夾持(表面粗糙度Ra:0.7μm,夾持壓:0.2MPa)。接著,使所得到的澆鑄薄膜通過刻印輥與平滑輥的輥間隙(85μm),該刻印輥係加熱為210℃且在寬度方向上以等間隔形成有5個上底的直徑:0.7mm、下底的直徑:1.0mm的圓錐台形狀的突起,在寬度方向兩端部,在離各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0mm以上20mm以下的區域 內形成寬度10mm的滾紋部,用捲繞機進行捲取,得到將薄膜厚度100μm、寬度1,000mm、長度500m的薄膜捲繞起來的薄膜卷。將薄膜及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製品構件的評價結果顯示在表1。又,將搬送輥的驅動側設為A側,將非驅動側設為B側。
(實施例2~9、比較例1~7)
除了如表1、2的記載設定刻印輥的加熱溫度、刻印輥的上底、及刻印輥與平滑輥的間隙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得到薄膜卷。將薄膜及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製品構件的評價結果顯示在表1、2。
(比較例8)
除了不進行滾紋部的形成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操作而得到薄膜卷。將薄膜及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製品構件的評價結果顯示在表2。
Figure 107140011-A0202-12-0032-1
各成分的含量係將薄膜中的全部成分設為100質量%來算出。凹部的長徑(mm)、凸部的高度(μm)在寬度方向兩側是相等的。以上事情,在表2中也一樣。
Figure 107140011-A0202-12-0033-2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薄膜、及使用該薄膜之成型轉印箔、捲繞有該薄膜之薄膜卷、及該薄膜之製造方法,該薄膜係薄膜的製造及加工步驟中的搬送性和加工性優異,且具備高外觀品質和成型性。藉由使 用本發明的薄膜及成型轉印箔,能夠在真空成型、空壓成型、及加壓成型這樣的各種成型方法中對製品構件(成型裝飾後的成型構件)賦予高創意性。因此,本發明的薄膜及成型轉印箔,例如,能夠適合用於建材、汽車零件、行動電話、電機製品、遊戲機零件等的成型構件的裝飾。
1‧‧‧薄膜
2‧‧‧滾紋部
3‧‧‧滾紋部的凹部
4‧‧‧滾紋部的凸部

Claims (10)

  1. 一種薄膜,係以使用聚降冰片烯、聚環戊二烯、聚環己二烯、及降冰片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中的至少一個以上的環狀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薄膜,其特徵為寬度方向兩端部的應變為0.3mm以上2.0mm以下,在寬度方向兩側,在離寬度方向端部的距離為1mm以上100mm以下的區域內,具有在長邊方向上連續的滾紋部,該滾紋部的凸部的高度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薄膜厚度的10%以上且小於20%。
  2. 如請求項1的薄膜,其中該滾紋部的凹部的長徑在寬度方向兩側皆為0.1mm以上且小於2.0mm。
  3. 如請求項1或2的薄膜,其中在將該滾紋部的凹部的面積設為Xmm2,將該凸部的面積設為Ymm2時,X/Y為0.5以上10以下。
  4. 如請求項1或2的薄膜,其中該薄膜為成型用薄膜。
  5. 如請求項4的薄膜,其中該成型用薄膜為成型轉印箔用薄膜。
  6. 一種成型轉印箔,其特徵為依序設置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的薄膜、創意層及接著層。
  7. 如請求項6的成型轉印箔,其中保護層位於該薄膜與該創意層之間。
  8. 一種薄膜卷,其特徵為具有將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的薄膜捲繞在捲芯(core)的構成。
  9. 一種薄膜之製造方法,係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的薄膜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以下的滾紋步驟:使薄膜通過以薄膜厚度的75%以上95%以下的間隔所設置的平滑輥與刻印輥之間而形成滾紋部。
  10. 如請求項9的薄膜之製造方法,其中該刻印輥的溫度為190℃以上250℃以下。
TW107140011A 2017-11-17 2018-11-12 薄膜、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薄膜卷、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TWI776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21601 2017-11-17
JP2017-221601 2017-1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2873A TW201922873A (zh) 2019-06-16
TWI776986B true TWI776986B (zh) 2022-09-11

Family

ID=66540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0011A TWI776986B (zh) 2017-11-17 2018-11-12 薄膜、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薄膜卷、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712201A4 (zh)
JP (1) JP7221695B2 (zh)
KR (1) KR102614947B1 (zh)
CN (1) CN111201270B (zh)
TW (1) TWI776986B (zh)
WO (1) WO20190979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9578B2 (ja) 2020-04-30 2023-12-18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転写成形品及びその加飾方法
JPWO2022071319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CN117769654A (zh) * 2021-09-30 2024-03-26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8076469A (zh) * 2021-10-06 2024-05-24 东洋纺株式会社 实施了滚花加工的长条状树脂薄膜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44647A1 (en) * 2012-12-27 2015-12-03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m for mol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7399A (ja) * 2005-02-21 2006-09-28 Kureha Corp 離型フィルム、積層離型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WO2007132641A1 (ja) * 2006-05-12 2009-09-24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
JP2009083322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film Corp 環状オレフィン系樹脂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67249B2 (ja) * 2007-10-23 2013-12-11 ポリ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フィルム及び環状オレフィン樹脂プリ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JP5510459B2 (ja) * 2009-09-14 2014-06-0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5594096B2 (ja) * 2010-11-30 2014-09-24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及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3002065A1 (ja) * 2011-06-30 2013-01-03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US9649829B2 (en) * 2011-08-25 2017-05-16 Isao Manabe Film for forming and forming transfer foil using same
JP5884373B2 (ja) 2011-09-29 2016-03-15 東レ株式会社 成型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JP5559763B2 (ja) 2011-11-29 2014-07-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CN104185559B (zh) * 2012-03-30 2018-11-09 株式会社可乐丽 液压转印用基膜
JP2014071251A (ja) * 2012-09-28 2014-04-21 Nippon Shokubai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ロール
JP2017137469A (ja) * 2016-01-28 2017-08-10 東レ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344647A1 (en) * 2012-12-27 2015-12-03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m for mol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614947B1 (ko) 2023-12-19
JPWO2019097977A1 (ja) 2020-11-19
EP3712201A1 (en) 2020-09-23
TW201922873A (zh) 2019-06-16
CN111201270B (zh) 2022-08-30
CN111201270A (zh) 2020-05-26
KR20200079500A (ko) 2020-07-03
EP3712201A4 (en) 2021-07-21
WO2019097977A1 (ja) 2019-05-23
JP7221695B2 (ja) 202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76986B (zh) 薄膜、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薄膜卷、及薄膜之製造方法
JP6225898B2 (ja) 成型用フィルム
EP2786876B1 (en) Transfer film for in-mold injection showing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775193B1 (ko) 성형용 필름 및 성형 전사박
TWI546191B (zh) 成型用薄膜及使用其之成型轉印箔
WO2021014883A1 (ja)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JP5884373B2 (ja) 成型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JP2017137469A (ja)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US10479133B2 (en) Molding film and molding transfer foil using same
WO2022091900A1 (ja)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転写箔
TW202335866A (zh) 表面保護薄膜
JP2016043686A (ja) 積層フィルム
JP2015098547A (ja) 成型用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成型用転写箔
JP2018126890A (ja) 保護フィルム付き金型及び凹凸構造を有する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17030363A (ja) 熱圧着プリントラミネート用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及びプリントラミネー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