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70647B - 太陽能模組 - Google Patents

太陽能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70647B
TWI770647B TW109136990A TW109136990A TWI770647B TW I770647 B TWI770647 B TW I770647B TW 109136990 A TW109136990 A TW 109136990A TW 109136990 A TW109136990 A TW 109136990A TW I770647 B TWI770647 B TW I7706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shielding portion
solar
solar module
connec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6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218324A (zh
Inventor
陳智勇
王勝進
蘇子文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6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70647B/zh
Priority to CN202110660162.8A priority patent/CN113410325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83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3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6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64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太陽能模組包括背板、多個太陽能單元、第一匯流條、第二匯流條以及連接元件。背板具有承載面。這些太陽能單元配置於承載面。第一匯流條電性連接部分這些太陽能單元並具有第一末端。第二匯流條電性連接另一部分這些太陽能單元並具有第二末端。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之間。連接元件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和背板之間並連接第一匯流條以及第二匯流條。連接元件包括第一遮擋部以及第二遮擋部。第一遮擋部覆蓋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二遮擋部連接並環繞第一遮擋部。

Description

太陽能模組
本發明有關於一種電力設備,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太陽能模組。
太陽能發電(solar power)可以將陽光轉換成電能,為人類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形態,成為現在人類發展的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
現有的太陽能板可以包括多個太陽能電池,且這些太陽能電池可以藉由柵線(busbar)連接。為了降低太陽能板的能量損耗,現在還會在這些太陽能電池之間設置匯流條。然而,這些太陽能電池之間的匯流條在彎折處容易產生殘膠、翹曲,造成太陽能板的局部分層(de-lamination issue)問題。因此,如何製作一個具有良好連線品質的太陽能板,仍是本領域所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太陽能模組,其具有良好的收光表面。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包括背板、多個太陽能單元、第一匯流條、第二匯流條以及連接元件。背板具有承載面。這些太陽能單元配置於承載面。第一匯流條電性連接部分這些太陽能單元並具有第一末端。第二匯流條電性連接另一部分這些太陽能單元並具有第二末端。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之間。連接元件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和背板之間並連接第一匯流條以及第二匯流條。連接元件包括第一遮擋部以及第二遮擋部。第一遮擋部覆蓋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二遮擋部連接並環繞第一遮擋部。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模組還包括透光蓋板。透光蓋板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且這些太陽能單元位於背板和透光蓋板之間。部分第一遮擋部位於透光蓋板和部分第一匯流條之間,另一部份第一遮擋部位於透光蓋板和部分第二匯流條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模組還包括第一黏接層以及第二黏接層。第一黏接層連接透光蓋板與第一遮擋部。第二黏接層連接背板和第二遮擋部。這些太陽能單元分布於第一黏接層和第二黏接層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遮擋部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寬度落在8毫米至20毫米的範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沿著第一方向延伸。第一遮擋部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寬度落在5毫米至10毫米的範圍。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遮擋部包括一凹槽。凹槽容置部分第一匯流條以及部分第二匯流條。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凹槽在第三方向上的深度落在175微米至350微米之間。第三方向平行於承載面的法向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遮擋部和第二遮擋部之間形成開槽,且開槽為ㄇ字型、U字型或圓弧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連接元件由可撓性材料形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太陽能模組還包括吸光材料。吸光材料配置於連接元件背向背板的表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背板具有連接孔。第一遮擋部的位置對應至連接孔的位置。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穿過連接孔。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的太陽能模組可以藉由連接元件讓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平整得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之間。
本發明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具有良好的連線品質,且此太陽能模組可以應用在太陽能板上。具體而言,本發明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可以應用在具有多柵線(multi-busbar, MBB)以及半切式電池(half-cut cells, HCC)的太陽能板。
應當理解,儘管術語「第一」、「第二」等在本文中可以用於描述各種元件、部件或部分,但是這些元件、部件或部分不應受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僅用於將一個元件、部件或部分區分開。因此,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第一部件」或「第一單元」也可以被稱為「第二元件」、「第二部件」或「第二單元」而不脫離本文的教導。
在附加圖式中,為了清楚起見,放大或縮小了層、膜、面板、區域等的厚度。在整個說明書中,相同的圖式標記表示相同的元件。應當理解,當諸如層、膜、區域或基板的元件被稱為在另一元件「上」或「連接到」另一元件時,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與另一元件連接,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間元件。相反,當元件被稱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或「直接連接到」另一元件時,不存在中間元件。如本文所使用的「連接」可以指物理及/或電性連接。再者,「電性連接」或「耦接」係可為二元件間存在其他元件。
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的立體爆炸圖,且第1圖是太陽能模組的背板朝上的立體爆炸圖。請參照第1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100包括背板110、太陽能單元120、太陽能單元121、太陽能單元122、太陽能單元123、第一匯流條130、第二匯流條140以及連接元件150。連接元件150包括第一遮擋部151以及第二遮擋部152。
背板110具有承載面111,且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配置於承載面111。第2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的平面示意圖,且第2圖省略繪示的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以上的元件。請參照第2圖,舉例而言,本實施例的背板110的承載面111具有第一區112、第二區113、第三區114以及第四區115。太陽能單元120配置於承載面111的第一區112,太陽能單元121配置於承載面111的第二區113,太陽能單元122配置於承載面111的第三區114,且太陽能單元123配置於承載面111的第四區115。
第一匯流條130電性連接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1並具有第一末端131。第二匯流條140電性連接另一些太陽能單元122、123並具有第二末端141。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之間。
舉例而言,第一匯流條130位於承載面111的第一區112和第二區113之間,且第一匯流條130電性連接太陽能單元120以及太陽能單元121。第二匯流條140位於承載面111的第三區114和第四區115之間,且第二匯流條140電性連接太陽能單元122以及太陽能單元123。
連接元件150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和背板110之間,且連接元件150連接第一匯流條130以及第二匯流條140。換句話說,連接元件150位於第一匯流條130以及第二匯流條140之間,且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各自插入連接元件150。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擋部151的位置對應第一末端131和第二末端141。第一遮擋部151覆蓋第一末端131和第二末端141,且第二遮擋部152連接並環繞第一遮擋部151。具體而言,第一遮擋部151覆蓋第一末端131以及鄰近第一末端131的部分第一匯流條130,且第一遮擋部151也覆蓋第二末端141以及鄰近第二末端141的部分第二匯流條140。部分第二遮擋部152被第一匯流條130覆蓋,而另一部分第二遮擋部152被第二匯流條140覆蓋。
換句話說,在本實施例的連接元件150中,第一遮擋部151和第二遮擋部152之間形成開槽153,且第一匯流條130自連接元件150的一側插入開槽153並到達另外一側,第二匯流條140自連接元件150的一側插入開槽153並到達另外一側,且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自開槽153的不同位置插入。
由於本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100具有連接元件150,且連接元件150可以連接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因此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的彎折處可以被連接元件150遮蔽,且連接元件150也可以同時分散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的彎折處所產生的應力,進而提升太陽能模組100中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第一匯流條130以及第二匯流條140的平整度。
第3圖是根據第2圖中割面線A-A繪示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3圖,具體而言,第一匯流條130具有第一表面132以及第二表面133,第二匯流條140具有第三表面142以及第四表面143。第一表面132和第三表面142背向背板110,而第二表面133和第四表面143朝向背板110。連接元件150的第一遮擋部151可以承靠部分第一匯流條130的第一表面132以及部分第二匯流條140的第三表面142。連接元件150的第二遮擋部152可以承靠部分第一匯流條130的第二表面133以及部分第二匯流條140的第四表面143。
第一匯流條130具有第一彎折部134,而第二匯流條140具有第二彎折部144。第一彎折部134鄰近第一末端131,而第二彎折部144鄰近第二末端141。第一匯流條130的第一彎折部134和第二匯流條140的第二彎折部144可以承靠第一遮擋部151,不會直接凸出。換句話說,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和連接元件150在遠離背板110的一側可以形成平面。
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100還包括透光蓋板160。透光蓋板160配置於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上。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位於背板110和透光蓋板160之間。換句話說,透光蓋板160和背板110位於太陽能模組100的相對兩側。
部分第一遮擋部151位於透光蓋板160和部分第一匯流條130之間,另一部份第一遮擋部151位於透光蓋板160和部分第二匯流條140之間。換句話說,相對於透光蓋板160,鄰近第一末端131的部分第一匯流條130會被第一遮擋部151遮蔽,鄰近第二末端141的部分第二匯流條140會被第一遮擋部151遮蔽。
在本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100還包括第一黏接層170以及第二黏接層180。第一黏接層170連接透光蓋板160與第一遮擋部151,且第二黏接層180連接背板110與第二遮擋部152。請參照第1圖,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分布於第一黏接層170和第二黏接層180之間。
由於第一黏接層170連接第一遮擋部151,第一匯流條130的第一彎折部134和第二匯流條140的第二彎折部144不會直接接觸第一黏接層170。同時,第一遮擋部151連接的第二遮擋部152具有較大的面積並覆蓋部分這些太陽能單元120~123,可以分散壓力,讓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可以藉由第一遮擋部151維持在適當的位置。
另一方面,請參照第3圖,本實施例的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一遮擋部151在第一方向d1上的第一寬度w1落在8毫米至20毫米的範圍。因此,第一遮擋部151可以適當遮蔽第一匯流條130的第一彎折部134以及第二匯流條140的第二彎折部144。
本實施例的透光蓋板160例如可以是壓克力材料或玻璃材料,且太陽能模組100還包括吸光材料190。吸光材料190配置於連接元件150背向背板110的表面。
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吸光材料190配置在第一遮擋部151朝向透光蓋板160並背向背板110的表面155以及第二遮擋部152朝向透光蓋板160並背向背板110的表面154。
在本實施例中,背板110具有連接孔116。第一遮擋部151的位置對應至連接孔116的位置,且第一末端131和第二末端141穿過連接孔116。因此,第一遮擋部151可以降低第一匯流條130的第一彎折部134以及第二匯流條140的第二彎折部144造成的連線影響。
第4圖是根據第2圖中割面線B-B繪示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第4圖,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遮擋部151在第二方向d2上的第二寬度w2落在5毫米至10毫米的範圍,且第二方向d2與上述的第一方向d1垂直。
進一步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遮擋部151包括凹槽156。凹槽156容置部分第一匯流條130以及部分第二匯流條140(請參照第3圖)。因此,第一遮擋部151可以適當地固定並遮蔽第一匯流條130。
舉例而言,凹槽156在第三方向d3上的深度w3落在175微米至350微米之間,且第三方向d3平行於承載面111的法向量N。因此,第一遮擋部151的凹槽156可以適當地容置上述的第一匯流條130或第二匯流條140。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所參考的圖式中,部分元件的厚度為了清楚表示已放大繪示,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元件的大小關係。
第5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連接元件150的平面示意圖,第6圖以及第7圖是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元件的平面示意圖,且第5圖至第7圖以及上述第2圖中元件是以虛線繪示谷線或峰線。請參照第5圖,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元件150可以由可撓性材料形成,可撓性材料可以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本實施例的連接元件150的第一遮擋部151和第二遮擋部152連接,且第二遮擋部152環繞第一遮擋部151。第一遮擋部151和第二遮擋部152之間形成開槽153,且開槽153為ㄇ字型。
由於連接元件150是由可撓性材料形成,凹槽156可以由沖壓形成。第一遮擋部151的凹槽156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使用者可以扳開第一遮擋部151和第二遮擋部152讓上述的第一匯流條130(參照第2圖)和第二匯流條140(參照第2圖)插入,以利藉由連接元件150連接第一匯流條130和第二匯流條140。
詳細而言,第一遮擋部151在鄰近凹槽156的區域具有第一邊緣157、第二邊緣158以及第三邊緣159。第一邊緣157和第三邊緣159平行於第二方向d2,而第二邊緣158平行於第一方向d1。第一遮擋部151以相對於第二邊緣158的一側連接第二遮擋部152,因此第一遮擋部151可以自第二遮擋部152掀開,讓上述的第一匯流條130(參照第2圖)和第二匯流條140(參照第2圖)插入。
請參照第6圖,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元件150A包括第一遮擋部151A以及第二遮擋部152A。第二遮擋部152A連接並環繞第一遮擋部151A,且第一遮擋部151A具有凹槽156A。
第一遮擋部151A和第二遮擋部152A之間形成開槽153A,且開槽153A為U字型。具體而言,第一遮擋部151A在鄰近凹槽156A的區域具有第一邊緣157A、第二邊緣158A以及第三邊緣159A。第一邊緣157A和第三邊緣159A平行於第二方向d2,而第二邊緣158A平行於第一方向d1。
詳細而言,本實施例的第一邊緣157A和第二邊緣158A之間形成倒角結構,第二邊緣158A和第三邊緣159A之間形成倒角結構。第一遮擋部151A藉由這些倒角結構可以提升安裝時的安全,還可以避免產生彎折。
請參照第7圖,在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元件150B具有第一遮擋部151B以及第二遮擋部152B。第二遮擋部152B環繞並連接第一遮擋部151B,且第一遮擋部151B和第二遮擋部152B之間形成的開槽153B為圓弧形,可以讓使用者可以輕易將上述的第一匯流條130(請參照第2圖)以及第二匯流條140(請參照第2圖)放置到第一遮擋部151B的凹槽156B。
綜上所述,本發明實施例的太陽能模組可以藉由連接元件連接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讓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可以在多個太陽能單元之間形成良好的連線效果。連接元件的第一遮擋部可以覆蓋第一匯流條的第一末端以及第二匯流條的第二末端,降低第一匯流條和第二匯流條產生的應力影響連線效果以及太陽能模組的吸光效率。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N:法向量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3:深度 100:太陽能模組 110:背板 111:承載面 112:第一區 113:第二區 114:第三區 115:第四區 116:連接孔 120:太陽能單元 121:太陽能單元 122:太陽能單元 123:太陽能單元 130:第一匯流條 131:第一末端 132:第一表面 133:第二表面 134:第一彎折部 140:第二匯流條 141:第二末端 142:第三表面 143:第四表面 144:第二彎折部 150:連接元件 150A:連接元件 150B:連接元件 151:第一遮擋部 151A:第一遮擋部 151B:第一遮擋部 152:第二遮擋部 152A:第二遮擋部 152B:第二遮擋部 153:開槽 153A:開槽 153B:開槽 154:表面 155:表面 156:凹槽 156A:凹槽 156B:凹槽 157:第一邊緣 157A:第一邊緣 158:第二邊緣 158A:第二邊緣 159:第三邊緣 159A:第三邊緣 160:透光蓋板 170:第一黏接層 180:第二黏接層 190:吸光材料
第1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的立體爆炸圖; 第2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太陽能模組的平面示意圖; 第3圖是根據第2圖中割面線A-A繪示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是根據第2圖中割面線B-B繪示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是本發明一實施例中連接元件的平面示意圖; 第6圖是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連接元件的平面示意圖;以及 第7圖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元件的平面示意圖。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0:太陽能模組
110:背板
111:承載面
116:連接孔
120:太陽能單元
121:太陽能單元
122:太陽能單元
123:太陽能單元
130:第一匯流條
131:第一末端
140:第二匯流條
141:第二末端
150:連接元件
151:第一遮擋部
152:第二遮擋部
160:透光蓋板
170:第一黏接層
180:第二黏接層

Claims (10)

  1. 一種太陽能模組,包括:一背板,具有一承載面;多個太陽能單元,配置於所述承載面;一第一匯流條,電性連接部分所述多個太陽能單元並具有第一末端;一第二匯流條,電性連接另一部分所述多個太陽能單元並具有第二末端,且所述第一匯流條和所述第二匯流條配置於所述多個太陽能單元之間;以及一連接元件,配置於所述多個太陽能單元和所述背板之間並連接所述第一匯流條以及所述第二匯流條,所述連接元件包括:一第一遮擋部,覆蓋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以及一第二遮擋部,連接並環繞所述第一遮擋部,所述第一遮擋部和所述第二遮擋部之間形成開槽,且所述開槽為ㄇ字型、U字型或圓弧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模組,還包括:一透光蓋板,配置於所述多個太陽能單元,且所述多個太陽能單元位於所述背板和所述透光蓋板之間,部分所述第一遮擋部位於所述透光蓋板和部分所述第一匯流條之間,另一部份所述第一遮擋部位於所述透光蓋板和部分所述第二匯流條之間。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太陽能模組,還包括:一第一黏接層,連接所述透光蓋板與所述第一遮擋部;以及一第二黏接層,連接所述背板和所述第二遮擋部,且所述多個太陽能單元分布於所述第一黏接層和所述第二黏接層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匯流條和所述第二匯流條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遮擋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寬度落在8毫米至20毫米的範圍。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模組,其中所述第一匯流條和所述第二匯流條沿著一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遮擋部在一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寬度落在5毫米至10毫米的範圍,且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模組,其中所述第一遮擋部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容置部分所述第一匯流條以及部分所述第二匯流條。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太陽能模組,其中所述凹槽在一第三方向上的深度落在175微米至350微米之間, 且所述第三方向平行於所述承載面的法向量。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模組,其中所述連接元件由可撓性材料形成。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模組,還包括:吸光材料,配置於所述連接元件背向所述背板的表面。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太陽能模組,其中所述背板具有一連接孔,所述第一遮擋部的位置對應至所述連接孔的位置,且所述第一末端和所述第二末端穿過所述連接孔。
TW109136990A 2020-10-23 2020-10-23 太陽能模組 TWI7706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990A TWI770647B (zh) 2020-10-23 2020-10-23 太陽能模組
CN202110660162.8A CN113410325B (zh) 2020-10-23 2021-06-15 太阳能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6990A TWI770647B (zh) 2020-10-23 2020-10-23 太陽能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324A TW202218324A (zh) 2022-05-01
TWI770647B true TWI770647B (zh) 2022-07-11

Family

ID=77683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6990A TWI770647B (zh) 2020-10-23 2020-10-23 太陽能模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0325B (zh)
TW (1) TWI770647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3388A (zh) * 2013-07-03 2015-01-16 Neo Solar Power Corp 背板串接型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US9484484B2 (en) * 2014-05-27 2016-11-01 Sunpower Corporation Shingled solar cell module
TW201735381A (zh) * 2016-03-18 2017-10-01 聯相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CN209912882U (zh) * 2019-05-30 2020-01-07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一种光伏组件
TW202023178A (zh) * 2018-11-30 2020-06-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半切太陽能電池模組
CN211428182U (zh) * 2020-03-20 2020-09-04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切片电池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33173B2 (ja) * 2009-01-30 2011-0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02423332U (zh) * 2011-12-14 2012-09-05 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模组
CN202443982U (zh) * 2012-03-15 2012-09-19 阿特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13239648A (ja) * 2012-05-16 2013-11-28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バスバー接続方法およびそのバスバー接続装置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0323297A (zh) * 2019-06-20 2019-10-11 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双玻组件的层叠方法
CN211455703U (zh) * 2020-03-06 2020-09-08 中建材(宜兴)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隐裂的单玻组件结构
CN112331730A (zh) * 2020-11-05 2021-02-05 江苏昊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全黑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503388A (zh) * 2013-07-03 2015-01-16 Neo Solar Power Corp 背板串接型太陽能電池及其模組
US9484484B2 (en) * 2014-05-27 2016-11-01 Sunpower Corporation Shingled solar cell module
TW201735381A (zh) * 2016-03-18 2017-10-01 聯相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電池與太陽能電池模組
TW202023178A (zh) * 2018-11-30 2020-06-16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半切太陽能電池模組
CN209912882U (zh) * 2019-05-30 2020-01-07 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及一种光伏组件
CN211428182U (zh) * 2020-03-20 2020-09-04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 一种切片电池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0325A (zh) 2021-09-17
TW202218324A (zh) 2022-05-01
CN113410325B (zh)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4413B2 (en) Solar cell module
JP201309849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019191A1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1420730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6157684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3067937A1 (en) Solar cell module
JP201402272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間の結合構造
EP3460857A1 (en) Solar power generation assembly
TWI770647B (zh) 太陽能模組
JP4924724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
US11271127B2 (en) Optical shield for photovoltaic cell
JP477201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3187478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固定装置
JP6384801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WO2019237556A1 (zh) 太阳能电池片连接用焊带及组件
CN214797432U (zh) 一种光伏组件
JP2014072479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
TWI613407B (zh) 具波浪狀之光伏模組及其製法
JP646772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20200010801A (ko) 고효율 다층 태양 전지 모듈
TW201910700A (zh) 集光型太陽光發電模組、集光型太陽光發電面板、及集光型太陽光發電裝置
JP6224696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TW201337413A (zh) 背光模組之組裝方法、背光模組及液晶顯示裝置
RU2200357C1 (ru) Солнечная батарея
JP4027579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