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7089B - 襪子 - Google Patents

襪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7089B
TWI737089B TW108146862A TW108146862A TWI737089B TW I737089 B TWI737089 B TW I737089B TW 108146862 A TW108146862 A TW 108146862A TW 108146862 A TW108146862 A TW 108146862A TW I737089 B TWI737089 B TW I73708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foot
heel
sole
wear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6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31153A (zh
Inventor
山下和彥
白倉重樹
皆川博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1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11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7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708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cks And Pantyhos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依本發明的襪子,能提供適當之支持,以改善或預防內旋足。此襪子具備:腳跟保持部,配置於腳底部之中的腳跟區域,從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凸部,配置於腳底部之中的腳尖區域與中間區域的邊界附近之中,腳底部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之方式,如此而形成;第1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腳部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第2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

Description

襪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襪子的構造。
近年來,存在有腳足問題之兒童持續增加。根據非專利文獻1,13歳的國中生當中,足部的蹠骨與腳拇趾的指骨之角度成30度以上彎曲之拇趾外翻,男童占6.6%,女童占8.7%,20度以上彎曲之拇趾外翻危險群則是男童達46.7%,女童達55.5%。另外,根據非專利文獻2,11~12歳的小學生當中,女童的30~35%,男童的10%前後,至少有單腳發生拇趾外翻。現今,拇趾外翻的根本治療方法,只有手術等外科療法,除此之外只能以對症治療法來對應,所以預防是很重要的。
下述專利文獻1~8,揭示為了達成拇趾外翻等腳足問題的改善,或運動機能提升等目的,而支持足部之技術。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10024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41162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表2009-524744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表2013-537827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16-107041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6-204799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8-32127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實開平5-37218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 佐藤雅人,「常見兒童下肢,足部疾病(後編)外翻扁平足與拇趾外翻」,日本醫事新報,第4384巻,第49~52頁,2008年5月3日,日本醫事新報社
非專利文獻2: 山下和彥,「以小學生為對象之運動障礙預防的身體機能評價的實際研究」,第11回「運動研究助成事業」研究內容發表會,2013年10月18日,一般財團法人上月財團
拇趾外翻的原因,包含中足部內旋或腳跟外翻等足部的變形。這種足部的變形,除了拇趾外翻以外,也可能是各種腳足病或運動機能低落的危險因子。
足部的變形加大之主因,主要包括遺傳性因素造成的發育問題、運動或鞋子等外在因子、及受傷。尤其是,兒童的腳跟,肌肉骨骼系統並未發育,所以 具體而言,幼年期的骨骼系統係以軟骨所形成,關節部較柔軟,所以容易動搖,肌肉或靭帶難以充分固定,所以容易發生足部的變形。反過來說,因為肌肉骨骼系統未發育,所以將足部適當支持,並且促使適當運動與照顧,便有可能可在將來預防足部的變形。
為了要形成將來也不易變形的腳足,從以雙腳開始走路之幼兒期,到肌肉發育,骨骼大致完成(12歳前後為止)之間的成長期當中,構成足部的骨頭保持在正常位置之狀態要盡可能長時間持續維持,並且在此狀態下促使適當運動,是很重要的。讓骨頭保持在正常位置,則必要的關節移動不會受阻礙,變形受到抑制,並且藉由運動促進骨頭的形成,讓肌肉發育,以對保持在正常位置之骨頭支撐在該位置。如此,在兒童時,預防腳足的變形,或者是修正有變形傾向之腳跟的形狀,進而在經過成長期,足部的支持移除的情況下,腳跟也難以變形,很有可能可預防將來的腳足問題。
然而,專利文獻1~8任一者當中,都沒有考慮到如上述之成長期兒童的腳跟特性。尤其是,針對肌肉骨骼系統未發育而容易變形之兒童的腳跟,適當支持,以改善或預防中足部內旋而腳跟外翻之所謂的內旋足之手段,於專利文獻1~8並未揭示。
本發明有鑒於上述內容所完成,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襪子,適當支持,以改善或預防成長期兒童的內旋足。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一態樣即襪子,一種用以預防中足部的內旋 之襪子;該襪子,係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具有袋狀,包含:從穿戴者腳踝包覆上方之腿部、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之腳部、包覆穿戴者腳底之腳底部;該腳底部包含:包含該腳底部前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之腳尖區域、包含該腳底部後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的區域即腳跟區域、該腳尖區域與該腳跟區域之間的區域即中間區域;該襪子具備:腳跟保持部,於該腳跟區域,從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第1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將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抬升;第2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壓制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凸部,於該腳尖區域與該中間區域的邊界附近之中,該腳底部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之方式,如此而形成。
上述襪子,更具備腳底保持部,配置於該腳底部整體,抑制該腳底部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腳跟保持部,係藉由和該腳底部連續地編製絲線所形成;編製該腳跟保持部之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從外踝側往內踝側增加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腳跟保持部,包含:貼附於該腳底部,從外踝側往內踝側高度變高之後根墊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腳跟保持部,包含:貼附於該腳底部,從外踝側往內踝 側高度變高之後根墊;該腳底保持部及該後根墊,一體設置於該腳底部的外側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凸部,係藉由和該腳底部連續地編製絲線所形成;編製該凸部之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比編製該凸部周圍的區域之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更大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第1側面保持部,具有:安裝於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之第1帶狀構件;安裝於該腳跟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之第2帶狀構件;將該第1帶狀構件與該第2帶狀構件連接之連接構件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第1側面保持部,係於該腳部當中的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帶狀區域,所編入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大於編製該帶狀區域以外區域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如此而形成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第2側面保持部,具有:安裝於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之第3帶狀構件;安裝於該中間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之第4帶狀構件;將該第3帶狀構件與該第4帶狀構件連接之連接構件亦可。
上述襪子當中,該第2側面保持部,係於該腳部當中的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帶狀區域,所編入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大於編製該帶狀區域以外區域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如此而形成亦可。
上述襪子,更具備彈性層,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該腳底部之中包覆穿 戴者腳心之區域,在該包覆腳心之區域當中對穿戴者的腳掌進行偏壓亦可。
上述襪子,更具備止滑部,設於該彈性層之中,至少包含該彈性層的頂端部分之區域亦可。
上述襪子,更具備拉伸部,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包覆該腳底部之中穿戴者的第1蹠骨頭部至第5蹠骨頭部之區域,至少於腳長方向伸縮亦可。
根據本發明,可藉由腳跟保持部將穿戴者腳跟的內踝側抬高,並藉由第1側面保持部將舟狀骨附近壓制,另外藉由第2側面保持部鉗制腳跟對外踝側突出,所以可將因中足部的內旋及腳跟的外翻而偏離正常位置之複數骨頭的位置及方向同時修正。另外,藉由凸部將穿戴者的中足趾節關節抬高,進而可使該關節的動作變得順暢,促進穿戴者的步行等運動。故,能適當支持,以改善或預防肌肉骨骼系統未發育又容易變形,且必須運動之成長期兒童的內旋足。
1,3,4,5:襪子
1a:外踝側(小趾側)
1b:內踝側(拇趾側)
11:腿部
12,31,41:腳部
12a:領尖縫部
13,42:腳底部
13a:前方的端部區域
13b:後方的端部區域
13c:腳跟線
14,21,45:腳跟保持部
15,32,411:內側面保持部(第1側面保持部)
16,33,412:外側面保持部(第2側面保持部)
17,48:MP關節保持部
18,44,51:腳底保持部
43:彈性中間層
46:止滑部
47:蹠骨頭部拉伸部
47a:第1拉伸部
47b:第2拉伸部
52:側面保持部
100:MP關節
101:蹠骨
102:基節骨
103:舟狀骨
111:開口
112:羅口部
131,421:腳尖區域
132,422:腳跟區域
133,423:中間區域
151,152,161,162:樹脂帶
153,163:黏扣帶
211:布料
212:後根墊
501:外踝
502:內踝
503:腳跟
504:距骨
505:腳跟骨
506:楔狀骨
507:末節骨
511:第1蹠骨
512:第2蹠骨
513:第3蹠骨
514:第4蹠骨
515:第5蹠骨
L:腳長
圖1係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所屬襪子以示意性顯示之立體圖。
圖2係圖1所示襪子的折疊狀態從腳背側觀察之俯視圖。
圖3係圖1所示襪子的折疊狀態從腳底側觀察之俯視圖。
圖4係圖1所示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觀察之側視圖。
圖5係圖1所示襪子從外踝側(小趾側)觀察之側視圖。
圖6係顯示圖5所示襪子當中內側面保持部及外側面保持部已移除的狀態之側視圖。
圖7係圖1的A-A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
圖8係圖1的B-B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
圖9係內旋足從腳跟側觀察之示意圖。
圖10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11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12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13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14(a)、(b)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15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所屬襪子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圖16係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所屬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觀察之側視圖。
圖17係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所屬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的側面觀察之一部分剖面圖。
圖18係圖17所示襪子的腳底面從襪子的內部觀察之示意圖。
圖19係圖18的C-C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
圖20係圖18的D-D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
圖21係用以說明圖17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22係用以說明圖17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23係用以說明圖17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24係用以說明圖17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圖25係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所屬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觀察之側視圖。
圖26係顯示圖25所示之腳跟區域之一部分擴大剖面圖。
圖27係用以說明圖25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所屬襪子,參照圖式並加以說明。此外,並不會因為該等實施形態使本發明受到限定。另外,各圖式的記載當中,對相同部分賦予相同的符號來表示。以下的說明當中所參照之圖式,不過是在可理解本發明內容之程度將形狀、大小、及關係位置概略地表示而已。亦即,本發明並不僅限定於各圖所例示之形狀、大小、及關係位置。
(第1實施形態)
圖1,係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所屬襪子以示意性顯示之立體圖。圖2,係同一襪子的折疊狀態從腳背側觀察之俯視圖。圖3,係同一襪子的折疊狀態從腳底側觀察之俯視圖。圖4,係同一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1b觀察之側視圖。圖5,係同一襪子從外踝側(小趾側)1a觀察之側視圖。圖6,係顯示圖5所示襪子當中內側面保持部及外側面保持部(後述)已移除的狀態之側視圖。圖7,係圖1的A-A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圖8,係圖1的B-B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在此,圖1~圖8所示襪子,係作為左腳用所製作的。右腳用的襪子,相對於圖1~圖8所示襪子,成鏡面對稱。
如圖1~圖8所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所屬襪子1,係以綿、羊毛、絲、尼龍或聚酯等合成纖維等的纖維作為主材料所製作出的編織品,具有袋狀,包含:從穿戴者腳踝包覆上方之腿部11、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之腳部12、包覆穿戴者腳底之腳底部13。該等腿部11、腳部12、及腳底部13,可用編織機等來編製。腿部11的一方的端部,設有用以讓腳足插入的開口111,該開口111的周圍 有羅口部112形成。
在此,人的腳尖形狀,一般整體上拇趾(第一趾)側比小趾(第五趾)側長。因此,在本實施形態當中,如圖2及圖3所示,令襪子1的腳尖形狀,符合一般的腳尖形狀,相對於小趾側1a,拇趾側1b較長。然而,編織品即襪子1有一定程度之伸縮性,所以並不一定必須要讓拇趾側1b較長。例如,從上面觀察之情況下,可令襪子1的腳尖形狀為平坦,亦可左右對稱地彎曲。
如圖3~圖5所示,腳底部13,包含:包含該腳底部13前方的端部區域13a並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之腳尖區域131、包含腳底部13後方的端部區域13b並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之區域即腳跟區域132、腳尖區域131與腳跟區域132之間的區域即中間區域133。一般來說,腳尖區域131,係從腳部12所形成之領尖縫部12a對向的線(參照圖2及圖3)到尖端的區域。另外,腳跟區域132,係腳跟側的腳跟線13c(參照圖5)附近(幾cm以內)的區域。
襪子1,甚至具備:腳跟保持部14、內側面保持部(第1側面保持部)15、外側面保持部(第2側面保持部)16、MP關節保持部(凸部)17、腳底保持部18。
如圖7所示,腳跟保持部14,於腳跟區域132,從腳底部13的左右方向的外踝側1a(圖7當中為左側),往內踝側1b(圖7當中為右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在本實施形態當中,腳跟保持部14,係藉由和腳底部13連續地編製絲線所形成。亦即,令腳跟保持部14之編製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從外踝側往內踝側增加,藉以使腳跟保持部14的厚度變化。
內側面保持部15,配置於從腳跟區域132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腳部12之帶狀區域,至少抑制該帶狀區域當中的襪子1的伸長,或者是抬升內踝側之端部,藉以防止舟狀骨朝內踝側傾倒。
在此,所謂帶狀,係指「以一定的寬度細長地延伸的樣子」(岩波書店「廣辭苑」第6版第418頁),但本說明書當中,帶狀區域當中的寬度並不一定必須要均等,就算寬度有些微的變動,只要是長邊方向比寬度方向更細長地延伸之狀態,就算是包含在帶狀中。另外,令帶狀區域為平面時,寬度方向的端部並不一定必須要是直線,例如即使寬度方向的端部為曲線,只要是整體上長邊方向比寬度方向更細長地延伸之狀態,就算是包含在帶狀中。
如圖4~圖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當中,內側面保持部15,係使用2條樹脂帶(帶狀構件)151、152,作為使該等樹脂帶151、152彼此連接之連接構件的黏扣帶153,如此而形成。在本實施形態當中,為了提高內側面保持部15之內踝側之端部的抬升效果,就在從腳部12往腳跟區域132的外踝側之端部之區域也設置帶子(樹脂帶152),來和內踝側的帶子(樹脂帶151)連接。
樹脂帶151、152,例如由氯乙烯等具有可撓性之帶狀樹脂材料所形成。一方的樹脂帶151的一端,安裝於腳底部13當中的腳跟區域132的內踝側之端部。另外,另一方的樹脂帶152的一端,安裝於腳底部13當中的腳跟區域132的外踝側之端部。甚至,於樹脂帶151的另一端與樹脂帶152的另一端,配置有能互相卡合之黏扣帶153。此外,作為使樹脂帶151與樹脂帶152連接之連接構件,除了黏扣帶以外,可適用鉤子或按扣等各種的構件。
外側面保持部16,配置於從中間區域133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腳跟區域132的上方之帶狀區域,至少抑制該帶狀區域當中的該襪子1的伸長,或者是壓制外踝側之端部。如圖4~圖6所示,在本實施形態當中,外側面保持部16,係使用2條樹脂帶(帶狀構件)161、162、作為使該等樹脂帶161、162彼此連接之連接構件的黏扣帶163,如此而形成。在本實施形態當中,為了提高外側面保持部16之外踝側之端部的壓制效果,就在從腳跟區域132的上方往中間區域133的內踝側之端部之區域也設置帶子(樹脂帶162),來和外踝側的帶子(樹脂帶161)連接。
樹脂帶161、162,例如也由氯乙烯等具有可撓性之帶狀樹脂材料所形成。一方的樹脂帶161的一端,安裝於腳底部13當中的中間區域133的外踝側之端部。另外,另一方的樹脂帶162的一端,安裝於腳底部13當中的中間區域133的內踝側之端部。甚至,樹脂帶161的另一端與樹脂帶162的另一端,配置有能互相卡合之黏扣帶163。此外,作為使樹脂帶161與樹脂帶162連接之連接構件,除了黏扣帶以外,可適用鉤子或按扣等各種的構件。
如圖3及圖8所示,MP關節保持部17,係於腳尖區域131與中間區域133的邊界附近之中,腳底部13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方式所形成。在此,MP關節,係指中足趾節關節(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在本實施形態當中,MP關節保持部17,係於腳尖區域131與中間區域133的邊界附近的中間區域133側,於左右方向的略中心區域,如此而形成。
在本實施形態當中,MP關節保持部17,係藉由和腳底部13連續地編製絲線所形成。亦即,MP關節保持部17編製之際,令該MP關節保持部17之編製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比該MP關節保持部17周圍之編製絲線的每單位面積 的根數或重量更為增加,藉以使MP關節保持部17的厚度比周圍的厚度更厚。
腳底保持部18,包覆腳底部13整體方式所配置,抑制該腳底部13當中的襪子1的伸長。在本實施形態當中,腳底保持部18,係將具有可撓性之樹脂片熱壓接於腳底部13所形成。或者是,將熱硬化性纖維編入腳底部13,在襪子1的編製後使腳模抵接腳底部13並加熱,使之熱硬化,而形成腳底保持部18亦可。
這種襪子1的穿戴之際,穿戴者首先,在內側面保持部15的樹脂帶151、152,及外側面保持部16的樹脂帶161、162已移除的狀態(參照圖6)下,將腳足穿入襪子1。再拉著內踝側的樹脂帶151,並且包覆腳背,以此方式朝外踝側延伸,來和外踝側的樹脂帶152連接。接著,拉著外踝側的樹脂帶161並且通過腳跟的上部,以此方式朝內踝側延伸,來和內踝側的樹脂帶162連接。如此地穿戴,進而可得到襪子1的支持效果。
接下來,針對襪子1的作用進行說明。依本實施形態之襪子1的支持,係支撐腳足的骨骼,進而形成適合步行之所謂的正常骨骼。
圖9,係內旋足從腳跟側觀察之示意圖。圖10~圖14,係用以說明圖1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在此之中,圖10,係足部從腳跟側觀察之示意圖。圖11,係構成足部的骨頭從內踝側觀察之示意圖。圖12,係構成足部的骨頭從腳背側觀察之示意圖。圖13,係構成足部的骨頭從外踝側觀察之示意圖。圖14,係MP關節從側方觀察之示意圖。
如圖9所示,內旋足,係指中足部朝腳足的內踝側傾倒(內旋),腳跟503朝腳足的外踝側傾倒(外翻)狀態之腳足。
在此,中足部當中的筋骨骼(靭帶及關節)相對較柔軟,所以若承載體重則容易彎曲,尤其是,在肌肉骨骼系統未發育的兒童當中是很顯著的。因此,中足部朝容易承載體重的內踝側傾倒,有此傾向的兒童很多。若中足部內旋,則為了取得平衡,使腳跟容易外翻。
為了修正這種兒童的腳足的變形,並培育將來也不易變形的腳足,則使構成足部之各骨頭返回正常位置,並可維持該狀態,以此方式穩定支持,然而讓腳整體的動作不受阻礙讓腳足運動,藉以促進骨頭或肌肉的生成,是很重要的。
於是,在本實施形態當中,配合步行的機制,因應負重時及非負重時之適當支持,係藉由襪子1來進行。亦即,負重時腳足容易變形,所以藉由襪子1的各部的作用將腳足穩定支持。另外,非負重時腳足的變形較少,所以藉由襪子1自然地包住腳足,發揮洽當的支持力。
詳細來說,在負重時,首先,如圖10所示,腳跟保持部14將從內踝側往外踝側之旋轉方向力施加於腳跟,藉以讓腳跟變得筆直,如此進行支持。
另外,與此同時,如圖11及圖12所示,內側面保持部15,將中足部從內踝側的腳底側抬升,並且鉗制舟狀骨103的突出。藉由該內側面保持部15的抬升作用,使中足部的內旋得到改善,並且腳跟偏向外踝側之主因減少,所以會和腳跟保持部14的作用相輔,讓腳跟的外翻得到改善。甚至,也可藉由該抬升作用,來維持腳掌的足弓。
另外,如圖12及圖13所示,外側面保持部16,以腳跟不偏向外踝側之方式 壓制,所以會和腳跟保持部14的作用相輔,將腳跟維持在筆直狀態。
MP關節保持部17,將MP關節側的蹠骨從腳掌側推高。在此,若中足部內旋,則如圖14的(a)所示,MP關節100當中,相對於基節骨頭102的高度,蹠骨101的高度降低。由此,以MP關節100作為基點使蹠骨101旋轉(參照圖的箭頭)是很困難的,可動範圍變得狹窄。這就是所謂的關節僵硬之狀態,於步行當中的踢出之際中足部難以上升。對此,在本實施形態當中,如圖14的(b)所示,MP關節保持部17將蹠骨101推高。由此,以MP關節100作為基點之蹠骨101的可動範圍變大,關節變成柔軟之狀態。結果,於步行當中的踢出之際中足部充分地上升,對穿戴者而言,可便於步行。此外,這種MP關節保持部17,較佳者為形成於遍及第1蹠骨511、第2蹠骨512、及第3蹠骨513之區域亦可。
腳底保持部18,保持襪子1的腳底的形狀,抑制穿戴者腳底的各部與襪子1的腳底部13的各區域之位移。由此,腳跟保持部14、內側面保持部15、外側面保持部16、及MP關節保持部17有效地作用於穿戴者腳足之狀態得以維持。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讓腳整體的動作不受阻礙,使構成穿戴者腳足之各部骨頭返回正常位置,並可維持該狀態,以此方式穩定支持。另外,對穿戴者而言,可輕鬆地讓腳足活動,所以會積極地做運動,進而骨頭或肌肉容易生成,可產生良好循環。結果,可在骨頭保持正常位置之狀態下,促進肌肉骨骼系統的發育,能培育出將來也不易產生變形的腳足。甚至,可預防腳足的變形,或起因於變形之腳足問題,所以也有可能可提升運動能力。
另外,根據本實施形態,即使在穿上襪子穿了鞋子活動的情況下,或是穿 上襪子不穿鞋子活動的情況下,都可得到上述的支持效果。故,穿戴者可長時間穿戴依本實施形態之襪子,得到持續支持效果。另外,即使在穿鞋子運動的時候,襪子也幾乎不會阻礙運動。
另外,襪子和穿戴者腳足直接接觸且密合,和腳足同樣柔軟地動作,所以和鞋子或鞋墊不同,難以相對於腳足偏離。故,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將腳跟保持部14或MP關節保持部17的作用有效地傳遞至腳掌。
(第2實施形態)
圖15,係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所屬襪子的一部分之剖面圖。
上述第1實施形態當中,使腳跟保持部(參照圖7),藉由和腳底部連續地編製絲線所形成,但在第2實施形態當中,使腳跟保持部和腳底部13分別設置。此外,腳跟保持部以外的襪子各部的構成,係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
亦即,如圖15所示,本實施形態當中的腳跟保持部21,係於腳底部13的腳跟區域縫上編織品的布料211藉以作為雙層襪底,於布料211與腳底部13之間的空間插入樹脂材料所構成之後根墊212,如此而形成。後根墊212,從腳底部13的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此外,將後根墊212熱壓接於腳底部13,藉此固定亦可。
根據本實施形態,藉由使用後根墊212,可利於進行腳跟保持部21的高度或傾斜的調節。
此外,針對腳底部13的腳尖區域131與中間區域133的邊界附近所設之MP關節保持部,也與本實施形態當中的腳跟保持部21同樣地,由用於雙層襪底的編 織布料,與樹脂構件,來形成亦可。
上述第2實施形態當中,令腳底部13的腳跟區域及MP關節保持部個別成為雙層襪底,但令腳底部13整體成為雙層編織布料所形成之雙層襪底亦可。或者是,令襪子整體成為雙層構造亦可。作為具有雙層構造之襪子的製造方法,可使用已知的各種技術(作為一例,日本實開平2-115506號公報)。
另外,將第1實施形態當中的腳跟保持部14(參照圖7)與第2實施形態當中的後根墊212組合來形成腳跟保持部亦可。在此情況下,可對於由絲線所編製之腳跟保持部14,藉由後根墊212來彌補斜度。
(第3實施形態)
圖16,係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所屬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觀察之側視圖。
上述第1實施形態當中,內側面保持部及外側面保持部,係將樹脂帶(參照圖6的樹脂帶151、152、161、162)安裝於腳底部所形成,但第3實施形態當中,該等內側面保持部及外側面保持部,係和襪子的腳部一體形成。此外,內側面保持部及外側面保持部以外的襪子各部的構成,係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同樣的。
亦即,如圖16所示,依本實施形態之襪子3當中,腳部31之中,從腳跟區域132的內踝側之端部通過該腳部31的腳背側到腳跟區域132的外踝側之端部之帶狀區域,有內側面保持部32形成。另外,腳部31之中,從中間區域133的外踝側之端部通過腳部31的腳跟側到中間區域133的內踝側之端部之帶狀區域,有外側面保持部33形成。內側面保持部32及外側面保持部33,係所編入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大於腳部31之中該等內側面保持部32及外側面保持部33以外區域的編製 絲線之彈性係數,如此而形成之區域。內側面保持部32及外側面保持部33整體的彈性,除了該等區域的編入絲線本身的彈性係數之外,還可藉由編入之際的張力或編製方法等來調節。
內側面保持部32及外側面保持部33當中,該等區域整體,比其他的區域更難伸長。因此,穿戴襪子3使腳足負重的情況下,可對於接觸內側面保持部32及外側面保持部33之腳足部分產生鉗制行動之作用,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地抑制腳足的扭曲。
如此,令內側面保持部32及外側面保持部33作為編織品,和腳部31一體形成,進而可簡單穿戴襪子3,並可提升舒適當。另外,和如第1實施形態使用樹脂帶的情況下相比,可簡單地進行襪子3的清洗。
(第4實施形態)
圖17,係本發明的第4實施形態所屬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的側面觀察之一部分剖面圖。圖18,係同一襪子的腳底面從襪子的內部觀察之示意圖。圖19,係圖18的C-C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圖20,係圖18的D-D線當中的一部分擴大剖面圖。
如圖17所示,依本實施形態之襪子4,具有袋狀,包含: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之腿部11、腳部41、腳底部42。在此之中,腳底部42,包含: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之腳尖區域421、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的區域即腳跟區域422、腳尖區域421與腳跟區域422之間的區域即中間區域423。
於腳部41,有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形成。針對腳部41當中的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的位置及形成方法,係和上述第3實施形態當中的內側面保持部32及外側面保持部33同樣的。
腳底部42的外部側的面(穿戴者腳掌抵接側之反面)的一部分,配置有彈性中間層(彈性層)43,來包覆該彈性中間層43及腳底部42的外部側的面,以此方式形成腳底保持部44。另外,腳底保持部44的腳跟側的區域,設有腳跟保持部45。另一方面,腳底部42的內部側的面(穿戴者腳掌抵接側的面),設有止滑部46。甚至,腳尖區域421與中間區域423的邊界,配置有蹠骨頭部拉伸部(拉伸部)47。
彈性中間層43,例如由薄鐵板等富有彈性之材料(彈性材料)所形成,配置於腳底部42與腳底保持部44之間。如圖18所示,彈性中間層43,具有沿著腳心形狀之略D字狀的平面形狀,並且如圖19所示,朝腳心的足弓的相同方向(亦即,往穿戴者腳掌凸出)彎曲。彈性中間層43,在未承載負重之狀態下,相對於外踝側,內踝側隆起,若彈性中間層43承載負重則會彈性變形,藉由與板片彈簧同樣的作用,對穿戴者腳掌進行偏壓。
腳底保持部44,由具有可撓性之樹脂材料所形成,抑制腳底部42當中的襪子4的伸長。在此,「抑制」,意思並不是指腳底部42不完全伸長,而是配合穿戴者腳足而容許些微的伸長,並且不像一般編織品製的襪子那樣自由伸長,此程度的抑制。也就是說,藉由腳底保持部44,在穿戴者穿戴襪子1步行之際,些微感到腳掌的動作受拘束之程度,抑制襪子4的伸長。腳底保持部44,例如,於編製腳底部分之絲線中編入熱硬化性纖維,抵接腳模並加熱,使之熱硬化,如此而形成。藉由該熱硬化,使腳底保持部44以腳模的形狀成形,並且也和彈性 中間層43一體化。
如圖20所示,腳跟保持部45,係藉由例如樹脂材料,從腳底部42的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之後根墊。在本實施形態當中,使腳底保持部44熱硬化之際,也對腳跟保持部45加熱,讓腳跟保持部45和腳底保持部44一體化。
止滑部46,防止穿戴者腳掌面與腳底部42的內部側的面之位移。較佳者為,將止滑部46,設置於包含穿戴者的腳心的頂端部分(腳心的足弓之中最高的部分)之區域亦可。在本實施形態當中,於腳底部42的內部側的面貼附薄膠板或橡膠糊等止滑構件,進而形成止滑部46。然而,止滑部46的形成方法並不限於此,例如,腳底部42編製之際,在止滑部46的區域當中使用摩擦係數比周圍更高之絲線來編製,而形成止滑部46亦可。
蹠骨頭部拉伸部47,係在包覆腳掌之中第1蹠骨頭部至第5蹠骨頭部之區域,將腳底部42及腳底保持部44分隔,以此方式所設置。具體而言,將蹠骨頭部拉伸部47,設於相對於腳長L(從腳跟至食指尖端的長度),從腳跟算起約65%~92%的區域內為較佳者,設於從腳跟算起約70%~82%的區域內為更佳者。
蹠骨頭部拉伸部47,包含:第1拉伸部47a,將被分隔之腳底部42的腳尖側與腳跟側連接;第2拉伸部47b,將被分隔之腳底保持部44的腳尖側與腳跟側連接。在本實施形態當中,第1拉伸部47a及第2拉伸部47b,係各自使用例如含橡膠或樹脂等富有伸縮性之絲線來編製,如此而形成的。較佳者為,腳長方向容易伸縮,腳長方向的直交方向(腳寬方向)難以伸縮,以此方式編製第1拉伸部47a 及第2拉伸部47b亦可。或者是,維持腳長方向當中的伸縮性,並且讓腳寬方向當中的伸縮受到抑制,以此方式將膠膜等黏接或是熔接於蹠骨頭部拉伸部47(例如,第2拉伸部47b的外側)亦可。另外,為了使伸縮時第1拉伸部47a與第2拉伸部47b不會偏離,將雙方相接的面,用黏接劑等來黏接亦可。或者是,使第1拉伸部47a與第2拉伸部47b一體編製亦可。
蹠骨頭部拉伸部47(第1拉伸部47a)的內側,設有MP關節保持部(凸部)48。在本實施形態當中,MP關節保持部48,為了能和蹠骨頭部拉伸部47一起於腳長方向伸縮,便使用與第1拉伸部47a同樣富有伸縮性之絲線,和第1拉伸部47a一體編製。具體而言,令MP關節保持部48的區域之編製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比該MP關節保持部48的周圍的第1拉伸部47a之編製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更為增加,藉以使MP關節保持部48的區域的厚度比周圍的厚度更厚。或者是將例如富有柔軟性之矽膠貼附於第1拉伸部47a的內側,來形成MP關節保持部48亦可。
接下來,針對襪子4的作用進行說明。依本實施形態之襪子4,支撐腳足,讓步行時腳足的肌肉適當運動,進而促進穩定步行。也就是說,讓作為目標的肌肉(腳底肌肉)易於運動,如此用襪子4支持,而可讓穿戴者進行所謂的正確步姿,如此進行支持。
圖21~圖24,係用以說明襪子4的作用之示意圖。在此之中,圖21,係腳跟著地狀態的足部從內踝側(拇趾側)觀察之示意圖。圖22,係腳跟著地狀態的腳底部從襪子的內部觀察之示意圖。圖23,係踢出狀態的足部從內踝側(拇趾側)觀察之示意圖。圖24,係踢出狀態的腳底部從襪子的內部觀察之示意圖。
穿戴者穿戴襪子4,處於腳足浮起之狀態的時候,腳跟保持部45,和穿戴者腳跟貼合。該腳跟保持部45,係和腳底部42、彈性中間層43、腳底保持部44一體化,所以若穿戴者腳跟著地,彈性中間層43可吸收腳跟保持部45所受之衝撃,維持腳跟保持部45和腳跟貼合之狀態。由此,可抑制腳跟的外翻。
如圖21及圖22所示,若穿戴者使體重從腳跟移動到腳掌,則彈性中間層43會因負重而潰散,並於俯視當中擴展。因此,可讓穿戴者的中足部所承載之負重分散,防止中足部的傾倒。
另外,如圖23及圖24所示,若踢出時重心從腳跟往腳尖移動,則藉由彈性中間層43的恢復力,將舟狀骨103的附近抬高。藉由該舟狀骨附近之抬高作用,能讓中足部的內旋得到改善,並且和腳跟保持部45的作用相輔,讓腳跟的外翻得到改善,甚至維持腳掌的足弓。在此之際,藉由止滑部46讓穿戴者腳掌與腳底部42的偏離受到抑制,所以可藉由彈性中間層43,將腳掌的適當部分以單點推高。甚至,藉由彈性中間層43的恢復力,產生將腳掌筆直(不左右振動)推出之作用,有助於步行的推進。
另一方面,在踏回之際,MP關節部運動,且蹠骨頭部拉伸部47伸長。藉由此時的蹠骨頭部拉伸部47的恢復力,以第三蹠骨頭部為中心,MP關節的接合得到修正,產生正確關節驅動之支持作用。甚至,可和彈性中間層43的恢復力相輔,支持腳底部當中的順暢的重心移動。
如以上所說明,根據本實施形態,可藉由內側面保持部411、外側面保持部 412、腳底保持部44、腳跟保持部45,支撐穿戴者的骨骼,並且藉由彈性中間層43及蹠骨頭部拉伸部47,讓步行之際腳足的肌肉適當運動,如此進行支持。襪子和穿戴者腳足直接接觸且密合,和腳足同樣柔軟地動作,所以和鞋子或鞋墊不同,難以相對於腳足偏離。故,根據本實施形態,可將彈性中間層43及蹠骨頭部拉伸部47的作用有效地傳遞至腳掌。
上述第4實施形態當中,藉由鐵等富有彈性之材料形成了彈性中間層43,但彈性中間層43的構成並不限於此。例如,用富有彈性之樹脂材料所構成之板材亦可。或者是,作為彈性中間層,於包覆穿戴者腳心之區域配置氣囊,利用空氣的彈力對穿戴者的腳掌進行偏壓亦可。
另外,上述第4實施形態當中,藉由設置腳底保持部44,來抑制腳底部42當中的襪子4的伸長,但令蹠骨頭部拉伸部47除外的腳底部整體,難以於腳長方向伸縮,在腳寬方向當中更具伸縮自由度,由此編製方法形成亦可。具體而言,包括針狀褶或雙面緯編織等編製方法。
(第5實施形態)
圖25,係本發明的第5實施形態所屬襪子從內踝側(拇趾側)觀察之側視圖。圖26,係顯示圖25所示之腳跟區域之一部分擴大剖面圖。圖27,係用以說明圖25所示襪子的作用之示意圖。
如圖25及圖26所示,依本實施形態之襪子5,相對於第4實施形態所屬襪子4(參照圖17),取代腳底保持部44,設置了一體形成之腳底保持部51及側面保持部52。此外,圖25當中,對側面保持部52塗以陰影。另外,在本實施形態當中, 將腳跟保持部45配置於腳底保持部51的內側(和腳底部42之間),並且讓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和側面保持部52的端部區域鄰接,以此方式所形成。腳底保持部51及側面保持部52、腳跟保持部45的配置,還有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的區域以外的襪子5各部的構成及作用,係和第4實施形態同樣的。
腳底保持部51,包覆腳底部42整體及腳跟區域422的上方為止的區域。和腳底保持部51連續形成之側面保持部52,在腳部12的內踝側當中,至少包覆舟狀骨附近,以此方式配置。腳底保持部51及側面保持部52,由具有可撓性之樹脂材料所形成,抑制該區域當中的襪子5的伸長。這種腳底保持部51及側面保持部52,例如可於編製該區域之絲線中編入熱硬化性纖維,抵接腳模並加熱,使之熱硬化,如此而形成。
若穿戴這種襪子5步行,則如圖27所示,即使在腳跟承載負重的情況下,也可將本身重量的腳跟內旋以底面(腳跟保持部45)的傾斜來支撐,並將要朝內踝側傾倒之舟狀骨藉由側面保持部52壓制。側面保持部52,係藉由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朝圖25的箭頭方向抬升,以此方式所保持,所以可藉由側面保持部52本身的保持作用,與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的抬升作用,有效抑制步行時的舟狀骨的突出,防止朝內踝側傾倒。
在此,側面保持部52的形狀,只要可包覆舟狀骨,並無特別限制,為了提高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的抬升效果,使側面保持部52之中和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連接之部分,相對於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的伸縮方向(圖25的箭頭的平行方向),盡可能直交為較佳者。另外, 在抗拉伸之耐久性的觀點,令側面保持部52之中和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連接之部分,相對於上述伸縮方向趨近直角為較佳者。
作為第5實施形態所屬襪子5的變形例,取代襪子5所編入之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或是除了內側面保持部411及外側面保持部412以外,還設置側面保持部52表面繫上的帶子亦可。作為具體例,可將圖6所示之樹脂帶151、152、161、162,追加於襪子5亦可。由此,可更加補強側面保持部52對舟狀骨的壓制作用。
以上說明之第1~第5實施形態當中,例示出指尖一體化之一般形狀的襪子,但襪子的形狀並不限於此。例如,對於指尖如分趾襪般分成二塊之襪子,或分成5指之襪子,適用上述第1~第5實施形態亦可。另外,針對腿部的長度(丈),並不限於短丈,可適用腳踝丈(所謂,超短丈)或長丈(所謂,高筒襪)等,各種的丈。
另外,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第1~第5實施形態,藉由上述第1~第5實施形態所揭示之複數構成要素的適當組合,可形成各種的發明。例如,自上述第1~第5實施形態所示之所有構成要素中除去幾個構成要素來形成亦可,將上述第1~第5實施形態所示之構成要素適當組合來形成亦可。
例如,即使分別單獨使用第1~第3實施形態當中所說明之內側面保持部15、32、411,外側面保持部16、33、412,MP關節保持部17,腳跟保持部14、21、45(參照圖1~圖8、圖15、圖16),也可支撐穿戴者的骨骼,產生建立正確骨骼的支持作用。
另外,即使分別單獨使用第4實施形態當中所說明之彈性中間層43(參照圖17,圖18)或蹠骨頭部拉伸部47(同上),也可產生支持正確步行的作用。為了有效改善並預防對於成長期兒童之腳足問題,支撐骨骼,也支持步行為較佳者,但就算僅有任一種作用,也可得到促進穿戴者腳足健康之效果。
或者是,第4實施形態當中所說明之蹠骨頭部拉伸部47的一部分,設置第1實施形態當中所說明之MP關節保持部17,也可更促進步行時的腳足的踢出。
甚至,將第5實施形態當中所說明之側面保持部52,適用於第1~第3實施形態適用亦可。只是,若硬化的部分和穿戴者的肌膚直接觸碰,則舒適當不佳,所以令襪子的整體或是一部分(腳部)為雙層構造,於雙層構造外側的布料編入熱硬化性纖維,使之熱硬化亦可。
以上,對第1~第5實施形態所屬襪子,作為改善並預防成長期兒童的腳足問題之襪子進行了說明,但該等襪子,由過了成長期的大人穿戴亦可。亦即,就算是骨骼形成已完成之大人,持續穿戴第1~第5實施形態所屬襪子,藉由使骨頭回到正常位置之支持作用,或正確步行之支持作用,可得到改善腳足問題之效果。
(附記1)
一種兒童用的襪子,用以預防中足部的內旋;該襪子,係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具有袋狀,包含:從穿戴者腳踝包覆上方之腿部、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之腳部、包覆穿戴者腳底之腳底部;該襪子更具備彈性層,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該腳底部之中包覆穿戴者 腳心之區域,在該包覆腳心之區域當中對穿戴者的腳掌進行偏壓。
(附記2)
如附記1所述的襪子,其中,該彈性層,由具有彈性之板材所構成,具有朝穿戴者腳掌凸狀彎曲之形狀,並具有俯視下沿著腳心形狀之略D字狀。
(附記3)
如附記1或2所述的襪子,其中,更具備拉伸部,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包覆該腳底部之中穿戴者的第1蹠骨頭部至第5蹠骨頭部之區域,至少於腳長方向伸縮。
(附記4)
如附記3所述的襪子,其中,該拉伸部,相對於腳長,較佳者為設於從腳跟測量約65%以上92%以下的區域。
1:襪子
11:腿部
12:腳部
12a:領尖縫部
13:腳底部
14:腳跟保持部
15:內側面保持部
16:外側面保持部
17:MP關節保持部
18:腳底保持部
111:開口
112:羅口部

Claims (16)

  1. 一種襪子,用以預防中足部的內旋;該襪子,係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具有袋狀,包含:腿部,從穿戴者腳踝包覆上方;腳部,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及腳底部,包覆穿戴者腳底;該腳底部包含:腳尖區域,包括該腳底部前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腳跟區域,即包括該腳底部後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的區域;及中間區域,即該腳尖區域與該腳跟區域之間的區域;該襪子具備:腳跟保持部,於該腳跟區域,從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第1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將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抬升;第2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壓制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及凸部,於該腳尖區域與該中間區域的邊界附近之中,該腳底部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之方式而形成;該第1側面保持部具有:第1帶狀構件,安裝於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第2帶狀構件,安裝於該腳跟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連接構件,將該第1帶狀構件與該第2帶狀構件連接。
  2. 一種襪子,用以預防中足部的內旋; 該襪子,係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具有袋狀,包含:腿部,從穿戴者腳踝包覆上方;腳部,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及腳底部,包覆穿戴者腳底;該腳底部包含:腳尖區域,包括該腳底部前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腳跟區域,即包括該腳底部後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的區域;及中間區域,即該腳尖區域與該腳跟區域之間的區域;該襪子具備:腳跟保持部,於該腳跟區域,從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第1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將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抬升;第2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壓制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及凸部,於該腳尖區域與該中間區域的邊界附近之中,該腳底部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之方式而形成;該第2側面保持部,具有:第3帶狀構件,安裝於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第4帶狀構件,安裝於該中間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連接構件,將該第3帶狀構件與該第4帶狀構件連接。
  3. 如請求項1或2的襪子,其中,更具備腳底保持部,配置於該腳底部整體,抑制該腳底部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
  4. 如請求項1或2的襪子,其中, 該腳跟保持部,係藉由和該腳底部連續地編製絲線所形成;編製該腳跟保持部之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從外踝側往內踝側增加。
  5. 如請求項1或2的襪子,其中,該腳跟保持部,包含:後根墊,貼附於該腳底部,其高度從外踝側往內踝側變高。
  6. 如請求項3的襪子,其中,該腳跟保持部,包含:後根墊,貼附於該腳底部,從外踝側往內踝側高度變高;該腳底保持部及該後根墊,一體設置於該腳底部的外側。
  7. 如請求項1或2的襪子,其中,該凸部,係藉由和該腳底部連續地編製絲線所形成;編製該凸部之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比編製該凸部周圍的區域之絲線的每單位面積的根數或重量更大。
  8. 如請求項1或2的襪子,其中,更具備彈性層,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該腳底部之中包覆穿戴者腳心之區域,在該包覆腳心之區域當中對穿戴者的腳掌進行偏壓。
  9. 如請求項8的襪子,其中,更具備止滑部,設於該彈性層之中,至少包含該彈性層的頂端部分之區域。
  10. 如請求項1或2的襪子,其中, 更具備拉伸部,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包覆該腳底部之中從穿戴者的第1蹠骨頭部至第5蹠骨頭部之區域,至少於腳長方向伸縮。
  11. 一種襪子,用以預防中足部的內旋;該襪子,係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具有袋狀,包含:腿部,從穿戴者腳踝包覆上方;腳部,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及腳底部,包覆穿戴者腳底;該腳底部包含:腳尖區域,包括該腳底部前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腳跟區域,即包括該腳底部後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的區域;及中間區域,即該腳尖區域與該腳跟區域之間的區域;該襪子具備:腳跟保持部,於該腳跟區域,從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第1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將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抬升;第2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壓制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凸部,於該腳尖區域與該中間區域的邊界附近之中,該腳底部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之方式而形成;及腳底保持部,配置於該腳底部整體,抑制該腳底部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該腳跟保持部,包含:後根墊,貼附於該腳底部,從外踝側往內踝側高度變高;該腳底保持部及該後根墊,一體設置於該腳底部的外側。
  12. 一種襪子,用以預防中足部的內旋; 該襪子,係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具有袋狀,包含:腿部,從穿戴者腳踝包覆上方;腳部,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及腳底部,包覆穿戴者腳底;該腳底部包含:腳尖區域,包括該腳底部前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腳跟區域,即包括該腳底部後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的區域;及中間區域,即該腳尖區域與該腳跟區域之間的區域;該襪子具備:腳跟保持部,於該腳跟區域,從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第1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將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抬升;第2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壓制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凸部,於該腳尖區域與該中間區域的邊界附近之中,該腳底部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之方式而形成;及彈性層,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該腳底部之中包覆穿戴者腳心之區域,在該包覆腳心之區域當中對穿戴者的腳掌進行偏壓;該彈性層,包含使板狀的彈性材料朝穿戴者腳掌彎曲成凸狀的構件或氣囊。
  13. 如請求項12的襪子,其中,更具備止滑部,設於該彈性層之中,至少包含該彈性層的頂端部分之區域。
  14. 一種襪子,用以預防中足部的內旋;該襪子,係由絲線的編製所形成,具有袋狀,包含:腿部,從穿戴者腳踝包覆 上方;腳部,包覆穿戴者腳背面及側面;及腳底部,包覆穿戴者腳底;該腳底部包含:腳尖區域,包括該腳底部前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尖附近;腳跟區域,即包括該腳底部後方的端部區域並包覆穿戴者腳跟附近的區域;及中間區域,即該腳尖區域與該腳跟區域之間的區域;該襪子具備:腳跟保持部,於該腳跟區域,從外踝側往內踝側使厚度增加方式所形成;第1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將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抬升;第2側面保持部,配置於從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區域,對於至少該區域當中的該襪子之伸長加以抑制,或是壓制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凸部,於該腳尖區域與該中間區域的邊界附近之中,該腳底部的左右方向當中的端部除外之區域,朝穿戴者腳底側突出之方式而形成;及拉伸部,由彈性材料所形成,設於包覆該腳底部之中從穿戴者的第1蹠骨頭部至第5蹠骨頭部之區域,至少於腳長方向伸縮,而且相對於腳寬方向,於腳長方向更容易伸縮。
  15. 如請求項11至14項中任一項的襪子,其中,該第1側面保持部,係於該腳部當中的從該腳跟區域的內踝側之端部往該腳部之帶狀區域,所編入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大於編製該帶狀區域以外區域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如此而形成。
  16. 如請求項11至14項中任一項的襪子,其中, 該第2側面保持部,係於該腳部當中的該中間區域的外踝側之端部往該腳跟區域的上方之帶狀區域,所編入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大於編製該帶狀區域以外區域的絲線之彈性係數,如此而形成。
TW108146862A 2018-12-28 2019-12-20 襪子 TWI7370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8734 2018-12-28
JP2018248734A JP6964885B2 (ja) 2018-12-28 2018-12-28 靴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153A TW202031153A (zh) 2020-09-01
TWI737089B true TWI737089B (zh) 2021-08-21

Family

ID=715699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6862A TWI737089B (zh) 2018-12-28 2019-12-20 襪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64885B2 (zh)
TW (1) TWI737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2153A1 (en) * 2022-09-23 2024-03-28 Footbalance System Oy A biomechanical sock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7218U (ja) * 1991-10-29 1993-05-21 芳明 森 靴 下
JPH09296301A (ja) * 1996-04-26 1997-11-18 Masaaki Sano 足用衣類
JPH11107004A (ja) * 1997-09-30 1999-04-20 Hirobumi Shintaku 二重靴下
JP2006193844A (ja) * 2005-01-12 2006-07-27 Foot Mark Kk 健康促進用の靴下
JP2012046838A (ja) * 2010-08-25 2012-03-08 Goldwin Inc 靴下
WO2015181932A1 (ja) * 2014-05-29 2015-12-03 有限会社Opti 足関節サポーター
TWM528080U (zh) * 2016-04-22 2016-09-11 yan-liang Liu 漸變式側向拉提之襪體結構
TWM539801U (zh) * 2016-12-22 2017-04-21 zhi-yun Xiao 功能襪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83820U (ja) * 2001-06-25 2002-02-15 知子 橋本 クッション付靴下
JP5043561B2 (ja) * 2007-08-27 2012-10-10 日本シグ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足用サポーター
JP3212230U (ja) * 2017-06-18 2017-08-31 有限会社戸田メディカルエビデンス 靴下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7218U (ja) * 1991-10-29 1993-05-21 芳明 森 靴 下
JPH09296301A (ja) * 1996-04-26 1997-11-18 Masaaki Sano 足用衣類
JPH11107004A (ja) * 1997-09-30 1999-04-20 Hirobumi Shintaku 二重靴下
JP2006193844A (ja) * 2005-01-12 2006-07-27 Foot Mark Kk 健康促進用の靴下
JP2012046838A (ja) * 2010-08-25 2012-03-08 Goldwin Inc 靴下
WO2015181932A1 (ja) * 2014-05-29 2015-12-03 有限会社Opti 足関節サポーター
TWM528080U (zh) * 2016-04-22 2016-09-11 yan-liang Liu 漸變式側向拉提之襪體結構
TWM539801U (zh) * 2016-12-22 2017-04-21 zhi-yun Xiao 功能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1153A (zh) 2020-09-01
JP2020109218A (ja) 2020-07-16
JP6964885B2 (ja) 202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56695B2 (ja) 足関節サポーター
KR101555003B1 (ko) 발 관절 서포터
US7757518B2 (en) Sock
JP4553269B1 (ja) 足部障害用サポーター
US20230165316A1 (en) Sock with functional biomechanical, circulatory and neurological efficacy
JPWO2020067476A1 (ja) シューズ
TWI737089B (zh) 襪子
JP5463576B2 (ja) 整形外科靴下
WO2021039156A1 (ja) フットカバー
JP7217912B2 (ja) 靴下型サポーター
JP2010196215A (ja) 足被覆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58347B2 (ja) 靴下
JP2022035297A (ja) 矯正機能付き靴下
JP6699976B2 (ja) 運動用のウェア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7397259B2 (ja) 矯正用靴下、及び、足矯正用サポータ
JP5366921B2 (ja) 足袋
WO2021199648A1 (ja) 下肢矯正具
JP7078993B2 (ja) 短下肢装具
EP2555719A1 (en) A device for providing support of a foot and use of said device
JP2024056594A (ja) 足のサポータ
JP2022001675A (ja) 健康促進用靴下
JP2021031823A (ja) レッグウェア
JP2018084006A (ja) 脚用サポータ
JP2018083059A (ja) 脚用サポータ
JP2008007882A (ja) レッグウェ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