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31958B - 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鏡片、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鏡片、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31958B
TWI731958B TW106111406A TW106111406A TWI731958B TW I731958 B TWI731958 B TW I731958B TW 106111406 A TW106111406 A TW 106111406A TW 106111406 A TW106111406 A TW 106111406A TW I731958 B TWI731958 B TW I73195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l formula
polycarbonate copolymer
mol
unit represented
b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114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05329A (zh
Inventor
平川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5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53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19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195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1608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08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02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08G64/0208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 C08G64/0225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saturated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or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6Aliphatic-aromatic or araliphatic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3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ether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2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 C08G64/30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 C08G64/307General preparatory processes using carbonates and phen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9/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carbonates;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依據本發明,可提供包含下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及下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聚碳酸酯共聚物。
Figure 106111406-A0202-11-0001-1
(一般式(K)中,R表示H、CH3或CH2CH3)
Figure 106111406-A0202-11-0001-2
(一般式(1)中,Q表示亦可包含雜原子之碳數5以上之脂肪族烴基)。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鏡片、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新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及由此形成之光學鏡片及薄膜者。且本發明係有關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者。
作為相機、薄膜一體型相機、攝錄影機等之各種相機之光學系統中使用之光學元件之材料,係使用光學玻璃或光學用透明樹脂。光學玻璃耐熱性及透明性、尺寸安定性、耐藥品性等優異,存在有具有各種折射率(nD)及阿貝數(νD)之多種材料,但具有材料成本高,且成形加工性差,且生產性低之問題點。特別是加工為於像差修正中使用之非球面透鏡時,由於需要極高度技術及高成本故實用上成為較大阻礙。
另一方面,光學用透明樹脂中,由熱塑性透明樹脂所成之光學透鏡具有可藉由射出成形大量生產,而且亦容易製造非球面透鏡之優點,目前已使用作為相機用透鏡用途。例如例示有由雙酚A所成之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4-甲基戊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非晶質聚烯烴 等。
然而,光學用透明樹脂作為光學透鏡使用時,由於除了折射率及阿貝數以外,亦要求透明性、耐熱性、低雙折射性,故有因樹脂特性均衡而限制使用部位之缺點。例如聚苯乙烯之耐熱性低、雙折射大,聚-4-甲基戊烯之耐熱性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玻璃轉移溫度低、耐熱性低、折射率小,故使用領域受限,由雙酚A所成之聚碳酸酯具有雙折射大等之缺點故限制了使用部位。
光學單元之光學設計中,藉由組合使用阿貝數相互不同之複數透鏡而修正色像差之方法為已知。例如組合阿貝數較高之環烯烴樹脂製之透鏡與低阿貝數之由雙酚A所成之聚碳酸酯樹脂製之透鏡而修正色像差。然而,環烯烴樹脂與聚碳酸酯樹脂之間有吸水膨脹率差,組合兩者之透鏡形成透鏡單元時,於智慧型手機等之使用環境下吸水時,透鏡大小發生差異。因該膨脹率差而損及透鏡之性能。
專利文獻1~3中,記載含有全羥基二甲撐萘骨架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但由於二羥基甲基之位置均為2、3位,故強度弱,不適於光學透鏡用途。
進而近幾年來,搭載於例如智慧型手機之正面相機及背面相機等顯著期望廣角化。然而,隨著廣角化而使部分色像差變大是為問題。因此,要求光學特性優異、具有耐熱性進而高阿貝數之材料。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7058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2-6952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5-341124號公報
本發明所解決之課題係提供光學特性優異、具有耐熱性之高阿貝數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及由該共聚合物形成之光學透鏡及薄膜。且提供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前述課題而重複積極檢討之結果,發現包含特定構成單位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可解決前述課題,因而完成本發明。
亦即,本發明有關以下所示之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鏡片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1>一種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係包含下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及下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4-4
(一般式(K)中,R表示H、CH3或CH2CH3)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4-5
(一般式(1)中,Q表示亦可包含雜原子之碳數5以上之脂肪族烴基)。
<2>如上述<1>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中之Q具有碳原子、氧原子、以及氫原子所成之碳數5~30之脂環式烴基。
<3>如上述<1>或<2>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為選自下述式(2)~(6)所成群之任一種以上,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4-6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4-8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5-9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5-10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5-11
<4>如上述<3>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為上述式(2)或(3)之任一種以上。
<5>如上述<1>~<4>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與前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共聚合比率(莫耳%)為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20:80~90:10。
<6>如上述<1>~<5>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K)中之R為H。
<7>如上述<1>~<6>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阿貝數為55以上。
<8>如上述<1>~<7>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70,000。
<9>如上述<1>~<8>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進一步包含下述一般式(B)所表示之構成單位,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6-12
(一般式(B)中,R1以及R2各自獨立地選自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芳氧基、以及鹵原子;X各自獨立地為亦可分支之碳數2~6之伸烷基;n各自獨立地為0~5之整數)。
<10>如上述<9>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為10~50莫耳%,前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為20~60莫耳%,前述一般式(B)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為20~40莫耳%。
<11>一種光學鏡片,其係使用如上述<1>~<10>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12>一種薄膜,其係使用如上述<1>~<10>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13>一種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如上述<1>~<8>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 徵為將包含下述一般式(L)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以及下述一般式(I)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的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進行溶融縮聚,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7-13
(一般式(L)中,R表示H、CH3或CH2CH3)
【化10】HO-Q-OH (I)
(一般式(I)中,Q表示亦可包含雜原子之碳數5以上之脂肪族烴基)。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光學特性優異、具有耐熱性之高阿貝數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透鏡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圖1係顯示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主反應產物之1H-NMR之測定結果。
圖2係顯示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主反應產物之13C-NMR之測定結果。
圖3係顯示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主反應產物之COSY-NMR之測定結果。
圖4係顯示由實施例1所得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1H-NMR之測定結果。
以下,針對用以實施本發明之形態詳細說明,但本發明不限定於此,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可有各種變化。
(a)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包含下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及下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以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K)」)例示由下述一般式(L)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衍生之構成單位。例如由十氫-1,4:5,8-二甲撐萘二醇(以下有時記載為「D-NDM」)衍生之構成單位。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8-14
(一般式(L)中,R表示H、CH3或CH2CH3)。
構成單位(K)較佳為下述一般式(M)所表示之-CH2-O- 基鍵結於6位之異構物(2,6位之異構物)與下述一般式(N)所表示之-CH2-O-基鍵結於7位之異構物(2,7位之異構物)之混合物。基於樹脂強度、拉伸強度、成形體之外觀等之樹脂物性之觀點,以質量比計,較佳2,6位之異構物:2,7位之異構物=1.0:99.0~99.0:1.0,更好2,6位之異構物:2,7位之異構物=20:80~80:20,特佳2,6位之異構物:2,7位之異構物=50:50~80:20。本發明不含2,3位之異構物。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9-15
(一般式(M)中,R表示H、CH3或CH2CH3)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09-16
(一般式(N)中,R表示H、CH3或CH2CH3)。
前述一般式(M)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M)」)例示為由下述一般式(P)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衍生之構成單位,前述一般式(N)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N)」)例示為由下述一般式(O)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衍生之構成單位。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0-17
(一般式(P)中,R表示H、CH3或CH2CH3)。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0-18
(一般式(O)中,R表示H、CH3或CH2CH3)。
前述一般式(K)、(L)、(M)、(N)、(P)及(O)中,R較佳均相同,基於流通性之觀點,較佳R為H。
前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下稱為「構成單位(1)」)例示為由下述一般式(I)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衍生之構成單位。
【化16】HO-Q-OH (I)
一般式(I)中之Q表示亦可包含雜原子之碳數5以上之脂環式烴基。作為雜原子較佳舉例為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等,特佳舉例為氧原子。一般式(I)中之Q較好具有由碳原子、氧原子及氫原子所成之碳數5以上之脂環式烴基,更好具有由碳原子、氧原子及氫原子所成之碳數5~30之脂環式烴基。藉由為此種構造,有更提高成形體之強度或阿貝數之傾向。
以一般式(1)表示之構造單位較好選自由下述式(2)~(6)所成之群之任一種以上。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1-19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1-20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1-21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1-22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1-23
分別為式(2)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係衍生自螺甘油(以下有時記載為「SPG」),式(3)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係衍生自異山梨酯(以下有時記載為「ISB」),式(4)所表示 之構成單位係衍生自1,4-環己烷二甲醇(以下有時記載為「CHDM」),式(5)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係衍生自五環十五烷二甲醇(以下有時記載為「PCPDM」),式(6)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係衍生自三環癸烷二甲醇(以下有時記載為「TCDDM」)。該等中,構成單位(1)較佳為式(2)所表示之構成單位或式(3)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任一種以上。藉由為此等構成單位,有所得成形體之阿貝數變更高之傾向。
包含如後述之構成單位(K)及構成單位(1)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藉由使包含一般式(L)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及一般式(I)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之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溶融縮聚而得。
前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及前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共聚合比例(莫耳%),較好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20:80~90:10,更好為20:80~80:20。尤其若為該範圍內,則獲得高阿貝數、耐熱性及光學物性優異之共聚合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包含構成單位(K)及構成單位(1),但在不損及本發明效果之範圍亦可含其他構成單位。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所佔之構成單位(K)及構成單位(1)之合計比例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100質量%。
所謂其他構成單位係使一般式(L)及一般式(I)以外之二醇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反應所得之構成單位,作為 一般式(L)及一般式(I)以外之二醇化合物,例示為例如雙酚A、雙酚AP、雙酚AF、雙酚B、雙酚BP、雙酚C、雙酚E、雙酚F、雙酚G、雙酚M、雙酚S、雙酚P、雙酚PH、雙酚TMC、雙酚Z及下式一般式(A)表示之烯烴系二醇化合物等。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13-24
一般式(A)中,R1及R2各自獨立選自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芳氧基及鹵素原子;X各自獨立為亦可分支之碳數2~6之伸烷基;n各自獨立為0~5之整數。
一般式(L)及一般式(I)以外之二醇化合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一般式(A)所表示之烯烴系二醇化合物之具體例例示為例如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 (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丙氧基)-3-苯基苯基)茀等。該等中,較佳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及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
本發明中,作為一般式(L)及一般式(I)以外之二醇化合物使用一般式(A)所表示之茀系二醇化合物時,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除作為光學透鏡使用以外亦可作為薄膜。一般式(A)所表示之茀系二醇化合物亦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尤其,一般式(A)之n為0或1之化合物使用例如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環己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第三丁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異丙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環己基苯基) 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等時,作為薄膜用途較佳。
作為更佳之二醇化合物舉例為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甲基苯基)茀、9,9-雙(4-(2-羥基乙氧基)-3-苯基苯基)茀、9,9-雙(4-羥基苯基)茀及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
使用上述3成分之二醇化合物製造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於光彈性係數、波長分散特性、薄膜強度(拉伸強度、拉裂強度等)、耐熱性、塗覆塗佈性、蒸鍍性、透明性、透過率及耐水解性之至少一者方面優異。
使用上述3成分之二醇化合物製造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中之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較佳為10~50莫耳%,更佳為10~30莫耳%。且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較佳為20~60莫耳%,更佳為40~60莫耳%。進而,一般式(B)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較佳為20~40莫耳%。
尤其若為該範圍內,則獲得波長分散特性、光彈性係數、塗覆密著性、透明性、透過率、薄膜加工性、耐水解性及薄膜伸長性之至少一者優異之共聚合物。
作為薄膜之具體用途,舉例為例如有機EL薄膜、抗反射薄膜、透明導電性薄膜、高耐熱薄膜、偏光板保護薄膜、相位差薄膜、亮度提高薄膜、遮光薄膜等。
進而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中,較佳添加抗氧化劑、脫模劑、加工安定劑、紫外線吸收劑、流 動性改質劑、結晶核劑、強化劑、染料、抗靜電劑或抗菌劑等。
作為抗氧化劑舉例為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5-甲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十八烷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桂皮醯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磷酸酯-二乙酯、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異氰尿酸酯及3,9-雙[1,1-二甲基-2-[β-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等。該等中,更佳為季戊四醇-肆[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聚碳酸酯樹脂中之抗氧化劑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0.001~0.3重量份。
作為脫模劑較佳係其90重量%以上由醇與脂肪酸之酯所成者。作為醇與脂肪酸之酯具體舉例為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或多元醇與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作為上述一元醇與脂肪酸之酯較佳為碳原子數1~20之一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之酯。且,作為多元醇與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較佳為碳原子數1~25之多元醇與碳原子數10~30之飽和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
具體而言,作為一元醇與飽和脂肪酸之酯舉例為硬脂酸硬脂酯、棕櫚酸棕櫚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 甲酯、棕櫚酸異丙酯等。作為多元醇與脂肪酸之部分酯或全酯舉例為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單山梨酸酯、山萮酸單甘油酯、癸酸單甘油酯、月桂酸單甘油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壬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聯苯酸聯苯酯、山梨糖醇酐單硬脂酸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之二季戊四醇之全酯或部分酯等。該等中,特佳為硬脂酸單甘油酯及月桂酸單甘油酯。該等脫模劑之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0.005~2.0重量份之範圍,更佳為0.01~0.6重量份之範圍,又更佳為0.02~0.5重量份之範圍。
作為加工安定劑舉例為磷系加工熱安定劑、硫系加工熱安定劑等。作為磷系加工熱安定劑舉例為亞磷酸、磷酸、亞膦酸、膦酸及該等之酯等。具體舉例為三苯基亞磷酸酯、參(壬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4-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參(2,6-二-第三丁基苯基)亞磷酸酯、三癸基亞磷酸酯、三辛基亞磷酸酯、三-十八烷基亞磷酸酯、二癸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辛基單苯基亞磷酸酯、二異丙基單苯基亞磷酸酯、單丁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癸基二苯基亞磷酸酯、單辛基二苯基亞磷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苯基)辛基亞磷酸酯、雙(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硬 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三丁基磷酸酯、三乙基磷酸酯、三甲基磷酸酯、三苯基磷酸酯、二苯基單鄰聯苯基磷酸酯、二丁基磷酸酯、二辛基磷酸酯、二異丙基磷酸酯、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酯、肆(2,4-二-第三丁基苯基)-4,4’-伸聯苯基二亞膦酸酯、肆(2,4-二-第三丁基苯基)-4,3’-伸聯苯基二亞膦酸酯、肆(2,4-二-第三丁基苯基)-3,3’-伸聯苯基二亞膦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亞膦酸酯及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亞膦酸酯等。該等中,更佳為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磷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0.001~0.2重量份。
作為硫系加工熱安定劑舉例為季戊四醇-肆(3-月桂硫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肉豆蔻硫基丙酸酯)、季戊四醇-肆(3-硬脂硫基丙酸酯)、二月桂基-3,3’-硫基二丙酸酯、二肉豆蔻基-3,3’-硫基二丙酸酯、二硬脂基-3,3’-硫基二丙酸酯等。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硫系加工熱安定劑之含量,相對於聚碳酸酯樹脂100重量份,較佳為0.001~0.2重量份。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選自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環狀亞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所成之群之至少1種紫外線吸收劑。亦即,以下列舉之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任一種,亦可組合2種 以上使用。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舉例為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N-苯并三唑-2-基)酚]、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異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對-伸苯基雙(1,3-苯并噁嗪-4-酮)、2-[2-羥基-3-(3,4,5,6-四氫磷苯二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等。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舉例為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醯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醯氧基三氫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鈉磺醯氧基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舉例為2-(4,6-二苯基-1,3,5-三嗪-2-基)-5-[(己基)氧基]-酚、2-(4,6-雙(2,4-二甲基二苯基)-1,3,5-三嗪-2-基)-5-[(辛基)氧基]-酚等。
作為環狀亞胺酯系紫外線吸收劑舉例為2,2’-雙(3,1-苯并噁嗪-4-酮)、2,2’-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間-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4,4’-二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6-萘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1,5-萘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甲基-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2,2’-(2-硝基-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及2,2’-(2-氯-對-伸苯基)雙(3,1-苯并噁嗪-4-酮)等。
作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舉例為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2,2-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甲基)丙烷及1,3-雙-[(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醯基)氧基]苯等。
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相對於聚碳酸樹脂之100重量份,較佳為0.01~3.0重量份,更佳為0.02~1.0重量份,進而更佳為0.05~0.8重量份。若為該調配量範圍,則根據用途,可對聚碳酸酯樹脂賦予充分耐候性。
聚碳酸酯樹脂中存在有製造時生成之酚或未反應而殘存之碳酸二酯作為雜質。聚碳酸酯樹脂中之酚含量較佳為0.1~3000ppm,更佳為0.1~2000ppm,特佳為1~1000ppm、1~800ppm、1~500ppm或1~300ppm。且聚碳酸酯樹脂中之碳酸二酯含量較佳為0.1~1000ppm,更佳 為0.1~500ppm,特佳為1~100ppm。藉由調節聚碳酸酯樹脂中所含之酚及碳酸二酯之量,可獲得具有對應於目的之物性的樹脂。酚及碳酸二酯之含量調節可藉由變更縮聚條件或裝置而適當進行。又,亦可調節縮聚後之擠出步驟之條件。
酚或碳酸二酯之含量若高於上述範圍,則可能發生所得樹脂成形體之強度降低,產生臭氣等之問題。另一方面,酚或碳酸二酯之含量若低於上述範圍,則有樹脂溶融時之可塑性降低之虞。
(b)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可藉由將一般式(L)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以及一般式(I)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做為原料進行溶融縮聚法而製造。一般式(L)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存在有羥基甲基為2,6位之異構物及2,7位之異構物之混合物。該等異構物以質量比計,係2,6位之異構物及2,7位之異構物=0.1:99.9~99.9:0.1。基於樹脂強度、拉伸長度、成形體外觀等之樹脂物性之觀點,較佳係2,6位之異構物及2,7位之異構物=1.0:99.0~99.0:1.0,更佳係2,6位之異構物及2,7位之異構物=20:80~80:20,特佳係2,6位之異構物及2,7位之異構物=50:50~80:20。本發明不含2,3位異構物。再者,亦可併用其他二醇化合物。該反應可在作為縮聚觸媒之鹼性化合物觸媒、酯交換觸媒或其兩者所成之混合觸媒存在下製 造。
作為碳酸二酯舉例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甲苯酯、碳酸雙(氯苯基)酯、碳酸間-甲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二環己酯等。該等中基於反應性與純度之觀點較佳為碳酸二苯酯。碳酸二酯較佳以相對於二醇成分1莫耳為0.97~1.20莫耳之比例使用,更佳為0.98~1.10莫耳之比例。藉由調整該莫耳比例,而控制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分子量。
作為鹼性化合物觸媒,舉例為鹼金屬化合物、鹼土金屬化合物及含氮化合物等。
作為鹼金屬化合物舉例為例如鹼金屬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使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銫、氫氧化鋰、碳酸氫鈉、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銫、碳酸鋰、乙酸鈉、乙酸鉀、乙酸銫、乙酸鋰、硬脂酸鈉、硬脂酸鉀、硬脂酸銫、硬脂酸鋰、硼氫化鈉、硼苯化鈉、苯甲酸鈉、苯甲酸鉀、苯甲酸銫、苯甲酸鋰、磷酸氫二鈉、磷酸氫二鉀、磷酸氫二鋰、苯基磷酸二鈉、雙酚A之二鈉鹽、二鉀鹽、二銫鹽、二鋰鹽、酚之鈉鹽、鉀鹽、銫鹽、鋰鹽等。基於觸媒效果、價格、流通量、對樹脂色相之影響等之觀點,較佳為碳酸鈉及碳酸氫鈉。
作為鹼土金屬化合物舉例為例如鹼土金屬化合物之有機酸鹽、無機鹽、氧化物、氫氧化物、氫化物或烷氧化物等。具體而言使用氫氧化鎂、氫氧化鈣、氫氧化 鍶、氫氧化鋇、碳酸氫鎂、碳酸氫鈣、碳酸氫鍶、碳酸氫鋇、碳酸鎂、碳酸鈣、碳酸鍶、碳酸鋇、乙酸鎂、乙酸鈣、乙酸鍶、乙酸鋇、硬脂酸鎂、硬脂酸鈣、苯甲酸鈣、苯基磷酸鎂等。
作為含氮化合物舉例為例如氫氧化四級銨及該等之鹽、胺類等。具體而言,使用氫氧化四甲銨、氫氧化四乙銨、氫氧化四丙銨、氫氧化四丁銨、氫氧化三甲基苄基銨等之具有烷基、芳基之氫氧化四級銨類,三乙胺、二甲基苄基胺、三苯胺等之三級胺類,二乙胺、二丁胺等之二級胺類,丙胺、丁胺等之一級胺類,2-甲基咪唑、2-苯基咪唑、苯并咪唑等之咪唑類,或者氨、硼氫化四甲銨、硼氫化四丁銨、四苯基硼酸四丁銨、四苯基硼酸四苯基銨等之鹼或鹼性鹽等。
作為酯交換觸媒,較好使用鋅、錫、鋯、鉛之鹽,該等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使用。且,亦可使用上述鹼金屬化合物或鹼土金屬化合物之組合。
作為酯交換觸媒,具體而言,使用乙酸鋅、苯甲酸鋅、2-乙基己酸鋅、氧化錫(II)、氯化錫(IV)、乙酸錫(II)、乙酸錫(IV)、二丁基錫二月桂酸酯、氧化二丁基錫、二甲氧化二丁基錫、乙醯乙酸鋯、氧乙酸鋯、四丁氧化鋯、乙酸鉛(II)、乙酸鉛(IV)等。
該等觸媒,相對於二醇化合物之合計1莫耳,較佳以1×10-9~1×10-3莫耳之比例使用,更佳以1×10-7~1×10-4莫耳之比例使用。
溶融縮聚法係使用前述原料及觸媒,於加熱下於常壓或減壓下藉由酯交換反應邊去除副產物邊進行溶融縮聚者。反應一般以二段以上之多段行程進行。
具體而言,第一段之反應係在120~260℃,較佳180~240℃之溫度反應0.1~5小時,較佳0.5~3小時。其次,邊提高反應系之減壓度邊提高反應溫度進行二醇化合物與碳酸二酯之反應,最終於1mmHg以下之減壓下,於200~350℃之溫度進行0.05~2小時之縮聚反應。此等反應可以連續式進行亦可以批式進行。進行前述反應時所用之反應裝置可為配備錨型攪拌翼、MAXBLEND攪拌翼、螺旋槳型攪拌翼等之縱型,亦可為配備槳翼、格子翼、蛾眼翼等之橫型,亦可為配備螺桿之擠出機型,且,較佳考慮聚合物之黏度使用適當組合該等之反應裝置。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於聚合反應結束後,為了保持熱安定性及水解安定性,亦可去除觸媒使其失活。一般,較好實施藉由添加習知酸性物質進行觸媒失活之方法。作為該等物質,具體而言,較好使用苯甲酸丁酯等之酯類,對-甲苯磺酸等之芳香族磺酸類,對-甲苯磺酸丁酯、對-甲苯磺酸己酯等之芳香族磺酸酯類,亞磷酸、磷酸、膦酸等之磷酸類,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單苯酯、亞磷酸二苯酯、亞磷酸二乙酯、亞磷酸二正丙酯、亞磷酸二正丁酯、亞磷酸二正己酯、亞磷酸二辛酯、亞磷酸單辛酯等之亞磷酸酯類,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酯、磷酸單苯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單辛 酯等之磷酸酯類,二苯基膦酸、二辛基膦酸、二丁基膦酸等之膦酸類,苯基膦酸二乙酯等之膦酸酯類,三苯基膦、雙(二苯基膦醯基)乙烷等之膦類,硼酸、苯基硼酸等之硼酸類,十二烷基苯磺酸四丁基鏻鹽等之芳香族磺酸鹽類,硬脂醯氯、苯甲醯氯、對-甲苯磺醯氯等之有機鹵化物,二甲基硫酸等之烷基硫酸、苄基氯等之有機鹵化物等。基於失活效果、樹脂之色相或安定性之觀點,較佳使用對-甲苯磺酸丁酯。且,該等失活劑,對於觸媒量較好使用0.01~50倍莫耳,更好為0.3~20倍莫耳。對於觸媒量少於0.01倍莫耳時,失活效果不充分而欠佳。且,對於觸媒量若多於50倍莫耳,由於耐熱性降低,成形體易著色故而欠佳。
觸媒失活後,亦可設置於0.1~1mmHg之壓力、200~350℃之溫度脫揮發去除聚合物中低沸點化合物之步驟,因此,較好使用具備槳翼、格子翼、蛾眼翼等之表面更新能優異之攪拌翼的橫型裝置,或薄膜蒸發器。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期望異物含量極力少,較好實施溶融原料之過濾、觸媒液之過濾。過濾器之網眼較好為5μm以下,更好為1μm以下。再者,較好實施生成之樹脂利用聚合物過濾器之過濾。聚合物過濾器之網眼較好為100μm以下,更好為30μm以下。且,採取樹脂顆粒之步驟當然必須為低粉塵環境。較佳為等級1000以下,更好為等級100以下。
(c)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物性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較佳玻璃轉移溫度(Tg)為95~180℃,更佳為100~160℃,特佳為105~155℃。且,玻璃轉移溫度(Tg)之較佳下限值舉例為110℃及120℃,玻璃轉移溫度(Tg)之較佳上限值舉例為150℃。Tg低於95℃時,透鏡及相機之使用溫度範圍變窄故而欠佳。且超過180℃時,進行射出成形時之成形條件變嚴苛故而欠佳。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於成形後以JIS-K-7142之方法測定之折射率較佳為1.49~1.55,更佳為1.50~1.53。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於成形後以JIS-K-7142之方法測定之阿貝數較佳為55.0以上,更佳為56.0以上,特佳為57.0以上。阿貝數之上限為60.0左右。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於成形後以積分球式光電光度法測定之全光線透過率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87.0%以上。全光線透過率之上限為99%左右。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於以JIS-K-7209之方法測定之吸水率較佳為0.2~2.0%,更佳為0.3~1.5%。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吸水膨脹率較佳為0.01~0.5%,更佳為0.03~0.4%。吸水膨脹率之測定係以微米(精度1000分之1mm)進行。測定吸水率測定所 使用之圓板直徑,將吸水前後之直徑變化率(%)設為吸水膨脹率。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較佳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0,000~70,000。更佳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25,000~65,000,特佳之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0~60,000。Mw小於20,000時,光學透鏡變脆故而欠佳。Mw大於70,000時,溶融黏度變高故製造後之樹脂處理困難,進而流動性變差,難以以溶融狀態射出成形故而欠佳。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較佳溶融流動率(MVR)為10~80,更佳為20~60。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較佳比濃黏度(ηsp/C)為0.20dl/g以上,更佳為0.23~0.84dl/g。
(d)光學透鏡
本發明之光學透鏡可藉由射出成形機或射出壓縮成形機將上述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射出成形為透鏡形狀而獲得。射出成形之成形條件並未特別限定,但成形溫度較佳為180~280℃。且射出壓力較佳為50~1700kg/cm2
為了極力避免於光學透鏡中混入異物,成形環境當然必須為低粉塵環境,較佳為等級1000以下,更佳為等級100以下。
本發明之光學透鏡可根據需要較好地以非球面透鏡之形態使用而實施。非球面透鏡由於可藉1片透鏡 使球面像差實質上為零,故並無必要藉由複數球面透鏡之組合去除球面像差,可輕量化及成本之減低化。因此,非球面透鏡於光學透鏡中亦特別可使用作為相機透鏡。非球面透鏡之像散(astigmatism)較佳為0~15mλ,更佳為0~10mλ。
本發明之光學透鏡厚度可根據用途設定於廣範圍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0.01~30mm,更佳為0.1~15mm。本發明之光學透鏡表面亦可根據需要設置抗反射層或硬塗覆層之塗覆層。抗反射層可為單層亦可為多層,可為有機物亦可為無機物,但較佳為無機物。具體而言,例示為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鋯、氧化鈦、氧化鈰、氧化鎂、氟化鎂等之氧化物或氟化物。該等中更佳者為氧化矽、氧化鋯,又更佳者為氧化矽與氧化鋯之組合。且,關於抗反射層,關於單層/多層之組合、或該等成分、厚度之組合等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為2層構成或3層構成,特佳為3層構成。且,該抗反射層全體較佳為光學透鏡厚度之0.00017~3.3%,具體以0.05~3μm,特佳以成為1~2μm之厚度形成即可。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該等實施例之任何限制。又,實施例中之測定值係使用以下方法或裝置測定。
1)聚苯乙烯換算重量平均分子量(Mw):
使用GPC,以四氫呋喃作為展開溶劑,使用已知分子量(分子量分佈=1)之標準聚苯乙烯作成檢量線。基於該檢量線由GPC之滯留時間算出。
2)玻璃轉移溫度(Tg):
藉由示差熱掃描熱量分析計(DSC)測定。
3)折射率nD、阿貝數νD:
將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加壓成形(成形條件:200℃,100kgf/cm2,2分鐘)為40Φ、3mm厚之圓板,以直角切出,藉由KALNEW製KPR-200測定。
4)全光線透過率:
藉由日本電色工業(股)製MODEL1001 DP測定。又,全光線透過率係針對加壓成形之圓板(厚3mm)進行測定。
5)吸水率
製作厚2mm之圓板,基於JIS-K-7209進行測定。以精密天平(最小0.1mg)測定吸水前及吸水後之重量,將重量增加量設為吸水率。
吸水率=(吸水後之重量-吸水前之重量)×100/(吸水前之重量)
<單體合成例1(D-NDM之合成)>
.於500ml不鏽鋼製反應器中饋入丙烯酸甲酯173g(2.01mol)、二環戊二烯167g(1.26mol),於195℃進行2小時反應。取得含下述式(3a)所表示之單烯烴96g之反 應液,將其蒸餾純化後,一部分供於後段反應。
.使用300ml不鏽鋼製反應器,使用CO/H2混合氣體(CO/H2莫耳比=1)進行經蒸餾純化之式(3a)所表示之單烯烴之氫甲醯化反應。於反應器中添加式(3a)所表示之單烯烴70g、甲苯140g、亞磷酸三苯酯0.50g、另外調製之Rh(acac)(CO)2之甲苯溶液550μl(濃度0.003mol/L)。各進行3次利用氮氣及CO/H2混合氣體之置換後,以CO/H2混合氣體加壓系統內,於100℃、2MPa進行5小時反應。反應結束後,進行反應液之氣體層析分析,確認為含下述式(2a)所表示之二官能性化合物76g、式(3a)所表示之單烯烴1.4g之反應液(轉化率98%,選擇率97%),並且將其蒸餾純化後,一部分供於後段反應。
.於300ml不鏽鋼製反應器中,添加經蒸餾純化之式(2a)所表示之二官能性化合物50g、Cu-Zn-Al觸媒(日揮觸媒化成股份有限公司製:E-01X)10g、甲苯150g,以氫氣加壓系統內,以10MPa、215℃進行8小時反應。反應後,所得漿料以甲醇稀釋,以孔徑0.2μm之膜過濾器過濾觸媒後,使用蒸發器餾除溶劑,以氣相層析及GC-MS分析,確認含有分子量222之主產物43g(主產物收率96%)。將其進一步蒸餾純化取得主產物。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30-25
(式中,Me表示甲基)。
<單體之鑑定>
進行單體合成例1取得之成分的NMR分析、氣相層析分析及GC-MS分析。單體合成例1取得之主反應產物的1H-NMR、13C-NMR及COSY-NMR之各光譜示於圖1~3。
1)NMR測定條件
.裝置:日本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JNM-ECA500(500MHz)
.測定模式:1H-NMR、13C-NMR、COSY-NMR
.溶劑:CD3OD(氘化甲醇)
.內部標準物質:四甲基矽烷
2)氣相層析測定條件
.分析裝置: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毛細管氣相層析儀GC-2010Plus
.分析管柱:JL Science股份有限公司製,InertCap1(30m,0.32mm I.D.,膜厚0.25μm)
.烘箱溫度:60℃(保持0.5分鐘)-以15℃/分鐘升溫-280℃(保持4分鐘)
.檢測器:FID,溫度280℃
3)GC-MS測定條件
.分析裝置:島津製作所股份有限公司製,GCMS-QP2010 Plus
.離子化電壓:70eV
.分析管柱:Agilent Technologies製,DB-1(30m,0.32mm I.D.,膜厚1.00μm)
.烘箱溫度:60℃(保持0.5分鐘)-以15℃/分鐘升溫-280℃(保持4分鐘)
.檢測器溫度:280℃
由GC-MS分析及圖1~3之NMR分析之結果,確認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主產物為以前述式(1a)所表示之二醇化合物(D-NDM)。進而藉由氣體層析儀分析確認所得二醇化合物係羥甲基為2,6位之異構物=76質量%及2,7位之異構物=24質量%之異構物混合物。
<實施例1>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34.40g(0.155莫耳)、螺甘油(SPG):20.19g(0.066莫耳)、碳酸二苯酯:47.49g(0.106莫耳)及碳酸氫鈉:0.22mg(2.6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於氮氣環境760托耳下耗費1小時加熱至215℃,並攪拌。以油浴進行加熱,自200℃起開始酯交換反應。反應開始起5分鐘後開始攪拌,20分鐘後,耗費10分鐘自760托耳減壓至200托耳。邊減壓邊將溫度加熱至210 ℃,反應開始後70分鐘後升溫至220℃,80分鐘後耗費30分鐘減壓至150托耳,使溫度升溫至240℃並且減壓至1托耳後保持10分鐘,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38,000,Tg=120℃。且折射率為1.512,阿貝數為57.7。全光線透過率為89%,吸水率為0.3質量%。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中之酚量、碳酸二苯酯量及D-NDM量分別為280ppm、100ppm及20ppm。
實施例1所得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1H-NMR之測定結果示於圖4。
<實施例2>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24.90g(0.112莫耳)、異山梨酯(ISB):12.42g(0.085)、碳酸二苯酯:42.63g(0.199莫耳)及碳酸氫鈉:0.19mg(2.3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45,000,Tg=145℃。且折射率為1.521,阿貝數為58.0。全光線透過率為89%,吸水率為1.1質量%。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中之酚量、碳酸二苯酯量及D-NDM量分別為250ppm、100ppm及20ppm。
<實施例3>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30.02g(0.135莫耳)、螺甘油(SPG):6.00g(0.020莫耳)、異山梨酯(ISB):6.00g(0.041莫耳)、碳酸二苯酯:42.09g(0.197莫耳)及碳酸氫鈉:0.20mg(2.3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中之酚量、碳酸二苯酯量及D-NDM量分別為290ppm、100ppm及20ppm。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40,000,Tg=131℃。且折射率為1.519,阿貝數為57.8。全光線透過率為90%,吸水率為0.6質量%。
<實施例4>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10.51g(0.047莫耳)、異山梨酯(ISB):23.48g(0.161莫耳)、碳酸二苯酯:44.49g(0.208莫耳)及碳酸氫鈉:0.17mg(2.0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39,000,Tg=152℃。且折射率為1.510,阿貝數為59.0。全光線透過率為90%,吸水率為1.9質量%。
<實施例5>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8.00g(0.036莫耳)、螺甘油(SPG):32.40g(0.106莫耳)、碳酸二苯酯:30.98g(0.145莫耳)及碳酸氫鈉:0.14mg(1.7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32,000,Tg=100℃。且折射率為1.490,阿貝數為58.7。全光線透過率為89%,吸水率為0.3質量%。
<實施例6>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25.20g(0.113莫耳)、1,4-環己烷二甲醇(CHDM):7.01g(0.049莫耳)、碳酸二苯酯:34.80g(0.162莫耳)及碳酸氫鈉:0.18mg(2.1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55,000,Tg=110℃。且折射率為1.527,阿貝數為57.2。全光線透過率為88%,吸水率為0.3質量%。
<實施例7>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20.51g(0.092莫耳)、五環十五烷二甲醇(PCPDM):10.37g(0.040莫耳)、碳酸二苯酯:28.36g(0.132莫耳)及 碳酸氫鈉:0.13mg(1.6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35,000,Tg=136℃。且折射率為1.533,阿貝數為56.9。全光線透過率為90%,吸水率為0.3質量%。
<實施例8>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22.18g(0.100莫耳)、三環癸烷二甲醇(TCDDM):8.39g(0.043莫耳)、碳酸二苯酯:30.67g(0.143莫耳)及碳酸氫鈉:0.14mg(1.7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42,000,Tg=119℃。且折射率為1.530,阿貝數為57.2。全光線透過率為89%,吸水率為0.3質量%。
<實施例9>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6.55g(0.029莫耳)、螺甘油(SPG):21.95g(0.072莫耳)、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BCFL):16.08g(0.043莫耳)、碳酸二苯酯:31.26g(0.146莫耳)及碳酸氫鈉:0.14mg(1.7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 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41,000,Tg=141℃。
<比較例1>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23.11g(0.104莫耳)、雙酚A:10.17g(0.045莫耳)、碳酸二苯酯:32.01g(0.149莫耳)及碳酸氫鈉:0.15mg(1.8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35,000,Tg=140℃。且折射率為1.553,阿貝數為41.0。全光線透過率為88%,吸水率為0.3質量%。
<比較例2>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20.99g(0.094莫耳)、雙酚A:9.24g(0.040莫耳)、碳酸二苯酯:28.89g(0.135莫耳)及碳酸氫鈉:0.13mg(1.6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35,000,Tg=139℃。且折射率為1.546,阿貝數為44.8。全光線透過率為89%,吸水率為0.3質量%。
<比較例3>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30.9g(0.139莫耳)、碳酸二苯酯:29.8g(0.139莫耳)及碳酸氫鈉:0.09mg(1.1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樹脂。
所得聚碳酸酯樹脂係Mw=38,000,Tg=137℃。且折射率為1.531,阿貝數為57.1。全光線透過率為89%,吸水率為0.3質量%。
<比較例4>
螺甘油(SPG):30.61g(0.101莫耳)、碳酸二苯酯:21.97g(0.103莫耳)及碳酸氫鈉:0.10mg(1.2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嘗試製造聚碳酸酯樹脂,聚合進行時同時進行結晶化,無法獲得聚合物。
<比較例5>
異山梨酯(ISB):36.29g(0.248莫耳)、碳酸二苯酯:53.46g(0.250莫耳)及碳酸氫鈉:0.2mg(2.5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樹脂。
所得聚碳酸酯樹脂係Mw=38,000,Tg=165℃。且折射率為1.500,阿貝數為59.8。全光線透過率為90%,吸 水率為3.0質量%。
<比較例6>
由單體合成例1所得之式(1a)所表示之D-NDM:18.68g(0.084莫耳)、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15.78g(0.036莫耳)、碳酸二苯酯:25.91g(0.121莫耳)及碳酸氫鈉:0.13mg(1.6微莫耳)饋入附有攪拌機及餾出裝置之300mL反應器中,除饋入量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獲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係Mw=30,000,Tg=138℃。且折射率為1.578,阿貝數為34.2。全光線透過率為89%,吸水率為0.3質量%。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中之酚量、碳酸二苯酯量、D-NDM量及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量分別為300ppm、250ppm、25ppm及20ppm。
又,所得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中之酚量、碳酸二苯酯量、D-NDM量及9,9-雙(4-(2-羥基乙氧基)苯基)茀量係利用LC-MS分析。該LC-MS中所用之管柱係Agilent Technologies股份有限公司製逆相管柱ZORBAX Eclipse XDB-18,移動相係以梯度程式使用乙酸銨水溶液、四氫呋喃及甲醇,管柱溫度45℃,檢測器225nm,由作為標準品之各化合物之純品作成檢量線並定量。測定係將聚碳酸酯共聚合物0.5g溶解於四氫呋喃50ml後,以過濾器過濾,注入該測定溶液2μl而進行。
Figure 106111406-A0202-12-0040-26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由本發明,可獲得光學特性優異、具有耐熱性之高阿貝數的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以及使用其之光學透鏡及薄膜。本發明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由於可射出成形而生產性高且便宜,故使用於相機、望遠鏡、雙眼鏡、電視投影機等之以往使用昂貴之高阿貝玻璃透鏡之領域中極為有用。且,與既有材料比較,與既有材料比較更提高阿貝數,對於色像差之修正有效,預料可提高畫質。尤其適於搭載小的透鏡單元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再者藉由本發明,可藉由射出成形簡便地獲得於玻璃透鏡中技術上難以加工之高阿貝非球面透鏡,而極為有用。且,伴隨對於近年來之相機之廣角化需求之部分色像差的修正極為有用。再者,使用含茀系二醇化合物之3成分之二醇化合物製造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可使用作為有機RL薄膜及抗反射薄膜等之薄膜。
Figure 106111406-A0202-11-0002-3

Claims (11)

  1. 一種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係包含下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以及下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4-1
    (一般式(K)中,R表示H、CH3或CH2CH3)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4-2
    (一般式(1)中,Q表示亦可包含雜原子之碳數5以上之脂肪族烴基)前述一般式(1)為選自下述式(2)、(4)、(5)及(6)所成群之任一種以上,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4-3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4-4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4-5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5-6
  2.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1)為上述式(2)。
  3.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與前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共聚合比率(莫耳%)為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20:80~90:10。
  4.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K)中之R為H。
  5.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阿貝數為55以上。
  6.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聚苯乙烯換算之重量平均分子量為20,000~70,000。
  7.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進一步包含下述一般式(B)所表示之構成單位,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6-7
    (一般式(B)中,R1以及R2各自獨立地選自氫原子、碳數1~20之烷基、碳數1~20之烷氧基、碳數5~20之環烷基、碳數5~20之環烷氧基、碳數6~20之芳基、碳數6~20之芳氧基,以及鹵原子;X各自獨立地為亦可分支之碳數2~6之伸烷基;n各自獨立地為0~5之整數)。
  8. 如請求項7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其中,前述一般式(K)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為10~50莫耳%,前述一般式(1)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為20~60莫耳%,前述一般式(B)所表示之構成單位之比例為20~40莫耳%。
  9. 一種光學鏡片,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10. 一種薄膜,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
  11. 一種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其係如請求項 1~6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包含下述一般式(L)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以及下述一般式(I)所表示之二羥基化合物的二羥基化合物與碳酸二酯進行溶融縮聚,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7-8
    (一般式(L)中,R表示H、CH3或CH2CH3)HO-Q-OH (I)(一般式(I)中,Q表示亦可包含雜原子之碳數5以上之脂肪族烴基)前述一般式(I)為選自下述式(2’)、(4’)、(5’)及(6’)所成群之任一種以上,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7-9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7-10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7-11
    Figure 106111406-A0305-02-0047-12
TW106111406A 2016-04-05 2017-04-05 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鏡片、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TWI7319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75919 2016-04-05
JP2016075919 2016-04-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5329A TW201805329A (zh) 2018-02-16
TWI731958B true TWI731958B (zh) 2021-07-01

Family

ID=60001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406A TWI731958B (zh) 2016-04-05 2017-04-05 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鏡片、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9487B2 (zh)
EP (1) EP3441415B1 (zh)
JP (1) JP6908026B2 (zh)
KR (1) KR102289070B1 (zh)
CN (1) CN109071789B (zh)
TW (1) TWI731958B (zh)
WO (1) WO20171756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6180B2 (en) 2018-03-28 2022-04-1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carbonate and molded article
CN111936577A (zh) * 2018-04-04 2020-11-13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酯树脂组合物
EP3868811B1 (en) * 2018-10-16 2023-10-2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ester carbonate resin and optical lens
TWI819114B (zh) * 2018-10-16 2023-10-21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使用其之光學透鏡或薄膜
WO2022004239A1 (ja) * 2020-06-30 2022-01-06 帝人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及びそれを含む光学部材
KR20230041958A (ko) * 2020-07-17 2023-03-27 미츠비시 가스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름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536A (zh) * 2007-12-12 2010-11-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和聚碳酸酯成型物
WO2015147242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ノルボルナン骨格を有する二官能性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9520A (ja) 1988-09-02 1990-03-08 Kuraray Co Ltd 脂環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H04338594A (ja) 1991-05-14 1992-11-25 Arakawa Chem Ind Co Ltd 熱転写受像材料
JPH0570584A (ja) 1991-09-11 1993-03-23 Kuraray Co Ltd 脂環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63342B2 (ja) 1991-12-03 2000-07-12 荒川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ウレタ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882716B2 (ja) 1992-06-11 1999-04-12 株式会社クラレ 偏光板
JPH0636346A (ja) * 1992-07-17 1994-02-10 Kuraray Co Ltd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5526545B2 (ja) 2006-08-18 2014-06-18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学フィルム
JP4374041B2 (ja) 2007-07-09 2009-12-02 Tdk株式会社 積層コンデンサ
JP5323926B2 (ja) * 2009-03-06 2013-10-23 帝人株式会社 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JP2015191163A (ja) * 2014-03-28 2015-11-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パネル
JP6648696B2 (ja) * 2014-09-30 2020-02-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536A (zh) * 2007-12-12 2010-11-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和聚碳酸酯成型物
WO2015147242A1 (ja) * 2014-03-28 2015-10-0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ノルボルナン骨格を有する二官能性化合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89487B2 (en) 2020-06-23
JP6908026B2 (ja) 2021-07-21
EP3441415A4 (en) 2019-04-17
EP3441415B1 (en) 2019-11-27
JPWO2017175693A1 (ja) 2019-02-14
TW201805329A (zh) 2018-02-16
KR20180133391A (ko) 2018-12-14
CN109071789B (zh) 2021-01-15
CN109071789A (zh) 2018-12-21
EP3441415A1 (en) 2019-02-13
KR102289070B1 (ko) 2021-08-11
US20190119442A1 (en) 2019-04-25
WO2017175693A1 (ja) 2017-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1958B (zh) 聚碳酸酯共聚合物、使用其之光學鏡片、及薄膜、以及該共聚合物之製造方法
JP6464227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光学レンズ
JP5011450B2 (ja) 光学レンズ用ポリエステル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および光学レンズ
WO2018016516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KR102478201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광학 렌즈
JP7136265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の製造方法
JP688729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JP717653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レンズ
JP2024005732A (ja) ジオール化合物、光学用樹脂、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および光学成形体
WO2023100777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レン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