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4016B -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 Google Patents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4016B
TWI724016B TW105126107A TW105126107A TWI724016B TW I724016 B TWI724016 B TW I724016B TW 105126107 A TW105126107 A TW 105126107A TW 105126107 A TW105126107 A TW 105126107A TW I724016 B TWI724016 B TW I72401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bottom layer
power
route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6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21820A (zh
Inventor
唐諾德 尼爾森
馬克 鮑爾
派翠克 摩洛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英特爾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1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1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4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401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soldered or bonded constructions
    • H01L23/498Leads, i.e. metallisations or lead-frames on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hip carriers
    • H01L23/49827Via connections through the substrates, e.g. pins going through the substrate, coaxial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1Internal lead connections, e.g. via connections, feedthrough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6Arrangements of power or ground bu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8/00Passive two-terminal components without a potential-jump or surface barrier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Details thereof;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0Bump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15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16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bump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bump connector
    • H01L2224/161Disposition
    • H01L2224/1615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16221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16225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16227Disposi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the bump connector connecting to a bond pad of the it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48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H01L23/48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lead-in layers inseparably applied to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485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olid state body in operation, e.g. leads, terminal arrangements ;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lead-in layers inseparably applied to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onsisting of layered constructions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and insulating layers, e.g. planar conta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Die Bonding (AREA)

Abstract

一種設備包含:電路結構,該電路結構包含裝置底層;及接觸件,其被耦合至電源線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第一側上的至少一個裝置。一種方法包含:從封裝基板提供電源至在電路結構之裝置底層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且使用電源線將該電源分布至該至少一個電晶體,該電源線位在該裝置底層之底側上且藉由將接觸件從該電源線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而接觸在裝置側上的該至少一個電晶體。一種系統,其包含一封裝基板及一晶粒,該晶粒包含被安置在裝置底層之底側上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裝置側上之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個電源線。

Description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半導體裝置包含裝置,該裝置包含來自該裝置之背側之電連接件。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在積體電路中的尺寸縮減特徵一直是不斷增長的半導體產業背後的驅動力。縮減至越來越小的特徵實現了在半導體晶片有限的實用面積中增加其功能單元之密度。例如,縮小電晶體之尺寸可允許在晶片上增加併入之記憶體裝置之數量,致使該製造產品具有增加之容量。然而,對於更大容量之需求紿終是個問題。最佳化每個裝置之性能之必要性變得愈加顯著。
未來的電路裝置,諸如中央處理單元裝置,將期望高性能裝置與低電容、低功率裝置兩者被整合在單一晶粒或晶片中。
100‧‧‧組件
110‧‧‧晶粒
115‧‧‧裝置底層
120‧‧‧信號佈線
130‧‧‧互連件
140‧‧‧載體基板
150‧‧‧接觸點
190‧‧‧封裝基板
210A‧‧‧單元
210B‧‧‧單元
211A‧‧‧區域
211B‧‧‧區域
211C‧‧‧區域
211D‧‧‧區域
225‧‧‧閘極電極接觸件
230‧‧‧源極接觸件
240‧‧‧汲極接觸件
250‧‧‧汲極接觸件
260‧‧‧互連件
265‧‧‧導電通孔或接觸件
270‧‧‧接觸件
272‧‧‧源極接觸件
274‧‧‧互連件
275‧‧‧接觸件
277‧‧‧源極接觸件
278‧‧‧源極接觸件
280‧‧‧接觸件
282‧‧‧汲極接觸件
285‧‧‧互連件
310A‧‧‧單元
310B‧‧‧單元
330‧‧‧接觸件或導電通孔
331‧‧‧M0互連件
340‧‧‧汲極
345‧‧‧接觸件
346‧‧‧汲極
348‧‧‧源極
350‧‧‧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
352‧‧‧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
353‧‧‧閘極電極
354‧‧‧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
355‧‧‧接觸件
361‧‧‧M0互連件
362‧‧‧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
363‧‧‧M0互連件
364‧‧‧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
365‧‧‧接觸件
366‧‧‧源極
367‧‧‧汲極
368‧‧‧接觸件
368‧‧‧接觸件
369‧‧‧接觸件
370‧‧‧接觸件
370‧‧‧汲極
371‧‧‧M0互連件
405‧‧‧M0互連件
410‧‧‧M0互連件
410A‧‧‧單元
410B‧‧‧單元
415‧‧‧M0互連件
420‧‧‧M0互連件
425‧‧‧閘極電極接觸件
426‧‧‧源極接觸件
428‧‧‧汲極接觸件
429‧‧‧接觸件
430‧‧‧接觸件
435‧‧‧接觸件
445‧‧‧接觸件
450‧‧‧區域
505‧‧‧M0互連件
510A‧‧‧單元
510A‧‧‧單元
510B‧‧‧單元
515‧‧‧M0互連件
520‧‧‧M0互連件
525‧‧‧閘極電極接觸件
526‧‧‧源極接觸件
528‧‧‧汲極接觸件
530‧‧‧接觸件或通孔
535‧‧‧接觸件
545‧‧‧接觸件
610‧‧‧晶粒
615‧‧‧基板
620‧‧‧第一側或裝置側
625‧‧‧裝置層或底層
626‧‧‧接觸件
628‧‧‧接觸件
629‧‧‧接觸件
630‧‧‧背側敷金屬
635‧‧‧背側互連件
636‧‧‧背側互連件
640‧‧‧TSV
642‧‧‧TSV
644‧‧‧TSV
650‧‧‧敷金屬層
710‧‧‧晶粒
715‧‧‧基板
720‧‧‧第一側或裝置側
725‧‧‧裝置層或底層
730‧‧‧背側敷金屬
740‧‧‧通孔
742‧‧‧通孔
744‧‧‧通孔
750‧‧‧敷金屬層
810‧‧‧晶粒
820‧‧‧第一側或裝置側
825‧‧‧裝置層或底層
830‧‧‧背側敷金屬
840‧‧‧接觸件或通孔
842‧‧‧接觸件或通孔
844‧‧‧接觸件或通孔
850‧‧‧敷金屬層
910‧‧‧方塊
920‧‧‧方塊
930‧‧‧方塊
940‧‧‧方塊
950‧‧‧方塊
960‧‧‧方塊
970‧‧‧方塊
1000‧‧‧中介物
1002‧‧‧第一基板
1004‧‧‧第二基板
1006‧‧‧球狀柵格陣列(BGA)
1008‧‧‧金屬互連件
1010‧‧‧通孔
1012‧‧‧穿矽通孔
1014‧‧‧嵌入裝置
1100‧‧‧計算裝置
1102‧‧‧積體電路晶粒
1104‧‧‧處理器
1106‧‧‧晶粒上記憶體
1108‧‧‧通信晶片
1110‧‧‧揮發性記憶體
1112‧‧‧非揮發性記憶體
1114‧‧‧圖形處理單元
1116‧‧‧數位信號處理器
1120‧‧‧晶片組
1122‧‧‧天線
1124‧‧‧觸控螢幕顯示器
1126‧‧‧觸控螢幕控制器
1128‧‧‧電池
1130‧‧‧羅盤
1132‧‧‧運動協處理器或感測器
1134‧‧‧揚聲器
1136‧‧‧相機
1138‧‧‧使用者輸入裝置
1140‧‧‧大量儲存裝置
1142‧‧‧加密處理器
1144‧‧‧全球定位系統(GPS)裝置
1150A‧‧‧第一側
1150B‧‧‧第二側
圖1係展示包含被連接至封裝基板之積體電路晶片或晶粒之組件之一實施例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
圖2係展示通過線A-A’之該晶粒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
圖3係展示依照第二實施例通過線A-A’之該晶粒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
圖4係展示依照第三實施例通過線A-A’之該晶粒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
圖5係展示依照第四實施例通過線A-A’之該晶粒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其中藉由使用較大面積之導電接觸件或通孔以連接該裝置側互連件且連接至在裝置底層下方之電力線來降低電阻。
圖6係展示在一實施例中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之一部分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其中電力線係從該背側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至用於連接至裝置之裝置側。
圖7係展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之一部分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其中電力線係從該背側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至用於連接至裝置之裝置側。
圖8係展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之一部分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其中電力線係從該背側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至用於連接至裝置之裝置側。
圖9係用以形成在圖8中所繪示之該結構之方法之實施例之流程圖。
圖10係實施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中介物。
圖11係繪示一計算裝置之實施例。
【發明內容及實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述之實施例係針對包含非平面半導體裝置(例如,三維裝置)之半導體裝置,該非平面半導體裝置在該裝置之底側或背側上具有互連件或佈線,特別是提供功率至核心邏輯電路之互連件。功率之分布係以在電路結構之裝置層下方的電力導線或線路(VDD、VDD-閘控以及VSS)來進行描述。在一實施例中描述包含電路結構之設備,該電路結構包含裝置底層,該裝置底層包括複數個電晶體裝置,每一電晶體裝置係包括第一側以及相對之第二側;電源線被安置在該結構之該第二側上;及接觸件被連接至該電源線且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連接至在該第一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至少一者。在另一實施例中係描述一種方法。該方法包含從封裝基板提供電源至電路結構之裝置層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該至少一個電晶體具有裝置側及底側。該方法亦包含使用在該裝置層之底側上之電源線將該電源分布至該至少一個電晶體,且藉由將接觸件從該電源線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而接觸在裝置側上之該至少一個電晶體。進一步描述一種系統,該系統包含封裝基板,該封裝基板包含電源連接件及晶粒,該晶粒包括:(i)複數個電晶體,其被配置在可操作之單元中以執行功能之,該 複數個電晶體係界定具有裝置側以及底側之裝置層;及(ii)至少一個電源供應線,其被安置在該裝置層之底側上且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耦合至在該裝置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至少一者。
圖1係展示包含被連接至封裝基板之積體電路晶片或晶粒之組件之一實施例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組件100包含晶粒110,晶粒110包含裝置層或底層115,該裝置層或底層115包含若干之裝置(例如,電晶體裝置)。裝置底層115係包含代表該底層之第一側或裝置側之第一側1150A以及與第一側1150A相對之第二側或背側或底側1150B。該電晶體裝置可以包含一或多個功率電晶體(在本文中亦被稱之為電源閘極)及邏輯電路。在一實施例中,被連接至第一側上之晶粒110之裝置底層115之互連件120係包含(但不限於)從第一側1150A而被連接至裝置底層115之裝置之若干導電金屬線。控制電路互連件係包括在該互連件當中。如圖所示,載體基板140被設置在信號佈線120上方。在一實施例中,如以下將描述的,載體基板140在形成晶粒110之程序中藉由在該邏輯電路之兩側邊上之敷金屬而被結合至信號佈線120。在此實施例中,電力互連件(VDD、VDD-閘控以及VSS)係通過該晶粒之第二側1150B而被連接至晶粒110之裝置。在第二側或背側1150B上之互連件130係包含一或多列之敷金屬。此種敷金屬之各者係被連接至將晶粒110可操作地連接至封裝190之接觸點(例如,C4凸塊)150。圖1亦展示穿過封裝 基板190至晶粒110的VDD以及VSS連接件。
圖2係通過線A-A’之晶粒110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圖2係展示包含閘極電極以及源極及汲極接觸件金屬之該晶粒之裝置之兩個置放單元(由虛線所界定)之俯視圖。在此繪示圖中之橫截面係取自M1(亦即,展示M1路由之實例)上方。通常而言,積體電路結構係由各自執行基本功能之許多單元所組成。單元種類之實例包含邏輯閘極(例如,AND閘極、OR閘極)、含有正反器、加法器、計數器等等之單元。當設計具有特定功能之積體電路時,選擇可以執行或實現該功能之電路單元,且設計者繪製包含該選擇電路單元之各者之該積體電路之佈局設計。該佈局接著被實施以在建構該晶粒時併入該單元之各者。在圖2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單元210A與單元210B係各自包含執行某些功能之若干之電晶體裝置。取決於其功能,該單元可以具有不同的單元寬度(根據如圖所示的從頂部到底部所測量的延伸於該單元之端部之間之電晶體之數量)。至該電晶體裝置之接觸件(例如,金屬)係被展示為閘極電極接觸件225、源極接觸件230以及汲極接觸件240。單元210A與單元210B之電晶體裝置係被連接至電源(例如,VDD或VDD-閘控、VSS)。在此實施例中,該電源被設置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且通過在每個單元中的絕緣體部位或區域而被路由至單元210A與單元210B之裝置。圖2係展示延伸在該裝置底層下方的VSS以及VDD或VDD-閘控線路之代表性電力線。導電通孔或接觸件被連接至該 VSS以及VDD或VDD-閘控線路之個別者,其從該各自之電力線延伸通過在該單元中的絕緣體部位至該裝置底層之第一側。在此一實例中,該絕緣體部位或區域係分別地與在單元210A以及210B(被繪示為單元210A之區域211A以及211B與單元210B之區域211C以及211D)之端部處之壁相關聯,但是應理解此種絕緣體部位或區域可以在一個單元中之其他位置處。圖2係展示被連接至在單元210A中之VSS之導電通孔或接觸件265以及被連接至在單元210B中之VSS之接觸件280。圖2亦展示至VDD或VDD-閘控之接觸件270以及接觸件275。接觸件265、270、275以及280之各者係延伸穿過該裝置底層,使得此接觸件可以被M0敷金屬所接觸。可以使用在該底層之該裝置側上之敷金屬或互連件以將該接觸件路由至該適當的用於該單元之連接點以將裝置從該裝置側連接至電力線。圖2係展示互連件260(例如,M0或M1敷金屬),其被連接至接觸件265且至在單元210A中之汲極接觸件250;互連件277,其被連接至在單元210A中之接觸件275與源極接觸件277以及在單元210B中之源極接觸件278;互連件274,其被連接至在單元210B中之接觸件270與源極接觸件272;及互連件285,其被連接至在單元210B中之接觸件280與汲極接觸件282。
圖3係展示依照第二實施例通過線A-A’之晶粒110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圖3係展示該晶粒之單元310A以及單元310B之俯視圖並展示閘極電極以及源極及 汲極之接觸件金屬。在此實施例中係繪示延伸在該裝置底層下方的VSS以及VDD或VDD-閘控線路之代表性電力線。導電通孔或接觸件係被連接至該VSS以及VDD或VDD-閘控線之個別者,其從該各自之電力線通過在該單元中的絕緣體部位延伸至該裝置底層之第一側。在此一實例中,該絕緣體部位係未使用之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亦即,其中係沒有任何閘極電極被安置在該單元中且沒有任何閘極電極接觸件存在之區域,因為沒有任何閘極電極被形成於該部位處,或若形成一個,其係被例如蝕刻程序所移除且以介電質材料來替代)。圖3係代表性地展示在單元310A中之未被使用之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350、352以及354以及在單元310B中之未被使用之閘極電極部位或區域362以及364。接觸件或導電通孔330、345以及355係延伸穿過在該未使用的閘極電極區域中之該裝置底層,使得此接觸件可以被在單元310A中之M0敷金屬所接觸且接觸件365、368以及369係延伸穿過在單元310B中之該裝置底層。導電通孔或接觸件330係被連接至在單元310A中之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SS且代表性地藉由M0互連件331而被連接至汲極340,而接觸件345係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SS且藉由M0互連件而被連接至在單元310A中之汲極346。圖3亦展示接觸件355,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DD或VDD-閘控且藉由在單元310A中之M0互連件而被連接至源極348及/或閘極電極353。接觸件365,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DD或VDD-閘控 且藉由在單元310B中之M0互連件361而被連接至源極366;接觸件368,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SS且藉由M0互連件363而被連接至在單元310B中之汲極367;及接觸件370,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DD或VDD-閘控且藉由M0互連件371而被連接至在單元310B中之汲極370。
在參照圖2以及圖3所描述之該實施例中,接觸件或導電通孔係在特定之單元中的絕緣體部位或區域處被路由穿過裝置底層。因為該接觸件或通孔係在單元中,因此該接觸件係該單元架構的一部分且隨著該單元移動,其中其可以被安置在設計佈局中,而不需將單元定位在網格上。圖4係依照第三實施例通過線A-A’之晶粒110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在此實施例中,來自VDD或VDD-閘控以及VSS之接觸件被穿過在鄰近電路單元之區域中之該裝置底層。圖4係展示各自被繪示具有閘極電極接觸件(例如,在單元410A中之閘極電極接觸件425、源極接觸件426以及汲極接觸件428)之單元410A以及單元410B。相鄰之單元410A與410B係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電力線之接觸件。在該裝置底層之裝置側處之該接觸件可以藉由如上述之在該M0層的連接件而被連接至電晶體裝置。圖4係代表性地展示接觸件430,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SS且被連接至M0互連件405;接觸件435,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DD或VDD-閘控且被連接至M0互連件415;及接觸件445,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 下方之VSS且被連接至M0互連件420。該電力線(M0互連件410、M0互連件415以及M0互連件420)係呈單元410A與410B被定位在之間之網格的形式。由於至該電力線之該接觸件係通過該裝置底層之區域以連接至鄰近該電路單元之此網格,因此電路單元410A以及電路單元410B被建構成用以裝配在該網格中。圖4亦指示可能不被期望用以定位邏輯電晶體之位置或區域(例如,區域450)。
在參照圖4所描述之該實施例中,在沿著該互連件所分布之功率中係存有電壓下降之機會。圖5係展示依照第四實施例通過線A-A’之晶粒110之一部分的橫截面側視圖,其中係藉由使用較大面積之導電接觸件或通孔以連接該裝置側互連件且連接至在裝置底層下方之電力線來降低該電阻。在此實施例中,來自VDD或VDD-閘控以及VSS之接觸件係再次穿過在鄰近電路單元之區域中之該裝置底層。圖5係展示單元510A以及單元510B,其各自被繪示具有閘極電極接觸件(例如,在單元510A中之閘極電極接觸件525、源極接觸件526以及汲極接觸件528)。相鄰單元係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電力線。圖5係代表性地展示接觸件或通孔530,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SS且被連接至M0互連件505;接觸件535,其被連接至在該裝置底層下方之VDD或VDD-閘控且被連接至M0互連件515;及接觸件545,其被連接至VSS且被連接至M0互連件520。在此一實例中,接觸件530、535以及545係被形成為具有小於寬度(w)之長度(l)(例如,長度係該寬度之 1/8、1/5、1/4、1/3)之槽。
圖6係展示在一實施例中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之一部分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其中電力線係從該背側被路由至該晶粒之裝置側。在該繪示圖中,介電質材料層被移除。晶粒610係包含由半導體材料(諸如矽)製成之基板615。被設置在基板615之第一側或裝置側620上的係包含若干之電晶體裝置之裝置層或底層625。被設置在基板615之第二或底側或背側的係背側敷金屬630。在圖6中所展示之該實施例中,貫穿矽通孔(TSV)係被利用以將背側敷金屬630(特別是VDD、VDD-閘控以及VSS)連接至該晶粒之裝置側。圖6係展示TSV 640以及TSV 642,其被利用以將VDD或VDD-閘控之功率從該背側帶至該晶粒之該裝置側且將TSV 644帶至連接至VSS。TSV 640、642以及644可以在裝置製造之前藉由反應性離子蝕刻程序而被形成在該晶圓層處以形成該開口,隨後以隔離材料(例如,二氧化矽)以及黏附層(例如,鈦/鎢)來內襯該開口,藉由電鍍程序以諸如銅之材料來植入且填充該開口。在形成該TSV之前,該晶圓可以藉由例如機械研磨程序而被薄化。
圖6係展示通孔640以及642,其被連接至由背側互連件635與背側互連件636所表示的背側敷金屬的兩層。應理解背側敷金屬層之數量將取決於該晶粒之需求。在裝置側上,圖6係展示接觸件626、628以及629,其分別地被連接至TSV 640、642以及644且延伸穿過在單元之 絕緣區域中之裝置底層。接觸件626、628以及629可以接著被連接至金屬層且可視需要而被路由。在圖6中,接觸件626、628以及629之各者係被連接至在敷金屬層650(例如,M0層)中之互連件。在圖6之實施例中,TSV 640、642以及644被繪示為在直徑或截面積方面係大於接觸件426、428以及429之直徑或截面積(例如,兩倍大、三倍大)。該TSV之較大面積係提供用於該接觸件之平台區域。
圖7係展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之一部分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其中電力線係從該背側被路由至該晶粒之裝置側。在該繪示圖中,介電質材料層被移除。晶粒710係包含由半導體材料(諸如矽)製成之基板715。包含若干電晶體裝置之裝置層或底層725係被設置在基板715之第一側或裝置側720上。背側敷金屬730被設置在基板715之第二或底側或背側。在圖7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導電通孔係被用以將背側敷金屬730(特別是VDD、VDD-閘控以及VSS)連接至在通過該裝置底層之絕緣區域之敷金屬層750(例如,M0)中之前或裝置側互連件。圖7係展示通孔740以及通孔742,其被利用以將VDD或VDD-閘控之功率從該背側帶至該裝置側敷金屬及通孔744以連接至VSS。該通孔延伸穿過裝置底層742且穿過該基板。該通孔可以兩步驟程序來形成,該程序包括形成穿過基板715之TSV以及一旦形成此底層,則接著將該通孔延伸穿過該裝置底層。或者,可以在藉由 延伸穿過裝置底層725以及基板715之蝕刻程序以形成裝置之後來形成該通孔,隨後進行導電沈積操作。
圖8係展示在另一實施例中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之一部分之橫截面示意側視圖,其中電力線係從該背側被路由至該晶粒之裝置側。在該繪示圖中,介電質材料層被再次移除。依照此實施例,該裝置基板被薄化或完全地移除,使得背側敷金屬直接地穿過該裝置底層而與接觸件或通孔連接。圖8係展示包含裝置層或底層825之晶粒810,該裝置層或底層825包含若干電晶體裝置以及包含敷金屬層(敷金屬層850)之第一側或裝置側820。背側敷金屬830被設置在裝置底層825之第二或底側上。圖8係展示接觸件或通孔840以及接觸件或通孔842,其各自被連接至在敷金屬層850中之互連件並延伸穿過裝置底層825且在一底側處被連接至敷金屬830以將VDD或VDD-閘控之功率從該底側帶至該裝置側。接觸件或通孔844係同樣地被安置以連接至VSS
圖9係呈現用以形成諸如在圖8之實施例中所描述之結構之方法或程序之流程圖。參照圖9,該方法最初包含根據習知的晶圓級晶粒製造方法(方塊910)以在該裝置基板(例如,半導體基板)上形成該裝置層或底層以及敷金屬。所要之裝置側敷金屬將接著被形成至在該裝置底層中之裝置(方塊920)。在一實施例中,此敷金屬不包含電力線或互連件,但是包含用於連接至電力線之例如在M0處之接觸點。一旦該晶粒之裝置側被製造,則該晶粒被倒置 且經由黏著劑而被結合至載體基板而具有向下之裝置側敷金屬以及被曝露之晶粒基板(方塊930)。該晶粒基板接著藉由例如蝕刻或機械研磨程序而被移除以曝露該裝置底層之底側(方塊940)。接著使導電通孔或接觸件穿過該裝置底層至在用於電力連接之單元中的絕緣區域中(方塊950)。在形成該通孔或接觸件之後,背側敷金屬被形成且連接至該接觸件以路由功率(方塊960)。接著添加接觸件(諸如C4凸塊)以用於將晶粒連接至用於功率連接之外部源(例如,封裝基板)(方塊970)。
圖10係繪示包含一或多個實施例之中介物1000。中介物1000係一個居間的基板,其被使用以將第一基板1002橋接至第二基板1004。第一基板1002可以係例如一積體電路晶粒。第二基板1004可以係例如記憶體模組、電腦母板或另一個積體電路晶粒。通常,中介物1000之目的係用以將連接件分散成更寬的間距或將連接件重新路由至不同的連接件。例如,中介物1000可以將積體電路晶粒耦合至可以隨後地被耦合至第二基板1004之球狀柵格陣列(BGA)1006。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基板1002/1004被附接至中介物1000之相對側。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基板1002/1004被附接至中介物1000之相同側。在進一步實施例中,三個或更多之基板係經由中介物1000而互相連接。
中介物1000可以由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強化環氧樹脂、陶瓷材料或聚合物材料(諸如聚醯亞胺)所形成。在進 一步之實施方案中,該中介物可以由可包含上述用於使用在半導體基板中之相同材料之替代性剛性或可撓性材料(諸如矽、鍺以及其他III-V族與IV族材料)所形成。
該中介物可以包含金屬互連件1008以及通孔1010,包含(但不限於)穿矽通孔(TSV)1012。中介物1000可以進一步包含嵌入裝置1014,包含被動與主動裝置兩者。此裝置包含(但不限於)電容器、解耦電容器、電阻器、電感器、熔絲、二極體、變壓器、感測器以及靜電放電(ESD)裝置。更多的複雜裝置,諸如射頻(RF)裝置、功率放大器、電力管理裝置、天線、陣列、感測器以及MEMS裝置,亦可以被形成在中介物1000上。
依照實施例,在本文中所揭示之裝置或程序可以被使用在中介物1000之製造中。
圖11係繪示依照一實施例之計算裝置1100。計算裝置1100可以包含若干之組件。在一實施例中,這些組件被附接至一或多個母板。在一替代性實施例中,這些組件被製造至系統單晶片(SoC)晶粒上而不是母板上。在計算裝置1100中之組件係包含(但不限於)積體電路晶粒1102以及至少一個通信晶片1108。在某些實施方案中,通信晶片1108被製造為積體電路晶粒1102之一部分。積體電路晶粒1102可以包含CPU 1104以及通常被使用作為快取記憶體之晶粒上記憶體1106,其可以藉由諸如埋設DRAM(eDRAM)或自旋轉移力矩記憶體(STTM或STTM-RAM)之技術來提供。
計算裝置1100可以包含其他組件,該其他組件可或可不被實體地且電性地耦合至該母板或製造於SoC晶粒中。這些其他組件係包含(但不限於)揮發性記憶體1110(例如,DRAM)、非揮發性記憶體1112(例如,ROM或快閃記憶體)、圖形處理單元1114(GPU)、數位信號處理器1116、加密處理器1142(在硬體中執行加密演算法之專用處理器)、晶片組1120、天線1122、顯示器或觸控螢幕顯示器1124、觸控螢幕控制器1126、電池1128或其他電源、功率放大器(未圖示)、全球定位系統(GPS)裝置1144、羅盤1130、運動協處理器或感測器1132(其可以包含加速計、陀螺儀以及羅盤)、揚聲器1134、相機1136、使用者輸入裝置1138(諸如鍵盤、滑鼠、手寫筆以及觸控板)以及大量儲存裝置1140(諸如硬碟機、光碟(CD)、數位多功能光碟(DVD)等等)。
通信晶片1108實現了用於將資料轉移進及出計算裝置1100之無線通信。該術語「無線」及其之衍生詞可以被使用以描述其可以透過使用通過非固態媒體之調變電磁輻射來通信資料之電路、裝置、系統、方法、技術、通信通道等等。該術語未暗示該相關聯之裝置不含有任何導線,儘管在一些實施例中其可能沒有。通信晶片1108可以實施任何數量之無線標準或協定,包含(但不限於)Wi-Fi(IEEE 802.11系列)、WiMAX(IEEE 802.16系列)、IEEE 802.20、長期演進(LTE)、Ev-DO、HSPA+、HSDPA+、HSUPA+、EDGE、GSM、GPRS、CDMA、TDMA、 DECT、藍芽、其之衍生物,以及任何其他的被指稱為3G、4G、5G以及更先進的無線協定。計算裝置1100可以包含複數個通信晶片1108。例如,第一通信晶片1108可以專用於較短距離之無線通信(諸如Wi-Fi與藍芽),而第二通信晶片1108可以專用於較長距離之無線通信(諸如GPS、EDGE、GPRS、CDMA、WiMAX、LTE、Ev-DO以及其他)。
計算裝置1100之處理器1104係包含一或多個裝置(諸如電晶體或金屬互連件),其係依照實施例來形成,包含將背側功率路由穿過裝置底層且藉由裝置側敷金屬而被連接至裝置。該術語「處理器」係指任何裝置或裝置之一部分,其可處理來自暫存器及/或記憶體之電子資料,以將該電子資料轉換成可被儲存於暫存器及/或記憶體中之其他電子資料。
通信晶片1108亦可以包含一或多個裝置(諸如電晶體或金屬互連件),其係依照實施例來形成,包含將背側功率路由穿過裝置底層且藉由裝置側敷金屬而被連接至裝置。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被裝納在計算裝置1100中之另一個組件可以含有一或多個裝置(諸如電晶體或金屬互連件),其係依照實施方案來形成,包含將背側功率路由穿過裝置底層且藉由裝置側敷金屬而被連接至裝置。
在各種實施例中,計算裝置1100可以係膝上型電腦、小型筆記型電腦、筆記型電腦、超輕薄筆記型電腦、 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PDA)、超行動PC、行動電話、桌上型電腦、伺服器、印表機、掃描器、監視器、機上盒、娛樂控制單元、數位相機、可攜式音樂播放器或數位視訊記錄器。在進一步之實施方案中,計算裝置1100可以係任何其他的處理資料之電子裝置。
實例
實例1係一種設備,包含:電路結構,其包含裝置底層,該裝置底層包含複數個電晶體裝置,每一電晶體裝置包含第一側及相對第二側;電源線,其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之該第二側上;及接觸件,其被耦合至該電源線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第一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
在實例2中,實例1之該設備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包含鄰近電晶體裝置的絕緣區域且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絕緣區域。
在實例3中,實例2之該設備之該絕緣區域係包含開放閘極電極區域。
在實例4中,實例2之該設備之該接觸件係位在該單元之末端處。
在實例5中,實例1至4之任一者之該設備之該電源線包含正電源線且該接觸件係正電源接觸件,該設備進一步包含被安置在該結構之該第二側上的第二電源線及被耦合至該第二電源線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 該第一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的第二電源接觸件。
在實例6中,實例1至5之任一者之該設備之該裝置底層被安置在基板上且該基板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與該電源線之間。
在實例7中,實例5之該設備之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基板。
在實例8中,實例5之該設備之該接觸件包含被路由穿過該基板的第一部分及從該基板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的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比該第二部分之體積還大的體積。
在實例9中,實例1至8之任一者之該設備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該接觸件被路由至在鄰近該單元的該第一側上之分布線。
在實例10中,實例1至10之任一者之該設備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該接觸件以槽之形式被路由至鄰近該單元之該第一側。
實例11係一種方法,包含:從封裝基板提供電源至在電路結構之裝置底層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該至少一個電晶體具有裝置側及底側;且使用電源線將該電源分布至該至少一個電晶體,該電源線在該裝置底層之該底側上且藉由將接觸件從該電源線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而接觸在該裝置側上之該至少一個電晶體。
在實例12中,實例11之該方法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 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包含鄰近電晶體裝置的絕緣區域,且將該接觸件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包含將該接觸件路由穿過該絕緣區域。
在實例13中,實例12之該方法之該絕緣區域係包含開放閘極電極區域。
在實例14中,實例12之該方法之該接觸件係被路由在該單元之末端處。
在實例15中,實例11至14之任一者之該方法之該電源係包含正電源且該接觸件係正電源接觸件,該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第二電源線來分布第二電源,該第二電源線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之該底側上且藉由將第二電源接觸件從該第二電源線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而接觸在該裝置側上的至少一個電晶體。
在實例16中,實例11至15之任一者之該方法之該裝置底層被安置在基板上且該基板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與該電源線之間。
在實例17中,實例16之該方法之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基板。
在實例18中,實例11至18之任一者之該方法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將該電源分布至該至少一個電晶體包含將該接觸件從該電源線路由至在鄰近該單元的該裝置側上之分布線。
實例19係一種系統,其包含封裝基板,該封裝基板包含電源連接件及晶粒,該晶粒包含實例1至10之任一 者之該設備:(i)複數個電晶體,其被配置在可操作以執行功能之單元中,該複數個電晶體界定具有裝置側及底側的裝置底層;以及(ii)至少一個電源線,其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之底側上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裝置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
在實例20中,在實例19之該系統中之該單元包含鄰近電晶體裝置的絕緣區域且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絕緣區域。
在實例21中,在實例20之該系統中之該絕緣區域係包含開放閘極電極區域。
在實例22中,在實例20之該系統中之該至少一個電源線包含正電源線且該接觸件係正電源接觸件,該系統進一步包含被安置在該結構之該第二側上的第二電源線以及被耦合至該第二電源線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裝置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的第二電源接觸件。
在實例23中,在實例19至22之任一者之該系統中之該裝置底層被安置在基板上且該基板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與該至少一個電源線之間。
在實例24中,在實例23之該系統中之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基板。
在實例25中,在實例23之該系統中之該接觸件包含被路由穿過該基板的第一部分及從該基板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的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包含比該第二部分 之體積還大的體積。
在實例26中,在實例19之該系統中之該接觸件被路由至在該第一側上鄰近該單元的分布線。
以上對於所繪示之實施方案之描述,包含在發明摘要中所描述之內容,並不旨在以窮舉或限制本發明於所揭示之精確形式中。儘管在本文中所述之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案以及實例係用於繪示性之目的,然而如熟習相關技術者將可瞭解的,在該範圍內之各種等效修改係可能的。
這些修改可以根據以上之詳細說明來進行。在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術語,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於說明書與該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揭示之具體實施方案。相反地,本發明之範圍係完全地由以下之申請專利範圍來判定,其係依照申請專利範圍釋義之確立原則來進行解釋。
100‧‧‧組件
110‧‧‧晶粒
115‧‧‧裝置底層
120‧‧‧信號佈線
130‧‧‧互連件
150‧‧‧接觸點
190‧‧‧封裝基板
1150A‧‧‧第一側
1150B‧‧‧第二側

Claims (26)

  1. 一種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包括:電路結構,其包括裝置底層,該裝置底層包括複數個電晶體裝置,每一電晶體裝置包括第一側及相對第二側;電源線,其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該第二側上;及接觸件,其被耦合至該電源線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第一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包括鄰近電晶體裝置的絕緣區域,且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絕緣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設備,其中,該絕緣區域包括開放閘極電極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設備,其中,該接觸件係位在該單元之末端。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電源線包括正電源線及該接觸件係正電源接觸件,該設備進一步包括被安置在該結構之該第二側上的第二電源線及被耦合至該第二電源線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第一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的第二電源接觸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裝置底層 被安置在基板上且該基板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與該電源線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設備,其中,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基板。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設備,其中,該接觸件包括被路由穿過該基板的第一部分及從該基板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的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包括比該第二部分之體積還大的體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該接觸件被路由至在該第一側上鄰近該單元的分布線。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設備,其中,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該接觸件以槽之形式被路由至該第一側而鄰近該單元。
  11. 一種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包括:從封裝基板提供電源至電路結構之裝置層中的至少一個電晶體,該至少一個電晶體具有裝置側及底側;且使用電源線將該電源分布至該至少一個電晶體,該電源線在該裝置層之該底側上且藉由將接觸件從該電源線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而接觸在該裝置側上的該至少一個電晶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包括鄰近 電晶體裝置的絕緣區域,且將該接觸件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包括將該接觸件路由穿過該絕緣區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絕緣區域包括開放閘極電極區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件被路由在該單元之末端。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電源包括正電源且該接觸件係正電源接觸件,該方法進一步包括使用第二電源線分布第二電源,該第二電源線被安置在該裝置層之該底側上且藉由將第二電源接觸件從該第二電源線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而接觸在該裝置側上的至少一個電晶體。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裝置底層被安置在基板上且該基板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與該電源線之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之方法,其中,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基板。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方法,其中,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被配置在單元中,該單元執行功能,且將該電源分布至該至少一個電晶體包括將該接觸件從該電源線路由至在該裝置側上鄰近該單元的分布線。
  19. 一種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其中,該封裝基板包括電源連接件及晶粒,該晶粒包括:(i)複數個電晶體,其配置在可操作以執行功能之單元 中,該複數個電晶體界定具有裝置側及底側的裝置底層;及(ii)至少一個電源線,其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之底側上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裝置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系統,其中,該單元包括鄰近電晶體裝置的絕緣區域且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絕緣區域。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系統,其中,該絕緣區域包括開放閘極電極區域。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之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個電源線包括正電源線及該接觸件係正電源接觸件,該系統進一步包括被安置在該結構之該第二側上的第二電源線及被耦合至該第二電源線且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並且耦合至在該裝置側上之該複數個電晶體裝置之其中至少一者的第二電源接觸件。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系統,其中,該裝置底層被安置在基板上且該基板被安置在該裝置底層與該至少一個電源線之間。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系統,其中,該接觸件被路由穿過該基板。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系統,其中,該接觸件包括被路由穿過該基板的第一部分及從該基板被路由穿過該裝置底層的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包括比該第二 部分之體積還大的體積。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系統,其中,該接觸件被路由至在該第一側上鄰近該單元的分布線。
TW105126107A 2015-09-25 2016-08-16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TWI724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US15/52445 2015-09-25
PCT/US2015/052445 WO2017052641A1 (en) 2015-09-25 2015-09-25 Metal on both sides with power distributed through the silic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820A TW201721820A (zh) 2017-06-16
TWI724016B true TWI724016B (zh) 2021-04-11

Family

ID=5838699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819A TWI785544B (zh) 2015-09-25 2016-08-16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TW105126107A TWI724016B (zh) 2015-09-25 2016-08-16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9819A TWI785544B (zh) 2015-09-25 2016-08-16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325840B2 (zh)
CN (1) CN108028241B (zh)
DE (1) DE112015006942T5 (zh)
TW (2) TWI785544B (zh)
WO (1) WO20170526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5006946T5 (de) * 2015-09-25 2018-06-21 Intel Corporation Wrap-around-source/drain-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kontakten für rückseitenmetalle
EP4181196A3 (en) 2017-12-29 2023-09-13 INTEL Corporation Microelectronic assemblies with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P4254498A3 (en) 2017-12-29 2023-11-29 INTEL Corporation Microelectronic assemblies with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11164825B2 (en) * 2018-10-31 2021-11-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CoWos interposer with selectable/programmable capacitance arrays
US10886224B2 (en) 2019-05-22 2021-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using buried power rail
US10950546B1 (en) 2019-09-17 2021-03-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back side power supply circuit
US11004789B2 (en) * 2019-09-30 2021-05-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including back side power supply circuit
US11508714B2 (en) * 2020-01-22 2022-11-2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US11437379B2 (en) 2020-09-18 2022-09-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FET) circuits employing topside and backside contacts for topside and backside routing of FET power and logic signals, and related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circuits
US11404374B2 (en) 2020-09-30 2022-08-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ircuits employing a back side-front side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coupling back side routing to front side routing, and related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 circuits and methods
US11948886B2 (en) * 2020-10-23 2024-04-02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20220254769A1 (en) 2021-02-09 2022-08-11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51585A (zh) * 2012-03-27 2013-12-16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1405793A (zh) * 2012-07-19 2014-02-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去耦電容元件、系統單晶片元件、與製程相容的去耦電容之形成方法
TW201436162A (zh) * 2013-03-14 2014-09-16 Global Foundries Singapore Pte Ltd 具有積體被動組件之設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9107B2 (en) * 2005-12-30 2010-04-20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Mechanical and fluid jet dril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622357B2 (en) 2006-05-25 2009-11-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structures with backside contacts for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and reduced parasitic resistance
US8877616B2 (en) * 2008-09-08 2014-11-04 Luxter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olithic integration of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 in CMOS processes
US8067816B2 (en) 2009-02-03 2011-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placement of active and passive devices within a chip
US8487444B2 (en) * 2009-03-06 2013-07-1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Three-dimensional system-in-package architecture
US8659152B2 (en) * 2010-09-15 2014-02-25 Osamu Fujit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8502307B2 (en) 2010-11-24 2013-08-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ertical power semiconductor carrier having laterally isolated circuit areas
US9190346B2 (en) * 2012-08-31 2015-11-17 Synopsys, Inc. Latch-up suppression and substrate noise coupling reduction through a substrate back-tie for 3D integrated circuits
US8963335B2 (en) * 2012-09-13 2015-02-24 Invensas Corporation Tunable composite interposer
JP5968736B2 (ja) * 2012-09-14 2016-08-10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
JP2014229758A (ja) * 2013-05-22 2014-12-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214398B2 (en) 2013-09-09 2015-12-1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Backside contacts f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TWI566364B (zh) * 2014-01-03 2017-01-11 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半導體封裝件及其製法
JP6195995B2 (ja) * 2014-02-26 2017-09-20 インテ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ブリッジ貫通導電ビア信号接続を有する埋込マルチデバイスブ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51585A (zh) * 2012-03-27 2013-12-16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TW201405793A (zh) * 2012-07-19 2014-02-01 Taiwan Semiconductor Mfg 去耦電容元件、系統單晶片元件、與製程相容的去耦電容之形成方法
TW201436162A (zh) * 2013-03-14 2014-09-16 Global Foundries Singapore Pte Ltd 具有積體被動組件之設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5544B (zh) 2022-12-01
WO2017052641A1 (en) 2017-03-30
TW202127613A (zh) 2021-07-16
US10325840B2 (en) 2019-06-18
US10892215B2 (en) 2021-01-12
TW201721820A (zh) 2017-06-16
US20180218973A1 (en) 2018-08-02
DE112015006942T5 (de) 2018-06-14
US20190267316A1 (en) 2019-08-29
CN108028241A (zh) 2018-05-11
CN108028241B (zh) 2022-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4016B (zh) 包含在晶粒的設備、形成包含背側或底側敷金屬之積體電路晶粒的方法及包括封裝基板的系統
TWI706479B (zh) 具有雙面互連裝置的設備、系統以及製造雙面互連裝置的方法
EP2808891B1 (en) Direct external interconnect for embedded interconnect bridge package
TWI706471B (zh) 用於具有互連件之半導體的設備、方法以及包括封裝基板及晶粒之系統
US11984430B2 (en) Hyperchip
TW201535660A (zh) 具有通橋導電穿孔信號連接之嵌入式多重裝置橋接器
TW201637166A (zh) 具有中介層的半導體封裝及其製造方法
TWI713222B (zh) 用於具有電感器的半導體裝置的設備、系統及方法
US20200144186A1 (en) Active silicon bridge
JP2016512656A (ja) デバイス内インターコネクト構造体を形成する方法
TW202101727A (zh) 晶粒的互連轂
US11068640B2 (en) Power shared cell architecture
TW201724448A (zh) 具有凹陷結構之封裝積體電路裝置
US11682664B2 (en) Standard cell architecture with power tracks completely inside a cell
TW202117979A (zh) 用於高效能互連的可變間距與堆疊高度
TWI690029B (zh) 重組態之寬輸入輸出記憶體模組及使用其之封裝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