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9947B -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 Google Patents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9947B
TWI719947B TW104127141A TW104127141A TWI719947B TW I719947 B TWI719947 B TW I719947B TW 104127141 A TW104127141 A TW 104127141A TW 104127141 A TW104127141 A TW 104127141A TW I719947 B TWI719947 B TW I7199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ctobacillus
microorganism
acetic acid
food product
acetobac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7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5282A (zh
Inventor
陳校禎
陳彥霖
許薰尹
陳凱萍
廖巧敏
葉怡真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Publication of TW201625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52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9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94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35Bacteria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robio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9/00Drugs for skeletal disorders
    • A61P19/06Antigout agents, e.g. antihyperuricemic or uricosur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43/00Drugs for specific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P1/00-A61P41/00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2035/1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mprising living procariotic cell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yc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及用於降低尿酸位準之方法,其係使用藉由在一培養基中培養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或巴氏醋桿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所得之一種藥學組成物或一種食品。亦揭露一種藥學組成物及一種食物產品,其個別包括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的一種代謝產物;及揭露用於生產該藥學組成物及該食物產品之方法。

Description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4年8月21日提申之美國專利申請序號第14/465,094號案的利益。該申請案之內容在此完整地併入本案以為參考資料。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藉由醋酸細菌及其等的發酵代謝產物,而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
背景資訊
尿酸是體內嘌呤代謝作用的終產物。血中的高尿酸位準導致尿酸結晶之形成,及沈積在關節、腎臟及其他器官。當血中尿酸濃度高於7毫克/分升時,即視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一種常見的代謝病症,及與痛風、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疾病相關聯。據1993年至2008年在臺灣進行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有高尿酸血症的男性與女性病患之百分比分別為21.6%與 9.57%。
黃嘌呤氧化酶是尿酸合成作用中的關鍵酵素。因此,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活性可減少尿酸之產生。誠然,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亦即尿酸酶可有效降低血中的尿酸濃度。尿酸酶並非存在於人體內的一種酵素。其通常以重組型哺乳動物蛋白之形式分離出來,及藉由靜脈輸注投藥。因此,其生產可能昂貴,及在投藥上可能困難。
異嘌呤醇亦為一種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在臨床上投予該化合物來降低血清尿酸位準。然而,異嘌呤醇具有副作用,諸如過敏反應、胃腸不適、白血球減少症與血小板減少症、肝炎、腎病及6-巰嘌呤中毒,其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導致死亡。
鑑於現行高尿酸血症療法之缺點,許多生物製藥公司將重心放在開發新的降尿酸劑。例如,Izumida等人於期刊“J.Antibiotics”第50期第916-918頁乙文指出,已從海洋細菌橙黃農桿菌(Agrobacterium aurantiacum)分離出可降低尿酸位準的一種化合物,亦即經阿卡酮(hydroxyakalone)。
其他微生物物種亦顯示具有降尿酸能力,包括醋酸菌(Acetobacter aceti)、巴氏醋桿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過氧化醋酸桿菌(Acetobacter peroxydans)、脆壁克魯維酵母(Kluyveromyces fragilis)、枯草桿菌(Bacillus subtilis)、發酵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戊糖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加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口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oris)、比 菲德氏龍根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及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菌株。如見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2010/0316618、2011/0014168及2013/0330299;歐洲專利申請公開案2457576與1649863;中國專利申請公開案CN102370859;及韓國專利申請公開案KR20130099653與KR20130004456。
對於研發容易生產及投藥安全之來自天然來源的新穎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之需求,目前仍然存在。
概要
為滿足這項需求,而揭露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一種方法。該方法之步驟包括在一培養基中培養一種醋酸細菌,以形成一種組成物;及在個體中,以有效降低尿酸位準之一量投予該組成物。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或巴氏醋桿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亦揭露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的一種方法。該方法之步驟包括在一培養基中培養一種醋酸細菌,以形成一種組成物;及將黃嘌呤氧化酶與該組成物接觸。同樣地,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
在本發明的範圍內亦涵蓋用於生產一種組成物的一種方法,該組成物係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該方法之步驟包括將一種醋酸細菌接種至一培養基中,及在培養基中培養該醋酸細菌。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 桿菌或巴氏醋桿菌。
此外,提供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一種組成物。該組成物含有醋酸細菌的一種代謝產物。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
更進一步,揭露了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一藥學組成物及一食物產品。
該藥學組成物含有一醋酸細菌的一種代謝產物及一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
該食物產品為一種醋、健康飲料、酸酵乳、飲品、冰淇淋、酸乳、大漢酵素(biozyme)、或乳酪,其含有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的一種代謝產物。
在如下的說明書、圖式及實例中,闡明本發明的一或多個實施例之細節。從數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以及從申請專利範圍中,將明瞭本發明的其他特性、目標及優點。本申請案所引述的所有文獻與專利文件皆在此完整地併入本案以為參考資料。
本發明如下之說明係參照所附圖式,其中:圖1係顯示醋酸細菌菌株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之條形圖;圖2係顯示在不同的培養基中生長之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之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之條形圖;及圖3係顯示在不同體積的培養基中生長一段特定時間 之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之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之條形圖。
詳細說明
如上述,揭露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一種方法,其步驟包括在一培養基中培養醋酸細菌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以形成一種組成物。醋酸細菌可選自巴氏醋桿菌的AHU01與AHU02菌株,其等的寄存登錄號分別為BCRC 910632與BCRC 910633。任擇地,巴氏醋桿菌菌株可為AHU03與AHU04菌株。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的AHU06菌株,其寄存登錄號為BCRC 910638。
培養步驟係在一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基可為但不限於M1A培養液、稻米萃取物、高粱萃取物、葡萄汁及梅汁。培養基中不含蘋果汁。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方法在培養之後及在投予該組成物之前,係包括從培養基中移除醋酸細菌之一步驟。
該組成物可為一種醋或一種健康飲料。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將組成物冷凍乾燥而形成粉末之一步驟。
在一實施例中,該組成物係以口服方式投藥至個體。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個體罹患痛風或高尿酸血症。
所投予的該組成物的量,係有效降低該個體的 尿酸位準之一量。例如,嫻熟技藝者可藉由測量該個體的血中尿酸濃度變化,而輕易地判定該有效量。
亦提供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一種方法。如上述,該方法需要在一培養基中培養一種醋酸細菌,以形成一種組成物。醋酸細菌可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在一實施例中,醋酸細菌係選自巴氏醋桿菌的AHU01、AHU02、AHU03及AHU04菌株。在另一實施例中,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的AHU06菌株。
如上述,培養步驟係在一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基可為但不限於M1A培養液、稻米萃取物、高粱萃取物、葡萄汁及梅汁。培養基中不含蘋果汁。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方法在培養之後及在該組成物與黃嘌呤氧化酶接觸之前,係包括從培養基中移除醋酸細菌之一步驟。
在一實施例中,接觸步驟可在試管內進行。例如,可將黃嘌呤氧化酶的一製劑與該組成物一起置於一容器中。在另一實施例中,藉由口服方式將該組成物投藥至具有黃嘌呤氧化酶的一個體,而完成該接觸步驟。
如上述之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一種組成物之生產方法,該方法的步驟係包括將一種醋酸細菌接種至一培養基之一步驟。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在一實施例中,醋酸細菌係選自巴氏醋桿菌的AHU01、AHU02、AHU03及AHU04菌株。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醋酸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的AHU06菌株。
該方法之步驟亦包括在培養基中培養該醋酸細菌,以形成該組成物。培養基可為但不限於M1A培養液、稻米萃取物、高粱萃取物、葡萄汁及梅汁。培養基中不含蘋果汁。
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方法在培養之後及在投予該組成物之前,係包括從培養基中移除醋酸細菌之一步驟。在一個較佳的實施例中,在移除步驟之前的醋酸細菌培養密度為1x107至1x108個細胞/毫升。
經由在一培養基中培養該醋酸細菌所獲得之該組成物可藉由下列方法殺菌,其包含但不限於巴氏殺菌法、輻射、高壓釜及過濾。舉例而言,該組成物可藉由通過一0.2μm濾器過濾殺菌。在一特定較佳的實施例中,該經殺菌的液態培養液首先經過濾或離心以移除該細菌,接著濃縮。
按此方式所產生的組成物可為一種食物產品,諸如一種醋或一種健康飲料。在進一步之實施例中,該組成物可為一種酸酵乳、飲品、冰淇淋、酸乳、大漢酵素(一種萃取自經發酵之水果或蔬菜的酵素混合物)、或一種乳酪。
在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該方法包括將組成物冷凍乾燥而形成粉末之一步驟。
揭露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一種組成物,其中含有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或巴氏醋桿菌的一種代謝產物。如上述,醋酸細菌可選自巴氏醋桿菌的AHU01、AHU02、AHU03及AHU04菌株。在一實施例中,該醋酸 細菌為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的AHU06菌株。該組成物可為粉末形式。
上述之該等組成物亦可含有一或多種食品配料,如著色劑、酸度調節劑、抗結塊劑、抗氧化劑、填充劑、載劑、乳化劑、風味增強劑、光澤劑、防腐劑、穩定劑、甜味劑、增稠劑、營養添加劑及調味劑。
在一特定實施例中,該組成物包括一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
該「載劑」或「賦形劑」用語在此意指任何物質,其並非本身為一治療劑,其係作為一載劑、稀釋劑、佐劑或載體(i)用於遞送一治療劑至一個體,(ii)用於添加至一調配物以改良其操作或儲存特性,及/或(iii)促進該組成物之一單位劑量形成一分離的物件,諸如一適合供口服投予之膠囊或錠劑。
適合之載劑或賦形劑在製造藥學調配物或食物產品之領域中係廣為知悉的。載劑或賦形劑可包括,其係作為例示而非限制,緩衝劑、稀釋劑、分散劑、黏結劑(binding agent)、黏著劑(adhesive)、潤濕劑、聚合物、潤滑劑、助流劑(glidant)、添加以隱藏或抵消一不愉快之味道或氣味的物質、風味成分(flavors)、色素、芳香劑、以及添加以改善該組成物之外觀的物質。
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包括檸檬酸鹽緩衝液、磷酸鹽緩衝液、乙酸鹽緩衝液、碳酸氫鹽緩衝液、硬脂酸、硬脂酸鎂、氧化鎂、磷酸和硫酸之鈉鹽及鈣鹽、碳酸鎂、 滑石、明膠、阿拉伯膠、藻酸鈉、果膠、糊精、甘露糖醇、山梨糖醇、乳糖、蔗糖、澱粉、纖維素材料(例如,烷酸之纖維素酯及纖維素烷基酯)、低熔點蠟可可脂、胺基酸、尿素、醇類、抗壞血酸、磷脂、蛋白質(例如,血清白蛋白)、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甲亞碸(DMSO)、氯化鈉或其它鹽類、脂質體、甘露糖醇、山梨糖醇、甘油或粉末、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烯醇及聚乙二醇),以及其它藥學上可接受的材料。該載劑不會破壞該治療劑之藥學活性,且當以足夠遞送一治療量之該藥劑的劑量投予時是無毒性的。
在另一實施例中,該組成物除了該醋酸細菌之該代謝產物外可包括益生微生物,其包括但不限於乳酸桿菌屬菌株(Lactobacillus spp.)、比菲德氏菌屬菌株(Bifiaobacterium spp.)以及酵母菌屬菌株(Saccharomyces spp.)。舉例而言,該組成物中可包括一或多種發酵乳酸桿菌、戊糖乳酸桿菌、加氏乳酸桿菌、口乳酸桿菌、比菲德氏龍根菌及啤酒酵母菌。在一特定方面,該組成物含有一或多種上述之益生微生物以及一醋酸細菌之代謝產物,該醋酸細菌係選自於巴氏醋桿菌AHU01、AHU02、AHU03、AHU04菌株,以及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AHU06菌株。
無需進一步詳盡說明,嫻熟技藝者即可根據本申請案的揭露內容,將本發明應用至其最大限度。
因此,應理解下列特定實例僅供說明之用,而非以任何方式侷限揭露內容的其餘部分。
實例 例1:醋酸細菌產生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將51株的醋酸細菌菌株分別接種至M1A平皿(2.5%甘露糖醇、0.5%酵母萃取物、0.3%蛋白腖及2%瓊脂)上,及該等平皿於30℃培養2天,以形成菌落。
如下測量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首先,從M1A平皿刮取10微升的各菌株,及添加至96孔式平皿的一孔中。然後在各孔中添加150微升的50mM磷酸鹽緩衝型食鹽水(PBS)及80微升的150μM黃嘌呤。在各孔中添加10微升的黃嘌呤氧化酶(0.1單位)之前,測定在290奈米的初始吸光度數值(OD之前)。之後,在25℃培養該平皿30分鐘,再度測定在290奈米的吸光度數值(OD之後)。依據下列公式計算各試樣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Figure 104127141-A0202-12-0010-1
結果示於圖1。在所檢視之51株不同的醋酸細菌菌株中,僅7株菌株對於黃嘌呤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超過30%。尤其,巴氏醋桿菌的AHU01菌株對於黃嘌呤氧化酶活性之抑制作用達73.6%。
按照布達佩斯條約之條款,本案申請者於2014年6月5日將巴氏醋桿菌的AHU01與AHU02菌株寄存於德國布倫瑞克D-38124因荷夫街(Inhoffenstr.)7B之國際菌株寄存機構萊布尼茲研究所DSMZ-德國微生物與細胞培養保存中 心。巴氏醋桿菌的AHU01與AHU02菌株之登錄號分別為DSM 28893與DSM 28894。本案申請者亦於2014年6月5日將漢氏葡糖酸醋酸桿菌的AHU06菌株寄存於上述儲存庫,及其登錄號為DSM 28902。
例2:培養基對於醋酸細菌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之效應
將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接種在M1A平皿上,及於30℃培養4天。用7毫升的無菌M1A種菌培養液清洗各平皿。將含有細胞的種菌培養液(1毫升)接種至位於250毫升的三角燒瓶中之50毫升的不同培養基中。在125rpm振盪下,接種後的培養基於30℃培養7天。如上述分析各培養基的試樣之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結果示於圖2。
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產生最高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位準,其抑制作用達到60%。相反地,當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在蘋果汁中生長之後,未偵測到對於黃嘌呤氧化酶活性之抑制作用。當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在高粱、葡萄汁、稻米萃取物及梅汁中培養時,產生自15%至50%之中等位準的抑制活性。
例3:培養時間與體積對於醋酸細菌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之效應
如上文的例2中所述,製備含有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之種菌培養液。種菌培養液係按2%體積/體積添加至位於1公升的三角振盪瓶中之200、300及400毫升的 SPS培養基(1%蔗糖、1%蛋白腖、1%大豆蛋白腖及0.2%硝酸鈉),及在125rpm振盪下,於30℃培養3至10天。如上文的例1中所述,測量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結果示於圖3。
相較於在300毫升或400毫升的培養基中生長之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在200毫升的培養體積生長之該菌株在各時間點所產生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位準最高。已知培養體積越小,在培養期間的培養加氧作用之效率越高。在不受限於理論之前提下,巴氏醋桿菌很可能需要高的氧氣位準,方能有效率地產生氧化酶抑制活性。
當巴氏醋桿菌的AHU02菌株在200毫升的體積中培養3天之後,所獲致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之位準最高。該位準隨著培養時間之增加而降低,在培養10天之後降低將近65%。在300毫升與400毫升的培養中,觀察到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亦有隨時間降低之類似現象。
例4:葡萄糖濃度對於醋酸細菌所產生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之效應
如上文的例2中所述,製備含有巴氏醋桿菌的AHU01菌株之種菌培養液。在一個250毫升的三角燒瓶中,將0.5毫升的種菌培養液接種至50毫升的培養基中,培養基各含有自8%至16%(重量/體積)的不同葡萄糖濃度。除了葡萄糖之外,培養基含有1.5%大豆蛋白腖與3%酵母萃取物。在150rpm振盪之下,該等培養物於30℃培養7天。
依據下列程序,藉由HPLC測量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在一個反應試管中,將880微升的黃嘌呤(於100mM PBS中的濃度為50微克/毫升)與40微升的50mM PBS或40微升的培養上清液預先混合,及添加80微升的黃嘌呤氧化酶(0.1單位)而起始反應。在30℃培養該反應30分鐘,之後添加等體積的無水乙醇以終止反應。將終止後的反應過濾通過0.22微米的薄膜過濾器,及藉由HPLC分析該反應中的黃嘌呤含量。如下計算試樣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
Figure 104127141-A0202-12-0013-2
結果示於下列表1:
Figure 104127141-A0202-12-0013-3
a數值係以培養基中之葡萄糖的重量/體積%示之。
b數值係以對於黃嘌呤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百分比示之。
在生長培養基的葡萄糖含量與在該培養基中生長之巴氏醋桿菌所產生的黃嘌呤氧化酶活性位準之間,存在明確的相關性。
例5:實驗性尿酸血症之治療
將巴氏醋桿菌的AHU01菌株接種至一個M1A平皿上,及於30℃培養2天。用7毫升的無菌水清洗該平皿,無菌水係作為種菌培養液。將0.5毫升的種菌培養液接種至位於一個250毫升的三角燒瓶中之50毫升的訂製培養基(1%大豆蛋白腖、0.2%酵母萃取物、3%葡萄糖、0.2%麥芽萃取物及3%果糖)中;及在150rpm振盪下,於30℃培養7天。然後收集培養基,及於3000rpm離心15分鐘。在離心之後,收集上清液,進行冷凍乾燥,而形成一種固態發酵產物及供動物實驗所用。
以ICR小鼠作為實驗動物。使用一種尿酸酶抑制劑即氧嗪酸鉀,在小鼠中引發高血清尿酸位準。讓小鼠禁食1小時,然後經由餵食管投予食鹽水或氧嗪酸鉀(400毫克/公斤)。1小時之後,對於經氧嗪酸鉀處理的小鼠供給食鹽水、異嘌呤醇(10毫克/公斤)或如上述所製備之巴氏醋桿菌的AHU01菌株發酵產物(對於每隻小鼠投予懸浮於食鹽水中之150毫克或200毫克的發酵產物)。在實驗組與對照組中各使用10隻動物。該等動物在1小時之後犧牲,及分析其等的血清尿酸位準。結果示於下列表2。
Figure 104127141-A0202-12-0015-4
a投予食鹽水或化合物之小鼠(每種條件的N=10)係以總體積200微升顯示
其他實施例
在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所有特性可按任何組合方式進行組合。在本說明書中所揭露的各項特性可由供相同、等效或類似目的所用之替代特性所置換。因而,所揭露的各項特性僅為一通用系列的等效或類似特性中之一實例,除非另有明確說明。
從上述說明,嫻熟技藝者可輕易探明本發明的本質特性,及可進行本發明的各種修改與修飾,使其適合各種用途與條件,而不偏離本發明的精神與範圍。因此,其他實施例亦涵蓋在申請專利範圍內。
【生物材料寄存】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1.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民國103年5月30日、BCRC 910632
2.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民國103年5月30日、BCRC 910633
3.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民國103年7月3日、BCRC 910638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1.德國、DSMZ、2014年6月5日、DSM 28893
2.德國、DSMZ、2014年6月5日、DSM 28894
3.德國、DSMZ、2014年6月5日、DSM 28902

Claims (17)

  1. 一種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藥學組成物,該組成物包含一種醋酸細菌的一培養物以及選自由下列所組成之群組之一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或賦形劑:緩衝劑、稀釋劑、分散劑(disintegrant)、黏結劑(binding agent)、黏著劑(adhesive)、潤濕劑、聚合物、潤滑劑、助流劑(glidant)、掩蓋劑、風味成分(flavoring)、色素、及芳香劑,其中該醋酸細菌為寄存登錄號為BCRC 910632(對應於DSM 28893)之巴氏醋桿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菌株AHU01。
  2. 如請求項1之組成物,其中該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係下列之一或多者:檸檬酸鹽緩衝液、磷酸鹽緩衝液、乙酸鹽緩衝液、碳酸氫鹽緩衝液、硬脂酸、硬脂酸鎂、氧化鎂、磷酸和硫酸之鈉鹽及鈣鹽、碳酸鎂、滑石、明膠、阿拉伯膠、藻酸鈉、果膠、糊精、甘露糖醇、山梨糖醇、乳糖、蔗糖、一澱粉、烷酸之纖維素酯、纖維素烷基酯、低熔點蠟可可脂、胺基酸、尿素、一醇類、抗壞血酸、磷脂、血清白蛋白、乙二胺四乙酸、二甲亞碸、氯化鈉、脂質體、甘露糖醇、山梨糖醇、甘油、聚乙烯吡咯啶酮、聚乙烯醇及聚乙二醇。
  3. 如請求項1之組成物,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微生物,該至少一微生物係選自由乳酸桿菌屬菌株(Lactobacillus spp.)、比菲德氏菌屬菌株(Bifidobacterium spp.)以及酵母 菌屬菌株(Saccharomyces spp.)所組成之群組。
  4. 如請求項3之組成物,其中該至少一微生物係發酵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戊糖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entosus)、加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口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oris)、比菲德氏龍根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或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5. 一種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之食物產品,該食物產品包含一種醋酸細菌的一培養物,其中該醋酸細菌為寄存登錄號為BCRC 910632(對應於DSM 28893)之巴氏醋桿菌菌株AHU01,以及該食物產品係一種醋、健康飲料、酸酵乳(yogurt)、飲品、冰淇淋、酸乳、大漢酵素(biozyme)或乳酪。
  6. 如請求項5之食物產品,其進一步包含一種食品配料。
  7. 如請求項6之食物產品,其中該食品配料係下列之一或多者:著色劑、酸度調節劑、抗結塊劑、抗氧化劑、填充劑、載劑、乳化劑、風味增強劑、光澤劑、防腐劑、穩定劑、甜味劑、增稠劑、營養添加劑及調味劑。
  8. 如請求項5之食物產品,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微生物,該至少一微生物係選自由乳酸桿菌屬菌株、比菲德氏菌屬菌株以及酵母菌屬菌株所組成之群組。
  9. 如請求項8之食物產品,其中該至少一微生物係發酵乳酸桿菌、戊糖乳酸桿菌、加氏乳酸桿菌、口乳酸桿菌、比菲德氏龍根菌或啤酒酵母菌。
  10. 如請求項7之食物產品,其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微生物,該至少一微生物係選自由乳酸桿菌屬菌株、比菲德氏菌屬菌株以及酵母菌屬菌株所組成之群組。
  11. 如請求項10之食物產品,其中該至少一微生物係發酵乳酸桿菌、戊糖乳酸桿菌、加氏乳酸桿菌、口乳酸桿菌、比菲德氏龍根菌或啤酒酵母菌。
  12. 一種醋酸細菌之培養物於製備藥物的用途,該藥物係用於降低一個體的尿酸位準,其中該醋酸細菌為寄存登錄號為BCRC 910632(對應於DSM 28893)之巴氏醋桿菌菌株AHU01。
  13. 如請求項12之用途,其中該個體罹患痛風或高尿酸血症。
  14. 如請求項13之用途,其中該藥物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微生物,該至少一微生物係選自由發酵乳酸桿菌、戊糖乳酸桿菌、加氏乳酸桿菌、口乳酸桿菌、比菲德氏龍根菌及啤酒酵母菌所組成之群組。
  15. 一種生產用於降低一個體之尿酸位準之食物產品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在一培養基中培養一醋酸細菌,其中該醋酸細菌為寄存登錄號為BCRC 910632(對應於DSM 28893)之巴氏醋桿菌菌株AHU01,且該食物產品為醋、健康飲料、酸酵乳、飲品、冰淇淋、酸乳、大漢酵素、或乳酪。
  16. 如請求項15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加入至少一微生物,該至少一微生物係選自由發酵乳酸桿菌、戊糖乳酸桿 菌、加氏乳酸桿菌、口乳酸桿菌、比菲德氏龍根菌及啤酒酵母菌所組成之群組。
  17. 一種經分離之巴氏醋桿菌菌株,其經辨識為菌株AHU01且其寄存登錄號為BCRC 910632(對應於DSM 28893)。
TW104127141A 2014-08-21 2015-08-20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TWI7199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465,094 2014-08-21
US14/465,094 US20160051596A1 (en) 2014-08-21 2014-08-21 Novel acetobacter and gluconacetobacter strains and their metabolites for use in inhibiting xanthine oxida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5282A TW201625282A (zh) 2016-07-16
TWI719947B true TWI719947B (zh) 2021-03-01

Family

ID=5534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864A TW201608020A (zh) 2014-08-21 2014-12-09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TW104127141A TWI719947B (zh) 2014-08-21 2015-08-20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42864A TW201608020A (zh) 2014-08-21 2014-12-09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51596A1 (zh)
JP (1) JP6856312B2 (zh)
KR (1) KR20160023598A (zh)
CN (2) CN107058034A (zh)
TW (2) TW20160802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16580A (ja) * 2016-07-27 2018-02-01 株式会社東洋発酵 免疫賦活組成物
MY200600A (en) * 2016-09-09 2024-01-04 Al Soud Malek A fig-grown acetobacter pasteurianus aqueous extract for combating viral diseases, bacterial diseases, fungal diseases and cancer
CN106318873B (zh) * 2016-10-17 2019-12-06 江苏中宜金大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盐有机工业废水处理微生物菌剂保护剂及其应用
CA3153779A1 (en) * 2019-10-01 2021-04-08 Jothi Amaranath GOVINDA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extending lifespan
CN115074266B (zh) * 2022-05-09 2023-09-22 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逆醋酸菌及其在食醋酿造中的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9653A (ko) * 2012-02-29 2013-09-06 충청대학 산학협력단 구절초 및 진주조개껍질을 함유한 기능성 식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24205A (en) * 1967-04-25 1971-11-30 Burroughs Wellcome Co Treatment of hyperuricemia in humans
JP3339548B2 (ja) * 1996-08-13 2002-10-28 赤穂化成株式会社 梅酢粉末の製造方法
JP3719807B2 (ja) * 1997-01-23 2005-11-24 敏夫 川嶋 粉類
US6387654B1 (en) * 2000-05-04 2002-05-14 Archer-Daniels-Midland Company Bacterial strains and fermentation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2-keto-l-gulonic acid
ITFI20040221A1 (it) * 2004-10-27 2005-01-27 Guidotti & C Spa Composizioni farmaceutiche a base di nk2 antagonisti per uso pediatrico
JP2008214215A (ja) * 2007-03-01 2008-09-18 Mitsukan Group Honsha:Kk アポトーシス誘導能を有する組成物
JP2008056695A (ja) * 2007-11-02 2008-03-13 Mitsukan Group Honsha:Kk 酢酸菌セラミドを含む肌機能改善用組成物
CA2750410C (en) * 2008-01-25 2019-12-24 Newagriculture, Inc. Composition of leaf biomass hydrolysate and method
CN101597583B (zh) * 2009-06-18 2010-11-1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青梅果醋其制备及应用方法
CN102370859A (zh) * 2011-10-02 2012-03-14 莫寿科 一种治疗痛风的外敷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33255B (zh) * 2011-11-15 2013-02-13 山西三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两步醋酸发酵法生产食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9653A (ko) * 2012-02-29 2013-09-06 충청대학 산학협력단 구절초 및 진주조개껍질을 함유한 기능성 식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8293A (zh) 2016-08-24
JP6856312B2 (ja) 2021-04-07
JP2016065039A (ja) 2016-04-28
TW201625282A (zh) 2016-07-16
US20160051596A1 (en) 2016-02-25
TW201608020A (zh) 2016-03-01
KR20160023598A (ko) 2016-03-03
CN107058034A (zh) 2017-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8208B (zh) 新穎的雷曼氏乳桿菌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與其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及治療痛風之代謝產物
TWI719947B (zh) 新穎的醋酸桿菌菌株及葡糖酸醋酸桿菌菌株與其等用於抑制黃嘌呤氧化酶之代謝產物
JP6483653B2 (ja) 乳酸菌および/またはビフィズス菌の生残性向上剤
JPWO2005092122A1 (ja) ユッカ抽出物、キラヤ抽出物及び乳酸菌からなる組成物及び同組成物を含有する飲食品
CN109718255A (zh) 一种消除宿醉酶粉末的制备方法和含有该成分的消除宿醉用组合物
WO2018112741A1 (zh) 一种嗜酸乳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CN113755357A (zh) 一种乳杆菌制剂及其用途
JP4762987B2 (ja) 乳酸菌培養により得られる血圧低下剤
CN108018248B (zh) 一种具有调节抗生素引起的菌群结构紊乱的干酪乳杆菌
US9867857B2 (en) Acetobacter and gluconacetobacter strains and their metabolites for use in inhibiting xanthine oxidase
JP2013208071A (ja) 魚醤から分離した乳酸菌、その培養物及びその利用
JP6862464B2 (ja) フィーカリバクテリウム・ロンガム(Faecalibacterium longum)およびその使用
KR100609779B1 (ko) 알코올과 아세트알데하이드를 분해하는 젖산균
JPH0515366A (ja) 乳酸菌およびビフイズス菌の増殖促進剤
TWI789686B (zh) 短乳桿菌tci988及短乳桿菌tci988及/或其代謝產物的用途
JP6654639B2 (ja) 血中トリプトファン濃度上昇抑制剤
JP2021164436A (ja) γ−アミノ酪酸とシクロアリインを富化したタマネ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1122241A (ja) Gaba及びオルニチンを高産生する新規乳酸菌、並びに当該乳酸菌を用いた経口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7035283B1 (ja) 新規乳酸菌株、及び新規乳酸菌株を含有する組成物
CN115960767B (zh) 一种植物乳植杆菌及其应用
RU2460777C1 (ru) Штамм bifidobacterium longum, используемый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бифидосодержащей продукции
JP6674514B2 (ja) 食品またはその前駆体を製造する方法、食品またはその前駆体、および対応する使用
CN117917475A (zh) 一种调节肠道菌群的植物乳植杆菌p16及其应用、产品和方法
TW202239965A (zh) 用於生產γ-胺基丁酸的方法及其所製得的發酵培養物
CN116042480A (zh) 一株促进宿主合成ha的副干酪乳酪杆菌ccfm1224及其后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