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13788B - 硬塗膜 - Google Patents

硬塗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13788B
TWI713788B TW106131774A TW106131774A TWI713788B TW I713788 B TWI713788 B TW I713788B TW 106131774 A TW106131774 A TW 106131774A TW 106131774 A TW106131774 A TW 106131774A TW I713788 B TWI713788 B TW I7137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film
adhesive layer
acid
dimer ac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317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13818A (zh
Inventor
下村碧
奥村暢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尤尼吉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尤尼吉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尤尼吉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3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3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3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37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am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also oxygen in the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77/00Adhesives based on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一種積層體,係在樹脂膜的至少一面設置有接著層者。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係半芳香族聚醯胺及/或聚醯亞胺系樹脂,接著層係含有胺價未達1.0mgKOH/g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

Description

硬塗膜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積層體,該積層體係由樹脂膜與接著層所構成,且適於製造時或使用時會曝露在高溫下的用途之耐熱性優異者。
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的小型化、輕量化、高密度化,內藏在電子設備中的可繞性印刷電路板也越來越多使用接著片而進行多層化。接著片由於要在可繞性印刷電路板的製造中通過焊料回焊步驟等之在200℃以上之高溫處理的步驟、或長時間曝露在高溫高濕下、或在反複承受熱歷程的環境下使用,因此光只是構成接著片的材料本身具有耐熱性仍為不足,也要求在前述高溫環境下維持其接著性。
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將耐熱性樹脂膜的聚醯胺系樹脂膜作為基材膜,並在其上方積層熱硬化性接著劑而成的耐熱性接著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285463號公報
不過,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耐熱性接著片中,由於構成接著層的樹脂為熱硬化性,要使樹脂在基材膜上呈半硬化狀態時,實質上需要10分鐘的加熱,故用作為接著片時需要時間。同時,在與被接著體接著中,於加熱壓著時也需要長達1小時的時間。
本發明的技術課題是提供一種積層體,其係在耐熱性樹脂膜上形成接著層而成者,且該積層體的接著層可用短時間的熱壓著與被接著體接著,與被接著體的接著性優異,前述接著性即使在高溫時也不會降低。
本發明人等,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深入研究的結果發現,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接著層,可用短時間積層在由特定樹脂構成的樹脂膜,且所獲得的積層體中,樹脂膜與接著層的密合性優異,亦可用短時間的步驟與被接著體接著,與被接著體的接著性在常溫時及高溫時的任何情況下均為優異,遂達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的要點是如下述。
(1)一種積層體,係在樹脂膜的至少一面設置有接著層者,其中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係半芳香族聚醯胺及/或聚醯亞胺系樹脂, 接著層係含有胺價未達1.0mgKOH/g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
(2)如(1)項所述之積層體,其中,相對於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100質量份,交聯劑的含量為0.5至50質量份。
(3)如(1)或(2)項所述之積層體,其中,交聯劑為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03-4
唑啉(oxazoline)化合物。
(4)如(1)至(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積層體,其中,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酸價為1至20mgKOH/g。
(5)一種物品,其係由上述(1)至(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積層體與被接著體接著而成者。
(6)如(5)項所述之物品,其中,被接著體為硬塗層。
(7)如(5)或(6)項所述之物品,其霧度為5.0%以下。
(8)如(5)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物品,其中,前述物品為可撓性顯示器用物品。
(9)如(5)項所述之物品,其中,被接著體為金屬。
(10)如(5)或(9)項所述之物品,其中,前述物品為可撓性印刷基板或感測器元件。
本發明的積層體係由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的接著層、及包含特定樹脂之樹脂膜所構成,且可用短時間的步驟使接著層形成在樹脂膜,該接著層與樹脂膜的密合性優良。
同時,本發明的積層體之接著層可用短時間的熱壓著與被接著體接著,在常溫時及高溫時的任何情況下,與被 接著體的接著性均為優異。作為具體的被接著體,可舉出聚醯亞胺等樹脂膜、金屬板、在接著層表面塗布塗液而形成的硬塗層等。
本發明的積層體,可採用在樹脂膜的單面設置有接著層的單面接著片,或在樹脂膜的雙面設置有接著層的雙面接著片之任一形態。
以下,詳細說明本發明。
本發明的積層體,係在樹脂膜的至少一面設置有接著層者,接著層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
構成接著層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因具有較大的烴群,故與被廣泛作為聚醯胺樹脂使用的尼龍6、尼龍66、尼龍12等樹脂相比,其柔軟性優異。
本發明中,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是含有二聚酸作為二羧酸成分,以含有二羧酸成分整體的50莫耳%以上之二聚酸為佳,並以含有60莫耳%以上更佳,而以含有70莫耳%以上又更佳。二聚酸的比例未達50莫耳%時,將難以顯示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特性或效果,結果,會有無法獲得與作為基材的樹脂膜充分之密合性或與被接著體充分之接著性的情形。
此處的二聚酸,係指將油酸或亞油酸等碳數18的不飽和脂肪酸二聚化而得者,只要在二聚酸成分的25質量%以下,也可含有單體的單體酸(碳數18)、三聚物的三聚酸(碳數54)、碳數20至54的其他聚合脂肪酸,也可以是進一步經氫化而使不飽和度降低者。二聚酸可使用市售之Haridimer系列(Harima Chemicals公司製),Pripoll系列(Croda Japan公司),Tsunodyme系列(築野食品工業公司製)而市售,可使用該等市售品。
使用二聚酸以外的成分作為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之二羧酸成分時,係以使用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烷二羧酸(nonanedicarboxylic acid)、反丁烯二酸等為佳,藉由含有該等酸,而容易控制樹脂的軟化點或接著性等。
同時,作為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二胺成分,可使用伸乙二胺、六亞甲二胺、四亞甲二胺、五亞甲二胺、間二甲苯二胺、伸苯二胺、二伸乙二胺、哌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05-5
等,其中並以伸乙二胺、六亞甲二胺、二伸乙二胺、二伸乙三胺、間二甲苯二胺、哌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05-6
為佳。
將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聚合時,可藉由變更上述二羧酸成分與二胺成分的添加比例,而控制樹脂的聚合度或酸價或胺價。
本發明中,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胺價,必須未達1.0mgKOH/g,並以未達0.7mgKOH/g為佳,而以未達0.4mgKOH/g更佳。在使用胺價為1.0mgKOH/g 以上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作為接著層時,會有接著層的耐熱性降低,與樹脂膜的密合性降低之情形,或在使用作為底漆時,也會有與被接著體的接著性降低之情形。
同時,就使用作為底漆時與被接著體的接著性而言,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酸價係以1至20mgKOH/g為佳,並以1至15mgKOH/g更佳,而以3至12mgKOH/g又更佳,而以5至12mgKOH/g最佳。同時,就與金屬板等被接著體的接著性而言,係以1至20mgKOH/g為佳,並以1至15mgKOH/g更佳,而以5至12mgKOH/g最佳。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酸價未達1mgKOH/g時,會有與作為基材的樹脂膜之密合性,或與作為被接著體的樹脂膜或金屬之接著性不足之情形,超過20mgKOH/g時,會有與作為基材的樹脂膜之密合性不足之情形。
又,酸價係定義為要中和1g樹脂中所含有的酸性成分時需要的氫氧化鉀之毫克數者。另一方面,胺價係表示與1g樹脂中的鹼成分等莫耳當量之氫氧化鉀的毫克數者。均是依照JIS K2501所述之方法測定。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軟化點係以70至250℃為佳,並以80至240℃更佳,而以80至200℃又更佳。軟化點未達70℃時,會有所獲得的接著層之耐熱性變低之傾向,同時會有在室溫中的黏溚感變高之傾向。另一方面,軟化點超過250℃時,所獲得的接著層會在接著時使樹脂的流動性不足,有無法得到充初的接著性之可能性。
<交聯劑>
本發明中的接著層係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藉由將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交聯,可得到即使加熱至樹脂的軟化點以上亦顯示耐熱性的接著層,並可獲得熱間接著性優異的積層體。
交聯劑只要是可使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之間相互交聯者即可,可使用任何的交聯劑。可列舉:例如醯肼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三聚氰胺化合物、尿素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碳二亞胺(carbodiimide)化合物、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07-7
唑啉化合物,或具有自我交聯性者或具有多價的配位點者,該等化合物可單獨或混合使用。其中,就與作為基材的樹脂膜之密合性、或與作為被接著體的樹脂膜或金屬之接著性而言,係以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07-8
唑啉化合物、碳二亞胺化合物、環氧化合物、異氰酸酯化合物為佳,並以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07-9
唑啉化合物更佳。
在本發明中,就容易取得而言,也可使用市售的交聯劑。具體上,醯肼化合物可使用大塚化學公司製APA系列(APA-M950、APAM980、APA-P250、APA-P280等)等。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使用BASF公司製的BASONAT PLR8878、BASONAT HW-100、住友Bayer Urethane公司製的Bayhydur 3100、Bayhydur VPLS 2150/1等。三聚氰胺化合物可使用三井Cytec公司製的Cymel 325等。尿素化合物可使用DIC公司製的Beckamine系列等。環氧化合物可使用由Nagase ChemteX公司製的Denacol系列(EM-150、EM-101等)、ADEKA公司製的ADEKA Resin EM-0517、EM-0526、EM-051R、EM-11-50B等。碳二亞胺化合物可使用日清紡化學公司製的Carbodilite系列(SV-02、V-02、V-02-L2、V-04、E-01、E-02、V-01、V-03、V-07、V-09、V-05)等。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08-10
唑啉化合物可使用日本觸媒公司製的EpoCros系列(WS-500、WS-700、K-1010E、K-1020E、K-1030E、K-2010E、K-2020E、K-2030E)等。該等製品係作成含有交聯劑的分散體或溶液而販售。
<接著層>
本發明中的接著層係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及交聯劑,且相對於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100質量份,以含有0.5至50質量份的交聯劑為佳。如交聯劑的含量未達0.5質量份,將使接著層難以獲得充分的耐熱性,另一方面,如超過50質量份,將使後述的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之液穩定性或加工性等降低,或難以獲得與作為基材的樹脂膜之密合性或與作為被接著體的樹脂膜或金屬之接著性、作為接著層之基本性能。
積層體中的接著層之厚度並無特別的限制者,惟以0.01至50μm為佳,並可配合被接著體的積層方法而任意選擇。藉由熱壓而使其黏合時,係以0.1至50μm為佳,並以0.5至20μm更佳,而以1.0至15μm最佳。在將功能層作為底質層而塗布時,係以0.01至30μm為佳,並以0.03至20μm更佳,而以0.05至10μm最佳。在未達0.01μm時,會有接著性不能充分顯現的情形,另一方面, 在超過50μm時,接著性飽和,有在成本上不利的情形。
<樹脂膜>
本發明的積層體係將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的接著層設置在樹脂膜的至少一面而成者,且具有與接著層優異的密合性,為了即便在高溫環境下亦能作為耐熱接著片使用,故構成樹脂膜的樹脂必須是半芳香族聚醯胺及/或聚醯亞胺系樹脂。
半芳香族聚醯胺係由二羧酸成分與二胺成分構成,且在二羧酸成分或二胺成分中具有芳香族成分。
構成半芳香族聚醯胺的二羧酸成分,係以對苯二甲酸作成主成分為佳,對苯二甲酸以外的二羧酸成分可舉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八烷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或1,4-萘二羧酸、1,3-萘二羧酸、1,2-萘二羧酸、間苯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二羧酸成分中的對苯二甲酸之比率,係以60至100莫耳%為佳。
構成半芳香族聚醯胺的二胺成分係以碳數4至15的脂肪族二胺作為主成分為佳,可舉出1,4-丁烷二胺、1,5-戊烷二胺、1,6-己烷二胺、1,7-庚烷二胺、1,8-辛烷二胺、1,9-壬烷二胺、2-甲基-1,8-辛烷二胺、4-甲基-1,8-辛烷二胺、1,10-癸烷二胺、1,11-十一烷二胺、1,12-十二烷二胺、1,13-十三烷二胺、1,14-十四烷二胺、1,15-十五烷二胺等。該等二胺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 用。
藉由前述單體之組合而得的半芳香族聚醯胺之中,就耐熱性與膜的成形加工性而言,係以包含下述二羧酸成分及二胺成分之半芳香族聚醯胺為較佳:僅由對苯二甲酸所構成(為對苯二甲酸100莫耳%)的二羧酸成分;及,在二胺成分中含有1,9-壬烷二胺與2-甲基-1,8-辛烷二胺的合計為60至100莫耳%的二胺成分或含有1,10-癸烷二胺的二胺成分。
半芳香族聚醯胺中,在不損及本發明的目的之範圍中,也可共聚合有ε-己內醯胺、ζ-庚內醯胺、η-辛內醯胺、ω-十二內醯胺等內醯胺類。
構成半芳香族聚醯胺的單體種類及共聚合比率,係以選擇成使獲得的半芳香族聚醯胺之Tm(熔點)成為280至350℃的範圍為佳。藉由將半芳香族聚醯胺的Tm設為前述範圍,可有效地抑制對樹脂膜加工時的半芳香族聚醯胺之熱分解。若Tm未達280℃,會有獲得的樹脂膜之耐熱性不足之情形。另一方面,若Tm超過350℃,會有在樹脂膜製造時產生熱分解之情形。
可適用市售品作為半芳香族聚醯胺。此種市售品,可列舉:例如Kuraray公司製的「GENESTAR(註冊商標)」、Unitika公司製「XecoT(註冊商標)」、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公司製「Reny(註冊商標)」、三井化學公司製「Arlen(註冊商標)」、BASF公司製「Ultramid(註冊商標)」等。
半芳香族聚醯胺可使用已知的任何方法製造。可列舉例如將酸性氯化物與二胺成分作成原料的溶液聚合法或界面聚合法。或者可列舉將二羧酸成分與二胺成分作為原料而製作預聚物,藉由熔融聚合或固相聚合而使該預聚物高分子量化的方法。
此外,也可在二胺成分、二羧酸成分及聚合觸媒的同時,視需要使用末端密封劑。就抑制熱分解或抑制分子量增加而言,末端密封劑只要是具有與半芳香族聚醯胺的末端中之胺基或羧基的反應性之單官能性化合物即可,並無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單羧酸、單胺、酸酐、單異氰酸酯、單鹵化物、單酯類、單醇類。
構成樹脂膜的聚醯亞胺系樹脂係在重複單元含有醯亞胺鍵的高分子,可舉出聚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醯胺醯亞胺等。
聚醯亞胺系樹脂可用已知的任何方法製造,例如在四羧酸成分與二胺成分經醯亞胺鍵鍵結而成的聚合物中,係以藉由將四羧酸二酐與二胺化合物反應而得的聚醯亞胺系樹脂前驅體(聚醯胺酸,polyamic acid)醯亞胺化而得者為佳。
四羧酸二酐可列舉:例如均苯四甲酸二酐、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2,2-雙(2,3-二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二酐、2,2-雙(3,4-二羧基苯基)-1,1,1,3,3,3-六氟丙烷二酐、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醚二酐、2,2-雙[4-(2,3-二羧基苯氧 基)苯基]丙烷二酐、雙(3,4-二羧基苯基)碸二酐。該等四羧酸二酐可單獨使用,也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二胺化合物可列舉:例如間苯二胺、對苯二胺、3,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醚、4,4’-二胺基二苯基碸、3,3’-二胺基二苯基碸、2,2-雙(4-胺基苯氧基苯基)丙烷、2,2-雙(4-胺基苯氧基苯基)六氟丙烷、1,3-雙(4-胺基苯氧基)苯、1,4-雙(4-胺基苯氧基)苯、2,4-二胺基甲苯、2,6-二胺基甲苯、3,3’-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2,2-二甲基聯苯、2,2-雙(三氟甲基)-4,4’-二胺基聯苯。該等二胺化合物可單獨使用,或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
就耐熱性或機械強度、電氣特性、耐藥品性優異而言,聚醯亞胺系樹脂中,係以四羧酸二酐為均苯四甲酸二酐、二胺化合物為4,4’-二胺基二苯基醚的構成,或四羧酸二酐為3,3’,4,4’-聯苯四羧酸二酐、二胺化合物為對苯二胺的構成為佳。
同時,聚醯亞胺系樹脂也可以是三羧酸成分與二胺成分經醯亞胺鍵與醯胺鍵鍵結而成的聚合物之聚醯胺醯亞胺。
三羧酸成分可舉出偏苯三甲酸、二苯基醚-3,3’,4’-三羧酸、二苯基碸-3,3’,4’-三羧酸、二苯甲酮-3,3’,4’-三羧酸等,二胺成分,可舉出作為構成前述聚醯亞胺系樹脂的二胺化合物所例示者。
聚醯胺醯亞胺通常可藉由偏苯三甲酸酐與二異氰酸 酯的反應,或偏苯三甲酸酐氯化物與二胺的反應而聚合之後,進行醯亞胺化而製造。
由上述的半芳香族聚醯胺或聚醯亞胺系樹脂製造樹脂膜的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可舉出擠出法或溶劑流延法,構成本發明的積層體之樹脂膜係可由任一方法製造者。
雖然樹脂膜必須由上述樹脂構成,但只要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也可含有已知的添加劑或穩定劑,例如抗靜電劑、塑化劑、潤滑劑、抗氧化劑等。
同時,考量與接著層積層時的密合性等,對於樹脂膜,也可在其表面施加電暈處理、電漿處理、臭氧處理、藥品處理、溶劑處理等作為前處理。
樹脂膜的厚度係以0.5μm至1.5mm為佳,並以15至200μm更佳,而以25至100μm又更佳。若樹脂膜的厚度未達0.5μm,會使製造困難,若超過1.5mm,則會因難以處理而為不佳。樹脂膜可以是未延伸膜,也可以是延伸膜。
構成積層體的樹脂膜可依積層體的用途而要求有優異的透明性。通常,膜的透明性係以霧度與總透光率表示。本發明的構成積層體之樹脂膜中,霧度係以未達15%為佳,而以未達10%更佳,而總透光率係以60%以上為佳,並以80%以上更佳。
<積層體的製造>
本發明的積層體係在樹脂膜的至少一面設置接著層 者,例如可藉由將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的接著層形成用塗劑塗布在樹脂膜上,並使其乾燥而製造。
(接著層形成用塗劑)
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係將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分散或溶解在水性介質或溶劑中者,考量作業環境方面,而以分散在水性介質中之水性分散體為佳。水性介質係以水作為主成分的液體,且亦可含有後述的鹼性化合物或親水性有機溶劑。
要使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穩定性良好地分散在水性介質中時,係以使用鹼性化合物為佳。藉由使用鹼性化合物,使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中含有的羧基之一部份或全部中和,生成羧基陰離子,且藉由其電排斥力(electrical repulsion),使樹脂微粒間的凝聚解離,使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穩定性良好地分散在水性介質中。
關於本發明中的水性分散體,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中的羧基係被鹼性化合物中和,可在鹼性區域中保持穩定的形態。水性分散體的pH係以7至13的範圍為佳。鹼性化合物係以常壓時的沸點未達185℃之鹼性化合物為佳。
常壓時的沸點未達185℃之鹼性化合物,可舉出氨、有機胺化合物等胺類等。有機胺化合物的具體例,可舉出三乙基胺、N,N-二甲基乙醇胺、異丙基胺、亞胺基雙丙基胺、乙基胺、二乙基胺、3-乙氧基丙基胺、3-二乙基胺基丙基胺、第二丁基胺、丙基胺、甲基胺基丙基胺、 甲基亞胺基雙丙基胺、3-甲氧基丙基胺、單乙醇胺、嗎啉、N-甲基嗎啉、N-乙基嗎啉等。常壓時的沸點未達185℃之鹼性化合物,其中以三乙基胺、N,N-二甲基乙醇胺為佳。
如鹼性化合物在常壓時之沸點超過185℃時,在塗布水性塗劑而形成塗膜時,會難以藉由乾燥使鹼性化合物揮發,尤其難以使有機胺化合物揮發,會有対衛生方面或塗膜特性造成不良影響之情形。
相對於樹脂固形物100質量份,水性分散體中的鹼性化合物之含量,係以0.01至100質量份為佳,並以1至40質量份更佳,而以1至15質量份又更佳。如鹼性化合物的含量未達0.01質量份時,會使添加鹼性化合物的效果不足,難以獲得分散穩定性優異的水性分散體。另一方面,如鹼性化合物的含量超過100質量份時,有水性分散體容易著色或產生凝膠化之傾向,或有乳液的pH變得太高等之傾向。
本發明中,使用水性分散體作為接著層形成用塗劑時,係以不含有常壓時的沸點為185℃以上或不揮發性的水性化助劑為佳。常壓時的沸點為185℃以上或不揮發性的水性化助劑,係指乳化劑成分或具有保護膠體作用的化合物等。亦即,在本發明中,即便不使用水性化助劑,也可獲得微小的樹脂粒徑且穩定的水性分散體。由於並非藉由使用水性化助劑而立即降低水性分散體的穩定性,故本發明中並不排除水性化助劑的使用。本發明中,因水性分散體可與藉由以水性化助劑作成必要成分的所謂 轉相乳化法而得者有明確的區別,故以儘可能不使用水性化助劑為佳,而以完全不使用尤佳。但,獲得水性分散體之後,也可配合目的而積極使用水性化助劑,例如在新得到含有水性分散體的其他塗劑時等,自然可配合目的而添加水性化助劑。
乳化劑成分可舉出陽離子性乳化劑、陰離子性乳化劑、非離子性乳化劑或兩性乳化劑,除了通常乳化聚合中使用者以外,也包含界面活性劑類。例如,陰離子性乳化劑可舉出高碳數醇的硫酸酯鹽、高碳數烷基磺酸鹽、高碳數羧酸鹽、烷基苯磺酸鹽、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酯鹽、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硫酸酯鹽、乙烯基磺琥珀酸酯等,非離子性乳化劑可舉出聚氧乙烯烷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合物、聚氧乙烯脂肪酸醯胺、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共聚合物等具有聚氧乙烯結構的化合物或山梨醇酐衍生物等。兩性乳化劑可舉出月桂基甜菜鹼、月桂基二甲基胺氧化物等。
具有保護膠體作用的化合物可舉出聚乙烯醇、羧基改質聚乙烯醇、羧基甲基纖維素、羥基乙基纖維素、羥基丙基纖維素、改質澱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及其鹽、含羧基聚乙烯蠟、含羧基聚丙烯蠟、含羧基聚乙烯-丙烯蠟等數量平均分子量通常為5,000以下的酸改質聚烯烴蠟類及其鹽、丙烯酸-順丁烯二酸酐共聚合物共聚合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合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合物、異丁烯-順丁烯二酸酐交互共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基) 丙烯酸酯共聚合物等不飽和羧酸含量為10質量%以上的含有羧基之聚合物及其鹽、聚伊康酸及其鹽、具有胺基的水溶性丙烯酸系共聚合物、明膠、阿拉伯膠、酪蛋白等通常可使用作為微粒分散穩定劑的化合物等。
接著,說明將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化的方法。如上述,本發明的積層體中之接著層,就作業環境方面而言,雖然是以使用將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分散在水性介質中而成的水性分散體為佳,但並不限於此。
為獲得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水性分散體,係以使用可密閉的容器為佳。亦即,以採用將各成分添加於可密閉的容器中加熱、攪拌的方式為佳。
具體上,首先將既定量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鹼性化合物與水性介質投入容器中。又,如前述,因可使水性介質中含有鹼性化合物或後述的親水性有機溶劑,故只要例如使用含有鹼性化合物的水性介質,即使不另外投入鹼性化合物,結果也會在容器中添加有鹼性化合物。
其次,將容器密閉以較佳的溫度70至280℃(更佳者是100至250℃)加熱攪拌。若加熱攪拌時的溫度未達70℃,將不易進行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分散,有樹脂的數平均粒徑不易設為0.5μm以下之傾向,另一方面,若超過280℃時,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分子量降低之虞,同時,系統的內部壓力可能會上升到不容忽視的程度,故兩種情形均不佳。
加熱攪拌時,係以每分鐘旋轉10至1000次的方式加 熱攪拌至使樹脂均勻分散在水性介質中為佳。
另外,也可將親水性有機溶劑一起投入容器中。就使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粒徑更小,且同時更促進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於水性介質的分散而言,此時的親水性有機溶劑在20℃時於水之溶解性,係以50g/L以上為佳,並以100g/L以上更佳,而以600g/L以上更佳,而以選擇使用可與水以任意比例溶解的親水性有機溶劑尤佳。同時,親水性有機溶劑的沸點係以30至250℃為佳,並以50至200℃更佳。若沸點未達30℃,則親水性有機溶劑容易在水性分散體的調製時揮發,結果,失去使用親水性有機溶劑的意義,同時也容易降低作業環境。另一方面,若超過250℃,則有難以將親水性有機溶劑自水性分散體中去除之傾向,結果,在形成塗膜後,有機溶劑殘留在塗膜中,使塗膜的耐溶劑性等降低之情形。
與前述的鹼性化合物之情形相同,因可使水性介質含有親水性有機溶劑,故若使用含有親水性有機溶劑的水性介質,則即使不另外額外投入親水性有機溶劑,就結果而言仍會在容器中添加有親水性有機溶劑。
關於親水性有機溶劑的調配量,係以相對於構成水性介質的成分(包含水、鹼性化合物及親水性有機溶劑的各種有機溶劑)的整體為60質量%以下的比率調配為佳,並以1至50質量%更佳,而以2至40質量%又更佳,而以3至30質量%尤佳。若親水性有機溶劑的調配量超過60質量%,不僅無法進一步期待促進水性化的效果,而且 視情況而有使水性分散體凝膠化之傾向,故不佳。
親水性有機溶劑的具體例可舉出: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正戊醇、異戊醇、第二戊醇、第三戊醇、1-乙基-1-丙醇、2-甲基-1-丁醇、正己醇、環己醇等醇類;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酮、乙基丁基酮、環己酮、異佛酮等酮類;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19-11
烷等醚類;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第二丁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等酯類;乙二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丁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丙二醇、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甲醚乙酸酯等二醇衍生物;另外,可舉出3-甲氧基-3-甲基丁醇、3-甲氧基丁醇、乙腈、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二丙酮醇、乙醯乙酸乙酯等。
水性化時調配的有機溶劑或鹼性化合物,可將其一部份以稱為剝離(stripping)的脫溶劑操作從水性分散體中去除。藉由此種剝離可使有機溶劑的含量視需要而減少至0.1質量%以下。即使有機溶劑的含量成為0.1質量%以下,亦不能特別的確認對於水性分散體的性能面之影響。剝離的方法,可舉出一邊在常壓或減壓下攪拌水性分散體一邊加熱,餾除有機溶劑的方法。此時,係以選擇不會使鹼性化合物完全被餾除的溫度、壓力為佳。同時, 會因同時餾除一部份的水性介質,而提高水性分散體中的固形物濃度,故以宜適度的調整固形物濃度為佳。
脫溶劑操作容易的親水性有機溶劑可列舉:例如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甲基乙基酮、環己酮、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20-12
烷、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丁醚等,在本發明中,尤其以使用乙醇、正丙醇、異丙醇、四氫呋喃等為佳。脫溶劑操作容易的親水性有機溶劑,由於通常有助於促進樹脂水性化,故也可適用在本發明中。
同時,獲得水性分散體時,在含有親水性有機溶劑的水性介質中,為促進樹脂的分散之目的,於構成水性介質的成分之整體中,可調配10質量%以下的範圍之甲苯或環己烷等烴系有機溶劑。烴系有機溶劑的調配量超過10質量%時,製程中會與水明顯的分離,而有無法獲得均勻的水性分散體之情形。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水性分散體,雖然可由以上的方法獲得,但在將各成分加熱攪拌之後,也可視需要將獲得的水性分散體冷卻至室溫。當然,即使經過如此的冷卻過程,水分散體也不會發生任何結塊,並且自然保持穩定性。
而且,將水性分散體冷卻之後,立刻放出並供應至下一個步驟中,基本上也無任何問題。不過,由於會有異物或少量未分散樹脂稀疏的殘留在容器內,故在放出水性分散體之前,宜設置一次過濾步驟。過濾步驟,並無特別的 限制,可採用例如以300網孔不銹鋼製過濾器(線徑0.035mm,平織)進行加壓過濾(例如空氣壓0.5MPa)的方式。
獲得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的水性分散體之後,將此水性分散體與含有交聯劑的分散體或溶液適量混合,可得接著層形成用水性塗劑。
另一方面,將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溶解在水性介質中作成水性塗劑時,例如在正丙醇等親水性有機溶劑中加入聚醯胺樹脂,在30至100℃的溫度下加熱攪拌使樹脂暫時溶解之後,在其中適量添加水以及含有前述的交聯劑之分散體或溶液,可得接著層形成用水性塗劑。
接著層形成用塗劑,雖然是以如上述的水性塗劑為佳,但也可以是將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及交聯劑分散或溶解在有機溶劑中者。
有機溶劑可舉出:甲醇、乙醇、正丙醇、異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正戊醇、異戊醇、第二戊醇、第三戊醇、1-乙基-1-丙醇、2-甲基-1-丁醇、正己醇、環己醇等醇類;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乙基丁基酮、環己酮、異佛酮等酮類;四氫呋喃、二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21-13
烷等醚類;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異丙酯、乙酸正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第二丁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等酯類;乙二醇、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丙醚、乙二醇單丁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二乙二醇單甲醚、二乙二醇單乙醚、二乙二醇單丁醚、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丙二醇、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丁醚、丙二醇甲醚乙酸酯等二醇衍生物;另外,可舉出3-甲氧基-3-甲基丁醇、3-甲氧基丁醇、乙腈、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二丙酮醇、乙醯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環己烷,也可視需要而將該等有機溶劑混合使用。
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中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之含量(固形物濃度),可配合使用目的或保存方法等而適宜選擇,雖然無特別的限制,但以3至40質量%為佳,其中並以10至35質量%更佳。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中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之含量少於上述範圍時,會因乾燥步驟而在形成塗膜時需要時間,且有難以獲得厚的塗膜之傾向。另一方面,如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中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之含量較上述範圍多時,會有塗劑的保存安定性容易降低之傾向。
接著層形成用塗劑的黏度,並無特別的制,但以即使在室溫中也是低黏度為佳。具體上,利用B型黏度計(Tokimec公司製,DVL-BII型數位黏度計)在20℃下測定的旋轉黏度,係以20,000mPa‧s以下為佳,並以5,000mPa‧s以下更佳,而以500mPa‧s以下又更佳。如接著層形成用的塗劑之黏度超過20,000mPa‧s時,會有難以將塗劑均勻塗布在樹脂膜之傾向。
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中,可配合用途而調配抗靜電劑、整平劑、紫外線吸收劑、消泡劑、增黏劑、蠟、防止剝皮劑、消光劑、無機或有機粒子的易滑劑等添加劑, 尤其調配鹼性材料作為添加劑,亦維持良好的分散穩定性。
特別是,將添加有無機或有機粒子的接著層形成用塗劑塗布在樹脂膜的表面並乾燥而形成的接著層因其可提升將積層體暫時繞捲時等的易滑性或耐結塊性,故較佳。添加的無機粒子可舉出氧化矽、矽溶膠(colloidal silica)、氧化鋁、氧化鋁溶膠、氧化錫、氧化鈦、氧化鋅、氧化鈮、氧化釹、氧化鑭、氧化鋯、氧化鈰、氧化鎂等;有機粒子可舉出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聚矽氧、尼龍、壓克力、聚丙烯腈、苯并胍胺(Benzoguanamin)/甲醛縮合物、三聚氰胺/甲醛縮合物、苯乙烯二乙烯苯、丙烯基二乙烯苯等。
(接著層的形成)
在前述的樹脂膜設置接著層的方法,可舉出對已雙軸延伸的樹脂膜塗布上述接著層形成用塗劑的方法(離線式法)、對雙軸延伸前的樹脂膜塗布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之後,進行延伸及熱處理的方法(線內式法),任一方法均可採用。同時,也可採用藉由將已在作為被接著體的基材設置有接著層者與樹脂膜黏合而設置接著層的方法、將已在作為離型膜等基材膜形成有接著層者與樹脂膜黏合後,將離型膜剝離而使接著層轉印等方法。
如上所述,藉由在樹脂膜之製程中塗布接著層形成用塗劑,由於可用樹脂膜表面的配向結晶化程度較小的狀態塗布接著層形成用塗劑,故可提升樹脂膜與接著 層的密合性。同時,因可在樹脂膜拉張的狀態,對接著層進行更高溫的熱處理,故可不會降低樹脂膜的品質而提高與接著層之密合性。熱處理溫度係可設為樹脂膜的熱設置溫度之250℃以上,在此溫度時,會與樹脂膜一起在接著層中進行配向結晶。同時,在形成的接著層中,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充分反應,可觀察到接著層本身的被膜強度變高,與樹脂膜間的密合性變高。
此外,樹脂膜的製程中塗布接著層形成用塗劑的線內式法,與離線式的塗布相比,不僅可簡化製程,也可因接著層的薄膜化,而有利於成本。
樹脂膜的製造中採用同時雙軸延伸法時,係將接著層形成用塗劑塗布在未延伸膜並乾燥後,在較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之Tg高Tg 50℃的溫度範圍內,朝長度及寬度方向如同延伸倍率分別成為2至4倍左右倍的方式進行雙軸延伸。在導入至同時雙軸延伸機之前,也可施加1至1.2倍左右的預備縱向延伸。
同時,在採用逐次雙軸延伸法時,為了方便和操作的理因,係以在已朝單軸方向延伸的樹脂膜塗布接著層形成用塗劑,然後,將樹脂膜再朝與前述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為佳。
將接著層形成用塗劑塗布在樹脂膜上的方法,可採用已知的方法。可採用:例如凹版滾筒式塗布法、反向滾筒式塗布法、線棒塗布法、唇式塗布法、氣動刮刀塗布法、簾流式塗布法、噴塗法、浸塗法、刷塗法等。可 藉由該等方法均勻塗布在樹脂膜之表面上。
將接著層形成用塗劑塗布在樹脂膜上之後,可藉由乾燥熱處理將水性介質去除,可得到將由緻密的塗膜所構成之接著層密合在樹脂膜而成的積層體。
<積層體的使用>
由於本發明的積層體係由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的接著層,及特定的樹脂膜構成,故具有透明性,樹脂膜與接著層的密合性優異,同時在短時間的製程中也可使接著層與被接著體的接著性優異。因此,本發明的積層體,在作為單面接著片時可使用於與被接著體之接著上,或在作為雙面接著片時可使用於被接著體之間的接著上,且可製造由積層體與被接著體接著而成的物品。
本發明的積層體與被接著體接著之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具體上,可舉出熱壓而黏合的方法、在積層體上將樹脂熔融擠出而黏合的方法、在積層體上塗布的方法、藉由蒸鍍而形成膜的方法等。
以熱壓黏合時,本發明中的接著層因含有二聚酸聚醯胺樹脂,故在與含有熱硬化性樹脂的接著層相較,可將溫度、壓力、時間等熱壓條件設為緩和。熱壓係以樹脂的軟化點以上為佳,尤其以180℃以上為佳,並以180至200℃更佳。熱壓的時間係以1至120分鐘左右為佳,並以3至60分鐘更佳,而以5至30分鐘又更佳。例如,在接著劑使用環氧樹脂時,係以200℃×2小時的條件 進行熱壓,但可藉由使用二聚酸聚醯胺樹脂,而將熱壓的條件低溫化、縮短化至180℃×15分鐘。但,因熱壓條件可依使用的金屬板、接著層、樹脂層的種類、進行熱壓的設備種類、能力的組合,或對於獲得的積層體所要求的特性,而作成各種的變更、選擇,故並不限於此。
藉由熱壓而黏合時使用的被接著體,並無特別的限制,可列舉:例如金屬、樹脂或陶瓷等。
金屬可舉出銅、錫、鋁、鉛、黃銅、鋅、銀、鉻、鈦、鉑、鎵、銦、銻、鉬、鈷、鈀、鎢、鍺、銻及該等的混合物、化合物、合金等。
金屬板的厚度並無特別的限制。
金屬的形狀並無特別的限制,可以是板狀、棒狀、線狀、管狀、箔狀、塊狀等任何的形狀。
金屬的成形加工方法並無特別的限制,可使用以鑄造、塑性加工、板金成形、切割加工、冷鍛造、壓製加工、拉伸加工、擠出成形、螺紋切削加工等各式各樣的方法成形者。同時,也可使用藉由施加機械加工、車床加工、螺紋切削加工、研磨加工、精銼加工等表面處理,使表面成為鏡面、粗面者。同時,也可在表面施加鍍覆、熱噴塗、氧化、防鏽、淬火、塗裝、塗布等處理。
樹脂可舉出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醯胺、聚胺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縮醛、聚氯乙烯、聚碸、聚醚碸、聚苯硫醚、聚芳酯、聚醯胺醯亞胺、聚醚醯亞胺、聚醯亞胺、聚醚醚酮、 液晶聚合物、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
陶瓷可舉出氧化鋁、氮化鋁、氮化矽、塊滑石(steatite)、塞隆陶瓷(sialon)、氧化鋯、碳化矽、鎂橄欖石(forsterite)、堇青石(cordierite)等。陶瓷雖然無特別的限制,但具體上可舉出鈦酸鋇、氮化硼、鈦酸鋯酸鉛、鐵氧體(ferrite)、氧化鋁、鎂橄欖石、鋯石、莫來石(mullite)、塊滑石、堇青石、碳化矽、氮化矽、氮化鋁、塊滑石、氧化鋅、氧化鋯、塞隆陶瓷、碳化矽、鎂橄欖石、堇青石、釔系超導體、鉍系超導體等。
將樹脂熔融擠出而黏合的積層體之被接著體,可舉出上述的樹脂。
藉由將本發明的接著層使用作為底塗層,在積層體上塗布或蒸鍍而形成被接著體之例,可舉出硬塗層、印刷層、黏著劑層、離型層、抗靜電層、導電層、阻擋層、親水層、撥水層、撥油層、紫外線吸收層、紅外線吸收層、抗反射層等各種功能層。
硬塗層可積層以往使用的所有硬塗層,主要以積層由具有耐藥品性及/或耐刮傷性的硬化性樹脂構成之層為佳。
硬化性樹脂可舉出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熱硬化型樹脂、熱可塑性樹脂等,就對於已設置接著層的樹脂膜之層形成作業容易,且容易提高鉛筆硬度至所要求之值而言,係以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為佳。
硬塗層的形成用之硬化性樹脂的具體例,可列舉:例 如丙烯酸系樹脂、聚矽氧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環氧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等。就進一步減少析出低聚物、進一步減少干涉點及對於硬塗層與樹脂膜的接著性而言,係以丙烯酸系樹脂及聚矽氧系樹脂為佳,並以丙烯酸系樹脂更佳。
丙烯酸系樹脂係以具有丙烯醯基及甲基丙烯醯基等丙烯酸酯系官能基者為佳,尤其以聚酯丙烯酸酯或聚胺酯丙烯酸酯為佳。聚酯丙烯酸酯可以是將聚酯系多元醇的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化者。聚胺酯丙烯酸酯可以是將由多元醇化合物與聚異氰酸酯化合物所構成的聚胺酯系低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化者。
又,構成聚酯丙烯酸酯或聚胺酯丙烯酸酯的用以(甲基)丙烯酸酯化之單體,係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丁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
構成聚酯丙烯酸酯的聚酯系多元醇之低聚物,可例示己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與二醇(例如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聚丙二醇、丁二醇、聚丁二醇等)及/或三醇(例如甘油、三羥甲基丙烷等)的縮合生成物(例如聚己二酸酯三醇)、及癸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與二醇(具體例與上述相同)及/或三醇(具體例與上述相同)的縮合生成物(例如聚癸二酸酯多元醇)等。又,也可用其他的有機酸取代上述脂肪族二羧酸之一部份或全部。此時,其他的有機 酸是以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酐或鄰苯二甲酸酐等為佳,因其可在硬塗層表現高度的硬度。
構成聚胺酯丙烯酸酯的聚胺酯系低聚物,可由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與多元醇化合物的縮合生成物獲得。
具體而言,聚異氰酸酯化合物可例示亞甲基‧雙(對伸苯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己烷三醇的附加物、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甲苯二異氰酸酯三羥甲基丙烷的附加物、1,5-伸萘基二異氰酸酯、硫代丙基二異氰酸酯、乙基苯-2,4-二異氰酸酯、2,4-甲苯二異氰酸酯二聚物、氫化伸二甲苯二異氰酸酯、參(4-苯基異氰酸酯)硫代磷酸酯等。
具體的多元醇化合物可例示聚氧四亞甲二醇等聚醚系多元醇、聚己二酸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等聚酯系多元醇、丙烯酸酯類與羥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低聚物等。
要進一步提高硬塗層的硬度時,可與聚酯丙烯酸酯或聚胺酯丙烯酸酯一起併用多官能單體。具體四多官能單體,可例示如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新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將上述的電離放射線硬化型樹脂使用作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時,係以在該等樹脂中使用苯乙酮類、二苯甲酮類、甲基苯甲醯基苯甲酸酯、α-戊基肟酯或硫雜蒽 酮等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並將正丁基胺、三乙基胺、三正丁基膦等作為光敏劑混合使用為佳。
從可使硬塗層富有彈性及可撓性,加工性(彎曲性)優異之觀點而言,以聚胺酯丙烯酸酯為佳。
從可藉由選擇聚酯的構成成分,而形成硬度極高的硬塗層之觀點而言,以聚酯丙烯酸酯為佳。
因此,就容易兼具高硬度與可撓性而言,將丙烯酸系樹脂的合計量作成100質量份時,係以由調配有聚胺酯丙烯酸酯60至90質量份及聚酯丙烯酸酯40至10質量份的丙烯酸系樹脂形成之硬塗層為佳。
丙烯酸系樹脂可由市售品獲得,例如可使用大日精化公司製Seikabeam系列、JSR公司製Opstar系列、日本合成化學工業公司製UV硬化型硬塗劑紫光系列、橫濱橡膠公司製UV硬化型硬塗劑HR 320系列、HR 330系列、HR 350系列、HR 360系列、東洋油墨公司製UV硬化型功能性硬塗劑Lioduras‧LCH系列等。丙烯酸系樹脂可單獨使用,也可將數種混合使用。
聚矽氧系樹脂可以是在聚矽氧樹脂上藉由共價鍵而結合丙烯酸基者,或可以是藉由將烷氧基矽烷水解聚縮合而得之含有具有矽烷醇基的縮合體者。尤其為後者時,可藉由塗布後的熱硬化等,使矽烷醇轉換成矽氧烷鍵而得到硬塗層作為硬化膜。
聚矽氧系樹脂可由市售品取得,例如可使用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UV硬化型聚矽氧硬塗劑X-12系列、 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Japan公司製UV硬化型聚矽氧硬塗劑UVHC系列、熱硬化型聚矽氧硬塗劑SHC系列、東洋油墨公司製UV硬化型功能性硬塗劑Lipdiras‧S系列等。聚矽氧系樹脂可單獨使用,也可將數種混合使用。
硬塗層的鉛筆硬度,可以是配合用途的各種硬度,通常是HB以上,並以H以上為佳,而以2H以上更佳。藉由具有硬塗層,可使樹脂膜的改善耐刮傷性提升,而使用於各種的用途上。藉由選擇硬塗層的厚度、材料、硬化條件等而控制硬度。
硬塗層的厚度雖然無特別的限制,但以可在不損及光學特性的範圍中調整為佳,以1至15μm的範圍為佳。
在如同電視的大型顯示器、或行動電話、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小型顯示器等各種用途中,已要求硬塗膜有優異的透明性。通常,膜的透明性係以霧度與總透光率表示。在本發明的積層體積層有上述硬塗層的硬質塗膜中,霧度係以5.0%以下為佳,並以4.0%以下更佳,而以3.5%以下又更佳,而總透光率係以80%以上為佳,並以85%更佳,而以90%以上又更佳。
形成硬塗層的方法,可舉出在已積層在樹脂膜的接著層上塗布硬塗層形成用塗液,使其硬化的方法。
硬塗層形成用塗液,通常含有前述的硬化性樹脂,也可依所求而含有紫外線吸收劑、整平劑、消泡劑、 抗氧化劑等添加劑。
作為硬塗層形成用塗液,可使用將用以形成前述的硬化性樹脂用之單體或低聚物溶解於溶劑中者,或分散在水中者,也可直接使用液狀的單體或低聚物。作為使用以形成硬化性樹脂用之單體或低聚物溶解的溶劑,可使用製造易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中例示的有機溶劑。同時,使其分散在水中時,可使用製造易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中例示的前述之乳化劑成分。
將硬塗層形成用塗液塗布在易接著層的方法,可採用已知的方法。可採用:例如凹版滾筒式塗布法、反向滾筒式塗布法、線棒塗布法、唇式塗布法、氣動刮刀塗布法、簾流式塗布法、噴塗法、浸塗法、刷塗法等。可藉由該等方法均勻的塗布在易接著層之表面上。
將硬塗層形成用塗液塗布在接著層上之後,藉由配合硬化性樹脂的種類而採用照射紫外線等電離放射線之方法、加熱的方法等來充分進行硬化,可在已積層在樹脂膜的易接著層上形成硬塗層。
印刷層係具有已著色的顏料及/或染料與黏結劑(也稱為展色劑,vehicle)之層,可視需要而適宜添加穩定劑、光安定劑、硬化劑、交聯劑、塑化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潤滑劑、抗靜電劑、填充材、其他等的添加劑。黏結劑可舉出松香、松香酯、松香改質樹脂、蟲膠、醇酸樹脂、酚系樹脂、聚乙酸系樹脂、聚苯乙烯系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系樹脂、聚醯 胺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聚胺酯系樹脂、環氧系樹脂、尿素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胺基醇酸系樹脂、硝化棉、硝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氯化橡膠、環化橡膠、亞麻仁油、桐油、大豆油、烴油等。
構成黏著劑層的黏著劑,只要是通常使用於黏著膠帶的黏著劑即可,可列舉:例如橡膠系黏著劑、丙烯酸系黏著劑、聚矽氧系黏著劑、聚胺酯系黏著劑等。尤其以接著性或耐熱性優異的丙烯酸系黏著劑或聚矽氧系黏著劑為佳。於上述的黏著劑中,也可調配增黏劑、抗氧化劑、其他的添加劑。
構成離型層的離型劑,只要是通常使用於離型膜的離型劑即可,可列舉:例如聚矽氧樹脂、氟樹脂、長鏈烷基聚合物、蠟、烯烴樹脂等。離型層可含有剝離強度調整劑或油等添加劑。
構成抗靜電層、導電層的材料,只要使用通常作為抗靜電膜或導電膜的材料即可,可列舉:例如銦摻雜氧化物、銻摻雜氧化錫、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鋅等導電性金屬氧化物、聚苯胺系、聚吡咯系、聚噻吩系等導電性高分子、碳黑或科琴黑等導電性炭、銀、銅、鋁等金屬、界面活性劑。同時,上述以外也可含有樹脂成分等作為黏結劑。
構成阻擋層的材料,只要使用通常作為阻擋膜的材料即可,可舉出鋁箔等軟質金屬箔、或鋁蒸鍍、氧化矽蒸鍍、氧化鋁蒸鍍、矽鋁二元蒸鍍等蒸鍍層,同時, 可例示如由偏氯乙烯系樹脂、改質聚乙烯醇、伸乙基乙烯醇共聚合物、MXD尼龍等所構成之有機阻擋層。
構成親水層的材料,只要使用通常作為親水性膜的材料即可,可舉出使用有已賦與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及丙烯酸等親水性官能基的聚合物等親水性聚合物者,或界面活性劑、氧化矽等無機系材料等。
構成撥水層、撥油層的材料,只要使用通常作為撥水/撥油膜的材料即可,可舉出氟系樹脂、蠟、聚矽氧等。
構成紫外線吸收層的材料,只要使用通常作為紫外線吸收劑的材料即可,可舉出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三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34-14
系、氰基丙烯酸酯系、草醯苯胺(oxalinide)系、水楊酸酯系、甲脒系等有機系紫外線吸收劑等。同時,該等以外,也可添加氧化鈦或氧化鋅等紫外線反射劑、或受阻胺系等自由基捕捉劑等。
構成紅外線吸收層的材料,只要是通常使用作為紅外線吸收劑的材料即可,可舉出六硼化鑭、銫氧化鎢、菁色素、酞菁色素、萘菁化合物、鎳-二硫烯錯合物(nickel-dithiolene complexes)、方酸菁色素、醌系化合物、二亞胺鎓(diimmonium)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等。
構成抗反射層的材料,只要是通常使用作為抗反射層的材料即可,可舉出氧化矽等無機粒子、或苯乙烯、壓克力等有機粒子。同時,該等以外,也可含有黏結劑等成分。
本發明的積層體因與各種被接著體的接著性優異,故可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用途。
例如,在本發明的積層體接著有金屬的物品,可適用於可撓性印刷基板、感測器構件等。同時,接著有硬塗層的物品,因樹脂膜與接著層的密合性優異,同時接著層與硬塗層的密合性在濕熱環境下亦優異,透明性、耐彎曲性優異,且具有防止刮傷的硬塗層,故可使用於已使用次世代顯示面板的有機EL之可撓性顯示器用途等。
除此之外,藉由將各種被接著體或功能層接著在本發明的積層體上,也可適用作為醫藥品包裝材料、加熱殺菌食品等的食品包裝材料、半導體封裝用等的電子零件包裝材料、馬達、電晶體、電纜等用之電絶緣材料、電容器用途等的感應體材料、卡式磁帶、儲存數據用的資料儲存用磁帶、錄影帶等磁帶用材料、太陽能電池基板、液晶板、導電性膜、有機LED、安裝在感測器之膜、顯示設備等的保護板、LED安裝基板、可撓性印刷電路板、可撓性帶狀電纜等電子基板材料、可撓性印刷電路用覆膜、耐熱遮蔽用膠帶、工業用膠帶等耐熱黏著膠帶、耐熱條碼標籤、耐熱反射器、各種離型膜、耐熱黏著基質膜、照片膜、成形用材料、農業用材料、醫療用材料、土木、建築用材料、過濾膜等、家庭用、產業資材用膜等。
(實施例]
以下以實施例具體的說明本發明。又,實施例中的各種值之測定及評估是如下述進行。
(1)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 [酸價、胺價]
藉由JIS K 2501所述之方法測定。
[軟化點溫度]
將樹脂10mg作為試料,利用具備顯微鏡用加熱(冷卻)裝置加熱台(Rinkam公司製,Heating-Freezing ATAGE TH-600型)的顯微鏡,以20℃/分鐘的昇溫速度之條件進行測定,將樹脂熔融的溫度作為軟化點。
[二聚酸含量]
四氯乙烷(d2)中,在120℃進行1H-NMR分析(Varian公司製,300MHz)而求得。
(2)水性分散體 [固形物濃度]
適量秤取獲得的水性分散體,在150℃將此加熱至殘留物(固形物)的質量達到恆重,求得固形物濃度。
[pH]
利用pH計(堀場製作所公司製,F-52)測定pH。
[黏度]
利用B型黏度計(Tokimec公司製,DVL-BII型數位黏 度計),測定在溫度25℃的旋轉黏度(mPa‧s)。
[樹脂的數量平均粒徑]
水性分散體中的樹脂之數平均粒徑,係利用日機裝公司製的Microtrac粒度分布計UPA150(MODEL No.9340)以動態光散射法測定。
(3)積層體 [密合性]
依照JIS K 5600所述之方法,對實施例中製作的積層體之接著層,以十字切割法評估玻璃紙膠帶剝離後的殘留率。考量實用上的性能時,只要殘留率為80%以上,即可說各密合性是無問題的。
[總透光率及霧度(Haze)]
利用濁度計(日本電飾工業公司製,「NDH2000」),依照JIS K 7136測定實施例中獲得的積層體。
(4)已接著聚醯亞胺膜作為被接著體之物品 (4.1)接著性
從實施例中製作的在積層體接著有聚醯亞胺膜的物品中,切出寬度25mm、長度10cm的測定試樣,利用拉伸試驗機(INTESCO公司製精密萬能材料試驗機2020型),在室溫下以拉伸速度200mm/分鐘的條件進行T型剝離試 驗,藉此測定剝離強度,以該值的大小評估接著性。又,測定是用n=5進行,將其平均值作為剝離強度。作為實用上的強度,係以4N/25mm以上為佳。
(4.2)熱接著性
從實施例中製作的在積層體接著有聚醯亞胺膜的物品中,切出寬度25mm、長度10cm的測定試樣,利用拉伸試驗機(INTESCO公司製精密萬能材料試驗機2020型),在80℃以拉伸速度200mm/分鐘的條件進行T型剝離試驗,藉此測定剝離強度,以該值的大小評估熱接著性。又,測定是用n=3進行,將其平均值作荽剝離強度。考量實用上的性能時,在80℃時測定的剝離強度,係以具有(4.1)中測定的剝離強度之60%以上的保持率為佳。
(4.3)耐熱循環性
將實施例中製作的在積層體接著有聚醯亞胺膜的物品保持在-20℃中30分鐘,接著以2小時昇溫至150℃後,保持在150℃中30分鐘之後,再以2小時降溫至-20℃作為一次循環,並重複操作此循環100次。
利用拉伸試驗機(INTESCO公司製精密萬能材料試驗機2020型),在室溫下以拉伸速度200mm/分鐘的條件進行T型剝離試驗,藉此測定剝離強度,以該值的大小評估耐熱循環性。考量實用上的性能時,進行熱循環之後的剝離強度,係以具有(4.1)中測定的剝離強度之50%以上的保 持率為佳。
(5)已積層硬塗層作為被接著體之物品(硬塗膜) (5.1)密合性
對於實施例中製作的硬塗膜之樹脂膜與接著層的密合性、及於接著層積層硬塗層後的積層體整體之密合性,依照JIS K 5600所述之方法,以十字切割法,以賽璐凡膠帶剝離後的殘留率評估。考量實用上的性能時,只要殘留率為85%以上,即可稱各密合性為沒有問題。
(5.2)耐濕熱性
對於硬質塗膜的樹脂膜與接著層之耐濕熱性、及接著層與硬塗層的耐濕熱性,在80℃、95% RH的環境下將積層體放置於恆溫恆濕槽中48小時後,在室溫常濕中放置12小時,以和前述(5.1)相同的方法求得密合性。考量實用上的性能時,只要殘留率為85%以上,即可稱密合性為沒有問題。
(5.3)耐彎曲性
將硬質塗膜(以下,將形成硬塗層之側的面作為表面,其相反側之面作成背面)切成30mm×100mm的長方形所製作成的試樣,以使彎曲內徑成為5mm的方式將其安裝在耐久試驗機(DLDMLH-FU,Yuasa System機器公司製),對試樣的表面整體進行180度折疊試驗(以使背面成為外側的 方式折疊的試驗)10000次,並進行如下述的評估。又,實用上是求取評估A至C。
A:至10000次為止,試樣未產生折痕、破裂、變白、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
B:至5,000次為止,試樣並無變化,但至10,000次為止,有產生折痕、破裂、變白、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之任一種。
C:至1,000次為止,試樣並無變化,但至5,000次為止,有產生折痕、破裂、變白、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之任一種。
D:至500次為止,試樣並無變化,但至1,000次為止,有產生折痕、破裂、變白、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之任一種。
E:在250次時,試樣並無變化,但至500次為止,有產生折痕、破裂、變白、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之任一種。
F:在100次時,試樣並無變化,但至250次為止,有產生折痕、破裂、變白、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之任一種。
G:至100次為止,有產生折痕、破裂、變白、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之任一種。
(5.4)總透光率及霧度
利用濁度計(日本電飾工業公司製,「NDH2000」),依照JIS K7136測定硬塗膜。
(5.5)干涉條紋
將硬塗膜切出10cm×15cm的面積,在與形成硬塗層的側的面為相反面黏合黑色光澤膠帶(yamato製,乙烯基膠 帶No.200-5黑),將硬塗面作為上表面,3波長形白晝色螢光燈(國家公園(National Park),F.L15EX-N15W)作為光源,從30至60°的斜上方目視觀察反射光。
佳:未觀察到干涉條紋,外觀良好。
可:僅可稍微觀察到干涉條紋,但實用上不成問題的程度之外觀。
不可:干涉條紋非常明顯,外觀不良。
(5.6)鉛筆硬度
依照JIS K 5600-5-4(1999)(荷重1公斤),測定硬塗膜的鉛筆硬度。考量實用上的性能時,要求鉛筆硬度是H以上。
(5.7)耐鋼絲絨性
將硬質塗膜切出10cm×15cm的面積,利用# 0000號的鋼絲絨(商品名:BONSTAR,Nippon Steel Wool公司製),一邊施加1kg/cm2的荷重一邊以50mm/秒的速度來回摩擦3,500次,以目視確認之後於硬塗層表面產生之刮傷數目。考量實用上的性能時,係以未達20條刮傷為佳,並以未達10條更佳。
(6)已積層金屬板作為被接著體之物品 (6.1)剝離強度 (6.1.1)熱循環試驗前的剝離強度
從實施例、比較例中製作的金屬板積層物品A、B中切出寬度25mm、長度10cm的測定用試樣,用雙面膠帶將金屬板的表面黏合在不銹鋼板並固定,握著樹脂膜,利用拉伸試驗機(INTESCO公司製精密萬能材料試驗機2020型),在室溫下以拉伸速度200mm/分鐘的條件中進行T型剝離試驗,測定剝離強度,以該值的大小評估接著性。又,採集測定試樣5片,將其平均值作為熱循環試驗前的剝離強度。
(6.1.2)熱循環試驗後的剝離強度
同時,將金屬板積層物品A與B保持在-20℃中30分鐘,接著以2小時昇溫至150℃後,保持在150℃中30分鐘之後,再以2小時降溫至-20℃作為一個循環,並重複操作此循環100次。以和上述相同的方法,測定熱循環試驗後的物品A與B之剝離強度,進行熱循環試驗後的接著性之評估。實用上剝離強度是以在熱循環試驗前後均為4N/25mm以上為佳。
(6.2)耐熱試驗後的外觀
對於前述熱循環試驗後的物品A與B,再以260℃×15分鐘保持,依下述的判定基準用目視確認之後的外觀。又,此耐熱試驗,係假定將本發明的積層體實際使用作為裝置構件的狀態,特別是假定供應於焊料迴焊的狀態。
最佳:未觀察到膨脹、剝落。且積層體上完全觀察不到外 觀異常。
佳:未觀察到膨脹、剝落。但積層體上可稍微觀察到變形。
可:可觀察到膨脹或剝落。
不可:可見到膨脹與剝落兩者。
使用以下的P-1至P-5作為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使用P-6作為聚烯烴樹脂,分別製造水性分散體。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1]
含有二聚酸100莫耳%作為二羧酸成分,並含有伸乙二胺100莫耳%作為二胺成分,酸價為10.0mgKOH/g、胺價為0.1mgKOH/g、軟化點為158℃的聚醯胺樹脂。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2]
含有二聚酸85莫耳%、壬二酸15莫耳%作為二羧酸成分,並含有哌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43-15
50莫耳%、伸乙二胺50莫耳%作為二胺成分,酸價為15.0mgKOH/g、胺價為0.3mgKOH/g、軟化點為110℃的聚醯胺樹脂。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3]
含有二聚酸100莫耳%作為二羧酸成分,並含有伸乙二胺100莫耳%作為二胺成分,酸價為20.3mgKOH/g、胺價為0.1mgKOH/g、軟化點為129℃的聚醯胺樹脂。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4]
含有二聚酸60莫耳%、壬二酸40莫耳%作為二羧酸 成分,並含有哌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44-16
50莫耳%、伸乙二胺50莫耳%作為二胺成分,酸價為10.5mgKOH/g、胺價為0.1mgKOH/g、軟化點為165℃的聚醯胺樹脂。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5]
含有二聚酸100莫耳%作為二羧酸成分,並含有伸乙二胺100莫耳%作為二胺成分,酸價為10.0mgKOH/g、胺價為1.0mgKOH/g、軟化點為163℃的聚醯胺樹脂。
[聚烯烴樹脂P-6]
使用住友化學公司製「Bondine LX 4110」作為聚烯烴樹脂。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1的製造]
在附攪拌機及加熱器的可密閉之容量1公升(L)的耐壓玻璃容器中,添加75.0g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1、37.5g的異丙醇(IPA)、37.5g的四氫呋喃(THF)、7.2g的N,N-二甲基乙醇胺及217.8g的蒸餾水。一邊以300rpm的旋轉速度攪拌,一邊將系統內加熱,在120℃中進行60分鐘的加熱攪拌。然後,一邊攪拌一邊冷卻至室溫附近(約30℃),追加100g的蒸餾水之後,以300網孔的不銹鋼製過濾器(線徑0.035mm,平織)一邊非常輕微的加壓一邊過濾。將獲得的水性分散體裝入1L茄形燒瓶中,一邊連接已加熱至80℃的熱水浴一邊用蒸發器降壓,餾除約100g的IPA、THF、 水的混合介質,獲得乳白色均勻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1。E-1的固形物濃度是20質量%,分散體中的樹脂之數量平均粒徑是0.040μm,pH是10.4,黏度是36mPa‧s。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2的製造]
在附攪拌機及加熱器的可密閉之容量1L的耐壓玻璃容器中,添加75.0g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2、93.8g的IPA、6.0g的N,N-二甲基乙醇胺及200.3g的蒸餾水。一邊以300rpm的旋轉速度攪拌,一邊將系統內加熱,在120℃中進行60分鐘的加熱攪拌。然後,一邊攪拌一邊冷卻至室溫附近(約30℃),追加130g的蒸餾水之後,以300網孔的不銹鋼製過濾器(線徑0.035mm,平織)一邊非常輕微的加壓一邊過濾。將獲得的水性分散體裝入1L茄形燒瓶中,一邊連接已加熱至80℃的熱水浴一邊用蒸發器降壓,餾除約130g的IPA、水的混合介質,獲得乳白色均勻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2。E-2的固形物濃度是20質量%,分散體中的樹脂之數量平均粒徑是0.052μm,pH是10.6,黏度是30mPa‧s。
[二聚酸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3的製造]
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1的製造中,除了將樹脂P-1變更為樹脂P-3以外,其餘以同樣的製造方法獲得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3。E-3的固形物濃 度是20質量%,分散體中的樹脂之數量平均粒徑是0.058μm,pH是10.3,黏度是45mPa‧s。
[二聚酸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4的製造]
在附攪拌機及加熱器的可密閉之容量1L的耐壓玻璃容器中,添加110.0g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4、110.0g的IPA、110.0g的THF、9.2g的N,N-二甲基乙醇胺、11.0g的甲苯及199.8g的蒸餾水。一邊以300rpm的旋轉速度攪拌,一邊將系統內加熱,在120℃中進行60分鐘的加熱攪拌。然後,一邊攪拌一邊冷卻至室溫附近(約30℃),追加330g的蒸餾水之後,以300網孔的不銹鋼製過濾器(線徑0.035mm,平織)一邊非常輕微的加壓一邊過濾。將獲得的水性分散體裝入1L茄形燒瓶中,一邊連接已加熱至80℃的熱水浴一邊用蒸發器降壓,餾除約330g的IPA、THF、甲苯、水的混合介質,獲得乳白色均勻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4。E-4的固形物濃度是20質量%,分散體中的樹脂之數量平均粒徑是0.065μm,pH是10.3,黏度是8mPa‧s。
[二聚酸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5]
在附攪拌機及加熱器的可密閉之容量1L的耐壓玻璃容器中,添加75.0g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P-5、37.5g的IPA、37.5g的THF、7.2g的N,N-二甲基乙醇胺及217.8g的蒸餾水。一邊以300rpm的旋轉速度攪拌,一邊將系統 內加熱,在120℃中進行60分鐘的加熱攪拌。然後,一邊攪拌一邊冷卻至室溫附近(約30℃),追加100g的蒸餾水之後,以300網孔的不銹鋼製過濾器(線徑0.035mm,平織)一邊非常輕微的加壓一邊過濾。將獲得的水性分散體裝入1L茄形燒瓶中,一邊連接已加熱至80℃的熱水浴一邊用蒸發器降壓,餾除約100g的IPA、THF、甲苯、水的混合介質,獲得乳白色均勻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5。E-5的固形物濃度是20質量%,分散體中的樹脂之數量平均粒徑是0.045μm,pH是10.6,黏度是5mPa‧s。
[聚烯烴樹脂水性分散體N-1]
在附攪拌機及加熱器的可密閉之容量1L的耐壓玻璃容器中,將60.0g的聚烯烴樹脂P-6、28.0g的IPA、1.5g的TEA及210.5g的蒸餾水添加於玻璃容器中。將攪拌翼的旋轉速度設為300rpm進行攪拌的結果,在容器底部未發現樹脂粒狀物的沉澱,可確認是形成浮遊狀態。然後一面保持此狀態,一面在10分鐘後開啟加熱器的電源加熱。然後,將系統內溫度保持在140℃並且攪拌20分鐘。然後,連接水浴,一面保持在300rpm的旋轉速度進行攪拌一面冷卻至室溫(約25℃)之後,以300網孔的不銹鋼製過濾器(線徑0.035mm,平織)加壓過濾(空氣壓0.2MPa),獲得乳白色均勻的聚烯烴樹脂分散體N-1。
構成樹脂膜的樹脂及樹脂膜,係使用下述者。
[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T-1]
將1343g的1,9-壬烷二胺(NMDA)、237g的2-甲基-1,8-辛烷二胺(MODA)、1,627g的對苯二甲酸(TPA)(平均粒徑:80μm)(NMDA:MODA:TPA=85:15:99,莫耳比)、48.2g的苯甲酸(BA)(相對於二羧酸成分與二胺成分的總莫耳數為4.0莫耳%)、3.2g的亞磷酸(PA)(相對於二羧酸成分與二胺成分的合計量為0.1質量%)、1100g的水添加至反應裝置中,並取代成氮氣。另外,在80℃中以每分鐘旋轉28次攪拌0.5小時之後,昇溫至230℃。然後,在230℃中加熱3小時。然後冷卻,取出反應物。將該反應物粉碎之後,在乾燥機中,氮氣流下,以220℃加熱5小時,固相聚合而得聚合物。然後,在圓筒溫度320℃的條件下熔融混練而擠出成股束狀。然後,進行冷卻、切斷,調製成粒狀的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T-1。
[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膜F-1]
將100質量份的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T-1、及0.2質量份的3,9-雙[2-{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GA)(住友化學公司製,「Sumilizer GA-80」,熱分解溫度392℃)加熱至圓筒溫度320℃,並投入至螺桿徑為50mm的單軸擠出機中進行熔融,獲得熔融聚合物。利用金屬纖維燒結過濾器(日本精線公司製,「NF-10」,絶對粒徑:30μm)將該熔融聚合物過濾。然後,藉由已設為320℃的T模具擠 出成膜狀,作為膜狀的熔融物。藉由靜電施加法使該熔融物密合在已設定成50℃的冷卻輥上而冷卻,獲得實質上無配向的未延伸膜(厚度:250μm)。
接著,一邊用夾具夾持此未延伸膜的兩端,一邊以拉幅方式導入同時雙軸延伸機(入口寬度:193mm,出口寬度:605mm),進行同時雙軸延伸。延伸條件是:預熱部份的溫度為120℃、延伸部份的溫度為130℃、MD的延伸變形速度為2400%/分鐘、TD的延伸變形速度為2760%/分鐘、MD的延伸倍率為3.0倍、TD的延伸倍率為3.3倍。
然後,在同一拉幅機內,以270℃進行熱固定,往膜的寬度方向施加5%的鬆弛處理,獲得厚度25μm、霧度4.2%、總透光度88.0%的雙軸延伸膜。
使用獲得的雙軸延伸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膜作為樹脂膜F-1。
[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膜F-2]
除了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T-1變更成尼龍6T樹脂(三井化學公司製Arlen E)以外,其餘以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膜F-1相同的操作獲得膜。使用獲得的尼龍6T膜作為樹脂膜F-2。
[聚醯亞胺樹脂膜F-3]
使用聚醯亞胺膜(Du Pont-Toray公司製Kapton 100H,厚度25μm)作為樹脂膜F-3。
[聚醚醯亞胺樹脂膜F-4]
使用聚醚醯亞胺膜(三菱樹脂公司製Superio UT,厚度25μm)作為樹脂膜F-4。
[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膜F-5]
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T-1變更為芳香族尼龍樹脂(Unitika公司製XecoT XN 500),以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膜F-1相同的操作獲得膜。使用獲得的芳香族尼龍膜作為樹脂膜F-5。
[透明聚醯亞胺樹脂膜F-6]
使用聚醯亞胺膜(三菱瓦斯公司製Neoprim L-3450 30μm,霧度1.0%,總透光度91.0%)作為樹脂膜F-6。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樹脂膜F-7]
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Unitika公司製,Emblet S-25,厚度25μm,霧度4.5%,總透光度88%)作為樹脂膜F-7。
[尼龍6樹脂膜F-8]
使用尼龍6膜(Unitika公司製,Emblet ON-25,厚度25μm,霧度4.0%,總透光度88%)作為樹脂膜F-8。
[尼龍6,6樹脂膜F-9]
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T-1變更成尼龍6,6樹脂(宇部興產公司製UBE尼龍66),以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膜F-1相同的操作獲得膜。使用獲得的尼龍6,6樹脂作為樹脂膜F-9。
[聚醚醚酮樹脂膜F-10]
使用聚醚醚酮樹脂膜膜(Kurabo公司製EXPEEK,厚度25μm)作為F-10。
實施例1
調配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水性分散體E-1與含有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51-17
唑啉基的高分子水溶液(日本觸媒公司製,Epocros WS-700,固形物濃度25質量%),以使各別之固形物成為100質量份/10質量份的比例,並在室溫中混合攪拌5分鐘後獲得接著層形成用塗劑。
以乾燥後厚度為3μm的方式將獲得的塗劑塗布在半芳香聚醯胺樹脂膜F-1,以150℃、30秒的條件乾燥,獲得積層體。
(聚醯亞胺膜的接著)
將作為被接著體的聚醯亞胺膜(Du Pont-Toray公司製Kapton 100H,厚度25μm)重疊在獲得的積層體之接著層表面,並以熱壓機(密封壓力0.2MPa,200℃、10分鐘)進行壓製,獲得於積層體接著有聚醯亞胺膜的物品。
(硬塗層的積層)
以乾燥後之厚度為3μm的方式將硬塗層形成用塗液(丙烯酸系硬塗樹脂(大日精化公司製Seikabeam EXF 01 BPHC))塗布在獲得的積層體之接著層表面,用低壓水銀燈UV硬化裝置(Toshiba Lighting公司製40mW/cm一燈式)進行硬化,獲得在積層體積層有硬塗層作為被接著體而成之物品(硬塗膜)。
(金屬板的積層)
將作為金屬板的電解銅箔(古河電工公司製,表面CTS處理,厚度18μm)重疊在獲得的積層體之接著層表面,用熱壓機(180℃、15分鐘、2MPa)進行壓製,獲得依序由金屬板、接著層、樹脂膜構成之物品A(180℃×15分鐘壓製品)。
同時,用熱壓機(200℃、120分鐘、2MPa)進行壓製,獲得依序由金屬板、接著層、樹脂膜構成之物品B(200℃×120分鐘壓製品)。
又,實施例1B中,係使用鋁箔(東洋鋁公司製,AlN30,厚度15μm)作為金屬板,實施例1C中,係使用不銹鋼箔(日新製鋼公司製,SUS-304-H-TA,厚度20μm)作為金屬板。
實施例2至15、比較例1至9
除了將水性分散體的種類、交聯劑的種類與固形物量、及樹脂膜的種類設成表1所述者以外,其餘以與實施 例1相同的操作進行,獲得接著劑形成用塗劑、積層體、物品。又,實施例8、9中,係使用含有環氧基的高分子水溶液(ADEKA公司製,Adeka Resin EM-051R,固形物濃度49.8質量%)作為交聯劑的水溶液,實施例10中,係使用含有碳二亞胺基的高分子分散體(日清紡化學公司製,Carbodilite系列E-01,固形物濃度40質量%)作為交聯劑的分散體。
同時,比較例8中,係使用環氧樹脂取代水性分散體,具體上,係使環氧樹脂(三菱化學公司製jER1001)100份與作為硬化劑的二胺基二苯基碸(東京化成工業公司製)20份,溶解分解在甲基乙基酮(東京化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中,而獲得濃度40%的接著劑。比較例9中,係使熱熔樹脂(Techno Alpha公司製STAYSTIK# 383)加熱後厚度成為15μm,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獲得積層體。
實施例16
將半芳香族聚醯胺樹脂T-1投入已將料筒溫度設定成295℃(前段)、320℃(中段)及320℃(後段)的65mm單軸擠出機中熔融,藉由已設定成320℃的T模具擠出成膜狀,以靜電施加法予以壓附於已將循環油溫度設定成50℃的冷卻輥上並使其密合而冷卻,獲得厚度240μm的實質上無配向之未延伸膜A。又,冷卻輥係使用於表面被覆0.15mm厚的陶瓷(Al2O3)者。同時,在比輥表面與膜接觸的點更上游側排列2支碳刷並使其與冷卻輥接觸,使碳刷架接地, 藉此將陶瓷被覆層的表面清除靜電。電極係使用直徑0.2mm的鵭線,用300W(15kV×20mA)的直流高壓產生器施加6.5kV的電壓。
接著,將以實施例1所述之方法調製的接著層形成用塗劑以成為8.0g/m2的方式用凹版輥塗布在未延伸膜A的單面之後,一邊用夾具夾持未延伸膜A的兩端,一邊以拉幅方式導入至同時雙軸延伸機(日立製作所公司製),以預熱部份溫度125℃、延伸部份溫度130℃、縱向延伸變形速度2400%/分鐘、橫向延伸變形速度2760%/分鐘、縱向延伸倍率3.0倍、橫向延伸倍率3.3倍進行同時雙軸延伸。然後,在同一拉幅機內進行285℃的熱固定,往膜的寬度方向施加5%的鬆弛處理之後,逐漸的冷卻,膜兩端從夾具解放,修剪耳部,捲取成寬度0.5m且長度500m,得到在厚度25μm的經雙軸延伸之半芳香族聚醯胺膜上設置有厚度150nm的接著層之積層體。
實施例17
以與實施例16相同的操作,獲得未延伸膜A。在105℃的條件下,用輥式縱向延伸機將此未延伸膜A延伸至3.0倍,獲得縱向延伸膜B。
其次,將實施例1所述之方法調製的接著層形成用塗劑,如同成為6.0g/m2的以凹版輥塗布在縱向延伸膜B的表面上,然後連續的用扁平式拉伸機的夾具夾持膜的末端,在140℃的條件下進行橫向3.3倍的延伸,然後,將 橫向的鬆弛率設為5%,在285℃中進行熱固定,獲得設置有接著層之厚度25μm之積層體。
將實施例、比較例的積層體中之接著層的構成、樹脂膜的種類表示於表1中,將獲得的積層體之密合性、總透光率、霧度的評估結果,及於積層體接著聚醯亞膜作為被接著體之物品的特性表示於表2中。
如表1所示,實施例中獲得的積層體,係在由半芳香族聚醯胺或聚醯亞胺系樹脂所構成的膜之至少一面上,設置本發明所限定的由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所構成之接著層者;如表2所示,樹脂膜與接著層顯示良好的密合性,在積層體的接著層以短時間的熱壓著步驟接著有聚醯亞胺膜的接著層之物品,在常溫時及高溫時均顯示良好的接著性。其中,在使用
Figure 106131774-A0202-12-0056-18
唑啉化合物作為交 聯劑時,其接著性為最佳。
另一方面,於接著層中不含交聯劑的積層體(比較例1),雖然接著層與樹脂膜的密合性良好,但聚醯亞胺膜接著物品,其接著性、耐熱性不佳。
接著層中的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之胺價超過本發明所限定的範圍之積層體(比較例2),其聚醯亞胺膜接著物品中,接著性不佳。
同時,在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比較例3),其耐熱性不佳。
在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使用尼龍6、尼龍6,6、聚醚醚酮時(比較例4、5、6),其密合性、接著性、耐熱性不佳。
使用聚烯烴樹脂的水性分散體取代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而設置接著層的積層體(比較例7),在聚醯亞胺膜接著物中,接著性、耐熱性不佳。
使用環氧樹脂接著劑取代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而設置接著層的積層體(比較例8),其密合性、接著性不佳。
使用熱熔樹脂取代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而設置接著層的積層體(比較例9),其密合性、接著性、耐熱性不佳。
將在實施例、比較例中的積層體接著硬塗層作為被接著體之物品的特性,分別表示在表3中。
如表3所示,於實施例1、3、5至6、15、或以線內式方式形成的實施例16、17之積層體的接著層接著有硬塗層的物品,其樹脂膜與接著層、及積層體整體顯示良好的密合性,且透明性、耐彎曲性良好,硬塗層的耐刮傷性亦佳。
另一方面,於接著層中不含交聯劑的積層體(比較例1)之接著層接著有硬塗層的物品,其積層體整體的密合性不佳,在耐彎曲性試驗中產生硬塗層的剝落或浮起,耐彎曲性不良。
同時,在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時(比較例3),接著有硬塗層的物品,在耐彎曲性試驗中產生折痕、破裂、變白,耐彎曲性不良,干涉條紋非常的明顯,外觀不良。
在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使用尼龍6時(比較例4),接著層之與樹脂膜的密合性不佳,樹脂膜與接著層之層間產生位 移,無法實施耐刮傷性試驗。
將在實施例、比較例中的積層體接著金屬板作為被接著體之物品的特性,分別表示於表4中。
如表4所示,於實施例1、5、7的積層體之接著層接著有金屬板的物品A,與藉由200℃、120分鐘的高溫、長時間之熱壓著步驟而得的物品B比較後明顯可知,即使以180℃、15分鐘的短時間之加熱壓著步驟也可顯示優異的接著性,熱循環試驗後,也可維持接著性,不會產生膨脹或剝落。
另一方面,構成接著層的樹脂為聚烯烴樹脂時(比較例7),於接著性不良,在熱循環試驗後的物品可觀察到膨脹與剝落兩者。
構成接著層的樹脂為環氧樹脂時(比較例8),金屬板積層時的壓製溫度低、壓製時間短的物品A,其接著性低,在熱循環試驗後會產生膨脹或剝落,同時提高金屬板積層時的壓製溫度、加長壓製時間後的物品B,雖然於熱循環 試驗後不會產生膨脹或剝落,但接著性低。
接著層為熱熔樹脂時(比較例9),由於接著層的耐熱性低,在物品A的熱循環試驗後,接著層會由積層體溶出,而無法測定剝離強度,在熱循環試驗後的物品中,可觀察到膨脹與剝落兩者。同時,提高金屬板積層時的壓製溫度、加長壓製時間製作物品B時,由於接著層會由積層體中溶出,而無法測定剝離強度,無法實施熱循環試驗。

Claims (6)

  1. 一種硬塗膜,係由積層體與屬於硬塗層之被接著體接著而成者,前述積層體為在樹脂膜的至少一面設置有接著層者,其中構成樹脂膜的樹脂係半芳香族聚醯胺及/或聚醯亞胺系樹脂,且接著層係含有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與交聯劑,該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之胺價未達1.0mgKOH/g,酸價為1至20mgKOH/g,且該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含有二羧酸成分整體的50莫耳%以上之二聚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硬塗膜,其中,相對於二聚酸系聚醯胺樹脂100質量份,交聯劑的含量為0.5至50質量份。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硬塗膜,其中,交聯劑為
    Figure 106131774-A0305-02-0063-1
    唑啉化合物。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硬塗膜,其霧度為5.0%以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硬塗膜,其中,前述硬塗膜為可撓性顯示器用物品。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硬塗膜,其中,前述硬塗膜為可撓性印刷基板或感測器元件。
TW106131774A 2016-09-15 2017-09-15 硬塗膜 TWI713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80081 2016-09-15
JP2016-180081 2016-09-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3818A TW201813818A (zh) 2018-04-16
TWI713788B true TWI713788B (zh) 2020-12-21

Family

ID=6161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31774A TWI713788B (zh) 2016-09-15 2017-09-15 硬塗膜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6320669B1 (zh)
KR (1) KR102375503B1 (zh)
CN (1) CN109689827B (zh)
TW (1) TWI713788B (zh)
WO (1) WO20180521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3606A1 (en) 2017-10-27 2019-05-02 Applied Materials, Inc. FILMS OF SOFT COVERING LENSES
JP2021523413A (ja) 2018-05-10 2021-09-02 アプライド マテリアル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Applied Materials,Incorporated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の交換可能なカバーレンズ
WO2019220642A1 (ja) * 2018-05-18 2019-11-2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フォルダブルデバイス
WO2020036693A1 (en) 2018-08-14 2020-02-20 Applied Materials, Inc. Multi-layer wet-dry hardcoats for flexible cover lens
US20220088910A1 (en) * 2018-12-27 2022-03-24 Unitika Ltd. Laminate
CN109652002B (zh) * 2019-01-03 2021-03-16 山东凯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热稳定性的聚酰胺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TWI822929B (zh) * 2019-01-28 2023-11-21 日商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 雙軸配向聚醯胺膜以及聚醯胺膜修邊捲筒
JP6986761B2 (ja) * 2019-02-21 2021-12-2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492721B2 (ja) * 2019-09-19 2024-05-30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易接着フィルム
CN113453901A (zh) * 2019-02-21 2021-09-28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层叠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14223025A (zh) 2019-06-26 2022-03-22 应用材料公司 可折叠显示器的柔性多层覆盖透镜堆叠
JP2021054067A (ja) * 2019-09-27 2021-04-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320963A (zh) * 2020-05-01 2020-06-23 常州斯威克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物锂电池软包装膜用粘合树脂
CN114981080B (zh) * 2020-11-18 2023-04-28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层叠膜和其制造方法
WO2022107752A1 (ja) * 2020-11-18 2022-05-27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404020B (zh) * 2022-10-14 2023-06-30 深圳市高仁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全贴合和柔性折叠屏的三层结构的丙烯酸类光学胶膜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2413A (ja) * 2011-04-28 2012-11-29 Unitika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のカバーレイ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WO2016001949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ポリアミド、接着性シート、硬化物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409B2 (ja) * 1975-01-14 1983-02-16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キヨウガタサクサンビニル−エチレンキヨウジユウゴウタイスイセイブンサンエキノ セイゾウホウ
EP0526190A1 (en) * 1991-07-31 1993-02-03 Lion Corporation Method for curing an epoxy resin with a curing agent
JP2007321083A (ja) * 2006-06-02 2007-12-13 Toyo Ink Mfg Co Ltd ポリアミド接着剤及びその利用
JP5278179B2 (ja) 2009-06-09 2013-09-0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接着剤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接着シート及びカバーレイフィルム
JP2012224713A (ja) * 2011-04-18 2012-11-1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接着性樹脂組成物
JP2012234849A (ja) * 2011-04-28 2012-11-29 Unitika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の銅張積層板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JP5522500B1 (ja) * 2012-07-04 2014-06-18 Dic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ール剤、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2413A (ja) * 2011-04-28 2012-11-29 Unitika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のカバーレイ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
WO2016001949A1 (ja) * 2014-07-02 2016-01-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ポリアミド、接着性シート、硬化物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9827B (zh) 2021-11-02
KR20190051988A (ko) 2019-05-15
JP6320669B1 (ja) 2018-05-09
JPWO2018052104A1 (ja) 2018-09-13
TW201813818A (zh) 2018-04-16
JP6970967B2 (ja) 2021-11-24
WO2018052104A1 (ja) 2018-03-22
CN109689827A (zh) 2019-04-26
KR102375503B1 (ko) 2022-03-17
JP2018118515A (ja) 2018-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3788B (zh) 硬塗膜
JP5774857B2 (ja) 易滑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50105942A (ko) 이형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820304B (zh) 積層膜及其製造方法
TWI774696B (zh) 離型膜
JP2019051644A (ja) 積層体
JP7253802B2 (ja) 積層体
JP7492721B2 (ja) 易接着フィルム
JP2018161797A (ja) 離型フィルム
JP6986761B2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57020A (ja) 離型フィルム
JP2022117777A (ja) 積層体
TWI782795B (zh) 積層膜及其製造方法
CN114981080B (zh) 层叠膜和其制造方法
RU2796471C2 (ru)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пленка для дисплея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JP2021138129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131673A (ja) 積層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