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8560B - 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8560B
TWI698560B TW105110351A TW105110351A TWI698560B TW I698560 B TWI698560 B TW I698560B TW 105110351 A TW105110351 A TW 105110351A TW 105110351 A TW105110351 A TW 105110351A TW I698560 B TWI698560 B TW I69856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group
silicone
polyurethane resin
modified polyurethan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03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08639A (zh
Inventor
服部初彦
米田善紀
田中正喜
小城義尚
佐藤浩正
飯野匠太
梅津基昭
田中稔久
井出皓子
岡本理乃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日精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大學法人信州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大日精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大學法人信州大學 filed Critical 日商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08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08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85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8560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40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C08G18/61Polysilox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18/00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 C08G18/06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28Polymeric products of isocyanates or isothiocyanates with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unds used containing active hydrogen
    • C08G18/65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with high-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having active hydrogen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8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7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 D04H1/7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 D04H1/72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orming fleeces or layers, e.g. reorientation of fibres the fibres being randomly arranged by electro-spinn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L2205/16Fibres; Fibril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5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7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hom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一種纖維,其係由包含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樹脂所形成。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有柔軟性、易滑性、抗結塊性、保溫性、水蒸氣透過性、撥水性、紡絲性優異特性之纖維。

Description

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以包含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樹脂所形成之纖維、及該纖維的製造方法。
通常樹脂纖維主要藉由乾式紡絲法,視種類藉由熔融紡絲法、濕式紡絲法等之方法而得到。作為製造纖維徑小之纖維構造體之方法,已知有電紡絲(Electrospinning)法(靜電紡絲法、電場紡絲法、熔融電場紡絲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3)。所謂電紡絲法,係指於含有聚合物之溶液、及加入使聚合物熔融之熔融物之注射器的噴嘴尖端與集流器(Collector)基板間加入高電壓,由靜電性排斥力使聚合物極細化,同時藉由收集聚合物,以一階段得到極細纖維構造體及不織布之紡絲方法。通常纖維構造體係紡絲步驟時,藉由來自聚合物溶液之溶劑的蒸發而硬化而形成。硬化即使於冷卻(例如試料於高溫且液體的情況)、化學性硬化(例如藉由硬化用蒸氣之處理)、溶劑之蒸發(例如試料於室溫且液體的情況)等亦進行。又,經製造之不織布被收集在經適當配置之構造體上,若 有必要亦可剝離。
目前為止,報告有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奈米纖維(專利文獻4及5),此等係易滑性或柔軟性低且抗結塊性惡劣,又,因用途而異撥水性不夠充分成為課題。又,雖亦報告有由矽氧樹脂(專利文獻6)或倍半矽氧烷(專利文獻7)所構成之奈米纖維,但由如此三維方向經高密度交聯之矽氧樹脂所構成之纖維有欠缺柔軟性,加工性惡劣的問題。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8-22318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0-18977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4-111850號公報
[專利文獻4]美國專利第4,043,33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6-501373號公報
[專利文獻6]日本特開2011-503387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開2014-025157號公報
本發明之課題係提供一種有柔軟性、易滑性、抗結塊性、保溫性、水蒸氣透過性、撥水性、紡絲性優異特性之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者們為了解決上述課題經努力研究的結果,發現下述所示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可解決上述課題。
亦即,本發明係提供下述之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1〕
一種纖維,其係由包含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樹脂所形成。
〔2〕
如〔1〕之纖維,其中,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係多元醇(A)、鏈延伸劑(B)、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及聚異氰酸酯(D)之反應生成物,(A)~(D)成分的總量100質量份中,包含0.1~50質量份之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
〔3〕
如〔1〕或〔2〕之纖維,其中,前述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為下述一般式(1)表示之有機聚矽氧烷,R1SiR2R3O(SiR2R3O)nSiR2R3R1 (1)
(式中,R1分別獨立為具有羥基或是巰基,於鏈中可透過氧原子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或具有第1級胺基 或是第2級胺基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R2、R3分別獨立為選擇自氫原子的一部分可被氟原子取代之直鏈狀、分支狀、或是環狀之碳數1~10之烷基或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之芳基、或乙烯基之基,n為1~200之整數)。
〔4〕
如〔1〕~〔3〕中任一項之纖維,其中,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數平均分子量為10,000~200,000。
〔5〕
如〔1〕~〔4〕中任一項之纖維,其中,纖維徑為100nm以上且未滿1,000nm。
〔6〕
一種纖維層合構造體,其係由如〔1〕~〔5〕中任一項之纖維所構成。
〔7〕
一種如〔1〕~〔5〕中任一項之纖維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溶液或分散液藉由電紡絲(Electrospinning)法進行紡絲。
〔8〕
如〔7〕之纖維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係以有機溶劑、水、或是該等之混合物的溶液或分散液的狀態供給。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有柔軟性、易滑性、抗結塊性、保溫性、水蒸氣透過性、撥水性、紡絲性優異特性之纖維。
1‧‧‧噴嘴
2‧‧‧聚合物溶液
3‧‧‧注射器(聚合物溶液槽)
4‧‧‧收集基板
5‧‧‧高電壓產生器
[圖1]係表示使用電紡絲法(靜電紡絲法),藉由將聚合物溶液排出至靜電場中以製造不織布之裝置之一例的概略圖。
[圖2]係於實施例1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SEM照片(倍率2,000倍)。
[圖3]係於實施例3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SEM照片(倍率2,000倍)。
[圖4]係於實施例6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SEM照片(倍率2,000倍)。
[圖5]係於實施例7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SEM照片(倍率2,000倍)。
[圖6]係於比較例1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SEM照片(倍率2,000倍)。
以下,針對本發明進行具體說明。
本發明之纖維,其特徵為由包含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 乙酯樹脂之樹脂所形成的纖維。
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係使多元醇(A)、鏈延伸劑(B)、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及聚異氰酸酯(D)反應所得,(A)~(D)成分之總量100質量份中,較佳為包含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0.1~50質量份,更佳為0.1~40質量份,再更佳為1~30質量份。
在此,在本發明所謂反應生成物,並不限於僅前述(A)~(D)成分之反應生成物,可為除了(A)~(D)成分之外包含聚胺(E)等之其他成分之反應生成物。
在本發明,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可藉由利用周知之聚胺基甲酸乙酯之合成方法製造。例如藉由多元醇(A)、鏈延伸劑(B)、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及聚異氰酸酯(D)之反應,可得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
前述多元醇(A)係數平均分子量500以上,較佳為500~10,000,更佳為700~3,000之高分子多元醇,可使用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以外者。作為高分子多元醇之具體例,可列舉屬於以下所示之(i)~(vi)之群者。尚,在本發明,數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換算之值。
(i)聚醚多元醇;例如聚合或共聚合環氧烷(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等)、及/或、雜環式醚(四氫呋喃等)所得到者,具體而言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 醇-聚四亞甲基二醇(嵌段或無規)、聚四亞甲基醚二醇、聚六亞甲基二醇等。
(ii)聚酯多元醇;例如縮聚合脂肪族系二羧酸類(例如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戊二酸、壬二酸等)及/或芳香族系二羧酸(例如間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等)與低分子量二醇類(例如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1,6-六亞甲基二醇、新戊二醇、1,4-雙羥甲基環己烷等)者,具體而言為聚己二酸乙烯酯二醇、聚己二酸丁烯酯二醇、聚己二酸六亞甲酯二醇、聚己二酸新戊酯二醇、聚乙烯/丁烯己二酸酯二醇、聚新戊基/己基己二酸酯二醇、聚-3-甲基戊烷己二酸酯二醇、聚間苯二甲酸丁烯酯二醇等。
(iii)聚內酯多元醇;例如聚己內酯二醇或三醇、聚-3-甲基戊內酯二醇等。
(iv)聚碳酸酯多元醇;例如作為聚碳酸酯多元醇之具體例,有聚三亞甲基碳酸酯二醇、聚四亞甲基碳酸酯二醇、聚五亞甲基碳酸酯二醇、聚新戊基碳酸酯二醇、聚六亞甲基碳酸酯二醇、聚(1,4-環己烷二亞甲基碳酸酯)二醇、聚十亞甲基碳酸酯二醇、及此等之無規/嵌段共聚物等。
(v)聚烯烴多元醇;例如聚丁二烯二醇、聚異戊二烯二醇或、其氫化物等。
(vi)聚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例如α,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醇、α,ω-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二醇等。
此等當中,較佳為聚醚多元醇,更佳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四亞甲基醚二醇。
鏈延伸劑(B)係數平均分子量未滿500,較佳為60以上未滿500,更佳為75~300之短鏈多元醇,例如可列舉乙二醇、1,2-丙烷二醇、1,3-丙烷二醇、1,4-丁烷二醇、1,3-丁烷二醇、1,6-六亞甲基二醇、新戊二醇等之脂肪族二醇類及其環氧烷低莫耳加成物(數平均分子量未滿500);1,4-雙羥甲基環己烷、2-甲基-1,1-環已烷二甲醇等之脂環式系二醇類及其環氧烷低莫耳加成物(數平均分子量未滿500);茬二醇(Xylylene glycol)等之芳香族二醇類及其環氧烷低莫耳加成物(數平均分子量未滿500);雙酚A、硫代雙酚、碸雙酚等之雙酚類及其環氧烷低莫耳加成物(數平均分子量未滿500);碳數1~18之烷基二乙醇胺等之烷基二烷醇胺類;甘油、三羥甲基乙烷、三羥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參-(2-羥基乙基)異氰脲酸酯、1,1,1-三羥甲基乙烷、1,1,1-三羥甲基丙烷等之多元醇系化合物。此等當中更佳為脂肪族二醇類,再更佳為乙二醇、1,3-丙烷二醇或1,4-丁烷二醇。
鏈延伸劑(B)之使用量以相對於前述多元醇(A)100質量份為1~200質量份,尤其是10~30質量份較佳。
前述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較佳為式(1)表示之有機聚矽氧烷。
R1SiR2R3O(SiR2R3O)nSiR2R3R1 (1)
式中,R1分別獨立為,具有羥基或是巰基,於鏈中可透過氧原子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或具有第1級胺基或是第2級胺基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
作為具有前述之羥基或是巰基,於鏈中可透過氧原子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例如可列舉羥基甲基、2-羥基乙-1-基、2-羥基丙-1-基、3-羥基丙-1-基、2-羥基丁-1-基、3-羥基丁-1-基、4-羥基丁-1-基、2-羥基苯基、3-羥基苯基、4-羥基苯基、2-(羥基甲氧基)乙-1-基、2-(2-羥基乙氧基)乙-1-基、2-(2-羥基丙氧基)乙-1-基、2-(3-羥基丙氧基)乙-1-基、2-(2-羥基丁氧基)乙-1-基、2-(3-羥基丁氧基)乙-1-基、2-(4-羥基丁氧基)乙-1-基、3-(羥基甲氧基)丙-1-基、3-(2-羥基乙氧基)丙-1-基、3-(2-羥基丙氧基)丙-1-基、3-(3-羥基丙氧基)丙-1-基、3-(2-羥基丁氧基)丙-1-基、3-(3-羥基丁氧基)丙-1-基、3-(4-羥基丁氧基)丙-1-基、巰基甲基、2-巰基乙-1-基、2-巰基丙-1-基、3-巰基丙-1-基、2-巰基丁-1-基、3-巰基丁-1-基、4-巰基丁-1-基、2-(巰基甲氧基)乙-1-基、2-(2-巰基乙氧基)乙-1-基、2-(2-巰基丙氧基)乙-1-基、2-(3-巰基丙氧基)乙-1-基、2-(2-巰基丁氧基)乙-1-基、2-(3-巰基丁氧基)乙-1-基、2-(4-巰基丁氧基)乙-1-基、3-(巰基甲氧基)丙-1-基、3-(2-巰基乙氧基)丙-1-基、3-(2-巰基丙氧基)丙-1-基、3-(3-巰基丙氧基)丙-1-基、3-(2-巰基丁氧基)丙-1-基、3-(3- 巰基丁氧基)丙-1-基、3-(4-巰基丁氧基)丙-1-基等。
作為具有前述之第1級胺基或是第2級胺基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例如可列舉胺基甲基、2-胺基乙-1-基、2-胺基丙-1-基、3-胺基丙-1-基、2-胺基丁-1-基、3-胺基丁-1-基、4-胺基丁-1-基、N-甲基胺基甲基、N-甲基-2-胺基乙-1-基、N-甲基-2-胺基丙-1-基、N-甲基-3-胺基丙-1-基、N-甲基-2-胺基丁-1-基、N-甲基-3-胺基丁-1-基、N-甲基-4-胺基丁-1-基、N-乙基胺基甲基、N-乙基-2-胺基乙-1-基、N-乙基-2-胺基丙-1-基、N-乙基-3-胺基丙-1-基、N-乙基-2-胺基丁-1-基、N-乙基-3-胺基丁-1-基、N-乙基-4-胺基丁-1-基、N-丁基胺基甲基、N-丁基-2-胺基乙-1-基、N-丁基-2-胺基丙-1-基、N-丁基-3-胺基丙-1-基、N-丁基-2-胺基丁-1-基、N-丁基-3-胺基丁-1-基、N-丁基-4-胺基丁-1-基等。
前述之R1當中,較佳為具有第1級羥基或是第2級羥基,於鏈中可透過氧原子之碳數2~6之1價烴基、或具有第1級胺基或是第2級胺基之碳數2~6之1價烴基,更佳為2-羥基乙-1-基、3-羥基丙-1-基、3-(2-羥基乙氧基)丙-1-基、或3-胺基丙-1-基。
在前述式(1)之R2、R3分別獨立為選擇自氫原子的一部分可被氟原子取代之直鏈狀、分支狀、或是環狀之碳數1~10之烷基或芳烷基、可包含取代基之碳數5~12之芳基、或乙烯基之基。
作為前述之直鏈狀、分支狀、或是環狀之碳 數1~10之烷基或芳烷基,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丙基、異丙基、n-丁基、環己基、2-乙基己-1-基、2-苯基乙-1-基、2-甲基-2-苯基乙-1-基等。
作為前述之氫原子的一部分被氟原子取代之直鏈狀、分支狀、或是環狀之碳數1~10之烷基,例如可列舉3,3,3-三氟丙基、3,3,4,4,4-五氟丁基、3,3,4,4,5,5,6,6,6-九氟己基、3,3,4,4,5,5,6,6,7,7,7-十一氟庚基、3,3,4,4,5,5,6,6,7,7,8,8,8-十三氟辛基、3,3,4,4,5,5,6,6,7,7,8,8,9,9,9-十五氟壬基、3,3,4,4,5,5,6,6,7,7,8,8,9,9,10,10,10-十七氟癸基等。
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之芳基,例如可列舉苯基、2-甲基-1-苯基、3-甲基-1-苯基、4-甲基-1-苯基、2,3-二甲基-1-苯基、3,4-二甲基-1-苯基、2,3,4-三甲基-1-苯基、2,4,6-三甲基-1-苯基、萘基等。
前述之R2、R3當中,較佳為選自由甲基、苯基、3,3,3-三氟丙基、或乙烯基所構成之群組中之基。
在前述式(1),n為1~200之整數,較佳為5~50之整數。
如此之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雖可分別因應必要之取代基進行合成,但可使用市售品。例如可列舉下述化合物(1-1)~(1-11)、(2-1)~(2-11)、(3-1)~(3-11)、(4-1)~(4-11)等。尚,在下述式,Me表示甲基,Ph表示苯基。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2-1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2-2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3-3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3-4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4-5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4-6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5-7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5-8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5-9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6-10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6-11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17-12
惟,在上述化合物(1-1)、(1-2)、(2-1)、(2-2)、(3-1)、(3-2)、(4-1)、及(4-2),為n=n1、n1為1以上,在上述化合物(1-3)~(1-7)、(2-3)~(2-7)、(3-3)~(3-7)、及(4-3)~(4-7),為n1+n2=n,n1為1以上,n2為1以上,在上述化合物(1-8)~(1-11)、(2-8)~(2-11)、(3-8)~(3-11)、及(4-8)~(4-11),為n1+n2+n3=n,n1、n2、n3分別為1以上。尚,各重複單位之配列可為嵌段亦可為無規。
如此之化合物,例如可藉由於酸或鹼條件下,使含活性氫基之二矽氧烷與擁有任意取代基之環狀矽氧烷進行反應來合成。
尚,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的使用量係如上述。
作為聚異氰酸酯(D),雖亦可使用以往周知之任一種,但例如作為較佳者,亦可使用甲苯-2,4-二異氰酸酯、4-甲氧基-1,3-伸苯基二異氰酸酯、4-異丙基-1,3-伸苯基二異氰酸酯、4-氯-1,3-伸苯基二異氰酸酯、4-丁氧基-1,3-伸苯基二異氰酸酯、2,4-二異氰酸酯二苯基醚、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伸荰基(Durylene)二異氰酸酯、聯甲苯胺二異氰酸酯、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XDI)、1,5-萘基二異氰酸酯、聯苯胺二異氰酸酯、o-硝基聯苯胺二異氰酸酯、4,4’-二異氰酸酯二苄酯等之芳香族二 異氰酸酯、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4-四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1,10-十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等之脂肪族二異氰酸酯;1,4-伸環己基二異氰酸酯、1,5-四氫萘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4,4’-亞甲基雙(環己基異氰酸酯)(H12MDI)、氫化XDI等之脂環式二異氰酸酯等、或者將此等之二異氰酸酯化合物與低分子量之多元醇或聚胺以末端成為異氰酸酯的方式使其進行反應所得之聚胺基甲酸乙酯預聚物等。
聚異氰酸酯(D)的使用量,以相對於源自前述(A)~(C)成分之活性氫基之異氰酸酯基的當量比成為0.9~1.1之摻合量較佳,更佳為成為0.95~1.05之範圍,特佳為成為0.99~1.01之範圍。
在本發明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合成,可添加聚胺(E)。作為聚胺(E),例如可列舉短鏈二胺、脂肪族系二胺、芳香族系二胺、長鏈二胺類及肼類等,可使用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以外者。作為短鏈二胺,例如可列舉乙二胺、三亞甲基二胺、六亞甲基二胺、三甲基六亞甲基二胺及八亞甲基二胺等之脂肪族二胺化合物、伸苯基二胺、3,3’-二氯-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亞甲基雙(苯基胺)、4,4’-二胺基二苯基醚及4,4’-二胺基二苯基碸等之芳香族二胺化合物、環戊烷二胺、環己基二胺、4,4-二胺基二環己基甲烷、1,4-二胺基環已烷及異佛爾酮二胺等之脂環式二胺化合物等。作為長鏈二胺類,例示由環氧烷(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等)之 聚合物或共聚物所得者,具體而言,可列舉聚氧乙二胺、聚氧丙二胺等。作為肼類,可列舉肼、碳二醯肼(Carbodihydrazide)、己二酸二醯肼、癸二酸二醯肼及鄰苯二甲酸二醯肼等。又,若使用胺基改質型之矽烷偶合劑,使自我硬化反應型之塗料的設計變可能。例如可列舉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KBM-602)、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KBM-603)、N-2-(胺基乙基)-3-胺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KBE-602)、3-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KBE-603)、3-胺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信越化學工業(股)製KBE-903)、3-脲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等。
尚,聚胺(E)的使用量摻合此的情況下,相對於前述(A)~(D)成分之合計量100質量份為1~30質量份,更佳為1~15質量份。
在本發明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合成,如有必要可使用觸媒。例如可列舉二月桂酸酯二丁基錫、馬來酸酯二丁基錫、鄰苯二甲酸酯二丁基錫、二辛酸酯二丁基錫、二丁基錫雙(2-乙基己酸酯)、二丁基錫雙(馬來酸甲酯)、二丁基錫雙(馬來酸乙酯)、二丁基錫雙(馬來酸丁酯)、二丁基錫雙(馬來酸辛酯)、二丁基錫雙(馬來酸十三烷酯)、二丁基錫雙(馬來酸苄酯)、二丁基錫二乙酸酯、二丁基錫雙異辛基氫硫乙酸酯、二丁基錫雙2-乙基己基氫硫乙酸酯、二辛基錫雙(乙基馬來酸酯)、二辛基錫雙 (馬來酸辛酯)、二丁基錫二甲氧化物(Dimethoxide)、二丁基錫雙(壬基苯氧化物(phenoxide))、二丁烯基氧化錫、二丁基氧化錫、二丁基錫雙(乙醯丙酮酸鹽)、二丁基錫雙(乙醯丙酮酸乙酯)、二丁基氧化錫與矽酸鹽化合物的反應物、二丁基氧化錫與鄰苯二甲酸酯的反應物、辛酸鉛、四丁基鈦酸酯、四丙基鈦酸酯、四異丙基鈦酸酯、鈦肆(乙醯丙酮酸鹽)、鈦二異丙氧基雙(乙醯丙酮酸鹽)、鈦二異丙氧基雙(乙酸乙酯)、或於氯化鈦等使酒石酸等之二醇反應之錯合物等之金屬與有機及無機酸之鹽、及有機金屬衍生物、三甲基胺、三乙基胺(Et3N)、二異丙基乙基胺(DIPEA)、三-n-丁基胺、三-n-戊基胺、三-n-己基胺、三-n-庚基胺、三-n-辛基胺、N-甲基吡咯烷、N-甲基哌啶、N-甲基嗎啉(NMO)、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N-甲基咪唑(NMI)、吡啶、2,6-二甲基砒啶(Lutidine)、1,3,5-柯林鹼、N,N-二甲基胺基吡啶(DMAP)、吡嗪、喹啉、1,8-二氮雜雙環[5,4,0]-7-十一烯(DBU)、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DABCO)等之第三級有機鹼觸媒等。
觸媒的使用量為觸媒量,較佳為相對於前述(A)~(E)成分全體的量為0.01~10莫耳%,更佳為0.1~5莫耳%。
尚,本發明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即使以無溶劑合成,如果有必要可使用有機溶劑合成。作為有機溶劑,作為較佳溶劑,可列舉對異氰酸酯基為惰性、或較反應成分更低活性者。例如可列舉酮系溶劑(丙 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酮、薄荷酮等)、芳香族系烴溶劑(甲苯、o-二甲苯、m-二甲苯、p-二甲苯、1,3,5-三甲苯、1,2,3-三甲苯、1,2,4-三甲苯、乙基苯、n-丙基苯、i-丙基苯、n-丁基苯、i-丁基苯、sec-丁基苯、t-丁基苯、n-戊基苯、i-戊基苯、sec-戊基苯、t-戊基苯、n-己基苯、i-己基苯、sec-己基苯、t-己基苯、Swasol(Cosmo石油(股)製之芳香族系烴溶劑)、Solvesso(Exon化學(股)製之芳香族系烴溶劑)等)、脂肪族系烴溶劑(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環戊烷、環已烷、環庚烷、環辛烷、甲基環已烷、乙基環已烷、丙基環已烷、n-丁基環已烷、i-丁基環已烷、sec-丁基環已烷、t-丁基環已烷、n-戊基環已烷、i-戊基環已烷、sec-戊基環已烷、t-戊基環已烷、n-己基環已烷、i-己基環已烷、sec-己基環已烷、t-己基環已烷、檸檬烯)、醇系溶劑(甲基醇、乙基醇、異丙基醇、s-丁基醇、iso-丁基醇、t-丁基醇等)、醚系溶劑(二乙基醚、t-丁基甲基醚(TBME)、二丁基醚、環戊基甲基醚(CPME)、二苯基醚、二甲氧基甲烷(DMM)、四氫呋喃(THF)、2-甲基四氫呋喃、2-乙基四氫呋喃、四氫吡喃(THP)、二噁烷、三噁烷、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等)、酯系溶劑(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丁酯等)、二醇醚酯系溶劑(乙二醇乙基醚乙酸酯、丙二醇甲基醚乙酸酯、3-甲基-3-甲氧基丁基乙酸酯、乙基-3-乙氧基丙酸酯等)、醯胺系溶劑(二甲基甲醯胺(DMF)、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2-吡咯烷酮 (NMP)、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1,3-二甲基-3,4,5,6-四氫-2(1H)-嘧啶酮(DMPU)等)、腈系溶劑(乙腈、丙腈、丁腈、苯甲腈等)。此等之內,若考量溶劑回收、胺基甲酸乙酯合成時之溶解性、反應性、沸點、對水之乳化分散性,較佳為DMF、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丙酮、及四氫呋喃等。
在本發明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合成步驟,於聚合物末端殘留異氰酸酯基時,可進一步進行異氰酸酯末端之停止反應。例如除了如單醇或單胺之單官能性的化合物之外,即使是如具有對於異氰酸酯擁有不同反應性之2種官能基的化合物亦可使用,例如可列舉甲基醇、乙基醇、n-丙基醇、異丙基醇、n-丁基醇、異丁基醇、t-丁基醇等之單醇;單乙基胺、n-丙基胺、二乙基胺、二-n-丙基胺、二-n-丁基胺等之單胺;單乙醇胺、二乙醇胺等之烷醇胺等,其中烷醇胺類以易反應調控的點較佳。
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數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0~200,000。若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數平均分子量為前述範圍中,於聚合物溶液中高分子鏈彼此充分糾纏,變成易纖維化。又,從使聚合物溶液適合藉由電紡絲法之紡絲的黏度表現的點來看,亦以數平均分子量的範圍為前述範圍較佳。特佳係數平均分子量為40,000~120,000。尚,數平均分子量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換算值。
在本發明,以改善所得之纖維的各種特性為目的,亦可摻合無機或是有機物填料等之各種添加物。摻合添加物時,將預定量預先添加在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製造時之反應系統中時,由於得到填料等之添加物均勻分散之不織布故較佳。
又,於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亦可作為混合其他樹脂之樹脂組成物。進而於不損害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可添加成核劑、碳黑、無機燒成顏料等之顏料、抗氧化劑、穩定劑、可塑劑、潤滑劑、脫膜劑及難燃劑等之添加劑,賦予所期望之特性。
有關本發明之纖維係由包含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樹脂所形成者,該樹脂雖以僅由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所形成較佳,但如有必要可將乙烯樹脂、丙烯酸樹脂、甲基丙烯酸樹脂、環氧樹脂、胺基甲酸乙酯樹脂、烯烴樹脂、矽氧樹脂等之樹脂以單獨或併用2種以上含有0~50質量%,更佳為0~20質量%。
在本發明,所謂纖維層合構造體,係指層合所得之單數或複數之纖維,藉由機織、針織或是其他手法所形成之立體構造體。作為具體之纖維層合構造體的形態,例如可列舉不織布、管、網孔等。
針對由本發明所構成之不織布,彈性率為1~20MPa,更佳為2~10MPa,表面之動摩擦係數為0.5~2.0,更佳為0.5~1.0,熱傳導率為0.001~0.02W/mK,更 佳為0.01~0.02W/mK,水接觸角為100°以上(撥水性),更佳為120~160°,水分率為150%以下,更佳為50~120%,斷裂伸長率為80%以上,更佳為100%以上。
由本發明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所構成之纖維較佳為經由下述三個步驟所製造。第一步驟係製造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步驟,第二步驟係使用有機溶劑、水、或是該等之混合物,調製包含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溶液或分散液之步驟,第三步驟係紡絲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溶液或分散液之步驟。
作為製造第一步驟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步驟,例如於分子內未包含活性氫基之有機溶劑之存在下、或溶劑之不存在下,將多元醇(A)、鏈延伸劑(B)、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及聚異氰酸酯(D)以異氰酸酯基與活性氫基的當量比通常成為0.9~1.1之摻合,藉由單發法、或多段法,通常於20~150℃,較佳為50~110℃進行反應,將經生成之樹脂以水與中和劑乳化之後,如有必要經由脫溶劑步驟,可得到本發明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或其水中乳化體)。
前述第二步驟係使用有機溶劑、水、或是該等之混合物,調製包含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樹脂的溶液或分散液之步驟。前述溶液或分散液之固形分濃度較佳為10~50質量%。固形分濃度較10質量%更小時,形成纖維有困難,成為粒子狀或是珠狀故不佳。 又,較50質量%更大時,所得之纖維的纖維徑變大,又,藉由溶液之黏度增高,在紡絲裝置中由於變成易引起送液不佳或噴嘴堵塞故不佳。更佳係固形分濃度為20~40質量%。
在前述第二步驟使用之溶劑係於1大氣壓下之沸點為300℃以下,於25℃為液體之物質,若為溶解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及如有必要添加之樹脂者,則並未特別限定。例如可能使用於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聚合時所使用之溶劑,且亦可直接使用於聚合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溶液。作為其以外之溶劑,可列舉選自將二甲基甲醯胺、甲基乙基酮等作為代表之有機溶劑(醚系化合物、醇系化合物、酮系化合物、醯胺系化合物、腈系化合物、脂肪族烴、芳香族烴)、及水中之至少1種以上的混合溶劑。
作為醚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乙基醚、t-丁基甲基醚(TBME)、二丁基醚、環戊基甲基醚(CPME)、二苯基醚、二甲氧基甲烷(DMM)、四氫呋喃(THF)、2-甲基四氫呋喃、2-乙基四氫呋喃、四氫吡喃(THP)、二噁烷、三噁烷、1,2-二甲氧基乙烷、二乙二醇二甲基醚、二乙二醇二乙基醚等,特佳為THF。作為醇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n-丁基醇、i-丁基醇、s-丁基醇、t-丁基醇、乙二醇、2-甲氧基乙醇、2-(2-甲氧基乙氧基)乙醇、1,2-丙烷二醇、1,3-丙烷二醇、1,3-丁烷二醇、1,4-丁烷二醇、2,3-丁烷二醇、1,5-戊烷二醇、2-丁烯 -1,4-二醇、2-甲基-2,4-戊烷二醇、甘油、2-乙基-2-巰基甲基-1,3-丙烷二醇、1,2,6-己烷三醇、環戊醇、環己醇、酚等,特佳為甲醇、乙醇、乙二醇。作為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戊酮、環己酮、丙酮、檸檬烯等,特佳為甲基乙基酮。作為醯胺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二甲基甲醯胺(DMF)、二乙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N-乙基吡咯烷酮、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1,3-二甲基-3,4,5,6-四氫-2(1H)-嘧啶酮(DMPU)等,特佳為二甲基甲醯胺。作為腈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腈、丙腈、丁腈、苯甲腈等,特佳為乙腈或丙腈。作為脂肪族及芳香族烴,例如可列舉甲苯、o-二甲苯、m-二甲苯、p-二甲苯、1,3,5-三甲苯、1,2,3-三甲苯、1,2,4-三甲苯、乙基苯、n-丙基苯、i-丙基苯、n-丁基苯、i-丁基苯、sec-丁基苯、t-丁基苯、n-戊基苯、i-戊基苯、sec-戊基苯、t-戊基苯、n-己基苯、i-己基苯、sec-己基苯、t-己基苯、環戊烷、環已烷、環庚烷、環辛烷、甲基環已烷、乙基環已烷、丙基環已烷、n-丁基環已烷、i-丁基環已烷、sec-丁基環已烷、t-丁基環已烷、n-戊基環已烷、i-戊基環已烷、sec-戊基環已烷、t-戊基環已烷、n-己基環已烷、i-己基環已烷、sec-己基環已烷、t-己基環已烷、檸檬烯、α,α,α-三氟甲基苯等。
作為混合溶劑之組合,較佳為醚系化合物與水、醚系化合物與醇系化合物、酮系化合物與水、或醯胺系化合物與酮系化合物的組合。更佳為醯胺系化合物與酮 系化合物的混合溶劑,作為混合比率,使用低沸點之酮系化合物時,由於蒸發速度上昇,變難進行紡絲,醯胺系化合物與酮系化合物的情況以50:50~80:20(皆為質量比)更佳。
包含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樹脂之溶液或分散液的黏度較佳為1~1,500dPa.s之範圍。特佳黏度為200~800dPa.s。尚,黏度係藉由旋轉黏度計於25℃之黏度。
前述第三步驟係紡絲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溶液或分散液之步驟。作為紡絲方法雖並未特別限定,較佳為電紡絲法(靜電紡絲法.電場紡絲法.熔融法)。
於電紡絲法,將聚合物溶液藉由於噴嘴與集流器間之電極間施加高電壓,排出至經形成之靜電場中,再藉由將所形成之纖維層合在收集基板可得到不織布。在此,所謂不織布亦指不限定於溶劑已經蒸發及去除之狀態,包含溶劑之狀態。
針對藉由在本發明較佳使用之電紡絲法的紡絲裝置進行說明。前述電極無論是金屬、無機物、或有機物之任何者只要能顯示導電性者皆可使用。又,可為擁有於絕緣物上顯示導電性之金屬、無機物、或有機物之薄膜者。前述靜電場可為藉由於噴嘴與目標間施加高電壓而形成者,且為於一對或複數之電極間形成者。例如亦包含使用電壓值不同之電極2個(例如15kV與10kV)、與連接至 接地電極的合計3個電極的情況、或亦包含使用其以上之複數電極的情況。
藉由電紡絲法製造纖維時所使用之溶劑可單獨使用,亦可組合複數之溶劑。又,作為調節溶劑之蒸發速度之方法,可列舉調整噴嘴形狀之方法、使用混合溶劑之方法、調整紡絲環境溫度或濕度之方法等,可適當組合使用。此等當中,使用混合溶劑之解決方法簡便且有效。
將經調製之聚合物溶液由噴嘴對靜電場中排出時,可使用任意之方法。例如在圖1,將聚合物溶液2對具備噴嘴1之聚合物溶液槽供給,使從固定在靜電場中之聚合物溶液槽之噴嘴噴出聚合物溶液而使其纖維化。因此可使用適當之裝置,例如於筒狀之注射器(Injection syringe)3之聚合物溶液保持部分的尖端部,藉由適當之手段例如高電壓產生器5,將施加有電壓之注射針狀之噴嘴1從接地電極之收集基板4設置於適當之距離。聚合物溶液2從噴嘴1之尖端噴出時,可於噴嘴1之尖端與收集基板4之間形成纖維。
作為將聚合物溶液導入靜電場中之其他方法,可使用周知之方法,例如可於具有噴嘴之加入聚合物溶液的注射器,直接插入與收集纖維狀構造體之電極成對之電極。於注射器由於容量小的情況多,故可取代注射器改使用儲罐,藉由從儲罐之上部施加壓力,可從底部之噴嘴進行紡絲,相反的藉由從儲罐之下部施加壓力,可從儲罐上部之噴嘴進行紡絲。此時,未將電極直接附著在噴 嘴,而是於出風口附近配有電極,亦可以輔助空氣層合於收集基盤(日本特開2010-121221號公報)。另一方面,作為不使用噴嘴之其他紡絲方法,提案有使用旋轉輥之靜電紡絲法。例如係將旋轉輥浸漬在以聚合物溶液充滿之浴,於輥表面上附著聚合物溶液,於此表面施加高電壓,進行靜電紡絲之方法。
將聚合物溶液從噴嘴供給至靜電場中時,藉由設置數個噴嘴(日本特開2007-303031號公報)或輔助空氣之吹氣部(日本特開2014-47440號公報),亦可使纖維狀構造體之生產速度增加。又,為了使品質提昇,於噴嘴與收集基板之間配置電極體,藉由賦予預定之電位,提高奈米纖維之配向性之方法(日本特開2008-223186號公報);藉由於複數個噴嘴設置輔助空氣吹出口,使用調控噴嘴間之位置之噴嘴(日本特開2014-177728號公報)、或將混合溶液對複數噴嘴送液時使用齒輪泵,亦可高速化均勻之纖維徑與處理速度(日本特開2010-189771號公報)。電極間之距離雖依存電壓、噴嘴尺寸(直徑)、紡絲液流量、紡絲液濃度等,但為了抑制電暈放電,例如施加電壓為10~20kV時,5~30cm之距離為適當。作為抑制電暈放電之其他方法,亦可於真空下進行紡絲。
施加之電壓的大小雖並未特別限定,但較佳係施加之電壓為3~100kV。施加電壓成為未滿3kV時,由於庫侖斥力變小,有纖維化變困難的傾向故不佳,超過100kV時,由於於電極間產生火花,有無法紡絲的情況故 不佳。更佳為5~30kV。
噴出聚合物溶液之噴嘴的尺寸雖並未特別限定,但考量生產性與所得之纖維徑的平衡時,較佳為0.05~2mm,更佳為0.1~1mm。
聚合物溶液之供給速度(或擠出速度)雖並未特別限定,但由於對作為目的之纖維徑帶來影響,以設定適當值較佳。供給速度過快時,溶劑的蒸發變不夠充分,庫侖斥力不足等之影響,有得不到所期望纖維的情況。供給速度過慢時,由於降低纖維之生產性故不佳。聚合物溶液之供給速度以每1個噴嘴為0.01~0.1ml/min較佳。
前述雖有電極兼收集基板的情況,但亦可於設置在電極間之收集基板收集纖維。此情況下,例如藉由將帶狀之補修基板設置在電極間,使連續性生產亦變可能。
將聚合物溶液對收集基板層合時,蒸發溶劑形成纖維狀構造體。一般而言,若為室溫,至收集至收集基板上為止之間溶劑雖蒸發,但溶劑之蒸發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可以減壓條件下進行紡絲。又,紡絲環境溫度因使用之溶劑而不同,依存溶劑之蒸發或聚合物溶液之黏度。一般而言雖於0~50℃進行,但使用揮發性低之溶劑時,可為超過50℃之溫度,若為不損害紡絲裝置或所得之纖維層合構造體的機能的範圍即可。濕度0~50%RH雖適當,但可因聚合物濃度或溶劑的種類等而適當變更。因此亦可於聚合物溶液供給用之注射器或儲罐設置溫度調控機 構或濕度調控機構。
本發明之纖維雖可單獨使用,但配合操作性或其他要求事項,可與其他構件組合使用。例如作為收集基板,使用不織布、織布、薄膜等之支持基材,並藉由於其上層合本發明之纖維,亦可製造組合支持基材與本發明之纖維層合構造體之複合材。
作為本發明之纖維或纖維層合構造體之用途,可使用在過濾器、衣料用、生物相容性材料或其他各種用途。
作為前述過濾器用途,例如可列舉將作為HEPA或ULPA等之構成構件之空氣過濾器、氣體透過膜、氣體分離膜、微細孔成為必要之電池隔膜或燃料電池之高分子電解膜等。
作為前述衣料用之用途,例如可使用在頸箍(Neck warmer)或口罩之直接被覆口或鼻之保護具,可防止源自呼氣之悶氣的不適感。可列舉快速釋放的汗水之運動服裝、由於有藉由低熱傳導率之保溫性之登山用服裝、冬季用室內服裝材料或室外服裝之襯裡材料的布等。
作為前述生物相容性材料之用途,例如可列舉導管、人工血管等之衣料用管、刮傷拍等之擦傷材料、紗布、再生醫療工學之培養基等。
作為其他用途,例如可列舉玻璃或金屬矽等之研磨墊、粉撲等之化妝用道具、去除污垢等所使用之無塵布、人工皮革之表面構件。藉由使用水溶性奈米纖維, 封入食品添加物等,可持續釋放之片材料等。
[實施例]
以下,雖將本發明根據實施例與比較例具體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此等之實施例者。尚,實施例、比較例中之「份」及「%」除非另有規定為質量基準。又,在以下之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之評估項目係以如以下之手法實施。
在以下之實施例,數平均分子量(Mn)係藉由凝膠滲透層析(GPC)測定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換算之值。尚,GPC測定係在裝置:HLC-8320GPC(東曹公司製)、溶劑:四氫呋喃(THF)、樹脂濃度:0.1%之條件進行。
<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合成>
(合成例1:SiPU1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10)0.5g、二甲基甲醯胺(DMF)591.8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56.0g,其次,昇溫 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52.6g及甲基乙基酮(MEK)276.2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0.13%、數平均分子量(Mn)78,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1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合成例2:SiPU2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10)5g、二甲基甲醯胺(DMF)599.4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56.6g,其次,昇溫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53.3g及甲基乙基酮(MEK)279.7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1.3%、數平均分子量81,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2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合成例3:SiPU3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10)45g、二甲基甲醯胺(DMF)667.7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62.1g,其次,昇溫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60.3g及甲基乙基酮(MEK)311.6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10.1%、數平均分子量87,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3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合成例4:SiPU4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10)180g、二甲基甲醯胺(DMF)552.8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30.5g,其次,昇溫 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49.1g及甲基乙基酮(MEK)258.0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48.8%、數平均分子量74,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4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合成例5:SiPU5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20)45g、二甲基甲醯胺(DMF)676.5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68.0g,其次,昇溫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60.1g及甲基乙基酮(MEK)315.7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10.0%、數平均分子量73,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5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合成例6:SiPU6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15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10)50g、二甲基甲醯胺(DMF)187.8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200.1g(異氰酸酯與羥基之比為1.5),其次,昇溫至100℃使其反應。使其反應至NCO%成為預定之數值(4.03%)為止後,添加DMF953.7g成為40℃。於此添加異佛爾酮二胺(IPDA)51.1g,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而得到矽氧含有率10.2%、數平均分子量83,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6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合成例7:SiPU7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150g、1,4-丁烷二醇38g、二甲基甲醯胺(DMF)162.4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IPDI)190.9g(異氰酸酯與羥基之比為 1.5),其次,昇溫至100℃使其反應。使其反應至NCO%成為預定之數值(4.45%)為止後,添加DMF872.4g而成為40℃。於此添加兩末端型矽氧二胺(在化合物(3-1),n=10)45g,接著異佛爾酮二胺(IPDA)19.6g,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而得到矽氧含有率10.1%、數平均分子量79,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7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合成例8:SiPU8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40)45g、二甲基甲醯胺(DMF)663.6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59.4g,其次,昇溫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59.0g及甲基乙基酮(MEK)309.7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10.2%、數平均分子量79,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8之溶液。
(合成例9:SiPU9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0g、1,4-丁烷二醇38g、兩末端型矽氧二醇(在化合物(2-1),n=50)45g、二甲基甲醯胺(DMF)661.7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58.1g,其次,昇溫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58.8g及甲基乙基酮(MEK)308.8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10.2%、數平均分子量75,000、固形分30%之矽氧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SiPU9之溶液。
<非含矽氧之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合成>
(比較合成例1:PU1之合成)
準備具備攪拌機、迴流冷卻管、溫度計、氮吹入管、及開口部之反應容器。邊將反應容器之內部以氮氣體取代,邊置入聚四亞甲基二醇(商品名「PolyTHF1000」、BASF日本公司製、數平均分子量1,000、羥基價113mgKOH/g)200g、1,4-丁烷二醇38g、二甲基甲醯胺(DMF)590.9g。開始加熱攪拌使系統內成為均勻後,於50℃添加4,4’-亞甲基雙(伸苯基異氰酸酯)(MDI)155.9g, 其次,昇溫至80℃使其反應。反應進行至使藉由以紅外吸收光譜分析所測定之游離異氰酸酯基之2,270cm-1的吸收消失為止。然後,添加DMF52.5g及甲基乙基酮(MEK)275.7g,而得到矽氧含有率0%、數平均分子量75,000、固形分30%之非含矽氧之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PU1之溶液。將結果示於表1。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39-13
針對於前述合成例3、5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與比較合成例1所得之非含矽氧之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使用圖1所示之電紡絲裝置(Kato Tech(股)製NEU奈米纖維電紡絲單位)進行纖維化。以下詳細說明。
<平均纖維徑>
將由實施例及比較例所得之纖維所構成之不織布的表面使用日本電子(股)製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JSM-6010LA(倍率2,000倍)拍攝,從其照片測定(n=20)任意之20條纖維徑,將其平均值作為平均纖維徑。
(實施例1:SiPU3之纖維化)
在由N,N-二甲基甲醯胺7.7g與甲基乙基酮4.3g所構成之混合溶劑溶解於合成例3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3.0g。將此溶液於24小時、22℃進行攪拌,而得到均勻之乳白色之溶液。使用圖1所示之電紡絲裝置(Kato Tech(股)製NEU奈米纖維電紡絲單位),將聚合物溶液對纖維狀構造體之收集基板4排出10小時。環境溫度為22℃,環境濕度為50%RH,噴嘴1之內徑為0.6mm,施加電壓為20kV,從噴嘴1至纖維狀構造體之收集基板4為止的距離為10cm。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為0.64μm,並未觀察到1μm以上之纖維。將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照片示於圖2。
(實施例2:SiPU3之纖維化)
除了將在實施例1,施加電壓變更為15kV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以相同條件進行纖維化。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為1.03μm。
(實施例3:SiPU5之纖維化)
除了將在實施例1,於合成例3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變更為於合成例5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以相同條件進行纖維化。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為0.76μm,並未觀察到1μm以上之纖維。將由奈米纖維所構成之不織布表面的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照片示於圖3。
(實施例4:SiPU5之纖維化)
除了將實施例3之施加電壓變更為15kV之外其他與實施例3以相同條件進行纖維化。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為0.63μm,並未觀察到1μm以上之纖維。
(實施例5:SiPU5之纖維化)
除了將實施例3之施加電壓變更為10kV之外,其他與實施例3以相同條件進行纖維化。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為0.62μm,並未觀察到1μm以上之纖維。
(實施例6:SiPU8之纖維化)
除了將在實施例1,於合成例3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變更為於合成例8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施加電壓變更為15kV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以相同條件進行纖維化。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 為0.52μm,並未觀察到1μm以上之纖維。將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照片示於圖4。
(實施例7:SiPU9之纖維化)
除了將在實施例1,於合成例3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變更為於合成例9所得之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施加電壓變更為13kV之外,其他與實施例1以相同條件進行纖維化。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為0.44μm,並未觀察到1μm以上之纖維。將所得之不織布表面的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照片示於圖5。
<非含矽氧之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纖維化>
(比較例1:PU1之纖維化)
於由N,N-二甲基甲醯胺10.9g與甲基乙基酮6.1g所構成之混合溶劑溶解於比較合成例1所得之非含矽氧之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3.0g。將此溶液於24小時、室溫進行攪拌,而得到均勻之乳白色之溶液。使用圖1所示之裝置,將聚合物溶液對纖維狀構造體之收集基板4排出10小時。噴嘴1之內徑為0.6mm,施加電壓為15kV,從噴嘴1至纖維狀構造體之收集基板4為止的距離為10cm。所得之不織布的平均纖維徑為0.72μm,並未觀察到1μm以上之纖維。將不織布表面的掃描型電子顯微鏡(SEM)照片示於圖6。
針對在實施例1、實施例3、實施例6、實施 例7、比較例1所得之不織布,評估厚度、斷裂伸長率、彈性率、動摩擦係數、抗結塊性、熱傳導率、水蒸氣透過性、水接觸角、水分率、氧透過性及紡絲性,將此等之結果示於表2。
<斷裂伸長率>
將各不織布作為寬度5mm、長度10mm之試驗片,使用小型桌上試驗機EZTest/EZ-S((股)島津製作所製),以拉伸速度10mm/分鐘測定,從應力-扭曲曲線求得斷裂伸長率。
<彈性率>
將各不織布作為寬度5mm、長度10mm之試驗片,使用小型桌上試驗機EZTest/EZ-S((股)島津製作所製),以拉伸速度10mm/分鐘測定,從應力-扭曲曲線求得彈性率。
<動摩擦係數>
使用水平方向拉伸試驗機AGS-X((股)島津製作所製),求得在荷重200g、移動速度0.3m/分鐘條件之動摩擦係數。
條件A:不織布基材-上質紙間之動摩擦係數
條件B:不織布基材-人工皮革(Sapurare(註冊商標)、出光精細化工公司製)間之動摩擦係數
<抗結塊性>
疊加同種之不織布彼此,於36℃、80%RH放置24小時後,使不織布彼此滑行。
○:不織布彼此不密著,易滑性良好
△:不織布彼此不密著,易滑性中等
×:不織布彼此不密著,易滑性不良
<熱傳導率>
使用KES-F7精密迅速熱物性測定裝置THERMOLAB IIB(Kato Tech(股)製),測定熱傳導率。
<水蒸氣透過性>
使用L80-5000型水蒸氣透過度計(Systech Instruments公司製),在40℃(JIS K7129A)之條件測定。
<水接觸角>
使用自動接觸角計DM-501Hi(協和界面科學(股)製),測定純水之靜態接觸角。
<水分率>
將各不織布於24小時水中浸透,然後以24小時60℃(JIS L1096)之條件乾燥。
水分率(%)=(乾燥前之質量(g)-乾燥後之質量(g))/乾燥後之質量(g)×100
<氧透過性>
使用氣體透過測定率測定裝置K-315-N(東洋理化(股)製),於40℃進行測定。
<紡絲性>
藉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觀察纖維徑,如下述進行評估。
○:纖維徑均勻
×:纖維徑不均勻
Figure 105110351-A0202-12-0045-14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藉由本發明,使得提供一種有柔軟性、易滑 性、抗結塊性、保溫性、水蒸氣透過性、撥水性、紡絲性優異特性之纖維變可能,本發明之纖維係可貢獻在服裝、過濾器或醫療領域等之各式各樣領域者。

Claims (13)

  1. 一種纖維,其係由包含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樹脂所形成之纖維,其特徵為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係多元醇(A)、鏈延伸劑(B)、下述一般式(1)表示之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R1SiR2R3O(SiR2R3O)nSiR2R3R1 (1)(式中,R1分別獨立為具有羥基或是巰基,於鏈中可透過氧原子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或具有第1級胺基或是第2級胺基之碳數1~10之1價烴基,R2、R3分別獨立為選擇自氫原子的一部分可被氟原子取代之直鏈狀、分支狀、或是環狀之碳數1~10之烷基或芳烷基、可具有取代基之碳數5~12之芳基、或乙烯基之基,n為1~200之整數)及聚異氰酸酯(D)之反應生成物,(A)~(D)成分的總量100質量份中,包含0.1~50質量份之含活性氫基的有機聚矽氧烷(C),前述纖維之平均纖維徑為未滿1,000nm。
  2. 如請求項1之纖維,其中,(C)成分之式(1)中,R1為2-羥基乙-1-基、3-羥基丙-1-基、3-(2-羥基乙氧基)丙-1-基或3-胺基丙-1-基,R2、R3為選自由甲基、苯基、3,3,3-三氟丙基、或乙烯基所構成之群組中之基。
  3. 如請求項1之纖維,其中,(C)成分為選自下述式者,
    Figure 105110351-A0305-02-0050-1
    (上述式中,Me為甲基,n1為1以上之數)。
  4. 如請求項1之纖維,其中,(B)成分的含量以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為1~200質量份,(D)成分的含量以相對於源自(A)~(C)成分之活性氫基之異氰酸酯基的當量比成為0.9~1.1之量。
  5. 如請求項1之纖維,其中,前述反應生成物除了前述(A)~(D)成分之外,包含聚胺(E)相對於(A)~(D)成分之合計量100質量份為1~30質量份的反應生成物。
  6. 如請求項1之纖維,其中,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數平均分子量為10,000~200,000。
  7. 如請求項1之纖維,其中,平均纖維徑為100nm以上且未滿1,000nm。
  8. 一種纖維層合構造體,其係由如請求項1之纖維所構成。
  9. 如請求項8之纖維層合構造體,其係不織布、管、網孔。
  10. 一種如請求項1之纖維的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之溶液或分散液藉由電紡絲(Electrospinning)法進行紡絲。
  11. 如請求項10之纖維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樹脂係以有機溶劑、水、或是該等之混合物的溶液或分散液的狀態供給。
  12. 如請求項11之纖維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溶液或分散液的黏度為1~1,500dPa.s。
  13. 如請求項10之纖維的製造方法,其中,在電紡絲法,將前述溶液或分散液以每1個噴嘴以供給速度0.01~0.1ml/min供給,以施加電壓為3~100kV,從直徑0.05~2mm之噴嘴噴出。
TW105110351A 2015-03-31 2016-03-31 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TWI6985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2283 2015-03-31
JP2015072283 2015-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8639A TW201708639A (zh) 2017-03-01
TWI698560B true TWI698560B (zh) 2020-07-11

Family

ID=57005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0351A TWI698560B (zh) 2015-03-31 2016-03-31 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86874A1 (zh)
EP (1) EP3279373B1 (zh)
JP (1) JP6436229B2 (zh)
KR (1) KR102541705B1 (zh)
CN (1) CN107407011B (zh)
TW (1) TWI698560B (zh)
WO (1) WO20161589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9784B2 (ja) * 2015-04-13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ナノファイバ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01896B2 (ja) * 2016-04-04 2020-05-2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変性ポリウレタン系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953139B2 (en) * 2017-12-28 2021-03-23 Xeltis Ag Electro-spun cardiovascular implant
CN108498868B (zh) * 2018-04-03 2020-09-15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具有细胞外基质电学拓扑特征的带电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GB201808417D0 (en) * 2018-05-23 2018-07-11 Univ Leeds Innovations Ltd Copolymer
JPWO2020175229A1 (ja) * 2019-02-28 2021-12-23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医療用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0438585A (zh) * 2019-08-13 2019-11-12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质基高强度抗菌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0331458A (zh) * 2019-08-13 2019-10-15 湖南工业大学 一种高强度生物质基纤维的制备方法
EP4056742A4 (en) * 2019-11-07 2024-02-14 Shinetsu Chemical Co FIBERS, MULTI-LAYER FIBER STRUCTURE, SPINNING SOLUTION FOR ELECTROSPINNING PROCES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BERS
CN113005638B (zh) * 2021-02-23 2022-04-22 重庆文理学院 一种航空用保温隔音玻璃微纤维棉毡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09548A (zh) * 2021-02-24 2021-05-18 合肥铨得合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调整pu材料研磨垫亲疏水性的方法
CN115142196B (zh) * 2021-08-18 2024-01-12 张家港市宏裕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34702B (zh) * 2021-09-29 2023-07-11 中原工学院 基于疏基-烯光反应的无氟静电纺防水透湿膜的制备方法
EP4357383A1 (en) * 2022-10-18 2024-04-24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iloxane-modified polyurethane resin coating agent composition
CN115948813B (zh) * 2023-01-31 2023-08-25 露乐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痕防勒功能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07334A (ja) * 2000-01-27 2001-08-03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制電性に優れる弾性繊維
JP2002517616A (ja) * 1998-06-02 2002-06-18 バイエル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エラスタンスレ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3936A (ja) * 2010-01-29 2011-09-0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ウレタン成形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527592A (en) 1974-08-05 1978-10-04 Ici Ltd Wound dressing
JPS58217515A (ja) * 1982-06-10 1983-12-17 Mitui Toatsu Chem Inc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の製法
JPH05177761A (ja) * 1991-05-23 1993-07-20 Suzuki Sogyo Co Ltd ヤシ繊維利用資材
JPH09296045A (ja) * 1996-05-02 1997-11-18 Nippon Unicar Co Ltd シリコーン系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を含有する樹脂組成物
JP3292065B2 (ja) * 1996-10-02 2002-06-17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変性ポリウレタンエラストマ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03228460A1 (en) 2002-04-04 2003-10-27 The University Of Akron Non-woven fiber assemblies
US7270675B2 (en) * 2002-05-10 2007-09-18 Cordi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orming a tubular membrane on a structural frame
JP2004332126A (ja) * 2003-04-30 2004-11-25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エーテル変性シリコーンを含有するポリウレタン弾性繊維
KR20090092301A (ko) * 2006-12-27 2009-08-31 데이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세라믹 섬유 및 세라믹 섬유의 제조 방법
JP5224704B2 (ja) 2007-03-14 2013-07-03 株式会社メック ナノ・ファイバ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514730B2 (ja) 2007-11-20 2014-06-04 ダウ・コーニング・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繊維を含む物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089852A (ko) * 2007-11-20 2010-08-12 다우 코닝 코포레이션 물품과 상기 물품을 제조하는 방법
JP2010084252A (ja) * 2008-09-30 2010-04-15 Toray Ind Inc 防水透湿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防水透湿材
KR101086165B1 (ko) * 2008-12-30 2011-11-25 주식회사 효성 신축성 폴리우레탄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서 수득된 신축성 폴리우레탄 부직포
JP2010189771A (ja) 2009-02-16 2010-09-02 Kato Tech Kk エレクトロスピニング装置
JP2011102455A (ja) * 2009-10-15 2011-05-26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電界紡糸方法および電界紡糸装置
WO2011052659A1 (ja) * 2009-10-30 2011-05-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ポリオール、それを用いたポリウレタ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ポリウレタン成形体
JP5625372B2 (ja) * 2010-01-29 2014-11-1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オール混合物、及び該混合物を原料とするポリウレタン
JP2014025157A (ja) 2012-07-25 2014-02-06 Kri Inc ポリシルセスキオキサン系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池用セパレータ並びに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6187925B2 (ja) 2012-12-05 2017-08-30 光弘 高橋 溶融電界紡糸方式
JP5554426B2 (ja) * 2013-02-13 2014-07-23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擬革および合成擬革の製造方法
KR101409444B1 (ko) * 2013-07-03 2014-06-18 (주)구스텍 전기방사에 의한 폴리우레탄 부직포의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17616A (ja) * 1998-06-02 2002-06-18 バイエル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エラスタンスレッ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07334A (ja) * 2000-01-27 2001-08-03 Matsumoto Yushi Seiyaku Co Ltd 制電性に優れる弾性繊維
JP2011173936A (ja) * 2010-01-29 2011-09-0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ウレタン成形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07011A (zh) 2017-11-28
US20180086874A1 (en) 2018-03-29
JP6436229B2 (ja) 2018-12-12
EP3279373A1 (en) 2018-02-07
KR20170130476A (ko) 2017-11-28
KR102541705B1 (ko) 2023-06-12
WO2016158967A1 (ja) 2016-10-06
CN107407011B (zh) 2021-10-08
TW201708639A (zh) 2017-03-01
EP3279373B1 (en) 2024-03-06
EP3279373A4 (en) 2018-10-31
JPWO2016158967A1 (ja)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8560B (zh) 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乙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TWI754636B (zh) 聚矽氧改質聚胺基甲酸酯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
EP4056742A1 (en) Fibers, fiber multilayer structure, spinning solution for electrospinnin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ibers
DE60019569T2 (de) Wässrige urethanharzzusammensetzung zur herstellung von mikrozellularem materia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verbundfaserfolie und kunstleder
JP5950406B2 (ja) 高強度弾性不織布
KR101355678B1 (ko) 나노섬유시트 형태의 의료용 지지 필름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TWI833859B (zh) 胺基甲酸酯樹脂組成物、皮膜、及合成皮革
JP2009108422A (ja) ポリウレタンナノファイバー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US20220169779A1 (en) Material for medical us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3940013B2 (ja) 皮革様シート材料
US4192928A (en)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and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TWI823985B (zh) 積層體
JP4834858B2 (ja) ポリウレタン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04056B2 (ja) ポリウレタンウレア発泡シート
JPH0376856A (ja) ポリウレタン極細繊維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H07292239A (ja) 合成皮革用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