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0810B - 振動產生裝置 - Google Patents
振動產生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680810B TWI680810B TW104124695A TW104124695A TWI680810B TW I680810 B TWI680810 B TW I680810B TW 104124695 A TW104124695 A TW 104124695A TW 104124695 A TW104124695 A TW 104124695A TW I680810 B TWI680810 B TW I68081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axis
- vibration generating
- vibration
- slider
- axis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746 Structur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0396 iro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316 preloa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38 attenu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22—Vibration control arrangements, e.g. for generating random vibr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6—Multidirectional test sta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6—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GENERAL
- B06B—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e.g. FOR PERFORMING MECHANICAL WORK IN GENERAL
- B06B1/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 B06B1/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 B06B1/0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 B06B1/045—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frequency making use of electrical energy operating with electromagnetism using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2—Vibration-testing by means of a shake table
- G01M7/0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具備:振動檯;將振動檯在X軸方向產生振動之X軸振動產生單元;將振動檯在Y軸方向產生振動之Y軸振動產生單元;將振動檯在Z軸方向產生振動之Z軸振動產生單元;可將振動檯與Z軸振動產生單元向X軸方向滑動而連結之第一線性導軌;及可將振動檯與Z軸振動產生單元向Y軸方向滑動而連結之第二線性導軌;X軸線性導軌具備:向X軸方向延伸之X軸軌道;及可在X軸方向滑動而與X軸軌道嚙合之X軸滑架;Y軸線性導軌具備:向Y軸方向延伸之Y軸軌道;及可在Y軸方向滑動而與Y軸軌道嚙合之Y軸滑架;X軸滑架係直接固定於Y軸滑架者。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使用於振動測試等之振動產生裝置、電動型致動器、十字導軌、線性導軌及振動檯。
習知有將振動檯在正交3軸方向產生振動之3軸振動產生裝置。專利文獻1中記載藉由使用具備轉動體之轉動引導式的線性導軌(以下,簡稱「線性導」),可在高頻區域產生振動之振動產生裝置。
為了在正交3軸方向(X軸、Y軸及Z軸方向)產生振動,例如需要藉由兩軸滑塊在X軸及Y軸方向可滑動地連結振動檯與將該振動檯在Z軸方向產生振動的Z軸致動器。專利文獻1之振動產生裝置,係藉由經由中間載台(連結板)而連結正交兩軸(X軸、Y軸)之線性導的各滑架之十字導軌(以下,簡稱「十字導」)構成兩軸滑塊之XY滑塊。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9/011433號
但是,專利文獻1之十字導的構成,因為使用中間載台,導致零件數量多,十字導非常重。因而,這會降低振動產生裝置特別是在高
頻區域的性能。具體而言,因為振動產生裝置之活動部變重,驅動時需要較多電力,此外,降低可產生振動之頻率的上限。再者,因為降低振動產生裝置之活動部的共振頻率,所以在測試頻率區域的振動噪音增多。
本發明係鑑於上述情形者,其目的在於藉由簡化十字導之構造,實現十字導小型、輕量化,結果使振動產生裝置之頻率特性提高。
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具備:振動檯;X軸振動產生單元,其係將振動檯在X軸方向產生振動;Y軸振動產生單元,其係將振動檯在Y軸方向產生振動;Z軸振動產生單元,其係將振動檯在Z軸方向產生振動;第一線性導軌,其係可將振動檯與Z軸振動產生單元向X軸方向滑動而連結;及第二線性導軌,其係可將振動檯與Z軸振動產生單元向Y軸方向滑動而連結;X軸線性導軌具備:X軸軌道,其係向X軸方向延伸;及X軸滑架,其係可在X軸方向滑動而與X軸軌道嚙合;Y軸線性導軌具備:Y軸軌道,其係向Y軸方向延伸;及Y軸滑架,其係可在Y軸方向滑動而與Y軸軌道嚙合;X軸滑架係直接固定於Y軸滑架者。
採用上述構成時,因為不使用中間載台而構成線性導軌方式的十字導,所以可藉由小型、輕量化使振動產生裝置之頻率特性提高。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具備螺栓,其係將X軸滑架固定於Y軸滑架,X軸滑架中設有切孔之第一滑架安裝孔,Y軸滑架中設有螺孔之第二滑架安裝孔,通過第一滑架安裝孔之螺栓旋入第二滑架安裝孔,X軸滑架係直接固定於Y軸滑架者。
採用該構成時,無須經由中間載台,僅藉由螺栓即可將X軸
滑架固定於Y軸滑架。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在X軸滑架中設有延伸於Z軸方向之4個第一滑架安裝孔,Y軸滑架中設有延伸於Z軸方向之4個第二滑架安裝孔,4個第一滑架安裝孔之中心線與4個第二滑架安裝孔之中心線分別通過XY平面上指定的正方形之各頂點。
採用該構成時,因為第一滑架安裝孔與第二滑架安裝孔分別
具有兩度旋轉對稱性,所以即使將Y軸滑架對X軸滑架於Z軸周圍偏差90度方向,仍可以螺栓直接連結X軸滑架與Y軸滑架。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在X軸滑架之Y軸方向兩側的X軸方向中央部形成U字缺口部,其係從Z軸方向觀看切開成U字狀缺口。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在X軸滑架之Y軸方向兩側的X軸方向兩端部形成L字缺口部,其係從Z軸方向觀看切開成L字狀缺口。
藉由設置上述之U字缺口部及/或L字缺口部,X軸滑架可達到小型、輕量化。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X軸滑架在U字缺口部與L字缺口部之間具有凸緣部,第一滑架安裝孔形成於凸緣部。
採用該構成時,不改變第一滑架安裝孔之位置,可使X軸滑架小型、輕量化。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X軸線性導軌具備滾柱,其係夾在X軸軌道與X軸滑架之間的轉動體。
採用該構成時,X軸線性導軌之剛性提高,耐負荷性(耐撞擊性)提高,並且X軸線性導軌之共振頻率提高,因X軸線性導軌造成之振
動噪音減少。特別是以500Hz以上之頻率產生振動時,降低振動噪音的效果顯著。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在Y軸滑架之X軸方向兩側的
Y軸方向中央部形成第二U字缺口部,其係從Z軸方向觀看切開成U字狀缺口,並在Y軸滑架之X軸方向兩側的Y軸方向兩端部形成第二L字缺口部,其係從Z軸方向觀看切開成L字狀缺口,Y軸滑架在第二U字缺口部與第二L字缺口部之間具有第二凸緣部,第二滑架安裝孔形成於第二凸緣部,Y軸線性導軌具備滾柱,其係夾在Y軸軌道與Y軸滑架之間的轉動體。
此外,本發明一種形態之電動型致動器具備:概略筒狀之固
定部;活動部,其係至少一部分收容於固定部之中空部內,並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往返驅動;及彈簧機構,其係彈性地連結固定部與活動部。
採用該構成時,因為藉由彈簧機構彈性地連結活動部與固定
部,所以可防止活動部從固定部脫離,或與固定部之底部撞擊。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彈簧機構係將活動部對固定部
彈性地支撐於軸線方向之中立位置的中立彈簧機構。
採用該構成時,可控制活動部之位置,可使活動部始終以中
立位置為中心而振動。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彈簧機構具備:連桿,其係固
定於活動部;彈性要素支撐板,其係固定於固定部;及第一及第二彈性要素,其係介於連桿與彈性要素支撐板之間;彈性要素支撐板中設有供連桿通過之貫穿孔;連桿具備:第一凸緣部;及第二凸緣部,其係夾著彈性要素支撐板而設於與第一凸緣部相反側;在第一凸緣部與彈性要素支撐板之
間介有第一彈性要素,在第二凸緣部與彈性要素支撐板之間介有第二彈性要素。
採用該構成時,即使活動部因2個彈性要素而在正反之任何一個驅動方向變位,仍可確實將活動部拉回中立位置。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第一及第二彈性要素之至少一方包含彈簧。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彈簧係線圈彈簧。
藉由使用線圈彈簧,可控制比較大之變位。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第一及第二彈性要素之至少一方包含橡膠或樹脂。
藉由使用例如防振橡膠或樹脂板,由具有橡膠彈性體或黏彈性體等高緩衝性之材料形成的彈性要素,可實現小型之彈簧機構。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具備:振動檯;鉛直致動器,其係在鉛直方向驅動振動檯;及水平致動器,其係在水平方向驅動振動檯;水平致動器係上述任何一種電動型致動器。
在重力不作用於驅動方向之水平致動器中,為了將活動部保持在中立位置,需要在正反兩個方向拉回活動部的功能,具備第一及第二彈性要素之彈簧機構(中立彈簧機構)有效發揮該功能。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鉛直致動器具備:概略筒狀之固定部;活動部,其係至少一部分收容於固定部的中空部內,並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往返驅動;及空氣彈簧,其係將活動部對固定部從下方支撐。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線性導軌具備:軌道;及滑架,
其係可滑動地與軌道嚙合;在滑架之滑架上面設有通過正方形之各頂點的4個第一滑架安裝孔,第一滑架安裝孔係切孔。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線性導軌具備:軌道;及滑架,其係可滑動地與軌道嚙合;在滑架之滑架上面設有通過正方形之各頂點的4個第二滑架安裝孔,第二滑架安裝孔係螺孔。
上述線性導軌亦可構成具備轉動體,其係介於軌道與滑架之間,並隨著滑架滑動而在軌道及滑架之軌道面上轉動。
上述線性導軌亦可構成,轉動體係滾柱。
上述線性導軌亦可構成,轉動體係滾珠。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十字導軌係具備:上述任何一種第一線性導軌;上述任何一種第二線性導軌;及螺栓,其係固定第一線性導軌之滑架與第二線性導軌之滑架;通過第一線性導軌之第一滑架安裝孔的螺栓旋入第二線性導軌的第二滑架安裝孔,第一線性導軌之滑架直接固定於第二線性導軌的滑架。
上述線性導軌亦可構成,將第一線性導軌之滑架與第二線性導軌之滑架彼此在滑動方向偏差90度而組合。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特徵為具備:第一滑塊,其係可在Y軸方向滑動地連結振動檯與Z軸致動器;及第二滑塊,其係可在Z軸方向滑動地連結振動檯與Y軸致動器;第二滑塊之Z軸軌道固定於振動檯(構成A),並且將第一滑塊之Y軸軌道的一個與第二滑塊之Z軸軌道的一個配置於概略同一平面上(構成B)。
藉由上述構成A避免對第二滑塊之Z軸滑架施加Z軸方向的
振動力。藉此,降低因第二滑塊之Z軸滑架的振動而產生的振動噪音。
此外,藉由上述構成B避免對第一滑塊之Y軸滑架及第二滑
塊的Z軸滑架施加Z軸周圍的振動扭力。藉此,降低因第一滑塊之Y軸滑架及第二滑塊之Z軸滑架振動而產生的振動噪音。
而後,藉由組合上述構成A與上述構成B,排除因線性導造
成在高頻區域主要振動噪音的因素之一,振動噪音大幅降低,達到可在高頻區域實現實用程度之施振(即振動產生)精度的作用效果。
記載於專利文獻1之振動產生裝置,因為在高頻區域發生強
大振動噪音,所以限制施振精度。雖然對此種振動噪音考慮各種因素,然至今仍未特定其因素。
本發明人在調查該振動噪音之因素的過程中,在採用將第二
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的軌道固定於振動檯之構成(構成A)時,與採用將第一連結手段之X軸線性導的軌道與第二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的軌道配置於同一平面(ZX平面)上之構成(構成B)時,分別發現了在高頻區域振動噪音的程度下降。再者,組合此種2個構成時,振動噪音的程度大幅下降,因而判明可在高頻區域達成實用程度的施振精度。
採用構成A(將第二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的軌道固定於振
動檯)情況下,將振動檯在Z軸方向產生振動時,第二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僅軌道追隨振動檯而在Z軸方向產生振動,滑架不在Z軸方向產生振動。
因為線性導之滑架與軌道比較,構造較複雜,且重量亦較大,所以產生振動時容易發生振動噪音。因此,認為避免Z軸線性導之滑架向Z軸方向產生振動是降低噪音的一個因素。
此外,採用構成B(將第一連結手段之X軸線性導的軌道與
第二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的軌道配置於同一平面上)情況下,即使從第二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的軌道在振動檯上施加X軸方向的振動力,第一連結手段之X軸線性導的滑架上不致施加Z軸周圍的扭力。此外,此時Z軸周圍之扭力亦不施加於第二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的滑架。X軸線性導之滑架雖然對Z軸方向之並進力具有特別高的剛性,不過對Z軸方向之扭力的剛性比較低。此外,Z軸線性導之滑架對X軸方向之並進力雖然具有特別高之剛性,不過對Z軸周圍之扭力的剛性比較低。因此,藉由採用構成B,避免在第一連結手段之X軸線性導及第二連結手段之Z軸線性導的各滑架上施加Z軸周圍的振動扭力是降低噪音的一個因素。
此外,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第二滑塊具備3個以上並列之Z軸線性導軌。
藉由採用上述構成A,隨著增加第二滑塊數量,藉由剛性之強化促進產生振動精度提高的優點,高於因在鉛直方向產生振動之質量增加造成產生振動精度降低的缺點。因而,藉由採用具備3個以上第二滑塊並列之Z軸線性導軌的構成,可進一步使施振精度提高。
此外,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第一滑塊、第二滑塊及第三滑塊之至少一個係具備滾柱作為轉動體的滾柱軸承機構。
藉由使用剛性高之滾柱軸承機構,可實現更高水準的施振精度。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X軸致動器、Y軸致動器及Z軸致動器係電動型致動器,且電動型致動器具備:概略筒狀之固定部;活
動部,其係至少一部分收容於固定部之中空部內,並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往返驅動;及複數個活動部支撐機構,其係可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往返移動地從側方支撐活動部;活動部支撐機構具備:軌道,其係固定於活動部之側面,並延伸於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及滑架,其係固定於固定部,並可在軸線方向滑動地與軌道嚙合;並且概略等間隔地配置於固定部之軸線周圍。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第一滑塊之Y軸軌道固定於振
動檯,活動部具備:圓柱狀部,其係同軸地配置於固定部之中空部內;及概略矩形狀之頂板,其係安裝於圓柱狀部之上端,並在Y軸方向具有一邊;頂板在Y軸方向之長度比圓柱狀部之外徑大,且大於振動檯在Y軸方向之長度。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具備兩對活動部支撐機構,活
動部藉由兩對活動部支撐機構而在正交之兩個方向從兩側夾著。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活動部具備連桿,其係從其一
端突出而延伸於固定部之軸線上;固定部具備軸承,其係可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移動地支撐連桿。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振動產生裝置具備底座;電動
型致動器具備固定部支撐機構,其係支撐固定部;固定部支撐機構具備:活動塊,其係安裝於固定部;線性導軌,其係可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滑動地連結活動塊與底座;及緩衝手段,其係配置於底座與活動塊之間,防止軸線方向之振動傳達。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緩衝手段係空氣彈簧。
上述振動產生裝置亦可構成,固定部支撐機構具備固定塊,其係固定於底座;固定部支撐機構之線性導軌及防振部件的至少一方經由固定塊而固定於底座。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電動型致動器具備:底座;固定部支撐機構,其係安裝於底座上;概略筒狀之固定部,其係藉由固定部支撐機構而支撐;及活動部,其係至少一部分收容於固定部之中空部內,並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往返驅動;固定部支撐機構具備:活動塊,其係安裝於固定部;線性導軌,其係可在固定部之軸線方向滑動地連結底座與活動塊;及彈簧機構,其係彈性地連結底座與活動塊。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具備固定塊,其係固定於底座;線性導軌及彈簧機構之至少一方經由固定塊而安裝於底座。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彈簧機構係對固定塊在軸線方向之中立位置彈性地支撐活動塊的中立彈簧機構。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彈簧機構具備:連桿,其係固定於活動塊;彈性要素支撐板,其係固定於固定塊;及第一及第二彈性要素,其係介於連桿與彈性要素支撐板之間;彈性要素支撐板中設有供連桿通過之貫穿孔;連桿具備:第一凸緣部;及第二凸緣部,其係夾著彈性要素支撐板而設於與第一凸緣部相反側;在第一凸緣部與彈性要素支撐板之間介有第一彈性要素,在第二凸緣部與彈性要素支撐板之間介有第二彈性要素。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彈性要素係空氣彈簧。
上述電動型致動器亦可構成,具備一對活動塊,一對活動塊
安裝於夾著固定部之軸線的兩側面。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具備:上述任何
一種電動型致動器;及振動檯,其係藉由電動型致動器而在軸線方向產生振動。
此外,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檯係具備:概略正方形狀
之框部;第一肋條,其係連結與框部之第一方向相對的第一緣部;第二肋條,其係連結與框部之與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相對之第二緣部;第一線性導軌,其係安裝於第一緣部之外側面,並可在與第一及第二方向之兩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滑動;及第二線性導軌,其係安裝於第二緣部之外側面,並可在第三方向滑動;第一線性導軌配置於第一肋條之延長面上,第二線性導軌配置於第二肋條之延長面上。
此外,上述振動檯亦可構成,框部係正方形之四角被切角的六角形狀。
採用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時,因為可不使用中間載台而構成線性導軌方式之十字導,所以可藉由小型、輕量化提高振動產生裝置之頻率特性。
1、2000、5000、6000‧‧‧振動產生裝置
1a‧‧‧驅動控制系統
10‧‧‧機構部
20‧‧‧控制部
30‧‧‧計測部
32‧‧‧3軸振動感測器
40‧‧‧電源部
50‧‧‧介面部
100、6100‧‧‧X軸振動產生單元
100A、200A‧‧‧水平致動器
110、210、310‧‧‧固定部
110a‧‧‧彎曲面
120、320‧‧‧活動部
124、324、2324‧‧‧中繼框架
130、230‧‧‧中立彈簧機構
131‧‧‧凸型托架
131a‧‧‧凸緣部
131b、322b、324b、401、
2324b、3324b‧‧‧頂板
131b1、152ah、2367ah‧‧‧貫
穿孔
132、322a‧‧‧連桿
132a‧‧‧公螺紋部
132b‧‧‧凸緣部
133、156d、156h‧‧‧螺母
134、135‧‧‧線圈彈簧
150、250、350、6150、6350‧‧‧支撐單元
152‧‧‧固定塊
152a‧‧‧支臂
154‧‧‧線性導
154a‧‧‧軌道
154b‧‧‧滑架
156‧‧‧彈簧機構
156a‧‧‧螺栓
156b‧‧‧固定板
156c‧‧‧環
156e‧‧‧線圈彈簧
156f‧‧‧緩衝板
156g‧‧‧墊片
158‧‧‧活動塊
158a‧‧‧彎曲面
160、2160、3160、4160‧‧‧YZ滑塊
162、6162‧‧‧連結臂
162a‧‧‧圓孔
164A、2165、2367、4165‧‧‧Y軸線性導
164Aa、2165a、2367a、3165a、、3367a‧‧‧Y軸軌道
164Ab、2165b、2367b、3165b‧‧‧Y軸滑架
164B、344、2167、2267、4167、6164‧‧‧Z軸線性導
164Ba、264Ba、344a、2167a、2267a、3167a、3267aZ‧‧‧軸軌道
164Bb、344b、2167b、2267bZ‧‧‧軸滑架
6160‧‧‧Z軸滑塊
200‧‧‧Y軸振動產生單元
260、2260、3260、4260‧‧‧ZX滑塊
300、6300‧‧‧Z軸振動產生單元
300A‧‧‧鉛直致動器
312‧‧‧筒狀體
312a‧‧‧內周面
312b‧‧‧凹部
314‧‧‧勵磁線圈
316‧‧‧內側磁極
318‧‧‧軸承
320、5320‧‧‧活動部
322‧‧‧主框架
322c‧‧‧底板
326‧‧‧驅動線圈保持部件
328‧‧‧驅動線圈
330、6156‧‧‧空氣彈簧
340‧‧‧活動部支撐機構
342‧‧‧導框
342u‧‧‧直立部
344c、344c1、344c2、344c3、344c4、1344c1、1344c2、1344c3、1344c4‧‧‧滾柱
352‧‧‧角鐵
354、1344‧‧‧線性導
354a、364Aa、364Ba、1344a‧‧‧軌道
354b、364Ab、364Bb、1344b‧‧‧滑架
356‧‧‧空氣彈簧
358‧‧‧活動塊
360、2360‧‧‧XY滑塊
364‧‧‧十字導
364A‧‧‧A型線性導
364B‧‧‧B型線性導
364Ab3、364Bb3‧‧‧安裝孔
364Ab1、364Ab2、364Bb1、364Bb2‧‧‧缺口部
364Ab4、364Bb4‧‧‧凸緣部
400、2400、3400、4400、5400‧‧‧振動檯
401‧‧‧頂板
402‧‧‧底部
410‧‧‧框部
411、415‧‧‧Y壁部
413、417‧‧‧X壁部
412、414、416、418‧‧‧切角壁部
420‧‧‧芯部
421、422、423、431、432、433、441、442、443、451、452、453‧‧‧肋條
500、6500‧‧‧裝置底座
344a1‧‧‧溝
344b6‧‧‧突出部
344b1、344b2、344b3、344b4‧‧‧滾柱退開路徑
344c5‧‧‧止動器
344c5a‧‧‧鏈條
344c5b‧‧‧分隔部
2166、2266、3166、3266、4166‧‧‧連結板
2265、2365‧‧‧X軸線性導
2265a、2365a、3265a、3365a、4367a‧‧‧X軸軌道
2265b、2365b、3265b、6360‧‧‧X軸滑架
2324a‧‧‧軀體部
2324b1‧‧‧階差
2324b2‧‧‧螺孔
2164、2264、2364‧‧‧十字滑架
4168、6168‧‧‧中繼臂
5600‧‧‧反作用力框架
5610‧‧‧卡盤裝置、梁部
6400‧‧‧振動檯
SqA、SqB‧‧‧正方形
s‧‧‧間隔
W‧‧‧寬度、受測體
第一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俯視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側視圖。
第三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側視圖。
第四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Z軸振動產生單元的俯視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Z軸振動產生單元的側視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Z軸振動產生單元的側視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X軸振動產生單元的俯視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X軸振動產生單元的側視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X軸振動產生單元的前視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鉛直驅動用電動型致動器的側視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鉛直驅動用電動型致動器的前視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鉛直驅動用電動型致動器的縱剖面圖。
第十三圖係放大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水平驅動用電動型致動器的中立彈簧機構附近之縱剖面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十字導的外觀圖。
第十五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A型線性導的俯視圖。
第十六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A型線性導的側視圖。
第十七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A型線性導的前視圖。
第十八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B型線性導的俯視圖。
第十九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B型線性導的側視圖。
第二十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B型線性導的前視圖。
第二十一圖係說明安裝於中繼框架之頂板的軌道配置圖。
第二十二圖係滾柱軸承式線性導之橫剖面圖。
第二十三圖係第二十二圖之I-I剖面圖。
第二十四圖係顯示線性導之滾柱與止動器的配置關係圖。
第二十五圖係放大振動檯附近之俯視圖。
第二十六圖係放大X軸振動產生單元之支撐單元的彈簧機構附近之圖。
第二十七圖係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驅動控制系統之方塊圖。
第二十八圖係滾珠軸承式線性導之橫剖面圖。
第二十九圖係放大本發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附近之俯視圖。
第三十圖係放大本發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附近之側視圖。
第三十一圖係本發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Z軸振動產生單元的活動部外觀圖。
第三十二圖係本發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中繼框架外觀圖。
第三十三圖係本發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XY滑塊的Y軸軌道之立體圖。
第三十四圖係放大本發明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附近之俯視圖。
第三十五圖係放大本發明第四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附近之俯視圖。
第三十六圖係放大本發明第四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附近之側視圖。
第三十七圖係本發明第五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側視圖。
第三十八圖係本發明第五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側視圖。
第三十九圖係本發明第六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俯視圖。
第四十圖係本發明第六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側視圖。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另外,各圖中就同一或對應之要素註記同一或對應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第一圖係本發明第一種實施形態之電動型3軸振動產生裝置1(以下簡稱為「振動產生裝置1」)的俯視圖。在以下之說明中,將第一圖中之左右方向設為X軸方向(將右方向設為X軸正方向),將上下方向設為Y軸方向(將下方向設為Y軸正方向),將垂直於紙面之方向設為Z軸方向(將從紙面背面側朝向表面側的方向設為Z軸正方向)。另外,Z軸方向係鉛直方向,且X軸及Y軸方向係水平方向。此外,第二圖及第三圖分別係振動產生裝置1之側視圖。另外,第二圖係朝向Y軸負方向(第一圖中之上方向)觀看振動產生裝置1的圖,第三圖係朝向X軸負方向(第一圖中之左方向)觀看振動產生裝置1的圖。
如第一圖所示,振動產生裝置1之機構部10具備:在其上面固定受測體(無圖示)之振動檯400;將振動檯400分別在X軸、Y軸及Z軸方向產生振動的3個振動產生單元(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及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及安裝了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之裝置底座500。
第四圖係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俯視圖,第五圖及第六圖係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側視圖。另外,第五圖係朝向Y軸負方向觀看Z軸
振動產生單元300之圖,第六圖係朝向X軸負方向觀看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圖。
此外,第七圖、第八圖及第九圖分別係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
之俯視圖、側視圖及前視圖。另外,第七圖、第八圖及第九圖分別係朝向Z軸負方向、Y軸負方向及X軸負方向觀看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圖。
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係分別具備電動型致動器(音
圈馬達)之直動振動產生單元。振動檯400與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分別經由滑動連結機構之兩軸滑塊(YZ滑塊160、ZX滑塊260及XY滑塊360)而連結。振動產生裝置1使用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將振動檯400及固定於振動檯400上之受測體在正交3軸方向產生振動。
第二十七圖係顯示振動產生裝置1之驅動控制系統1a的概略
構成之方塊圖。驅動控制系統1a具備:控制整個裝置動作之控制部20;計測振動檯400之振動的計測部30;供給電力至控制部20之電源部40;及與外部進行輸入輸出之介面部50。
介面部50例如具備與用戶之間進行輸入輸出之用戶介面、用
於與LAN(區域網路)等各種網路連接之網路介面、用於與外部機器連接之USB(通用串列匯流排)及或GPIB(通用介面匯流排)等各種通信介面的一個以上。此外,用戶介面例如包含各種操作開關、顯示器、LCD(液晶顯示器)等各種顯示裝置、滑鼠或觸控墊等各種指示裝置、觸控螢幕、攝影機、印表機、掃描器、蜂鳴器、揚聲器、麥克風、記憶卡讀寫器等各種輸入輸出裝置的一個以上。
計測部30具備安裝於振動檯400之3軸振動感測器(3軸振動
拾取器)32,並將3軸振動感測器32輸出之信號(例如速度信號或加速度信號)放大及數位轉換後傳送至控制部20。另外,3軸振動感測器32獨立檢測X軸、Y軸及Z軸方向之振動。此外,計測部30依據3軸振動感測器32之信號計算顯示振動檯400之振動狀態的各種參數(例如,速度、加速度、振幅、功率譜密度等),並傳送至控制部20。控制部20藉由依據經由介面部50所輸入之振動產生波形及來自計測部30的信號,控制輸入至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之驅動線圈(後述)的交流電流大小及頻率,可以希望之振幅及頻率使振動檯400產生振動。
其次,說明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之構造。如後述,
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分別具備水平驅動用電動型致動器(以下簡稱為「水平致動器」)100A及200A。另外,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具備鉛直驅動用電動型致動器(以下簡稱為「鉛直致動器」)300A。
鉛直致動器300A具備用於支撐受測體及振動檯之重量(靜
負荷)的空氣彈簧330(後述)。另外,水平致動器100A及200A分別具備賦予將振動檯返回中立位置(原點、基準位置)之復原力的中立彈簧機構130、230(後述)。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除了具備中立彈簧機構130、230以取代空氣彈簧330之外,與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構成相同,所以代表各振動產生單元,就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說明詳細之構成。
第十圖係鉛直致動器300A之側視圖,第十一圖係其前視
圖。此外,第十二圖係鉛直致動器300A之縱剖面圖。鉛直致動器300A具備:具有筒狀體312之固定部310;及收納於固定部310之筒內的活動部320。活動部320可對固定部310在鉛直方向(Z軸方向)移動。活動部320具備:概
略圓柱狀之主框架322;及同軸地安裝於主框架322下端部之驅動線圈328。
此外,在主框架322之上端部同軸地安裝有與主框架322直徑概同之中繼框架324。
驅動線圈328經由驅動線圈保持部件326而安裝於主框架322
之下端。主框架322以愈下側外徑愈大之方式,形成側面緩慢傾斜之圓錐梯形狀。此外,主框架322具有在中心軸上延伸之連桿322a;以及與中心軸垂直配置之頂板322b及底板322c。頂板322b與底板322c藉由連桿322a連結。連桿322a貫穿底板322c,進一步向下方延伸。此外,在頂板322b上安裝有中繼框架324。
此外,在固定部310之筒狀體312的內部固定有與筒狀體312
同軸配置之概略圓筒形狀的內側磁極316。筒狀體312與內側磁極316均由磁性體形成。內側磁極316之外徑比驅動線圈328之內徑小,驅動線圈328配置於內側磁極316之外周面與筒狀體312之內周面所夾著的間隙。此外,在內側磁極316之筒內固定有僅可在Z軸方向移動地支撐連桿322a的軸承318。
在筒狀體312之內周面312a形成有複數個凹部312b,各凹部
312b中收容有勵磁線圈314。當直流電流(勵磁電流)流入勵磁線圈314時,在筒狀體312之內周面312a與內側磁極316的外周面接近而相對之處,於筒狀體312之半徑方向產生如箭頭A所示的磁場。在該狀態下,當驅動電流流入驅動線圈328時,在驅動線圈328之軸方向,亦即在Z軸方向產生洛倫茲力,而在Z軸方向驅動活動部320。
此外,在內側磁極316之筒內收納有空氣彈簧330。空氣彈簧
330之下端固定於固定部310,上端固定有連桿322a。空氣彈簧330經由連桿
322a而從下方支撐主框架322。亦即,藉由空氣彈簧330支撐活動部320、被活動部320支撐之XY滑塊360、振動檯400及受測體之重量(靜負荷)。因此,藉由在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中設置空氣彈簧330,不需要藉由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驅動力(洛倫茲力)支撐活動部320及振動檯400等的重量(靜負荷),因為只須提供用於使活動部320等振動之動負荷即可,所以供給至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驅動電流(亦即耗電)減少。此外,藉由減少必要之驅動力,因為驅動線圈328亦可小型化,所以可藉由活動部320之輕量化,以更高頻率驅動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再者,因為不需要將用於支撐活動部320及振動檯400等之重量的大直流成分供給至驅動線圈,所以電源部40亦可採用小型且簡單之構成者。
此外,驅動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活動部320時,固定部310
亦在驅動軸(Z軸)方向承受大的反作用力(施振力)。藉由在活動部320與固定部310之間設置空氣彈簧330,緩和從活動部320向固定部310傳達之施振力。因而,例如防止活動部320之振動經由固定部310、裝置底座500及振動產生單元100、200,作為噪音成分而傳達至振動檯400。
此處,說明水平致動器100A之構成。如上述,水平致動器
100A除了具備中立彈簧機構130以取代空氣彈簧330係與鉛直致動器300A不同之外,其他之基本構成兩者共通。此外,水平致動器200A亦係與以下說明之水平致動器100A同一構成者。中立彈簧機構130彈性地連結水平致動器100A之固定部310與活動部320。
第十三圖係放大中立彈簧機構130附近之水平致動器100A
的縱剖面圖。虛線框內係朝向X軸正方向觀看之中立彈簧機構130的背面圖。
中立彈簧機構130具備:凸型托架131、連桿132、螺母133
及一對線圈彈簧(壓縮線圈彈簧)134、135。凸型托架131在凸緣部131a中固定於固定部110之底部。此外,在凸型托架131之頂板131b中央設有供連桿132通過的貫穿孔131b1。
連桿132將長度方向朝向X軸方向而配置。連桿132在其一端
(第十三圖中之右端)設有凸緣部132b,並經由凸緣部132b連結於活動部120之連桿156a的前端(第十三圖之左端)。此外,在連桿132之另一端部(第十三圖之左端部)形成有與螺母133嚙合之公螺紋部132a。
一對線圈彈簧134、135蓋住連桿132,一方線圈彈簧134被螺
母133之凸緣部與凸型托架131之頂板131b(線圈(彈性要素)支撐板)夾著而保持。另一方線圈彈簧135被頂板131b與連桿132之凸緣部132b夾著而保持。藉由旋緊螺母133,對一對線圈彈簧134、135賦予預負荷。2個線圈彈簧134、135之復原力平衡的位置為水平致動器100A之活動部120的中立位置(或是原點或基準位置)。藉由中立彈簧機構130(直接而言,係一對線圈彈簧134、135)對於從中立位置離開之活動部120作用返回中立位置之方向的復原力。藉此,活動部120可將中立位置作為中心進行往返驅動,消除在驅動中活動部120之位置搖擺不定的問題。
其次,說明可在軸線方向滑動地從側方支撐活動部320上部
之活動部支撐機構340的構成。如第六圖及第十二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活動部支撐機構340具備導框342及Z軸線性導344。另外,Z軸線性導344使用與後述之A型線性導364A(第十七圖-第十九圖)相同構成者。Z軸線性導344具備Z軸軌道344a及Z軸滑架344b。在中繼框架324之軀體部324a的側
面,於周方向等間隔安裝有在Z軸方向延伸之4條Z軸軌道344a。具體而言,係在軀體部324a之X軸方向兩端及Y軸方向兩端各固定一個Z軸軌道344a。
此外,在固定部310(筒狀體312)之上面,沿著筒狀體312
之內周面等間隔(90°間隔)固定有4個導框342。導框342係以肋條補強之剖面為L字狀的固定部件(亦稱為角板、角鐵或L型托架)。在各導框342之直立部342u固定有與Z軸軌道344a嚙合之Z軸滑架344b。
Z軸滑架344b具有可旋轉之複數個滾柱344c(後述)作為轉
動體,並與Z軸軌道344a一起構成滾柱軸承機構之Z軸線性導344。亦即,活動部320在上部之中繼框架324中,藉由導框342與Z軸線性導344成對的4組支撐構造(活動部支撐機構340)而從側方支撐,避免在X軸及Y軸方向移動。因而,防止活動部320在X軸及Y軸方向振動而發生串音。此外,藉由使用Z軸線性導344,活動部320可向Z軸方向順利移動。再者,如上述,因為活動部320之下部亦藉由軸承318僅可在Z軸方向移動而支撐,所以亦管制在X軸、Y軸及Z軸周圍旋轉,不易發生不需要之振動(控制向Z軸方向並進運動以外的振動)。
此外,以Z軸線性導344連結活動部320與導框342時,亦考
慮在固定於固定部310之導框342上安裝Z軸軌道344a,並在Z軸軌道344a上可滑動地支撐安裝於活動部320之Z軸滑架344b的構成。但是,本實施形態與此相反,係在活動部320中安裝Z軸軌道344a,在導框342上安裝Z軸滑架344b。藉由採用該安裝構造,可抑制不需要之振動。此因,Z軸軌道344a比Z軸滑架344b重量輕,且在驅動方向(Z軸方向)之尺寸長(因此,每單位長度之質量小),並且驅動方向之質量分布均勻,所以在活動部320中固定Z
軸軌道344a者,驅動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時之質量分布的變動小,因此,可抑制因質量分布變動而產生的振動。此外,因為Z軸軌道344a比Z軸滑架344b之重心低(亦即從設置面至重心的距離短),所以在活動側固定Z軸軌道344a者慣性力矩小。因此,藉由該構成容易使固定部310之共振頻率遠比施振頻帶(例如0~100Hz)高,緩和因共振造成施振精度降低。
其次,說明連結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與振動檯400之XY滑
塊360的構成。如第四圖至第六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XY滑塊360具備4組十字導軌(以下,簡稱為「十字導」)364。
第十四圖顯示十字導364之外觀圖。十字導364係以活動方向
彼此正交之方式使各滑架重疊來固定後述之A型線性導364A與B型線性導364B者。
第十五圖至第十七圖顯示A型線性導364A之外觀圖。第十五
圖、第十六圖及第十七圖分別係A型線性導364A之俯視圖、側視圖(第十五圖中從下側觀看之圖)及前視圖(第十五圖中從左側觀看之圖)。A型線性導364A具備軌道364Aa與滑架364Ab。
此外,第十八圖至第二十圖顯示B型線性導364B之外觀圖。
第十八圖、第十九圖、第二十圖分別係B型線性導364B之俯視圖、側視圖(第十八圖中從下側觀看之圖)及前視圖(第十八圖中從左側觀看之圖)。B型線性導364B具備軌道364Ba與滑架364Bb。
A型線性導364A在滑架364Ab之滑架上面的四個角落設有
螺栓固定用4個螺孔之滑架安裝孔(以下簡稱為「安裝孔」)364Ab3。4個安裝孔364Ab3係以其中心線通過滑架上面之正方形SqA(第十五圖以鏈線顯
示)的各頂點之方式形成。
另外,B型線性導364B在滑架364Bb之滑架上面的四個角落
設有螺栓固定用4個螺孔之安裝孔364Bb3。4個安裝孔364Bb3係以其中心線通過滑架上面之正方形SqB(第十八圖以鏈線顯示)的各頂點之方式形成。
此外,形成安裝孔364Bb3之間隔(亦即,正方形SqB的邊長)
與形成A型線性導364A之安裝孔364Ab3的間隔(亦即,正方形SqA的邊長)一致。因而,即使將A型線性導364A與B型線性導364B在活動方向偏差90度而重疊,各4個安裝孔364Bb3與安裝孔364Ab3的位置關係一致,可藉由4支螺栓連結滑架364Bb與滑架364Ab。此外,因為將滑架364Ab之安裝孔364Ab3作為螺孔,並將滑架364Bb之安裝孔364Bb3作為切孔,所以無須介有連結板即可直接連結滑架364Ab與滑架364Bb。藉此,可使十字導364輕量化。此外,藉由省略連結板使十字導364小型化,十字導364之剛性提高(亦即固有振動數高),施振性能提高。具體而言,可在更高頻率下施振而振動噪音小。
此外,在滑架364Ab及滑架364Bb之滑架上面的四個角落分
別形成有L字狀之缺口部364Ab2及364Bb2。再者,在滑架364Ab及滑架364Bb之活動方向中央,於寬度方向(第十五圖、第十八圖之上下方向)兩側形成有U字狀之缺口部364Ab1及364Bb1。換言之,除了形成安裝孔364Ab3及364Bb3之各4個凸緣部364Ab4及364Bb4,而削去滑架364Ab及滑架364Bb之寬度方向兩側緣部。藉此,實現滑架364Ab及滑架364Bb之輕量化。
因為十字導364如此由十字導專用之小型且輕量的A型線性
導364A及B型線性導364B構成,所以成為小型、輕量且高剛性者。因而,
十字導364可實現共振頻率高、振動噪音小之滑動機構。
此外,滑架364Ab與滑架364Bb除了安裝孔364Bb3、364Ab3之外,彼此具有同一構造。此外,軌道364Aa與軌道364Ba係同一構造者。因而,即使組合A型線性導364A與B型線性導364B來使用,仍不致破壞重量平衡。
此外,各滑架364Ab、364Bb分別在上下方向(第十五圖、第十八圖中垂直於紙面之方向)之軸周圍具有概略兩度旋轉對稱性,不過,不具4度旋轉對稱性。因而,直動方向(第十五圖、第十八圖之左右方向)與橫方向(第十五圖、第十八圖之上下方向)對外力之回應特性(亦即,振動特性)不同。而分別使實質地具有兩度旋轉對稱性,重量分布彼此概等之滑架364Ab與滑架364Bb在上下方向之軸(各滑架364Ab、364Bb之兩度旋轉對稱軸)周圍旋轉90度而連結的十字導364之滑架(以下稱「十字滑架」),獲得概略4度旋轉對稱性,在直動方向與橫方向對外力之回應特性更為均勻。
藉由經由上述十字導364而連結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活動部320與振動檯400,振動檯400可對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活動部320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滑動地連結。
第二十一圖係說明安裝於中繼框架324之頂板324b之4個十字導364的軌道364Aa、364Ba之配置關係圖。本實施形態之XY滑塊360,其安裝於頂板324b之4條軌道(具體而言係各2條軌道364Aa、364Ba)的方向在X軸方向(第二十一圖之左右方向)與Y軸方向(第二十一圖之上下方向)交互改變。藉由該配置,將4個十字導364全體之質量分布平均化,實現方
向性更小之振動特性。
再者,如第二十一圖所示,A型線性導364A與B型線性導
364B之上下配置關係(亦即,固定於中繼框架324之頂板324b的軌道364Aa、364Ba)係各十字導364交互改變。藉此,A型線性導364A與B型線性導364B之質量分布的微小差異被平均化,可實現方向性更小之振動特性。
如此,藉由經由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可以小摩擦阻力而滑
動之XY滑塊360來連結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與振動檯400,即使振動檯400藉由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而分別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振動,振動檯400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之振動成分不致向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傳達。
此外,幾乎不至於因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驅動,而在振
動檯400上施加Y軸及Z軸方向之力。同樣地,幾乎不至於因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之驅動,而在振動檯400上施加Z軸及X軸方向之力。因而可進行串音小之施振。
其次,說明連結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與振動檯400之YZ滑
塊160(第七圖、第八圖)的構成。YZ滑塊160具備:固定於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活動部120(中繼框架124)前端面的連結臂162;可在Y軸方向滑動地連結連結臂162(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與振動檯400之1組Y軸線性導164A;及可在Z軸方向滑動地連結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與振動檯400之3組Z軸線性導164B。此外,Y軸線性導164A具備1條Y軸軌道164Aa與3個Y軸滑架164Ab。另外,Z軸線性導164B具備1條Z軸軌道164Ba與1個Z軸滑架164Bb。
如第七圖所示,連結臂162在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側形成與
活動部120(中繼框架124)之直徑概略相同大小。藉由該構成,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施振力可平衡地傳達至連結臂162。此外,連結臂162在振動檯400側擴張至與Y軸軌道164Aa之長度概略相同大小。藉由該構成,可包含其全長支撐比中繼框架124之直徑長的Y軸軌道164Aa。
此外,連結臂162為了達到輕量化,而在Y軸方向等間隔設
有在Z軸方向貫穿之5個圓孔162a。形成於連結臂162之圓孔162a數量、直徑及間隔,依連結臂162尺寸及施加於連結臂162之施振力大小等而定。
在Y軸方向延伸之Y軸軌道164Aa經由連結臂162及中繼框
架124固定於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活動部120。此外,Y軸軌道164Aa上裝設有可滑動地與Y軸軌道164Aa嚙合的3個Y軸滑架164Ab。
在Z軸方向延伸之3條Z軸軌道164Ba在振動檯400與X軸振
動產生單元100相對之側面等間隔安裝於Y軸方向。此外,各Z軸軌道164Ba上裝設有可滑動地與Z軸軌道164Ba嚙合之Z軸滑架164Bb。
另外,本實施形態之Y軸滑架164Ab係與上述A型線性導
364a之滑架364Ab同一構成者,Z軸滑架164Bb係與上述B型線性導364B之滑架364Bb同一構成者。另外,Y軸滑架164Ab亦可使用B型線性導364B之滑架364Bb,Z軸滑架164Bb亦可使用A型線性導364a之滑架364Ab。
Y軸滑架164Ab與Z軸滑架164Bb藉由4支螺栓連結而形成十
字導364之滑架(十字滑架)。亦即,Y軸軌道164Aa經由3個十字滑架而與3條Z軸軌道164Ba連結。藉由該構成,振動檯400可對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活動部120在Y軸方向及Z軸方向滑動地連結。
如此,藉由經由以小摩擦阻力可在Y軸方向及Z軸方向滑動
之YZ滑塊160,而連結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與振動檯400,即使藉由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及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使振動檯400分別在Y軸方向及Z軸方向振動,振動檯400在Y軸方向及Z軸方向之振動成分不致傳達至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
此外,幾乎不至於因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之驅動而在振動
檯400上施加Z軸及X軸方向之力。同樣地,幾乎不致於因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驅動而在振動檯400上施加X軸及Y軸方向之力。因而可進行串音小之施振。
此外,連結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與振動檯400之ZX滑塊260
亦具有與YZ滑塊160同一構成,振動檯400對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之活動部可在Z軸方向及X軸方向滑動地連結。因此,即使仍然藉由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及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而使振動檯400分別在Z軸方向及X軸方向振動,振動檯400在Z軸方向及X軸方向之振動成分不致傳達至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
此外,幾乎不致於因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驅動而在振動
檯400上施加X軸及Y軸方向之力。同樣地,幾乎不致於因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驅動而在振動檯400上施加Y軸及Z軸方向之力。因而可進行串音小之施振。
如以上,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彼此不致相互干擾,
而可將振動檯400在各驅動軸方向正確產生振動。此外,因為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之活動部係藉由導框及線性導僅可在驅動方向移動地支
撐,所以不易向非驅動方向振動。因而,未經控制之非驅動方向的振動亦不致從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施加於振動檯400。因此,藉由對應之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的驅動而正確控制振動檯400之各軸方向的振動。
其次,就活動部支撐機構340、YZ滑塊160、ZX滑塊260及
XY滑塊360中使用之線性導機構(軌道及滑架)的內部構造,舉活動部支撐機構340之Z軸線性導344(Z軸滑架344b、Z軸軌道344a)為例來說明。另外,如上述,Z軸線性導344係與A型線性導364A同一構成者。此外,B型線性導364B之內部構造除了安裝孔364Bb3之外,與Z軸線性導344同樣地構成。此外,使用於振動產生裝置1之機構部10的其他線性導機構亦與Z軸線性導344同樣地構成。
第二十二圖係以與Z軸軌道344a之長軸垂直的一面(亦即XY
平面)切斷活動部支撐機構340之Z軸線性導344(Z軸軌道344a及Z軸滑架344b)的剖面圖。此外,第二十三圖係第二十二圖之I-I剖面圖。本實施形態之Z軸線性導344係使用滾柱作為轉動體者。藉由使用滾柱可獲得高位置精度與剛性。
在第二十二圖中之Z軸軌道344a的Y軸方向兩側面分別形成
有在Z軸方向延伸而剖面為梯形狀之溝344a1。此外,如第二十二圖及第二十三圖所示,在Z軸滑架344b上以包圍Z軸軌道344a之方式形成有在Z軸方向延伸之溝344b5。在溝344b5之各側壁形成有沿著Z軸軌道344a之溝344a1而延伸的突出部344b6。突出部344b6上形成有與Z軸軌道344a之梯形狀的溝344a1之各斜面平行之一對斜面。在Z軸軌道344a之一對溝344a1的合計4個
斜面、以及與此等分別相對之突出部344b6的合計4個斜面之間分別形成有間隙。該4個間隙中分別收納有多數個不銹鋼製的滾柱344c1、344c2、344c3、344c4、與可旋轉地保持滾柱而連結之樹脂製的止動器344c5(第二十三圖)。
滾柱344c1、344c2、344c3、344c4分別以溝344a1之斜面與突出部344b6的斜面夾著而保持。
此外,在Z軸滑架344b之內部,與上述4個間隙分別平行地
形成有4個滾柱退開路徑344b1、344b2、344b3、344b4。如第二十三圖所示,滾柱退開路徑344b1、344b2、344b3、344b4在其兩端與對應之上述間隙聯絡。藉此,形成用於使滾柱344c1、344c2、344c3、344c4及止動器344c5循環之循環路徑。
Z軸滑架344b沿著Z軸軌道344a而在Z軸方向移動時,多數個
滾柱344c1、344c2、344c3、344c4與止動器344c5一起在各循環路徑344b1、344b2、344b3、344b4中循環。Z軸滑架344b藉由多數個滾柱344c1、344c2、344c3、344c4而支撐。此外,藉由滾柱344c1、344c2、344c3、344c4轉動保持在Z軸方向之小阻力。結果,即使與Z軸方向不同方向之大負荷施加於Z軸線性導344時,Z軸滑架344b仍可沿著Z軸軌道344a順利移動。
第二十四圖係顯示滾柱與止動器344c5之配置關係圖。如第
二十四圖所示,連結複數個滾柱(例如滾柱344c4)之止動器344c5具有:配置於滾柱344c4間之複數個分隔部344c5b;與連結複數個分隔部344c5b之一對鏈條344c5a。各分隔部344c5b之兩端分別固定於一對鏈條344c5a,而形成梯子狀的止動器344c5。在被鄰接之一對分隔部344c5b與一對鏈條344c5a包圍的空間保持各滾柱344c4。
此外,藉由在滾柱344c4間介有硬度低之止動器344c5的分隔
部344c5b,防止因各滾柱344c4在狹窄之接觸面積直接接觸而產生的油膜破損或磨耗,摩擦阻力變小,壽命亦大幅延長。
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亦具備活動部
支撐機構。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活動部(中繼框架)係在與驅動方向(X軸)垂直的兩個方向(Y軸及Z軸方向)從兩側經由X軸線性導而以導框支撐。同樣地,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之活動部(中繼框架)係在與驅動方向(Y軸)垂直之兩個方向(Z軸及X軸方向)從兩側經由Y軸線性導而以導框支撐。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之活動部皆是長度方向朝向水平配置。因而,無活動部支撐機構之過去的振動產生單元的活動部僅藉由連桿懸吊支撐,活動部之前端側(振動檯400側)藉由本身重量而向下方垂下,如此在驅動時造成摩擦及不需要的振動增加。本實施形態因為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之活動部係從下方藉由導框支撐,所以此種問題亦消除。
其次,說明振動檯400之構成。第二十五圖係放大振動檯400
附近之俯視圖。振動檯400(第八圖)具有:頂板401;從頂板401周緣部下垂之框部410;在其下面安裝XY滑塊360之底部402;及被頂板401、框部410與底部402夾著的蜂巢狀芯部420;且具有蜂巢構造。
如第二十五圖所示,頂板401係切下正方形之四個角落的切
角角狀(概略六角形狀)的板材。框部410亦係切角角狀地接合板材的框狀部件。框部410具有:在Y軸方向延伸之一對Y壁部411、415;在X軸方向延伸之一對X壁部413、417;及4個切角壁部412、414、416、418。切角壁部
412連結Y壁部411之一端與X壁部413的一端,切角壁部414連結X壁部413之另一端與Y壁部415的一端,切角壁部416連結Y壁部415之另一端與X壁部417的一端,切角壁部418連結X壁部417之另一端與Y壁部411的另一端。
此外,振動檯400具備從頂板401下面下垂之複數個肋條
(421、422、423、431、432、433、441、442、443、451、452、453)。此等複數個肋條蜂巢狀結合而構成芯部420。
一對Y壁部411、415藉由在X軸方向延伸的3個肋條431、
432、433而連結。肋條431連結Y壁部411、415之各一端,肋條433連結Y壁部411、415之各另一端,肋條432連結Y壁部411、415之Y軸方向各中央部。
一對X壁部413、417藉由在Y軸方向延伸的3個肋條421、
422、423而連結。肋條421連結X壁部413之一端與X壁部417的另一端,肋條423連結X壁部413之另一端與X壁部417的一端,肋條422連結X壁部413、417之Y軸方向的各中央部。
肋條441、442、443分別與切角壁部414、418平行地(亦即
對X軸及Y軸傾斜45度)配置。肋條441連結Y壁部411與X壁部417,肋條443連結Y壁部411與X壁部417。此外,肋條442連結肋條421與肋條431之連結部、以及肋條423與肋條433之連結部。
肋條451、452、453分別與切角壁部412、416平行地(亦即
對X軸及Y軸傾斜45度)配置。肋條451連結Y壁部411與X壁部413,肋條453連結Y壁部415與X壁部417。此外,肋條452連結肋條421與肋條433之連結部、以及肋條423與肋條431之連結部。
如此,振動檯400藉由採用蜂巢構造以減輕重量,而且具有
高剛性,藉此可以更高頻率產生振動。
此外,如第二十五圖所示,振動檯400在Z軸周圍具有4度旋轉對稱性。因而可實現方向性小之振動特性。
此外,如上述,振動檯400形成將正方形之四個角落切下的切角角狀。藉由切下不使用之四個角落,可實現輕量化。此外,藉由切下剛性比較低且共振頻率低之四個角落,可實現高剛性化與共振頻率的提高。
此外,如第七圖及第二十五圖所示,3條Z軸軌道164Ba分別固定於在X軸方向延伸之肋條431、432、433的延長面上(具體而言,係在肋條431、432、433之一端部)。因此,3條Z軸軌道164Ba在將振動檯400產生振動之X軸方向以高剛性支撐。
同樣地,3條Z軸軌道264Ba分別固定於在Y軸方向延伸之肋條421、422、423的延長面上(具體而言,係在肋條421、422、423之一端部)。因此,3條Z軸軌道264Ba在將振動檯400產生振動之Y軸方向以高剛性支撐。
如此,Z軸軌道164Ba及264Ba安裝於振動檯400之剛性高的位置。因而,即使振動檯400經由Z軸軌道164Ba及264Ba而產生振動,振動檯400不致大幅變形,特別是不致在低頻區域產生大的振動噪音。
其次,說明將各振動產生單元之固定部安裝於裝置底座500的構造。
如第四圖至第六圖所示,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固定部310經由配置於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的X軸方向兩側之一對支撐單元350(固定部支撐機構,亦稱浮動機構或彈性支撐機構)而安裝於裝置底座500的上
面。如第六圖所示,各支撐單元350具備:活動塊358、一對角鐵(固定塊)352及一對線性導354。活動塊358係安裝於Z軸振動產生單元之固定部310側面的支撐部件。一對角鐵352與活動塊358之Y軸方向兩端面分別相對而配置,並固定於裝置底座500之上面。活動塊358之Y軸方向兩端與各角鐵352藉由線性導354可分別在Z軸方向滑動地連結。
線性導354具備:軌道354a、以及與軌道354a嚙合之滑架
354b。在活動塊358之Y軸方向兩端面安裝有軌道354a。此外,各角鐵352上安裝有與相對之軌道354a嚙合的滑架354b。此外,在活動塊358與裝置底座500之間配置有在Y軸方向排列之一對空氣彈簧356,活動塊358經由一對空氣彈簧356而支撐於裝置底座500。
如此,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因為其固定部310藉由具備線性
導354及空氣彈簧356之支撐單元350,而對裝置底座500在驅動方向(Z軸方向)彈性地支撐,所以驅動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時施加於固定部310之Z軸方向的強反作用力(施振力)不致直接傳達至裝置底座500,而藉由空氣彈簧356將特別是高頻成分大幅衰減。因而,大幅降低從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經由裝置底座500及其他振動產生單元100、200而傳達至振動檯400的振動噪音。
如第七圖至第九圖所示,水平致動器100A之固定部110經由
配置於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Y軸方向兩側的一對支撐單元150而安裝於裝置底座500之上面。各支撐單元150具備:固定於裝置底座500上面之倒T字狀的固定塊152;安裝於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固定部110側面的概略立方體狀之活動塊158;及可在X軸方向滑動地連結固定塊152與活動塊158之
線性導154。
活動塊158以螺栓固定於水平致動器100A之固定部110側
面。在安裝活動塊158之固定部110的Y軸方向兩側面,設有具有與Z軸平行之中心軸而向內側凹入的圓柱面狀彎曲面110a。此外,在活動塊158與固定部110相對之面亦形成有適合彎曲面110a之彎曲面158a。將活動塊158安裝於固定部110之側面時,固定部110之彎曲面110a與活動塊158之彎曲面158a嵌合,固定部110無法對活動塊158在Z軸方向移動。此外,藉由該嵌合,固定部110向X軸及Y軸方向之移動,以及在X軸、Y軸及Z軸周圍之旋轉亦被管制,而藉由活動塊158確實保持固定部110。
線性導154具備:安裝於固定塊152上面並在X軸方向延伸的
軌道154a;及安裝於活動塊158下面並與軌道154a嚙合之一對滑架154b。此外,在固定塊152之X軸負方向側的側面固定有延伸於上方之L字狀的支臂(枝板)152a。在活動塊158與支臂152a之間設有彈簧機構156。
第二十六圖係放大支撐單元150(第八圖)之彈簧機構156
附近的側視圖。彈簧機構156具備:螺栓156a、固定板156b、環156c、螺母156d、線圈彈簧156e、緩衝板156f、墊片156g及螺母156h。在固定塊152之支臂152a的上部設有在X軸方向延伸的貫穿孔152ah,螺栓156a通過該貫穿孔152ah。螺栓156a之前端經由固定板156b而固定於活動塊158。此外,螺栓156a之前端部插入圓筒狀的環156c中。
環156c夾在螺栓156a旋入之螺母156d與固定板156b之間而
固定。此外,螺栓156a之前端側插入線圈彈簧156e。線圈彈簧156e夾在固定板156b與支臂152a之間而保持。此外,環156c嵌入線圈彈簧156e之前端部,
線圈彈簧156e之前端部經由環156c而固定於活動塊158。
另外,線圈彈簧156e係將鋼製之壓縮線圈彈簧埋入丙烯酸樹
脂等黏彈性體(減振器)的筒狀部件(防振彈簧)。亦可使用線圈彈簧單體來取代防振彈簧。此外,亦可與線圈彈簧直向或橫向地設置另外的減振器(例如防振橡膠或油減振器)。
在螺栓156a之頭部側旋入2個螺母156h而固定。此外,螺栓
156a通過分別設於緩衝板156f及墊片156g之貫穿孔。緩衝板156f夾在墊片156g(及2個螺母156h)與支臂152a之間。緩衝板156f例如由防振橡膠或聚氨酯等樹脂(亦即,橡膠彈性體及/或黏彈性體)形成。
對線圈彈簧156e賦予預負荷,而水平致動器100A上未施加
負荷時,螺栓156a經由螺母156h、墊片156g及緩衝板156f而抵接於支臂152a(固定塊152)。因而,固定於活動塊158之水平致動器100A配置於線圈彈簧156e與緩衝板156f之復原力平衡的中立位置。亦即,彈簧機構156亦係一種中立彈簧機構。
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在X軸正方向對振動檯400施加振動
時,其反作用力傳達至支撐單元150之活動塊158,進一步經由彈簧機構156(線圈彈簧156e)而傳達至固定塊152(支臂152a)。因為線圈彈簧156e幾乎不傳達其低共振頻率以外的振動成分,所以抑制藉由支撐單元150從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向裝置底座500傳達之振動噪音。
此外,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在X軸負方向對振動檯400施加
振動時,其反作用力經由支撐單元150之活動塊158及彈簧機構156(緩衝板156f)而傳達至固定塊152(支臂152a)。因為緩衝板156f幾乎不傳達高頻之
振動,所以抑制藉由支撐單元150從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向裝置底座500之振動噪音。
另外,X軸正方向之反作用力比X軸負方向之反作用力小。
因而,本實施形態係使用小型且廉價之緩衝板156f作為承受X軸正方向之反作用力的彈性要素。X軸正方向之反作用力大情況下,亦可使用線圈彈簧取代緩衝板156f,而形成與中立彈簧機構130同樣之構成。
藉由上述構成,因為X軸振動產生單元之固定部110藉由具
備線性導154及彈簧機構156的支撐單元150(固定部支撐機構),而對裝置底座500在驅動方向(X軸方向)柔和而彈性地支撐,所以驅動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時,施加於固定部110之X軸方向的強反作用力(施振力)不致直接傳達至裝置底座500,特別是高頻成分藉由彈簧機構156而大幅衰減。因而,大幅降低從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傳達至振動檯400之振動噪音。
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亦具備與水平致動器100A同一構成之
水平致動器200A。水平致動器200A之固定部210亦藉由一對支撐單元250(第一圖)在Y軸方向彈性地支撐於裝置底座500。因為支撐單元250係與X軸振動產生單元之支撐單元150同一構成者,所以省略細部之重複說明。
如以上,藉由採用藉由具備彈性要素(空氣彈簧或彈簧機構)
之支撐單元150、250、350彈性地支撐各振動產生單元100、200及300的構成,因為抑制經由裝置底座500之振動產生單元間特別是高頻成分之振動(噪音)的傳達,所以可以更高精度施振。
另外,在支撐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之支撐單元350上,除了
用於施振受測體及振動檯400的動負荷之外,還施加Z軸振動產生單元300、
振動檯400及受測體之重量(靜負荷)。因而,採用了比較小型且可支撐大負荷之空氣彈簧356。另外,支撐X軸振動產生單元100之支撐單元150及支撐Y軸振動產生單元200之支撐單元250上,因為不致施加大的靜負荷,所以使用比較小型之線圈彈簧。
上述實施形態之轉動體係使用具有使用了滾柱344c2之滾柱軸承(滾子軸承)機構的線性導,不過,亦可使用具有使用其他種類轉動體之滾柱軸承機構的線性導。例如第二十八圖之橫剖面圖所示,介於軌道1344a與滑架1344b之間隙的轉動體,可使用具有使用滾珠1344c1、1344c2、1344c3、1344c4之滾珠軸承(球軸承)機構的線性導1344。
另外,因為比起轉動體與軌道及滑架以點接觸的滾珠軸承機構,以線接觸之滾柱軸承機構的接觸面積較大,可獲得高剛性,所以顯著有助於提高共振頻率。因而,在高頻區域進行振動測試情況下,應如上述實施形態使用滾柱軸承式之線性導。但是,並不需要全部線性導皆使用滾柱軸承式者。例如,亦可在活動部支撐機構340及滑動連結機構(YZ滑塊160、ZX滑塊260及XY滑塊360)等移動量比較大的部位使用滾柱軸承式的線性導,而在固定部支撐機構(支撐單元150、250及350)等移動量比較小的部位使用滾珠軸承式的線性導。此外,只要可獲得所需的共振頻率特性即可,亦可一部分或全部線性導使用滾珠軸承式者。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二種實施形態。第二種實施形態與上述第一種實施形態差異之處為兩軸滑塊(滑動連結機構)之構成與活動部
的形狀。以下說明第二種實施形態時,主要針對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差異點,而省略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的說明。
第二十九圖及第三十圖分別係放大本發明第二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2400附近之俯視圖及側視圖。
第一種實施形態係僅用螺栓直接連結形成有螺孔之安裝孔的A型線性導之滑架、與形成有切孔之安裝孔的B型線性導364B的滑架而構成十字滑架。另外,第二種實施形態係採用經由連結板(中間載台)連結活動方向不同之2個線性導的滑架之構成。本實施形態之構成與第一種實施形態比較,雖然因為部件(連結板與螺栓)數量增加,導致重量及組裝工時增加,施振性能降低,但是不需要使用專用之線性導(A型及B型線性導),而可使用市售之通用線性導。
如第二十九圖及第三十圖所示,振動產生裝置2000之YZ滑塊2160經由連結板2166連結Y軸線性導2165與3個Z軸線性導2167。Y軸線性導2165具備:固定於連結臂2162之1條Y軸軌道2165a、以及與該Y軸軌道2165a可滑動地嚙合的3個Y軸滑架2165b。3個Y軸滑架2165b在Y軸方向等間隔排列並固定於連結臂2162。
另外,Z軸線性導2167具備:1條Z軸軌道2167a與1個Z軸滑架2167b。3個Z軸線性導2167之Z軸軌道2167a在Y軸方向等間隔排列,並固定於振動檯2400與YZ滑塊2160相對之側面。此外,各Z軸滑架2167b固定於連結板2166。Y軸滑架2165b與Z軸滑架2167b對應之一組夾著連結板2166而固定於相對之位置。
同樣地如第二十九圖所示,振動產生裝置2000之ZX滑塊
2260經由連結板2266而連結X軸線性導2265與3個Z軸線性導2267。X軸線性導2265具備:固定於連結臂2262之1條X軸軌道2265a;以及與該X軸軌道2265a可滑動地嚙合之3個X軸滑架2265b。3個X軸滑架2265b在X軸方向等間隔排列並固定於連結臂2262。
另外,Z軸線性導2267具備:1條Z軸軌道2267a與1個Z軸滑
架2267b。3個Z軸線性導2267之Z軸軌道2267a在X軸方向等間隔排列,並固定於振動檯2400與ZX滑塊2260相對之側面。此外,各Z軸滑架2267b固定於連結板2266。X軸滑架2265b與Z軸滑架2267b對應之一組夾著連結板2266而固定於相對之位置。
此外,如第二十九圖及第三十圖所示,XY滑塊2360經由4
個連結板2366而連結2個X軸線性導2365與2個Y軸線性導2367。
各X軸線性導2365具備:固定於振動檯2400下面之1條X軸軌
道2365a;以及與該X軸軌道2365a可滑動地嚙合之2個X軸滑架2365b。
此外,各Y軸線性導2367具備:固定於Z軸振動產生單元之
中繼框架2324的頂板2324b上面之1條Y軸軌道2367a;以及與該Y軸軌道2367a可滑動地嚙合的2個Y軸滑架2367b。
各X軸滑架2365b分別經由連結板2366而與1個Y軸滑架
2367b固定。具體而言,安裝於各X軸軌道2365a之2個X軸滑架2365b的一方與其係與Y軸軌道2367a之一方嚙合的Y軸滑架2367b的一個連結,另一方X軸滑架2365b與其係與另一方Y軸軌道2367a嚙合之Y軸滑架2367b的一個連結。亦即,各X軸軌道2365a經由藉由連結板2366所連結之X軸滑架2365b及Y軸滑架2367b而與各Y軸軌道2367a連結。藉由該構成,振動檯2400對中繼
框架2324可在X軸方向及Y軸方向滑動地連結。
此外,如第二十九圖所示,YZ滑塊2160在Y軸負方向端的Z
軸軌道2167a1與XY滑塊2360在Y軸負方向端的X軸軌道2365a1配置於與Y軸垂直之同一平面上。同樣地,YZ滑塊2160在Y軸正方向端之Z軸軌道2167a3與XY滑塊2360在Y軸正方向端之X軸軌道2365a2配置於與Y軸垂直之同一平面上。換言之,在振動檯2400上施加X軸方向之力的YZ滑塊2160之3條Z軸軌道2167a中兩端之2條(2167a1及2167a2),與XY滑塊2360之2條X軸軌道2365a(2365a1及2365a2)分別配置於概略同一平面上。
藉由該構成,因為施加於XY滑塊2360之各十字滑架2364(X
軸滑架2365b、Y軸滑架2367b)的Z軸周圍之扭力、及施加於YZ滑塊2160之Z軸滑架2167b的應變減低,所以可進行噪音更小之正確施振,並且X軸滑架2365b、Y軸滑架2367b及Z軸滑架2167b之故障率減低,而實現耐用性更優的振動產生裝置。
特別是,除了將Z軸軌道2167a安裝於振動檯2400之側面,
不致在鉛直方向施振Z軸滑架2167b之外,藉由將Z軸軌道2167a與X軸軌道2365a配置於同一平面上,不致對Z軸滑架2167b施加應變(Z軸周圍之扭力),藉由此等相乘積效果,顯著減輕振動之噪音,Z軸滑架2167b之故障率亦大幅降低。
此外,ZX滑塊2260亦與YZ滑塊2160同樣地構成。亦即,ZX
滑塊2260在X軸負方向端之Z軸軌道2267a1與XY滑塊2360在X軸負方向端之Y軸軌道2367a1配置於與X軸垂直之同一平面上。同樣地,ZX滑塊2260在X軸正方向端之Z軸軌道2267a3與XY滑塊2360在X軸正方向端之Y軸軌道
2367a2配置於與X軸垂直之同一平面上。
藉由此等構成,可實現特別是在高頻區域之施振精度大幅提高與耐用性的提高。
第三十一圖係Z軸振動產生單元之活動部2320的外觀圖。此外,第三十二圖係中繼框架2324之外觀圖。如第三十二圖所示,中繼框架2324具備:與主框架2322概略同徑之軀體部2324a;及水平安裝於軀體部2324a上端之頂板2324b。頂板2324b係具有比軀體部2324a之外徑大的寬度(X軸方向尺寸)及長度(Y軸方向尺寸)之概略矩形平板狀的部件。
在中繼框架2324之頂板2324b上面形成有在Y軸方向延伸之一對階差2324b1,頂板2324b之上面在X軸方向其中央部比周邊部更高1階。沿著該一對階差2324b1配置XY滑塊2360的一對Y軸軌道2367a。亦即,階差2324b1係用於將Y軸軌道2367a安裝於頂板2324b上之正確位置的定位構造。藉由設置一對階差2324b1,只須將一對Y軸軌道2367a單純地沿著階差2324b1安裝,即可以高平行度配置於頂板2324b上。
第三十三圖係XY滑塊2360之Y軸軌道2367a的立體圖。如第三十三圖所示,在Y軸軌道2367a中形成有在其軸方向並列而配置的複數個貫穿孔2367ah。Y軸軌道2367a藉由將螺栓通過貫穿孔2367ah旋入設於中繼框架2324之頂板2324b的螺孔2324b2,而固定於頂板2324b上。
本實施形態中,Y軸軌道2367a之貫穿孔2367ah的間隔(及頂板之螺栓孔的間隔)s,為Y軸軌道2367a之寬度W的2倍以下(宜為寬度W以下,更宜為寬度W之50~80%,尤其宜為寬度W之60~70%)而比一般間隔短。如此,藉由縮短Y軸軌道2367a之固定間隔,Y軸軌道2367a不致撓
曲,而強固地固定於中繼框架2324的頂板2324b上。
另外,上述之第二種實施形態係在中繼框架2324之頂板
2324b上固定Y軸軌道2367a,並在振動檯2400上固定X軸軌道2365a,不過相反地,亦可為在振動檯2400上固定Y軸軌道2367a,並在Z軸振動產生單元之活動部上固定X軸軌道2365a的構成。
此外,上述第二種實施形態之XY滑塊2360係具備2個X軸線
性導2365(X軸軌道2365a)與2個Y軸線性導2367(Y軸軌道2367a),不過,亦可為具備3個以上X軸軌道2365a及/或Y軸線性導2367的構成。此時,各X軸軌道2365a與各Y軸軌道2367a亦係經由十字滑架2364而分別連結。亦即,藉由n×m個十字滑架2364而連結n條X軸軌道2365a與m條Y軸軌道2367a。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三種實施形態。第三種實施形態與上述第二種實施形態差異之處為YZ滑塊及ZX滑塊的構成。以下第三種實施形態之說明主要針對與第二種實施形態之差異點,就與第二種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省略說明。
第三十四圖係放大本發明第三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3400附近之俯視圖。
上述第二種實施形態係在振動檯之與X軸振動產生單元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相對的側面分別固定有Z軸軌道2167a及2267a。另外,第三種實施形態則係在振動檯3400之與X軸振動產生單元及Y軸振動產生單元相對的側面分別固定有Y軸軌道3165a及X軸軌道3265a。藉由採用該構成,
即使使用厚度(Z軸方向尺寸)比較薄之振動檯時,如第三十圖所示,仍可防止X軸軌道2167從振動檯2400之上下面而突出於上下,在振動檯上設置受測體之自由度提高。
另外,如第二種實施形態採用在振動檯2400上安裝YZ滑塊
2160及ZX滑塊2260的Z軸軌道2167a及2267a的構成情況下,因為YZ滑塊2160之Z軸滑架2167b、連結板2166及X軸滑架2165b,以及ZX滑塊2260之Z軸滑架2267b、連結板2266及Y軸滑架2265b不致上下驅動,所以抑制隨著此等部件上下驅動而發生振動噪音。
此外,上述第二種實施形態之YZ滑塊2160(ZX滑塊2260)
係在1個大的連結板2166(2266)上分別固定複數個Y軸滑架2165b(X軸滑架2265b)與複數個Z軸滑架2167b(2267b),而形成1個大型的十字滑架2164(2264)。另外,第三種實施形態之YZ滑塊3160(ZX滑塊3260)則係在1個小的連結板3166(3266)上分別固定1個Y軸滑架3165b(X軸滑架3265b)與1個Z軸滑架3167b(3267b),形成小型的十字滑架3164(3264),並藉由複數個小型的十字滑架3164(3264)連結Z軸軌道3167a(3267a)與Y軸軌道3165a(X軸軌道3265a)。
如此,藉由將十字滑架3164、3264小型、輕量化,容易高速
驅動十字滑架3164、3264,此外,可提高十字滑架3164、3264之共振頻率並降低振動噪音。
此外,第三種實施形態之Z軸振動產生單元活動部的頂板
3324b係以與振動檯3400概同(或大小比其大)之平面尺寸形成。因而,即使將安裝於頂板3324b上面之Y軸軌道2367a(X軸軌道3365a)的長度擴張至
與振動檯3400在Y軸方向(X軸方向)之全寬概同(或大於)的長度,仍可藉由頂板3324b而從下方支撐Y軸軌道3367a(X軸軌道3365a)的全長,可始終以高剛性支撐振動檯3400。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四種實施形態。第四種實施形態與上述第二種實施形態差異之處為兩軸滑塊(滑動連結機構)的YZ滑塊4160及ZX滑塊4260的構成。以下說明第四種實施形態時主要針對與第二種實施形態之差異點,就與第二種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省略說明。此外,因為ZX滑塊4260具有與YZ滑塊4160共通之構成,所以省略ZX滑塊4260之具體說明。
第三十五圖及第三十六圖分別係放大本發明第四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的振動檯4400附近之俯視圖及側視圖。
第四種實施形態之YZ滑塊4160具備:2個Y軸線性導4165、2個Z軸線性導4167、及連結此等之連結板4166。此外,第四種實施形態之YZ滑塊4160的Z軸軌道4167並非直接固定於振動檯4400,而係經由中繼臂4168固定於振動檯4400。
中繼臂4168之厚度(Z軸方向尺寸)在振動檯4400側,為與振動檯4400之厚度概等大小,而在Z軸線性導4167側,則擴張至與Z軸線性導4167之軌道長度概等大小。藉由該構成,Z軸線性導4167之軌道全長藉由中繼臂4168支撐。
此外,中繼臂4168之寬度(Y軸方向尺寸)在Z軸線性導4167側,為與2個Z軸線性導4167的配置間隔概等大小,而在振動檯4400側,擴張至與XY滑塊之2條X軸軌道4367a的配置間隔概等大小。換言之,藉由使Z
軸線性導4167之配置間隔比X軸軌道4367a之配置間隔小,以謀求YZ滑塊4160之小型、輕量化。再者,藉由使用中繼臂4168,因為在Z軸線性導4167的軌道與振動檯4400之間確保一定距離,所以在振動檯上設置受測體之自由度提高。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五種實施形態。第五種實施形態係僅具備1個振動產生單元(Z軸振動產生單元5300)之單軸振動產生裝置的一例。以下第五種實施形態之說明主要針對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差異點,而省略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的說明。
第三十七圖及第三十八圖分別係本發明第五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5000的側視圖及俯視圖。
第五種實施形態因為僅在單軸方向施振,所以振動檯5400不經由XY滑塊,而直接安裝於Z軸振動產生單元5300之活動部5320的上面。
此外,4個活動部支撐機構5340直接支撐振動檯5400而非Z軸振動產生單元5300之活動部5320。因而,可有效抑制振動檯在Y軸方向及Z軸方向之振動噪音。
此外,振動產生裝置5000具備用於將受測體W從上方按壓於振動檯5400之門型的反作用力框架5600。反作用力框架5600固定於Z軸振動產生單元5300之固定部(筒狀體)310的上面。此外,反作用力框架5600之梁部5610的下面設有固定受測體W之卡盤裝置5610。卡盤裝置5610具備檢測施加於受測體W之Z軸方向的力之負荷傳感器(或壓電式負荷感測器)。
藉由Z軸振動產生單元5300之空氣彈簧356(第十二圖)的
作用,在振動檯5400與反作用力框架5600之間夾著受測體W,並對受測體W賦予指定之靜負荷。亦即,採用第五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5000時,可對受測體W賦予指定之靜負荷,進行施振受測體W之測試。
其次,說明本發明之第六種實施形態,第六種實施形態係具備2個振動產生單元(X軸振動產生單元6100、Z軸振動產生單元6300)之兩軸振動產生裝置的一例。以下第六種實施形態之說明,主要針對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差異點,而省略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的說明。
第三十九圖及第四十圖分別係本發明第六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6000的俯視圖及側視圖。
第六種實施形態係在兩個方向(各振動產生單元之驅動方向及與其垂直之1個方向)施振振動檯6400。因而,各振動產生單元6100、6300與振動檯5400可滑動地連結於其他振動產生單元6300、6100之驅動方向。具體而言,X軸振動產生單元6100與振動檯6400藉由Z軸滑塊6160可在Z軸方向滑動地連結,Z軸振動產生單元6300與振動檯6400藉由X軸滑塊6360可在Z軸方向滑動地連結。
Z軸滑塊6160具備:Z軸線性導6164;及連結該Z軸線性導6164與X軸振動產生單元6100之活動部的連結臂6162。Z軸線性導6164具備安裝1個Z軸滑架之1條Z軸軌道。此外,Z軸滑架固定於連結臂6162,Z軸軌道經由中繼臂6168而固定於振動檯6400之側面。
X軸滑塊6360具備2個X軸線性導6164。各X軸線性導6164具備安裝3個X軸滑架之1條X軸軌道。
X軸振動產生單元6100之固定部經由支撐單元6150而固定
於裝置底座6500。此外,Z軸振動產生單元6300之固定部經由支撐單元6350而固定於裝置底座6500。
支撐單元6350係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支撐單元350概略同一
構成者。另外,支撐單元6150與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支撐單元150不同,係具備在Z軸方向排列而配置的2個空氣彈簧6156,來取代彈簧機構156。
以上係本發明例示之實施形態的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不限於上述說明者,在藉由申請專利範圍之記載所表現的技術性思想範圍內可作各種變形。例如,從本說明書中例示性明示之實施形態等的構成及/或本說明書中之記載,適切組合熟悉本技術之業者自明的實施形態等構成之構成,亦包含於本申請案之實施形態。
上述各種實施形態係將本發明適用於電動型振動產生裝置之例,不過本發明不限定於該構成,使用其他種類之振動產生單元(例如,組合旋轉電動機或油壓旋轉馬達與進給絲桿機構等旋轉-直動轉換機構之直動振動產生單元、線性馬達等)的振動產生裝置亦可適用本發明。
例如,第一種實施形態之振動產生裝置1係將本發明適用於3軸電動型振動產生裝置之例,當然,本發明可適用於單軸及兩軸之電動型振動產生裝置。
此外,第一種實施形態係使用空氣彈簧作為衰減支撐單元350(固定部支撐機構)之振動的緩衝手段,不過,亦可使用具有防振效果之其他種類的彈簧(例如鋼製之線圈彈簧)或彈性體(防振橡膠等)而構成。
滑動連結機構各軸之線性導數量(1支、2支、3支、4支、5支以上)及配置,依振動檯之大小、受測體之大小或重量分布、及測試條件(頻率、振幅)等而適當選擇。此外,第一種實施形態之XY滑塊360具備的十字導364數量亦不限於4個,亦可依振動檯之大小、受測體之負荷及測試條件等而為5個、6個、7個、8個、9個或其以上。
此外,第五種實施形態之單軸振動產生裝置係具備反作用力框架5600,不過亦可不具反作用力框架5600而構成。此外,亦可在兩軸及3軸振動產生裝置中設置反作用力框架而構成。此時,反作用力框架例如固定於裝置底座。
10‧‧‧機構部
100‧‧‧X軸振動產生單元
162‧‧‧連結臂
162a‧‧‧圓孔
200‧‧‧Y軸振動產生單元
300‧‧‧Z軸振動產生單元
400‧‧‧振動檯
500‧‧‧裝置底座
Claims (14)
- 一種振動產生裝置,其具備:振動檯;Y軸致動器,其係在水平方向之Y軸方向驅動前述振動檯;Z軸致動器,其係在鉛直方向之Z軸方向驅動前述振動檯;第一滑塊(2360),其係可在前述Y軸方向滑動地連結前述振動檯與前述Z軸致動器;及第二滑塊(2260),其係可在前述Z軸方向滑動地連結前述振動檯與前述Y軸致動器;前述第一滑塊具備Y軸線性導軌,其係具有:Y軸軌道,其係向前述Y軸方向延伸;及Y軸滑架,其係可在前述Y軸方向滑動地與前述Y軸軌道嚙合;前述第二滑塊具備Z軸線性導軌,其係具有:Z軸軌道,其係向前述Z軸方向延伸;及Z軸滑架,其係可在前述Z軸方向滑動地與前述Z軸軌道嚙合;前述第一滑塊之前述Y軸軌道與前述第二滑塊之前述Z軸軌道固定於前述振動檯,並且將前述第一滑塊之前述Y軸軌道的一個與前述第二滑塊之Z軸軌道的一個配置於概略同一平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二滑塊具備3個以上並列之前述Z軸線性導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具備: X軸致動器,其係將前述振動檯在與前述Z軸方向及前述Y軸方向兩方向正交之X軸方向產生振動;及第三滑塊(2160),其係可在前述Z軸方向及前述Y軸方向之兩方向滑動地連結前述振動檯與前述X軸致動器;前述第一滑塊及前述第二滑塊分別具備X軸線性導軌,其係具有:X軸軌道,其係向前述X軸方向延伸;及X軸滑架,其係可在前述X軸方向滑動地與前述X軸軌道嚙合;前述第三滑塊具備:Y軸線性導軌,其係具有:Y軸軌道,其係向前述Y軸方向延伸;及Y軸滑架,其係可在前述Y軸方向滑動地與前述Y軸軌道嚙合;及Z軸線性導軌,其係具有:Z軸軌道,其係向前述Z軸方向延伸;及Z軸滑架,其係可在前述Z軸方向滑動地與前述Z軸軌道嚙合;前述第三滑塊之前述Z軸軌道固定於前述振動檯,前述第一滑塊之前述X軸軌道的一個與前述第三滑塊之Z軸軌道的一個配置於概略同一平面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三滑塊具備3個以上並列之前述Z軸線性導軌。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第一滑塊、前述第二滑塊及前述第三滑塊之至少一個係具備滾柱作為轉動體之滾柱軸承 機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X軸致動器、前述Y軸致動器及前述Z軸致動器係電動型致動器,且前述電動型致動器具備:概略筒狀之固定部;活動部,其係至少一部分收容於前述固定部之中空部內,並在前述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往返驅動;及複數個活動部支撐機構,其係可在前述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往返移動地從側方支撐前述活動部;前述活動部支撐機構具備:軌道,其係固定於前述活動部之側面,並延伸於前述固定部之軸線方向;及滑架,其係固定於前述固定部,並可在前述軸線方向滑動地與前述軌道嚙合;並且概略等間隔地配置於前述固定部之軸線周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活動部具備:圓柱狀部,其係同軸地配置於前述固定部之中空部內;及概略矩形狀之頂板,其係安裝於前述圓柱狀部之上端,並在前述Y軸方向具有一邊;前述頂板在前述Y軸方向之長度比前述圓柱狀部之外徑大,且大於前述振動檯在前述Y軸方向之長度。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具備兩對前述活動部支撐機構,前述活動部藉由前述兩對活動部支撐機構而在正交之兩個方向從兩側夾著。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活動部具備連桿,其係從其一端突出而延伸於前述固定部之軸線上;前述固定部具備軸承,其係可在前述固定部之軸線方向移動地支撐前述連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振動產生裝置具備底座;前述電動型致動器具備固定部支撐機構,其係支撐前述固定部;前述固定部支撐機構具備:活動塊,其係安裝於前述固定部;線性導軌,其係可在前述固定部之軸線方向滑動地連結前述活動塊與前述底座;及緩衝手段,其係配置於前述底座與前述活動塊之間,防止前述軸線方向之振動傳達。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緩衝手段係空氣彈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前述固定部支撐機構具備固定塊,其係固定於前述底座;前述固定部支撐機構之線性導軌及前述緩衝手段的至少一方經由 前述固定塊而固定於前述底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鄰接的前述Z軸線性導軌之間隔比前述Z軸滑架之寬度更狹窄。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振動產生裝置,其中,鄰接的前述Z軸線性導軌之間隔比前述Z軸軌道之寬度更狹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5172 | 2014-07-30 | ||
JP2014-155172 | 2014-07-30 | ||
JP2015-121585 | 2015-06-16 | ||
JP2015121585 | 2015-06-1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07625A TW201607625A (zh) | 2016-03-01 |
TWI680810B true TWI680810B (zh) | 2020-01-01 |
Family
ID=5521764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41405A TWI736019B (zh) | 2014-07-30 | 2015-07-30 | 振動產生裝置、電動型致動器、十字導軌、線性導軌及振動檯 |
TW104124695A TWI680810B (zh) | 2014-07-30 | 2015-07-30 | 振動產生裝置 |
TW108141820A TWI736021B (zh) | 2014-07-30 | 2015-07-30 | 振動產生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41405A TWI736019B (zh) | 2014-07-30 | 2015-07-30 | 振動產生裝置、電動型致動器、十字導軌、線性導軌及振動檯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41820A TWI736021B (zh) | 2014-07-30 | 2015-07-30 | 振動產生裝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281356B2 (zh) |
EP (4) | EP3176562B1 (zh) |
JP (4) | JP6476187B2 (zh) |
KR (6) | KR102357171B1 (zh) |
CN (3) | CN106605134B (zh) |
DE (3) | DE202015010027U1 (zh) |
TW (3) | TWI736019B (zh) |
WO (1) | WO201601774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41922B1 (en) * | 2013-12-17 | 2015-05-26 | Aless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ological specimen mounting |
DE202017007630U1 (de) | 2016-01-15 | 2023-11-09 | Kokusai Keisokuki Kabushiki Kaisha | Schwingungsvorrichtung und elektrodynamischer Aktuator |
JP7130221B2 (ja) * | 2016-06-30 | 2022-09-05 | 国際計測器株式会社 | 加振装置 |
WO2018037253A1 (en) * | 2016-08-24 | 2018-03-01 | Fuchs Petrolub Se | Tes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dust suppression systems |
KR102018825B1 (ko) * | 2018-03-28 | 2019-09-06 | 주식회사 진 | 볼트-너트 풀림 시험기 및 볼트-너트 풀림 시험기의 작동 방법 |
JP7213651B2 (ja) | 2018-09-28 | 2023-01-27 | グローリー株式会社 | 紙幣監視装置、紙幣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紙幣監視方法 |
CN109374249B (zh) * | 2018-11-08 | 2023-12-26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模拟导线在风激励下进行任意曲线摆动的线夹试验平台 |
CN110031172B (zh) * | 2019-05-10 | 2021-04-06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随钻核磁仪器的振动检测装置 |
KR102222889B1 (ko) * | 2019-12-23 | 2021-03-04 |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 위성체의 진동 환경 시험 방법 |
KR102288271B1 (ko) * | 2019-12-26 | 2021-08-10 | 한국항공우주연구원 | 인공위성 진동 가진 시험 방법 및 그 장치 |
JP7382065B2 (ja) * | 2020-02-28 | 2023-11-16 | Imv株式会社 | 振動試験装置 |
CN111649899A (zh) * | 2020-06-29 | 2020-09-11 | 苏州苏试试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碰撞台高度测量装置 |
CN112504595B (zh) * | 2020-10-27 | 2022-07-05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一种空间指向测量仪器微振动影响测量装置及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44774A (en) * | 2008-04-25 | 2009-11-01 | Kokusai Keisokuki Kk | Electrodynamic vibration test equipment |
JP2012237736A (ja) * | 2011-04-26 | 2012-12-06 | Kokusai Keisokki Kk | 動電型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動電型加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62855A (en) * | 1977-10-28 | 1979-05-21 | Hitachi Ltd | Minute excitor |
JPS5487792U (zh) * | 1977-12-02 | 1979-06-21 | ||
JPS55142232A (en) * | 1979-04-24 | 1980-11-06 | Akashi Seisakusho Co Ltd | Push-pull resonance type vibrating table |
JPS5690232A (en) * | 1979-12-24 | 1981-07-2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Oscillation device |
US4555645A (en) * | 1982-12-01 | 1985-11-26 | Snyder Laboratories, Inc. | Moveable coil linear motor |
JP2860745B2 (ja) * | 1993-03-22 | 1999-02-24 | アイエムブイ株式会社 | 振動試験装置 |
JPH07303363A (ja) * | 1994-04-28 | 1995-11-14 | Sumitomo Special Metals Co Ltd |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H10110727A (ja) * | 1996-10-02 | 1998-04-28 | Thk Kk | 転動体の転走面を有する軸受部品の製造方法 |
US5724893A (en) * | 1996-10-15 | 1998-03-10 | Taichung Machinery Works Co. Ltd. | Servo-type shaking table assembly |
JP3679886B2 (ja) * | 1997-02-25 | 2005-08-03 |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 加振機における振動ピックアップの支持装置 |
JP3679891B2 (ja) * | 1997-03-19 | 2005-08-03 |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 振動ピックアップの校正装置 |
JP3413482B2 (ja) * | 1999-10-07 | 2003-06-03 | 株式会社サンエス | 3軸方向振動試験装置 |
JP4273476B2 (ja) * | 2000-02-18 | 2009-06-03 | Smc株式会社 |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
TW464717B (en) * | 2001-04-02 | 2001-11-21 | Nat Kaohsiung First University | Vibration isolation system of a structure |
TW492473U (en) * | 2001-06-18 | 2002-06-21 | Kingroup Automation Industry C | Conveying mechanism for substrate |
JP2005233843A (ja) * | 2004-02-20 | 2005-09-02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加振装置および振動台テーブル |
DE102004058935A1 (de) * | 2004-12-07 | 2006-06-08 | Bosch Rexroth Ag | Elektrisch angetriebener Linearaktuator |
US7219410B2 (en) * | 2004-12-20 | 2007-05-22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High speed linear motion mechanism |
TWI283732B (en) * | 2004-12-22 | 2007-07-11 | Ind Tech Res Inst |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
DE102005009095A1 (de) * | 2005-02-22 | 2006-08-31 | Institut für Fertigteiltechnik und Fertigbau Weimar e.V. | Vibrationstisch zur Erzeugung von dreidimensionalen Schwingungen |
CN2935613Y (zh) * | 2006-08-09 | 2007-08-15 | 浙江大学 | 永磁直线振荡电机 |
JP4848518B2 (ja) * | 2006-09-28 | 2011-12-28 | Imv株式会社 | 振動試験装置 |
KR101223548B1 (ko) * | 2007-04-19 | 2013-01-18 | 고쿠사이 게이소쿠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만능 시험 장치, 직동 액추에이터, 및 비틀림 시험 장치 |
CN101542260B (zh) | 2007-07-19 | 2012-05-09 | 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 | 振动试验装置 |
CN101855414B (zh) * | 2007-10-29 | 2012-07-11 | Ihi运搬机械株式会社 | 物体移动装置 |
CN101241036A (zh) * | 2008-03-21 | 2008-08-13 | 苏州东菱振动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振动台三向激振平台的连接机构 |
WO2009130818A1 (ja) * | 2008-04-24 | 2009-10-29 | 国際計測器株式会社 | 動電型振動試験装置 |
CN201331423Y (zh) * | 2008-11-20 | 2009-10-21 |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电动振动台移动支撑装置 |
JP4633838B2 (ja) * | 2008-12-09 | 2011-02-16 | 国際計測器株式会社 | 振動試験装置 |
JP2010175532A (ja) * | 2008-12-29 | 2010-08-12 | Kokusai Keisokki Kk | 振動試験装置 |
CN101487765B (zh) * | 2009-02-13 | 2011-07-20 |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三轴向振动复合试验装置 |
CN101876584B (zh) * | 2009-11-18 | 2011-11-09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深海细长柔性立管涡激振动实验的立管模型端部固定装置 |
JP5249260B2 (ja) * | 2010-02-16 | 2013-07-31 | Ckd株式会社 | アクチュエータ |
JP5690232B2 (ja) | 2011-07-01 | 2015-03-25 | 東日本旅客鉄道株式会社 | シミュレータ装置、係数決定装置、及びシミュレータシステム |
JP5462855B2 (ja) | 2011-11-25 | 2014-04-0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燃料供給装置 |
JP5993658B2 (ja) * | 2012-08-24 | 2016-09-14 | カヤバ システム 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 振動試験機 |
TWM460658U (zh) * | 2013-05-15 | 2013-09-01 | Timotion Technology Co Ltd | 線性致動器及可調整縮回速度之快速釋放結構 |
CN203695389U (zh) * | 2013-12-31 | 2014-07-09 | 安徽理工大学 | 一种可变自由度并联振动筛 |
-
2015
- 2015-07-30 DE DE202015010027.9U patent/DE202015010027U1/de active Active
- 2015-07-30 WO PCT/JP2015/071623 patent/WO20160177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30 EP EP15828122.0A patent/EP3176562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7-30 CN CN201580046695.XA patent/CN106605134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30 CN CN201910949104.XA patent/CN110530592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30 JP JP2016538428A patent/JP6476187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7-30 KR KR1020207016796A patent/KR10235717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7-30 TW TW108141405A patent/TWI736019B/zh active
- 2015-07-30 KR KR1020237036787A patent/KR20230154092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5-07-30 KR KR1020177005207A patent/KR10235041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7-30 KR KR1020227000645A patent/KR10249820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7-30 KR KR1020207016800A patent/KR20200072563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5-07-30 EP EP23153787.9A patent/EP4215893A1/en active Pending
- 2015-07-30 EP EP20189301.3A patent/EP376099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5-07-30 TW TW104124695A patent/TWI680810B/zh active
- 2015-07-30 EP EP22152568.6A patent/EP4036548A1/en active Pending
- 2015-07-30 CN CN201910948845.6A patent/CN11053059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7-30 KR KR1020237004252A patent/KR10259579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07-30 DE DE202015010028.7U patent/DE202015010028U1/de active Active
- 2015-07-30 TW TW108141820A patent/TWI736021B/zh active
- 2015-07-30 DE DE202015010029.5U patent/DE202015010029U1/de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30 US US15/418,970 patent/US10281356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8-02 JP JP2018145582A patent/JP65598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8-02 JP JP2018145581A patent/JP6559851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8-02 JP JP2018145580A patent/JP66537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3-14 US US16/354,113 patent/US1043667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200944774A (en) * | 2008-04-25 | 2009-11-01 | Kokusai Keisokuki Kk | Electrodynamic vibration test equipment |
JP2012237736A (ja) * | 2011-04-26 | 2012-12-06 | Kokusai Keisokki Kk | 動電型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動電型加振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80810B (zh) | 振動產生裝置 | |
US11824416B2 (en) | Electrodynamic actuator and electrodynamic excitation device | |
JP2006336733A (ja) | 上下免震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免震装置 | |
KR101356709B1 (ko) | 할바흐 자석 배열과 보이스 코일 모터를 이용한 혼합 제진대 | |
JP6416971B2 (ja) | 動電型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動電型加振装置 | |
JP2008045574A (ja) | 直交レール式免震・制振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