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80066B -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 Google Patents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80066B
TWI680066B TW104106238A TW104106238A TWI680066B TW I680066 B TWI680066 B TW I680066B TW 104106238 A TW104106238 A TW 104106238A TW 104106238 A TW104106238 A TW 104106238A TW I680066 B TWI680066 B TW I68006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ossy
printed
printed matter
met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06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0564A (zh
Inventor
星野翔太
Shota Hoshino
Original Assignee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390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72128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大日本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0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0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0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0066B/zh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種印刷物,其係在基材1上的任意地方具有硬塗層2,更且在硬塗層2上的任意地方具有光澤印刷層3而成,光澤印刷層3包含金屬鱗片,且金屬鱗片滿足以下之條件(1)及/或(2);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為0.01~0.08μm (1)
10≦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 (2)。

Description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本發明關於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向來,於各種的印刷物中,為了提高其圖樣設計性,有要求賦予金屬光澤之情況。
作為賦予金屬光澤之一個手段,使用具有金屬光澤的薄膜。例如,於紙基材上貼合具有金屬光澤的薄膜,製作具有金屬光澤的基體,更且藉由在該基體上印刷圖樣層等,而製作具有金屬光澤的印刷物。
然而,具有金屬光澤的薄膜,由於係在薄膜上形成金屬蒸鍍膜而成者,故需要成本,不適合於廉價的印刷物。再者,於紙基材上貼合有具有金屬光澤的薄膜之基體,係因紙與薄膜的收縮率之差異而發生捲曲,使其後的步驟(例如,對基體的印刷步驟、將印刷物加工成容器之步驟)之精度降低,有良率降低之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案有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3-2323號公報
專利文獻1中揭示在紙基材上形成含有黏著樹脂及金屬薄膜細片的具有金屬光澤區域的印刷層而成之紙容器。
專利文獻1之紙容器並沒有關於成本或捲曲之問題。然而,專利文獻1之紙容器雖然具有一定水準的金屬光澤,但不是具有高水準的金屬光澤者。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不使用金屬蒸鍍之手段而具有高的金屬光澤之印刷物及容器。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下[1]~[18]之印刷物及容器。
[1]一種印刷物,其係在基材上的任意地方具有硬塗層,更且在該硬塗層上的任意地方具有光澤印刷層而成,該光澤印刷層包含金屬鱗片,且該金屬鱗片滿足以下之條件(1)及/或(2);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為0.01~0.08μm (1)
10≦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 (2)。
[2]如[1]之印刷物,其中前述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與平均厚度滿足以下之條件(3);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0.010(3)。
[3]如[1]或[2]之印刷物,其中前述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為5.0~30.0μm。
[4]如[1]~[3]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光澤印刷層的厚度為0.15~1.50μm。
[5]如[1]~[4]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金屬鱗片係偏向存在化於前述光澤印刷層之上部而成。
[6]如[1]~[5]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0.08)滿足以下之條件(4);Ra0.08≦0.100μm (4)。
[7]如[6]之印刷物,其中前述Ra0.08與前述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25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0.25)滿足以下之條件(5);0.300<Ra0.08/Ra0.25<0.500 (5)。
[8]如[1]~[7]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0.08)、與前述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25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0.25),滿足以下之條件(7)、(8);0.200<Rsk0.25-Rsk0.08<0.500 (7)
0<Rsk0.25 (8)。
[9]如[1]~[8]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藉由前述光澤印刷層形成圖樣而成。
[10]如[1]~[9]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硬塗層之表面的JIS Z8741:1997在60度的鏡面光澤度為85%以上。
[11]如[1]~[10]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硬塗層之表面的JIS P8151:2004之表面粗糙度PPS為小於1μm。
[12]如[1]~[11]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硬塗層係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
[13]如[1]~[12]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基材係紙基材。
[14]如[13]之印刷物,其中前述基材係前述紙基材,前述光澤印刷層之表面的JIS Z8741:1997在60度的鏡面光澤度為150%以上。
[15]如[1]~[14]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在前述光澤印刷層上具有圖樣層而成。
[16]如[1]~[15]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在前述光澤印刷層上及/或前述硬塗層上之未形成前述光澤印刷層的部分之任意地方,具有圖樣層而成。
[17]如[1]~[16]中任一項之印刷物,其中在具有前述光澤印刷層之側的最外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
[18]一種容器,其係使用如[1]~[17]中任一項之印刷物而成
本發明之印刷物及容器係不使用金屬蒸鍍之手段而具有高的金屬光澤,成本性能比極優異。
1‧‧‧基材
2‧‧‧硬塗層
3‧‧‧光澤印刷層
31‧‧‧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區域
4‧‧‧圖樣層
5‧‧‧表面保護層
10‧‧‧印刷物
第1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印刷物的一實施形態之截面圖。
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印刷物的另一實施形態之截面圖。
[實施發明的最佳形態] [印刷物]
本發明之印刷物係在基材上的任意地方具有硬塗層,更且在硬塗層上的任意地方具有光澤印刷層而成,光澤印刷層包含金屬鱗片,且金屬鱗片滿足以下之條件(1)及/或(2)。
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為0.01~0.08μm (1)
10≦[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 (2)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印刷物的實施形態。
第1圖及第2圖係顯示本發明之印刷物10的一實施形態之截面圖。第1圖及第2圖之印刷物10係在基材1上,依順序具有硬塗層2及光澤印刷層3。第2圖之印刷物係在光澤印刷層3上更具有圖樣層4及表面保護層5。又,第1圖及第2圖的印刷物10之光澤印刷層3,係具有上部的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區域31。
基材
基材之材料,只要是以往之印刷物等所用的材料,則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具體而言,可使用上質紙、中質紙、塗料紙、合成紙、含浸紙、積層紙、印刷用塗布紙、記錄用塗布紙等之紙、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碳酸酯薄膜等之塑膠薄膜、或此等之複合體等。
於本發明中,即便使用怎樣的基材時,也可藉由在基材上具有後述的硬塗層,而可經常實現高的金屬光澤。
基材的厚度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但於紙基材時,通常為基重150~550g/m2左右,於塑膠薄膜基材時,通常為9~50μm左右。
硬塗層
本發明中,藉由使硬塗層存在於基材與光澤印刷層之間,而可充分提高光澤印刷層的金屬光澤。此理由係判斷如下。
首先,硬塗層係難以浸透光澤印刷層用油墨的溶劑。因此,於硬塗層上塗布光澤印刷層用油墨,進行乾燥時,溶劑係難以流到光澤印刷層之下方。另一方面,溶劑係在乾燥過程中溶劑揮發時,變得容易流到光澤印刷層之上方。而且,隨著溶劑之流動,金屬鱗片係浮起至光澤印刷層之上方,金屬鱗片係偏向存在化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可充分提高光澤印刷層的金屬光澤。
又,上述基材雖然隨著種類而有程度上的差異,但表面為粗糙。例如,紙係因纖維而表面粗糙。茲認為像這樣於基材表面為粗糙之情況,當形成光澤印刷層時,光澤印刷層之表面亦會粗糙,無法充分提高金屬光澤,但藉由硬塗層來緩和基材表面的粗糙,抑制光澤印刷層的表面粗糙,可充分提高金屬光澤。
另外,當基材的表面損傷時,由於傷痕的凹凸係反映在光澤印刷層之表面,光澤印刷層的金屬光澤會降低。然而,茲認為由基材及硬塗層所成的基體因面不易 損傷,因而抑制因傷痕造成的凹凸反映在光澤印刷層之表面,可充分提高光澤印刷層的金屬光澤。
硬塗層較佳為至少在對應於後述形成光澤印刷層的地方之地方上形成。又,從消除硬塗層與光澤印刷層的位置對準之繁雜的觀點來看,硬塗層較佳為設置在基材之形成光澤印刷層的區域之全面上。又,從使由基材及硬塗層所成的基體之物性均勻化,抑制基體的變形等之觀點來看,硬塗層較佳為形成在基材的全面上。
硬塗層的表面(硬塗層之與基材相反側的表面)較佳為經平滑化。於硬塗層的表面為粗糙時,硬塗層的表面積會增加,於形成光澤印刷層之際,溶劑變得容易浸透。另一方面,硬塗層的表面若經平滑化,則由於溶劑難以浸透硬塗層,故變得容易使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化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可充分提高光澤印刷層的金屬光澤。又,於硬塗層的表面為粗糙時,硬塗層的凹凸亦反映在光澤印刷層,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亦會粗糙。另一方面,若硬塗層的表面經平滑化,則光澤印刷層之表面亦經平滑化,容易得到上述的表面形狀。
作為硬塗層之表面的平滑化之指標,可舉出JIS Z8741:1997的鏡面光澤度或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
硬塗層表面之JIS Z8741:1997在60度的鏡面光澤度較佳為85%以上,更佳為90%以上。
於硬塗層之情況,硬塗層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PPS根據JIS P8151:2004測定,較佳為小於1μm, 較佳為0.6μm以下。藉由使該表面的表面粗糙度PPS成為小於1μm,可更顯著地發揮上述之作用效果。
又,截斷值為0.08mm時的硬塗層表面之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Ra0.08HA)較佳為0.080μm以下,更佳為0.060μm以下,尤佳為0.040μm以下。
再者,截斷值係表示自截面曲線去除起伏(undulation)成分(低頻成分)的過濾器之細度。更具體地,截面曲線係可分成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與粗糙度成分(高頻成分),截斷值愈小(過濾器愈細),則愈去除低頻成分,中頻成分及高頻成分之比例愈多。因此,Ra0.08HA表示硬塗層的高頻成分之凹凸,後述的Ra0.8HA表示硬塗層的低頻成分之凹凸。而且,後述的Ra0.25HA表示硬塗層的中頻成分之凹凸。
於硬塗層中若含有許多的高頻成分之凹凸,則硬塗層的表面積變廣,溶劑變得容易浸透,故光澤印刷層的金屬鱗片變難以偏向存在化於上部,容易損害金屬光澤,故Ra0.08HA宜為上述範圍。
又,截斷值為0.25mm時的硬塗層表面之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Ra0.25HA)較佳為0.200μm以下,更佳為0.175μm以下,尤佳為0.150μm以下。
另外,截斷值為0.8mm時的硬塗層表面之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Ra0.8HA)較佳為0.400μm以下,更佳為0.370μm以下,尤佳為0.350μm以下。
中頻成分及低頻成分的凹凸並不如高頻成分的凹凸程度,但增廣表面積。因此,Ra0.25HA宜為上述範圍。再者,硬塗層的中頻成分及低頻成分之凹凸若消失,則在光澤印刷層的表面,變得無法形成因硬塗層的中頻成分及低頻成分之凹凸所致的凹凸,光澤印刷層有過度平滑化之傾向。此時,光澤印刷層的正反射方向之反射光變過強,會給予視覺辨認者不舒服感。因此,Ra0.25HA較佳為0.050μm以上,更佳為0.100μm以上。而且,Ra0.8HA較佳為0.100μm以上,更佳為0.200μm以上。
再者,截斷值為0.08mm時的基材表面之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Ra0.08BA)、截斷值為0.25mm時的基材表面之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Ra0.25BA)、上述Ra0.08HA及Ra0.8HA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a1)。
[Ra0.25HA/Ra0.25BA]>[Ra0.08HA/Ra0.08BA] (a1)
還有,截斷值為0.08mm時的基材表面之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Ra0.08BA)、截斷值為0.8mm時的基材表面之JIS B0601:2001的算術平均粗糙度Ra(Ra0.8BA)、上述Ra0.08HA及Ra0.8HA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a2)。
[Ra0.8HA/Ra0.8BA]>[Ra0.08HA/Ra0.08BA] (a2)
硬塗層的Ra與基材的Ra之比,係表示硬塗層將基材的凹凸予以緩和之程度。而且,上述條件(a1)、(a2)表示與硬塗層將基材的凹凸之中頻成分及低頻成分予以緩和的程度相比,將高頻成分予以緩和的程度較大。
如上述,增廣硬塗層的表面積者,係高頻成分的凹凸之影響大。因此,硬塗層較佳為緩和基材的高頻成分之凹凸。另一方面,若過度地緩和到基材的中頻成分及低頻成分之凹凸為止,則有損害基材的質感,同時光澤印刷層的正反射方向之反射光有變過強的可能性。因此,滿足上述條件(a1)、(a2)係有很大的意義,該條件表示與將基材的凹凸之中頻成分及低頻成分予以緩和的程度相比,將高頻成分予以緩和的程度較大,。
為了更容易發揮上述效果,上述Ra0.08HA、Ra0.25HA、Ra0.08BA及Ra0.25BA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b1)。
1.5≦[Ra0.25HA/Ra0.25BA]/[Ra0.08HA/Ra0.08BA] (b1)
條件(b1)更佳為滿足1.5≦[Ra0.25HA/Ra0.25BA]/[Ra0.08HA/Ra0.08BA]≦4.0,尤佳為滿足1.5≦[Ra0.25HA/Ra0.25BA]/[Ra0.08HA/Ra0.08BA]≦3.5。
再者,為了更容易發揮上述效果,上述Ra0.08HA、Ra0.8HA、Ra0.08BA及Ra0.8BA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b2)。
1.8≦[Ra0.8HA/Ra0.8BA]/[Ra0.08HA/Ra0.08BA] (b2)
條件(b2)更佳為滿足2.2≦[Ra0.8HA/Ra0.8BA]/[Ra0.08HA/Ra0.08BA]≦4.0,尤佳為滿足2.5≦[Ra0.8HA/Ra0.8BA]/[Ra0.08HA/Ra0.08BA]≦3.5。
硬塗層之具體例係可舉出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以下亦稱為「硬化物層」)、黏土塗層等,從使平滑性、損傷防止性及浸透防止性成為更良好之觀點來看,較佳為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
再者,由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硬塗層時,由於可藉由電離放射線之照射而使硬塗層瞬間地硬化,故在硬塗層之形成過程中,可抑制硬塗層的表面形狀追隨基材的高頻成分之凹凸。換言之,當由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硬塗層時,可藉由硬塗層來緩和基材的高頻成分之凹凸。另一方面,於硬塗層硬化之前的期間(乾燥過程之間),硬塗層的表面形狀係適度追隨基材的低頻成分之凹凸。即,當由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硬塗層時,可使硬塗層的表面一邊抑制高頻成分之凹凸,一邊成為具有適度的低頻成分之凹凸之形狀,可容易發揮上述效果(溶劑對硬塗層的浸透抑制、基材的質感之維持等)。
硬化物層
用於形成硬化物層的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包含具有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官能基的化合物(以下亦稱為「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化合物」)之組成物。作為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官能基,可舉出(甲基)丙烯醯基、乙烯基、烯丙基等之烯性不飽和鍵結基、及環氧基、氧雜環丁烷基等。作為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化合物,較佳為具有烯性不飽和鍵結基的化合物,更佳為具有烯性不飽和鍵結基之化合物,其中更佳為具有2個以上的烯性不飽和鍵結基之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化合物,可使用的單體及寡聚物的任一者,但從藉由高的交聯密度而使損傷防止性及浸透防止性成為更良好之觀點來看,宜為單體。
再者,所謂的電離放射線,就是意指在電磁波或荷電粒子線之中,具有能將分子聚合或交聯之能量子者,通常使用紫外線(UV)或電子線(EB),但另外亦可使用X射線、γ射線等之電磁波、α射線、離子線等之荷電粒子線。
於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單體之中,作為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可舉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雙酚A四乙氧基二丙烯酸酯、雙酚A四丙氧基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等。
作為3官能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例如可舉出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異三聚氰酸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等。
又,上述(甲基)丙烯酸酯系單體亦可為將分子骨架的一部分改性者,亦可使用經由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己內酯、異三聚氰酸、烷基、環狀烷基、芳香族、雙酚等所改性者。
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單體的官能基數較佳為2~6,更佳為2~3。
又,作為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系寡聚物,可舉出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環氧(甲基)丙烯酸酯、聚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等之丙烯酸酯系聚合物等。
胺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係藉由多元醇及有機二異氰酸酯與(甲基)丙烯酸羥酯之反應而得。
另外,較佳的環氧(甲基)丙烯酸酯,係使3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使2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多元酸和(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及使2官能以上的芳香族環氧樹脂、脂環族環氧樹脂、脂肪族環氧樹脂等與酚類和(甲基)丙烯酸反應而得之(甲基)丙烯酸酯。
上述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化合物係可單獨1種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於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化合物中,較佳為含有50質量%以上的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單體,更佳為含有80質量%以上。
於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化合物為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時,電離放射線硬化性組成物(紫外線效果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包含光聚合起始劑或光聚合促進劑等之添加劑。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可舉出由苯乙酮、二苯基酮、α-羥基烷基苯酚、米其勒酮、苯偶姻、苄基甲基縮酮、苯甲醯基苯甲酸酯、α-醯基肟酯、噻噸酮類等所選出的1種以上。
又,光聚合促進劑係可減輕硬化時的因空氣所致的聚合阻礙而可加快硬化速度者,例如可舉出由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異戊酯、對二甲基胺基苯甲酸乙酯等所選出的1種以上。
於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亦可含有光安定劑、抗氧化劑、均平劑等之添加劑。
再者,於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亦可含有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化合物以外之樹脂成分(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惟,為了容易達成上述效果,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全部樹脂成分中所佔有的電離放射線化性化合物之比例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尤佳為100質量%。
從基材的平滑化及損傷防止之觀點來看,硬化物層係厚度較佳為2μm以上。再者,由於硬化物層過厚時,加工性降低,故硬化物層的厚度較佳為3~20μm,更佳為4~10μm,尤佳為5~7μm。
硬化物層係可藉由將包含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視需要添加的稀釋溶劑之硬化物層用油墨,塗布在基材上,進行乾燥、電離放射線照射而形成。再者,於硬化物層用油墨中不含溶劑時,不需要乾燥。
黏土塗層
黏土塗層包含黏土及黏結劑樹脂等。
作為黏土,只要是一般稱為黏土、粘土者,則可無特別地限定地使用,再者,可以使用高嶺土、滑石、膨潤土、綠土、蛭石、雲母、綠泥石、木節土、蛙目黏土、埃洛石、雲母(mica)等。
黏土塗層係除了黏土,較佳為還包含碳酸鈣、二氧化鈦、非晶質矽石、發泡性硫酸鉬、緞白等之顏料。藉由使用碳酸鈣或二氧化鈦作為顏料,可容易提 高黏土塗層之表面的平滑性。再者,碳酸鈣由於便宜而較適宜使用。
作為黏結劑樹脂,可舉出乳膠系的黏結劑樹脂(例如,苯乙烯丁二烯乳膠、丙烯酸系乳膠醋酸乙烯酯系乳膠)、水溶性的黏結劑樹脂(例如,澱粉(變性澱粉、氧化澱粉、羥乙基醚化澱粉、磷酸酯化澱粉)、聚乙烯醇、酪蛋白等)。
黏土塗層中的黏土:顏料:黏結劑樹脂之質量比較佳為1~20:50~90:10~30。
於黏土塗層中,亦可含有顏料分散劑、消泡劑、發泡防止劑、黏度調整劑、潤滑劑、耐水化劑、保水劑、色材、印刷適應性改良劑等之添加劑。
從基材的平滑化、損傷防止及加工性的平衡之觀點來看,黏土塗層的厚度較佳為5~40μm,更佳為10~30μm,尤佳為15~25μm。
黏土塗層係可藉由將在溶劑中稀釋有構成黏土塗層的材料之黏土塗層用油墨,塗布在基材上,進行乾燥而形成。
光澤印刷層
光澤印刷層係位於硬塗層上之層,藉由印刷光澤印刷層用油墨而形成。如此地,藉由在不蒸鍍下將賦予金屬光澤的層予以印刷而形成,可減低成本,同時抑制捲曲之發生。
光澤印刷層較佳為接於硬塗層上而形成。又,光澤印刷層係可如第1圖,以所欲的圖案形成在硬塗層上的 一部分之區域,形成文字、數字、圖形、記號、風景、人物、動物、角色等之圖樣,也可如第2圖,形成在硬塗層上的全部之區域。
又,於本發明中,在光澤印刷層中必須包含金屬鱗片。金屬鱗片較佳為偏向存在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光澤印刷層之與硬塗層相反側)。由於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化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可提高金屬光澤,並可提高光澤印刷層與硬塗層之密接性。
金屬鱗片係可在形成光澤印刷層之過程中,偏向存在化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更詳細地,於光澤印刷層之加熱乾燥過程中,當光澤印刷層用油墨的溶劑揮發時,溶劑係向上方流動。而且,判斷隨著溶劑之流動,金屬鱗片係浮起,金屬鱗片偏向存在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特別地,於本發明中,判斷由於溶劑難以浸透的硬塗層係位於光澤印刷層之下層,故可抑制溶劑向下方流動,由於溶劑幾乎都向上方流動,容易使金屬鱗片偏向存在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特別地,茲認為當硬塗層為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時,使金屬鱗片的偏向存在成為更顯著。
金屬鱗片的偏向存在之程度,係可用電子顯微鏡拍攝印刷物之截面,藉由所拍攝的照片之光澤印刷層內的濃度差來確認。更詳細地,金屬鱗片的偏向存在地方,由於電子的反射為顯著而看到白,實質上不含金屬鱗片的地方係看到灰色調。
光澤印刷層中的金屬鱗片之偏向存在區域的厚度之比例[(金屬鱗片之偏向存在區域的厚度/光澤印刷層的全厚度),從金屬光澤與密接性之平衡的觀點來看,較佳為10~60%,更佳為20~50%,尤佳為25~45%。
從金屬鱗片之偏向存在及排列的觀點來看,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滿足以下之條件(1)。
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為0.01~0.08μm (1)
再者,從操作性及高的金屬光澤之觀點,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更佳為0.02~0.06μm。
從金屬鱗片的分散適性、偏向存在及排列之觀點來看,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較佳為5.0~30.0μm,更佳為8.0~20.0μm。
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及平均厚度係作為100個的金屬鱗片之平均值。再者,各個金屬鱗片的長度及厚度,係可在已將金屬鱗片散布於平滑的基材上之狀態下,使用雷射干渉式的三次元形狀解析裝置來測定。各個金屬鱗片的長度,係意指於任意的方向中自平面來觀察各個金屬鱗片時的最大直徑,各個金屬鱗片的厚度,係意指自截面方向來觀察各個金屬鱗片時的最大厚度。再者,所謂於任意的方向中自平面來觀察各個金屬鱗片時的最大直徑,係主旨為將測定各個金屬鱗片的最大直徑之方向予以統一。例如,將三次元形狀解析裝置之測定結果經圖像處理的畫面上之X軸方向當作任意的方向(測定方向)時,在與X軸呈平行的方向測定最大直徑。假定在不與X軸呈平行的方向中有最大直徑存在,也不將其視為最大直徑。
作為雷射干渉式的三次元形狀解析裝置,例如可舉出KEYENCE公司製之商品名「形狀解析雷射顯微鏡VK-X系列」。
於塗布光澤印刷層用油墨之時間點,從進一步抑制對於光澤印刷層之水平方向,金屬鱗片傾斜之觀點,及抑制金屬鱗片自光澤印刷層之表面突出者來看,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與光澤印刷層的厚度必須滿足以下之條件(2)。
10≦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 (2)
再者,[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若過大,則有金屬鱗片自光澤印刷層之表面突出的情況,故條件(2)更佳為滿足15≦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60,尤佳為滿足25≦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50。
又,金屬鱗片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3)。
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0.010(3)
藉由使[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成為0.010以下,在塗布光澤印刷層用油墨之時間點,對於光澤印刷層的水平方向(與光澤印刷層的厚度方向呈正交的方向),金屬鱗片不易傾斜。因此,於光澤印刷之乾燥過程中,溶劑流到光澤印刷層的上方之時,金屬鱗片容易受到溶劑的流動之力,金屬鱗片容易偏向存在化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金屬鱗片容易平行地排列,故可容易地使金屬光澤成為良好。又,金屬鱗片傾斜所造 成的弊病係隨著金屬鱗片的含量之增加而增加,但滿足上述條件(3)時,由於金屬鱗片不易傾斜,可增多金屬鱗片之含量,可容易地使金屬光澤成為良好。
再者,相對於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若過薄,則操作性變困難,有無法展現充分的金屬光澤之可能性。
因此,條件(3)較佳為滿足0.001≦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0.01,更佳為滿足0.002≦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0.008,尤佳為滿足0.002≦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0.005。
作為金屬鱗片之材質,可舉出鋁、金、銀、黃銅、鈦、鉻、鎳、鎳鉻、不銹鋼等之金屬或合金。
金屬鱗片例如係可藉由將金屬或合金真空蒸鍍在塑膠薄膜上而形成的金屬薄膜自塑膠薄膜來剝離,將所剝離的金屬薄膜粉碎、攪拌而得。
光澤印刷層較佳為更包含黏結劑樹脂。
作為黏結劑樹脂,可舉出聚酯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環氧樹脂、三聚氰胺樹脂、醇酸樹脂、酚樹脂、丙烯酸樹脂、纖維素樹脂等之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又,作為黏結劑樹脂,亦可使用上述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
黏結劑樹脂與金屬鱗片之摻合比,以固體成分質量比計較佳為55:45~30:70,更佳為50:50~35:65。藉由相對於55的黏結劑樹脂,使金屬鱗片成為45以上, 可容易得到充分的金屬光澤,藉由相對於30的黏結劑樹脂,使金屬鱗片成為70以下,可容易地使光澤印刷層的印刷性、印刷物的加工性成為良好。再者,於本發明中,由於在光澤印刷層之下方具有硬塗層,故即使如上述地大量使用金屬鱗片,也可使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化於光澤印刷層之上部。
從金屬鱗片的偏向存在及排列之觀點,以及從隱蔽性之觀點來看,光澤印刷層的厚度較佳為0.15~1.50μm,更佳為0.20~1.00μm,尤佳為0.25~0.75μm。
再者,光澤印刷層的厚度例如係可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或掃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STEM),自所拍攝的截面之圖像中,測定20個地方之厚度,自20個地方之值的平均值來算出。測定的膜厚為μm等級時,較佳為使用SEM,為nm等級時,較佳為使用TEM或STEM。於SEM時,較佳係加速電壓為1kV~10kV,倍率為1000~7000倍,於TEM或STEM時,較佳係加速電壓為10kV~30kV,倍率為5萬~30萬倍。
光澤印刷層以外之層的厚度亦可藉由與上述同樣之手法測定。
於光澤印刷層中,為了使光澤印刷層成為所欲之色,亦可含有氧化鈦、鋅華、碳黑、氧化鐵、鐵黃、群青、金屬顏料、珠光顏料等之著色劑。
光澤印刷層之表面(光澤印刷層之與硬塗層側相反側之表面)的JIS Z8741:1997在60度的鏡面光澤 度較佳為150%以上,更佳為200%以上,尤佳為250%以上。光澤印刷層之表面的鏡面光澤度之上限為500%左右。
光澤印刷層係可藉由將形成光澤印刷層的成分以溶劑稀釋而成之光澤印刷層用油墨,塗布在硬塗層上,進行乾燥,視需要紫外線照射而形成。
從金屬鱗片的偏向存在及乾燥效率的並存之觀點來看,相對於100質量份的全部固體成分,光澤印刷層用油墨較佳為含有600~1100質量份的溶劑。
由於溶劑的浸透性係隨著硬塗層的樹脂組成而不同,合適的溶劑之種類係不能一概而論,但例如可以使用醋酸乙酯、異丙醇(IPA)、乙醇、醋酸正丙酯(NPAC)或混合有此等者等。
光澤印刷層之表面條件
本發明之印刷物係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0.08)滿足以下之條件(1)者。
Ra0.08≦0.100μm (4)
截斷值係表示自粗糙性成分(高頻成分)與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所構成的截面曲線中,切割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之程度的值。換言之,截斷值係表示切割(cut)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的過濾器之細度的值。更具體地,由於截斷值愈大,過濾器愈粗,故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中大起伏係被切割,但小起伏未被切割。即,截斷值若大,則 成為包含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之值。另一方面,由於截斷值愈小,過濾器愈細,成為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的大部分被切割者。即,截斷值若小,則幾乎不含起伏成分(中頻成分、低頻成分),成為正確地反映粗糙度成分(高頻成分)之值。
以下,亦將截斷值0.08mm的粗糙度成分稱為高頻成分,將截斷值0.25mm的起伏成分稱為中頻成分。
條件(4)係要求Ra0.08(高頻成分的Ra)為0.100μm以下。不滿足條件(4)時,於光澤印刷層之表面的反射光之中,正反射方向的反射光之比例變少,金屬光澤會降低。
條件(4)中,Ra0.08之下限係沒有特別的限制,但當Ra0.08為指定之值以上時,可抑制因正反射方向的反射光過強所致的視覺辨認性之降低。基於如此的觀點,條件(4)較佳為滿足0.010μm≦Ra0.08≦0.070μm,更佳為滿足0.020μm≦Ra0.08≦0.050μm,尤佳為滿足0.025μm≦Ra0.08≦0.040μm。
本發明之印刷物係Ra0.08與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25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0.25),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5)。
0.300<Ra0.08/Ra0.25<0.500 (5)
條件(5)係規定Ra0.08(高頻成分的Ra)與Ra0.25(中頻成分的Ra)之比。即,條件(5)係意指不僅高頻成分的Ra,而且指定的中頻成分之Ra存在於光澤印刷層之表面。
藉由滿足條件(5),中頻成分的Ra係適度存在,抑制正反射光的反射強度變得過強,由於可防止給予視覺辨認者不舒服感而較佳。
條件(5)更佳為滿足0.325<Ra0.08/Ra0.25<0.500,尤佳為滿足0.350<Ra0.08/Ra0.25<0.450。
本發明之印刷物係Ra0.08與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0.8),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6)。
0.050<Ra0.08/Ra0.8<0.200 (6)
條件(6)係規定Ra0.08(高頻成分的Ra)與Ra0.8(低頻成分的Ra)之比。即,條件(6)係意指不僅高頻成分的Ra,而且指定的低頻成分之Ra存在於光澤印刷層之表面。
藉由滿足條件(6),中頻成分的Ra係適度存在,抑制正反射光的反射強度變過強,由於可防止給予視覺辨認者不舒服感而較佳。
條件(6)更佳為滿足0.075<Ra0.08/Ra0.8<0.180,尤佳為滿足0.100<Ra0.08/Ra0.8<0.160。
本發明之印刷物係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0.08)、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25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0.25),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7)、(8)。
0.200<Rsk0.25-Rsk0.08<0.500 (7)
0<Rsk0.25 (8)
本發明之印刷物係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0.08)、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0.8),較佳為滿足以下之條件(9)、(10)。
0.100<Rsk0.25-Rsk0.08<0.300 (9)
0<Rsk0.5 (10)
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係表示由凸部(山)與凹部(谷)所成的表面之高度分布與正規分布有怎樣程度偏移之指標,高度分布若為正規分布則值為0,凹部係在優勢的表面中值為負,凸部係在優勢的表面中值為正之無次元的值。
藉由滿足條件(7)~(10),由於在凸部為適度優勢的中頻成分、低頻成分,沒有重疊未極度具有凸部的高頻成分,故有金屬光澤,成為視覺辨認性良好之具有適度擴散的表面。
再者,於本發明中,條件(4)~(10)係進行10次測定時之平均值。
圖樣層
本發明之印刷物,以提高印刷物的圖樣設計性為目的,較佳為在光澤印刷層上及/或硬塗層上之未形成光澤印刷層的部分之任意地方具有圖樣層。例如,圖樣層係可形成在光澤印刷層上及/或基材上之未形成光澤印刷層的部分之任意地方。
圖樣層係以印刷等形成。圖樣層係除了可藉由通常的黃色、紅色、藍色及黑色的加工色所致的多色印刷來形成,還可準備構成圖樣的各個顏色之版,藉由特色的多色印刷等來形成。圖樣層之圖樣只要是通常的印刷所使用之圖樣(例如,文字、數字、圖形、記號、風景、人物、動物、角色等),則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
作為用於圖樣層之形成的油墨,可使用在黏結劑樹脂中適宜混合有顏料、染料等的著色劑、體質顏料、溶劑、安定劑、可塑劑、觸媒、硬化劑等而成者。
作為黏結劑樹脂,並沒有特別的限制,例如可舉出丙烯酸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聚酯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氯化聚烯烴系樹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系樹脂、聚乙烯丁醛樹脂、醇酸系樹脂、石油系樹脂、酮樹脂、環氧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氟系樹脂、矽氧系樹脂、纖維素衍生物、橡膠系樹脂等。此等樹脂係可為單獨或混合2種以上使用。
圖樣層的厚度係可考慮圖樣層的形態與目的之圖樣設計性,在0.1~20μm左右之範圍內適宜調整。於圖樣層中,在不妨礙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亦可含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等之添加劑。
表面保護層
本發明之印刷物較佳為在具有光澤印刷層之側的最外表面,具有表面保護層。藉由形成表面保護層,可提高印刷物的耐擦傷性及耐候性。為了該效果,表面保護層較佳為以覆蓋光澤印刷層及視需要設置的圖 樣層之全區域的方式來形成,更佳為以進一步覆蓋硬塗層的全區域之方式來形成。
表面保護層較佳為由硬化性的樹脂所形成。表面保護層係表面保護層較佳為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但較佳為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
以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來形成表面保護層時,由於可藉由紫外線之照射使表面保護層瞬間地硬化,故在表面保護層之形成過程中,可抑制表面保護層的表面形狀追隨下層(例如圖樣層等)的高頻成分之凹凸,可提高表面保護層之表面的金屬光澤。另一方面,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照射紫外線之前的期間(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開始硬化之前的期間),表面保護層的表面形狀係適度追隨下層(例如光澤印刷層等)的低頻成分之凹凸。因此,雖然在表面保護層中為少量但維持低頻成分之凹凸,可抑制因表面保護層之表面過度地平滑化,而正反射方向的反射光變得過高,給予視覺辨認者不舒服感者。再者,為了更容易地達成前述效果,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較佳為不含溶劑。
形成表面保護層的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可使用與在光澤印刷層所例示之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同樣者。
於表面保護層中,為了提高耐候性,較佳為包含紫外線吸收劑及/或光安定劑。
再者,於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亦可含有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以外之樹脂成分(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惟,為了容易達成上述效果,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的全部樹脂成分中所佔有的紫外線硬化性化合物之比例較佳為90質量%以上,更佳為95質量%以上,尤佳為100質量%。
表面保護層係可藉由將包含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視需要添加的溶劑之表面保護層用油墨,塗布在基材上,進行乾燥、電離放射線照射而形成。再者,於表面保護層用油墨中不含溶劑時,不需要乾燥。
表面保護層的厚度較佳為0.5~5.0μm,更佳為0.8~1.5μm。
[容器]
本發明之容器係使用上述本發明之印刷物而成。
作為容器,並沒有特別的限制,可舉出飲料容器、食品容器等。本發明之容器係具有優異的光澤感,圖樣設計性優異者。又,由於抑制印刷物之捲曲,於容器之製造過程中,可防止因捲曲所造成的困擾。
[實施例]
其次,藉由實施例來更詳細說明本發明,惟本發明完全不受此例所限定。
1.測定及評價
對於實施例及比較例所製作的印刷物、以及參考例之印刷物,進行以下之測定及評價。於表1~表3中顯示結果。
1-1.鏡面光澤度
對於實施例1~4、比較例1~4的印刷物以及該印刷物的中間體,使用BYK Gardner公司的micro-TRI-gloss作為測定器,測定JIS Z8741:1997中的60度之鏡面光澤度。
1-2.表面粗糙度PPS
對於實施例1~4的印刷物以及該印刷物的中間體,使用TESTING MACHINES INC.公司的Parker Print-Surf型Ver.58-06-00作為測定器,依據JIS P8151:2004測定硬塗層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PPS。
1-3.捲曲
對於實施例1~4、比較例1~4的印刷物,根據JAPAN TAPPI No.15-1的「捲曲深度測定法」,在溫度25℃、濕度75%RH之條件下測定捲曲深度。
1-4.表面粗糙度測定(截斷值0.08mm、0.25mm、0.8mm)
對於實施例1~4、比較例1~3的印刷物之光澤印刷層或蒸鍍膜之表面,使用表面粗糙度測定器(型號:SE2555N/小坂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於下述之測定條件下測定截斷值為0.08mm、0.25mm、0.8mm時的根據JIS B0601:2001之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檢測部之觸針]
小坂研究所公司製之商品名SE2555N(前端曲率半徑:2μm,頂角:90度,材質:鑽石)
[表面粗糙度測定器之測定條件]
‧評價長度(基準長度):截斷值λc之5倍
‧觸針之移行速度:0.5mm/s
‧預備長度:(截斷值λc)×2
‧縱倍率:2000倍
‧橫倍率:10倍
2.印刷物之製作 [實施例1]
於基材(基重235g/m2的單面象牙紙)的塗布面側之全面,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6μm的方式,塗布下述配方的硬塗層用油墨1,進行乾燥、紫外線照射,而形成硬塗層(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
其次,於硬塗層之全面上,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0.30μm的方式,塗布下述配方的光澤印刷層用油墨1,進行乾燥,形成光澤印刷層,得到實施例1之印刷物。再者,實施例1之光澤印刷層的金屬鱗片實質上不存在的區域之厚度為0.20μm,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區域的厚度為0.10μm。
<硬塗層用油墨1>
‧電離放射線硬化性化合物 70份
(BASF日本公司製,商品名:Lumogen OVD Primer301)
(2官能丙烯酸酯單體與3官能丙烯酸酯單體之混合物)
‧溶劑(醋酸乙酯) 30份
<光澤印刷層用油墨1>
‧黏結劑樹脂(硝化棉) 4.8份
(DIC Graphics公司製)
(商品名:XS-763 Mejiyume NT-No.1)
‧鋁鱗片 7.2份
(平均長度14μm,平均厚度0.04μm)
‧溶劑(醋酸乙酯、IPA、乙醇、NPAC) 88份
[實施例2]
除了將光澤印刷層的厚度變更為0.50μm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實施例2之印刷物。再者,實施例2之光澤印刷層的金屬鱗片實質上不存在的區域之厚度為0.30μm,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區域的厚度為0.20μm。
[實施例3]
除了將光澤印刷層的厚度變更為0.70μm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實施例3之印刷物。再者,實施例3之光澤印刷層的金屬鱗片實質上不存在的區域之厚度為0.42μm,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區域的厚度為0.28μm。
[實施例4]
除了將光澤印刷層的厚度變更為1.00μm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實施例4之印刷物。再者,實施例4之光澤印刷層的金屬鱗片實質上不存在的區域之厚度為0.60μm,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區域的厚度為0.40μm。
[實施例5]
除了將硬塗層的厚度變更為5μm,將光澤印刷層的厚度變更為1.0μm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實施例5之印刷物。再者,實施例5之光澤印刷層的金屬鱗片實質上不存在的區域之厚度為0.60μm,金屬鱗片偏向存在區域的厚度為0.40μm。
[實施例6]
除了使基材成為塗料板紙(基重350g/m2)以外,與實施例5同樣地,得到實施例6之印刷物。
[比較例1]
除了將實施例1的光澤印刷層用油墨1變更為下述配方的光澤印刷層用油墨2,以乾燥後的厚度成為1.5μm之方式塗布,在基材上不塗布硬塗層用油墨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比較例1之印刷物。
<光澤印刷層用油墨2>
‧黏結劑樹脂(硝化棉) 6份
(DIC Graphics公司製)
(商品名:XS-763 Mejiyume NT-No.1)
‧鋁片 6份
(東洋鋁公司製,商品名:TD-180T)
(平均長度15μm,平均厚度超過0.2μm)
‧溶劑(醋酸乙酯、IPA、乙醇、NPAC) 88份
[比較例2]
準備在厚度12μm的雙軸延伸PET薄膜上,具有厚度50nm的鋁蒸鍍膜之蒸鍍薄膜。將基材(基重 235g/m2的單面象牙紙)的塗布面側之面與蒸鍍薄膜的PET薄膜側之面,使用夾芯積層法,以厚度成為15μm之方式邊擠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邊貼合,而得到比較例2之印刷物(正確地說並不是印刷物,但方便上稱為印刷物)。
[比較例3]
除了將實施例1之硬塗層用油墨1變更為下述配方的熱塑性樹脂1,使用擠壓塗布法,以厚度成為15μm之方式擠出,在基材上不塗布硬塗層用油墨1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得到比較例3之印刷物。
<熱塑性樹脂1>
‧低密度聚乙烯樹脂(密度:0.923g/cm3,熔融指數(MI):3.8,熔點109℃)
[比較例4]
於基材(基重235g/m2的單面象牙紙)的塗布面側,以1g/m2之塗布量塗布光澤印刷層用油墨1,進行乾燥,形成光澤印刷層,得到比較例4之印刷物。比較例4之印刷物係油墨滲入基材,乾燥後的厚度之斷定為困難。
由表1之結果可知,實施例1~7之印刷物係不使用金屬蒸鍍的手段,為具有鏡面光澤度150%以上的優異金屬光澤者。
另一方面,比較例1之印刷物,由於不使用金屬鱗片,而鏡面光澤度(金屬光澤)差。比較例2之印刷物,由於使用蒸鍍PET,雖然鏡面光澤度(金屬光澤)優異,但發生捲曲。又,比較例2之印刷物,係鏡面光澤度(金屬光澤)為過度,給予視覺辨認者不舒服感。比較例3之印刷物,係具有包含金屬鱗片的光澤印刷層者,但由於配置於光澤印刷層之下層的熱塑性樹脂層不發揮硬塗層之效果,而無法提高鏡面光澤度(金屬光澤)。比較例4 之印刷物,係具有包含金屬鱗片的光澤印刷層者,但由於在光澤印刷層之下層沒有硬塗層,於光澤印刷層之形成時,溶劑及樹脂會滲入基材,無法提高鏡面光澤度(金屬光澤)。
由表2及表3之結果可知,實施例1~4之印刷物的光澤印刷層與比較例2之印刷物的蒸鍍膜,係可確認Ra為同等。由此可知實施例1~4的光澤印刷層係具有與金屬蒸鍍膜同等之平滑性。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之印刷物及容器係在不使用金屬蒸鍍之手段,可賦予高的金屬光澤之點為有用。

Claims (16)

  1. 一種印刷物,其係在基材上的任意地方具有硬塗層,更且在該硬塗層上的任意地方具有光澤印刷層而成,該光澤印刷層包含金屬鱗片,且該金屬鱗片滿足以下之條件(1)及/或(2),該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cut-off value)為0.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0.08)滿足以下之條件(4),該Ra0.08與該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25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算術平均粗糙度(Ra0.25)滿足以下之條件(5);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為0.01~0.08μm (1) 10≦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 (2) Ra0.08≦0.100μm (4) 0.300<Ra0.08/Ra0.25<0.500 (5)。
  2. 一種印刷物,其係在基材上的任意地方具有硬塗層,更且在該硬塗層上的任意地方具有光澤印刷層而成,該光澤印刷層包含金屬鱗片,且該金屬鱗片滿足以下之條件(1)及/或(2),該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08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skewness)(Rsk0.08)、與該光澤印刷層的表面之截斷值為0.25mm時的JIS B0601:2001之粗糙度曲線的歪斜度(Rsk0.25),滿足以下之條件(7)、(8);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為0.01~0.08μm (1) 10≦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光澤印刷層的厚度 (2) 0.200<Rsk0.25-Rsk0.08<0.500 (7) 0<Rsk0.25 (8)。
  3.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與平均厚度滿足以下之條件(3);金屬鱗片的平均厚度/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0.010(3)。
  4.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金屬鱗片的平均長度為5.0~30.0μm。
  5.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光澤印刷層的厚度為0.15~1.50μm。
  6.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係該金屬鱗片係偏向存在化於該光澤印刷層之上部而成。
  7.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係藉由該光澤印刷層形成圖樣而成。
  8.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硬塗層係電離放射線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物層。
  9.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基材係紙基材。
  10.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係在該光澤印刷層上具有圖樣層而成。
  11.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係在該光澤印刷層上及/或該硬塗層上之未形成該光澤印刷層的部分之任意地方,具有圖樣層而成。
  12.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係在具有該光澤印刷層之側的最外表面上具有表面保護層。
  13.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硬塗層之表面的JIS Z8741:1997在60度的鏡面光澤度為85%以上。
  14.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硬塗層之表面的JIS P8151:2004之表面粗糙度PPS為小於1μm。
  15. 如請求項1或2之印刷物,其中該基材係紙基材,該光澤印刷層之表面的JIS Z8741:1997在60度的鏡面光澤度為150%以上。
  16. 一種容器,其係使用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印刷物而成。
TW104106238A 2014-02-28 2015-02-26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TWI6800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9040 2014-02-28
JP2014039040A JP6721286B2 (ja) 2014-02-28 2014-02-28 包装材料
JP2014-222035 2014-10-30
JP2014222037 2014-10-30
JP2014-222037 2014-10-30
JP2014222035 2014-10-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0564A TW201540564A (zh) 2015-11-01
TWI680066B true TWI680066B (zh) 2019-12-21

Family

ID=552203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06238A TWI680066B (zh) 2014-02-28 2015-02-26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TW108132833A TWI735950B (zh) 2014-02-28 2015-02-26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833A TWI735950B (zh) 2014-02-28 2015-02-26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68006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2135A (ja) * 2004-01-27 2005-08-11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包装材
JP2008120031A (ja) * 2006-11-15 2008-05-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化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125725A (en) * 2009-10-09 2011-08-01 Mitsubishi Rayon Co Transfer film, resin lamin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2498181A (zh) * 2009-08-31 2012-06-13 尾池工业株式会社 鳞片状薄膜细粉末分散液
CN103464771A (zh) * 2013-10-08 2013-12-25 镇江宝纳电磁新材料有限公司 鳞片状金属粉末的多级拨叉式辊碾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62740A (ja) * 1991-12-04 1993-06-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防滑性箱
JP2003002322A (ja) * 2001-06-20 2003-01-08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金属光沢層領域を有する紙容器
JP5162740B2 (ja) 2007-07-17 2013-03-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植物病害防除用照明装置
TW200923868A (en) * 2007-11-20 2009-06-01 Union Label Entpr Co Ltd In-mold labeling label and an object having the same
JP5558722B2 (ja) * 2009-01-16 2014-07-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印刷物及び容器
JP5795144B2 (ja) * 2009-12-03 2015-10-14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紙容器用包装材料及び紙容器
JP6010495B2 (ja) * 2013-03-27 2016-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12135A (ja) * 2004-01-27 2005-08-11 Dainippon Ink & Chem Inc 包装材
JP2008120031A (ja) * 2006-11-15 2008-05-29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化粧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98181A (zh) * 2009-08-31 2012-06-13 尾池工业株式会社 鳞片状薄膜细粉末分散液
TW201125725A (en) * 2009-10-09 2011-08-01 Mitsubishi Rayon Co Transfer film, resin lamin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3464771A (zh) * 2013-10-08 2013-12-25 镇江宝纳电磁新材料有限公司 鳞片状金属粉末的多级拨叉式辊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314A (zh) 2020-04-16
TW201540564A (zh) 2015-11-01
TWI735950B (zh) 2021-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1614B2 (ja)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板
JP2018030355A (ja) 印刷物、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及び印刷物の選別方法
US20100167023A1 (e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recorded matter, ink set,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555079B2 (ja) 印刷物、該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物の選択方法
WO2013046743A1 (ja) パターン印刷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19693B2 (ja) 印刷物、及び該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
JP7396407B2 (ja) 化粧シート及び化粧板
JP6696348B2 (ja) 印刷物、該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物の選択方法
JP6578887B2 (ja) 印刷物、該印刷物を用いてなる容器、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物の選択方法
JP6620518B2 (ja) 印刷物、及び該印刷物を用いてなる容器
JP6551157B2 (ja) 印刷物、該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物の選択方法
TWI680066B (zh) 印刷物、及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
JP6578886B2 (ja) 印刷物、該印刷物を用いてなる容器、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印刷物の選択方法
JP6932990B2 (ja) 印刷物及び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
JP7167409B2 (ja) 印刷物及び容器
JP6610229B2 (ja) 印刷物及び該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
JP6759861B2 (ja) 印刷物、印刷物を用いた容器及び印刷物の選別方法
TWI679132B (zh) 印刷物、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印刷物之製造方法及印刷物之選擇方法
TWI712511B (zh) 印刷物、使用該印刷物而成之容器、印刷物之製造方法及印刷物之選擇方法
WO1995028284A1 (en) Recording material
JP6988220B2 (ja) 印刷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容器
JP2022061741A (ja) 金属光沢印刷物
JP2020049914A (ja) 印刷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61742A (ja) 金属光沢印刷物
JP2022015908A (ja) 金属光沢を有する印刷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