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9235B - 車篷、育兒器具、嬰兒車、兒童座椅及寵物用推車 - Google Patents

車篷、育兒器具、嬰兒車、兒童座椅及寵物用推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9235B
TWI669235B TW105101703A TW105101703A TWI669235B TW I669235 B TWI669235 B TW I669235B TW 105101703 A TW105101703 A TW 105101703A TW 105101703 A TW105101703 A TW 105101703A TW I669235 B TWI669235 B TW I6692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onnet
plate
convex
base
base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01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34323A (zh
Inventor
山口勳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康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34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34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92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92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4Equipment protecting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Hoods; Weather screens; Cat nets
    • B62B9/142Equipment protecting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Hoods; Weather screens; Cat nets by flexible canopies, covers or 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Blinds (AREA)
  • Building Awnings And Sunshades (AREA)

Abstract

一種使用於育兒器具之車篷。車篷具有:基部件、分別可擺動地支撐於基部件的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以及裝設於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的車篷布。限制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基部件擺動的限制力,比在第2車篷骨固定於基部件的狀態下限制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基部件擺動的限制力大。

Description

車篷、育兒器具、嬰兒車、兒童座椅及寵物用推車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使用在育兒器具或寵物用推車的車篷、育兒器具、嬰兒車及兒童座椅。
發明背景
以往,嬰兒車或兒童座椅等育兒器具及寵物用推車設置有車篷(例如,日本專利文獻JP2012-192755A)。以往的車篷,通常具有基部、可擺動地安裝在基部的複數根車篷骨、及裝設於車篷骨之車篷布。車篷骨形成為略U字型,並分別將其兩基端部可擺動地安裝在對應側的基部。該車篷藉由把持車篷布之前端並使車篷骨相對於基部擺動,而可以展開車篷布及摺疊車篷布。車篷在其展開的狀態下可遮蔽日曬及風雨,以提供嬰幼兒舒適的環境。
然而,以往要用單手操作車篷進行車篷之開關時,複數根的車篷骨會分別開始動作。其結果,變得難以平均地對擺動中之複數根車篷骨的兩基端部施力,結果上無法順暢地使車篷骨擺動。又,各車篷骨在兩基端部以不同之傾斜角度傾斜,車篷的外觀也變不好看。
為了解決這種不良狀況,也已開發出一種在配置 於前側的二個車篷骨之間設置調節開合度之調節器具的車篷。藉由使用該調節器具,拘束該二個車篷骨之相對擺動,而可以使特定之車篷骨擺動。然而,像這種車篷,在車篷開關前需要進行調節器具的操作,要用單手輕易地進行車篷的開關是很困難的。
發明概要
本發明是考慮以上之點而作成者,其目的在於可輕易且順暢地進行包含複數根車篷骨之車篷的開關。
本發明之第1車篷,是使用於育兒器具或寵物用推車之車篷,其包含:基部件、分別可擺動地支撐於前述基部件的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以及裝設於前述第1車篷骨及前述第2車篷骨的車篷布,也可以是限制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之擺動的限制力,比在前述第2車篷骨固定於前述基部件的狀態下限制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之擺動的限制力大。
本發明之第2車篷,是使用於育兒器具或寵物用推車之車篷,其包含:基部件、分別可擺動地支撐於前述基部件的第1車篷骨及第2車 篷骨、以及裝設於前述第1車篷骨及前述第2車篷骨的車篷布,也可以是限制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之擺動的限制力,比限制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第2車篷骨之擺動的限制力大。
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也可以是作成前述第1車篷骨位於比前述第2車篷骨更前方或更上方。
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也可以是前述第1車篷骨可擺動地安裝於前述第2車篷骨,且前述第2車篷骨可擺動地安裝於前述基部件亦可。
也可以是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設置有將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第2車篷骨的擺動限制於預定範圍內之構成。又,也可以是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設置有將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的擺動限制於預定範圍內之構成。
也可以是作成在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前述第1車篷骨具有與前述第2車篷骨卡合的第1板狀部,前述第2車篷骨具有第2板狀部,該第2板狀部具有:與前述第1板狀部卡合的一側卡合面、及與前述基部件卡合的他側卡合面;前述基部件具有與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卡合的基部板狀部,藉由前述第1板狀部與前述第2板狀部之卡合,使限制 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第2骨車篷之擺動的限制力產生,亦可作成藉由前述第2板狀部與前述基部板狀部之卡合,使限制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之擺動的限制力產生。
也可以是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前述第1凸部的數量,比前述第2凸部的數量少。
也可以是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 前述第1凸部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之卡合深度,亦可比前述第2凸部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之卡合深度淺。
也可以是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形成有前述第1板狀部之前述第1凸部或前述第1凹凸構造的部分,比形成有前述基部板狀部之前述第2凸部或前述第2凹凸構造的部分更容易彎曲。
也可以是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形成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形成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形成有前述第1板狀部之前述第1凸部或前述第1凹凸 構造之部分的厚度,比形成有前述基部板狀部之前述第2凸部或前述第2凹凸構造之部分的厚度更薄。
也可以是本發明之第1或第2車篷中,在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
也可以是本發明之育兒器具,具備上述之本發明之第1及第2車篷的任一者、及安裝了前述車篷的育兒器具本體。
本發明之嬰兒車,具備上述之本發明之第1及第2車篷的任一者、及安裝了前述車篷的嬰兒車本體。
本發明之兒童座椅,具備上述之本發明之第1及第2車篷的任一者、及安裝了前述車篷的兒童座椅本體。
本發明之寵物用推車,具備上述之本發明之第1及第2車篷的任一者、及安裝了前述車篷的寵物用推車本體。
根據本發明,可以作成能將包含複數根車篷骨之車篷輕易並順暢地進行開關。
1‧‧‧育兒器具
2‧‧‧育兒器具本體
10‧‧‧嬰兒車
11‧‧‧嬰兒車本體
12‧‧‧扶手
13‧‧‧前腳
14‧‧‧前輪單元
15‧‧‧後腳
16‧‧‧後輪單元
17‧‧‧把手
18‧‧‧側部連結構件
19‧‧‧支架
25‧‧‧座墊座部
30‧‧‧車篷
35‧‧‧蓋體
40‧‧‧基部件
41‧‧‧安裝部
42‧‧‧基部板狀部
43‧‧‧基部卡合面
44、33‧‧‧第2凸部
46‧‧‧軸部
50‧‧‧第1車篷骨
51、61‧‧‧車篷骨本體
52、62‧‧‧連接構件
53、63‧‧‧保持部
53a、63a‧‧‧保持孔
54‧‧‧第1板狀部
54a、64a‧‧‧軸承孔
54b、42a‧‧‧溝
55‧‧‧第1卡合面
56‧‧‧第1凸部
57、45‧‧‧搖動範圍限制突起
60‧‧‧第2車篷骨
64‧‧‧第2板狀部
65‧‧‧第2一側卡合面
66‧‧‧第1凹凸構造
66a‧‧‧第1凹部
67、70‧‧‧搖動範圍限制壁
68‧‧‧第2他側卡合面
69‧‧‧第2凹凸構造
69a‧‧‧第2凹部
80‧‧‧車篷布
81‧‧‧前方部分
82‧‧‧後方部分
83‧‧‧固定件
84‧‧‧補助芯材
90‧‧‧兒童座椅
91‧‧‧兒童座椅本體
As‧‧‧搖動軸線
D1、D2‧‧‧卡合深度
L‧‧‧長度
W‧‧‧寬度
圖1是用以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的圖,顯示作為育兒器具之一例的嬰兒車及車篷的立體圖。
圖2是在全關的狀態顯示圖1之嬰兒車本體的車篷之狀況的側面圖。
圖3是顯示半開狀態之車篷的側面圖。
圖4是顯示全開狀態之車篷的側面圖。
圖5是從沿擺動軸線的一側顯示車篷之基部件、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之基端部的立體圖。
圖6是去除第1車篷骨,顯示圖5之基部件及第2車篷骨的立體圖。
圖7是去除第2車篷骨,顯示圖6之基部件的立體圖。
圖8是從沿擺動軸線的另一側顯示基部件、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之基端部的立體圖。
圖9是去除基部件,顯示圖8之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的立體圖。
圖10是去除第2車篷骨,顯示圖9之第1車篷骨的立體圖。
圖11是由與第1車篷骨面對之側顯示第2車篷骨的平面圖。
圖12是由與第1車篷骨面對之側顯示第2車篷骨的平面圖。
圖13是由與基部件面對之側顯示第2車篷骨的平面圖。
圖14是由與基部件面對之側顯示第2車篷骨的平面圖。
圖15是沿著圖5之圖XV-圖XV線的剖面圖。
圖16是對應圖15的圖,是用於說明車篷之一變形例的圖。
圖17是對應圖15的圖,是用於說明車篷之其他變形例的圖。
圖18是顯示基部件的平面圖,是用於再進一步說明車篷之其他變形例的圖。
圖19是顯示育兒器具本體之一變形例的立體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之育兒器具1具有:育兒器具本體2、及安裝於育兒器具本體2的車篷30。育兒器具1是嬰兒車、兒童座椅、餐搖椅等之器具,典型地來說是在養育小孩(嬰兒、幼兒、兒童等之年少者)的過程中用於照顧小孩所使用的器具。育兒器具本體2是嬰兒車、兒童座椅、餐搖椅等之本體部,典型地來說具有供小孩乘坐的空間。車篷30遮蔽日曬及風雨等,提供育兒器具本體2上之小孩舒適的環境。特別是,本發明之車篷30,如後述地,構成為可開關,並且特別設法讓開關操作可以輕易並順暢地進行。
以下,一面參照圖1~圖19一面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及其變形例。以下所說明之實施形態中,雖然是顯示育兒器具1是構成為嬰兒車之例,但如後述之變形例中也有說明,並不限定於作為嬰兒車之例,育兒器具1亦可構成作為其他之器具。
圖1中,顯示作為育兒器具1之嬰兒車10的整體構 成。如圖1所示,嬰兒車10具有:作為育兒器具本體2的嬰兒車本體11、與安裝於嬰兒車本體11之座墊座部25及車篷30。嬰兒車本體11具有:一對扶手12、一對前腳13、一對後腳15、以及形成為U字狀的把手17。一對扶手11在寬度方向上分開地配置。一對前腳13在寬度方向上分開地配置。各前腳13,在其上端部分,可擺動地連接扶手之前方部分。各前腳13之下端,安裝有可旋轉地保持前輪之前輪單元14。一對後腳15在寬度方向上分開配置。各後腳15,在其上端部分,可擺動地連接扶手之前方部分。各後腳15,安裝有可旋轉地保持後輪之後輪單元16。各扶手11之後端部分,可擺動地連接有側部連結構件18。各側部連結構件18之下端部分,可擺動地連接有支架(bracket)19。各支架19可擺動地連接後腳15。把手17,將U字之兩端部分可擺動地與配置於對應側之側部連結構件18及支架19連接。車篷30安裝於側部連結構件18之上端部分,並且可由上方覆蓋座墊座部25。
再者,本說明書中所使用之「前」、「後」、「上」、及「下」的用語,若沒有特別指示,則意指以育兒器具1之搭乘者為基準之「前」、「後」、「上」、及「下」。因此,所謂「前後方向」,相當於圖1中連結紙面之左下與右上的方向。而且,只要沒有特別指示,所謂「前」,指的是搭乘者面向的側,圖1中之紙面的左下側為前後方向之前側。另一方面,所謂「上下方向」指的是與前後方向正交且與育兒器具1之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當育兒器具1之接地面 為水平面時,所謂「上下方向」指的是鉛直方向。又,所謂「寬度方向」及「橫向」,意指與「前後方向」及「上下方向」之任一皆為正交的橫向。
其次,說明車篷30。如圖2~圖4所示,車篷30具有:構成對嬰兒車本體11之連接處的基部件40、可擺動地分別支撐於基部件40的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以及裝設於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的車篷布80。在圖示之例中,車篷布80包含設置於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之間的前方部分81、及由後方連接前方部分81的後方部分82。在圖示之例中,第1車篷骨50配置於第2車篷骨60的前方或上方。藉由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如圖2~圖4所示地,可以開關車篷30。
此處圖2所示之狀態中,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會互相接近並且共同朝後方擺動。亦即,圖2顯示車篷布80被摺疊之車篷30的關閉狀態,特別是全關狀態。圖4所示之狀態中,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會互相分離並且共同朝前方擺動。亦即,圖4顯示車篷布80被展開之車篷30的開啟狀態,特別是全開狀態。圖3所示之狀態中,第1車篷骨50以由第2車篷骨60分離的方式朝前方擺動,另一方面,第2車篷骨60則呈朝後方擺動。因此,圖3顯示僅車篷布80之前方部分81被展開之車篷布30展開一半的狀態、亦即半開狀態。
以下,針對車篷30之各構成要素加以說明。首先,說明車篷布80。
車篷布80可以利用能夠遮蔽日曬及風雨的柔軟材料,例如布來形成。不過,車篷布80可以利用各種周知的材料。例如,由可採光、透氣、透視等觀點來看,部分的車篷布80以網布材料等形成亦可。
車篷布80在位於前方部分81內的前端部分安裝於第1車篷骨50。車篷布80在位於前方部分81與後方部分82之交界區域的中央部分,安裝於第2車篷骨60。更進一步地,車篷布80在位於後方部分82內的後端部分,設置有固定件83。固定件83可固定於座墊座部25。藉由使用固定件83,車篷布80之後端部分會被固定於座墊座部25。藉由如此之車篷布80的構成,在圖2所示之車篷30的全關狀態中,車篷布80之前方部分81及後方部分82雙方呈被摺疊。又,在圖3所示之車篷30之半開狀態中,僅前方部分81被展開,另一方面,後方部分82則呈被折疊的狀態。更進一步地在圖4所示之車篷30的全開狀態中,車篷布80之前方部分81及後方部分82雙方被展開。不過,固定件83並非必須,省略亦可。
又,如圖1所示,為了防止車篷布80在車篷30展開的狀態下被壓壞,亦可在車篷布80縫上補助芯材84或在車篷布80內藏補助芯材84。補助芯材84,例如可以比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更富有柔軟性之樹脂等形成。補助芯材84在沒有連接基部件40的這一點上,與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區別。
再者,車篷布80的大小是因應第1車篷骨50及第2 車篷骨60之可擺動範圍而適當設定。較理想的是,在車篷30之全開狀態下,設定為車篷布80成為撐開狀態的大小。
其次,說明基部件40、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如圖1所示,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形成為略U字狀。基部件40分別設置於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所形成之U字的兩端。該基部件40是由例如樹脂成形物所構成。如圖7及圖8所示,基部件40具有:構成側部連結構件18之連接處的安裝部41、及配置於安裝部41之上方的基部板狀部42。基部板狀部42連接有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安裝部41藉由與側部連結構件18卡合,而能夠將車篷30可拆卸地安裝於嬰兒車本體11。如圖5及圖8所示,基部板狀部42構成與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的連接處。呈與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面對的基部卡合面43,如圖7所示,設置有軸部46。如圖5及圖6所示,軸部46貫通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而延伸。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以軸部46之軸線所標定出之擺動軸線As為中心,而可以對於基部件40相對擺動。在圖示之例中,於各基部件40,軸部46是由基部板狀部42朝寬度方向外側延伸出去。因此,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之擺動軸線As會成為與寬度方向平行。
如圖2~圖4所示,第1車篷骨50具有:由金屬或樹脂等之略細板狀或線狀所構成之車篷骨本體51、及分別固定於車篷骨本體51之兩端的一對連接構件52。如圖5及圖10所示,第1車篷骨50之連接構件52具有:保持車篷骨本體51 之保持部53、及構成與基部件40及第2車篷骨60之連接處的第1板狀部54。在保持部53形成有保持孔53a,該保持孔53a供車篷骨本體51之端部插入並保持該端部。另一方面,第1板狀部54形成有基部件40之軸部46貫通的軸承孔54a。第1車篷骨50之連接構件52,例如是由樹脂成形物所構成,此情況,保持部53及第1板狀部54可形成為一體。
與第1車篷骨50同樣,第2車篷骨60具有:由金屬或樹脂等之略細板狀或線狀所構成之車篷骨本體61、及分別固定於車篷骨本體61之兩端的一對連接構件62。如圖6及圖9所示,第2車篷骨60之連接構件62具有:保持車篷骨本體61之保持部63、及構成與基部件40及第1車篷骨50之連接處的第2板狀部64。在保持部63形成有保持孔63a,該保持孔63a供車篷骨本體61之端部插入並保持該端部。另一方面,第2板狀部64形成有基部件40之軸部46貫通的軸承孔64a。第2車篷骨60之連接構件62,例如是由樹脂成形物所構成,此時,保持部63及第2板狀部64可形成為一體。
此處圖5~圖7是由擺動軸線As之一側,顯示基部件40、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的連接處,且圖示之例是由寬度方向之外側來顯示。圖8~圖10是由擺動軸線As之另一側,顯示基部件40、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的連接處,且圖示之例是由寬度方向之內側來顯示。又,圖11及圖12是由擺動軸線As之一側顯示第2車篷骨60的平面圖;圖13及圖14則是由擺動軸線As之另一側顯示第2車篷骨60的平面圖。圖5~圖14是顯示位於車篷30之左側的構件。
如圖5中清楚顯示地,在圖示之例中,基部件40之軸部46,會將第2車篷骨60之第2板狀部64及第1車篷骨50之第1板狀部54以此順序予以貫通。然後,第1板狀部54從沿著擺動軸線As的一側(寬度方向的外側)抵接於第2板狀部64。更進一步地,面向沿著第1板狀部54的擺動軸線As之另一側的第1卡合面55(參照圖10),可與面向沿著第2板狀部64的擺動軸線As之一側的第2一側卡合面65(參照圖6、圖11、圖12)卡合。
藉由第1卡合面55與第2一側卡合面65卡合,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會維持在複數個預定的相對位置之任一個位置。具體地來說,第1板狀部54之第1卡合面55及第2板狀物64之第2一側卡合面65的其中一個,形成有第1凹凸構造66,並且,第1卡合面55及第2一側卡合面65之另一個,設置有可與第1凹凸構造66卡合的第1凸部56。
圖示之例中,如圖6所示,在第2車篷骨60之第2一側卡合面65形成有第1凹凸構造66。如同由圖6及圖15可理解地,第1凹凸構造66是藉由形成於第2一側卡合面65之複數個第1凹部66a而形成。各第1凹部66a在與擺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深度。複數個第1凹部66a,是在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之一個圓周上等間隔分開設置。在圖6所示之例中,12個第1凹部66a,是在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之圓周上每中心角30°分開設置。
另一方面,如圖10所示,在第1車篷骨50之第1卡合面55設置有第1凸部56。如圖15所示,第1凸部56在與 擺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上由第1卡合面55突出。第1凸部56是以至少其前端可以進入第1凹凸構造66之第1凹部66a的方式,來決定粗細及長度。又,第1凸部56,與第1凹部66a同樣,是在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分開設置。圖示之例中,二組的第1凸部群是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設成點對稱。各第1凸部群設置有二個第1凸部56。如圖15所示,二個第1凸部56是以與第1凹部66a同一間距來配置。
如圖10所示,各第1凸部群的兩側形成有一對溝54b。溝54b貫通第1板狀部54。各溝54b沿著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的圓弧延伸。藉由如此之構成,相對於第1板狀部54之其他部分,形成有構成各第1凸部群之二個第1凸部56的部分是可以變形的。亦即,位於一對溝54b之間且形成有二個第1凸部56的部分,可以將其長邊方向之兩端作為固定端,而以離開第2車篷骨60之第2板狀部64的方式彎曲。
又,如圖10所示,在第1板狀部54之第1卡合面55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突起57。另一方面,如圖6、圖11及圖12所示,在第2板狀部64之第2一側卡合面65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壁67。藉由擺動範圍限制突起57抵接於擺動範圍限制壁67,而標定出第1車篷骨50之對第2車篷骨60可相對擺動的範圍。
根據以上之構成,藉由第1卡合面55與第2一側卡合面65卡合,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會被維持在複數個預定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亦即,藉由第1卡合面55與第2一側卡合面65卡合,而產生第1車篷骨50之限制相對於第2 車篷骨60之擺動的限制力。但是,如果用較此限制力更大的力量來使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時,則第1卡合面55與第2一側卡合面65之卡合會因彈性變形而解除,可以使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圖11及圖12是顯示第1板狀部51之第1凸部56與第2板狀部62之不同的第1凹部66a卡合的狀態。
其次,說明基部件40與第2車篷骨60之第2板狀部64的卡合。第2板狀部64是從沿著擺動軸線As的一側(寬度方向之外側)抵接於基部板狀部42。而且,相同於第1卡合面55與第2一側卡合面65之卡合,面向沿著第2板狀部64的擺動軸線As之另一側的第2他側卡合面68,可與面向沿著基部件40的擺動軸線As之一側的基部卡合面43卡合。藉由第2他側卡合面68與基部卡合面43卡合,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被維持在複數個預定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具體地來說,在第2板狀部64之第2他側卡合面68及基部件40之基部卡合面43的其中一個,形成有第2凹凸構造69,並且,在第2他側卡合面68及基部卡合面43之另一個,設置有可與第2凹凸構造69卡合的第2凸部44。
圖示之例中,如圖9所示,在第2車篷骨60之第2他側卡合面68形成有第2凹凸構造69。如同由圖9及圖15可理解地,第2凹凸構造69是藉由形成於第2他側卡合面68之複數個第2凹部69a而形成。第2凹部69a在與擺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上具有深度。複數個第2凹部69a設置於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圖9所示之例中,包含7個第2 凹部69a的第2凹部群是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分別配置在點對稱之二個位置上。
另一方面,如圖7所示,在基部件40之基部卡合面43設置有第2凸部44。如圖7所示,第2凸部44在與動軸線As平行的方向上從基部卡合面43突出。第2凸部44是以至少其前端可以進入第2凹凸構造69之第2凹部69a的方式,來決定粗細及長度。又,第2凸部44,與第2凹部69a同樣,是在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的一個圓周上分開設置。圖示之例中,二組的第2凸部群是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設成點對稱。各第2凸部群設置有三個第2凸部44。如圖7所示,在一個第2凸部群內,第2凸部44是以包含於一個第2凹凸構造群之複數個第2凹部69a的間距的二倍間距來配置。
又,如圖7所示,在各第2凸部群之兩側形成有一對溝42a。
溝42a貫通基部板狀部42。各溝42a沿著以擺動軸線As為中心的圓弧延伸。藉由如此之構成,相對於基部板狀部42之其他部分,形成有構成各第2凸部群之三個第2凸部44的部分是可以變形的。亦即,位於一對溝42a之間且形成有二個第2凸部44的部分,可以其長邊方向之兩端作為固定端,以離開第2車篷骨60之第2板狀部64的方式彎曲。
又,如圖7所示,在基部板狀部42之基部卡合面43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突起45。另一方面,如圖9、圖13及圖14所示,在第2板狀部64之第2他側卡合面68形成有擺動範圍限制壁70。藉由擺動範圍限制突起45抵接於擺動範圍 限制壁70,而標定出第2車篷骨60之對基部件40可相對擺動的範圍。
根據以上之構成,藉由基部卡合面43與第2他側卡合面68卡合,基部件40及第2車篷骨60會維持在複數個預定位置中的任一個位置。亦即,藉由基部卡合面43與第2他側卡合面68卡合,而產生基部件40之限制相對於第2車篷骨60之擺動的限制力。但是,如果用較此限制力更大的力量來使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時,則基部卡合面43與第2他側卡合面68之卡合會因彈性變形而解除,而可以使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圖13及圖14是顯示基部板狀部42之第2凸部33與第2板狀部62之不同的第2凹部69a卡合的狀態。
而,圖示之車篷30中,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設定為比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第2車篷骨60之擺動的限制力大,以使可以輕易並順暢地進行車篷30的開關操作。再者,上述之構成中,是在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為靜止的狀態下,使第1車篷骨50對第2車篷骨60相對擺動,藉此使第1車篷骨50對基部件40相對擺動。另一方面,當第1車篷骨50對第2車篷骨60靜止的狀態下,使第2車篷骨60對基部件40相對擺動的情況,第1車篷骨50也會對基部件40相對擺動。在如此之車篷30中,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之限制力,設定為比在第2車篷骨60對基部件40靜止的狀態下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基部件40之擺動的限制力更小。
若使第2凸部44及第2凹凸構造69之卡合難以解除時,就可以使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較大。又,若使第1凸部56及第1凹凸構造66之卡合難以解除,就可以使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的限制力較小。圖示之例中,如上述,可使合計有六個第2凸部44同時與第2凹凸構造69卡合,另一方面,可以使合計有四個第1凸部56同時與第1凹凸構造66卡合。亦即,第1凸部56的數量會變得比第2凸部44的數量少。其結果,可使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比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的限制力更大。
再者,如圖5及圖8中二點鏈線所示,鄰接第1車篷骨50之第1板狀部54設置有蓋體35。蓋體35從沿著擺動軸線As的其中一側、亦即從寬度方向之外側覆蓋第1車篷骨50之第1板狀部54。蓋體35,例如,亦可作成為安裝於貫通第1板狀部54之基部件40的軸部46,並藉由軸部46支撐。
其次,針對以上之構成所形成之車篷的開關時之作用進行說明。
如上述,本實施形態中,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之擺動的限制力,在第2車篷骨60固定於基部件40的狀態下,會比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更大。特別是本實施形態中,第1車篷骨50可擺動地安裝於第2車篷骨60,第2車篷骨60則是可擺動地安裝於基部件40。而且,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之 擺動的限制力,比限制第1車篷骨40之相對於第2車篷骨60之擺動的限制力更大。
因此,當由車篷30全關之圖2的狀態把持車篷布80之前端部分打開車篷30時,首先,第1車篷骨50會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此時,第2車篷骨60會相對於基部件40停止。亦即,僅一個車篷骨50相對於其他的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相對擺動。因此,操作者可以比較容易對其中一邊的端部及另一邊的端部的每一個平均地施力,以使第1車篷骨50之其中一邊的端部及另一邊的端部相對於基部件40同樣地動作。其結果,從車篷30關閉之狀態,到僅第1車篷骨50擺動而車篷半開之圖3的狀態為止,可用單手輕易且順暢地開啟車篷30。又,可以輕易地使第1車篷骨50之兩端的傾斜角度一致。並且,在車篷30半開之圖2的狀態下,車篷布80在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之間會維持在張開的狀態,而在第2車篷骨60與後端部分之間則成為折疊的狀態。因此,開啟至中途的圖3之半開狀態的車篷30的外觀也會變得比較好看。
其次,由第1車篷骨50在可擺動範圍內最遠離第2車篷骨60之圖3的狀態,更進一步地,把持車篷布80之前端部分進一步開啟車篷30時,第2車篷骨60會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此時,連接於第2車篷骨60之第1車篷骨50,會與第2車篷骨60一同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亦即,在此操作中,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第2車篷骨60的位置不會變化。因此,操作者可以比較容易也對其中一邊的端部及另一邊的 端部平均地施力,以使第2車篷骨60之其中一邊的端部及另一邊的端部相對於基部件40同樣地動作。其結果,由僅第1車篷骨50朝前方擺動之狀態,到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雙方擺動而使車篷30全開的狀態為止,可用單手輕易且順暢地開啟車篷30。又,可以輕易地使第2車篷骨60之兩端的傾斜角度一致。
如以上地進行,可以輕易且順暢地將關閉狀態之車篷30展開。而且,用以將關閉了之車篷30開啟的操作可以輕易地用單手進行。
其次,當關閉開啟狀態之車篷30時,將車篷30之前端朝後方推壓。本實施形態中,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在第2車篷骨60固定於基部件40的狀態下,會比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更大。因此,首先,第1車篷骨50會相對於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擺動,並接近第2車篷骨60。此時,第2車篷骨60是相對於基部件40停止。第1車篷骨60在可擺動範圍內最接近第2車篷骨60時,接著,第2車篷骨60會開始相對於基部件40的擺動。此時,第1車篷骨50會伴隨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但是,第1車篷骨50之對第2車篷骨60的相對位置不會變化。然後,最終,第2車篷骨60在可擺動範圍內朝最後方擺動,車篷30完全關閉。
與車篷30之開放操作同樣,車篷30之關閉操作中也是使第1車篷骨50之對於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的擺動動作,以及,第2車篷骨60伴隨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基部 件40的擺動動作依序進行。亦即,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一一依序擺動。因此,操作者可以比較容易對該車篷骨50、60平均地施力,以使擺動之車篷骨50、60的兩端部分同樣地動作。其結果,由車篷30全開的狀態到車篷30全關狀態為止,可用單手輕易且順暢地關閉車篷30。
如上述般根據本實施形態,限制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會比限制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雙方之擺動的限制力大。因此,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的擺動,以及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的擺動,不會同時進行,而是會以此順序一一進行。因此,操作者變得易於對動作中之車篷骨50、60的兩端平均施力,藉此,可以輕易且順利地使車篷骨50、60擺動。特別是,藉由把持車篷30之前端部分,也可以用單手順暢地進行車篷30之開關。
又,本實施形態中,第1車篷骨50是位於比第2車篷骨60更前方或更上方。根據如此之本實施形態,由全關狀態將車篷30半開之際,較容易被看見之車篷布80的前方部分81,會成為撐開的狀態。另一方面,較不容易被看見之車篷布80之後方部分82,則會維持摺疊的狀態。因此,半開狀態之車篷30的外觀良好。車篷30在育兒器具特別是在嬰兒車10中,是最容易被人看見的部位之一。藉由改善該車篷30之外觀,可以有效地改善育兒器具1之美觀,並可有效地提升該嬰兒車10之高級感、商品性。
更進一步地,本實施形態中,第1車篷骨50具有 與第2車篷骨60卡合的第1板狀部54。又,第2車篷骨60具有包含互相相對向之第2一側卡合面65及第2他側卡合面68的第2板狀部64,並且第2一側卡合面65與第1板狀部54卡合且第2他側卡合面68與基部件40卡合。再者,基部件40,具有與第2板狀部64之第2他側卡合面68卡合的基部板狀部42。並且,藉由第1板狀部54與第2板狀部64的卡合,而使限制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產生,且藉由第2板狀部64與基部板狀部42的卡合,而使限制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產生。根據如此之本實施形態,藉由小型化後之構成,可將限制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擺動之限制力的大小,以及,限制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之限制力的大小獨立而易於調整。
更進一步地,根據本實施形態,第1凹凸構造66設置於第2車篷骨60之第2一側卡合面65,且第2凹凸構造69設置於第2車篷骨60之第2他側卡合面68。而且,在第1車篷骨50之第1卡合面55設置有第1凸部56,且第1板狀部54之設置有第1凸部56的部分會變得易於變形。又,在基部件40之基部卡合面43設置有第2凸部44,且基部板狀部42之設置有第2凸部44的部分變得易於變形。因此,無論是使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相對擺動的情況以及使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相對擺動的情況之任一情況下,都可以使形成有第1凹凸構造66及第2凹凸構造69之第2板狀部64不變形。因此,可以有效地避免限制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 的限制力受到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擺動的影響。又,可以有效地避免限制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的限制力受到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之相對擺動的影響。其結果,藉由並列設置第1板狀部54、第2板狀部64及基部板狀部42而形成之小型化後的車篷30,可以使限制第2車篷骨60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比限制第1車篷骨50相對於第2車篷骨60及基部件40兩者擺動的限制力穩定並保持較大。藉此,可以穩定並確保車篷骨50、60之順暢擺動。
而且,可對上述之實施形態加上各種的變更。以下,一面參照附圖一面說明變形之一例。以下之說明及以下說明所使用之附圖中,就有關可與上述之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的部分,是使用與對上述之實施形態之對應的部分所使用之符號相同的符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然顯示了第1凸部56設置於第1車篷骨30之第1卡合面55,且第1凹凸構造66設置於第2車篷骨之第2一側卡合面65之例,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是第1凹凸構造亦可設置於第1車篷骨30之第1卡合面55,且與第1凹凸構造卡合之第1凸部設置於第2車篷骨之第2一側卡合面65。又,雖然顯示了第2凸部44設置於基部件40之基部卡合面43,且第2凹凸構造69設置於第2車篷骨之第2他側卡合面68之例,但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是第2凹凸構造亦可設置於基部件40之基部卡合面43,且與第2凹凸構造卡合之第2凸部設置於第2車篷骨之第2他側卡合面68。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中,例示了使第1凸部56之數量比第2凸部44少,作為使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基部件40及第2車篷骨60擺動的限制力的大小比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小之手法,。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例,取代使第1凸部56的數量比第2凸部44的數量少,或者,除了使第1凸部56的數量比第2凸部44的數量少之外,也可以採用以下的手法。
首先,作為第1之代替案,如圖16所示,亦可使第1凸部56與第1凹凸構造66之卡合深度D1,比第2凸部44與第2凹凸構造69之卡合深度D2淺。凸部56、44與凹凸構造66、69之卡合深度D1、D2是凸部56、44進入凹凸構造66、69之凹部66a、69a內的深度。該卡合深度D1、D2越深,凸部56、44與凹凸構造66、69之卡合就會變得越難解除。因此,藉由調整第1凸部56與第1凹凸構造66之卡合深度D1及第2凸部44與第2凹凸構造69之卡合深度D2的至少一種,而可以調節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基部件40及第2車篷骨60擺動的限制力的大小、與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的大小之關係。
又,作為第2代替案,也可使形成有第1板狀部54之第1凸部56或第1凹凸構造66的部分,也比形成有基部板狀部42之第2凸部44或第2凹凸構造69的部分容易彎曲。若是形成有第1板狀部54或基部板狀部42之凸部56、44或是凹凸構造66、69的部分容易彎曲,則該板狀部54、42與第2板狀部64之卡合就會變得容易被解除。作為具體之手法,如 圖17所示,亦可使形成有第1板狀部54之第1凸部56或第1凹凸構造66之部分的厚度T1,比形成有基部板狀部42之第2凸部44或第2凹凸構造69之部分的厚度T2薄。
而且,當形成有第1板狀部54或基部板狀部42之凸部56、44或是凹凸構造66、69的部分,是以形成於其兩側之一對溝54b、42a而被標定時,藉由調節該部分之長度L(參照圖18),換言之藉由調節一對溝54b、42a之長度,而可以控制該部分之變形的容易程度。具體地來說,是藉由使形成有第1板狀部54或基部板狀部42之凸部56、44或者凹凸構造66、69的部分的長度L較長,而使板狀部54、42之該部分變得容易彎曲,且可以容易地解除該板狀部54、42與第2板狀部64的卡合。因此,亦可使形成有第1板狀部54之第1凸部56或第1凹凸構造66之部分的長度也比形成有基部板狀部42之第2凸部44或第2凹凸構造69之部分的長度長。
而且,當形成有第1板狀部54或基部板狀部42之凸部56、44或凹凸構造66、69的部分,是以形成於其兩側之一對溝54b、42a來被標定時,藉由調節該部分之寬度W(參照圖18),換言之藉由調節一對溝54b、42a之間隔,可以控制該部分之變形的容易程度。具體地來說,是藉由將形成有第1板狀部54或基部板狀部42之凸部56、44或凹凸構造66、69的部分的寬度W縮窄,板狀部54、42之該部分會變得容易彎曲,且可以容易地解除該板狀部54、42與第2板狀部64的卡合。因此,亦可使形成有第1板狀部54之第1凸部56或第1凹凸構造66之部分的寬度比形成有基部板狀部42 之第2凸部44或第2凹凸構造69之部分的寬度更窄。
再者,圖18是顯示用以說明有關於形成有第1板狀部54或基部板狀部42之凸部56、44或凹凸構造66、69之部分的長度L及寬度W之變形例的圖,且以基部件40之基部板狀部42作為代表來顯示。
又,作為別的變形例,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然是顯示了以基部件40之軸部46,貫通第1車篷骨50之連接構件52及第2車篷骨60之連接構件62雙方,以藉此將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雙方連接於基部件40之例,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第2車篷骨60之連接構件62連接於基部件40之基部板狀部42,並且,第1車篷骨50不直接連接基部件40而是連接第2車篷骨60亦可。此時,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基部件40的擺動軸線,偏離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基部件40的擺動軸線亦可。
更進一步地作為別的變形例,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然是顯示車篷30具有二個車篷骨50、60之例,但並不限定於此例。例如,亦可作成為車篷30具有位於第2車篷骨60之後方或下方的第3車篷骨。第3車篷骨相對於基部件40可以是無法擺動,也可以是可擺動。當第3車篷骨是作為相對於基部件40無法擺動之固定車篷而形成時,亦可將車篷布80之後端部分安裝於第3車篷骨。
另一方面,當第3車篷骨為可擺動時,以第1車篷骨50、第2車篷骨60及第3車篷骨可依序一一擺動的方式,事先調整限制各車篷骨擺動的限制力較為理想。作為具體 例,首先,使第3車篷骨具有與上述實施形態的第1車篷骨50及第2車篷骨60同樣之構成,並在基部件40的基部板狀部42與第2車篷骨60的第2板狀部64之間配置第3車篷骨的板狀部。藉由第3車篷骨的板狀部與第2車篷骨60之第2板狀部64卡合,使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第3車篷骨擺動的限制力產生,並藉由第3車篷骨的板狀部與基部件40之基部板狀部42卡合,使限制第3車篷骨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產生。而且,作成為限制第3車篷骨之相對於基部件40擺動的限制力,比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第3車篷骨擺動的限制力更大,並且,限制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第3車篷骨擺動的限制力,比限制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第2車篷骨60擺動的限制力更大。根據如此之例,與上述之實施形態同樣,第1車篷骨50之相對於第2車篷骨60、第3車篷骨及基部件40的擺動、第2車篷骨60之相對於第3車篷骨及基部件40的擺動、及第3車篷骨之相對於基部件40的擺動不會同時進行,會以此順序一一進行。因此,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平均地對動作中之車篷骨的兩端施力,藉此,可以輕易且順暢地開關車篷骨。
又,作為一實施形態而圖示之嬰兒車10及嬰兒車本體11的整體構成,單純僅為舉例,可將上述之車篷30適用於各種形式的嬰兒車。
更進一步地,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然顯示了嬰兒車10構成育兒器具1之例,但如同已說明地,車篷30所適用之育兒器具1並不限定於嬰兒車10。作為一例,如圖19 所示,亦可使育兒器具1為具有兒童座椅本體91、及裝設於兒童座椅91之上述車篷30的兒童座椅90。兒童座椅90,是配置於車輛,例如汽車之座位上使用。兒童座椅90是使小孩可以安全乘坐於包含有以成人為對象而設計之座位或安全帶之車輛的裝置。在空間有限的車輛內,可以容易且順暢地實施開關操作的車篷30是很有用的。除此之外,車篷30並不限定於適用在育兒器具1,亦可藉由與寵物用推車本體組合來構成寵物用推車。寵物用推車,是在乘載寵物之狀態下行進的推車,是在攜出寵物時使用。車篷30適用在寵物用推車時,也可確保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所說明的作用效果。
再者,以上雖已說明了相對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幾個變形例,然而當然地,亦可適當地組合複數個變形例而適用。

Claims (16)

  1. 一種車篷,是使用於育兒器具或寵物用推車之車篷,其包含:基部件;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分別可擺動地支撐於前述基部件;以及車篷布,裝設於前述第1車篷骨及前述第2車篷骨,限制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擺動的限制力,比在前述第2車篷骨固定於前述基部件的狀態下限制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擺動的限制力大。
  2. 一種車篷,是使用於育兒器具或寵物用推車之車篷,其包含:基部件;第1車篷骨及第2車篷骨,分別可擺動地支撐於前述基部件;以及車篷布,裝設於前述第1車篷骨及前述第2車篷骨,限制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擺動的限制力,比限制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第2車篷骨擺動的限制力大。
  3. 如請求項1或2之車篷,其中前述第1車篷骨位於比前述第2車篷骨更前方或更上方。
  4. 如請求項1或2之車篷,其中前述第1車篷骨可擺動地安裝於前述第2車篷骨,前述第2車篷骨可擺動地安裝於前述基部件。
  5. 如請求項1或2之車篷,設置有將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第2車篷骨的擺動限制於預定範圍內之構成。
  6. 如請求項1或2之車篷,設置有將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的擺動限制於預定範圍內之構成。
  7. 如請求項1或2之車篷,其中前述第1車篷骨具有與前述第2車篷骨卡合的第1板狀部,前述第2車篷骨具有第2板狀部,該第2板狀部具有:與前述第1板狀部卡合的一側卡合面、及與前述基部件卡合的他側卡合面,前述基部件具有與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卡合的基部板狀部,藉由前述第1板狀部與前述第2板狀部之卡合,使限制前述第1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第2車篷骨擺動的限制力產生,藉由前述第2板狀部與前述基部板狀部之卡合,使限制前述第2車篷骨之相對於前述基部件擺動的限制力產生。
  8. 如請求項7之車篷,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前述第1凸部的數量,比前述第2凸部的數量少。
  9. 如請求項7之車篷,其中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前述第1凸部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之卡合深度,比前述第2凸部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之卡合深度淺。
  10. 如請求項7之車篷,其中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形成有前述第1板狀部之前述第1凸部或前述第1凹凸構造的部分,比形成有前述基部板狀部之前述第2凸部或前述第2凹凸構造的部分更容易彎曲。
  11. 如請求項7之車篷,其中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形成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卡合面及前述一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及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的其中一個,形成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卡合面及前述他側卡合面之另一個,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形成有前述第1板狀部之前述第1凸部或前述第1凹凸構造之部分的厚度,比形成有前述基部板狀部之前述第2凸部或前述第2凹凸構造之部分的厚度更薄。
  12. 如請求項7之車篷,其中在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一側卡合面,設置有第1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第1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第1卡合面,設置有與前述第1凹凸構造卡合的第1凸部,在前述第2板狀部之前述他側卡合面,設置有第2凹凸構造,並且,在前述基部板狀部之面對前述第2板狀部的基部卡合面,設置有與前述第2凹凸構造卡合的第2凸部。
  13. 一種育兒器具,具有如請求項1之車篷。
  14. 一種嬰兒車,具有如請求項1之車篷。
  15. 一種兒童座椅,具有如請求項1之車篷。
  16. 一種寵物用推車,具有如請求項1之車篷。
TW105101703A 2015-02-17 2016-01-20 車篷、育兒器具、嬰兒車、兒童座椅及寵物用推車 TWI6692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8940A JP6771859B2 (ja) 2015-02-17 2015-02-17 幌、育児器具、乳母車、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ペット用カート
JP2015-028940 2015-02-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34323A TW201634323A (zh) 2016-10-01
TWI669235B true TWI669235B (zh) 2019-08-21

Family

ID=5669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01703A TWI669235B (zh) 2015-02-17 2016-01-20 車篷、育兒器具、嬰兒車、兒童座椅及寵物用推車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771859B2 (zh)
KR (1) KR102400850B1 (zh)
CN (1) CN105882721B (zh)
HK (1) HK1223892A1 (zh)
TW (1) TWI6692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596722S (zh) 2017-08-23 2018-02-05
JP6858404B2 (ja) * 2017-08-30 2021-04-14 コンビ株式会社 幌およびカート
USD923256S1 (en) 2019-03-19 2021-06-22 Vermont Juvenile Furniture Mfg., Inc. Pet carrier
CN211166558U (zh) 2019-11-14 2020-08-04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顶篷调整结构及具有该顶篷调整结构的儿童安全座椅
USD960770S1 (en) 2020-03-19 2022-08-16 Vermont Juvenile Furniture Mfg., Inc. Carrier with support frame
WO2023027174A1 (ja) * 2021-08-26 2023-03-02 エステー株式会社 動物用トイレ及び動物用トイレセット
CN118082642A (zh) * 2022-11-15 2024-05-28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婴幼儿载具及其卡合机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1879A (en) * 1984-12-12 1987-02-10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Baby carriage hood
JP2006015920A (ja) * 2004-07-02 2006-01-19 Rinei Kk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11195053A (ja) * 2010-03-19 2011-10-06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Kk 育児器具の幌
JP2013123413A (ja) * 2011-12-15 2013-06-24 Combi Corp ペット用キャリー付きカート、カ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4071B2 (ja) * 2002-12-26 2008-11-19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の幌
JP5456247B2 (ja) 2007-10-19 2014-03-2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キャノピー装置
JP5631784B2 (ja) * 2011-03-15 2014-11-26 株式会社リッチェル ベビーカーの幌、該幌が取り付けられたベビーカー
CN202754002U (zh) * 2012-07-30 2013-02-27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遮阳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41879A (en) * 1984-12-12 1987-02-10 Aprica Kassai Kabushikikaisha Baby carriage hood
JP2006015920A (ja) * 2004-07-02 2006-01-19 Rinei Kk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11195053A (ja) * 2010-03-19 2011-10-06 Aprica Children's Products Kk 育児器具の幌
JP2013123413A (ja) * 2011-12-15 2013-06-24 Combi Corp ペット用キャリー付きカート、カ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101664A (ko) 2016-08-25
CN105882721A (zh) 2016-08-24
CN105882721B (zh) 2020-11-03
JP2016150654A (ja) 2016-08-22
KR102400850B1 (ko) 2022-05-24
TW201634323A (zh) 2016-10-01
HK1223892A1 (zh) 2017-08-11
JP6771859B2 (ja) 2020-10-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9235B (zh) 車篷、育兒器具、嬰兒車、兒童座椅及寵物用推車
US8136880B2 (en) Adjustable width juvenile vehicle seat
TWI734025B (zh) 篷和推車
TWI680074B (zh) 嬰兒車
TW201700327A (zh) 嬰兒車
TWI621558B (zh) 防護構件及嬰兒車
KR101270826B1 (ko) 빌트인 타입의 베이비시트가 구비된 차량시트
JP2008168854A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JP2007210533A (ja) ベビーカー
JP2006282040A (ja) 育児器具の幌
US20080048482A1 (en) Infant seat assembly with retention member
JP2008307997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足当て装置
JP2020075589A (ja) レインカバー着脱可能な座席
TW201623072A (zh) 嬰幼兒或寵物用的座椅安裝用夾具、座椅組件和嬰兒車
TW201936094A (zh) 篷和具備篷的育兒用品
JP3172193U (ja) 幌および子供用座席
JP3794691B2 (ja) 車椅子の乗員保持構造
WO2022201331A1 (ja) 幌および育児器具
JP6932381B2 (ja) 幌ホルダー、幌装置および幌付き自転車
JP6938042B2 (ja) 幌装置、育児器具、およびペット用カート
JPH0530549Y2 (zh)
USD984931S1 (en) Baby carriage
JPH06270729A (ja) 子供用シート
KR20160002164U (ko) 유아용 소파
JP2001233102A (ja) ベンチシー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