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8085B - 工件夾持裝置 - Google Patents

工件夾持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8085B
TWI668085B TW107113209A TW107113209A TWI668085B TW I668085 B TWI668085 B TW I668085B TW 107113209 A TW107113209 A TW 107113209A TW 107113209 A TW107113209 A TW 107113209A TW I668085 B TWI668085 B TW I6680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s
workpiece
slit
plate
hol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3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00365A (zh
Inventor
瀬尾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Sm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3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8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808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15/00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 B25J15/08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inger members
    • B25J15/12Gripping heads and other end effectors having finger members with flexible finger members

Abstract

一種工件夾持裝置(10),其包括夾持構件(20)與固持構件(22)。該夾持構件(20)包括從基底部(24)突出且面向彼此而有一空間在其間的一對延伸部(26),該工件(W)之該板狀部(Wp)可插入該空間,而且該夾持構件可變形,使得該等延伸部(26)至少部份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該固持構件(22)包括狹縫(32),用於沿著該等延伸部(26)的突出方向以可滑動的方式固持該夾持構件(20),藉由收容該等延伸部(26)的至少部分於該狹縫(32)中可使該等延伸部(26)互相接近,且藉由使該等延伸部(26)至少部分從該狹縫(32)突出可使該等延伸部(26)互相分離。

Description

工件夾持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附接至機器人且為其所用的工件夾持裝置。
以往,為了改變生產效率,一直以來都是將生產線中各製程的至少一部分自動化,由機器人執行某些工作。例如,為了從預定地點取出工件,且將該工件搬運到另一個地點,機器人帶有工件夾持裝置(被稱為機器手)(例如,參考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開號:2013-000857)。
以往之工件夾持裝置一直無法夾持有各種形狀的工件,包括板狀構件,例如金屬片組件。例如,根據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開號:2013-000857的工件夾持裝置可夾持有各種尺寸的工件,但是無法夾持有各種形狀的工件。
本發明的主要目標是要提供一種工件夾持裝置,它可夾持有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包括有板狀部之各種形狀的工件。
根據本發明的一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提供 一種附接至機器人且被用來夾持工件的工件夾持裝置,該工件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包括有板狀部,且該工件夾持裝置包括:夾持構件,包括一對延伸部,該對延伸部從該基底部突出且面向彼此而有一空間在其間,該工件之該板狀部組構成插入該空間,該夾持構件經組構成可變形,使得該等延伸部的至少部分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以及固持構件,包括一狹縫,該狹縫組構成沿著該等延伸部的突出方向以可滑動的方式固持該夾持構件,該固持構件組構成藉由收容該等延伸部的至少部分於該狹縫中而使該等延伸部互相接近,且藉由使該等延伸部至少部分從該狹縫突出而使該等延伸部互相分離,其中該板狀部組構成被夾在已互相接近的該等延伸部之間。
在有上述結構的工件夾持裝置中,藉由使該等延伸部至少部分從該狹縫突出,該等延伸部之間的空間可取得可供該工件之該板狀部插入的尺寸。另一方面,當該等延伸部至少部分收容於該狹縫中時,可維持該等延伸部互相靠近的狀態。
因此,當該工件的該板狀部插在從該狹縫突出且互相分離的該等延伸部之間且藉由使該夾持構件與該固持構件互相相對移動而將該等延伸部收容於該狹縫中時,該板狀部可夾在該等延伸部之間。
因此,此工件夾持裝置可夾持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包括板狀部之各種形狀的工件。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該等延伸部 可各自在經組構成夾持該板狀部的部分上包括有防滑部。在此情形下,用該防滑部可增加產生於該延伸部與該板狀部之間的磨擦力;因此,可更加適當地夾持該工件的該板狀部。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該對延伸部各自可包括在該對延伸部從該狹縫突出時該等延伸部之間的距離係朝該突出方向之前端側變大的部分。在此情形下,由於可使從該狹縫突出的該等延伸部之間的距離在該前端側較大,所以可輕易將該板狀部從該前端側插到基底端側。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可將該夾持構件組構成會彈性變形,使得該等延伸部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以及可將該等延伸部組構成當該等延伸部的至少部份反抗該夾持構件之彈性力而收容於該狹縫中時係互相接近。在此情形下,該等延伸部用簡單結構即可輕易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該對延伸部中之各者在該突出方向的前端側可設有折疊至在該等延伸部間之空間的折疊部;該對延伸部的該等折疊部可朝從該突出方向之前端側到基底端側互相接近的方向延伸,且被組構成朝該等折疊部互相分離的方向彈性變形;以及該板狀部經組構成被夾在該等折疊部之間。
也就是說,該等折疊部各自被設置成與該延伸部的前端側可形成像字母V的形狀。在此情形下,在 處於該工件之該板狀部被固持在該等折疊部之間的狀態時,該等延伸部的前端側互相接近以使該等折疊部彈性變形。這可造成該等折疊部對該板狀部賦能。結果,可更加適當地夾持該工件的該板狀部。此外,由於該等折疊部會彈性變形,故允許該等折疊部將固持該板狀部於其間的空間有寬廣的範圍。結果,允許可夾持板狀部的厚度有寬廣的範圍。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該狹縫的深度方向可沿著該延伸部的該突出方向被界定;以及該狹縫的寬度可在該深度方向從底部側(bottom part side)向開口側變小。在此情形下,該狹縫之各內壁面的開口側主要與收容於該狹縫中的該延伸部接觸,而可有效地維持該等延伸部互相靠近的狀態。結果,可更加適當地夾持該工件的該板狀部。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形成該狹縫的壁部可被組構成在該狹縫的寬度方向彈性變形。在此情形下,由於形成該狹縫的壁部彎曲,因此該夾持構件與該固持構件彼此可平滑地相對移動,且允許該狹縫的寬度有寬廣的範圍,藉此允許該板狀部可被夾持的厚度有寬廣的範圍。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可形成突出部於互相相對滑動的下述內壁面和下述滑動面之其中一者上:該狹縫的內壁面,以及該等延伸部中之各者的滑動面;以及可形成導引部於其另一者上且沿著內壁面的滑動方向 與該滑動面延伸,以便導引被插在其中的突出部。在此情形下,藉由插入該導引部的突出部可沿著該導引部之延伸方向移動的簡單結構,該固持構件與該夾持構件可輕易沿著該滑動方向彼此相對移動。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在該等延伸部各自從該狹縫突出最大長度時,可使該導引部在延伸方向的一端面與該突出部互相接觸以便防止該等延伸部之各者進一步突出。在此情形下,藉由該突出部與該導引部的簡單結構,可防止該夾持構件從該狹縫掉下來。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該夾持構件可包括複數個夾持構件。在此情形下,該工件之板狀部的複數個部分可夾在該等複數個夾持構件的延伸部之間。結果,可更加適當地夾持該工件的該板狀部。
在該工件夾持裝置中,較佳為,當該板狀部插在從該狹縫突出之該等延伸部之間的邊緣部與該基底部接觸時,該夾持構件與該固持構件可被組構成在該等延伸部收容於該狹縫中的方向彼此可相對移動。在此情形下,藉由用簡單結構使該夾持構件與該固持構件彼此相對移動,該工件的該板狀部可夾在該等延伸部之間。
由以下參考附圖的說明可明白本發明以上及其他的目標、特徵及優點,其中以示範實施例圖示本發明的較佳具體實施例。
10‧‧‧工件夾持裝置
12‧‧‧機器人
12a‧‧‧前端部
20‧‧‧夾持構件
22‧‧‧固持構件
24‧‧‧基底部
26‧‧‧延伸部
26a‧‧‧折疊部
26b‧‧‧表面
28‧‧‧防滑部
30‧‧‧導引部
30a‧‧‧端面
32‧‧‧狹縫
32a‧‧‧底部
32b‧‧‧開口
32c‧‧‧壁部
34‧‧‧突出部
36‧‧‧厚部
36a‧‧‧插入孔
40‧‧‧螺栓
42‧‧‧貫穿孔
44‧‧‧缺口
46、48‧‧‧彎曲部
W、W1、W2‧‧‧工件
Wr‧‧‧部件
Wp‧‧‧板狀部
第1圖的透視圖係圖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具體實施例的工件夾持裝置,以及將會被夾持的工件;第2圖的橫截面圖係圖示第1圖之工件夾持裝置的主要部分及工件;第3圖係圖示第1圖之工件夾持裝置夾持工件的透視圖;第4圖的橫截面圖係圖示第3圖之工件夾持裝置的主要部分與工件;第5圖係圖示第1圖之工件夾持裝置夾持有不同形狀之工件的透視圖;以及第6圖的橫截面圖係圖示第5圖之工件夾持裝置與工件。
以下參考附圖詳述本發明工件夾持裝置的較佳具體實施例。
圖示於第1圖之本具體實施例的工件夾持裝置10是被稱為機器手者,其附接至機器人12且為其所用。利用附接有工件夾持裝置10的機器人12,從預定地點(例如,收容或放置複數個工件W的托盤)取出工件W,且搬運到另一地點(例如,裝上工件W的另一組件)。
附接有工件夾持裝置10的機器人12例如為包括有複數個關節之手臂的懸臂型(articulated arm type)機器人,或包括兩個或三個正交滑動軸線的直角座標機器人(為所謂門架機器人)。在第1圖中,工件夾持裝置10附 接至機器人12的前端部12a。
工件夾持裝置10包括例如兩個夾持構件20與一個固持構件22,以便夾持包括在其至少一部分中之平面板狀部Wp的工件W。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這兩個夾持構件20經形成有類似結構,且各夾持構件20包括基底部24與從基底部24突出或伸出的一對延伸部26。在以下說明中,延伸部26自其突出的基底部24(在第1圖的箭頭X方向側等等)也被稱為基底端側,以及與基底部24相反的一側(在第1圖的箭頭Y方向側等等)也被稱為前端側。
藉由使用金屬片、樹脂或其類似者的材料來一體成型基底部24與延伸部26,從而形成夾持構件20。因此,夾持構件20可彈性變形,使得延伸部26的前端側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具體言之,當夾持構件20彈性變形時,該對延伸部26的前端側互相接近(參考第4圖)。另一方面,當夾持構件20未彈性變形(非賦能狀態)時,該對延伸部26的前端側保持互相分離,而具有可插入工件W之板狀部Wp的空間(參考第2圖)。延伸部26包括從基底部24傾斜延伸的部分,使得在處於非賦能狀態時,其間的空間在前端側比在基底端側的大。藉由設定延伸部26的傾斜角度,例如,可極易調整延伸部26之前端側之間的距離。
該對延伸部26的前端側各自包括朝向延伸部26間之空間延伸的折疊部26a。該對延伸部26的折疊部26a從前端側(箭頭Y方向側)到基底端側(箭頭X方向側)互相接近地延伸,且在折疊部26a互相分離的方向可彈性 變形。也就是說,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折疊部26a各自經附接成在處於非賦能狀態時與延伸部26前端側可形成像字母V的形狀。此外,每個折疊部26a在折疊部26a與延伸部26前端側之間形成V形的空間變小的方向可彈性變形。
面對面的折疊部26a之表面26b各自設有包括例如板狀橡膠的防滑部28。如下述,延伸部26可藉由防滑部28夾持(夾住)板狀部Wp(參考第3圖及第4圖)。因此,防滑部28可具有可增加產生於延伸部26與板狀部Wp之間的磨擦力的結構。因此,防滑部28不限於板狀橡膠或其類似者。例如,防滑部28相對於折疊部26a的表面26b可部分附接為複數個凸起、線條或其類似者,或可由橡膠以外的其他材料形成。
延伸部26各自包括導引部30,其包括沿著突出方向延伸的缺口。應注意,例如,導引部30可包括沿著突出方向延伸的凹形部,而取代缺口。
固持構件22例如包括金屬、樹脂或其類似者的材料,且包括狹縫32,其用於在延伸部26突出方向可滑動地固持夾持構件20。如第1圖所示,這兩個夾持構件20沿著狹縫32的延伸方向配置。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固持構件22反抗夾持構件20的彈性力而收容至少部分的延伸部26於狹縫32中。因此,可維持延伸部26互相靠近的狀態。另一方面,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至少部分的延伸部26從狹縫32突出。因此,可維持延伸部26 保持互相分離的狀態。
狹縫32的深度方向係沿著延伸部26的突出方向者,且狹縫32的寬度係沿著該深度方向從底部32a側到開口32b側逐漸變小。形成狹縫32的壁部32c可在狹縫32之寬度方向彈性變形。因此,反抗壁部32c之彈性力而被收容於狹縫32中的延伸部26可在延伸部26互相接近的方向上被彈性賦能。
各壁部32c的前端側設有突出部34,該突出部34插入延伸部26之導引部30。當突出部34在導引部30中沿著導引部30的延伸方向移動時,夾持構件20與固持構件22可沿著滑動方向(延伸部26的突出方向)相對移動。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當延伸部26從狹縫32突出最大長度時,導引部30在延伸方向的一端面30a與突出部34會互相接觸。這可防止延伸部26從狹縫32突出超過最大長度;因此,可防止夾持構件20從狹縫32掉下來。
固持構件22相對於狹縫32的基底端側設有厚部36以將工件夾持裝置10附接至機器人12的前端部12a。工件夾持裝置10與前端部12a例如用穿過設在厚部36之插入孔36a的螺絲固定(參考第1圖)。
接下來,描述按上述加以結構化的本具體實施例之工件夾持裝置10的運作。
以下描述用工件夾持裝置10夾持有不同形 狀之工件W的實施例。一實施例圖示於第1圖至第4圖(可稱為“工件W1”)。另一實施例圖示於第5圖及第6圖(可稱為“工件W2”)。工件W1及W2為例如用板金加工形成的板狀構件。如附圖所示,工件W1及W2至少包括有平面形狀的板狀部Wp。不過,除板狀部Wp以外,工件W1及W2也可包括部件Wr(例如,螺栓40)。部件Wr不限於螺栓40且可為塊狀部件。
圖示於第1圖至第4圖的工件W1包括在厚度方向穿透板狀部Wp的貫穿孔42,形成於板狀部Wp之邊緣部上的缺口44,與在板狀部Wp縱向在一端側形成有V形狀的彎曲部(bending part)46。圖示於第5圖及第6圖的工件W2包括在板狀部Wp縱向形成於兩側有L形狀的彎曲部48。工件W2的板狀部Wp比工件W1的板狀部Wp厚一點。
當工件W1被夾持時,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首先,這兩個夾持構件20與固持構件22彼此相對移動,使得夾持構件20的延伸部26從狹縫32突出。因此,可設定延伸部26之間的空間,使得工件W1的板狀部Wp可插入在延伸部26之間的空間。
接下來,工件夾持裝置10由機器人12移動,使得工件W1的板狀部Wp從前端側到基底端側插入在延伸部26之間的空間。如上述,延伸部26之間的距離朝向前端側比較大。因此,板狀部Wp可輕易從延伸部26的前端側插到基底端側。
當板狀部Wp插入延伸部26之間的空間時,板狀部Wp的邊緣部會接觸基底部24。當進一步插入板狀部Wp時,如第3圖及第4圖所示,被板狀部Wp壓著的夾持構件20會相對於固持構件22移動。
因此,狹縫32在開口32b側比狹縫32在底部32a側窄的內壁面係與延伸部26面向該內壁面的側面(滑動面)滑動。除此滑動以外,突出部34沿著延伸方向在導引部30中移動。結果,延伸部26沿著突出方向收容於狹縫32中。應注意,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如第4圖所示,夾持構件20與固持構件22彼此相對移動直到夾持構件20的基底部24與狹縫32的底部32a接觸。
因此,當延伸部26收容於狹縫32中時,狹縫32在開口32b側的壁部32c會朝延伸部26之前端側互相接近的方向(換言之,朝延伸部26之前端側被壓到板狀部Wp的方向)對延伸部26賦能。如上述,狹縫32在開口32b側的寬度小於在底部32a側的寬度。因此,在開口32b側的壁部32c主要會接觸延伸部26的前端側,且可適當地維持延伸部26之前端側互相靠近的狀態。
當延伸部26的前端側被壓到板狀部Wp時,折疊部26a係朝使折疊部26a與延伸部26前端側之間形成V形的空間變小的方向彈性變形。因此,折疊部26a向壓迫板狀部Wp的方向對防滑部28賦能。結果,工件W1的板狀部Wp可適當地夾在延伸部26的一對防滑部28之間。
在工件夾持裝置10夾持工件W1後,附接有工件夾持裝置10的機器人12搬運工件W1到預定地點。此時,用產生於板狀部Wp與防滑部28之間的磨擦力,可適當地維持工件W1被夾持的狀態。
例如,工件W1的缺口44在工件W1的搬運目的地係卡合至對應組件、工具或其類似者(未圖示)。在此狀態時,工件夾持裝置10朝分離方向相對於工件W1移動。在此移動中,如上述,磨擦力會產生於板狀部Wp、防滑部28之間;因此,除了工件W1以外,夾持構件20也可相對於固持構件22移動。這使得延伸部26可從狹縫32突出。因此,延伸部26之間的距離變大,而可釋放被夾持的板狀部Wp。
應注意,如何釋放被夾持的板狀部Wp不限於特定方法。例如,工件夾持裝置10可進一步包括:釋放構件(未圖示),用於自動地釋放工件W而與工件W的形狀、搬運目的地的形狀或其類似者無關。釋放構件的實施例之一是穿透厚部36且開口在狹縫32之底部32a的貫穿孔(未圖示),與包括有在貫穿孔中來回移動之活塞桿的致動器(兩者未圖示)。貫穿孔的個數與活塞桿的個數等於夾持構件20的個數,且藉由使活塞桿在貫穿孔中向前移動,可沿著狹縫32的深度方向壓迫夾持構件20的基底部24。
然後,在處於致動器之活塞桿縮回的狀態時,如上述,工件夾持裝置10夾持板狀部Wp且搬運工件W到預定地點。之後,活塞桿向前移動以壓迫夾持構件20, 使得夾持構件20相對於固持構件22移動以使延伸部26從狹縫32突出。因此,延伸部26之間的距離變大且可釋放被夾持的板狀部Wp。
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用與工件W1之運作類似的運作,工件夾持裝置10可夾持工件W2的板狀部Wp。也就是說,在以與工件W1類似的方式夾持板狀部Wp時,不僅可搬運工件W1及工件W2,也可搬運包括板狀部Wp的其他工件W到預定地點。
如第6圖所示,工件W2之板狀部Wp的厚度大於工件W1之板狀部Wp的厚度。因此,當工件夾持裝置10夾持工件W2時,狹縫32的壁部32c在寬度方向可很大程度地向外彈性變形。同樣,由於板狀部Wp的厚度很大,折疊部26a可彈性變形,使得延伸部26前端側與折疊部26a之間形成V形的空間變得小很多。
因此,即使工件W2的板狀部Wp有大厚度,工件W2仍可適當地夾在延伸部26之間,而且這與工件W1的情形類似。也就是說,在壁部32c及折疊部26a可彈性變形的範圍內,能夠適當地夾持有不同厚度的板狀部Wp。
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具體實施例,且可採用各種修改而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
例如,在根據該具體實施例的工件夾持裝置10中,夾持構件20包括基底部24與延伸部26,其係使用金屬片、樹脂或其類似者的材料來一體成型而形成者。 不過,本發明不限於此實施例。基底部24與延伸部26可個別形成。
在工件夾持裝置10中,為了簡化結構,延伸部26的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係藉由彈性變形夾持構件20或設定夾持構件20至非賦能狀態來完成。不過,本發明不限於此實施例。延伸部26可用習知鉸鏈機構(未圖示)或其類似者來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
在工件夾持裝置10中,在一狹縫32的內側,固持有相同結構的兩個夾持構件20。不過,夾持構件20的個數可為一個,或可為兩個或更多。工件夾持裝置10可包括有不同結構的複數個夾持構件20。此外,例如,固持構件22可包括有不同寬度的複數個狹縫32。
例如,即使工件W的板狀部Wp包括有不同厚度的部分,根據有不同厚度的這些部分,藉由運用可夾持有不同厚度之工件的夾持構件20或有不同寬度的狹縫32,可適當地夾持整個板狀部Wp。
也就是說,當例如根據板狀部Wp的形狀等等來設定夾持構件20及狹縫32的個數、夾持構件20及狹縫32的配置、夾持構件20之延伸部26之間的距離、折疊部26a的折疊角度、狹縫32的形狀、或類似者時,工件夾持裝置10可夾持各種工件W。
在工件夾持裝置10中,延伸部26設有導引部30且狹縫32的壁部32c設有突出部34。不過,延伸部26可設有突出部34且狹縫32的壁部32c可設有導引部 30。
工件夾持裝置10直接附接至機器人12的前端部12a。不過,工件夾持裝置10可透過氣缸組或類似者的致動器(未圖示)而附接至前端部12a。

Claims (11)

  1. 一種工件夾持裝置(10),係附接至機器人(12)且被用來夾持工件(W),該工件(W)在其至少一部分中包括有板狀部(Wp),該工件夾持裝置(10)包含:夾持構件(20),包括從基底部(24)突出且面向彼此而有一空間在其間的一對延伸部(26),該工件(W)之該板狀部(Wp)經組配為可插入該空間,該夾持構件(20)經組配為可變形,使得該等延伸部(26)至少部份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以及固持構件(22),包括狹縫(32),該狹縫(32)組構成沿著該等延伸部(26)的突出方向以可滑動的方式固持該夾持構件(20),該固持構件(22)組構成藉由收容該等延伸部(26)的至少部分於該狹縫(32)中而使該等延伸部(26)互相接近,且藉由使該等延伸部(26)至少部分從該狹縫(32)突出而使該等延伸部(26)互相分離,其中,該板狀部(Wp)組構成被夾在已互相接近的該等延伸部(26)之間。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該等延伸部(26)各自在組構成夾持該板狀部(Wp)的部分上包括有防滑部(28)。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該對延伸部(26)各自包括在該對延伸部(26)從該狹縫(32)突出時該等延伸部(26)之間的距離係朝該突出方向之前端側變大的部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該夾持構件(20)組構成會彈性變形,使得該等延伸部(26)互相接近或互相分離;以及該等延伸部(26)組構成當至少部分的該等延伸部(26)反抗該夾持構件(20)之彈性力而收容於該狹縫(32)中時係互相接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該對延伸部(26)中之各者在該突出方向的前端側設有折疊部(26a),該折疊部(26a)係折疊至在該等延伸部(26)之間的該空間;該對延伸部(26)的該等折疊部(26a)係朝從該突出方向之前端側到基底端側互相接近的方向延伸,且組構成朝該等折疊部(26a)互相分離的方向彈性變形;以及該板狀部(Wp)組構成被夾在該等折疊部(26a)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該狹縫(32)的深度方向係沿著該延伸部(26)的該突出方向被界定;以及該狹縫(32)的寬度在該深度方向從底部(32a)側向開口(32b)側變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形成該狹縫(32)的壁部(32c)組構成在該狹縫(32)的寬度方向彈性變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突出部(34)形成於互相相對滑動的下述內壁面和下述滑動面之其中一者上:該狹縫(32)之內壁面,以及該等延伸部(26)中之各者的滑動面;導引部(30)形成於其另一者上且沿著該內壁面與該滑動面的滑動方向延伸以便導引被插在其中的該突出部(3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當該等延伸部(26)各自從該狹縫(32)突出最大長度時,該導引部(30)在延伸方向的一端面(30a)與該突出部(34)會互相接觸以便防止該等延伸部(26)之各者進一步突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該工件夾持裝置(10)包含複數個該夾持構件(20)。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工件夾持裝置(10),其中,當該板狀部(Wp)插在從該狹縫(32)突出的該等延伸部(26)之間的邊緣部與該基底部(24)接觸時,該夾持構件(20)與該固持構件(22)組構成在該等延伸部(26)收容於該狹縫(32)中的方向可互相相對移動。
TW107113209A 2017-05-18 2018-04-18 工件夾持裝置 TWI6680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079A JP6718582B2 (ja) 2017-05-18 2017-05-18 ワーク把持装置
JP2017-099079 2017-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365A TW201900365A (zh) 2019-01-01
TWI668085B true TWI668085B (zh) 2019-08-11

Family

ID=62092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3209A TWI668085B (zh) 2017-05-18 2018-04-18 工件夾持裝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6049B2 (zh)
EP (1) EP3625001B1 (zh)
JP (1) JP6718582B2 (zh)
KR (1) KR102291548B1 (zh)
CN (1) CN110621453B (zh)
BR (1) BR112019023668A2 (zh)
MX (1) MX2019013737A (zh)
RU (1) RU2743129C9 (zh)
TW (1) TWI668085B (zh)
WO (1) WO20182118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07995A1 (ja) * 2021-07-26 2023-02-02 株式会社日本ピスコ 移動装置の把持装置
KR102422758B1 (ko) 2021-12-02 2022-07-21 케이레이저 주식회사 레이저 가공기용 피가공물 파지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90961A (en) * 1958-03-24 1961-07-04 Plan Hold Corp Filing device
US4315424A (en) * 1980-01-16 1982-02-16 Jarman Davis R Vehicle body clamp
US5895084A (en) * 1997-02-19 1999-04-20 Mauro; George Cam operated microgripper
US20070069539A1 (en) * 2005-09-28 2007-03-29 Mark Turbish Remote controlled pick-up device
CN104385289A (zh) * 2013-07-26 2015-03-04 发那科株式会社 机器人用把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202449A (en) * 1963-04-29 1965-08-24 Jerome H Lemelson Article manipulation device
US3896526A (en) * 1973-12-26 1975-07-29 Plan Hold Corp Friction binder having variable clamping forces
JPS60167689U (ja) 1984-04-17 1985-11-07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把持具
IT1223999B (it) * 1988-12-16 1990-09-29 Prima Ind Spa Dispositivo di presa per una lamiera particolarmente per effettuare spostamenti ad alta velocita
US5002599A (en) * 1990-05-22 1991-03-26 Glasstech, Inc. Heated glass sheet topside support device
KR200150267Y1 (ko) * 1996-12-24 1999-07-01 양재신 로봇 드라이버용 키 어댑터
US6862780B2 (en) * 2000-01-17 2005-03-08 Arnos Australia Pty Ltd Clamps
JP4942810B2 (ja) * 2003-01-29 2012-05-3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把持装置および把持冶具
US6966123B1 (en) * 2004-07-26 2005-11-22 Andrew Rubino Measuring aid for mitered pieces and kit for same
JP2006346769A (ja) * 2005-06-14 2006-12-28 Kodera Electronics Co Ltd ワーク挟持装置
JP4737456B2 (ja) * 2007-11-22 2011-08-03 Smc株式会社 グリッパ機構
JP2011245566A (ja) 2010-05-24 2011-12-08 Mycom Inc チャック装置
JP2013000857A (ja) 2011-06-20 2013-01-07 Toyota Motor Corp ロボットハンド
US9075031B2 (en) * 2011-10-11 2015-07-07 Ortho-Clinical Diagnostics, Inc. Apparatus for gripping and holding diagnostic cassett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90961A (en) * 1958-03-24 1961-07-04 Plan Hold Corp Filing device
US4315424A (en) * 1980-01-16 1982-02-16 Jarman Davis R Vehicle body clamp
US5895084A (en) * 1997-02-19 1999-04-20 Mauro; George Cam operated microgripper
US20070069539A1 (en) * 2005-09-28 2007-03-29 Mark Turbish Remote controlled pick-up device
CN104385289A (zh) * 2013-07-26 2015-03-04 发那科株式会社 机器人用把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18582B2 (ja) 2020-07-08
WO2018211867A1 (en) 2018-11-22
EP3625001A1 (en) 2020-03-25
BR112019023668A2 (pt) 2020-06-02
KR102291548B1 (ko) 2021-08-19
RU2743129C9 (ru) 2021-10-26
US10836049B2 (en) 2020-11-17
TW201900365A (zh) 2019-01-01
EP3625001B1 (en) 2021-06-09
MX2019013737A (es) 2020-01-15
CN110621453A (zh) 2019-12-27
KR20200003016A (ko) 2020-01-08
CN110621453B (zh) 2023-01-03
RU2743129C1 (ru) 2021-02-15
JP2018192573A (ja) 2018-12-06
US20200086506A1 (en) 2020-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657B (zh) 夾持裝置
TWI674957B (zh) 工件夾持裝置
EP0950471A2 (en) Gripping device
TWI668085B (zh) 工件夾持裝置
KR102099549B1 (ko) 조립체 제조 장치 및 조립체 제조 방법
TWI644757B (zh) Single side clamping device
TWI613053B (zh) 工件搬送系統
JPH0111404Y2 (zh)
CN210866145U (zh) 晶圆定位机构
TWI608913B (zh) Guide groove gripper device
TWM536126U (zh) 多功能夾具結構
CN213226245U (zh) 缓冲式夹爪机构
CN218226225U (zh) 夹紧装置及夹紧系统
CN211332315U (zh) 加工夹具
CN110434880B (zh) 夹具及移料机器人
JP5364179B2 (ja) ワークの装着装置
CN205520513U (zh) 夹具
US3182990A (en) Vise jaw construction
JP2018199191A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
TWM540030U (zh) 機器人夾爪之補償單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