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60096B - Site freezing method and site freezing system - Google Patents

Site freezing method and site freezing system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60096B
TWI660096B TW104120079A TW104120079A TWI660096B TW I660096 B TWI660096 B TW I660096B TW 104120079 A TW104120079 A TW 104120079A TW 104120079 A TW104120079 A TW 104120079A TW I660096 B TWI660096 B TW I6600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site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pipe
freez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20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23740A (zh
Inventor
立和田裕一
土屋勉
有泉毅
相馬啓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化學漿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化學漿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化學漿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23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23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60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600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11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by thermal, electr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ans
    • E02D3/115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by thermal, electrical or electro-chemical means by freez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4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freezing the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1/00Sinking shafts
    • E21D1/10Preparation of the ground
    • E21D1/12Preparation of the ground by freez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04Driving tunnels or galleries through loose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地盤凍結工法,該地盤凍結工法係冷媒的熱效率良好且不會有氣相冷媒被排放到地中或空中的情況。
具有為將地盤凍結而埋設的凍結管(1:護罩)與配置在凍結管(1)的內部之冷媒循環用配管(2),在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循環的冷媒為二氧化碳,具有將二氧化碳冷卻並供予冷媒循環用配管(2)的冷卻裝置(10),冷媒循環用配管(2)包含形成有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的前端部(地中側端部),連接有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和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連通的閉塞構件(3:底部插座)。

Description

地盤凍結工法及地盤凍結系統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凍結地盤之技術。
在潛盾機的出發部或到達部、坑道間的連絡橫坑、坑道或直井中之地中連接、坑道的地中擴寬等之用途上,有時會使用凍結地盤的地盤凍結工法。此種用途所用的地盤凍結工法係依地中構造物的大規模構造化、大深度化而使凍結規模亦非常大,需要維持從開始凍結起算的凍結期間是從數月到數年的長期凍土。此處,關於凍土的強度,溫度依存性已被知悉,若使溫度降低則強度會上升。前述用途的凍結地盤的耐壓性能亦與止水性能同樣地受到期待,故為確保設計強度,要求按設計上的大小(厚度×寬度×高度)且通常可成為-10℃以下的方式長期間維持。
地盤凍結工法基本上是在地盤中埋設凍結管,透過在凍結管流通低溫的冷媒等而將管周邊的地盤冷卻以凍結地盤。在坑道或直井的地中接合等中,亦有在潛盾機的鋼殼或坑道襯壁埋入或貼附凍結管,再將潛盾機周邊或襯璧周邊的地盤冷卻使之凍結的情況。冷卻凍結管的方法有滷水方式與低溫液化氣體方式兩種方式。此處的滷水方式的一種為,將氯化鈣水溶液等之不 凍液(Brine,滷水)利用地上的冷凍機冷卻到-30℃左右而透過在凍結管循環來冷卻地盤的方式。另一方面,低溫液化氣體方式為,使藉由槽車運來的液化氮直接流入凍結管而利用其氣化熱冷卻地盤,經氣化的氮氣散放於大氣中之方式。低溫液化氣體方式通常適用在凍土量200m3以下的小規模且短期間的施工或土質調查中的土壤取樣等。
在坑道施工等所進行的地盤凍結工法之主流係使用滷水的方式,圖16顯示包含凍結機在內之使用滷水的方式。圖16中,在埋設於地盤G的凍結管101(圖16中埋設有2根)內循環時,將周邊地盤凍結而升溫的二次冷媒(brine,滷水)係在凍結機100的蒸發器100A被冷卻。圖16所示的系統中,凍結機100的一次冷媒(冷媒R404a等)和二次冷媒熱交換而氣化,已氣化的一次冷媒係在冷凝器100B和水熱交換而液化。然後,透過冷凝器100B從一次冷媒供給到水的熱量,係在冷卻塔100C放熱。此外,符號102為冷媒循環泵。
圖16所示的傳統滷水方式中,藉由地上的冷凍機(凍結器)將滷水低溫冷卻達-30℃左右。在因潛盾機的出發部或到達部、坑道間的連絡橫坑、坑道或直井中之地中連接等之用途而施行地盤凍結工法時,具有當凍結規模非常大時需有高能量以將大量的滷水低溫冷卻這樣的問題。又,因為滷水係具有水的黏性係數10倍左右的高黏性的流體,故為了利用滷水有效率地吸收地熱,必須加大凍結管徑,使凍結管內的滷水以大流量進 行循環。為此,需要口徑大的管材,故而搪孔費用、管材材料費暴漲。在此同時,需要高輸出的滷水循環泵,且滷水循環泵耗損費用、泵驅動能變得過高,故有經濟性的問題。
此處,傳統滷水方式所使用的凍結管係以形成具有供來自於冷凍機的進給側滷水流通的外管與吸收地熱並返回的內管之雙重管構造居多。那樣的凍結管的管材需要在地中埋設數m到100m左右,例如使用瓦斯管等之鋼管。從那樣的鋼管的製造工廠到地盤凍結工法的施工現場,鋼管係以5.5m長的指定尺寸以卡車運輸,在現場的搪孔正上方一邊溶接接合一邊被埋設於地中。當凍結管徑大時,卡車運輸費、管材吊掛起重機耗損費用高漲、溶接接合的勞力變很大,故而在經濟性上成為問題。又,當凍結管大時,搪孔工程以及凍結管埋設工程的工程長期化,施工成本高漲。而且,在凍結管的溶接接合上有不良的部位,若滷水在地中漏出,則在該漏出部分的地盤變得不會凍結,在該漏出部分發生漏水、凍土的強度不足,有難以執行施工之虞。
另一方面,就傳統低溫液化氣體方式而言,在將液化碳酸氣朝地中噴射,欲藉其氣化熱使管材周邊土凍結的情況(參照專利文獻1),就潛盾機的出發部或到達部、坑道間的連絡橫坑、坑道或直井中之地中連接等之用途而言,要維持長期間凍土時需要大量的液化二氧化碳。此處,當已噴射液化二氧化碳的區域周邊地盤開始凍結時,液化二氧化碳變得難以到達遠離該已凍結的 地盤的區域,存在無法形成-10℃以下的凍土之問題。又,就利用液化氮非常低的沸點且以雙重管構造進行凍結地盤的方法(參照專利文獻2)而言,因為使氮氣排放到大氣,故液化氮成為所謂「拋棄式」,在凍結規模大的情況會消耗大量的液化氮(拋棄式),故在經濟性這點上成為問題。再加上,當大量的氮被散放於地中或空中,有在施工現場造成氧濃度降低之虞。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特開2003-239270號公報
專利文獻2 特開2005-23614號公報
本發明係有鑒於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點而提案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地盤凍結工法及地盤凍結系統,該地盤凍結工法及地盤凍結系統之冷媒的熱效率良好且氣相冷媒不會被排放到地中或空中。
本發明的地盤凍結系統之特徵為:在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循環的冷媒為二氧化碳,具有將冷媒冷卻並供予冷媒循環用配管(2)的冷卻裝置(10),冷媒循環用配管(2)包含(包含全體呈扁平形狀的配管與非扁平形狀的配管雙方)在內部形成有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3C:微通道),在第1冷媒 循環用配管(2A、2A1、3C:微通道)的前端部(地中側端部),連接有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3C:微通道)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和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連通之閉塞構件(3:底部插座:冷媒流路連接用的插座)。在實施本發明時,前述冷媒循環用配管(2、2A、2A1、3C:微通道)具有圓形或圓形以外的剖面形狀,例如可建構成扁平形狀或中空管狀。
此處,內部形成有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3C:微通道),係以材質輕量且在有關冷熱的散放及溫熱的吸收之熱特性上優異的鋁製較佳。同樣地,前述閉鎖構件(3)及後述的連接構件(4)亦是以和前述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3C:微通道)同種金屬(鋁)所製造者較佳。而且,在材料方面,不僅是鋁,亦可使用銅、鋁合金、銅合金。其中,關於材料方面並未特別限定。又,稱為「凍結管」的用語係包含掘鑿機械的護罩及其他管狀的構件之旨趣的用語。此處,本說明書中所用之稱為「插座」的用語係意味著和一構件卡合而與其他構件連接的構件,或和一構件卡合而將流路接合的構件。
本發明中較佳為具有:為凍結地盤而埋設的凍結管(1:例如護罩);及配置在凍結管(1)的內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且較佳為,在前述凍結管(1)的內部插入有1根或複數根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
又,在本發明的地盤凍結系統中,較佳為,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冷媒供給側端部 (圖示的實施形態中是地上側端部),連接有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3C:微通道)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區劃成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之連接構件(4:頭部插座:分歧、集合、連接用的插座),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係透過連接構件(4:頭部插座)和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連接。此處,連接構件(4:頭部插座)亦可配置在地盤(G)內(圖3~圖5),亦可配置在比地盤(G)還靠近冷媒供給側(圖6~圖8)。此外,「將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區劃成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之文句中「區劃」的用語,係用在包含冷媒供給側的微小冷媒流路與冷媒返回側的微小冷媒流路被固定之情況、及冷媒供給側的微小冷媒流路與冷媒返回側的微小冷媒流路可變更之情況雙方的旨趣。
或於本發明的地盤凍結系統中,較佳為,在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填充導熱流體(5:包含水),在不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設有絕熱材(6)。此處,在前述絕熱材(6)是流體的情況,以在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與不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之交界部分上設置將該二個區域區劃成流體密封的填塞物(7)者較佳。且,填塞物(7)係以用絕熱材製造者較佳。
再者,於本發明的地盤凍結系統中,較佳為,在凍結管(1:護罩)內配置有複數個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隔片(8)配置在凍結管(1)內,該隔片 (8)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與凍結管(1)內周面之間隔和複數個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彼此的間隔保持一定。
本發明的地盤凍結工法之特徵為:具有將冷媒冷卻並供予凍結管(1)的冷卻裝置(10),使用在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循環的冷媒為二氧化碳的地盤凍結系統,在包含內部形成有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3C:微通道)之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有液化二氧化碳流動,在前端部(地中側端部)連接著閉塞構件(3:底部插座)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3C:微通道)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一部份係有從冷媒供給側的冷卻裝置(10)供給的二氧化碳流動,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其他部分係作為冷媒返回側供二氧化碳朝冷媒供給側流動。
本發明的地盤凍結工法中,較佳為,前述地盤凍結系統具有:為凍結地盤而埋設的凍結管(1:護罩);及配置在凍結管(1)的內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且較佳為,在前述凍結管(1)的內部插入有1根或複數根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
或者於本發明的地盤凍結工法中,較佳為,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3C:微通道)的冷媒供給側端部連接有連接構件(4:頭部插座),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3C:微通道)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冷媒供給側流動的二氧化碳與在冷媒返回 側流動的二氧化碳,係透過連接構件(4:頭部插座)在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各自流動。如上述那樣,連接構件(4:頭部插座)亦可配置在地盤(G)內(圖3~圖5),亦可配置在比地盤(G)還靠近冷媒供給側(圖6~圖8)。
又在本發明的地盤凍結工法中,較佳為,具有在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填充導熱流體(5)的步驟與在不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設置絕熱材(6)的步驟。此處,較佳為,於前述絕熱材(6)是流體的情況,在設置前述絕熱材(6)的步驟中填充絕熱材(6)流體,在進行該填充之前,為以流體密封地區劃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與不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使設於交界部分的填塞物(7)膨脹。
再者,於本發明的地盤凍結工法中,較佳為,在凍結管(1:護罩)內配置有複數個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微通道)的情況,該複數個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微通道)係貫通被配置在凍結管(1)內的隔片(8)的開口部(8M)而配置,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與凍結管(1)內周面之間隔和複數個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彼此的間隔保持一定。而且,較佳為,於本發明的地盤凍結工法中,將呈扁平形狀捲繞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微通道)製造成卷,一邊將巻放開一邊插入於凍結管(1)內。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的情況係以利用接頭(螺入式管接頭等)接合者較佳。
依據具備上述構成的本發明,二次冷媒使用液化二氧化碳,從冷卻裝置輸送的液化二氧化碳利用吸收地熱而氣化時的氣化潜熱將地盤凍結。因此,相較於利用冷媒的顯熱之傳統滷水方式,熱效率優異。此處,本發明中,因為冷媒即液化二氧化碳係在具有冷媒循環用配管(2)及冷媒循環泵(11)的循環系統(封閉系統)內循環,所以不同於將液化氣體作為冷媒使用的傳統方式,無需將二氧化碳氣體朝地中排放,亦無將二氧化碳氣體進行空中散放的情形。因此,沒有浪費已冷卻的二氧化碳氣體的情形,相較於習知將液化氣體作為冷媒使用的方式,可壓低將冷媒氣體冷卻予以冷凝所用的成本。再加上,因為沒有將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到地中或進行散放於空中的情形,所以在施工現場沒有氧濃度過低之虞,事先防範作業者必須在氧濃度低的環境下作業的事態於未然。
又,因為冷媒即液化二氧化碳的黏性係數大約為滷水的黏性係數的1/90的極小數值,故能縮小供二次冷媒循環的流路剖面積,可加快循環的二次冷媒之速度。再加上,因為在將液化二氧化碳作為二次冷媒進行循環的情況,在流過地盤時會因地熱而氣化,故在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成為液相冷媒與氣相冷媒的混合狀態,黏性更降低。因此,依據本發明的地盤凍結系統,可縮小凍結管徑,使冷媒循環用配管(2)長距離化,並可縮小冷媒循環泵(11)的容量。因此,機械耗損費用、泵驅動能亦變小。
在傳統滷水方式中,需要反覆一邊將凍結管即雙重管鋼管鉛直地吊下一邊按各指定尺寸5.5m將雙重管鋼管溶接接合的作業。相對地,本發明所使用之扁平形狀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A、2A1:微通道)係可撓性良好,在工廠中將閉塞構件(3)及連接構件(4)進行硬銲並以滾筒捲繞的狀態下製造,能搬入現場,將其一邊伸展成直線一邊往搪孔插入。因此,能在無需按各指定尺寸進行溶接接合之作業下施工,故施工成本大幅減少。同時可防止二次冷媒從現場接合部位漏出。針對建構成中空管狀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微通道),亦能將指定尺寸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彼此以不漏出冷媒之形態容易且確實連接。此外,剖面圓形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為細徑,接頭是利用螺紋式管接頭等鎖固之式樣,可將指定尺寸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彼此容易且確實地接合。針對剖面圓形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與連接構件(4:頭部插座),亦可容易且確實地用螺紋式管接頭等作接合。
在欲短期形成凍土壁之情況,依據地盤中之冷熱的導熱特性,縮小凍結管(1)與凍結管(1)之間隔是有效的。傳統滷水方式中,如上述般,由於必須反覆按各指定尺寸將雙重管鋼管溶接接合的作業,凍結管設置的勞力變很大,故按每0.8~1.0m的間隔進行施工。相對地,若是本發明所使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微通道及/或圓形剖面管),則如上述,無需按指定尺寸溶接接合,設置1根凍結管所用的勞力小。又,因為凍結管(1) 的管徑亦能作小,故施工效率高,能縮短施工期間。因此,依據本發明,藉由將凍結管(1)與凍結管(1)之水平方向的間隔設成比在傳統滷水方式之情況還短,加快從單管凍結朝向管列凍結的移行,可短期形成凍土壁。
此外,依據本發明,不僅是凍結在地盤中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區域,亦可凍結在地盤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的區域及在相對於垂直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的區域。又,不僅是凍結從地表側朝垂直方向下方延伸的地盤中的區域,亦可凍結朝垂直法上方延伸的地盤中的區域。
1‧‧‧凍結管(護罩)
2‧‧‧冷媒循環用配管
2A、3C、3C1、3C21、3C22‧‧‧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微通道)
2Aδ-G、2Aδ-R、3Cδ-G‧‧‧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微小冷媒流路
2B‧‧‧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
3、3A、3B、33‧‧‧閉塞構件(底部插座)
4、4A、4B、4C、34‧‧‧連接構件(頭部插座)
5‧‧‧導熱流體
6‧‧‧絕熱材
7‧‧‧填塞物
8‧‧‧隔片
8H、8M‧‧‧隔片的開口部
9‧‧‧微通道滾筒放卷機
10‧‧‧冷卻裝置
10A‧‧‧液化器
10B‧‧‧冷凝器
10C‧‧‧冷卻塔
11‧‧‧冷媒循環泵
100‧‧‧凍結機
100A‧‧‧蒸發器
100B‧‧‧冷凝器
100C‧‧‧冷卻塔
101‧‧‧凍結管
102‧‧‧冷媒循環泵
圖1顯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的地盤凍結工法的概要之方塊圖。
圖2顯示在本發明的實施形態所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的一部份之斜視剖面圖。
圖3顯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中之冷媒循環用配管與閉塞構件及連接構件之說明圖。
圖4說明第1實施形態中之凍結管的構造之斜視圖。
圖5係圖4所示的凍結管的前剖視圖。
圖6顯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中之凍結管的構造之前剖視圖。
圖7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之冷媒循環用配管的端部之說明圖。
圖8顯示第2實施形態中將冷媒循環用配管插入凍結管內的狀態之斜視圖。
圖9(1)~(3)係第2實施形態中在將冷媒循環用配管插入複數凍結管內的情況所用的隔片之平面圖。
圖10顯示第1實施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中將冷媒循環用配管插入複數凍結管內的態樣之剖面圖。
圖11顯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中的冷媒循環用配管之斜視圖。
圖12說明第3實施形態中之冷媒循環用配管與閉塞構件及連接構件之前剖視圖。
圖13顯示冷媒循環用配管的連接部位的構造的一例之部分剖面圖。
圖14顯示在第3實施形態所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圖12與別的連接部位的構造之斜視圖。
圖15顯示第1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之說明圖。
圖16顯示滷水方式的熱交換循環之說明圖。
圖17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閉塞構件的其他例子之說明圖。
圖18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閉塞構件的再別的例子之說明圖。
圖19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連接構件的其他例子之說明圖。
圖20顯示第1實施形態中之連接構件的再別的例子之說明圖。
圖21顯示和第1實施形態中之連接構件的圖19、圖20不同例子之說明圖。
以下,參照附件圖面,就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作說明。圖1顯示在圖示的第1實施形態與第2實施形態所進行之熱交換循環的概要。圖1中,為將地盤G凍結而埋設複數(圖1中是2個)根凍結管1(護罩),在該凍結管1(護罩)分別並列配置冷媒循環用配管2。在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循環的二次冷媒為二氧化碳(CO2),從地上供給的液化二氧化碳係和地盤G進行熱交換,藉由液化二氧化碳的顯熱或氣化潜熱而將地盤G凍結。
在圖1所示的地盤凍結系統中,具有將液化二氧化碳冷卻並供予凍結管1的冷卻裝置10及冷媒循環泵11,冷卻裝置10具備液化器10A(二氧化碳液化器)、冷凝器10B、冷卻塔10C。在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循環時與地盤G進行熱交換的二氧化碳係在液化器10A與一次冷媒進行熱交換,成為低溫的液化二氧化碳,再被供給於冷媒循環用配管2內,進行循環。冷卻裝置10的一次冷媒係例如為冷媒R404a等,二次冷媒即二氧化碳被供給從地盤G所供給的熱而蒸發、氣化,在冷凝器10B與水熱交換而降溫並液化。接著,在冷凝器10B,被投入一次冷媒(冷媒R404a等)的氣化熱而升溫的水係在冷卻塔10C被冷卻。
圖1中,係圖示了並列配置被插入2個凍結管1內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之狀態,但不受限於並列配置。若是可保有冷媒(二次冷媒)即液化二氧化碳將周邊土壤凍結之程度的冷熱之範圍內,則亦可將被插入於 複數個凍結管1內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作直列配置。凍結管係用在例如將掘鑿機械的護罩直接掩埋,能達到防止孔壁崩壞之作用。此外,可不使用凍結管1而在土壤經切削後所成的搪孔(未圖示)內配設冷媒循環用配管2。在圖1所示的地盤凍結工法中,二次冷媒使用液化二氧化碳,從地上輸送的液化二氧化碳將地盤G冷卻,或藉由從地盤G帶走氣化潜熱而將地盤凍結。因此,與利用冷媒(brine)的顯熱進行冷卻之傳統滷水方式相較下,熱效率優異。
此處,圖1的地盤凍結系統中,液化二氧化碳係在封閉系統內循環。因此無需將冷媒氣體排放到地中,亦無需將冷媒氣體散放於空中。因此,圖1所示的地盤凍結工法與傳統使用液化氣體作為冷媒的方式相較下,可節省液化氣體的消耗量,在經濟性上具有優勢。再者,於圖1的地盤凍結工法中,由於在施工現場冷媒氣體不被排放,故氧濃度不降低,防止作業員在氧濃度低的環境下進行作業之情況。又,液化二氧化碳的黏性係數與滷水的黏性係數相較下大約為1/90的極小數值,故能縮小供二次冷媒循環的流路剖面積,可加快循環的二次冷媒之速度。
再加上,在使液化二氧化碳作為二次冷媒循環的情況,會有在通過地盤中時因地熱而氣化的情況,在那情況,由於冷媒在冷媒循環路徑內是以液相與氣相的混合狀態流過,故黏性再降低。因此,若是圖1的地盤凍結系統則可縮小凍結管徑,流路亦可長距離 化。因此若為圖1的地盤凍結系統,則可縮小冷媒循環泵11的容量,減少機械耗損費用、泵驅動能。
且若是圖1的系統,則因為能縮小液化二氧化碳要循環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之流路剖面積,故如圖2所示的(具有微小冷媒流路2Aδ)扁平構件能使用冷媒循環用配管2A(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例如鋁製)。圖2中,全體由扁平構件所構成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係具有設有複數個(圖示的實施形態中是10根)剖面為四角形(長方形)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微通道構造。此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例如是鋁製,因作成微通道構造,熱特性優異。
圖2中,之所以將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剖面形狀設為長方形,係為了加大在微小冷媒流路2Aδ中內周面與冷媒之接觸面積(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素材,例如鋁與冷媒之接觸面積)以增大冷凍效果。其中,微小冷媒流路2Aδ的剖面形狀亦可設成長方形以外的形狀(例如圓形)。此外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將冷媒循環用配管2A(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以如圖2所示的扁平構件表記成「微通道」。又,有時將如圖11~圖14所示的中空圓筒狀(管狀)的冷媒循環用配管3C表記成「微通道」。
本發明的第1實施形態中,在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配置於凍結管1(護罩)內時,如圖3所示,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底部(地中側端部)藉由硬銲接合底部插座3(閉塞構件)。其中,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與底部插座3之連接亦可採用硬銲 以外的手法。圖3中,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中之位在圖3左側區域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G(10根微小冷媒流路2Aδ中,圖3中位在左側的5根微小冷媒流路)是冷媒供給側,位在右側區域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R(10根微小冷媒流路2Aδ中,圖3中位在右側的5根微小冷媒流路)是返回冷卻裝置10(參照圖1)側的冷媒返回側。
圖3中,存在於左側區域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G與位在右側區域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R係藉由底部插座3連通。換言之,第1實施形態中,利用1根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來構成冷媒供給側配管與冷媒返回側配管。且在圖3中,於底部插座3形成有將冷媒供給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G與冷媒返回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R連通之連通部2Aδ-C。從冷媒供給側(例如地上側)供給的液化二氧化碳(二次冷媒)在冷媒供給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G流動(箭頭G),流過底部插座3內的連通部2Aδ-C(箭頭C),流動於冷媒返回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R(箭頭R),返回冷卻裝置10(參照圖1)側。此處,圖3中的符號4D是分隔壁,其以冷媒供給側的冷媒與冷媒返回側的冷媒不混合的方式加以區劃。
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地上側藉由硬銲接合頭部插座4(連接構件)。其中,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與頭部插座4之連接亦可採用硬銲以外的手法。藉由頭部插座4,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的冷媒供給側微小冷媒流路2Aδ-G與冷媒返回側微小冷媒流路2Aδ-R係分別和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 2B(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及冷媒返回側連接。而且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B(的供給側及返回側)係分別與液化二氧化碳的冷卻裝置10(圖1)的冷媒供給側及冷媒返回側(冷卻側)連接。
第1實施形態中之限定凍結管構造顯示於圖4、圖5。在圖4、圖5中,建構成:僅凍結地盤G中填塞物7的下方區域而不凍結填塞物7的上方區域的地盤G。在圖4、圖5中,為抑制在地盤G的不凍結區域延伸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配管)內的液化二氧化碳與在填塞物7上方的地盤之熱交換,在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配管)與護罩1(凍結管)之間的空間中填充有絕熱材6。且填塞物7為絕熱材製成較為理想。此處,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係比外管即護罩1細很多,能確保絕熱材6的填充空間。而且將絕熱材6(胺甲酸乙酯泡沫、苯乙烯泡沫等)例如經由未圖示的注入管從護罩1的底部注入,填充在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與護罩1之間的空間。
另一方面,為與在應凍結的地盤G的區域延伸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內的液化二氧化碳在填塞物7的下方區域的地盤G有效率地進行熱交換,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與護罩1之間的空間填充導熱流體5。導熱流體5係以由導熱優異的流體所構成者較為理想,但亦可使用廉價的自來水。如圖4、圖5所示,在圖示的實施形態中,於扁平形狀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與護罩1之間確保了用以填充導熱流體5的足夠空間。
此處,在絕熱材6是流體的情況,為防止絕熱材6(流體)與導熱流體5混合,於護罩1的內部,和希望讓地盤凍結的區域對應的部分與和不希望讓地盤凍結的區域對應的部分,需要使填塞物7膨脹並介在其間,俾流體密封地隔開。另一方面,在絕熱材6是布狀(具可撓性的平板狀)構件之情況,該布狀的絕熱材6纏繞於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以抑制在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內的液化二氧化碳與地盤之熱交換。接著,在將布狀的絕熱材6纏繞並固定於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後(纏繞著布狀的絕熱材6之狀態並未圖示),填充導熱流體5。在絕熱材6是布狀的情況,因為沒有絕熱材6與導熱流體5混合之虞,故無需填塞物7。
在進行地盤凍結時,在為了進行凍結管埋設所切削的搪孔中,為進行孔壁保持而設置有凍結管的護罩1。本說明書中有將該護罩記載成「凍結管」的情況。於進行搪孔掘鑿時使用高壓水作為掘鑿用流體的情況,且設置未圖示之防浸水手段(未圖示)並應以泵等之排水手段(未圖示)對護罩1內進行排水的情況,於配置護罩1後,在護罩1的前端(地中側端部)設置防浸水手段(未圖示),能利用泵等之排水手段(未圖示)對護罩1內進行排水。接著在排水後,將底部插座3及頭部插座4經硬銲接合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配置在護罩1內。
依據圖示的第1實施形態,作為冷媒循環用配管2是使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及第2 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配管)。此處,因為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形狀為扁平且材質為鋁,故可進行彎曲、伸展加工。因此,如圖8所示,在工廠將會造成凍土的長度相當於鉛直深度100m的微通道2A將閉塞構件3、連接構件4以滾筒捲繞,搬入現場,可將其拉伸成直線並直接插入、埋設於搪孔(護罩1)。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配管)為細徑,透過利用螺紋式管接頭等,可將指定尺寸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彼此接合。然後能將剖面圓形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與頭部插座4以螺紋式管接頭等接合。因此能將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透過配置在搪孔(護罩1)內的頭部插座4連接於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
在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插入凍結管內時,無需按(如傳統滷水方式中之雙重管鋼管般)指定尺寸反覆進行溶接接合。由在能在沒有按指定尺寸進行溶接接合的作業下施工,故在圖示的第1實施形態中施工成本大幅減少,並可防止從現場溶接的部位漏出二次冷媒的不良情況。
而且,無需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按各指定尺寸進行溶接接合,就可讓平均1根凍結管的設置勞力相應地變小。再加上,因為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及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配管)皆剖面積小,故能縮小護罩1(凍結管)的管徑,施工效率高,可縮短施工期間。因此,比起傳統滷水方式的情況凍結管與連結管之水平方向的間隔縮得更小, 可加快凍結速度。故而能短期形成凍土壁。再者,依據施工效率高的圖示的第1實施形態,縮小凍結管與凍結管之水平方向的間隔,可使地盤中的冷熱的導熱特性變良好。
再加上,依據所圖示的第1實施形態,在與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相對應之凍結管1內的區域填充有導熱流體5,在與不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相對應之凍結管1內的區域設有絕熱材6,故可僅將應凍結之地盤效率地凍結。圖3~圖5中雖無明示,但可將複數個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插入凍結管內。藉此,加大冷媒(二氧化碳)的流量,可有效率地進行凍結工法之施工。
在圖1~圖5的第1實施形態中,使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和凍結管1平行地延伸。但,如圖15所示,亦可使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呈螺旋狀延伸。藉由使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呈螺旋狀延伸,冷媒(二氧化碳)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內流過的距離變長,使得冷媒保有的冷熱被投入於土壤內的效率提升。關於圖15的變形例之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係和圖1~圖5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
此處,底部插座(閉塞構件)不受限於圖3所示者。例如,圖17所示,將底部插座3A(閉塞構件)的寬度尺寸(圖17中之左右方向尺寸)設成和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相同,作成在底部插座3A的側方(圖17中的左右方向)不突出,可建構成更容易插入的構 成。或如圖18所示,亦可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地中側端部(圖18的下端)配置所謂「蓋」狀的底部插座3B(閉塞構件)。在此情況,為確保連通部2Aδ-C,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兩緣部2AE比起其他的隔片壁2A-F還朝向地中側端部側(圖18中的下側)突出了既定尺寸(確保連通部2Aδ-C所需尺寸)的份量。藉由將底部插座3A(閉塞構件)建構成蓋狀,得以容易且確實地進行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之連接。關於圖17、圖18中的底部插座3A、3B(閉塞構件)的其他構造,係和圖3所示者相同。
和底部插座(閉塞構件)同樣地,頭部插座(連接構件)亦不受限於圖3所示者。圖19所示的頭部插座4A(連接構件)係寬度尺寸(圖19中的左右方向尺寸)和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相等,側方不存在朝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圖19中的左右方向)的突出。俾容易插入。圖19中,符號4D為分隔壁,分隔壁4D係以應流入於冷媒供給側的微小通路2Aδ-G的冷媒與在冷媒返回側的微小通路2Aδ-R流通的冷媒不會混合之方式進行區劃。
又,圖20所示的底部插座3B(閉塞構件)係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冷媒供給側(圖20的上端)呈所謂「蓋」狀配置。在此情況亦是,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兩緣部2AE比起其他的隔片壁2A-F還朝冷媒供給側端部側(圖18中的上側)突出既定尺寸的份量,而確保將冷媒供給側的第2冷媒循環 用配管2B與冷媒供給側的微小通路2Aδ-G連通的空間、及將冷媒返回側的微小通路2Aδ-G與冷媒返回側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連通的空間。又,亦設置有分隔壁4D。藉由將頭部插座4A(連接構件)建構成蓋狀,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之連接變更容易且更確實。
關於圖19、圖20中頭部插座4A、4B(連接構件)的其他構造,係和圖3所示者相同。此處,在圖3的頭部插座4、圖19的頭部插座4A、圖20的頭部插座4B中的分隔壁4D係被固定。但是,在圖21中的頭部插座4C,分隔壁4D-A係建構成可於箭頭H方向移動。換言之,頭部插座4、4A、4B(連接構件)的分隔壁4D可被固定,或者亦可如同圖21的頭部插座4C的(連接構件)的分隔壁4D-A那樣可移動。圖21中雖無明確表現出,但分隔壁4D-A係沿著頭部插座4C的頂壁4T在箭頭H方向移動。關於分隔壁4D-A可在箭頭H方向移動的構造方面,例如可採用像齒條與小齒輪這樣的公知構造,例如以電動馬達(未圖示)作為動力源使之移動。
接著參照圖6~圖9,說明本發明的第2實施形態。在圖3~圖5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中,僅於凍結管1(護罩)內的底部附近配置由微通道所構成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透過頭部插座4(連接構件)和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連接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配管)亦被插入於凍結管1(護罩)內。相對地,在第2實施形態中,遍及凍結管1(護罩)內的垂直方向(圖6的上下方向)全區域插有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 道),剖面圓形的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沒被插入於凍結管1(護罩)內。
圖6中,在遍及凍結管1(護罩)的垂直方向全區域,配置有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中,存在於左側區域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G(圖2所示的10根微小冷媒流路2Aδ中之圖6中位在左側的5根微小冷媒流路)是冷媒供給側(箭頭G),位在右側區域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R(圖2所示的10根微小冷媒流路2Aδ中之圖6中位在右側的5根微小冷媒流路)是返回冷卻裝置10(參照圖1)側的冷媒返回側(箭頭R)。此外圖6、圖7中,係將5根微小冷媒流路2Aδ匯集而呈現出來自地上側的冷媒供給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G及返回地上側的冷媒返回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R。
圖6中,在比凍結管1(護罩)還靠上方的地上側部分,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上部被連接於頭部插座4,而連接於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剖面圓形的配管),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的冷媒供給側與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的冷媒供給側連接,且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的冷媒返回側與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2B的冷媒返回側連接。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B係被連接於液化二氧化碳的冷卻裝置10(圖1)的冷媒供給側及冷媒返回側(冷卻側)。換言之,圖6地上側的構造係與圖3所示的第1實施形態中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上部被連接於頭部插座4的構造相同。第2 實施形態中,亦可使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呈螺旋狀延伸(參照圖15)。
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的下方係如圖7所示,和圖3同樣(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的底部藉由硬銲接合底部插座3(閉塞構件),冷媒供給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G與冷媒返回側的微小冷媒流路2Aδ-R藉由底部插座3連通,形成連通部2Aδ-C。
在第2實施形態亦是,如圖6所示,成為僅將限定的區域之土壤G凍結之限定凍結管構造。圖6亦和在圖4、圖5所說明相同,希望讓地盤凍結的區域係比填塞物7還下方的區域,在比填塞物7還下方的區域延伸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與護罩1之間的空間,填充有導熱流體5。另一方面,不希望讓地盤凍結的區域係比填塞物7還上方的區域,在比填塞物7還上方的區域延伸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與護罩1(凍結管)之間的空間,填充有絕熱材6。
再者,圖6表示絕熱材6是流體的情況,希望讓地盤凍結的區域與不希望讓地盤凍結的區域係使填塞物7膨脹俾流體密封地隔開。原因在於不讓流體的絕熱材6與導熱流體5混合。相對地,在將布狀(可撓性板狀體)的絕熱材6纏繞於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以抑制冷媒即液化二氧化碳與地盤之熱交換的情況,由於絕熱材6與導熱流體5不會混合,故無需設置填塞物7。
就傳統滷水方式而言,地中內的凍結管作成雙重管構造以構成液化二氧化碳(二次冷媒)的供給路徑與朝向地上側的返回路徑。相對地,在圖示的第2實施形態中,因為藉由將1根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插入中空圓管護罩1內而可進行施工,故冷媒配管的設置作業容易,作業效率變極高。又,和第1實施形態同樣,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微通道)係配管形狀為扁平且材質為鋁,故可進行彎曲,伸展加工。因此,如圖8所示,將造成凍土的長度相當於鉛直深度100m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用的微通道於工廠中進行閉塞構件3、連接構件4之硬銲接合,並以滾筒捲繞,搬入現場後,利用微通道滾筒放卷機9,可將其一邊伸展成直線一邊插入.埋設於搪孔(凍結管1)。結果,在傳統滷水方式中必要的按各指定尺寸將雙重管鋼管溶接接合之作業變得不需要,大幅減輕冷媒配管設置作業的勞力。同時亦防止從現場溶接的部位漏出二次冷媒的不良情況。
在如圖8所示埋設2根以上的微通道2A(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之情況,適合將複數個微通道2A順暢地插入於單一的搪孔(凍結管1)內,並在插入後,複數個微通道2A彼此不接觸,且在不與搪孔(凍結管1)的內壁接觸下複數個微通道2A彼此相互保持適切的水平方向間隔,設置將各個微通道2A限制在水平方向的隔片8。如圖8所示,隔片8係以將複數個微通道(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設置成一定間隔地作配置。
隔片8的形狀例示於圖9(1)、(2)、(3)。隔片8的形狀係依插入搪孔(凍結管1)內的微通道(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2A)之數量而異,在圖9(1)的符號8A所示的隔片係用在插入2根微通道2A的情況,圖9(2)中符號8B所示的隔片係用在插入3根微通道2A的情況,圖9(3)中符號8C所示的隔片係用在插入4根微通道2A的情況。
因為將微通道2A插入搪孔(凍結管1)內之後要填充導熱流體5,所以在圖9(1)、(2)、(3)所示的隔片8A~8C各自上,各自形成複數個微通道2A貫通用的開口部8M、導熱流體5填充用的開口部8H(斜線的剖面線部分)。此外,隔片8的材質以導熱良好的金屬製較理想。其中,亦可用廉價的塑膠製造。再者,上述的隔片8在第1實施形態亦可適用。
此外,第2實施形態適用於例如坑道放射凍結管,直井水平凍結管。關於圖6~圖9的第2實施形態中之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係與圖3~圖5的第1實施形態相同。
圖3~圖9的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的變形例顯示於圖10。接著圖10中顯示將和圖3~圖9所示者同樣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A1複數根插入凍結管1內的態樣。圖10中,扁平形狀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A1在其內部形成8個微小冷媒流路2Aδ,構成為一端是母榫2F,另一端為公榫2M,鄰接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A1的母榫2F與公榫2M卡合配置。圖10中,扁平形狀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A1在凍結管1內配置6個,全體呈六角形的輪廓。
在全體呈六角形的輪廓狀配置的6個冷媒循環用配管2A1之半徑方向內側,設置有概略六角形的輪廓狀的組裝治具22。組裝治具22具有在半徑方向外側突出的突起24,藉由突起24卡合於被形成於冷媒循環用配管2A1的半徑方向內側的對位溝2G,以決定6個冷媒循環用配管2A1和組裝治具22之相對位置。接著突起24卡合於對位溝2G而決定了相對位置的組裝治具22與6個冷媒循環用配管2A1係利用捆束帶26捆成一體。藉由圖10所示般地配置,複數個冷媒循環用配管2A1在凍結管1內被均等地配置,藉由在複數個冷媒循環用配管2A1內流過的二氧化碳(冷媒)使凍結管1外側的地盤被有效率地冷卻。關於圖10所示的變形例之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係和圖3~圖9的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
接著參照圖11~圖14,就本發明的第3實施形態作說明。圖11中,於第3實施形態使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微通道)係全體以符號3C表示。冷媒循環用配管3C係建構成全體是中空圓筒形狀(管狀),在半徑方向外側的區域形成有複數個(圖11中是8個)微小冷媒流路3Cδ-G。而且,半徑方向內側的中空部3Cδ-R係構成用以返回冷媒返回冷卻裝置10(參照圖1)側的冷媒返回流路,半徑方向內側的中空部3Cδ-R的內徑係設成大於微小冷媒流路3Cδ-G的內徑。此外,有時將冷媒循環用配管3C的中空部表記成冷媒返回流路3Cδ-R或冷媒流路3Cδ-R。又,如上述那樣,本說明書中,有時將圖11~ 圖14所示那樣的中空圓筒狀(管狀)的冷媒循環用配管3C表記成「微通道」。
圖12中,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微通道)的底部(地中側端部:圖12的下部)藉由硬銲接合底部插座33(閉塞構件)。其中,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與底部插座33之連接亦可為硬銲以外的手法。雖已參照圖11作上述說明,但圖12中,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之半徑方向外側的區域形成複數個的微小冷媒流路3Cδ-G是冷媒供給側,半徑方向內側的冷媒流路3Cδ-R是要返回冷卻裝置10(參照圖1)側的冷媒返回側。
圖12中,在半徑方向外側的區域中之微小冷媒流路3Cδ-G與半徑方向內側的冷媒流路3Cδ-R係藉由底部插座33而連通。因此,第3實施形態亦和第1實施形態相同,利用1根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微通道)構成冷媒供給側配管與冷媒返回側配管。又在圖12中,於底部插座33形成有將冷媒供給側的微小冷媒流路3Cδ-G與冷媒返回側的冷媒流路3Cδ-R連通之連通部3Cδ-C。從冷媒供給側供給的液化二氧化碳(二次冷媒)係在冷媒供給側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3Cδ-G流通(箭頭G),流過底部插座33內的連通部3Cδ-C(箭頭C),在冷媒返回側的冷媒流路3Cδ-R流動(箭頭R),返回冷卻裝置10(參照圖1)側。
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微通道)的地上側(圖12中的上側)藉由硬銲接合頭部插座34(連接構件)。其中,和底部插座33同樣地,頭部插座34的連接 亦可為硬銲以外的手法。圖12中,於頭部插座34,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的冷媒供給側微小冷媒流路3Cδ-G係透過頭部插座34內的冷媒供給路徑34I與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B(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圖12中左側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B)連接。另一方面,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的冷媒返回側冷媒流路3Cδ-R係透過頭部插座34內的冷媒供給路徑34O與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B(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返回側(圖12中右側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B)連接。剖面圓形的冷媒循環用配管2B(的供給側及返回側)係分別與液化二氧化碳的冷卻裝置10(圖1)的冷媒供給側及冷媒返回側(冷卻側)連接。
如同參照圖11,圖12所說明,依據第3實施形態,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中之冷媒供給側的流路係在半徑方向外側的區域形成複數個的微小冷媒流路3Cδ-G,因為能將形成於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的微小冷媒流路3Cδ-G全作為冷媒供給側的流路來使用,故可有效率地進行冷卻。另一方面,因冷卻地盤而被投入了地盤的熱之冷媒在返回冷卻裝置10(參照圖1)側時,因為在作為冷媒返回側流路之半徑方向內側的較大徑的冷媒流路3Cδ-R流動,故在流量的比較上冷媒返回側流路的面積變小,在冷媒返回側流路中朝向微小冷媒流路3Cδ-G流動的冷媒所保有的熱量被傳達之虞變少。
圖13顯示在第3實施形態所用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一例,圖13所示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 3C1的兩端部係相對於另一端部成為互補的形狀。在將圖13所示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1彼此連接時,係將互補的形狀的端部彼此卡合,藉由管固定構件42固定。此外,圖13中,符號44係防冷媒漏出用的密封構件(例如O形環)。
其中,在第3實施形態所用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連接不限於圖13所示的態樣。例如,圖14所示那樣,可在一方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21(圖14中下側的冷媒循環用配管3C2)的上端部的開口部50,收容並連接另一方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22(圖14中上側的冷媒循環用配管3C2)的下端部。此時為了防止從連接部位漏出冷媒(二氧化碳)的事態,如圖14所示,係在上側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22的外周面上形成在圓周方向延伸的凹部52(溝),在下側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21的開口部50內形成由密封材所構成的凸部56(O形環亦可)。然後在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21、3C22連接時,藉由將凸部56(密封材)嵌入於凹部50,以防止冷媒(二氧化碳)從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3C21、3C22的連接部位漏出。
關於圖11~圖14的第3實施形態中之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係和圖1~圖10的實施形態相同。
茲附記圖示的實施形態終究是例示,非限定本發明技術範圍的旨趣之記述。例如,在圖示的實施形態中,雖使用所謂掘鑿護罩的掘鑿裝置來切削凍結管插入用的搪孔,但亦可藉由其他方式(例如,泥水掘鑿)來切削搪孔。
又,在圖示的實施形態中,雖例示了將在地盤中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區域凍結,但依據本發明,係可將地盤中的在水平方向延伸的區域及在相對於垂直方向傾斜的方向延伸的區域予以凍結。再者,於圖示的實施形態中,雖是將從地表側朝垂直方向下方延伸的地盤中的區域凍結,但本發明中亦可將朝垂直法上方延伸的地盤中的區域凍結。

Claims (18)

  1. 一種地盤凍結系統,其特徵為:具有在冷媒循環用配管內循環的冷媒為二氧化碳,且將冷媒冷卻並供予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卻裝置,冷媒循環用配管包含在內部形成有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的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冷媒循環用配管包含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及連接於第1冷媒用循環配管的前端部之閉塞構件,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係在內部形成有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的微通道構造,存在於1根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係構成冷媒供給側及冷媒返回側,該閉塞構件係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和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連通。
  2. 如請求項1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具有:為凍結地盤而埋設的凍結管;及配置在凍結管的內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
  3. 如請求項1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端部連接有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區劃成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之連接構件,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的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係透過連接構件和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連接。
  4. 如請求項2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端部連接有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區劃成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之連接構件,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的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係透過連接構件和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連接。
  5. 如請求項3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連接構件被配置在地盤內。
  6. 如請求項4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連接構件被配置在地盤內。
  7. 如請求項3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連接構件配置在比地盤還靠近冷媒供給側。
  8. 如請求項4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連接構件配置在比地盤還靠近冷媒供給側。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地盤凍結系統,其中在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填充有導熱流體,在不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設有絕熱材。
  10. 一種地盤凍結工法,係使用地盤凍結系統之地盤凍結工法,該地盤凍結系統具有在冷媒循環用配管內循環的冷媒為二氧化碳且將冷媒冷卻並供予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卻裝置,其特徴為包含:將冷媒在冷卻裝置冷卻並供予冷媒循環用配管之步驟、使冷媒在冷媒循環用配管循環並返回冷卻裝置之步驟、及在地中凍結應凍結的地盤之步驟,冷媒循環用配管包含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及連接於第1冷媒用循環配管的前端部之閉塞構件,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係在內部形成有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的微通道構造,存在於1根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係構成冷媒供給側及冷媒返回側,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前端部連接有閉塞構件,該閉塞構件將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與冷媒供給側及冷媒返回側連通,在冷媒於冷媒循環用配管循環且返回冷卻裝置的步驟中,冷媒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該閉塞構件的冷媒流路、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返回側流動。
  11. 如請求項10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前述地盤凍結系統具有:為凍結地盤而埋設的凍結管;及配置在凍結管的內部的冷媒循環用配管。
  12. 如請求項10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端部連接有連接構件,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的冷媒供給側流動的二氧化碳與在冷媒返回側流動的二氧化碳,係透過連接構件在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各自流動。
  13. 如請求項11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端部連接有連接構件,在第1冷媒循環用配管的複數個微小冷媒流路的冷媒供給側流動的二氧化碳與在冷媒返回側流動的二氧化碳,係透過連接構件在第2冷媒循環用配管的冷媒供給側與冷媒返回側各自流動。
  14. 如請求項12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連接構件被配置於地盤內。
  15. 如請求項13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連接構件被配置於地盤內。
  16. 如請求項12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連接構件配置在比地盤還靠近冷媒供給側。
  17. 如請求項13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連接構件配置在比地盤還靠近冷媒供給側。
  18. 如請求項10至17中任一項之地盤凍結工法,其中具有在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填充導熱流體的步驟與在不應凍結之地盤的區域設置絕熱材的步驟。
TW104120079A 2014-12-19 2015-06-23 Site freezing method and site freezing system TWI6600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57216 2014-12-19
JP2014257216A JP6448085B2 (ja) 2014-12-19 2014-12-19 地盤凍結工法及び地盤凍結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23740A TW201623740A (zh) 2016-07-01
TWI660096B true TWI660096B (zh) 2019-05-21

Family

ID=56126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20079A TWI660096B (zh) 2014-12-19 2015-06-23 Site freezing method and site freezing system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1537B2 (zh)
EP (1) EP3235955B1 (zh)
JP (1) JP6448085B2 (zh)
TW (1) TWI660096B (zh)
WO (1) WO20160983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2063B2 (ja) * 2016-06-22 2020-09-09 ケミカルグラウト株式会社 貼付凍結管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CN106592573B (zh) * 2016-12-23 2018-07-06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无冻结器液氮人工地层冻结方法
JP6775414B2 (ja) * 2016-12-27 2020-10-28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地盤掘削方法
JP6783692B2 (ja) * 2017-03-28 2020-11-11 西松建設株式会社 広幅ブロックの構築工法、移動式止水バリア形成方法および止水バリア形成用冷媒回路
JP6913583B2 (ja) * 2017-09-25 2021-08-0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地盤改良工法
JP6931618B2 (ja) * 2018-01-29 2021-09-08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流動抑制方法
JP6994409B2 (ja) * 2018-02-27 2022-01-14 ケミカルグラウト株式会社 地盤凍結工法
JP7041575B2 (ja) * 2018-04-04 2022-03-24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地下構造体の施工方法
CN110185450A (zh) * 2019-06-18 2019-08-30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冻结法施工用隔漏式冷冻装置
CN110410084B (zh) * 2019-08-23 2024-03-01 福州大学 预制钢-uhpc复合管幕装置及施工方法
CN110805023B (zh) * 2019-11-01 2020-09-22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异形液氮冻结器、生产及施工方法
CN110984123B (zh) * 2019-11-15 2020-10-20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供液管外置的螺旋形液氮冻结器及方法
JP7325307B2 (ja) * 2019-11-18 2023-08-14 ケミカルグラウト株式会社 凍結工法
CN111101951A (zh) * 2019-12-10 2020-05-05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地铁下穿高压电缆等综合管线的垂直冻结施工方法
JP7220959B2 (ja) * 2020-04-01 2023-02-13 株式会社精研 地盤凍結工法、凍結管ユニット
JP7023041B2 (ja) * 2020-06-29 2022-02-21 株式会社不動テトラ 地中熱交換器及びその埋設方法
JP7011688B2 (ja) * 2020-08-03 2022-01-27 鹿島建設株式会社 地盤凍結装置
CN112031715A (zh) * 2020-09-16 2020-12-04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立井多用水文孔及其施工方法
CN112452400B (zh) * 2020-11-22 2022-04-29 金伟兵 石块细化碾压装置
CN112854192A (zh) * 2021-01-29 2021-05-28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利用低温二氧化碳循环制冷的人工地层冻结方法
CN113202082A (zh) * 2021-05-11 2021-08-03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分阶段制冷的人工地层冻结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106964B (zh) * 2021-05-14 2022-08-05 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 冻结管焊缝开裂预防机构及冻结管焊缝开裂预防方法
CN113356858B (zh) * 2021-07-13 2023-02-28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非等强复合冻结壁冻结方法
CN113550312A (zh) * 2021-07-28 2021-10-26 青海大学 一种防渗施工墙的接头管下放及起拔方法
CN113607919B (zh) * 2021-07-29 2022-03-29 海南大学 一种冻胀融沉试验装置
CN113668500A (zh) * 2021-09-15 2021-11-19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用于人工地层冻结的冻结器
CN114810094A (zh) * 2021-11-11 2022-07-29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水下隧道钻爆开挖施工方法
CN113981944A (zh) * 2021-11-24 2022-01-28 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种双螺旋形液氮冻结器
CN114704972A (zh) * 2022-04-27 2022-07-05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人工地层冻结系统的二氧化碳载冷机组
JP7371877B1 (ja) 2022-11-09 2023-10-31 株式会社精研 凍結管用継手及び凍結管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16601U (en) * 1996-11-27 1997-09-21 Min-Zhao Huang Apparatus for excavating rapid solidification soil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6211A (en) 1937-08-16 1939-12-27 Giovanni Rodio Process for freezing land by direct expansion of liquefied gases
DE954048C (de) 1953-12-24 1956-12-13 Helmut Kraus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vereisten Baukoerpern
US3648767A (en) * 1967-07-26 1972-03-14 Thermo Dynamics Inc Temperature control tube
US3559737A (en) * 1968-05-06 1971-02-02 James F Ralstin Underground fluid storage in permeable formations
DE2164706B1 (de) * 1971-12-27 1973-06-20 Siemens Ag, 1000 Berlin U. 8000 Muenchen Stromzuführung fur elektrische Ein richtungen mit auf Tieftemperatur gc kühlten Leitern
US4240268A (en) * 1978-10-13 1980-12-23 Yuan Shao W Ground cold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US4250958A (en) * 1979-07-16 1981-02-17 Wasserman Kurt J Double tubula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element
US5034235A (en) * 1983-11-23 1991-07-23 Maxwell Laboratories, Inc. Methods for presevation of foodstuffs
US5207075A (en) * 1991-09-19 1993-05-04 Gundlach Robert W Method and means for producing improved heat pump system
JPH06136738A (ja) * 1992-10-21 1994-05-17 Mayekawa Mfg Co Ltd 地盤凍結工事方法
JP3218734B2 (ja) 1992-10-30 2001-10-15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蒸発器用冷媒供給装置
JP2743954B2 (ja) * 1992-12-03 1998-04-28 ケミカルグラウト株式会社 凍結工法及び凍結管
JP3241872B2 (ja) * 1993-07-08 2001-12-25 ケミカルグラウト株式会社 凍結工法
US5584190A (en) * 1995-09-25 1996-12-17 Cole; Ronald A. Freezer with heated floor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therefor
JPH11209990A (ja) * 1998-01-20 1999-08-03 Kiyoyuki Horii 凍結工法
JP3941537B2 (ja) * 2001-02-28 2007-07-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熱輸送装置
US7051811B2 (en) * 2001-04-24 2006-05-30 Shell Oil Company In situ thermal processing through an open wellbore in an oil shale formation
ATE402294T1 (de) * 2001-10-24 2008-08-15 Shell Int Research Vereisung von böden als vorwegmassnahme zu deren thermischer behandlung
JP2003239270A (ja) * 2002-02-14 2003-08-27 Mac:Kk 凍結工法及びその凍結工法に使用されるパイプ材
US6817754B2 (en) * 2002-04-16 2004-11-16 Charles Tsang Fuel freezing point monitoring device
US7138199B2 (en) * 2002-10-30 2006-11-21 Mohapatra Satish C Fuel cell and fuel cell coolant compositions
US7007501B2 (en) * 2003-08-15 2006-03-07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ssive and active refrigeration of at least one enclosure
JP4330944B2 (ja) 2003-06-30 2009-09-16 株式会社福田組 凍結処理に用いる凍結管及び凍結管を用いた凍結工法
JP2006038277A (ja) * 2004-07-23 2006-02-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ソーラー発電システム
CN100489433C (zh) * 2004-12-17 2009-05-20 尹学军 自然冷能的热管装置及其应用
JP2006241905A (ja) * 2005-03-04 2006-09-14 Kajima Corp 熱伝導性材料
JP2010145021A (ja) * 2008-12-19 2010-07-01 Daikin Ind Ltd 地中熱交換器
US8366917B2 (en) * 2009-02-12 2013-02-05 Red Leaf Resources, Inc Methods of recovering minerals from hydrocarbonaceous material using a constructed infra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systems
US20110298270A1 (en) * 2010-06-07 2011-12-08 Emc Metals Corporation In situ ore leaching using freeze barriers
PL3171104T3 (pl) * 2015-11-17 2021-06-14 Linde Gmbh Urządzenie i sposób zamrażania gruntu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16601U (en) * 1996-11-27 1997-09-21 Min-Zhao Huang Apparatus for excavating rapid solidification soi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5955A1 (en) 2017-10-25
JP2016118024A (ja) 2016-06-30
EP3235955B1 (en) 2021-04-07
US20170350087A1 (en) 2017-12-07
WO2016098367A1 (ja) 2016-06-23
TW201623740A (zh) 2016-07-01
US10221537B2 (en) 2019-03-05
EP3235955A4 (en) 2018-08-15
JP6448085B2 (ja) 2019-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0096B (zh) Site freezing method and site freezing system
EP1974168B1 (en) Pipe and system for utilizing low-energy
US615849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JP2009092350A (ja) 地中熱採取用管、地中熱交換器及び地中熱利用のヒートポンプ
US2006013048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othermal electrical generation
JP7529280B2 (ja) 地熱発電装置
JP6224676B2 (ja) 並列分散型冷却システム
EP3117170B1 (en) Heat exchanger for low temperatures
JP6868321B2 (ja) 凍結工法
CN109162742B (zh) 一种多年冻土地区的隧道工程防冻结构
JP2017145556A (ja) 凍結工法
KR20110127870A (ko) 히트 파이프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9014260A (ja) 地中熱採熱タンク
US10345051B1 (en)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heat exchanger
JP2015025612A (ja) 地中熱ヒートポンプ
US11022345B1 (en)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heat exchanger
JP2024008249A (ja) 地盤凍結システム
JP6537112B2 (ja) 凍結工法
KR101637529B1 (ko) 지열을 이용한 온수공급장치
JP6537111B2 (ja) 凍結工法
CN113756823A (zh) 盾构机内的间接环形冻结装置、其安装方法及冻结系统
CN219264648U (zh) 一种液氮冻结系统
KR101637528B1 (ko) 지열 회수를 통한 급탕수 공급장치
JP2021143539A (ja) 地盤凍結システム
RU2620664C1 (ru) Способ термостабилизации многолетнемерзлых грунт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