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57007B - 自行車部件,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部件,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57007B
TWI657007B TW104111480A TW104111480A TWI657007B TW I657007 B TWI657007 B TW I657007B TW 104111480 A TW104111480 A TW 104111480A TW 104111480 A TW104111480 A TW 104111480A TW I657007 B TWI657007 B TW I65700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procket
bicycle
bicycle component
crank arm
shaf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2419A (zh
Inventor
岩井亨
宗和誠
野野下哲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42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2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70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700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3/00Construction of cranks operated by hand or foo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5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front sprocket chain-wheels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之自行車部件。
本自行車部件12包括:第1構件15;及第2構件16,其與第1構件15對向地配置。於第1構件15與第2構件16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1。第1構件15與第2構件16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Description

自行車部件,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部件、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
於先前之自行車部件中,複數個構件藉由接著、焊接、利用雷射等之熔接相互接合而構成為1個自行車部件。若使用曲柄臂作為一例進行說明,則先前之曲柄臂包括曲柄本體、及藉由接著或熔接而接合於曲柄本體之蓋構件(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8-001287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第5988016號說明書
於先前之自行車部件、例如曲柄臂中,於藉由接著劑而將蓋構件接合於曲柄本體之情形時,為了確保需要之接合強度而必須設定充分之接合面積。又,於此情形時,有接著部分之接合線損壞部件外觀之虞。又,於曲柄臂中,於藉由熔接而將蓋構件接合於曲柄本體之情 形時,有接合部分之熔接痕跡損壞部件外觀之虞。進而,於利用接著或熔接之接合中,必須添加接著劑或熔補材料,因此有導致曲柄臂之重量增大之虞。
本發明係鑒於如上所述之問題而完成者,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的自行車部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包括第1構件、及與第1構件對向地配置之第2構件。於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第1構件與第2構件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於本自行車部件中,第1構件與第2構件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因此與利用接著或熔接之接合相比,可提高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接合強度。又,即便於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形成內部空間,且減小接合面積,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充分確保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接合強度。即,可使自行車部件輕量化。進而,於擴散接合中,不會產生接著劑之溢出或熔接痕跡,因此可改善自行車部件之外觀。即,本自行車部件可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及第2構件中之任一者包含第1材料。第1構件及第2構件中之任一另一者包含與第1材料不同之第2材料。
於此情形時,即便使第1構件及第2構件包含不同之材料,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確實地接合第1構件與第2構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材料為鋁合金。第2材料為鐵合金。
於此情形時,第1材料為鋁合金,因此可使自行車部件輕量化。又,第2材料為鐵合金,因此可確保自行車部件之剛性。即,藉由利 用擴散接合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接合,而可確保自行車部件之剛性,並且可實現自行車部件之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與第2構件包含同種之金屬材料。
該情形時,可確保充分之接合強度,並且可使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之接合線變得更不顯眼。即,可進一步改善自行車部件之外觀。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具有第1基體部、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第1側面部自第1基體部之一端部沿第1基體部之厚度方向延伸。第2側面部自第1基體部之另一端部沿第1基體部之厚度方向延伸,且與第1側面部對向。第2構件係與第1基體部對向地配置。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與第2構件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於此情形時,藉由第1構件之第1基體部、第1構件之第1側面部、第1構件之第2側面部、及第2構件而形成內部空間。於該狀態下,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與第2構件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即,即便因形成內部空間而使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與第2構件之接合面積減小,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確實地接合第1構件與第2構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2構件為板狀。
於此情形時,即便第1構件之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與板狀之第2構件之接合面積較小,亦可確實地接合第1構件與第2構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2構件具有第2基體部、第3側面部、及第4側面部。第3側面部自第2基體部之一端部沿第2基體部之厚度方向延伸。第4側面部自第2基體部之另一端部沿第2基體部之厚度方向延伸,且與第3側面部對向。第2基體部係與第1基體部對向地配置。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中之任一者與第3側面部及 第4側面部中之任一者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中之任一另一者與第3側面部及第4側面部中之任一另一者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於此情形時,藉由第1構件之第1基體部、第1構件之第1側面部、第1構件之第2側面部、第2構件之第2基體部、第2構件之第3側面部、及第2構件之第4側面部而形成內部空間。於該狀態下,第1構件與第2構件於各側面部擴散接合。即,即便因形成內部空間而使側面部彼此之接合面積減小,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確實地接合第1構件與第2構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藉由第1構件及第2構件構成曲柄臂。
於此情形時,曲柄臂包括第1構件及第2構件。即,藉由將第1構件及第2構件進行擴散接合,而可於曲柄臂如上所述般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藉由第1構件及第2構件構成前鏈輪總成。
於此情形時,前鏈輪總成包括第1構件及第2構件。即,藉由將第1構件及第2構件進行擴散接合,而可於前鏈輪總成如上所述般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軸構件包括中空之第1軸構件、及配置於第1軸構件之內部之第2軸構件。第1軸構件與第2軸構件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於本自行車軸構件中,於將第2軸構件配置於中空之第1軸構件內部之狀態下,藉由擴散接合而將第1軸構件與第2軸構件接合。藉此,與利用接著或熔接之接合相比,可提高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接合強度。又,即便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接合面積較小,亦可藉由擴散接 合而充分地確保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接合強度。即,可使自行車軸構件輕量化。進而,於擴散接合中不會產生接著劑之溢出或熔接痕跡,因此可改善自行車軸構件之外觀。即,本自行車軸構件可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軸構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軸構件及第2軸構件中之任一者包含第1材料。第1軸構件及第2軸構件中之任一另一者包含與第1材料不同之第2材料。
於此情形時,即便使第1構件及第2構件包含不同之材料,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確實地接合第1構件與第2構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軸構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材料為鋁合金。第2材料為鐵合金。
於此情形時,第1材料為鋁合金,因此可使自行車軸構件輕量化。又,第2材料為鐵合金,因此可確保自行車軸構件之剛性。即,藉由利用擴散接合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接合,而可確保自行車軸構件之剛性,並且可實現自行車軸構件之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軸構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2軸構件為中空構件。藉由第1軸構件及第2軸構件構成曲柄軸。
於此情形時,曲柄軸包含第1構件及第2構件。即,藉由將第1構件及第2構件進行擴散接合,而可於曲柄軸如上所述般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由第1構件及第2構件均為中空所致之更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軸構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2軸構件為中空構件。藉由第1軸構件及第2軸構件構成輪轂軸。
於此情形時,輪轂軸包含第1構件及第2構件。即,藉由將第1構件及第2構件進行擴散接合,而可於輪轂軸如上所述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由第1構件及第2構件均為中空所致之更輕量化、及外觀之改 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包括鏈輪本體部、及支持鏈輪本體部之鏈輪支持部。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於本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中,在鏈輪本體部藉由鏈輪支持部支持之狀態下,藉由擴散接合而將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接合。藉此,與利用接著或熔接之接合相比,可提高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之接合強度。又,即便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之接合面積較小,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充分地確保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之接合強度。進而,於接合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之情形時,無需鉚釘或螺栓等固定構件。因此,可使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輕量化。進而,於擴散接合中不會產生接著劑之溢出或熔接痕跡,可改善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外觀。即,本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可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鏈輪本體部及鏈輪支持部中之任一者包含第1材料。鏈輪本體部及鏈輪支持部中之任一另一者包含與第1材料不同之第2材料。
於此情形時,即便鏈輪本體部及鏈輪支持部包含不同之材料,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確實地接合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
本發明之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材料為鋁合金。第2材料為鐵合金。
於此情形時,第1材料為鋁合金,因此可使自行車後鏈輪總成輕量化。又,第2材料為鐵合金,因此可確保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剛性。即,藉由利用擴散接合將自行車用後鏈輪本體部與鏈輪支持部接合,而可確保自行車後鏈輪總成之剛性,並且可謀求後鏈輪總成之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桿構件包括第1桿部、及與第1桿部對向地配置 之第2桿部。第1桿部與第2桿部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本自行車桿構件於將第2桿部與第1桿部對向地配置之狀態下,藉由擴散接合而將第1桿部與第2桿部接合。藉此,與利用接著或熔接之接合相比,可提高第1桿部與第2桿部之接合強度。又,即便第1桿部與第2桿部之接合面積較小,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充分地確保第1桿部與第2桿部之接合強度。即,可使自行車桿構件輕量化。進而,於擴散接合中不會產生接著劑之溢出或熔接痕跡,因此可改善自行車桿構件之外觀。即,本自行車桿構件可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桿構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桿部及第2桿體中之任一者包含第1材料。第1桿部及第2桿體中之任一另一者包含與第1材料不同之第2材料。
於此情形時,即便使第1桿部及第2桿體包含不同之材料,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確實地接合第1桿部與第2桿體。
本發明之自行車桿構件亦能以如下方式構成。第1材料為鋁合金。第2材料為鐵合金。
於此情形時,第1材料為鋁合金,因此可使自行車桿構件輕量化。又,第2材料為鐵合金,因此可確保自行車桿構件之剛性。即,藉由利用擴散接合將第1桿部與第2桿部接合,而可確保自行車桿構件之剛性,並且可實現自行車桿構件之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包括第1構件、及第2構件。第1構件藉由鍛造而成形。第1構件與第2構件利用擴散接合而接合。
於本自行車部件中,第1構件與第2構件利用擴散接合而接合,因此與利用接著或熔接之接合相比,可提高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接合強度。又,即便第1構件藉由鍛造而成形,亦可獲得該效果。進而,於擴散接合中,不會產生接著劑之溢出或熔接痕跡,因此可改善自行 車部件之外觀。即,於本自行車部件中,可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與第2構件包含相同材料。
該情形時,第1構件與第2構件包含相同材料,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確實地接合。進而,可使第1構件與第2構件之間之接合線變得更不顯眼。即,可進一步改善自行車部件之外觀。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及第2構件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該情形時,第1構件與第2構件包含相同材料,第1構件及第2構件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因此可謀求自行車部件之剛性之提高及/或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任一者包含第1材料。第1構件及第2構件之任一另一者包含與第1材料不同之第2材料。
該情形時,即便第1構件與第2構件包含不同之材料,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確實地接合。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1材料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第2材料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該情形時,即便第1構件與第2構件包含不同之材料,由於第1構件及第2構件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因此可謀求自行車部件之剛性之提高及/或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2構件藉由與鍛造不同之加工而成形。
該情形時,即便第2構件藉由與鍛造不同之加工而成形,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確實地接合。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2構件藉由與鍛造不同之彎曲加工而成形。
該情形時,即便第2構件藉由彎曲加工而成形,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確實地接合。進而,可使第2構件薄壁化,因此可實現自行車部件之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2構件為板構件,且係藉由與鍛造不同之加工、例如彎曲加工而成形。
該情形時,即便第2構件為板構件,亦可藉由實施上述加工而使用擴散接合將第1構件與第2構件確實地接合。進而,更容易使第2構件薄壁化,因此可實現自行車部件之輕量化。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本自行車部件進而包括藉由鍛造而成形之第3構件。第3構件與第1構件及第2構件中之至少任一者擴散接合。
該情形時,即便自行車部件除包括第1構件及第2構件以外,還包括第3構件,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及外觀之改善。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包括用以安裝第1軸構件之第1軸安裝部。
該情形時,第1構件包括第1軸安裝部,因此可於第1構件安裝第1軸構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3構件包括用以安裝第2軸構件之第2軸安裝部。
該情形時,第3構件包括第2軸安裝部,因此可於第3構件安裝第2軸構件。
本發明之自行車部件亦可如以下方式構成。第1構件、第2構件及第3構件構成曲柄臂。第1軸安裝部可安裝曲柄軸。第2軸安裝部可 安裝踏板軸。
該情形時,即便藉由第1構件、第2構件及第3構件構成曲柄臂,亦可藉由將第1構件、第2構件及第3構件擴散接合而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及外觀之改善。
根據本發明,可於自行車部件同時實現接合強度之提高、輕量化、及外觀之改善。又,亦可於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實現相同之效果。
10‧‧‧曲柄總成
11‧‧‧曲柄軸
12‧‧‧右曲柄
13‧‧‧左曲柄
15‧‧‧第1曲柄臂構件
16‧‧‧第2曲柄臂構件
17‧‧‧第3曲柄臂構件
17a‧‧‧板部
17b‧‧‧固定部
17c‧‧‧固定部
17d‧‧‧固定孔
17e‧‧‧第1凸緣部
17f‧‧‧第2凸緣部
17g‧‧‧踏板安裝孔
18‧‧‧第4曲柄臂構件
18a‧‧‧第4底部
18b‧‧‧第4緣部
18c‧‧‧貫通孔
18d‧‧‧貫通孔
19‧‧‧輪軸螺栓
20‧‧‧後鏈輪總成
21‧‧‧第1後鏈輪總成
22、23‧‧‧鏈輪本體部
22a、23a‧‧‧鏈輪齒
22b、23b‧‧‧第1安裝部
24‧‧‧鏈輪支持部
24a‧‧‧基底部
24b‧‧‧臂部
24c‧‧‧卡合部
24d‧‧‧被安裝部
25‧‧‧第1臂部
25a‧‧‧第1底部
25b‧‧‧第1緣部
25c‧‧‧固定部
25d‧‧‧第1階差部
26‧‧‧第2臂部
26a‧‧‧第2底部
26b‧‧‧第2緣部
26d‧‧‧貫通孔
28‧‧‧第1外側管狀構件
29‧‧‧第1內側構件
30‧‧‧前輪轂總成
31‧‧‧第1鏈輪
32‧‧‧第2鏈輪
33‧‧‧底部托座構造
34‧‧‧前輪轂軸
34a‧‧‧第2外側管狀構件
34b‧‧‧第2內側構件
35‧‧‧鏈輪安裝部
35a~35d‧‧‧第1至第4鏈輪安裝臂部
35e‧‧‧第2階差部
35f‧‧‧固定部
35g‧‧‧固定螺栓
35h‧‧‧固定孔
36‧‧‧罩蓋部
36a‧‧‧第3底部
36b‧‧‧第3緣部
37‧‧‧輪轂殼
38‧‧‧軸承組合
39‧‧‧輪固定構造
40‧‧‧後輪轂總成
41‧‧‧後輪轂軸
41a‧‧‧第3外側管狀構件
41b‧‧‧第3內側構件
50‧‧‧鏈輪總成
98‧‧‧前叉
101‧‧‧自行車
102‧‧‧框架
104‧‧‧把手
105‧‧‧驅動部
107‧‧‧後輪
108‧‧‧前刹車裝置
109‧‧‧後刹車裝置
110‧‧‧刹車桿
111‧‧‧第1桿部
111a‧‧‧第2安裝部
111d‧‧‧第5底部
111e‧‧‧第5緣部
112‧‧‧第2桿部
112a‧‧‧第3安裝部
112b‧‧‧補強部
112c‧‧‧第2桿安裝孔
112d‧‧‧對向部
112e‧‧‧肋部
115‧‧‧第5曲柄臂構件
116‧‧‧第6曲柄臂構件
126‧‧‧第3臂部
126a‧‧‧第2接合部
130‧‧‧支持部
131‧‧‧第1鏈輪
131a‧‧‧前鏈輪本體部
131b‧‧‧罩蓋部
131c‧‧‧鏈輪齒
132‧‧‧第2鏈輪
136‧‧‧第1罩蓋部
150‧‧‧鏈輪總成
212‧‧‧右曲柄
215‧‧‧第5曲柄臂構件
225‧‧‧第4臂部
225a‧‧‧第4接合部
225b‧‧‧第5接合部
231a‧‧‧基體部
231b‧‧‧罩蓋支持部
235‧‧‧鏈輪安裝部
235a‧‧‧第3接合部
235h‧‧‧曲柄軸安裝孔
245‧‧‧踏板軸安裝部
245a‧‧‧第6接合部
245b‧‧‧踏板安裝孔
S1~S3‧‧‧內部空間
T1~T12‧‧‧抵接部
XVB‧‧‧切斷線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之側視圖。
圖2係右曲柄之側視圖。
圖3A係右曲柄中之第1曲柄臂構件及第2曲柄臂構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3B係右曲柄之中央部之剖面圖。
圖4係左曲柄之立體圖。
圖5係沿圖4之切斷線V-V之剖面圖。
圖6係沿圖4之切斷線VI-VI之剖面圖。
圖7係曲柄總成之剖面圖。
圖8係後鏈輪總成(第1後鏈輪總成)之側視圖。
圖9係後鏈輪總成(第1後鏈輪總成)之局部剖面圖。
圖10係前輪轂總成之側視圖及剖面圖。
圖11係後輪轂軸之側視圖及剖面圖。
圖12係刹車桿之立體圖(其一)。
圖13係刹車桿之立體圖(其二)。
圖14A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鏈輪總成之局部剖面圖。
圖14B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鏈輪總成之罩蓋支持部之前視 圖。
圖15A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右曲柄之第5曲柄臂構件及第6曲柄臂構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5B係沿圖15A之切斷線XVB-XVB之剖面圖。
圖16A係本發明之另一實施形態之右曲柄之第5曲柄臂構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6B係自上方觀察圖16A之第5曲柄臂構件之局部放大圖。
[自行車之整體構成]
圖1中,採用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自行車101主要包括框架102、把手104、驅動部105、前輪及後輪106、107、以及前後之刹車裝置108、109。
框架102具有前叉98。把手104係固定於前叉98。驅動部105主要包括曲柄總成10、及後鏈輪總成20。前輪及後輪106、107係經由前輪轂總成30及後輪轂總成40而安裝於前叉98及框架102後部。前後之刹車裝置108、109係藉由刹車桿110之操作而作動。由於前後之刹車裝置108、109與先前之構成相同,故而此處省略說明。
[曲柄總成之構成]
如圖1至圖7所示,曲柄總成10包括右曲柄12、左曲柄13、及曲柄軸11。
如圖2、圖3A、及圖3B所示,右曲柄12包括第1曲柄臂構件15(第1構件之一例)、及第2曲柄臂構件16(第2構件之一例)。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係相互對向地配置。又,於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1。於該狀態下,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此處,第1曲柄臂構件15例如包含鐵合金等金屬(第2材料之一 例)。又,第2曲柄臂構件16例如包含鋁合金等金屬(第1材料之一例)。然而,第1曲柄臂構件15、第2曲柄臂構件16亦可包含例如鋁合金等同種之金屬材料。於此情形時,可確保充分之接合強度,並且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之間之接合線變得更不顯眼。即,可進一步改善外觀。
具體而言,第1曲柄臂構件15包括第1臂部25、及鏈輪安裝部35。
第1臂部25包括第1底部25a(第1基體部之一例)、一對第1緣部25b(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之一例)、踏板軸用之固定部25c、及第1階差部25d。
第1底部25a係以曲柄軸11為基準沿徑向延伸之部分。第1底部25a係與下述第2臂構件之第2底部對向地配置。一對第1緣部25b係自第1底部25a之外緣部沿第1底部25a之厚度方向延伸之部分。一對第1緣部25b係以相互對向之方式一體地形成於第1底部25a。第1緣部25b與第1底部25a所成之角度可為任意角度。
踏板軸用之固定部25c係形成於第1底部25a之前端側。踏板軸用之固定部25c係一體地形成於第1底部25a之前端側。於踏板軸用之固定部25c形成有用以安裝未圖示之踏板軸之踏板安裝孔25e。
第1階差部25d係形成於踏板軸用之固定部25c之外周部。詳細而言,第1階差部25d係自第1緣部25b連續地形成於踏板固定部25c之外周部。
鏈輪安裝部35包括第1至第4鏈輪安裝臂部35a~35d、第2階差部35e、及曲柄軸用之固定部35f。
於第1至第4鏈輪安裝臂部35a~35d之前端部設置有鏈輪安裝孔。於第1至第4鏈輪安裝臂部35a~35d之前端部配置有包含第1鏈輪31及第2鏈輪32之鏈輪總成50。詳細而言,於第1至第4鏈輪安裝臂部35a~ 35d之前端部之兩側,配置有第1鏈輪31及第2鏈輪32。於該狀態下,藉由固定螺栓35g(參照圖1)將第1鏈輪31及第2鏈輪32固定於鏈輪安裝部35。
再者,由於鏈輪總成50之構成與先前之構成相同,故而此處省略詳細之說明。又,第1鏈輪31及第2鏈輪32亦可理解為第1鏈輪總成31及第2鏈輪總成32。
第2階差部35e係一體地形成於第1至第4鏈輪安裝臂部35a~35d之外周部(鏈輪安裝孔之部分除外)。此處,於第1及第4鏈輪安裝臂部35a、35d中,形成於第1臂部25之第2階差部35e係自第1緣部25b連續地形成。又,第2階差部35e係形成於與第1緣部25b之前端部(抵接部)相同之平面上。
曲柄軸用之固定部35f具有用以固定曲柄軸11之一端部之固定孔35h。於曲柄軸用之固定孔35h形成有栓槽。
第2曲柄臂構件16包括第2臂部26、及覆蓋鏈輪安裝部35之罩蓋部36。
第2臂部26包括第2底部26a(第2基體部之一例)、及第2緣部26b(第3側面部及第4側面部之一例)。第2底部26a係以曲柄軸11為基準沿徑向延伸之部分。第2底部26a係與第1臂部25之第1底部25a對向地配置。於第2底部26a,在第2臂部26之前端側形成有踏板軸可貫通之貫通孔26d。貫通孔26d係與第1曲柄臂構件15之踏板安裝孔25e同心地配置。
第2緣部26b係自第2底部26a之外緣部沿第2底部26a之厚度方向延伸之部分。第2緣部26b係一體地形成於第2底部26a。於第2臂部26之前端側,第2緣部26b抵接於第1曲柄臂構件15之第1階差部25d。於第2臂部26之除前端側以外之部分,一對第2緣部26b相互對向。一對第2緣部26b分別抵接於第1緣部25b。
罩蓋部36係覆蓋鏈輪安裝部35之部分。罩蓋部36係於第2臂部26之基端側一體地形成於第2臂部26。具體而言,罩蓋部36包括第3底部36a、及第3緣部36b。
第3底部36a係與鏈輪安裝部35對向地配置。詳細而言,第3底部36a抵接於第1至第4鏈輪安裝臂部35a~35d。
第3緣部36b係自第3底部36a之外緣部沿第3底部36a之厚度方向延伸之部分。第3緣部36b抵接於第2階差部35e。即,於罩蓋部36與鏈輪安裝部35之間,實質上未形成內部空間。
於具有上述構成之右曲柄12中,在如上所述般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抵接之狀態下,於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1。於該狀態下,藉由將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抵接之部分T1(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接合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
如圖4~圖6所示,左曲柄13包括第3曲柄臂構件17(第2構件之一例)、及第4曲柄臂構件18(第1構件之一例)。第3曲柄臂構件17與第4曲柄臂構件18相互對向地配置。又,於第3曲柄臂構件17與第4曲柄臂構件18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2。於該狀態下,第3曲柄臂構件17與第4曲柄臂構件18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此處,第3曲柄臂構件17例如包含鐵合金等金屬(第2材料之一例)。又,第4曲柄臂構件18例如包含鋁合金等金屬(第1材料之一例)。然而,第3曲柄臂構件17、第4曲柄臂構件18亦可包含例如鋁合金等同種之金屬材料。於此情形時,確保了充分之接合強度,並且第1曲柄臂構件15與第2曲柄臂構件16之間之接合線變得更不顯眼。即,可改善外觀。
具體而言,第3曲柄臂構件17係以曲柄軸11為基準沿徑向延伸。第3曲柄臂構件17包括板部17a、曲柄軸用之固定部17b、及踏板軸用 之固定部17c。
曲柄軸用之固定部17b係於板部17a之基端側與板部17a形成為一體。曲柄軸用之固定部17b包括第1凸緣部17e、及曲柄軸用之固定孔17d。第1凸緣部17e係形成於曲柄軸用之固定部17b之外周部。第1凸緣部17e係自板部17a連續地形成。曲柄軸用之固定孔17d係用以固定曲柄軸11之另一端部。於曲柄軸用之固定孔17d形成有栓槽。
踏板軸用之固定部17c係於板部17a之前端側與板部17a形成為一體。踏板軸用之固定部17c包括第2凸緣部17f、及踏板安裝孔17g。第2凸緣部17f係形成於踏板軸用之固定部17c之外周部。第2凸緣部17f係自板部17a連續地形成。踏板安裝孔17g係用以安裝踏板軸。
第4曲柄臂構件18係以曲柄軸11為基準沿徑向延伸。第4曲柄臂構件18係與第3曲柄臂構件17對向地配置。第4曲柄臂構件18包括第4底部18a(第1基體部之一例)、及第4緣部18b(第1側面部及第2側面部之一例)。
第4底部18a係與第3曲柄臂構件17對向地配置。第4底部18a於前端側抵接於第3曲柄臂構件17之踏板軸用之固定部17c。第4底部18a於基端側抵接於第3曲柄臂構件17之曲柄軸用之固定部17b。第4底部18a於中央部相對於第3曲柄臂構件17之板部17a隔開間隔地配置。
第4緣部18b係自第4底部18a之外緣部沿第4底部18a之厚度方向延伸之部分。第4緣部18b抵接於第3曲柄臂構件17之板部17a、第3曲柄臂構件17之第1凸緣部17e及第2凸緣部17f。詳細而言,第4緣部18b於前端側及基端側抵接於第3曲柄臂構件17之第1凸緣部17e及第2凸緣部17f。又,第4緣部18b於中央部抵接於第3曲柄臂構件17之板部17a之外緣部。
如此,於第3曲柄臂構件17及第4曲柄臂構件18之中央部形成有內部空間S2。再者,第4底部18a於基端側及前端側抵接於第3曲柄臂 構件17之踏板軸用之固定部17c及曲柄軸用之固定部17b。因此,對該部分未形成內部空間。
又,於第4底部18a中,在基端側形成有貫通孔18c。該貫通孔18c係與第3曲柄臂構件17之曲柄軸用之固定孔17d同心地配置。又,於第4底部18a中,在前端側形成有用以供踏板軸插通之貫通孔18d。該貫通孔18d係與第3曲柄臂之踏板安裝孔同心地配置。
於具有上述構成之左曲柄13中,在如上所述般第3曲柄臂構件17與第4曲柄臂構件18抵接之狀態下,於第3曲柄臂構件17與第4曲柄臂構件18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2。於該狀態下,藉由對第3曲柄臂構件17與第4曲柄臂構件18抵接之部分T2(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接合第3曲柄臂構件17與第4曲柄臂構件18。
如圖7所示,曲柄軸11之一端部係固定於右曲柄12。具體而言,曲柄軸11之一端部係自圖3A之上側花鍵嵌合於第1曲柄臂構件15之曲柄軸用之固定孔35h。曲柄軸11之另一端部係固定於左曲柄13。曲柄軸11之另一端部係花鍵嵌合於圖4所示之第3曲柄臂構件17之曲柄軸用之固定孔17d,並由輪軸螺栓19固定。
曲柄軸11包括第1外側管狀構件28(第1軸構件之一例)、及第1內側構件29(第2軸構件之一例)。此處,第1外側管狀構件28例如包含鋁合金等金屬(第1材料之一例)。第1內側構件29例如包含鐵合金等金屬(第2材料之一例)。
第1外側管狀構件28被設置於自行車框架之懸桿部之底部托座構造33所支持而可旋轉。第1外側管狀構件28係形成為內部中空之管狀。
於第1外側管狀構件28之兩端部形成有未圖示之第1花鍵齒及第2花鍵齒。例如,藉由將第1花鍵齒壓入第1曲柄臂構件15中之曲柄軸用之固定孔35h之栓槽,而將曲柄軸11之一端部固定於右曲柄12。又, 藉由將第2花鍵齒於第3曲柄臂構件17之曲柄軸用之固定孔17d嵌合於栓槽,並將輪軸螺栓19旋入第1內側構件29之內周部,而將曲柄軸11之另一端部固定於左曲柄13。
第1內側構件29係形成為內部中空之管狀。第1內側構件29係配置於第1外側管狀構件28之內部。具體而言,於第1內側構件29之外周面抵接於第1外側管狀構件28之內周面之狀態下,將第1內側構件29配置於第1外側管狀構件28之內部。
於具有上述構成之曲柄軸11中,藉由將第1內側構件29之外周面與第1外側管狀構件28之內周面抵接之部分T3(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接合第1外側管狀構件28與第1內側構件29。
如上所述,於本曲柄總成10中,2個構件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此處,第1曲柄臂構件15及第2曲柄臂構件16、第3曲柄臂構件17及第4曲柄臂構件18、以及第1外側管狀構件28及第1內側構件29對應於2個構件。以下,說明擴散接合之一例。
於擴散接合中,首先,使2個構件密接。其次,以於該等2個構件之熔點以下之溫度條件下儘量不產生塑性變形之方式加壓。藉此,於2個構件之接合部間產生原子之擴散,從而將2個構件相互接合。再者,有於2個構件之接合部間熔融有嵌入金屬之情形。
藉由如此般將2個構件進行擴散接合,而不易產生接合時之位置偏移,接合時之變形量亦較小。藉此,擴散接合與其他接合方法相比,可提高尺寸精度。又,可對2個構件進行面接合或積層接合。又,即便2個構件為異種材料例如異種金屬,亦可將該等2個構件相互接合。進而,與其他接合方法相比,可改善2個構件之接合部之完成情況、即外觀。
再者,於以下構成中,亦示出2個構件係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之情形之例。於以下構成中,亦適用該擴散接合之說明。
[後鏈輪總成]
如圖1、圖8、及圖9所示,後鏈輪總成20例如包含第1後鏈輪總成21(後鏈輪總成之一例)、及未圖示之第2後鏈輪總成。第1後鏈輪總成21及第2後鏈輪總成係安裝於未圖示之後輪轂。
如圖8及圖9所示,第1後鏈輪總成21包括2片鏈輪本體部22、23(鏈輪本體部、第2材料之一例)、及鏈輪支持部24(鏈輪支持部、第1材料之一例)。2片鏈輪本體部22、23係由1個鏈輪支持部24所支持。
具體而言,鏈輪本體部22、23實質上係形成為環狀。於鏈輪本體部22、23之外周側設置有鏈輪齒22a、23a。於鏈輪本體部22、23之內周側設置有安裝於鏈輪支持部24之第1安裝部22b、23b。此處,於鏈輪本體部22、23之內周側設置有複數個(例如6個)第1安裝部22b、23b。各第1安裝部22b、23b係自鏈輪本體部22、23向內周側突出地形成。
鏈輪支持部24係卡合於未圖示之後輪轂之自由輪,支持鏈輪本體部22、23。鏈輪支持部24包括基底部24a、及複數個臂部24b。於基底部24a之內周側設置有可與自由輪一體旋轉地卡合之卡合部24c。於基底部24a之外周側設置有複數個(例如6個)臂部24b。
具體而言,複數個臂部24b分別自基底部24a朝徑向外側延伸,並隔開間隔地形成於周向。於臂部24b之前端部設置有供安裝鏈輪本體部之被安裝部24d。鏈輪本體部22、23之第1安裝部22b、23b抵接於被安裝部24d之兩面。於該狀態下,藉由對第1安裝部22b、23b抵接於被安裝部24d之部分T4(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接合鏈輪本體部22、23與鏈輪支持部24。圖8中,對抵接部T4標註斜線。
再者,第2後鏈輪總成(未圖示)包含複數個後鏈輪。其他複數個後鏈輪亦將鏈輪齒設置於外周側。於其他複數個後鏈輪中,於鄰接之2個後鏈輪之間配置有未圖示之間隔環。各後鏈輪及各間隔環係直接 安裝於後輪轂之自由輪。
鏈輪本體部22、23例如包含鐵合金、鈦合金等材料,鏈輪支持部24例如包含鐵合金、鋁合金等。
[前輪轂總成及後輪轂總成]
如圖1及圖10所示,前輪轂總成30係由前叉98所支持。前輪轂總成30主要包括前輪轂軸34、輪轂殼37、1組軸承組合38、及輪固定構造39。
前輪轂總成30除前輪轂軸34以外與先前之構成相同。因此,此處對前輪轂軸34進行說明,而省略對輪轂殼90、1組軸承組合92、及快速釋放構造94之說明。
前輪轂軸34之兩端部係由前叉98支持,並藉由輪固定構造39固定。前輪轂軸34實質上係以與曲柄軸11相同之形態構成。
具體而言,前輪轂軸34包括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第1軸構件之一例)、及第2內側構件34b(第2軸構件之一例)。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係形成為內部中空之管狀。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例如包含鐵合金等金屬(第1材料之一例)。
第2內側構件34b係形成為內部中空之管狀。第2內側構件34b例如包含鋁合金等金屬(第2材料之一例)。第2內側構件34b係配置於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之內部。具體而言,於第2內側構件34b之外周面抵接於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之內周面之狀態下,將第2內側構件34b配置於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之內部。
於具有上述構成之前輪轂軸34中,藉由將第2內側構件34b之外周面與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之內周面抵接之部分T5(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接合第2外側管狀構件34a與第2內側構件34b。
圖1所示之後輪轂總成40除後輪轂軸41以外與先前之構成相同。因此,此處對後輪轂軸41進行說明,而省略對其他構成之說明。再 者,後輪轂軸41為與前輪轂軸34實質上相同之輪轂軸,因此對後輪轂軸41進行簡單說明。
如圖11所示,後輪轂軸41包含第3外側管狀構件41a(第1軸構件之一例)、及第3內側構件41b(第2軸構件之一例)。中空之第3外側管狀構件41a例如包含鐵合金等金屬(第2材料之一例)。中空之第3內側構件41b例如包含鋁合金等金屬(第1材料之一例)。於第3內側構件41b之外周面抵接於第3外側管狀構件41a之內周面之狀態下,將第3內側構件41b配置於第3外側管狀構件41a之內部。
於具有上述構成之後輪轂軸41中,藉由將第3內側構件41b之外周面與第3外側管狀構件41a之內周面抵接之部分T6(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接合第3外側管狀構件41a與第3內側構件41b。
[刹車桿]
如圖1所示,一對刹車桿110分別擺動自如地安裝於桿托座105,該桿托座105係安裝於把手。藉由操作該等刹車桿110之各者而使前後之刹車裝置108、109作動。再者,於圖1中,僅對一刹車桿110進行圖示。又,由於刹車裝置108、109與先前之構成相同,故而此處省略說明。
如圖12及圖13所示,各刹車桿110包括第1桿部111(第1桿部之一例)、及第2桿部112(第2桿部之一例)。第2桿部112係與第1桿部111對向地配置。詳細而言,於使第2桿部112抵接於第1桿部111之狀態下,將第1桿部111與上述第2桿部112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
此處,第1桿部111例如包含鋁合金等金屬(第1材料之一例)。第2桿部112例如包含鐵合金等金屬(第2材料之一例)。
具體而言,第1桿部111包括擺動自如地安裝於圖1所示之桿托座105之第2安裝部111a、及用以操作桿之操作部111b。於第2安裝部111a形成有第1桿安裝孔111c。操作部111b包括:第5底部111d,其向 遠離第2安裝部111a之方向延伸;及第5緣部111e,其自第5底部111d之外緣部沿第5底部111d之厚度方向延伸。
第2桿部112於第1桿部111之第2安裝部111a至中央部之範圍抵接於第1桿部111。具體而言,第2桿部112包括一對第3安裝部112a、及補強部112b。一對第3安裝部112a之一者可抵接於第2安裝部111a。一對第3安裝部112a之另一者係自一對第3安裝部112a之一者隔開特定間隔地與第2安裝部111a對向配置。於一對第3安裝部112a之各者形成有第2桿安裝孔112c。一對第2桿安裝孔112c係以與第1桿安裝孔111c實質上同心之方式形成於第3安裝部112a。
補強部112b係用以對操作部111b進行補強。補強部112b較佳為包括與操作部111b對向之對向部112d、及對操作部111b進行補強之複數個(例如2個)肋部112e。對向部112d係抵接於操作部111b之第5底部111d。肋部112e係設置於對向部112d,且抵接於操作部111b之一對第5緣部111e。2個肋部112e之一者係設置於對向部112d之端部,且於操作部111b之中央部抵接於一對第5緣部111e。
於具有上述構成之刹車桿110中,第1桿部111及第2桿部112中,第2安裝部111a及一個第3安裝部112a、操作部111b之第5底部111d及補強部112b之對向部、以及操作部111b之第5緣部111e及補強部112b相互抵接。於該狀態下,藉由使抵接部T7擴散接合而接合第1桿部111及第2桿部112。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對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尤其,本說明書中記載之複數個實施形態及變化例可視需要任意地組合。
(a)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表示構成鏈輪總成50之第1鏈輪31不具有 內部空間之情形之例,但第1鏈輪31亦可具有內部空間。
於此情形時,例如,如圖14A所示,鏈輪總成150包括第1鏈輪131、及第2鏈輪132。第1鏈輪131包括前鏈輪本體部131a、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及前鏈輪用之鏈輪齒131c。
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係覆蓋前鏈輪本體部131a之部分。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例如包含鋁合金(第1材料之一例)。
前鏈輪用之鏈輪齒131c係配置於前鏈輪本體部131a與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之間。又,前鏈輪用之鏈輪齒131c係由設置於前鏈輪本體部131a與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之間之支持部130所支持。此處,複數個支持部130係隔開間隔地配置於周向,且支持前鏈輪用之鏈輪齒131c。支持部130例如設置於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之外周部。
前鏈輪本體部131a係與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對向地配置。前鏈輪本體部131a例如包含鐵合金(第2材料之一例)。
具體而言,如圖14A及圖14B所示,前鏈輪本體部131a包括基體部231a、及罩蓋支持部231b。基體部231a實質上係形成為環狀。基體部231a係與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對向地配置。罩蓋支持部231b係一體地形成於基體部231a。此處,複數個罩蓋支持部231b係於周向隔開間隔地設置於基體部231a。各罩蓋支持部231b抵接於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
藉此,於基體部231a與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3。詳細而言,於在周向上相互鄰接之罩蓋支持部231b之間、基體部231a與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之間、以及前鏈輪用之鏈輪齒131c與鏈輪安裝部35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S3。
於該狀態下,藉由將罩蓋支持部231b及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抵接之部分T8(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接合前鏈輪本體部131a及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再者,於圖14B中,僅對罩蓋支持部231b中之 肋狀之抵接部T8(與圖14A對應之部分)標註符號。
又,藉由對前鏈輪用之鏈輪齒131c在抵接於前鏈輪本體部131a(基體部231a)之外周部及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之外周部之部分T9(抵接部)進行擴散接合,而將前鏈輪用之鏈輪齒131c接合於前鏈輪本體部131a及前鏈輪用之罩蓋部131b。藉由以此種方式構成,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b)上述實施形態中,表示於右曲柄12中將第1曲柄臂構件15及第2曲柄臂構件16分別一體形成之情形之例,但第1曲柄臂構件15及第2曲柄臂構件16之至少任一者亦可包含複數個構件。
再者,此處,將右曲柄112作為一例進行說明,但上述實施形態之左曲柄13中之第3曲柄臂構件17及第4曲柄臂構件18,亦可與此處所示之右曲柄12相同地構成。
此處所說明之右曲柄112之說明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之說明,至於此處省略之說明,以上述實施形態為準。
右曲柄112如圖15A所示般,包括第5曲柄臂構件115與第6曲柄臂構件116。
第5曲柄臂構件115為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第1曲柄臂構件15相同之構成,因此於此處省略說明。至於此處省略說明之構成,以上述實施形態之說明為準。
第6曲柄臂構件116包括第1罩蓋部136(第1構件之一例)、及第3臂部126(第2構件之一例)。
構成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之各者之材料,包含例如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此處,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分別包含例如鋁合金等金屬。再者,亦可代替此,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分別包含例如鐵合金等金屬、或鈦合金等金屬。
此處,表示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包含同種金屬材料之情 形之例,但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之任一者之材料(第1材料之一例)、與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之任一另一者之材料(第2材料之一例)亦可為不同之材料。該情形時,於各構件之材料不同之條件下,各構件之材料包含例如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以下,對第1罩蓋部136之構成、及第3臂部126之構成進行說明。
第1罩蓋部136為覆蓋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之鏈輪安裝部35之部分。第1罩蓋部136藉由鍛造而成形。第1罩蓋部136包括第1接合部136a。第1接合部136a形成於第3臂部126側。
第3臂部126為覆蓋上述實施形態中所示之第1臂部25之部分。第3臂部126藉由與鍛造不同之加工而成形。例如,第3臂部126藉由彎曲加工而成形。更具體而言,第3臂部126係藉由對板狀之構件進行彎曲加工而成形。第3臂部126包括第2接合部126a。第2接合部126a形成於第1罩蓋部136側。如圖15B所示般,較佳為第2接合部126a形成為階差狀。第1罩蓋部136之第1接合部136a抵接於階差狀之第2接合部126a。圖15A及圖15B中,以符號T10表示第1接合部136a抵接於第2接合部126a之部分(抵接部)。如此,藉由將第3臂部126之第2接合部126a形成為階差狀,而可增大與第1罩蓋部136之第1接合部136a之接合面積。亦可代替將第3臂部126之第2接合部126a形成為階差狀,而將第1罩蓋部136a之第1接合部136a形成為階差形狀。
具有上述構成之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具體而言,於第1罩蓋部136之第1接合部136a與第3臂部126之第2接合部126a抵接之狀態下,第1接合部136a與第2接合部126a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藉此,第6曲柄臂構件116(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作為1個構件而發揮功能。藉由如此般構成,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再者,第5曲柄臂構件115與第6曲柄臂構件116,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形態擴散接合。
(c)上述另一實施形態(b)中,表示第6曲柄臂構件116(第1罩蓋部136及第3臂部126)藉由擴散接合而作為1個構件發揮功能之情形之例。但除此以外,第5曲柄臂構件115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作為1個構件發揮功能。
此處說明之第5曲柄臂構件215(右曲柄212)之說明係與上述實施形態不同之部分之說明,至於此處省略之說明,以上述實施形態為準。
例如,如圖16A所示般,第5曲柄臂構件215包括鏈輪安裝部235(第1構件之一例)、第4臂部225(第2構件之一例)、及踏板軸安裝部245(第3構件之一例)。
構成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之各者之材料,包含例如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此處,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分別包含例如鐵合金等金屬。再者,亦可代替此,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分別包含例如鋁合金等金屬、或鈦合金等金屬。
此處,已表示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分別包含同種金屬材料之情形之例,但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中之2個或全部亦可為不同材料。該情形時,於各構件之材料不同之條件下,各構件之材料包含例如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以下,對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各者之構成進行說明。
可於鏈輪安裝部235安裝曲柄軸11(參照圖2)。例如鏈輪安裝部235包括曲柄軸安裝孔235h(第1軸安裝部之一例),可於該曲柄軸安裝 孔235h安裝曲柄軸11。更具體而言,曲柄軸11之一端部壓入至曲柄軸安裝孔235h中。
鏈輪安裝部235與第1罩蓋部136(參照圖15A)對向配置。鏈輪安裝部235藉由鍛造而成形。鏈輪安裝部235包括第3接合部235a。第3接合部235a形成於第4臂部225側。
第4臂部225為連結鏈輪安裝部235與踏板軸安裝部245之部分。第4臂部225與第3臂部126(參照圖15A)對向配置。第4臂部225藉由與鍛造不同之加工而成形。例如,第4臂部225藉由彎曲加工而成形。更具體而言,第4臂部225藉由對板狀之構件進行彎曲加工而成形。
第4臂部225包括第4接合部225a、及第5接合部225b。第4接合部225a形成於鏈輪安裝部235側。第5接合部225b形成於踏板軸安裝部245側。第4接合部225a及第5接合部225b分別形成為階差狀(參照圖16B)。鏈輪安裝部235之第3接合部235a抵接於階差狀之第4接合部225a。下述之踏板軸安裝部245之第6接合部245a抵接於階差狀之第5接合部225b。如此,藉由將第4臂部225之第4接合部225a與第5接合部225b形成為階差狀,而可增大鏈輪安裝部235之第3接合部235a與踏板軸安裝部245之第6接合部245a之接合面積。亦可代替將第4臂部225之第4接合部225a與第5接合部225b形成為階差狀,而將鏈輪安裝部235之第3接合部235a與踏板軸安裝部245之第6接合部245a形成為階差形狀。
再者,圖16A及圖16B中,以符號T11表示第3接合部235a抵接於第4接合部225a之部分(抵接部)。又,以符號T12表示第6接合部245a抵接於第5接合部225b之部分(抵接部)。
可於踏板軸安裝部245安裝未圖示之踏板軸。例如,踏板軸安裝部245包括踏板安裝孔245b(第2軸安裝部之一例)。可於踏板安裝孔245b安裝踏板軸。更具體而言,踏板軸之一端部旋入至踏板安裝孔245b中。
踏板軸安裝部245與第3臂部126(參照圖15A)對向配置。踏板軸安裝部245藉由鍛造而成形。踏板軸安裝部245包括第6接合部245a。第6接合部245a形成於第4臂部225側。第6接合部245a抵接於階差狀之第5接合部225b。
具有上述構成之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具體而言,鏈輪安裝部235之第3接合部235a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於第4臂部225之第4接合部225a。又,踏板軸安裝部245之第6接合部245a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於第4臂部225之第5接合部225b。藉此,第5曲柄臂構件215(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作為1個構件發揮功能。藉由如此般構成,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再者,即便於該情形時,第5曲柄臂構件215與第6曲柄臂構件116,亦能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形態擴散接合。
(d)上述另一實施形態(c)中,表示鏈輪安裝部235、第4臂部22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藉由擴散接合而接合之情形之例。代替此,亦可將鏈輪安裝部23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之任一者與第4臂部225形成為一體。該情形時,鏈輪安裝部23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之任一另一者與第4臂部225擴散接合。再者,該構成中,鏈輪安裝部23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之任一另一者對應於第1構件之一例,第4臂部225(包含鏈輪安裝部235及踏板軸安裝部245之任一者)對應於第2構件之一例。即便如此般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e)上述另一實施形態(d)中,表示第5曲柄臂構件215及第6曲柄臂構件116之兩者藉由擴散接合而作為1個構件發揮功能之情形之例。亦可代替此,第5曲柄臂構件215藉由上述其他實施形態(d)構成,第6曲柄臂構件116與圖1至圖14B所示之上述實施形態相同地構成。即便如此般構成,亦可獲得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f)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表示對作為自行車部件之曲柄總成10、後鏈輪總成20、前輪轂總成30、後輪轂總成40、刹車桿110、及鏈輪總成50應用本發明之情形之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即,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其他自行車部件。例如,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前變速器或後變速器、變速桿等。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亦可應用於前變速器之鏈條導板或後變速器之鏈條導板等。
(g)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表示藉由固定螺栓35g而將第1鏈輪31及第2鏈輪32固定於鏈輪安裝部35之情形之例,但亦可藉由擴散接合而將第1鏈輪31及第2鏈輪32接合於鏈輪安裝部35。於此情形時,能以與上述實施形態之第1後鏈輪總成21所示之擴散接合相同之形態,將第1鏈輪31及第2鏈輪32擴散接合於鏈輪安裝部35。
(h)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表示內部空間S1、S2、S3為空腔之情形之例,但亦可於內部空間S1、S2、S3配置填充材料例如發泡構件等。
(i)於上述實施形態中,表示對複數個自行車部件進行擴散接合之情形之例,但亦可不對所有上述自行車部件進行擴散接合,而對至少1個自行車部件進行擴散接合。

Claims (23)

  1. 一種自行車部件,其包括:第1構件,其包含藉由鍛造而成形之第1部分、以及利用擴散接合而與上述第1部分接合之第2部分;及第2構件,其利用擴散接合而與上述第1構件接合。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於上述第1構件與上述第2構件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
  3.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第2部分包含相同材料。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5.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任一者包含第1材料,且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任一另一者包含與上述第1材料不同之第2材料。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材料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且上述第2材料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7.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2部分藉由與上述鍛造不同之加工而成形。
  8. 如請求項7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2部分藉由彎曲加工而成形。
  9. 如請求項7或8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2部分為板構件,且係藉由上述加工而成形。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構件及上述第2構件構成曲柄臂。
  11. 一種自行車部件,其包括:第1構件,其包含藉由鍛造而成形之第1部分、利用擴散接合而與上述第1部分接合之第2部分、以及利用擴散接合而與上述第2部分接合之第3部分;及第2構件,其利用擴散接合而與上述第1構件接合。
  12.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於上述第1構件與上述第2構件之間形成有內部空間。
  13.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部分與上述第2部分包含相同材料。
  14.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15.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任一者包含第1材料,且上述第1部分及上述第2部分之任一另一者包含與上述第1材料不同之第2材料。
  16. 如請求項15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材料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且上述第2材料包含鐵、鋁及鈦中之任一者。
  17.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2部分藉由與上述鍛造不同之加工而成形。
  18. 如請求項17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2部分藉由彎曲加工而成形。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2部分為板構件,且 係藉由上述加工而成形。
  20. 如請求項1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3部分藉由鍛造而成形。
  21. 如請求項20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部分包括用以安裝第1軸構件之第1軸安裝部。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3構件包括用以安裝第2軸構件之第2軸安裝部。
  23. 如請求項20至21中任一項之自行車部件,其中上述第1構件、上述第2構件及上述第3構件構成曲柄臂,且上述第1軸安裝部可安裝曲柄軸,上述第2軸安裝部可安裝踏板軸。
TW104111480A 2014-05-09 2015-04-09 自行車部件,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 TWI6570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7614 2014-05-09
JP2014-097614 2014-05-09
JP2014128137A JP2015227152A (ja) 2014-05-09 2014-06-23 自転車用部品、自転車用軸部材、自転車用リア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及び自転車用レバー部材
JP2014-128137 2014-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419A TW201542419A (zh) 2015-11-16
TWI657007B true TWI657007B (zh) 2019-04-21

Family

ID=54431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480A TWI657007B (zh) 2014-05-09 2015-04-09 自行車部件,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227152A (zh)
DE (1) DE102015005673A1 (zh)
TW (1) TWI6570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0192B2 (en) 2009-04-29 2014-09-02 Race Face Prerformance Products Inc. Bicycle crank arm and insert therefore
US9599208B2 (en) * 2015-02-12 2017-03-21 Sram, Llc Chainrings and crank assemblies
US11009112B2 (en) 2016-04-11 2021-05-18 Fox Factory, Inc. Bicycle front sprocket
US11014628B2 (en) 2017-04-28 2021-05-25 Fox Factory, Inc. Cinch direct mount 2X ring system
JP2019034686A (ja) 2017-08-21 2019-03-07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クランクアーム
US11359709B2 (en) 2018-12-18 2022-06-14 Fox Factory, Inc. Chainring
US11680633B2 (en) 2019-02-08 2023-06-20 Fox Factory, Inc. Chainr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9976A1 (en) * 2000-01-26 2001-12-13 Dodman Christopher Philip Integrated crank assembly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US20060236808A1 (en) * 2005-03-04 2006-10-26 Bonner Ronald J Bicycle crank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W200712357A (en) * 2005-09-29 2007-04-01 Shimano Kk Bicycle disc brake pad
JP2010538839A (ja) * 2007-09-19 2010-12-16 バーンズ グループ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拡散接合
WO2011052517A1 (ja) * 2009-10-26 2011-05-05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アルミニウム接合合金、その合金で形成された接合合金層を有するクラッド材及びアルミニウム接合複合材
JP2012125807A (ja) * 2010-12-15 2012-07-05 Nissan Motor Co Ltd 接合方法および被接合部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20845Y2 (zh) * 1974-11-19 1978-06-01
JPS5631502Y2 (zh) * 1976-06-08 1981-07-27
SE447804B (sv) * 1983-04-20 1986-12-15 Kuroki Kogyosho Kk Forfarande for framstellning av sammansatta stalror
JPS6320159A (ja) * 1986-07-15 1988-01-27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金属部材の接合方法
US5904072A (en) 1996-12-20 1999-05-18 Shimano Inc. Bicycle crank arm
JPH1120432A (ja) * 1997-06-27 1999-01-26 Tokai Rubber Ind Ltd サスペンションアーム用部材
JP2003072666A (ja) * 2001-06-27 2003-03-12 Campagnolo Spa 自転車用クランク、及び当該クランクの製造方法
JP4754122B2 (ja) * 2001-09-07 2011-08-24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腕時計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040200314A1 (en) * 2003-04-12 2004-10-14 Frank Hermansen Bicycle crank arm
JP2005053410A (ja) * 2003-08-07 2005-03-03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
JP2008001287A (ja) 2006-06-23 2008-01-10 Shimano Inc 自転車用中空部品
US7650818B2 (en) * 2007-03-30 2010-01-26 Shimano Inc. Bicycle shaft component
JP4854754B2 (ja) * 2009-03-09 2012-01-18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機械部品の液相拡散接合方法
JP6218371B2 (ja) 2012-11-14 2017-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4128137A (ja) 2012-12-27 2014-07-07 Hitachi Ltd 電力系統の監視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9976A1 (en) * 2000-01-26 2001-12-13 Dodman Christopher Philip Integrated crank assembly and components therefor
US20060236808A1 (en) * 2005-03-04 2006-10-26 Bonner Ronald J Bicycle crank and associated methods
TW200712357A (en) * 2005-09-29 2007-04-01 Shimano Kk Bicycle disc brake pad
JP2010538839A (ja) * 2007-09-19 2010-12-16 バーンズ グループ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拡散接合
WO2011052517A1 (ja) * 2009-10-26 2011-05-05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アルミニウム接合合金、その合金で形成された接合合金層を有するクラッド材及びアルミニウム接合複合材
JP2012125807A (ja) * 2010-12-15 2012-07-05 Nissan Motor Co Ltd 接合方法および被接合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005673A1 (de) 2015-11-26
TW201542419A (zh) 2015-11-16
JP2015227152A (ja) 2015-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7007B (zh) 自行車部件,自行車軸構件,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桿構件
US9302736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9994285B2 (en) Multiple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US7967709B2 (en) Bicycle sprocket
US20180223979A1 (en) Bicycle sprocket
TWI606200B (zh) 可轉動環狀自行車組件及自行車後鏈輪
US20180022415A1 (en) Bicycle sprocket supporting member and bicycle sprocket assembly
TWI629210B (zh) 自行車鏈輪
US10155566B2 (en) Interchangeable bicycle sprocket
JP2005053410A (ja)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
JP2006248290A (ja)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
US10107377B2 (en) Bicycle sprocket
JP2006007799A (ja) 自転車用スプロケット
TWI674219B (zh) 自行車後鏈輪總成及自行車後鏈輪
US9016169B2 (en) Bicycle sprocket
JP2000289401A (ja) ホイール
US20150343518A1 (en) Disc brake r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c brake rotor
JP2008001287A (ja) 自転車用中空部品
JP6412279B2 (ja) 車両用の締結構造体
JP2019034686A (ja) クランクアーム
JP6648069B2 (ja) 接着構造
JP5975905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ハンガービームの取付構造
JP3119748U (ja) 自転車のハブ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ロータの固定構造
JPS61295190A (ja) 自転車スプロケット駆動組立体
JP2007269192A (ja) 自転車用チェーンホイ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