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7450B - 非織造且可延伸之層合物 - Google Patents

非織造且可延伸之層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7450B
TWI617450B TW102140568A TW102140568A TWI617450B TW I617450 B TWI617450 B TW I617450B TW 102140568 A TW102140568 A TW 102140568A TW 102140568 A TW102140568 A TW 102140568A TW I617450 B TWI617450 B TW I6174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oven fabric
cor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equal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0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4647A (zh
Inventor
國廣喜央司
Original Assignee
3M新設資產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新設資產公司 filed Critical 3M新設資產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346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46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74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745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0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polyolefin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8/00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8/04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8/16Conjugated, i.e. bi- or multi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synthetic polymers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constituen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1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 D04H1/5412Composite fibres, e.g. sheath-core, sea-island or side-by-side; Mixed fibres sheath-core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in association with fibre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of staple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 D10B2321/02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polyethylen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1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Multicomponent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在機器方向及橫向兩個方向上具有優良伸縮性之非織物,及一種包括此類非織物之層合物。該非織物包括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該芯鞘結構包括芯部分及外鞘部分。該芯部分包括熱塑性彈性體。該外鞘部分包括熔體流動速率大於或等於100g/10分鐘,且在於220℃至260℃溫度範圍內所選擇之特定溫度下黏度低於該熱塑性彈性體之聚烯烴。

Description

非織造且可延伸之層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非織造且可延伸之層合物。
不同類型之非織物被用於衛生用品、家用產品或其類似物。舉例而言,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2-144840 A號揭示根據一種紡絲黏合法製成之熔融紡絲,該方法藉由同時自配置於相同模上之不同噴嘴擠出由彈性體及聚烯烴類構成之不同類型之熔融聚合物而達成,且揭示一種已經歷纏結加工之非織物,加工藉由熱壓處理一種非織物網而達成,其由呈由彈性體構成之纖維與由聚烯烴類構成之纖維的混合物形式之混合纖維構成。
此外,日本未審查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1-219900A號揭示一種可延伸之非織物,其由包括熱黏接性纖維之纖維層(1)及包括彼此不同之樹脂組分之複合纖維的纖維層(2)構成,纖維層(2)層壓在纖維層(1)之至少一個表面上。兩個纖維層整合的,使得兩個纖維層之纖維不會在部分藉由熱黏接性纖維之熱黏合形成之熱黏合部分被加壓黏合及壓扁。纖維層(1)向纖維層(1)側突出之凸面結構係在熱黏合部分之間形成。
在習知非織造中對於機器方向(亦即在製造期間非織物之進料方向)相對於橫向(亦即垂直於機器方向之方向)而言可產生效能上之差 異。換言之,非織物之伸縮性通常為各向異性,且由於生產限制,當用習知材料時難以易於在兩個方向上提供充足的伸縮性。
根據本發明,有可能提供在機器方向及橫向二者上易具有充足伸長率(伸縮性)之非織物,且本發明能夠提供包括此非織物之層合物。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非織物及層合物除優良的伸縮性之外具有優良的感覺及外觀。該非織物及層合物可適當地用於其中有直接接觸皮膚之應用。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的非織物,該結構包含芯部分及外鞘部分;芯部分包含熱塑性彈性體;且外鞘部分包含在大於或等於220℃至小於或等於260℃之溫度範圍內選定的特定溫度下黏度低於熱塑性彈性體之聚烯烴,且聚烯烴之熔體流動速率大於或等於100g/10分鐘。
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係用於本發明之非織物,特定類型之聚合物係用於芯部分及外鞘部分,且用於外鞘部分之聚合物之流動性及黏度為規定的及其類似者。因此,本發明之非織物在兩個方向上,亦即機器方向(MD)及橫向(CD)上易具有充足伸長率(伸縮性)。
熱塑性彈性體可為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藉由使用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有可能實現更加優良的伸縮性。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可用作聚烯烴。對所得非織物之感覺可藉由用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來改善。
非織物可具有小於或等於1.3N/25mm之50%伸長率之應力。由於應力之彈性,即使未施加強力,非織物亦在MD及TD兩個方向上以可撓性方式變形。因此,有可能將具有優點之非織物用於需要優良的伸縮性而無方向依賴性之應用(諸如尿布或其類似者)。
非織物之一個表面可製成光滑表面。藉由將一個表面製成光滑表面,具有優點之非織物可用於需要良好外觀或光澤度之應用及需要 優良感覺之應用。另外,「光滑表面」之表述係用於意謂在非織物表面具有彼此不同程度之光滑度的情況下,具有最高光滑度之表面。舉例而言,在兩個表面之間若存在基於JIS B0601測定之平均壓痕深度之差異,則「光滑表面」為具有較低平均壓痕深度值之表面(較佳地具有小至少10%之平均壓痕深度的表面)。
非織物可用於提供可延伸之層合物。換言之,可提供可延伸之層合物,其包含非織物及複數個其間以一定距離安置之彈性體股線,其中彈性體股線具有彈性體股線與非織物接合之區域及彈性體股線與非織物分開之區域。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係易於提供一種在兩個方向上(亦即機器方向及橫向)具有充足伸長率(伸縮性)之非織物。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提供包括該非織物之層合物。
2‧‧‧非織物
2a‧‧‧谷部分
2b‧‧‧拱橋狀脊部分
4‧‧‧彈性體股線
6‧‧‧非織物
10‧‧‧可延伸之層合物
11‧‧‧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
300‧‧‧成型輥
301‧‧‧成型輥
302‧‧‧冷卻輥
303‧‧‧擠壓機
304‧‧‧T型模
F1‧‧‧芯部分
F1a‧‧‧第一芯部分
F1b‧‧‧第二芯部分
F2‧‧‧外鞘部分
圖1A說明第一實施例纖維之橫截面示意圖;圖1B說明第二實施例纖維之橫截面示意圖;圖1C說明第三實施例纖維之橫截面示意圖;圖1D說明第四實施例纖維之橫截面示意圖;圖1E說明第五實施例纖維之橫截面示意圖;及圖1F說明第六實施例纖維之橫截面示意圖。
圖2為具有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之實例的透視圖。
圖3為具有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之不同實例的透視圖。
圖4說明用於製成圖2中所說明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之例示性方法。
圖5展示在經歷應變測試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中所產生之應力與伸長率之間的關係。
下文在參考圖式的同時詳細描述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本發明不 限於以下實施例。在以下說明中,相同參考數字係分配至相同或類似的部分,且忽略冗餘描述。
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非織物包括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複合纖維)。非織物可僅由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構成,或者可由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及不含芯鞘結構之纖維構成。為了易於對非織物賦予可撓性變形而無方向依賴性,非織物較佳地係僅由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構成。此外,在垂直於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縱向之橫截面形狀上未設有特定限制,且該形狀係藉由環形形狀及扁平形狀來例示。大致環形形狀係較佳地易於產生。
「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表述意謂具有一種結構之纖維,當在垂直於纖維縱向之橫截面上觀察時,該結構係由芯部分以及覆蓋至少一部分芯部分之外鞘部分構成。圖1A至1D說明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示意性橫截面圖。圖1A、1B、1C、1D、1E及1F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實施例之示意性橫截面圖。圖1A中所說明之第一實施例之纖維具有芯部分F1由外鞘部分F2覆蓋以使得外鞘部分F2與芯部分F1係同心地排列之結構。圖1B中所說明之第二實施例之纖維具有芯部分F1由外鞘部分F2覆蓋之結構。然而,該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之不同之處在於如在纖維之橫截面方向上觀察到之芯部分F1被偏心地安置。圖1C中所說明之第三實施例之纖維具有類似於第二實施例之纖維之結構除了芯部分F1具有不規則形狀之橫截面表面。
圖1D中所說明之第四實施例之纖維具有橢球形橫截面形狀之複數個芯部分F1由外鞘部分F2覆蓋之結構。圖1E中所說明之第五實施例之纖維具有芯部分F1由外鞘部分F2覆蓋之結構;然而,芯部分F1係由第一芯部分F1a及覆蓋第一芯部分F1a之第二芯部分F1b構成,且第一芯部分F1a及第二芯部分F1b係被同心地安置。圖1F中所說明之第六實施例之纖維具有芯部分F1由外鞘部分F2覆蓋之結構;然而,芯部 分F1係由第一芯部分F1a及第二芯部分F1b構成,且複數個第一芯部分F1a係被安置在第二芯部分F1b內。
儘管任何所需比率可用作芯部分F1所占纖維橫截面積與外鞘部分F2所占纖維橫截面積之比率,芯部分F1之橫截面積相比於外鞘部分F2之橫截面積較佳為大的。
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直徑較佳為大於或等於5μm且小於或等於25μm,進一步較佳為大於或等於8μm且小於或等於20μm,且最佳為大於或等於10μm且小於或等於15μm。當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直徑係在前述範圍內時,有可能使所得非織物具有柔軟性。
儘管在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長度上未設有特定限制,然只要纖維能夠形成非織物,則長纖維為較佳的。「長纖維」之表述意謂根據平均纖維長度量測法(C方法)之JIS L1015量測具有至少25mm之平均纖維長度之纖維。
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較佳地具有大於或等於20%之自100%伸長之伸長回復率,進一步較佳地大於或等於35%,且最佳大於或等於50%。當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伸長回復率係在前述範圍內時,伸縮性為優良的,且此類纖維尤其適合於不同的類型之應用(諸如尿布或其類似物)。
下文所述之熱塑性彈性體係用於芯部分F1,且下文所述之聚烯烴係用於構成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外鞘部分F2。
芯部分F1中所含之熱塑性彈性體為能夠調整所得非織物之伸縮性之材料。熱塑性彈性體之分子通常係由具有橡膠彈性之可撓性組分(軟片段、可撓性相)及分子抑制組分(硬片段,硬性相)構成以阻止塑性變形。熱塑性彈性體可根據該等硬性片段之類型進行分類。包括在芯部分F1中之所用熱塑性彈性體較佳為諸如以下之聚合物:(1)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TPU),(2)基於酯之熱塑性彈性體,(3)基 於烯烴之熱塑性彈性體(TPO),(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5)基於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6)基於醯胺之熱塑性彈性體,(7)間規聚(1,2-丁二烯),(8)聚(反-1,4-異戊二烯)或其類似物。
其中,(1)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2)基於酯之熱塑性彈性體,(3)基於烯烴之熱塑性彈性體,(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及其組合為較佳的,(1)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2)基於酯之熱塑性彈性體,(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及其組合為更佳的;且(1)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及其組合為甚至更佳的。
此外,烯烴樹脂可與熱塑性彈性體互混。芯部分F1之硬度可藉由添加烯烴樹脂進行調整。此外,芯部分F1中所包括之熱塑性彈性體之可加工性可經改善。烯烴樹脂係藉由聚丙烯、順丁烯二酸改質之聚丙烯、聚乙烯、乙烯-α-烯烴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苯乙烯共聚物或其類似物來例示。
烯烴樹脂之添加量相對於100重量份熱塑性彈性體或100重量份熱塑性彈性體組合為自1.0至200重量份。
(1)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為在分子中具有胺基甲酸酯鍵且當加熱時顯示流動性之聚合物。具有優良的伸縮性之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適用作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
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通常係藉由在多元醇(亦即長鏈多元醇、短鏈多元醇或其類似物)與異氰酸酯(亦即二異氰酸酯或其類似物)之間進行加成聚合反應而獲得。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在分子中具有胺基甲酸酯鍵。此處,長鏈多元醇形成可撓性組分,且短鏈多元醇及二異氰酸酯形成分子抑制組分。
作為原料用於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之多元醇係由基於聚 酯之多元醇(諸如己二酸酯類、聚己內酯類或其類似物)、聚醚類多元醇或其類似物來表示。長鏈多元醇之實例包括聚醚二醇(例如聚(氧四亞甲基)二醇及聚(氧伸丙基)二醇)、聚酯二醇(例如聚(己二酸乙二酯)二醇、聚(己二酸1,4-丁二酯)二醇、聚(己二酸1,6-己二酯)二醇及聚(己二醇1,6-碳酸酯)二醇)及其類似物。短鏈多元醇之實例包括乙二醇、1,3-丙二醇、雙酚A、1,4-丁二醇、1,4-己二醇及其類似物。
芳族類異氰酸酯、脂族類異氰酸酯及脂環族類異氰酸酯中之任一者可用作二異氰酸酯,藉由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二異氰酸甲苯酯、二異氰酸六亞甲酯或其類似物來例示。
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可用作芯部分F1中之單個類型,或可使用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之兩個或多個類型之組合。
彈性體之實例較佳係用作(2)基於酯之熱塑性彈性體,其包括含有作為硬片段之具有芳族聚酯之嵌段及作為軟片段之具有脂族聚醚或脂族聚酯之嵌段及其類似物的基於酯之彈性體。
茂金屬作為催化劑用於製備用於(3)基於烯烴之熱塑性彈性體之乙烯-α-烯烴共聚物為尤其較佳的,尤其考慮到可加工性、成本、耐光性、耐化學性、皮膚刺激性及其類似者。在乙烯-α-烯烴共聚物中與乙烯共聚合之α-烯烴實例包括具有3至30個碳原子之α-烯烴,例如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辛烯、1-庚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戊烯、十八烯及其類似物。其中,較佳使用1-己烯、1-辛烯、1-庚烯及4-甲基-1-戊烯。在乙烯-α-烯烴共聚物中乙烯與α-烯烴之較佳混合比為自40重量%或更大至98重量%或更小之乙烯及自60重量%或更小至2重量%或更大之α-烯烴。
可使用之(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的特定實例包括各種類型之具有芳族乙烯基-共軛二烯(或其部分或所有不飽和鍵係經氫化之 一者)-芳族乙烯基嵌段共聚物作為基本結構之三嵌段聚合物材料。苯乙烯作為構成芳族乙烯基聚合物之乙烯系單體為所需的。此外,異戊二烯作為構成共軛二烯之單體為所需的。在用作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時,其一部分或所有不飽和鍵可經氫化。
(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係藉由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C)、乙烯-乙烯丁烯-乙烯嵌段共聚物(CEBC)或其類似物來例示。若SEBS共聚物係用作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則相對於總SEBS共聚物之100重量%,苯乙烯含量較佳為大於或等於10重量%且小於或等於25重量%。
除熱塑性彈性體之外,芯部分F1可進一步包括添加劑,諸如增黏劑(賦予黏接性之試劑)或其類似物。
與聚合物具有良好相容性之增黏劑為較佳的。當(1)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及(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之摻合聚合物用作聚合物組分時,不損壞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之結構且與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具有良好相容性之摻合聚合物為較佳的。作為增黏劑,可使用基於松香、基於萜類及基於石油之增黏劑及其類似物。
增黏劑之軟化點可在大於或等於40℃且小於或等於160℃溫度範圍內,或可在大於或等於70℃且小於或等於160℃溫度範圍內。同樣,可組合使用兩種或更多種增黏劑。
增黏劑之含量相對於總熱塑性彈性體可大於或等於0.1重量%且小於或等於10重量%。
芯部分F1可進一步包括各種類型之添加劑,諸如抗氧化劑、風化試劑、UV吸收劑、著色劑、無機填充劑、油或其類似物。舉例而言,可添加熱塑性塑膠、油組分或其類似物以便改質熱塑性彈性體之 熔體流動性。
熱塑性彈性體之剪切黏度較佳為大於或等於2.5Pa.s,進一步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5.0Pa.s,且最佳為大於或等於7.5Pa.s。此外,對熱塑性彈性體之剪切黏度之上限未設有特定限制,且只要非織物有可能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來製造,則可容許任何剪切黏度。由於藉由與形成外鞘部分之聚烯烴組合使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能更易於製造,因此前述範圍內之熱塑性彈性體之剪切黏度係較佳。此處,「剪切黏度」可藉由將樣本夾在相對組分之間且當施加剪應力時進行量測(DMA量測)來量測。量測法之細節將在實施例中描述。例如可採用由TA Instruments Japan Inc.,製造之黏彈性量測裝置(ARES)來進行剪切黏度之量測。
熱塑性彈性體之熔體流動速率較佳小於或等於160g/10分鐘,進一步較佳小於或等於15g/10分鐘。且最佳小於或等於10g/10分鐘。另一方面,熱塑性彈性體之熔體流動速率之下限可設定為例如大於或等於1g/10分鐘。若熱塑性彈性體之熔體流動速率係在前述範圍內,則有可能藉由將熱塑性彈性體及聚烯烴組合使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更易於製造。此處,術語「熔體流動速率」表明基於ASTM D 1238(量測溫度:190℃,量測負載:2.16kg)所量測之值。
熱塑性彈性體之肖氏A硬度(Shore A hardness,JIS A hardness)較佳為大於或等於50且小於或等於75。當肖氏硬度(JIS A hardness)在大於或等於50且小於或等於75範圍內之熱塑性彈性體用作芯部分F1時,有可能獲得具有良好伸縮性及可撓性之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
外鞘部分F2包括在大於或等於220℃且小於或等於260℃之溫度範圍內選定之特定溫度下,具有大於或等於100g/10分鐘之熔體流動速率且具有低於熱塑性彈性體之黏度之聚烯烴。換言之,外鞘部分F2中所包括之聚烯烴應在220℃至260℃範圍內作為「熔融溫度」之特定 選擇溫度下具有小於熱塑性彈性體之黏度的黏度(通常,溫度可選定為在生產非織物期間之溫度或為藉由在下文所述之熔噴法生產情況下之模的溫度;該「熔融溫度」可設定為例如240℃)。聚烯烴之黏度係較佳地基於上述「剪切黏度」量測法來量測。舉例而言,可採用在「熔融溫度」及150s-1之剪切速率下所量測之剪切黏度。
此外,當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用作芯部分F1時,用於芯部分F1及外鞘部分F2之材料較佳經選擇使得在240℃之熔融溫度下,在自10s-1至100s-1變化之剪切速率範圍內,外鞘部分F2中所包括之聚烯烴之剪切黏度係高於芯部分F1中所包括之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之剪切黏度;且在超過100s-1且高至200s-1之剪切速率範圍內,剪切黏度關係逆轉(亦即外鞘部分F2中所包括之聚烯烴之剪切黏度變得比芯部分F1中所包括之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之剪切黏度低)。尤其較佳地,在240℃之熔融溫度下,當剪切速率係自10s-1變化至100s-1時,材料之剪切黏度降低較少(例如在此剪切速率範圍內黏度之改變係在±10%內)。此外,對於外鞘部分F2中所包括之聚烯烴,在150s-1剪切速率及240℃溫度下,其剪切黏度較佳小於或等於30Pa.s,且進一步較佳小於或等於10Pa.s。
聚烯烴之熔體流動速率表明基於ASTM D 1238(量測溫度:190℃,量測負載:2.16kg)所量測之值。如上所述,該值係高於用於芯部分中所包括之熱塑性彈性體之值,且聚烯烴之熔體流動速率之值較佳為大於或等於100g/10分鐘。當聚烯烴之熔體流動速率係在前述範圍內時,有可能藉由將聚烯烴與熱塑性彈性體組合易於製造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此外,儘管對聚烯烴之熔體流動速率之上限未設有特定限制,然該上限可設定成例如小於或等於1,500g/10分鐘。
此外,外鞘部分F2中所包括之聚烯烴之實例包括諸如聚乙烯、聚丙烯或其類似物之烯烴樹脂。結晶及非結晶聚烯烴類可用作外鞘部 分F2中所包括之聚烯烴。聚乙烯類之實例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且聚丙烯類之實例包括丙烯均聚物、基於丙烯之二元共聚物及基於丙烯之三元共聚物。在以上實例中,結晶聚丙烯或低結晶度(結晶度=約45至55%)聚乙烯較佳用作烯烴樹脂。
聚乙烯係藉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來例示。在該等實例中,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為較佳的。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為乙烯(亦即主要組分)與少量α-烯烴之共聚物。線性低密度聚乙烯通常用諸如齊格勒-納他(Ziegler-Natta)催化劑或其類似物之配位陰離子聚合催化劑來製得。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具有約0.910至0.925之密度(JIS K 7112)。儘管對於伸長後之低變形,結晶度及密度為低的,然密度較佳係在大於或等於0.915g/cm3且小於或等於0.940g/cm3之範圍內。用於共聚合之α-烯烴單體係藉由1-丁烯、1-己烯、4-甲基戊烯、1-辛烯或如具有4至8個碳原子之α-烯烴類來例示。
可使用結晶聚丙烯而無特定限制,其限制條件為其具有硬彈性。結晶聚丙烯之較佳實例包括丙烯之均聚物、丙烯(主要地)與乙烯之共聚物、丙烯(主要地)與α-烯烴類之共聚物及其類似物。
結晶聚丙烯之較佳結晶度為40%或更大。當結晶度小於40%時,纖維之伸長回復率可為不足的。結晶度為基於如藉由DSC(示差掃描熱量測定)量測之熔融晶體所需之能量所計算出的值。
自易於表現延伸彈性之觀點來看,結晶聚丙烯之較佳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或更大至1,000,000或更小,且更佳地為20,000或更大至600,000或更小。
非織物可藉由例如下文所述之熔噴法製得。換言之,可使用配 備有第一擠壓機、第二擠壓機及具有孔口及進料塊分離器總成(feed block-splitter assembly)之熔噴模的熔噴微纖維(BMF)器件。有可能藉由使用此類型BMF器件來製備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此纖維係對著以充分低於纖維流速之滾筒旋轉速度旋轉之滾筒噴出,且在滾筒之表面上收集纖維以便能夠形成網且製造非織物。亦有可能藉由使用滾筒將網捲繞成捲筒來連續地製造非織物。
首先,用於形成芯部分之熱塑性彈性體藉由第一擠壓機熔融,且用於形成外鞘部分之聚烯烴藉由第二擠壓機熔融,且向進料塊分離器總成供應熔融樹脂。其後藉由進料塊分離器總成將所供應之熔融樹脂流分離成複數個熔融樹脂流。使分離的熔融樹脂流維持在於到達模之前防止其相互直接接觸的狀態。由於以此方式之組態,有可能抑制將由不同組成之熔融樹脂接觸所導致之熔融樹脂流的失穩定。
在即將到達模之前將熔融樹脂流整合到一起,以形成三層熔融樹脂流(亦即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聚烯烴),且接著自模中擠出。有可能藉由調整齒輪泵來調整熔融樹脂之進料速率。由於此調整,有可能控制經整合之熔融樹脂中熱塑性彈性體與聚烯烴之比率,且有可能調整所得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效能。
其後,將熱空氣以均一高速送至自模中擠出之三層熔融樹脂中。由於所供應之空氣之高速流動,擠出之熔融樹脂流經延伸且伸長。纖維之結構根據黏度關係及構成前述三層之熔融樹脂層之熔體流動速率發生改變。若聚烯烴之熔體流動速率高於熱塑性彈性體且聚烯烴具有低於熱塑性彈性體的黏度,則由聚烯烴形成之層熔化而包封中間層,且有可能獲得具有芯鞘結構(其具備芯部分及外鞘部分)之纖維。藉由以此方式擠出獲得之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係對著以低於纖維流速之足夠慢的旋轉速度旋轉之滾筒噴出,藉由在滾筒表面上收集纖維而形成網,且有可能製造非織物。此外,前述類型之其他組分有可 能與上文所述之聚烯烴及熱塑性彈性體共存。
藉由前述方法製得之非織物具有MD(亦即非織物在製造期間之進料方向)及CD(垂直於MD之方向)。然而,本實施例之非織物沒有方向依賴性,且在MD與CD兩個方向上有可能發生可撓性伸長及變形。
在機器方向與橫向兩個方向上,在50%伸長下,非織物之應力較佳小於或等於1.3N/25mm,進一步較佳小於或等於1.0N/25mm,且最佳小於或等於0.5N/25mm。另一方面,在50%伸長下,非織物之應力之下限例如可大於或等於0.1N/25mm。由於能使非織物易於伸長,因此在50%伸長下織造物之應力較佳係在前述範圍內。
非織物之一個表面可製成光滑表面。非織物之光滑表面之一個表面可藉由在製造非織物期間,控制噴嘴孔與收集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的捲繞滾筒之間的距離來製備。
非織物之基礎重量較佳小於或等於30g/m2,進一步較佳為大於或等於8g/m2且小於或等於28g/m2,且最佳為大於或等於15g/m2且小於或等於25g/m2。當非織物之基礎重量係在前述範圍內時,所得非織物為輕質的且具有優良的透氣性。此外,當非織物之基礎重量係在前述範圍內時,抗彎曲性為低的(亦即小於或等於50mm),生成的非織物為軟的,且非織物在MD與CD兩個方向上發生可撓性變形。以此方式,非織物變得尤其適合於諸如尿布或其類似物之應用。此處,「抗彎曲性」表明基於JIS L 1913抗彎曲性量測法(懸臂支架方法)所量測之值。
藉由構成非織物之纖維之基礎重量及纖維直徑來測定非織物之厚度。通常,非織物之厚度可設定在10至500μm範圍內。當非織物之厚度係在前述範圍內時,整個非織物為輕質的及軟的。
自非織物100%伸長之伸長回復率較佳為大於或等於20%,進一步較佳為大於或等於35%,且最佳為大於或等於50%。當非織物之伸 長回復率係在前述範圍內時,且例如當非織物係用作衛生用品時,非織物具有符合人體運動之優良的性能。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為包含非織物及複數個其間以一定距離安置之彈性體股線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且彈性體股線包含彈性體股線與非織物接合之區域及彈性體股線與非織物分開之區域。藉由以此方式組態可延伸之層合物,沒有損害非織物之伸縮性,且有有可能進一步提高伸長回復率(例如提高至大於或等於50%,且較佳地自80%至90%)。
圖2為說明具有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之實例的透視圖。如圖2所說明之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10具有非織物2且具有複數個彈性體股線4,股線之間以一定距離單向平行安置。彈性體股線4具有彈性體股線4與非織物2接合之區域及彈性體股線4與非織物2分開之區域。在圖2之實例中,在非織物2中形成波紋圖案。非織物2及彈性體股線4可藉由熱熔黏合來接合或可藉由黏合劑來接合。
如圖2所示,彈性體股線4沿可延伸之層合物10之MD(機器方向)延伸,且多個彈性體股線4係以其間距離安置在可延伸之層合物10之CD方向上(橫向,垂直於MD方向)。另一方面,在形成波紋圖案之非織物2中,谷部分2a(亦即與彈性體股線4黏合之區域)及拱橋狀脊部分2b(亦即與彈性體股線4分離之區域)係交替地在MD方向上形成。谷部分2a及脊部分2b係形成以便沿CD方向延伸。谷部分2a與彈性體股線4沿在CD方向上延伸之線以線性方式黏合。在CD方向上所觀察之脊部分2b之形狀不限於拱橋狀形狀。舉例而言,當在CD方向上觀察時,脊部分2b可具有方形或三角形形狀。
可延伸之層合物10能夠使當在MD方向上延伸可延伸之層合物10時引起之彈性力變化兩級。換言之,在MD方向上延伸可延伸之層合物10的情況下,直至延伸及壓扁脊部分2b才足以展現彈性力,其中非 織物2係自彈性體股線4處彎曲。因此,在初始階段,有可能使用超過彈性體股線4之彈性力之低力來延伸可延伸之層合物10。隨後,當可延伸之層合物10已經被延伸以使得脊部分2b已經變得扁平時,向彈性體股線4之彈性力上添加非織物2之彈性力,且使用直至脊部分2b變得扁平所消耗之相同的力來延伸可延伸之層合物10變得不可能。
圖3為展示具有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之一個實例的透視圖。如圖3所說明,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11具有複數個平行安置在MD方向上其間具有一定距離之彈性體股線4、形成波紋圖案且安置在彈性體股線4上之非織物2,及安置在彈性體股線4上與非織物2相對之側面上之非織物6。
彈性體股線4具有彈性體股線4與非織物2接合之區域及彈性體股線4與非織物2隔開之區域。具體地說,在與非織物2相對之彈性體股線4之表面上,存在與非織物2之谷部分2a黏合之區域及與非織物2之脊部分2b隔開之區域。換言之,與非織物2相對之彈性體股線4之表面的一部分係與非織物2接合。非織物2及彈性體股線4可藉由熱熔黏合來接合或可藉由黏合劑來接合。
可延伸之層合物11具有三層結構,該結構具有位於彈性體股線4之任一面之非織物2及非織物6且因此,有可能製造由扁平非織物6形成之可延伸之層合物11之表面。由於與皮膚接觸之感覺為良好的且由於扁平表面不易在皮膚上留下接觸痕跡,因此該表面適用於衛生用品及其類似物。
在圖2及3中,在波紋圖案非織物2之橫向上每1cm(間距)脊部分2b之數量較佳為大於或等於0.39cm-1且小於或等於11.8cm-1。另外,谷部分2a下端與脊部分2b上端之高度間的較佳差值為自0.1mm或更大至5mm或更小。另一方面,脊部分2b之較佳寬度係在自0.1mm或更大至5mm或更小之範圍內。
彈性體股線4之纖維直徑較佳為大於或等於15μm且小於或等於2mm,進一步較佳地為大於或等於50μm且小於或等於1mm,且最佳為大於或等於100μm且小於或等於500μm。當彈性體股線4之纖維直徑係在前述範圍內時,所得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之伸縮性為優良的。
自彈性體股線4之100%伸長之伸長回復率較佳為大於或等於20%,進一步較佳為大於或等於35%,且最佳為大於或等於50%。當可延伸之層合物例如用作衛生用品時,使用具有在前述範圍內之伸長回復率之彈性體股線4由於優良之符合人體之運動的能力而為較佳。
彈性體股線4較佳係由能夠調整伸縮性之材料形成,且熱塑性彈性體係尤其合適作為該材料。關於具有芯鞘結構及構成非織物之纖維所述之熱塑性彈性體中至少一個可用作此熱塑性彈性體。
若(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用於彈性體股線4,則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之代表性實例為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 copolymer)。
當使用SIS共聚物時,按照100重量%總重量之SIS共聚物計,苯乙烯之比例較佳為10重量%或更高,且更佳為15重量%或更高,且較佳為50重量%或更低,且尤其較佳為45重量%或更低。
自彈性體股線4之流動性(可加工性)及穩定性觀點來看,SIS共聚物之熔體流動速率較佳為高的,且在某些實施例中,該流動性可為大於或等於10且小於或等於45。同樣,在某些實施例中,SIS共聚物之熔體流動速率之下限可設定在20且上限可設定在40。此處術語「熔體流動速率」表明基於ASTM D 1238(量測溫度:200℃,量測負載:5.0kg)所量測之值。
可使用SIS共聚物之未經改質之類型及經改質之類型。經改質之SIS共聚物可例如藉由在SIS共聚物上發生不飽和羧酸或其衍生物之加成反應(例如接枝)而獲得。特定實例包括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 衣康酸、丙烯酸、丁烯酸、內-二環[2,2,1]-5-庚烯-2,3-二甲酸、順-4-環己烯-1,2-二甲酸及其酸酐及醯亞胺類。
構架具有三個或更多個分支之SIS共聚物可用作為SIS共聚物。此外,在某些態樣中,兩個或更多個種類之SIS共聚物可組合使用。
除該等聚合物組分以外,彈性體股線4中可包括增黏劑(增黏試劑)及其他添加劑。作為該等添加劑,可使用關於具有構成非織物之芯鞘結構之纖維所述的相同添加劑。
彈性體股線4較佳為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垂直於纖維之縱向之橫截面形狀、芯鞘結構、芯部分與外鞘部分之橫截面積比率及其關於具有構成非織物之芯鞘結構之纖維所述類似者係適合於彈性體股線4。
描述為用於芯部分之前述熱塑性彈性體可用於彈性體股線4。在此類熱塑性彈性體中,優選使用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之實例為上文所述之(4)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基於苯乙烯之熱塑性彈性體中苯乙烯之比例、在SIS共聚物情況下之熔體流動速率、使用天然/變性狀態之可能、分支結構之存在或不存在,以及諸如增黏劑之添加劑之存在或不存在、含量及類型係如上文所述。
外鞘部分之材料較佳為能夠將非織物2與非織物6熱熔黏合之材料。由於上文所述之非織物2係由具有芯鞘結構(包含芯部分F1及覆蓋芯部分F1之外鞘部分F2)之纖維形成,因此彈性體股線4之外鞘部分的使用材料較佳地熱熔黏合至構成非織物之纖維之外鞘部分F2。
非彈性組分可用作具有熱熔黏合性之彈性體股線4之外鞘部分。非彈性組分之實例包括基於烯烴之樹脂,諸如聚乙烯、聚丙烯及其類似物,或基於聚酯之樹脂,諸如聚對苯二甲酸伸乙酯(PET)、聚對苯二甲酸伸丁酯(PBT)及其類似物。結晶或非結晶組分可用於非彈性組 分。聚乙烯之實例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及高密度聚乙烯(HDPE),且聚丙烯之實例包括丙烯均聚物、基於丙烯之二元共聚物及基於丙烯之三元共聚物。自熱熔黏合至構成非織物之纖維之外鞘部分F2之觀點來看,彈性體股線4之外鞘部分較佳係由與外鞘部分F2相同之組分製成。特定言之,自皮膚感覺之觀點來看,彈性體股線4之外鞘部分組分及外鞘材料F2較佳為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所使用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可與上文所述之具有構成非織物之芯鞘結構之纖維中外鞘部分F2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之類型相同。
當彈性體股線4係以此方式由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構成時,由於彈性體股線4之外鞘部分熱熔黏合至構成非織物之纖維之外鞘部分F2,有可能藉由熱熔黏合在彈性體股線4與非織物2及非織物6之間實現強黏合。此外,由於能夠藉由熱熔黏合使彈性體股線4與非織物2及非織物6強有力地黏合,因此不需要在製造可延伸之層合物10及11期間使用黏合劑。
包括非織物2及彈性體股線4之可延伸之層合物10例如可藉由諸如下文所述之方法獲得。圖4說明用於製造圖2所說明之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的例示性方法。首先,藉由熔噴法製得之薄片狀非織物2係在具有凹度及凸度之波紋圖案之成型輥300與301之間傳送,如圖4中箭頭所指,且形成的波紋狀非織物2具有谷部分2a及脊部分2b。藉由改變所使用的成型輥300及301,有可能使非織物2之形狀(亦即谷部分2a及脊部分2b之形狀)變為所需的形狀,且有可能使在橫向上每1cm的脊部分2b之計數(間距)變為所需的計數(間距)。所形成的具有波紋圖案之非織物2係藉由成型輥301之旋轉在成型輥301與冷卻輥302之間傳送。
另一方面,熱塑性彈性體係在擠壓機303中塑化,且經塑化之熱 塑性彈性體係藉由自擠壓機303擠出而饋入T型模304。由於熱塑性彈性體通過T型模304,因此彈性體係成型為多個彈性體股線4。自T型模304呈熔融狀態擠出的彈性體股線4饋入成型輥301與冷卻輥302之間。其後,波紋狀非織物2及多個彈性體股線4在成型輥301與冷卻輥302之間黏合在一起以便製造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10。
黏合劑可用於將非織物2及彈性體股線4黏合在一起,且可採用熱熔黏合。當採用熱熔黏合時,有可能藉由使用前述具有熱熔黏合性的材料作為構成彈性體股線4或非織物2之纖維之表面的材料來提高黏合之強度。
此外,為了製造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11,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11可藉由在成型輥301與冷卻輥302之間另外饋入非織物6而獲得。
根據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非織物及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係適用於諸如尿布或其類似物之衛生用品及家用產品或其類似物。
實例
下文將基於實施例以更加具體的方式對本發明之非織物、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及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進行說明。然而,本發明並不受下文實施例的限制。
實施例1
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製得非織物。
具體地說,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係藉由下文所述之熔噴法製得。該等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包括熱塑性彈性體(芯部分)及聚烯烴(外鞘部分),其由列於下表2中之組分構成。
用第一擠壓機(220℃)使得熔體流動速率(MFR)為160g/10分鐘之的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樹脂(DNDA-1082,購自Dow Chemical Company)熔融,且將熔融線性低密度聚乙烯饋入加熱至約220℃之進料塊分離器總成中。用第二擠壓機(260℃)將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TPU)樹脂(ET 870,購自BASF)熔融,且將熔融的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彈性體饋入進料塊分離器總成中。所供應之熔融樹脂流藉由分離器部分分離成複數個各別流體,且該等熔融樹脂流維持在非接觸狀態直至即將到達進料塊分離器總成之出口前。熔融樹脂流係在出口整合在一起以形成由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聚烯烴構成之三層熔融樹脂流。此時藉由使用齒輪泵來調整熔融樹脂之流動速率,饋入熔融樹脂以使聚烯烴(LLDPE):熱塑性彈性體(TPU)之重量%比率為20:80。熔噴模(220℃)具有橢圓形(長度:直徑比率=5:1)光滑表面之孔口(10個孔/cm),且每模寬之聚合物加工速度係維持在0.14kg/hr/cm(0.8lb/hr/inch)。
以高流速向擠出的熔融樹脂饋入熱空氣(約230℃),且維持一定壓力以適合於形成間隙寬度為0.076cm之均一非織物。在該操作期間,自BMF模排出之三層之熔體流形成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且藉由融合配備有芯部分及外鞘部分,使得低MFR之聚烯烴層包封熱塑性彈性體。該等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對著以低於纖維流流速之足夠慢的旋轉速率旋轉之滾筒噴出,使得藉由纖維在滾筒表面上堆積形成網從而獲得非織物。所得非織物捲繞在滾筒上。BMF模與滾筒之間的距離為15.24cm(6吋)。所得非織物包括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該芯鞘結構具備芯部分及外鞘部分,纖維之平均直徑為15μm,且在橫截面上芯部分與外鞘部分之面積比率為80:20。非織物之基礎重量為15g/m2
實施例2至5及比較實例1至3
使用表2及表3所列之組分,非織物係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得。所得纖維之平均直徑、芯部分與外鞘部分之橫截面面積比率及非織物之基礎重量在表2及3中表示。
剪切黏度之量測
對於構成表2及3所列之芯部分及外鞘部分之聚合物,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量測剪切黏度。
用熱板將聚合物熱壓至約1mm之厚度。熱壓期間的溫度係由聚合物之類型及熔融溫度確定,且該溫度設定成聚合物之熔融溫度(在150至240℃範圍內)。此外,在熱壓前,在70℃下用乾燥器乾燥TPU若干小時。熱壓後,修整經熱壓之聚合物至直徑為25mm以提供試件。該試件係用於使用DMA量測裝置(亦即由TA Instruments Japan Inc.製造之黏彈性量測裝置(ARES))量測剪切黏度。在150s-1之剪切速率及240℃之溫度(在220℃至260℃溫度間隔內所選擇之溫度)下,基於錐板式黏度量測法對剪切黏度進行量測。
對於表2及3中所列之組合物,在150s-1之剪切速率及240℃之溫度下,確認外鞘部分之剪切黏度低於芯部分之剪切黏度。該等值顯示於以下所列表1中。
實施例6
用作可延伸之層合物之非織物(扁平及波紋形狀)係藉由以下所列方法製得。
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得包含具有由以下表4中所列組分構成之芯鞘結構之纖維的(扁平)非織物,且使用此(扁平)非織物。在纖 維橫截面上,芯部分與外鞘部分之面積比率為80:20。非織物之纖維直徑為12μm,且基礎重量為20.5g/m2
使用以前述方式獲得之非織物來形成(波紋)非織物。使用該非織物、諸如圖4所示之器件及成型輥來形成脊部分2b寬度為1mm、高度差為1mm(從谷部分2a之底端至脊部分2b之頂端)及在非織物之橫向上每1cm有3.93cm-1脊部分2b(間距)之波紋圖案。
用於可延伸之層合物中之彈性體股線係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製得。使用由T型模單螺桿熔融擠壓機及冷卻輥構成之薄膜製造器件(型號VS30,由Tanabe Plastics Machinery Co.,Ltd.製造)來製造彈性體股線,該等彈性體股線具有0.5mm直徑之圓形橫截面,且由經外鞘部分所覆蓋之芯部分構成,該芯部分由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Quintac 3390,購自Zeon Corporation)形成,該外鞘部分藉由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由線性低密度聚乙烯(6201 XR,購自ExxonMobil Corporation)形成。在橫截面上,芯部分與外鞘部分之面積比率為99:1。彈性體股線之基礎重量為20g/m2
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製得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在大於或等於200℃且小於或等於300℃之熱熔融黏合溫度下,將(波紋)非織物與彈性體股線黏合以獲得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波紋)非織物之谷部分2a係與彈性體股線黏合,且(波紋)非織物之脊部分2b係與彈性體股線隔開。
藉由下文所述之方法製得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在製造以前述方式獲得的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時,饋入(扁平)非織物以便將彈性體股線夾在(波紋)非織物與(扁平)非織物之間,且彈性體股線與非織物黏合在一起。在大於或等於200℃且小於或等於300℃之熱熔融黏合溫度下,將非織物與彈性體股線黏合以獲得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彈性體股線係與(波紋)非織物之谷部分2a黏合且脊部 分2b係與彈性體股線隔開。另一方面,彈性體股線係沿股線之整個長度緊固於(扁平)非織物上。
實施例7至15及比較實例4至8
使用以下表4至6中所列之組分,且藉由如上文所述之相同方法製得實施例及比較實例之非織物、兩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及三層結構之可延伸之層合物。
應力-應變測試
將所得非織物及可延伸之層合物各自成型為具有25mm寬度及80mm長度的矩形片。在MD與CD兩個方向上進行應力-應變測試。在應力-應變測試期間,使用25mm之夾盤間隔抓住可延伸之層合物,以300mm/分鐘之延伸速度延伸可延伸之層合物直至100%伸長,隨後回復。循環重複兩次。
圖5為展示在應變測試期間,可延伸之層合物中發生的應力與伸長之間關係的圖表。如圖5所示,第一循環包括第一負載步驟及第一回復步驟,且隨後進行包括第二負載步驟及第二回復步驟之第二循環。量測第一次伸長(50%及100%負載)時之應力、第二次回復(50%負載)時之應力及第二循環後之應變(第二應變)。結果顯示於表2至6中。
硬度測試
根據懸臂支架法對所得非織物及可延伸之層合物進行硬度測試。尺寸量測為15mm×150mm之試件置於正面具有45°傾斜面之梯形測試儀的上部基底表面上。此時,調整試件縱向上之一端部分以重疊測試裝置之上部基底表面之正面末端部分,且記錄試件之縱向上之相對末端部分之位置(初始位置)。其後,試件自上部基底表面之正面末端部分向外滑動,且當試件與測試裝置之傾斜面存在接觸時測定試件之滑動距離。該距離藉由量測試件之另一末端部分自測試裝置之上部基底表面上之初始位置移動之距離(mm)來測定。基於試件之滑動距 離對試件之硬度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於表2至6中。
表面柔軟度測試:皮膚感覺
所得非織物及可延伸之層合物針對皮膚的感覺藉由感覺測試方法來觀測,且基於以下所列標準對樣本是否具有合適的皮膚感覺進行評估。
製得至少150mm寬及至少250mm長之試件且置於工作台上(在可延伸之層合物情況下,非織物表面係向上置放)。然後,配置試件以位於測試人員的前方。右手背相對試件放置,且手自正面滑動至右側。此動作重複3次。此時,測試人員不對工作台施加向下的按壓力。試件針對皮膚之感覺按5級進行評估。具有優良皮膚感覺之試件評估為「5」(亦即非常優良的光滑度、極平滑的運動及極其乾淨的感覺)。較差皮膚感覺之試件評估為1。結果顯示於表2至6中。
在表2至6中,芯部分及外鞘部分之組分之縮寫係指以下所列組分。
TPU:基於胺基甲酸酯之熱塑性彈性體(由BASF生產,ET 870及C65A;由Huntsman Corporation生產,PS 440)
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由Kraton Polymers生產,G 1657)
L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由Dow Chemical Company生產,DNDA-1082及DNDB-1077;由ExxonMobil Corporation生產,6201XR)
SIS: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由Zeon Corporation生產,QUINTAC 3390)
PP:聚丙烯(由LyondellBasell生產,MF 650W;由Total Petrochemicals生產,3860X)

Claims (6)

  1. 一種包含具有芯鞘結構之纖維之非織物,該芯鞘結構包含芯部分及外鞘部分;該芯部分包含熱塑性彈性體;且該外鞘部分包含在大於或等於220℃至小於或等於260℃溫度範圍內所選擇之特定溫度下剪切黏度低於該熱塑性彈性體之聚烯烴,且該聚烯烴之熔體流動速率係大於或等於100g/10分鐘。
  2. 如請求項1之非織物,其中該熱塑性彈性體為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
  3. 如請求項1或2之非織物,其中該聚烯烴為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4. 如請求項1或2之非織物,其中在50%伸長下之應力係小於或等於1.3N/25mm。
  5. 如請求項1或2之非織物,其中一個表面為光滑表面。
  6. 一種可延伸之層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或2之非織物;及複數個其間以一定距離安置之彈性體股線;該等彈性體股線包含該等彈性體股線與該非織物接合之區域及該等彈性體股線與該非織物隔開之區域。
TW102140568A 2012-11-08 2013-11-07 非織造且可延伸之層合物 TWI6174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6341 2012-11-08
JP2012246341A JP6188306B2 (ja) 2012-11-08 2012-11-08 不織布及び伸縮性積層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4647A TW201434647A (zh) 2014-09-16
TWI617450B true TWI617450B (zh) 2018-03-11

Family

ID=5068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0568A TWI617450B (zh) 2012-11-08 2013-11-07 非織造且可延伸之層合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6975B2 (zh)
EP (1) EP2917393B1 (zh)
JP (1) JP6188306B2 (zh)
CN (1) CN104769172B (zh)
BR (1) BR112015010618A2 (zh)
TR (1) TR201904555T4 (zh)
TW (1) TWI617450B (zh)
WO (1) WO20140747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0477B2 (ja) * 2016-10-06 2021-06-02 クラレ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層積層体
CN106965535A (zh) * 2017-04-14 2017-07-21 刘兴跃 一种适合复合面料无胶加线系统
JP6927299B2 (ja) * 2017-06-05 2021-08-25 東洋紡株式会社 不織布
KR102036764B1 (ko) * 2018-04-19 2019-10-25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심초형 섬유, 부직포와 그의 적층체, 및 물품
TWI693309B (zh) * 2018-05-07 2020-05-11 財團法人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 熔噴芯鞘型纖維及使用其的熔噴不織布
IL268468A (en) 2018-08-06 2020-02-27 Depuy Synthes Products Inc Device for delivery and withdrawal of a braided implant with distal attachment
KR20240005115A (ko) * 2018-10-12 2024-01-11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부직포 적층체, 신축성 부직포 적층체, 섬유 제품, 흡수성 물품 및 위생 마스크
US20220298676A1 (en) * 2019-08-21 2022-09-2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Core-sheath filaments including polyisobutylen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print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64587A1 (en) * 2004-01-27 2005-07-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oft extensible nonwoven webs containing multicomponent fibers with high melt flow rates
EP1443132B1 (en) * 1998-08-03 2006-12-13 BBA Nonwovens Simpsonville, Inc. Elastic nonwoven fabric prepared from bi-component filame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8934A (ja) 1985-09-26 1986-05-07 Tokai Rika Co Ltd キーブランクの製造方法
JP2820966B2 (ja) * 1989-08-04 1998-11-05 株式会社クラレ 複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971919B2 (ja) * 1990-07-10 1999-11-08 宇部日東化成株式会社 熱接着性繊維
JP2928364B2 (ja) 1990-09-18 1999-08-03 チッソ株式会社 極細繊維発生複合繊維
US5238733A (en) 1991-09-30 1993-08-24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Stretchable nonwoven webs based on multi-layer blown microfibers
US5681302A (en) * 1994-06-14 1997-10-2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Elastic sheet-like composite
JP3657051B2 (ja) * 1996-04-19 2005-06-08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JP4251380B2 (ja) * 1996-04-19 2009-04-08 花王株式会社 伸縮弾性不織布
JP3816269B2 (ja) 1999-06-21 2006-08-3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伸縮性弾性ネ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弾性不織布
US6667254B1 (en) 2000-11-20 2003-12-2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brous nonwoven webs
RU2304047C2 (ru) * 2001-12-28 2007-08-10 Ска Хайджин Продактс Аб Эластичная ткань и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и одноразовое абсорбирующее изделие, содержащее эластичную ткань
CA2503049A1 (en) * 2002-10-24 2004-05-06 Advanced Design Concept Gmbh Elastomeric multicomponent fibers, nonwoven webs and nonwoven fabrics
TWI306129B (en) 2003-01-24 2009-02-11 Mitsui Chemicals Inc Fiber mixture,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the stretch nonwoven fabric
BRPI0508388A (pt) * 2004-03-03 2007-08-07 Kraton Polymers Res Bv fibra bicomponente, artigo, e, processo para produzir a fibra bicomponente
DE602006002277D1 (de) 2006-08-14 2008-09-25 Albis Spa Elastischer Spinnvliesstoff sowie damit ausgestatteter Verbundvliesstoff
EP2116367B1 (en) 2007-03-02 2018-04-04 Mitsui Chemicals, Inc. Layered nonwoven fabric
EP2034057A1 (en) 2007-09-10 2009-03-11 ALBIS Spa Elastic spunbonded nonwoven and elastic nonwoven fabric comprising the same
JP5703586B2 (ja) 2010-04-13 2015-04-22 Jnc株式会社 伸縮不織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加工物品
MY161334A (en) * 2010-11-25 2017-04-14 Mitsui Chemicals Inc Spunbonded nonwoven fabric-laminated multilayer structure
JP5898499B2 (ja) 2011-01-21 2016-04-06 日本バイリーン株式会社 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20480B2 (ja) 2011-12-16 2017-04-26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おむつ
JP5602183B2 (ja) 2012-05-07 2014-10-0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混合繊維からなる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155670B2 (en) * 2012-05-15 2015-10-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s with elastics in multiple laye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43132B1 (en) * 1998-08-03 2006-12-13 BBA Nonwovens Simpsonville, Inc. Elastic nonwoven fabric prepared from bi-component filaments
US20050164587A1 (en) * 2004-01-27 2005-07-28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Soft extensible nonwoven webs containing multicomponent fibers with high melt flow rat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5161A (ja) 2014-05-22
WO2014074788A1 (en) 2014-05-15
TW201434647A (zh) 2014-09-16
CN104769172B (zh) 2018-05-01
EP2917393A1 (en) 2015-09-16
TR201904555T4 (tr) 2019-05-21
EP2917393B1 (en) 2019-01-16
US10266975B2 (en) 2019-04-23
JP6188306B2 (ja) 2017-08-30
CN104769172A (zh) 2015-07-08
BR112015010618A2 (pt) 2019-12-17
WO2014074788A8 (en) 2015-01-15
US20150299918A1 (en) 2015-10-22
EP2917393A4 (en) 2016-07-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450B (zh) 非織造且可延伸之層合物
JP6120480B2 (ja) おむつ
JP4753852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CN101925459B (zh) 弹性层叠物及其制造方法
KR101368848B1 (ko) 신축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23888B (zh) 混纖不織布積層體
TW201643288A (zh) 不織布積層體、伸縮性不織布積層體、纖維製品、吸收性物品及衛生口罩
JP4845587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6452269B2 (ja) おむつ
JP5159267B2 (ja) 伸縮性積層体
CN112805429A (zh) 非织造布层叠体、伸缩性非织造布层叠体、纤维制品、吸收性物品及卫生口罩
JP2002013056A (ja) 伸縮性不織布複合体
JP3816269B2 (ja) 伸縮性弾性ネ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複合弾性不織布
JP5055054B2 (ja) 弾性不織布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伸縮性不織布
JP5230123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4753838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4104857B2 (ja) 防塵用ヘアキャップ
JP5036221B2 (ja) 伸縮性不織布の製造方法
JP2001179867A (ja) 不織布積層体
JP4845573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4889302B2 (ja) 伸縮性不織布
JP2000080553A (ja) 複合弾性不織布
JP2023066295A (ja) 伸縮シート
JP2022178136A (ja) 弾性フィラメン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用伸縮シート
JP2007321290A (ja) 伸縮性不織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