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96248B - Acrylonitrile-based fibers,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fiber structures comprising the same - Google Patents

Acrylonitrile-based fibers,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fiber structures comprising the sam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96248B
TWI596248B TW102132718A TW102132718A TWI596248B TW I596248 B TWI596248 B TW I596248B TW 102132718 A TW102132718 A TW 102132718A TW 102132718 A TW102132718 A TW 102132718A TW I596248 B TWI596248 B TW I59624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d polymer
acrylonitrile
acrylic fiber
ethylene
fi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27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0825A (zh
Inventor
Yoshiki Yamato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Exl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Exl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Exl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20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0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6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624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5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nitr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Filament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Description

丙烯腈系纖維及其製造方法以及含有該纖維之纖維構造物
本發明關於一種具有高白度及優異的抗起毛球性之丙烯腈系纖維以及其製造方法。
丙烯腈系纖維會有在其製造步驟之中進行丙烯腈系聚合物溶解、熱處理及乾燥等的伴隨著加熱的步驟時發生泛黃的特性。提升丙烯腈系纖維的白度的方法,經常是利用添加氧化鈦的方法。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揭示了一種丙烯酸系合成纖維,其特徵為:在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無機系溶劑溶液中,相對於該丙烯腈系聚合物100重量份,添加混合了二氧化鈦0.01~3重量份的液狀石蠟0.04~10重量份,並使其分散,製成紡絲原液,藉由常法將此液紡絲。
在專利文獻2中揭示了一種丙烯酸系合成纖維,其係相對於丙烯腈系聚合物含有粒徑為0.45μm以下且相對於二氧化鈦的重量以SiO2的形式含矽2.0重量%以上的金紅石型二氧化鈦0.1~5.0重量%,且含有9-10-二氫-9-氧雜-10-膦菲-10-氧化物0.01重量%以上。
在專利文獻3中揭示了一種丙烯酸系合成纖維,其係在將含有氧化鈦的丙烯腈系聚合物紡絲時,使氧化鈦與相對於氧化鈦為0.01~3重量%的氯化鈣均勻分 散於有機溶劑中,調製出分散液,然後將該分散液添加在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紡絲原液中,並將此液紡絲所得到。
另外,雖然丙烯腈系纖維被大量使用在衣料領域,然而會有容易起毛球(pilling)的缺點。毛球會損害衣料的美觀,顯著損害手感,因此強烈希望抑制起毛球。關於抑制起毛球的方法,目前已經進行了各種改良。
抑制起毛球的方法,可分成使成為起毛球的主因的絨毛不會產生的方法,以及即使產生了絨毛,在形成毛球之前使其脫落之方法。前者的方法一般而言,恆久地缺乏抗起毛球性,而且此方法受到編織物的構造面或組織的形態面的制約,會有實用上無法期待廣泛的製品發展等的缺點。為了賦予於實用上有利的抗起毛球性,後者的方法,亦即在絨毛交纏而形成毛球之前,使絨毛脫落的方法是有效的。
例如在專利文獻4中揭示了一種抗起毛球性丙烯酸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將含有丙烯腈60重量%以上的丙烯酸系聚合物紡絲,進行延伸及乾燥後,以加熱的輥筒使纖維溫度上升,以每一次延伸不會發生斷絲的延伸倍率,分成3次以上進行多段乾熱延伸使全延伸倍率成為1.05倍以上。
另外,在專利文獻5中揭示了一種抗起毛球性丙烯酸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在使用由92質量%以上的丙烯腈以及與該丙烯腈具有共聚合性的乙烯系單體3質量%以上且未滿6質量%、及含磺酸基的乙烯基單 體0.2質量%以上且未滿2質量%所構成之丙烯腈系聚合物,並使用有機溶劑,利用濕式紡絲法來製造丙烯酸系纖維時,將該聚合物溶液濃度調整成21~25質量%、原液黏度調整成50~300泊、原液溫度調整成60~90℃,溶劑濃度為50~60質量%,在溫度為30~45℃的凝固浴中紡出,然後在濕熱氣體環境下以延伸倍率3.5~5.5倍進行延伸,使乾燥緻密化處理前的膠體狀纖維的膨潤度(纖維含水率)成為80~130質量%,接下來進行乾燥緻密化處理,進一步進行熱緩和處理,使纖維的熱收縮成為5~15%。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289114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7-216641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8-2762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11-200141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8-038309號公報
然而,氧化鈦與丙烯腈系聚合物沒有親和性,因此若增加添加量,則會降低纖維的強度,紡絲通過性等的後處理加工性的降低或紡線的強度降低等的問題容易發生。因此,添加量會受到限制而難以得到高白度,此外也不容易得到實用的細纖度的纖維。另外,以往 的抗起毛球性丙烯腈系纖維也會降低纖維的強度,因此會有紡絲通過性等的後處理加工性的降低或紡線的強度降低等的問題。本發明目的為提供一種丙烯腈系纖維,其係維持纖維強度,同時具有良好的抗起毛球性,而且具有高白度。
本發明人針對上述課題潛心檢討,結果發現可藉由以下的手段來達成上述目的。
(1)一種丙烯腈系纖維,其特徵為:相對於丙烯腈系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與該丙烯腈系聚合物組成相異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0.5~30重量份。
(2)如(1)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折射率差為0.01~0.05。
(3)如(1)或(2)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由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減去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SP值之差為3(MJ/m3)1/2以上。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1~10μm。
(5)如(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係具有交聯構造。
(6)如(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為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微粒子。
(7)如(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藉由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在纖維表面形成凸部。
(8)如(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纖度為0.25~2.0dtex。
(9)如(1)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拉伸強度為1.5~4.5cN/dtex。
(10)如(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藉由下述方法測得的抗起毛球性為3.5級以上: 將丙烯腈系纖維紡絲成公制支數1/52、撚數720的絲線,以16隔距(gauge)2股(ply)製成天竺織,依據JIS-L-1076之A法對此物作測定。
(11)一種纖維構造物,其特徵為:含有如(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
(12)如(1)至(10)中任一項所記載之丙烯腈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丙烯腈系聚合物溶液中混合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並將所得到的紡絲原液紡絲。
依據本發明,可得到具有高於以往的纖維強度之高白度丙烯腈系纖維,以及比以往還細的高白度丙烯腈系纖維。這些纖維在衣料用途或室內裝滿用途等可提供高品質的纖維製品。另外,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還具有優異的抗起毛球性。
第1圖係實施例1所得到的本發明之纖維的SEM影像。
[實施發明之形態]
本發明中之丙烯腈系聚合物係希望其聚合組成的40重量%以上為丙烯腈,較佳為50重量%以上為丙烯腈,更佳為80重量%以上為丙烯腈。所以,該丙烯腈系聚合物除了可採用丙烯腈均聚物以外,還可採用丙烯腈與其他單體的共聚物。共聚物中的其他單體並無特別限定,而可列舉鹵乙烯及偏二鹵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另外,(甲基)的表記是表示附有以及並未附有甲基的兩種情形);甲基烯丙基磺酸、對苯乙烯磺酸等的含磺酸基的單體及其鹽;(甲基)丙烯酸、伊康酸等的含羧基的單體及其鹽;丙烯醯胺、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等。
本發明中之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為乙烯系聚合物,因此與丙烯腈系聚合物的比重差小。所以,該微粒子可分散在纖維中而不會凝集。此外,與無機系添加劑相比,乙烯系聚合物與丙烯腈系聚合物的親和性較高,纖維強度的降低也會受到抑制。另一方面,認為本發明中之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與上述本發明中之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組成相異,因此在兩者之間存在界面,毛球成因的絨毛會容易脫落。像這樣,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會分散在纖維中,且與丙烯腈系聚合物的親和性高,因此在所得到的丙烯腈系纖維之中,入射的光線會散射而沒有光斑,而成為高白度,纖維強度也不會降低,另一方面,抗起毛球性亦優異。
構成該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乙烯系單體,可列舉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等的鹵乙烯化合物;偏 二氯乙烯、偏二溴乙烯、偏二氟乙烯等的亞乙烯系單體;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馬來酸、伊康酸等的不飽和羧酸及該等的鹽類;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苯酯、丙烯酸環己酯等的丙烯酸酯類;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等的甲基丙烯酸酯類;甲基乙烯基酮、乙基乙烯基酮、苯基乙烯基酮、甲基異丁烯基酮、甲基異丙烯基酮等的不飽和酮類;蟻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酪酸乙烯酯、安息香酸乙烯酯、單氯醋酸乙烯酯、二氯醋酸乙烯酯、三氯醋酸乙烯酯、單氟醋酸乙烯酯、二氟醋酸乙烯酯、三氟醋酸乙烯酯等的乙烯酯類;甲基乙烯基醚、乙基乙烯基醚等的乙烯基醚類;丙烯醯胺及其烷基取代物;乙烯基磺酸、烯丙基磺酸、甲基烯丙基磺酸、苯乙烯磺酸、2-丙烯醯胺-2-甲基丙磺酸、甲基丙烯酸磺丙酯、乙烯基硬脂酸、乙烯基亞磺酸等的含乙烯基的酸化合物、或其鹽、其酐、其衍生物等;苯乙烯、甲基苯乙烯、氯苯乙烯等的苯乙烯及其烷基或鹵素取代物;烯丙基醇及其酯或醚類;N-乙烯基酞醯亞胺、N-乙烯基琥珀醯亞胺等的乙烯基醯亞胺類;乙烯基吡啶、乙烯基咪唑、二甲基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N-乙烯基吡咯烷酮、N-乙烯基咔唑、乙烯基吡啶類等的鹼性乙烯基化合物;丙烯醛、甲基丙烯醛等的不飽和醛類等。
另外,在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之中,相對 於構成纖維的丙烯腈系聚合物100重量份,必須含有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0.5~30重量份。若含量未滿0.5重量份,則無法得到足夠的白度提升效果,若超過30重量份,則纖維強度會降低,而且也變得不容易製造纖維。另外,若將含量定為1~20重量份,則可更加提高抗起毛球性,故為佳。
此外,本發明所採用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與丙烯腈系聚合物的折射率差希望為0.01~0.05,較佳為0.02~0.04。藉由將折射率差設定為0.01以上,在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與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界面的入射光的散射程度增加,可更加提高白度。折射率差的上限並無限制,然而若折射率差超過0.05,則白度達到上限等級,因此沒有必要進一步增加折射率差。
另外,就本發明中之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而言,將構成該微粒子的乙烯系聚合物的溶解度參數(亦表記為SP值)由上述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減去而得之差值希望為3(MJ/m3)1/2以上,較佳為4(MJ/m3)1/2以上。若乙烯系聚合物的SP值小於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3(MJ/m3)1/2以上,則纖維表層部存在較多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因此白度或抗起毛球性較優異。另一方面,若乙烯系聚合物的SP值與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之差小,則乙烯系聚合物與丙烯腈系聚合物的親和性變得過高,會有絨毛脫落的效果不足的情形。另外,若乙烯系聚合物的SP值大於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則在纖維內部存在許多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因此會有白度提升的效果 或絨毛脫落的效果不足的情形。
另外,由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減去乙烯系聚合物的SP值之差希望為8(MJ/m3)1/2以下,較佳為6(MJ/m3)1/2以下。若此差值超過8(MJ/m3)1/2,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與丙烯酸腈系聚合物的親和性變得過小,會有微粒子變得容易由纖維脫落,或纖維強度變得不足的情形。此外,本發明中的SP值是藉由後述方法來計算。在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具有交聯構造的情況下,將由除去交聯構造部分的組成所求得的SP值定為該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SP值。
另外,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平均粒徑希望為0.1~10μm,較佳為0.1~3.0μm,更佳為0.1~1.0μm。若平均粒徑未滿0.1μm,則會有光線的透過量增加,降低白度提升效果的情形,若超過10μm,則纖維強度的降低變大,而且光散射也容易成為光斑。另外,從抑制由纖維脫落的觀點看來,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平均粒徑係以纖維直徑的5分之1以下為佳。
在後述製造方法之中,本發明中之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會被添加至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紡絲原液,因此必須不會溶解在該紡絲原液中,而能夠維持粒子形狀。為了達到此目的,可採用選擇可產生與紡絲原液親和性低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單體組成之方法、或在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中導入交聯構造之方法。尤其在後者的方法中,單體的選擇範圍擴大,即使是增加與紡絲原液的親和性的單體也可採用,故為佳。
在導入該交聯構造的方法中所能夠採用的交聯構造,希望是在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紡絲原液中或在紡絲步驟中的熱處理或藥劑處理等之中不會被切斷的交聯構造。這種交聯構造可列舉共價鍵產生的交聯構造。具體而言,可例示使具有多個雙鍵的乙烯系單體共聚合所得到的交聯構造、或使一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具有交聯性的官能基的交聯性化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中的官能基進行反應所得到的交聯構造等。
具有多個雙鍵的乙烯系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N-羥甲基丙烯醯胺、三烯丙基異三聚氰酸酯、三烯丙基三聚氰酸酯、二乙烯苯、甲基丙烯酸羥乙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亞甲基雙丙烯醯胺等的交聯性乙烯基化合物。
另外,一分子內具有兩個以上具有交聯性的官能基的交聯性化合物中之具有交聯性的官能基並無特別限定,可列舉例如環氧基、羧基、羥基、羥甲基、唑啉基、胺基、氮丙啶基、異氰酸酯基、嵌段化異氰酸酯基等。
具有這些基團的交聯性化合物可列舉例如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三縮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等的聚環氧化合物;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甘油等的二醇化合物;縮水甘油醇、三羥甲基丙烷、聚乙烯醇、季戊四醇等的含羥基的化合物;乙醇 胺、乙二胺、丙二胺、三羥甲基三聚氰胺、聚乙烯亞胺、尿素、唑啉系反應性聚合物、嵌段化聚異氰酸酯化合物、聚氮丙啶化合物、含有聚唑啉基的化合物等。
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具體例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與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的共聚物微粒子或苯乙烯與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的共聚物微粒子等的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微粒子。從上述折射率差及微粒子本身的白度的觀點、或SP值之差亦即抗起毛球性的觀點看來,這些微粒子在本發明中為適合。
另外,如上述般,本發明所採用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具有在纖維中會被分散而不會凝集,且與丙烯腈系聚合物具有某程度的親和性,因此纖維的強度也不易降低的特徵。如以往般,在利用氧化鈦等的無機系添加劑來提升白度的方法、或利用降低纖維強度來賦予抗起毛球性方法中,特別是在細纖度的情況,強度會變得不足,在實用層面發生不良狀況。具有前述特徵的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即使是2.0dtex以下,甚至1.0dtex以下的細纖度也具有實用上充足的纖維物性,例如拉伸強度宜為1.5~4.5cN/dtex,較佳為2.0~4.5cN/dtex、拉伸伸度宜為20~60%,較佳為30~50%。此外,從現實的生產或紡絲加工性等的層面看來,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的纖度希望為0.25dtex以上。
另外,在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之中,藉由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在纖維表面會形成多數的凸部。藉由具有該凸部,接觸面積會減少,而表現出與通常的 纖維相異的觸感或手感。甚至認為該凸部會減少纖維彼此的接觸面積,並減少纖維之間的摩擦。認為藉此纖維因為摩擦而由絲線等的纖維構造物陸續被拉出的狀況不易發生,起毛球也會受到抑制。
另外,在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之中,藉由改變如上述般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特性或添加量等,可控制抗起毛球特性,可表現出後述測定方法測得3.5級以上甚至4級以上的優異抗起毛球性。可表現出該特性的理由未明,而認為可能是因為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界面存在,毛球成因的絨毛會變得容易脫落。
含有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的纖維構造物,可列舉線、紗(亦包括包覆紗)、長纖維、織物、編物、絨布、不織布、紙狀物、薄片狀物、積層體、綿狀物(包括球狀或塊狀物)等。具體的形態可列舉貼身衣物、束腹、護具、手提袋、襪子、長襪、睡衣、浴袍、毛巾、墊子、厚毯、地毯、寢具等。另外,在該纖維構造物形成時,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可單獨使用,或可併用一般常用的天然纖維、有機纖維、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甚至無機纖維、玻璃纖維等。此外,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在纖維構造物中所占的比例,只要適當選擇以滿足在該纖維構造物的用途所需要的白度、抗起毛球性、機械特性等即可。
本發明之丙烯腈系纖維之製造方法,可列舉藉由在使丙烯腈系聚合物溶解於溶劑而成的溶液中混合 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製成紡絲原液,將此液紡絲而得到纖維之方法。紡絲條件可採用以往周知的紡絲條件。
此處,使丙烯腈系聚合物溶解的溶劑可列舉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乙醯胺、二甲亞碸等的有機系溶劑或硝酸、氯化鋅水溶液、硫氰酸鈉水溶液等的無機系溶劑。
另外,關於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相較於以乾燥微粒子的形式來混合,會比較希望以水分散液等的分散液狀來混合。藉由以分散液狀來混合,所得到的纖維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不會凝集,可成為分散的狀態,因此可提高纖維的白度及抗起毛球性,同時還可抑制纖維強度的降低。
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可列舉使甲基丙烯酸酯系交聯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的TAFTIC F-167(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苯乙烯-丙烯酸酯系共聚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的AM-610(昭和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氯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體的Vinyblan 700(日信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甲基丙烯酸酯系交聯聚合物微粒子的TAFTIC FH-S01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分散於水中而成的分散液等。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作具體說明,然而本發明的範圍並不受這些實施例所限定。實施例中的份及百分率只要沒有特別說明,則以重量基準來表示。
(1)折射率差
將待測樣品設置於載玻片,滴入標準折射液(CARGILL標準折射液)之後,設置蓋玻片,藉由光學顯微鏡來觀察樣品。改變標準折射液的折射率至樣品變成無法確認為止,將無法確認的標準液的折射率定為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折射率。折射率差為丙烯腈系纖維的折射率1.51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折射率之差的絕對值。
(2)平均粒徑
使用ELS-Z(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藉由動態光散射法進行平均粒徑的測定。
(3)白度
以目視比較藉由紡絲所得到的纖維與不含氧化鈦等的白度提升劑的一般丙烯腈系纖維K8-1.7T51(日本Exlan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判斷是否觀察到白度提升。
(4)纖維的拉伸強度、拉伸伸度
基於JIS-L-1015「化學短纖維測試方法」來實施。
(5)抗起毛球性
基於JIS-L-1076「織物及編物的毛球測試方法」的A法來實施。將3.5級以上判斷為具有抗起毛球性。
(6)SP值之差
聚合物的SP值(δ(MJ/m3)1/2)是由針對構成該聚合物的各單體成分利用Fedors的算式所計算出的SP值(δj(MJ/m3)1/2)與聚合物中的莫耳分率nj,藉由下述式來計算。
δj=[Ev/V]1/2=[Σ△ei/Σ△vi]1/2
δ=Σ(δj×nj)
此處,Ev:蒸發能量、V:莫耳體積、△ei:i成分之原子或原子團的蒸發能量、△vi:i成分之原子或原子團的莫耳體積。SP值之差,可藉由將利用上述式計算出的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減去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SP值而求得。
[實施例1]
使丙烯腈90重量%、丙烯酸甲酯9重量%、甲基烯丙基磺酸鈉1重量%進行水系懸浮聚合,藉此製作出丙烯腈系聚合物。該聚合物的SP值為24.6(MJ/m3)1/2。接下來,使丙烯腈系聚合物溶解在濃度45重量%的硫氰酸鈉水溶液中,使聚合物濃度為12重量%,然後添加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的TAFTIC F-167(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並且混合,而製作出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重量比為100:20的紡絲原液。將該原液擠出至-2.0℃的15重量%硫氰酸鈉水溶液中,接下來水洗,延伸成12倍之後,以110℃×10分鐘進行濕熱處理,以120℃的熱風乾燥機進行乾燥緻密化,而製作出0.5dtex的丙烯腈系纖維。由第1圖所示的SEM影像明顯可知,所得到的纖維藉由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在纖維表面形成了凸部。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實施例2]
除了將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重量比變更為100:10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 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實施例3]
除了將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重量比變更為100:1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實施例4]
除了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變更為苯乙烯與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的共聚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此外,共聚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是藉由無皂乳化聚合而得到。
[實施例5]
除了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變更為將TAFTIC FH-S01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添加至水中並使其分散而成的分散液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實施例6]
除了將所得到的丙烯腈系纖維的纖度變更為1.0dtex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實施例7]
除了將所得到的丙烯腈系纖維的纖度變更為1.7dtex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實施例8]
除了將所得到的丙烯腈系纖維的纖度變更為2.2dtex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比較例1]
除了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變更為丙烯腈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的TAFTIC F-12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比較例2]
除了將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重量比變更為100:35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嘗試丙烯腈系纖維的紡絲,然而並未得到纖維。
[比較例3]
除了將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重量比變更為100:0.3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比較例4]
除了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變更為將TAFTIC FH-S020(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添加至水中並使其分散而成的分散液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嘗試丙烯腈系纖維的紡絲,然而並未得到纖維。
[比較例5]
除了添加氧化鈦粒子的水分散液的FTR-700(堺化學工業製)來代替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以外,以與實施例1同樣的方式得到丙烯腈系纖維。將所得到的纖 維的特性揭示於表1。
如表1所示般,在實施例1、2、3中,在本發明的範圍內改變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添加至丙烯腈系纖維的添加量,其結果,觀察到白度的改善。另外,確認了即使是相對於丙烯腈系聚合物100重量份添加20重量份這樣大量添加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情況,也不會損及纖維物性。在實施例4中,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變更為以苯乙烯為主成分的微粒子,並改變折射率差,然而觀察到白度提升以及纖維物性的維持。在實施例5中,使用平均粒徑大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實施紡絲,其結果,可觀察到白度提升、及纖維物性的維持。改變所得到的纖維的纖度的實施例6~8,也確認白度提升以及纖維物性的維持。
另外,使用實施例1~8的各纖維,製作出公制支數1/52、撚數720的紡線,並以16隔距2股製成天竺織,確認抗起毛球性,其結果,確認抗起毛球性良好而為3.5級以上。在這些實施例之中,相對於構成纖維的丙烯腈系聚合物,乙烯系聚合物粒子的SP值低且為3(MJ/m3)1/2以上,因此認為在界面的密著性不會過高,強度變低,可抑制毛球的成長。
另一方面,在比較例1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採用以丙烯腈為主成分的微粒子,製作出折射率差為0的纖維,其結果,雖然可維持纖維物性,然而無法確認白度的提升。在比較例2中,謀求白度的進一步提升而增加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添加量,然而紡絲原液膠化,會發生吐出中斷或斷絲,而無法得到良好的纖維。在比較例3中,減少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添加量,確認了效果的發揮,然而添加量少,因此無法確認白度的提升。在比較例4中,使用了平均粒徑大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然而紡嘴的孔部會阻塞而無法紡絲。在比較例5中,使用了通常作為白度提升劑所使用的氧化鈦,然而在鈦的情況,由於添加量增加而損及纖維物性,因此在20%的添加量的情況下,纖維物性極端惡化。
使用比較例1、3的各纖維,與實施例同樣地製作出編物,並測定抗起毛球性,其結果,抗起毛球性為2.5級。在比較例1中,所添加的微粒子與構成纖維的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組成接近,SP值之差過小,因此微粒子與聚合物的界面的密著性高,而且微粒子的SP值較高 ,因此認為纖維表層部的微粒子少,抗起毛球性降低。另外,在比較例3中,微粒子的添加量少、微粒子與聚合物的界面也少,因此認為抗起毛球性降低。比較例5由於纖維物性太弱,因此無法加工成編物。

Claims (11)

  1. 一種丙烯腈系纖維,其相對於丙烯腈系聚合物100重量份,含有與該丙烯腈系聚合物的組成相異的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0.5~30重量份,其特徵為:由該丙烯腈系聚合物的SP值減去該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SP值之差為3(MJ/m3)1/2以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丙烯腈系聚合物與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折射率差為0.01~0.05。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平均粒徑為0.1~10μ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係具有交聯構造。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為丙烯酸酯及/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微粒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係藉由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在纖維表面形成凸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纖度為0.25~2.0dtex。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拉伸強度為1.5~4.5cN/dtex。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丙烯腈系纖維,其中藉由下述方法測得的抗起毛球性為3.5級以上:將丙烯腈系纖維紡絲成公制支數1/52、撚數720 的絲線,以16隔距(gauge)2股(ply)製成天竺織,依據JIS-L-1076之A法對此物作測定。
  10. 一種纖維構造物,其特徵為: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丙烯腈系纖維。
  11. 一種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丙烯腈系纖維之製造方法,其中在丙烯腈系聚合物溶液中混合乙烯系聚合物微粒子的水分散液,並將所得到的紡絲原液予以紡絲。
TW102132718A 2012-09-13 2013-09-11 Acrylonitrile-based fibers,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fiber structures comprising the same TWI5962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1537 2012-09-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0825A TW201420825A (zh) 2014-06-01
TWI596248B true TWI596248B (zh) 2017-08-21

Family

ID=50278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2718A TWI596248B (zh) 2012-09-13 2013-09-11 Acrylonitrile-based fibers,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fiber structures comprising the same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331224B2 (zh)
KR (1) KR102067570B1 (zh)
CN (1) CN104619896B (zh)
TW (1) TWI596248B (zh)
WO (1) WO2014042107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4418A2 (en) * 1986-06-20 1988-01-27 Courtaulds Plc Preparation of polymer dispersions
JP2008038309A (ja) * 2006-08-09 2008-02-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抗ピル性アクリル系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00500A (en) * 2008-05-30 2010-01-01 Mitsubishi Rayon Co Acrylonitrile-based copolymer,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crylonitrile-based copolymer solution, and polyacrylonitrile precursor for carbon fib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79058A (ja) * 1983-10-06 1985-05-04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アクリル系重合体原液の製造法
JPS61289114A (ja) 1985-06-13 1986-12-19 Asahi Chem Ind Co Ltd 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GB8615103D0 (en) * 1986-06-20 1986-07-23 Courtaulds Plc Polymer dispersions
JPH07216641A (ja) 1994-02-02 1995-08-15 Kanebo Ltd 白色度に優れた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
JPH0827620A (ja) 1994-07-08 1996-01-30 Kanebo Ltd 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JPH11200141A (ja) 1997-11-06 1999-07-27 Asahi Chem Ind Co Ltd 抗ピリング性アクリル系繊維の製造法
JPH11222718A (ja) * 1998-02-09 1999-08-1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超極細アクリル系繊維集合体
CN1188554C (zh) * 2000-07-28 2005-02-09 钟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外观特性优异的丙烯基系纤维及绒头布帛
KR100432709B1 (ko) 2004-02-06 2004-05-28 (주)비바코 염색성이 개선된 폴리비닐클로라이드-아크릴로나이트릴 섬유
JP2006243453A (ja) 2005-03-04 2006-09-14 Toray Ind Inc スクリーン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54418A2 (en) * 1986-06-20 1988-01-27 Courtaulds Plc Preparation of polymer dispersions
JP2008038309A (ja) * 2006-08-09 2008-02-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抗ピル性アクリル系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TW201000500A (en) * 2008-05-30 2010-01-01 Mitsubishi Rayon Co Acrylonitrile-based copolymer,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crylonitrile-based copolymer solution, and polyacrylonitrile precursor for carbon fib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19896A (zh) 2015-05-13
TW201420825A (zh) 2014-06-01
CN104619896B (zh) 2016-08-24
JP6331224B2 (ja) 2018-05-30
WO2014042107A1 (ja) 2014-03-20
JPWO2014042107A1 (ja) 2016-08-18
KR20150053898A (ko) 2015-05-19
KR102067570B1 (ko) 2020-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3849B2 (ja) 導電性と抗ピル性、及び蓄熱性を有する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TWI596248B (zh) Acrylonitrile-based fibers,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fiber structures comprising the same
JP4604911B2 (ja) 炭素繊維前駆体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極細炭素繊維の製造方法
JP7177982B2 (ja) 吸湿性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繊維、該繊維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繊維を含有する繊維構造体
JP7167991B2 (ja) アクリル繊維、該繊維を含む紡績糸及び編地
JP3656311B2 (ja) 抗ピル性極細アクリル系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38309A (ja) 抗ピル性アクリル系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KR20190000291A (ko) 3차원 권축을 가지는 편평 아크릴로나이트릴계 섬유 및 이 섬유를 사용한 파일 포백
JP7177986B2 (ja) 収縮性吸湿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繊維、該繊維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繊維を含有する繊維構造体
JP2013199718A (ja) アクリル系消臭繊維並びにそれを含む紡績糸および織編物。
JP2021101053A (ja) 異形断面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異形断面繊維を含む不織布及び吸遮音材
JPWO2004058883A1 (ja) ポリマー組成物、複合繊維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布帛
JP4895280B2 (ja) 抗ピル性アクリル系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764378B2 (ja) アクリル系三角形断面繊維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76937A (ja) 抗ピル性細繊度アクリル系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紡績糸
JPWO2003072618A1 (ja) 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用合成樹脂及びそれからなる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並びに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の製造方法
WO2016098541A1 (ja) アクリル系繊維の製造方法
JP2018053378A (ja) 紫外線遮蔽性に優れたアクリル繊維
JP6065479B2 (ja) 放射線遮蔽性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繊維および該繊維を含有する繊維構造物、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5183329B2 (ja) 抗菌性アクリル繊維の湿式紡糸方法
JP2005120512A (ja) 清涼感を有するアクリル系複合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356323B2 (zh)
WO2023171286A1 (ja) 難燃性布帛及び難燃性作業服
JP2020059939A (ja) 吸湿発熱性アクリル繊維
JP2017166108A (ja) アクリル系合成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