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7472B - 旋轉切削工具 - Google Patents

旋轉切削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7472B
TWI577472B TW104119275A TW104119275A TWI577472B TW I577472 B TWI577472 B TW I577472B TW 104119275 A TW104119275 A TW 104119275A TW 104119275 A TW104119275 A TW 104119275A TW I577472 B TWI577472 B TW I5774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tool
edge
peripheral
cu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9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15311A (zh
Inventor
高橋昭一
佐藤望
Original Assignee
佑能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佑能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佑能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15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15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7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747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10Shank-type cutters, i.e. with an integral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21Cutting angles negative
    • B23C2210/0428Cutting angles negative axial rake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4Angles
    • B23C2210/0407Cutting angles
    • B23C2210/0442Cutting angles positive
    • B23C2210/0457Cutting angles positive radial rake ang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8Side or top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23C2210/082Details of the corner region between axial and radial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08Side or top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23C2210/086Discontinuous or interrupted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8Arrangement of tee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8Arrangement of teeth
    • B23C2210/285Cutting edges arranged at different diam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8Arrangement of teeth
    • B23C2210/287Cutting edges arranged at different axial positions or having different lengths in the axi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32Details of teeth
    • B23C2210/325Different teeth, i.e. one tooth having a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to a tooth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flu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54Configuration of the cutting pa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20/00Details of milling processes
    • B23C2220/28Finis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22/00Materials of tools or workpieces composed of metals, alloys or metal matrices
    • B23C2222/84St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Description

旋轉切削工具
本發明是關於旋轉切削工具。
鋼材之中由於機械構造用碳鋼鋼材為廉價,多使用於零組件加工或模具型腔。
但是,將此碳鋼鋼材,例如藉專利文獻1等所揭示的平面切削加工及側面切削加工進行之一般方形端銑刀進行切削加工時,會因為刀部的底刀刃與外圍刀刃之連設部份的前端角隅部,在平面加工面產生刮擦而在平面加工面產生深的傷痕。
並且,會在各刀刃的切削刃附著被切削材,並因此在該刀刃發揮切削作用,即積屑瘤也會產生上述相同的問題具體而言,會產生刀刃生成的積屑瘤的成長導致加工面的過切;鈍化後成為刀刃的積屑瘤導致加工面的刮擦;及咬入脫落後的積屑瘤導致加工面的損傷及促進工具的損傷等的問題。
上述問題皆會成為對加工面殘留深的傷痕的原因,在 進行加工面研磨處理時,在除去此深的傷痕時需要很多的工時。並且,該研磨處理也多是以手操作實施的場合,因作業員的技能或熟練度等,會導致加工尺寸精度惡化的可能性增大。因此,獲得平滑且具有光澤的面困難。
因此,為解決如以上的問題,一般是使用具耐特壓添加劑油性切削油劑,或使切削速度上升或增大進刀量將加工點附近的溫度上升使被切削材軟化,以抑制工具的前端角隅部的損傷及積屑瘤的產生。
但是,一般無法避免從常溫狀態的開始加工,並藉加工程式組入氣割時,此時導致工具與被切削材的冷卻,因此藉上述手法有無法解決上述問題點的實際情況。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2557189號公報
本發明是用於解決上述的問題點,提供一種可解決伴隨著工具的前端角隅部之損傷的平面加工面的刮擦等的影響,並且,也可抑制積屑瘤的生成,可將加工面加工成平滑且具光澤面的旋轉切削工具。
參閱添附圖示說明本發明的要旨。
在工具主體1的前端部外圍設有複數條從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側的排屑槽2,該排屑槽2的斜面3與上述工具主體1的前端間隙面4的交叉稜線部分別與上述工具主體1一體設有底刀刃5、6的旋轉切削工具,上述底刀刃5、6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工具軸方向前端側成凸出的凸狀緣7,該凸狀緣7係以具有連設複數條大致直線形的直線緣所形成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以上述凸狀緣7至少連設從工具外圍側朝向工具中心側緩緩朝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直線緣8,及從工具外圍側朝向工具中心側緩緩朝工具基端側向下傾斜的直線緣9形成鈍角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以具有上述凸狀緣7的底刀刃5、6的端刃間隙角α為-5°以上而小於0°,具有上述凸狀緣7的底刀刃5、6的端刃間隙部的長度M為0.002mm以上且為工具外徑的四分之一以下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並且,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以具有上述凸狀緣7的底刀刃5、6的切削角β為5°以上30°以下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具有上述凸狀緣7的底刀刃5、6的斜面3係以大致平面形成,設上述端刃間隙部為中心上升形狀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 工具中,以設有複數具備有底刀刃5、6的刀刃部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連設於副底刀刃6的外圍刀刃11的外圍切削角為5°以上30°以下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連設於副底刀刃6的外圍刀刃11的外圍切削角為5°以上30°以下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交替分別同數設置具備上述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與具備上述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交替分別同數設置具備上述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與具備上述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1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0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6的外圍刀刃11没入工具徑向內側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1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0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6的外圍刀刃11没入工具徑向內側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1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0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6的外圍刀刃11没入工具徑向內側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1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0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6的外圍刀刃11没入工具徑向內側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上述複數排屑槽2之中的至少一條排屑槽2是呈螺旋狀形成於工具中心軸周圍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又,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中,係以該旋轉切削工具是方形端銑刀為特徵的旋轉切削工具。
由於本發明是如上述的構成,成為可將加工面加工成平滑且具有光澤的面的旋轉切削工具。
1‧‧‧工具主體
2‧‧‧排屑槽
3‧‧‧斜面
4‧‧‧前端間隙面
5‧‧‧底刀刃(主底刀刃)
6‧‧‧底刀刃(副底刀刃)
7‧‧‧凸狀緣
8‧‧‧直線緣
9‧‧‧直線緣
10‧‧‧外圍刀刃
11‧‧‧外圍刀刃
α‧‧‧端刃間隙角
β‧‧‧切削角
M‧‧‧端刃間隙部的長度
第1圖為本實施形態的概略說明側視圖。
第2圖為本實施形態的概略說明前視圖。
第3圖是說明伴隨著本實施例的傾倒之作用角的變化的概略說明圖。
第4圖是說明伴隨著習知工具的傾倒之作用角的變化的概略說明圖。
第5圖是說明藉習知工具進行平面加工時產生的傷痕等的概略說明圖。
第6圖是說明底刀刃的切削角的概略說明圖。
第7圖為其他例1的概略說明前視圖。
第8圖為其他例2的概略說明前視圖。
第9圖為其他例3的概略說明圖。
第10圖是說明其他例4之概略的端刃間隙部的放大側視圖。
根據圖示表示本發明的作用並簡單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
在底刀刃5存在有凸狀緣7,使得該凸狀緣7部份成為平面加工時主要實現切削作用的部位(主要與平面加工面接觸的部位),即使工具的前端角隅部破損,仍就不易產生起因於與此破損前端角隅部的接觸之平面加工面的刮擦。
亦即,即使設置凸狀緣7的場合,破損雖因更尖銳的前端角隅部所產生,但凸狀緣7主要是與平面加工面接 觸,因此盡可能抑制與破損之前端角隅部的接觸,並且,即使如與波損的前端角隅部接觸的平面加工面產生刮擦等,仍可以更朝平面加工面側突出的凸狀緣7,在展開的平面加工時可藉著切削一邊除去前端角隅部的切削痕跡並進行加工。
因此,因破損的前端角隅部導致平面加工面之刮擦等的產生困難,又,即使該刮擦等產生的場合仍可藉凸狀緣7除去,可容易獲得高品質的平面加工面。並由於可消除因破損的前端角隅部的影響,而可延長期待之加工面品質位準的切削距離,其結果可延長工具壽命。
此外,凸狀緣7是可連設直線緣形成,例如不須如方形端銑刀,在工具的前端角隅部形成R形狀部等的複雜的加工步驟,可抑制工具製作上的不均勻而可容易製造。
並且,將具有凸狀緣7的底刀刃5、6設定成預定的切削角,可藉此獲得盡可能抑制積屑瘤的生成的構成,也可抑制起因於積屑瘤之加工面的刮擦等。
〔實施例〕
根據圖示針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說明。
本實施例是在工具主體1的前端部外圍設有複數從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側的螺旋狀的排屑槽2,該排屑槽2的斜面3與上述工具主體1的前端間隙面4的交叉稜線部分別與上述工具主體1一體設有底刀刃5、6的旋轉切削工具,上述底刀刃5、6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工具軸方 向前端側成凸出的凸狀緣7,該凸狀緣7是連設複數條大致直線形的直線緣所形成。
又,本實施例是在上述排屑槽2與上述工具主體1的外圍面21的交叉稜線部分別與上述工具主體1一體設有外圍刀刃10、11的旋轉切削工具,本實施例中,該外圍面21是設定成從上述外圍刀刃10、11朝工具旋轉方向後方側緩緩向工具中心側傾斜的外圍間隙面。又,該外圍間隙面也可以是成直線傾斜的面,也可以是成曲線傾斜的曲面。本實施形態中該外圍面21是設定從上述外圍刀刃10、11朝工具旋轉方向後方側緩緩向工具中心側成曲線傾斜之曲面的外圍間隙面。
具體為,本實施例是在與工具主體1一體設置的底刀刃5、6具有複數透過前端角隅部12連設有外圍刀刃10、11的刀刃部的方端形銑刀,使用於對碳鋼鋼材施以平面加工、側面加工及槽穴加工等之用。
本實施形態中,上述底刀刃5、6之中的至少一個底刀刃5是具有上述凸狀緣7作用於平面切削的主底刀刃5,又,其他的底刀刃6是設置相對於上述主底刀刃5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亦即,上述副底刀刃6是構成相對於具有上述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沒入工具基端側成為更低,構成大致不發揮對平面的切削作用。亦即,上述底刀刃5、6是構成使工具軸(工具中心軸)O周圍的上述副底刀刃6之前端緣的旋轉軌跡相對於上述主底刀刃5的前端緣(切削刃)的旋轉軌跡更低地朝工具基端側 後退。
又,本實施例中,設定與朝著上述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連設的外圍刀刃11的外圍切削角為5°以上30°以下。小於5°時切削性不良而容易產生積屑瘤,超過30°時刀尖角變得過小,不能抵抗切削阻力而變得容易缺損。
又,藉主底刀刃5使具備朝工具基端側後退預定長度的上述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1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0是相對於與朝著上述工具基端側後退之副底刀刃6連設的外圍刀刃11沒入工具徑向內側(工具中心側),構成對側面不發揮切削作用。
具體根據第1圖說明。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10是從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側設置在L10的長度區域,上述外圍刀刃11是設置在從相對於上述主底刀刃5朝工具基端側僅後退S長度的位置,即上述副底刀刃6的前端位置朝向工具基端側L11的長度區域。設定上述L10的工具軸長度與配合上述S及上述L11的長度(L的長度)相同的長度,或較短的長度。本實施例是如第1圖的記載,設定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之刀刃部的L10的長度比配合上述S及上述L11的L的長度短。
上述外圍刀刃11從工具前端朝工具基端側為相同的外徑(除設置在工具前端部的微小平坦部外)。具體而言,以工具軸O(工具中心軸O)為中心旋轉時的該外圍 刀刃11的旋轉軌跡是形成從工具前端朝工具基端側成相同外徑的圓柱形。第1圖中,T為工具旋轉方向(旋轉的朝向),第2圖、第5圖、第7圖及第8圖中也相同。又,上述外圍刀刃10是形成外徑從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側緩緩縮徑的倒錐形狀。亦即,上述。外圍刀刃10是將以工具軸O(工具中心軸O)為中心旋轉時的上述外圍刀刃10的旋轉軌跡形成從工具前端朝工具基端側外徑緩緩縮徑的倒錐形。
又,設定外圍刀刃10及外圍刀刃11的各工具前端部的外徑為大致相同。因此,上述外圍刀刃10是相對於上述外圍刀刃11沒入工具徑向內側(工具中心側)。並且,在比外圍刀刃10的終端(工具基端側的一端)近工具基端側設置進一步沒入比外圍刀刃10更近工具徑向內側(工具中心側)的間隙凹部13,藉以成為不發揮切削作用的構成。
再者,本實施例中,上述外圍刀刃11雖從工具前端朝工具基端側為相同的外徑,但只要上述外圍刀刃10相對於上述外圍刀刃11沒入工具徑向內側(工具中心側)即可,上述外圍刀刃11是從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側,形成使外徑以較上述外圍刀刃10的縮徑程度小的縮徑程度縮徑的倒錐形狀即可。
因此,本實施例中,具備有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是藉主底刀刃5擔負平面切削加工(除副底刀刃6相對於主底刀刃5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區域S以外,由於 外圍刀刃10相對於外圍刀刃11沒入工具徑向內側(工具中心側),外圍刀刃10除前端側的一部份外無助於側面切削加工),具備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是藉外圍刀刃11擔負側面切削加工(副底刀刃6幾乎無助於平面切削加工)。如上述不連設擔負平面切削加工的底刀刃(主底刀刃5)與擔負側面切削加工的外圍刀刃(外圍刀刃11)而以不同的工具旋轉相位獨立的構成,藉此在切削加工時對具有上述底刀刃的刀刃部與具有上述外圍刀刃的刀刃部所受到的各切削阻力不直接作用於另一方的刀刃部,分散切削阻力與所排出的切屑而進行良好的切削加工,可獲得平滑且具光澤之高品質的平面加工面及側面加工面。
又,本實施例是設有複數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具體如第1、2圖的圖示,具備相對於上述主底刀刃5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與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是在工具的周圍方向分別以同數(各3個)交替設置成等間隔。因此,排屑槽2設有6條。
針對凸狀緣7詳細說明。
凸狀緣7是連設複數大致直線形的直線緣所形成。
具體而言,連設複數平面構成設置於工具主體1前端的前端間隙面4,該等分別的平面與排屑槽2的斜面3的各交叉稜線是構成為上述直線緣。上述複數平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平面是朝著工具外圍側(外側)向下傾斜的外側 傾斜平面,並且,上述複數平面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平面是朝著工具中心側(內側)向下傾斜的內側傾斜平面,將上述外側傾斜平面與上述內側傾斜平面構成以成為凸的鈍角連設於工具軸方向前端側,並且,在上述外側傾斜平面與上述內側傾斜平面分別使上述斜面3交叉使其交叉稜線分別成為大致直線形的直線緣在工具軸方向前端側構成凸的鈍角的凸狀緣7。
再者,構成上述前端間隙面4的上述外側傾斜平面與上述內側傾斜平面是針對一個主底刀刃5,分別為各一個,也可分別連設複數傾斜角度不同的傾斜平面。亦即,連設複數傾斜角度不同的傾斜平面的場合,連設有傾斜角度不同的直線緣而構成上述凸狀緣7。
本實施例是分別設置一個上述外側傾斜平面與上述內側傾斜平面的構成。亦即,將朝著工具外圍側(外側)向下傾斜的外側傾斜平面17與朝著工具中心側(內側)向下傾斜的內側傾斜平面18以在工具軸方向前端側成凸的鈍角連設構成與上述主底刀刃5的斜面3交叉的前端間隙面4,使得凸狀緣7出現於主底刀刃5的斜面3與前端間隙面4的交叉稜線。圖中符號19為進一步連設於前端間隙面4的間隙面。
因此,本實施形態的上述凸狀緣7是連設上述斜面3與上述外側傾斜平面17的交叉稜線的從工具外圍側朝工具中心側緩緩朝著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直線緣8,及上述斜面3與上述內側傾斜平面18的交叉稜線的從工具外 圍側朝工具中心側緩緩朝著工具前端側向下斜的直線緣9而在工具軸方向前端側形成為凸的鈍角。再者,上述凸狀緣7也可僅設置於主底刀刃5,但本實施例中,同樣也可在相對於上述主底刀刃5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設置凸狀緣。僅以工具軸方向的位置不同將相同形狀的凸狀緣7設置在主底刀刃5與副底刀刃6即可增加工具製造的容易性。
又,如第1圖表示,構成凸狀緣7的直線緣8與直線緣9的連設角γ為鈍角,設此連設角γ為145°~175°左右時,凸狀緣7的切削刃的所成角度較前端角隅部12相對變大而成為比前端角隅部12更難破損的構成,可較前端角隅部12延緩損傷的進行。
又,本實施例中,工具的軸直角方向的假設線與從工具外圍側朝著工具中心側緩緩朝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直線緣8所成的角為端刃間隙角α,如後述設定成預定的角度。
並且,如第1圖表示,連設角γ或端刃間隙角α是在工具的軸直角方向且在包含直線緣的平面上的角度。又,本實施例中,該端刃間隙角α在上述直線緣8朝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程度(角度)越大,則以負的數值表示。亦即,上述直線緣8在與工具的軸直角方向平行時,端刃間隙角α為0°,其他的端刃間隙角α則成為負的數值。
在此,將從主底刀刃5的前端角隅部12,到上述凸狀緣7的凸部(從工具外圍側朝工具中心側朝著工具前端 部向上傾斜的直線緣8與從工具外圍側朝工具中心側緩緩朝著工具基端部向下傾斜的直線緣9的連設點)為止的區域定義為端刃間隙部,設其工具的軸直角方向的長度為端刃間隙部的長度M。如上述,也可在該端刃間隙部的區域內,連設複數朝著傾斜角度不同的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直線緣。第10圖表示連設兩個朝傾斜角度不同的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直線緣的其他例4。如上述,凸狀緣7是連設直線緣所形成,因此稜線、間隙面及斜面相關的形狀管理容易。
又,具有上述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的斜面3是以大致平面形成,作用於平面加工的上述凸狀緣7是設置在上述主底刀刃5的靠外圍側的位置,至少使該主底刀刃5的上述端刃間隙部為中心上升形狀。
中心上升形狀是指如第2圖、第7圖及第8圖表示,在工具前端顯示,工具中心C(工具軸O上的點)相對於主底刀刃5的直線緣8(端刃間隙部)朝工具中心側延長之延長假設線位於工具旋轉方向後方側的形狀。與此相反,相對於上述延長假設線工具中心C(工具軸O上的點)位在工具旋轉方向前方側的形狀稱為中心下降形狀。以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部為中心上升的形狀是用於防止在槽加工時的中心附近產生圓弧傷痕,作為防止其原因的平面加工時之切屑的滯留與其切屑的嵌入之用。
將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部設成中心向下形狀的場合,槽的平面加工時在主底刀刃5成為與工具進行方向平 行的時機不能將切屑朝著主底刀刃5的斜面方向引導,切屑容易滯留在該處。又,切屑會隨其後之工具旋轉與進刀方向的工具進行而嵌入主底刀刃5,其結果在平面加工面的槽加工中心附近容易產生圓弧狀的傷痕P(參閱第5圖)。設主底刀刃5為中心上升形狀,可解決上述中心下降形狀的缺點,並可抑制槽加工中心附近容易產生圓弧傷痕的發生。
本實施例是在排屑槽2的斜面3(朝向工具旋轉方向前方側的壁面)設置平面的刀槽面15,設包含該刀槽面15之排屑槽2的斜面3為主底刀刃5的斜面3。在該主底刀刃5的斜面3與前端間隙面4的交叉稜線部設有主底刀刃5。圖中符號16是連設於刀槽面15的刀槽底面。
在此,針對上述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部詳細說明。
端刃間隙部的長度M設定比每一刀刃的進刀量長即可,本實施例是設定為0.002mm以上且工具外徑的四分之一以下。具體是例如工具外徑3mm的工具可設成0.2mm,工具外徑10mm的工具可設成0.5mm等。如上述,將端刃間隙部的長度M設定比每一刀刃的進刀量長,可一邊藉凸狀緣7消除以破損之前端角隅部切削的部份(刮擦等產生的平面加工面)並可持續平面之展開加工,容易獲得高品質的平面加工面。
又,設定具有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角α為-5°以上而小於0°。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角α考慮切削阻力導致之工具的傾倒,以設定經常使主底刀刃5的端 刃間隙角α以負的作用為佳。再者,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角α小於-5°時不能設定成足夠大(鈍角)的上述連設角γ而容易損傷凸狀緣7則不理想,且會導致工件的平面加工時之平面度的惡化,較佳是設端刃間隙角α為-3°以上而小於0°。
具體而言,第3圖是表示在切削第5圖的工件W時因工具A受到來自被切削材(工件W)的切削阻力產生傾倒的狀態。亦即,從Y方向進刀的工具承受切削阻力時相對於進刀方向Y產生X方向的傾倒。
在此,本實施例的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部是使得從工具外圍側朝工具中心側緩緩朝著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直線緣8相對於工具的軸直角方向以端刃間隙角α所形成,因此上述直線緣8是對工件平面以和端刃間隙角α相同的角度α(作用角α)作用。但實際上,上述直線緣8作用於工件平面的角度α’會根據起因於上述切削阻力的傾倒,從α朝著正方向變化而成為作用角α’。
具體而言,例如,端刃間隙角(作用角)α=-5°的工具,即使因傾倒使得作用角朝正方向變化成作用角α’=-3°,凸狀緣7仍可維持著作用平面加工面的狀態,因此,可一邊藉凸狀緣7消除以破損之前端角隅部切削的部份(刮擦等產生的平面加工面)並可持續平面之展開加工,容易獲得高品質的平面加工面。
具有如第4圖表示的習知底刀刃的方形端銑刀中,原本正方向的端刃間隙角(作用角)a是藉著傾倒進一步朝 正方向變化成a’。因此前端角隅部20破損的場合,會產生上述的問題。
如上述,作用於工件之工具的端刃間隙角(作用角)α會因為工具的傾倒量而變化,即根據對被切削材種類、被切削材的軸向切削深度、半徑方向的切削深度、進刀速度、每一刀刃的進刀量、旋轉速度等的切削條件使得工具的傾倒量變化,考慮該等而設定主底刀刃5的端刃間隙角α。
又,本實施例是如上述,為使得切削作用於大致平面的主底刀刃5成為大致直線形,設主底刀刃5的斜面3為大致平面。再者,如第2圖的副底刀刃6表示,將主底刀刃5的斜面3以工具前端顯示朝工具旋轉方向後方側彎曲成凹狀時,會成為中心下降形狀而喪失主底刀刃5的優點的槽中心附近之圓弧狀傷痕防止的優點,以工具前端顯示朝工具旋轉方向前方側彎曲成凸狀時,雖可設定使底刀刃的切削區域成為中心上升而較理想,但製法的難度增加並不理想。因此,設主底刀刃5的斜面3為大致平面,不僅是主底刀刃5的直線性,並可確立期待的切屑引導且成為平易製造的構成。
又,習知工具會在刀尖附著被切削材產生切削作用的積屑瘤而容易因過切產生深的傷痕(參閱第5圖),但本實施例為生成困難的積屑瘤的構成,即如第6圖的圖示將具有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的切削角(軸向切削角)β設定在5°以上30°以下,可解決此問題。具體而言,小於5° 時容易產生切削性不良的積屑瘤,大於30°時則刀尖角變得過小,不能抵抗切削阻力而容易缺損。再者,第5圖中符號Q為平面加工時藉實現切削作用的部位(習知工具為前端角隅部)通常產生之圓弧狀的切削痕。
並且,本實施例雖是分別交替設置三個具備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與具備有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構成,但具備有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等的數量是可適當設定。例如,如第7圖的圖示的其他例1,也可分別交替等間隔設置兩個具備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與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也可如第8圖的圖示的其他例2,僅等間隔設置兩個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此外,雖未圖示,但具備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與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的數量也可以不同。具體而言,也可設置一個具備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6的刀刃部與設置兩個具備有上述凸狀緣7之主底刀刃5的刀刃部,並等間隔設置上述的各個底刀刃。
又,本實施例雖是以等間隔設置上述主底刀刃5與上述副底刀刃6的構成,但也可不等間隔設置。將分別的底刀刃不等間隔設置,連設於各個底刀刃的上述外圍刀刃10、11也不等間隔設置,藉此,可抑制振顫進一步獲得平滑且具光澤之高品質的平面加工面及側面加工面。
又,也可以在前端角隅部12,如第9圖之圖示其他 例3設置用於抑制工具損傷的微小的面(平坦部14)。
本實施例是藉著如上述的構成,在主底刀刃5存在有凸狀緣7,使得該凸狀緣7部份成為平面加工時主要實現切削作用的部位(主要與加工面接觸的部位),即使前端角隅部破損,使得起因於與該破損的前端角隅部接觸的加工面刮擦等的產生變得困難。
因此,破損的前端角隅部之加工面的刮擦等的產生困難,並且,即使該刮擦等產生的場合仍可以凸狀緣7除去,可容易獲得高品質的平面加工面。並由於可消除因破損之前端角隅部的影響,其結果可延長供具壽命。
另外,凸狀緣7為可連設直線緣形成,例如不須如方形端銑刀,在工具的前端角隅部形成R形狀部等的複雜的加工步驟,可抑制工具製作上的不均勻而可容易製造。
並且,藉著具有凸狀緣7的主底刀刃5之斜面3的設定,獲得盡可能抑制積屑瘤的生成的構成,而可抑制起因於積屑瘤之加工面的刮擦等。
因此,本實施例為可將加工面加工成平滑且具有光澤的面。
1‧‧‧工具主體
2‧‧‧排屑槽
3‧‧‧斜面
5‧‧‧底刀刃(主底刀刃)
6‧‧‧底刀刃(副底刀刃)
7‧‧‧凸狀緣
8‧‧‧直線緣
9‧‧‧直線緣
10‧‧‧外圍刀刃
11‧‧‧外圍刀刃
12‧‧‧前端角隅部
13‧‧‧間隙凹部
15‧‧‧刀槽面
16‧‧‧刀槽底面
21‧‧‧外圍面
α‧‧‧端刃間隙角
γ‧‧‧連設角
M‧‧‧端刃間隙部的長度
S‧‧‧區域
L、L10、L11‧‧‧長度
T‧‧‧工具旋轉方向
O‧‧‧工具中心軸

Claims (14)

  1. 一種旋轉切削工具,係於工具主體的前端部外圍設有複數條從工具前端朝向工具基端側的排屑槽,該排屑槽的斜面與上述工具主體的前端間隙面的交叉稜線部分別與上述工具主體一體設有底刀刃,並在上述底刀刃設置複數連設有外圍刀刃的刀刃部的旋轉切削工具,其特徵為:上述底刀刃的至少其中之一是作用於平面切削的主底刀刃,該主底刀刃形成有工具軸方向前端側成凸出的凸狀緣,該凸狀緣至少具有以鈍角連設從工具外圍側朝向工具中心側緩緩朝工具前端側向上傾斜的上傾直線緣,及從工具外圍側朝向工具中心側緩緩朝工具基端側向下傾斜的下傾直線緣的頂角,並且,該主底刀刃的上述上傾直線緣是連設於上述外圍刀刃,又,上述主底刀刃以外的底刀刃是設置相對於上述主底刀刃没入工具基端側且其前端緣的工具中心軸周圍的旋轉軌跡相對於上述主底刀刃的前端緣的工具中心軸周圍的旋轉軌跡朝工具基端側後退的副底刀刃,並且,上述主底刀刃的端刃間隙角為-5°以上而小於0°,且端刃間隙部的長度為0.002mm以上且為工具外徑的四分之一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上述主底刀刃的切削角為5°以上30°以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上述主底刀刃的斜面係以大致平面形成,設上述端刃間隙部為中心上升形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設有複數具備主底刀刃的刀刃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連設於副底刀刃的外圍刀刃的外圍切削角為5°以上30°以下。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連設於副底刀刃的外圍刀刃的外圍切削角為5°以上30°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交替分別同數設置具備上述主底刀刃的刀刃部與具備上述副底刀刃的刀刃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交替分別同數設置具備上述主底刀刃的刀刃部與具備上述副底刀刃的刀刃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的外圍刀刃没入工具徑向內側。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的外圍刀刃没入工具徑向內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發揮切削作 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的外圍刀刃没入工具徑向內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在具備上述副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發揮切削作用的區域中,具備上述主底刀刃的刀刃部的外圍刀刃是相對於連設在上述副底刀刃的外圍刀刃没入工具徑向內側。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上述複數排屑槽之中的至少一條排屑槽是呈螺旋狀形成於工具中心軸周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記載的旋轉切削工具,其中,該旋轉切削工具為方形端銑刀。
TW104119275A 2014-07-07 2015-06-15 旋轉切削工具 TWI577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9600A JP5925250B2 (ja) 2014-07-07 2014-07-07 スクエアエンドミ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15311A TW201615311A (zh) 2016-05-01
TWI577472B true TWI577472B (zh) 2017-04-11

Family

ID=53498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9275A TWI577472B (zh) 2014-07-07 2015-06-15 旋轉切削工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3346B2 (zh)
EP (1) EP2965846B1 (zh)
JP (1) JP5925250B2 (zh)
KR (1) KR101813760B1 (zh)
CN (1) CN105290483B (zh)
TW (1) TWI577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39528B2 (ja) * 2012-07-27 2017-05-31 三菱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多刃エンドミル
WO2016152611A1 (ja) * 2015-03-20 2016-09-29 三菱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スクエアエンドミル
DE102015116443A1 (de) * 2015-09-29 2017-03-30 Franken GmbH + Co KG Fabrik für Präzisionswerkzeuge Schlichtfräswerkzeug, insbesondere Schaftfräser
CN105499677B (zh) * 2016-01-09 2018-04-17 中山市园丰精密刃具有限公司 一种外观成型刀
DE112017000520B4 (de) * 2016-01-27 2022-04-14 Kyocera Corporation Schaftfräser und Verfahren des Herstellens eines maschinell-bearbeiteten Produkts
JP6670422B1 (ja) * 2018-06-28 2020-03-18 株式会社アライドマテリアル リーマ
CN113795347A (zh) * 2019-03-29 2021-12-14 日进工具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
JP6902285B2 (ja) * 2019-03-29 2021-07-14 日進工具株式会社 切削工具
CN115720536A (zh) * 2020-06-22 2023-02-28 住友电工硬质合金株式会社 旋转切削工具
DE102021119229B4 (de) * 2021-07-26 2023-11-30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Fräswerkzeug
IT202100033122A1 (it) * 2021-12-30 2023-06-30 Fiudi S R L Inserto raschiatore per fresa rotativa di spianatura
CN116079125B (zh) * 2023-04-10 2023-06-27 长春工业大学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损伤螺旋铣扩专用复合刀具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2515A (ja) * 2001-03-29 2002-10-08 Hitachi Tool Engineering Ltd 等高線切削用エンドミル
TW200740543A (en) * 2006-04-28 2007-11-01 Union Tool Kk Rotary cutting tool
TW201132430A (en) * 2010-03-31 2011-10-01 Union Tool Kk Drilling to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16817E (en) 1920-09-20 1927-12-13 Reaming and cotjnterboring tool
DE1177904B (de) * 1960-10-11 1964-09-10 Hurth Masch Zahnrad Carl Bohrnutenfraeser
SU1282988A1 (ru) 1985-05-11 1987-01-15 Московско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Станк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Им.Серго Орджоникидзе Фреза дл обработки шпоночных пазов
JPS62117013U (zh) 1986-01-16 1987-07-25
DE3730378A1 (de) * 1987-09-10 1989-03-23 Micro Crystal Ag Schneidwerkzeug, insbesondere bohrer und/oder fraeser
EP0610677A3 (en) 1993-02-12 1995-08-02 Ibm Communication device management module operating in two modes.
JP2557189Y2 (ja) 1993-03-01 1997-12-0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エンドミル
IL123794A (en) * 1998-03-23 2000-11-21 Hanita Metal Works Ltd Milling cutter
US6739807B2 (en) * 2001-11-26 2004-05-25 Valenite Llc Rotatable cutting tool
US6846135B2 (en) * 2002-03-25 2005-01-25 Hitachi Tool Engineering Ltd. Radius end mill having radius edge enhanced in resistance to chipping and fracture
DE60333036D1 (de) * 2002-12-26 2010-07-2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Schaftfräser
JP3883009B2 (ja) * 2003-08-04 2007-02-21 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高送り切削用エンドミル
JP2008044040A (ja) * 2006-08-11 2008-02-28 Union Tool Co 回転切削工具
DE102006058258A1 (de) 2006-12-08 2008-06-12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Schaftfräser mit unterschiedlichen Schneiden
US8047747B2 (en) * 2007-02-23 2011-11-01 Dauphin Precision Tool, Llc Rotary cutting tool
JP5287405B2 (ja) * 2009-03-23 2013-09-11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エンドミル
US9050666B2 (en) * 2010-05-27 2015-06-09 Kyocera Corporation End mill
EP2799172B1 (en) * 2011-12-27 2021-01-20 Kyocera Corporation Radius end mill
US9144845B1 (en) * 2012-03-01 2015-09-29 The Boeing Company Cutting tools with textured surfaces
JP6139528B2 (ja) * 2012-07-27 2017-05-31 三菱日立ツール株式会社 多刃エンドミ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92515A (ja) * 2001-03-29 2002-10-08 Hitachi Tool Engineering Ltd 等高線切削用エンドミル
TW200740543A (en) * 2006-04-28 2007-11-01 Union Tool Kk Rotary cutting tool
TW201132430A (en) * 2010-03-31 2011-10-01 Union Tool Kk Drilling tool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001382A1 (en) 2016-01-07
EP2965846A1 (en) 2016-01-13
TW201615311A (zh) 2016-05-01
JP2016016468A (ja) 2016-02-01
EP2965846B1 (en) 2023-03-01
KR20160005651A (ko) 2016-01-15
CN105290483A (zh) 2016-02-03
CN105290483B (zh) 2017-11-28
JP5925250B2 (ja) 2016-05-25
KR101813760B1 (ko) 2017-12-29
US10183346B2 (en) 2019-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7472B (zh) 旋轉切削工具
KR101351727B1 (ko) 라디우스 엔드밀 및 절삭 가공 방법
JP5764181B2 (ja) 硬質皮膜被覆切削工具
KR101904564B1 (ko) 고경도 재료 절삭용 엔드밀
TWI436840B (zh) Ball cutter
KR101591660B1 (ko) 날끝 교환식 회전 공구
US7278806B1 (en) Two edge deburring tool
JP2008279547A (ja) 溝加工方法および総形回転切削工具
CN106687239A (zh) 双面切削刀片和铣削工具
JP2008006579A (ja) 正面フライスインサート
JP5088678B2 (ja) ロングネック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
KR20120024666A (ko) 절삭용 인서트 및 정면 밀링 커터
JP5615053B2 (ja) 総形カッタ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総形カッターの研削工具
JP2011073129A (ja) 穴あけ用ドリル
CN108430682B (zh) 螺纹切削刀具
JP4677722B2 (ja) 3枚刃ボールエンドミル
JP2004209559A (ja) バックテーパ付きエンドミル
JP2008044040A (ja) 回転切削工具
TWI415701B (zh) Printed board for printing substrates
JP7169223B2 (ja) 総形削り加工方法
JP6212863B2 (ja) ラジアスエンドミル
JP6576573B1 (ja) 段付きドリル及び段付きドリルの製造方法
JPH0615512A (ja) ドリルおよびドリルの切刃形成方法
JP2021109279A (ja) 回転切削工具
JP2006015419A (ja) ボールエンドミ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