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76256B - Composite notes - Google Patents

Composite not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76256B
TWI576256B TW101132162A TW101132162A TWI576256B TW I576256 B TWI576256 B TW I576256B TW 101132162 A TW101132162 A TW 101132162A TW 101132162 A TW101132162 A TW 101132162A TW I576256 B TWI576256 B TW I5762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collision
rotation
island
barr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21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5929A (zh
Inventor
Ryoji Shiraishi
Tetsuya Kito
Yusuke Na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Pencil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Pencil Co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Pencil Co
Publication of TW201325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59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6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62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1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and locking several writing units
    • B43K24/12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and locking several writing units operating by means sliding in longitudinally-slotted cas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4/0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 B43K24/10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and locking several writing units
    • B43K24/18Mechanism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retracting or locking writing units for selecting, projecting and locking several writing units and for feeding the writing-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5/00Attaching writing implements to wearing apparel or objects involving constructional changes of the implements
    • B43K25/02Clips
    • B43K25/028Clips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propelling, projecting or retracting the writ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7/00Multiple-point writing implements, e.g. multicolour; 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 B43K27/02Combinations of pens and penc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3WRITING OR DRAWING IMPLEMENTS; BUREAU ACCESSORIES
    • B43KIMPLEMENTS FOR WRITING OR DRAWING
    • B43K27/00Multiple-point writing implements, e.g. multicolour; Combinations of writing implements
    • B43K27/08Combinations of pens
    • B43K27/12Combinations of pens of ball-point pen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複合式筆記用具
本發明是關於軸筒內收容有複數筆記體,可選擇性從軸筒的尖端口輸出任一筆記體之尖端筆記部的複合式筆記用具。
先前已提供有一種其構造為軸筒中收容複數筆記體,可根據指定輸出操作從軸筒尖端口輸出其中任一個筆記體之尖端筆記部的複合式筆記用具。
該複合式筆記用具的筆記體輸出方式之一有稱為碰撞式輸出方式的筆記體輸出方式。該碰撞式輸出方式,其所採用的構成是於軸筒的後端部沿著軸方向形成有複數導向滑孔,碰撞棒的手指按扣部配置成可分別沿著該等導向滑孔滑動。
接著,其構成為是於配置在軸筒內之上述碰撞棒的前端部,安裝有做為筆記體功能之例如原子筆筆心的後端部。
針對上述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只要將其中任一碰撞棒的手指按扣部沿著上述導向滑孔往前方執行碰撞操作(滑動操作),就能夠使安裝在碰撞棒的筆記體在軸筒內前進,使上述筆記體的尖端筆記部從軸筒的尖端口輸出。
此外,於其中任一筆記體的尖端筆記部為輸出的狀態下,只要將另一碰撞棒的手指按扣部往前方進行碰撞操 作,就會作用成由復位彈簧使尖端筆記部已經輸出的上述筆記體後退,取而代之另一筆記體的尖端筆記部就會從軸筒的尖端口輸出。
採用上述碰撞式輸出方式的複合式筆記用具,是可舉例有日本特開2001-225588號公報及特開2010-76281號公報所揭示的技術。
根據該日本特開2001-225588號公報及特開2010-76281號公報所揭示的構成時,以連接有各筆記體之後端部的狀態對該等筆記體進行支撐的碰撞部,分別具備有:可將該碰撞棒卡止成碰撞操作狀態的卡止片;及將卡止狀態的另一碰撞棒往軸筒內的外周方向推出藉此解除上述卡止片之卡止狀態的凸輪片。
再加上,形成在各碰撞棒的上述卡止片和凸輪片,為了對應碰撞操作的行程是需保持有某種程度的距離,因此上述各碰撞棒不得不形成為軸方向較長的尺寸。
如此一來,由於筆記用具(軸筒)的軸方向長度尺寸變長,為了縮短該長度,就需下功夫縮短筆記體例如原子筆筆心的長度。然而,縮短原子筆筆心時,當然也會減少筆心所積蓄的墨水量,因此筆記距離就會變短導致顧客抱怨。
於是,為了確保有某種程度之原子筆筆心軸方向的長度尺寸,下功夫實質性縮短碰撞棒軸方向尺寸的複合式多色原子筆,其技術是揭示在日本特開2003-11584號公報。
根據上述日本特開2003-11584號公報所揭示之複合式多色原子筆所使用的碰撞棒時,是構成為於該碰撞棒的前端部具備有要從外側包覆原子筆筆心後端部的連結孔部,根據該構成時就能夠在包覆原子筆筆心後端部之位置的碰撞棒外側形成有上述凸輪片。
根據該日本特開2003-11584號公報所揭示之複合式多色原子筆時,是能夠確保有碰撞棒軸方向長度,並且還能夠確保有原子筆筆心的長度,其結果是能夠提供一種可防止筆記用具全長變長的同時,搭載有可確保筆記距離長度之原子筆筆心的複合式筆記用具。
然而,根據日本特開2003-11584號公報所揭示之複合式筆記用具的碰撞棒時,該碰撞棒的前端部是利用上述連結孔部包圍原子筆筆心後端部外側藉此連接原子筆筆心後端部。如此一來,由於原子筆筆心後端部側由碰撞棒的一部份包覆著,因此就無法獲得較大的原子筆筆心撓度(彎曲),其結果利用碰撞操作所選出的原子筆筆心一部份就會接觸軸筒內,導致筆記體的輸出動作及後退動作不良。
此外,於日本特開2001-225588號公報和特開2010-76281號公報及特開2003-11584號公報所揭示之先前技術的複合式筆記用具中,是構成為對碰撞棒進行碰撞操作,藉此使形成在碰撞棒的上述卡止片落入軸筒的軸心方向,卡止在軸筒內所配置的凸緣部等。如此一來,原子筆筆心等的尖端筆記部就會保持成從軸筒尖端口輸出的狀態。
即,沿著導向滑孔滑動的上述手指按扣部,是動作成隨著碰撞操作落入上述導向滑孔內。
因此,形成在碰撞棒的上述手指按扣部,有時會因考慮到其落入成效而不計外觀容貌事先設計成高調突出。
此外,取代上述手指按扣部,當在上述碰撞棒形成有夾緊部時,該夾緊部的根基部份會同樣動作成落入軸心方向,因此對軸筒之夾緊部的配置就會不自然,外觀上讓人有不好看等印象。
本發明是著眼在上述先前技術複合式筆記用具之問題而為的發明,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防止筆記體輸出不良等動作不良的產生,並且藉由不需要上述碰撞棒的凸輪片就可縮短碰撞棒尺寸,不需要加大筆記用具全體的長度尺寸就能夠搭載筆記距離長之筆心的複合式筆記用具。
此外,另一課題是提供一種藉由沿著導向滑孔滑動的上述手指按扣部或夾緊部的根基部份朝軸心落入的動作就能夠解決外觀上不好看等問題的複合式筆記用具。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為的本發明相關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具備:在軸筒的後端側分別沿著軸方向形成並且排列在圓周方向的複數導向滑孔;及由上述導向滑孔分別引導藉此形成可朝上述軸筒之軸方向滑動,分別連接在上述軸筒內所收容之各筆記體後端部的複數碰撞棒,構成為當上述複數碰撞棒當中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 連接在上述碰撞棒之筆記體的尖端筆記部會從上述軸筒的尖端口突出成可筆記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特徵為,具備有旋轉凸輪,該旋轉凸輪是可旋轉地安裝在上述軸筒內,並且當上述複數碰撞棒當中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就會隨著旋轉驅動,該旋轉凸輪形成有以前進狀態卡止上述一個碰撞棒的卡止部,上述旋轉凸輪,是構成為隨著另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就會旋轉驅動,藉此解除上述一個碰撞棒由上述卡止部造成的卡止狀態,並且由卡止部以前進狀態卡止上述另一個碰撞棒。
該形態時,針對較佳形態的構成,上述旋轉凸輪是形成為圓筒狀,構成為是以其圓筒軸與上述軸筒的軸方向成一致的狀態支撐成可旋轉,當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形成在該碰撞棒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會滑動,藉由該滑動承接有繞著軸旋轉之旋轉驅動的第1凸輪部是形成在上述旋轉凸輪的圓筒面,並且要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繞著軸旋轉之反向旋轉作用的第2凸輪部是形成在上述凸輪之軸方向的端部。
再加上,上述旋轉凸輪是構成為被支撐成可朝軸方向移動,並且配置有要與上述第2凸輪部成對峙的固定凸輪部,藉由上述第2凸輪部抵接於上述固定凸輪部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繞著軸旋轉之反向的旋轉作用。
於該形態時,是以具備有凸輪彈推用彈簧為佳,該凸輪彈推用彈簧是構成為可將上述旋轉凸輪朝軸方向彈推,藉此使上述第2凸輪部形成為咬合在上述固定凸輪部的狀 態。
再加上於較佳形態中,形成在上述旋轉凸輪之圓筒面的上述第1凸輪部,是由複數的島狀突出部和具有傾斜角度的凸輪面所構成,該複數的島狀突出部於上述圓筒面上形成為軸方向長且突出成島狀,此外該具有傾斜角度的凸輪面是分別形成在上述島狀突出部且針對軸方向具有指定的傾斜角度,構成為當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移動時,會滑動有形成在該碰撞棒之上述突起部,藉此使上述旋轉凸輪朝一方向旋轉驅動,此外,以前進狀態卡止上述碰撞棒的卡止部,是由正交在軸方向藉此形成在上述島狀突出部的卡止面所構成。
另外,於上述複合式筆記用具其另一較佳的形態中,形成在上述各島狀突出部且針對軸方向具有指定傾斜角度的各凸輪面,是構成為當其中一個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其可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朝繞著軸旋轉之第1旋轉方向的旋轉作用,並且構成為當另一個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其可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反向之第2旋轉方向的旋轉作用。
又加上,於上述複合式筆記用具其另一較佳的形態中,是於要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之旋轉作用的島狀突出部,和,要對上述凸輪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反向的第2旋轉方向之旋轉作用的島狀突出部,分別形成有止動部,該止動部是構成為當其中一個上述碰撞棒 朝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形成在另一個碰撞棒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上述突起部會抵接,藉此阻止上述另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
再加上,於上述複合式筆記用具其另一較佳的形態中,是於上述各碰撞棒分別安裝有可將該碰撞棒朝後退方向彈推的復位彈簧,構成為當形成在上述島狀突出部之卡止部所卡止之前進狀態的碰撞棒於其卡止解除的狀態下,形成在上述碰撞棒的上述突起部會滑接在上述島狀突出部之長向側面突出的緩衝用突起,於同時上述碰撞棒會由上述復位彈簧的彈推力彈回後退位置。
此外,又以下述構成為較佳,即,上述旋轉凸輪構成用之圓筒狀構件的圓筒面,是沿著軸方向構成為同一直徑,構成為可使形成在上述碰撞棒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滑接在上述圓筒狀構件的圓筒面的同時朝軸方向移動。
根據上述之構成的複合式筆記用具時,由於是構成為具備有隨著任意一個碰撞棒的前進動作就會旋轉驅動,具有卡止部可在上述碰撞棒的前進狀態下進行卡止的旋轉凸輪,因此針對各碰撞棒就不需要如上述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揭示構成為隔著指定距離配置有卡止片和凸輪片的碰撞棒,藉由使用本發明上述的碰撞棒,就能夠解決筆記體例如原子筆筆心長度必須縮短的問題。
另外,當為了解決採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碰撞棒時所造成的上述問題點而改採用專利文獻3所 揭示的碰撞棒時,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還能夠有效防止原子筆筆心因無法獲得較大的撓度(彎曲)而造成筆記體輸出不良等動作不良產生的複合式筆記用具。
再加上,根據上述複合式筆記用具時,由於是構成為隨著碰撞棒的碰撞操作於形成在旋轉凸輪的卡止部會卡止有形成在碰撞棒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突起部,因此碰撞操作會造成形成在碰撞棒的手指按扣部或夾緊部的根基部份就會朝軸心落入,能夠改善先前技術之複合式筆記用具外觀上不好看的問題點。
〔發明之實施形態〕
針對本發明相關之複合式筆記用具的第1實施形態,是以筆記體為5支原子筆筆心收容在軸筒內的複合式多色原子筆為基本形態進行說明。
另,以下所示的各圖中,針對同一部份是標示同一圖號,但基於紙面有限針對部份的圖面,有時也會只標示有代表性部份的圖號,其詳細的構成將引用其他各圖所標示的圖號進行說明。
如第1圖其全體構成剖面圖所示,複合式筆記用具1其外廓構成用的軸筒,是由前軸2和後軸3所構成。即,針對形成在前軸2之後端部外圍面的凸螺紋,是螺合有形成在後軸3之前端部內圍面的凹螺紋藉此使兩者連結成可分離。
上述前軸2其尖端部是縮徑成圓錐形狀,開口有尖端口4,構成為可從該尖端口4擇一性突出原子筆筆心5的尖端筆記部(原子筆筆頭)5a。此外,於上述前軸2的外圍面是以捲繞裝配的狀態安裝有以橡膠或合成樹脂為素材的夾緊部6。
上述後軸3,如第2圖其放大後的局部剖面圖所示,於其前端部內圍面是加工有要螺合在上述前軸2用的內螺紋7,於該內螺紋7的若干後部附近是形成有往要嵌合安裝有下述分隔件用的內圍面稍微突出的環狀突起8。此外,於後軸3之內圍面的中央部,是形成有等間隔配置在圓周方向並且朝軸方向突出之5條的導條9。該導條9是可使上述原子筆筆心5均等配置在圓周方向,並且於原子筆筆心5的前進及後退運動中具有引導的功能。
此外,如第2圖所示於上述後軸3的後端部側面,5條的導向滑孔11是以分別沿著軸方向並且等間隔排列在圓周方向的狀態貫通形成在後軸3。該導向滑孔11,具有對下述碰撞棒進行引導使該碰撞棒支撐成可分別朝軸方向滑動的功能。另外,於後軸3的後端部內面是形成有固定凸輪部12。針對該固定凸輪部12,將於下述使用第11圖及第14圖進行詳細說明。
如第1圖所示,於後軸3內以嵌合在後軸3內圍面的狀態安裝有分隔件13。
第3圖為表示上述分隔件13的單體放大圖,於該分隔件13,是具備有圓筒部14和一體形成在該圓筒部軸方 向端面的引導棒15。接著,於上述圓筒部14,形成有上述原子筆筆心5插通用的5個筆心插通孔16,並且於上述引導棒15沿著軸方向形成有5個要引導上述原子筆筆心5之前進及後退動作的圓弧狀溝槽15a。
於第3圖所示之分隔件13的上述圓筒部14其圓筒面,是成型有未圖示在第3圖但稍微凹陷狀態的中央部,利用第2圖所示之後軸3的上述環狀突起8,使分隔件13如第1圖所示經由嵌合在後軸3內的狀態形成安裝。
此外,如第1圖所示,於後軸3內,配置有由形成在該後軸3後端部之上述導向滑孔11引導成為可朝軸方向滑動的碰撞棒18。
第4圖及第5圖為表示上述碰撞棒18的外觀構成放大圖。於該碰撞棒18的前端部,形成有突出成圓筒狀藉此嵌合在上述原子筆筆心5後端部內面的筆心安裝部19,並且,於碰撞棒18的後端部形成有透過上述導向滑孔11突出在後軸3外側的半圓形狀手指按扣部20。
另外,於碰撞棒18之上述手指按扣部20的背部相向位置,如第5圖所示,形成有圓柱狀突起部21,該碰撞棒18,如第1圖所示其是以安裝在後軸3內的狀態,使上述圓柱狀突起部21形成為朝向軸中心方向。
再加上,於碰撞棒18之筆心安裝部19的若干後方附近,形成有局部為凸緣狀的彈簧承座部22。
該彈簧承座部22,如第1圖所示於筆心5安裝在碰撞棒18的狀態下,在其與上述分隔件13的圓筒部14之間 安裝有螺旋狀的復位彈簧23,利用該復位彈簧23的作用,使上述碰撞棒18及筆心5在軸筒內被彈推朝後退方向。
如第1圖所示,於後軸3內的後端部附近收容有旋轉凸輪25。該旋轉凸輪25形成為圓筒狀,其圓筒軸由金屬製的支撐軸筒26支撐成可旋轉並且可朝軸方向移動。
上述金屬製的支撐軸筒26,如第6圖的放大圖所示,其前方的一端部為大徑部26a,其後方的另一端部為小徑部26b。因此,從支撐軸筒26的上述小徑部26b側插通螺旋狀的凸輪彈推用彈簧27,接著插通上述旋轉凸輪25之後,使上述小徑部26b嵌合在後軸3的後端部,藉此就能夠使旋轉凸輪25的圓筒軸安裝成與後軸3的軸方向一致。另,雖然已經說明支撐軸筒26為金屬製,但支撐軸筒26也可以是樹脂製。
根據上述旋轉凸輪25的安裝構造時,圓筒狀的旋轉凸輪25,是由支撐軸筒26支撐成可繞著該支撐軸筒26的軸旋轉,並且可朝支撐軸筒26的軸方向移動,並且利用上述凸輪彈推用彈簧27的作用使旋轉凸輪25成為被彈推朝向軸方向之後方的狀態。
第7圖~第10圖為表示上述旋轉凸輪25的構成。該旋轉凸輪25,如第7圖所示,於沿著軸方向構成為同一直徑的圓筒狀構件25a的圓筒面,形成有第1凸輪部31。該第1凸輪部31,是由上述圓筒面上其軸方向長且突出成島狀的5個島狀突出部31a所構成,於上述各島狀突出部 31a之軸方向的後端側,即於第7圖及第8圖中的右側,形成有對軸方向具有指定傾斜角度的凸輪面31b。
此外,於上述各島狀突出部31a的前端側,即於第7圖及第8圖中的左側,形成有由形成為正交於軸方向之卡止面所構成的卡止部31c。再加上,於上述各島狀突出部31a之前端側的上述卡止部31c鄰接的位置,形成有對軸方向具有指定傾斜角度的傾斜面31d。
另一方面,於上述旋轉凸輪25,在其軸方向的後端部形成有第2凸輪部32。該第2凸輪部32,是由從上述旋轉凸輪25的圓筒部端面朝軸方向之後方突出的2條棒狀突出部32a所構成,於各棒狀突出部32a的頂端部,形成有對軸正交的面具有指定傾斜角度的凸輪面32b。
另,第9圖為表示針對上述旋轉凸輪25之第1凸輪部31的中央部,在軸正交方向切剖後的剖面圖,第1凸輪部31構成用的上述5個島狀突出部31a是等間隔形成在圓周方向。
此外,第10圖為表示針對上述第2凸輪部32之棒狀突出部32a的位置,在軸正交方向切剖後的剖面圖,上述第2凸輪部32的凸輪面32b,是分別形成在以旋轉凸輪25之軸為中央的對稱位置(180度相向位置)。
上述固定凸輪部12是與上述旋轉凸輪25的第2凸輪部32成為對峙狀態配置在後軸3的後端部內面。該固定凸輪部12,如第11圖的放大剖面圖所示,於突出成圓環狀之端面的180度相向位置分別形成有具有指定角度傾斜 面的第1凸輪面12a,於該2個第1凸輪面12a連結成圓環狀的位置形成有第2凸輪面12b。即,上述第1凸輪面12a和第2凸輪面12b彼此於圓周方向連續形成,其作用將根據第14圖所示的模式圖於下述進行說明。
另,第11圖中形成在後軸3之後端部中央的貫通孔3a,是為了要嵌合第6圖所示之金屬製支撐軸筒26的小徑部26b而設置的貫通孔,如此一來,上述旋轉凸輪25就能夠以可旋轉並且朝軸方向移動的狀態安裝在軸筒內的後端部側。
第12圖~第14圖為上述旋轉凸輪25之第1凸輪部31、第2凸輪部32及配置在後軸3內之固定凸輪部12的作用說明圖。
第12圖為表示上述旋轉凸輪25之第1凸輪部31的局部構成模式圖,於該第12圖中鄰接在圓周方向之2個島狀突出部31a是以展開狀態圖示。此外第13圖為表示旋轉凸輪25之第2凸輪部32的棒狀突出部32a展開圖,於棒狀突出部32a的前端部,分別形成有對軸正交面具有同一傾斜角度的凸輪面32b。
再加上,第14(a)圖及第14(b)圖為表示配置在後軸3內之固定凸輪部12的展開圖,第14(a)圖為表示上述尖端筆記部(原子筆筆頭)5a的輸出操作前後的狀態,第14(b)圖為表示尖端筆記部5a輸出操作途中的狀態。
另,於該第14圖中,上述第2凸輪部32其2個棒狀 突出部32a的各凸輪面32b是抵接在固定凸輪部12,但於此為了避免圖面複雜化,是只模式性圖示1個棒狀突出部32a的凸輪面32b的抵接狀態。
如第14圖所示,於配置在後軸3內的固定凸輪部12,如上述所示形成有彼此連續在圓周方向的第1凸輪面12a和第2凸輪面12b,但上述第2凸輪部32的凸輪面32b是利用上述螺旋狀之凸輪彈推用彈簧27的作用抵接在第2凸輪面12b。
另,形成在固定凸輪部12的第1凸輪面12a,其雖然與以下要說明的尖端筆記部5a的輸出動作沒有直接關係,但該第1凸輪面12a,是被利用在要利用上述支撐軸筒26將旋轉凸輪25組裝在後軸3內時。
即,於組裝時當上述棒狀突出部32a的前端部抵接在第1凸輪12a時,就會作用成棒狀突出部32a的前端部滑行在第1凸輪面12a,然後落入上述第2凸輪面12b。因此,當上述旋轉凸輪25組裝在後軸3內時,必定會成為第14(a)圖所示的狀態。
上述複數的碰撞棒18當中,當任意一個碰撞棒沿著導向滑孔11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於第12圖所示的模式圖中,形成在碰撞狀18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圓柱狀突起部21會滑接在旋轉凸輪25構成用之圓筒構件25a的圓筒面同時朝軸方向的前方移動。第12圖中是以箭頭符號a表示上述突起部21的移動狀態。
如此一來,形成在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就會如第12 圖中的箭頭符號a所示抵接在島狀突出部31a上所形成的凸輪面31b。另,於具備有5個筆心因而具備有5個島狀突出部31a的本實施形態中,上述凸輪面31b其對軸方向形成傾斜的傾斜角度X,是以20~30度為佳。
於形成在上述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抵接在島狀突出部31a上所形成的凸輪面31b的狀態下,第13圖中展開圖示的第2凸輪部32的凸輪面32b,如第14(b)圖所示是抵接在固定凸輪部12上所形成之第2凸輪面12b的深處位置(後退位置)。
接著,當碰撞棒18又朝尖端側滑動時,抵接於旋轉凸輪25之凸輪面31b的上述突起部21會相對性受到箭頭符號b所示的前進作用,使旋轉凸輪25朝箭頭符號d即繞著軸旋轉的第1旋轉方向旋轉。該動作,如第14(b)圖所示,會使第2凸輪部32的凸輪面32b沿著形成在固定凸輪部12的第2凸輪面12b上朝箭頭符號d方向往上推。
此時,上述螺旋狀之凸輪彈推用彈簧27的作用會使第2凸輪部32的凸輪面動作成想要回到第14(a)圖所示狀態,以致產生有要讓上述旋轉凸輪25朝第1旋轉方向之反向的第2旋轉方向(箭頭符號e)旋轉的扭力。
於該狀態下,碰撞棒18也會受到朝尖端側移動的動作,當形成在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如第12圖所示到達形成在島狀突出部31a的卡止部31c時,承受上述第2旋轉方向(箭頭符號e)之旋轉扭力的旋轉凸輪25作用,就 會使形成在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相對性如箭頭符號c所示移動,使突起部21由形成在島狀突出部31a的卡止部31c卡止。
如此一來,安裝在碰撞棒18之筆心5的尖端筆記部5a就會從上述前軸2的尖端口4突出藉此使用者就能夠筆記。
於該狀態下,當任意另一個碰撞棒18沿著導向滑孔11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基於與上述相同的作用,旋轉凸輪25會朝箭頭符號d方向旋轉,即朝第1旋轉方向旋轉,因此卡止在島狀突出部其卡止部31c之前進動作中的筆心5其支撐用之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就會一邊滑動在第12圖所示之傾斜面31d的同時一邊透過上述復位彈簧23的作用後推在軸筒內。
接著,由該任意另一個碰撞棒18的前進動作所造成之上述卡止部31c的卡止動作,是會和上述的動作相同,藉此使任意另一個筆心5成為能夠使用。
另,形成在上述旋轉凸輪25之島狀突出部31a的傾斜面31d,其對軸方向形成傾斜的傾斜角度Y是以15~25為佳。該傾斜面31d,於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已經解脫上述卡止部31c之卡止的狀態下,是作用成順暢誘導碰撞棒18及筆心5的後退動作,如此一來就能夠有助於防止碰撞棒18及筆心5的復位不良。
其次,第15圖~第22圖為表示本發明相關之複合式筆記用具的第2實施形態,該第2實施形態是表示1支自 動鉛筆筆心及2支原子筆筆心做為筆記體收容在軸筒內時的例子。
另,於第15圖~第22圖所示的第2實施形態中,針對其能夠達到和已經說明的第1圖~第14圖所示之第1實施形態同一功能的部份是標示同一圖號。因此就適當省略該同一功能部份的詳細說明。
第15(a)圖為表示自動鉛筆筆心41輸出,尖端筆記部41a從前軸2之尖端口4突出的狀態。
該實施形態中所使用之自動鉛筆筆心41的單體構成如第15(b)圖所示,自動鉛筆筆心41具備:尖端具備筆記部41a的尖構件41b;連接在該尖構件41b的筆心盒41c;及配置在上述尖構件41b和筆心盒41c之間的夾具彈簧41d。
此外,上述筆心盒41c的後端部,是透過球窩接頭等連結部41e連接有短軸的接頭構件41f,於該接頭構件41f的後端部安裝有要對碰撞棒連接的連接部41g。
上述連結部41e,是將筆心盒41c和接頭構件41f之間連結成能夠彎曲,如此一來就能夠輸出及收納自動鉛筆筆心41。即,藉由具備有關節功能之上述連結部41e的存在,是能夠不彎曲長條狀的筆心盒41c就能夠執行自動鉛筆心41的輸出動作等,如此一來就能夠避免筆心盒41c內之鉛筆心折損等問題。
於該實施形態中,配置在上述自動鉛筆筆心41之後端部的連接部41g是以嵌合在碰撞棒18之前端部形成的 筆心安裝部19的狀態形成安裝。此外,於該實施形態中,是連續碰撞棒18的手指按扣部20形成有夾子20a,但該夾子20a並非必須構件。
如眾所周知,於上述自動鉛筆筆心41內,雖然未加以圖示但具備有鉛筆心保持用的金屬製夾具和包括該夾具的環狀鎖緊用具及暫時性保持鉛筆心的橡膠製保持夾具等。
接著,於自動鉛筆筆心41為輸出之第15(a)圖所示的狀態下,將上述手指按扣部20往前方碰撞操作,上述夾具就會一邊壓縮夾具彈簧41d的同時一邊前進在尖構件41b內,如此一來就能夠輸出鉛筆心。即,重覆上述手指按扣部20的碰撞操作,就能夠逐次從尖端筆記部41a輸出鉛筆心。
第16圖為表示後軸3的單體構成,該第16圖對應於做為第1實施形態已經說明之第2圖所示的構成。
不過,於該第16圖所示之後軸3的構成中,在後軸3的後端部側面,是形成有3條分別沿著軸方向並且等間隔排列在圓周方向,貫通在後軸3的導向滑孔11,此外,於後軸3的內圍面形成有3條以等間隔配置在圓周方向並且沿著軸方向突出的導條9。
如此一來,就能夠使上述自動鉛筆筆心41及2支原子筆筆心5均等配置在圓周方向,並且於各筆心5、14之前進及後退運動中達到引導的功能。
第17圖為表示以嵌合在後軸3之內圍面的狀態形成 安裝之分隔件13的單體構成,該第17圖對應於做為第1實施形態已經說明之第3圖所示的構成。
不過,於該第17圖所示的分隔件13中,是在圓筒部14,等間隔繞著軸形成有上述各筆心5、14插通用的3個筆心插通孔16,並且於上述導棒15,沿著軸方向形成有3條要做為上述各筆心5、14之前進及後退動作引導用之凹陷成圓弧狀的圓弧狀溝槽15a。
第18圖為表示可將形成為圓筒狀的旋轉凸輪25支撐成可旋轉並且可朝軸方向移動之支撐軸筒26的構成,該第18圖對應於做為第1實施形態已經說明之第6圖所示的構成。針對該第18圖所示的支撐軸筒26,其前方的一端部也是為大徑部26a,其後方的另一端部也是為小徑部26b,該基本構成,是和第6圖所示的支撐軸筒26相同。
另,針對第18圖所示的支撐軸筒26,在軸方向的中央部是加工有外徑若干不同的環狀段部26c,如第15(a)圖所示,於該段部26c抵接有凸輪彈推用彈簧27的一端部,作用成可將旋轉凸輪25推向軸方向的後端側。
第19圖及第20圖為表示第2實施形態所使用之旋轉凸輪25的構成以正面圖及局部剖面圖表示,又第21圖是從其右側(第2凸輪部側)顯示第19圖的旋轉凸輪25時的狀態側面圖。
於該第2實施形態所使用之旋轉凸輪25的第1凸輪部31,是配合軸筒內所收容之筆心的數量形成有3個以等間隔形成在圓周方向的島狀突出部31a。
接著,於該實施形態中,形成在各島狀突出部31a當中之任何1個島狀突出部31a的凸輪面31b其傾斜方向,是構成為與形成在其他島狀突出部31a的凸輪面31b其傾斜方向為軸對稱。
即,如第22圖中3個島狀突出部31a的展開圖所示,加工在上下之島狀突出部31a的凸輪面31b其傾斜方向,是構成為對軸方具有指定角度分別朝向同一方向,相對於此,加工在中央之島狀突出部31a的凸輪面31b其傾斜方向,是構成為對上述2個凸輪面31b的傾斜方向形成軸對稱的傾斜方向。
即,當將位於第22圖所示之上下任一島狀突出部31a的碰撞棒18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是會作用成對旋轉凸輪25施加有繞著軸旋轉之第1旋轉方向的旋轉作用,當將位於第22圖所示之中央島狀突出部31a的碰撞棒18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是會作用成對旋轉凸輪25施加有繞著軸旋轉之第1旋轉方向反向的第2旋轉方向的旋轉作用。
根據上述構成時,是作用成不可能使全部的碰撞棒18同時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即無法同時輸出全部所有的筆心。
第22圖中為了說明上述動作,是圖示有形成在2個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該2個突起部21,是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根據筆心的輸出操作而朝箭頭符號a方向移動,並同時抵接在其傾斜方向於軸方向為對稱的各凸輪面 31b,因此旋轉凸輪25就不可能旋轉。基於此,就不可能使全部所有的碰撞棒18同時朝前方移動。
另,針對此種複合式筆記用具,當想要將複數碰撞棒18同時朝前方移動時,連結在該等碰撞棒之各筆心的尖端筆記部會在軸筒的尖端口附近衝突,因此實質上不可能使複數碰撞棒同時朝前方移動。
然而,於第1實施形態中,前軸2從後軸3拆下的狀態下,上述動作就變可能,例如抓住全部的筆心然後故意執行朝前方抽出的動作時,全部的筆心(碰撞棒)就會成為輸出狀態,以致造成不可能恢復成初期狀態的狀況。
因此,藉由採用第2實施形態之旋轉凸輪25的上述第1凸輪部31的構成,就能夠解決上述的技術性課題。
又,根據上述第2實施形態之旋轉凸輪25的構成時,第22圖中模式圖所示之加工在上下任一島狀突出部31a的凸輪面31b抵接有碰撞棒之突起部21時的形態,和,加工在中央之島狀突出部31a的凸輪面31b抵接有碰撞棒之突起部21時的形態,由於凸輪面31b的傾斜方向不同因此旋轉凸輪25的旋轉方向就會不同。
不過,旋轉凸輪25是構成為即使賦予任一方向的旋轉都會恢復成原來方向的旋轉。
即,如第19圖~第21圖所示,於形成在旋轉凸輪25之軸方向後端部側的第2凸輪部32,是在旋轉凸輪25的圓筒狀端面形成有一對凸輪面32c、32d造成的2個山形凸輪部。即凸輪面32c和32d的邊界部是構成為山形凸輪 部的頂點。
該第2凸輪部32,由於其抵接在第16圖所示之後軸3內的固定凸輪12,因此就會作用成即使旋轉凸輪25朝任一方向旋轉動作都會恢復成原來的方向旋轉。基於此,針對碰撞棒18的突起部21要卡止在旋轉凸輪25之卡止部31c的卡止動作,及,根據不同之碰撞棒18的前進動作使先前之突起部21的卡止動作解除,就會和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根據以上所說明的複合式筆記用具時,由於構成為具備有隨著任意一個碰撞棒的前進動作就會旋轉驅動,具有以前進狀態卡止上述碰撞棒之卡止部的旋轉凸輪,因此就能否解決當採用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碰撞棒時必須縮短筆記體例如原子筆筆心長度的問題。
再加上,根據上述複合式筆記用具時,還能夠有效防止當採用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碰撞棒時造成筆記體輸出不良等的動作不良產生,能夠獲得上述發明效果所說明的作用效果。
不過,若利用第19圖~第21圖所示之旋轉凸輪25時,如根據第22圖中模式圖所說明的內容,要將全部所有的碰撞棒18同時朝前方移動是不可能,但針對各碰撞棒18若錯開朝前方移動的時機時有時也會有可使全部所有的碰撞棒18朝前方移動的狀況產生。
於該狀況時,如以上所述全部所有的筆心(碰撞棒)會成輸出狀態,因此就不可能恢復成初期狀態。
於是,接著所揭示的第23圖及第24圖為又可解決上述問題之旋轉凸輪25的形態說明圖。即第23圖及第24圖為表示以第19圖所示之旋轉凸輪為基本的第1變形例第23圖為上述旋轉凸輪25從第2凸輪部側看時的狀態模式圖,第24圖為表示上述旋轉凸輪25之第1凸輪部的展開模式圖。
針對該第1變形例,是對第21圖及第22圖所示的形態增加標示有斜線的部份,即增加斜線所示的止動部31e。
該止動部31e,是加工在要對旋轉凸輪25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之旋轉作用的島狀突出部(第24圖所示之上側的島狀突出部31a)及加工在要對旋轉凸輪25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反向之第2旋轉方向之旋轉作用的島狀突出部(第24圖所示之中央的島狀突出部31a)。
接著,各止動部31e,如第24圖中模式圖所示,是針對各島狀突出部31a其加工有凸輪面31b的側面分別配備在背面側。
根據該構成時,如第24圖中以圖號21標示之碰撞棒的突起部所示,當其中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移動時,形成在另一個碰撞棒的突起部21會抵接於其中一個止動部31e,藉此阻止具備有該突起部21的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
即,如第24圖所示,2個碰撞棒18所分別具備的突起部21,如箭頭符號c所示雖然可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 但餘留的1個碰撞棒18所具備的突起部21,如箭頭符號a所示會抵接於止動部31e以致前進受阻。
因此,如第23圖及第24圖所示,在旋轉凸輪25配備有止動部31e,就能夠有效防止全部所有的筆心(碰撞棒)被操作成為輸出狀態的問題。
此外,第25圖及第26圖是表示以第19圖所示之旋轉凸輪為基本的第2變形例,該第25圖及第26圖分別為上述旋轉凸輪25從第2凸輪部側看時的狀態模式圖及第1凸輪部展開模式圖。
針對該第2變形例,是對第21圖及第22圖中模式圖所示的形態增加標示有斜線的部份,即,於軸方向長之島狀突出部31a的長向兩邊,在軸方向的正交方向形成有分別與各島狀突出部31a成型為一體的緩衝用突起31f。
根據第25圖及第26圖所示之旋轉凸輪25的構成時,形成在島狀突出部31a之卡止部31c其所卡止之前進狀態的碰撞棒18其上述突起部21,於該卡止解脫的狀態下,是動作成碰撞棒上形成的上述突起部21滑接在朝島狀突出部31a之長向側面突出的圓弧狀緩衝用突起31f,於同時由上述復位彈簧23的彈推力使其回到後退位置。
即,於島狀突出部31a形成有上述緩衝用突起31f,因此前進狀態之碰撞棒18的上述突起部21就會動作成滑接在緩衝用突起31f之後回到後退位置。
根據該構成時,上述緩衝用突起31f的存在,對於碰撞棒18的返回動作是有制動的功能,能夠緩和碰撞棒18 回到後退位置時產生的衝擊。
基於此,就能夠減少碰撞棒18返回動作產生的衝擊音,並且還有助於防止碰撞棒18因經常衝擊造成筆心內的墨水中產生微小氣泡。
另,第25圖及第26圖為表示形成在島狀突出部31a之凸輪面31b其傾斜方向形成為彼此不同(形成為軸對稱)的構成中形成有緩衝用突起31f的例子,但該緩衝用突起31f也可適用在如第7圖~第10圖所示的構成,即可適用於形成在島狀突出部31a的凸輪面31b其傾斜方向為同一朝向的構成。
該形態時,若於碰撞棒18的返回動作時上述突起部21的移動路徑,即於各島狀突出部31a長向的一側面,配置有上述緩衝用突出部31f就能夠獲得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所說明的實施形態中,旋轉凸輪25構成用之圓筒狀構件25a的圓筒面,是沿著軸方向形成為同一直徑,構成為可使形成在碰撞棒18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突起部21滑接在上述圓筒狀構件25a之圓筒面的同時朝軸方向移動。因此,沿著上述導向滑孔11移動之碰撞棒18的手指按扣部20就會與軸筒的軸心成平行狀態移動。
第27圖為表示揭示有該手指按扣部20移動狀態的第3實施形態外觀圖,對於已經說明的各部其相當部份標示同一圖號。另,第27(a)圖為表示其中一個手指按扣部20朝軸筒前方碰撞操作的狀態。此外,第27(b)圖為表示全部所有的手指按扣部20回到軸筒之後端部側的狀 態。
特別是,如第27(a)圖所示,沿著導向滑孔11前進移動的手指按扣部20,是對軸筒的軸心成平行移動,並沒有如先前例所示之複合式筆記用具其手指按扣部20會隨著前進動作落入導向滑孔11內的動作。
該情況,如第15(a)圖所示,碰撞棒18一體形成有夾子20a的形態也是相同,隨著夾子20a的前進動作其根基部份不會有朝軸心方向落入的動作,夾子20a是對軸筒的軸心成平行移動。
因此,就不用顧慮到沿著導向滑孔滑動之上述手指按扣部或夾子的落入動作,對於上述手指按扣部或夾子也不需事先下功夫高調突出,基於此就能夠提供一種就設計上的觀點而言其外觀也是優美的複合式筆記用具。
1‧‧‧複合式筆記用具
2‧‧‧前軸(軸筒)
3‧‧‧後軸(軸筒)
3a‧‧‧貫通孔
4‧‧‧尖端口
5‧‧‧筆記體(原子筆筆心)
5a‧‧‧尖端筆記部(原子筆筆頭)
6‧‧‧夾緊部
7‧‧‧內螺紋
8‧‧‧環狀突起
9‧‧‧導條
11‧‧‧導向滑孔
12‧‧‧固定凸輪部
12a‧‧‧(固定凸輪部12的)第1凸輪面
12b‧‧‧(固定凸輪部12的)第2凸輪面
13‧‧‧分隔件
14‧‧‧圓筒部
15‧‧‧引導棒
15a‧‧‧圓弧狀溝槽
16‧‧‧筆心插通孔
18‧‧‧碰撞棒
19‧‧‧筆心安裝部
20‧‧‧手指按扣部
20a‧‧‧夾子
21‧‧‧突起部
22‧‧‧彈簧承座部
23‧‧‧復位彈簧
25‧‧‧旋轉凸輪
25a‧‧‧圓筒狀構件
26‧‧‧支撐軸筒
26a‧‧‧大徑部
26b‧‧‧小徑部
26c‧‧‧段部
27‧‧‧凸輪彈推用彈簧
31‧‧‧第1凸輪部
31a‧‧‧島狀突出部
31b‧‧‧(第1凸輪部31的)凸輪面
31c‧‧‧卡止部
31d‧‧‧傾斜面
31e‧‧‧止動部
31f‧‧‧緩衝用突起
32‧‧‧第2凸輪部
32a‧‧‧棒狀突出部
32b‧‧‧(第2凸輪部32的)凸輪面
32c‧‧‧(旋轉凸輪25的)凸輪面
32d‧‧‧(旋轉凸輪25的)凸輪面
41‧‧‧筆記體(自動鉛筆筆心)
41a‧‧‧尖端筆記部
41b‧‧‧尖構件
41c‧‧‧筆心盒
41d‧‧‧夾具彈簧
41e‧‧‧連結部
41f‧‧‧接頭構件
41g‧‧‧連接部
第1圖為表示本發明相關之複合式筆記用具第1實施形態的全體構成中央剖面圖。
第2圖為表示後軸放大後的局部剖面圖。
第3圖為配置在後軸之中央部的分隔件局部剖面圖。
第4圖為形成在後軸之導向滑孔內所滑動之碰撞棒的上面圖。
第5圖為表示第4圖碰撞棒繞著軸旋轉90度之後的狀態正面圖。
第6圖為表示旋轉凸輪的支撐軸筒放大後的正面圖。
第7圖為表示旋轉凸輪上所加工之第1凸輪為主的正面圖。
第8圖為第7圖之旋轉凸輪的局部剖面圖。
第9圖為第8圖之中央部切剖狀態之旋轉凸輪的剖面圖。
第10圖為表示旋轉凸輪上所加工之第2凸輪為主的旋轉凸輪剖面圖。
第11圖為表示配置在後軸之後端部的固定凸輪部側的剖面圖。
第12圖為表示形成在旋轉凸輪之圓筒面的第1凸輪部展開模式圖。
第13圖為表示形成在旋轉凸輪之後端部的第2凸輪部展開模式圖。
第14圖為表示配置在後軸之後端部的固定凸輪部側展開模式圖。
第15圖為表示本發明相關之複合式筆記用具第2實施形態全體構成的中央剖面圖及自動鉛筆筆心的局部剖面圖。
第16圖為表示第2實施形態之後軸放大後的局部剖面圖。
第17圖為配置在第16圖後軸之中央部的分隔件局部剖面圖。
第18圖為第2實施形態之旋轉凸輪的支撐軸筒放大後的正面圖。
第19圖為表示第18圖旋轉凸輪上所加工之第1凸輪部為主的正面圖。
第20圖為第19圖旋轉凸輪的局部剖面圖。
第21圖為第19圖所示旋轉凸輪從第2凸輪部側看時的狀態模式圖。
第22圖為表示形成在第19圖所示旋轉凸輪之圓筒面的第1凸輪部展開模式圖。
第23圖為針對第19圖所示旋轉凸輪的第1變形例其從第2凸輪部側看時的狀態模式圖。
第24圖為表示針對第19圖所示旋轉凸輪之第1變形例其第1凸輪部的展開模式圖。
第25圖為針對第19圖所示旋轉凸輪的第2變形例其從第2凸輪部側看時的狀態模式圖。
第26圖為針對第19圖所示旋轉凸輪的第2變形例其第1凸輪部的展開模式圖。
第27圖為表示第3實施形態之後軸部份放大後的外觀圖。
1‧‧‧複合式筆記用具
2‧‧‧前軸(軸筒)
3‧‧‧後軸(軸筒)
4‧‧‧尖端口
5‧‧‧筆記體(原子筆筆心)
5a‧‧‧尖端筆記部(原子筆筆頭)
6‧‧‧夾緊部
11‧‧‧導向滑孔
13‧‧‧分隔件
18‧‧‧碰撞棒
19‧‧‧筆心安裝部
20‧‧‧手指按扣部
23‧‧‧復位彈簧
25‧‧‧旋轉凸輪
26‧‧‧支撐軸筒
27‧‧‧凸輪彈推用彈簧

Claims (10)

  1. 一種複合式筆記用具,具備:在軸筒的後端側分別沿著軸方向形成並且排列在圓周方向的複數導向滑孔;及由上述導向滑孔分別引導藉此可朝上述軸筒之軸方向滑動,分別連接上述軸筒內所收容之各筆記體後端部的複數碰撞棒,構成為當上述複數碰撞棒當中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連接在上述碰撞棒之筆記體的尖端筆記部會從上述軸筒的尖端口突出成可筆記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特徵為:具備有旋轉凸輪,該旋轉凸輪是可旋轉地安裝在上述軸筒內,並且當上述複數碰撞棒當中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時就會隨著旋轉驅動,該旋轉凸輪形成有以前進狀態卡止上述一個碰撞棒的卡止部,上述旋轉凸輪,構成為隨著另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就會旋轉驅動,解除上述一個碰撞棒由上述卡止部造成的卡止狀態,並且由卡止部以前進狀態卡止上述另一個碰撞棒。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上述旋轉凸輪是形成為圓筒狀,構成為以其圓筒軸與上述軸筒的軸方向一致的狀態支撐成可旋轉,當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形成在該碰撞棒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會滑動,藉由該滑動承接繞著軸旋轉之旋轉驅動的第1凸輪部是形成在上述旋轉凸輪的圓筒面,並且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繞著軸旋轉之反向旋轉作用的第2凸輪部是形成在上述凸輪之軸 方向的端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上述旋轉凸輪構成為被支撐成可朝軸方向移動,並且配置有與上述第2凸輪部對峙的固定凸輪部,藉由上述第2凸輪部抵接於上述固定凸輪部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繞著軸旋轉之反向的旋轉作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具備有凸輪彈推用彈簧,該凸輪彈推用彈簧是構成為可將上述旋轉凸輪朝軸方向彈推,使上述第2凸輪部成為咬合在上述固定凸輪部的狀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形成在上述旋轉凸輪之圓筒面的上述第1凸輪部是由複數的島狀突出部和具有傾斜角度的凸輪面所構成,該複數的島狀突出部是於上述圓筒面上形成為軸方向長且突出成複數個島狀,該具有傾斜角度的凸輪面是分別形成在上述島狀突出部且針對軸方向具有指定的傾斜角度,構成為當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移動時,會使形成在該碰撞棒之上述突起部滑動,使上述旋轉凸輪朝一方向旋轉驅動,此外,以前進狀態卡止上述碰撞棒的卡止部是由正交在軸方向藉此形成在上述島狀突出部的卡止面所構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形成在上述各島狀突出部且針對軸方向具有指定傾斜角度的各凸輪面,構成為當其中一個上述碰撞棒朝 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可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朝繞著軸旋轉之第1旋轉方向的旋轉作用,並且構成為當另一個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可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反向之第2旋轉方向的旋轉作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是於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之旋轉作用的島狀突出部,和對上述旋轉凸輪施加上述第1旋轉方向反向的第2旋轉方向之旋轉作用的島狀突出部,分別形成有止動部,該止動部是構成為當其中一個上述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沿著上述導向滑孔滑動時,藉著形成在另一個碰撞棒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上述突起部的抵接,阻止上述另一個碰撞棒朝軸筒的尖端側滑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於上述各碰撞棒分別安裝有將該碰撞棒朝後退方向彈推的復位彈簧,構成為當形成在上述島狀突出部之卡止部所卡止之前進狀態的碰撞棒於其卡止解除的狀態下,形成在上述碰撞棒的上述突起部會滑接於上述島狀突出部之長向側面突出的緩衝用突起,於同時上述碰撞棒會由上述復位彈簧的彈推力彈回後退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於上述各碰撞棒分別安裝有將該碰撞棒朝後退方向彈推的復位彈簧,構成為當形成在上述島狀突出部之卡止部所卡止之前進狀態的碰撞棒於其卡止解除的狀態 下,形成在上述碰撞棒的上述突起部會滑接於上述島狀突出部之長向側面突出的緩衝用突起,於同時上述碰撞棒會由上述復位彈簧的彈推力彈回後退位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至第4項任一項所記載的複合式筆記用具,其中,構成上述旋轉凸輪之圓筒狀構件的圓筒面是沿著軸方向構成為同一直徑,構成為可使形成在上述碰撞棒朝軸中心方向突出的突起部滑接於上述圓筒狀構件之圓筒面,並朝著軸方向移動。
TW101132162A 2011-09-27 2012-09-04 Composite notes TWI5762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0193 2011-09-27
JP2012173177A JP5972703B2 (ja) 2011-09-27 2012-08-03 複式筆記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5929A TW201325929A (zh) 2013-07-01
TWI576256B true TWI576256B (zh) 2017-04-01

Family

ID=47995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2162A TWI576256B (zh) 2011-09-27 2012-09-04 Composite notes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762327A4 (zh)
JP (1) JP5972703B2 (zh)
CN (1) CN103826866B (zh)
TW (1) TWI576256B (zh)
WO (1) WO20130470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84801B2 (ja) * 2013-08-20 2017-08-23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複式筆記具
JP6405995B2 (ja) * 2013-12-25 2018-10-17 ぺんてる株式会社 多芯筆記具
JP6341841B2 (ja) * 2014-11-17 2018-06-13 株式会社トンボ鉛筆 多芯筆記具
JP7067942B2 (ja) * 2018-02-08 2022-05-1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EP3575103B1 (en) 2018-05-31 2022-04-27 Société BIC Multifunctional writing instrument
EP3657303B1 (en) * 2018-11-23 2022-05-11 Société BIC Writing instrument serving as a mechanical remote control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7122961B2 (ja) * 2018-12-27 2022-08-22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筆記具
US10618343B1 (en) 2019-01-15 2020-04-14 Armin Arminak One-hand operated multi-pencil
CN110559073B (zh) * 2019-08-13 2020-07-31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可切换双刀头的手术电刀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0707A (en) * 1978-03-31 1981-09-22 Tatsuo Ariga Writing instrument having multiple writing elements
US4738557A (en) * 1985-08-26 1988-04-19 Kabushiki Kaisha Japan Craft Writ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writing elements
CN2032547U (zh) * 1988-04-20 1989-02-15 曹和顺 揿动式双色圆珠笔
CN1128217A (zh) * 1994-11-10 1996-08-07 皇冠株式会社 复合笔
JP2000218990A (ja) * 1999-01-29 2000-08-08 Pentel Corp 回転繰り出し式棒状体ホルダー
JP200627266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Kotobuki & Co Ltd 回転繰出し式筆記具
CN101883687A (zh) * 2007-08-20 2010-11-1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带冲击缓和装置的揿动式书写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214110Y1 (zh) * 1964-12-29 1967-08-11
DE3405543A1 (de) * 1984-02-16 1985-08-22 Roland 7744 Königsfeld Jäckle Wechselminenschreibstift
JPH0387291U (zh) * 1989-12-25 1991-09-04
JP3417519B2 (ja) * 1995-08-28 2003-06-16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複式筆記具
JP4463367B2 (ja) 2000-02-15 2010-05-19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複式筆記具
US6540422B2 (en) * 2001-05-22 2003-04-01 Gsp Institute Co., Ltd. Push-out-type writing implement
JP2003011584A (ja) 2001-07-02 2003-01-15 Mitsubishi Pencil Co Ltd ノック式繰り出しボールペン
JP4476696B2 (ja) * 2004-05-25 2010-06-09 株式会社壽 複合筆記具
JP5196481B2 (ja) * 2008-09-26 2013-05-15 三菱鉛筆株式会社 複式筆記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0707A (en) * 1978-03-31 1981-09-22 Tatsuo Ariga Writing instrument having multiple writing elements
US4738557A (en) * 1985-08-26 1988-04-19 Kabushiki Kaisha Japan Craft Writing device with multiple writing elements
CN2032547U (zh) * 1988-04-20 1989-02-15 曹和顺 揿动式双色圆珠笔
CN1128217A (zh) * 1994-11-10 1996-08-07 皇冠株式会社 复合笔
JP2000218990A (ja) * 1999-01-29 2000-08-08 Pentel Corp 回転繰り出し式棒状体ホルダー
JP2006272666A (ja) * 2005-03-28 2006-10-12 Kotobuki & Co Ltd 回転繰出し式筆記具
CN101883687A (zh) * 2007-08-20 2010-11-10 三菱铅笔株式会社 带冲击缓和装置的揿动式书写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47052A1 (ja) 2013-04-04
CN103826866B (zh) 2015-10-07
EP2762327A4 (en) 2015-05-27
JP2013082204A (ja) 2013-05-09
TW201325929A (zh) 2013-07-01
EP2762327A1 (en) 2014-08-06
CN103826866A (zh) 2014-05-28
JP5972703B2 (ja) 2016-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76256B (zh) Composite notes
JP4731501B2 (ja) ノック式筆記具
JP5373358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6249790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583769B2 (ja) 複合筆記具
CN108621641B (zh) 按动式书写工具
JP5373359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4367858B2 (ja) 繰り出し式ボールペン装置
EP2493704A1 (en) Universal pencil mechanism
JP7373393B2 (ja) 出没機構
JP7048410B2 (ja) 複式筆記具
JPH11180092A (ja) 複合繰り出し用具
JP3676445B2 (ja) 複式筆記具
JP2560149Y2 (ja) 複式筆記具
JP2605500Y2 (ja) 複式筆記具
JP2566097Y2 (ja) 複式筆記具
JP3676446B2 (ja) 複式筆記具
JP4853959B2 (ja) シャープペンシル
JP3542868B2 (ja) 複式筆記具
JPH0852991A (ja) 複式筆記具
JP2606843Y2 (ja) 複式筆記具
JP2606589Y2 (ja) 複式筆記具
JP3602213B2 (ja) 複式筆記具
JP3500198B2 (ja) 複式筆記具
JP2605501Y2 (ja) 複式筆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