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7286B - Sun shading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un shading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7286B
TWI567286B TW102120563A TW102120563A TWI567286B TW I567286 B TWI567286 B TW I567286B TW 102120563 A TW102120563 A TW 102120563A TW 102120563 A TW102120563 A TW 102120563A TW I567286 B TWI567286 B TW I5672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ngaging portion
rotating shaft
rotation
housing
fit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05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50665A (zh
Inventor
Tadashi Okamura
Original Assignee
Tachikawa Blind Mf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hikawa Blind Mfg filed Critical Tachikawa Blind Mfg
Publication of TW201350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50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7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7286B/zh

Links

Landscapes

  • Blind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日射遮蔽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於日射遮蔽裝置。
作為日射遮蔽裝置的一種的橫式百葉窗,通常從上樑經由方向控制繩懸掛有多枚葉片,並且,在上述橫式百葉窗中通常設有用於調節葉片角度的機構。作為這樣的橫式百葉窗,存在例如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所公開之橫式百葉窗。
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之橫式百葉窗中,透過使設置於套筒上的突起與球抵接來限制安裝有套筒的旋轉軸之旋轉。但是,由於球被收納在球收納部中,並且球能夠在該球收納部中移動,因此,旋轉軸能夠旋轉360度以上。
另外,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之橫式百葉窗中,安裝在旋轉軸上的旋轉體之延長部位於殼體的圓形開口內,並且在該圓形開口內設有凹凸部。在延長部上設有薄壁部分,在該薄壁部分上設有突起,該突起位於凹凸部中。透過這樣構成,突起在凹凸部的凸部的干擾下旋轉,由此使旋轉體每隔規定角度便會受到阻力,該情況作為撞擊感經由操作桿傳遞到操作者。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公報、新型登錄第2560464號
[專利文獻2]:日本公報、專利第3805626號
但是,在專利文獻1所公開之結構中,為了使突起在圓形中空部中無障礙地旋轉,必須在圓形中空部的內壁面與突起之間設有微小的間隙,但是,當該間隙過大時,球會從球收納部脫落並進入該間隙中,從而有可能發生例如球被卡住之情況。進而,必須將球配置為在球收納部的內壁面與突起的根部側延長部的外周面之間能夠轉動,此時,當突起與球收納部之間的間隙過大時,也有可能發生突起的前端抵接在球上等從而導致球被卡住之情況。
尤其是,突起係與球的靠近旋轉軸(靠近旋轉中心)之部分抵接,並且,球收納部的端部與球的遠離旋轉軸側(遠離旋轉中心側)之部分抵接。由此,突起和球收納部的端部與球抵接的部位在徑向上不同,從而容易因為微小的間隙差而導致球被卡住。
另外,在專利文獻2所公開之結構中,存在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薄壁部分發生劣化,從而導致由薄壁部分產生的撞擊感減弱之問題。因此,無法得到所希望的撞擊感,從而存在定位功能降低之問題。
本發明係基於上述情況而完成,其目的係在於 提供一種可實現能夠可靠地限制旋轉軸的旋轉和長期發揮良好的定位功能中的至少一種效果之日射遮蔽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根據本發明第一態樣所提供的日射遮蔽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旋轉軸,其能夠在操作部件的操作下進行旋轉;嵌合體,其以與旋轉軸一同呈一體地旋轉的狀態被安裝在該旋轉軸上;旋轉體,其被安裝為相對於旋轉軸旋轉自如並且被配置為與嵌合體鄰接;以及殼體,其具有內部空間並且在該內部空間內收納有嵌合體和旋轉體;在嵌合體上設有第一卡合部,在旋轉體上設有第二卡合部和第三卡合部,在殼體上設有第四卡合部;該日射遮蔽裝置被構成為:當透過旋轉軸的旋轉而使嵌合體相對於旋轉體相對旋轉時,第一卡合部能夠與第二卡合部抵接,在第一卡合部與第二卡合部抵接之後,旋轉體與嵌合體一同旋轉,並且,當第三卡合部與第四卡合部抵接時,旋轉體朝向與第四卡合部發生干擾的方向的旋轉被限制。
另外,本發明之其他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在嵌合體上設有滑動部,在該滑動部上設有凸部和凹部,並且,凸部被設置為相比凹部而從旋轉軸的旋轉中心朝向徑向外側突出。
進而,本發明之其他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滑動部件以被施力部件施加作用力的狀態與滑動部抵接。
另外,本發明之其他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凸部設有至少一對,並且,當旋轉體與嵌合體一同旋轉時,在滑動部件越過凸部而產生撞擊感之後,第三卡合部與第四 卡合部抵接,由此使旋轉軸的旋轉位置被限制。
進而,本發明之其他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經由繩部件支承有多枚葉片,其中,多枚葉片能夠隨著旋轉軸的旋轉而改變方向;凹部沿著嵌合體的圓周方向至少設有三個;三個凹部中包括:葉片處於全開位置時滑動部件所處的凹部、葉片處於第一全閉位置時滑動部件所處的凹部、以及葉片處於第二全閉位置時滑動部件所處的凹部,其中,第二全閉位置是與第一全閉位置呈反向的位置。
另外,本發明之其他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滑動部件被收納在殼體中,並且,滑動部件一邊隨著嵌合體的旋轉在滑動部上滑動一邊在殼體內沿嵌合體的徑向移動。
進而,本發明之其他方面係在上述發明中,較佳在嵌合體上設有對應於第一卡合部的弧狀突起部;在殼體上設有對應於第四卡合部的限制突起部;在旋轉體上設有與弧狀突起部抵接且對應於第二卡合部的第一凸部,並且,在旋轉體上設有與限制突起部抵接且對應於第三卡合部的第二凸部。
另外,根據本發明第二態樣所提供的日射遮蔽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旋轉軸,其能夠在操作部件的操作下進行旋轉;嵌合體,其以與旋轉軸一同呈一體地旋轉的狀態被安裝在該旋轉軸上;以及殼體,其具有內部空間並且在該內部空間內收納有嵌合體;在嵌合體上設有第一卡合部,在殼體上設有殼體側卡合部;該日射遮蔽裝置被構成為:當 透過旋轉軸的旋轉而使嵌合體相對於殼體相對旋轉時,第一卡合部能夠與殼體側卡合部抵接,並且,透過第一卡合部與殼體側卡合部抵接,從而使旋轉軸朝向第一卡合部與殼體側卡合部發生干擾的方向的旋轉被限制;在嵌合體上設有滑動部,在該滑動部上設有凸部和凹部,並且凸部被設置為相比凹部而從旋轉軸的旋轉中心朝向徑向外側突出;滑動部件以被施力部件施加作用力的狀態與滑動部抵接。
根據本發明之日射遮蔽裝置,能夠可靠地限制旋轉軸的旋轉。另外,能夠長期發揮良好的定位功能。
10‧‧‧橫式百葉窗(對應於日射遮蔽裝置)
20‧‧‧上樑
21‧‧‧限制裝置
22‧‧‧支承滾筒
23‧‧‧支承部件
24‧‧‧框體
25‧‧‧旋轉軸
26‧‧‧齒輪箱
30‧‧‧葉片
31‧‧‧固定架
32‧‧‧下樑
40‧‧‧操作桿(對應於操作部件)
41‧‧‧平衡器
50、50A‧‧‧撞擊單元
60、60A‧‧‧撞擊滾筒(對應於嵌合體)
61、61A‧‧‧離合器球滑動部(對應於滑動部)
61a、61a1、61a2‧‧‧最小徑部(對應於凹部)
61b‧‧‧凸部
62、72‧‧‧凸緣部
63‧‧‧圓筒部
63a‧‧‧凹部
64‧‧‧弧狀突起部(對應於第一卡合部)
65‧‧‧插通孔
65a‧‧‧嵌合孔
65b‧‧‧圓孔
70‧‧‧被傳遞軸(對應於旋轉體)
70B‧‧‧中間被傳遞軸
71‧‧‧圓筒部
71a、71b‧‧‧分割圓筒部
72‧‧‧凸緣部
73‧‧‧滾筒卡合部
74‧‧‧殼體卡合部
75、75a、75b‧‧‧滾筒側凸部(對應於第二卡合部和第一凸部)
76‧‧‧外周滑動配合部
77、77a、77b‧‧‧抵接凸部(對應於第三卡合部和第二凸部)
78‧‧‧突起部
80‧‧‧下部殼體(對應於殼體的一部分)
81、91‧‧‧分割空間
82‧‧‧凸緣凹部
83‧‧‧限制突起部(對應於第四卡合部和殼體側卡合部)
84‧‧‧凹腔部
85‧‧‧掛鈎
90‧‧‧上部殼體(對應於殼體的一部分)
92‧‧‧凸緣凹部
100‧‧‧壓縮彈簧(對應於施力部件)
110‧‧‧離合器球(對應於滑動部件)
A1、A2‧‧‧開口部
R1‧‧‧方向控制繩(對應於繩部件)
R2‧‧‧昇降繩
S‧‧‧內部空間
圖1係顯示本發明各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之結構之主視圖。
圖2係顯示各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之結構之俯視圖。
圖3係顯示各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之結構之側視圖。
圖4係顯示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撞擊單元之結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5係顯示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撞擊單元之結構之立體圖。
圖6係顯示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撞擊單元之 結構之正面剖視圖。
圖7係顯示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撞擊單元之結構之側面剖視圖。
圖8係顯示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撞擊滾筒之結構之立體圖。
圖9係顯示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被傳遞軸之結構之立體圖。
圖10係顯示第一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下部殼體之結構之立體圖。
圖11係顯示第一實施例中撞擊單元的弧狀突起部、被傳遞軸、下部殼體(限制突起部)之間的位置關係之概略側面剖視圖。
圖12係顯示第二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撞擊單元之結構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顯示第二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撞擊滾筒之結構之立體圖。
圖14係顯示變形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的被傳遞軸(中間被傳遞軸)之結構之立體圖。
(第一實施例)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涉及的作為日射遮蔽裝置的橫式百葉窗10進行說明。另外,在以下的 說明中,有時會使用XYZ直角坐標系進行說明,並且,將橫式百葉窗10的長度方向設為X方向,並將圖1的右端側設為X1側、將圖1的左端側設為X2側。另外,將橫式百葉窗的下垂方向(上下方向)設為Z方向,並將上側設為Z1側、將下側設為Z2側。另外,將與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設為Y方向,並將操作桿40所處的室內側設為Y1側、將與其相反的一側設為Y2側。
<關於橫式百葉窗10之結構>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橫式百葉窗10中,從上樑(head box)20起利用多根方向控制繩(rudder cord)R1以相隔規定間隔的方式懸掛有多枚葉片30。而且,在方向控制繩R1的下端側(Z2側)安裝有固定架31,方向控制繩R1經由該固定架31安裝在下樑(bottom rail)32上。另外,方向控制繩R1對應於繩部件。
昇降繩R2的下端側(Z2側)固定在下樑32上。該昇降繩R2插通在設置於各葉片30上的未圖示的插通孔中,進而插通上樑20內部和操作桿40內部並被安裝在平衡器41上。由此,昇降繩R2與平衡器41的上下移動相聯動,從而能夠容易地實現將多枚葉片30層疊起來的收納狀態和將多枚葉片30以規定間距配置的展開狀態。
另外,昇降繩R2在上樑20內穿過限制裝置21。限制裝置21能夠在阻止昇降繩R2朝向使葉片30向下下降的方向移動的限制狀態和允許昇降繩R2朝向使葉片30向下下降的方向移動的解除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如圖1和圖2所示,方向控制繩R1的上端側(Z1側)安裝在設置於上樑20內的支承滾筒22上。支承滾筒22經由支承部件23被安裝為相對於上樑20的框體24旋轉自如。在該支承滾筒22的徑向中心側位置上設有未圖示的嵌合孔,旋轉軸25被插入到該嵌合孔中,由此設置成支承滾筒22和旋轉軸25呈一體地旋轉。
旋轉軸25的外周形狀例如被設置成六角形,上述嵌合孔也被設置成六角形的孔狀。由此設置成支承滾筒22和旋轉軸25呈一體地旋轉。
在旋轉軸25的一端側(圖1中的長度方向的X1側)設有齒輪箱26。齒輪箱26中設有例如蝸輪等的齒輪(省略圖示),該蝸輪被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在旋轉軸25上。另外,齒輪箱26中設有例如與蝸輪嚙合的蝸桿(省略圖示),該蝸桿被直接或間接地連接在操作桿40(對應於操作部件)上。由此,當使操作桿40旋轉時,其旋轉力經由蝸桿和蝸輪被傳遞至旋轉軸25,進而被傳遞至支承滾筒22。
<關於撞擊單元(click unit)50>
在旋轉軸25的另一端側(圖1和圖2中的長度方向的X2側)設有圖4至圖7所示的撞擊單元50。如圖4、圖6以及圖7所示,撞擊單元50具備撞擊滾筒(click drum)60、被傳遞軸70、下部殼體80、上部殼體90、壓縮彈簧100以及離合器球(clutch ball)110。
圖4、圖6至圖8所示的撞擊滾筒60安裝在上述旋轉軸25上,撞擊滾筒60是在使旋轉軸25旋轉時利用離 合器球110和壓縮彈簧100賦予撞擊感的部件。另外,撞擊滾筒60也是向被傳遞軸70傳遞旋轉並經由該被傳遞軸70來限制旋轉軸25的旋轉範圍的部件。
撞擊滾筒60對應於嵌合體。在該撞擊滾筒60上設有離合器球滑動部61、凸緣部62、圓筒部63以及弧狀突起部64。其中,離合器球滑動部61具有供離合器球110滑動的外周面。該離合器球滑動部61對應於滑動部。
如圖8所示,離合器球滑動部61的外周面被設置為距離撞擊滾筒60的旋轉中心的半徑不同的凹凸形狀。即,離合器球滑動部61具有半徑最小的最小徑部61a,當離合器球110從該最小徑部61a起沿圓周方向前進時,離合器球110移動至凸部61b,該凸部61b的半徑從最小徑部61a起沿圓周方向逐漸變大直至離合器球滑動部61的外周面為止。
但是,也可以是在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上設有半徑大於某一基準半徑的凸部61b和半徑小於該基準半徑的凹部,而不是如上所述的最小徑部61a和凸部61b。另外,也可以是透過以從某一圓筒狀的外周面凹陷的方式形成凹部,從而形成離合器球滑動部61。另外,最小徑部61a也可以對應於凹部。
如圖7和圖8所示,最小徑部61a和凸部61b以沿著圓周方向相隔規定間隔的方式設置。由此,能夠每隔規定的角度對旋轉軸25的旋轉進行定位。在圖7和圖8所示的結構中,最小徑部61a和凸部61b分別設有8個,從而能夠每隔45度對旋轉軸25的旋轉進行定位。
在撞擊滾筒60上,以與上述離合器球滑動部61鄰接的方式設有凸緣部62。凸緣部62的外周面的半徑大於離合器球滑動部61的凸部61b的最大徑部位。由此,凸緣部62將組裝下部殼體80和上部殼體90時形成的內部空間S隔開,並且,透過使凸緣部62位於後述的凸緣凹部82、92中,從而確定撞擊滾筒60相對於下部殼體80和上部殼體90的位置。另外,透過使凸緣部62位於凸緣凹部82、92中,使得凸緣部62還具有作為撞擊滾筒60的軸承之功能。
另外,凸緣部62的外周面也可以具有小於凸部61b的最大徑部位的半徑。
如圖8所示,在撞擊滾筒60上還設有圓筒部63。該圓筒部63與離合器球滑動部61相鄰接,但其鄰接位置在凸緣部62的相反側。圓筒部63是撞擊滾筒60中被設置為圓筒形狀的部分,並且具有半徑稍小於最小徑部61a的外周面。該圓筒部63的一部分從下部殼體80和上部殼體90的開口部A1(參照圖6)朝向外部突出。另外,圓筒部63的一部分與開口部A1的內壁面接觸,由此,圓筒部63還具有作為撞擊滾筒60的軸承之功能。
但是,圓筒部63也可以具有半徑與最小徑部61a相等、或者大於最小徑部61a的外周面。
在圓筒部63上設有如圖8所示的定位凹部63a。定位凹部63a是將圓筒部63呈三角形狀地切除而形成的部分。透過設置定位凹部63a,在組裝撞擊滾筒60時能夠確認撞擊滾筒60在圓周方向上的位置。
如圖6和圖8所示,在凸緣部62上設有對應於第一卡合部的弧狀突起部64。弧狀突起部64被設置為從凸緣部62的、與離合器球滑動部61呈相反側的面突出。該弧狀突起部64是與被傳遞軸70的滾筒側凸部75抵接的部分。利用該抵接及其他部分的抵接來限制撞擊滾筒60和旋轉軸25的旋轉範圍。
弧狀突起部64在撞擊滾筒60圓周方向上的規定角度範圍內被設置成規定厚度的塊狀,由此將弧狀突起部64設置成弧狀。但是,除了弧狀之外,弧狀突起部64也可以採用例如以限定規定角度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方式設有兩個以上的結構,還可以採用銷狀等其他的形態。另外,弧狀突起部64設置在小於90度的角度範圍內(參照圖11)。具體而言,弧狀突起部64設置在如下的角度範圍內:即,在弧狀突起部64與後述的滾筒側凸部75抵接後,能夠使撞擊滾筒60旋轉大致360度(含360度)的角度範圍。但是,也可以在上述角度範圍以外的角度範圍內設置弧狀突起部64。
另外,在撞擊滾筒60中設有供旋轉軸25插通的插通孔65,並且,在該插通孔65的裏側(X1側)設有嵌合孔65a(參照圖6、圖7)。嵌合孔65a被設置為與旋轉軸25的外周形狀對應的形狀。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旋轉軸25的外周形狀被設置為六角形(參照圖4和圖5),因此,嵌合孔65a也被設置為六角形的孔狀(參照圖7)。由此,撞擊滾筒60以不會相對於旋轉軸25相對旋轉的狀態與旋轉軸25一同旋轉。另外,插通孔65的圓筒部63側(X2側)的部位為 圓孔形狀的圓孔65b。
如圖4所示,被傳遞軸70與撞擊滾筒60同樣地也被旋轉軸25插通,並且,該被傳遞軸70在旋轉軸25上被配置為與撞擊滾筒60的凸緣部62側(X1側)鄰接。另外,被傳遞軸70對應於旋轉體。
如圖9所示,被傳遞軸70具有圓筒狀的圓筒部71。進而,被傳遞軸70設有凸緣部72、滾筒卡合部73以及殼體卡合部74。凸緣部72設置在圓筒部71的外周面中的、被傳遞軸70軸線方向(X方向)上的中途部分上。該凸緣部72具有在由下部殼體80和上部殼體90形成的內部空間S內確定被傳遞軸70在軸線方向(X方向)上的位置之功能,並且,透過與該內部空間S的內壁面抵接,凸緣部72還具有作為被傳遞軸70的軸承之功能。
如圖4和圖9所示,凸緣部72被設置在圓筒部71的、相比其軸線方向(X方向)上的中央位置更靠近撞擊滾筒60側(X2側)的位置上。
在被傳遞軸70的、相比凸緣部72更靠近撞擊滾筒60側(X2側)的位置上設有滾筒卡合部73。滾筒卡合部73包括圓筒部71的、相比凸緣部72更靠近撞擊滾筒60的部分(分割圓筒部71a)和從分割圓筒部71a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滾筒側凸部75。
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設有兩個滾筒側凸部75,這兩個滾筒側凸部75之間的間隔被設置為如下的間隔:即,在滾筒側凸部75與弧狀突起部64抵接之後,能夠使撞 擊滾筒60旋轉大致360度(含360度)這樣的間隔。在圖9中,作為這樣的間隔而圖示了大致90度的情況。但是,滾筒側凸部75之間的間隔也可以是上述間隔以外的其他間隔。另外,滾筒側凸部75對應於第二卡合部和第一凸部。
兩個滾筒側凸部75分別是與弧狀突起部64抵接的部分。透過滾筒側凸部75與弧狀突起部64抵接而使被傳遞軸70相對於下部殼體80和上部殼體90旋轉。另外,弧狀突起部64位於分割圓筒部71a的外周側的、兩個滾筒側凸部75之間的間隔較寬的一側(外周滑動配合部76)。因此,在弧狀突起部64在外周滑動配合部76上與滾筒側凸部75抵接之前的期間內,撞擊滾筒60能夠相對於被傳遞軸70相對旋轉。
另外,如圖9所示,在被傳遞軸70的、夾著凸緣部72與撞擊滾筒60呈相反側(X1側)的位置上設有殼體卡合部74。殼體卡合部74包括圓筒部71的、從凸緣部72朝向撞擊滾筒60的相反側(X1側)延伸的部分(分割圓筒部71b)和從分割圓筒部71b朝向徑向外側突出的抵接凸部77。另外,抵接凸部77對應於第三卡合部和第二凸部。
抵接凸部77被設置為以凸緣部72為起點從該凸緣部72延伸至分割圓筒部71b外周面的中途部分為止。而且,分割圓筒部71b的、從抵接凸部77的前端部至分割圓筒部71b的端部(X1側的端部)之間的部分與下部殼體80和上部殼體90的開口部A2(參照圖6)的內壁面接觸,由此,分割圓筒部71b還具有與凸緣部72一同作為被傳遞軸70的 軸承之功能。
另外,如圖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抵接凸部77被配置為夾著凸緣部72與滾筒側凸部75處於同一條直線上。因此,兩個抵接凸部77之間的間隔與上述滾筒側凸部75之間的間隔相同,故省略其詳細說明。
接下來,對於下部殼體80進行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下部殼體80與上部殼體90一同被安裝在上樑20內的一端側(圖1和圖2的X2側)的部位上。該下部殼體80對應於殼體的一部分,並且與上部殼體90一同構成殼體。另外,下部殼體80與上部殼體90一同形成內部空間S,旋轉軸25從該內部空間S的X方向兩端的開口部A1、A2(參照圖6)插通。在該內部空間S中配置有撞擊滾筒60和被傳遞軸70,且撞擊滾筒60和被傳遞軸70配置在旋轉軸25的外周側。另外,圓筒部63的一部分從一端側的開口部A1突出。
在下部殼體80中設有內部空間S的大致一半的空間(分割空間81),該分割空間81的開口部A1、A2側的壁部被設置為以縮小開口徑的方式相比分割空間81的其他部分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由此利用該開口部A1、A2的內壁面軸支承圓筒部63和分割圓筒部71b。另外,在分割空間81中設有供凸緣部62嵌入的凸緣凹部82。透過將凸緣部62嵌入該凸緣凹部82中,從而確定撞擊滾筒60在X方向上的位置。
另外,在分割空間81的、遠離撞擊滾筒60的 一側(X1側)設有限制突起部83,該限制突起部83對應於第四卡合部和殼體側卡合部。該限制突起部83是與抵接凸部77抵接從而限制被傳遞軸70的旋轉的部分。而且,透過限制該被傳遞軸70的旋轉,也能夠限制撞擊滾筒60的旋轉。限制突起部83與弧狀突起部64同樣地被設置為弧狀,並且被設置在能夠經由被傳遞軸70使撞擊滾筒60旋轉大致360度(含360度)這樣的角度範圍內。另外,在圖10所示的結構中,限制突起部83的內周面與開口部A2的內壁面呈一體地設置。
如圖10所示,在分割空間81內以與分割空間81連通的方式設有凹腔(pocket)部84。凹腔部84被設置為從分割空間81起朝向Z2側呈圓形凹陷的形狀,且是收容壓縮彈簧100和離合器球110的部分。壓縮彈簧100的下端被該凹腔部84的底部側(Z2側)抵接,另一方面,在壓縮彈簧100的上端側(Z1側)配置有離合器球110。由此,利用壓縮彈簧100對離合器球110施加朝向上方側(離合器球滑動部61側;Z1側)的作用力。
另外,壓縮彈簧100例如為螺旋彈簧,但除了螺旋彈簧之外,壓縮彈簧100還可以使用例如以板簧、扭簧、橡膠等為代表的其他施力部件。另外,離合器球110是以樹脂為材質的球狀部件,但是,也可以使用例如前端呈尖狀的球狀部件以外的其他部件、或者使用滾子。另外,壓縮彈簧100對應於施力部件。另外,離合器球110對應於滑動部件。
如圖7和圖10所示,在下部殼體80的Y方向 上的各外壁上分別設有掛鈎85,經由該掛鈎85將上部殼體90(對應於殼體的一部分)安裝到下部殼體80上。在上部殼體90內也設有內部空間S的大致一半的空間(分割空間91)。如圖6所示,分割空間91的開口部A1、A2側的壁部被設置為以縮小開口徑的方式相比分割空間91的其他部分朝向徑向內側突出,由此利用該開口部A1、A2的內壁面來軸支承圓筒部63和分割圓筒部71b。另外,與下部殼體80同樣地,在上部殼體90的分割空間91中也設有供凸緣部62嵌入的凸緣凹部92。
<關於動作>
接著,以下對於具有上述結構的橫式百葉窗10的動作進行說明。
當使用者抓住操作桿40並使該操作桿40旋轉時,其旋轉力經由蝸桿和蝸輪被傳遞至旋轉軸25,從而使旋轉軸25旋轉。由於支承滾筒22安裝在該旋轉軸25上,因此,該旋轉力被傳遞至支承滾筒22。因此,透過操作桿40的旋轉而使支承滾筒22旋轉。另外,由於方向控制繩R1的上端側(Z1側)安裝在該支承滾筒22上,因此,經由方向控制繩R1根據旋轉的方向和旋轉量而改變葉片30的角度。另外,如圖11(A)~(E)所示,能夠在全閉位置與反向全閉位置之間改變葉片30的角度。
另外,透過利用操作桿40使旋轉軸25旋轉,從而使撞擊滾筒60也與旋轉軸25一同呈一體地旋轉。當撞擊滾筒60旋轉時,壓縮彈簧100經由離合器球110對離合器 球滑動部61的凸部61b施加作用力,該作用力成為撞擊滾筒60的旋轉阻力。因此,在未從旋轉軸25等對撞擊滾筒60施加旋轉力的情況下,離合器球110以與最小徑部61a抵接的方式位於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並保持該狀態。
另外,當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b時,藉由壓縮彈簧100的作用力而產生使旋轉軸25朝向任意方向旋轉的力,並且,在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b時產生撞擊聲。該撞擊聲例如是由離合器球110與離合器球滑動部61發生碰撞而產生的,但也可以是因為其他原因而產生。透過產生該撞擊聲,使用者能夠意識到葉片30的角度已改變。另外,除了撞擊聲之外,在撞擊時還產生由壓縮彈簧100帶來的觸感,也可以將該觸感和撞擊聲統稱為撞擊感。
當如上所述那樣使旋轉軸25繼續旋轉時,撞擊滾筒60的弧狀突起部64的端部與被傳遞軸70的一側的滾筒側凸部75抵接,當在該抵接之後進一步透過旋轉軸25的旋轉使撞擊滾筒60旋轉時,隨著該撞擊滾筒60的旋轉而使被傳遞軸70旋轉。當繼續進行旋轉時,被傳遞軸70的另一側的抵接凸部77與限制突起部83發生抵接。在抵接凸部77與限制突起部83發生抵接後,被傳遞軸70無法繼續旋轉。
另外,在使旋轉軸25朝向反方向旋轉時,其動作也和上述動作相同。
如上所述那樣使撞擊滾筒60旋轉時被傳遞軸70與限制突起部83之間的位置關係如圖11所示。在圖11中,上段部分表示滾筒卡合部73的側面剖視圖,中段部分表 示殼體卡合部74和下部殼體80的側面剖視圖,下段部分表示葉片30的方向。以下,在圖11中將下方的滾筒側凸部75設為滾筒側凸部75a,將上方的滾筒側凸部75設為滾筒側凸部75b。另外,在圖11中將下方的抵接凸部77設為抵接凸部77a,將上方的抵接凸部77設為抵接凸部77b。
在處於圖11(A)所示的狀態時,葉片30位於其寬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Z方向)的全閉位置,此時,被傳遞軸70的抵接凸部77a與限制突起部83抵接。另外,此時,當進一步使旋轉軸25朝向與使葉片30變為圖11(B)所示狀態的方向相反的方向(逆時針方向)旋轉時,成為弧狀突起部64與滾筒側凸部75b抵接的狀態。但是,當朝向該相反方向的旋轉解除時,滾筒側凸部75b停在與弧狀突起部64之間具有微小間隙的位置處、或者維持與弧狀突起部64抵接之狀態。
當在該圖11(A)中使旋轉軸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時,在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b而產生撞擊感之後,變為圖11(B)所示的狀態。此時,葉片30呈從全閉位置朝向全開位置旋轉了45度的狀態。另外,此時由於弧狀突起部64從滾筒側凸部75b分離,因此,撞擊滾筒60與旋轉軸25一同旋轉,但是,被傳遞軸70並未旋轉而呈保持與圖11(A)相同的旋轉位置之狀態。
進而,當在圖11(B)中使旋轉軸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時,在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b而產生撞擊感之後,變為圖11(C)所示的狀態。此時,葉片30處於全 開(水平)位置。另外,在從圖11(B)向圖11(C)過渡的過程中,由於弧狀突起部64未與滾筒側凸部75a、75b發生抵接,因此,即使撞擊滾筒60進行旋轉,被傳遞軸70也不會旋轉而呈保持與圖11(A)相同的旋轉位置之狀態。但是,在處於圖11(C)所示的狀態時,滾筒側凸部75a停在與弧狀突起部64之間具有微小間隙的位置、或者維持與弧狀突起部64抵接之狀態。
當在圖11(C)中進一步使旋轉軸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時,在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b而產生撞擊感之後,變為圖11(D)所示的狀態。此時,葉片30進一步旋轉了45度(變為處於反向45度的位置上的狀態)。另外,在從圖11(C)向圖11(D)過渡時,透過滾筒側凸部75a與弧狀突起部64之間的抵接而使被傳遞軸70同樣地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當在圖11(D)中使旋轉軸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時,在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而產生撞擊感之後,變為圖11(E)所示的狀態。此時,葉片30進一步旋轉了45度後處於其寬度方向朝向垂直方向的全閉位置。但是,該全閉位置是與圖11(A)所示的全閉位置相差180度的位置,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圖11(E)所示的葉片30的位置稱為“反向全閉位置”。
另外,在從圖11(D)向圖11(E)過渡時,也透過滾筒側凸部75a與弧狀突起部64之間的抵接而使被傳遞軸7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
另外,當欲從圖11(E)所示狀態進一步使旋轉軸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由於抵接凸部77b與限制突起部83發生抵接,因此,無法進一步使旋轉軸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由此,撞擊滾筒60和旋轉軸25也都呈無法進一步旋轉之狀態。
如上所述,旋轉軸25和撞擊滾筒60能夠旋轉從圖11(A)至圖11(E)為止的360度。
<效果>
根據具有上述結構的橫式百葉窗10,並非如先前專利文獻1那樣使球位於球收納部中,並利用該球來限制旋轉軸的旋轉,而是透過使被傳遞軸70的抵接凸部77與下部殼體80的限制突起部83抵接來限制旋轉軸25的旋轉。因此,能夠防止發生下述情況:即,如專利文獻1那樣,當圓形中空部的內壁面與突起之間的間隙較大時、或者突起與球收納部之間的間隙較大時,球被卡住從而對旋轉造成障礙。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構成為:並非直接限制與旋轉軸25呈一體地旋轉的撞擊滾筒60的旋轉,而是設置不與旋轉軸25呈一體地旋轉的被傳遞軸70,並透過限制該被傳遞軸70的旋轉來限制撞擊滾筒60和旋轉軸25的旋轉。因此,旋轉軸25的可旋轉範圍變為不設有被傳遞軸70時撞擊滾筒60相對於下部殼體80能夠旋轉的範圍加上被傳遞軸70相對於下部殼體80能夠旋轉的範圍之後的範圍。因此,能夠增大允許旋轉軸25旋轉的角度範圍。
在本實施例中,尤其是採用如下的結構。即, 在撞擊滾筒60上設有弧狀突起部64,在被傳遞軸70上設有滾筒側凸部75和抵接凸部77,在下部殼體80上設有限制突起部83。而且被設置為:在透過旋轉軸25的旋轉而使撞擊滾筒60相對於被傳遞軸70相對旋轉時,弧狀突起部64能夠與滾筒側凸部75發生抵接,並且,在弧狀突起部64與滾筒側凸部75發生抵接之後,撞擊滾筒60與被傳遞軸70一同旋轉。
但是,當被傳遞軸70的抵接凸部77與限制突起部83發生抵接時,被傳遞軸70朝向與限制突起部83發生干擾的方向的旋轉被限制。透過採用這樣的結構,雖然對於旋轉軸25的旋轉進行限制,但是能夠增大允許該旋轉軸25旋轉的角度範圍。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撞擊滾筒60上設有離合器球滑動部61,在該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上設有最小徑部61a和凸部61b。進而,藉由壓縮彈簧100將離合器球110抵接在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上。因此,在使旋轉軸25旋轉從而使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b時,能夠產生伴隨有撞擊聲的撞擊感,並且透過產生該撞擊感,使用者能夠意識到葉片30的角度已改變。
在此,作為產生撞擊感的方法,也可以採用如專利文獻2所示的結構那樣,在延長部的薄壁部分上設置突起並將該突起抵接到圓形開口的凹凸部上之方式,但是,根據這樣的結構,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存在薄壁部分發生劣化從而導致由薄壁部分產生的撞擊感減弱之問題。因此,無 法得到所希望的撞擊感,從而存在定位功能降低之問題。
但是,在本實施例中,作為產生撞擊感的方法,採用利用壓縮彈簧100將離合器球110抵接到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上之方式。因此,不會產生薄壁部分劣化這樣的問題,從而能夠長期得到良好的撞擊感。另外,關於透過利用壓縮彈簧100將離合器球110抵接在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上而實現的定位功能,由於不會產生上述的劣化問題,因而能夠長期發揮良好的定位功能。
進而,在本實施例中,在多個凸部61b中存在下述凸部61b,即,在抵接凸部77即將與限制突起部83發生抵接從而使旋轉軸25的旋轉位置被限制之前,離合器球110越過該凸部61b而產生撞擊感的凸部61b。因此,使用者能夠意識到已到旋轉軸25的可旋轉範圍的終端,從而能夠防止發生強制性地使旋轉軸25旋轉等的不良情況。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多個最小徑部61a中,存在:葉片30處於全開位置時離合器球110所處的最小徑部61a、葉片30處於圖11(A)所示的全閉位置時離合器球110所處的最小徑部61a、以及葉片30處於圖11(E)所示的全閉位置(反向全閉位置)時離合器球110所處的最小徑部61a。因此,能夠良好地進行旋轉軸25的旋轉終端處的定位(位置保持)。
進而,在本實施例中,在撞擊滾筒60上設有弧狀突起部64,在下部殼體80上設有限制突起部83。進而,在被傳遞軸70上設有與弧狀突起部64抵接的滾筒側凸部75 和與限制突起部83抵接的抵接凸部77。因此,當隨著旋轉軸25的旋轉而使撞擊滾筒60旋轉規定角度時,弧狀突起部64與滾筒側凸部75發生抵接,透過弧狀突起部64與滾筒側凸部75抵接,從而能夠使被傳遞軸70旋轉。此時,由於在弧狀突起部64與滾筒側凸部75發生抵接之前能夠使旋轉軸25旋轉規定的角度範圍,因此,能夠增大允許旋轉軸25旋轉的角度範圍。另外,透過弧狀突起部64與滾筒側凸部75之間的抵接、以及抵接凸部77與限制突起部83之間的抵接,能夠可靠地限制旋轉軸25的旋轉。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離合器球110被收納在下部殼體80的凹腔部84中,該離合器球110一邊隨著撞擊滾筒60的旋轉在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上滑動一邊在凹腔部84的內部移動。此外,離合器球110在凹腔部84的內部沿撞擊滾筒60的徑向移動。該情況下,由於離合器球110朝向靠近或遠離撞擊滾筒60的旋轉中心的方向移動,因此,在撞擊滾筒60正轉和反轉的任一種情況下,離合器球110隨著撞擊滾筒60的旋轉而滑動的滑動性都相同,從而在任一種旋轉時都能夠得到同樣的撞擊感。
另外,與離合器球110沿寬度方向(Y方向)移動時相比,當離合器球110沿上下方向(Z方向;張設有方向控制繩R1時多枚葉片30排列的方向)移動時,能夠縮小上樑20的寬度。即,在本實施例的橫式百葉窗10中,能夠抑制寬度方向(Y方向)的尺寸增大,並且能夠增大允許旋轉軸25旋轉的角度範圍。
(第二實施例)
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涉及的橫式百葉窗10進行說明。另外,除了撞擊單元(click unit)50A之外,本實施例中的橫式百葉窗10具有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的橫式百葉窗10相同的結構。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對於撞擊單元50A進行說明而省略其他部分的說明。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關於撞擊單元50A以外的其他部分,使用與上述第一實施例的各部分相同的符號進行說明。
如圖1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構成撞擊單元50A的撞擊滾筒60A的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的撞擊滾筒60不同。如圖1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在撞擊滾筒60A的離合器球滑動部61A上設有兩個凸部61b。而且,在兩個凸部61b之間存在兩個最小徑部61a。其中,兩個最小徑部61a被設置為其中一個最小徑部61a1的周長較短,而另一個最小徑部61a2的周長較長。
在此,當離合器球110處於另一個最小徑部61a2上時,旋轉軸25並未到達旋轉終端,能夠根據旋轉力而進行旋轉。但是,當離合器球110從另一個最小徑部61a2起越過凸部61b(此時產生撞擊感)後處於一個最小徑部61a1時,旋轉軸25到達旋轉終端,從而被限制進一步旋轉。
即,凸部61b具有透過產生撞擊感來通知使用者旋轉軸25已到達旋轉終端之功能。但是,當離合器球110處於另一個最小徑部61a2上時,該離合器球110的位置並未被固定,離合器球110能夠在該另一個最小徑部61a2的周長 範圍內自如地滑動。
在具有如此構成的撞擊單元50A的橫式百葉窗10中,與上述第一實施例中的橫式百葉窗10同樣地,能夠經由撞擊滾筒60A和被傳遞軸70來限制旋轉軸25旋轉規定角度以上的角度。另外,由於旋轉軸25的可旋轉範圍變為撞擊滾筒60A能夠旋轉的範圍加上被傳遞軸70能夠旋轉的範圍後的範圍,因此,能夠增大允許旋轉軸25旋轉的角度範圍。
進而,在本實施例中,由於離合器球110能夠在另一個最小徑部61a2的周長範圍內自如地滑動,因此,在該周長範圍內能夠自如地改變葉片30的角度。
<變形例>
以上對於本發明的各實施例進行了說明,但除了上述實施例之外,本發明還能夠進行各種修正。以下對於各種修正進行敍述。
在上述各實施例中,採用僅設有一個被傳遞軸70的結構。但是,也可以使用兩個以上的被傳遞軸來構成撞擊單元。但是,在採用上述使用兩個以上的被傳遞軸的結構時,需要對處於中間位置的被傳遞軸的結構稍微加以改變。即,如圖14所示,在位於撞擊滾筒60與被傳遞軸70之間、或者被傳遞軸70之間的中間位置上的被傳遞軸70B(中間被傳遞軸70B)上,在從凸緣部72起靠近撞擊滾筒60側(X2側)的圓筒部71上設有滾筒側凸部75,但不設有抵接凸部77。取而代之,以從凸緣部72朝向撞擊滾筒60的相反側(X1 側)延伸的方式形成有與弧狀突起部64相同的突起部78。
在此,除了弧狀以外,突起部78也可以採用例如以限定規定角度範圍的一端和另一端的方式設有兩個以上之結構,還可以採用銷狀等其他的形態。另外,突起部78設置在小於90度的角度範圍內。具體而言,突起部78設置在下述的角度範圍內:即,在突起部78與滾筒側凸部75發生抵接後能夠使撞擊滾筒60旋轉大致360度(含360度)這樣的角度範圍。但是,突起部78也可以設置在上述角度範圍以外的角度範圍內。
在使用如此構成的中間被傳遞軸70B的情況下,能夠與其所使用的個數相對應地增大旋轉軸25的旋轉角度範圍。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例中,撞擊單元50具有被傳遞軸70。但是,撞擊單元50也可以採用不具有被傳遞軸70之結構。在這樣構成的情況下,由於不存在被傳遞軸70,因而無法增大旋轉軸25的旋轉角度範圍。但是,由於離合器球110以被壓縮彈簧100施加作用力的狀態與撞擊滾筒60的離合器球滑動部61抵接,因此,在離合器球110越過凸部61b時能夠良好地產生撞擊感。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例中,對於將本發明適用於作為日射遮蔽裝置的橫式百葉窗10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是,能夠適用本發明的日射遮蔽裝置並不限於橫式百葉窗10,也可以將本發明適用於立式百葉窗中。
另外,在上述各實施例中,在各個旋轉方向上 存在與旋轉軸25的旋轉終端對應的凸部61b。即,在撞擊滾筒60的離合器球滑動部61上,設有與使旋轉軸25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的旋轉終端對應的凸部61b和與使旋轉軸25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時的旋轉終端對應的凸部61b。但是,也可以構成為僅設有與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中任一方向的旋轉終端對應的凸部61b。
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例中,最小徑部61a和凸部61b沿著撞擊滾筒60的圓周方向分別設有八個。但是,最小徑部61a和凸部61b的個數並不限於八個。例如,也可以採用下述結構:即,設有葉片30處於全開位置時對離合器球110進行定位並保持的最小徑部61a、葉片30處於全閉位置(第一全閉位置)時對離合器球110進行定位並保持的最小徑部61a、以及葉片30處於反向全閉位置(第二全閉位置)時對離合器球110進行定位並保持的最小徑部61a,並且設有與上述最小徑部61a相等數量的凸部61b。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在撞擊單元50中設有用於產生撞擊感的撞擊滾筒60。但是,也可以採用在撞擊滾筒上不設有凸部61b並且省略壓縮彈簧100和離合器球110的結構。在這樣構成的情況下,由於即使使旋轉軸25旋轉也無法得到撞擊感,因而不清楚旋轉軸25是否處於旋轉終端、或者葉片30是否呈規定的傾斜角度。但是,能夠增大旋轉軸25的旋轉角度範圍。
10‧‧‧橫式百葉窗(對應於日射遮蔽裝置)
20‧‧‧上樑
21‧‧‧限制裝置
22‧‧‧支承滾筒
23‧‧‧支承部件
24‧‧‧框體
25‧‧‧旋轉軸
26‧‧‧齒輪箱
30‧‧‧葉片
31‧‧‧固定架
32‧‧‧下樑
40‧‧‧操作桿(對應於操作部件)
41‧‧‧平衡器
50‧‧‧撞擊單元
R1‧‧‧方向控制繩(對應於繩部件)
R2‧‧‧昇降繩

Claims (8)

  1. 一種日射遮蔽裝置,其係具備:一旋轉軸,其能夠在操作部件的操作下進行旋轉;一嵌合體,其以與該旋轉軸一同呈一體地旋轉的狀態被安裝在該旋轉軸上;一旋轉體,其被安裝為相對於該旋轉軸旋轉自如,並且被配置為與該嵌合體鄰接;以及一殼體,其具有內部空間並且在該內部空間內收納有該嵌合體和該旋轉體,在該嵌合體上設有一第一卡合部,在該旋轉體上設有一第二卡合部和一第三卡合部,在該殼體上設有一第四卡合部,該日射遮蔽裝置被構成為:當透過該旋轉軸的旋轉而使該嵌合體相對於該旋轉體相對旋轉時,該第一卡合部能夠與該第二卡合部抵接,在該第一卡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抵接之後,該旋轉體與該嵌合體一同旋轉,並且,當該第三卡合部與該第四卡合部抵接時,該旋轉體朝向與該第四卡合部發生干擾的方向的旋轉被限制。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日射遮蔽裝置,其中,在該嵌合體上設有滑動部,在該滑動部上設有凸部和凹部,該凸部被設置為相比該凹部而從該旋轉軸的旋轉中心朝向徑向外側突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日射遮蔽裝置,其中, 滑動部件以被施力部件施加作用力的狀態與該滑動部抵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日射遮蔽裝置,其中,該凸部設有至少一對,並且,當該旋轉體與該嵌合體一同旋轉時,在該滑動部件越過該凸部而產生撞擊感之後,該第三卡合部與該第四卡合部抵接,由此使該旋轉軸的旋轉位置被限制。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日射遮蔽裝置,其中,經由繩部件支承有多枚葉片,其中,多枚該葉片能夠隨著該旋轉軸的旋轉而改變方向,該凹部沿著該嵌合體的圓周方向至少設有三個,三個該凹部包括:該葉片處於全開位置時該滑動部件所處的凹部、該葉片處於第一全閉位置時該滑動部件所處的凹部、以及該葉片處於第二全閉位置時該滑動部件所處的凹部,其中,該第二全閉位置是與該第一全閉位置呈反向的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日射遮蔽裝置,其中,該滑動部件被收納在該殼體中,該滑動部件一邊隨著該嵌合體的旋轉在該滑動部上滑動,一邊在該殼體內沿該嵌合體的徑向移動。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5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日射遮蔽裝置,其中,在該嵌合體上設有對應於該第一卡合部的弧狀突起部,在該殼體上設有對應於該第四卡合部的限制突起部, 在該旋轉體上設有與該弧狀突起部抵接且對應於該第二卡合部的第一凸部,並且,在該旋轉體上設有與該限制突起部抵接且對應於該第三卡合部的第二凸部。
  8. 一種日射遮蔽裝置,其係具備:一旋轉軸,其能夠在操作部件的操作下進行旋轉;一嵌合體,其以與該旋轉軸一同呈一體地旋轉的狀態被安裝在該旋轉軸上;以及一殼體,其具有內部空間並且在該內部空間內收納有該嵌合體,在該嵌合體上設有第一卡合部,在該殼體上設有殼體側卡合部,該日射遮蔽裝置被構成為:當透過該旋轉軸的旋轉而使該嵌合體相對於該殼體相對旋轉時,該第一卡合部能夠與該殼體側卡合部抵接,並且,透過該第一卡合部與該殼體側卡合部抵接,從而使該旋轉軸朝向該第一卡合部與該殼體側卡合部發生干擾的方向的旋轉被限制,在該嵌合體上設有滑動部,在該滑動部上設有凸部和凹部,並且該凸部被設置為相比該凹部而從該旋轉軸的旋轉中心朝向徑向外側突出,滑動部件以被施力部件施加作用力的狀態與該滑動部抵接。
TW102120563A 2012-06-15 2013-06-10 Sun shading device TWI5672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6404A JP6262415B2 (ja) 2012-06-15 2012-06-15 日射遮蔽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50665A TW201350665A (zh) 2013-12-16
TWI567286B true TWI567286B (zh) 2017-01-21

Family

ID=49894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0563A TWI567286B (zh) 2012-06-15 2013-06-10 Sun shading device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62415B2 (zh)
CN (1) CN103510829B (zh)
TW (1) TWI5672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232201A (ja) * 2014-06-09 2015-12-24 タキゲン製造株式会社 光量調整断熱ルーバー
WO2016186064A1 (ja) * 2015-05-19 2016-11-24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伝達遅延ユニット、遮蔽材昇降装置
JP6626396B2 (ja) * 2016-04-11 2019-12-25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JP7132151B2 (ja) * 2019-02-25 2022-09-06 トーソー株式会社 回転軸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2344B (en) * 2001-06-05 2003-09-11 Oiles Industry Co Ltd Brise-soleil device
TW201116703A (en) * 2009-11-02 2011-05-16 Tachikawa Blind Mfg Shielding device and clutch used therefor
CN102213068A (zh) * 2010-04-12 2011-10-12 郑立铭 遮帘展收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5596Y2 (ja) * 1988-12-27 1994-07-06 株式会社ヨコタ ストッパ付ブラインド開閉装置
JP2560464Y2 (ja) * 1991-12-31 1998-01-21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角度調節装置
US5238043A (en) * 1992-01-31 1993-08-24 Better Mousetraps, Inc. Apparatus for accurate adjustment of the slats in a venetian blind
US6189595B1 (en) * 1995-06-02 2001-02-20 Paul Lee Louvered blind lock
JP4327838B2 (ja) * 2006-12-04 2009-09-09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複合操作型入力装置
JP4590459B2 (ja) * 2007-04-13 2010-12-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操作装置及び操作システム
DE112008000911T5 (de) * 2007-04-13 2010-03-04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Yokkaichi Bedienvorrichtung und Bediensystem
JP4829174B2 (ja) * 2007-05-29 2011-12-07 株式会社ニチベイ ブラインド
JP5030831B2 (ja) * 2008-03-25 2012-09-19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横型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角度調節装置
JP5214640B2 (ja) * 2010-01-25 2013-06-19 立川ブライ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材昇降装置
CN102168518A (zh) * 2011-03-25 2011-08-31 希美克(广州)实业有限公司 改进的百叶帘翻转机构及中空玻璃磁控内置百叶门窗
CN202202775U (zh) * 2011-08-29 2012-04-25 缪博 一种夹层式门窗中百叶窗帘的翻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2344B (en) * 2001-06-05 2003-09-11 Oiles Industry Co Ltd Brise-soleil device
TW201116703A (en) * 2009-11-02 2011-05-16 Tachikawa Blind Mfg Shielding device and clutch used therefor
CN102213068A (zh) * 2010-04-12 2011-10-12 郑立铭 遮帘展收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62415B2 (ja) 2018-01-17
TW201350665A (zh) 2013-12-16
CN103510829B (zh) 2016-09-28
JP2014001534A (ja) 2014-01-09
CN103510829A (zh)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7286B (zh) Sun shading device
US9851691B2 (en) Detachably mountable process cartridge with a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JP5662570B2 (ja) デュアルロールブラインド
EP3152380B1 (en) Window shade, actuating system thereof,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JP2013538303A (ja) デュアルロールブラインド
CN102884271A (zh) 窗帘调节器
JP6175482B2 (ja) モータ
CN105807536B (zh) 光阑装置以及具有光阑装置的镜头装置和图像拾取装置
CN104886015A (zh) 旋压式绕线轮的导线器支承机构
JP7250569B2 (ja) トルク調整装置及び横型ブラインド装置
CN104769495B (zh) 焦平面快门和光学装置
JP3170390U (ja) 連結装置
JP5355073B2 (ja) レンズバリア装置
JP5788707B2 (ja) 油圧制御装置
JP2007177898A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JP5952155B2 (ja) 絞り装置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4074569B2 (ja) ブラインドのスラット角度調節装置
JP5477880B2 (ja) 車両サンバイザ用シャフト
KR20120040292A (ko) 듀얼 롤 블라인드
JP7281135B2 (ja) 端部ユニット、及びルーバー装置
JP3887166B2 (ja)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CN105863477A (zh) 窗帘及其控制系统
JP5854485B2 (ja) 駆動伝達機構および該駆動伝達機構を備え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16153568A (ja) ブラインドの回転機構
KR101163320B1 (ko) 롤식 방충망 감속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