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8729B -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8729B
TWI558729B TW102110833A TW102110833A TWI558729B TW I558729 B TWI558729 B TW I558729B TW 102110833 A TW102110833 A TW 102110833A TW 102110833 A TW102110833 A TW 102110833A TW I558729 B TWI558729 B TW I55872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olefin copolymer
peak
measured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0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5932A (zh
Inventor
川邊邦昭
金谷浩貴
伊藤俊幸
小宮幹
Original Assignee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5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5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8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872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2Inorganic compounds
    • G03G9/0904Carbon bl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0/08But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0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04Polyalke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Description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及其用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於用於電子照相用碳粉等之情形時耐偏移性、長期保存性、低溫定影性等優異的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及含有該共聚合體之碳粉。
電子照相用碳粉即所謂靜電碳粉(以下,亦有時僅稱為「碳粉」)係用於在靜電電子照相中使藉由帶電曝光形成之潛像顯影而形成可見影像。靜電碳粉係使碳黑、顏料等著色劑分散於樹脂中而成之帶電細粉末。靜電碳粉大致分類為:與鉄粉、玻璃粒子等載子一起使用之乾式二組分系碳粉;使用異烷烴等有機溶劑作為分散系之濕式碳粉;以及磁性細粉末分散而成之乾式單組分系碳粉。
然而,利用靜電碳粉於感光體上顯影而獲得之影像係轉印於紙上藉由熱或溶劑蒸氣進行定影,又,直接顯影於形成有感光層之紙上之影像係直接藉由熱或溶劑蒸氣進行定影。其中,利用加熱輥之定影係接觸型之定影法,因此具有如下等優點:熱效率較高,利用相對低溫之熱源亦可確實地使影像定影,進而適合高速影印。
然而,使加熱輥等加熱體接觸電子照相用碳粉而使影像定影的情形時,有產生碳粉之一部分附著於輥表面上而轉印於後續之影像部分的現象、即所謂偏移現象之情況。為解決該情況而提出如下方法:添加低分子量聚乙烯蠟、低分子量聚丙烯蠟等非極性蠟,而對 碳粉賦予脫模性。
作為改良耐偏移性之方法,例如作為蠟,提出使用丙烯.1-丁烯無規共聚合體蠟(專利文獻1)。該文獻記載有如下情況等:脫模性優異,熱定影溫度較低;即便於高速影印中亦難以發生偏移現象。
然而,根據本發明者等人之研究可知:關於上述顯影劑可利用相對低溫之加熱體進行定影(低溫定影性)、及於保存碳粉之情形時不產生黏性等(碳粉保存性)情況,進而存有改良之餘地。關於後者可知:於加熱硬化時有蠟本身黏連而操作性下降之情形,或於用作碳粉脫模劑等添加劑之情形時有最終製品產生黏連之情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平4-326360號公報
本發明提供一種丙烯系聚合體,其係於提供耐偏移性優異、可利用低溫之加熱體進行定影、進而即便長時間保存碳粉亦較少產生黏性的碳粉方面較為有用。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碳粉用添加劑,其係於提供耐偏移性優異、可利用低溫之加熱體進行定影、進而即便長時間保存碳粉亦較少產生黏性的碳粉方面較為有用。
進而,本發明提供一種碳粉,其耐偏移性優異,可利用低溫之加熱體進行定影,進而即便長時間保存碳粉亦較少產生黏性。
本發明提供一種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及含有該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碳粉用添加劑、以及碳粉,上述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特徵在於:含有來自丙烯之構成單位(a)60~90莫耳%、來自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構成單位(b)10~40莫耳%[設為(a)+(b)=100莫耳%],且滿足下述(i)~(iii):(i)利用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凝膠滲透層析法)測定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40,000之範圍內;(ii)利用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示差掃描熱析儀)測定之熔點(Tm)為60~90℃之範圍內;(iii)利用DSC測定之熔點波峰之半值寬為1~20℃之範圍內。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用於碳粉之情形時,可獲得耐偏移性優異、可利用低溫之加熱體進行定影、進而即便長時間保存碳粉亦較少產生黏性的碳粉,因此亦用作碳粉用添加劑、碳粉。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含有來自丙烯之構成單位(a)60~90莫耳%、較佳為65~88莫耳%、更佳為70~85莫耳%、進而較佳為75~82莫耳%,來自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構成單位(b)10~40莫耳%、較佳為12~35莫耳%、更佳為15~30莫耳%、進而較佳為18 ~25莫耳%[設為(a)+(b)=100莫耳%],且(i)利用GPC測定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40,000、較佳為5,000~35,000、更佳為7,000~20,000、特佳為8,000~16,000之範圍內,(ii)利用DSC測定之熔點(Tm)為60~90℃之範圍,較佳為65~85℃、更佳為70~80℃之範圍內,(iii)利用DSC測定之熔點波峰之半值寬為1~20℃、較佳為5~20℃、更佳為7~20℃、進而較佳為10~15℃之範圍內。
將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上述範圍內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用於碳粉之情形時,獲得耐偏移性、保存穩定性優異之碳粉。若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上述上限以下,則可認為與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之混雜容易性充分,而可認為因碳粉之組成容易變均勻故上述效果容易顯現。又,因相同之理由,難以產生碳粉之品質不均。另一方面,若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上述下限以上,則可認為碳粉之黏性或共聚合體自碳粉之脫離難以產生,而碳粉本身之保存穩定性或印字後之保存穩定性充分。
又,將熔點(Tm)為上述範圍內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用於碳粉之情形時,有低溫定影性、保存穩定性優異之傾向。又,熔點波峰之半值寬為上述範圍內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有保存穩定性優異之傾向。
亦可認為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iii)利用DSC測定之熔點波峰之半值寬為1~20℃之狹小範圍內的情況表示共聚合體中之α-烯烴之分佈相同。
另一方面,有如下情況:半值寬較大例如超過20℃之共 聚合體存在稠密地含有α-烯烴之部分與稀疏地含有α-烯烴之部分,因此特別是稠密地含有α-烯烴之部分成為黏性之原因,引起碳粉之保存穩定性之惡化。
將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用於碳粉之情形時,獲得耐偏移性優異且低溫定影性、耐保存穩定性之平衡亦優異的碳粉。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碳數4以上之α-烯烴,具體而言,可例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等,較佳為碳數為4~10之α-烯烴,更佳為碳數4~8之α-烯烴,特佳為1-丁烯。又,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亦可少量例如以10莫耳%以下之量含有由作為丙烯及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以外之烯烴的乙烯等衍生之構成單位。另一方面,就調配於碳粉中之情形之碳粉的保存穩定性等觀點而言,不含自乙烯衍生之構成單位亦為較佳之樣態之一。
於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中,亦可以相對於(a)+(b)之合計100莫耳%為10莫耳%以下之量含有來自α-烯烴以外之烯烴聚合性單體之構成單位,例如來自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等不飽和羧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環氧丙酯、順丁烯二酸二甲酯等不飽和羧酸酯;苯乙烯等烯烴聚合性單體的構成單位,但就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硬度方面而言,較佳為不含上述來自α-烯烴以外之烯烴聚合性單體之構成單位。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較佳為(iv)利用DSC測定之熔解波峰之△H為40~100J/g、更佳為45~80J/g、進而較佳 為45~70J/g、最佳為45~60J/g之範圍內。
△H為上述範圍內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碳粉之低溫定影性、保存穩定性之平衡優異。
又,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儘管利用DSC測定之熔點(Tm)為相對較低之值,但硬度較高,平衡優異,因此使用時於碳粉之低溫定影性與保存穩定性之平衡方面特別優異。其理由並不確定,但推測: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儘管利用DSC測定之熔點(Tm)相對較低,但熔解波峰之△H顯示出乎預料之較大值。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較佳為(v)針入度為10dmm以下,就獲得之碳粉之保存穩定性等方面而言,特佳為滿足為3dmm以下。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不飽和末端即亞乙烯基量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利用1H-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測定之每1000個碳原子之末端亞乙烯基之個數較佳為0.5~5個/1000碳,更佳為1~4個/1000碳,特佳為2~3.5個/1000碳。於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歷經如下述之熱分解步驟之情形時,特別有滿足上述範圍之傾向。例如於歷經熱分解步驟之情形時,可藉由增大熱分解之程度、即增大熱分解比(熱分解前之Mw/熱分解後之Mw)而使上述亞乙烯基之個數增多。
再者,若上述亞乙烯基之個數為上述範圍內,則例如有與填料或添加劑之親和性更優異之傾向,較佳。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利用DSC測定之結晶熔點波峰之1/4值寬與3/4值寬的比較佳為2~5.5,更佳為3~5,特佳為3.2~4.0。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利用DSC測定之結晶熔點 波峰之1/4值寬與3/4值寬的比為上述範圍內,則碳粉之保存穩定性與低溫定影性之平衡優異。其理由並不明確,但可認為於結晶熔點波峰之1/4值寬與3/4值寬之比大於上述下限之情形時,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具有適當之組成分佈,因此與碳粉之相容變良好,而提高碳粉之低溫定影性。又,可認為於上述比小於上述上限之情形時,成為黏連之原因之成分變少,因此於添加於碳粉中時顯示良好之保存穩定性。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利用X射線繞射而測定之結晶度較佳為40~70%,更佳為45~65%,特佳為50~58%之範圍。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利用X射線繞射而測定之結晶度為上述範圍內,則碳粉之保存穩定性與碳粉之顯色優異。可認為,於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結晶度高於上述下限之情形時,成為黏連之原因之成分變少,因此碳粉之保存穩定性變良好,於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結晶度低於上述上限之情形時,被認為阻礙碳粉顯色之來自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結晶引起之白濁受到抑制,因此碳粉之顯色性變良好。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小角度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較佳為0.5~10,更佳為1~5,特佳為1.3~3。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小角度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為上述範圍內,則碳粉之低溫定影性或保存穩定性、碳粉之顯色優異。其理由並不明確,但可認為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小角度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表示依存於丙烯骨架以外之共聚合成分(α-烯烴)之區域大小,可認為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小角度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大於上述下限,則α-烯烴共聚合之效果顯現,獲得優異之碳粉之低溫定影性。又,可認為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小角度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小 於上述上限,則可成為黏連或白濁之原因、來自丙烯骨架以外之共聚合成分(α-烯烴)之過大區域消失,因此碳粉之保存穩定性及顯色變良好。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廣角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較佳為1.5~4,更佳為2~3.1,特佳為2.3~3。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廣角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為上述範圍內,則碳粉之保存穩定性與碳粉之顯色優異。其理由並不明確,但可認為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廣角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表示結晶成分之均質性,可認為於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廣角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高於上述下限之情形時,成為黏連之原因之結晶成分之不均性變小,因此碳粉之保存穩定性變良好。又,可認為於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廣角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低於上述上限之情形時,結晶之均質性變得適當,因此由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引起之白濁受到抑制,因此碳粉之顯色性變良好。
又,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利用GPC測定之Mw/Mn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使用1~5左右、較佳為2~4左右者。若Mw/Mn為上述範圍內,則用於碳粉之情形時,低溫定影性、保存穩定性、耐偏移性之平衡優異。又,例如於Mw/Mn為1.1~3.0、較佳為2.0~3.0之情形時,有用於碳粉之情形時低溫定影性、保存穩定性更為優異之傾向,於Mw/Mn超過3.0之情形,較佳為3.1~5.0左右、更佳為3.1~4.0左右之情形時,有耐偏移性特別優異之傾向。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可藉由二茂金屬觸媒而製造, 亦可藉由使分子量相對較高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熱分解而製造,並無特別限制。又,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亦可以利用對溶劑之溶解度差進行分離之溶劑分離等方法進行精製。
藉由聚合反應而直接製造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情形時,例如可藉由調整α-烯烴之加入量、聚合觸媒之種類、聚合溫度、聚合時之氫添加量等而控制熔點、分子量、極限黏度[η]等。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較佳為藉由使丙烯.碳數4以上之α-烯烴共聚合體(A-1)熱分解而獲得之共聚合體。
使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熱分解而獲得之共聚合體用於碳粉之情形時,碳粉之耐偏移性更為優異,且低溫定影性、耐黏性之平衡亦優異。
作為使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熱分解之方法,可列舉:於氮氣等惰性氛圍下,將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供給於擠出機進行加熱、混練而一面擠出一面進行熱分解的方法;將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供給於擠出機,並於其後段連結管狀反應器,於該管狀反應器內連續地進行熱分解的方法;或將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加入至熱分解反應器中,以分批式一面進行攪拌一面進行熱分解的方法。使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熱分解時之溫度較佳為300~450℃,更佳為350~430℃,特佳為370~410℃。若延長熱分解之時間及/或提高溫度,則可降低分子量而可使亞乙烯基量變多。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含有來自丙烯之構成單位(a')60~90莫耳%,較佳為65~88莫耳%、更佳為70~85莫耳%、進 而較佳為75~82莫耳%之量,含有來自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構成單位(b')10~40莫耳%,較佳為12~35莫耳%、更佳為15~30莫耳%、進而較佳為18~25莫耳%之量[設為(a')+(b')=100莫耳%]。
作為構成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之碳數4以上之α-烯烴,具體而言,可例示:1-丁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等,較佳為碳數為4~10之α-烯烴,更佳為碳數4~8之α-烯烴,特佳為1-丁烯。又,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亦可少量例如以10莫耳%以下之量含有由作為丙烯及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以外之烯烴的乙烯等衍生之構成單位。另一方面,不含由乙烯衍生之構成單位亦為較佳之樣態之一。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利用DSC測定之熔點Tm通常為60~120℃,較佳為65~100℃,更佳為70~90℃。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利用DSC測定之熔點波峰之半值寬通常為1~20℃、較佳為2~18℃、更佳為3~15℃、進而較佳為4~12℃之範圍內。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利用DSC測定之熔解波峰的△H為較佳為30~100J/g、更佳為35~75J/g、進而較佳為35~65J/g、特佳為40~55J/g之範圍內。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依據JIS K 7112之密度梯度管法而測定之密度為850~910(kg/m3)之範圍內。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利用GPC求出之分子量Mw為50,000~1,000,000,較佳為70,000~800,000,更佳為100,000~600,000。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利用凝膠滲透層析 法GPC求出之分子量分佈(Mw/Mn)通常為3以下,較佳為1.8~3.0,更佳為1.9~2.5。
使未滿足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之必需條件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熱分解而獲得的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存在利用DSC測定之熔點波峰之半值寬有變寬之傾向而超過20℃的情形。又,利用DSC測定之熔解波峰之△H亦有變小之情形,例如有未達40J/g之情形。
相對於此,使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熱分解而獲得之共聚合體利用DSC測定之半值寬增幅不大,例如為1~20℃之範圍內。又,有利用DSC測定之熔解波峰之△H變大而例如為40~100J/g之範圍內的傾向。
並且,半值寬為較小值範圍內之共聚合體例如分子彼此之間α-烯烴量之差異較少,因此可認為使該共聚合體熱分解而獲得之聚合體中α-烯烴量於各分子間差異較少。因此,可認為使該共聚合體熱分解而獲得之共聚合體結晶性並未下降。反倒有藉由熱分解而結晶性增大之情況。該情況係根據△H增大之情況得知。可認為形成此種低熔點且結晶性更高之共聚合體係出乎預料之結果。
相對於此,半值寬較大、例如超過20℃之共聚合體例如分子彼此之間α-烯烴量之差異較大,因此可認為α-烯烴量較多之分子容易受到熱分解,可認為使該共聚合體熱分解而獲得之共聚合體生成一部分分子量極低且α-烯烴相對較多之成分。並且,推測此種成分具有使生成聚合體之結晶性下降之作用。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可使用各種公知之製造方法例如高壓法、齊格勒觸媒或二茂金屬觸媒而獲得,其中較佳為二茂金屬系觸媒。具體而言,可較佳地使用先前公知之觸媒,例如日本專利特開昭57-63310號公報、特開昭58-83006號公報、特開平3-706號公報、3476793號公報、特開平4-218508號公報、特開2003-105022號公報等所記載之鎂擔載型鈦觸媒;國際公開第01/53369號公報、國際公開第01/27124號公報、WO2004/087775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3-193796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平02-41303號公報中所記載之二茂金屬觸媒等。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或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1)中,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目的之範圍內,根據需要而調配其他熱塑性樹脂、耐候性穩定劑、耐熱穩定劑、抗靜電劑、防滑劑、防黏連劑、防霧劑、成核劑、滑劑、顏料、填充劑、染料、可塑劑、抗老化劑、鹽酸吸收劑、抗氧化劑、銅毒抑制劑等添加劑。
<碳粉>
本發明之碳粉係含有上述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而成。
本發明之碳粉除含有上述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外,亦含有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及公知之著色劑,進而根據需要而含有帶電控制劑、脫模劑、顏料分散劑等。
作為本發明之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可使用各種公知之黏合劑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苯乙烯系聚合體、酮樹脂、順丁烯二酸樹脂、脂肪族聚酯樹脂、芳香族聚酯樹脂、脂肪族.芳香族聚酯樹脂等聚酯樹脂;薰草酮樹脂、酚樹脂、環氧樹脂、萜烯樹脂、聚乙 烯丁醛、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丁二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體等非晶性樹脂。
該等碳粉用黏合劑樹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組合使用。於上述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中,於具有100℃上下之適當軟化點、顯示良好之定影性方面,較佳為聚酯樹脂或苯乙烯系聚合體,特佳為苯乙烯系聚合體。
作為上述苯乙烯系聚合體,例如可列舉:僅由苯乙烯系單體組成之均聚合體或共聚合體、或苯乙烯系單體與其他乙烯系單體之共聚合體等。作為苯乙烯系單體,可列舉苯乙烯、對氯乙烯、乙烯基萘等。
作為上述其他乙烯系單體,例如亦可使用乙烯、丙烯、1-丁烯、異丁烯等乙烯性不飽和單烯烴類;氯乙烯、溴乙烯、氟乙烯等鹵化乙烯類;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丁酸乙烯酯等乙烯酯類;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等α-亞甲基脂肪族單羧酸類;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2-氯乙酯、丙烯酸苯酯、α-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α-亞甲基脂肪族單羧酸之酯類;丙烯腈、甲基丙烯腈、丙烯醯胺等腈類或醯胺類;乙烯基甲基醚、乙烯基乙基醚、乙烯基丙基醚、乙烯基異丁基醚等乙烯基醚類;乙烯基甲基酮、乙烯基己基酮、甲基異丙烯基酮等乙烯基酮類;N-乙烯基吡咯、N-乙烯基咔唑、N-乙烯基吲哚、N-乙烯基吡咯啶酮等N-乙烯基化合物;衣康酸二甲酯、衣康酸二丙酯、衣康酸二丁酯、衣康酸二辛酯、衣康酸二戊酯等衣康酸酯類;以及順丁烯二酸酯類及反丁烯二酸酯類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再者,該等乙烯系單體中,較佳為α-亞甲基脂肪族單羧酸之酯類。
作為苯乙烯系聚合體之合成方法,可藉由塊狀聚合法、溶液聚合法、懸浮聚合法以及乳化聚合法等公知之聚合方法進行製造。
本發明之碳粉中,相對於碳粉用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例如以0.1~40質量份之範圍含有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較佳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下限值為0.5質量份,更佳為1.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1.5質量份,特佳為2.0質量份。較佳之上限值為35質量份,更佳為2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10質量份,特佳為6質量份。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為上述下限值以上,則於碳粉之耐偏移性或保存穩定性變充分方面較佳。另一方面,若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為上述上限值以下,則於定影性或特別是印字後之經時定影穩定性變充分方面較佳。
作為著色劑,例如可列舉:碳黑、乙炔黑、燈黑、黑鐵等黑色顏料、鉻黃、黃色氧化鐵、漢沙黃G、喹啉黃色澱、永固黃NCG、鉬橙、耐硫化橙、陰丹士林藍、亮橙GK、鐵丹、亮胭脂紅6B、茜素色澱、甲基紫色澱、永固紫B、鈷藍、鹼性藍色澱、酞菁藍、永固天藍、顏料綠B、孔雀綠色澱、氧化鈦、鋅白等公知之有機顏料。著色劑之含量係相對於通常碳粉用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為5~250質量份。
又,亦可根據需要於不妨礙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添加使用一部分例如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烯烴、聚酯、聚乙烯丁醛、聚胺基甲酸酯、聚醯胺、松香、改質松香、萜烯樹脂、酚樹脂、脂肪族烴樹脂、芳香族石油樹脂、石蠟、聚烯烴蠟[本發明之丙烯.α- 烯烴共聚合體(A)除外]、陶瓷蠟、米糠蠟、糖蠟、漆蠟(Urushi wax)、蜂蠟、巴西棕櫚蠟、堪地里拉蠟、褐煤蠟等天然蠟類、脂肪酸醯胺蠟、氯乙烯樹脂、苯乙烯-丁二烯樹脂、苯并二氫哌喃-茚樹脂、三聚氰胺樹脂等先前公知之脫模劑。
又,作為帶電控制劑,可適當選擇使用以苯胺黑、四級銨鹽或含金屬偶氮染料為首之公知之帶電調整劑,使用量係相對於碳粉用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通常使用0.1~10質量份。
本發明之碳粉可藉由對上述各成分採用先前公知之任何方法例如接觸分散、熔融分散、溶液分散等而製造。
例如,事先預混合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著色劑、帶電調整劑及脫模劑等後,使用雙軸混練機於加熱熔融狀態下進行混練,冷卻後使用微粉碎機進行微粉碎,進而利用空氣分級器進行分級,通常收集8~20μm範圍之粒子製成碳粉。
可藉由包括如下步驟之方法進行製造:混合步驟,其係將於分散劑中分散樹脂粒子而成之樹脂粒子分散液、於分散劑中分散著色劑粒子而成之著色劑分散液、於分散劑中分散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粒子而成之脫模劑粒子分散液等混合;凝集步驟,其係形成相當於碳粉粒徑之凝集粒子;熔合步驟,其係藉由對該凝集粒子進行加熱而進行熔合。
亦可藉由包括如下步驟之方法進行製造:使包含聚合性單體、著色劑、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帶電控制劑等之組成物聚合。該情形時,例如有日本專利特開昭62-73276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5-27476號公報所述之使用懸浮聚合法製造碳粉之方法;日本專利特開平6-250439號公報所述之使用乳化聚合法製造碳粉之方法;及 使用凝集法等製造碳粉之方法等,上述凝集法係事先製作1次極性聚合粒子後,加入具有相反電荷之極性粒子等而使該等聚集。
上述雙軸混練機中之加熱熔融條件根據碳粉用黏合劑樹脂之熔點等物性而不同。例如,於苯乙烯丙烯酸系樹脂等含有極性基之乙烯系聚合體之情形時,較佳為雙軸混練機吐出部之樹脂溫度未達190℃,且滯留時間未達180秒。又,冷卻方法較佳為使用鋼帶冷卻器等進行急速冷卻。
作為進行上述混練之方法,亦有如下方法:事先於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之含有率較高之條件下,製作將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與碳粉用黏合劑樹脂混練而成之母料,並將其進而與碳粉用黏合劑樹脂或著色劑等其他成分進行混練。於碳粉用黏合劑樹脂與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兩種成分相對難以混雜之組合之情形時,該方法有效。
製作上述母料時,相對於碳粉用黏合劑樹脂100質量份,含有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5~900質量份,較佳為5~300質量份,更佳為5~100質量份,特佳為5~50質量份。
本發明之碳粉之用途並無特別限定,可製成包含非磁性碳粉與磁性載子之混合物的2成分顯影劑、包含磁性碳粉之1成分顯影劑、或磁性載子與磁性碳粉混合而成之1.5成分顯影劑等使用。即,可與載子混合製成2成分或1.5成分顯影劑而使用,亦可製成於碳粉中含有磁性粉之未使用載子之磁性1成分顯影劑、或者未使用載子或磁性粉之1成分顯影劑、或者微粒碳粉顯影劑而使用。本發明之碳粉於製成2成分或1.5成分顯影劑而使用之情形時,作為載子,先前公知之載子均可使用。作為可使用之載子,例如可列舉:鉄粉、肥粒鐵粉、 鎳粉等磁性粉體或玻璃珠等;或利用樹脂等對該等之表面進行處理而得者。作為被覆載子表面之樹脂,可列舉: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合體、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體、丙烯酸酯共聚合體、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合體、含氟樹脂、含矽樹脂、聚醯胺樹脂、離子聚合體樹脂、聚苯硫醚樹脂等、或該等之混合物。
本發明之碳粉係含有上述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而成,因此耐偏移性優異,又碳粉定影性與碳粉保存性之平衡優異。又,於高溫下保存、使用時,即便一部分熱分解,黏性下降之虞亦較小。
本發明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除用作碳粉用添加劑以外,亦可用於如下各種用途:塗料用添加劑或、底塗劑之改質劑、包裝材料之表面塗佈劑、不織布改質劑、燒結材料用潤滑劑、人造皮革用脫模劑、上光劑、聚烯烴或工程塑膠所代表之各種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用之流動性改善劑、樹脂表面性改良劑、樹脂強度改良劑、樹脂相容化劑、樹脂潤滑劑、樹脂硬度.熔點調整劑、樹脂成形用脫模劑、橡膠用加工助劑、橡膠用抗氧化劑、紙質改善劑、印刷油墨用之耐磨耗劑或調平劑所代表之各種添加劑、熱轉印油墨用添加劑、纖維加工助劑、熱熔接著劑用添加劑、電氣絕緣劑、天然蠟之調配劑、聚烯烴薄膜之防霧劑、顏料分散劑(顏料母料用之分散劑)、成形加工助劑、紙塗層、熱感測器、感熱紙用黏合劑、感熱紙用保護劑、乳液成分、地板拋光用添加劑、纖維整理加工劑、氯乙烯用滑劑、瀝青用添加劑、發泡聚苯乙烯用造增核劑、脫蠟用添加劑、蠟燭之一組分、電纜複合用添加劑、空氣氧化、酸改質、聚矽氧改質、胺基化、酯化所代表之各種反應之中間原料等。
[實施例]
繼而,列舉實施例進一步具體地說明本發明,本發明只要不超出其主旨則不受該等實施例制約。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之物性值等係藉由以下之測定方法而求出。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組成]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來自丙烯之構成單位、及來自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構成單位係藉由13C-NMR光譜之解析而求出。
[分子量、分子量分佈]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係根據GPC測定而求出。GPC測定係於以下條件下進行。又,重量平均分子量(Mw)與數量平均分子量(Mn)係使用市售之單分散標準聚苯乙烯製作校準曲線並基於下述換算法而求出。
裝置:凝膠滲透層析儀Alliance GPC2000型(Waters公司製造)
溶劑:鄰二氯苯
管柱:TSKgel管柱(Tosoh公司製造)×4
流速:1.0ml/min
試樣:0.15mg/mL鄰二氯苯溶液
溫度:140℃
分子量換算:PP換算/通用校正法
再者,通用校正之計算中,使用Mark-Houwink黏度式之係數。PS、PP之Mark-Houwink係數分別使用文獻(J.Polym.Sci.,Part A-2,8,1803(1970)、Makromol.Chem.,177,213(1976))所記載之值。
[熔點(Tm)]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熔點(Tm)係依據DSC(示差掃描型熱量測定法)利用DSC-20(精工電子工業公司製造)而測定。將試樣約10mg以10℃/min自-20℃升溫至200℃,求出獲得之曲線之吸熱波峰作為熔點。於該升溫測定前,進行暫時將試樣(共聚合體)升溫至200℃左右保持5分鐘後以10℃/min降溫直至常溫(-20℃)的操作,從而使試樣(共聚合體)之熱歷程一致。
[熔點波峰之半值寬]
將上述利用DSC獲得之吸熱波峰整體自基線至吸熱波峰頂部之高度的一半位置上之波峰寬(℃)設為半值寬。
[DSC形狀]
將利用DSC測定之結晶熔點波峰之1/4值寬與3/4值寬的比作為DSC形狀。DSC形狀係取波峰寬B(℃)相對於波峰寬A(℃)之比(A/B)作為DSC形狀,上述波峰寬A(℃)係相對於上述利用DSC獲得之吸熱波峰整體自基線至吸熱波峰頂部之高度距基線為1/4之位置上的波峰寬,上述波峰寬B(℃)係相對於上述利用DSC獲得之吸熱波峰整體自基線至吸熱波峰頂部之高度距基線為3/4之位置上的波峰寬。
[熔解熱量(△H)]
根據上述利用DSC獲得之吸熱波峰與吸熱波峰整體之基線所分隔之面積,算出熔解熱量(△H)(J/g)。
[末端亞乙烯基量]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所具有之末端亞乙烯基量係藉由1H-NMR而測定。關於1H-NMR,係使用日本電子製造之JNM-ECX400P型核磁共振裝置,使試樣20mg於NMR樣品管(5mm )中完全地溶解於氘化鄰二氯苯約0.5ml中,之後於120℃下進行測定。使用使來自丙烯系聚合體之訊號之總積分強度標準化為2000之情形時於4.7ppm附近所觀察到的來自亞乙烯基之2質子分之波峰積分強度(C),根據下式將末端亞乙烯基量定量。
末端亞乙烯基量L(個/1000碳)=C/2
[結晶度]
利用熱壓機對測定樣品進行180℃×5分鐘加熱後,利用冷壓機進行水冷×5分鐘冷卻,藉此製作1mm厚之衝壓薄片。對於獲得之衝壓薄片,使用具有旋轉試樣台之X射線繞射裝置(RIGAKU製造之RINT2500),於CuKα射線、50kV-300mA之條件下,利用透過法,於2θ為5°~35°之範圍內測定廣角X射線繞射分佈圖。
根據獲得之X射線繞射分佈圖,分離來自結晶之部分與來自非晶之部分,根據各繞射強度比求出結晶度。
[小角度X射線散射分佈圖之波峰強度比]
對於上述結晶度評價用中製作之衝壓薄片,使用X射線繞射裝置(RIGAKU製造之RINT2500),於CuKα射線、50kV-300mA之條件下,利用透過法,於2θ為-2°~+2°之範圍內測定小角度X射線散射分佈圖。
以下述方式求出小角度X射線散射之波峰強度比。以散 射分佈圖整體之基線為基準,設為2θ為0.25°及0.75°之位置上之各散射強度之比。
[廣角X射線繞射分佈圖之波峰強度比]
對於上述結晶度評價用中製作之衝壓薄片,使用具有旋轉試樣台之廣角X射線繞射裝置(RIGAKU製造之RINT2500),於40kV-370mA之條件下,於2θ為5°~35°之範圍下利用反射法測定廣角X射線繞射分佈圖。
以下述方式求出廣角X射線繞射之波峰強度比。以繞射分佈圖整體之基線為基準,設為來自聚丙烯(110面)之波峰強度、及聚丙烯(110)面與聚丙烯(040)面波峰間強度最低之谷間位置上之各繞射強度的比。
聚丙烯(110)面之波峰通常2θ為11°~15°內,且為自測定低角度側數第1個觀察到之明顯波峰。聚丙烯(040)面之波峰通常2θ為15°~18°內,且為自測定低角度側數第2個觀察到之明顯波峰。
[針入度]
依據JIS K 2207,將以避免局部過熱、且不出現泡之方式經熔融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的試樣於15~30℃之室溫中放置1~1.5小時使其固化,之後利用恆溫槽保持為25℃,將溫度穩定後規定之針於5秒鐘內進入至試樣表面內之長度設為針入度(dmm)。
將本發明中進行之碳粉之評價方法示於以下。
1.低溫定影性
利用將市售之電子照相影印機改造而成之影印機製作未定影影像。其後,使用將市售影印機之定影部改造而成之熱輥定影裝置,將熱輥之定影速度設為190mm/sec,於130℃之溫度下使上述未定影影像定影。利用砂橡皮(Tombow Penci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施加1.0kgf之荷重對獲得之定影影像摩擦6次,利用Macbeth式反射濃度計測定該摩擦試驗前後之影像濃度。將摩擦後之影像濃度÷摩擦前之影像濃度×100設為該溫度下之變化率。算出130℃下之變化率之平均值作為定影率,並以下述評價基準進行判定。再者,此處所使用之熱輥定影裝置不具有矽油供給機構。又,環境條件設為常溫常壓(溫度22℃、相對濕度55%)。
(評價基準)
◎:42%≦定影率
○:39%≦定影率<42%
△:35%≦定影率<39%
×:定影率<35%
2.耐偏移性
依據上述最低定影溫度之測定而進行。即,利用上述影印機製作未定影影像後,轉印碳粉像並利用上述熱輥定影裝置進行定影處理。其後,觀察非影像部分上是否產生碳粉污垢。於使上述熱輥定影裝置之熱輥之設定溫度自190℃依序上升之狀態下進行反覆,獲取碳粉之污垢產生之最低設定溫度而設為偏移產生溫度。又,上述影印機之環境設為溫度22℃、相對濕度55%。
(評價基準)
◎:220℃≦偏移產生溫度
○:210℃≦偏移產生溫度<220℃
△.:200℃≦偏移產生溫度<210℃
×:偏移產生溫度<200℃
3.保存性
將於溫度50℃、相對濕度60%之環境條件下放置24小時之碳粉5g置於150網眼之篩上,將粉末測試機(細川粉體工學研究所)之加減阻力機之刻度設為3,施加1分鐘振動。測定振動後殘留於150網眼之篩上之質量,求出殘存質量比。
(評價基準)
◎:殘存質量比<45%
○:45%≦殘存質量比<60%
△:60%≦殘存質量比<75%
×:75%≦殘存質量比
[低分子量乙烯基樹脂(L-1)之製造例] [製造例L-1]
將混合二甲苯100質量份加入至經氮氣置換之燒瓶中並進行升溫,於混合二甲苯回流下,耗費5小時連續地添加使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10質量份混合溶解於苯乙烯93質量份、丙烯酸正丁酯6質量份、甲基丙烯酸1質量份中而成之混合液,進而繼續回流1小時。其後將內溫保持於98℃,進而加入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0.5質量份繼續反應1小時,進而加入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0.5質量份繼續反應2小時,獲得具有波峰分子量4600、酸值6.5mgKOH/g之低分子量乙烯基樹脂L-1之聚合液。
<酸值>
本實施例之酸值係以如下方式算出。使準確稱量出之試樣溶解於混合二甲苯:正丁醇=1:1質量比之混合溶劑中。利用事先所標定之N/10氫氧化鉀之醇(於特級氫氧化鉀7g中添加離子交換水5g,以1級乙醇製成1L(升),並利用N/10鹽酸與1%酚酞溶液對效價=F進行標定者)進行滴定,根據其中和量並依據下式算出。
酸值(mgKOH/g)=(N/10 KOH滴定量(ml)×F×5.61)/(試樣(g)×0.01)
<波峰分子量>
本實施例中之波峰分子量為藉由GPC測定而求出者,且為利用單分散標準聚苯乙烯製作校準曲線而得之換算分子量。又,本實施例中之所謂波峰,亦包含肩峰。測定條件係如下所述。樣品溶液係於即將測定前利用過濾器去除不溶於THF(Tetrahydrofuran,四氫呋喃)之成分。
GPC裝置:SHODEX GPC SYSTEM-21(Showa Denko K.K.)
檢測器:SHODEX RI SE-31(Showa Denko K.K.)
管柱:SHODEX GPC KF-807L 3根,及GPC KF-800D 1根(Showa Denko K.K.)
溶劑:THF
流速:1.2mL/min.
樣品濃度:0.002g-resin/ml-THF
注入量:100μL
對碳粉之分子量進行測定時,使碳粉10質量%充分溶解於THF 90質量%中後,添加Simgon Talc 50質量份、鈦(CR-95)50質量份,進行離心分離,將獲得之上清液調整為既定之濃度並進行測定。
<<高分子量乙烯基樹脂(H-1)之製造例>> [製造例H-1]
將苯乙烯74質量份、丙烯酸正丁酯23.5質量份、甲基丙烯酸2.5質量份加入至經氮氣置換之燒瓶中,將內溫升溫至120℃後保持於該溫度,進行塊狀聚合8小時。繼而,加入混合二甲苯50質量份,加入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0.2質量份後,升溫至110℃。一面保持於110℃一面耗費9小時連續添加事先混合溶解之1,1-雙(過氧化第三丁基)環己烷0.35質量份、混合二甲苯60質量份,之後繼續反應1小時,加入1,1-雙(過氧化第三丁基)環己烷0.21質量份而繼續反應2小時,進而加入1,1-雙(過氧化第三丁基)環己烷0.52質量份而繼續反應2小時,使聚合結束,獲得具有波峰分子量300000、酸值16.3mgKOH/g之高分子量乙烯基樹脂H-1之聚合液。
<<黏合劑樹脂(C-1)之製造例>> [製造例C-1]
以高分子量乙烯基樹脂(H-1)成為50質量份與低分子量乙烯基樹脂(L-1)成為50質量份之方式混合各聚合液後,於190℃、1.33kPa之皿(容器)中對其進行閃蒸而蒸餾去除溶劑等,獲得具有第一波峰之分子量4600、第二波峰之分子量300000、酸值11.4mgKOH/g之黏合劑樹脂C-1。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之製造例>> [製造例1(二茂金屬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聚合)]
於充分經氮氣置換之2000ml之聚合裝置中,於常溫下加入900ml 乾燥己烷、1-丁烯65g與三異丁基鋁(1.0mmol)後,將聚合裝置內溫升溫至70℃,利用丙烯加壓至0.7MPa。繼而,於聚合器內添加使二甲基亞甲基(3-第三丁基-5-甲基環戊二烯基)茀基二氯化鋯0.002mmol與以鋁換算計為0.6mmol之甲基鋁氧烷(Tosoh Finechem公司製造)接觸的甲苯溶液,一面保持內溫62℃、丙烯壓0.7MPa,一面進行30分鐘聚合,添加20ml之甲醇而使聚合停止。釋壓後,於2L之甲醇中自聚合溶液析出聚合體,於真空下以130℃進行12小時乾燥,獲得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將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物性示於表1。
[製造例2(齊格勒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聚合)]
於充分經氮氣置換之2L之高壓釜中加入己烷830ml、1-丁烯100g,並加入三異丁基鋁1mmol,升溫至70℃後,供給丙烯而使總壓為0.7MPa,加入三乙基鋁1mmol、及以Ti原子換算計為0.005mmol之擔載於氯化鎂上之鈦觸媒,一面連續地供給丙烯而將總壓保持在0.7MPa,一面進行30分鐘聚合,除此以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聚合後處理,獲得齊格勒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將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物性示於表1。
<<利用熱分解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製造>> [實施例1]
於具備攪拌裝置、氮氣導入管、冷凝器之1.5L不鏽鋼製熱分解裝置中加入製造例1中獲得之二茂金屬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200g,並對系統內進行充分氮氣置換。繼而,將流入有氮氣之熱分解裝置升溫至380℃而使樹脂熔融後,開始攪拌。系統內之樹脂溫度達到既定溫度後進行2.5小時加熱而實施熱分解。其後,藉由將熱分解裝置於其後冷卻至常溫而獲得表2所示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
[實施例2]
實施例1中,將製造例1中獲得之二茂金屬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熱分解之加熱時間設為4.5小時,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將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物性示於表2。
[實施例3]
實施例1中,將製造例1中獲得之二茂金屬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熱分解之加熱時間設為6小時,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法獲得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將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物性示於表2。
[比較例1]
依據日本專利特開平3-197516所記載之實施例11之製造方法,獲得表2所示之丙烯.乙烯共聚合體。
[比較例2]
於具備攪拌裝置、氮氣導入管、冷凝器之1.5L不鏽鋼製熱分解裝置中加入製造例2中獲得之齊格勒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200g,並對系統內進行充分氮氣置換。繼而,將流入有氮氣之熱分解裝置升溫至380℃使樹脂熔融後,開始攪拌。系統內之樹脂溫度達到既定溫度後進行4.5小時加熱而實施熱分解。其後,藉由將熱分解裝置於其後冷卻至常溫而獲得表2所示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
[比較例3]
比較例2中,將製造例2中獲得之齊格勒系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熱分解之加熱時間設為6小時,除此以外,以與比較例2相同之方法獲得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將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之物性示於表2。
[實施例4]
相對於100質量份之黏合劑樹脂C-1,添加碳黑(MA100;三菱化成製造)6質量份、實施例1中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2.5質量份、帶電調整劑(T-77;保土谷化學工業公司製造)0.5質量份,利用亨舍爾混合機進行混合後,利用雙軸混練機(PCM-30型,池貝機械製造)以雙軸混煉機吐出部樹脂溫度120℃、滯留時間30秒進行混練。繼而進行冷卻、粉碎、分級而獲得碳粉T-1。使用獲得之碳粉T-1,評價低溫定影性、耐偏移性、保存性。將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5]
使用實施例2中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代替實施例4中使用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法獲得碳粉T-2。
使用獲得之碳粉T-2,評價低溫定影性、耐偏移性、保存性。將結果示於表3。
[實施例6]
使用實施例3中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代替實施例4中使用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法獲得碳粉T-3。
使用獲得之碳粉T-3,評價低溫定影性、耐偏移性、保存性。將結果示於表3。
[比較例4]
使用比較例1中獲得之丙烯.乙烯共聚合體代替實施例4中使用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法獲得碳粉T-4。
使用獲得之碳粉T-4,評價低溫定影性、耐偏移性、保存性。將結果示於表3。
[比較例5]
使用比較例2中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代替實施例4中使用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法獲得碳粉T-5。
使用獲得之碳粉T-5,評價低溫定影性、耐偏移性、保存性。將結果示於表3。
[比較例6]
使用比較例3中獲得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代替實施例4中使用之丙烯.1-丁烯共聚合體,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4相同之方法獲得碳粉T-6。
使用獲得之碳粉T-6,評價低溫定影性、耐偏移性、保存性。將結果示於表3。

Claims (11)

  1. 一種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特徵在於:含有來自丙烯之構成單位(a)60~90莫耳%、來自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構成單位(b)10~40莫耳%[設為(a)+(b)=100莫耳%],且滿足下述(i)~(iii)及(v):(i)利用GPC測定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3,000~40,000之範圍內;(ii)利用DSC測定之熔點(Tm)為60~90℃之範圍內;(iii)利用DSC測定之結晶熔點波峰之半值寬為1~20℃之範圍內;(v)利用1H-NMR測定之每1000個碳原子之亞乙烯基之個數為0.5~5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中,進而(iv)利用DSC測定之熔解波峰之△H為40~100J/g之範圍內。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中,利用1H-NMR測定之每1000個碳原子之亞乙烯基之個數為1~5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中,利用DSC測定之結晶熔點波峰之1/4值寬與3/4值寬的比為2~5.5之範圍內。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中,利用X射線繞射測定之結晶度為40~70%之範圍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中,小角度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為0.5~10之範圍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中,廣角X射線繞射之波峰比強度為1.5~4之範圍內。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 其中,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為藉由使丙烯‧碳數4以上之α-烯烴共聚合體(A-1)熱分解而獲得之共聚合體。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其中,丙烯‧碳數4以上之α-烯烴共聚合體(A-1)含有來自丙烯之構成單位(a')60~90莫耳%、來自碳數4以上之α-烯烴之構成單位(b')10~40莫耳%[設為(a')+(b')=100莫耳%],且滿足下述(i')~(iii'):(i')利用GPC測定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0,000~1,000,000之範圍;(ii')利用DSC測定之熔點(Tm)為60~120℃之範圍內;(iii')利用DSC測定之熔點波峰之半值寬為1~20℃之範圍內。
  10. 一種碳粉用添加劑,其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
  11. 一種碳粉,其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9項中任一項之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A)。
TW102110833A 2012-03-28 2013-03-27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及其用途 TWI5587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4450 2012-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5932A TW201345932A (zh) 2013-11-16
TWI558729B true TWI558729B (zh) 2016-11-21

Family

ID=4925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0833A TWI558729B (zh) 2012-03-28 2013-03-27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606465B2 (zh)
EP (1) EP2832755B1 (zh)
JP (1) JP5826378B2 (zh)
KR (1) KR101609503B1 (zh)
CN (1) CN104204002B (zh)
TW (1) TWI558729B (zh)
WO (1) WO20131466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1117B1 (ko) * 2013-06-07 2017-12-20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로필렌·α-올레핀 공중합체를 포함하는 올레핀계 도료
KR101800567B1 (ko) 2013-11-05 2017-11-22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변성 프로필렌·α-올레핀 공중합체와 그의 제조 방법, 그것을 포함하는 코팅재, 성형용 수지 조성물 및 핫 멜트 조성물
JP6590587B2 (ja) * 2015-08-21 2019-10-1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材および物品
US10682059B1 (en) * 2018-12-28 2020-06-16 Endra Life Sciences Inc. Radio frequency applicator and thermoacoustic imaging system employing the sam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1322A (en) * 1989-02-15 1992-01-14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Polypropylene wax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206853A (zh) * 1997-07-11 1999-02-03 科莱恩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照相的调色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1209255B (it) 1980-08-13 1989-07-16 Montedison Spa Catalizzatori per la polimerizzazione di olefine.
JPS5883006A (ja) 1981-11-13 1983-05-18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オレフインの重合方法
DE3685370D1 (en) 1985-05-30 1992-06-25 Mita Industrial Co Ltd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toner.
JPH07117772B2 (ja) 1985-09-27 1995-12-18 三田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の製法
US4892851A (en) 1988-07-15 1990-01-09 Fina Technology, Inc. Process and catalyst for producing syndiotactic polyolefins
IT1227258B (it) 1988-09-30 1991-03-28 Himont Inc Componenti e catalizzatori per la polimerizzazione di olefine
JPH0786703B2 (ja) * 1988-12-29 1995-09-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トナー
US5036034A (en) 1989-10-10 1991-07-30 Fina Technology, Inc. Catalyst for producing hemiisotactic polypropylene
JPH04218508A (ja) 1990-04-13 1992-08-10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α−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5726262A (en) 1990-04-13 1998-03-10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Solid titanium catalyst component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 prepolymerized polyolefin-containing catalyst and method of olefin polymerization
JP3476793B2 (ja) 1990-04-13 2003-12-10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固体状チタン触媒成分、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およびオレフィンの重合方法
JPH04326360A (ja) 1991-04-26 1992-11-16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熱定着型電子写真用現像材
JPH0527476A (ja) 1991-07-18 1993-02-05 Ricoh Co Ltd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5346797A (en) 1993-02-25 1994-09-13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processes
DE19729834A1 (de) * 1997-07-11 1999-01-14 Clariant Gmbh Toner für Elektrophotographie
US5843612A (en) 1997-09-02 1998-12-01 Xerox Corporation Toner and developer compositions with compatibilizers
JPH11143114A (ja) * 1997-11-07 1999-05-28 Canon Inc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DE60034308T2 (de) 1999-10-08 2007-12-20 Mitsui Chemicals, Inc. Metallocene, ein Verfahren zur deren Herstellung, Olefinpolymerisationskatalysator,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olefinen
CA2395532A1 (en) 1999-12-22 2001-06-28 A. G. Karandinos Polypropylene-based adhesive compositions
US7160949B2 (en) 2000-01-21 2007-01-09 Mitsui Chemicals, Inc. Olefin block copolymers,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uses thereof
DE10026579A1 (de) 2000-05-30 2001-12-06 Basell Polyolefin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für das Faserspinnen geeigneten Propylenpolymerisaten
JP4509443B2 (ja) 2001-09-28 2010-07-21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α−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1423526B (zh) 2003-03-28 2012-06-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共聚物,聚丙烯组合物及其用途,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烯烃聚合催化剂
KR100855246B1 (ko) 2004-04-19 2008-09-01 미쓰이 가가쿠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프로필렌계 공중합체 조성물 및 그 조성물로 이루어진성형체
JP2006316202A (ja) 2005-05-13 2006-11-24 Takashi Sawaguchi 末端ビニリデン基を有する末端反応性オリゴマー
DE102006031960A1 (de) 2006-07-11 2008-01-17 Oxeno Olefinchemie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meren aus 3-Methylbut-1-en
WO2010098021A2 (ja) * 2009-02-25 2010-09-02 星光Pmc株式会社 トナー用離型剤及びトナー
JP7086703B2 (ja) * 2018-05-08 202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1322A (en) * 1989-02-15 1992-01-14 Hoechst Aktiengesellschaft Polypropylene wax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206853A (zh) * 1997-07-11 1999-02-03 科莱恩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照相的调色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32755A4 (en) 2015-11-18
KR101609503B1 (ko) 2016-04-05
US20150056548A1 (en) 2015-02-26
WO2013146605A1 (ja) 2013-10-03
TW201345932A (zh) 2013-11-16
JPWO2013146605A1 (ja) 2015-12-14
EP2832755A1 (en) 2015-02-04
KR20140138948A (ko) 2014-12-04
EP2832755B1 (en) 2017-10-11
CN104204002B (zh) 2016-08-17
CN104204002A (zh) 2014-12-10
US9606465B2 (en) 2017-03-28
JP5826378B2 (ja) 2015-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18704B2 (ja) カラー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カラートナー
TWI558729B (zh) 丙烯.α-烯烴共聚合體及其用途
JP5118141B2 (ja) カラートナー用バインダー樹脂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るカラートナー
US9944779B2 (en) Resin composition,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hot melt composition and ethylene/α-olefin copolymer
JPH11505862A (ja) 二モード型架橋トナー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053562B2 (en) Resin composition,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hot melt composition
JP5800987B2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10139648A (ja) トナー
JP2017037251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用結着樹脂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