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5682B - Squeeze the container cover - Google Patents

Squeeze the container cov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5682B
TWI555682B TW099143568A TW99143568A TWI555682B TW I555682 B TWI555682 B TW I555682B TW 099143568 A TW099143568 A TW 099143568A TW 99143568 A TW99143568 A TW 99143568A TW I555682 B TWI555682 B TW I5556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top surface
groove
liqui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435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39220A (en
Inventor
Shinich Inaba
Hiroshi Goto
Motoaki Moriya
Michiaki Fujita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1392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392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5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56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32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temporarily deformed by external pressure to expel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25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25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t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2547/063Details of spouts

Description

擠壓容器用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擠壓容器用蓋,特別係關於一種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之口頸部而使用的擠壓容器用蓋。
擠壓容器係藉由用手握持容器本體之胴部並進行擠壓(壓縮)而使容器本體變形,從而使內容液自擠出口朝擠出部位擠出特定量者。擠壓容器通常較多為以可進行內容液之補充或更換之方式,將具有擠出口之蓋可裝卸地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的口頸部而使用。於此種擠壓容器中,例如於卸除覆蓋擠出口之外蓋後,在使所握持之擠壓容器傾倒或倒立而使擠出口面向擠出部位之狀態下擠壓容器本體,藉此使內容液擠出特定量。
又,擠壓容器若放開經擠壓之狀態,則藉由容器本體恢復原形且內部成為負壓之所謂反吸效果而吸引液體,藉此可將擠出口周圍之內容液吸回至容器本體之內部。
另一方面,於擠壓容器中,若握持容器本體之胴部並使其傾倒或倒立,則藉由容器本體之內壓或內容液之自重,有時即便不擠壓容器本體,內容液亦會自擠出口漏出或滴液。此種非預期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成為擠壓容器之外觀的污染或使用時之手之污染等的主要原因,因此業界已開發出各種用於防止該等現象之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21918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3-226377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5-82233號公報
本發明係一種擠壓容器用蓋,其係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之口頸部而使用,並藉由該容器本體之胴部之擠壓變形而使內容液自前端之擠出口擠出者。使安裝構件接近該蓋之形成有朝向上述擠出口之流出開口的頂面部之下表面之下方、或密接於頂面部之下表面而重疊安裝,藉此形成沿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延伸之延長流路。該延長流路與上述頂面部之流出開口連通,並且經由形成於上述安裝構件之流入口而與上述容器本體之口頸部連通。
本發明較佳為上述延長流路具備經由節流部而連續之上述流出開口側之端部的液體擠出流路、以及較該液體擠出流路更靠近上述流入口側之部分之液體保留流路,該液體保留流路之容積大於上述液體擠出流路之容積,且夾隔上述節流部之上述液體擠出流路側之剖面面積小於上述液體保留流路側之剖面面積。
於專利文獻1中,使連通於蓋之擠出口之浸管彎曲成U字狀而將液體流入口配置於擠出口之附近,藉此只要不擠壓容器本體就不會使內容液自擠出口擠出,從而可有效地避免產生不需要之滴液。然而,彎曲成U字狀之管構造存在如下之情形:蓋之裝卸時之操作變得不方便,並且若於浸管內部殘留有內容液之狀態下進行擠壓,則空氣衝撞,液體朝周圍飛散。於專利文獻2中,在注出口部之下部側固設有底筒體狀之收集室,並在該有底筒體之周壁部與底部設置連通孔,藉此使殘留於收集室內之液體返回容器內,避免產生滴液。然而,若收集室內不積存某種程度之液體,則液體無法注出,因此產生尤其是初次之擠出量變少、或者無法調整擠出量等不良情況。進而,於引用文獻3中,當內容液為與水或乙醇等相同程度之黏性較低之液體時,為防止對按壓容器本體時之壓力變化反應敏感而猛烈地排出之情況,於噴嘴體之圓筒形嵌著部之內周面、或者嵌著在該圓筒形嵌著部之內栓之外周面形成曲折延伸的細槽。內容液係經由該細槽之流路,而被送入保持於內栓之上表面與噴嘴體之頂面板之下表面之間的液體積存空間,然後經由噴嘴體之噴嘴部而排出。該噴嘴體僅藉由將內栓嵌著於噴嘴體之圓筒形嵌著部,便可簡易地形成曲折延伸之細槽之流路,又,自相當大之液體積存空間排出液體,因此於設置在定壓量點眼藥容器等上之情形時有效。然而,引用文獻3之噴嘴體亦因噴嘴部之流出開口部與內栓之間介隔液體積存空間,而會產生利用反吸之液體吸引變得不充分、或者於液體積存空間內殘留有內容液之狀態下進行擠壓時產生空氣衝撞之不良情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擠壓容器用蓋,其藉由簡易之構成,不論內容物之黏度,均可有效地避免進行擠壓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並且可獲得擠出量之穩定化與良好之脫液。
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擠壓容器用蓋,其藉由簡易之構成,可有效地避免進行擠壓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並且可進一步提昇擠出內容液時之擠出性。
本發明係一種擠壓容器用蓋,其係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之口頸部而使用,並藉由該容器本體之胴部之擠壓變形而使內容液自前端之擠出口擠出者。使安裝構件接近該蓋之形成有朝向上述擠出口之流出開口的頂面部之下表面之下方、或密接於頂面部之下表面而重疊安裝,藉此形成沿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延伸之延長流路。該延長流路與上述頂面部之流出開口連通,並且經由形成於上述安裝構件之流入口而與上述容器本體之口頸部連通。
本發明較佳為上述延長流路具備經由節流部而連續之上述流出開口側之端部的液體擠出流路、以及較該液體擠出流路更靠近上述流入口側之部分之液體保留流路,該液體保留流路之容積大於上述液體擠出流路之容積,且夾隔上述節流部之上述液體擠出流路側之剖面面積小於上述液體保留流路側之剖面面積。
以下,根據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圖1係安裝有本發明之較佳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10的擠壓容器11。如圖1所示,擠壓容器用蓋10係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12之口頸部12a而使用。擠壓容器用蓋10具有於前端開口形成有擠出口13a之噴嘴部19,藉由使用者握持容器本體12之胴部12b並使擠壓容器11傾倒或倒立而使噴嘴部19之前端之擠出口13a面向擠出部位後,對容器本體12之胴部12b進行擠壓(壓縮)而使容器本體12變形,藉此可將內容液自胴部12b經由口頸部12a而輸送至擠壓容器用蓋10之噴嘴部19,並使該內容液自擠出口13a擠出特定量。進而,擠壓容器用蓋10具備如下之功能:可避免於使噴嘴部19之擠出口13a面向擠出部位後至擠壓容器本體12之胴部12b為止之期間內,內容液因容器本體12之內壓或內容液之自重而自擠出口13a漏出或滴液,並且於擠壓胴部12b時,可使內容液順暢地擠出。
即,本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10係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12之口頸部12a而使用,並藉由該容器本體12之胴部12b之擠壓變形而使內容液自前端之擠出口13a擠出之蓋。於擠壓容器用蓋10中,使安裝構件17密接於該蓋10之形成有朝向擠出口13a之流出開口15的頂面部10a之下表面而重疊安裝,藉此形成沿頂面部10a之下表面延伸之延長流路14。該延長流路14亦如圖2及圖3所示,與頂面部10a之流出開口15連通,並且經由形成於安裝構件17上之流入口18而與容器本體12之口頸部12a連通。延長流路14如圖3所示,具備經由作為節流部之階差壁部22而連續之流出開口15側之端部的液體擠出流路14a、以及較該液體擠出流路14a更靠近流入口18側之部分之液體保留流路14b,該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容積大於液體擠出流路14a之容積。又,夾隔節流部(階差壁部)22之液體擠出流路14a側之剖面面積小於液體保留流路14b側之剖面面積。
又,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如圖3所示,與流出開口15連接之頂面凹槽20形成於頂面部10a之下表面,且與流入口18連接之安裝凹槽21在安裝構件17之上表面形成為與頂面凹槽20一致的形狀。以使頂面凹槽20與安裝凹槽21重合之方式安裝有安裝構件17,藉以由重合之頂面凹槽20及安裝凹槽21形成自流入口18至流出開口15之延長流路14。
進而,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延長流路14係沿頂面部10a之下表面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流路,液體擠出流路14a與液體保留流路14b之間之節流部形成階差壁部22。
再者,作為可收容於容器本體12中之內容液,包括計量後使用之液狀組合物,例如可列舉衣料用液體洗滌劑、柔軟劑、漂白劑、液體沐浴劑等。又,亦可為食用油、調味料等液狀之食品。
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容器本體12係可擠壓變形之具有可撓性之瓶狀的塑膠容器,如圖1所示,其包含收容內容液之胴部12b、以及自胴部12b之上端部朝上方突出而形成之上端成為開口面的口頸部12a。經由公知之各種螺合方法或嵌合方法將擠壓容器用蓋10可裝卸地安裝於口頸部12a上。又,容器本體12可使用公知之各種合成樹脂,並藉由例如吹塑成形而容易地形成。
擠壓容器用蓋10例如為塑膠製之成形品,其係包含圓形之頂面部10a、以及自頂面部10a之周緣部分以一體朝下方延伸之圓環裙狀的周壁部10b而構成。於頂面部10a上,自其中央部分之流出開口15之外周部分朝上方突出而設置有噴嘴部19。噴嘴部19包含自頂面部10a立設之筒狀中間部19b、以及固著於筒狀中間部19b之前端部之噴嘴本體19a。又,於上下方向貫穿噴嘴部19之筒狀中間部19b及噴嘴本體19a而形成有自流出開口15至擠出口13a之擠出流路13。於噴嘴部19上接合有可開閉地覆蓋噴嘴本體19a之前端之擠出口13a的蓋體23,從而可於保管擠壓容器11時密封擠出口13a。
又,於圓環裙狀之周壁部10b上,例如在大致下半部分之內側面設置有內螺紋,藉由將該內螺紋緊固於例如設置在容器本體12之口頸部12a之外周面的外螺紋,而將蓋10可裝卸地安裝於口頸部12a。進而,於周壁部10b之內側,設置有自頂面部10a之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之環狀安裝突起16。將安裝構件17以向上方嵌入之方式安裝於該環狀安裝突起16之內側,例如將安裝構件17之下表面之周緣角部卡止於設置在環狀安裝突起16之下端內側面的卡止肋16a,藉此將安裝構件17以使其上表面與頂面部10a之下表面重疊密接之狀態固著於蓋10之內部。
進而,於本實施形態中,在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下表面之周圍由環狀安裝突起16包圍的部分,如後述般,具備與形成於安裝構件17之上表面之旋渦狀之安裝凹槽21的平面形狀一致之平面形狀之旋渦狀之頂面凹槽20係以在中央部分與流出開口15連接的狀態形成(參照圖3)。
安裝構件17例如為塑膠製之成形品,如圖3所示,其具有圓形滾筒形狀。又,於安裝構件17上,藉由於其上表面形成特定之平面形狀及深度之槽,而設置有包含擠出部安裝凹槽21a以及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旋渦狀之安裝凹槽21。進而,於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始端部的與擠出部安裝凹槽21a相反側之保留部安裝凹槽21b的端部,貫穿安裝構件17之底面部而開口形成有流入口18。
此處,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構成安裝凹槽21之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係以具有矩形剖面形狀之槽,沿安裝構件17之周緣部分以使平面形狀畫大致半圓之方式延伸而設置。又,擠出部安裝凹槽21a係介隔與安裝構件17之底面垂直之階差壁部22,而設置於較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底部更高之位置上。擠出部安裝凹槽21a係以具有半圓剖面形狀之槽,以與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終端部連續並使平面形狀畫曲率半徑較保留部安裝凹槽21b更小之圓弧的方式,向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內側延伸,且以將其終端部配置於安裝構件17之中心部分之方式設置。藉由擠出部安裝凹槽21a及保留部安裝凹槽21b,安裝凹槽21全體形成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槽。
進而,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在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上,將該保留部安裝凹槽21b左右隔開而一分為二之1塊安裝凹槽間隔壁25自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底部起垂直地立設,並且於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延伸方向上延伸,而遍及除流入口18之部分以外之該保留部安裝凹槽21b的大致整個區域設置。
另一方面,與安裝構件17之安裝凹槽21重合而形成延長流路14之頂面凹槽20如圖3所示,藉由於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下表面形成特定深度之槽,而設置成具有與安裝凹槽21之旋渦狀之平面形狀一致的平面形狀。即,頂面凹槽20包含夾隔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下表面與安裝構件17之上表面的密接面27(參照圖1、圖2)而與擠出部安裝凹槽21a對向配置之擠出部頂面凹槽20a、以及與保留部安裝凹槽21b對向配置之保留部頂面凹槽20b。
此處,構成頂面凹槽20之保留部頂面凹槽20b與保留部安裝凹槽21b相同,以具有矩形剖面形狀之槽,沿蓋10之頂面部10a之由環狀安裝突起16(參照圖1)包圍之部分的周緣部分,以使平面形狀畫大致半圓之方式延伸而設置。又,擠出部頂面凹槽20a係介隔與蓋10之頂面部10a垂直之階差壁部22,而設置於較保留部頂面凹槽20b之底部更低之位置。擠出部頂面凹槽20a係以具有半圓剖面形狀之槽,以與保留部頂面凹槽20b之終端部連續並使平面形狀畫曲率半徑較保留部頂面凹槽20b更小之圓弧的方式,向保留部頂面凹槽20b之內側延伸,且以將其終端部配置於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中央部分的方式設置。又,擠出部頂面凹槽20a係於配置在頂面部10a之中央部分之終端部與頂面部10a上所設置之流出開口15連通。藉由擠出部頂面凹槽20a及保留部頂面凹槽20b,頂面凹槽20與安裝凹槽21相同,全體形成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槽。
進而,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在保留部頂面凹槽20b上,與保留部安裝凹槽21b相同,將該保留部頂面凹槽20b左右隔開而一分為二之1塊頂面凹槽間隔壁26自保留部頂面凹槽20b之底部起垂直地立設,並且於保留部頂面凹槽20b之延伸方向上延伸,而遍及該保留部頂面凹槽20b之大致整個區域設置在與保留部安裝凹槽21b之安裝凹槽間隔壁25一致的位置上。
而且,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將安裝構件17以嵌入至環狀安裝突起16(參照圖1)之內側之方式安裝,使頂面凹槽20與安裝凹槽21重合,並且使安裝構件17之上表面密接於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下表面,藉此形成包含液體擠出流路14a與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延長流路14。即,藉由沿頂面部10a之下表面與安裝構件17之上表面之密接面27對向配置的具有半圓剖面形狀之擠出部頂面凹槽20a與擠出部安裝凹槽21a,而形成圓形剖面形狀之液體擠出流路14a,並且藉由沿密接面27對向配置之具有矩形剖面形狀之保留部頂面凹槽20b與保留部安裝凹槽21b,而形成矩形剖面形狀之液體保留流路14b。
又,具有圓形剖面形狀之液體擠出流路14a與具有矩形剖面形狀之液體保留流路14b夾隔由階差壁部22所形成之節流部而連續,藉此以整體形成沿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下表面呈旋渦狀延伸的延長流路14。所形成之延長流路14於液體擠出流路14a之終端部,與設置在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中央部分的流出開口15連通,並且於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始端部,與設置在安裝構件17之周緣部分之流入口18連通。
進而,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當安裝有安裝構件17並使頂面凹槽20與安裝凹槽21重合時,如圖2所示,將保留部頂面凹槽20b隔開之頂面凹槽間隔壁26之下端與具有與其一致之形狀之將保留部安裝凹槽21b隔開的安裝凹槽間隔壁25之上端相互密接抵接,且該等於上下方向上連續一體化,藉此於液體保留流路14b上,將該液體保留流路14b左右隔開而一分為二之間隔壁25、26變成於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延伸方向上延伸而設置。
而且,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經由階差壁部22而連續之液體擠出流路14a與液體保留流路14b係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容積大於液體擠出流路14a之容積,且夾隔階差壁部22之液體擠出流路14a側之剖面面積小於液體保留流路14b側之剖面面積。
此處,液體擠出流路14a之容積較佳為成為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容積之10~80%的容積,更佳為成為10~60%之容積,特佳為成為10~40%之容積。藉由液體擠出流路14a與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容積比成為該範圍,可獲得如下之優點:藉由液體保留流路14b而防止滴液,並可藉由小容量之液體擠出流路14a於短時間內擠出內容液,而提昇擠出性。再者,液體擠出流路14a或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容積係除與流出開口15或流入口18之連接部分以外之整體的容積。
又,夾隔階差壁部22之液體擠出流路14a側之剖面面積較佳為成為液體保留流路14b側之剖面面積之10~80%的剖面面積,更佳為成為10~60%之剖面面積,特佳為成為10~40%之剖面面積。藉由夾隔階差壁部22之液體擠出流路14a側之剖面面積與液體保留流路14b側之剖面面積的剖面面積比成為該範圍,可獲得可有效地防止使容器傾斜時或擠出後之滴液之優點。進而,藉由使液體擠出流路14a與液體保留流路14b夾隔由階差壁部22所形成之節流部而連續,產生流動阻力並提高滴液之防止效果。
進而,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延長流路14之圓形剖面形狀之液體擠出流路14a與矩形剖面形狀之液體保留流路14b夾隔階差壁部22而連續,藉此較階差壁部22更靠近流出開口15側之液體擠出流路14a不僅於上下方向,而且於左右方向上亦形成為具有自矩形剖面形狀之液體保留流路14b縮小之剖面形狀。
而且,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本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10,藉由簡易之構成,可有效地避免進行擠壓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並且可使獲得擠出量穩定化與良好脫液等之擠出內容液時之擠出性進一步提昇。
即,根據本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10,藉由僅使安裝構件17密接於該蓋10之頂面部10a之下表面而重疊安裝之簡易構成,可利用頂面凹槽20與安裝凹槽21,不於垂直方向上使流路重疊而將用於使自容器本體12之口頸部12a至噴嘴部19之前端之擠出口13a的流路延長之延長流路14小型地形成於蓋10之內部。
又,藉由形成包含液體擠出流路14a與液體保留流路14b之延長流路14,於為使內容液擠出而使擠壓容器11傾倒或倒立時,內容液穿過經曲折延長之延長流路14中之尤其液體保留流路14b時需要某種程度之時間,又,於內容液穿過延長流路14而擠出之期間內,內容液與延長流路14之壁面整體接觸,藉此可避免延長流路14內之空氣置換,並可使內容液長時間地保留於延長流路14內。藉此,於使擠壓容器11傾倒或倒立而使擠出口13a面向擠出部位後至擠壓容器本體12之胴部12b為止之期間內,可有效地避免內容液因容器本體12之內壓或自重而自擠出口13a漏出或滴液,並且可謀求擠出量之穩定化。
進而,如上所述,由於可有效地避免擠壓胴部12b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因此可獲得放開擠壓狀態時之內容液之利用反吸之良好的脫液。此種利用反吸之脫液藉由使曲折延長成旋渦狀之延長流路14之容積小於對擠壓容器11進行擠壓時之由容器本體12之變形所產生的胴部12b之容積之減少量,而可獲得更加良好之脫液效果。於本實施形態中,延長流路14之流出開口15側之端部的液體擠出流路14a不僅於上下方向,而且於左右方向上亦形成為具有自液體保留流路14b縮小之剖面形狀,因此可進一步提昇利用反吸之脫液效果。
進而,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由於延長流路14包含容積較小且剖面面積較小之流出開口15側之端部的液體擠出流路14a、以及容積較大且剖面面積較大之比液體擠出流路14a更靠近流入口18側之部分的液體保留流路14b,因此當使容器11傾斜時,藉由將內容液保留於液體保留流路14b內而可防止滴液,除此以外,於擠出時內容液穿過摩擦阻力較小之液體擠出流路14a,因此可進一步提昇擠出內容液時之擠出性。
又,於本第1實施形態中,由於延長流路14係水平方向之旋渦流路,因此具有良好之滴液防止效果,並可延長流路,且可使流路小型化,因此可獲得使蓋變小並可減少樹脂量之作用效果。進而,由於設置有將液體保留流路14b左右隔開而分割之間隔壁25、26,因此藉由間隔壁25、26而增加接觸面,故於內容液與間隔壁25、26之間產生摩擦阻力,從而可進一步提昇滴液防止效果。
圖4表示本發明之較佳之第2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30。本第2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30係包含圓形之頂面部30a、以及自頂面部30a之周緣部分以一體朝下方延伸之圓環裙狀的周壁部30b而構成,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10相同,其係安裝於擠壓容器11之容器本體12之口頸部12a而使用。又,於頂面部30a上,在其中央部分形成有流出開口31,且自流出開口31之外周部分朝上方突出而設置有前端具備擠出口32a之噴嘴部32。
於本第2實施形態中,在蓋30之頂面部30a之下表面未設置有頂面凹槽,由環狀安裝突起33所包圍之部分之頂面部30a之下表面係平坦面。而且,於本第2實施形態中,將如圖5(a)、圖5(b)所示之安裝構件35重疊安裝,該安裝構件35密接於由環狀安裝突起33所包圍之部分之頂面部30a之平坦的下表面,且上表面形成有包含擠出部凹槽34a與保留部凹槽34b之凹槽34。藉此,形成沿頂面部之下表面延伸之延長流路36。
即,安裝構件35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安裝構件17相同,係具有相當之厚度並具有圓形滾筒形狀之塑膠製之成形品,藉由於其上表面形成特定之平面形狀及深度之槽,而設置有包含擠出部凹槽34a與保留部凹槽34b之旋渦狀之凹槽34。進而,於保留部凹槽34b之始端部的與擠出部凹槽34a相反側之保留部凹槽34b的端部,貫穿安裝構件35之底面部而開口形成有流入口37。
又,於本第2實施形態中,構成凹槽34之保留部凹槽34b係以具有矩形剖面形狀之槽,沿安裝構件35之周緣部分以使平面形狀畫大致半圓之方式延伸而設置。擠出部凹槽34a係介隔與安裝構件35之底面垂直之作為節流部的階差壁部38,而設置於較保留部凹槽34b之底部更高之位置上。擠出部凹槽34a係以具有半圓剖面形狀之槽,以與保留部安裝凹槽34b之終端部連續並使平面形狀畫曲率半徑較保留部凹槽34b更小之圓弧的方式,向保留部凹槽34b之內側延伸,且以將其終端部配置於安裝構件35之中心部分之方式設置。藉由擠出部凹槽34a及保留部凹槽34b,凹槽34全體形成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槽。
進而,於本第2實施形態中,將安裝構件35以自下方嵌入之方式安裝於朝頂面部30a之下表面突出之環狀安裝突起33的內側(參照圖4),使安裝構件35與頂面部30a重合,並且使安裝構件35之上表面密接於蓋30之頂面部30a之平坦的下表面,藉此形成包含液體擠出流路36a與液體保留流路36b之延長流路36。即,藉由沿與頂面部30a之下表面之密接面39配置的安裝構件35之上表面之具有半圓剖面形狀的擠出部凹槽34a,而形成半圓形剖面形狀之液體擠出流路36a,並且藉由沿密接面39配置之安裝構件35之上表面之具有矩形剖面形狀的保留部凹槽34b,而形成矩形剖面形狀之液體保留流路36b。
而且,由於具備包含容積較小且剖面面積較小之流出開口31側之端部的液體擠出流路36a、以及容積較大且剖面面積較大之較液體擠出流路36a更靠近流入口37側之部分的液體保留流路36b的延長流路36,因此藉由本第2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30,亦取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10大致相同之作用效果。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沿頂面部之下表面延伸之延長流路不一定必需為藉由設置於蓋之頂面部之下表面的凹槽或設置於安裝構件之上表面之凹槽而形成者,亦可將內部預先形成有包含液體擠出流路與液體保留流路之延長流路之安裝構件重疊並嵌入至頂面部之下表面,藉此沿頂面部之下表面形成延長流路。
例如,如圖6所示,使上側安裝構件83與下側安裝構件86重合而一體化,藉此可形成內部預先形成有包含液體擠出流路87a與液體保留流路87b之延長流路87之安裝構件88,上述上側安裝構件83係下表面形成有介隔間隙部80而與流出開口81連接之上側凹槽82者,上述下側安裝構件86係將與流入口84連接之下側凹槽85以成為與上側凹槽82一致之形狀的方式形成於上表面者。將該安裝構件88嵌入至上端部內側設置有嵌合部89a之環狀安裝突起89,藉此可沿蓋90之頂面部90a之下表面形成延長流路87。於此情形時,以接近形成有朝向擠出口90b之流出開口81之蓋90之頂面部90a的下表面之下方,且與該下表面之間介隔間隙部80之狀態將安裝構件88重疊安裝。又,延長流路87係夾隔間隙部80與頂面部90a之流出開口81連通,並且經由形成於安裝構件88之流入口84而與容器本體之口頸部連通。藉由圖6所示之擠壓容器用蓋90,亦取得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10大致相同之作用效果。
又,液體擠出流路亦可具備圓形剖面形狀以外之橢圓剖面形狀、矩形形狀等其他各種剖面形狀,液體保留流路亦可具備矩形剖面形狀以外之圓形剖面形狀、三角形剖面形狀等其他各種剖面形狀。
進而,若為發揮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則液體擠出流路與液體保留流路之間之節流部不一定必需成為階差壁部,例如,如圖7所示,亦可為使剖面面積自液體保留流路41向液體擠出流路42平穩地縮小之錐狀之節流部40。延長流路不一定必需成為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流路。又,不一定必需設置將液體保留流路左右隔開而分割之間隔壁,亦可於液體保留流路上設置2塊以上之間隔壁。
進而,亦可使延長流路之底面部以於擠壓容器之直立狀態下成為面向容器本體之胴部向下傾斜的方式傾斜而形成。藉由使延長流路之底面部成為面向容器本體之胴部向下傾斜,例如若於使用擠壓容器後,將擠壓容器以直立狀態放置,則即便於延長流路內殘留有內容液之情形時,所殘留之內容液亦藉由自重而沿底面部之向下傾斜向下流,從而被順暢地回收至容器本體之胴部。藉此,於下一次使用擠壓容器之情形時,當握持容器本體並擠壓胴部時,可形成延長流路內未殘留有內容液之狀態,因此可更有效地避免例如內容液因空氣衝撞而導致內容液飛散之情況。
圖8係安裝有本發明之較佳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的擠壓容器51。如圖8所示,擠壓容器用蓋50係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52的口頸部52a而使用。擠壓容器用蓋50具有於前端開口形成有擠出口53a之噴嘴部59,藉由使用者握持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並使擠壓容器51傾倒或倒立而使噴嘴部59之前端之擠出口53a面向擠出部位後,對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進行擠壓(壓縮)而使容器本體52變形,藉此可將內容液自胴部52b經由口頸部52a而輸送至擠壓容器用蓋50之噴嘴部59,並使該內容液自擠出口53a擠出特定量。進而,擠壓容器用蓋50具備如下之功能:可避免於使噴嘴部59之擠出口53a面向擠出部位後至擠壓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為止之期間內,內容液因容器本體52之內壓或內容液之自重而自擠出口53a漏出或滴液。
即,本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係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52之口頸部52a而使用,並藉由該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之擠壓變形而使內容液自前端之擠出口53a擠出之蓋。於擠壓容器用蓋50中,使安裝盤57作為安裝構件密接於該蓋50之形成有朝向擠出口53a之流出開口55的頂面部50a之下表面而重疊嵌入,從而在頂面部50a與安裝盤57之密接部分形成有沿頂面部50a之下表面延伸之延長流路54。該延長流路54與頂面部50a之流出開口55連通,並且經由形成於安裝盤57上之流入口58(參照圖9(b))而與容器本體52之口頸部52a連通。
又,於本第3實施形態中,亦如圖9(a)、(b)所示,沿安裝盤57之上表面形成與流入口58連接之安裝凹槽56,且以使該安裝凹槽56與頂面部50a之流出開口55連接之方式嵌入有安裝盤57,藉以由安裝凹槽56形成自流入口58至流出開口55之延長流路54。
進而,於本第3實施形態中,延長流路54之底面部54a於擠壓容器51之直立狀態下自流出開口55向流入口58係向下傾斜。此處,所謂向下傾斜,係指延長流路54之底面部54a只要於整個流路上大致係向下傾斜即可、或亦可大致為水平坡。又,中途亦可混合存在水平之部分。又,若為可將內容液回收至容器本體52之範圍,則延長流路54之底面部54a之整體亦可大概平行(大致水平)。
再者,作為可收容於容器本體52中之內容液,包括計量後使用之液狀組合物,例如可列舉衣料用液體洗滌劑、柔軟劑、漂白劑、液體沐浴劑等。又,亦可為食用油、調味料等液狀之食品。
於本第3實施形態中,容器本體52係可擠壓變形之具有可撓性之瓶狀的塑膠容器,如圖8所示,其包含收容內容液之胴部52b、以及自胴部52b之上端部朝上方突出而形成之上端成為開口面的口頸部52a。經由公知之各種螺合方法或嵌合方法將擠壓容器用蓋50可裝卸地安裝於口頸部52a上。又,容器本體52可使用公知之各種合成樹脂,並藉由例如吹塑成形而容易地形成。
擠壓容器用蓋50例如為塑膠製之成形品,包含圓形之頂面部50a、以及自頂面部50a之周緣部分以一體朝下方延伸之圓環裙狀的周壁部50b。於頂面部50a上,自其中央部分之流出開口55之外周部分朝上方突出而設置有噴嘴部59。噴嘴部59包含自頂面部50a立設之筒狀中間部59b、以及固著於筒狀中間部59b之前端部之噴嘴本體59a。又,於上下方向貫穿噴嘴部59之筒狀中間部59b及噴嘴本體59a而形成有自流出開口55至擠出口53a之擠出流路53。於噴嘴部59上接合有可開閉地覆蓋噴嘴本體59a之前端之擠出口53a的蓋體61,從而可於保管擠壓容器51時密封擠出口53a。
又,於圓環裙狀之周壁部50b上,例如在大致下半部分之內側面設置有內螺紋,藉由將該內螺紋緊固於例如設置在容器本體52之口頸部52a之外周面的外螺紋,而將蓋50可裝卸地安裝於口頸部52a。進而,於周壁部50b之內側,設置有自頂面部50a之下表面向下方突出之環狀安裝突起60。使安裝盤57朝向上方而嵌入至該環狀安裝突起60之內側,例如將安裝盤57之下表面之周緣角部卡止於設置在環狀安裝突起60之下端內側面的卡止肋60a,藉此使安裝盤57自下方覆蓋流出開口55,並且於使其上表面與頂面部50a之下表面重疊密接之狀態下將其固著於蓋50之內部。
安裝盤57例如為塑膠製之成形品,如圖9(a)、(b)所示,其具有圓形滾筒形狀。又,沿安裝盤57之上表面,使自該安裝盤57之周緣部分向中央部分呈旋渦狀延伸之安裝凹槽56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之橫剖面形狀的方式形成切口,並作為旋渦槽而設置。於安裝凹槽56之周緣部分之端部貫穿形成有流入口58。
此處,呈旋渦狀延伸之安裝凹槽56之底面成為自作為始端部之安裝盤57之周緣部分向作為終端部之安裝盤57之中央部分平滑地連續並增加高度的上坡。利用該安裝凹槽56之上坡,藉由該安裝凹槽56而形成於蓋50之頂面部50a之下表面與安裝盤57之上表面的密接部分之旋渦狀之延長流路54的底面部54a於擠壓容器51之直立狀態下,形成自成為安裝凹槽56之上端部之中央部分向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連續並傾斜的向下斜面。藉由延長流路54之底面部54a朝向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形成向下傾斜,於使用擠壓容器51後使其變成直立狀態時,可將延長流路54內所殘留之內溶液更順暢地朝容器本體52排出。
又,藉由使呈旋渦狀延伸之安裝凹槽56之上端部於安裝盤57之上表面的中央部分開口,並將其配置於蓋50之頂面部50a之流出開口55的正下方部分,而使安裝凹槽56於該上端部與流出開口55連通。另一方面,配置於安裝盤57之周緣部分之安裝凹槽56的下端部係經由流入口58而與容器本體52之口頸部52a連通。
而且,根據具備上述構成之本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藉由簡易之構成,可有效地避免進行擠壓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並且可獲得擠出量之穩定化與良好之脫液。
即,根據本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藉由僅使安裝盤57密接於該蓋50之頂面部50a之下表面而重疊嵌入之簡易構成,可利用安裝凹槽56,不於垂直方向上使流路重疊而將用於使自容器本體52之口頸部52a至噴嘴部59之前端之擠出口53a的流路延長之延長流路54小型地形成於蓋50之內部。
又,藉由利用安裝凹槽56形成延長流路54,於為使內容液擠出而使擠壓容器51傾倒或倒立時,內容液穿過藉由安裝盤57之安裝凹槽56而曲折延長成旋渦狀之延長流路54後自擠出口53a擠出。因此,內容液穿過延長流路54而被順暢地自擠出口53a排出,不僅如此,內容液穿過經曲折延長之延長流路54之前需要某種程度之時間,又,於擠出內容液之期間內亦即內容液穿過延長流路54之期間內,內容液與延長流路54之壁面整體接觸,藉此自擠出口53a經由擠出流路53朝向延長流路54內不易產生空氣置換,並可使內容液長時間地保留於延長流路54內。又,於擠壓擠出時,內容液在延長流路上蜿蜓前行,並一面與壁面接觸一面穿過,因此產生由接觸所引起之摩擦,從而可提高流路內之保留效果。藉此,於使擠壓容器51傾倒或倒立而使擠出口53a面向擠出部位後至擠壓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為止之期間內,可有效地避免內容液因容器本體52之內壓或自重而自擠出口53a漏出或滴液,並且可謀求擠出量之穩定化。
進而,如上所述,由於可有效地避免擠壓胴部52b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因此可獲得放開擠壓狀態時之內容液之利用反吸之良好的脫液。此種利用反吸之脫液藉由使利用安裝凹槽56而曲折延長成旋渦狀之延長流路54之容積小於對擠壓容器51進行擠壓時之由容器本體52之變形所產生的胴部52b之容積之減少量,而可獲得更加良好之脫液效果。
進而,根據本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藉由安裝盤57之旋渦狀之安裝凹槽56而曲折延長之延長流路54的底面部54a於擠壓容器51之直立狀態下,成為面向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向下傾斜或大致水平,因此例如若於使用後將擠壓容器51以直立狀態放置,則即便於延長流路54內殘留有內容液之情形時,所殘留之內容液亦藉由自重而沿底面部54a之向下傾斜向下流,從而被順暢地回收至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藉此,於下一次使用擠壓容器51之情形時,當握持容器本體52並擠壓胴部52b時,可成為由安裝盤57之安裝凹槽56所形成之延長流路54內未殘留有內容液之狀態,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因內容液之空氣衝撞而導致內容液飛散之情況。
又,於本第3實施形態中,由於無需減小擠出口53a或延長流路54之剖面面積,因此於擠壓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時,可有效地避免擠壓壓力變高。進而,蓋50及安裝盤57可作為簡單且小型之零件而容易地製造,並且由安裝盤57之安裝凹槽56所形成之延長流路54不於垂直方向上重疊而小型地形成,因此可減少被回收至容器本體52內之內容液之殘量。
圖10係以安裝在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容器本體52之口頸部52a的狀態表示本發明之較佳第4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2者。本第4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2具備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大致相同之構成。第4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2之不同點在於:於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中,延長流路之凹槽係形成於作為安裝構件之安裝盤57內,相對於此,於第4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2中,延長流路之凹槽係形成於蓋62之頂面部62a。即,於本第4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2中,沿頂面部62a之下表面形成有與流出開口55'連接之頂面凹槽63,且以使頂面凹槽63與形成於安裝構件的安裝盤64之流入口58'連接之方式嵌入安裝盤64,藉以由頂面凹槽63形成自流入口58'至流出開口55'之延長流路54'。
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沿頂面部62a之下表面而形成之頂面凹槽63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安裝凹槽56相同,係作為自該頂面部62a之周緣部分向中央部分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槽,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之橫剖面形狀的方式形成切口。又,頂面凹槽63係於旋渦狀之中央部分之端部,連接於頂面部62a之流出開口55',且於周緣部分之端部,與重疊安裝於頂面部62a之下表面之安裝盤64之流入口58'連接。
又,安裝盤64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安裝盤57相同,例如為塑膠製之成形品,具有圓形滾筒形狀。於本第4實施形態中,安裝盤64上未形成有凹槽,其上表面及下表面均係平坦面。於安裝盤64之周緣部分,在與頂面凹槽63之周緣部分之端部對應的位置,將流入口58'貫穿形成於1個部位。再者,藉由安裝盤64之上表面係平坦面,由頂面凹槽63所形成之延長流路54'之底面54a'成為水平(大致水平)之狀態,但即使延長流路54'之底面54a'為水平(大致水平),整體亦並非為逆坡,因此可充分地發揮將延長流路54'內所殘留之內容液回收至容器本體52中之功能。
將安裝盤64嵌入至設置於頂面部62a之下表面之環狀安裝突起60的內側,例如將其卡止於設置在環狀安裝突起60之下端內側面的卡止肋60a,藉此使安裝盤64自下方覆蓋頂面凹槽63,並且於使其上表面與頂面部62a之下表面重疊密接之狀態下將其固著於蓋62之內部。藉此,於蓋62之頂面部62a之下表面與安裝盤64之上表面的密接部分,沿頂面部62a之下表面,藉由頂面凹槽63而形成自流入口58'至流出開口55'之旋渦狀之延長流路54'。
根據本第4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2,藉由僅使安裝盤64密接於該蓋62之頂面部62a之下表面而重疊安裝之簡易構成,亦可容易地形成底面54a'為水平之延長流路54',並且經由延長流路54'使內容液自擠出口53a擠出,藉此取得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圖11係以安裝在與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容器本體52之口頸部52a的狀態表示本發明之較佳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5者。本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5具備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大致相同之構成。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5之不同點在於:於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中,延長流路之凹槽係形成於安裝構件的安裝盤57,相對於此,於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5中,延長流路之凹槽係形成於蓋65之頂面部65a與安裝構件的安裝盤68兩者。即,於本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5中,沿頂面部65a之下表面形成有與流出開口55"連接之頂面凹槽66,並且將與流入口58"連接之安裝凹槽67沿安裝構件的安裝盤68之上表面形成為與頂面凹槽66一致之形狀。以使頂面凹槽66與安裝凹槽67重合之方式嵌入有安裝盤68,藉以由重合之頂面凹槽66與安裝凹槽67形成自流入口58"至流出開口55"之延長流路54"。
於本第5實施形態中,沿頂面部65a之下表面而形成之頂面凹槽66與上述第4實施形態之頂面凹槽63相同,係作為自該頂面部65a之周緣部分向中央部分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槽,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之橫剖面形狀的方式形成切口。又,頂面凹槽66係於旋渦狀之中央部分之端部,連接於頂面部65a之流出開口55"。
又,安裝盤68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安裝盤57相同,例如為塑膠製之成形品,具有圓形滾筒形狀。於本第5實施形態中,沿安裝盤68之上表面,使自該安裝盤68之周緣部分向中央部分呈旋渦狀延伸之安裝凹槽67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之橫剖面形狀的方式形成切口,並作為旋渦槽而設置。於安裝凹槽67之周緣部分之端部貫穿形成有流入口58"。
此處,呈旋渦狀延伸之安裝凹槽67之底面成為自作為始端部之安裝盤68之周緣部分向作為終端部之安裝盤68之中央部分平滑地連續並增加高度的上坡。利用該安裝凹槽67之上坡,藉由該安裝凹槽67及頂面凹槽66而形成於安裝盤68與蓋65之頂面部65a之密接部分的旋渦狀之延長流路54"之底面部54a"於擠壓容器51之直立狀態下,形成自成為安裝凹槽67之上端部之中央部分向容器本體52之胴部52b連續並傾斜的向下斜面。
將安裝盤68嵌入至設置於頂面部65a之下表面之環狀安裝突起60的內側,例如將其卡止於設置在環狀安裝突起60之下端內側面的卡止肋60a,藉此使安裝盤68自下方覆蓋頂面部65a,並且以使安裝凹槽67與頂面部65a之頂面凹槽66重合之方式將兩者對向配置,且於使安裝盤68之上表面密接於頂面部65a之下表面之狀態下將其固著於蓋65之內部。藉此,於蓋65之頂面部65a之下表面與安裝盤68之上表面的密接部分,沿頂面部65a之下表面,藉以由重合之頂面凹槽66與安裝凹槽67形成自流入口58"至流出開口55"之旋渦狀之延長流路54"。
根據本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65,藉由僅使安裝盤68密接於該蓋65之頂面部65a之下表面而重疊嵌入之簡易構成,亦可容易地形成底面54a"係向下傾斜之延長流路54",並且經由延長流路54"使內容液自擠出口53a擠出,藉此取得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作用效果。
而且,於上述第3實施形態、上述第4實施形態、及上述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62、65中,藉由安裝凹槽或頂面凹槽而形成之延長流路亦可為延伸成各種形狀者。又,蓋50、62、65之頂面部與流出開口的連接部分不一定必需為頂面部或安裝盤之中央部分,亦可於安裝盤上將流入口設置在2個部位以上。
例如作為延長流路70之回旋圖案,亦可採用如圖12(a)、圖12(b)所示之由弧狀之延長流路70與1個部位之流入口71所形成者。亦可採用如圖13(a)、圖13(b)所示之由經彎折之直線狀之延長流路70與1個部位之流入口71所形成者。亦可採用如圖14(a)、圖14(b)所示之由將弧狀部分與直線狀部分組合而成之延長流路70與1個部位之流入口71所形成者。亦可採用如圖15(a)、圖15(b)所示之由弧狀之延長流路70與複數個部位之流入口71所形成者。進而,亦可採用如圖16(a)、圖16(b)所示之頂面部與流出開口之連接部分b並非於頂面部或安裝盤之中央部分、或者安裝盤與流入口之連接部分a為頂面部或安裝盤之中央部分者。再者,於各圖中,符號「a」表示安裝構件的安裝盤與流入口的連接部分,符號「b」表示頂面部與流出開口之連接部分。
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可進行各種變更。例如,如圖17所示,藉由安裝覆蓋上表面形成有介隔間隙部91而與流出開口92連接之安裝凹槽93之安裝盤94之該上表面,且於中央開口形成有流出孔95a的蓋板95而形成安裝構件96,並將該安裝構件96嵌入至上端部內側設置有嵌合部97a之環狀安裝突起97中,藉此可沿蓋98之頂面部98a之下表面形成延長流路99。於此情形時,以接近形成有朝向擠出口98b之流出開口92之蓋98的頂面部98a之下表面之下方,且與該下表面之間介隔間隙部91之狀態將安裝構件96重疊安裝。又,延長流路99係夾隔間隙部91與頂面部98a之流出開口92連通,並且經由形成於安裝構件96之流入口96a而與容器本體之口頸部連通。藉由圖17所示之擠壓容器用蓋98,亦取得與上述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50大致相同之作用效果。
又,安裝凹槽或頂面凹槽不一定必需具有矩形或略矩形之橫剖面形狀,亦可具有圓弧狀或梯形等其他各種橫剖面形狀。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之擠壓容器用蓋,藉由簡易之構成,可有效地避免進行擠壓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並且可獲得擠出量之穩定化與良好之脫液。
又,根據本發明之擠壓容器用蓋,藉由簡易之構成,可有效地避免進行擠壓前之內容液之漏出或滴液,並且可進一步提昇擠出內容液時之擠出性。
10、30、50、62、65、90、98...擠壓容器用蓋
10a、30a、50a、62a、65a、90a、98a...頂面部
10b、30b、50b...周壁部
11、51...擠壓容器
12、52...容器本體
12a、52a...口頸部
12b、52b...胴部
13、53...擠出流路
13a、32a、53a、90b、98b...擠出口
14、36、54、54'、54"、...延長流路
70、87、99
14a、42、87a...液體擠出流路
14b、41、87b...液體保留流路
15、31、55、55'、55"、81、92...流出開口
16、33、60、89...環狀安裝突起
16a...卡止肋
17、35、88、96...安裝構件
18、37、58'、58、58"、71、84、96a...流入口
19、32、59...噴嘴部
19a、59a...噴嘴本體
19b、59b...筒狀中間部
20、63、66...頂面凹槽
20a...擠出部頂面凹槽
20b...保留部頂面凹槽
21、56、67、93...安裝凹槽
21a...擠出部安裝凹槽
21b...保留部安裝凹槽
22、38...階差壁部
23、61...蓋體
25...安裝凹槽間隔壁
26...頂面凹槽間隔壁
27、39...密接面
34...凹槽
34a...擠出部凹槽
34b...保留部凹槽
40...節流部
54a、54a'、54a"...底面部
57、64、68、94...安裝盤
60a...卡止肋
80、91...間隙部
82...上側凹槽
83...上側安裝構件
85...下側凹槽
86...下側安裝構件
89a、97a...嵌合部
95a...流出孔
95...蓋板
圖1係安裝有本發明之較佳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擠壓容器的剖面圖;
圖2係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主要部分的以僅抽出安裝構件及與其密接之部分之頂面部,並切取眼前側一半之狀態表示的立體圖;
圖3係說明本發明之較佳第1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主要部分的以使安裝構件重合前之狀態僅表示安裝構件及與其密接之部分之頂面部的分解立體圖;
圖4係本發明之較佳第2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的剖面圖;
圖5(a)係構成本發明之較佳第2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安裝構件的立體圖;
圖5(b)係構成本發明之較佳之第2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安裝構件的俯視圖;
圖6係例示其他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剖面圖;
圖7係說明節流部之其他形態之一例之略示剖面圖;
圖8係安裝有本發明之較佳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擠壓容器的剖面圖;
圖9(a)係形成有構成本發明之較佳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安裝凹槽之安裝盤的立體圖;
圖9(b)係形成有構成本發明之較佳第3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安裝凹槽之安裝盤的立體圖;
圖10係安裝有本發明之較佳第4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擠壓容器的剖面圖;
圖11係安裝有本發明之較佳第5實施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擠壓容器的剖面圖;
圖12(a)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2(b)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3(a)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3(b)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4(a)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4(b)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5(a)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5(b)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6(a)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
圖16(b)係例示自流入口至流出開口之延長流路之其他形態之略示立體圖;及
圖17係說明其他形態之擠壓容器用蓋之構成之剖面圖及立體圖。
10...擠壓容器用蓋
10a...頂面部
10b...周壁部
11...擠壓容器
12...容器本體
12a...口頸部
12b...胴部
13...擠出流路
13a...擠出口
14...延長流路
14a...液體擠出流路
14b...液體保留流路
15...流出開口
16...環狀安裝突起
16a...卡止肋
17...安裝構件
18...流入口
19...噴嘴部
19a...噴嘴本體
19b...筒狀中間部
20...頂面凹槽
21...安裝凹槽
23...蓋體
27...密接面

Claims (13)

  1. 一種擠壓容器用蓋,其係安裝於包含可擠壓變形之塑膠之容器本體之口頸部而使用,並藉由該容器本體之胴部之擠壓變形而使內容液自前端之擠出口擠出者,使安裝構件接近該蓋之形成有朝向上述擠出口之流出開口的頂面部之下表面之下方、或密接於頂面部之下表面而重疊安裝,藉此形成沿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延伸之延長流路,該延長流路與上述頂面部之流出開口連通,並且經由形成於上述安裝構件之流入口而與上述容器本體之口頸部連通,上述延長流路具備經由節流部而連續之上述流出開口側之端部的液體擠出流路、以及較該液體擠出流路更靠近上述流入口側之部分之液體保留流路,上述延長流路係沿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流路,上述延長流路之上述液體擠出流路係以與上述液體保留流路之終端部連續並使平面形狀呈曲率半徑較上述液體保留流路更小之圓弧的方式向上述液體保留流路之內側延伸設置,且以將其終端部配置於上述安裝構件之中心部分之方式設置。
  2. 如請求項1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該液體保留流路之容積大於上述液體擠出流路之容積,且夾隔上述節流部之液體擠出流路側之剖面面積小於上述液體保留流路側之剖面面積。
  3. 如請求項1或2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上述液體擠出流路之容積成為上述液體保留流路之容積之10~80%之容積。
  4. 如請求項1或2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夾隔上述節流部之上述液體擠出流路側之剖面面積成為上述液體保留流路側之剖面面積之10~80%之剖面面積。
  5. 如請求項1或2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上述液體擠出流路與上述液體保留流路之間之上述節流部形成階差壁部。
  6. 如請求項1或2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上述液體擠出流路具有圓形剖面形狀,上述液體保留流路具有矩形剖面形狀。
  7. 如請求項1或2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於上述液體保留流路中,於上述液體保留流路之延伸方向上延伸而設置分割上述液體保留流路之至少1塊間隔壁。
  8. 如請求項1或2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與上述流出開口連接之頂面凹槽形成於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並且與上述流入口連接之安裝凹槽於上述安裝構件之上表面形成為與上述頂面凹槽一致之形狀,且以使上述頂面凹槽與上述安裝凹槽重合之方式安裝有上述安裝構件,藉以由重合之上述頂面凹槽與上述安裝凹槽形成自上述流入口至上述流出開口之上述延長流路。
  9. 如請求項1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沿上述安裝構件之上表面形成有與上述流入口連接之安裝凹槽,且以使上述安裝凹槽與上述流出開口連接之方式嵌入有上述安裝構件,藉以由上述安裝凹槽而於上述頂面部與上述安裝構 件之密接部分或與上述頂面部接近之下方部分形成自上述流入口至上述流出開口之上述延長流路。
  10. 如請求項1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沿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形成有與上述流出開口連接之頂面凹槽,且以使上述頂面凹槽與上述流入口連接之方式嵌入有上述安裝構件,藉以由上述頂面凹槽形成自上述流入口至上述流出開口之上述延長流路。
  11. 如請求項1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沿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形成有與上述流出開口連接之頂面凹槽,並且與上述流入口連接之安裝凹槽沿上述安裝構件之上表面形成為與上述頂面凹槽一致之形狀,且以使上述頂面凹槽與上述安裝凹槽重合之方式嵌入有上述安裝構件,藉以由重合之上述頂面凹槽與上述安裝凹槽形成自上述流入口至上述流出開口之上述延長流路。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上述頂面凹槽及/或上述安裝凹槽係沿上述頂面部之下表面及/或上述安裝構件之上表面呈旋渦狀延伸之旋渦槽。
  13. 如請求項1之擠壓容器用蓋,其中上述延長流路之底面部於上述擠壓容器之直立狀態下自上述流出開口向上述流入口係向下傾斜。
TW099143568A 2009-12-14 2010-12-13 Squeeze the container cover TWI555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2614 2009-12-14
JP2010034404 2010-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9220A TW201139220A (en) 2011-11-16
TWI555682B true TWI555682B (zh) 2016-11-01

Family

ID=44167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43568A TWI555682B (zh) 2009-12-14 2010-12-13 Squeeze the container cov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6094B (zh)
TW (1) TWI555682B (zh)
WO (1) WO20110744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5348B2 (ja) * 2010-09-28 2014-09-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蓄熱装置及び該蓄熱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955586B2 (ja) * 2012-02-28 2016-07-20 花王株式会社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US9377457B1 (en) * 2015-10-19 2016-06-28 Naishu Wang Progressive compression driven flow cartridge for analyte detecting strip and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101A (en) * 1982-12-28 1984-07-17 Tseng Bang Tsai Tortuous passage cover for flexible liquid container
JPH01121010A (ja) * 1987-08-24 1989-05-12 Jr George W Hayes 漏れ防止蓋
JPH08507278A (ja) * 1993-03-09 1996-08-06 ルコフル,イヴ 容器からの極低速流体分配装置
JP2007204141A (ja) * 2006-02-06 2007-08-16 Shinko Chemical Co Ltd 薬液容器の中栓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39252U (zh) * 1973-04-02 1974-11-30
JPH0542039Y2 (zh) * 1986-08-01 1993-10-22
US5373972A (en) * 1991-11-15 1994-12-20 Jsp Partners, L.P. Preservative-free sterile fluid dispensing system
JPH08258856A (ja) * 1995-03-24 1996-10-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容器の口部構造
JPH1121010A (ja) * 1997-07-08 1999-01-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GB9825121D0 (en) * 1998-11-17 1999-01-13 Crown Cork & Seal Tech Corp Dispensing closur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101A (en) * 1982-12-28 1984-07-17 Tseng Bang Tsai Tortuous passage cover for flexible liquid container
JPH01121010A (ja) * 1987-08-24 1989-05-12 Jr George W Hayes 漏れ防止蓋
JPH08507278A (ja) * 1993-03-09 1996-08-06 ルコフル,イヴ 容器からの極低速流体分配装置
JP2007204141A (ja) * 2006-02-06 2007-08-16 Shinko Chemical Co Ltd 薬液容器の中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094A (zh) 2012-09-05
CN102656094B (zh) 2016-01-20
TW201139220A (en) 2011-11-16
WO2011074480A1 (ja) 201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78802A1 (en) The small storage receptacle for food with air influx hole
TWI555682B (zh) Squeeze the container cover
JP2008535651A (ja) 流体を容器から計量配分するための投与ヘッド
TWI500566B (zh) Squeeze the cover of the container
KR100830089B1 (ko) 용기용 마개
JP2009161194A (ja) 液体注出容器
JP2012001242A (ja) 泡吐出容器
JP6351470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JP2007176589A (ja) 液体計量キャップ
JPH08230920A (ja) 注出キャップ
JP6033355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JP7171750B2 (ja) スプレー容器
JP5736165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JP6632801B2 (ja) 小出し可能な複合液出しキャップ
KR20180000361U (ko) 메쉬망과 고무배출패드가 구비된 캡슐화장품 용기
CN210527077U (zh)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JP6629642B2 (ja) 液体取出装置
JP7261056B2 (ja) 吐出容器
JP2007302253A (ja) 吐出容器
JP6135133B2 (ja)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および金型
KR102374962B1 (ko) 미스트 분사기용 용기하우징
JP7249626B2 (ja) キャップ
JP2013177173A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WO2021038499A1 (zh) 吐出容器
JP6887731B2 (ja) 注出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