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7077U -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7077U
CN210527077U CN201921645256.2U CN201921645256U CN210527077U CN 210527077 U CN210527077 U CN 210527077U CN 201921645256 U CN201921645256 U CN 201921645256U CN 210527077 U CN210527077 U CN 210527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bottle
cavity
bottle body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452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展球
凌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Blue Moo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452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7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7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7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包括瓶体,瓶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瓶体通过按压出液,且瓶体的侧壁和/或瓶体的内腔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瓶体所发生的形变量;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缓流腔内设有分隔的腔体,用于在瓶体倾倒后,且无外力作用下,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过程中,逐步填充缓流腔的部分腔体,使腔体内的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同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瓶体内,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本技术方案解决了定量出液和防止瓶体倾倒或倒置时的液体自动溢流的问题,具有对液体流出和液体用量的控制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包装瓶体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背景技术
人们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定量使用液体,尤其是一些生活精细的人们对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日常生活中的液体、调料等都严格控制用量,而对液体的量通常采用量取器具或涉及液体定量或半定量的包装瓶体来定量。
其中,量取器具如用量筒、量杯等量具量取,或使用具有刻度的液体瓶体倒取等,但是用量具量取需要量具二次传递,可能或造成二次污染,量取使用不方便,且肉眼误差等问题还会影响用量的准确性。而涉及液体定量或半定量的包装瓶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定量方式:一、挤压瓶加定量盖的定量方式,这种方式在使用时需要垂直挤压量取,然后倒出,不符合使用习惯,非常不便;二、倾倒式定量瓶盖定量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使用时翻转180度,对操作要求高,可控性差,也无法适应特殊的场景,比如,不能将洗涤剂倒进波轮洗衣机的洗涤剂槽;三、局部形变定量方式,这种方式的挤出量较小,且挤出量不可控。因此,现有技术的定量或半定量包装瓶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另一方面,液体的流动控制在日用品上使用上更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储存较低粘度液体的塑料包装瓶体中,如液体洗涤剂、个人护理品、液体调味剂等;由于瓶体液体容易发生自动溢流,所以使用者在未将瓶体液体出口对准目标物体之前就发生液体溢流的状况也常常发生,不仅产生了液体的浪费,也容易产生用量不当的状况。针对于需要控制液体用量的目标物体,即使瓶体液体出口对准了目标,在含液体的瓶体倾倒或倒置时,也会容易因液体重力和瞬时的冲击力让使用者难以对液体的流出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自动溢流的状况,液体容易在瓶体倾倒或倒置后发生大量溢流,即在使用过程中液体的流出量往往无法被控制,而过多或过少的液体用量都会显著的影响液体本身的使用效果,使得液体的使用效果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实现液体的流动过程控制显得至关重要。此外,在搁置状态下,该类日用品普遍放置在使用者容易接触的位置,也是容易打翻或倾倒的位置,在使用者未对其进行封口的状态下,瓶体一旦打翻便会溅落在地面,除了浪费液体外,还有可能因为液体本身的润滑性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用于解决定量出液和防止瓶体倾倒或倒置时的液体自动溢流的问题,实现对液体流出和液体用量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包括瓶体,瓶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瓶体通过按压出液,且瓶体的侧壁和/或瓶体的内腔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瓶体所发生的形变量;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缓流腔内设有分隔的腔体,用于在瓶体倾倒后,且无外力作用下,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过程中,逐步填充缓流腔的部分腔体,使腔体内的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同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瓶体内,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
本技术方案中,当瓶体被按压时,发生形变,且所发生的形变量使液体从瓶体上的出液口挤出,通过在瓶体的侧壁和/或瓶体的内腔设置限位结构,限制瓶体被按压时所发生的形变量,使液体出液量定量。
另一方面,本技术方案通过倒置瓶体并按压出液,但现有技术的瓶体在倒置时,液体就会因重力因素自动从出液口流出,影响定量出液的效果。而本技术方案的出液口的气压设置,在倒置瓶体时,通过分隔的腔体,先阻断液体流出,并排除腔体内部分的空气,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满足瓶体外气压大于或等于瓶体内气压与瓶体内液体压强之和,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以实现液体防自动溢流。当使用者需要让液体流出时,通过挤压瓶体即可破坏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的状态,从而使液体从出液口流出,从而达到更精确的定量效果。
在用户使用的过程中,瓶体会发生从小倾角到大倾角乃至完全倒置,本发明在不同倾角变化过程中,都首先排出空气,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瓶体内外气压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即实现了液体不自动溢流。基于液体不自动溢流的前提下,液体能够在瓶体的液体出口对准目标物体后再通过挤压瓶体而流出,避免液体的浪费,提高了瓶体内液体的使用率;更重要的是,挤压瓶体使液体流出的方式能够实现对液体流出较为准确的控制,在液体充分的前提下,液体的流出速度和流出量取决于使用者对瓶体的挤压程度,在流速和流出量被控制的使用状态下,使用者能够针对不同使用场景使用适合量的液体,充分发挥液体的自身作用,达到液体作用的最佳效果。
其中,瓶体上设有瓶盖,所述缓流腔可设置在瓶盖内,所述出液口设在瓶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迷宫式流道,所述迷宫式流道包括多个垂直布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交错布置。
迷宫式流道有助于增长液体的流动路径并储存一定体积的液体,同时阻断外界气体进入内部;迷宫式流道还能减小倒置瓶体所引起的冲击力,避免部分液体直接冲击缓流腔的出液口,导致液体流出。
通过设置垂直布置的隔板以及交错布置的通道能够简化迷宫结构,隔板将缓流腔分隔为多个小腔体,倒置后,液体需要从缓流腔入液孔处的小腔体进入并填充至通道的高度后,通过通道进入并开始填充下一个小腔体,不断进入和填充中间的小腔体直至液体到达直接与出液口相通的小腔体;在该流动过程中,通道在缓流腔内交错布置,液体流动路径为S型。
优选的,通道在相邻隔板上交错设置,以多个垂直布置的平板为例,通道在相邻平板上左右交替设置,通过交错的布置通道实现迷宫式流道。
进一步地,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出液柱为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出液柱与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
缓流腔内设出液柱-储液腔结构时,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储液腔,出液柱为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入液孔与储液腔相对,出液口连接出液柱或与出液柱相对,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所述出液柱、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该结构相比于迷宫式流道更加简单,减小了加工难度。
倒置后,所述液体进入储液腔,液体在储液腔中积累至通道高度时通过通道进入出液柱,同时逐步排出缓流腔内的气体。中空柱体由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或围绕出液口与缓流腔内壁共同组成,中空柱体将缓流腔分隔为中空柱体内流道和储液腔,避免了液体直接由储液腔溅入至出液柱,保证了出液柱、储液腔的相对独立性。
中空柱体出液柱还有助于缩小出液柱所占空间和口径,有利于液体自身张力对外界气体的阻挡,液体的自身张力还能进一步避免在出液口处发生液体的自流。
优选的,出液柱与储液腔是通过中空柱体与缓流腔底面之间的间隙或缺口连通的。
优选的,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中心位置,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中空柱体;或,所述出液口设置于盖体的一侧,所述隔板围绕出液口并与缓流腔内壁连接共同形成中空柱体。
进一步地,缓流腔底部包括倾斜面,缓流腔的液体入口设置于倾斜面的最低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瓶盖,所述出液口设在瓶盖上,所述瓶盖设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
倒置时,使用者挤压后液体到达出液口并经出液通道向外流出;出液通道便于在使用液体瓶体时对准被使用物体,引导液体流出方向,也有助于增加内部可排出空气的空间,同时增加液体流道的长度,在控制自流同时实现缓流。在设有出液通道的前提下,密封结构设置于出液通道出口处,用于在非使用状态时阻止瓶体内液体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瓶体两内侧壁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底部朝向瓶体的内腔且相对设置,两凸起之间留有按压间距。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用于确定瓶体被按压时所发生的形变量,通过按压瓶体,使两凸起碰触,从而定量挤出瓶体内的液体。所述凸起形成瓶体被按压时的限位结构,当瓶体被按压时,向内形变,直到内腔的两个凸起接触,并限制瓶体进一步变形,从而获得受控制的变形量,变形时压缩的瓶体空间与液体的挤出体积正相关。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通过瓶体的两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凸起在瓶身外壁表现为凹位。
本技术方案中,所形成的凸起通过瓶体的两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凹陷的位置在瓶体的两外侧壁形成凹位,这样的结构简单,可以通过模具结构设计为与瓶体一体成型,以便大规模生产。
进一步地,所述凹位上设有补平部件或设有反向凸起,所述反向凸起的底部朝向瓶身外设置,所述补平部件或反向凸起形成瓶体的按压位。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补平部件,使瓶体的外形更美观,且便于用户在该位置按压,挤出瓶内液体。
其中,所述补平部件根据装配方式的不同可以采用单片式或两片相连式的结构;其中,单片式的补平部件分别固定于瓶体的凹位,更适合于设备自动装备,同时还可以连同瓶体表面覆盖的标签一起固定。两片相连式的补平结构分为单U形或双U形的结构,两片相连式的补平结构可先扣合固定于两凹位,再通过标签覆盖瓶体表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补平部件的表面设有识别区,用于指示瓶体的按压区域。设置识别区以便于用户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按压位置。
其中,补平部件的表面可设置一些触摸识别的信息以作为识别区,如小凸点、凹点、纹理或小孔等。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填补凸起形成的外壁凹陷,本技术方案在凸起内设置了与凸起开口方向相反的反向凸起。这样设置既扩大了瓶体的有效容量,又能巧妙利用反向凸起的底部进行按压,起到限制瓶体的形变量,和挤出定量液体的有益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瓶体内腔且对应于瓶身被按压的限制件,所述限制件与瓶身侧壁之间设有按压间距。
本技术方案中,限制件与瓶体内壁设有一定的距离,当按压瓶体时,瓶体向内形变,瓶体内壁与限制件抵触,限制瓶体进一步变形,以获得受控制的形变量,从而使挤出的液体定量。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瓶体内增加限制件,使挤出的液体定量,本技术方案适用于不同材质工艺的中空瓶体,特别是注拉吹成型的透明瓶体。
进一步地,所述瓶体内腔还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限制件连接,另一端与瓶盖连接,或固定于瓶口的位置。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连杆,可有效固定限制件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与限制件的连接位置形成舌状结构,且所述舌状结构具有弹性。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杆与限制件的连接位置形成舌状结构,在将限制件和连杆一同塞入瓶口时,连杆可以通过舌状结构变形倾斜,从而改变连杆与限制件的位置关系,如将连杆与限制件由原来的垂直关系变形倾斜为小于直角的角度,使限制件和连杆能顺利进行进入瓶体内腔。
其中,所述连杆可以通过连接结构与限制件连接,也可以与限制件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舌状结构的刚性大于瓶体内的液体对舌状结构产生的作用力,保证舌状结构、连杆以及限制件稳定设置在瓶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水平横截面呈十字形设计。
本技术方案中,连杆的截面呈十字形,其强度更高,保证限制件的位置稳定。
其中,所述连杆可以通过可拆卸嵌合固定于瓶盖的底部;也可以与瓶盖一体成型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技术方案通过对出液结构进行改进,使液体到达出液口前瓶体内外气压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使得瓶体倒置时,在无其他外力作用下,防止瓶体内液体直接从出液口流出,实现液体的不自动溢流,并通过挤压瓶体即可破坏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的状态,从而使液体从出液口流出,通过限制瓶体的挤压程度以及防止液体自动溢流,实现更精准的定量出液。
(2)技术方案通过在瓶体侧壁和/或瓶体的内腔设置限位结构,限制瓶体被按压时的形变量,从而控制挤出的液体为定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液体的挤出量可控性好,可以适用于不同材质工艺的中空瓶体和适用于不同挤出量场景需求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瓶体纵向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瓶体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瓶体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1迷宫式容器倒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迷宫式容器瓶盖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1迷宫式容器瓶盖无底盖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1迷宫式容器瓶盖有底盖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1迷宫式容器倒置的液体流动路径图;
图9为实施例1迷宫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立体图;
图10为实施例2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倒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一);
图11为实施例2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无底板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2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倒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二);
图13为实施例2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立体图;
图14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无底板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无底板的俯视图;
图17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有底板的立体图;
图18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瓶盖正置的立体图;
图19为实施例3出液柱-储液腔式容器倒置的液体流动路径图。
图20为实施例4单片式补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4单片式补平部件的瓶体立体图。
图22为实施例4单U补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实施例4单U型补平部件的瓶体立体图。
图24为实施例4双U补平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4双U型补平部件的瓶体立体图。
图26为实施例5瓶体纵向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实施例5瓶体水平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5瓶体的立体图。
图29为实施例6瓶体纵向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6瓶体的立体图。
图31为实施例6的限制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包括瓶体5,所述瓶体5通过按压出液,且瓶体5的内侧壁上且往内腔方向设有凸起2,用于限制瓶体5所发生的形变量;所述凸起2的底部朝向瓶体5的内腔且相对设置,两凸起2之间留有按压间距h。当瓶体5被按压时,发生形变,使两凸起2碰触,并限制瓶体5进一步变形,从而获得受控制的变形量,且所发生的形变量使液体从瓶体5上的出液口51挤出,通过凸起2限制瓶体5被按压时所发生的形变量,使液体出液量定量。
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凸起2通过瓶体5的两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凸起2在瓶身外壁表现为凹位。变形时压缩的瓶体5空间与液体的挤出体积正相关。
如图4、图5所示,瓶体5上设有出液口51,所述出液口51处设置有缓流腔52,缓流腔52内设有分隔的腔体,用于在瓶体倾倒后,且无外力作用下,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过程中,逐步填充缓流腔52的部分腔体,使腔体内的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同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51进入瓶体5内,使液体到达出液口51之前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
其中,缓流腔52设在瓶盖6内,缓流腔呈迷宫式流道形,且出液口51设置在瓶盖6上。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缓流腔52底部设有底盖54,所述底盖54上设有入液孔541;倒置时,液体由入液孔541进入至缓流腔52中的迷宫式流道53;所述迷宫式流道53包括多个垂直布置的隔板531,所述隔板531与所述隔板将缓流腔分隔为多个小腔体532,所述隔板与底盖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缺口533,所述小腔体532之间通过缺口533连通,且缺口533在相邻隔板上交错布置;多个小腔体以及交错的缺口共同构成了迷宫式流道。
如图8所示,所述入液孔541和出液口51设置于相对的一侧,图8第一行为瓶体的纵向截面图,第二行为对应第一行状态的瓶盖内液体流动示意图,如图8中(a)所示,倒置时,液体通过入液孔541进入直接与入液孔相通的小腔体中,液体不断填充当前小腔体同时将当前小腔体中的空气通过缺口并暂时封堵出液口,如图8中的(b)(c)所示,当液体填充至缺口的高度后,处于瓶体内、缓流腔外的液面高度不断下降,液体仍不断流入缓流腔内,促使当前小腔体内的液体通过缺口进入并开始填充邻近的小腔体,液体不断通过缺口进入并填充未含有液体的小腔体,同时排出小腔体内的空气,直至进入和填充与出液口直接相通的小腔体,并在液体到达出液口前,使瓶体内外压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
在上述流动过程中,如图8中的倒置时瓶盖内液体流动示意图,交错设置的缺口使液体在通过多个小腔体时形成S形流动路径,即实现了迷宫式流道。同时,缺口533相对于隔板531和缓流腔52较小,在液体填充当前小腔体后向下一个小腔体流动时,经过缺口的液体流速小于当前小腔体液体填充的速度,所以当前小腔体在向下一个小腔体流出液体的同时自身也快速被填满,有助于阻隔外界空气的进入。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倒置时只需挤压瓶体6破坏瓶体内外压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的状态即可向外流出液体,且由使用者施加的挤压程度决定流出量和流出速度,实现液体流出的控制。本实施例中的瓶盖5在正置时,其上表面设置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55,如图9所示,有助于利用液体张力及控制用量。
本实施例中的迷宫流道形缓流腔底部平面为倾斜面,正置时,入液孔541设置于斜面的最低侧,在将倒置的瓶体回复正置位置时,缺口处于隔板下方,小腔体内的液体不断通过缺口向入液孔541流动,最终流动至缓流腔下方的容腔中。
实施例2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为含出液-储液式缓流腔。
含出液-储液式缓流腔的瓶体包括瓶盖7与瓶体8,所述瓶盖7与瓶体8的瓶口吻合,所述瓶盖7设有出液口71,所述出液口71设置于瓶盖7的中心位置,瓶盖7内设有缓流腔72,所述缓流腔72内设有出液柱-储液腔73。
如图11所示,所述缓流腔72内设有隔板721,所述隔板721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储液腔结构73,与出液口连接的流道为出液柱731,缓流腔内除出液柱外的腔体为储液腔732,所述出液柱、储液腔连通;所述缓流腔底板74上设有入液孔741,正置时入液孔设置于底板的最低侧,且入液孔与出液口交错布置。
倒置后,所述液体从入液孔741进入缓流腔中的储液腔732,同时逐步将储液腔732内的空气往出液口71排出并暂时封堵出液口71。
在本实施例中的出液柱731为隔板721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中空柱体外壁与缓流腔内壁之间的腔体732,且入液孔与储液腔相对;正置时,如图12所示,所述中空柱体固定于瓶盖的下表面,中空柱体下侧则与底板之间存在缝隙722,倒置时,储液腔内的液体积累至缝隙处时,由缝隙处进入储液腔。在液体到达与出液柱相通的出液口前,瓶体内外压应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
同时,缝隙722相对于隔板和缓流腔较小,在液体填充储液腔732后向出液柱731流动时,经过缝隙722的液体流速小于储液腔液体填充的速度,所以储液腔732在向出液柱流出液体的同时自身也快速被填满,有助于阻隔外界空气的进入。
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在倒置时只需挤压瓶体8破坏瓶体内外压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的状态即可向外流出液体,且由使用者施加的挤压程度决定流出量和流出速度,实现液体流出的控制。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瓶盖7在正置时,其上表面设置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75,有助于利用液体张力及控制用量。
使用者使用后回复正置时,缝隙处于隔板下方,中空柱体的液体不断通过缝隙向出液柱流动,最终通过设置于底板上的入液孔741流动至缓流腔下方的容腔中。
实施例3
如图14~1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为出液-储液式缓流腔。
含出液-储液式缓流腔的瓶体包括瓶盖9与瓶体10,所述瓶盖9与瓶体10的瓶口吻合;如图14、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结构类似,同样采用隔板921分隔缓流腔92为出液柱-储液腔式结构,防溢盖设有出液口91,缓流腔底板94设有入液孔941。
缓流腔底板94为倾斜面,出液口91设置于防溢流盖9的一侧;入液孔941设置于相对的一侧,仍与储液腔直接相通;如图15、17所示,中空柱体为隔板921围绕出液口与缓流腔内壁连接形成。正置时,入液孔941设置于底板94的最低侧。如图18所示,防溢流盖上表面同样设置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95。
本实施例中,液体从入液孔941进入缓流腔中,空气向出液口91排出并暂时封堵出液口91,如图19(a)(b)所示,液体先进入储液腔并开始填充至中空柱体高度后通过隔板与底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出液柱,在该过程中不断向外排出气体。
实施例4
如图20~2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凹位上设有补平部件4,所述补平部件4形成瓶体的按压位。
其中,所述补平部件4根据装配方式的不同可以采用单片式或两片相连式的结构;
如图20和21所示,单片式的补平部件4分别固定于瓶体的凹位,更适合于设备自动装备,同时还可以连同瓶体表面覆盖的标签一起固定。
如图22~25所示,两片相连式的补平结构分为单U形或双U形的结构,两片相连式的补平结构可先扣合固定于两凹位,再通过标签覆盖瓶体表面进行进一步的固定。
实施例5
如图26~2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凹位上设有反向凸起3,所述反向凸起3的底部朝向瓶身外设置,形成瓶体的按压位。
反向凸起3既填补了凸起2形成的外壁凹陷,扩大了瓶体的有效容量,又能巧妙利用反向凸起3的底部进行按压,起到限制瓶体的形变量,和挤出定量液体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6
如图2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瓶体内腔且对应于瓶身被按压的部位设置有限制件1,所述限制件1与瓶身侧壁之间设有按压间距。
如图30所示,其中,本实施例所设置的凹位210深度浅于实施例1的凸起2深度。
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瓶体内增加限制件1,使挤出的液体定量,本技术方案适用于不同材质工艺的中空瓶体,特别是注拉吹成型的透明瓶体。
如图31所示,所述瓶体内腔还设有连杆110,所述连杆110的一端与限制件1连接,另一端与瓶盖连接。
所述连杆110与限制件1的连接位置形成舌状结构120,且所述舌状结构120具有弹性。在将限制件1和连杆110一同塞入瓶口时,连杆110可以通过舌状结构120变形倾斜,从而改变连杆110与限制件1的位置关系,如将连杆110与限制件1由原来的垂直关系变形倾斜为小于直角的角度,使限制件1和连杆110能顺利进行进入瓶体内腔。
所述连杆110的截面呈十字形,其强度更高,与限制件1的连接更稳固。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凡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瓶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瓶体通过按压出液,且瓶体的侧壁和/或瓶体的内腔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限制瓶体所发生的形变量;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缓流腔,缓流腔内设有分隔的腔体,用于在瓶体倾倒后,且无外力作用下,拦截流向出液口的液体,使液体流向出液口过程中,逐步填充缓流腔的部分腔体,使腔体内的部分空气从出液口排出,同时防止外部空气从出液口进入瓶体内,使液体到达出液口之前满足P瓶体外气压-P瓶体内气压≥P瓶体内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迷宫式流道,所述迷宫式流道包括多个垂直布置的隔板,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缓流腔设有入液孔;所述缓流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分隔缓流腔为出液柱和储液腔,出液柱为隔板围绕出液口形成的中空柱体,储液腔为缓流腔内除中空柱体外的腔体,所述隔板与缓流腔底面之间设有通道,出液柱与储液腔通过通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缓流腔底部包括倾斜面,缓流腔的液体入口设置于倾斜面的最低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瓶盖,所述出液口设有瓶盖上,所述瓶盖设有与出液口相通的出液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瓶体两内侧壁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底部朝向瓶体的内腔且相对设置,两凸起之间留有按压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通过瓶体的两外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凸起在瓶身外壁表现为凹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位上设有补平部件或设有反向凸起,所述反向凸起的底部朝向瓶身外设置,所述补平部件或反向凸起形成瓶体的按压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于瓶体内腔且对应于瓶身被按压的限制件,所述限制件与瓶身侧壁之间设有按压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内腔还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限制件连接,另一端与瓶盖连接,或固定于瓶口的位置。
CN201921645256.2U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Active CN210527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5256.2U CN210527077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45256.2U CN210527077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7077U true CN210527077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607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45256.2U Active CN210527077U (zh) 2019-09-29 2019-09-29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7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850953A (en) Drip-free dispensing structure with collecting reservoir
US20080210658A1 (en) Liquid Container
CN110510209B (zh) 一种液体的定量方法及定量瓶
US3146919A (en) Ball follower dispenser
CN210527077U (zh) 一种带缓流功能的定量瓶
CN211140189U (zh) 一种防溢流盖
TWI555682B (zh) Squeeze the container cover
CN210503573U (zh) 一种定量瓶
CN210527078U (zh) 一种带吸管的定量出液瓶
CN210618964U (zh) 一种容器盖
JPH1024950A (ja) 液体注出容器
CN210527076U (zh) 一种带限制件的定量包装瓶
JPS6260508U (zh)
JP5955586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JP6033355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CN210618954U (zh) 一种防溢流盖
JP6276977B2 (ja) 注出キャップ
JP3603110B2 (ja) 液体注出容器
CN210853281U (zh) 一种挤压式定量包装容器
JP4257724B2 (ja) スクイズ容器
TWI737361B (zh) 一種液體的定量方法及定量瓶
CN213893712U (zh) 一种挤压容量瓶
JP4407890B2 (ja) 計量キャップ
JPH0834422A (ja) 液体入り瓶形容器
WO1993003338A1 (en) Viscous liquid dispenser with integral measuring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