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6094A - 挤压式容器用盖 - Google Patents

挤压式容器用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6094A
CN102656094A CN2010800567229A CN201080056722A CN102656094A CN 102656094 A CN102656094 A CN 102656094A CN 2010800567229 A CN2010800567229 A CN 2010800567229A CN 201080056722 A CN201080056722 A CN 201080056722A CN 102656094 A CN102656094 A CN 102656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eam
liquid
squeeze
type container
top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67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56094B (zh
Inventor
稻叶真一
后藤宽
森谷始旦
藤田实智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56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56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6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1/00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e.g. by casting metall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lastics, by blowing vitreous material, by throwing ceramic material, by moulding pulped fibrous material, by deep-drawing operations performed on sheet material
    • B65D1/32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temporarily deformed by external pressure to expel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47/08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 B65D47/08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r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having articulated or hinged closures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base element provided with the spout or discharge passa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47/00Closures with filling and discharging, or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 B65D2547/04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 B65D2547/06Closures with discharging devices other than pumps with pouring spouts ot tubes; with discharge nozzles or passages
    • B65D2547/063Details of spo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挤压式容器用盖(10),其安装于可挤压变形的容器主体(12)的口颈部(12a)而进行使用,且通过容器主体(12)的挤压变形从喷出(13a)喷出内装液体,其中,使安装部件(17)与形成有到喷出(13a)的流出开口(15)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紧贴,形成沿顶面部(10a)的下表面延伸设置的延长流路(14)。延长流路(14)与顶面部(10a)的流出开口(15)连通,并且,经流入口(18)与容器主体(12)连通。延长流路(14)具备经节流部连续的流出开口(15)侧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流入口(18)侧的液体保留流路(14b)。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容积比液体喷出流路(14a)的容积大,截面积也比液体保留流路(14a)的截面积大。

Description

挤压式容器用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式容器用盖,特别是涉及在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形成的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使用的挤压式容器用盖。
背景技术
挤压式容器通过用手握住容器主体的躯干部进行挤压(压缩)使容器主体变形,使内装液体从喷出口朝向喷出处喷出规定量。挤压式容器通常多为以可以进行内装液体的补充或交换的方式,在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形成的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可拆装地安装具有喷出口的盖而使用。在这样的挤压式容器中,例如在取下覆盖喷出口的外盖后,在使握住的挤压式容器倾斜或倒立而将喷出口朝向喷出处的状态下,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而使内装液体喷出规定量。
另外,对于挤压式容器,当释放挤压后的状态时,容器主体的变形复原而内部为负压,利用所谓的反吸效果吸引液体,由此可以将喷出口周围的内装液体吸回容器主体的内部。
另一方面,在挤压式容器中,在握住容器主体的躯干部将其倾斜或倒立时,由于容器主体的内压或内装液体的自重,即使不挤压容器主体,也有时内装液体从喷出口漏出或滴液。这样的预期外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因为成为挤压式容器外观的污垢或使用时的手的污垢等的要因,所以开发了各种用于防止这些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19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2637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822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挤压式容器用盖,其安装于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形成的容器主体的口颈部进行使用,且通过该容器主体的躯干部的挤压变形从前端的喷出口喷出内装液体。通过以使与该盖的形成有到所述喷出口的流出开口的顶面部的下表面的下方接近或与顶面部的下表面紧贴的方式,将安装部件重叠安装,形成有沿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设置的延长流路。该延长流路与所述顶面部的流出开口连通,并且经由形成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流入口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颈部连通。
本发明优选所述延长流路具备经由节流部连续的、所述流出开口侧的端部分的液体喷出流路、和比该液体喷出流路靠所述流入口侧的部分的液体保留流路,该液体保留流路的容积比所述液体喷出流路的容积大,夹着所述节流部的所述液体喷出流路侧的截面积比所述液体保留流路侧的截面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了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后的挤压式容器的截面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主要部件的、只抽出安装部件及与其紧贴的部分的顶面部,以切除面前侧一半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主要部件的、以重叠安装部件前的状态只表示安装部件及与其紧贴的部分的顶面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截面图;
图5(a)是构成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安装部件的立体图;
图5(b)是构成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安装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示例其它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截面图;
图7是说明节流部的其它方式之一例的概略截面图;
图8是安装了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挤压式容器的截面图;
图9(a)是形成有构成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安装凹槽的安装盘的立体图;
图9(b)是形成有构成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安装凹槽的安装盘的立体图;
图10是安装了本发明优选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挤压式容器的截面图;
图11是安装了本发明优选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挤压式容器的截面图;
图12(a)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2(b)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3(a)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3(b)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4(a)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4(b)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5(a)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5(b)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6(a)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6(b)是示例从流入口到流出开口的延长流路的其它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说明其它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的结构的截面图及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与盖的喷出口连通的汲取管弯曲为U字状并将液流入口配置于喷出口的附近,只要不挤压容器主体,内装液体就不会从喷出口喷出,可以有效避免多余的滴液。但是,对于弯曲为U字状的管构造,在拆装盖时的处理不方便,并且当在汲取管内部残留有内装液体的状态挤压时,有时空气混入,液体向周围飞散。在专利文献2中,在注出口部的下部侧设有有底筒体状收集室,在该有底筒体的周壁部和底部设置连通孔,由此将残留在收集室内的液体返回到容器内,避免产生滴液。但是,因为液体在收集室内不积存到某程度的话,不能将液体注出,所以会产生特别是初次的喷出量变少、或不能调整喷出量等不良情况。而且,在对比文献3中,在内装液体为与水或乙醇等同程度的粘性低的液体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对按压容器主体时的压力变化反应敏感而强势排出,在喷嘴体的圆筒形嵌装部的内周面或嵌装于该圆筒形嵌装部的内栓的外周面形成弯曲延伸设置的细槽。内装液体经该细槽形成的流路被送到保持于内栓的上表面和喷嘴体的顶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液积存空间,且经喷嘴体的喷嘴部排出。该喷嘴体通过只在喷嘴体的圆筒形嵌装部嵌装内栓,就可以简易地形成弯曲延伸设置的细槽所形成的流路,另外,因为从非常大的液积存空间排出液体,所以在设于定压量滴眼容器等的情况下很有效。但是,因为对比文献3的喷嘴体也将液积存空间介于喷嘴部的流出开口部和内栓之间,所以会产生反吸带来的吸液不充分、或当在液积存空间残留有内装液体的状态下挤压时产生空气混入的不良情况。
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式容器用盖,其通过简易的结构,与内容物的粘度无关,而可以有效避免挤压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并且可以得到喷出量的稳定化和良好的断流。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挤压式容器用盖,其通过简易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挤压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喷出内装液体时的喷出性。
本发明是在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形成的容器主体的口颈部安装使用,且通过该容器主体的躯干部的挤压变形而使内装液体从前端的喷出口喷出的挤压式容器用盖。通过以与该盖的形成有向上述喷出口的流出开口的顶面部的下表面的下方接近、或与顶面部的下表面紧贴的方式,将安装部件重叠安装,由此形成沿上述顶面部的下表面设置的延长流路。该延长流路与上述顶面部的流出开口连通,并且经由形成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流入口与上述容器主体的口颈部连通。
本发明优选上述延长流路具备经节流部连续的、上述流出开口侧的端部分的液体喷出流路、和比该液体喷出流路更靠近上述流入口侧部分的液体保留流路,该液体保留流路的容积比上述液体喷出流路的容积大,夹着上述节流部的上述液体喷出流路侧的截面积比上述液体保留流路侧的截面积小。
下面,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安装有本发明优选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10的挤压式容器11。如图1所示,挤压式容器用盖10安装于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形成的容器主体12的口颈部12a而进行使用。挤压式容器用盖10具有在前端开口形成有喷出口13a的喷嘴部19,使用者在握住容器主体12的躯干部12b并将挤压式容器11倾倒或倒立而将喷嘴部19的前端的喷出口13a朝向喷出处后,通过挤压(压缩)容器主体12的躯干部12b使容器主体12变形,可以将内装液体从躯干部12b经口颈部12a送到挤压式容器用盖10的喷嘴部19,使其从喷出口13a喷出规定量。而且,挤压式容器用盖10具备下述功能,在将喷嘴部19的喷出口13a朝向喷出处后,在到挤压容器主体12的躯干部12b前的期间,可以避免内装液体由于容器主体12的内压或内装液体的自重而从喷出口13a漏出或滴液,并且具备在挤压躯干部12b时,可以使内装液体顺畅地喷出的功能。
即,本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10是安装于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形成的容器主体12的口颈部12a而进行使用,且通过容器主体12的躯干部12b的挤压变形而使内装液体从前端的喷出口13a喷出的盖。在挤压式容器用盖10上,通过以使与该盖10的形成有到喷出口13a的流出开口15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紧贴的方式将安装部件17重叠安装,形成沿顶面部10a的下表面延伸设置的延长流路14。如图2及图3所示,该延长流路14与顶面部10a的流出开口15连通,同时经形成于安装部件17的流入口18与容器主体12的口颈部12a连通。如图3所示,延长流路14具备经由作为节流部的台阶壁部22连续的、流出开口15侧的端部分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比该液体喷出流路14a更靠近流入口18侧部分的液体保留流路14b,该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容积比液体喷出流路14a的容积大。另外,夹持节流部(台阶壁部)22的液体喷出流路14侧的截面积比液体保留流路14b侧的截面积小。
另外,如图3所示,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与流出开口15连接的顶面凹槽20形成于顶面部10a的下表面,并且与流入口18连接的安装凹槽21在安装部件17的上表面形成为与顶面凹槽20吻合的形状。通过以顶面凹槽20和安装凹槽21重叠的方式将安装部件17进行安装,由重叠的顶面凹槽20及安装凹槽21形成从流入口18到流出开口15的延长流路14。
而且,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延长流路14为沿顶面部10a的下表面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流路,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液体保留流路14b之间的节流部为台阶壁部22。
另外,可收容于容器主体12的内装液体包括计量而使用的液状组成物,例如可列举衣料用液体清洗剂、柔软剂、漂白剂、液体沐浴露等。另外,也可以是食用油、调味料等液状食品。
如图1所示,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12为具有可挤压变形的具有挠性的瓶状塑料容器,其由收容内装液体的躯干部12b、从躯干部12b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形成且上端为开口面的口颈部12a构成。在口颈部12a经公知的各种螺合方法或嵌合方法可拆装地安装挤压式容器用盖10。另外,容器主体12可以使用公知的各种合成树脂通过例如吹塑成形容易地形成。
挤压式容器用盖10为例如塑料制成形品,其结构含有圆形的顶面部10a、从顶面部10a的周缘部分一体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圆环裙状的周壁部10b。在顶面部10a,从其中央部分的流出开口15的外周部分向上方突出设有喷嘴部19。喷嘴部19由从顶面部10a竖立设置的筒状中间部19b、固定于筒状中间部19b的前端部分的喷嘴主体19a构成。另外,沿上下方向贯通喷嘴部19的筒状中间部19b及喷嘴主体19a,形成从流出开口15到喷出口13a的喷出流路13。在喷嘴部19接合有可开闭地覆盖喷嘴主体19a的前端的喷出口13a的盖体23,其在保存挤压式容器11时可以预先密封喷出口13a。
另外,在圆环裙状的周壁部10b,在例如大致下半部分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通过与例如设于容器主体12的口颈部12a的外周面的外螺纹连接,将盖10可拆装地安装于口颈部12a。而且,在周壁部10b的内侧设有从顶面部10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环状安装突起16。以将安装部件17朝向上方嵌入该环状安装突起16的内侧的方式进行安装,通过例如将安装部件17的下表面的周缘角部卡止于在环状安装突起16的下端内侧面设置的卡止筋16a,将安装部件17以使其上表面重叠于顶面部10a的下表面并紧贴的状态固定于盖10的内部。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如后所述,在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中周围被环状安装突起16包围的部分,在中央部分以与流出开口15连接的状态形成有涡旋状顶面凹槽20,该涡旋状顶面凹槽20具有与在安装部件17的上表面形成的涡旋状的安装凹槽21的平面形状吻合的平面形状(参照图3)。
如图3所示,安装部件17为例如塑料制成形品,其为圆形鼓状。另外,在安装部件17,通过在其上表面形成规定平面形状及深度的槽而设有由喷出部安装凹槽21a和保留部安装凹槽21b构成的涡旋状安装凹槽21。而且,在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始端部,即喷出部安装凹槽21a的相反侧的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端部,贯通安装部件17的底面部而开口形成有流入口18。
在此,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构成安装凹槽21的保留部安装凹槽21b作为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槽,沿安装部件17的周缘部分以平面形状为大致半圆的方式延伸设置设置。另外,喷出部安装凹槽21a经由与安装部件17的底面垂直的台阶壁部22,而设于比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底部高一节的位置。喷出部安装凹槽21a作为具有半圆截面形状的槽,与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终端部连续,且平面形状以描绘曲率半径比保留部安装凹槽21b小的圆弧的方式朝向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内侧延伸设置,且其终端部配置于安装部件17的中心部分。通过喷出部安装凹槽21a及保留部安装凹槽21b,安装凹槽21整体形成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槽。
而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保留部安装凹槽21b中,对于沿左右分割该保留部安装凹槽21b为两半的一个安装凹槽分割壁25,将其从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底部垂直立设,并且,沿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遍及除流入口18部分以外的该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大致全域进行设置。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与安装部件17的安装凹槽21重叠而形成延长流路14的顶面凹槽20如下设置,通过在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形成规定深度的槽,具有与安装凹槽21的涡旋状平面形状吻合的平面形状。即,顶面凹槽20由喷出部顶面凹槽20a和保留部顶面凹槽20b构成,该喷出部顶面凹槽20a夹着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和安装部件17的上表面的紧贴面27(参照图1、图2)与喷出部安装凹槽21a相对配置的,该保留部顶面凹槽20b与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相对配置。
在此,构成顶面凹槽20的保留部顶面凹槽20b与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相同,作为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槽,沿由盖10的顶面部10a的环状安装突起16(参照图1)包围的部分的周缘部分,以平面形状为大致半圆的方式延伸设置设置。另外,喷出部顶面凹槽20a经由与盖10的顶面部10a垂直的台阶壁部22,而设于比保留部顶面凹槽20b的底部低一节的位置。喷出部顶面凹槽20a如下设置,作为具有半圆截面形状的槽,与保留部顶面凹槽20b的终端部连续,且平面形状以描绘曲率半径比保留部顶面凹槽20b小的圆弧的方式朝向保留部顶面凹槽20b的内侧延伸设置,将其终端部配置于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中央部分。另外,喷出部顶面凹槽20a在配置于顶面部10a的中央部分的终端部与设于顶面部10a的流出开口15连通。通过喷出部顶面凹槽20a及保留部顶面凹槽20b,顶面凹槽20与安装凹槽21相同地形成整体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槽。
而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保留部顶面凹槽20b,与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相同地,将沿左右分割该保留部顶面凹槽20b为两半的一个顶面凹槽分割壁26,从保留部顶面凹槽20b的底部垂直立设,并且沿保留部顶面凹槽20b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遍及该保留部顶面凹槽20b的大致全域,而设于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与安装凹槽分割壁25吻合的位置。
而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在环状安装突起16(参照图1)的内侧嵌入安装部件17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使顶面凹槽20和安装凹槽21重叠,同时,使安装部件17的上表面与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紧贴,由此形成由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液体保留流路14b构成的延长流路14。即,由沿顶面部10a的下表面和安装部件17的上表面的紧贴面27相对配置的具有半圆截面形状的喷出部顶面凹槽20a和喷出部安装凹槽21a,形成圆形截面形状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并且由具有沿紧贴面27相对配置的矩形截面形状的保留部顶面凹槽20b和保留部安装凹槽21b,形成矩形截面形状的液体保留流路14b。
另外,具有圆形截面形状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和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液体保留流路14b通过夹着台阶壁部22的节流部连续,形成整体沿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涡旋状延伸设置的延长流路14。形成的延长流路14在液体喷出流路14a的终端部与设于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中央部分的流出开口15连通,并且,在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始端部与设于安装部件17的周缘部分的流入口18连通。
而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安装安装部件17并使顶面凹槽20和安装凹槽21重叠后,分割保留部顶面凹槽20b的顶面凹槽分割壁26的下端和具有与其吻合的形状并分割保留部安装凹槽21b的安装凹槽分割壁25的上端相互紧贴抵接,将这些沿上下方向连续一体化,由此在液体保留流路14b沿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将该液体保留流路14b沿左右分割为两半的分割壁25、26。
而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对于经台阶壁部22连续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液体保留流路14b,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容积比液体喷出流路14a的容积大,且夹着台阶壁部22的液体喷出流路14侧的截面积比液体保留流路14b侧的截面积小。
在此,液体喷出流路14a的容积优选为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容积的10~80%的容积,更优选为其容积的10~60%的容积,特别优选为其容积的10~40%的容积。通过将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容积比置于该范围,可以得到以下优点,即通过液体保留流路14b防止滴液,且通过小容量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可以以短时间喷出内装液体,提高喷出性。另外,液体喷出流路14a或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容积为除与流出开口15或流入口18的连接部分外的全体的容积。
另外,夹着台阶壁部22的液体喷出流路14侧的截面积优选为液体保留流路14b侧的截面积的10~80%的截面积,更优选为其截面积的10~60%的截面积,特别优选为其截面积的10~40%的截面积。通过将夹着台阶壁部22的液体喷出流路14侧的截面积和液体保留流路14b侧的截面积的截面积比置于该范围,可以得到以下优点,即可以有效防止倾斜容器时或喷出后的滴液。而且,通过使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液体保留流路14b夹着台阶壁部22形成的节流部连续,产生流动阻力,提高滴液的防止效果。
而且,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延长流路14通过圆形截面形状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和矩形截面形状的液体保留流路14b夹着台阶壁部22连续,形成为比台阶壁部22更靠近流出开口15侧的液体喷出流路14a不只在上下方向,在左右方向也具有从矩形截面形状的液体保留流路14b变小的截面形状。
而且,根据具备上述结构的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10,可以用过简易的结构有效避免挤压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得到喷出量的稳定化和良好的断流等的喷出内装液体时的喷出性。
即,根据本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10,根据只是使与该盖10的顶面部10a的下表面紧贴而重叠安装安装部件17的简易结构,可以将用于延长从容器主体12的口颈部12a至喷嘴部19的前端的喷出口13a的流路的延长流路14,通过顶面凹槽20和安装凹槽21在垂直方向不重叠流路而在盖10的内部紧凑地形成。
另外,通过形成由液体喷出流路14a和液体保留流路14b构成的延长流路14,在为了喷出内装液体而将挤压式容器11倾倒或倒立时,内装液体在曲折延长的延长流路14中特别是为了通过液体保留流路14b需要一定的时间,或内装液体通过延长流路14而喷出的期间,内装液体与延长流路14的壁面全体接触,由此,可以避免延长流路14内的空气置换,且使内装液体在延长流路14中长时间保留。由此,在将挤压式容器11倾倒或倒立将喷出口13a朝向喷出处后,在挤压容器主体12的躯干部12b之前的期间,可以有效避免内装液体由于容器主体12的内压或自重从喷出口13a漏出或滴液,同时可以实现喷出量的稳定化。
而且,如上述,因为可以有效避免挤压躯干部12b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所以可以得到释放挤压时的状态时的内装液体的反吸带来的良好的断流。这种反吸带来的断流通过将弯曲延长为涡旋状的延长流路14的容积设为比将挤压式容器11进行挤压时的容器主体12的变形引起的躯干部12b的容积的减少量小,可以得到更好的断流效果。本实施方式中,延长流路14形成为流出开口15侧的端部分的液体喷出流路14a不只在上下方向,在左右方向也具有从液体保留流路14b变小的截面形状,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反吸带来的断流效果。
而且,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延长流路14由容积小且截面积小的流出开口15侧的端部分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和容积大且截面积大的比液体喷出流路14a更靠近流入口18侧的部分的液体保留流路14b构成,因此,在倾斜容器11时,在通过将内装液体保留在液体保留流路14b而防止滴液的基础上,在喷出时内装液体通过摩擦阻力小的液体喷出流路14a,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喷出内装液体时的喷出性。
另外,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延长流路14为水平方向的涡旋流路,因此具有良好的滴液防止效果,并且因为可以增长流路,且可以将流路紧凑,所以可以得到可以缩小盖减少树脂量的作用效果。而且,由于设有左右分割液体保留流路14b的分割壁25、26,因此利用分割壁25、26增加接触面,从而可以在内装液体和分割壁25、26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进一步提高滴液防止效果。
图4是表示本发明优选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30。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30含有圆形的顶面部30a、从顶面部30a的周缘部分一体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圆环裙状的周壁部30b,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10相同地,其安装于挤压式容器11的容器主体12的口颈部12a进行使用。另外,在顶面部30a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流出开口31,从流出开口31的外周部分向上方突出,在前端设有具备喷出口32a的喷嘴部32。
本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盖30的顶面部30a的下表面未设顶面凹槽,由环状安装突起33包围的部分的顶面部30a的下表面为平坦面。而且,本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以与由环状安装突起33包围的部分的顶面部30a的平坦的下表面紧贴的方式,重叠安装在上表面形成有由喷出部凹槽34a和保留部凹槽34b构成的凹槽34的图5(a)、图5(b)所示的安装部件35。由此,形成沿顶面部的下表面延伸设置的延长流路36。
即,安装部件35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7相同,其为具有相当厚度的具有圆形鼓状的塑料制成形品,通过在其上表面形成规定的平面形状及深度的槽,设有由喷出部凹槽34a和保留部凹槽34b构成的涡旋状的凹槽34。而且,在保留部凹槽34b的始端部即喷出部凹槽34a的相反侧的保留部凹槽34b的端部贯通安装部件35的底面部而开口形成流入口37。
另外,本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凹槽34的保留部凹槽34b作为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槽,沿安装部件35的周缘部分以平面形状描绘大致半圆的方式延伸设置。喷出部凹槽34a经由作为节流部的与安装部件35的底面垂直的台阶壁部38,设于比保留部凹槽34b的底部高一节的位置。喷出部凹槽34a如下设置,作为具有半圆截面形状的槽,与保留部凹槽34b的终端部连续,且平面形状以描绘曲率半径比保留部凹槽34b小的圆弧的方式朝向保留部凹槽34b的内侧延伸设置,且其终端部配置于安装部件35的中心部分。通过喷出部凹槽34a及保留部凹槽34b,凹槽34形成为全体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槽。
而且,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在向顶面部30a的下表面突出的环状安装突起33的内侧,从下方嵌入安装部件35的方式进行安装(参照图4),使安装部件35与顶面部30a重叠,并且使安装部件35的上表面与盖30的顶面部30a的平坦的下表面紧贴,由此,形成由液体喷出流路36a和液体保留流路36b构成的延长流路36。即,通过沿与顶面部30a的下表面的紧贴面39配置的安装部件35的上表面的具有半圆截面形状的喷出部凹槽34a,形成半圆形截面形状的液体喷出流路36a,并且,通过沿紧贴面39配置的安装部件35的上表面的具有矩形截面形状的保留部凹槽34b,形成矩形截面形状的液体保留流路36b。
而且,通过本第二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30,也具备延长流路36,其包括容积小且截面积小的流出开口31侧的端部分的液体喷出流路36a和容积大且截面积大的比液体喷出流路36a更靠近流入口37侧的部分的液体保留流路36b,因此,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1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沿顶面部的下表面延伸设置的延长流路不一定由设于盖的顶面部的下表面的凹槽或设于安装部件的上表面的凹槽形成,也可以通过将在内部预先形成由液体喷出流路和液体保留流路构成的延长流路的安装部件重叠嵌入顶面部的下表面,沿顶面部的下表面形成延长流路。
如图6所示,例如,通过使在下表面形成有经间隙部80与流出开口81连接的上侧凹槽82的上侧安装部件83、和在上表面以与上侧凹槽82吻合的形状形成有与流入口84连接的下侧凹槽85的下侧安装部件86重合一体化,可以在内部形成预先形成有由液体喷出流路87a和液体保留流路87b构成的延长流路87的安装部件88。通过将该安装部件88嵌入在上端部内侧设有嵌合部89a的环状安装突起89,可以沿盖90的顶面部90a的下表面形成延长流路87。该情况下,以接近形成有到喷出口90b的流出开口81的盖90的顶面部90a的下表面的下方并在与该下表面之间介有间隙部80的状态,将安装部件88重叠安装。另外,延长流路87与顶面部90a的流出开口81夹着间隙部80连通,并且,经形成于安装部件88的流入口84与容器主体的口颈部连通。根据图6所示的挤压式容器用盖90,也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1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液体喷出流路也可以具备圆形截面形状以外的椭圆截面形状、矩形形状等其它各种截面形状,液体保留流路也可以具备矩形截面形状以外的圆形截面形状、三角形截面形状等其它各种截面形状。
而且,只要在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则液体喷出流路和液体保留流路之间的节流部不一定为台阶壁部,例如也可以如图7所示为从液体保留流路41朝向液体喷出流路42使截面积平滑缩小的锥状节流部40。延长流路不一定为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流路。另外,也不一定设置左右分割液体保留流路的分割壁,分割壁也可以在液体保留流路中设置两个以上。
而且,另外也可以使延长流路的底面部以在挤压式容器的正立状态下为朝向容器主体的躯干部的下斜坡的方式倾斜而形成。通过将延长流路的底面部形成为朝向容器主体的躯干部的下斜坡,在例如使用挤压式容器后,若将挤压式容器以正立状态放置,则即使在延长流路残留有内装液体的情况下,残留的内装液体沿底面部的下斜坡由于自重而流下,顺畅地回收到容器主体的躯干部。由此,在下次使用挤压式容器时握住容器主体挤压躯干部时,可以形成在延长流路未残留内装液体的状态,因此,可以进一步有效避免例如由于内装液体的空气混入而使内装液体飞溅。
图8是安装有本发明优选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的挤压式容器11。如图8所示,挤压式容器用盖50安装于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构成的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而进行使用。挤压式容器用盖50具有在前端开口形成有喷出口53a的喷嘴部59,通过使用者握住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使挤压式容器51倾斜或倒立,将喷嘴部59的前端的喷出口53a朝向喷出处后,挤压(压缩)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使容器主体52变形,由此将内装液体从躯干部52b经口颈部52a送出到挤压式容器用盖50的喷嘴部59,可以使其从喷出口53a喷出规定量。而且,挤压式容器用盖50具备以下功能,即,可以避免在将喷嘴部59的喷出口53a朝向喷出处后,在挤压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前的期间,内装液体由于容器主体52的内压或内装液体的自重而从喷出口53a漏出或滴液。
即,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为安装于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形成的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而进行使用,并通过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的挤压变形而从前端的喷出口53a将内装液体喷出的盖。在挤压式容器用盖50上,使与形成有该盖50的到喷出口53a的流出开口55的顶面部50a的下表面紧贴,而将安装盘57作为安装部件重叠嵌入,在顶面部50a和安装盘57的紧贴部分形成有沿顶面部50a的下表面延伸设置的延长流路54。该延长流路54与顶面部50a的流出开口55连通,并且经形成于安装盘57的流入口58(参照图9(b))与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连通。
另外,如图9(a)、(b)所示,本第三实施方式中,沿安装盘57的上表面形成与流入口58连接的安装凹槽56,通过以该安装凹槽56与顶面部50a的流出开口55连接的方式嵌入安装盘57,由安装凹槽56形成从流入口58到流出开口55的延长流路54。
而且,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延长流路54的底面部54a为在挤压式容器51正立状态下从流出开口55朝向流入口58的下斜坡。在此,下斜坡是指只要延长流路54的底面部54a流路整体为为大致下斜坡就可以,或也可以为大致水平面。另外,也可以在途中混有水平的部分。另外,只要处于可以将内装液体回收到容器主体52的范围,延长流路54的底面部54a整体也可以为大致平行(大致水平)。
另外,可收容于容器主体52的内装液体含有计量使用的液状组成物,可以列举例如衣料用液体清洗剂、柔软剂、漂白剂、液体沐浴露等。另外,也可以是食用油、调味料等液状的食品。
如图8所示,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52为可挤压变形的具有挠性的瓶状塑料容器,其由收容内装液体的躯干部52b、从躯干部52b的上端部向上方突出形成且上端为开口面的口颈部52a构成。在口颈部52a经公知的各种螺合方法或嵌合方法可拆装地安装挤压式容器用盖50。另外,容器主体52使用公知的各种合成树脂通过例如吹塑成形可容易地形成。
挤压式容器用盖50为例如塑料制成形品,其由圆形的顶面部50a、从顶面部50a的周缘部分一体向下方延伸设置的圆环裙状周壁部50b构成。在顶面部50a上,从其中央部分的流出开口55的周缘部向上方突出设有喷嘴部59。喷嘴部59由从顶面部50a竖立设置的筒状中间部59b、固定于筒状中间部59b的前端部分的喷嘴主体59a构成。另外,将喷嘴部59的筒状中间部59b及喷嘴主体59a在上下方向贯通,形成从流出开口55到喷出口53a的喷出流路53。在喷嘴部59接合有可开闭地覆盖喷嘴主体59a的前端的喷出口53a的盖体61,其可以在保管挤压式容器51时密封喷出口53a。
另外,在圆环裙状的周壁部50b的例如大致下半部分的内侧面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例如设于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的外周面的外螺纹接合,由此将盖50可拆装地安装于口颈部52a。而且,在周壁部50b的内侧设有从顶面部50a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的环状安装突起60。在该环状安装突起60的内侧,朝向上方嵌入安装盘57,例如通过将安装盘57的下表面的周缘角部卡在设于环状安装突起60的下端内侧面的卡止筋60a,安装板57从下方覆盖流出开口55,同时在将其上表面重叠于顶面部50a的下表面使其紧贴的状态下,固定于盖50的内部。
如图9(a)、(b)所示,安装盘57为例如塑料制成形品,其具有圆形鼓状。另外,在安装盘57上,沿其上表面作为涡旋槽设有安装凹槽56,该安装凹槽56从该安装盘57的周缘部分朝向中央部分涡旋状延伸设置,其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方式切槽而成。在安装凹槽56的周缘部分的端部贯通形成有流入口58。
在此,涡旋状延伸设置的安装凹槽56的底面为从始端部分即安装盘57的周缘部分朝向终端部分即安装盘57的中央部分平滑连续且增加高度的上斜坡。相比该安装凹槽56的上斜坡,通过该安装凹槽56形成于盖50的顶面部50a的下表面和安装盘57的上表面的紧贴部分的涡旋状的延长流路54的底面部54a在挤压式容器51的正立状态下,形成从成为安装凹槽56的上端部的中央部分朝向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连续倾斜的下斜坡。由于延长流路54的底面部54a朝向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形成下斜坡,从而在将挤压式容器51在使用后置于正立状态时,可以将残留于延长流路54的内溶液更顺畅地排出到容器主体52。
另外,通过将涡旋状延伸设置的安装凹槽56的上端部在安装盘57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开口并配置于盖50的顶面部50a的流出开口55的正下部分,安装凹槽56在该上端部与流出开口55连通。另一方面,配置于安装盘57的周缘部分的安装凹槽56的下端部经流入口58与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连通。
而且,根据具备上述构造的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通过简易的构成,可以有效避免挤压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同时可以得到喷出量的稳定化和良好的断流。
即,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通过只是使与该盖50的顶面部50a的下表面紧贴并重叠嵌入安装盘57的简易构成,可以将用于延长从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到喷嘴部59的前端的喷出口53a的流路的延长流路54,通过安装凹槽56而在垂直方向不重叠流路地紧凑形成于盖50的内部。
另外,通过由安装凹槽56形成延长流路54,在为了将内装液体喷出而将挤压式容器51倾倒或倒立时,内装液体由于安装盘57的安装凹槽56而通过涡旋状弯曲延长的延长流路54后从喷出口53a喷出。因此,不只是内装液体通过延长流路54顺畅地从喷出口53a排出,内装液体为了通过曲折延长的延长流路54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在喷出内装液体的期间、即内装液体通过延长流路54的期间,内装液体与延长流路54的壁面整体接触,由此,从喷出口53a经喷出流路53到延长流路54内难以进行空气置换,可以将内装液体长时间保持于延长流路54中。另外,在挤压喷出时,内装液体因为在延长流路内蛇行并与壁面接触且同时通过,所以产生接触摩擦,可以提高流路内的保留效果。因此,在将挤压式容器51倾倒或倒立将喷出口53a朝向喷出处后,在到挤压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的期间,可以有效避免内装液体由于容器主体52的内压或自重而从喷出口53a漏出或滴液,同时可以实现喷出量的稳定化。
而且,如上所述,因为可以有效避免挤压躯干部52b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所以可以得到在释放已挤压的状态时的内装液体的反吸带来的良好的断流。这样的反吸带来的断流通过将由安装凹槽56弯曲为涡旋状的延长流路54的容积设为比将挤压式容器51进行挤压时的、容器主体52的变形带来的躯干部52b的容积的减少量小,可以进一步得到良好的断流效果。
而且,另外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由于通过安装盘57的涡旋状的安装凹槽56弯曲延长的延长流路54的底面部54a,在挤压式容器51的正立状态下为朝向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的下斜坡或大致水平,因此,在例如使用后,只要将挤压式容器51置于正立状态,即使在延长流路54残留有内装液体的情况下,残留的内装液体也会沿底面部54a的下斜坡由于自重流下而顺畅地回收到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由此,在下次使用挤压式容器51时握住容器主体52挤压躯干部52b时,可以形成为安装盘57的安装凹槽56的延长流路54中未残留内装液体的状态,因此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内装液体的空气混入而使内装液体飞溅。
另外,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缩小喷出口53a或延长流路54的截面积,因此在挤压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时,可以有效避免挤压压力增高。而且,可以将盖50及安装盘57作为简单且紧凑的形状的零件容易地进行制造,同时安装盘57的安装凹槽56的延长流路54不在垂直方向重叠而紧凑地形成,因此,可以减少收回到器主体52的内装液体的残量。
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优选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2安装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的状态的图。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2具备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大致相同的结构。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0的延长流路的凹槽,相对于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中形成于安装部件即安装盘57内,不同点在于其形成于盖60的顶面部62a。即,在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2中,与流出开口55’连接的顶面凹槽63沿顶面部62a的下表面形成,并以顶面凹槽63与在安装部件即安装盘64形成的流入口58’连接的方式嵌入安装盘64,由此,通过顶面凹槽63形成从流入口58’到流出开口55’的延长流路54’。
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沿顶面部62a的下表面形成的顶面凹槽63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安装凹槽56相同,作为从该顶面部62a的周缘部分朝向中央部分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槽,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方式切槽形成。另外,顶面凹槽63在涡状的中央部分的端部与顶面部62a的流出开口55’连接,在周缘部分的端部与重叠安装于顶面部62a的下表面的安装盘64的流入口58’连接。
另外,安装盘64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安装盘57相同,其为例如塑料制成形品,具有圆形鼓状。本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盘64上不形成凹槽,其上表面及下表面都是平坦面。在安装盘64的周缘部分,在与顶面凹槽63的周缘部分的端部对应的位置,将一处贯通而形成流入口58’。另外,由于安装盘64的上表面为平坦面,顶面凹槽63的延长流路54’的底面54a’为水平(大致水平)状态,但即使延长流路54’的底面54a’为水平(大致水平),由于作为整体不是反坡度,可以充分发挥将残留于延长流路54’的内装液体回收到容器主体52的功能。
将安装盘64嵌入到设于顶面部62a的下表面的环状安装突起60的内侧,通过卡止在例如设于环状安装突起60的下端内侧面的卡止筋60a,安装板64从下方覆盖顶面凹槽63,并且以使其上表面与顶面部62a的下表面重叠紧贴的状态固定于盖62的内部。由此,在盖62的顶面部62a的下表面和安装盘64的上表面的紧贴部分,沿顶面部62a的下表面,由顶面凹槽63形成从流入口58’到流出开口55’的涡旋状的延长流路54’。
根据本第四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2,也可以通过只使与该盖62的顶面部62a的下表面紧贴并重叠嵌入安装盘64的简易的构成,可以容易地形成底面54a’水平的延长流路54’,并且通过将内装液体经延长流路54’从喷出口53a喷出,实现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11是表示将本发明优选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5安装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容器主体52的口颈部52a的状态的图。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5具备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大致相同的结构。第五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5中,相对于延长流路的凹槽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中形成于安装部件即安装盘57,不同点在于其形成于盖65的顶面部65a和安装部件即安装盘68双方。即,在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5中,与流出开口55”连接的顶面凹槽66沿顶面部65a的下表面形成,并且与流入口58”连接的安装凹槽67沿安装部件即安装盘68的上表面形成与顶面凹槽66吻合的形状。通过以顶面凹槽66和安装凹槽67重叠的方式嵌入安装盘68,由重叠的顶面凹槽66及安装凹槽67形成从流入口58”到流出开口55”的延长流路54”。
本第五实施方式中,沿顶面部65a的下表面形成的顶面凹槽66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顶面凹槽63相同,作为从该顶面部65a的周缘部分朝向中央部分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槽,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方式切槽而形成。顶面凹槽66在涡旋状的中央部分的端部与顶面部65a的流出开口55”连接。
另外,安装盘68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安装盘57相同,为例如塑料制成形品,具有圆形鼓状。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盘68上,沿其上表面,作为涡旋槽设有安装凹槽67,该安装凹槽67从该安装盘68的周缘部分朝向中央部分涡旋状延伸设置,以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的方式切槽形成。在安装凹槽67的周缘部分的端部,贯通形成有流入口58”。
在此,涡旋状延伸设置的安装凹槽67为其底面从始端部分即安装盘68的周缘部分朝向终端部分即安装盘68的中央部分平滑连续且高度增加的上斜坡。通过该安装凹槽67的上斜坡,由该安装凹槽67及顶面凹槽66在安装盘68和盖65的顶面部65a的紧贴部分形成的涡旋状的延长流路54”形成为其底面部54a”在挤压式容器51的正立状态下从安装凹槽67的上端部即中央部分朝向容器主体52的躯干部52b连续倾斜的下斜坡。
将安装盘68嵌入设于顶面部65a的下表面的环状安装突起60的内侧,通过卡止在例如设于环状安装突起60的下端内侧面的卡止筋60a,安装板68从下方覆盖顶面部65a,并且以在顶面部65a的顶面凹槽66重叠安装凹槽67的方式相对配置,在使其上表面紧贴与顶面部62a的下表面的状态下,固定于盖65的内部。由此,在盖65的顶面部65a的下表面和安装盘68的上表面的紧贴部分,沿顶面部65a的下表面由重叠的顶面凹槽66和安装凹槽67形成从流入口58”到流出开口55”的涡旋状的延长流路54”。
根据本第五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65,也可以通过只使与该盖65的顶面部65a的下表面紧贴而重叠嵌入安装盘68的简易的结构,容易地形成底面54a”为下斜坡的延长流路54”,并且通过经延长流路54”将内装液体从喷出口53a喷出,实现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上述第四实施方式、及上述第五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62、65中,由安装凹槽或顶面凹槽形成的延长流路也可以延伸设置为各种形状。另外,对盖50、62、65的顶面部的流出开口的连接部分也不一定是顶面部或安装盘的中央部分,流入口也可以在安装盘设置两处以上。
例如,作为延长流路70的旋回图案,也可以采用图12(a)、图12(b)所示的弧状延长流路70和一处流入口71构成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图13(a)、图13(b)所示的曲折的直线状延长流路70和一处流入口71构成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图14(a)、图14(b)所示的组合弧状部分和直线状部分的延长流路70和一处流入口71构成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如图15(a)、图15(b)所示的弧状延长流路70和多处流入口71构成的结构。而且,也可以采用图16(a)、图16(b)所示的、与顶面部的流出开口的连接部分b不在顶面部或安装盘的中央部分,而与安装盘的流入口的连接部分a为顶面部或安装盘的中央部分的结构。另外,各图中,符号“a”表示与安装部件即安装盘的流入口的连接部分,符号“b”表示与顶面部的流出开口的连接部分。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图17所示,也可以通过覆盖在上表面形成有介由间隙部91与流出开口92连接的安装凹槽93的安装盘94的该上表面,且安装在中央开口形成有流出孔95a的盖板95而形成安装部件96,通过将该安装部件96嵌入在上端部内侧设有嵌合部97a的环状安装突起97,可以沿盖98的顶面部98a的下表面形成延长流路99。该情况下,在使与形成有到喷出口98b的流出开口92的盖98的顶面部98a的下表面的下方接近,并与在该下表面之间介有间隙部91的状态下,将安装部件96重叠安装。另外,延长流路99和顶面部98a的流出开口92夹着间隙部91连通,同时,经形成于安装部件96的流入口96a与容器主体的口颈部连通。根据图17所示的挤压式容器用盖98,也可以实现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挤压式容器用盖50大致相同的作用效果。
另外,安装凹槽或顶面凹槽不一定必须具有矩形或大致矩形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具有圆弧状或梯形形状等其它各种横截面形状。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挤压式容器用盖,通过简易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挤压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并且可以得到喷出量的稳定化和良好的断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挤压式容器用盖,通过简易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挤压前的内装液体的漏出或滴液,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喷出内装液体时的喷出性。

Claims (14)

1.一种挤压式容器用盖,其安装于由可挤压变形的塑料构成的容器主体的口颈部而进行使用,且通过该容器主体的躯干部的挤压变形而从前端的喷出口喷出内装液体,其中,
通过以与该盖的形成有到所述喷出口的流出开口的顶面部的下表面的下方接近或与顶面部的下表面紧贴的方式,将安装部件重叠安装,从而形成有沿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延伸设置的延长流路,该延长流路与所述顶面部的流出开口连通,并且经形成于所述安装部件的流入口与所述容器主体的口颈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所述延长流路具备经节流部而连续的、所述流出开口侧的端部分的液体喷出流路、和比该液体喷出流路更靠近所述流入口侧的部分的液体保留流路,该液体保留流路的容积比所述液体喷出流路的容积大,夹着所述节流部的所述液体喷出流路侧的截面积比所述液体保留流路侧的截面积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流路的容积为所述液体保留流路的容积的10~80%的容积。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夹着所述节流部的所述液体喷出流路侧的截面积为所述液体保留流路侧的截面积的10~80%的截面积。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流路和所述液体保留流路之间的所述节流部为台阶壁部。
6.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流路具有圆形截面形状,所述液体保留流路具有矩形截面形状。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所述延长流路为沿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流路。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在所述液体保留流路,沿所述液体保留流路的延伸设置方向延伸设置有分割所述液体保留流路的至少一个分隔壁。
9.如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与所述流出开口连接的顶面凹槽形成于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并且,与所述流入口连接的安装凹槽在所述安装部件的上表面上形成为与所述顶面凹槽吻合的形状,通过以所述顶面凹槽和所述安装凹槽重叠的方式安装所述安装部件,由重叠的所述顶面凹槽及所述安装凹槽形成从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流出开口的所述延长流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与所述流入口连接的安装凹槽沿所述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形成,通过以所述安装凹槽与所述流出开口连接的方式嵌入所述安装部件,从而由所述安装凹槽,在所述顶面部和所述安装盘的紧贴部分或与所述顶面部接近的下方部分,形成从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流出开口的所述延长流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与所述流出开口连接的顶面凹槽沿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形成,通过以所述顶面凹槽与所述流入口连接的方式嵌入所述安装部件,从而由所述顶面凹槽,形成从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流出开口的所述延长流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与所述流出开口连接的顶面凹槽沿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形成,并且,与所述流入口连接的安装凹槽沿所述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形成为与所述顶面凹槽吻合的形状,以所述顶面凹槽和所述安装凹槽重叠的方式嵌入所述安装部件,由此,由重叠的所述顶面凹槽及所述安装凹槽形成从所述流入口到所述流出开口的所述延长流路。
13.如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所述顶面凹槽和/或所述安装凹槽为沿所述顶面部的下表面和/或所述安装部件的上表面涡旋状延伸设置的涡旋槽。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挤压式容器用盖,其中,
所述延长流路的底面部在所述挤压式容器的正立状态下从所述流出开口朝向所述流入口为下斜坡。
CN201080056722.9A 2009-12-14 2010-12-09 挤压式容器用盖 Active CN102656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82614 2009-12-14
JP2009-282614 2009-12-14
JP2010034404 2010-02-19
JP2010-034404 2010-02-19
PCT/JP2010/072157 WO2011074480A1 (ja) 2009-12-14 2010-12-09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094A true CN102656094A (zh) 2012-09-05
CN102656094B CN102656094B (zh) 2016-01-20

Family

ID=44167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6722.9A Active CN102656094B (zh) 2009-12-14 2010-12-09 挤压式容器用盖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6094B (zh)
TW (1) TWI555682B (zh)
WO (1) WO20110744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191A (zh) * 2015-10-19 2018-08-03 Dnt科研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挤压驱流体外诊断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5348B2 (ja) * 2010-09-28 2014-09-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蓄熱装置及び該蓄熱装置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955586B2 (ja) * 2012-02-28 2016-07-20 花王株式会社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101A (en) * 1982-12-28 1984-07-17 Tseng Bang Tsai Tortuous passage cover for flexible liquid container
CN1124919A (zh) * 1993-03-30 1996-06-19 Jsp合伙公司 不含防腐剂的无菌流体的发放装置
JPH1121010A (ja) * 1997-07-08 1999-01-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71340B1 (en) * 1998-11-17 2002-04-16 Crown Cork & Se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ispensing closures
JP2007204141A (ja) * 2006-02-06 2007-08-16 Shinko Chemical Co Ltd 薬液容器の中栓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39252U (zh) * 1973-04-02 1974-11-30
JPH0542039Y2 (zh) * 1986-08-01 1993-10-22
US4795052A (en) * 1987-08-24 1989-01-03 Hayes Jr George W Spill-proof lid
JPH08507278A (ja) * 1993-03-09 1996-08-06 ルコフル,イヴ 容器からの極低速流体分配装置
JPH08258856A (ja) * 1995-03-24 1996-10-0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容器の口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60101A (en) * 1982-12-28 1984-07-17 Tseng Bang Tsai Tortuous passage cover for flexible liquid container
CN1124919A (zh) * 1993-03-30 1996-06-19 Jsp合伙公司 不含防腐剂的无菌流体的发放装置
JPH1121010A (ja) * 1997-07-08 1999-01-2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371340B1 (en) * 1998-11-17 2002-04-16 Crown Cork & Seal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Dispensing closures
JP2007204141A (ja) * 2006-02-06 2007-08-16 Shinko Chemical Co Ltd 薬液容器の中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9191A (zh) * 2015-10-19 2018-08-03 Dnt科研有限责任公司 快速挤压驱流体外诊断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6094B (zh) 2016-01-20
TWI555682B (zh) 2016-11-01
TW201139220A (en) 2011-11-16
WO2011074480A1 (ja) 201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67426B1 (en) Angled slot foam dispenser
US8734407B2 (en) Faceted nasal seal
US8740017B2 (en) Dispenser for both foam and liquid
JP6630820B2 (ja) 化粧品容器のミストポンプ
KR100706426B1 (ko) 병의 스파우트
CN102656094A (zh) 挤压式容器用盖
US7690536B2 (en) Foam dispenser
CN102686490B (zh) 挤压式容器用盖子
CN207621383U (zh) 一种分水式沐浴装置
WO2012015456A1 (en) Faceted nasal seal
JP6033355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US12005461B1 (en) Mist and drink bottle cap
JP5736165B2 (ja) スクイズ容器用キャップ
CN2523707Y (zh) 带回流装置的瓶嘴
CN210300518U (zh) 一种水杯
CN2504988Y (zh) 多功能饮具
CN114849913B (zh) 一种圆锥雾喷头
JP7455487B2 (ja) 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ー及びフォーマーディスペンサー付き容器
JP3112855U (ja) 飲料容器用鼻腔内洗浄アダプター
CN107461505A (zh) 一种分水式沐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