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3435B - 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 Google Patents

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3435B
TWI553435B TW103101243A TW103101243A TWI553435B TW I553435 B TWI553435 B TW I553435B TW 103101243 A TW103101243 A TW 103101243A TW 103101243 A TW103101243 A TW 103101243A TW I553435 B TWI553435 B TW I55343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put
program
trajectory
editing
ges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12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8428A (zh
Inventor
有働聰
Original Assignee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三菱電機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84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84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3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343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4Graphical or visual programming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 G05B19/0426Programming the control seque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7Gesture based interaction, e.g. based on a set of recognized han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3Pc programming
    • G05B2219/23291Process, graphic programming of a process, text and imag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Description

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本發明係有關於控制裝置之程式編輯用之程式的相關技術。
以構成FA(Factory Automation,工廠自動化)系統(system)的可程式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等之控制裝置而執行之程式,一般係以繼電器(relay)控制電路之考量為基本之繼電器符號(symbolic)語言之電路圖形式(以下,稱為梯形(ladder)程式)並使用圖形而敘述。此外,另外亦有以FB(Function Block,功能方塊)、FBD(Function Block Diagram,功能方塊圖)、SFC(Sequential Function Chart,序程式圖)等之形式並使用圖形而敘述之情形。該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作成,係於資訊處理終端機使用稱為工程(engineering)工具(tool)的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並以圖解方式(graphical)而進行。
在一般之控制裝置的工程工具中,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係使用滑鼠(mouse)和鍵盤(keyboard)而進行編輯。例如,追加電路記號或連接線等之程式構成要素於梯形程式時,重覆進行在用以編輯程式之編輯畫面當 所,使用滑鼠或鍵盤而指定追加程式構成要素的位置之後,選擇欲追加之程式構成要素之處理,從而能達成程式之編輯。此外,進行追加程式構成要素以外的操作時,亦重覆進行指定操作的對象、選擇欲執行的處理(以下,稱為指令(command))之處理,從而能達成程式之編輯。
另一方面,近年來,盛行使用具有觸控面板(touch panel)輸入功能的資訊處理裝置(以下,稱為平板電腦(tablet)終端)之輸入技術。在該平板電腦終端利用工程工具時,一般的方法係將手指踫觸於觸控面板之操作和使用滑鼠游標(cursor)指定操作的對象並按壓滑鼠按鈕(button)之操作予以同等處理,從而能進行程式之編輯的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59080號公報
但,在該平板電腦終端而利用工程工具時,如使用上述之習知的一般的方法時,由於為使用手指而重覆進行指定程式構成要素的配置處所,並指定程式構成要素的種類之操作,故具有相較於以滑鼠操作之情形,手的移動距離變大,且操作繁雜之課題。此外,由於手指為大於滑鼠指標(pointer),故於程式編輯畫面上,必需放 大顯示用以指定程式構成要素的種類或指令之選項之一覽表,相較於以滑鼠操作之情形,會有產生必須減少能顯示於畫面的資訊之課題。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課題而創作者,其目的在於取得一種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係使用平板電腦終端而能輕易地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的程式。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係於程式編輯畫面上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的程式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當中,將電腦(computer)具備下列功能: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係取得包含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上之座標資訊、前述座標的軌跡、及前述軌跡的方向之輸入手勢(gesture)特性資訊;以及處理執行手段,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將適用於前述操作對象的指令予以特定,執行前述指令而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
根據本發明,由於使用者(user)將手指踫觸滑動於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程式編輯畫面之輸入操作而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且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將適用於該操作對象的指令予以特定,執行該指令而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於平板電腦終端,使用將手指踫觸滑動於程式編輯畫面之輸入操作,而同時進行操作的對象(以下,稱為操作對象)之指定、以 及對該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指定,而具有能輕易地進行使用圖形而敘述的程式之編輯的功效。
10、10B‧‧‧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11‧‧‧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
12‧‧‧處理執行手段
14‧‧‧裝置名輸入處理手段
101‧‧‧左母線
102‧‧‧右母線
111、111a至111c、112、112a至112c、113‧‧‧連接線
120‧‧‧記號
121、121a至121c‧‧‧a接點記號
122‧‧‧b接點記號
123‧‧‧下降a接點記號
131、131a~131c‧‧‧線圈記號
132‧‧‧命令行
132a‧‧‧下降命令行
141、142、143‧‧‧按鈕
151、151a、151b‧‧‧裝置名
161‧‧‧選擇視窗
162‧‧‧文字輸入區域
163‧‧‧文字輸入視窗
164‧‧‧文字輸入操作接收區域
165‧‧‧導線
166‧‧‧變更候補視窗
171‧‧‧變更許可按鈕
172‧‧‧刪除許可按鈕
180、200、200A‧‧‧程式編輯畫面
185‧‧‧求助資訊檢索視窗
185a‧‧‧檢索條件輸入區域
185b‧‧‧檢索按鈕
186‧‧‧求助資訊顯示視窗
210‧‧‧文字輸入視窗
220‧‧‧文字輸入區域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的構成之一例之區塊(block)圖。
第2圖(a)及(b)係顯示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
第3圖(a)及(b)係顯示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
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程式編輯方法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flowchart)。
第5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6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程式編輯方法的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
第9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1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2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 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3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4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5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6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7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8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19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0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1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2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3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4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 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5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6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7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8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29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30圖(a)至(i)係顯示一般的工程工具之程式編輯順序之示意圖。
第31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區域管理資訊的概念之示意圖。
第3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梯形程式之文字輸入區域的區分之一例之圖示。
第33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
第3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未配置任何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之程式編輯方法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
第35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36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3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時之程式編輯畫面之程式編輯方法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
第38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39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0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1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2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3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4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描繪軌跡的輸入操作之文字輸入時的導引(guide)顯示之一例之圖示。
第45圖係顯示程式編輯畫面之一例之圖示。
第46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4的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
第47圖(a)至(e)係顯示實施形態5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8圖(a)至(e)係顯示實施形態6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9圖(a)至(b)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移動條件之一例之圖示。
第50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移動方法之一例之圖示。
第51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移動方法之一例之圖示。
第52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移動方法之一例之圖示。
第53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54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8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55圖(a)及(b)係顯示實施形態8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56圖(a)至(d)係顯示實施形態8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5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9的編輯程式用之程式所進行之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
第58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9的測試(test)模式(mode)狀態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59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9的測試模式狀態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60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10的求助(help)資訊顯示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61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實施形態11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的功能構成之一例之區塊圖。
第62圖(a)至(c)係顯示實施形態11的裝置(device)名輸入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63圖(a)及(b)係顯示藉由輸入操作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座標資訊之方法的另外之例之圖示。
以下,根據附件之圖式而詳細說明本發明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的最佳之實施形態。又,以下雖係列舉編輯梯形程式之情形為例而說明,但本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本發明。
實施形態1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的構成之一例之區塊圖。編輯程式用之程式10係具備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以及處理執行手段12。
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中介手指等之輸入指示體而取得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上之座標資訊、由前述座標的軌跡、以及前述軌跡的方向所組成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作為座標資訊係能使用根據定義於程式編輯畫面之座標系而取得之座標。
處理執行手段12係比對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和程式編輯畫面的構成要素的座標,而 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比對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的軌跡及該軌跡的方向和包含於前述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和方向之資訊,而將適用於前述操作對象之指令予以特定,而執行該指令並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
程式編輯畫面之構成要素係至少由顯示a接點之圖形、顯示b接點之圖形、顯示線圈(coil)之圖形、連接圖形和圖形之連接線等之程式構成要素、以及構成其以外的區域之基材要素所構成。作為基材要素係具有配置於左母線的左側之左側基材要素、配置於右母線的右側之右側基材要素、以及配置於左母線和右母線之間的能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
手勢定義係將前述構成要素的種類、軌跡的形狀和方向之資訊、以及執行之指令產生對應關係者。第2圖和第3圖係顯示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此處係例示有關於將瓷磚(tile)狀的構成要素鋪陳於程式編輯畫面,並由瓷磚的種類而掌握軌跡的經過之方法。第2圖(a)係顯示以某個瓷磚狀的框(box)為中心,使用2框而定義於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時之瓷磚狀的框之配置關係之圖示。第2圖(b)係顯示第2圖(a)之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此外,第3圖(a)係顯示以某個瓷磚狀的框為中心,使用2框而將直線狀的軌跡定義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或傾斜方向時之瓷磚狀的框之配置關係之圖示。第3圖(b)係顯示第3圖(a)之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
該例中,手勢定義係將輸入操作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構成要素、以及適用於該構成要素之指令產生對應關係。手勢之軌跡則如上述,形成根據定義於程式編輯畫面之座標系而取得之座標之軌跡。此外,對該軌跡之描繪係定義有描繪於手勢描繪區域之程式構成要素。軌跡的形狀之定義係以在能辨識軌跡的範圍內用最小限度的點予以表現即可。亦即,例如,作為軌跡的形狀而僅使用直線時,可使用2框而定義。
於此而追加直線以外的形狀時,即可使用3個以上之框而定義。以2個框定義時,軌跡係由起點至終點為止的方向而判別,使用2個以上之框定義時,軌跡的形狀係依起點至終點為止所經由之框的座標而判別,軌跡的方向係依起點至終點為止所經由之框的順序而判別。
手勢定義之框雖可使用實際的尺寸而定義,但亦可僅定義未具備實際的特定的尺寸之邏輯位置關係。第2圖、第3圖所示之手勢定義係顯示定義邏輯位置關係之情形。
又,此處雖係以矩形的框而予以說明,但,亦可使用正六角形等另外的形狀之框。
接著說明有關於程式編輯方法。第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程式編輯方法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藉由使用者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步驟(step)S11)。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係由輸入指示體的接觸位置之座 標資訊、座標的軌跡、以及軌跡的方向所組成。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步驟S12),並判定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是否存在於該操作對象的手勢定義(步驟S13)。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為存在於手勢定義時(步驟S13為是(Yes)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執行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指令(步驟S14),並更新程式編輯畫面的資訊(步驟S15)。根據上述而結束程式之編輯處理。
此外,步驟S13中,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並未存在於手勢定義時(步驟S13為否(No)時),則判定不需要執行指令(步驟S16),並結束處理。
又,處理執行手段12亦可於結束使用輸入指示體的輸入操作之前即開始處理。此外,此時,亦可構成為保留指令的執行直至結束輸入操作為止,並將在結束輸入操作時執行之預定的指令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此外,此時,亦可構成為將結束輸入操作時能將適用指令的操作對象予以特定的資訊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
以下,說明有關於程式作成處理之具體例。第5圖和第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的程式作成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第5圖係顯示配置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此等的母線間之連接線111之輸入操作。首先,在未配置任何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上,如第5圖(a)所示,使用者係將輸入指示體的前端接觸於程式編 輯畫面(F1),並將前端接觸於畫面且使輸入指示體移動於畫面的右方向(F2),於某個點而將前端拖離畫面(F3)。圖中,接觸畫面之前端的軌跡係由虛線的箭頭予以顯示。
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藉由輸入操作J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處理執行手段12係由手勢定義而取得對應於該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操作對象和指令。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的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始而以F3為終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座標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該例中,第5圖(a)係顯示出顯示母線之前的狀態,且程式編輯畫面係全部的區域僅由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所構成,故操作對象係特定為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
接著,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出的操作對象,亦即此例中之包含於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和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且將適用於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此例係由於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軌跡為水平方向的直線,且該軌跡的方向為右向,故執行追加水平方向的連接線之指令。此時,由於母線為尚未顯示之前,故將左母線、右 母線、以及連接左母線和右母線的連接線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並結束處理。
結果,如第5圖(b)所示,進行程式編輯畫面的輸入操作之附近係描繪有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此等之連接線111。
第6圖係顯示配置有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具有a接點記號121和線圈記號131且連接2條之母線101、102間之連接線111之手勢動作。如第6圖(a)所示,將輸入指示體的前端接觸於程式編輯畫面(F1),並將前端接觸於程式編輯畫面且使手指往程式編輯畫面的下方向移動(F2),於某個點將前端拖離程式編輯畫面(F3)。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由輸入操作J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處理執行手段12係由手勢定義而取得對應於該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操作對象和指令。結果,如第6圖(b)所示,手勢描繪區域附近係描繪有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此等之連接線111,並配置a接點記號121於連接線111上之左側的區域,且配置線圈記號131於連接線111上之右側的區域。此係於梯形程式中經常被使用之基本的程式,藉由令使用手勢定義而將產生如此之經常被使用之程式的指令與輸入操作產生關聯,即可減少程式之編輯工程數之故。
此等為其中一例,手勢和程式構成要素之組合係可任意設定。
例如,第5圖雖係將追加第5圖(b)所示之 構成要素的指令組合於輸入操作J,但亦可將追加第6圖(b)所示之構成要素的指令予以組合以取代第5圖(b)。
又,以上,輸入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雖係以在輸入指示體為接觸於程式編輯畫面之期間進行輸入為前提而予以說明,但當平板電腦終端之程式編輯畫面構成為除了輸入指示體接觸於程式編輯畫面之期間以外,在輸入指示體為接近於程式編輯畫面之期間亦能檢測輸入指示體時,則輸於入手勢特性資訊中,除了顯示輸入指示體是否為接觸程式編輯畫面、是否為不接觸而接近、或是否為完全隔離之接近狀態資訊,亦可根據前述接近狀態資訊而區分和輸入指示體為接觸程式編輯畫面之情形、以及不接觸而接近之情形,並能將執行的指令予以區分。
此外,第4圖之步驟S13為No之情形時,關於附近之另外的操作對象亦可另外進行步驟S12、以及步驟S13。
此外,為了縮短從輸入結束至執行指令為止的時間,亦可並行而進行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進行的處理、以及處理執行手段12所進行的處理。亦即,亦可構成為在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期間,亦即結束軌跡的輸入之前,處理執行手段12即開始操作對象和指令的特定。
此外,於手勢檢測中,如第5圖(c)所示,亦可顯示輸入指示體和程式編輯畫面之接觸位置的軌跡。 軌跡的顯示方法係例如可配置顯示按預定的時間而檢測出的位置之記號(mark)T。如此處理,即可達成易於確認輸入為如何被接收之功效。
實施形態1係於未配置任何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使用者以輸入指示體而進行輸入操作,藉此而將對應於該輸入操作之程式構成要素配置於程式編輯畫面。
據此,由於可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和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以較少之輸入操作勞力而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經由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此外,作為軌跡而將和欲增加於程式之變化相似的圖形定義於手勢定義,藉此亦具有對於使用者而言,容易記憶輸入操作所使用之軌跡,而能於較少的期間習得操作方法之功效。
實施形態2
實施形態1係說明有關於使用輸入指示體而於未配置任何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進行輸入操作,而編輯梯形程式之情形。梯形程式一般為將記號配置於左母線和右母線之間,並以連接線而連接左母線、記號和右母線之間,藉此而進行程式設計(programming)。因此,實施形態2係說明有關於在配置左母線和右母線於程式編輯畫面之狀態下, 藉由使用輸入指示體之輸入操作而編輯梯形程式之情形。
實施形態2之程式編輯用之程式,其手勢定義更包含軌跡所通過之構成要素之相關資訊,處理執行手段12更具有判定軌跡所通過之構成要素並將指令予以特定之功能。
第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該第7圖係如第3圖(a)所示,顯示以某個瓷磚狀的框為中心,使用2框而定義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或傾斜方向時之手勢定義。如該圖所示,手勢定義係相對於程式構成要素而使輸入操作的軌跡、以及該軌跡所通過之構成要素產生對應關係。據此,即能將同一個軌跡對應於複數個程式構成要素。
第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程式編輯方法的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步驟S31)。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係由屬於輸入指示體的接觸位置之座標資訊、座標的軌跡、以及軌跡的方向所組成。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步驟S32)。此係例如能藉由將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座標資訊、以及處理執行手段12將構成要素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時指定為構成要素的配置處所之座標資訊予以比較而取得。
又,此處雖係顯示將存在於輸入操作的軌跡的中央附近之構成要素作為操作對象而予以特定之例, 但亦可使用另外的特定方法。例如,亦可構成為將存在於輸入操作的軌跡的起點之構成要素作為操作對象而予以特定。或者,亦可構成為將存在於輸入操作的軌跡的終點之構成要素作為操作對象而予以特定之構成。或者,亦可將存在於輸入操作的軌跡的重心之構成要素作為操作對象而予以特定。
操作對象為基材要素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是否存在於該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步驟S33)。對應於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為存在於手勢定義時(步驟S33為是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執行該指令(步驟S34),並將程式構成要素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步驟S35)。根據上述而結束程式之編輯處理。
亦即,若手勢為橫切左母線和右母線時,則於步驟S32中,判定基材要素為操作對象,並配置由手勢定義所定義之程式構成要素於手勢描繪區域內的左母線和右母線之間。此外,當手勢為跨越連接線時,則於步驟S33中判定屬於程式構成要素之一條的連接線為操作對象,且手勢描繪區域的連接線係根據手勢定義的指令而藉由另外的程式構成要素予以置換。
又,輸入操作所描繪的軌跡,其係除了a接點等的電路記號之外,亦有將連接於該記號之連接線的一部分予以橫斷之情形。該情形時,電路記號和連接線雖 皆包含於操作對象的候補,但亦可設置去除連接線而優先取得記號之設定。此後,進行將步驟S35的程式構成要素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之處理。
步驟S33中,在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並未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時(步驟S33為否時),則判定並無符合之指令(步驟S36),並結束處理。又,出現辨識錯誤(error)時,則可構成可顯示錯誤訊息(message),亦可不顯示錯誤訊息。
以下,說明有關於(1)於未配置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進行輸入操作時,(2)於已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進行輸入操作時之程式編輯處理之具體例。
(1)於未配置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進行輸入操作時,第9圖~第1圖第1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如第9圖(a),於僅配置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程式編輯畫面200A,如第9圖(b),使用者以輸入指示體將左母線101的左側作為起點,邊往右方向移動而一面以在右母線102的右側之區域形成終點之方式(以區域L→區域M→區域R之順序而描繪畫面)輸入該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 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中,操作係將左側基材要素(L)作為起點(F1),經由可作圖形配置的基材要素(M)(F2),並以右側基材要素(L)而結束輸入(F3)之後,操作對象即被特定為可作圖形配置的基材要素。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出之操作對象,亦即將此例中之包含於可進圖形配置的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輸入操作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並將適用於可進行圖形配置的基材要素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在此例中,由於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為水平方向的直線,且該軌跡的方向為右向,故執行追加水平方向的連接線之指令。
據此,如第9圖(c)所示,程式編輯畫面200係配置有連接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的連接線111。
此外,亦可藉由輸入如第9圖(b)所示之輸入操作J,如第1圖第10圖所示,配置有連接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的連接線111、連接線111的左母線101側之a接點記號121、以及連接線111的右母線102側之線圈記號131。
此係在梯形程式中為經常被使用之基本的程式,藉由使用手勢定義而將產生如此經常被使用之程式的指令與輸入操作產生關聯,而相較於僅配置連接線111之情形,即可更減少程式之編輯工程數。
(2)於已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進行輸入操作時,第1圖第11圖~第2圖第2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2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2-1)對連接線配置構成要素之例
第11圖至第15圖係顯示跨越連接線而描繪手勢的情形時之例。第11圖係顯示如(a)之方式經由連接線111的上側之區域朝向下側之區域而進行輸入操作J,則如(b)所示,配置a接點記號121於該位置以取代連接線之情形。此外,第12圖係顯示如(a)之方式經由連接線111的下側之區域朝向上側之區域而進行輸入操作J,則如(b)所示,配置b接點記號122於該位置以取代連接線之情形。如此,即使軌跡的形狀為僅相同的輸入操作且操作對象亦相同,只要軌跡的方向不同則執行不同的指令,結果,即可進行置換不同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編輯操作。
第13圖係如(a)之方式以可進行圖形配置的基材要素中之連接線111的上側為起點,朝向下側之區域而描繪半圓弧,並以連接線111的下側為終點而進行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中,係依據以連接線111 的上側之區域為起點(F1),經由連接線111(F2),並以連接線111的下側之區域結束輸入(F3),而將操作對象特定為屬於程式構成要素之連接線111。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出之操作對象,亦即此例中之包含於連接線111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而將適用於連接線111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此例中,由於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為上下方向之半圓弧狀的曲線,且該軌跡的方向為向下,故執行追加線圈記號131之指令。
據此,如第13圖(b)所示,配置線圈記號131於進行過輸入操作J的位置。
此外,第14圖係如(a)所示,在連接線111之右上側的區域以連接線111之上側為起點,以平行於連接線111之方式移動之後,朝向連接線111之下側的區域大約改變90度方向而跨越連接線111之後,使連接線111之下側成為終點之方式而進行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係由於以連接線111的上側之區域為起點(F1),經由連接線111(F2),並以連接線 111的下側之區域結束輸入(F3),故操作對象被特定為程式構成要素之連接線111。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之操作對象,亦即將此例中之包含於連接線111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與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座標資訊進行比對,並將適用於連接線111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此例中由於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為將連接線111之平行方向的直線和連接線111之垂直方向的直線予以組合者,故執行追加命令行132之指令。
據此,如第14圖(b)所示,配置命令行132於進行過輸入操作J的位置。在配置之時點,該命令行132為未被輸入任何命令之狀態。
上述之例雖係顯示使用1個之輸入指示體之情形,但對於以2個以上同時接觸於程式編輯畫面而進行之輸入操作亦可分配指令。第15圖中係如(a)所示,在a接點記號121a和線圈記號131之間,對於2個之輸入指示體以連接線111之上側為起點,朝向下側的區域直線地移動之後,以連接線111之下側能成為終點之方式而進行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 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中,由於輸入操作係以連接線111的上側之區域為起點(F1),經由連接線111(F2),並以連接線111的下側之區域結束輸入(F3),故操作對象即被特定為屬於程式構成要素之連接線111。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出之操作對象,亦即將此例中之包含於連接線111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與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並將適用於連接線111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此例中由於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為2條之上下方向的直線,且該軌跡的方向為向下,故執行追加a接點記號121b之指令。
據此,如第15圖(b)所示,配置a接點記號121b於進行過輸入操作J的位置。
以上,如第11圖至第15圖所說明,藉由進行橫切連接線111之輸入操作J,根據連接線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指令,而置換成另外的程式構成要素。
亦即,由於能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以及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以較少的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之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 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2-2)變更記號之例
第16圖係如(a)所示,自a接點記號121之右上的區域朝向左下的區域而進行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中,由於輸入操作係以連接線111的上側之區域作為起點(F1),經由a接點記號121(F2),並以連接線111的下側之區域結束輸入(F3),故操作對象即被特定為屬於程式構成要素之a接點記號121。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出之操作對象,亦即此例中之包含於a接點記號121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而將適用於a接點記號121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此例係由於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為傾斜方向的直線,且該軌跡的方向為左下向,故執行將a接點記號121置換為b接點記號122之指令。
據此,如第16圖(b)所示,配置b接點記號122於進行過輸入操作J的位置。
第17圖和第16圖之情形為相反。亦即,如(a)所示,自b接點記號122之右上之區域朝向左下之區域而進行輸入操作J時,則如(b)所示,配置a接點記號121。由於該處理之詳細情形和第16圖為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此外,第18圖係如(a)所示,自a接點記號121之上側之區域朝向下側之區域而進行輸入操作J時,則如(b)所示,配置下降a接點記號123。由於該處理之詳細情形和第1圖第16圖為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以上,如第16圖至第18圖所說明,藉由進行橫切程式構成要素之輸入操作J,且根據程式構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指令,而置換成另外的程式構成要素。
亦即,由於能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以及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中以較少的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之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2-3)作成並聯電路之例
第19圖係如(a)所示,以區域L為起點(F1),朝向區域M而於水平方向移動預定的距離之後,向上方大約轉換90度方向,且經由連接線111(F2),而移動至連接線111之上 側的區域為止之方式(F3)而進行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中,由於輸入操作係以連接線111的下側之區域作為起點(F1),經由左母線101和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內之連接線111(F2),並以連接線111的上側之區域而結束輸入(F3),故操作對象即被特定為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出之操作對象,亦即此例中之包含於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並將適用於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此例係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所包含之水平的直線和垂直的直線之組合,且該軌跡的方向為自左而朝向右方向,並自途中轉變成向上,該軌跡係橫切連接線111。其結果,如(b)所示,配置具有a接點記號121b、連接左母線101和a接點記號121b之連接線112a、以及連接a接點記號121b和連接線111之連接線112b之並聯電路於進行過輸入操作的位置。
又,如(c)所示,亦可自連接線111之上側 的區域朝向下側的區域移動預定的距離之後,朝向區域L大約轉換90度方向,並對應於移動至左母線101之左側的區域L為止之輸入操作J,而配置(b)之並聯電路。第19圖雖為a接點記號的並聯電路,但同樣地亦可配置如第2圖第20圖所示之線圈記號131a、131b的並聯電路。
第19圖和第20圖雖顯示作成連接於左母線101或右母線102的並聯電路之例,但亦可作成能於連接線111的途中進行分歧之並聯電路。第21圖係如(a)所示,自左側開始配置2個之a接點記號121a、121b和1個之線圈記號131於連接線111。其中,以存在於a接點記號121a、121b之間的連接線111之上側的區域為起點,且能包圍a接點記號121b之方式而進行U字形之輸入操作J。其結果,如(b)所示,a接點記號121c係於進行過輸入操作的位置自連接線111分歧,且並聯而配置於a接點記號121b。由於該處理之詳細情形和第19圖為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以上,如第19圖和第20圖所說明,藉由進行描繪梯形程式的追加處所之輸入操作J,且根據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指令,基材要素係置換成由程式構成要素和連接線所組成之梯形程式。
亦即,由於能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以及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中以較少的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的程式之功 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2-4)截取‧刪除記號之例
第22圖係如(a)所示,自a接點記號121的左上側朝向右下側移動輸入指示體,且於a接點記號121的右下側朝向左方沿水平方向移動之後,自a接點記號121的左下側朝向右上側移動之方式而進行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中,由於操作係以a接點記號121的左上側之區域作為起點(F1)朝向右下側移動,且於a接點記號121的右下側朝向左方沿水平方向移動之後,從a接點記號121的左下側往右上側移動(F2),並以a接點記號121的右上側之區域結束輸入(F3),故操作對象即被特定為屬於程式構成要素之a接點記號121。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出之操作對象,亦即將此例中之包含於a接點記號121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並將適用於a接點 記號121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此例係執行截取a接點記號121而置換成連接線之指令。
據此,如(b)所示,截取輸入操作J的軌跡所橫切之a接點記號121而配置連接線111於該區域。
又,所截取之a接點記號121亦可貼附於另外的區域。此外,該情形之手勢定義亦可將全部的程式構成要素作為對象而予以定義。
第23圖雖亦和第22圖相同,但相對於第22圖係顯示截取輸入操作J的軌跡所橫切之程式構成要素之處理,第23圖係顯示刪除輸入操作J的軌跡所橫切之程式構成要素(該情形為a接點記號121),並置換成連接線之情形。由於該處理之詳細情形和第22圖之情形為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又,刪除之a接點記號121亦可作成無法貼附於另外的區域之情形。此外,該情形之手勢定義亦可將全部的程式構成要素作為對象而予以定義。
第24圖係顯示刪除並聯電路之情形。如(a)所示,以能描繪並聯電路之連接線112a、112b和a接點記號121b之方式,自較區域L中之連接線111更下側的區域朝向區域M而沿水平方向移動輸入指示體之後,朝向上側大約轉換90度方向,並移動至連接線111之上側的區域為止之方式進行輸入操作J。結果,如(b)所示,刪除進行過輸入操作的位置之並聯電路。由於該處理之詳細情形和第19圖之情形為大致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以上,如第22圖至第24圖所說明,藉由進行描繪欲刪除的程式構成要素之輸入操作J,根據該程式構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指令,程式構成要素係置換成連接線乃至基材要素。
亦即,由於能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以及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中以較少的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的程式之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之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2-5)另外之例
(2-5-1)將2個以上之構成要素和手勢予以組合之配置處理
上述之例係以程式編輯畫面之構成要素和輸入操作的組合,將適用於該構成要素的指令予以定義。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以能區分根據存在於輸入操作的對象之附近之程式構成要素的有無而執行之指令之方式而構成手勢定義。
第25圖係顯示以能於程式構成要素的一個命令行(command line)之左側的附近跨越連接線之方式而進行輸入操作,而將連接線變更為另外的程式構成要素之情形。亦即,如(a)所示,於命令行132的左側進行自連接線111之上側的區域朝向下側的區域之輸入操作J。
亦即,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操作J的F1、F2、F3之座標資訊和座標的軌跡、以及以F1為起點而F3為終點之軌跡的方向。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之座標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此例中,由於輸入操作之軌跡係以命令行132的左側之連接線111之上側的區域作為起點(F1),經由連接線111(F2),並以連接線111之下側的區域而結束輸入(F3),故操作對象即被特定為存在於程式構成要素之命令行132的左側之連接線111。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特定之操作對象,亦即將此例中之包含於連接線111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進行比對,並將適用之指令予以特定。亦即,由於此例係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為上下方向的直線,且該軌跡為向下,且命令行132係鄰接於該連接線111之右側,故執行將命令行132變更成下降命令行132a之指令。
據此,如(b)所示,命令行132係變更成附加向下的箭頭於命令行的左側之下降命令行132a。
第26圖係如(a)所示,於一條的連接線111係配置有2個之a接點記號121a、121b、以及線圈記號131。在該梯形程式以如(b)所示之方式,進行追加a接點記號於a接點記號121a、a接點記號121b二者之間的輸入操作J。 此時,處理執行手段12係將連接線111予以特定為操作對象,並根據連接線111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符合於輸入操作J之指令。亦即,將連接線111置換成a接點記號。
此時,處理執行手段12亦可僅單純配置a接點記號於進行過輸入操作J的區域,亦可在區域較小時擴展2個之a接點記號121a、121b之間的距離而在當中配置a接點記號。後者之情形時,例如能以具有在邏輯上將程式構成要素(a接點)插入於梯形程式之相應處所之狀態下,顯示程式整體之功能之方式來進行構成,而藉此實現處理執行手段12。或者,亦可設置下列功能於處理執行手段12:判斷配置程式構成要素(a接點記號)之區域是否具有能夠配置該程式構成要素之充足的面積之功能;以及若未具有充足的面積時,則在擴展鄰接於該區域之程式構成要素間的距離之後,再配置程式構成要素之功能。
結果,當2個之構成要素互相靠近時,則可如(c)所示,擴展該距離的同時,並配置對應於輸入操作J之a接點記號121c於該擴展的區域。
亦即,由於能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以及對該操作對象而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中,以較少的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之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2-5-2)將2筆畫面以上之軌跡和配置要素予以組合之配置處理
上述之例雖係說明以1筆畫而定義手勢定義之情形,但亦可將具有2筆畫以上之軌跡的手勢定義予以定義。
第27圖係顯示組合2個之手勢定義的編輯之例之圖示。說明含有如(a)所示之程式P10、P11的梯形程式,以能指定是否要執行其中的程式P11的方式,而欲執行稱為主要(master)控制(control)的程式之情形時之例。
該情形時,如(b)所示,首先,作為第1筆畫,係以的字形狀之輸入操作J1而描繪程式P11的外緣。藉由該輸入操作,處理執行手段12係執行將程式P11設為選擇狀態之指令。繼而如(c)所示,作為第2筆畫,係描繪自左向右而橫切程式P10和程式P11之間的左母線101之輸入操作J2。據此,處理執行手段12係如(d)所示,製作出將指示主要控制電路的開始之程式P13配置於程式P10和程式P11之間,並在程式P11之下方係配置指示主要控制的結束之程式P14的主要控制電路。又,主要控制電路為其中一例,如此之將選擇成為處理對象的程式之輸入操作、以及對該選擇之程式執行指令之輸入操作予以組合之順序,當然亦可適用於另外的處理。
如此,不僅藉由一次的輸入操作對該輸入操作所指定的構成要素進行指令,亦以將選擇操作對象之輸入操作、以及指定對該選擇之操作對象執行指令之輸入操作予以組合之方式來進行構成,而更能增加可與輸入操 作產生對應關係之操作的種類。
亦即,由於能使用和欲附加於程式的變化相似之同一種軌跡,而執行因應於操作對象而不同的指令,故對使用者而言,具有較易於記憶使用於輸入操作之軌跡,而能於較少的期間習得在平板電腦終端中,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編輯方法之功效。
此外,由於能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以及對該操作對象而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中,以較少的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之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2-5-3)於輸入操作定義組對於程式編輯畫面之指令之情形時
上述之例雖係顯示使用手勢定義,將相對於輸入操作和構成要素之指令予以定義之情形,但亦可於輸入操作定義相對於程式編輯畫面之指令,亦即,例如將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之程式的範圍予以變更之處理(以下,稱為捲動(scroll)處理),將於上一步所執行的指令回溯到執行前的狀態之處理、或執行和於上一步所執行的指令相同的指令之處理等。
例如可將下述之功能設置於處理執行手段12:以藉由在構成要素之上所進行之輸入操作而進行捲動 處理之方式,在全部的構成要素之手勢定義中,將以2個之輸入指示體進行之輸入操作定義為捲動處理之相關的軌跡,且將以2個之輸入指示體進行之輸入操作判定為相對於程式編輯畫面的處理。或者,在手勢定義中,將捲動處理定義為左母線之左側的區域L(左側基材要素L)或右母線之右側的區域R(右側基材要素R)之相關的指令。
第28圖係顯示2個之輸入指示體的輸入操作之捲動處理之例。在欲觀看存在於較顯示於(a)之程式編輯畫面180的梯形程式更下方的梯形程式時,則如(b)所示,對於程式編輯畫面180的描繪有梯形程式之區域,以2個之輸入指示體往欲捲動的方向進行輸入操作J。結果,隨著輸入指示體的移動,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180的梯形程式之範圍亦移動。繼而如(c)所示,於顯現出所望的範圍時,自程式編輯畫面180拖離輸入指示體而結束輸入操作J,並結束捲動處理。
第29圖係顯示於左側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中,將捲動處理定義為對應於直線的軌跡的指令之情形之例。在欲觀看存在於較(a)之程式編輯畫面180的狀態更後方(下方)的梯形程式時,則如(b)所示,對於程式編輯畫面180的左側基材要素L,以1個之輸入指示體往欲捲動之方向進行輸入操作J。結果,隨著輸入指示體之移動,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180的梯形程式之範圍亦改變。繼而如(c)所示,於顯現出所望的範圍時,藉由自程式編輯畫面180拖離輸入指示體結束輸入操作J,而結束捲動處 理。又,此處雖係說明對左側基材要素L進行輸入操作J之情形,但對右側基材要素R進行時,亦可進行相同的手勢定義。此外,亦可根據輸入操作的軌跡之時間變化的大小而改變結束輸入操作之後的捲動之繼續時間。此外,對於捲動以外的編輯處理,亦可藉由定義於手勢定義而執行。例如,亦可藉由定義於手勢定義而執行取消處理之指令、重新執行已取消之處理之指令、或重覆處理之指令。
此處係說明有關於和一般的工程工具之梯形程式的作成處理作比較之功效。第30圖係示意顯示一般的工程工具之程式編輯順序之圖示。此處所示之順序係由平板電腦終端執行具有輸入部為滑鼠等的指標(pointing)裝置之個人(personal)電腦用之工程工具。一般之情形,首先,如第30圖(a)所示,將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配置於程式編輯畫面。此後,如第30圖(b)所示,以輸入指示體點擊(tap)欲配置程式構成要素的程式編輯畫面上之位置P1,繼而自排列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的配置用按鈕之工具列(bar)中,由輸入指示體點擊例如a接點記號配置用按鈕141。據此,即能如第30圖(c)所示,追加a接點記號121a於程式編輯畫面。該a接點記號121a雖由連接線111而與左母線101連接,但配置於a接點記號121a的右側之連接線111b則未連接於右母線102。
此後,如第30圖(d)所示,由輸入指示體點擊工具列中之線圈記號配置用按鈕142時,則追加線圈記號131於a接點記號121a和右母線102之間,並由連接線 111b而連接線圈記號131和a接點記號121a之間,且由連接線111c而連接線圈記號131和右母線102之間。
繼而如第30圖(e)所示,在點擊工具列中之a接點記號配置用按鈕141時,則如第30圖(f)所示,配置a接點記號121b於上述作成之a接點記號121a之下方。該a接點記號121b雖亦由連接線112a而與左母線101連接,但配置於a接點記號121b的右側之連接線112b則未連接於右母線102。
此後,如第30圖(g)所示,在欲配置連接線111b之位置P2,亦即,此處係點擊與連接於a接點記號121b之連接線112b的右端對應之連接線111b上之位置P2,並點擊工具列中的往上下方向延伸之連接線配置用按鈕143。據此,如第30圖(h)所示,作成配置將連接線111b上之位置P2和連接線112b的右端之間予以連接之連接線112c,且並聯配置a接點記號121a、121b之並聯電路。
如此,一般的工程工具係於將程式構成要素配置於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時,則必須有選擇配置記號之位置,且選擇以工具列之型式配置的記號之步驟。
相對於此,實施形態2係藉由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而取得輸入操作,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之座標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根據包含於前述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及定義於前述構成要 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指令而執行指令。結果,即能以一個之輸入操作而執行操作對象的指定、以及對該操作對象執行之指令的指定。
亦即,依實施形態2所說明之順序而輸入第30圖所進行的操作時,則如第30圖(i)所示,進行2個之輸入操作,亦即,進行自左母線101的左側之區域至右母線102的右側之區域之水平方向的輸入操作J1之後,自左母線的左側之區域沿水平方向移動至母線間之區域,向上大約轉換90度方向,進行交叉於由輸入操作J1所引伸的連接線111之輸入操作J2,藉此即能輸入第30圖(g)之梯形程式。
亦即,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中,以較一般的工程工具更少的操作次數和勞力而編輯程式之功效。
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此外,由於能以構成要素和輸入操作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和指令的組合而將手勢定義予以定義,故能於各構成要素將對應於相同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之指令予以定義,而能抑制軌跡的種類(數量)。亦即,由於使用者須記得之軌跡的種類(數量)為少數即可,故具有就使用者而言,易於記憶輸入操作所使用之軌跡,而能提供以較少的期間而容易習得操作方法之程式作成環境之功 效。
又,以上雖為說明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之座標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根據該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將執行之指令予以特定之例,但亦可以由構成要素的上下左右將區域予以區分,並根據該區域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將執行之指令予以特定之方式進行構成。
亦即,例如亦能以藉由座標資訊而區分左母線的左側之區域、左母線和右母線之間之區域、以及右母線的右側之區域,並使用處理執行手段12判定輸入操作J是以何種順序而橫切各區域,且在手勢定義中係除了座標資訊和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執行的指令之外,亦定義橫切區域之順序的組合以取代構成要素,並根據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的指令之方式進行構成,從而獲得第9圖、第10圖所說明之功效。
此外,例如亦能以將連接線的上側之區域和下側之區域予以區分,以座標資訊而區分上側之區域和下側之區域,並使用處理執行手段12判定輸入操作J是以何種順序而橫切各區域,且在手勢定義中,係除了座標資訊和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及執行的指令之外,亦定義橫切區域之順序的組合以取代構成要素,並根據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的指令之方式進行構成,從而獲得第11圖所說明之功效。
此外,例如亦能以藉由座標資訊而區分a 接點記號的上下左右傾斜之區域、以及a接點記號之區域,並使用處理執行手段12而判定輸入操作J是以何種順序而橫切各區域,且在手勢定義中係除了座標資訊和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及執行的指令之外,亦定義橫切區域之順序的組合以取代構成要素,並根據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之指令之方式進行構成,從而獲得第16圖所說明之功效。
實施形態3
手勢定義所定義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亦可模仿文字而予以定義。實施形態3係說明有關於將模仿文字之軌跡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情形。
將模仿文字之軌跡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情形時,相較於未將模仿文字之軌跡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情形,其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係必須儲存高解析度的位置資訊。因此,實施形態3中,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而由2種類的解析度產生輸入軌跡。
程式編輯畫面係由預定大小之第1分割單位而區分成複數的區域。該區域係於辨識自輸入指示體輸入文字時所使用者。以下,將由第1分割單位而區分的區域稱為詳細區域。此外,程式編輯畫面亦由大於第1分割單位,且為第1分割單位的面積之整數倍大小之第2分割單位進行區域管理。該區域係於辨識自輸入指示體輸入未模仿文字的軌跡時所使用。以下,將由第2分割單位而管理的區域稱為粗略區域。此外,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根據使詳細區域和粗略區域產生對應關係之區域 管理資訊而產生2個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
將程式編輯畫面與詳細區域和粗略區域產生對應關係之理由在於,包含於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的文字資訊之文字的大小(面積)為大幅地小於程式構成要素的大小,故使用處理執行手段12即可區分模仿文字之軌跡和未模仿文字之軌跡,而能減少演算處理的量。
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的文字的大小和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的程式構成要素相比較而並非那麼小時,則亦可由1個的區域進行構成。
此外,亦能以未設置與粗略區域產生對應關係的管理資訊,而根據與詳細區域產生對應關係的區域管理資訊而產生1個的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並於處理執行手段12不區分模仿文字之軌跡和未模仿文字之軌跡之方式進行構成。
區域管理資訊係管理程式編輯畫面上所設定的區域。此處係例示由以區分在程式編輯畫面上所設定的區域之資訊、以及將詳細區域和粗略區域產生對應關係之資訊作為區域管理資訊。第31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區域管理資訊的概念之圖示,(a)係顯示程式編輯畫面之詳細區域和粗略區域的關係之圖示,(b)係顯示區域管理資訊之一例之圖示。如第31圖(a)所示,程式編輯畫面係例如以畫面左上而作為原點,設置x軸於左右方向,並設置y軸於垂直於x軸的方向。配置有複數個第1分割單位之詳細區域FM x i y j(i、j為自然數)於該xy面上。詳細區域的大小係 可因應於輸入指示體的和程式編輯畫面之接觸區域的大小而任意設定。例如,作為輸入指示體而僅使用手指時,相較於使用觸控筆(stylus pen)之情形,能擴展接觸區域的大小。此外,該例中,1個之粗略區域CM x m y n(m、n為自然數)係由5列×2行之詳細區域FM x i y j所構成。此外,1個之詳細區域FM x i y j係由座標的單位為10×10之大小的區域所構成。如此之關係為如第31圖(b)所示,例如由表格(table)形式予以顯示。亦即,規定包含於各詳細區域FM x i y j之程式編輯畫面上的座標範圍,並規定包含於各粗略區域CM x m y n之詳細區域FM x i y j。
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根據由座標單位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以及區域管理資訊而產生粗略區域單位之粗略輸入軌跡(第1輸入軌跡)、以及詳細區域單位之詳細輸入軌跡(第2輸入軌跡)。
處理執行手段12係例如根據包含於粗略輸入軌跡之座標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對該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判定最初是否存在對應粗略輸入軌跡的軌跡,存在時,則執行對應於該軌跡之指令。該情形時,則不進行使用詳細輸入軌跡之操作對象的特定處理。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於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之軌跡不存在於手勢定義時,則根據包含於詳細輸入軌跡之座標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對該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判定是否存在對應於詳細輸入軌跡的軌跡,存在時,則執行對應於該軌跡之指令。使用詳細輸入軌跡時,由於手 勢為文字之情形,故使用包含於詳細輸入軌跡之形狀及其方向而進行文字辨識,並將輸入的文字予以特定。
此外,作為可進行構成要素配置之基材要素的一種而分別將標準基材要素、用以輸入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的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以及用以輸入構成要素的註解(comment)資訊之註解輸入基材要素予以定義,且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藉此即能判定輸入的文字是否為相對於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或註解資訊。例如,處理執行手段12係於操作對象為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時,則根據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指令,將根據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或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而進行文字辨識處理所取得的文字登錄為與該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產生關聯之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且進行將該裝置名配置於程式編輯畫面的特定位置之處理。此外,操作對象為註解輸入基材要素時,則根據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指令,將根據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軌跡的形狀、或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而進行文字辨識處理所取得的文字登錄為和該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產生關聯之構成要素之註解資訊,且進行將該註解資訊配置於程式編輯畫面的特定位置之處理。又,此處,裝置名係用以區分各個程式構成要素之名稱。註解係附加於程式構成要素之說明文。
又,此時,處理執行手段12和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亦能以根據第1筆畫之輸入操作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之方式進行構成。此外,藉由以輸入操作 為無預定的時間而判定為輸入操作結束之方式進行構成,則即使於基材要素的區域之外繼續輸入操作時,亦能繼續文字輸入。
第32圖係顯示使用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和註解輸入基材要素而指定梯形程式之文字輸入區域之一例之圖示。如該圖所示,梯形程式係由連接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的連接線111、112貫穿而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記號,連接線111、112係於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而沿上下方向配置。此外,梯形程式一般係於較記號之更上側表記相對於該記號之裝置名,且於較記號之更下側表記相對於該記號之註解。因此,在連接線111、112所夾住之區域則有輸入的文字為裝置名還是為註解變得不明確之虞。因此,實施形態3係將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配置於連接線111、112的上側之預定範圍而設置裝置名輸入區域Rd,且將註解輸入基材要素配置於連接線111、112的下側之預定範圍而設置註解輸入區域Rc。此外,各構成要素係連結有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和註解輸入基材要素。
此外,連接線111之a接點記號121a的上部係設置有裝置名輸入區域Rd121a,下部係設置有註解輸入區域Rc121a。連接線111之線圈記號131a的上部係設置有裝置名輸入區域Rd131a,下部係設置有註解輸入區域Rc131a。此外,連接線112之a接點記號121b的上部係設置有裝置名輸入區域Rd121b,下部係設置有註解輸入區域Rc121b。連接線112之線圈記號131b的上部係設置有裝置 名輸入區域Rd131b,下部係設置有註解輸入區域Rc131b。
第33圖係顯示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此處和第2圖或第3圖相同,其係例示有關於將瓷磚狀的區域鋪陳於程式編輯畫面,且將區域作為1單位而掌握軌跡的經過之方法。第33圖(a)係顯示粗略區域時之瓷磚狀的框之配置關係之圖示,第33圖(b)係顯示詳細區域時之瓷磚狀的框之配置關係之圖示,第33圖(c)係顯示第33圖(a)、(b)時的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
此例中,手勢定義係將構成要素的種類、軌跡的形狀、該方向、以及執行的指令產生對應關係。軌跡的形狀及該方向的資訊係具備粗略區域用的資訊和詳細區域用的資訊。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座標資訊則如上述,係形成根據定義於程式編輯畫面的座標系而取得之座標。此例中,粗略區域用的資訊和第2圖或第3圖之情形相同。詳細區域用的資訊係進而將粗略區域之框分割成9個,而較粗略區域之情形能更詳細的區分輸入操作的軌跡。此處係使用複數的框而將軌跡的形狀予以定義。亦即,軌跡的形狀係由經由起點至終點為止之框的座標而予以判定,軌跡的方向係由經由起點至終點為止之框的順序而予以判定。
粗略區域和詳細區域之框的大小雖具有根據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的構成要素之大小和輸入指示體之粗細而能由使用者調整之實際的尺寸,但手勢定義的框雖可將實際尺寸予以定義,但亦可僅將不具有實際尺寸之邏 輯性的位置關係予以定義。第33圖所示之手勢定義係顯示將邏輯性的位置關係予以定義之情形。
又,此處雖係以正方形的框作說明,但亦可使用例如正六角形等之另外形狀的框。
繼而說明有關於程式編輯方法。第3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未配置任何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之程式編輯方法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
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步驟S51)。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係由輸入指示體的接觸位置之座標資訊、座標的軌跡、以及軌跡的方向所組成。
此處,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根據座標資訊,並以粗略區域單位產生粗略輸入軌跡而作為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資訊,並作成詳細區域單位之詳細輸入軌跡(步驟S52)。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詳細輸入軌跡而辨識文字,並取得輸入文字(步驟S53)。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是否成功取得輸入文字(步驟S54)。
在根據詳細輸入軌跡而成功取得輸入文字時(步驟S54為“是”(Yes)時),則判定對應於詳細輸入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亦即對應於由步驟S57所取得的文字之指令是否定義於手勢定義(步驟S55)。對應於詳細輸入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亦即對應於由步驟S53所取得的文字之指令為存在於手勢定義時(步驟S55為 “是”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執行儲存於手勢定義之指令(步驟S56),並將登錄於程式構成要素的文字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步驟S57)。根據上述而結束程式之編輯處理。
另一方面,步驟S54中,無法根據詳細輸入軌跡而取得輸入文字時(步驟S54為“否”(No)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是否存在於手勢定義(步驟S58)。在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為存在於手勢定義時(步驟S58為“是”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執行儲存於手勢定義之指令(步驟S59),並將程式構成要素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步驟S60)。根據上述而結束程式之編輯處理。
此外,步驟S58中,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的形狀及該方向的指令並不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時(步驟S58為“否”時)、或步驟S55中,在對應於詳細輸入軌跡的形狀及該方向的指令並不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時(步驟S55為“否”時),則判定為無該指令(步驟S61),並結束處理。又,判定為無該指令時,則可構成為能顯示錯誤訊息,亦可構成為不顯示錯誤訊息。
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於步驟S51取得輸入操作的軌跡而作為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並執行步驟S52之粗略輸入軌跡和詳細輸入軌跡的產生。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亦可同時並行處理使用粗略輸入軌跡之步驟S58~S60之處理、以及使用詳細輸入軌跡之步驟S53~S57之處理。
此處,說明有關於在未配置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進行模仿文字的軌跡之輸入操作時之具體例。
第35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第35圖係顯示配置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具有a接點記號121和線圈記號131之2條的母線101、102間之連接線111之輸入操作。首先,如第35圖(a)所示,使用者係使用輸入指示體而於程式編輯畫面上進行輸入操作J。藉由輸入操作J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並產生粗略輸入軌跡和詳細輸入軌跡。
處理執行手段12係使用步驟S57所輸入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詳細輸入軌跡)進行文字辨識而取得「X1」之輸入文字。繼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最初的1個之文字「X」之指令。結果,如第35圖(b)所示,配置程式構成要素。此例中,具有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具有a接點記號121和線圈記號131之2條的母線101、102間之連接線111之程式構成要素係配置於程式編輯畫面上。此外,辨識之輸入文字「X1」係作為裝置名151而配置於程式構成要素之a接點記號121上方的區域。
此為其中之一例,手勢和執行的指令之組合亦可使用手勢定義而進行另外的定義。
此外,第35圖雖係顯示藉由進行模仿文字的軌跡之輸入操作而進行對於程式編輯畫面的程式之追加、以及對於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的文字輸入之例,但 亦可使用另外的方法而執行文字輸入。第3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如(a)所示,在程式編輯畫面200內進行預定的輸入操作J(例如,此例為進行點擊動作),藉此而如(b)所示,將文字輸入視窗(window)210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200上,並將文字輸入區域220配置於進行輸入操作J的區域。此外,如(c)所示,自文字輸入視窗210而輸入文字,藉此而如(d)所示,配置程式100。又,此處例示之文字輸入視窗210係由「X」、「Y」、「M」、「L」之字母(alphabet)、「0(00)」~「9」之數字、以及「←(返回)」、「取消」、「決定」之各命令所組成。此係由於已決定梯形程式所使用的文字,故不必配置全部之字母,而僅配置經常使用者即可。據此而易於無誤地輸入(選擇)文字,並能縮小文字輸入視窗210在程式編輯畫面200內所占的比例,而提高程式編輯畫面200的辨識性。
此外,例如,亦可配置稱為和裝置名產生有關連而使用之標籤(label)的變數名之一覽表,而得以易於無誤地輸入(選擇)標籤。
繼而說明有關於配置程式構成要素於程式編輯畫面時的程式編輯方法。第3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的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時之程式編輯畫面之程式編輯方法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上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步驟S71)。
此外,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使 用區域管理資訊而產生包含粗略區域單位的座標之粗略輸入軌跡、以及詳細區域單位的座標之詳細輸入軌跡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步驟S72)。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操作對象是否為文字輸入用之構成要素(步驟S73)。
操作對象不為文字輸入用之構成要素時(步驟S73為“否”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是否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步驟S74)。此處係根據儲存於包含粗略輸入軌跡的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而將軌跡所通過之構成要素予以特定,且將該構成要素定位作為操作對象。
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為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時(步驟S74為Yes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執行儲存於手勢定義之指令(步驟S75),並將執行指令之後的程式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步驟S76)。根據上述而結束程式之編輯處理。
另一方面,步驟S73中,操作對象為文字輸入用之構成要素時(步驟S73為“是”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詳細輸入軌跡而辨識文字,並取得輸入文字(步驟S77)。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儲存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座標資訊而判定操作對象是否為裝置名輸入區域Rd(步驟S78)。操作對象為裝置名輸入區域Rd時(步驟S78為Yes時),則根據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指令,將辨識的文字行登錄為相關連於該裝置名輸入區域Rd之程式構 成要素之裝置名資訊,並將於該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顯示區域配置辨識出的輸入文字作為裝置名之程式編輯畫面予以顯示(步驟S79)。根據上述而結束程式之編輯處理。
此外,步驟S78中,操作對象不為裝置名輸入區域Rd時(步驟S78為“否”時),則判定操作對象是否為註解輸入區域Rc(步驟S80)。操作對象為註解輸入區域Rc時(步驟S80為“是”時),則根據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指令,將辨識的文字行登錄為相關連於該註解輸入區域Rc之構成要素之註解資訊,並將於程式構成要素之註解顯示區域配置辨識出的輸入文字之程式編輯畫面予以顯示(步驟S81)。根據上述而結束程式之編輯處理。
此外,步驟S74中,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指令不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時(步驟S74為“否”時),則判定為無該指令(步驟S82),並結束處理。此外,步驟S80中,操作對象不為註解輸入區域Rc時(步驟S80為“否”時),則結束處理。
以下,說明有關於在已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1)將連接線置換成程式構成要素之情形,(2)將裝置名配置於已配置之程式構成要素之情形,(3)使用文字的一覽表而輸入裝置名的文字之情形時之程式編輯處理之具體例。
(1)將連接線置換成程式構成要素之情形
第38圖至第4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第38圖係顯示於配置有左母線101、 右母線102、以及連接2條的母線101、102間之具有線圈記號131之連接線111之程式編輯畫面,將裝置名輸入於裝置名輸入區域而配置a接點記號之輸入操作。
首先,如第38圖(a)所示,使用者係使用輸入指示體而在較程式編輯畫面的連接線111更上方,且於較連接線111的中央更靠左方之裝置名輸入區域進行輸入操作J。藉由輸入操作J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且由於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存在於輸入操作J之軌跡的下方,故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操作對象為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詳細輸入軌跡)進行文字辨識而取得「X1」之輸入文字。繼而根據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文字之最初的1個之文字「X」之指令。結果,如第38圖(b)所示,配置程式構成要素。此例中,對應於進行輸入操作J的區域之位置的連接線111係置換成a接點121,此外,辨識之輸入文字「X1」係作為裝置名151而配置於程式構成要素之a接點記號121上方的區域。
第39圖係顯示於配置有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2條的母線101、102間之具有a接點記號之連接線111之程式編輯畫面,將裝置名輸入於裝置名輸入區域而配置線圈記號或a接點記號之輸入操作。
首先,如第39圖(a)所示,使用者係使用輸入指示體而在較程式編輯畫面的連接線111更上方,且於 較連接線111的中央更靠右方之裝置名輸入區域進行輸入操作J。藉由輸入操作J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且由於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存在於輸入操作J之軌跡的下方,故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操作對象為裝置名輸入基材要素。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詳細輸入軌跡)進行文字辨識而取得「Y1」之輸入文字。繼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文字之最初的1個之文字「Y」之指令。結果,如第39圖(b)所示,配置程式構成要素。此例中,對應於進行輸入操作J的區域之位置的連接線111係置換成線圈記號131,此外,辨識之輸入文字「Y1」係重疊於線圈記號131而配置作為裝置名151。
又,在梯形程式當中,此處之「Y」係指輸出裝置的線圈之裝置名,亦為指顯示線圈之激磁狀態的輸入裝置之裝置名。因此,可如(c)所示,藉由預先決定連接線111上之輸出裝置(線圈記號131)的區域、以及輸入裝置(a接點記號121)的區域,並依據於哪個區域進行過輸入操作而改變配置之記號的種類。此例中,將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區分成a:b,並將各區域設為Ra、Rb。於區域Rb進行過「Y」之手勢的輸入時,則如(b)所示,配置線圈記號131和裝置名151,而於區域Ra進行過「Y」之手勢的輸入時,則如(c)所示,配置a接點記號121和裝置名151。
此外,在配置於連接線111的上側之區域的 裝置名輸入區域Rd當中,如(d)所示,在藉由「Y」之輸入操作而配置程式構成要素於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座標資訊之連接線111上方時,可顯示能選擇所配置的記號為「a接點」或「線圈」之選擇視窗161。
又,第39圖雖係說明有關於a接點記號、以及線圈記號之例,但配置另外之程式構成要素時,亦可藉由定義於手勢定義而進行相同的操作。例如,於區域Ra進行第14圖(b)所示的輸入操作J時,亦可配置條件輸入行以取代命令行。
第40圖係顯示於配置有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2條的母線101、102間之具有a接點記號之連接線111之程式編輯畫面,將裝置名輸入於裝置名輸入區域而配置命令行,並設定引數於命令行之輸入操作。
首先,如第40圖(a)所示,使用者係使用輸入指示體而在較程式編輯畫面的連接線111更上方,且於較連接線111的中央更靠左方之裝置名輸入區域而進行輸入操作J。藉由輸入操作J而產生輸入手勢特性資訊。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詳細輸入軌跡)進行文字辨識而取得「MOV」之輸入文字。繼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最初的1個之文字「M」之指令。此例中,由於第2個之文字以後續接「OV」之文字,此係屬於命令後,故配置命令行132於對應於進行輸入操作J的區域之連接線111上方的位置,此外,辨識之輸入文字「MOV」係重疊而配置於程式構成 要素的命令行132之特定的位置。
又,第40圖(a)、40(b)雖係顯示藉由描繪於裝置名輸入區域Rd的文字而配置包含命令文之命令行132之情形,但命令行132通常除了命令文之外,尚需要引數之輸入操作。因此,可如(c)所示,繼續將輸入操作J的文字輸入於命令行132上方之裝置名輸入區域Rd,如(d)所示,將引數152b輸入於命令行132的內部。引數為複數時,則將該步驟重覆進行相對於引數之個數之次數。
此等為其一例,輸入操作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和執行的指令之組合,亦可使用手勢定義而進行另外的定義。
以上,如第38圖至第40圖所說明,藉由進行模仿文字的軌跡之輸入操作J,且根據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指令,基材要素係置換成登錄有裝置名之程式構成要素。
亦即,由於能使用相似於文字的軌跡而追加程式構成要素,故就使用者而容,具有輸入操作所使用之軌跡的記憶變得容易,且能於較少的期間習得於平板電腦終端當中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編輯方法之功效。
此外,由於可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和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亦能同時進行文字資訊的登錄,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以較少之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 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之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2)將裝置名配置於已配置之程式構成要素之情形
第4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第41圖係顯示在配置著配置有a接點記號121和線圈記號131之連接線111,且在各記號未附加裝置名和註解的狀態之程式編輯畫面,將裝置名配置於a接點記號121的裝置名輸入區域Rd之輸入操作。
首先,如第41圖(a),使用者係使用輸入指示體而在程式編輯畫面之a接點記號121的上部之裝置名輸入區域Rd進行輸入操作J。依據輸入操作J而產生輸入手勢特性資訊。
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詳細輸入軌跡)進行文字辨識而取得「X1」之輸入文字。由於該輸入操作J並不橫切連接線111,故操作對象係被特定為裝置名輸入區域Rd,並根據裝置名輸入區域Rd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指令,並登錄裝置名於a接點記號121。結果,如4第41圖(b)所示,配置輸入文字「X1」於a接點記號121的上方而作為裝置名151。此外,雖未圖示,但於註解輸入區域進行模仿文字的形狀之輸入操作時,亦經由相同的過程而登錄註解資訊於a接點記號。
以上,如第41圖所說明,藉由進行模仿文字的軌跡之輸入操作J,而根據基材要素之相關的手勢定 義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指令,從而登錄裝置名於程式構成要素。
亦即,由於能使用相似於文字的軌跡而將文字資訊登錄於程式構成要素,故就使用者而言,具有輸入操作所使用之軌跡的記憶變得容易,且能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於較少的期間習得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編輯方法之功效。
此外,由於可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和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以較少之勞力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3)使用文字的一覽表而輸入裝置名的文字之情形
上述之說明係說明將模仿文字的形狀之軌跡使用於手勢定義而將裝置名和註解登錄於程式構成要素之處理。在平板電腦終端中,文字輸入並不限定僅使用軌跡之輸入,例如亦可進行使用文字的一覽表(以下,稱為文字輸入視窗)之輸入。該情形時,可於手勢定義中,將文字輸入視窗顯示,且將自該視窗輸入的文字儲存於操作對象之特定的區域之指令予以定義,並於文字輸入視窗的文字輸入之後,執行步驟S79以後的處理。第42圖和第43圖係顯示實施 形態3之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42圖係如(a)所示,於a接點記號121上側之裝置名輸入區域Rd進行輸入操作J。當輸入該文字輸入處理用之輸入操作J時,則如(b)所示,顯示文字輸入視窗163,並設置文字輸入區域162於進行過輸入操作J之區域。此後,如(c)所示,使用者係藉由點擊顯示於文字輸入視窗163之文字或數字而輸入該內容於文字輸入區域162。此處係依I1→I2→I3之順序進行點擊。藉由在最後點擊決定按鈕(I4)而確定輸入於文字輸入區域162之文字,且如(d)所示,反映於程式。由於此處係於a接點記號121上側之裝置名輸入區域Rd進行輸入處理,故輸入的文字「X10」係作為a接點記號121的裝置名151而登錄於梯形程式。
第43圖係將文字進行修正之情形。該情形時,如(a)所示,於配置於a接點記號121上側之「X1」之裝置名151a的上部,如(b)所示,進行輸入操作J時,則如(c)所示,顯示文字輸入視窗163,並設置文字輸入區域162於進行過輸入操作J之區域。此外,藉由點擊顯示於文字輸入視窗163之文字或數字等,而輸入該內容於文字輸入區域162。此處係依I1→I2→I3之順序進行點擊而輸入「X10」。藉由在最後點擊決定按鈕(I4)而確定輸入於文字輸入區域162之文字,輸入之文字「X10」係如(d)所示,作為a接點記號121之新的裝置名151b而登錄於梯形程式。
又,第42圖和第43圖雖係顯示於裝置名輸入區域Rd進行文字輸入用之輸入操作之情形,但於註解輸入區域進行之情形亦相同。此外,此處雖係說明有關於裝置名或註解之輸入,但例如對第40圖(b)所示之命令行132亦能適用相同的處理。
又,第42、43圖雖係顯示使用水平方向之直線狀的軌跡作為輸入操作之情形,但亦可將另外之輸入操作分配於文字輸入處理。例如,亦可分配點擊操作或雙(double)點擊操作,以取代水平方向之直線狀的軌跡。
此外,上述之說明雖係顯示進行模仿文字的形狀之輸入操作時,進行程式構成要素的配置、或相對於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或註解的配置之相關的處理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實施形態2之第14圖之例雖配置命令行132,但對於往該命令行132之文字的輸入亦能適用相同的處理。
此外,4第42圖和第43圖雖係顯示裝置名的配置之例,但亦可構成為於未配置程式構成要素之連接線111的上側之裝置名輸入區域而進行相同的輸入操作,藉此將配置有裝置名之程式構成要素配置於對應於進行過輸入操作的座標之連接線111上的位置之構成。
根據如此之構成,於程式構成要素之上下的區域之未配置任何構成要素之區域進行文字輸入處理時,則登錄裝置名或註解於該程式構成要素,並更新梯形程式。此外,於程式構成要素之上下的區域之配置有文字 的區域進行文字輸入處理時,則變更該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或註解,且根據該變更而更新梯形程式。
亦即,由於能使用相似於文字的軌跡而編輯程式構成要素,故就使用者而言,具有輸入操作所使用之軌跡的記憶變得容易,且能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於較少的期間習得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編輯方法之功效。
此外,由於可同時進行操作對象的指定和對該操作對象進行之指令的指定,並同時進行文字資訊的編輯,故能達成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以較少之勞力而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功效。此外,由於不需要從一覽表選擇對操作對象進行的處理之過程,故不需要將用以指定對操作對象進行的指令之選項的一覽表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故能達成可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
又,描繪上述的軌跡之輸入操作的文字輸入時,有可能會例如無法判別裝置名輸入區域,而於較程式編輯畫面的裝置名輸入區域更上方的區域進行輸入操作,將欲輸入於裝置名輸入區域者輸入於註解輸入區域。為了防止該事態的產生,亦可將、能對以描繪軌跡之輸入操作而可輸入裝置名的輸入、註解的輸入等字串的區域加以區別之圖形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
第44圖係顯示實施形態3之文字輸入區域的導引顯示之一例之圖示。第44圖(a)係顯示以使用者能辨識受理裝置名或註解的輸入操作之區域的方式,將文字輸入操作受理區域164明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上之情形。
此外,第44圖(b)係顯示於使用者輸入操作J之輸入中,將顯示辨識處理的區域之導線165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之情形。
實施形態3係於程式編輯畫面進行描繪模仿文字的軌跡之輸入操作時,當操作對象為能輸入文字的構成要素時,根據包含於含有詳細輸入軌跡的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輸入操作的軌跡或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而辨識輸入文字。此外,根據手勢定義而取得對應於詳細輸入軌跡的指令並予以執行,並配置輸入於操作對象的裝置名或註解的文字。據此,由於藉由模仿文字的形狀之輸入操作而能配置程式構成要素之裝置名或註解於所期望的位置,故能達成藉由描繪模仿文字的形狀的軌跡之操作,而以較少之操作簡單地進行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編輯的功效。
實施形態4
於僅配置左母線和右母線之初始程式編輯畫面進行程式設計時,最初通常為配置連接線。因此,能依照初始程式編輯畫面之情形、以及配置有另外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程式編輯畫面之情形,來改變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解析度。以下,說明有關於該情形時之例。
在僅配置左母線和右母線之程式編輯畫面中,係能以大於第2分割單位之大區域的單位而區分程式編輯畫面。第45圖係顯示僅配置母線的程式編輯畫面之一例之圖示。如該圖所示,僅配置母線的程式編輯畫面200A係處於預先配置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於預定的位置之 狀態。此外,僅配置母線的程式編輯畫面200A係具有較左母線101更左側的區域L(左側基材要素)、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所夾住的區域M(可配置圖形之基材要素)、以及較右母線102更右側的區域(右側基材要素)R。又,將此等之區域L、M、R設為大區域。又,此處雖係顯示將母線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之例,但亦可構成為將大區域予以定義,另一方面則不予顯示母線。
此外,作為區域管理資訊係包含使大區域和粗略區域之間產生對應關係的資訊之構成。具體而言,區域管理資訊係包含對應於粗略區域之座標範圍、以及包含於大區域之粗略區域。又,由於實施形態4係不處理模仿文字的軌跡之輸入操作之情形,故雖未如實施形態3設置詳細區域,但,亦在如實施形態3以詳細區域單位的座標檢測輸入操作時,則亦可設置詳細區域。
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於未配置左母線和右母線以外的程式構成要素於程式編輯畫面時,則作成大輸入軌跡(第3輸入軌跡),於配置左母線和右母線以外的程式構成要素於程式編輯畫面時,則作成粗略輸入軌跡。
第46圖係顯示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此處和第2圖相同地,例示有關於將瓷磚狀的構成要素鋪陳於程式編輯畫面,並由瓷磚的種類而掌握軌跡的經過之方法。第46圖(a)係顯示使用於手勢定義之瓷磚狀的框之配置關係之圖示,第46圖(b)係顯示程式編輯畫面之瓷磚狀 的框之配置關係之圖示,第46圖(c)係顯示第46圖(a)、(b)之情形時之手勢定義之一例之圖示。又,此處係分別鋪陳左側基材要素於L,鋪陳可進行圖形配置之基材要素於M,鋪陳右側基材要素於R。
該例中,手勢定義係將輸入操作之軌跡的形狀和其方向、構成要素、以及適用於該構成要素之指令產生對應關係。手勢之軌跡則如上述,根據定義於程式編輯畫面之座標系而取得之座標的軌跡。此外,對該軌跡之描繪係定義有描繪於手勢描繪區域之程式構成要素。粗略區域之情形時則和第2圖或第3圖之情形時相同。大區域之情形時係將程式編輯畫面分割成區域L、M、R,且能較粗略區域之情形時更概略地取得輸入操作的軌跡。此處係使用複數的區域L、M、R而將軌跡的形狀予以定義。亦即,除了起點和終點為止之方向除外,由從起點至終點為止所經過之區域L、M、R的座標而判別,軌跡的形方向係依從起點至終點為止所經過之區域L、M、R的順序而判別。
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產生作成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所包含的大輸入軌跡或粗略輸入軌跡和座標資訊,執行對應於軌跡所通過之區域的組合之指令,且進行將反映過執行指令的結果之後的程式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之處理。
繼而說明有關於該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的程式編輯方法。實施形態2之第8圖的流程圖的步驟S33中,操作對象為基材要素時,則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 係產生將大區域作為單位之大輸入軌跡,處理執行手段12係在步驟S33中,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而判定是否存在著對應於大輸入軌跡的軌跡。
再者,步驟S33中,操作對象為程式構成要素時,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而產生將粗略區域作為單位之粗略輸入軌跡,而處理執行手段12則只須判定是否存在著對應於粗略輸入軌跡和操作對象(構成要素)之組合的軌跡即可。又,有關於另外之處理則由於和第8圖所說明者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實施形態4係在程式編輯畫面200A當中,區分成較左母線101更左側的區域L、較右母線102更右側的區域R、以及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的區域M,藉由從區域L經由區域M而到達區域R之手勢(或者為相反的軌跡之手勢),配置形成梯形程式的基構成要素之連接線111、或配置梯形程式中通常被使用的a接點記號121、線圈記號131、以及連接此等之間的連接線111等於程式編輯畫面200A。據此,即可在作成程式之初始的階段當中,將實施形態3之較詳細區域或粗略區域更大的區域作為單位而進行手勢之檢測,並配置基本的程式構成要素。結果,具有相較於實施形態3更能抑制程式的作成處理之演算負荷之功效。
實施形態5
實施形態5係說明有關於命令行內的命令之變更。
實施形態5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 11係產生粗略輸入軌跡和詳細輸入軌跡。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於命令行存在於輸入操作的軌跡所通過之區域的構成要素時,則根據命令行之相關的手勢定義而執行指令。具體而言,在命令行上輸入模仿預定的文字之軌跡時,則根據手勢定義所定義的內容而進行命令行中之命令的變更。
於命令行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中,係進一步規定有當描繪預定的軌跡時之處理。具體而言,具有對應於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且用以切換因應於已儲存之命令文的種類而執行的命令之定義。
第4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5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此處,如(a)所示,配置具有輸入「MOV」命令152a之命令行132之梯形程式。如(b)所示,以在命令行132的「MOV」命令152a之上方能跨越命令行132之方式而描繪「D」之輸入操作J時,如(c)所示,使藉由16位元(bit)而進行演算之「MOV」命令152a變更為藉由32位元而進行演算之「DMOV」命令152b。
此外,如(d)所示,以在命令行132的「DMOV」命令152b之上方能跨越命令行132之方式而進行模仿「D」的文字之形狀之輸入操作J2時,則如(e)所示,「DMOV」命令係變更為「MOV」命令。
由於實施形態5係於命令行132上進行預定之輸入操作,藉此變更命令行132中的命令文,故具有能易於進行儲存於構成要素之命令文的變更之功效。
實施形態6
實施形態6係說明有關於將在上述之實施形態所配置的程式構成要素予以變更之情形。
處理執行手段12係更具有顯示之功能,係於程式構成要素上進行預定之輸入操作時,將和該程式構成要素類似之1個以上之程式構成要素作為變更候補而予以顯示。該變更候補係例如根據收集形狀類似之記號的變更候補資訊而取得。該變更候補資訊係例如包含於手勢定義。此外,變更候補係顯示於變更候補視窗內,且該變更候補視窗係顯示於進行過輸入操作的位置附近之程式編輯畫面上。
第48圖係顯示實施形態6之具體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第48圖(a)係記載有配置a接點記號121和線圈記號131於左母線101和右母線102之間,且由連接線111而連接之梯形程式。此處係如(b)所示,作為輸入操作J,係以將輸入指示體接觸於a接點記號121預定的時間以上,藉此指示成為變更對象之記號的選擇和變更候補資訊的顯示之方式而定義於手勢定義。於a接點記號121上而進行輸入操作J時,則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產生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定義於手勢定義之指令,並根據手勢定義而取得包含類似於a接點記號121的記號之變更候補資訊。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如(c)所示,根據取得之變更候補資訊而顯示變更候補視窗166。此例中,作為a接點記號121的 變更候補資訊係列舉a接點記號166a、b接點記號166b、上升接點記號166c、以及下降接點記號166d顯示於變更候補視窗166之情形。繼而如(d)所示,藉由使用者由該變更候補視窗166中而選擇其中一個(例如b接點記號166b)時(T1),則如(e)所示,由使用者選擇之a接點記號121係置換成由使用者自變更候補視窗166選擇之b接點記號122。
又,變更候補資訊亦可包含指示構成要素的變更中止之選擇欄位。此外,亦可於變更候補視窗以外的區域進行過輸入操作時中止變更。此外,亦可於顯示變更候補視窗之後,在預定之期間並無輸入時,則予以中止變更。
於實施形態6係於程式構成要素上進行預定之輸入操作,藉此顯示對應於操作對象之構成要素的變更候補,故具有能易於執行程式構成要素的變更之功效。
實施形態7
實施形態7係說明如上述配置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移動的相關之實施形態。
處理執行手段12係使用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判定描繪軌跡的起點是否位於構成要素之預定的位置,當構成要素之特定的位置上有軌跡的起點時,則進行沿著手勢的軌跡而移動該構成要素之處理。此外,當構成要素之預定的位置上並無手勢的起點時,則進行相當於上述的實施形態所說明之 情形時之處理。
第4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移動條件之一例之圖示。如第49圖(a)所示,當配置於軌跡下方的程式構成要素為連接線111時,則預定的位置係設為連接線111上的位置(移動操作區域Rm)。此外,如第49圖(b)所示,當配置於軌跡下的程式構成要素為連接線111以外的記號120時,則例如將設置於包含記號120之預定範圍之區域的右上方之移動操作區域Rm設成預定的位置。將該移動操作區域Rm作為軌跡的起點而進行輸入操作,藉此即能進行記號之移動。
第50圖至第5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移動方法之一例之圖示。第50圖係顯示移動連接線之情形。(a)係顯示2個之線圈記號131a、131b形成並聯電路構成之梯形程式。欲將平行於該並聯部分的母線101、102之上下方向的連接線112a的位置向左移動時,則如(b)所示,以輸入指示體而按壓連接線112a上,此後,在按壓連接線112a的狀態下,朝左方向移動輸入指示體,在欲結束移動的位置拖離輸入指示體,且進行輸入操作J。據此,則如(c)所示之移動連接線112a。此處雖係顯示將連接線112a移動於畫面內的左右方向之情形,但例如將平行於連接線111之方向的並聯電路部分的連接線112b沿上下方向移動之情形時,亦能藉由相同的處理而進行。
第51圖係顯示移動a接點記號之情形。於(a)係顯示配置有1個之a接點記號121a於連接線111,且 以和該a接點記號121a構成並聯電路之方式,設置將2個之a接點記號121b、121c配置於連接線111和左母線101之間的連接線112。移動其中之a接點記號121c時,則以邊按壓a接點記號121c的右上方之移動操作區域Rm,邊移動輸入指示體至所欲移動的位置為止之方式進行輸入操作J。繼而在移動後,在所欲配置的位置將輸入示體拖離程式編輯畫面,藉此如(b)所示,a接點記號121c即移動於連接線111上方。
此外,在實施形態3之第39圖係敘述裝置名的前頭文字為「Y」之程式構成要素係可為輸出或是為輸入之情形。因此,進行裝置名的前頭文字為「Y」之程式構成要素的移動時,則如第52圖(a)所示,亦可根據記號的移動目標之位置而改變記號的種類。例如,如(a)之輸入操作J之方式將線圈記號131自區域Rb內移動至區域Rc內之情形時,則如(b)所示,從線圈記號131變更為a接點記號121b,且能配置a接點記號121b。
此外,在邊按壓移動操作區域Rm並移動輸入指示體時,亦可以能理解正在使記號移動之方式而將移動對象的記號予以歪斜,或作成上浮之形狀,或將移動對象的記號予以變形。
此外,此處雖說明移動之情形,但在並非是移動而是追加程式構成要素之複製(以下,稱為複製(copy)亦能以相同的方法而進行。第53圖係顯示實施形態7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如該第53圖(a)所 示,將複製操作區域Rc設置於記號,在欲複製時,則以輸入指示體按壓複製操作區域Rc並予以移動,藉此而能移動將所按壓之程式構成要素予以複製而得者。此例為邊按壓構成並聯電路之a接點記號121a的中央之複製操作區域Rc,並以移動輸入指示體至欲配置複製出的a接點記號之位置為止之方式而描繪輸入操作J。此外,在欲配置新的a接點記號之位置,將輸入指示體拖離程式編輯畫面,藉此則如53(b)所示,配置a接點記號121b於指定的位置。
又,此處雖說明設置複製操作區域Rc之例,但亦可構成為設置用以指定複製操作之編輯按鈕而作為此後所說明之實施形態8所示之編輯用的按鈕,並使用該編輯按鈕和移動操作區域Rm的組合,藉此不必設置複製操作區域Rc,而在按壓該編輯按鈕之狀態下,進行移動程式構成要素之輸入操作,藉此即能複製程式構成要素。此外,同樣地,亦可構成為設置用以指定複製操作之編輯按鈕,而在按壓該編輯按鈕之狀態下,對程式構成要素之全部的輸入操作皆作為複製該程式構成要素之輸入操作而處理。
該實施形態7係具有使用輸入指示體而對構成要素的預定位置進行輸入操作,藉此而能易於進行程式構成要素之再配置或複製之功效。
實施形態8
上述之實施形態係藉由輸入指示體之輸入操作而將執行的指令予以特定。實施形態8係說明有關於設置編輯按 鈕,且藉由該編輯按鈕之選擇的有無和輸入操作的組合,而選擇執行的指令之情形。
於實施形態8之導入有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之工程工具係設置有能選擇特定的編輯功能之許可/不許可的編輯按鈕。作為編輯按鈕而可例示例如設定輸入操作之程式的變更之許可/不許可的變更許可按鈕、設定輸入操作之程式構成要素的移動之許可/不許可的移動許可按鈕、設定輸入操作之程式構成要素的複製之許可/不許可的複製許可按鈕、或設定程式構成要素的刪除之許可/不許可的刪除許可按鈕等。
編輯按鈕為許可狀態時,即可進行對應於該編輯按鈕之編輯處理(變更、移動、刪除等)。另一方面,編輯按鈕為不許可狀態時,則不能進行對應於該編輯按鈕之編輯處理(變更、移動、刪除等)。該情形時,不僅可設成單純是無法執行該編輯處理之狀態,亦可使將編輯處理的不許可和使用輸入指示體的輸入操作產生對應關係的處理設成能夠執行之狀態。
該情形時,手勢定義係儲存對構成要素的種類、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編輯按鈕的許可狀態或不許可狀態、以及執行之指令等之組合規定處理之記錄(record)。
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包含於自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座標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根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 資訊的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以及編輯按鈕的許可/不許可狀態而執行操作對象之相關的儲存於手勢定義之指令,並將執行指令之後所取得的程式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又,編輯按鈕的許可狀態或不許可狀態亦可作為顯示編輯按鈕的狀態之編輯許可狀態資訊而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
又,由於該實施形態8之程式作成處理的基本流程,係除了作為用以將手勢定義的指令予以特定之選項而增加編輯按鈕的狀態之點之外,均和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以下,說明有關於(1)編輯按鈕為不許可狀態時,則不執行變更程式的指令之情形時,(2)在編輯按鈕為不許可狀態時,則以能執行不同的手勢之方式而進行手勢定義之情形等,使用編輯按鈕之程式編輯處理的具體例。第54圖~第56圖係顯示實施形態8的程式編輯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1)不許可狀態時,則不執行變更程式的指令之情形
此處係顯示在編輯按鈕為許可(導通(on))狀態時,雖能進行上述之實施形態所說明之程式構成要素之配置的變更等處理,但在編輯按鈕為不許可(關斷(off))狀態時,則形成無法進行程式構成要素之配置變更等處理之狀態之例。
如第54圖(a)所示,按壓作為編輯按鈕的變更許可按鈕171而設成變更許可狀態時,則由於能進行如上述之變更程式構成要素之配置之處理等,故於程式編輯 畫面上例如進行用以配置a接點記號之輸入操作J1時,則如(b)所示,配置對應於該輸入操作之a接點記號121。
此後,按壓變更許可按鈕171而作成變更不許可狀態時,則於手勢定義施行於變更不許可狀態時不執行該指令的定義,藉此即無法進行如上述之變更程式構成要素之配置之處理等。因此,如(c)所示,即使於程式編輯畫面上例如進行用以配置a接點記號之輸入操作J2,亦如(d)所示,不會配置a接點記號於程式編輯畫面。
此外,作為編輯按鈕,除了變更許可按鈕之外設置有移動許可按鈕時,其動作亦為相同。該情形時,移動許可按鈕為許可狀態時,雖能移動程式構成要素,但在不許可狀態時則不會發生移動。
第55圖係顯示作為編輯按鈕而設置刪除許可按鈕172之情形。如(a)所示,按壓刪除許可按鈕172而設定成刪除許可狀態,且以能描繪相對於連接線111所設置之並聯電路的連接線112之方式而進行輸入操作J時,如(b)所示,刪除配置於輸入操作J的下方之連接線112。又,再度按壓刪除許可按鈕172而設定成成刪除不許可狀態時,則和第54圖(c)、(d)之情形時相同地,進行對應於所描繪之手勢的處理。
(2)以在不許可狀態時執行不同的手勢之方式進行手勢定義之情形
此處係顯示將編輯按鈕設為不許可狀態而進行輸入操作時,執行與在將編輯按鈕設為許可狀態而進行輸入操作 時所執行指令不同的指令之例。
如第56圖(a)所示,在按壓作為編輯按鈕的變更許可按鈕171而設成變更許可狀態時,例如定義配置程式構成要素之指令作為對應於輸入操作而執行的指令,藉此在程式編輯畫面例如進行用以配置a接點記號之輸入操作J1時,則如(b)所示,配置對應於該輸入操作之a接點記號121。
此後,在按壓變更許可按鈕171而設成變更不許可狀態時,如(c)所示,在程式編輯畫面進行和(a)相同的輸入操作J2。如此,對於在變更許可為不許可狀態下之輸入操作J2,以手勢定義而定義有捲動處理時,則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之程式的範圍會移動。此外,如(d)所示,當使用者將輸入指示體拖離程式編輯畫面200而結束輸入操作J2時,則結束捲動處理。
又,編輯按鈕係可為於每按壓1次時切換許可和不許可,亦可在通常時為不許可狀態,而藉由持續按壓來設成許可狀態。如此之編輯按鈕係可顯示於平板電腦終端的顯示部上,亦可使用平板電腦終端的觸控輸入裝置所具有之多點(multi)觸控功能而構成。或者,使用連接於平板電腦終端的鍵盤之輸入按鍵而構成。亦可設置實體操作按鈕於平板電腦終端,且將該按鈕分配於編輯按鈕。
實施形態8係設置編輯按鈕,且能藉由編輯按鈕的導通或不導通狀態而變更執行之指令。據此,具有能增加對於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方向為相同的輸入操作 能夠分配之處理的功效。此外,針對於刪除或移動等之編輯處理,由於可得到能防止錯誤變更程式之功效,故亦具有能提升使用者的操作性之功效。
實施形態9
上述之實施形態係顯示以編輯程式用之程式而進行程式的編輯之情形。該實施形態9係說明有關於將實際動作中之控制裝置的內部之變數(以下,稱為裝置變數)之值等動作狀態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時,藉由使用輸入指示體之輸入操作而控制執行中的裝置變數的狀態之情形。
在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當中,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依據輸入操作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處理,係和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
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手勢定義而取得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之指令,並對中介通信線路而連接之可程式控制器等控制裝置,進行執行變更控制裝置內部的裝置變數之值的指令之處理。例如,具有下述功能:在梯形程式中之a接點記號處於導通狀態時,則使用者進行對應於變更裝置變數之狀態的指令之輸入操作時,在實際執行該梯形程式之控制裝置當中,將對應的a接點記號所指示的裝置變數之狀態變更為關斷,且將程式編輯畫面之a接點記號變更為關斷狀態。
此處雖係說明將變更裝置變數之狀態的指令定義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之情形,但亦可構成為分別將在裝置變數之狀態為導通時執行的指令、以及在 裝置變數之狀態為關斷時執行的指令定義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且處理執行手段12係能因應於裝置變數之狀態而切換執行的指令。
第57圖係顯示實施形態9的程式編輯用之程式所進行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流程圖。此處係將在控制裝置執行中的梯形程式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且對於梯形程式之程式構成要素,該程式構成要素所指示之裝置變數的在控制裝置內部的目前之狀態係配合顯示,並藉由傳送指令至控制裝置而能變更裝置變數之狀態(以下,稱為測試模式狀態)。
首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根據輸入操作而產生輸入手勢特性資訊(步驟S111)。又,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係如上述,除了輸入指示體之程式編輯畫面上的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之外,亦包含描繪該軌跡之座標資訊。
此外,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而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步驟S112)。此後,處理執行手段12係判定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是否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步驟S113)。
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為存在於操作對象之相關的手勢定義時(步驟S112為“是”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執行對應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之指令(步驟S114)。亦 即,處理執行手段12係中介通信部對控制裝置執行變更作為操作對象而指定之程式構成要素之狀態的指令(步驟S115)。繼而處理執行手段12係配合控制裝置內部的目前之狀態而變更操作對象的顯示狀態(步驟S116),並結束處理。
此外,步驟S113中,在包含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為不存在於操作對象的手勢定義時(步驟S113為“否”時),則處理執行手段12係不執行任何指令,並結束處理。
以下,列舉具體例而說明有關於使用設為測試模式狀態之程式編輯畫面的編輯處理。第58圖和第59圖係顯示實施形態9的測試模式狀態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
第58圖係顯示在測試模式狀態當中,將a接點的狀態自關斷狀態設定成導通狀態之情形。如(a)所示,具有關斷狀態之a接點記號121a和線圈記號131之梯形程式係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該狀態下,如(b)所示,自a接點記號121a的左上方之區域跨至右下方之區域而進行移動輸入指示體之輸入操作J。結果,中介通信部以對應於a接點記號121a(121b)之裝置名M0之接點形成導通狀態之方式,使指示自執行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之平板電腦終端輸出於控制裝置。此外,如(c)所示,關斷狀態之a接點記號121a係切換成導通狀態之a接點記號121b。
第59圖係顯示在測試模式狀態當中,將a 接點的狀態自導通狀態設定成關斷狀態之情形。如(a)所示,具有導通狀態之a接點記號121b和線圈記號131之梯形程式係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該狀態下,如(b)所示,自a接點記號121b的左上方之區域跨至右下方之區域而進行移動輸入指示體之輸入操作J。結果,如(c)所示,中介通信部而以對應於a接點記號121b(121a)之裝置名M0之接點形成關斷狀態之方式,使指示自執行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之平板電腦終端輸出於控制裝置。此外,導通狀態之a接點記號121b係切換成關斷狀態之a接點記號121a。
實施形態9係在程式編輯畫面將控制裝置內部的裝置變數之狀態重疊於梯形程式而顯示時,於程式構成要素上進行使用輸入指示體之輸入操作時,則輸出變更對應於該程式構成要素的裝置變數之狀態之指示,並變更動作之顯示狀態。據此具有於控制裝置的測試模式狀態中,可易於切換控制裝置內部的程式構成要素之狀態之功效。
又,例如,亦可構成為將變更控制裝置的測試模式等動作狀態的指令定義於右側基材要素的手勢定義,且藉由輸入操作而變更控制裝置之動作狀態。
實施形態10
該實施形態10係說明有關於能顯示程式編輯之相關的求助資訊(help information)的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之情形。
處理執行手段12係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所取得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為顯示求助資訊的 指令時,則根據儲存於手勢定義之指令,進行將求助資訊顯示於求助資訊顯示視窗之處理。求助資訊係包含程式的編輯方法、或用以配置記號之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的一覽表等。此外,求助資訊亦可包含將各記號的輸入操作方法之相關的動畫(animation)予以檔案(file)化者。
又,手勢定義係更含有相對應於顯示求助資訊的指令之手勢的定義。又,由於該實施形態10之程式編輯處理的基本流程和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故省略其說明。
以下,說明有關於求助資訊的顯示處理之具體例。第60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0的求助資訊顯示的處理順序之一例之圖示。第60圖係列舉使用者欲配置a接點記號而不知如何進行手勢輸入之情形。
首先,如(a)所示,使用者係在程式編輯畫面上進行顯示求助資訊的輸入操作J。繼而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處理執行手段12係根據手勢定義而如(b)所示,將求助資訊檢索視窗185顯示於手勢描繪區域的附近。該求助資訊檢索視窗185係設置有能輸入欲檢索的內容之檢索條件輸入區域185a、以及檢索按鈕185b。此處係由使用者輸入「a接點」於檢索條件輸入區域185a,並按壓檢索按鈕185b。
如此,如(c)所示,檢索出顯示a接點記號之配置方法的求助資訊,並顯示於求助資訊顯示視窗186。使用者可參考該求助資訊顯示視窗186並進行程式之 編輯。
根據該實施形態10,則由於將求助資訊的顯示與使用輸入指示體之輸入操作產生對應關係,故具有能對不習慣於程式之編輯的使用者、或於程式之編輯中不瞭解操作的使用者等而提供程式之編輯方法的說明之功效。
實施形態11
在梯形程式之編輯中,會有不配置裝置名,僅配置記號而作成梯形程式之後,再對各記號設定裝置名之情形。說明有關於該情形時之裝置名的設定方法。
第61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實施形態11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的功能構成之一例之區塊圖。該編輯程式用之程式10B係於實施形態1之構成更具備裝置名輸入處理手段14。
裝置名輸入處理手段14係將由使用者所輸入的裝置名,依照裝置名輸入順序而將裝置名輸入於各記號。裝置名輸入順序對於顯示於程式編輯畫面之梯形程式中的各記號,係規定輸入裝置名之順序的資訊。就裝置名輸入順序而言,例如可設成自上方的連接線朝向下方的連接線之順序,且對於連接線而言設為自左母線朝向右母線之順序。又,該裝置名輸入順序係可由使用者而任意設定。
又,和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之構成要素係賦予相同的符號而省略其說明。此外,由於該實施形態11之程式編輯處理的基本流程和上述之實施形態相同,故省 略其說明。
以下,說明有關於裝置名的輸入處理之具體例。第6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11的裝置名輸入處理的順序之一例之圖示。由使用者作成如(a)之未輸入裝置名之梯形程式。繼而如(b)之裝置名為例如使用連接於平板電腦終端的鍵盤而鍵(key)入。此處係設為裝置名和裝置名之間為輸入有顯示區分之「輸入(enter)」鍵。結束置名的輸入之後,裝置名輸入處理手段14係依照(b)之裝置名和裝置名輸入順序,將(b)所輸入之裝置名輸入於梯形程式之各記號的裝置名輸入區域。此處若將裝置名輸入順序設成如上所說明之順序,則如(c)所示,配置自最上方之連接線111之左側的a接點記號121a朝向最下方之連接線113之右側的線圈記號131c而依序輸入之裝置名。
又,上述之例雖係顯示使用連接於平板電腦終端的鍵盤而輸入裝置名之情形,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將軟體(software)鍵盤顯示於平板電腦終端的觸控面板,並使用該軟體鍵盤而鍵入。或者,亦可根據聲音,如第62圖(b)所示輸入裝置名和區分記號,辨識該輸入的聲音,並依照裝置名輸入順序而將裝置名設定於梯形程式之程式構成要素。
根據該實施形態11,則由於使用鍵盤等以文字輸入為目的的裝置,不會於中途插入對於畫面之觸控操作等另外的輸入操作,而能連續輸入要賦予至程式構成要素的字串,故具有能讓使用者於程式構成要素有效率地 指定字串之功效。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係顯示使根據輸入操作而取得輸入軌跡時之解析度於程式編輯畫面為相之方式,產生複數的粗略輸入軌跡、詳細輸入軌跡、或大輸入軌跡之相關的軌跡之情形。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第63圖係顯示藉由輸入操作而取得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座標資訊之方法的另外之例之圖示。如第63圖(a)所示,在描繪左母線101、右母線102、以及連接此等之間的連接線111於程式編輯畫面時,將較連接線111更上方之預定的區域和下方之預定的區域設成詳細區域Rf,將詳細區域Rf所夾住的區域作成粗略區域Rco。此外,亦可藉由輸入操作的軌跡是在那個區域被描繪而改變輸入軌跡的解析度。亦即,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係於詳細區域描繪手勢時,則產生詳細輸入軌跡,於粗略區域描繪手勢時,則產生粗略輸入軌跡。
此外,根據第63圖(a)之狀態而配置有程式構成要素,且例如第63圖(b)所示,於連接線111配置2個之a接點記號121a、121b和線圈記號131作為程式構成要素時,亦可將程式構成要素之上方和下方之預定的區域設成詳細區域Rf,將其以外的區域設成粗略區域Rco。據此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11於詳細區域進行輸入操作時,係產生詳細輸入軌跡,而於粗略區域進行輸入操作時,則產生粗略輸入軌跡。
此外,亦可將詳細區域和粗略區域予以重 疊而定義,而構成為於其中一方的區域開始輸入之後,判定軌跡為移動於另一方的區域之境界能重疊於另一方的區域。據此,例如能以更大的軌跡描繪輸入於詳細區域之模仿文字之軌跡,且能提升使用者之操作性。
此外,上述之實施形態中,於輸入手勢特性資訊雖儲存軌跡的形狀及其方向作為軌跡之相關的資訊,但亦可構成為再增加軌跡的筆壓之資訊,或使用形狀、方向、筆壓之資訊的3種資訊之中的1或2種。亦即,亦可構成為僅使用軌跡的形狀而作為軌跡之相關的資訊。
又,上述之實施形態雖係列舉平板電腦終端為例而說明執行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之資訊處理裝置,但亦可使用具有滑鼠等之指標裝置的個人電腦、或設置觸控面板於顯示部,且顯示部的尺寸小於平板電腦終端之攜帶式資訊終端機或多功能攜帶式電話等資訊處理裝置。
此外,上述之實施形態雖係列舉作成梯形程式之情形,但,除此之外,對使用FB、FBD、SFC等圖形的程式設計亦可適用上述之實施形態。
又,上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的程式編輯方法、以及控制裝置之控制方法係可作為儲存該處理順序的程式而構成。此外,可藉由使上述之資訊處理裝置執行該程式而實現。此外,該程式係記錄於硬碟(hard disk)、SSD(Solid State Drive,固態磁碟)、CD(Compact Disk,光碟)、-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MO(Magneto-Opticalt Disk,磁光碟)、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數位多 功能光碟)或Digital Video Disk(數位影音光碟))、以及記憶卡(memory card)等可由資訊處理裝置讀取之記錄媒體。該情形時,由資訊處理裝置自記錄媒體讀取程式。此外,該程式亦可中介網際網路(internet)等網路(network)(通信線路)而發送。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述,由於本發明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具有在平板電腦終端當中,具有能以較少之勞力而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之程式的功效,並具有能有效利用程式編輯畫面之功效、以及能以較少的期間習得程式的編輯方法之功效,故有助於使用可程式控制器等之圖形之程式設計。
10、10B‧‧‧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11‧‧‧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
12‧‧‧處理執行手段

Claims (19)

  1. 一種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係於程式編輯畫面上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的程式,使電腦執行下列處理之功能: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係取得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上之座標資訊、及包含前述座標資訊的軌跡之形狀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以及處理執行手段,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將適用於前述操作對象的指令予以特定,且執行前述指令並顯示於前述程式編輯畫面;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根據將前述操作對象的種類、前述軌跡的形狀、以及要執行的指令產生對應關係之手勢定義,將前述指令予以特定,並執行特定出之前述指令,且在前述程式編輯畫面顯示執行前述指令之結果。
  2. 一種編輯程式用之程式,係於程式編輯畫面上編輯使用圖形而敘述的程式,使電腦執行下列處理之功能: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係取得輸入於程式編輯畫面上之座標資訊、及包含前述座標資訊的軌跡之形狀與前述軌跡之方向之輸入手勢特性資訊;以及處理執行手段,係根據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將操作對象予以特定,並將適用於前述操作對象的指令予以特定,且執行前述指令並顯示於前述程式編輯畫面;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根據將前述操作對象的種類、前述軌跡的形狀及方向、以及要執行的指令產生 對應關係之手勢定義,將前述指令予以特定,並執行特定出之前述指令,且在前述程式編輯畫面顯示執行前述指令之結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根據包含於前述輸入手勢特性資訊的資訊而取得輸入字串,對應於前述輸入字串的指令為存在於前述手勢定義時,則將前述輸入字串登錄於前述操作對象。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係取得:第1輸入軌跡,係在第1解析度之狀態下之從前述座標資訊的起點至終點為止之通過點的記錄;以及第2輸入軌跡,係自較前述第1解析度更高之第2解析度之前述座標資訊的前述起點至前述終點為止之前述通過點的記錄;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於前述手勢定義,確認對應於前述第1輸入軌跡的指令是否存在,並確認對應於前述第2輸入軌跡的指令是否存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根據前述第2輸入軌跡而取得輸入字串,對應於前述輸入字串的指令為存在於前 述手勢定義時,則將前述輸入字串登錄於前述操作對象。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判定前述操作對象是否為文字輸入用的構成要素;前述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係於判斷為前述操作對象不為文字輸入用的構成要素時,取得屬於在第1解析度之狀態下之從前述座標資訊的起點至終點為止之通過點的記錄之第1輸入軌跡,於判斷為前述操作對象為文字輸入用的構成要素時,取得屬於在較前述第1解析度更高之第2解析度之狀態下之從前述座標資訊的前述起點至前述終點為止之前述通過點的記錄之第2輸入軌跡。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所述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於取得前述第2輸入軌跡時,根據前述第2輸入軌跡而取得輸入字串,並將前述輸入字串登錄於前述操作對象。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取得手段係於僅配置左母線和右母線於前述程式編輯畫面時,取得屬於在較前述第1解析度更低之第3解析度之狀態下之從前述座 標資訊的前述起點至前述終點為止之前述通過點的記錄之第3輸入軌跡。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具有於根據前述座標資訊而將前述操作對象予以特定時,當有複數個前述操作對象的候補存在時,則以一覽表而顯示前述複數個操作對象的候補之功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具有能自前述複數個操作對象的候補選擇前述操作對象之功能。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具有下列功能:於變更前述操作對象的種類時,以一覽表而顯示前述種類的選項;以及自前述選項選擇前述種類。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程式編輯畫面係顯示著輸入操作的軌跡。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程式編輯畫面係顯示用以顯示能進行輸入操 作的範圍之導線。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於前述軌跡的起點位於前述操作對象的預先決定之位置時,則沿輸入操作而移動前述操作對象。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於前述操作對象為移動狀態時,進行變更前述操作對象的顯示狀態之處理。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能變更配合可否編輯程式的資訊而執行之指令。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能變更控制裝置之輸出入的狀態。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包含指示有關於前述手勢定義之求助資訊的顯示之指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編輯程式用之程式,其中, 前述手勢定義係定義有包含命令文之程式構成要素作為前述操作對象的種類,且定義有包含前述命令文之程式構成要素的前述命令文之變更作為前述指令;前述處理執行手段係於前述操作對象的種類為包含前述命令文之程式構成要素時,則根據前述輸入手勢特性資訊和前述手勢定義,變更已儲存於前述程式構成要素之前述命令文。
TW103101243A 2013-08-21 2014-01-14 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TWI5534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72297 WO2015025382A1 (ja) 2013-08-21 2013-08-21 プログラム編集用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8428A TW201508428A (zh) 2015-03-01
TWI553435B true TWI553435B (zh) 2016-10-11

Family

ID=5248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1243A TWI553435B (zh) 2013-08-21 2014-01-14 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910643B2 (zh)
JP (1) JP5677623B1 (zh)
KR (1) KR101883085B1 (zh)
CN (1) CN105474112B (zh)
DE (1) DE112013007346T5 (zh)
PH (1) PH12016500348B1 (zh)
SG (1) SG11201601239PA (zh)
TW (1) TWI553435B (zh)
WO (1) WO20150253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5130B2 (ja) * 2015-05-13 2019-09-1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画面情報生成装置
JP6374456B2 (ja) 2016-09-02 2018-08-1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数値制御装置
DE112016007220T5 (de) * 2016-09-14 2019-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Kontaktplanprogrammbearbeitungsunterstützungsvorrichtung und Kontaktplanprogrammbearbeitungsverfahren
US20180095447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Omron Corporation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ing apparatus,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ing method, and program development supporting program
TWI630498B (zh) * 2016-12-22 2018-07-2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路繪製方法、系統及可執行電路繪製之電腦程式產品
CN109857314B (zh) * 2018-12-29 2021-06-2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有屏设备的手势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20174627A1 (ja) * 2019-02-27 2020-09-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設計支援装置、設計支援方法および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JP7021146B2 (ja) 2019-04-01 2022-02-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ラダー表示装置
US20230244204A1 (en) 2022-01-25 2023-08-03 Hitachi, Ltd. Simplified plc programming with mobile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6642A (ja) * 1993-11-24 1995-06-06 Fanuc Ltd ラダープログラムの入力方式
WO2010143673A1 (ja) * 2009-06-10 2010-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ジェスチャー処理方法、及びジェスチャー処理プログラム
TW201312447A (zh) * 2011-09-15 2013-03-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階梯程式作成裝置
WO2013073023A1 (ja) * 2011-11-16 2013-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ーケンス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7868B2 (ja) * 1991-04-30 1995-12-1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タツチ型作動キーボード定義方法及び装置
JPH06119021A (ja) * 1992-10-01 1994-04-28 Fanuc Ltd 制御装置の操作方式
US5583543A (en) 1992-11-05 1996-12-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Pen input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999335B2 (ja) 1992-11-05 2000-01-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ジェスチャー処理装置およびジェスチャー処理方法
JPH06208654A (ja) 1993-01-08 1994-07-26 Hitachi Software Eng Co Ltd ペン入力図形編集システム
JPH0744311A (ja) 1993-07-31 1995-02-14 Sony Corp 手書き情報処理装置
JP3466363B2 (ja) * 1996-02-16 2003-11-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3688827B2 (ja) 1996-10-25 2005-08-3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コントローラの周辺装置
JPH1125148A (ja) 1997-07-08 1999-01-29 Daikin Ind Ltd 記録媒体、並びに図面作成方法および装置
US9292111B2 (en) * 1998-01-26 2016-03-22 Apple Inc. Gesturing with a multipoint sensing device
JP3469816B2 (ja) 1999-05-14 2003-11-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ジェスチャー処理装置及びジェスチャー処理方法
JP4284855B2 (ja) * 2000-10-25 2009-06-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入出力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入出力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04118917A (ja) * 2002-09-25 2004-04-15 Clarion Co Ltd 電子機器及び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JP2006079314A (ja) * 2004-09-09 2006-03-23 Yaskawa Electric Corp プログラミング装置
US7734572B2 (en) * 2006-04-04 2010-06-08 Panduit Corp.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controller
JP5186154B2 (ja) * 2007-08-21 2013-04-17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プログラムが表示するメッセージの修正を支援する技術
JP5058053B2 (ja) 2008-04-18 2012-10-24 光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ラダー図編集方法
US9400548B2 (en) * 2009-10-19 2016-07-2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Gesture personalization and profile roaming
EP2538346A3 (en) * 2011-06-23 2013-10-02 Casio Computer Co., Ltd. Expression input apparatus, expression display apparatus, expression input method, expression display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expression input 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expression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WO2013098993A1 (ja) * 2011-12-28 2013-07-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計算機システム,通信制御装置及び計算機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EP2662761B1 (en) * 2012-05-11 2020-07-0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 display window provi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063757B2 (en) * 2012-11-21 2018-08-2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Dynamic conservation of imaging power
US9195391B2 (en) * 2013-04-19 2015-11-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ouch sensitive data entry using a continuous gesture
US9984724B2 (en) * 2013-06-27 2018-05-29 Plotagon Ab Corpor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atting a manuscript automatically
WO2014209401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aggregate compute, memory and input/output resources across devices
US20160381565A1 (en) * 2013-11-27 2016-12-2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multi-provider wla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46642A (ja) * 1993-11-24 1995-06-06 Fanuc Ltd ラダープログラムの入力方式
WO2010143673A1 (ja) * 2009-06-10 2010-12-1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ジェスチャー処理方法、及びジェスチャー処理プログラム
TW201312447A (zh) * 2011-09-15 2013-03-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階梯程式作成裝置
WO2013073023A1 (ja) * 2011-11-16 2013-05-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ーケンス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77623B1 (ja) 2015-02-25
PH12016500348A1 (en) 2016-05-16
CN105474112B (zh) 2019-03-08
PH12016500348B1 (en) 2016-05-16
KR101883085B1 (ko) 2018-07-27
CN105474112A (zh) 2016-04-06
DE112013007346T5 (de) 2016-05-19
JPWO2015025382A1 (ja) 2017-03-02
US9910643B2 (en) 2018-03-06
SG11201601239PA (en) 2016-03-30
KR20160045798A (ko) 2016-04-27
WO2015025382A1 (ja) 2015-02-26
TW201508428A (zh) 2015-03-01
US20160196118A1 (en)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3435B (zh) 編輯程式用之程式
JP527964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動作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01712B2 (ja) 図面作成プログラム、図面作成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KR20130113622A (ko) 입력 장치 및 문자 입력 방법
KR102205283B1 (ko) 적어도 하나의 어플리케이션을 실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601417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更新プログラム
JP5735823B2 (ja) スプレッドシート制御プログラム、スプレッドシート制御装置及びスプレッドシートの制御方法
WO2013073023A1 (ja) シーケンスプログラム作成装置
JPH1049700A (ja) ペン入力装置、ペン入力方法、入力装置及び入力方法
JP6691818B2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文字入力ガイ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96448B2 (ja) マンマシン装置
WO2014103366A1 (ja) 電子機器、表示方法、及び表示プログラム
WO2024014364A1 (ja) ラダープログラム編集装置、編集方法および編集プログラム
KR101886986B1 (ko) 엔지니어링 툴 프로그램 및 엔지니어링 툴
JP2014048894A (ja)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29858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38834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41592A (ja) 数式レイアウト変更装置、数式レイアウト変更方法および数式レイアウト変更プログラム
JP6027735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JP4774911B2 (ja) 作図処理プログラム、作図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作図処理方法及び作図処理システム
JP2007257068A (ja) キーボード表示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入力装置
JP6179353B2 (ja) ファイル管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200896A (ja) 文字入力方法、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51408B2 (ja) 電子機器、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159907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